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摘得首金 开启中国奥运夺金潮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9/02/A05/bjbqb20190902A05.pdf摘得首金 开启中国奥运夺金潮 1984年一声枪响,东方巨人在奥运赛场醒来。27岁的许海峰在鲜花和荣耀

Transcript
Page 1: 摘得首金 开启中国奥运夺金潮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9/02/A05/bjbqb20190902A05.pdf摘得首金 开启中国奥运夺金潮 1984年一声枪响,东方巨人在奥运赛场醒来。27岁的许海峰在鲜花和荣耀

摘得首金 开启中国奥运夺金潮

1984年一声枪响,东方巨人在奥运赛场醒来。27岁的许海峰在鲜花和荣耀中,见证了积弱百年的中国在奥运赛场上昂首挺胸的时刻。他举枪射击的画面在光阴飞逝中历久弥新,成为近代百年奥运史中不能忘却的记忆。

一声枪响,他实现了中国人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这一声枪响就如同发令枪,让中国体育事业进入世界最高舞台,从此不断冲刺、奋进。当繁华归寂、铅华洗尽后,始终将认真负责作为自己成功原因的他,打算将所有曾获得的奖牌捐赠出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许海峰在谋划一个大动作,“我最近想着,把之前获得的所有奖牌、历届奥运会的领奖服、从1983年到现在的训练笔记都整理一下,全部捐给博物馆。”许海峰说,“这些东西放在博物馆里会有新的价值,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许海峰穿着一件印着五星红旗的运动衣,即使已经退休,他的身上烙印着运动员坚毅、果断的气质。“热爱你的事业,努力去钻研,不断地扩展知识面,这是我总结的成功秘诀。”许海峰说。

返乡转校初中跳级错过入伍时机

这位为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冠军,是当了多年“赤脚医生”“供销社销售员”后半路出家的,但这些时代烙印,都成为他人生路上的青春记忆。

许海峰的生日是1957年8月1日建军节,和许多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一样,那时候,他的名字叫“许建军”。他小时候一直想去当兵,但陪同他长大的小伙伴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一心想要打枪的同伴,虽然没能踏上战场杀敌立功,却用一块金牌为中国打开了体育强国的大门。

1972年,15岁的许海峰回到安徽老家,“当时我读的学校没有初二,只有初一和初三,校长问我想上哪一个呢?我就说那我看看初一和初三的书吧,看完书之后,我就说我上初三吧。”就这样,许海峰跳了一级。

当时他完全没想到,这一次跳级将对他的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中学毕业后,立志当兵的许海峰报名参军,“那样就能去射击了,我从小就想去射击。结果那一年,我差8个月才到18岁,没当成兵。于是1975年我就到农村插队去了。”

插队的日子是辛苦的,但许海峰如今谈起那段经历颇感骄傲:“我什么农活都干过了。挑水、插秧我都做过,我还养过三个月的鸭子。但我个子高,插秧的时候腰很难受。”这样的经历,培养了许海峰坚韧不拔的精神。刚开始第一年的时候,他只能做到“八分工”,但一年的汗流浃背之后,他很快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整劳力”了。

在田里挥洒汗水两年左右,许海峰的人生又迎来了新挑战,他所在的组织走了一个医生,于是许海峰“被改行”当上了“赤脚医生”。这期间,许海峰还学会了打针,“那时候,我也给刚出生几天的小孩打过吊水。有一次我生病了,特难受,家里也没别人,我自己给自己打了一针葡萄糖。”

虽然没能入伍打枪,但许海峰在知青期间培养了一手打鱼的好手艺,“大家想吃鱼了,我就带着鱼叉出去,两小时回来,能带回30多斤鱼。”许海峰曾总结自己练射击的经验说:“射击有3个要素:稳、瞄、扣,最难的是扣扳机的那一下。”也许当年叉鱼时,许海峰已经展现出了自己把握时机的能力。在这期间,许海峰用将近40元钱,到安徽省芜湖市百货商店购买了一支当年可以合法买到的气枪。这是许海峰所拥有的第一支枪。

供销社找到“铁饭碗”提升销量获重奖

1979年,知青返城,22岁的许海峰也回到家里,得到一份供销社销售员的工作。“这是正规的国营单位,工资也不低,一个月29块5毛

钱。”许海峰说,自己第一年在调料柜台。说是卖调料,许海峰还卖“烟、糖、酒、煤油、火柴”。第二年,许海峰又转到生产资料柜台,主要是销售肥料。

销售肥料的这一年,许海峰的销售业绩让不少人刮目相看。上一年,供销社的肥料销售额为28万元,许海峰接手后,一年增长到32万多元。与此同时,相比上一年因为各种损耗导致的3000元损失,许海峰降到不足1000元。“当时因为这个业绩,县里边给了我60元的奖金,比全县第二名的奖金多了一倍。”

许海峰总结说,之所以在接手肥料柜台的第一年就取得了业绩的突破,主要靠的还是“认真负责”4个字,“当时肥料袋子很薄,如果不细心,可能拎起来就给弄破了。且不说洒出来肥料再装回去的损耗,那时候的化肥很容易挥发,洒出来挥发掉了,损耗也很大。另外,有时候肥料来了很多,库房里堆不下,就要堆到外面,这时如果有下雨,就要及时用油布把肥料盖起来,不然肥料遇到雨,就都没了。”

