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B !#! 年 星期日 月!% 日 !#$%&’ -.小时读者热线 ...xmwb.xinmin.cn/xmwb/resfile/2012-09-23/B08/T08B0923.pdf2012/09/23  · B!!"#!年$月!%日 星期日!"#$%&’&’(()*+,)*+#)*,-.小时读者热线:/0--11

Transcript
Page 1: B !#! 年 星期日 月!% 日 !#$%&’ -.小时读者热线 ...xmwb.xinmin.cn/xmwb/resfile/2012-09-23/B08/T08B0923.pdf2012/09/23  · B!!"#!年$月!%日 星期日!"#$%&’&’(()*+,)*+#)*,-.小时读者热线:/0--11

B! !"#!年 $月 !%日

星期日

!"#$%&'&'(()*+,)*+#)*,

-.小时读者热线:/0--11责任编辑:沈次农

视觉设计:董春洁 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 ! ! !近年来国际级的音乐大师纷至沓来,吸引众多年轻音乐家和乐迷趋之若鹜,并在音乐会之后长久地兴奋回味。然而在上世纪 !"年代,也有一位国际级小提琴大师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天津进行为期 #

周的访问演出。这次访问演出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却至今被音乐界老人时时提起,那就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他的搭档、钢琴家杨波尔斯基的到来。

$%!&年的下半年,在中国知识界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反右运动正在全国铺天盖地地进行。那年 $"

月,奥伊斯特拉赫和杨波尔斯基根据“中苏文化合作协定 $%!&年执行计划”来到中国。他们的来到,对音乐界来说无疑是一片短暂的光明。我国音乐界在那个年代的对外合作非常稀少,即便偶尔有一些交流项目,也大多水平一般。因此像奥伊斯特拉赫那样的大师级人物的到来,在音乐界引起的震动就可想而知。

$"月 '日下午奥伊斯特拉赫抵达北京,(日晚上,他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了首场访华音乐会,演奏了列克莱尔、勃拉姆斯以及柴科夫斯基的一些小提琴经典名曲,让中国听众听得如痴如醉。新华社在当晚的电讯稿中这样描述———“这位音乐大师的演奏所激动了的听众,在既定的节目奏

完后,仍然一再地欢呼、鼓掌。加奏了五只曲子,使独奏会比预定时间延长了 '"分钟,但是听众们仍然舍不得离场。”随后奥伊斯特拉赫又于 $$日抵达天津,$!日抵达上海,当晚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在上海的首场演出,并于 $)日访问了当时在漕河泾的上海音乐学院。当时中国唱片社在中国音乐家

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下,将奥伊斯特拉赫访华演出部分现场录音编辑成 )张中密纹唱片《达维德·奥伊斯特拉赫访华演出节目选辑》,以“资

料唱片”的名义和很少的压片量对“内部”供应,供“国内音乐工作者学习借鉴”。而这些唱片在接下来的文革“破四旧”运动中,也大多被毁坏,目前我们仅知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图书馆内还有完整保存的几套。由于年代已久,再加上压片量

极少,又遭遇史无前例的破坏,因此这套唱片在接下来的二手市场上都不见踪影。年轻一代乐迷也只有从老人的点滴回忆中得知曾经有过的这一套唱片。唱片虽然已经难找,所幸母带

还在仓库里保存着。最近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决定将这一珍贵无比的录音资源重新发掘出来,远赴德国请著名的发烧唱片公司“老虎鱼”出手将母带进行修复,并以《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为题公开出版,使乐海遗珍得以耀世重现。当年全程陪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访华的原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副主任毛宇宽先生在专辑内页撰写了回忆文案,并提供了不少珍贵照片。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共收入 $'位作曲家的 $(部作品,

时间总长为 *小时 '+分。曲目样式包括协奏曲、室内乐和小品;风格包含巴洛克、古典和浪漫派,所收曲目中有 &部作品是全球首发的独家现场实况。因此,无论从曲目演绎、录音版本、史料价值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无疑是多年来发行的极有价值的古典音乐套装。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曲目如下:

,-$:巴赫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杨波尔斯基伴奏)贝多芬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黎国荃指挥中央实验歌剧院管弦乐队)

