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9
291 設計介入生創意產業的探討-以五號樹餐廳為例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ndustryThe 5 th Thee House” *張耘之(Chang Yun-Zhi**林銘(Lin Hong-Ming ***張捷(Chang Chieh*崑山科技視覺傳達研究所助理授 Dep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Kun-Shan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崑山科技視覺傳達研究所助理授 Dep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Kun-Shan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崑山科技視覺傳達研究所研究生 Dep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Kun-Shan University Postgraduate摘要 這一個創意設計的感知年代,也跨界融的一種過程,需要心理上的感知與覆驗。 以設計理念達到視覺上的感知,滿足觀看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得到廣的認,也才能開拓出 代的設計發機。本針「五號樹」餐廳產業的生創意設計,從生美、設計 理念與化創意產業觀念與脈絡出發,分析其視覺創作設計所現的美觀點與思,進而研 究消費者的心理感知與認度,探討其運用創意產業面的常生性之能的發與影響。 關鍵字:設計、創意產業、生美、餐廳 Abstract This is a sensible era of creative design as well as a process of mixture with construction and aesthetics which needs sensible and repetitive in emotion. Only by ideas of design to achieve the sensation in visualization and to satisfy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for viewers, can you get both the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design for the new era. The article focuses on “5 th Thee House”, representing a creatively vivid design of restaurant industry, which sets about from live aesthetics, concepts of design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It is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s its introspection represented by visually creative design to further study the sens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nsumers and the application used in the aspects of creative industry and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KeywordsDesign, Creative Industry, aesthetics, restaurant

Transcript of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Page 1: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967/1/設計... ·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291

設計介入生活創意產業的探討-以五號樹屋餐廳為例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ndustry-The 5th Thee House”

*張耘之(Chang Yun-Zhi)**林宏銘(Lin Hong-Ming )***張捷(Chang Chieh)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研究所助理教授

(Dep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Kun-Shan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研究所助理教授

(Dep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Kun-Shan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研究所研究生

(Dep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Kun-Shan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摘要

這是一個創意設計的感知年代,也是跨界融合的一種過程,需要心理上的感知與反覆體驗。

以設計理念達到視覺上的感知,滿足觀看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得到廣泛的認同,也才能開拓出

新時代的設計發展契機。本文針對「五號樹屋」餐廳產業的生活創意設計,從生活美學、設計

理念與文化創意產業觀念與脈絡出發,分析其視覺創作設計所呈現的美學觀點與反思,進而研

究消費者的心理感知與認同度,探討其運用於創意產業方面的日常生活性之可能的發展與影響。

關鍵字:設計、創意產業、生活美學、餐廳

Abstract

This is a sensible era of creative design as well as a process of mixture with construction and

aesthetics which needs sensible and repetitive in emotion. Only by ideas of design to achieve the

sensation in visualization and to satisfy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for viewers, can you get both the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design for the new era.

The article focuses on “5th Thee House”, representing a creatively vivid design of restaurant industry,

which sets about from live aesthetics, concepts of design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It is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s its introspection represented by visually creative design to further study the sens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nsumers and the application used in the aspects of creative industry and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Keywords:Design, Creative Industry, aesthetics, restaurant

Page 2: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967/1/設計... ·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292

一、前言

走入 21 世紀,新的設計反思逐步形成中,強調「體驗」(experience)、「人性」(humanity)、

「情感」(emotion)與「感性」(emotional)等相關論述,回應著設計是為回歸人類的日常生活

性(everyday life)的提醒。新世紀的設計省思,提供給我們面對設計文化的觀察與態度,其中

存在著設計發展面向上文化再創造的契機。這樣的反思性文化觀察,當然並非僅侷限於單純的

設計領域。

行政院 2002 年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就是希冀將傳統產業重新設計包裝,並注

