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design

81
好創意:與未知的日常相遇 Creativity : Redesign with unknown daily Re Design

description

中正高中領先計畫課程分享會

Transcript of Re design

Page 1: Re design

好創意:與未知的日常相遇Creativity : Redesign with unknown daily

Re Design

Page 2: Re design

「我是⼀一個設計師,

 但設計師不代表就是⼀一個很會設計的人,

 設計師,應該是⼀一個抱設計理想生活的人。」

------------------------原研哉

Page 3: Re design

Discussions

- 課程定位

- 主題緣由

- 課程架構

- 內外部社群資源

- 發展核心範本

 .感覺。感覺:質感摸摸摸 .感覺。感覺:色彩連連連 .HAPTIC 感覺設計案例---綜合感覺設計

 .接下來⋯

Page 4: Re design

左:理性、脈絡、序列(記憶判斷)右:繽紛、平行、當下(接收感知、感官連結,人類接近自然狀態)

Page 5: Re design

桌上的建築。

    ----------日

本十二位建築師的小建築

Page 6: Re design

由建築師設計的茶杯、茶碟會帶來如何新

的美感體驗?

來自日本的「美濃燒計畫」,

邀請伊東豐雄、青木淳等

12位日本名建築師跨刀合作,

顛覆了杯碟的傳統印象,

一套要價四萬元的杯碟,雖然所費不貲,

卻吸引了不少建築師、以及收藏者購買。

這項名為「美濃燒」的計畫,是日本十二

位頂尖建築師的創新設計,以溫潤的白瓷

設計杯碟,12組各有特色,也可看出建築

師們不同的風格與理念,從杯碟大小、對

稱性、陶土的材質、幾何學圖形等方面著

手,有建築迷就說,光看作品,就可以知

道出自哪一位大師之手。

Page 7: Re design
Page 8: Re design
Page 9: Re design
Page 10: Re design
Page 11: Re design

1定位

Page 12: Re design

你怎麼想像你的課程?

Page 13: Re design

作為一個 XXX 工作者,在台灣的定位是什麼?

決定這個進而透過學習啟發

position

Page 14: Re design

作為一個課程開設藍圖中,

在高一選修課程的課程定位是什麼?

決定這個進而透過學習啟發

School

Page 15: Re design

作為一個課程設計者,

在高一選修課程的學習目標定位是什麼?

決定這個進而透過學習啟發

Teacher

Page 16: Re design

作為一個課程學習者,

在高一選修課程的收穫定位是什麼?

決定這個進而透過學習啟發

Students

Page 17: Re design

符合心智習性的藝術文創課程。

合作中探索自身學習可能的方向

發展必修學科外的特色與專業。

01.For School

02.For Teacher

03.For Students

Page 18: Re design

Discussions

- 課程定位

- 主題緣由

- 課程架構

- 內外部社群資源

- 發展核心範本

 .感覺。感覺:質感摸摸摸 .感覺。感覺:色彩連連連 .HAPTIC 感覺設計案例---綜合感覺設計

 .接下來⋯

Page 19: Re design

2主題

Page 20: Re design

Re Design

Page 21: Re design

Design

Page 22: Re design

設計是什麼?

Page 23: Re design
Page 24: Re design
Page 25: Re design

‧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納入收藏

‧2003年日本Good Design受賞

‧日本設計協會JIDA設計美術館藏vol. 6 選定

‧2007年度「新日本樣式」100選選入

Page 26: Re design

Design=解決問題

Page 27: Re design

Re Design

Page 28: Re design

Re Design

Page 29: Re design

「抱著設計理念生活的設計師,

 不只是解決問題,更要早社會⼀一步,先提出問題來。」

------------------------原研哉

Page 30: Re design

雨、蒸汽和速度﹝Rain, Steam and Speed﹞1844 年油彩‧畫布,91 x 122 公分國家畫廊,倫敦﹝London﹞,英國

Page 31: Re design

鑄鐵建築(1851~)

