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

14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 1、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 ,一,。一 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 ,。,。 A 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 A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B 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一。 台台台台台 17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 400 台 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 。,、、、 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 。( 19782008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 「」 台台 「」 台台 台台 (),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 台台台台 「」 台台 「」 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 台 。,一。,, 台台 「」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 400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 「」 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 。 台台 西 29 台台 2010 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glottogram台 台台台 ,西。 台台台台 1928 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 《》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1

Transcript of  · Web...

Page 1: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台灣方言地理分布與祖籍來源的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李仲民

1、前言語言是民族認同的表徵之一,因此要視為同一族群或民族,語言往往是重

要的判別條件。但是一種語言經由與它種語言的接觸,往往會產生變化。由於混入了其他語言的成份,所以有時也會造成無法確定這語言的原本樣貌。更甚者是本使用A語言的族群,本來所使用的A語言完全被其他的B語言所取代。這樣的狀況下,語言便無法成為代表一個族群或民族的標記。

漢民族約在 17世紀以後開始大量移入臺灣,至今大約只有 400 多年的歷史。,因此語言分布的特點和中國、日本等經過千年以上的語言接觸、融合、變化的狀況不同。橋本萬太郎(1978;2008)認為中國的漢語是種「農耕民型語言」,「農耕民型語言」的特點是在總之以某個文明發源地為中心(中核地),非常緩慢地同化周圍的少數民族。而印歐語是「畜牧民型語言」,「畜牧民型語言」的特點則是一旦分散後就趨向於孤立的發展。由於臺灣是近代移民的地區,移民遠離故土有點像是遊牧民族一樣。所以臺灣在今日語言分布和變化上,對閩粵地區的閩南方言來說,應該是傾向於「畜牧民型語言」的樣貌。但臺灣終究還是屬於農耕社會,因此在這 400 年來臺灣內部語言的變化則仍是以「農耕民型語言」的方式在進行。所以臺灣的語言變化和分布情形,是非常值得研究語言如何傳播和變化的學者來長期關注。

本研究以臺灣西部沿海的 29個鄉鎮為調查對象(筆者 2010年調查),利用日本獨立發展出的グロットグラム(glottogram)研究分析法,交叉觀察地理和年齡層的相互關係,展現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的方言分布與變化。並將配合 1928 年臺灣總督府出版的《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中的紀錄,闡述台灣方言地理分布與祖籍來源的關係。(圖 1)

Page 2: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圖 1】本文調查地區圖

2、グロットグラム(glottogram)グロットグラム是日本獨自發展出來,可同時觀察方言在地理和年齡層差

異的方言研究法。所謂グロットグラム是指一種圖表,一方的軸表示地點,另一方的軸表示年齡,將方言調查的結果以各式各樣的符號記錄在圖表中。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1969年日本學者德川宗賢首次運用グロットグラム在新潟県糸魚川市的

Page 3: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方言研究上,對早川流域從下游往上游直線性的調查。如今グロットグラム在日本已廣被學者所運用,是非常普遍的調查研究方式。如井上史雄(2003、2011)、都染直也及甲南大學方言研究會的一系列グロットグラム調查研究,臺灣則有李仲民(2011)對臺灣西部沿海的研究。

【圖 2】德川宗賢早川流域グロットグラム

3、臺灣西部沿海グロットグラム

Page 4: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3.1關官白、青更白表 1

表 2

表 1「關」與表 2「青盲」在台灣是區別泉州方言與漳州方言的重要詞彙。「關」字, C 類型 kui為泉州方言的唸法,J 類型 kuai為漳州方言的唸法。「青盲(瞎子)」C 類型 tshi mi為泉州方言的唸法,J 類型 tshe me為漳州方言的唸法。這二組字 C 類型的分布都能維持在雲林以南的嘉義、台南地區,可

Page 5: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能是因為它們是區別泉州方言與漳州方言的重要詞彙,所以泉州型對漳州型有更強的抵抗力,但台南以南還是幾乎都變成 kuai。表 12「青盲」台南、高雄出現年輕人讀 C 類型的現象,這可能是受到普通話 thi mi(青瞑)1中的元音影響。3.2三兼、商姜

表 3

表 4

1 閩南語表示「瞎子」的 tshi mi與 tshe me,用漢字表示往往會寫成「青瞑」。本文則是採用「青盲」。

Page 6: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針」字與「雙」字各有二種變體:「針」C 類型 tsam 和 J 類型 tsiam;「雙」C 類型 sa和 J 類型 sia,這二字在臺灣也是區別泉州方言與漳州方言的重要詞彙。在表 3、表 4 中可以見到二字在地理分布上 C 類型的分布僅在中部地區,絕大多數地區都是 J 類型分布。在年齡層上,青年層幾乎都變成了 J 類型。在泉、漳二種類型的競爭中,漳州型得到絕對的優勢。3.3居居