,-+: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勃拉姆斯/小调小提琴奏鸣曲(杨波尔斯基伴奏)瓦格纳:纪念册中的一页(杨波尔斯基伴奏)

,-*:弗拉季格罗夫:“霍拉”主题幻想曲(杨波尔斯基伴奏)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片段(杨波尔斯基伴奏)布鲁赫 0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杨波尔斯基伴奏)普罗科菲耶夫 - 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杨波尔斯基伴奏)

,-':柴可夫斯基:沉思、圆舞曲1谐谑曲,德彪西:月光曲,苏克:爱之歌,塔尔提尼:变奏曲,列克莱尔:-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肖松:音诗

! ! ! !经过近三年的血拼2虽然费城管弦乐团终于在今年 )月 $日成功走出破产保护,为美国萎靡的交响乐团界注入一剂强心针,但由于经济增长缓慢拖累了大量公司,基本以商业赞助及个人捐赠和票房存活的美国众多交响乐团正面临空前危机。这一波财政拮据的浪潮从以费城为代表的传统强团及小型乐团开始,逐渐向构成美国中流砥柱的大型乐团蔓延,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但不管是费城管弦乐团还是其他乐团,矛盾的核心总是强大的乐师工会和乐团管理层之间的谈判破裂。受到这轮危机的波及,通常 )月

下旬便应该启动的演出季但至今仍没有动静的有亚特兰大交响乐团、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圣保罗室内乐团、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和圣安东尼奥交响乐团。在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乐团管理层为了填补巨额赤字,试图将 ))名乐师未来两年的年薪减少 '3"万美元,此举引来乐师强烈反弹并拒绝续签合同。目前乐队演奏员处于停职停薪状态,工资与社保都停止发放;明尼苏达交响乐团管理层试图给乐师降薪,年薪减少幅度从 %万到 $*万美元不等。由于劳资双方至今未能达成共识,乐队演奏员自 )月*"日起也处于停职停薪状态;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管理层希望将乐师的全职合同降格为 &"4性质的临时合同,相当于 5&4的减薪,此举遭到乐师反抗。乐团 +35+15*演出季的第一个月的演出均已取消,乐队演奏员从 %月 53日起被停职停薪;另一

支曾经一度以振兴措施叫好的圣保罗室内乐团希望从乐师年薪中减除 5!3万美元。尽管目前劳资双方对是否减薪争执不下,但这支 *'人的室内乐团很有可能缩编成 +)人。此外,走出困境的费城管弦乐团也是靠重组步出破产保护———53!人的乐团缩编为 %!人并集体减薪 5!4。

在欧洲,欧债带来的危机也令一些财政状况不佳的国家歌剧院面临困境。西班牙马德里皇家歌剧院由于在暑假期间让 53名员工下岗招致员工抗议。工会表示如果不续聘下岗员工将抵制接下来的三场演出。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国家歌剧院在新演出季中的演出场次从三年前的 5!3 场降至 %*场,歌剧院也在一个由前员工起诉的官司中败诉,面临支付 +33万欧元补贴。歌剧院表示将上诉。

! ! ! !在水下上演歌剧?这不是天方夜谭。易北河洪水曾是 +33+ 年德国东部地区遇到的一场灾难,但是 53 年之后的 +35+ 年) 月初,女导演克劳迪亚·赫尔(,6.7/8.

9:;;),在德累斯顿以这场水灾为主题,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水下歌剧,名为《世界的年龄之二》,剧中并没有展示洪水灾难性的一面,而是探索了在水下发声的各种可能性。

你一定会问:观众如何欣赏发生在水下的剧情呢?答案是:整个舞台像是一个巨大的游泳池,观众们坐在它的周围,水下发生的一切通过水下的探头和麦克风被传送到大屏幕上。但多数伴奏乐器如大提琴、大管和小号之类的乐器仍然留在岸上,只有歌剧演员和打击乐手潜入水下,发出各种奇特的声音,仿佛鲸鱼或者海妖的歌唱,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歌剧演出。女导演克劳迪亚·赫尔

