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 介紹

9
WEB2.0 介介 981619 朱朱朱

description

WEB2.0 介紹. 981619 朱昱柔. 目錄. Web2.0 該詞的來源 何謂 Web1.0&Web2.0? 什麼是 WEB ? Web2.0 的互動與傳統 BBS 有何不同? Web2.0 的影響 Web2.0 的三個核心概念 心得. WEB2.0 該詞的來源.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WEB2.0 介紹

Page 1: WEB2.0 介紹

WEB2.0 介紹981619 朱昱柔

Page 2: WEB2.0 介紹

目錄Web2.0 該詞的來源何謂 Web1.0&Web2.0?

什麼是 WEB ?

Web2.0 的互動與傳統 BBS 有何不同?

Web2.0 的影響

Web2.0 的三個核心概念

心得

Page 3: WEB2.0 介紹

WEB2.0 該詞的來源 Web 2.0“ 不是一個技術的標準,因為 Web 2.0 是一個用來闡述技術轉變的術語。這個

術語是由 O‘Reilly的 Dale Dougherty 和 MediaLive 的 Craig Cline 在共同合作的腦力激盪( brain storming )會議上提出來的。 Dougherty 提出了 Web 目前正處於復興時期,有著不斷改變的規則和不斷演化的商業模式。而 Dougherty 則是舉例說明——「DoubleClick是 Web 1.0 , Google AdSense 則是 Web 2.0 。 Ofoto是 Web 1.0 ;Flickr 則是 Web 2.0 」,而不是給出確切的定義,和補充一個商業前景,同時 O’Reilly Media 、 Battelle 和 MediaLive 在 2004年10月啟動了第一個 Web 2.0 大會。第二次的年會已在 2005年10月舉辦。 在他們的會議開場白上, O‘Reilly 和 Battelle 總結了他們認為的表現了 Web 2.0 應用特色的一些關鍵原則:

將 Web 作為平台 駕馭群體智慧 資料將變成未來的「 Intel Inside 」 軟體不斷發行與升級的循環將會終結(「永久的測試版」) 輕量型程式設計模型 通過內容和服務的聯合使輕量的業務模型可行 軟體執行將跨越單一設備 豐富的使用者體驗 分享和參與的架構 所驅動的網路效應 通過帶動分散的、獨立的開發者把各個系統和網站組合形成大匯集的改革 拉動長尾的能力 快速的反應與功能新增 較早的出現是作為語義網的同義詞。這兩個概念有點相似而且是互補的。結合了基於標籤的

Folksonomy(分眾分類法)的社會性網路系統如 FOAF和 XFN,以及通過 Blog和 Wiki進行發表,已經創造了語義環境的天然基礎。

此頁參考文獻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122106079

Page 4: WEB2.0 介紹

何謂 WEB1.0&WEB2.0?

web 1.0 第一代互聯網指的就是早期的 internet ,就是網路主機及資料都由網站提供 , 一般上網者祇能透過查尋、閱覽被動接收訊息 例如奇摩新聞就是了,網站是奇摩的 , 新聞內容也是由奇摩提供的,使用者不能輸入或修改。

web 2.0 第二代互聯網指的是網路主機由網站提供,但資料則由使用者輸入,例如奇摩知識家就是;維基百科網站也是、部落格更是 web 2.0 的代表,無名影音網站也是;像在這裡網站是奇摩提供的,但資料內容是使用者創作或建立。

此頁參考文獻 :http://tw.myblog.yahoo.com/jw!nNSLMQGBACidQlnF.yz5/article?mid=266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9053105358

性質 WEB1.0 WEB2.0

出發點 以資料為核心的網 以人為出發點的互連網 知識角度 將以前沒有放在網上的人類知識,

通過商業的力量,放到網上去 將這些知識,通過每個用戶的瀏覽求知的力量,協作工作,把知識有機的組織起來,在這個過 程中繼續將知識深化,並産生新的思想火花

內容産生者角度 商業公司爲主體把內容往網

上搬 以用戶爲主,以簡便隨意方式,通過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內容往網上搬

交互性 網站對用戶爲主 以 P2P 為主

技術上 不因用戶而有所效率提高 WEB 用戶端化,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比如像 Ajax 技術 , GoogleMAP/Gmail裡面用

得出神入化。

Page 5: WEB2.0 介紹

什麼是 WEB ? 一、 Web 是圖形化的和易於導航的( navigate )

Web 非常流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可以在一頁上同時顯示色彩豐富的圖形和文本的性能。在Web之前 Internet 上的資訊只有文本形式。 Web 可以提供將圖形、音頻、視頻資訊集合於一體的特性。同時, Web 是非常易於導航的,只需要從一個連接跳到另一個連接,就可以在各頁各站點之間進行瀏覽了。

二、 Web 與平臺無關

無論你的系統平臺是什麼,你都可以透過 Internet訪問WWW 。瀏覽WWW對你的系統平臺沒有什麼限制。無論從 Windows 平臺、 UNIX 平臺、 Macintosh還是別的什麼平臺我們都可以訪問WWW 。對WWW 的訪問是透過一種叫做瀏覽器( browser )的 軟體實現的。如 Netscape 的Navigator 、 NCSA 的 Mosaic 、 Microsoft 的 Explorer等。

三、 Web 是分佈式的

大量的圖形、音頻和視頻資訊會佔用相當大的磁片空間,我們甚至無法預知資訊的多少。對於 Web沒有必要把所有資訊都放在 一起,資訊可以放在不同的站點上。只需要在瀏覽器中指明這個站點就可以了。使在物理上並不一定在一個站點的資訊在邏輯上一體化,從用戶來看這些資訊是一體 的。 Web 是動態的。

