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Transcript
Page 1: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專題七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1. 國共再度合作

回總目錄

2. 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3. 歷史工作室

5. 抗日戰爭的第二階段

6. 抗日戰爭的第三階段

4. 抗日戰爭的第一階段

7.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Page 2: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1. 國共再度合作 • 西安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以武力對

抗國民政府的保證。

廬山講話 蔣介石表明抗日的決心,並確立國共合作的基礎。

Page 3: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1. 國共合作的背景• 國民政府不再圍攻共產黨,並將共產黨領導

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新四軍。

新四軍誓師大會

Page 4: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盧溝曉月 盧溝橋東碑亭內有清朝乾隆帝的題字。

回主頁 回總目錄

2. 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 1937 年 6 月起,日軍不斷在北平外郊進行挑

釁性的軍事演習。• 7 月 7 日,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

宛平城內搜尋,被拒後即炮轟城外的盧溝橋。

• 中國第二十九路軍奮起抵抗,中日戰爭正式開始。

Page 5: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閱讀下列兩段文字,然後回答有關問題:

「戰爭一起,則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均應抱定為國奮鬥之決心,與敵作殊死戰。如有中途妥協,與喪失尺土寸地者,即為中華民族歷史之罪人。軍人守土有責,雖戰至一兵一槍,亦必與敵抗戰到底。」 資料一 蔣介石《廬山講話》

「承認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是今日中國之必須;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政策;取消現有的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抗敵之職責。」

資料二 毛澤東《國共合作抗日宣言》

1. 蔣介石在他的講話中,顯示了甚麼決心?

2. 《國共合作抗日宣言》中,毛澤東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行動,並願意承擔哪項職責?

3. 這兩段宣言對國共關係及中日關係有何影響? 回主頁 回總目錄

3. 歷史工作室

答案答案

答案答案

答案答案

Page 6: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閱讀下列兩段文字,然後回答有關問題:

「戰爭一起,則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均應抱定為國奮鬥之決心,與敵作殊死戰。如有中途妥協,與喪失尺土寸地者,即為中華民族歷史之罪人。軍人守土有責,雖戰至一兵一槍,亦必與敵抗戰到底。」 資料一 蔣介石《廬山講話》

「承認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是今日中國之必須;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政策;取消現有的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抗敵之職責。」

資料二 毛澤東《國共合作抗日宣言》

1. 蔣介石在他的講話中,顯示了甚麼決心?

回主頁 回總目錄

3. 歷史工作室

答案答案

回上一頁

顯示了他抗日的決心。

Page 7: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閱讀下列兩段文字,然後回答有關問題:

「戰爭一起,則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均應抱定為國奮鬥之決心,與敵作殊死戰。如有中途妥協,與喪失尺土寸地者,即為中華民族歷史之罪人。軍人守土有責,雖戰至一兵一槍,亦必與敵抗戰到底。」 資料一 蔣介石《廬山講話》

「承認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是今日中國之必須;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政策;取消現有的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抗敵之職責。」

資料二 毛澤東《國共合作抗日宣言》

2. 《國共合作抗日宣言》中,毛澤東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行動,並願意承擔哪項職責?

回主頁 回總目錄

3. 歷史工作室

回上一頁

願意承擔抗日前線抗敵之職責。答案答案

Page 8: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閱讀下列兩段文字,然後回答有關問題:

「戰爭一起,則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均應抱定為國奮鬥之決心,與敵作殊死戰。如有中途妥協,與喪失尺土寸地者,即為中華民族歷史之罪人。軍人守土有責,雖戰至一兵一槍,亦必與敵抗戰到底。」 資料一 蔣介石《廬山講話》

「承認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是今日中國之必須;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政策;取消現有的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抗敵之職責。」

資料二 毛澤東《國共合作抗日宣言》

3. 這兩段宣言對國共關係及中日關係有何影響?

