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第 讲 总策划:杨惠珍 执行策划:刘之海 编辑:刘之海 吴艳雯 摄 …epaper.jxnews.com.cn/jxrb/page/186/2014-10-23/A03/640014139991… · 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佛家文化的核心

Transcript
Page 1: 第 讲 总策划:杨惠珍 执行策划:刘之海 编辑:刘之海 吴艳雯 摄 …epaper.jxnews.com.cn/jxrb/page/186/2014-10-23/A03/640014139991… · 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佛家文化的核心

孝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根基,

更是道德的根本。国以人为本,人

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实现中国

梦,从孝道做起

中国梦靠谁来实现?靠人。“人”,一撇代表人体,一捺代表人的精神和道德,活得像个人,要有强大的精神道德做支撑,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人的精神道德靠什么来塑造?靠文化。今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650年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国家最高领导人参加纪念孔子的活动,也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

教育是什么?打开中国古代圣贤的书就会发现:教育的本质,是道,教的是道,传的也是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讲的是德。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完成好了这个根本任务了吗?

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找到了解决道德问题的金钥匙。这就是一个字“孝”。中国文化儒、释、道共同的观点:孝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根基,更是道德的根本。2500 年前的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曾子探讨孝的问题,在交谈中,孔子讲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出处。孔子的人文思想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国家如果每个人都把孝做好,这个德就立起来了,德立起来,人就立起来了,人立起来,国就立起来了。所以说实现中国梦,要从孝道做起。

中宣部 2014 年组织和推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孝敬教育,弘扬中华孝道,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形成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再讲一个孔子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天来到了卫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一带。谁和他去的呢,他的一个学生,叫冉有。当孔子看到卫国京城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就不由自主说了一句话:“庶矣哉”。冉有听到老师这样说,便及时向老师请教:“既庶已,又何加焉?”。冉有这是在向老师探讨治国之道。治理一个国家,首先你要有人,当有了人,有了人气之后该怎么办呢?孔子不慌不忙说了两字:“富之”,这是孔子提出了第二个概念,富。那富了之后怎么办呢,冉有再问。孔子还是不慌不忙地说了两字:“教之”。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也算富起来了,可接下来该怎么办?该加强教育了!如果人富起来不教育,是会出大问题的。

人类问题不外乎三类:一是人

与自然、二是人与人、三是人与自

身。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融合是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在解决

这三类问题上各有所长

人类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三类:一是人

与自然、二是人与社会、三是人与自身。而这三种矛盾,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已愈显严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融合,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而这三种文化,在解决人类遇到的这三大矛盾方面各有所长。儒家文化的优势,在于从伦理伦常的角度很好地解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来到社会上,一定不是一个独立的人,生下来就要和别人打交道,如果你很好地处理了这些关系,那你的人生就会和谐。历朝历代的人都知道以儒治国,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道家是解决什么问题?道家偏重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和天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不能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破坏环境,破坏环境就等于破坏自己,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国这个民族强大了 2000多年,汉朝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二分之一,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经济总量还能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真正落后的时间大概只有170年左右。2000多年来,孔子的人文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观西方工业革命,不过 200年,世界迅速发展,却带来了资源被掏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恶果。人类未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佛家文化的核心是很好地解决了人与自身的关系。佛文化侧重修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把欲望放下,心就轻松快乐了。

世界上曾经有过古印度、古罗马、古希腊等多个古文化,可时至今日,一个个都消失了,唯有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存在,还能较好地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种种矛盾、冲突和纠结。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中华文化建立强大的自信吗?

我到某省一个戒毒所,据介绍,现在吸毒人员增长太快了,当地官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啥,很简单,就是因为富起来没有加强教育所致。有钱以后,不知道钱该怎么花。打牌、赌博、嫖娼、吸毒,啥好玩就玩啥。怎么扼制住这个势头?那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道德教育,别让人走到错误的路上去,文以化人才是正道。

“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孝是

人伦第一道,像走路一样,如果第

一步就走反了、走偏了,就对不

了。父母担负了孩子51%的教育

对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莫过于教育。教育分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教”字是由“孝”和“文”组成的,核心是孝,本质是文。先来说说家教,我们从小到大,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几种关系,叫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五伦”关系准则,做好“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如果这五种基本关系都能做好,那你的人生就一定是顺畅的、事业一定是发达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的。“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每个人都身兼数道:儿女之道、兄妹之道、夫妻之道、父母之道、公婆之道……孝道,是人伦第一道。中国文化让我们找到这些道,做到这些道,道德就是对人尽本分。要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需“正人伦,归本位”,秩序

乱了,社会就会乱。先看看父子之道,父慈子孝为亲。慈就是

爱孩子,但不是仅爱孩子就符合父母之道,没有这么简单,有一句话叫做“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的事”。爱里有道,有两个道:一是养育之道,二是教育之道。你找到了吗?你做到了吗?很多父母只管养不管教,孩子出了问题,怨学校、怨老师、怨别人。父母是孩子人生历史上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永不下岗的老师。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据权威调研数据,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是100%的话,家庭教育占 51%的功能,学校教育占 35%,社会教育占 14%。各位父母朋友,你担负了孩子 51%的教育,你“控股”了,父母就是孩子那个说了算的人,就是孩子的董事长,你利用好了这个 51%吗?凡是优秀的孩子一定有优秀的父母,凡是失败的孩子一定有失败的父母。在中国,传统农村的老头老太太没什么文化照样培养好了下一代,就在于懂得自古以来的四个字:“言传身教”。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的德行感。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传,你得做榜样。

