Download - 城区13座公厕提升改造无障碍设施 - xsrb.xsnet.cn ·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公共厕所无障碍 环境建设,以更好状态迎接亚(残)运会, 区环卫保障中心根据《无障碍设计标准》

Transcript
Page 1: 城区13座公厕提升改造无障碍设施 - xsrb.xsnet.cn ·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公共厕所无障碍 环境建设,以更好状态迎接亚(残)运会, 区环卫保障中心根据《无障碍设计标准》

今日政事

要闻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首席编辑:何学仁 校对:洪泓2

■首席记者项亚琼通讯员屠雯婷尚倩倩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区城管局获悉,为了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11月底前将完成城区13座公厕的无障碍提

升改造工作。道源路公厕位于道源路506号对面公

园内,古色古香的中国风设计,与外墙的彩绘遥相呼应,让人眼前一亮。公厕内部设有男厕、女厕、第三卫生间和城管驿站,设施安装、男女厕位数目均按照杭州市最新公厕设计规范设置。

但在运行过程中,残障人士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比如坐便器设置高度,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今年8月起,区环卫保障中

心对道源路公厕进行提升改造。一个月后,道源路公厕在做到悦目的同时,还做到了贴心:在显著位置张贴图形化的无障碍标识和引导标牌,对第三方卫生间内的台盆、挂钩、镜子、坐便器等设施高度、位置进行了调整、规范,更适合残障人士使用。

除了道源路公厕外,目前我区已完成北干一苑公厕、工人路绿地公厕、江寺公园公厕、萧棉路公厕的无障碍环境提升改造。走进北干一苑公厕,你会发现细微处彰显变化:公厕出入口“梯改坡”,设置了

应急呼叫器、增补了挂衣钩……近两年,我区公厕已陆续进行过一轮

升级改造,对公厕建筑外观做了“美颜”,还对内部布局和功能进行了优化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公共厕所无障碍环境建设,以更好状态迎接亚(残)运会,区环卫保障中心根据《无障碍设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城市公共厕所设置标准》(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结合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整改任务,对城区现有公厕无障碍设施进行逐一排

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整改计划,有计划、抓重点、分步骤推进整改工作。

据区环卫保障中心介绍,除上述5座公厕外,时代公园公厕、心意广场东公厕、心意广场西公厕、堰河公厕、萧杭路公厕、济民公园公厕、城河公园公厕、高桥农贸市场南公厕的无障碍设施也将陆续整改,从无障碍空间和尺寸、标识标牌、轮椅坡道、应急呼叫器、安全扶手等方面着手,为特殊群体安全如厕提供便利。

■首席记者何可人通讯员吴灿飞

本报讯 一个城市的文明,就写在马路上。长期以来,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屡禁不止,已成为城市的“痛点”。9月11日下午,记者从我区盈丰街道出发,一路向南,经北干街道,到城厢街道,一路查看,均发现了这一“顽疾”的存在。

点位:盈丰路和民和路交叉口一带时间:15时18分这一带,现代化的摩登大楼与大楼

周围一大片“横七竖八”的非机动车辆、违章停放的机动车辆,形成了鲜明反差。

在盈丰路博地中心门口的人行道上,大量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

“见缝插针”式停放着,几乎只给过往行人留出了一条盲道通行。记者注意到,盲道一侧、靠近非机动车道的区域画有停车线,但另一侧并没有。特别是有不少共享电动车,停放完全“放飞自我”,甚至还有直接停在非机动车道上的。在靠近大楼出入口的区域,乱停现象更为严重,人行道的出入口几乎被堵死。

一位姓文的外卖小哥刚从大楼里送完单出来,他说,自己常来这一带送外卖,因为附近写字楼多,人员密集,车辆停放经常是这样满满当当的,很难停到停车线内。记者看到,附近摆放着几个三角隔离墩连着链条,将大楼出入口与人行道出入口之间隔出了一块区域。陆陆续续出现的外卖小哥们,几乎都将外卖车停在了这里。

乱停乱放的非机动车辆一直“蔓延”至盈丰路与民和路交叉口,就连人行横道口都没有幸免。左拐进入民和路后,一眼望去,人行道上的非机动车停放倒是整齐许多,只不过,停放区域并未画有停车线。一旁非机动车道上,也是“整整齐齐”停着一排机动车,情况相同,违停的“车龙”足有二三百米长。

点位:心意广场、恒隆广场一带时间:16时01分仅仅隔着一条马路,心意广场与恒

隆广场前的人行道上,呈现了不一样的“风景”。在心意广场一侧的人行道上,并没有画停车线,但依然有不少非机动车停放着,不仅如此,由于部分路段的人行道本身不宽,一些非机动车的停放将盲道完全阻断了。

