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父子情 给父亲的礼物 - epaper.ntrb.com.cnepaper.ntrb.com.cn/new/jhwb/page/2/2018-04/01/A12/20180401A12_pdf.pdf父子情 晚晴/养心 2018 年 4 月 1 日 星期日 12 责任编辑:王金霞

Transcript
Page 1: 父子情 给父亲的礼物 - epaper.ntrb.com.cnepaper.ntrb.com.cn/new/jhwb/page/2/2018-04/01/A12/20180401A12_pdf.pdf父子情 晚晴/养心 2018 年 4 月 1 日 星期日 12 责任编辑:王金霞

父子情

晚晴/养心 2018年 4月 1日 星期日责任编辑:王金霞 校对:关晋宏12

给婆婆当红娘□黄艳梅

父子情

给父亲的礼物□王永兵

婆媳情今年3月, 南通市老年大学组编的

《江海新韵》 诗词集第八集与读者见面了。 此集收录了该校51名师生450余首诗词, 其中笔者有6首被收录其中。 其实,我被收录的那些文字主要是给孙女编写儿歌的内容。

3年多前,孙女上幼儿园大班。 一天孙女在家玩耍时,突然唱着“小气鬼,喝凉水,找个老婆亲亲嘴……”“你怎么会唱这个的? ”我问道。“我向幼儿园的小朋友学的,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会唱呀……”听到孙女的回答,我陷入了沉思中。 孙女只有6岁呀,唱这些内容的儿歌对她健康成长不利。 越想越感到不安,于是,我便开始教她旧时南通童谣,如“一只小船摇啊摇,一心要把外婆瞟,经过北河梢,来到大码头,过了十里坊, 到了三牌楼, 转弯到了外婆家, 见了外婆问声好, 外婆夸我好宝宝。 ”“千磨万磨,磨粯(xian南通方言)子,磨给哪个吃? 磨给爹爹(祖父)吃,爹爹不吃,磨给奶奶(祖母)吃……”虽说这样的童谣具有积极向上,尊老、敬老的意义,但缺乏时代感、现实性,我便萌生了自己编儿歌的想法。 第一首编写的是“苏通大桥”,即“苏通大桥宽又长,横跨大江日夜忙,不怕风吹和雨打,南通出行不再难。 ”我一边教孙女学唱,一边给她讲述:南通门前有条长江,长江就像一条大沟,影响了我们的出行。 过去呀,我们去上海、南京等地都要坐轮船,时间长,可不方便了。 现在有了苏通大桥, 去上海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孙女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我唱一句她跟着唱一句,不一会这首儿歌她就会唱了。“爷爷,你再编一

首苏通大桥的儿歌,好不好? 你如果再能编一首的话,就是最有本事的爷爷了。 ”没想到孙女还会用激将法, 我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我又编了“长江水面波浪宽,一条彩虹挂两岸。 站在北岸向南望,苏通大桥落家乡”的儿歌。 孙女高兴得跳了起来,伸出了大拇指,连声说“爷爷,你真棒! ”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先后给孙女编写了“家乡交通好,到处都有道,江上有大桥,地上火车跑,天上飞机飞,汽车不再跳,南通不‘难通’,你说好不好! ”“我爱我家乡,通城不简单,特色博物群,美食遍地香。 狼山有寺庙,濠河好风光,欢迎来南通,来了不想返”“狼山脚下是我家,通城处处开新花,城东建有快速路,城西直接通长江,城南筑建东方道,城北还有江海道,高架四通与八达,家乡交通赛江南”等多首儿歌。 去年,市有关部门开展儿歌征集活动,我所在的文峰街道新城社区向我征集儿歌,我将以上儿歌“亮”了出来。 社区党委书记褚敏说: 这一首首自编的儿歌,让我们看到了家乡南通的变化,看到了祖孙情。 唱着这样的儿歌,自己干涸的心也仿佛得到清泉的滋润,又重新变得丰盈起来。 去年8月,新城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家乡交通赛江南”儿歌还被市有关部门收录到新儿歌集里了。

让我欣慰的是,在孙女幼儿阶段给她自编了一些儿歌,给予她一些健康的启蒙教育,并让她对家乡南通的过去、今天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对她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编写、教唱一首首儿歌,不仅沟通了我和孙女之间的感情,也让自己开动了“机器”,活跃了思维,增强了对家乡建设成就的自豪感。

前段时间我家搬进了新居, 新房宽敞明亮,温馨舒适。 为了尽孝心,老公把他的母亲从乡下接来与我们同住。 婆婆丧偶,今年61岁,当了几十年的乡村教师,知书达理,待人和善。 我和老公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婆婆,婆婆进城后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可她不适应城里的生活。 我和老公上班后,陪伴婆婆的只有电视和宠物狗,婆婆内心其实很寂寞。

婆婆无意中说过:“少年夫妻老来伴, 真羡慕那些成双成对有伴儿的人。”我于是萌发了为婆婆找老伴的想法,老公非常支持。老公说:“爸去世得早, 妈把我们兄弟几个拉扯大吃了很多苦,如今妈本该好好享受一下晚年,可她过得并不开心, 我们不能让妈再这样孤独下去了。 ”

