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洋“河小二”宁海“播火”种志愿 - cnnbdaily.cnnb.com.cn/nbrb/images/2017-06/19/A6/nbrb20170619A6.pdf · 在随后的活动中,志愿者们 在村内开展了第一次志愿服务活

Transcript

6 NINGBO DAILY宁波新闻·综合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责任编辑/金晓东 电话/87682839

本报讯 (宁海记者站陈云松通讯员林琳 记者孙吉晶) 近日,一群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穿着红色志愿者服装的洋“河小二”现身宁海县胡陈乡中堡溪,他们捡拾河道垃圾,向沿岸村民发放宣传单。

这 19 位洋“河小二”来自荷兰、印度等 6个国家,是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宁波诺丁汉大学分会的国际志愿者代表。当天上午,他们与胡陈乡西翁村正式结对,将在村里开展长期的志愿帮扶活动。

“以后村里的发展就要跟国际

接轨了,希望国际志愿者为我们带来‘洋’思路、新变化。”在结对仪式上,西翁村村委会主任林成标与志愿者代表一起将“AIESEC 宁波诺丁汉大学分会志愿者服务点”挂在了村办公楼前,这些洋志愿者的到来让林成标和村民们喜出望外。

“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是国际非营利非政府组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由学生独立运作的组织。”宁波诺丁汉大学分会活动负责人冯易伦说,了解到宁海正在开展“我是播火者”乡土志愿计 划 后 , 他 们 欣 然 加 入 “ 播 火

者”队伍中来,希望把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播种在中国农村,把先进的文化知识、高新的科学技术带到农村,让中国农村成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沟通、交流、发展新的实践平台。

在随后的活动中,志愿者们在村内开展了第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兴致勃勃地担任起中堡溪的

“河小二”。来自马来西亚的大学生郭健艾非常认同宁海的“五水共治”工作,她也很开心能成为宁海的洋“河小二”,将为宁海治水护水提供更多的金点子、高科技。

据宁海县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我是播火者”乡土志愿服务计划旨在将“送志愿”和

“种志愿”相结合,通过建立“志愿服务超市”的方式,向广大农村提供菜单式结对服务,引导社会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助力新农村建设,让志愿服务理念从城市走向乡村、扎根乡村,让志愿精神在推动城乡文明、平安宁海和“三美”宁海建设中精准发力,逐步实现农村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截至目前,宁海已有 57 家志愿服务队伍加入

“播火者”中,将提供 124 个志愿服务项目。

洋“河小二”宁海“播火”种志愿

本报讯(记者王岚 通讯员张立 顾东栋) 城市产生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处理和填埋能力越来越跟不上需求,垃圾减量、废物利用变得更为紧迫。笔者从海曙区了解到,该区已全面禁止园林绿化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一律实行养护单位自行处置或委托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行循环再利用。

城市绿化管理中产生的有机类废弃物就是绿化垃圾,包括公园、行道树、绿化带产生的残枝落叶及特殊天气造成的树木断枝。据海曙区城管局统计,目前该局每日需处

理绿化垃圾约 10 吨,落叶繁多季节日均清运量可多达 60 吨。“以往,这些垃圾主要的处置方法是填埋。”海曙区城管局绿化办相关负责人说,绿化垃圾在自然条件下的处理周期长且污染环境,还极大占用了场地空间。

这些数量庞大的绿化垃圾该如何处理?海曙区通过区绿化办“牵线”,使辖区 13家园林绿化养护单位和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对接,争取将“绿色垃圾”变为生物质成型燃料,实现绿化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宁波含旭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参与绿化垃圾回收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在海曙设立了一个粗加工基地,每天主要收集月湖景区和天马广场产生的各类“绿废”。据介绍,该公司今年启用了六台新型专业处理设备制作,预计年可收集8 万余吨各类生物质原料,年产 5万余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公司董事长章恩毅介绍,“成型后的燃料,是一种洁净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 燃 烧 时 间 长 , 无 烟 无 味 的 特点。”章恩毅说,除了耐烧,这种燃料还具有便于储存,运输的优