回主頁 回總目錄

3. 歷史工作室

答案答案

回上一頁

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及中日正式開戰。

Page 9: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4. 抗日戰爭的第一階段• 由 1937 年七七事變發生,至 1938 年 10 月

的武漢會戰為止。

•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進攻上海,揚言三個月內可以佔領中國。但是中國駐軍苦戰三個多月,對日軍來說,可說是迎頭一擊。

Page 10: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4. 抗日戰爭的第一階段• 同年年底,日軍攻陷南京,屠殺了三十萬人

,企圖使中國屈服,結果反而更加激發起中國人民的憤怒,決心抗戰到底。

抗日將士奮勇抗敵

Page 11: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4. 抗日戰爭的第一階段• 國民政府遷都四川重慶,準備長期作戰。

八路軍開赴平型關

• 武漢會戰後,大片國土落入日軍手中。

• 中國軍隊取得平型關大捷和台兒莊大捷。

Page 12: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4. 抗日戰爭的第一階段

抗戰第一階段日本佔領區抗戰第一階段日本佔領區

抗戰前日本佔領區抗戰前日本佔領區

1940 年前日本侵略中國領土圖

Page 13: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滇緬公路 這是抗日戰爭時,連接中外的主要通道

。 回主頁 回總目錄

5. 抗日戰爭的第二階段• 由武漢失守後開始,至 194

1 年底珍珠港事變發生為止。

• 日本侵佔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以致中國戰時的物資補給,只能依靠西南中緬邊境地區。

• 英法為了對日妥協,封鎖了滇緬公路和滇越鐵路。

Page 14: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5. 抗日戰爭的第二階段• 中國於三次長沙會戰中取得勝利,在華北和江南地區的抗日游擊隊牽制著日軍。

抗戰時期重要戰役示意圖

Page 15: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戰火下的黎民百姓

難民只能在垃圾堆中尋找食物

饑荒

與家人失散的小孩坐在地上哭叫

失散

重慶被日軍猛烈轟炸後的面貌

破壞

戰火下倉惶逃生的人

逃難

Page 16: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6. 抗日戰爭的第三階段• 由珍珠港事變爆發開始,至 1945 年 8 月日本戰敗投降為止。

• 日軍偷襲美國在檀香山附近的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於是爆發;日軍突襲盟軍在東南亞的軍事基地,引致美、英向日本宣戰 。

• 中國軍隊於 1945 年初開始反攻。

• 1945 年 8 月初,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死傷數十萬人;蘇聯亦向日本宣戰,進軍中國東北。

Page 17: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日本投降前侵佔中國領土圖

回主頁 回總目錄

6. 抗日戰爭的第三階段• 8 月 14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的八年抗戰,終於獲得最後勝利。

抗戰第一階段日本佔領區抗戰第一階段日本佔領區

抗戰前日本佔領區抗戰前日本佔領區

抗戰第二及第三階段日本佔領區抗戰第二及第三階段日本佔領區

Page 18: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

日本軍機轟炸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被原子彈炸毀的廣島市

南京日本投降會場 日本代表向中國代表呈遞投降書

Page 19: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7.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國共合作抗日:國、共兩黨建立統一戰線,

共赴國難,民心振奮,在戰況不利的情形下仍堅決抗敵。

人力車夫捐獻勞軍

Page 20: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7.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作戰策略奏效:中國疆域遼闊,日軍深入內

地,兵力分散,泥足深陷。中國採取持久戰術,消耗敵軍力量,並在敵軍後方建立抗日根據地,發動游擊戰。

中國軍隊勇於抗敵示意圖

Page 21: 專題七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開羅會議 中英美三國首腦會晤,商討對日策略。 回主頁 回總目錄

7.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得到盟國支援:自日本偷襲珍珠港,掀起太

平洋戰爭後,英、美對日宣戰,且與中國結盟。中國得到盟邦援助,戰鬥力加強,逐漸扭轉形勢,終使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