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QUAL2E 模式模擬高屏溪水質...

49
崑山科技大學 環工程系 專題研究報告 QUAL2E 模式模擬高屏溪水質 之研究 指導老師:李志賢 級:環四A 生:廖培宏、陳志超、胡世璋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

Transcript of 以QUAL2E 模式模擬高屏溪水質...

崑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系

專題研究報告

以 QUAL2E 模式模擬高屏溪水質

之研究

指導老師:李志賢

班 級:環四A

學 生:廖培宏、陳志超、胡世璋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

摘要

高屏溪為台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全長 171 公里,流域面積達

3257 平方公里。根據 92 年水質分析結果顯示,高屏溪受到嚴重的污

染,而點源污染與非點源污染為高屏溪污染之兩大主因,其中主要的

污水來源為畜牧廢水、生活污水、工廠廢水、農業區的非點源污染及

行水區內的垃圾場滲出水。

由 環 保署資料顯 示高屏溪 BOD 的 涵 容 能 力 約 為

2 7 , 7 0 0 k g / d a y, 而 9 2 年 排 入 高 屏 溪 的 B O D 量 約 為

6 9 , 0 0 0 k g / d a y , 此 時 期 有 7 3 萬 頭 的 豬 隻 產 生

4 2 , 5 9 0 k g / d a y, 超 過 每 天 排 入 高 屏 溪 B O D 負 荷 的 一

半,而 流 域 內 的 居 民 產 生 的 生 活 污 水 約 佔 了 B O D 負 荷

的 3 7 %。

本研究目的為提供對水體之環境涵容能力之分析,以作為決策

管理者於區域開發時相關規劃管理之參考。

I

誌謝

本專題承蒙指導教授李志賢老師於專題研究期間的細心指導,以

及學長與學姊們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之下順利完成。

在專題研究的過程中,李老師時常給學生鼓勵與肯定,並且毫無

保留的提供一些經驗,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迎刃而解,對於李老師

的關懷與指導,在此致上學生最由衷的感謝。此外,特別感謝成功大

學的溫清光教授,在資料收集期間,溫老師不吝提供相關資料,讓學

生的專題能如期完成,使不完美之處更加完整,在此亦致上對溫老師

的謝意。

在專題製作期間,感謝老師們的教導,以及家鼎學長、美瑜學姊

的大力協助下,使學生能應付課業以外,也能如期將專題完成,此恩

惠將會銘記在心。

最後,要感謝我的父親與母親,在求學過程中給予極大的支持與

鼓勵,使學生在課業上與專題製作上能無後顧之憂的學習,再次感激

父母的付出與關懷。

II

目錄

摘要 ……………………………………………… I

誌謝 ……………………………………………… II

目錄 ……………………………………………… III

圖目錄 …………………………………………… V

表目錄 …………………………………………… VI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源起與目標…………………………1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涵容能力之定義.........................................3

2-2 河川涵容能力之應用.................................5

2-3 永續發展之定義........................................6

2-3.1 水質之永續發展與指標.......................7

2-3.2 各國水質之永續發展指標……….…..7

2-3.3 台灣水資源之永續發展.......................9

2-4 水質模式之建立........................................10

第三章 QUAL2E 模式之理論與方程式

3-1 模式之介紹................................................14

III

3-1.1 模式之適用範圍與其特色.................14

3-2 QUAL2E 模式之理論與數學方程式.......15

3-2.1 QUAL2E 模式之參數..........................18

第四章 高屏溪流域背景與汙染狀況

4-1 水文與水質...............................................24

4-1.1 高屏溪水文...........................................24

4-1.2 高屏溪水質...........................................26

4-2 高屏溪污染狀況.......................................27

4-3 水資源利用現況.......................................30

第五章 模擬結果與驗證

5-1 模式參數率定與驗證...............................32

5-2 涵容能力分析...........................................37

5-2.1 離牧政策之影響...................................3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40

