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接手新班,怎么对付“熊孩子” 习作hnrb.hinews.cn/resfile/2016-10-18/019/hnrb20161018019.pdf · 一个孩子,只要有了好的习惯,他 的学习、生活就会有条不紊。我向这

Transcript
Page 1: 接手新班,怎么对付“熊孩子” 习作hnrb.hinews.cn/resfile/2016-10-18/019/hnrb20161018019.pdf · 一个孩子,只要有了好的习惯,他 的学习、生活就会有条不紊。我向这

■■■■■ ■■■■■ ■■■■■

教育周刊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值班主任:张一强 主编:张惠宁 美编:王凤龙B07

斑主任手记

教育周刊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联系电话:66810129微信公众号:hnrbjyzk

教育周刊二维码

十月,凉风习习,天高云淡,又是金秋的日子,又是学生秋游的日子。

今年,我儿子在读小学五年级,以往一二三年级时,他对学校举行春游秋游这样的活动总是充满兴奋

的期待。四年级时,他春游秋游虽去参加了,但都是我劝他去的,他不热情参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学校选择出游的地点他们之前已经去过了,他不愿再去游览那些熟悉的风景。这学期开学的第四周,他从学校带回了一张秋游的信息单,面无表情地递给我说:“爸,你在“不去”那栏签下家长的名字吧,我不去参加这次秋游了。”

我接过单子一看,学校此次选择出游的是海口观澜湖,这景点他已去过两次了,不过我还是劝他说学校组织去你就跟大伙再一起去热闹玩

玩。“我不去,交80元坐车到那让我们下来看看那些我已经看过的东西,吃吃自己带去的零食就上车回来了,一点都不好玩,没意思。”儿子坚定地说。“那你认为到哪去秋游才好玩才有意思呢?”我顺着问他。“学校春游秋游就是红树林、火山口、观澜湖、白沙门公园这几个地方换来换去,至少要去些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嘛,哪怕去一些乡下看看果园菜园,抓蚂蚱,钓钓鱼,看人家怎样种地养鸡养鸭放牛放羊,多好玩都有意思。”儿子不假思索就一口气说道。

听了他一番话,我默然地点点

头,但还是再一次劝他去参加这次秋游活动,可他还是坚决不去。我只好在那张秋游回执单上“不去”那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看着我签下了名,儿子突然性起对我说:“爸,我这次不去参加学校的秋游,那你就带我去秋游一次呗。”听了儿子的要求。我略有所思,很快就做了决定说:“好,国庆放假我们就回乡下四处走走,让你看看你想看的田园风光,到时也带上钓鱼竿和登山鞋。”儿子一听,兴奋得手舞足蹈。

学校举行春游秋游活动,其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学生能走近大自然,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由于种种因素,学校举行的春游秋游活动往往场地局限,活动简单,甚至看起来就像是一场形式应付,达到的目的和意义实在难尽如人意。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远离真正的大自然和土地中成长着,就仿佛一棵棵搁在空中温室里的青苗,他们太需要常常沐浴大自然的阳光雨露,需要品赏真正的春华秋实,需要走出课堂走进最直接的生活实践体验。我们学校每学年举行的春游秋游其目的是此,但是我们学校组织的每一次出游看起来大多就是让学生坐坐车,走走几步脚不沾泥,吃吃零食就结束,这怎能让学生都有新鲜的见识和体验的收获呢?他们怎么能在出游中真正学到点东西呢?

洪志功

说说春游秋游

接手新班,对于我这样已经有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人来说,无异于小菜一碟。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学期接手的五年级这个班,竟然让我碰到了这么多棘手的事情:分座位时,个头比较大的小符同学竟然完全不听我的安排,坚持要做第一张桌,美其名曰——靠近黑板好学习;个头最小的小万同学,我一转身向黑板写字,他就吹口哨,全班没人敢吭声;小符同学搜同学的书包拿玩具,还硬说是在地上捡的,

