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唐卡与 格萨尔 - paper.kbcmw.compaper.kbcmw.com/page/1/2018-08/31/06/2018083106_pdf.pdf · 句的分节形式,歌词为四句一 首,每句为六个音节。有的在曲

Transcript
Page 1: 唐卡与 格萨尔 - paper.kbcmw.compaper.kbcmw.com/page/1/2018-08/31/06/2018083106_pdf.pdf · 句的分节形式,歌词为四句一 首,每句为六个音节。有的在曲

甘孜档案

甘孜州民主改革提案得以通过

得 荣 县 藏 族 民 间 舞 蹈 历 史悠 久 、丰 富 多 彩 、朴 实 优 美 、雄劲 有 力 ,包 含 着 浓 厚 的 高 原 气息和人情风味。

人 类 的 舞 蹈 艺 术 是 在 多 样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 上 ,由 低 级 到 高 级 逐 步 发 展起 来 的 。得 荣 县 的 民 族 民 间 舞蹈 正 是 这 样 。它 不 仅 是 社 会 发展及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和民族 传 统 的 精 神 反 映 ,而 且 也 体现 了 民 族 的 兴 衰 ,包 含 着 民 族的历史。音乐往往伴随着舞蹈,旋 律 优 美 动 听 ,曲 调 高 雅 。这样,边歌边舞,使舞姿更加端庄典雅、舒展奔放、潇洒自然。

(一)弦子藏语叫“谐”,即歌舞之意。

这种民间歌舞形式在康巴地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 区 昌 都 地 区 、云 南 省 迪 庆 藏族 自 治 州 和 青 海 省 果 洛 等 地)广 泛 流 传 ,而 本 县 广 大 藏 族 群众 更 是 喜 爱 。“ 弦 子 ”以 其 自 身独 特 的 艺 术 风 格 、丰 富 多 彩 的曲调深得藏族人民的青睐。

弦子始于何年,众说不一。有人以敦煌莫高窟第159窟《张仪潮出行图》等壁画中有似弦子的舞蹈动作,和弦子词中有歌颂公元779年建造藏民族的桑耶寺为依据,断言弦子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也有的人以弦子歌词属“谐体”结构的民歌形式,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歌相似为依据,认为最早的弦子词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歌,并得出它可能是现在弦子词雏形的结论;还有人根据巴塘一首老弦子词——“里里甲英”中,有歌颂明朝万历年间纳西族部落首领司郎绕登之妻的内容,认为弦子的历史只有三四百年。此外,在巴塘历史上,人们将藏语“谐”字,视为贬义词,“谐”含有“冷落”、“衰没”之意,故忌讳之,进而加以限制(通常禁止在民间隆重集会时跳这种舞蹈)。还有的说,弦子是热巴艺人的传授而发展起来的,得出“弦子”的兴起和发展只有二三百年历史,总之均有待考证。

“ 弦 子 ”舞 曲 多 为 二 至 四 乐句 的 分 节 形 式 ,歌 词 为 四 句 一首,每句为六个音节。有的在曲首、曲中及尾部并有衬词、衬句

或 衬 段 ,这 类 词 可 以 填 入 不 同的 曲 调 。还 有 一 类 固 定 词 曲 的弦 子 ,其 歌 词 为 六 至 八 个 音 节一句,二至四句为一段,多段体问 答 式 或 叙 述 式 歌 曲 ,人 们 称之“古玛”(意为杂曲)。

“ 弦 子 ”旋 律 的 常 见 调 式 为羽调式、徵调式和商调式,拍子通常以 2∕4 居多。跳“弦子”时,都是由领舞者拉奏弦胡(类似于二胡的一种拉奏乐器),边奏边歌边舞,后面男女列队相随。其曲调优美动听,其舞姿或典雅端庄,或舒展奔放,词句艳丽而富有诗意,颇具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锅庄藏 语 叫“ 卓 ”或“ 果 卓 ”,意

为 圆 圈 舞 。这 是 最 广 泛 地 流 行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据 西 藏《拉 达 克 王 系》一 书所 记 载 ,远 在 吐 蕃 王 国 兴 起 的德 晓 王 时 期 ,藏 区 的“ 卓 ”就 已经 发 展 起 来 。经 过 一 千 年 的 演变 流 传 和 发 展 ,现 在 已 成 为 藏民 族 家 喻 户 晓 、男 女 老 幼 无 人不会的群众自娱性舞蹈。