入不同的文化藝術內涵,藉以活化產業的生命,帶動其永續經營,以促進經濟的蓬勃發展。

本研究將探討上述設計觀點原理,運用於創意產業方面的日常生活性之發展與影響,進而

分析其藝術創作時所呈現的美學觀點和反思。

二、研究動機

文化、創意、設計追求內涵、深度與感動,而產業則是需要民眾廣泛的參與,將文化、創

意、設計的元素與產業結合探討,尋求具備高度美學元素、文化創意內涵、具市場競爭潛力之

案例,試圖呈現出台灣現今文化創意產業的實際面貌和發展。

現今台灣社會,藝術中的「公共性」不斷地被探討,藝術與公共領域的議題愈來愈受到關

注,從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中公共藝術的規範、節慶活動把藝術引到公共場域裡,而藝術逐漸進

入社區,並牽引出整體藝術產業的發展、都市計劃、生態景觀、永續經營、美學倫理等等問題

(藝術與公共領域研討會,2007)。再者台灣在「挑戰 2008 年國家發展」計畫中,亦將「文化

創意產業」列為發展重點項目(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2007),希望透過知識與創意,讓產品

開發增添人文與藝術元素,進而增加社會新的價值與競爭力。

然而不論是藝術的公共性、文化創意產業或公民美學等等概念,都是對創意設計的學習、

對創意設計的感知,皆是一種生活性的理解。對於創意設計與人文層面的陶冶,多屬賞析範疇,

現今創意設計潮流多變的氛圍下,對於眾多的藝術節慶活動、閒置空間成為展演場所等等創意

設計生活化的現象,是否能夠將創意設計內化,繼而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行動力,是令人非常

關切的議題。

三、文獻探討

3-1 設計來自人性

這是一個創意設計的感知年代,一切的微觀都有可能形成一種巨大的能量。創意乃是跨界

融合的一種過程,「擴大自己的心靈空間,讓新的可能性可以源源進來」1 這也是需要心理上的

感知與反覆體驗,才能開拓出新時代的設計發展契機。

堪薩斯大學敎授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 )認為單純的功能性並不是好設計,因

為人類除了基本使用功能之外,還有心理功能的滿足。2

Page 3: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967/1/設計... ·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293

現代主義建築與設計大師密斯·凡德洛(Mies van der Rohe)曾經提出過一句經典設計名言

「少即多(less is more)」。他主張形式簡單、高度功能化與理性化的設計理念,來達到視覺上的

豐富,提倡滿足的心理需求。這都是強調設計必須來自人性,只有滿足人性的心理需求,才能

得到廣泛的認同。

3-2 設計的附加價值

隨著經濟結構的重組,人類的消費模式亦跟著轉變;現今的商業趨勢並非以產品的簡單銷

售模式,消費者想要的不是在消費中僅僅擁有簡單的需求滿足,而是希望讓消費過程成為一個

更為完美擴延的、兼具基本需求與精神滿足的體驗。3

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與商業的發達,創意設計的大眾導向,將成為一種特殊風格的消費價值。

所謂的「創意生活產業」之重要在於將販賣概念加入新的想像,在販售過程中,其可能包含幾

個重要的面向:「場所」、「產品」、「服務」與「活動」…..讓消費者的體驗更為完整與深化,也

提升了附加價值。3

SONY 公司前總裁盛田昭夫所說:「我們相信今後我們的競爭對手將會和我們擁有基本相同

的技術,類似的產品性能,乃至市場價格,而唯有設計才能區別於我們的競爭對手。」由此可

見,創新與設計乃是現今文化創意產業競爭時的兩個重心。

現代的世界,產業只有生產那些既能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的需求,又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

求的商品,才會有市場,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而設計表現越具獨特的文化和創意,其價值就

越高。

3-3 生活美學的反思

後現代美學家蘇珊‧朗格(Susanne K. K. Langer)在《情感與形式》一書中說「任何藝術

作品的價值並不在於它所表現的對象是什麼,而只是取決於他如何表現。」4 同樣的一件物品,

經由不同的表現手法,就會變成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感受。從這裡我確實理解到藝術的最根本

就是在於它靠的是形式,而這種形式的不確定性,只能回歸到人的自由本質。

因著對現代文明的反省,廿世紀初的海倫與史考特‧聶爾寧夫婦(Helen & Scott Nearing),

從物質主義的外在生活享受走向自然主義的內在探索。其終生力行的生活實驗,在當時創造一

段生活傳奇,也成了 21 世紀的生活潮流。這對夫婦回歸自然與萬物共生,崇尚簡樸與節約,遠

離墮落的文明,過著自覺的、和平的、寧靜的生活。5

廿世紀的自然環境、社會人文及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都急速變遷,人類被迫囫圇吞棗的吞下

