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白皮書 V1.3.2 docx2 / 36 摘要 Trust Union (TU)...

36
1 / 36 V 1.3 (2018/8/30) V 1.3.3 (2018/12/28)

Transcript of TU白皮書 V1.3.2 docx2 / 36 摘要 Trust Union (TU)...

  • 1 / 36

    V 1.3 (2018/8/30) V 1.3.3 (2018/12/28)

  • 2 / 36

    摘要

    Trust Union (TU) 是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建立的個人金融關係與信用資產管理服務

    平臺,旨在為全球個人與個人 (C2C) 的泛金融關係建立高效和安全的數據鏈條與價值鏈條,

    並為個人信用資產提供數據管理與價值成長服務。我們期待通過 TU 的服務,讓全球更多的個

    人用戶擁有透明、安全、可信、高效的金融關係與可成長、可應用的信用資產,進而提升社會

    金融信用體系的安全與效率,最終建立去中心化、高度自治的社會金融關係網絡。

    借助豐富的金融信用體系管理經驗與深厚的區塊鏈技術研發實力,TU 項目團隊正致力於

    建立一個以金融輕智能合約庫 (FLSC) 為業務核心,以去中心化信用評價體系 (DCR) 為數據

    核心,以多級風控體系 (MLRC) 和全球資產網關 (GAG) 為價值延伸的完整金融關係管理服

    務平臺。

    基於豐富的個人金融關係應用場景,TU 項目團隊亦設計了嚴謹的 Token 經濟模型,以計

    劃發行的 10 億枚 TUT 代幣為依託,建立完整的信用生態自治體系。

  • 3 / 36

    ⽬目錄錄

    1. 項⽬目簡介 ........................................................................................................... 5

    1.1 項⽬目願景 .......................................................................................................................... 5

    1.2 市場前景 .......................................................................................................................... 7

    1.3 痛點與挑戰 ...................................................................................................................... 9

    1.4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 (Blockchain Evolution) ...................................................... 11

    2. TU ⾦金金融服務與信⽤用管理理體系 ........................................................................ 12

    2.1 全景架構 ........................................................................................................................ 12

    2.2 ⾦金金融輕智能合約庫(Financial Light Smart Contract) ........................................ 13

    2.3 去中⼼心化信⽤用評分(Decentralized Credit Rating) ............................................. 15

    2.4 多級⾵風控體系(Multi-Level Risk Control) ............................................................ 16

    2.5 全球資產網關(Global Assets Gateway) ............................................................. 18

    3. TU 項⽬目的技術⽅方案 ....................................................................................... 20

    3.1 技術選型 ....................................................................................................................... 20

    3.2 共識機制 ........................................................................................................................ 23

    3.3 應⽤用架構 ........................................................................................................................ 24

    4. TU 項⽬目的應⽤用場景 ....................................................................................... 26

    5. TUT 代幣和 TM 流動資產的使⽤用場景 ......................................................... 29

  • 4 / 36

    6. 資產說明 ......................................................................................................... 30

    6.1 數數字資產發售 ................................................................................................................ 30

    6.2 數數字資產分配與分發 ................................................................................................... 30

    6.3 資產使⽤用規劃和條件 .................................................................................................... 31

    7. 項目實施計劃 .................................................................................................. 31

    8. 項⽬目團隊 ......................................................................................................... 32

    8.1 團隊成員 ......................................................................................................................... 32

    8.2 顧問團隊 ........................................................................................................................ 33

    9. ⾵風險警示與免責聲明 ..................................................................................... 35

  • 5 / 36

    1. 項⽬目簡介

    1.1 項⽬目願景

    在快速發展的金融世界裏,圍繞著個人的金融關係一直在不斷地進化和豐富,成為金

    融體系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個人借貸、個人擔保、私人仲介、個人交易、個人

    租借、財產分配等。這些個人金融關係擁有豐富的圖譜,其產生的經濟體量亦十分驚人,僅

    個人借貸一項,在摩根斯坦利 (Morgan Stanley) 的研究報告中,其全球規模將在 2020 年

    劍指 2900 億美元。

    每一段 C2C (Consumer to Consumer) 金融關係背後都對應著一個信用數據,龐大的

    全球個人金融關係網絡指向的是同樣宏大複雜的全球個人信用體系。真實、可靠、準確、安

    全的信用記錄數據將為個體之間金融關係的發生提供養分和土壤,同時也將蘊釀成為個體自

    身寶貴的數字信用資產。

    而現狀卻是在全球信用體系中,B2B (Business to Business)金融關係和 B2C (Business

    to Consumer) 金融關係,依託於政府、銀行和金融集團機構的強大信用背書,即便在效率

    低下、成本高昂、流程繁瑣、安全成疑的運作機制下,依然借助信息互聯網革命浪潮,成為

    信用體系的核心和近乎唯一貢獻來源。相比之下,C2C 個人信用記錄則由於缺乏有效信用背

    書、無法承擔高額驗證成本而導致嚴重缺失,成為信用體系的阿克琉斯之踵,但亦成為了擁

    有巨大商機的藍海市場。

    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能夠改變世界的時代。信息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信息高效流通,

    減少由於信息不對稱形成的商業效率問題。但在信用領域,真正的核心是建立具有廣泛共識和

    認可性的信用背書機制,且實現該機制所耗費的成本是可以被接受的。個人金融關係的輕量化

  • 6 / 36

    屬性,決定了在 B2B 和 B2C 領域中應用的重度中心化背書體系,是不可能適用的,這也解釋

    了歷經 20 年發展的信息互聯網革命之所以無法解決 C2C 金融關係與信用體系建立的原因。

    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技術革命來建立 C2C 金融關係與信用體系,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

    正是撬動地球的關鍵支點。區塊鏈,其本質上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庫,通過數據去中心化、分佈