“ 卓 ”的 歌 词 一 般 以 二 至 四句为一段,每句多事 8 个音节,通 常 每 首 为 三 段 歌 词 。“ 卓 ”的曲式大体上是二至四乐句的分节 歌 ,其 拍 子 多 数 为 2∕4。此外,还有 3∕4、6∕8 等较为复杂的 节 拍 。旋 律 的 常 见 调 式 为 羽调式和商调式。表演“卓”时,先由 领 舞 者 领 唱 起 舞 ,男 女 分 开列队相随,由慢渐快,最后以快速结束。

根据传统习惯,表演时唱词舞曲均需一定程序,不能随意。以乡城锅庄为例:一唱(欢聚之意),二 唱(祈 祷),三 唱(赞颂),四 唱(逗 趣),五 唱(婚嫁),六唱(颂佛法)。本县演唱程序大致与乡城相同。

县内锅庄,舞姿古朴凝重,搭臂连歌,重在脚下的动作变化,但与甘孜州北路各县锅庄的粗犷奔放,东路丹巴锅庄的古朴潇洒,变化多端的队形有所不同。

得荣县 1986 年搜集、整理、保 存 在《甘 孜 藏 族 自 治 州 资 料卷》的舞蹈有“卓”舞,如《西交嘎洛》、《果卓羌》、《谢娃》、《冲

谐》;“谐”有《沙西布木里沙卡热》、《崩拉麦朵冲》、《学羌》等8 个舞蹈。

1990 年,在得荣县曲雅贡乡挖掘“歌庄”舞蹈(九步舞)则是以小九步为一小节,综汇为大九节的舞步,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态感,动作古朴、沉雄。以周而复始的圆圈队表演,有如一种向心力,又代表吉祥和昌盛,也是甘孜州独具特色的锅庄舞蹈。

(三)学羌学羌意为一起跳,它是流行

于得荣县子庚乡一带的民间自娱 性 歌 舞 ,也 是 当 地 民 众 最 乐意 参 加 的 一 种 舞 蹈 形 式 。学 羌舞 蹈 风 格 及 音 乐 色 彩 别 致 ,与甘 孜 州 藏 族 舞 蹈 风 韵 不 尽 相同。据传,该舞蹈是从云南中甸一 带 流 传 而 来 的 ,当 地 人 声 称为“纳西”时代的舞蹈。据《滇云历年传》记载,晚明纳西人极盛一 时 ,曾 一 度 统 治 中 甸 、巴 塘 、理 塘 一 带 地 区 。得 荣 旧 属 巴 塘管 辖 ,民 间 言 传 的 学 羌 是 否 为明 代 后 期 的 纳 西 族 舞 蹈 ,有 待进一步考证。

学 羌 作 为 一 种 民 俗 性 舞蹈 ,它 与 民 众 的 民 俗 活 动 时 紧密 相 连 的 ,但 凡 节 日 、集 会 ,村村 寨 寨 ,老 幼 欢 聚 一 堂 ,跳 起学 羌 以 示 和 谐 、吉 祥 。特 别 是秋 收 之 夜 ,人 们 点 燃 熊 熊 的 篝火 ,相 聚 在 其 周 围 ,跳 起 学 羌 ,尽 情 欢 唱 。据 说 ,以 前 在 举 行学 羌 活 动 时 ,还 要 加 进“ 跳 火堆 ”的 游 戏 ,可 见 学 羌 这 一 舞蹈形式与民众的游乐嬉耍也是连在一起的。

学羌舞蹈刚劲有力而古朴大方,其动作特点是在于脚下的踏跺组合。舞蹈中常见的行进式踏点,可谓下步有力,踏脚轻脆,当舞者俯身而变化踏点后,这一动作则又显得柔韧、洒脱。此外,那多见的跺脚与踏脚动作相结合,则创造出学羌舞独特的韵味。

学羌舞曲调较单一,其旋律结 尾 处 多 以 不 稳 定 的 角 音 为主,每段曲子旋律结束后,伴以舞 者 的 踏 点 儿 填 补 空 白 ,给 不稳 定 的 余 音 造 成 稳 定 的 结 尾 ,使学羌这一旋律单一的舞曲充满生机。

康 藏 歌 舞

◎摘自《得荣县志》

得荣民间歌舞

草原晨景。范河川摄

第859期

格萨尔唐卡是以视觉艺术的方式,表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传奇故事的传统唐卡绘画艺术形式之一。当今颇具创新意味、样式繁多的格萨尔唐卡在藏区各地数见不鲜。先后问世了格萨尔千幅唐卡、百幅唐卡、四十幅唐卡等系列唐卡和众多的格萨尔单幅唐卡。那么,人们对格萨尔旧唐卡知多少?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一些寺庙和家庭收藏的十分有限的单幅格萨尔旧唐卡。其画面布局、构图风格表现内容大同小异。不少唐卡在过往的岁月风雨中“善逝”。

