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Transcript
Page 1: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洪偉翔 497100546 黃柏健 497100390鄭麗瑩 496100678 秦丞邑 497100211

余芷茵 495100671 何佳同 497100637

翁竣霖 497100326

輔仁大學歷史系

Page 2: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教師簡介姓名 職稱 最高學歷及學位 學術專長及研究專題

克思明 系主任所長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中國現代史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大陸研究兩岸關係研究

莊尚武 教授 美國賓州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研究碩士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世界通史國家主義自由主義專題討論世界現代史十九世紀歐洲史西洋宗教史西洋史專題討論

張四德 教授 美國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美國史美國種族史美國華人史

Page 3: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教師簡介姓名 職稱 最高學歷及學位 學術專長及研究專題

周雪舫 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

俄國史史學理論當代思潮世界現代史

李東華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中國海洋發展史中外關係史中國現代史學史

林桶法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臺灣史歷史與文獻中國現代史

劉文賓 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中國現代史中國經濟史

Page 4: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訪問對象 何佳同 ---- 克思明 教授 ( 研究生代 ) 洪偉翔 ---- 李東華 教授 ( 研究生代 ) 翁竣霖 ---- 張四德 教授 ( 研究生代 ) 秦丞邑 ---- 劉文賓 助理教授 ( 研究生代 ) 余芷茵 ---- 周雪舫 教授 ( 助教代 ) 鄭麗瑩 ---- 林桶法 教授 黃柏健 ---- 莊尚武 教授

Page 5: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引用文獻分析分析對象 引用文獻的資料類型 中文 英文 其他語文 合計 佔比

歷史系7位專位老師

專書

圖書資料 404 348 9 761 56%期刊論文 256 126 1 383 28%電子資源 0 0 0 0 0%其他 206 17 0 223 16%小計 866 491 10 1367 100%佔比 63% 36% 1%

期刊論文

圖書資料 109 107 0 216 60%期刊論文 67 30 0 97 27%電子資源 3 0 0 3 1%其他 40 2 0 42 12%小計 219 139 0 358 100%佔比 61% 39% 0%

合計 1085 630 10 1725 100%佔比 63% 36% 1%

Page 6: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訪問摘要 1. 老師在教學上所需的資源 ? 來源 ?→研究生:年紀比較大的老師通常還是會用紙本的資源,

拿西洋史專題這門課來說,會用紙本的書… . 再從裡面影印提供教材,但偶爾也會有電子的資料,這時老師就會請研究助理幫忙操作電腦。

→ 研究生:老師主要使用的資源大概就是書本和期刊。→ 紙本跟電子的都有,要看課的需要,像西洋史大學部的

老師比較喜歡用紙本,且要用原文,因為內容較準確,而研究所的老師,大部分就紙本跟電子版共用,上課時用PPT ,或有時下載網路上的資源印下來。

Page 7: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訪問摘要 2. 老師在研究上所需的資源 ? 來源 ?→ 最常使用的資料類型還是以期刊、書籍為主。→ 研究上有時候會翻校內外的論文,然後看完論文也會看參

考文獻的部分。那至於哪些途徑應該就和教學差不多,畢竟老師教的都和研究的科目差不多啦。

→ 研究生:我們通常都是進行主題研究,所以會先GOOGLE 一下,稍微找一下基本資料以對這主題有基本的認識,然後會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找看看有沒有相關的文章,再去看紙本的資料,然後會使用一些資料庫,像是 JSTOR , EBSCO 等,但是比較常使用 JSTOR ,因為裡面有提供全文,但還是會把他印下來,因為可以畫重點。

Page 8: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訪問摘要 3. 對網路資源的使用習慣 ? 態度 ?

→網路資源會比較擔心,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放在網路上,雖然現在都是以電子為主,且課堂上也都用網路資源,但查資料的時候,或者在做研究的時候,會以紙本為主,因為比較相信紙本所提供的東西。→一般都使用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比較多,因為這兩種網路

資源的準確度比較高,而且能很快提供資訊,使用時既快速又簡單。

Page 9: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訪問摘要4. 對本校圖書館的使用習慣 ? 態度 ?

→ 通常使用本校的圖書館都是使用文獻傳遞。在借書方面,會先考慮別的圖書館,因為本校圖書館的書籍不多,所以如果別的圖書館沒有,才會查找本校的館藏有沒有。

→ 應該就是文獻傳遞得時候,因為幾乎要本人簽收。還有要去管際互借的借書證的時候,這時候就要本人到不然圖書館員和工讀生為了要確認本人都不會讓人代借。有時候真的要館員幫忙大概就是填寫協尋書單或者屆購書單,那借書的時候都會教我們研究生去借。

Page 10: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訪問摘要5. 對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 / 電子期刊的使用習慣 ? 態度 ?

→ 我想電子書是很重要的吧,因為一些比較舊的書目資料,都已經有該電子書,對於資料搜尋上是很方便,但是我覺得唯一的缺點是該系統有時候會進不去,像是上次我在做報告時,居然進不去,火大了。

→ 使用輔大圖書館的資料庫,比如說中文期刊利用中國期刊網 ( 簡體 ) ,然後繁體的話是利用那個 〝SEP〞,簡體與繁體的差別在於,如果我們用中國期刊網來搜尋的話,通常我們 98% 搜尋到的文章都可以下載,可是中文的話可下載率就很低,所以我們大概就是看它在哪一期出現,有這篇文章之後,我們再去DOWNLOAD 下來,就是去複製、複印下來,比如說是台大的文學報,或是在輔大的圖書館印,如果輔大圖書館沒有的話就再去台大圖書館印,這是在期刊的部份。像外文期刊的話主要還是利用輔大圖書館的資料庫,比如說是 〝 JSTART〞 之類的進行文章的搜尋,大致上是這樣。

Page 11: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訪問小結 歷史學者在教學上偏好使用圖書及期刊 歷史學者在研究上已有使用電子資源的趨勢,但主

要仍以圖書、期刊及論文等紙本資源 歷史學者認為網路資源有其一定價值的可用性,但

還需確認其權威性,而電子資料庫則是可靠的主要資料來源

歷史學者認為本校圖書館在相關專業方面上館藏不多,往往需到其他圖書館借書

歷史學者較常使用到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期刊,成為其研究資料,電子書則因設備或系統問題較少利用

Page 12: 人文學者尋求資訊行為

後記 因臨近期未,大多專任老師都無法抽空進行訪問,故訪問對象多由教授轉為研究生,但其提供的資訊亦極具分析價值,就此感謝各位老師及研究生的協助,並希望各位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