複雜的資訊,卻依舊無法解決這些課題,因此有了反主流的省思。

3-4 新美學經濟

廿一世紀的新媒體領域都建構在「非理性」的思維內涵上;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美學

與生活的品味,可以產生商業發展的契機;好的創意會讓生活充滿驚喜;而設計與美學更是未

來產業競爭與經營的關鍵。知識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決戰的關鍵。而美學經濟,正是近年來最

受重視的知識經濟。基本上,把美感生活經驗與產業發展結合的商業活動,就是「美學經濟」。

Page 4: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967/1/設計... ·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294

6 美學經濟的經營需要跨領域人才的整合,更需要徹底認真地去理解彼此的思考邏輯。

當文化、創意、設計,當這三個關鍵字產生連結的時候,也是宣示新美學經濟的創意文化

產業的來臨。

四、設計、體驗與創意生活產業

4-1 結合生態藝術的生活反思

由一位女藝術家獨立經營的店,結合生態藝術創作與靈量餐飲的「五號樹屋」,經營者基

於自身的美學素養及對於土地生命力的熱愛,藉由沉澱的黑色調空間之設計營造與來自食材之

繽紛色彩搭配,創造出傳統產業新型態的另一種發展。這種既跨界又專注表現是設計的智慧,

讓消費者感受於無形之中。

經營者的最初動機,是因為想要完成件大型的藝術品,因此有了這間餐廳。五號樹屋有兩

處用餐地方,一處是以高腳屋的方式搭建在相思林上,沿著小樹屋周圍慢慢擴建;另一處則巧

妙地搭建在稜線上,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山谷,還可以遠眺山景。很自然將建築物和自然生態

結合,形成大型裝置藝術的趣味。

「五號樹屋」不管是外觀或是空間的視覺規劃,都是以沉穩的黑色為主色調,給人一種神

秘的吸引力;而且這種邃沉穩的黑色表現力,不僅不會遮蓋大自然的原有色彩,更能襯托出自

然界豐富亮麗的色彩,表現各種色彩的艷麗與層次。這樣真正深邃沉穩的純黑表現力,讓觀看

者感覺到高穩定度之平靜,即使來到這麼有稜有角的偏僻山區,也有了更深層的感知與體驗。

正有如 20 世紀初的海倫與史考特‧聶爾寧(Helen & Scott Nearing)夫婦,遠離繁複與混亂的社

會,回歸自然的省思。

海倫與史考特‧聶爾寧夫婦(Helen & Scott Nearing),因著對現代文明的反省,從物質主義

的外在生活享受走向自然主義的內在探索。其終生力行的生活實驗,在當時創造一段生活傳奇,

也成了 21 世紀的生活潮流。這對夫婦回歸自然與萬物共生,崇尚簡樸與節約,遠離墮落的文明,

過著自覺的、和平的、寧靜的生活。5

從 60 年代以迄於今,回歸自然、心靈重整的運動一向方興未艾。尤其在現代社會充滿競爭、

豪奪與經濟恐慌的不安氛圍中,很容易就失去了清明的感知,真實生活的需要已經變得模糊,

人們迫切需要一定的目標與想像,尋求精神上的平靜與出口;因而介於物質主義與形而上學的

生活美學,便於現代的社會主義中脫穎而出。

Page 5: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967/1/設計... ·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295