    式存儲、信息不可篡改的特點保證信息的安全與真實。從而,區塊鏈技術擁有的去中心化信任

    共識機制、智能合約機器信任機制和價值轉移特性,完美的解決了 C2C 金融關係與信用體系

    建設的諸多痛點。比如,基於智能合約演算法建立的金融輕智能合約庫 (FLSC),讓用戶可以

    輕鬆建立可以自動執行履約和強制處理違約的金融智能合約,以機器演算法代替了傳統中間

    擔保執行機構,以機器信用代替了機構信用。再比如,基於去中心化存儲技術和全網共識機制

    的信用評價體系 (DCR),為用戶建立個人信用資產的同時,也為全網建立了高效、低成本而

    安全可靠的全網信用背書機制。還比如,基於智能合約演算法創新的多級風控體系 (MLRC),

    以數據和演算法為基礎進行自動化風控,從而以低成本的方式降低了全網的金融關係風險。最

    後,應用通證數字資產的價值流轉特性而建立的全球個人資產交易網關,極大的降低了金融關

    係交易成本,實現了全網效率最大化。

    綜上所述,TU 志在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優勢,打造全球個人金融關係與信用資產的管理

    與服務平臺,在金融資產流通過程中, 極大限度地降低交易風險、提高匹配效率、規範化金

    融關係和信用資產管理,為個人的金融關係提供有效的信用價值和交易保障。迄今為止,全

    球仍有 20 億人口沒有擁有銀行帳戶,更遑論體驗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TU 始終信仰一種全

    球化的平等,無論你身在何地,城市 CBD,抑或是邊緣鄉村,都能因為全球技術的革新,實

    現個體金融資產流通。TU 奉行這種信仰,致力打通全球個人金融資產流通通道,改善全球

    金融生態圈。

  • 7 / 36

    1.2 市場前景

    C2C 個人金融關係擁有豐富的圖譜和廣闊的市場,基於 C2C 的個人信用資產管理亦是一

    個未被發掘的藍海領域。如此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前景,一方面是源自於傳統法幣金融世界中個

    人借貸市場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新興的數字貨幣金融市場所帶來的增量發展空間,亦是強

    有力的助推因素。

    1.2.1 既有的全球個人借貸市場規模

    根據德勤 (Deloitte) 研究數據,2014 年,全球通過個人借貸平臺的民間借貸已達到 237

    億美元;其間,2010 到 2014 年間複合增長率為 120%。2015 年,僅在美國市場,民間借貸

    規模估值為 220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更高達 163.3%。

    而關於全球個人借貸市場的研究數據,摩根斯坦利 (Morgan Stanley) 的研究報告則更

    加明確的指出,全球民間借貸規模將在 2020 年劍指 2900 億美元。

  • 8 / 36

    由此可見,傳統法幣金融世界中,僅借貸關係產生的市場規模已經在數千億美元級別,拓

    展至泛金融關係,C2C 個人金融關係體系的市值必定在萬億美元規模。

    1.2.2 新興的數字貨幣金融市場帶動的增量市場發展

    根據劍橋大學替代性金融研究中心 (Cambridge Center for Alternative Finance) 報告,

    全球預計有 580 萬到 1150 萬活躍的數字貨幣錢包帳戶。數字貨幣總市值快速上升,和 2016

    年相比,2017 年的數字貨幣市值翻了 3 倍,超過 250 億美元。

  • 9 / 36

    由此可見,數字貨幣金融市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高速發展,這個增量市場帶來的

    市場體量及因此產生的個人信用數據,亦不可忽視。

    1.3 痛點與挑戰

    如前所述,信息互聯網技術所具有的信息高效傳遞特性,打破了信用和信貸的信息壁壘,

    建立了豐富的 B2B 與 B2C 金融關係與相應的信用體系,然而在 C2C 領域卻毫無建樹。即便

    是定位於個人金融領域的個人借貸 (Peer to Peer) 模式,實際上也是依託於傳統銀行信用體

    系的信貸中心化仲介平臺,本質的運營模式是 P2B2P 模式,並未能真正創建嚴格意義上的點

    對點 C2C 金融關係鏈。舉例而言,美國 Top1 的個人借貸平臺 LendingClub 的資產擔保抵押

    借貸平均利率為 6.95%,在東南亞國家則高達 15%以上。如此高昂的借貸成本,正是由於提

    供信用背書作用的仲介平臺所產生的成本。B2B 和 B2C 金融關係的重度屬性,令其可以支撐

  • 10 / 36

    由第三方信用機構(政府、銀行、金融集團等)所提供的信用背書成本,而 C2C 的輕量化屬

    性,導致 C2C 金融關係無法承受傳統模式的信用成本。

    成本的上升,僅僅是傳統個人借貸模式諸多缺陷的冰山一角。具體分析,其問題與挑戰在

    於:

    l 信用風險:傳統金融關係,包括個人借貸模式都是基於中心化機構作為信用背書;在

    金融行業產生的巨大利益面前,傳統機制無法避免銀行、中間平臺等機構(或者機構

    旗下員工)的可能作惡動機和舞弊行為。因此,基於中心化機構的金融關係存在較大

    的危機和隱患。而依賴國家法律機器進行監管的模式,在輕量化的 C2C 關係網絡中,

    並不能起到足夠的覆蓋和保障作用。

    l 居中成本:由於信用鏈條的斷裂,所以絕大多數的金融服務都需要一個中間方來撮合

    或者擔保,比如銀行或者個人借貸平臺。但是中間人的存在往往導致成本的增加,簡

    單來理解,它需要在中間環節加上它的利潤。並且,中間平臺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礎設