Page 32: Re design

新藝術在1890年代橫掃歐美,在1990年巴黎萬博到達高峰

雖然各國和各時代解釋和呈現的形式不同,但他訴諸的多選擇性藝術和裝飾上的表達,被解釋為兼顧舊文化語自我意識的未來感。

它除了跟美術工藝運動⼀一般兼顧藝術與技術之間重建的心理平衡,而且引導出⼀一些奢侈品與功利主義的產品。

新藝術接受許多現代與“新潮”的觀念。

在探索形態與結構上的多樣化裝飾,不像美術工藝運動,新藝術對大量生產與科技上的鑑賞給與傳統純手工藝者相當大的壓力!

Page 33: Re design

A.現代主義 vs 後現代主義

B.Bauhaus 1919~1933

不只是⼀一個學校、運動…他影響後來許多思想與發展

出現在戰後物資缺乏下的左翼思維,如何達到民生基本的需求,再發展特色

“…it’s a triumph of purity, clarity & generosity. Looking in thru the large

windows, you can see people hard at work or relaxing in the private…”

 1.不講求裝飾,沒有多餘的綴飾

 2.符合大量生產

 3.減少材料 

Page 34: Re design
Page 35: Re design

基迪恩《空間、時間、建築》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The Growth of a New Tradition by Siegfried Giedion

建築歷史與空間的恆與變

延伸:交大開放性課程

1948:機械化的決定作用

工業革命後對整個人類造成的影響。

他以每⼀一種新的工業發明,

如何影響建築⼀一⼀一提出,

他相信發明與創新會讓建築不斷往前。

他認為建築不完全是風格與美學,

而應該是技術與創見…

Page 36: Re design
Page 37: Re design

1914 FORD創辦人亨利福特率先採

用縮短時間、提高效率的生產線

模式製造汽車,

1914年1月5日他作出一項舉世矚

目的決定,更是生產線能順利動

作的關鍵,那就是將工人的每日

最低工資提高到美金5元,遠高過

當時美金2元的平均水準,這在

1910年代引起了極大震撼到底1914

年的美金5元有多大?一輛FORD

Model T要價美金850元,爾後大量

生產後降為美金300元,FORD工人

只要工作兩個月就可輕鬆擁有,

別人可要辛苦存上至少五個月。

Page 38: Re design

(*��FB �8G�$��6

F…�'@�"%:E1I��+#!41.�-H…90=7I�5�A/����DI����D,>��123I�� �,>��1�CJ�1��)& ��1;<?�HG

Page 39: Re design

柯比意 《邁向建築》、    《模矩論》、    《光輝城市》

柯比意直接拒絕Style,

認為建築師必須尋找出

簡單的量體,

他推崇工廠:

認為工廠建築是建築史

首度巧妙的顯露出新時代,

按最實質需要組裝量體,

而不追求裝

飾,是最直接了當的設計!

Page 40: Re design

規線:秩序的必要性規線&模矩、韻律感、黃金分割模矩(大量生產)&人性尺度(以自身身體測量尺度)

Page 41: Re design

標準化:「Dom-Ino」 結構的系列化集合住家簡單到只面對最基本的原型強調建築,遵循如機械的用途,和機能的嚴謹原則與古典建築最大的不同是無牆樑柱系統古典建築是以牆圍繞的room,進而在牆上挖洞

Page 42: Re design

機械美學時代 1900-1930

「由於機械量產,

 每一件生產出來的東西都完全相同,

 也由於篩選的過程和標準化的建立, 一種新的風格將嶄露於世人面前。」

-------Le Corbusier

Page 43: Re design
Page 44: Re design
Page 45: Re design
Page 46: Re design
Page 47: Re design
Page 48: Re design
Page 49: Re design

