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重庆理工大学八十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 · 重庆理工大学八十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责编 屈茸 盛志信 美编

Transcript

公告 12CHONGQING DAILY

重庆理工大学八十周年校庆公告重庆理工大学八十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第一号))

2019年 11月25日 星期一责编 屈茸 盛志信 美编 夏隆杰

岁月不居,春秋代序。2020年金秋,重庆理工大学将迎来八十周年华诞,谨向长期以来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给予关心、帮助、支持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八十载筚路蓝缕,抗日烽火中学府初成。1940年,在硝烟弥漫的抗战相持阶段,在日

军的炮火轰炸中,中国著名的爱国兵工企业家、被誉为中国“兵器界的国宝”的李承干先生带领原第21兵工厂干部职工,在山城重庆,一砖一瓦扩建起了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是为重庆理工大学前身。学校建校伊始,坚守

“值得吾人尽力而为之者,唯有教育”的理念和

情怀,坚持“工以建国、技以利工”的办学思想,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服务国防建设和兵器工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重理工人矢志教育报国的厚重历史底色。

八十载栉风沐雨,国家建设中发展壮大。沧桑起伏,跌宕变化,学校校名几经更迭,

校址几地迁移,隶属多次调整,办学一度停止。风雨兼程,弦歌不辍,重庆理工大学始终将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笃行、自强日新”校训,弘扬“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大学精神,建立形成了理、工、文、

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十载继往开来,复兴征程中展翅腾飞。学校八十周年校庆,适逢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正值“双一流”建设开启新征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是重庆理工大学的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重庆理工大学的使命。学校将以校庆为契机,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纪念活动等,总结80年办学经验成就,谋划未来事业发展蓝图,充分展示校风校貌,激发全体重理工人爱国荣校情怀,进一步

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激励全校师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步伐,奋力推进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

目前,校庆筹备工作已正式启动,我们热切期待广大校友重返母校,畅叙情谊,共话发展,共襄盛举。我们诚挚邀请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参与校庆活动,携手开创重庆理工大学美好明天!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11月

肩负使命担当常态课蕴含真功夫

“把你自己想象成一根海藻,体会随波逐流摇动的感觉。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弹弓,有被人用力拉向后方……”绿茵操场上,冉扬老师执教的《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课堂别有一番风采。除了或欢快或轻柔或动感的音乐外,冉老师的语言魅力让实心球运动生动有趣

这节常态课展示,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山东省廊坊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俞文东认为,冉老师的课堂教材把握精准,音乐运动合理,有奋进的音乐,舒缓的音乐恰到好处与学生情感形成共鸣,场地设置精准,每一个运动动作都考虑科学合理。

青少年脊柱侧弯曲矫正瑜伽、足球正面头顶球、障碍跑、武术健身操……从早上的大课间到6位老师的课堂展示,大体能训练,茶园新城中学常态化

的体育教学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好评。尤其是校长带头大力推动,全体教师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劲头让专家们印象深刻。

茶园中学为什么如此重视体育教育?

近年来,强化体育健康课程、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已写入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划。去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今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在茶园新城中学校长徐恩明看来,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对培养人的心智、德性和审

美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愉悦也都有巨大意义。

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识、开阔的视野和时代的责任,茶园新城中学无论教育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重塑新学校体育工作建模,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瞄准痛难点探路体育课程一体化

体质持续下滑,肥胖率大幅上升、近视发生率飙升、身体姿态不良……有关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话题似乎总有些沉重。

如何改变体育教育困境?如何提高学生体能健康?

茶园新城中学的答案是,用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破局。该校基于“大体育

观”的认知,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瞄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热点和痛点问题,以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为主阵地,研习科学的理论,设计和运用健康体能练习的手段,践行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功能,同时,积极尝试实时监测运动数据、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大数据平台模块化服务。

破局,既需要科学的认识更需要坚强的保障,茶园新城中学从技术、管理、团队,课程等方面做好全面保驾护航。

学校体育教师耿传信介绍,学校与中国教科所合作进行课题研究。邀请总课题组专家团队和南岸区进修学院的体育教研团队做好技术保障。校长主抓本项目,组建具有丰富研究经验且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全体体育教师。

有了科学引领和坚强后盾,茶中的课题探索有条不紊,步步深化。

学校制定了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到“天天练”的学校一体化实施方案。完善了“三益”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校本)及评价体系,并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个层次来实施。目前设计了《“三益”体育课程纲要》《校园足球校本课程》《青少年体能练习指导手册》等校本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不仅开齐开好体育课程,而且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此外,学校各个年级的每节体育课安排10分钟的课课练的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课课练渗透到体育课、课外活动、业余训练、体育大课间的所有学校体育工作活动中。并采用模块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确保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项目学习上的专业化。

在课程安排上,学校严格按照《重庆市周课时计划》执行,课程辅助课和特色课均以年级走班形式呈现。其中特长课程以教师带队形式呈现,时间安排在每天下午4:30—5:30进行,大体能活动每天下午 5:00-6:00,初三 2次/周,初二2次/周,初一1次/周。

破局探路,课题引领,一系列探索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教育的新气象,也为

其他学校提供了更多有益参考和启发。

走在时代前沿开启智慧体育新局面

体育锻炼作用究竟有多大?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又是为了什么?

“体育可以养德、益智、勤劳、尚美。”在茶园新城中学看来,面向未来的教育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核心素养、‘五育’并举中,体育是前提。

茶园新城中学的孩子深有体会,来到学校参加运动后,大家除了身体素质增强以外,运动兴趣渐浓,有了坚持运动的自觉性课堂注意力有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在运动中彼此帮助,互相关心,更加团结了。

茶园新城中学始终认为,体育教育并非单纯的身体活动,而是与健康、快乐有关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提升体质的同时,还用于完善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茶中全体教师树立大体育观,克服惯有的偏重技巧技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享受健康、充实的人生打基础。

除了树立大体育观,学校还始终秉承“面向全体”原则,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茶中的运动会和艺术节不被特长生包揽,而是广泛的普及面和全员参与。他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了游戏、比赛等方式大大增加了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兴趣。他们探索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科教学中。茶园新城中学也积极与时俱进,探索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勇做新时代教育体育事业的奋斗者和追梦人,再创教育新辉煌。

姚兰 胡忠英图片由茶园新城中学提供

篮球展示课

秋风起,天微凉。11月 4 日下午,南岸区茶园新城中学的操场如往常一样热闹。学生们身穿绿色的短袖在操场上奔跑跳跃,如小鹿般轻巧灵活,充满生机活力。

与往常不同的是,现场多了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研员和一线老师。他们是来参加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高质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暨青少年健康体能智慧平台展示(测试)活动,茶园新城中学作为主会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茶园新城中学,秉承“读书读人读生活,益己益人益天下”的教育理念,先后获评“全国最美校园书屋”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等称号,学生在国际级、市、区级比赛中获奖频频,其中大课间活动及班级文化建设在市内外获得一致好评。

尤其是学校重视学生体能健康,按照“四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重塑新学校体育工作建模,设计新的应用型课程结构,拓展新的练习内容和方法,有效促进体育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一大批乐读、善思、笃行、致雅的阳光少年。

体育引领“五育”并举 让孩子走得更稳更远南岸区茶园新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