最後,由於各 Web 站點的資訊包含站 點本身的資訊,資訊的提供者可以經常對站上的資訊進行更新。如某個協議的發展狀況,公司的廣告等等。一般各資訊站點都儘量保證資訊的時間性。所以 Web 站點上的資訊是動態的。經常更新的。這一點是由資訊的提供者保證的

Web 動態的特性還表現在 Web 是交互的。    Web 的交互性首先表現在它的超連接上,用戶的瀏覽順序和所到站點完全由他自己決定。另外透過FORM 的形式可以從伺服器方獲得動態的資訊。用戶透過填寫 FORM 可以向伺服器提交請求,伺服器可以根據用戶的請求返回相應資訊。

此頁參考文獻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3110792

Page 6: WEB2.0 介紹

Web2.0 的互動與傳統 BBS 有何不同?

一名叫羅皓菱的 Blog 作者解釋了 Blog 與 BBS 的區別: Blog 是集原創文章、鏈結評價、鏈結、網友跟進于一體的,比起 BBS那種口無遮攔、隨心所欲、良莠不齊的情緒化發言, Blog 製作的日誌更加審慎、仔細和周詳,其單個文本的豐富性、討論脈絡的清晰度、論題的拓展空間都超過了 BBS 的網友發言帖 子。WardCunningham也談到過 Wiki 與 BBS 的差別,他認為 BBS 沒有上下文的概念,討論經常無法持久地進行。

放在 Web2.0 的背景下,每個用戶都擁有自己的 Blog 、自己維護的 Wiki 、社會化書簽或者 Podcast. 用戶通過 Tag 、 RSS 或者 IM 、郵件等 方式連接到一起,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後成為一個大型網路,這就是社會化網路( SNS )。”

所以說,只要你是想要發展Web2 時代的個人網站內容,提供用戶使用電腦(PC)/手機 (3G)/數位電視 (HDTV) 來瀏覽您提供的內容,則此 Web2 網域名稱就是您的第一選 擇。

此頁參考文獻 :http://tw.myblog.yahoo.com/jw!shE25WaCHwTnfv309NF52E8-/article?mid=526

Page 7: WEB2.0 介紹

Web2.0 的影響

個人化網路服務及內容選擇如:個人化首頁、個人化訂閱

社群力量的凝聚如:共同創作、共同分享

網路產業的投資Youtube 以 16 億賣給

Google無名小站以 7 億賣給 Yahoo

Page 8: WEB2.0 介紹

Web2.0 的三個核心概念 1. 在 web2.0 介面上,以共通且簡易的傳輸方式 ( 如現在熱門的 RSS) ,傳送網頁、影音檔等資料的基本資訊 ( 如標題、作者、摘要、關鍵字、網址等 ) 。

2. 這 些基本資訊具開放性,能以網友為中心來使用。

3. 這些基本資訊能夠自由拼貼、改裝,在其他網站或電腦上重新組合 (甚至重新輸出重組過的新資訊 ) 。  以台灣最具web2.0 特 色的智邦生活館MyShare與新創公司 HEMiDEMi 的「社會書籤」 (也可說是

「網路上的『我的最愛』」 ) 服務為例。當你使用這兩家社會書籤的服務時,你收錄的書籤 也可以分享給別人;越多人共同收錄或推薦、越多人點選的書籤,會得到更多曝光的機會。在這些網站裡,網站的呈現方式主要是由網友的使用行為來共同決定,而 不是由網路公司。

  web2.0 第 二個錯誤迷思就是『web2.0 所 創造的商業模式將可以帶來大量的營收』。 web2.0 所 提供

的是一種服務,而非買賣或是交易模式,雖然在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日益被接受,但是 web2.0 所展現的卻是客製化與個人化後所帶來的服務內容,至於內容的提供者並不是網 站經營者。網路使用者有無限多種的組合方式,把 web2.0 網站上的資料抓出來,讓你的電腦或你自己的網站擷取。網友從你的 blog 點選書籤聯播後,會直接連到你推薦的網頁,商業網站 很可能會出了力卻得不到任何廣告利益。

如果你有些程式基礎,還可以一次讀取許多社會書籤網站上的相關資料,重新組合、拼貼,來配合你的閱讀習 慣。就算你沒有程式基礎,還是會有人寫出這樣的程式讓大家分享,如 Yahoo 、 Google 與Windows 三大天王現在正努力發展的桌面Widget 軟體。透過重組與拼貼,你可以一次看盡web2.0 網站精華,甚至把網站精華融入你的個人網站,卻 不用讓任何人看到原始網站上的廣告!

  我們從無名小站或是 flickr.com等著名的 web2.0 網站身上,完全看不到任何足以帶來大量營收的商業

模式,更多的反而是提供網 路使用者頻寬、網路空間等這些反而是網站使用者必須支付的網路應用。在web2.0 的概念中,免費已經取代收費,原本在過去被視為『具價值的資訊』,在 web2.0 的概念中全都不值一哂。

  既然 web2.0無 法帶給網站營收,那麼 web2.0 的 價值又在哪裡?事實是, web2.0 所 帶來的品牌價值所帶來的社群影響力遠超過商業模式所帶來的營收,這才是 web2.0 網站真正的核心價值。

此頁參考文獻 :http://tw.myblog.yahoo.com/jw!4qSFf9eTABL4wqH0z4WwKnZt3rkj/article?mid=8

Page 9: WEB2.0 介紹

心得

經由這次的報告,我才發現原來 Web2.0 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因為有了 Web2.0讓我們方便了許多,有不會的事情只要到了雅虎知識收尋一下,電腦馬上就可以替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