然而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清代格萨尔系列唐卡却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动荡、历史劫难,静静地沉睡在历史的港湾。当它穿越时空遂道,打着哈欠醒来,精彩绽放其韵味悠长的圣颜时,如同上师的棒喝,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上也有如此精美的格萨尔系列唐卡,令人叹为观止。这组格萨尔系列唐卡是目前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完整表现格萨尔大王一生事迹的旷世佳作,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唐卡是藏民族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是民族心理结构和美学积淀的产物,藏族人普遍十分珍视这一独特的艺术品,除寺院,农牧民家家户户珍藏有唐卡。其为一种绘于布料上的卷轴画。线条和设色乃是唐卡画的基本语汇。唐卡绘画具有严格的造型规范,首先必须依照“度量法”比例图表进行构图,讲究线条造型。以线条勾勒出物体形象,界定物体轮廓。线条服从形象度量的他律性。描绘对像追求明快的图案式平面效果,注重装饰性。

唐卡植根于藏民族源于大自然的色彩审美观,追求华丽而协调的设色理念。运用丰富而艳丽的色彩,表现强烈的情感世界。色彩浓淡变化服从造型需求,唐卡以异彩纷呈,绚丽夺目的造型语言、张扬艺术个性,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其表现题材十分广泛,不过绝大多数乃是体现佛教精神。因此有的学者称其为宗教绘画的定论是恰如其分的。然而,它所表现的内容是丰富的,除种类繁多的佛像、护法、神灵,还有各种画传,著名历史人物以及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宇宙观、生死观等方面的内容,不少唐卡其实是一段段已经过往历史的叙述。唐卡承载着藏民族精神情怀、心理需求。

人们请一幅唐卡,并非单纯为满足一种审美需要。欣赏者在画中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作者所描 绘 的 物 象 本 身 给 人 带 来 的 美感。而是通过“象”去领会画面以外的精神意味。此时的唐卡变成了窥见美好精神世界的指引者。因此,凡是佛像唐卡,有不少人不分轩轾地以虔敬的心态去瞻仰,它提供了一种与观赏者精神契合的美学。他们在感性和佛性间的亲密关系中,获得美感灵动的慰藉。它具有艺术欣赏的愉悦感和心灵深处的崇敬与虔诚。

人们请唐卡,旨在积德行善、弘法利生。唐卡是佛法身、语、意的供奉处之一。也是观想者意境中的真如本体。那是一种更为富足的审美状态,其背后暗示出一方人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终极关切启示性意义。从藏族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同样源于人们的一种信仰情怀。

人类文明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藏族的绘画艺术最初形态为石画。很早以前,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土著人,以他们不成熟的笔触在崖石上勾勒出他们所信仰、所崇拜的图腾物。其中有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山水江河等。自佛教传入雪域高原以后,以唐卡为主的绘画艺术,在整个藏区快速得到发展和提升。逐渐形成了几大流派。历代艺术大师们为后人留下了一批又一批,弥足珍贵的艺术精品。他们用指尖托起了一段段灿烂辉煌的历史。然而,他们从不留下自已的姓名。真可谓这是一个美丽的遗憾。

总之,唐卡是藏民族智慧的结晶,无庸质疑,它具有很高的收藏、欣赏及供奉价值。

画 说 格 萨 尔

◎益邛

唐卡与︽格萨尔︾

最 早 知 道 理 塘 这 个 地 方 是 因为炉客——户县在康定商帮的称呼。一百年前,他们就在川西高原从 事 商 品 流 通 ,最 远 把 生 意 做 到拉萨。

理塘还是名人辈出的地方,是七世达赖喇嘛给桑降措、十世达赖喇嘛、蒙古国佛教精神领袖哲布尊丹巴、拉扑楞寺第五世嘉木样活佛等的故里。藏传佛教史如果绕开理塘,注定无法书写。

车子路过东门一闪而过,崔同学想把车倒回去照相。我说算了,到西门吧。崔同学便问你敢断定有西门?如实回答:猜测。

318 国道穿过县城,中间有隔离 带 。往 外 瞅 几 眼 ,人 来 人 往 ,很是繁华的样子。急着赶路,转眼间蹿出。事后,多少后悔没有停下来转转,领略这里浓郁的藏地风情,见识著名的康巴汉子。如果说康巴是一本厚重的大书,那么,理塘应当是最精彩的章节之一,有空还可以 细 读 。很 快 找 到 安 慰 自 己 的 理由,我不再纠结。