也是剧中的女中音。她出生于 $%&"年,在音乐学院学习的是声乐专业,年轻时还曾是一位游泳运动员。排演水下歌剧的念头,早在+"""年就已经在赫尔心中萌芽。十多年来,她一直尝试着改进实际上演的效果。赫尔之所以会选择“水下”这个场景,是由于在水面下的音响效果和力学原理都是崭新的,之前没有任何人尝试过。比如收集声音的麦克风其实不是普通的麦克风,而是一种能感知水中声压,并将它们转换为电子信号的设备。除了歌唱,她还曾尝试将各种乐器带入水底演奏。自然,失败的次数很多,因为许多乐器都过于笨重或者贵重了。

虽然人们对 +""+ 年暴怒的易北河有着很多不满,但劳迪亚·赫尔还是向好奇的观众展现了“可能发生”在易北河水底的独特画面与声响。她认为,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最原始的自然力量,人类在水中追寻永驻的青春。为这次演出谱曲的是施戴岑巴赫 (<7=.>>: <?:6@:>!

A.BC)。她对利盖蒂、施托克豪森等当代作曲家研究颇深。

! ! ! ! %月 &日,上海交响乐团新音乐季开幕音乐会在东方艺术中心亮相,整场演出所升腾出的恢宏壮美的景象,令全场群情激荡。

音乐会上半场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独奏王晓东。王晓东曾被誉为神童,5*岁获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5!岁获维尼亚夫斯基1利宾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一等奖。他的才华引起了国际乐坛小提琴教母多萝茜·迪蕾的注目,并由此于 5%)(

年进入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目前他在美国主要从事室内乐,是一个室内乐团的艺术总监和创立成员。在上海交响乐团的新音乐季中,王晓东被聘为驻团艺术家,并出演开幕音乐会,再度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

走上舞台的王晓东神态严肃而又略微拘谨,二十多年不见,往昔的翩翩少年,而今已是发福的不惑中年,时间的沧桑显露无遗。余隆指挥乐队开启引子后,王晓东随即运弓加入,娴熟老练,洒脱随意,先声夺人,其神态与刚出场时判若两人。当独奏正式奏响,除力度稍欠,音色音质道地,内敛、精致、甘美、抒情的特质越发鲜明,这正是

演奏勃拉姆斯协奏曲最重要的内质,尤其是在宏伟结构中的抒情性表达。王晓东的这次“拨乱反正”,让我听到了心目中久违的“勃小”,也打消了对他演奏状态的疑虑。

下半场是勃拉姆斯 D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的乐队版,由勋伯格管弦乐配器。勋伯格早年受浪漫派影响,创作过《升华之夜》《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等此类作品,后开创无调性十二音,从此成为新音乐的鼻祖。他在晚期对勃拉姆斯突发兴趣,也许是想对反对他的人幽默一下:你们喜欢的我也会。他的配器,基本保持勃拉姆斯原有的风格,并赋予 +3世纪的时代气息,就像一位纤纤少女变成了丰满少妇。这部作品平时难得一见。+333年余隆在组建中国爱乐乐团后,由 -D出版的第一张唱片中,主打曲目就是乐队版的 D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由此可见余隆对此作颇有心得。

果然,在当晚的演出中,余隆的指挥显示出对整体布局的胸有成竹,勃拉姆斯在古典结构中所洋溢的浪漫情怀,恢宏壮美,如一幅幅流动的阿尔卑斯山绚丽油画,尤其是到了第三乐章稍快的行板,极度的深情柔美,令余隆也沉浸其间。第四乐章结束前,有一段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首席的三重奏,乐队的演奏表明,上交近来加强室内乐的训练,确实是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奥伊斯特拉赫中国录音首次出版传颂半世纪的乐坛佳话终于面世 ! 沈次农

数家美国乐团未能在演出季如期开幕

!

唐若甫

别开生面的水下歌剧 ! 詹 湛

上交新音乐季开篇精彩! 仁义

!月 "#日起售票

罗伯特!威尔斯音乐会 11月1-2日 大宁剧院瑞士融合爵士乐团 10月19日 大宁剧院德国超级病毒摇滚乐队 10月17日 大宁剧院$%&'() *%+',) -./$. 国际指弹吉他音乐会

10月14日 东艺订票热线"!01233

"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封面 " #$%&年奥伊斯特拉赫在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排练柴可夫斯基

协奏曲$指挥者为黄贻钧先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