表 5

表 6

Page 7: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表 5、表 6 是高央元音有無的狀況。此類在泉漳片的閩南語中,有、u、i三種變體。在表 3、表 4 中它們分布的狀況大致相同,唯一最大差別是「魚」字在茄定中、老年層是讀 hu。此類型在整體趨勢上,是往 i靠攏。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雲林縣的四個鄉和彰化縣芳苑、大城外的四個鄉鎮,他們是唸i。3.4科檜、杯稽白

表 7

表 8

Page 8: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表 9

表 7 是央元音有無的狀況。此類在泉漳片的閩南語中,有泉州方言舊形式的 C 型式、泉州方言新形式的 Ct 型式 e、J 型式 ue(漳州型)三種變體。清水到鹿港分布著 C 型,C 型外圍分布著 Ct 型,最外圍則分布著 J 型,在分布特徵上形成 ABA 分布。

表 8、表 9 表示「杯」和「鞋」的分布狀況。這兩字很特別,在「杯」字是 Ct 型式為 e,J 型式為 ue;在「鞋」字剛好反過來 Ct 型式為 ue,J 型式為 e。大體上台中、彰化、雲林三縣還可以保留泉州型的形式,嘉義縣以下幾乎都已

Page 9: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變成漳州型。再一起看表 7 和表 9,表 7 的「皮」字和表 9 的「鞋」字可以構成「皮

鞋」這個詞。「皮鞋」在泉州型本該讀 ph ue 或 phe ue,在漳州型本該讀 phue e。但由於「皮」字漳州型的 phue 的擴張,使得在泉州型與漳州型接觸的雲林地區產生 phue ue 這種新形式。3.5不平行變化

表 10

表 11

Page 10: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揹」這個動詞在台灣常見有二種變體:ia(泉州型)和 ai(漳州型)。所以由「揹」派生出的名詞「揹巾」,應該是 ia kun(泉州型)和 ai kin(漳州型)。在表 10 中可以見到臺灣西部沿海地區,「揹」都讀成漳州型的 ai。但在表 11 的「揹巾」中,在中部地區 1950 年代以前的發音人仍讀 ia。在這二表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動詞的變化速度快於名詞。

表 12

表 13

Page 11: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蔘」字在泉漳片的閩南語中,有 C 類型:sm、Ct 類型: sim、J 類型:som、V 類型:sam四種變體2。在表 12 中 Ct 類型普遍分布在臺灣西部沿海地區,僅伸港、線西、鹿港分布著 C 類型。J 類型零散分布且只存在於年輕人,這應該是年輕人外出求學、工作的影響。

但由「蔘」字派生出的形容詞「貴蔘蔘」,卻展現完全不同的狀況。表 13中可見到伸港、線西、鹿港三地尚存舊形式 C 類型 sm,與祖源地相同。新變體V 類型 sam 取代了應有的 Ct 類型,普遍分布在本區域。「貴蔘蔘」這個詞在『日臺大詞典』(1907)中並未收錄,所以可能是晚近產生的新詞彙。因此 V類型 sam 這個變體可以跨越祖源的分布界線,廣泛分布在台灣西部沿海。3.6刀高

表 14

「蚵」有三種變體:O 類型 o、S 類型、N 類型。在古閩南語中,應該有 o 與的音位對立,「蚵(o)」與「芋()」不發生同音衝突。但在今日閩南語中與 o逐漸合流,「蚵」與「芋」便發生了同音衝突。為了回避同音衝,突所以「蚵」增加了扁唇化的區別性特徵音值變成了3。由 o 與的音位對立,變成為/o 與的音位對立。由於「蚵」讀成發生在漳州方言,所以「蚵」讀成為漳州型。

在表 14 中 O 類型為此區的舊形式,在嘉義縣、雲林縣僅保留在 1930 年代的老年層,中、青年層已接受由高雄往北傳播的 N 類型。在 S 類型分布地區,2 som實際音值為[sm]。新變體 sam 產生的原因,本文暫不討論。3 「蚵」的這個央元音音值,有些學者記為 o 的扁唇音 ɤ。

Page 12: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則出現「蚵」與「芋」同音的混淆現象。4.台灣西部沿海方言與祖籍來源關係

就歷史文獻紀錄來看,漢民族移民臺灣大約只有 400 多年的歷史。臺灣西部沿海地區是漢民族移民最早到達臺灣的地區,主要是來自古福建省泉州府的移民。表 15 是根據 1928 年臺灣總督府出版的《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中的紀錄,重新繪製整理的表格。