果然,有西门。漂浮在山峦之上的云朵下,高

大 的 牌 坊 金 光 闪 闪 ,世 界 高 城 理塘 几 个 金 色 大 字 分 外 夺 目 。四 周起 起 伏 伏 的 坡 地 披 着 厚 厚 的 绿装 ,举 目 回 望 ,远 处 ,半 山 腰 上 一片 白 色 的 建 筑 特 别 醒 目 ,想 必 是著 名 的 长 青 春 科 尔 寺 。读 过 写 这个 寺 院 的 文 章 ,还 认 识 里 面 的 一位 活 佛 。活 佛 有 个 表 姐 和 我 是 同事,每年,他都要在我们小区住一段时间。

在大门前合影时,遇到几个骑行 的 小 伙 子 ,其 中 一 个 是 陕 西 乡党。交谈中,几个人又把他的车子当了回道具。照完相,沿着弯曲的河谷上行驶约一小时,豁然开朗,一片辽阔的大草原显现在眼前,大毛垭草原到了!

湛蓝的天空下绿草连天,五色杂 花 盛 开 期 间 ,玉 带 般 小 溪 任 意流淌,流不动了,汇集成高原湖泊犹 如 一 个 亮 亮 的 眼 睛 ,装 满 洁 白的 云 朵 ;披 着 一 身 长 毛 的 牦 牛 三三 两 两 或 安 卧 或 吃 草 ,几 头 小 牦牛蹦蹦跳跳,活波可爱;成片的羊群 游 弋 着 ,如 白 云 飘 落 在 草 地 滚动 。同 行 的 老 张 被 眼 前 的 景 色 吸引,忍不住“春心萌动”。他说带个姑 娘 到 这 里 漫 步 ,是 多 么 幸 福 的事!我开玩笑说肯定不是老婆。他回答有可能。

印象中,大草原自然是芳草漫天,风吹草低见牛羊。毛垭大草原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地处海拔 4000米以上,草,最茂密的时候都难以盖住牛羊的蹄子。毛垭大草原面积只有 400 多平方公里,整个理塘却有 8000 平 方 公 里 的 草 原 。这 么 大面积的草原,能养育多少头牛羊?

牛羊给人提供皮毛、奶和肉,牦 牛 的 粪 便 又 是 绿 色 环 保 的 燃料 ,如 此 ,人 们 可 以 衣 食 无 忧 。换句 话 说 ,理 塘 这 颗 明 珠 能 在 气 候恶 劣 的 高 原 闪 闪 发 光 ,以 独 特 的姿 势 夺 人 眼 球 ,和 眼 前 这 些 密 密麻麻挨挨挤挤小草铺就的草原有绝 大 关 系 。少 了 草 原 ,它 只 是 高原 的 一 个 大 镇 店 。这 样 的 镇 店 有许 多 ,在 某 县 城 ,我 们 想 找 一 个能 代 表 当 地 特 色 的 地 方 照 相 ,都难 。最 后 在 政 府 门 前 合 影 ,表 示我们来过。

高山草原的路平坦笔直,如果不是远处的群山,让人怀疑这就是号称天路、塌方、泥石流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随时被滞留途中的川藏线 !阳 光 灿 烂 ,大 地 明 亮 ,走 在 这样的路可以纵情高唱!不然,辜负了一路的好景色!

进 藏 记 行

车过理塘

◎李勤安

净化心灵的生命家园 天人合一的生存家园 和谐幸福的生活家园 人类未来的理想家园

责任编辑:唐闯 组版:曹雪原

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康藏人文

6

1955 年 12 月,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甘孜州代表樊执中、沙纳、阿旺嘉措、夏克刀登等 13 人联 名 提 出 的 在 甘 孜 州 进 行 民 主 改 革 的 提案,作出了在甘孜州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会上协商通过了由州

委起草的四个文件草案,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地区民主改革实施办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关于废除高利贷调整债务关系实施办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关于组织清匪治安自卫队暂行办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农民协会组织章程》。1956 年——1959 年,甘孜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平叛、

“四反”运动。在这场历史变革中,涌现了象李森、徐述怀、马天华、李洪山、王兴良、高秀清等许多为革命光荣牺牲的烈士,谱写了又一曲革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