中国文化道和德是两个概念,古人重道,孔子一辈子都在寻道。德是顺道而行,德行德行,德是行出来的。道首先和方向有关,如果方向走反了,再努力也无用。你走得越快,离你的目标就越远,尤其不能背道而驰。我前两天到一个少管所,那里关了1000 多名少年犯,我说,孩子们呀,你们这个年纪本该在学校里,在父母身边绽放笑脸,可是怎么到这来呢?问题出在哪?问题就在你的方向错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你走出去还会回来的。

再来看儿女之道。那就是孝道。孝是人伦第一道,像走路一样,如果第一步就走反了、走偏了,就对不了。中国文化对孝的理解有四个层次、四种境界。这四个层次都达到了才是真正的孝,即“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孝养父母之慧”。也可以理解为物质上满足父母生活,心理上让父母快乐,干出一番成绩让父母为你而感到骄傲自豪,打开父母的智慧,让父母活得开心快乐。这四种境界,我们做到了吗?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法律和道德

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它们中间有条线,就是道德的底线。法律叫他律,属强制推行,道德叫自律,自己约束自己。中国人有三张网,法律之网、道德之网和天网。天网是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道德之网和天网织好以后,可以大大减少法律之网的负担。加强道德之网和天网,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教育在“去中国化”,服装在

“去中国化”,礼仪在“去中国化”,

建筑在“去中国化”……去中国化

是很悲哀的。我们要唤醒中国人

的文化自信

9月 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座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删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我这两天,在全国几个大城市穿梭,长沙,成都,哈尔滨,长春……所到之处,我看到房地产项目名称几乎都是外国的,什么“塞纳河畔”、“ 地中海”、“华尔街”等等,不一而足。此时在我眼前浮现一幅漫画:一个大人带一个孩子,前方是高耸的建筑,建筑的上方全都是外国的名字。小孩问:爸爸,中国在哪呀?建筑是什么?是文化,中国没有文化吗?身在中国,长在中国,要爱我中华,“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我们要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我们不反对国际化,中国要在和世界打交道的同时突显自己的文化特色,不能全都是外国的。最关键的是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认识传统文化?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双双稚嫩的双眼时,你能不能拍着胸脯问问自己:我是一名老师,我给我的学生传道了吗?

教育是解决道和术的,道是方向、规律、法则,是做人;术是知识、技巧、方法,是做事。而现在的教育普遍重术轻道、重材轻人。我们片面讲究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对人的道德教育。有一句话叫知书达理,可是现在很多人知书不达理了。就是因为我们的“书”出了问题。如果教育方向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全国人民都成了博士生也没用,有知识有能力可是失

道缺德、自私自利,那培养好了又有什么用呢?改大难,先从改小开始。河南就有这么一所学校,强调讲道德讲育人,就这么一点点改变,孩子们懂事了、有孝心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结果现在这所学校,现在连报名都报不上了,家长挤破脑袋往那里钻呀。

成就是分子,欲望是分母。幸

福的源头要靠德,欲望太强的人很

难得到幸福,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本质能让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一定是想获得幸福。幸福是什么?有很多钱就很幸福吗?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总结幸福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成就,二是欲望,成就是分子,欲望是分母。通过多年的研究,他发现当分数的比值结果小于 1%的时候,人是不幸福的。

欲望常常会毁掉一个人,这个世界天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悲剧,钱有了,人却没了,就像中国字的“囚”字,被欲望包围着。我们需要引导,需要教育,不能一江春水向钱流,人的精神要活得自由,活得强大。看看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怎么解决幸福的,一个天平装着五福:富贵、康宁、长寿、善终、好德。天平的一端放着你的福,天平的另一端就是你的德。你的德修得有多大,福就会有多大。中国人有着伟大的智慧,给每个人都准备了这个天平,从源头到终点,实现你的幸福目标不是靠财富,财富占的比例有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才能形成幸福,幸福的源头要靠德,厚德而载物。

今天这个社会,物质贫穷的人越来越少,而精神贫穷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我们重要的不是物质扶贫,而是精神扶贫。什么是“富”,从字面看,一个宝盖一个家,下面有一口田就是富。除了生存的基本问题,有无限的空间可以让人去努力,这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富裕没有止境,科学家测算,全世界人如果都能过上瑞士人的生活水平,需要 3.8 个地球,但是迄今为止科学家连个有水的星球都没有发现。人类的幸福指数不是靠物质财富来衡量。西亚的小国不丹,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水平只相当于中国 50 年代的经济水平,经济条件极为落后,可是人过得开心快乐,没有打架斗殴,犯罪很少,国家高度和谐。

中国历史上诞生过很多次盛世。而实现这些盛世则需要四个必要的条件。一是英明的国家领导人;二是国家长治久安;三是经济高度发展;四是文化高度繁荣。中国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新的盛世前夜,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已经具备了。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定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经济高度发展,文化高度繁荣,一定能迎来一个新的盛世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力行践行传统文化,从孝道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吕明晰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基金会弘扬中华孝道基金执行

主任、中国孝文化传播委员会副

主任、国家数字电视法律服务频

道总编辑、《孝行天下》和《传真正

能量》的制片人。长期从事电视

领域工作,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大

奖。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各地

做弘扬孝道的主题报告上千场。

他的讲课将儒家文化和现代生活

相结合,将古代孝贤理念与现代

社会道德观念相结合,将大的社

会背景和每个人的心境修养相结

合,深受听众观众的好评。

专 页 JIANGXI DAILY A3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

实现中国梦从孝道做起

8第 讲总策划:杨惠珍 执行策划:刘之海 编辑:刘之海 吴艳雯 摄影:邓志刚 版式:邓志刚 摄像:胡应宁

欢迎推荐名师名家

联系电话:0791-8684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