正在附近清扫的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这一带非机动车经常是这样停放的,车辆乱停也给人行道的清扫工作带来了难度。

记者随后穿过马路,来到恒隆广场一侧的人行道查看,这里的非机动车都整齐地停放在停车线内,盲道畅通无阻。

点位:城河街西门药店、新华书店零点书房一带

时间:16时14分在城河街西门药店和新华书店零点

书房门口的人行道上,盲道两侧均停放着一些非机动车。记者仔细查看,发现靠近道路一侧的人行道上画着停车线,但线条已经有些模糊。

记者在该点驻足观察了10分钟左右,发现大部分来停车的市民,动作很

“流畅”,基本都是一停就走,根本没有留意地上是否画着停车线。记者提醒了其中两位市民,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违停了,赶忙将电动车停到了正确区域。

“我看别人这么停着,我也就这样停了。”一位将电动车“停错”区域的大伯对记者说,自己经常来这里停车,从来没注意过地面上的停车线。这位大伯的说法,也代表了大多数在这里违停车辆的市民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在我区其他主次干道,如萧绍路西山道口段、拱秀路、道源路等,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都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

图一时之便乱停、“跟风”乱停……车辆的乱停乱放,看似习以为常的小问题,却折射出一座城市公共道德的欠缺、公民素质还有待提升。一些人没有意识到车辆乱停乱放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的影响,宽以待己;一些人出于从众心理或侥幸心态,放纵不文明行为的蔓延,这些都是致使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打造文明城市,没有人能袖手旁观。想要让城市交通有序,在城市文明中受益,需要每一个人从“我”做起,守秩序,讲文明。

■记者朱林飞通讯员吕金红

本报讯 9 月 11 日,萧山五中“传化·行知班”举行开班仪式,来自全区各镇街的3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将在这里度过高中三年的幸福时光。

“传化·行知班”,是我区首个慈善教育扶志项目,实行小班化教学,共有35名学生,传化每年资助50万元,3年共150万元。除了涵盖生活费、奖学金等费用外,还包括学生上学交通费、生活补助等其他费用,基本覆盖了学生所有的日常开支,使这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寻梦中去。

“传化·行知班”的命名,一方面源于爱心企业传化集团,一方面源于我国著

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开设“传化·行知班”,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经济上的专项支持,体现了美好教育的温度。

小刘同学来自农村,跟随父母来到杭州,随着姐妹两人相继读书,家中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父母也为此愁眉不展。幸运的是,在得知“传化·行知班”招生的消息后,小刘毫不犹豫地填了报考志愿,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行知班录取。今后三年,小刘学习所需的费用全由传化集团资助,大大减轻了家里负担。

在代表行知班同学上台发言时,小刘满怀感情地说:“社会和学校对我们的帮扶将铭记于心,我们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今年7月,萧山区慈善总会与传化集团达成了未来5年共同实施慈善的行动计划,重点针对扶贫帮困、助医助学和乡村振兴开展项目。“传化·行知班”的设立,是落地5年慈善行动计划的第一步,旨在帮助区内品学兼优、家庭相对困难的初三毕业生升入五中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

区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传化·行知班”的开设是慈善总会、传化集团、教育局、萧山五中四方齐心协力的成果,希望把“传化·行知班”办成爱心传递的样板、爱心奉献的阵地、爱心接力的起点,吸引更多爱心企业家来出资办班助学,让萧山更多志存高远的学生不因家贫而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

城区13座公厕提升改造无障碍设施

“2020年横渡钱塘江大型健身活动”近日举行,2022名游泳爱好者从奥体博览中心江面出发,一路乘风破浪向江北绵延推进,直至抵达终点——钱江新城城市阳台。 记者丁毅摄

千人横渡钱塘江

萧山首个慈善教育扶志项目——“传化·行知班”开班

一边是现代化的摩登大楼 一边却是“横七竖八”的违停车辆

车辆乱停乱放屡禁不止 是“病”得治

聚焦文明城事曝光台曝光台

■记者朱林飞通讯员闻王裔

本报讯 近日,副区长方军到城厢街道调研餐饮数字治理工作。在听取了解

“城和街”餐饮数字治理平台的运作方式和建设成果后,方军对街道开展的餐饮治理工作表示肯定。

城厢街道餐饮数字治理平台,运用区社会治理全量信息视图为底图,城厢街道作为试点单位,接入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能完成油烟实时在线监测、店铺云审批、三色管理等功能。