4-2 設計與互動

以樹屋為主題的訴求,本身就具備了生活創意產業獨特性的條件;從許多網路文章的爭相

報導與推薦,便可知這是它的一大賣點。「五號樹屋」雖地處偏僻,但其顯露於外的生態裝置藝

術吸引力強過於餐飲經營主題,這由許多消費者在網路留言,認為其餐飲價格並不便宜,卻仍

力推此地值得一遊,可見端倪,也是頗值得探討之處。對創意產業而言,一些非正規的模式是

很重要的;透過社會群體的情境,分享參與活動記憶與經驗的口碑,是項極有利的資訊傳播工

具。7

「五號樹屋」位於台南縣的希拉雅文化園區【註 1】範圍,占地 3-4 公頃,有著參天的相思

樹林及原始風貌的刺竹林;具有不同於喧鬧與嘈雜都會區的沉靜,與天地合為一體的體驗,感

覺像是進入一個遺世獨立的山域;映入眼簾的,不是高聳入雲的現代化建築,而是充滿粗獷的

開放式木造建築物,呈現了另一股迷人的風貌。

這個純樸不造作的開放空間,採用的材質是木材加鋼構,依傍著相思樹幹而建,建造工程

沒有無謂的修飾,外觀沒有任何敷面美化,內部也沒有加工裝潢,展現自然的風格,可列入綠

建材之一,符合目前去暖化的環保潮流。

用餐區內,處處可見充滿創意的空間設計及擺設,大都以原木材質或切割後塗黑再書寫而

成。每個座位的桌號上都會有可愛木頭作的牌子,彩繪在木頭上為主要的視覺設計,並寫下發

人深思的句子在木頭上,與觀看者做一種內在的互動,形成特殊的感知體驗。

────────────────────────────────────-

【註 1】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是台灣第十三座國家風景區,橫跨台南及嘉義兩縣市,北起台南縣白河鎮,南

至新化鎮及左鎮鄉,東至南化鄉及台 20 線,西至國道第二高速公路及烏山頭風景區,總面積 9 萬 1 千

450 公頃,正好位於曾文溪、鹽水溪流域及急水溪上游,區內富藏資源,有溫泉、農特產品、古蹟及本土

民俗活動,並擁有全台最大的曾文水庫、世界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烏山頭水庫、全台罕見的關子嶺泥漿

溫泉、全國第一座左鎮菜寮化石館、全國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左鎮人、世界級的地理景觀-台灣青灰巖

月世界等多項全國第一的觀光資源,同時也是平埔文化的發源地,深具台灣原鄉特色。

4-3 靈量健康的設計理念

五號樹屋主人將作菜當做藝術創作,自創的健康藝術餐,就地取材當地栽種的野菜,每一

道菜她都親手調配菜色,以悶煮的方式保持原味,而菜盤上堆滿各種菜色,每次上菜都能引起

顧客發出讚嘆的驚叫,讓用餐氣氛更顯愉悅,得到最簡單的快樂。「快樂不是戰利品,它是一種

思緒的特質,一種心態。」達芬尼‧莫里哀(Daphne du Maurier)在《蕾貝卡》(Rebecca 又譯

為蝴蝶夢)中寫道。8

「五號樹屋」的餐飲以自然的野菜及蔬果裝置而成,提供了健康的養生餐點;包括了山林

靈量養生鍋、紅糟麵線、養生鬆餅等,特別的是,其菜單都經過設計,視覺享受令人驚艷。

我們知道色彩的選擇與個人心情的開朗或封閉有關聯。心情嫻雅,容易與優美的色調起共

鳴;心情鬱悒,容易被暗淡的色調所壟罩,所以色彩不僅為視覺所接受、所欣賞,更為心靈所

接受、所引導。色彩深入內心,激發情緒,反映品味,不能等閒視之。9

Page 6: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967/1/設計... ·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296