有一天我在当地的一个网络论坛上看到一位帅哥的征婚帖,这事激发了我的灵感, 帅哥美女能在网上征婚,老年人有何不可?我为婆婆发了一条征婚帖:“婆婆丧偶,61岁,身高1.6米,退休乡村公办教师,每月有退休费,乡下有两层楼私房一栋,现在城里与我和老公同住。婆婆身体硬朗,勤劳能干,婆婆需要一个老伴,希望她老人家晚年幸福。”这个帖子发出后在论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网友对我帮婆婆征婚表示支

持,认为这才是真正从精神上关爱老人,还有网友说:“人多力量大, 我们要发动群众为你婆婆找老伴。 ”

有了网友支持,我劲头更足了,立即打电话让老公看这个征婚帖子,老公看后非常高兴, 说这事我们要回去跟妈说说,听听她的意见。 对于我的“小动作”,婆婆为难地对我说:“你们手头不富裕,我再找一个老头岂不给你们增添负担?我年纪大了,不再想太多了,你能有这份心意我就心满意足了。 ”看得出婆婆虽然嘴上不答应找老伴, 其实她心里还是认同我的做法。 我给婆婆耐心做工作,告诉她只要老人过得幸福,对于晚辈来说就是最大的快乐,况且我和老公都有稳定的收入,经济负担的事更不需要婆婆担心。婆婆终于被我说服了,她像个姑娘般扭捏地说:“其实我对未来老伴的要求也不高,你在征婚帖上加上这么几句,老伴身体要健康,脾气要好,没有不良习惯,能够跟我聊得来,对方的子女能接受老人再婚。 ”

按婆婆的说法我又把征婚帖作了补充,还把婆婆的生活照上传到了网上。为了扩大影响, 我还把婆婆的征婚信息发到了我的微信朋友圈。 这些天我的手机成了红娘热线, 愿意应征的老人还真不少。婆婆买了新衣服新裤子,准备认认真真去相亲。 她一脸幸福地说:“真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当了一回老来俏。 ”

祖孙情

编儿歌育孙辈□蒋春昇

父亲今年高龄75岁, 退休后在海门三厂老家安享着晚年生活。 父亲在老家养养鸡鸭、种种菜地,看看书报和电视,也钓钓鱼,打打牌,每天的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

父亲两年前因脊柱椎管内肿瘤动过手术,我们劝父亲尽量少活动,多坐坐躺躺。父亲听从了我们的建议,看看书报,看看电视,有时也去河边坐着钓钓鱼,打发着晚年时光。

作为长子, 我也常常从小城开车回乡下,买些菜陪父母一起吃顿饭。每次回家,都会看到父亲躺在躺椅里,戴着老花眼镜, 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或电视。父亲有写诗的习惯,其实也就是比较押韵的不成文体的打油诗, 自娱自乐。 父亲也爱看视频节目, 除了电视,就是爱看DVD机子里的碟片。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碟机也逐渐淡出了百姓的家庭。现在科技网络时代,了解信息都是通过网络。 父亲是没有手机的,也不会用手机。 曾经想为父亲买个老年手机,方便上个网。 父亲说年龄大了,眼睛花了,不方便用手机。所以,我在单位和业余时间拍摄的照片、录制的视频,都无法跟父亲分享。

听一个朋友介绍说, 可以为老年人买一个视频播放器。 播放器有17寸到20多寸不等, 用U盘拷贝录制好的照片、视频,插上就可以播放。 这种视

频播放器比手机大, 比电视屏幕小,关键是可以随身携带,能移动。于是我从网上买了一架视频播放器, 店家赠送了一个16G的U盘,拷贝了很多广场舞、小品、歌曲等节目。 我单独用自己的U盘为父亲拷贝了电脑里保存的许多家庭照片,有些照片从2007年我拥有第一台小数码相机拍照开始收藏, 我还给父亲录制了我所参与组织的雏鹰公益活动的视频。

父亲拿到视频播放器后,爱不释手,带着它到左邻右舍走动, 逢人就给播放照片和视频。和别人一起分享的时候,父亲的脸上总浮现着自豪的神情。 我知道父亲心里非常快乐。每年春秋两季,我都会组织父亲这样的老人进行尽孝游。 父亲看着尽孝游的图片和视频, 常常陷入回忆。也许父亲现在还能短距离走走,也许不久将来,父亲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他所能做的就是回忆了。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父母亲都不缺吃不愁穿, 他们缺少的就是一种快乐。除了我们做子女的常回家看看,陪伴老人以外,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要注重老人们内心的需求。 这种需求不是给钱所能替代的,就是要想老人所想,了解老人们的喜欢,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就像我为父亲购买个视频播放器, 能唤起老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 老人也能产生共鸣,减少老人们晚年内心的孤独,从而充实、快乐、从容地度过他们的余生。

花开满枝头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