那位同学据理力争,他竟然动手打人;早读课时,我让全班同学自由、大声地读书,结果却是鸦雀无声;别的班是排队去操场做操,而他们却是散步的散步、跑的跑、跳的跳……

一周折腾下来之后,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班主任的工作是需要经验,但

“经验”是属于过去的,未必能应对新的局面,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

为了更好地和这群“熊孩子”相处,我决定从这三招入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里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把它应用到教育上来,应该就是有效的教育,从了解开始。首先,这是一个比例严重失调的班级。全班22名学生,男生16名,女生6名。乡村的小男孩聚集到一块只有一个字——闹,上课闹,下课闹,放学闹,回家闹,所以要想办法给他们以约束。其次,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因为班里有3名特殊的学生:小佳,一名总是不停地重复着“老师好”的小女孩,很小妈妈就离开了,一直都是与70多岁的

老奶奶相依为命,虽然也是每天背书包来上学,但期待更多的是放学后能吃到奶奶煮的一口热饭;小芸,一名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小女孩,却从不与人交流,每天就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停地乱写乱画;小上,剪着漂亮的锅盖头,时常对你微笑着,可五年级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写好……所以要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呵护。第三,这是一个倍需温暖的班级。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要么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要么是寄宿在亲戚的家里。缺乏有效的家庭管理,是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很大障碍。所以营造一个温暖的班级很关键。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一直是班级管理的一条黄金法则。除了设班长、副班长、学习、劳动、体育委员等职务外,我还为学生们配备了纪律委员、治安委员、大组长、小组长、各个村的小队长等。

“人人有事做”,但我还是常常需要提醒。比如小组长收作业,他自己本身没交,我会说,你可是小组长哦!下次他就不好意思不交了;比如你是村里的

小队长,放学了就不能自顾先走,你可是队长耶,要叫上村里的孩子一起走。

“事事有人做”,却不一定都懂做,能做得好。比如打扫卫生,四人一组扫地,凳子还没搬完,地已经扫过了,留下一个个凳子的印痕;黑板前的粉笔屑还没有扫,黑板已经用水洗过了,留下水渍一大片。我用两个下午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值日,教他们先一起搬凳子、檫黑板,再扫地,然后该洗黑板再洗黑板,把教室打扫干净了,最后再把凳子放下、把桌椅摆整齐,关好门窗。第三天,不用我说,学生就已经能做得有模有样了。

培养习惯,建立秩序

一个孩子,只要有了好的习惯,他的学习、生活就会有条不紊。我向这群孩子提出了三大要求:每天10—15分钟练字,每天读诗,每周小结。

农村的孩子大多没有午睡的习惯,每天上午放学就开始一路玩到家,吃饱了,又再一路玩到学校,每天下午到校的时间都是那么早,到了学校又继续再玩,等到上课的时间就差不多是他们休息的时间了。为此,我给班

里每个孩子买了字帖,专门放在教室里,来到学校就拿字帖来练字,字写完了,再休息一会,上课的时间也要到了。两周下来,基本扭转了学生下午上课的状态,自我感觉还可以。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希望学生们每天早上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情来开启新的一天。我在教室的黑板报栏里为学生开设了“每周一诗”栏,每周定期更新,有“今天早上,我偷偷做了一件事,于是,全世界都对我微笑”的现代诗,也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古诗。我要求孩子们周一懂读,周二能流利地读,周三能背诵,周四能理解诗意,周五能自由发挥。看得出孩子们读得兴趣盎然,我也挺高兴。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尤其这样。班规制定了,学生遵守了吗?遵守得如何?这就需要一个“每周小结”,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我就给他们画一个五角星,反之则扣一个,每十个星换一个苹果贴纸贴在教室里。目的是希望学生们能通过一次次的自我反思来更好地培养自律能力。

期待和孩子们一起开启新的教学生活!

(儋州市西培南乐小学 羊玉秀)

接手新班,怎么对付“熊孩子”出走巴蜀,行吟自然■ 海南华侨中学高二(2)班 佘欣雨

我喜欢你,就像都江堰不诉怨语,绵绵不息。我喜欢你,就像青城山苍翠千倾,不知所起。锦里的古色古香,是车水马龙中的闲情缱

绻,疏雨打青石,更添诗意。青瓦,白墙,小桥,流水,微风轻拂,雨丝飞扬,点点滴滴肆无忌惮敲打着轩窗。小雨过后,碧空闲云,古巷幽幽,藏尽了中华美食,赖汤圆,龙抄手,钟水饺,钵钵鸡,山外青山楼外楼,凉山烧烤几时休,风吹柳花满店香,绵阳米粉味道长,古来青史谁不见,四川美食舌尖念。飞檐雕窗间,尽是袅袅炊烟,欢声笑语。