6-2 建議..........................................................40

參考文獻...............................................................42

IV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架構流程圖.............................................................4

圖 2-1 水質模式建立流程…………………………………...11

圖 4-1 高屏溪流域水系圖........................................................24

圖 5.1 高屏溪水質模式模擬格點圖 …………….…...….….34

圖 5.2 高屏溪流域 DO 濃度驗證圖.........................................36

圖 5.3 高屏溪流域 BOD 濃度驗證圖.......................................37

圖 5.4 高屏溪 88~93 年 BOD 趨勢圖......................................39

圖 5.5 高屏溪 88 年~93 年氨氮趨勢圖...................................39

V

表目錄

表 1-1 重要河川污染概況...........................................................2

表 1-2 台灣河川主要污染來源...................................................2

表 4-1 為高屏溪流域水文站歷年統計月平均流量..................25

表 4-2 高屏溪主要支流之地理位置與基本資料......................26

表 4-3 高屏溪各污染產生比例表..............................................27

表 4-4 高屏溪水體分類..............................................................28

表 4-5 高屏溪 92 年各集污區點源污染 BOD 產生量..............29

表 5.1 高屏溪集污區劃分與點源排放水量及 BOD 流達量….32

表 5.2 高屏溪各河段之水力參數...............................................35

表 5.3 高屏溪各河段之水質參數率定表……...…………....…36

VI

1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源起與目標

地球生態系統供給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的資源與環境,但是地球

上的資源與環境是有限的,所以其可提供或承載人類與其活動量亦有

極限,所以人類的需求額度不可超過此承載之極限,以免破壞地球環

境之生態系統,進而危害人類之生存與永續發展,有鑑於此,地球的

涵容能力或承載容量是人類繼續生存與永續發展的限制條件。

近數十年來環保之議題逐漸受到世界各先進國家重視,其中,水

資源保護則為國家永續發展的重點之ㄧ。在提升經濟成長為優先考量

的政策下,隨時間之演變、產業與科技之發展,以及人口之快速成長,

經濟活動產生之污染物質與民生污水之增加,使得許多河川、湖泊、

地下水體與土壤到嚴重之污染,改變了生態與自然環境之平衡,並且

影響人體健康。在水資源漸漸短缺及水質惡化之情形下,必須重視水

資源之保護,並且擬定改善措施,避免危害後代子孫之生存條件與永

續發展。

水資源為國家重要的環境資源,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標就

是確保水資源的品質。台灣共 118 條水系,中央管河川 24 條,縣管

河川 91 條,跨省、市河川 3 條。其中濁水溪為河川中幹流長度最長

者(186 公里),高屏溪為流域面積最大者(約 3257 平方公里),台

灣民眾的生活用水,由其中 24 條河川水系佔了 85%。影響國民健康

之關鍵因素在於河川之水質,也是反映國民生活品質之重要指標,我

國過去五十年來經濟快速成長,工商業蓬勃發展與人口快速成長,產

生大量的事業廢水、生活污水與畜牧廢水,排入河川後,已造成西部

各河川水質之惡化。此階段台灣地區水體品質嚴重惡化,在民國 85

年達到污染的巔峰,河川嚴重污染河段約達 15%,85 年後河川污染

有逐漸下降趨勢,但是根據環境保護年報資料近年來水質有逐漸惡化

之趨勢,民國 92 年遭到嚴重污染之河段約佔 16%,有影響飲用水水

源水質與環境生態平衡之虞。

台灣屬亞熱帶氣候,每年夏、秋二季颱風與雷雨多,帶來豐沛雨

量,使得五月至十月間的降雨量佔全年的八成左右,而每年十月至翌

年三月,北部地區有東北季風帶來降雨,因而使得北部地區雨量較平

均,而南部地區乾雨季明顯之特性。由於地形之影響,各河川皆短且

陡峭,河川之流量隨降雨而漲落迅速且明顯,暴雨時期水流湍急,乾

季時完全乾涸無水,使得河川將污染之稀釋能力降低,加上生活污

水、工業廢水、畜牧廢水及垃圾滲出水等,攜帶大量污染物流入河川,

時常超過河川之涵容能力,造成河川之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

表 1-1 重要河川污染概況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統計年報,2004。)