一年多训练拿到奥运参赛资格

尽管在国营的供销社有着稳定的收入,捧着“铁饭碗”,但许海峰内心仍然想要去射击。1982年,许海峰中学的体育老师在当地担任射击教练,准备组队参加安徽省第五届省运会。许海峰找到老师,表达了想要练习射击的愿望,最终顺利进入射击队。

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8月25日许海峰参加了省运会,以370环的成绩将原本的安徽省纪录提高了26环之多。“当时我用的枪也很差,却击败了用着好枪、好子弹的专业运动员。”

比赛后,许海峰又回到供销社干了几个月,1982年12月就被征调入安徽省队训练。在安徽省队,许海峰接受教练建议,为自己增加了一个训练项目,就是后来取得中国第一块金牌的“男子50米手枪慢射”。这时距离许海峰夺取奥运冠军仅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几个月后,许海峰就从省冠军晋级到全国冠军。1983 年 11 月,许海峰进入国家队。“当时我训练还不到一年,我本来就想在国家队由教练系统地训练一下,提高一下我的水平,也就达到目的了。”结果通过4个多月的训练,1983年3月份,经过国家队内的选拔赛,许海峰在队内排第二名,仅次于队友王义夫。此后,许海峰又在奥运会热身赛中击败世界各国的选手,取得了自己首个世界冠军,由此获得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1984年7月29日上午11点30分,在洛杉矶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射击比赛中,许海峰夺得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块金牌,而他的名字,也被铭记在了新中国的体育史册上。

当天,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6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子50米手枪慢射60发”的比赛。60发子弹分6组完成,在出色地完成了前两组后,许海峰第三组打得不太理想。他放下枪,歇了会儿以调整状态。决定胜负的3组,许海峰打出了一个9环、两个10环的成绩。最终,许海峰以566环的总成绩和领先1环的优势夺冠,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榜“零的突破”。

许海峰向北青报记者展示了夺冠当天的日记。日记中,许海峰将自己每一枪的位置都画在两幅图里,并用实心和空心的三角形、圆形、方形来对每一组枪加以区分。看着35年前绘制的图,许海峰笑着对北青报记者说:“当时打了太多8环,太不应该了,要不成绩还应该更好的。”他在日记中坦言,自己也有紧张的时刻:“因为前面打得稍好,后面就想保住前面的成绩,打时就有一点苛求,怕打坏,但你越怕打坏,做起动作来就越小心,动作就会生硬、发僵,你的成绩就会越差。”但随后经过调整,许海峰找回了状态。

从许海峰取得的第一块金牌开始,许海峰的命运改变了,中国奥运历史也发生了转变。许海峰之前,现代奥运会的2500多枚金牌中,没有一枚属于中国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中国陆续参加了1988年汉城、1992年巴塞罗那、1996年亚特兰大、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夏奥会,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以51枚金牌位列金牌总数第一。

出乎不少人意料,从美国回来仅仅两个月,许海峰就把金牌捐给了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许海峰说:“这块金牌本来就是属于国家的。我不是在说空话,运动员都是国家培养的,这不仅是我的荣誉,更是国家的。”另外,许海峰还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枚中国奥运第一金,“金牌放在家里只有我自己能看,最多也就是记者来拍一拍,但放在博物馆里就不一样了,只要展出,就会有很多人能看到。”

去年,许海峰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奖之前,我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展览,那里展出了我的三件物品,分别是我当时捐出的金牌、领奖服和望远镜。”

1995年,许海峰因眼疾最终决定退役封枪,开始担任中国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

许海峰称自己“好钻研”。作为教练,许海峰开始在训练安排和赛前准备上下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许海峰钻研后形成的方法再次奏效。1996年,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许海峰的队员李对红摘下女子运动手枪金牌;2000年,陶璐娜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夺得首金。

2004年年底,许海峰调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分管“现代五项”。从事了20年射击工作的许海峰,开始尝试新的“角色”。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的现代五项就取得了突破,钱震华在波兰世锦赛上夺得男子个人冠军,这是中国现代五项在世界大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继1984年捐出奥运首金后,国庆70周年来临之际,许海峰又在谋划一个大动作,“我最近想着,把之前获得的所有奖牌、历届奥运会的领奖服、从1983年到现在的训练笔记都整理一下,全部捐给博物馆。”又一次,许海峰决定做一件不被理解的事。“肯定有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想法,但我自己想得很明白。这些东西放在博物馆里就会有新的价值。”

2017年,许海峰退休了。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工作时总不在家,亏欠家里人太多了。如今这位昔日的奥运冠军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儿,“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全都是我一个人干,退休后必须好好表现一下。”

本版文/本报记者 屈畅 实习记者 赵诣涵

半路出家的奥运冠军

打算捐出所有的奖牌、领奖服

时代影响

中国奥运史实现金牌零突破

他的青春

光阴故事

许海峰

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编辑/池海波 程喆 美编/陈波 责校/李建良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