Re Design不是日常用品的在提案而已而是寄望藉由從前的設計與新提案之設計的「差異」之中,促使設計原本便該有的確切本質,再重新被提煉出來。

-----原研哉

分析練習

Page 50: Re design

Design

Page 51: Re design
Page 52: Re design

Emily Pilloton: 尋求改變的設計教學

Page 53: Re design

Emily Pilloton: 尋求改變的設計教學

Page 54: Re design

Emily Pilloton: 尋求改變的設計教學

(1) 設計必須付諸行動(Design through Action)

(2) 和誰一起作、而非為誰作(Design with, not for)

(3) 設計系統與機制,而非設計物件(Design Systems, not Stuff)

(4) 紀錄、分享和度量(Document, Share, and Measure)

(5) 從在地開始,放大到全球尺度(Start Locally, and Scale Globally)

(6) 構/築(Build)

「Project H Design」提出了六

Page 55: Re design

Discussions

- 課程定位

- 主題緣由

- 課程架構

- 內外部社群資源

- 發展核心範本

 .感覺。感覺:質感摸摸摸 .感覺。感覺:色彩連連連 .HAPTIC 感覺設計案例---綜合感覺設計

 .接下來⋯

Page 56: Re design

3架構

Page 57: Re design

設計。是生活的⼀一部分合乎美感的設計,亦即帶來美感的生活

美感形式原則

Page 58: Re design

設計,不是做出好看卻無用的東西,而是想盡辦法做出好用又好看的東西!

設計的本質

Page 59: Re design

設計用來滿足其目的所採取的行為模式,即是設計的功能。-----Victor Papanek《為真實世界設計》

合目的性

Page 60: Re design
Page 61: Re design

mind

Self

We

Other

View

感知經驗Re Design

合目的性Re Design

服務可能Re Design

定義主題

專業視野

Page 62: Re design
Page 63: Re design

學生培養的能力 vs. 心智習性

Page 64: Re design

- 課程定位

- 主題緣由

- 課程架構

- 內外部社群資源

- 發展核心範本

 .感覺。感覺:質感摸摸摸 .感覺。感覺:色彩連連連 .HAPTIC 感覺設計案例---綜合感覺設計

 .接下來⋯

Discussions

Page 65: Re design

4夥伴

Page 66: Re design

特色選修與藝能科課程

有什麼差異?

Page 67: Re design

課程內容

Page 68: Re design

課程內容

美術與藝術生活 特色課程培養學生創造、分析能力能觀察環境思考設計可能將創意以適當美感形式表達。進行興趣與科系試探

以生活中的設計為範疇

培養學生藝術創造的能力能欣賞藝術品思考藝術的意義

將想法以適當媒材、技法表達培養全民藝術素養

以生活中的藝術為範疇

目的與

能力

範疇

Page 69: Re design

mind

Self

We

Other

View

感知經驗Re Design

合目的性Re Design

服務可能Re Design

定義主題

專業視野

Page 70: Re design

比例與構成質感與色彩結構與構造

感 美用

Page 71: Re design

mind

Self

We

Other

View

感知經驗Re Design

合目的性Re Design

服務可能Re Design

定義主題

專業視野

Page 72: Re design
Page 73: Re design

設計為了什麼?

「設計」這個專業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一直與「時尚」、「品味」等掛勾,是中產階級或有錢人才負擔的起的東西,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的確如此,⼀一般人的確負擔不起比較經過特別設計的產品。

這個世界的邏輯很簡單,沒有錢,想都不要想擁有好的設計。正因為設計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負擔的起,因此總體經濟狀況的好壞尤其會反映設計這個行業上,說直接⼀一點,就是設計不被認為是基本需求。

Page 75: Re design

【可以過濾污水的吸管】

設計為了什麼?

Page 76: Re design
Page 77: Re design

教學團隊

Page 78: Re design
Page 79: Re design
Page 80: Re design

Discussions

- 課程定位

- 主題緣由

- 課程架構

- 內外部社群資源

- 發展核心範本

 .感覺。感覺:質感摸摸摸 .感覺。感覺:色彩連連連 .HAPTIC 感覺設計案例---綜合感覺設計

 .接下來⋯

Page 81: Re design

5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