台灣河川之污染來源可以分類成表 1-2 所示。河川水質之污染源

可以分成點源污染與非點源污染。點源污染為有固定之排放源,如工

業廢水、生活污水與畜牧廢水等。非點源污染則為不定期、不定點之

排放者,如遊憩、都市暴雨逕流、農田排水與擴散性之污染等。

表 1-2 台灣河川主要污染來源

工業廢水 老街溪、中港溪、大甲溪、北港溪、八掌溪、二仁

溪、花蓮溪。

畜牧廢水 濁水溪、高屏溪、東港溪、林邊溪。

生活污水 淡水河、頭前溪、烏溪、蘭陽溪、秀姑巒溪、卑南

溪。

混合型 南崁溪、社子溪、後龍溪、大安溪、朴子溪、急水

溪、曾文溪、鹽水溪。

資料來源: (行政院環保署河川流域經營管理方案,2000。)

本研究以高屏溪為例,高屏溪為高高屏地區最主要之水資源,為

提供此地區工業、農業與民生用水之主要水資源。

目前高屏溪流域內主要點源污染為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畜牧廢

水與垃圾滲出水等,造成的水污染使地面生態與環境受到嚴重之衝

3

擊,地下水源也會連帶受到影響。

為了讓人類達成永續發展之目標,本研究旨在提供人們了解區域

水體之環境涵容能力,作為決策管理者於區域開發時相關規劃管理之

參考。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

針對高屏溪流域水質分析,並收集相關水文資料,以 QUAL2E

模式建立一套水質模式,進行高屏溪水質之模擬。

評估高屏溪流域污染之類型,選擇模擬之項目後,收集 QUAL2E

模式所需之高屏溪水力與水質參數及其他相關資料,模擬高屏溪近年

水質變化,研究離牧政策前後之水質變化,進而瞭解高屏溪的污染情

形與瞭解離牧政策對高屏溪之影響。

本研究分為六章,第一章為前言,敘述研究起源與目標,以及研

究方法及研究架構流程;第二章文獻回顧,收集相關文獻,瞭解涵容

能力與永續發展之概念以及水質模式之建立方法;第三章為探討

QUAL2E 模式之理論與其方程式,以便了解其模式之內容;第四章為

高屏溪污染之現況、水質與水文以及水資源之利用;第五章為模式之

結果討論,探討高屏溪之涵容能力與離牧政策對高屏溪之影響;第六

章為結論與建議,將本研究之分析結果加以歸納與分析,期能提供環

境決策者做為參考。圖 1-1 為研究架構流程圖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涵容能力之定義

資源與空間是有限的,而我們如何在此限制下充分運用資源,獲

得最大利益且避免造成過飽和的負荷是人類最關心的課題,過去不論

是涵容能力、環境容量、生態足跡、或人類負荷等研究,其目的都是

在於界定出環境所可容受或可承受的極限範圍,以作為人類活動程度

的界限範圍。以河川為例,河川本身具有自淨作用,所以廢污水進入

河川後,水中毒性物質會因曝氣與稀釋作用減少其毒性,而有機物也

會被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氧分解為二氧化碳、硝酸鹽與硫酸鹽等,可

供給藻類營養。若廢污水中所含有機物的量被微生物分解後,而微生

物分解所消耗的氧量尚能由水面曝氣作用以及水中藻類植物行光合

作用所產生的氧氣量補充,且河川能維持各種正常的用途,此河川可

以視為一座天然的廢污水處理廠。

4

圖 1.1 研究架構流程圖

河川之涵容能力在不同的目標下有不同的定義(黃聖授, 2000):