    施如網點,系統,員工等等,所有的成本都會分攤到鏈條的上下游,最終導致高額的

    融資成本。

    l 摩擦成本:傳統的融資鏈條包括貸款人,經紀人,融資機構,信用評分機構,擔保機

    構,借款人等。正式由於各機構之間提供的信息相互孤立,導致各方對信息的不信任,

    所以產生很多交叉驗證成本。比如借款人請求驗證貸款人的信用記錄,信用評分機構

    的評分數據證明,擔保方的資產證明,各方傳遞過來的信息本身的真偽問題也需要再

    次核實驗證。相反的,擔保機構對這筆貸款發生的真實性等信息也需要驗證,最後各

    方資金的分配也要線下的財務去核實分配。此類的相互驗證,締造信任的過程往往是

    既花時間,又耗成本,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融資成本上升,融資時間冗長。

    l 效率低下:即使是傳統的個人借貸平臺借貸方式,它除了線上撮合實現了自動化以外,

    其他的流程還依賴於繁重的手工和線下工作。其實也不是因為這些公司不想更多的

    採用信息化自動化的方式,因為傳統的模式不具備把各方都集中到一個通用平臺上

  • 11 / 36

    來實現流程自動化的條件,因為各方的信息流本身孤立,而且也不願意把信息流貢獻

    集成到一個不具備各方信任的平臺上。

    l 流動受限:通過全球金融數據觀察,我們不難發現整個全球市場的借貸利率差異非常

    大的。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儲蓄利率低(年化小於 1%),相對應的貸款利率也不高(年

    化小於 4%);而在東南亞國家,雖然存款收益年化可以達到 1.5%以上,但是對應的

    銀行貸款利率達到了 7%,而個人借貸貸款更是達到了 15%以上。假設資本能夠全球

    流動,通過市場的自發優化配置,金融區域不平衡就會緩解或者被打破,對於借貸雙

    方都是有利的。正由於全球資本的國界性,所以這種美好的設想並不容易發生。但是

    區塊鏈的無邊界的價值流動為實現這種願景提供了可能性。

    1.4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 (Blockchain Evolution)

    區 塊 鏈 的 技 術 特 性 完 美 地 契 合 了 全 球 化 資 產 流 通 的 社 會 屬 性 , 通 過 去 中 心 化

    (Decentralized) 中的分佈式帳本管理實現各點之間信用信息上鏈,不可篡改,無需中間方提

    供或者驗證交易雙方信息,實現真正的信用信息永久留存可用。

    區塊鏈特有的共識機制,任何交易的記錄和確認都基於一種大家一致認同的共識,省去中

    心化機構比如銀行、政府背書的環節,通過演算法編程,自動執行需求匹配,履約和違約的處

    理,實現全流程的高效自動化。

    而其全球節點分佈,促進了遠距離,甚至是跨境點對點直接交易。減少資產流通過程中的

    摩擦阻力,讓市場成為決定資源配置的主力,讓交易雙方實現利益最大化。

    總結下來,我們需要的是低成本,安全,高效,透明的金融管理和資產管理服務平臺。區

    塊鏈天生自帶的安全加密,透明,價值全流程轉移,智能合約,Dapp 支持等特點能夠很好的

    優化和解決上一節提到的市場痛點,從而帶來全新的金融體驗。

  • 12 / 36

    2. TU ⾦金金融服務與信⽤用管理理體系

    基於區塊鏈技術所擁有的去中心化信任共識機制、智能合約機器信任機制和價值轉移特

    性,TU 將打造全球首個個人金融關係與信用資產管理服務平臺,並以個人借貸關係為切入點,

    建立金融輕智能合約庫、去中心化信用體系,多級質押擔保體系、分散化投資匹配引擎,集成

    價值交易組件及全球資產網關,發展全球一體化去中心化全流程平臺,連接各金融生態機構與

    企業,合力形成閉環 C2C 金融生態。

    2.1 全景架構

    TU 為個人金融信用管理體系建立了完整的多層級業務架構,貫穿合約、信用、風控和流

    動性管理等多個環節:

    l Dapps 應用層:建立多樣化的用戶金融關係應用場景,提升用戶管理金融借貸關係的便

    利性,並提供個人信用資產管理功能。

    l 金融輕智能合約庫(FLSC):一個輕量化的智能合約庫,為多種 C2C 金融關係場景提供

    自動化的合約管理服務。

    l 去中心化信用評分(DCR):通過輕智能合約庫存儲的多維度個人信用數據,結合 TUT 代

    幣持有量機制,形成的去中心化信用評分系統。

    l 多級風控體系(MLRC):基於 DCR 體系、多種智能風控演算法及風險分級機制,為用戶

    提供的金融關係管理風控支持。

    l 全球資產網關(GAG):通過內置價值交易組 e 件、穩定數字資產 TM 及全球資產流動網

    關,建立全球跨區域金融關係生態。

  • 13 / 36

    商業全景如下圖:

    2.2 ⾦金金融輕智能合約庫(Financial Light Smart Contract)

    由於個人信用關係管理跟區塊鏈的一個重要的結合點就是利用智能合約來自動處理履約

    和違約的過程,而信用關係的建立都會部署一個智能合約。如果借貸的絕大部分智能合約都屬

    於同一種類型和性質,履約和違約的觸犯條件都類似,那麼精簡部分代碼,從而降低主鏈負載,

    降低成本,提高執行效率就成為可能。由此,TU 項目對於智能合約層進行重構,犧牲了智能

    合約的靈活性(非圖靈完備),但是保證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也滿足了個人信用關係場景的

  • 14 / 36

    契約需求。另外,為了方便雙方或者第三方快速建立契約,避免各方再陷入代碼級別的工作,

    TU 項目預先構建了各種關係類別的智能合約庫供各方直接選擇,直接部署,不需要專業編程

    技能,簡單快捷,安全可靠。那麼 TU 的輕智能合約跟傳統意義上的智能合約有何區別,我們

    以以太坊比較為例:

    SC /Feature Ethereum TU Network

    編程語言 Solidity Javascript

    編程難度 高 低

    應用難度 從底層寫起,需要高專業

    技能,至少幾百行代碼部署一

    個簡單邏輯。

    無需編程背景,直接配置生成

    金融智能合約,也支持多種安全邏

    輯接口直接調用實現更複雜邏輯。

    共識平均時間 3-10 分鐘 5-7 秒

    圖靈完備 是 否

    部署運行成本 高 幾乎為 0

    應用屬性 純開發基礎設施 金融專有應用平臺

    性能的可擴展性 差 高

    所以從成本上來說,更精簡的智能合約部署和調用,降低了 gas 消耗;從效率上來說,免

    編程的智能合約配置能夠有效的提升雙方建立信用契約的效率;從安全角度來看,業務上預定

    義的專業金融契約條款能夠有效防止單方面的欺詐和實現專業的法律保護,保護雙方利益,而

    且技術上由於減少了程式的靈活性,暴露了更少的操作接口和方法,大大降低了黑客攻擊的可

    能性。

    比如,個人借貸關係裏,雙方可以選擇金融合約庫的個人借貸關係模板,並配置借貸額度,

    抵押錨定,時間約束,回報等,雙人同時電子簽名並直接部署,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其借

    貸關係則已經成功上鏈並被安全生成和保護。

  • 15 / 36

    2.3 去中⼼心化信⽤用評分(Decentralized Credit Rating)

    傳統的個人信用數據都被各個巨頭公司所掌控,這些數據不僅被濫用,更被一些其他的不

    法機構販賣,流轉,失真,偽造利用等,危害到了個人甚至其他人。如何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和

    不可篡改等特點來管理信用歷史,信用生成,信用使用等過程,是如何促進更深入的發展個人

    金融關係的主要問題。TU 項目用 DCR 來表徵個人信用值,DCR 是該項目的核心資產模塊,

    所有的 Credit 指數都將最終以 TU Token 的多少來衡量。DCR 本質上是一整套的智能合約

    集,也就是在各種預置條件下,會觸發 TUT 的分配和消耗。比如按時完成一筆貸款的償還會

    獲得 TUT 的獎勵,Delay 則會減少 TUT 信用分。比如你發起一筆貸款或者借款請求都會消耗

    TUT, 外部第三方要查詢你的信用 TUT 也需要消耗,同時 TUT 本身也直接可以用於信用貸抵

    押。DCR 將包含以下三個主要模塊:

    l Trust-ID: TU 項目全球網絡上表徵用戶的唯一 ID。

    l Trust-Engine: 參考了個人身份,履約能力,信用歷史,人際關係,行為偏好等模型,用

    於歷史信用數據的輸入分析和儲存,以及根據智能合約中的信用生成規則,根據用戶履約

    /違約的行為來更新 TU Token。

    l TU Token: 用於表徵信用值。

  • 16 / 36

    2.4 多級⾵風控體系(Multi-Level Risk Control)

    區塊鏈帶來了個人之間信用關係的重塑,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也

    帶來了風險,因為沒有一個權威的中心化的機構在之間協調或仲裁。正如智能合約庫的設計,

    強制使得雙方的行為受到不可篡改的契約約束。但是,在這之外,契約本身約定的行為也是有

    風險的,比如個人借貸帶來的財產損失。傳統的風控模型包括抵押物風險控制,資金用途風險

    控制,個體信用風險控制和履約能力風險控制四個方面,針對該四個方面的模型,TU 項目除

    了預置的智能合約庫和 DCR 以外,還提供了針對抵押風險和資金用途風險風控的最佳實踐:

    分散化投資匹配引擎和多級質押擔保體系。

    2.4.1 分散化投資匹配引擎 (Fragmented Investment Matching Engine)

    “分散化投資”,是風險控制一種最常見的方式。古人就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把所有的雞

    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還是拿個人借貸為例,分散投資即將貸方資金分成幾部分分散投資給不

    同的借方。匹配引擎則按照貸方的要求及其選擇的貸款方式,將匹配到的借方信息真實準確的

    呈現在貸方面前。由此,TU 項目將區塊鏈公開、透明、高效的特點完美詮釋,由貸方自由選

    擇借方、自由選擇是否將資金分割投資,來幫助貸方解決傳統個人借貸行業的投資風險高和投

    資效率低下等問題。比如一個貸方選擇低風險收益的 6 個月期理財,那麼引擎需要綜合借款

    人信用和抵押找到對應的投資標的並分散投資金額,最大限度的減少風險,而且區塊鏈透明的

    特點使得投資者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資金流向。

  • 17 / 36

    2.4.2 多級質押擔保體系 (Multi-level collateral)

    抵押擔保始終是借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抵押物的風險管理和流動性決定了貸款人

    的直接風險。TU 項目採取了多種方式的抵押風險管理手段來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首先,

    支持多類型抵押物,比如對於實物資 產來說,TU 項目將會和多個資產上鏈解決方案公司合

    作,直接接入這些公司的數字資產憑證。同時 TU 項目也支持數字資產本身的抵押,數字資產

    就很容易被綁定到借貸的智能合約中去,如果該數字資產的價值發生急劇萎縮,平臺有權要求

    借方補充抵押或者提前還款。其次,在沒有抵押物的條件下,除了 DCR 的信用以外,平臺有

    權保留每筆貸款的 5%-10%作為風險儲備,如果借方按時還款,則歸還儲備金,如果有 delay,

    則動用儲備金償付。第三,TU 項目同時支持第三方擔保機構參與到整個生態中來,他們的收

  • 18 / 36

    益會以 Token 的形式支付 (TUT 和 TM).