吃饱喝足,寻一家老茶馆,让师傅用长嘴壶送杯醇香清雅的茉莉花,谈古论今,潇洒恣意,或细细品味墙上的蜀绣,情针意线,千丝万缕。若再来场惊喜连连的变脸,当真是妙不可言难以言语。

深入蜀地,才发现四川不仅有美食和美女,还有好山与好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同于桂林阳朔的青山绿水,秀丽精巧,川西的大山大水更显磅礴之气,带着原始的粗犷与豪迈。

我在若尔盖草原无边的绿意中策马扬鞭,踏过迂回的河带,冲上小丘,心里只有无尽的远方。亦或像康巴汉子那样一手拿肉一手喝酒,好不痛快!

我在九寨的美景里陶醉不已。那山间的流水,生生不息,婉转回萦;翩跹的落叶,飘飘悠悠,无畏别离;小径的野花,幽香点点,岁月如夕;日光沉湎于群山的郁葱,温柔惬意;彩池的沉静,映照人心。山河缠绕,日夜相依,亘古的美景,闻名万里!

一路访美景,品美食,快快活活潇潇洒洒。而最后一站,我们绕了从未体验过的极其颠簸而危险的山路,来到了一个承载着太多血泪与伤痕的小镇——映秀。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 8级大地震,而映秀,就是震中和重灾区。我们参观了漩口中学的遗址。在那青青校园中,原本生活着一群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少年,同样心怀梦想,同样渴望远方。但这场特大地震,夺取了43条鲜活的生命,摧毁无数家庭的幸福,斩断了无数理想的翅膀。再也没有朗朗书声,再也没有嬉笑打闹,再也没有一角白校服的干净与纯粹,再也没有高高的马尾在四月和煦明媚的阳光里骄傲的摇晃着,再也没有篮球打在地上充满着力量的砰砰声,再也没有了……现在,只有支离破碎的教学楼,积灰的电线,孤零零吊着的灯管,清冷冷的玻璃反射着刺眼的白光,裸露的石砖早在时间的流逝中披上了苔藓,生机的绿意却怎么也掩不住殇痛与凄凉。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死已是大福,何必再贪恋那虚幻的后福呢?愿所有的人都能一路安好,顽强前行。

为期十天的四川之旅悄然结束了。回到小岛,细细咀嚼把玩曾经的美好时光,心中也泛起了涟漪。旅游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不同,换一个全新的环境,看一场不同的风景。阳朔的山是灵秀的,而川西的山是巍峨的。我看东南亚的海,像一碧神秘的祖母绿,而地中海那浓浓的墨蓝色,亦让我心驰神往。在成都,我看到的是古典与闲情,辣椒与川话,在上海,我看的是一片繁华,吴侬软语与灯火阑珊。不同,就已是美好,让自己的视野更加丰富,让心灵更加包容,让自己,时刻保持准备上路的期待与憧憬。

的确,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在日常中,我们往往被名利人际所牵绊,最多是领略一草一木的小惊喜。而出走,就是让我们在陌生的环境重新活一次,在大山大水亦或是小桥流水,花花都市亦或是古老村庄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震撼,泪流满面,热泪盈眶。若干年后,生活依旧漫长而平淡,但这些灿烂的回忆,始终点亮你的心窝。

指导教师点评:人人都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却极少人

去反思行万里路的意义。小小少女心,穿山越岭,看风听水,是自然中的行吟诗人,又是人情里的明媚灯火。眼前里的现实,远方的诗,尽在笔端与心口。 (汤成慧)

习作

该片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2006年由张元导演的故事片,荣获第43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几乎每一部教育电影都会涉及到体制的反思问题,在幼儿题材作品中尤为突出。不过在这部电影中,视角更加集中。这一次,导演张元选择的是军区幼儿园,一个叫方枪枪的孩子成为刻画的焦点。但实

际上,谁说这不是现代幼儿园的缩影呢?在方枪枪眼里,严厉刻板的李老师成为他梦中的大妖怪。而这次捉妖大行动,让李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方枪枪成为一呼百应的孩子王,获得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拥戴。不过结局是惨痛的,龙颜大怒的李老师最终以集体性的孤立来惩罚方枪枪。我们再次见证了缺乏温情的大家长专制管理体制对于儿童身心的伤害。

