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世界华文小说的 家国情怀 - lyd.com.cnlyrb.lyd.com.cn/images2/1/2017-09/15/010/20170915010_pdf.pdf · 世界华文小说的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世 界华文文学的母

Transcript
Page 1: 世界华文小说的 家国情怀 - lyd.com.cnlyrb.lyd.com.cn/images2/1/2017-09/15/010/20170915010_pdf.pdf · 世界华文小说的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世 界华文文学的母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编辑:贾臻 校对:小新 组版:晓南

10

书 海 观 潮

我的读书经

连 载

2626

书 香

书 榜 点 击

市图书馆借阅排行(8月)

“斗罗大陆”之龙王传说 唐家三少 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呼兰河传 萧红 著

(万卷出版公司)

水浒传 施耐庵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茶花女 (法)亚历山大·小仲马 著

(上海三联书店)

猎人笔记 (俄)屠格涅夫 著

(上海三联书店)

美人为馅 丁墨 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著

(三秦出版社)

骆驼祥子 老舍 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

流星之绊 (日)东野圭吾 著

(南海出版公司)

安妮日记 (德)安妮·弗兰克 著

(万卷出版公司)

童年 (俄)马克西姆·高尔基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神印王座”之光之祈祷 唐家三少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神秘岛 (法)儒勒·凡尔纳 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人间失格 (日)太宰治 著

(作家出版社)

水浒传(下) 施耐庵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莽荒纪”之赤明九天 我吃西红柿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雾都孤儿 (英)查尔斯·狄更斯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呼啸山庄 (英)勃朗特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三国演义(下) 罗贯中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数据由市图书馆提供】

2

4

6

1

3

5

87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关于读书,本家前辈岩松大叔早就有一说:“我们读所有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了,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

深以为然。由此,对那些一张嘴读书必读经典,起点要高,不能读杂书之

论的老师,莫不哀叹不已。私以为,读书该是件愉悦、轻松、修慈悲心、渐次在不自知中刻上家国情怀,谋心亦谋缘的美差一桩。

最近读潘向黎,常觉出自己读书之分裂。再无法像从前一本一页,细细与之交谈,而是她的散文、诗论、小说,一起交叉来读。觉得像极了我们某一时段的爱情,欲知她的优点,又渴求她的 缺 点 。 想 象 她 高 雅 ,又 盼 望 她 不羁。当然,更殷殷地求着能与她的思

想见解一些真挚的认知,不谋而合。若书中有此相逢,便顿觉一扫阴郁尘埃,心胸一纾。

读书亦渴求有适度的清冷。潘向黎说,人生到处,雪泥鸿爪。人生忽忽,那些怅然但求珍惜。多好!连生命里的不可求,也是美的。而这种醒悟我们也只能在适度的清冷里互相拥有。“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不尽也。恒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奈

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一生落拓不羁的张岱先生,真真通透也。

我们需要延续,延续这些美以及精神层面的东西。而阅读是延续这些事物的核心的核心。大到我们的国家,小到我们平民百姓,能够郑重、明亮而温柔地对待他人和磨砺,也正是因为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可读可学可喜可悟。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一九四六年春暖花开之后,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城发表了有关“铁幕”的演说,要求英联邦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特殊关系,以应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社会主义革命力量,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由此升级;接着,美国在太平洋中一

个名叫比基尼的热带珊瑚礁堡上,进行了水下原子弹试爆,巨大的“花冠似的水以子弹的速度射向空中”。

在“战”与“和”两种模糊不清的前景中,这个国家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乡村的春播正忙,都市里美国电影的放映海报多了起来,大学里开始争论“苏联是不是个新帝国主义”国家。此时,国人并没有人注意到,在这片国土上有两个地区已经成为引发战争的火药库:一个是冰河开始解冻的东北地区,一个是麦苗已经返青的长江北岸。

尽管苏军一再拖延撤军时间,但是终究要大规模撤离了。于是,一个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面临着最后的较量与抉择。

苏军撤离沈阳时,没有通知国民党军。驻扎在沈阳郊区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彭璧生发现苏军开始移交监狱和工厂时,才感到苏军可能要走。他派出大量的便衣混杂在看热闹的百姓中,直到苏军全部撤离之后,他迅速指挥部队占领了沈阳市区。此时的沈阳城市破烂,物价飞涨,市场萧条,但是当街市上挂起青天白日旗后,饭馆的生意顿时火爆起来,国民政府的接收大员夜夜请客,几乎所有饭馆的门口都悬挂着“某某机关包席”的牌子。苏军一路向北撤离,国民党军乘火车一路向北推进,但是火车运载的兵力毕竟有限,顺着公路的徒步行军更是速度缓慢。这时候,国共两方代表正就东北问题进行谈判,虽然争吵激烈但尚未撕破脸皮。因此,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是:“苏军退出沈阳后,我军不要去进攻沈阳城。我军进去必会在军事上陷于被动,在政治上亦将处于极不利。不仅沈阳不必去占,即沈阳到哈尔滨沿线在苏军才撤退时我们都不要去占领,让国军去接收。”就在这封电报从延安发出的当天,苏军从沈阳至长春间的四平撤离后,黄克诚立即指挥部队攻占了那里……

四平之战(1)