標榜養生自然的「五號樹屋」,不賣進口咖啡,只賣號稱不刺激、不含咖啡因的「台灣土咖

啡-決明子」,花草茶皆是就地取材的新鮮食材,不同於一般商家的乾燥花草,喝起來風味特殊。

養生火鍋所有材料都強調天然健康,湯頭是採用自家栽種狗尾草,加上菊花、枸杞、青木瓜等

天然食材所熬製而成的。養生鬆餅則是混合南瓜、山藥、枸杞等天然食材,感覺就像現場的風

景一樣清新自然。

樹屋主人的擅於心靈導引,她解放了食物的自然領域,相對也解放心靈深處的束縛,作內

在交流。以新鮮健康的在地食材烹飪的料理,不僅照顧了現代人的內在身體,更照顧了上山而

來人們的心靈。

這些自然養生餐大部分是就地而用之的食材,有著對大地的省思跟情感;人類過度消耗地

球資源,引起全球急速暖化的生存危機。而人類該如何珍惜保護地球,讓世世代代的子孫,繼

續無虞生活,也成了今日最為迫切的話題。10

4-4 互動裝置藝術

「五號樹屋」所在位置有些偏僻,位在新化、龍崎交界處的山丘上,路況不佳,交通不

便,很多人走到半路就放棄;沿著往五號樹屋的路上,不時出現樹屋主人自己親手繪製的黑色

木板寫上小巧的路標指引著方向,一路加油打氣,必須經過一段幾乎是 30 度以上的陡坡之後,

才會抵達離地三公尺高、傍樹而建的「五號樹屋」。

這段陡坡的危險路況,阻擋了部分人們上山前來的意念;令一方面,卻也成了喜好刺激

冒險族群及鐵馬客「終極訓練」的朝聖天堂,初次尋找路標的過程,有著「尋寶」的互動樂趣!

Page 7: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967/1/設計... ·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297

4-4-1 文字歇腳站

在往「五號樹屋」的路上,樹屋主人打造一間「文字歇腳站」,意圖收集人性的「善念」。

歇腳站原本是經營卡拉OK的鐵皮屋,屋內有桌椅、吧台、寫字間,樹屋主人以撿來的木頭、

枯木、石頭,把空間布置得十分溫馨。

屋外的一張桌子上,擺放多瓶運動飲料及礦泉水,主人只留了一張字條「飲料、礦泉

水廿五元,或隨緣,請自取」等字;另外,還備有貼心的打氣筒,讓目前最夯的鐵馬運動族,

以備不時需。

「文字歇腳站」是過路人的休息點,鐵馬族的補給加水站,也是一間文字創作所。樹

屋主人主準備筆、墨、紙、硯,任何人都可推開門進來創作、休息。歇腳站大門隨時敞開,自

助式飲料隨喜投錢;開放七個多月以來,當然有人順手取水,但整體環境未曾被破壞,也有遊

客曾經主動打掃。

樹屋主人表示,近年來台灣社會亂象不斷,人們本質的善根被蒙蔽了,「歇腳站」的出

發點就是一個善念,希望證明並非每個人都是貪嗔,大多數人是善良的。

聞名日本的古川町「文化造鎮」,是由兩位退休的當地長者所推動的,兩人緣由對家鄉

的熱愛,撒下的「夢的種子」,最後古川町成為日本在生態、人文都具有代表性的城鎮。這是「夢

的小種子」發芽,成長,再散播,再成長,終於成就美好果實。11

自認以佈道之心傳播對美感動的蔣勳認為:我們遊山玩水的時候,常會發現某個山頭

上出現一個亭子,這個亭子就是讓你停下來的地方,叫你不要匆匆趕路,你用生命趕路其實是

不值得,因為生命應該停下來做很多的觀賞、體會很多的感受,留出一些跟自己對話的空間。

因此蔣勳覺得中國人常態設置讓人歇腳的亭子,其實涵蘊非常深刻的哲學意義。12

4-4-2 心情留言板

「五號樹屋」最大的特色在於有形與無形的互動,就在文字心靈帶領下,引導人們進

入一場內在心靈的啟發,讓文字與宇宙自然能量洗滌內在的塵埃,試著找回自己內在的本質,

在一場釋壓解放之後,回歸到自己,用智慧生活在人群之中。

這與琉璃工坊的生活美學表現,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因為觀賞者往往在欣賞琉璃之餘,

都會被每件作品旁由張毅親自撰寫的小字卡所感動,也常常讓人對照於作品的品鑑與創作者更

加親近。3

「五號樹屋」在特定的桌子上,有著許多小巧可愛木板,讓民眾隨意書寫或畫畫,藉

Page 8: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967/1/設計... ·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298