� 1975 年時Patrick提出河川之涵容能力不應只界定於廢棄物經細

菌或真菌等微生物的反應所減少的量,還須包括藻類和其他種類

的水生生物生長過程中所消耗該廢棄物的量。

� 1976年Velz提出河川規劃工程時應考量以污染物質排放至河川水

體的限制量為涵容能力,亦即是指在不低於規定之溶氧限值下,

河川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所能涵容的能力。

� 1981 年Novotny與Chesters等人界定涵容能力係針對在表面水體

前言前言前言前言

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

QUAL2E 模式之研究與參模式之研究與參模式之研究與參模式之研究與參

數收集數收集數收集數收集

模擬結果與驗證模擬結果與驗證模擬結果與驗證模擬結果與驗證

高屏溪污染與背景資料收高屏溪污染與背景資料收高屏溪污染與背景資料收高屏溪污染與背景資料收

集集集集

涵容能力分析涵容能力分析涵容能力分析涵容能力分析

與離牧政策之影響與離牧政策之影響與離牧政策之影響與離牧政策之影響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

5

之用途不致受破壞之情況下,表面水體所能涵容潛在性污染物的

能力。

� 1983 年Chrapra與Reckhow等則定義涵容能力為水體受到外加的

負荷時,水質仍能維持於可接受的程度。

� 1983 年Gesamp提出環境容量一詞,其意義與涵容能力之觀念類

似。

� 1985 年Pravdic將環境容量定義為『對於廢水的排放可以考慮使用

近海水體,因承受排放廢水而受損時,其水體仍可維持可被接受

的能力』。

� 1986 年Portman與Lloyd等定義環境容量為「一個環境的性質在可

被接受的影響發生下,其所可容納某特定活動或活動速率的能

力」。

� 1994 年Novotny與Olem等人將涵容能力界定為「可被排入環境之

潛在性污染源的量」,其中的環境包括承受水體、大氣、與土壤

等。

� 1995 年Ashton則界定水體的環境容量為對某一物質,其可存在於

水體中但是會引起水質變化時,對被認可使用此水體的使用者無

法使用任何方法偵測出該物質有不利的效應下,該物質所存在的

量即為水體的環境容量。

� 2002 年我國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中之涵容能力:指在不妨害水體

正常用途情況下,水體所能涵容污染物之量。

2-2 河川涵容能力之應用

涵容能力(Assimilative capacity)的觀念一開始是應用於水體系統

中,Caims(1997)定義涵容能力為「水體生態系統涵容一個物質而不

降低其品質,或不破壞其結構與功能特性的能力」,其功能特性包括

養分傳輸、能量削減,以及其他不同形式之生物與物理之程序。2002

年我國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中之涵容能力定義為「在不妨害水體正常

用途情況下,水體所能涵容污染物之量」。美國環保署也定義涵容能

力為「天然水體承受廢水或毒性物質時,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也不會

危害水中生物與飲用該水體之人類的健康的量」。自從涵容能力提出

被接受後,就被廣泛的推廣至所有生態系統,作為永續發展的管理。

若以污染物的觀點來看,涵容能力在空氣、水與土壤媒介間之定義,

可以以下共通性定義之「空氣(或水、土壤)在不影響其品質與不危害

人體或生態環境情況下,所能承受污染的量」。雖然廢污水進入河川

後,水中毒性物質會因曝氣與稀釋作用減少其毒性,而有機物也會被

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氧分解為二氧化碳、硝酸鹽與硫酸鹽等,可供給

6

藻類營養。若廢污水中所含有機物的量被微生物分解後,而微生物分

解所消耗的氧量尚能由水面曝氣作用以及水中藻類植物行光合作用

所產生的氧氣量補充,且河川能維持各種正常的用途,此河川可以視

為一座天然的廢污水處理廠。但若水中有機物濃度太高,大量的水也

無法將其稀釋至許可濃度,甚至導致溶氧降為零而造成厭氧分解,產

生甲烷與硫化氫等臭味氣體,廢污水若停止排放,也需要一段時間才

能恢復正常狀態。若廢污水持續排放,河川將長期處於腐敗狀態,失

去其利用價值。故在河川污染之整治中,河川涵容能力為一項重要的

參考指標,而在推求涵容能力時,需建立一水質模式,將河川之涵容

能力量化。台灣之水質模式以生物需氧量(BOD)與溶氧(DO)為主,故

以在不妨害河川正常用途下每日排入河川之 BOD 量定義為涵容能

力。而評估水體是否受污染可以一水質模式將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模

擬,模擬結果在與政府訂定的地面水體分類與水質標準比較,來判定

河川是否受到汙染。

2-3 永續發展之定義

1987 年聯合國第 42 屆大會中,「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WCED)」發布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