点,目前被广泛使用,是替代煤的绝佳燃料。

将“绿废”变为能源能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难题,该技术有望在海曙区进一步推广。鉴于处置和运输等环节仍存在“阻梗”,海曙绿化办建议无法自行处理垃圾的养护单位可将垃圾就近送往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目前我市已有 10 余家再生资源企业进入市园林局推荐企业名录,可供绿化养护企业选择。据悉,除了将绿废变为燃料,也有企业把灌木、草坪等修剪物化腐处置作绿肥。

垃圾减量 废物利用

海曙绿化垃圾全部循环利用

本报讯(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陆金妹) 6月16日,镇海区骆驼街道“侨台故事会——老爷爷讲故事之青春版”活动,在镇海区培菊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故事讲述者,一位是出生于1994 年的赴台交流生陈建峰,另一位是年近 80 的老侨眷包宗龄。当老爷爷遇到“小鲜肉”,开启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文化烙印”对话。

“假台风”“五月天”“捷运文化”……就读于宁大科技学院建筑系的陈建峰,用青春的视角讲述了去年 8 月到今年 1 月间,他在台湾铭传大学交换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新鲜的内容一下抓住了台下观众的“眼球”。“半年里,结交了不少台湾的年轻朋友。发现我们跟他们有着太多的

相似,毕竟同根同源”陈建峰说。包宗龄既是台属,也是侨属。

他清楚记得,1949 年他 10 岁时,舅舅在码头上被抓壮丁去了台湾。直到38年后,包宗龄才和舅舅重聚。在回忆了当年恨和爱交织的时光后,包爷爷重点讲述了翁伟年、赵安中等骆驼籍侨胞的乡情爱国情故事。

据了解,“侨台故事会”是骆驼街道统战工作的一项品牌活动,至今已走过 7个年头,旨在让青少年了解宁波帮故事,传承宁波帮精神。如今,“老爷爷讲故事”加上了“青春版”的注脚,进一步扩大了聆听者和分享者的范围。当天的活动不仅邀请了辖区的侨台眷属和群众代表,还吸引了宁大科技学院的大学生、网民代表等参与,并通过“骆驼桥”全媒体平台,向万余名用户粉丝在线直播。

镇海青春版“侨台故事会”上线直播

本报讯(通讯员蔡梦珠 王宝娥 记者王博) 如今,在鄞州区白鹤街道,108 名社工正在同8万余名居民结对,为居民们提供养老、再就业、低保办理等各类服务。

近年来,白鹤街道人口日渐增多,社工各管一项工作的服务模式经常出现居民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为此,白鹤街道因地制宜推出“三维”管理服务模式,即

“纵向”划分网格,“横向”建立服务组团,“立面”上建立协调机制,把辖区划分成 108 个网格,每个网格有一名社工对口服务250户至300户居民。

根据“三维”管理服务模式的要求,只要是网格内的事情,事无巨细社工都要管理。每周社工检查责任区至少 3次,每月走访居民不少于 40 户。经过一段时间运作,社工陈鲁君所负责的

网格已基本实现无缝对接:居民办理任何事都可找她;她也可召集业委会成员、社区责任医生、物业管理员为居民提供服务。

有了“纵向”和“横向”的服务,白鹤街道还组织辖区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坐堂会诊”,从

“立面”上协调破解由网格长收集到的难点问题。前不久,有社工反应老小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楼道堆放杂物、私搭乱建、线路老化问题。得知该情况后,街道立马整合安监、消防、工商等多部门力量,对小区消防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摸,并先行在紫鹃社区试点,为165 户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残疾人家庭安装了烟感器。

据统计,自开展“三维”管理服务模式以来,白鹤街道社工已梳理群众需求信息 2100余条,破解群众生活难题 1688件,大量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白鹤街道推“三维”模式解决社区管理痛点

本报讯(记者王佳 通讯员许霖) 日前,海军原副政委邬华扬将军将个人的 350余件珍贵档案捐赠给奉化区档案馆,这也是奉化区档案馆首次征集到的军旅人物档案。

邬华扬将军是奉化西坞人,自 17 岁离开家乡后,戎马生涯50 余载,足迹踏遍祖国万里海疆,曾担任过海军三大舰队及海军首长机关领导职务,2002年 7月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邬华扬将军本次捐赠入馆的有出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庆典穿过的 07 式海军中将礼服,在奉化读书的毕业证书、将军晋升命令证书以及从孩提时代到海军高级将领的各类生活、工作照片等档