    2.5 全球資產網關(Global Assets Gateway)

    區塊鏈的無邊界價值鏈特性,直接把全球不同地區的借和貸的市場連接在一起。由於不同

    地區的利率不同,對於回報的期望不同,直接可以導致資金從融資成本較低的地區流向融

    資成本較高的地區,緩解金融不發達地區的融資局限性。相比傳統個人借貸而言,跨國家和地

    區市場的需求匹配將是新增市場。

    全球金融市場發展不平衡為全球個人金融關係的建立創造了條件,但是正是由於本地貨

    幣本身的邊界性,TU 項目有必要創造一種全球無縫流動的資產形式和資產管理方法:集成價

    值交易組件、全球資產網關和全球流動性資產。

    2.5.1 集成價值交易組件 (Integrated Value Exchange):

    TU 項目的資產質押部分接受多種形式資產的質押,包括數字資產質押,同時後續流動

  • 19 / 36

    性資產也需要隨時兌換,所以 TU 集成了一個數字資產交易組件,用戶可以隨時實現法幣和數

    字資產,數字資產之間的兌換,而且智能合約的執行也需要按履約或者違約對數字資產進行處

    置或者變現。

    2.5.2 全球資產網關 (Global Assets Gateway)

    正由於全球個人借貸市場的區域不平衡性,比如美國的低利率資本,亞太的高貸款利率市

    場,導致了具備全球流動性的個人借貸方案更有競爭力,因為你能獲取到更低成本的資金,獲

    得更高的資產端收益。但是,其實全球法幣市場的流動和跨境的結算是耗時又高成本的,這就

    是區塊鏈個人借貸解決方案的優勢所在,借助於全球無障礙流動的流動性數字資產 (Liquidity

    Token),資金可以快速高效的流動。比如說,我們在每個國家或者地區設置一個資產網關,該

    資產網關的作用就是以用戶的法幣為質押,同時釋放對應的數字流動資產,該數字流動資產是

    錨定等值法幣,這些資產就可以用於全球範圍內的個人借貸貸款,從而獲得收益。

  • 20 / 36

    2.5.3 全球流動性資產 (Trust Money):

    正如上一節所解釋的,區塊鏈一個最大優勢是它是一個無邊界的價值網絡,要實現全球金

    融資源優化配置的願景,TU 項目決定引入 Liquidity Token - Trust Money(TM),TM 跟美

    元 1:1 錨定。全球用戶通過資產網關兌換 TM 以後直接可以用於全球個人借貸投資,全球借款

    人也可以通過獲得 TM 在本國資產網關獲取法幣來實現融資。並且,TM 的生成是去中心化的

    合約行為,且始終與對應的法幣存量作為錨定,完全無風險。同時,為了保證資產對應關係的

    嚴謹性,TM 的交易不會消耗 TM 本身,而只會消耗極少量的 TUT。

    3. TU 項⽬目的技術⽅方案

    3.1 技術選型

    隨著以太坊上數字資產的不斷積累以及各種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應用,以太坊的 TPS 已

    經大大降低並且 Gas 消耗逐漸提高,使得 Dapp 的運營成本實際大大提高,同時以太坊面向

    開發者的 Solidity 編程語言並不友好,導致應用開發週期長,成本高。

  • 21 / 36

    如上圖所示,演示了以太坊上一個 Dapp 的開發運行過程,在 Solidity 語言編譯成 Raw

    只能合約部署在以太坊上,每次 Dapp 前端的調用都會消耗節點性能和 Gas,並且帶來安全

    隱患。

    恒星 (Stellar) 採用一種改進的 BFT(拜占庭)協議,採用了節點集數據確認的方式來提

    高確認效率,降低成本。另外,剝離了智能合約層,繼續輕量化網絡負載,提高效率和降低成

    本。

    恒星網絡生態結構:

    雖然恒星最初是基於瑞波全球支付網絡演變過來的,但是經過幾個版本的更新以後,已

    經逐漸發展成類似於以太坊的生態結構,雖然缺少了智能合約層,我們還是可以基於恒星快

    速的開發去中心化應用。

    Stellar Core 就是恒星核心的帳本層,你可以選擇作為恒星的帳本節點,也可以直接用現

    在恒星的全球節點做數據分發和共識驗證。Horizon 是恒星的 API 伺服器,提供 RESTful HTTP

    API 訪問,使得去中心化應用的訪問耦合大大降低。當然你也可以創建自己的服務來應對

    Horizon 的訪問負載,比如 MOBI 的發行對 Horizon 和 Stellar Network 就是一個比較大的

    考驗,如果未來應用有高並發的需要,這將會是一個瓶頸。並且,隨著網絡的規模越來越大,

    即使採用集合分佈的確認,帶來的數據一致性收斂速度也會隨之變慢。

  • 22 / 36

    TU 項目底層區塊鏈基線 (TUBB - TU Blockchain Baseline) 體系基於恒星的 Ledger 層

    打造了輕智能合約層,並把服務層和應用層在鏈外實現。這樣既能滿足兼容未來大網絡規模的

    性能,同時也能支持快速的應用開發和集成。

    TUBB 網絡生態示意圖:

    如上圖所示,在鏈外可以直接調用實現了智能合約模板服務和 API 服務層,使得去中心

    化應用和其他應用都可以相容來獲取 TUBB 的服務。

    跟以太坊相比,TU 項目所採用的底層區塊鏈方案有如下特點:

    a. 以太坊是圖靈完備系統,支持複雜的 Smart Contract 層的實施,但是帶來的問題也是數

    據冗餘,共識確認慢等問題。TU 項目對於資產的確權,流通,付款首先需要快速確認,

    同時 TU 項目的業務邏輯並不需要引入複雜智能合約,從而導致系統的效率降低,帶來潛

    在的安全隱患。目前來講,以太坊確認一筆交易的平均時間為 5-10min,而 TU 體系確

    認一筆交易的時間只需要 5 秒。同時,由於以太坊的挖礦共識機制和現在的 ETH 的價格,

    每一筆交易和智能合約的執行都會消耗太多的成本,而 TU 體系每次只需要消耗幾乎可以

    忽略的 TUT,大大降低了應用的開發和運營成本。

    b. TUBB, 跟以太坊的 ERC20 協議相比,發行更加方便,並且自帶 KYC 以及 Token 管理體

  • 23 / 36

    系,支持 Token 分割,凍結,多重簽名等複雜功能,支持未來業務場景的擴展需求。

    c. 以太坊的濫用已經暴露了太多的安全隱患和性能瓶頸。尤其是智能合約,一旦部署,如果

    考慮不周全,很有可能造成巨大損失,而 TUBB 有足夠的自主性。

    d. TUBB 體系自帶去中心化價值交易組件,在上第三方交易所之前,所有持有數字資產的用

    戶都可以在錢包中直接交易,支持未來即使沒有第三方交易所也可以在自有體系中交易。

    3.2 共識機制

    人們在共識機制上的研究下了很多功夫,各種共識機制相繼被提出來,其中較為出名包括

    POW,POS,以及 DPOS 等,POW 耗費算⼒力力,耗費能源,但系統的安全性比較強,POS 雖

    然不浪費能源,但其安全性能還沒得到公認,而且公平性也存在⼀一些爭議。TU 項目基於恒星

    構建,採用了改進的聯邦拜占庭共識協議,與大多數的共識協議不同,它具備如下四個關鍵屬

    性:分散控制,靈活信任,低延遲,漸進安全。作為一個聯邦拜占庭協議,該共識協議保證了

    面對非理性行為時的安全性,僅需有限的計算資源,降低了准入門檻。以下是各種共識機制的

    對比:

    共識機制 去中心化 低延遲 靈活信任 漸進安全

    POW ✔

    POS ✔ 可能 可能

    拜占庭 ✔ ✔ ✔

    Tendermint BFT ✔ ✔ ✔

    Stellar Consensus ✔ ✔ ✔ ✔

  • 24 / 36

    靈活的信任意味著用戶可以自由的信任自認合適的任意組合參與方。漸進式安全,安全

    性建立在數字簽名及散列家族之上,其參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抵禦擁有強大算力

    的對手。例如,可以想像一下,密碼長度可以隨著攻擊者的計算能力的增長而增加。

    3.3 應⽤用架構

    TU 項目採用了 6 層結構來給用戶和第三方提供服務:

    3.3.1 基礎層 (Ledger 層+Bridge Server 層)

    區塊層由區塊鏈節點組成,主要負責交易⼴广播、共識演算法、身份認證、數據存儲等功

    能,並可以通過節點擴展完成高可用性和彈性伸縮。同時基於TU項目的數字資產發行體系運

    行TUT的生成、發放、分配規則。同時,應用數據庫的對象以非對稱加密方式寫入帳本。為

    了安全和性能效率考慮,我們會自建TU Core節點,並在後期考慮自建Bridge服務。

  • 25 / 36

    3.3.2 服務層 (TU服務層+演算法分佈層)

    服務層最終輸出提供信用服務,直接借貸匹配,流動性,數據等面向服務的RESTFUL

    API接口。TU項目的API接口遵循簡單、安全、通用和可擴展的原則設計,TU項目平臺服務

    層會提供交易代理等各種業務功能,供第三方應用調用和集成。演算法負責對調度服務的數

    據進行資產分解,封裝加密,合約綁定,利率計算輸出。

    3.3.3 應用層 (APP層+其他Web應用層)

    應用層在服務層之上,通過 TUT 的使用,提供給用戶信用查詢,抵押確權,資產兌換等

    業務功能,以及數字資產的相關應用,用戶可通過使用 TUT,在常用的終端設備查看信用獲取

    資金流動性,或發起相關業務查詢和交易。

    應用架構如下圖所示:

  • 26 / 36

    應用開發配置表:

    模塊 技術 版本

    前臺 AngularJS/AXBB Web3 1.6

    後臺 NodeJS/Drupal 6.21

    頁面應用 Swift/Android/JavaScript ---

    應用數據庫 MySQL 5.5

    交易數據庫 MongoDB 3.2

    伺服器軟件 Apache 2.4

    4. TU 項⽬目的應⽤用場景

    4.1 個⼈人信⽤用借貸

    通過支付 TUT 代幣,借方可以調用輕智能合約庫的信用借貸合約,與貸方建立基於區塊

    鏈存儲和智能合約管理的無抵押信用借貸關係,並約定借款金額、週期、利率、還款方式等合

    約內容。借款資產可以以多樣化的方式進行轉移,包括:

    1) 線下法幣轉賬;

    2) 以對應數量的 TM 代幣通過資產網關轉賬;

    3) 以數字貨幣(BTC/ETH/TUT)通過數字貨幣錢包進行轉賬;

    4.2 個⼈人抵押借貸

    通過支付 TUT 代幣,借方亦可以與貸方建立基於多級抵押管理系統的抵押借貸關係,項

  • 27 / 36

    目實施的早期階段,抵押物將以數字貨幣資產為主,支持 BTC/ETH/TUT 作為抵押物,並通過

    智能合約自動化進行抵押物的解押與償付指令。

    4.3 個⼈人資產與債務管理理

    TU 將為每位個人用戶建立專屬資產與債務管理中心。通過該管理中心,用戶可以輕鬆管

    理個人的債權列表、債權回收進度,或者個人債務列表及債務清償進度提醒,以提升用戶還款

    準時率和信用評價。

    4.4 債權資產流動

    TU 將每筆用戶的借貸合約進行上鏈存儲,並建立每筆合約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從而

    實現了合約債權流動的可能性。擁有未到期債權的用戶,在資金緊張時可以選擇將債權轉讓給

    第三方,從而提前回收貸出款項。該轉讓操作亦是通過智能合約進行管理,從而保障操作的不

    可逆性。我們相信,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債權資產化,進而提升債權資產的流動性,將極大的提