告,強調人類永續發展的概念,並將「永續發展」一詞定義為:「能

夠滿足當代的需要,且不致危害到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過

程」。1992年 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CED)於巴西里約召開地球高

峰會,其間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二十一世紀議程」等

重要文件,並簽署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

全面展現人類對於「永續發展」之新思維及努力方向。其中,「二

十一世紀議程」呼籲各國制訂並實施永續發展策略,同時加強國際

合作以共謀全球人類之福祉。

台灣因地狹人稠,自然資源不豐,天然災害頻繁,國際政治地

位特殊,對追求永續發展而言,比其他國家更具迫切性。台灣在近

幾年已陸續制訂國家「二十一世紀議程」、「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

書」,並研擬溫室氣體減量策略,以及訂定「國家環境保護計畫」,

並推動「綠色矽島」計畫。為積極落實永續台灣的理念,行政院核

定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設置要點,並由院長擔任召集人,帶領執政

團隊推動相關工作。隨即於 2002 年 9 月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議

後,即發佈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並將 2003 年訂為永續發展行動元

年,期能帶動國人永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使台灣永保生機。

7

2-3.1 水質之永續發展與指標

一般說來,人為活動會造成河川污染負荷加重,污染長度增加,

因此,若能在發展之餘,亦針對污染物加以控制,則可維持發展之永

續。

藉由河川水質嚴重污染河段長度,反映都市系統對於河川水質管

理成效,以及都市生活環境品質的概況。河川水質的污染大多來自於

都市系統對廢污水的處理不當,及土地使用開發區位規劃不當的結

果,一旦廢污水處理不當而排放入河川,或在河川兩岸或水質水量保

護區進行錯誤之土地使用開發,則勢必污染河川水質,影響水資源供

給的質與量,對水資源匱乏的都市系統而言,實為一嚴重損失。河川

水質的改善有助於追求維生系統的永續,當都會區河川中度污染以上

長度越少,則意味著愈有邁向永續的可能。

里約會議在「21 世紀議程」中提出「人類必須發展出永續發展

的指標,以為各階層提供一個穩固的基礎」。因為永續發展需要整合

性的觀點,所以永續發展指標必須連結經濟、環境及社會等各方面的

因素,只考慮經濟指標而不考慮環境與社會方面的效應是無法達到永

續發展的目標,而不考量經濟與社會衝擊的環境指標,也無法為改進

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力帶來充分的洞察。

永續發展指標在不同的地區都可以適用,永續發展指標可顯示某

地區的健康情形,能夠讓人注意到一些不良的趨勢,並且在形成問題

前先行消除。

2-3.2 各國水質之永續發展指標

水份是地球基本組成與生物賴以維生之要素,尤其是充分潔淨的

水,是人類生存、發展與延續之原動力之ㄧ。在人口快速增加與各項

主要活動下,逐漸污染水質與破壞水的自然循環。為能確保人類擁有

永續利用的水資源,基本上需要有效規畫與管理地面水與地下水資

源,並且需要充足與安全的水量與水質。以下為各國永續指標中有關

水質指標體系的文獻。

