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 Kubli

2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description

interview of German sound installation artist

Transcript of Thom Kubli

Page 1: Thom Kubli

61

Design 设计园

像别人通过照相来记录自己所见所感,德国媒体艺术家Thom Kubli将声音视为生活图景记录甚至启发政治思考的武器。试图拉近体验者身体和心智距离,暗示自我定位的互动实验作品如何能和政治扯上关系?原来,即使在这个如此感官至上的时代,我们还是可以证明,个体,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是某种政治存在。

声音的政治

Thom Kubli的实验从硬件和内容

上都标新立异:播放设备包裹在胶质

固体中,根据材料特质与大小不同,

声音传播与在空气环境中大不相同,

产生了Geliege、Stationsraum、Viri-

lio Cubes等作品;而内容则涉猎城市

观察和政治研究等广泛题材。他最近

的作品Thinktank 21是让观众来到一

个密封的空间,独自在黑暗无光的环

境中,听艺术家录制的关于政治和失

重般的漫语讨论。

图 Thom Kubli

好的艺术作品无需在表面叫嚣

自己要表达的信息——尤其是政治信

息的力度已经在人们的审美中弱化,

因此能在事后发人深省的作品更是我

们所需的。

你在作品中经常使用明胶作为传

送声波的介质,这样接收到的声音与平

时听到的有何不同?是刻意设计的吗?

这种形式有两点让我兴奋,其一

是声音发自某种好像有生命的实物,

用明胶作为介质让声音好像有了物质

存在感;其二是明胶本身的变化过程

似乎与人的身体本质相似,明胶雕塑

的整个表面传递声波,一开始实验时

就发现它不仅产生我想要的声效,并

且这种物质实在感也很吸引人。第一

个作品Geliege做了之后,接下来的几

个作品我也逐渐增加了复杂程度。

我希望时间感能加入雕塑中,结

果却呈现了两种时间感,一种是音乐结

构内在的时间,另一种是明胶缓慢但不

可逆转的物理变化所显示的时间流逝。

艺术家Thom Kubli

真正的听觉效果其实很微妙。声波在

介质的传播过程中损耗了能量,大部

分高频段的声波被滤掉,到达耳朵的

声音的确不像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你的作品很有空间感,有时你是

特别把作品放在某种空间中的,好像在

绘制声音的地形图,或是邀请观众来参

与绘制。你是怎么想的呢?声音可以是

视觉的吗,抑或可以转移成其他形式?

在特定空间的感受如同会见一个

特别的人。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地形

Page 2: Thom Kubli

62

设计园 Design

63

界的我们很有意义。不过我的作品

Virilio Cubes不是释义他的哲学观点

的,是受其鼓励思考城市化的临时性

以及速度与社会的关系的结果。

Deterritoriale Schlingen中加

入了福柯的演讲《自我的文化》录

音,是关于在后现代社会个体自我

定位的方式。我从这里看到自我思

考和反思,所以把它转换到我的作

品中:如何建构自己的身份?如何形

成一套与世界观相符的伦理以规范自

己的行为?如何应对权力之争?这些

是自我文化所提出的问题,

体验过Thinktank 21的观众有什

么反应,你自己感觉又如何?

我第一次躺在这样一个与外界

隔绝的缸里,有很强烈的感觉:它促

使我出乎寻常地与我的身体有了紧密

联系,我可以听到我的心跳,我的呼

吸声也好像和平常不尽相同。另外身

体漂在无限黑暗的空间里,思维开始

跳跃。我回到现实,一时居然找不到

方向,但同时身体也好像被充过电一

样。于是我设计了Thintank 21这个作

品,让人得以体验与现实生活彻底不

同的感觉——一个没有重力和触感、

视觉的空间。其实这种零重力的环境

不失为思考政治问题的好场所。

展览在EMPAC/New York开幕两

小时内展期内所有的时间段都被订满

了,我其实很惊讶大家有这么大的热

情。很多体验者之后说在里面对时间的

感知发生了变化,没人觉得在里面停留

学,个性和能量级。我考察展览空间

时通常从这些方面这样思考,同时也

注意环境是如何制造自己的声音和景

观。如果有人进入这个空间,我会观

察他们选怎样的路线,在哪里停下,

在哪里开始或停止对话。除非我可以

改变空间格局,否则我会尽量服从空

间的特性。我的方法是增强作品装置

与空间的对话,以至空间形态成为作

品的另一面。

对声音艺术热爱的原因是它的特

质很难一对一地对应到其他的媒介,

比如它能直接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当

然艺术史上有不少利用通感探索不同

媒介艺术形式的先例,但直到80年

代才有人把声音编码形成图像,或反

之。我认为数字技术大大增进了不同

媒介之间的互换性。我希望我的作品

中声音与形象能互动:不同媒介和物

质形态如何互动?他们如何更好地让

观众参与?我的创作很大程度上也由

“数字思考”决定。

为什么来自生活中的声音(城市

空间,收音机,流行音乐)在你的作

品中时常出现?

现在一些小型便携录音设备让

我可以很轻松地在更私人或更具自发

性的场合录音,它们好像替代了我的

日记。我随处记录对我有即时影响的

声音——展览和音乐会,城市的公共

空间,与朋友和同事的对话和会议。

我现在还继续保持这种热情,并且我

开始觉得这是一种自我定位的方法,

作品Stationsraum严格平行对等的排列了十个盒子,靠近它们,每个皆喃喃的说一个数字,而对应的数字亦在时间中被重新分派(上图)

作品Virilio Cubes在空间中看似漫不经心的排布,邀请观众俯身聆听,位置决定了内容(上图)

艺术家把声音与雕塑形态结合的第一个作品,观众和听众的姿态决定了他们听到什么(右图)

进入Thinktank 21,重力、光,和外界一切暗示物都消失了,只有一个声音对你说话(左图)。重造自然与重造声景,在画廊的空间里显得那么抽离又抽象(右图)

好像别人通过照相来记录自己所见所

感,我用声音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图景

中。我的声音时常采自现实中的城市

空间,在展览中赋予它们人造的场

景,如雕塑、行为艺术成分,这种联

想的关系我很乐意探索。

后结构主义思潮在你的作品中如

何体现?

艺术理论家保罗·维瑞里奥深受

技术发展影响,我对他提出的速度学

很感兴趣,对于生活在技术和媒体世

了50分钟,而感觉只有一半长……总之

反映非常良好。感官新奇感过去后,有

人事后告诉我他们过后才逐渐体会到政

治隐喻与这种特殊体验的联系。我想体

验本身不会立即改变谁的政治立场或态

度,但却可能拉近体验者与自己心智的

距离。即使在这个感官至上的时代,我

们还是可以证明,个体,只要在社会中

生活,就是某种政治存在。

www.khm.de/~kubli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