    升借貸雙方交易達成的幾率與效率。

    4.5 個⼈人信⽤用管理理

    TU 通過用戶金融合約履約行為、多維度個人信息及第三方權威數據源,為每位用戶建立

    獨立的 DCR 信用評價體系。相應的管理場景包括:

    1) 查詢:通過支付 TUT 代幣,並在用戶本人授權同意的前提下,其他用戶(比如貸方)

    將有權查詢到其 DCR 信用評價,從而決定是否同意其借款行為。

    2) 保護:個人信用資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完全歸屬用戶本人所有,TU 將從演算法層面

    保障該特性的透明性和安全性。任何個人或者第三方商業機構對於用戶的信用查詢,都必須征

    得用戶本人授權同意,方可進行。

  • 28 / 36

    3) 增值:第三方商業機構對於用戶的信用查詢,除須征得用戶授權同意,還需要支付一

    定 TUT 代幣,該支付金額的部分比例將作為平臺服務費用,其餘部分則將全部歸用戶所有。

    每次查詢支付的 TUT 代幣數量,則將視乎用戶的信用數據價值進行厘定。因此,用戶在 TU 產

    生愈多的合約交易和守約行為,將增加自身信用資產的增值權益。

    4.6 跨地域⾦金金融關係需求匹配

    TU 獨有的風控體系與資產網關體系,為跨地域金融關係匹配實現了可能:

    1) TU 將通過 DCR 信用評價體系,撮合具有優質信用評級的借方和貸方,提升借貸雙

    方的融資和投資效率。

    2) 多級風控體系的建立,將為借貸關係的安全性提供輔助支持和保障。

    3) 資產網關與 TM 數字資產,提升了跨地域金融關係的效率與安全性。

    4.7 信⽤用數數據價值增⻑⾧長聯盟

    TU 作為信用數據生態的貢獻者之一,將建立信用數據價值增長聯盟:

    1) 聯合信用數據生產者(用戶)與使用者(商業機構),建立數據價值增長生態體系。

    2) 跨鏈數據聯盟:基於聯盟鏈,創建不同鏈之間的信用數據共用價值,比如增強風險抵

    禦能力等,不同鏈的合作將產生新的成本和利潤,形成新的收益。

    4.8 服務⾦金金融機構的 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臺

    TU 雖然主要定位於為個人提供金融關係與信用資產管理平臺,但 TU 同樣希望將已經建

    立的完整金融管理能力,提供給同樣有巨大痛點的金融服務機構(如貸款公司、按揭仲介、擔

    保公司等),提升其金融關係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通過提供 BAAS 平臺能力,TU 亦將獲得來

    自於金融服務機構的用戶參與,從而加速建立更為廣闊的個人金融關係生態。

  • 29 / 36

    5. TUT 代幣和 TM 流動資產的使⽤用場景

    5.1 關於 TUT 代幣

    TUT 代幣數量體現去中心化信用評分 (Decentralized Credit Rating) 的信用指數。原則

    上,所有增加風險的操作將消耗一定量的 TUT,所有降低風險的操作將獲取一定量的 TUT。

    TUT 收入:

    1) 履行金融合約(按時還款等);

    2) 提供充分抵押物;及時進行抵押物補倉;

    3) 產生貸款合約;

    4) 信用被查詢;

    5) KYC 認證;多維信用信息完善;

    5) 生態激勵(分享與活躍);

    TUT 支出:

    1) 未能履行金融合約(延期還款、提前還款等);

    2) 未能及時提供充分抵押物和補倉;

    3) 產生借款合約;

    4) 查詢信用;

    5) TM 交易;

    5.2 關於 TM 流動資產

    TM 是和美元 1:1 的美元儲備代幣。用戶可以根據所持有的各種法幣以當前匯率的比率購

    買 TM。也可以兌換成美元或以當前匯率的比率兌換所選擇的法幣。TM 代幣充當價值衡量和

    全域流通功能,它的生滅只在與法幣兌換時發生,交易各環節不會消耗和產生 TM。

  • 30 / 36

    6. 資產說明

    6.1 數數字資產發售

    Trust Union 項目將發行平臺數字資產(TUT),總發行量恒定為 10 億枚,且保證永不增

    發。

    TUT 的銷售兌換比例,請留意官網公告。

    6.2 數數字資產分配與分發

    身份 比例 用途及說明

    基金會 20% 用於保持社區及整個生態環境的快速成型和後續可持續性發展,監管及合法合規等。

    創始團隊 15%

    用於創始團隊核心人員及開發過程中做出努力和貢獻,項目設計、資源組建、商業環境

    的孵化過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智力。

    用於團隊組建、人才引進及運營管理團隊的激勵回報。

    實施 12-24 個月鎖倉期:

    5%於第 12 個月解鎖;

    5%於第 18 個月解鎖;

    5%於第 24 個月解鎖。

    生態激勵 40% 用於市場推廣、獎勵、流動性計畫、商業開闢, 激勵用戶的主動使用行為及有利於生態

    發展的行為。

    市場合作 5% 用於項目發展過程中的合作方、機構、第三方服務、企業、過程中投入相關資源。

    用於 TU 全球市場戰略合作夥伴生態建設。

    定向私募 10% 用於 TUT 代幣定向私募。

    基石及機構投

    資者 10% 基石及機構投資者的項目早期投資。實施 3-12 個月鎖倉期。

  • 31 / 36

    6.3 資產使⽤用規劃和條件

    TU 項目團隊始終遵循資產使用公開透明的原則,堅持所有資產使用的可追朔,定期更新

    匯報給社區。

    TU 同時確保了多數代幣擁有著的鎖倉要求。

    7. 項目實施計劃

    時間 計劃

    2018 年 7 月 完善和發佈商業白皮書;