(1) OECD 水質永續指標

1994 年 OECD 採用 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式,將環境永

續指標的開展分為三大類;壓力指標(Pressure indices)、狀態指標(State

8

indices)與回應指標(Response indices)。在水體環境品質類別之議題包

括:優養化、酸化與毒性污染等三項議題。

(2) 聯合國水質永續指標

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建構水質 D-S-R 體系,以飲用水安全為出

發點,發展各項水質永續指標。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人類對自然

水資源的需求為觀點,用淡水取水量及家庭個人用水量做為指標。大

腸桿菌為飲用水安全之水質指標,因此狀態指標上採用大腸桿菌合格

率可直接反應飲用水安全。BOD 為水體有機物污染之典型水質指

標,檢測簡單且具有代表性。藻類指標則是代表湖泊、水庫的水質優

養化與否;地下水儲存量則顯示取用地下水源之充足性。綜合狀態指

標之各項內容,對映出人類取用水源之地表水(河川、湖泊與水庫)與

地下水兩大類。社會反應以監測站密度來代表人類對水體環境品質決

策資訊的取得與瞭解;廢水之處理率能表示人類對水質污染改善努力

的成果。

(3) 英國水質永續指標

英國政府於 1994 年公佈永續發展策略,並提出應盡速建立一套

能供產、官、學各界及一般民眾關於永續發展訊息的指標系統。於

1996 年頒佈一組初擬的永續發展指標,並於 1998 年調整永續發展策

略,同時修正為 120 個指標。後來英國政府認為,需要為這些指標加

上標題以便吸引大眾注意,又在 1999 年確立共計 15 個標題、132 個

分項的永續指標,參考 OECD 的指標架構分為經濟、社會、與環境,

以經濟部分為壓力的來源,環境反映現況,社會活動則是因應的措施

與政策。在環境永續指標體系中有關水體環境類別中,以經濟、環境

與行動者三種類別指標來架構水體環境項目。展現了人類追求經濟發

展,而不斷的消耗環境資源,造成環境改變,甚至產生環境污染問題。

因此需要行動者改善因經濟發展而對水體環境造成的破壞,達到永續

經營的目標。在永續指標系統中,經濟項目以水資源利用為主;指標

包括一般的水質項目,優養化指標、毒性物質河水污染事件;反映指

標則針對飲用水安全之處理成本與污水處理成本兩項。

(4) 澳大利亞環境指標

澳大利亞環境部(Deparetment of Environment)在1996年出版環境

報告書(Australia:State of the Environment),分別針對澳大利亞的內陸

水與沿海和海洋詳細描述水資源問題,提出四項議題,分別為:(1)水

9

資源(Water resources);(2)流域污染來源(Catchment polltant);(3)棲息

地品質(Habitat quality);(4)水質(Water quality),由這四項議題參考所

採用之 P-S-R 指標架構與「21 世紀議程」建構其國內之環境指標,

內容深入探討水資源環境指標的篩選、建構與計算方法。

(5) 世界能源所 WRI 綠色都會指標系統

世界能源所針對都市中的環境提出綠色都會指標,用來評鑑美國

各都會區的環境品質。WRI 認為在都市中,飲用水的安全是決定水

資源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所以飲用水檢驗合格率為都會區指數系統

水資源的指標代表。

2-3.3 台灣水資源之永續發展

環境資源是國家永續發展的基礎。台灣地區快速發展的過程

中,環境資源相對地出現退化的現象。不僅自然環境品質下降,

人為活動更造成了各類污染公害。