电影长河里的教育艺术③

(《习作》欢迎学生写生活中温暖的故事、耐人寻味的故事,写新鲜事,写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要求真实、不虚构。[email protected])

■ 麦青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为人父母总会有无尽的担心:恨不能架一台摄像机,24小时全程跟踪服务,记录下孩子的喜怒哀愁。以下三部作品的导演们,利用手中的镜头,让幼儿园生活的细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世人面前,能够满足家长朋友们的这种期待。

电视纪录片《幼儿园》于2001年5月开始拍摄,并于2003年上映,先后荣获第10届上海国际电视白玉兰奖最佳人文纪录片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该片导演张以庆是湖北电视台编导,曾以《英与白》《舟舟的世界》等作品备受瞩目,但是其中最具有社会效应的当属《幼儿园》。

该片聚焦当时的冷题材——幼儿教育,以“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的视角来审视幼儿教育的现实状况。全片以中国武汉某寄宿幼儿园为拍摄对象,沿着入园到毕业的主线拉开,依次轮流展现小班、中班、大班在14个月中的生活细节,并在中间穿插幼儿园个别“特殊”小朋友的专访片段,在不断出现的主题曲《茉莉花》的伴奏下,引发我们整个社会群体关于幼儿教育的深思。

为了保持生活的原生态,张以庆有意采用了“直接电影”所强调的纯客观记录方式,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表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活片段,都是幼儿园生活的如实记录。但是镜头之间的组接数量庞大且频繁,体现出编导强烈的主观性和介入感。在这些貌似碎片化的生活细节背后,潜藏着编导对于整个幼儿教育体制,对于社会同化在幼儿期巨大影响的深刻忧思。在拥挤不堪的幼儿园,我们看到了老师教条化的训斥,也看到了孩子间的攀比、暴力和欺诈。一方面,我们透过镜头看到了非常完美的童年生活细节,比如亲密、天真、警觉,但另一方面,伴随孩子从小班到大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天真的丧失,知识性功利教育的强化,儿童世界成为成人世界价值观的缩影。

《小人国》作为一部记录电影,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同道教授担任导演,摄影师与《幼儿园》都是刘德东。这部被称为“真实记录幼儿园孩子内心世界”的纪录电影是导演在北京郊区一所名叫

“巴学园”幼儿园蹲守三年的结果。作品记录了一群孩子从2岁到6岁的真实生活片段,在第14届四川国际电视

节上荣获社会类纪录片“金熊猫”大奖。相比《幼儿园》,《小人国》力求祛

除人为编排的痕迹和导演的主观性,意图让趣味和意旨自然地从画面中呈现出来。同样一个摄影师,在不同导演的安排下,所选择的镜头语言却完全不一样。张以庆采用大量的短镜头,注重剪切和编辑,通过镜头重

组非常强烈地灌输自我的意志;但是张同道喜欢完整而更加真实的长镜头,不轻易去抹杀人物的完整呈现和场景时空的完整性,强调观众的自身思考和反思,相较而言,张同道的做法显得更为真实纯朴。

同时,《小人国》相比《幼儿园》,显得更为细腻婉约,更加注重个体心

灵世界的呈现。俗话说“三岁看老”,人类一生的作为在童年时代早已埋下了种子。《小人国》中富有个性的辰辰、南德、池亦洋和锡坤等小朋友的故事成为人类一生的寓言。孩子王池亦洋控制欲强,有非常强烈的暴力倾向,但是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你会发现这个热衷权力的孩子也会是个

很好的领导者;锡坤有着将别人鞋子扔进垃圾桶的怪癖,而且还会谨慎地将盖子盖好,原来这个两岁的孩子不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此来探索世界的秘密而已;而那个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在门口等待自己玩伴的小姑娘南德,对爱与承诺的坚守美得让人心碎,而她不过四岁而已。

幼幼儿儿园园你该知道的秘密

《小人国》:童年世界的成人寓言

《看上去很美》:最美的是不一样的个性

《幼儿园》:集体化教育体制的显微镜A

B

C

班上的同学们。羊玉秀 摄

《看上去很美》电影海报

《小人国》里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