案资料。“我们不仅需要保存党政公务

活动中产生的档案,也需要记录和保存社会知名人士、地域民俗风物等档案资料,形成完整全面、生动鲜活的社会记忆。”奉化区档案局

(馆) 长张雷说,知名人士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让后人可以通过这类档案,回溯历史,传承精神。

目前,奉化区档案馆已征集到包括书画界杰出代表王利华、王三五、周士非和历史名人王正廷、卓兰芳、巴人等 72 位知名人士档案资料,包含了工作手稿、书信、报道文字、照片、证书、证章、视频、书画作品等资料。

奉化籍海军高级将领档案入藏

近日,鄞州区百丈街道中山社区在册党员与民主党派人士一起切蛋糕、演节目,民主党派人士还向社区50年党龄的老党员赠送自绘自制的礼物,共迎中国共产党的96华诞。

(刘波 摄)

昨天,甬城天气晴好,轻风拂面,空气通透,凉爽宜人,日湖景区的荷花已陆续进入了盛花期,一朵朵优雅脱俗的荷花香远益清,在风中摇曳,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美景,吸引了市民和游人慕名前来观赏拍照。 (周建平 摄)

日湖荷花进入盛花期

本报讯(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张立 张琦)“这次拆迁,既是为了村镇建设,也是为了改善大伙的居住条件,早签约早住新房。”日前,海曙区集士港镇横港村联村领导叶亚琴一次次到王家漕村上门做工作,直到最后一位拆迁户满意地落笔签约。叶亚琴直言:“通过大走访,我们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村民们自然会理解,很多工作也就理顺了。”

集士港镇为落实“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于日前启动了“摸实情、补短板、解难题”大走访。“我们要求全镇干部深蹲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难解忧,拉近干群关系,提升群众满意度。”集士港镇相关负

责人表示,村级组织换届结束后,全镇的联片、联点、联村干部带着真情带着责任走进老百姓的家门,和群众零距离接触,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刚开始进门,百姓有些茫然,我也有点紧张。”西陆村的联村干部钟凯说,“多走了几次,多问 了 几 户 , 群 众 知 道 了 ‘ 大 走访’这件事情。”如今,钟凯每走一家,左邻右舍都进来,大伙敞开心扉讲一讲身边的烦恼,提一提建议意见。小到婆媳矛盾的调解,大到重大项目推进,钟凯拿着小本子把村民们的心声一笔笔记下,整理后列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其实镇里一直有联村制度,但以往是和村委会接触多,

这次走进村民身边,能听到更真切的呼声。”

前不久,联村干部到祝家桥村走访时,发现村里的百姓很关注中塘河河道两岸的环境卫生,特 别 沿 岸 百 姓 对 环 境 整 治 的 呼声 最 高 。 联 村 干 部 第 一 时 间 将这 个 信 息 发 到 镇 机 关 干 部 微 信群,镇妇联主席汪莉萍看到信息后,组织巾帼志愿者捡拾沿岸的垃圾,分发宣传单。与此同时,镇农办第一时间拿出了中塘河整治 方 案 , 迅 速 落 实 。 工 程 进 行时,驻足观看的人群中发出自豪的声音:这个建议是我向政府提的。

据悉,集士港镇对走访的对象设置了“走访六必问”条目,

做到“五个弄清楚”,重点要弄清楚所访对象认为镇、村在富民惠民方面存在的短板和瓶颈,以及镇、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联村干部深蹲一线,直接捕捉第一线信息,做到“一户一表”。

“对于群众的困难,有条件的边 走 访 边 解 决 , 无 法 现 场 解 决的,报备到机关群,寻求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集士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里会集体讨论,对口交办,逐一解决走访中汇总的问题 和 建 议 。 在 接 下 来 的 几 个 月里,全镇的干部还将当好村民和企业的“服务员”,不仅有“输血”,还要帮“造血”,通过精准帮扶,真正做到敲开老百姓的“幸福门”。

集士港大走访:摸实情、补短板、解难题

“一户一表”打通为民“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