    2018 年 8 月 進入技術研發;

    2018 年 8 月 Dapps 原型與設計發佈;

    2018 年 9 月 Token 發佈;

    2018 年 9 月 開始定向私募計劃;

    2018 年 10 月 Dapps V1.0 版本發佈;

    2018 年 10 月 全球定向私募;

    2018 年 11 月 登陸交易所

    2019 年 1 月 Dapps V2.0 版本發佈;

    2019 年 2 月 BAAS 體系發佈;

    2019 年 4 月 Dapps V3.0 版本發佈;

    2019 年 7 月 信用數據價值增長聯盟成立;

  • 32 / 36

    8. 項⽬目團隊

    8.1 團隊成員

    CEO: 陳宏傑 Ever-Rich 資本證券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及高級投資總監; 曾任 VNHK Group Holdings 中南半島區域代表,致力於發展新興地區的金融服務業務細化; 近 30 年的銀行、金融、C-Suite 管理經驗,擁有強大的 APEC 區域企業融資及 Pre-IPO 資源網絡; ChFP, CICFP, 澳洲證券業、銀行業學會會員; 巴拉望州立大學管理系博士。

    CTO: 丘秉宜 全球亞馬遜 AWS 官方認定社區英雄之一; CSDN 技術社區亞馬遜 AWS 雲計算專家; 中國亞馬遜 AWS 雲計算用戶社區組織者; 頂級 Apache 基金會項目 Apache Kylin (Cloud) 核心成員; 中國開源 Drupal 用戶社區負責人;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

    Co-founder: 于磊 擁有 10 多年金融行業高管經驗,先後在歐洲,中國,香港等地任職於StateStreet Bank and Trust,Standard Chartered Bank and HSBC; PE,Hedge fund,Mutual fund 的託管及基金行政管理人服務方面的專家; 英國威爾士大學碩士。

    COO: 龍超 17 年軟件技術及互聯網運營經驗; 歷任 GDNT, 愛立信,CGC,歡聚時代(YY)等公司技術負責人,以及多家互聯網教育平台運營負責人; 擁有豐富的應用開發與產品運營推廣經驗;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

  • 33 / 36

    8.2 顧問團隊

    馮健彤 某香港上市國企旗下資產管理公司的行政總裁; 15 年資產管理行業經驗,為第一批參與中資 QDII 出海投資的專業人員; 對 IPO、港股及美股投資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學士;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哲學碩士。

    Chris Dwyer InstantGlobalPayment CEO; Ripple 澳洲網關代表,並打通了倫敦,馬來西亞和印尼瑞波網關。

    謝頴堅 Sparticle 集團聯合創始人和首席財務官; 15 年的金融投資領域經驗; 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 特許金融從業人員認證; 大學兼任金融管理講師; 密歇根洲大學金融學碩士; 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獲得 MBA 學位;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協會主席。

    李建和 香港著名科技公司四方創意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在資訊科技行業經驗豐富,並為不同公司提供區塊鏈思想及技術指導。 香港電競公會聯盟會長; 香港菁英會 (會員); 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 (會員); 香港互聯網専業協會(iProA) (常務理事); 香港I.T.人協會(ITPA) (香港工聯會屬會);

  • 34 / 36

    余家偉

    Cybervein 項目創始人;

    浙江大學數脈鏈實驗室副主任,專注區塊鏈技術研發及區塊鏈金融研究;

    曾任前海雲城 CEO,J.P.Morgan London Tech Analyst;

    英國帝國理工計算機學士。

    陳濤

    超過十年風險管理及相關建模經驗,CFA 註冊金融分析師;

    曾任職德國第二大能源集團 RWE,英國最大的交易清算所 LCH 以及美林,

    瑞銀等投行機構,現任倫敦金屬交易所量化風險總監;

    對於國際巴塞爾協議,EMIR 及 MIFID II 等金融監管有著深刻理解,同時負

    責交易所與英國央行及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在風險管理方面的交流溝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士學位及英國華威大學碩士學位。

  • 35 / 36

    9. ⾵風險警示與免責聲明

    參與 TU 項目的支持者,請仔細閱讀 TU 項目商業白皮書,全面認識 TU 項目參與的風險

    特徵和 TU 項目的技術特性,並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理性判斷抉擇。以上所有信息

    和分析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意向和教唆投資。不構成也不理解為任何邀約和邀請投資,

    也不構成任何形式的合約和承諾。

    TU 項目方現明確表示相關意向參與用戶真實明確地瞭解 TU 和 TU 平臺的風險,支持方,

    參與方,投資方一旦自主選擇參與投資即表示完全瞭解和接受項目所有風險,並個人自願為此

    承擔一切結果和後果。

    TU 和 TU 項目平臺都是區塊鏈技術框架下的去中心化產物,雙方交易千萬不要把它理解

    和定義為雙方之間的中心化法定協議,TU 也不是任何所有權和控制權。

    TU 項目方明確表示不承擔任何因參與本項目而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

    我們無法保證 TU 項目的數字資產(TUT)一定會增值,在某些情況下也有價值下降的可

    能。沒有正確合理使用 TUT 的參與者有可能失去 TUT 的使用權利,甚至失去其擁有的 TUT。

    TU 項目數字資產投資者應明⽩白項目方不會在任何情況下承擔責任提供退款。

    TU 項目團隊將按照所披露的白皮書內容,合理,規範管理項目,儘管 TU 項目團隊將恪

    盡職守,履行誠實、信⽤用、勤勉勉、盡責管理的義務,支持者也存在損失的風險,在過程中將可

    能存在政策風險、經濟週期風險、網絡⿊黑客風險、管理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其他風險。

    再次聲明:由於意外,不可抗因素,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變化,依據法律法規對項目和

    項目團隊解除解散,清算而導致的各種損失,我們將免責,不承擔任何方面的責任。

  • 36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