此紓發或發洩自己的心情,是非常特別的留言板,抒發自己的情緒的好地方。屋主再將這些留

言板佈置於外旁的人行步道上,形成別有風味的裝置藝術。

五、結語

隨著數位化、全球化的風起雲湧,台灣面臨缺乏特色商品競爭優勢的危機,國內許多製造

優勢被其他新興開發中國家所取代,不得不尋找另一條出路。而整合台灣的智慧與文化魅力,

結合新的設計創意,並將其應用於產品發展或生活品質與美學中的文化創意產業,不異是台灣

許多產業萌生新商機的關鍵。

「五號樹屋」針對主題餐廳產業與創意設計的結合,藉由欣賞審美的趣味,讓民眾接受生

態藝術。這種的特性與經營方式,建構文化創意產業永續經營的效益。從現代生活美學與理論,

重新思考與「五號樹屋」類似餐廳案例發展,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

就台灣整個文化創產業的發展面向而言,一直還耕耘得不夠成熟,但這一塊未開墾的地,

卻隱藏十分珍貴、豐厚的文化與經濟的養分。思考的精神是文化的根基、文化的播種,因為一

個城市的偉大並非來自於硬體的建設,而是源自於文化的紮根,各項產業的提升,帶動城市的

發展。

然而藝術因子結合創意產業的案例眾多,本研究只針對以以偏僻山區的「五號樹屋」餐廳

為探討範圍,因生活創意產業因創作多元,或許因而有所爭議,無法排除創作風格所產生之喜

好偏差。

在兼重學術界及產業界的觀點研究,探尋文化創意產業最基礎的概念、特性、價值、生態

與未來發展方向,建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鉅觀想像及概念。

因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涉及不同領域相互結合的事實,希望藉著整合經濟概念的理論,

達到拓展視野,找到自我特色與定位區隔並尋求經濟成長的突破。然而文化創意產業在台灣仍

屬新興產業,其中精神所在的藝術結合創意產業的表現型態也各有偏重,創作者在藉著作品達

成與消費者的精神交流的同時,永續經營也是文化經濟學的急需探討的課題,這勢必也成為蓬

勃發展的顯學,本研究希望能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與形態仍在形成當中,提供一些新思維的

角度與眼光,以多面向方式來觀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Page 9: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ve ...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5967/1/設計... · extensive identication an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in development

299

透過這樣的研究,了解民眾對環境設計美學的追求跟態度;探究知識與美學經濟體與文化

創意暨設計產業發展的形貌,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成長空間,除瞭解目前的發展推動情形,吸

取成功經驗,並能夠提出觀點與角度,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相關論述建構,提出一份

見解,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官振萱 著(2007),《創意亞洲現場》,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2. 王受之 著(2006),《世界現代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3. 孫華翔等人 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策劃(2004),《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

台灣:商周出版。

4. 陳秉璋等 著(1996),《後現代美學與生活》,台北市立美術館

5. Helen & Scott Nearing(海倫與史考特‧聶爾寧)著/梁永安、高志仁譯(2006),《美好生

活》,台北:立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 施百俊 著(2009),《美學經濟密碼》,台北:商周出版社。

7. Richard Caves 著/仲曉玲、徐子超譯(2007),《文化創意產業-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

合-上》,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8. Sarah Ban Breathnach 著/高志仁譯(2003),《簡單富足》,台北:立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9. 黃永武 著(1997),《生活美學-情趣》,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0. Michael Woodin 著/鄧伯宸 譯(2005),《綠色全球宣言》,台北:立緒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11. 吳錦發 著(2000),《生態禪》,高雄:串門企業有限公司

12. 蔣勳 著(2005),《天地有大美》,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資源

1. 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 http://www.cci.org.tw/

2. 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網站 http://www.siraya-nsa.gov.tw/welcome.aspx

3. 竹門國小網站

http://www.jmes.tnc.edu.tw/~redbean/%AC%FC%AD%B9%B5%F3/%B7s%A4%C6%A4%AD%B8

%B9%BE%F0%AB%CE/%BE%F0%AB%CE.htm 價格是有點那個 但想想主人花的心血 我

們坐享其成 付些銀兩並不為過。

4. 大紀元-副刊 http://www.epochtimes.com/b5/7/1/1/n1575311.htm

http://blog.yam.com/uranus/article/433604 東西很貴沒吃到

5. 【五號樹屋】山林裡藝術家園地 http://www.wretch.cc/blog/afpafp/25082101

6. 五號樹屋報告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jsolll/3/1297508731/20071027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