街道对试点店铺安装了油烟监测设备,在平台上通过实时监测、超标受理、联

动处理、分析研判四个环节达到闭环处置功能。平台可实现店铺云审批,市民如果要新办营业执照,不需要去现场,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操作,通过大数据分析加快审批受理,让市民办事“最多跑一次”。

同时,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曝光食品安全、光盘行动中的浪费现象等。在平台上,所有的店铺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对于列入红色管理的督察件、重复件等通过线上实时监测、线下不定期巡查加强管理;对于列入黄色管理的信访件,通过网格排查加部门巡查,加大监管力度;对于绿色无信访件,加强网格自查与不定期巡查,降低被投诉信访问题。

■首席记者王慧青通讯员来燕妮吴瑶瑶

本报讯 12日,“我的中国芯”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搬迁入驻仪式暨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启动区块举行,这意味着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正式入驻萧山。

区领导叶建宏、董祥富、倪世英、黄晓燕参加。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5年5月,是第一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今年4月,学校和萧山区研究决定将微纳电子学院搬迁到杭州科创中心,以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开放办学为原则,打造新工科特色鲜明的微纳电子学院2.0版。据了解,学院共有200余名学生、20余名教师,将依托杭州科创

中心体制机制、产研融合、师资队伍等优势,探索面向集成电路产业需求的新型教育科研体系,解决国家集成电路相关领域

“卡脖子”问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型、复合型、领军型高技术人才。

以微纳电子学院搬迁入驻为契机,杭州科创中心将聚焦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链接杭州、萧山优势产业资源和全球泛浙大创新力量,持续推进跨学科合作、跨专业研讨、跨领域交流,探索建设集“新型大学校区、开放科技园区和卓越创新特区”为一体的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中心。

仪式上,院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成立,学院首个院设奖学金歌山奖教学金捐赠仪式举行。仪式后,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微纳电子学院在学院大楼前揭牌。

■记者蒋超

本报讯 11日,我区召开“扫黄打非”专题会议,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区领导赵文虎、董华恩参加会议。

赵文虎指出,近年来我区“扫黄打非”工作在查处查办案件、净化网络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赵文虎要求,要认清形势,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正本清源、着力守正创新;要聚焦重点,强化源头管控,严打利益链条,动员社会力量,确保“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发挥实效;要完善方式方法,夯实主体责任,加强宣传力度,深化联动

机制,及时将办案成果全面转化为“扫黄打非”社会治理成效。

去年,我区“扫黄打非”工作获评全市优秀,区“扫黄打非”办公室获评全省先进集体。今年,我区将开展“新风”等两大集中行动,涵盖实施“护苗”等五大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稳定的有害出版物,并彻查侵权盗版行为。此外,我区对涉及“扫黄打非”类案件露头就打、有案必查,做到网上管控与网下基础管理、源头管理相结合。

今年区级层面将选树10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个人作为首批“扫黄打非”优秀基层组织和优秀基层网格员,通过年度考评,对工作开展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将严肃追责。

■记者王俞楠通讯员蒋宏君

本报讯 11日,2020年萧山区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萧山区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基地授牌仪式举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文虎出席活动。

赵文虎指出,互联网给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广大市民带来了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谣言、不良信息的烦扰。

赵文虎要求,搭乘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列车”上,要当好网络的主人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要当好网络的生力军,抢占防御制高点,筑牢网络安全堤坝;要当好网络的管理者,推进网信执法体系建设,维护公

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要当好网络的合作者,网信、公安、数管等部门协同共治,打破信息孤岛、安全壁垒,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平稳态势。

此次网络完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以“促进网络安全常态化、普及化、时效化”为目标,旨在切实提高全区互联网用户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据悉,今年以来萧山着力部署“云监测”态势感知平台、“云先知”网络资产普查平台,积极构建“63445”网络生态治理体系新格局。同时以“百日攻坚护航亚运”等专项检查为总抓手,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风险预警、信息通报、追踪溯源、处置反馈、应急指挥等一体化体系建设,展现了助力“亚运兴城”新担当。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正式入驻萧山

2020年萧山区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扫黄打非”工作推进会召开

“城和街”餐饮数字治理平台试上线

■记者童志辉通讯员孙天琪

本报讯 萧山区第七次人口普查即将开始,为提高普查指导员业务能力,人口普查指导员培训班日前开班,近2700名人口普查指导员参加。

开班仪式上,区人普办负责人指出,此次人口普查将全面查清十年来我区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素质和居住等方面的变化,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

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也将为我区制定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此次培训,区人普办将集中8天时间,分6个会场,共21场,对各位人口普查指导员开展每期两天的业务培训,确保所有普查指导员熟悉普查方案和细则,了解普查流程,掌握普查内容和采集程序操作。

近2700名人口普查指导员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