表 15

安溪、同安、三邑4均屬古泉州府,漳州則是指古漳州府。由表 14 可以看到臺灣西部沿海的祖籍主要是來自古泉州府,並且除了少數地區外,大多是來自三邑地區。因此就移民籍貫來看,此區在方言歸屬上應該是屬於泉州方言。

在 3.1、3.2 的グロットグラム中,在音韻分布上可以看到是屬於泉州類型方言。另外在詞彙上也可以看出:

表 16

4 晉江、惠安、南安三縣合稱為三邑。

Page 13: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由上表 16 可見「螳螂」的說法主要為 t b和 tshau kau 二種。t b集中分布在大甲至福興、麥寮至四湖這二大區間,tshau kau 則是分布在其他地區。就分布上來說涇渭分明。由於 t b和 tshau kau 這二個詞彙,明顯地沒有任何音韻上的關係,所以可以先排除是詞彙內部分化的結果,而應該是詞彙的來源不同。

將「螳螂」t b和 tshau kau 二種說法的分布情況,與表 15 的原籍表相比較,可以清楚的發現,祖籍來源三邑人佔多數的地區,都是講 t b;非三邑人為多數的地區就講 tshau kau。可見 t b和 tshau kau 的分布,應該是受到移民來源的影響。由於移民的來源不同,所帶來的詞彙也不同,因而形成這種整齊的分布。

這也說明了臺灣的方言分布與行政區畫分的關係不大,主要是與移民來源密不可分。表 15 中可以看到台中縣。彰化縣和雲林縣這三縣都是說 t b,今日在中國福建省的晉江市、南安縣、惠安縣(此三縣也統稱為「三邑」)也仍然還是說 t b。對照表 15 這幾個說 t b的地區,它的祖籍來源也正是來自三邑。南部嘉義縣、臺南縣、高雄縣,則由於高雄市的強烈的中核地作用,因此全部變成漳州型的 tshau kau。

由此我們再回頭看 3.3 與 3.4,雲林地區在居居韻都是唸 i,與嘉義以南連成一片。只有「魚」字在茄定中、老年層是讀 hu。我們回頭看表 15,可發現茄定本是同安人佔優勢的地區,所以茄定中、老年層讀 hu 是同安腔的形式。那麼雲林地區在居居韻唸 i 是否是因為漳州類型方言擴張的結果﹖

李如龍(2001)〈南安市方言志〉、〈晉江市方言志〉中,「沿海型」稱

Page 14: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為「西片口音」,「城關音」稱為「東片口音」。「沿海型」有 2 種類型,一種有 2 組央元音,一種只有 1 組央元音。而「城關型」在居居韻與杯稽韻則無央元音,分別唸 i 與 e。所以並非是只有漳州方言居居韻唸 i,泉州方言的居居韻也有唸 i 的。所以雲林地區在居居韻唸 i,不一定是漳州類型方言擴張的結果。

在表 7「皮」字中,台中的大安、大甲和雲林地區唸 Ct 型 e,而台中清水至彰化鹿港(龍井除外)唸 C 型式。我們來看一下中部地區唸 ue(表 17)與唸(表 18)的比例分布:

表 17、「科檜」韻唸/ue/的比例竹南鎮

後龍鎮

通霄鄉

苑裡鎮

大甲鎮

大安鄉

清水鎮

梧棲鎮

龍井鄉

伸港鄉

線西鄉

鹿港鎮

福興鄉

芳苑鄉

大城鄉

麥寮鄉

台西鄉

四湖鄉

口湖鄉

1910

E0.00

1920

E0.00 0.18 0.09 0.18

1930

E0.91 1.00 1.00 1.00 0.55 0.82 0.91 0.00 0.09 0.36 0.09 0.55

1940

E0.00 0.18 0.82

1950

E0.91 1.00 1.00 0.73 0.00 0.09 0.45 0.55 0.27 1.00

1960

E1.00 0.91 0.82 0.09 0.09 0.27 0.73

1970

E0.91 0.09 0.27 0.91 0.82 0.73 0.55 0.18 0.73

1980

E0.82 1.00 1.00 0.36 1.00 0.45 1.00 0.91 1.00 0.73

1990

E1.00 0.91 0.82 0.73

表 18、「科檜」韻唸/ ə /的比例竹南鎮

後龍鎮

通霄鄉

苑裡鎮

大甲鎮

大安鄉

清水鎮

梧棲鎮

龍井鄉

伸港鄉

線西鄉

鹿港鎮

福興鄉

芳苑鄉

大城鄉

麥寮鄉

台西鄉

四湖鄉

口湖鄉

1910

E1.00

1920 1.00 0.82 0.91 0.64

Page 15: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E

1930

E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9 1.00 0.91 0.00 0.09 0.00

1940

E1.00 0.00 0.00

1950

E0.00 0.00 0.00 0.00 1.00 0.82 0.55 0.00 0.00 0.00

1960

E0.00 0.00 0.00 0.00 0.91 0.00 0.00

1970

E0.00 0.82 0.73 0.00 0.00 0.09 0.00 0.73 0.00

1980

E0.00 0.00 0.00 0.00 0.00 0.55 0.00 0.00 0.00 0.00

1990

E0.00 0.00 0.09 0.00

在「科檜」韻中,從清水至芳苑(龍井比例較低)都唸,並且除了老年層外,中年層、青年層也大多保持,可見此區本屬「科檜」韻唸無疑。大安、大甲與雲林四鄉老年層保留唸 e,中、青年層唸 ue 的比例逐升。這顯示雲林四鄉「科檜」韻的舊形式應該是 e。

考查今日福建省三邑地區的閩南方言,本來就同時分布著 C 型式和 Ct型式 e 這二種形式。所以我們認為清水到鹿港分布著 C 型、台中的大安、大甲和雲林分布著 Ct 型是由於祖源地來源不同所致,而不是在臺灣所產生的新變化。因此台灣中部地區的、e、ue呈現 ABA 分布,但這並不能以「周圈論」來解釋它的歷史變化。清水、梧棲、線西、鹿港等地所展現的與今日泉州的沿海型方言相似,大甲、大安、麥寮、台西、四湖、湖口等地所展現的與今日泉州的城關型方言相近。所以本區央元音所呈現的 ABA 分布,只是因為祖源地的不同所造成的巧合。5.結論

綜觀前文所列臺灣西部沿海的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見今日臺灣西部沿海閩南語分布大致與移民的來源相同。臺灣西部沿海應該是「三邑腔」而非「同安腔」,並且還分為二類:清水、梧棲、線西、鹿港等地是泉州的沿海型方言;大甲、大安、麥寮、台西、四湖、湖口等地是泉州的城關型方言。此區居居韻唸 i 的現象,並非因同安腔混入漳州類型方言的結果。

雖說今日臺灣漢語方言的分布大致與移民的來源相同,但在不同的詞彙中,其擴張或衰弱仍在悄悄地進行。在「螳螂」、「著」、「魚」、「皮」、

Page 16:  · Web view因為圖表可以同時展現方言在不同地理和不同年齡層中狀態,也被稱為「地理年代言語圖」。由於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可以同時顯示出區域差異和在同一時間的年齡差異,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察方言的變化和方言傳播的狀態。

「杯」這些詞彙中,各年齡層大體上仍能維持與移民的來源地相同的形式。但在「鞋」、「青盲」、「蚵」、「針」、「雙」、「揹巾」、「蔘」、「貴蔘蔘」這些詞彙中,在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中的分布特徵,呈現「V」字型分布。這意謂著原來的形式只能保存在中、老年層以上,而北、南兩方面的漳州型特徵正在逐漸往中部擴張勢力。

原本應該都是屬於泉州型方言的臺灣西部沿海地區,正在逐漸萎縮當中,因此在グロットグラム圖表中呈現「V」字型分布。在地理分布上呈現 ABA 分布,然而此處ABA 分布的產生根源自移民初期的屯墾分布,而不是來自於此區地理中心地區(台中、彰化)產生了新的形式。位於此區中心位置的清水鎮和鹿港鎮,正是這「V」字型分布的低點。藉由遠離漳州型方言的接觸,以及是臺灣中部沿海較大城市的地理環境,成為今日臺灣西部沿海地區泉州型方言的中核地,為對抗漳州型方言入侵的最後堡壘。

然而自 1950 年代以後,隨著台灣社會環境的急遽改變,方言間的接觸與融合加劇,促使台灣的方言生態產生劇烈變化。1970 年代以後出生的台灣青年層,除了地方方言差異漸小、方言傾向台灣通行腔,也因推行國語而逐漸失去流暢聽、說方言的能力。【參考文獻】李如龍(2001)『福建縣市方言志 12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李仲民(2011)「Glottogram(グロットグラム)在地理語言學研究的一個實例」

『語言教學與研究』(5),40-47。

井上史雄(2003)《日本語は年 1キロで動く》,東京:講談社。

井上史雄(2011)《北陸方言の地理的年齡的分布(北陸グロットグラム)》「北陸新

方言の地理的社会的動態の研究」研究成果報告書,基盤研究(C) 客題番

号 20520421。

德川宗賢(1985)〈地域差と年齡差---新潟県糸魚川市早川谷における調查から〉,

《方言的諸相》,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東京:三省堂。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1928)『臺灣在籍漢民族郷貫別調査』,台北:臺灣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