★作者:孟晖★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古画里的中国》

★作者:祝勇★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好 书 推 介

本书是知名作家、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孟晖的最新文化随笔集,上部分作者精心挑选194幅著名古画,在美好细节处停驻、引发,讲述古人的生活方式与有趣情致,下部分则是作者创作的 6 篇小说,可以借此领略作者虚构写作的能力。

本书从10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岭南,书写了苏东坡一生的经历。在呈现苏东坡人生脉络同时,作者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3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史联系起来,全书不单是苏东坡的个人传记,更书写了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读 书 记□白韶旻

世界华文小说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世界华文文学的母题,辐射怀乡恋土、血缘追索、生存焦虑、民族复兴等创作维度。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留学生文学开始,创作者虽适应了“把自己连根拔起栽种到异国”的文化阵痛,但原本已无比坚定的“落地生根”,发生了再次“落叶归根”的微妙转向,随之衍生的是文化乡愁由感性逐渐让渡于理性。家国情怀可以有三重解读,即对家国的定义、对家国的感情、对家国的期待。随着题材广度与技巧精度的双向提升,家国记忆、家国情感、家国使命的传承和发展体现华文文学的新意与新变。

在20世纪60年代留学生文学中“边缘人”的困顿消极与渴望民族振兴的家国梦共生。海外游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对亲人的依恋、对乡土的回忆、对故国的热爱中播撒开来。小说酝酿起失根的困惑,流转着“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伤感,对母国的眷恋,更深层次目的是获得文化的认同与精神的归属。同时,留学生文学特别关注留学生群体的切身问题,以此凸显中西文化间差别的明晰性和碰撞的必然性,但陈若曦借《突围》《二胡》等作品提议“告别畸形的、分裂的家国之恨,拥有健康的、平和的中国形象及中国情怀”。白先勇的《芝加哥之死》是揭示留学生失根痛苦的经典文本。丛甦是在《野宴》中较早提出了“夹缝”概念,“生活在别人的屋檐底下,屋檐虽好,终究是别人的”。

20 世纪 80 年代的新移民文学延续了於梨华、白先勇、丛甦、陈若曦等人对隔膜论的阐发,而此时的家国梦已与个体的自我实现交织在一起。谭恩美《喜福会》中龚琳达的一段独白可与其互证:“长期以来,我一直希望能造就我的孩子能适应美国的环境但保留中国的气质,可我哪能料到,这两样东西根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不可混合的。”我认为,留学生文学重点在失

“魂”,而新移民文学则为失“根”。前者一直坚定于对中国文化的坚守和对西方文化的防御,家国之爱是格外浓烈而痛彻的;后者立足于个体的心灵体验,以文化夹缝中的两难心态为中心,传达新移民的即时状态:渴望融入西方但无法被完全认同,于是重回中国又不能再被全然接纳,最终还是选择回归西方。而20世纪90年

代新移民文学代表作家张翎从中国故事起步,信奉写作这一行为本就是一种对故乡的回归,依据自己的青少年经历实施对江南记忆的重构,又将成年经验凝聚于北方叙事中再造。

21世纪以来的世界华文小说持续对家国予以关注,但思考点已实现新的着陆。薛忆沩在《希拉里·密和·我》中提出一个论点:“移民最大的神秘之处就是它让移民的人永远都只能过着移民的生活,永远都不可能再回到自己的家。‘回家’对移民的人意味着第二次移民。”那么,对于海归作家而言,故乡与异乡是辩证的,中国具备故乡与异乡的双重特性。他们是在场的旁观者,具有更自由的审视距离和更从容的观察视角,于是他们对家国的表达,可以从原先的情感攀缘直击入现时的问题解决。

本版转载文章作者,请联系编辑(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告知地址,以奉稿酬。

从家族溯源到家庭记忆

从“落地生根”到“二次移民”

家族谱系构建是“家”的重要呈现方式。家族的代际传承是最基本叙事线索,与门风、乡土、历史、文化等因素形成组合体,目的是反观社会问题与人性问题。考察华文文学的家族小说,家族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深耕于文本的家国情怀,以家族血缘为点,以种族血脉为面。

张翎采用地标式的家族建构,即聚合家族流变史、个人成长史、文化发展史,将

温州梦与他国梦谱系化和具象化,例如在《望月》《交错的彼岸》《邮购新

娘》里,形成西方望族与江南

世家的中西呼应。沈宁的《百世门风》探讨的论题是,在现代社会中该如何保留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血脉。2016 年葛亮的《北鸢》,也是延续类似的节奏,设计卢文笙与冯仁桢两条家族叙事线,以家族文脉昭示民国风骨。

近年,世界华文小说对“家”的塑造主动规避集体经验的叠加,格外专注个体家庭的事件与心理,以中国故事为叙事背景,收缩宏大的家族叙事,转而书写变动不居的普通家庭沉浮。《陆犯焉识》是严歌苓以祖父严恩春的故事为小说蓝本,检视陆焉识、冯婉瑜与命运较量几十年中历历

在目的跌宕欷歔。戴小华以《忽如归》为家人立传,诚恳记录戴家故事,视沧州“镇海吼”为精神旨归,阐明“历史激流中的一个台湾家庭”秉持并坚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价值观。

当前世界华文文学对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越加重视,家国情怀追随着“落叶归根”“落地生根”中空间与身份的动态转徙,产生理念与理解的变化推演。家国情怀的持续性与新质性,彰显了海外华人文学创作者不停歇的文学想象力与不中断的社会使命感。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戴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