永續環境政策與行動綱領中,自然保育政策重在事先防範,

公害防治政策重在有效防治,環境規劃政策則重在資源永續的利

用。以下是自然保育政策中對於水資源的保護政策

� 保護水資源

台灣地區降雨量豐沛,但因時空分佈不均,再加上地形陡

峻、河流短促,因此保水功能不佳。上游森林集水區是水的故鄉,

如果積極保育集水區,減緩山崩、地滑、土壤侵蝕及防止不當土

地開發,則能保障充足的優良水源。下游地區水源利用如能有效

分配,加強再利用,則應可排除缺水之苦。

水源、水質、水量係維生所需,應以保護為優先。至於其所

衍生的社經問題,宜另擬解決之道。

� 防制水污染,宣導、教育、執法並重。

� 嚴格管理上游集水區,維護森林,確保水質水量。

� 加強土地利用管理、森林保育經營、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

以達成集水區水源水質保護。

� 推動全面地下水資源調查與監測,制訂地下水管理辦法,訂定

有效罰則以協助落實管理辦法。需要積極並切實地管理全島之

地下水抽取行為,而非僅在地層下陷區進行管理。

� 普及污水下水道,阻截污染水源。

10

� 建立節流與開源並重的水資源政策,加強用水管理、廢污水回

收再利用。

為了經濟成長、興建各類公共設施、改善生活環境等,伴生了

某些環境公害。因此,傷害了自然環境資源,污染了生活環境。公

害直接傷害了國家發展的成果,也降低了成長的喜悅,因此宜建立

整合式污染管制理念,針對水資源公害,依據環境品質、環境污染

改善及環境管理等目標,提出具體措施。

� 防治水資源公害

從上游集水區到下游河川入海之後,各種人類活動都持續污

染水資源。伐木、高山果菜、修築道路、坡地社區、興建工廠、

家庭廢水排放等都成為水污染的禍首之一。點源和非點源污染共

同造成水質惡化。因此防治水資源公害必需從各個事業及生活層

面介入,全民採取行動,方能改善。另外,合理的水價也成為關

鍵之一。

� 減少家庭污水負荷,加速興建污水下水道系統,以提高污水下

水道之普及率。

� 落實離牧政策,使水源水質保護區內達到完全禁養之目標;並

輔導養豬戶妥善處理廢水降低水體污染。

� 加強工業區廢水前處理管制,落實申報稽核、收費制度,以提

昇污水場營運管理績效,減少工業污染。

� 加強非點源污染排入水體造成污染之調查,並研擬推動污染削

減管理策略。

� 持續修正或制訂水質標準和準則,並定期檢討標準的達成率,

並追蹤評估水源水質改善情況。

� 推動河川流域整體規劃及管制,以改善河川水質,規劃足量的

水作為生態用水,以免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受到負面的衝

擊。

� 加速建立河川流域水文及水質監測及地理資訊系統,確實掌握

水質及水量資訊,並定期檢討標準的達成率,追蹤評估水源水

質改善情況。

� 訂定合理水價,建立綜合評鑑制度,提升淨水廠營運操作管理

效能,確保飲用水水質安全。

2-4 水質模式之建立

水質模式之建立流程如圖 2-1(行政院環保署 1993;行政院環保

11

署 1996),內容共有七個步驟。

(1) 水質模擬項目之確定

建立水質模式之第一個步驟,決定模擬項目後,可以用來評

選出適當之水體水質模式。而決定模擬項目前,首先須了解模擬

區域的水質問題或水質背景。確認問題之後才能了解其影響之因

素,如河川中造成魚類死亡的原因可能為溶氧過低,所以規劃時

須進行溶氧之模擬。

(2) 水體特性之判斷

水體可分為地表水(河川、湖泊、河口、海洋等..)與地下水,

而水體之水理與水質不盡相同,所以選擇的模式與對模式評選的

水質參數也不同。而河段是否感潮也是評選河川模式的重要考

量,因一些河川水質模式僅考量在潮平均下進行水質模擬,如常

態水質模式;有些水質模式為動態水質模式,可模擬潮位變化時

的水質。且隨模式的維度來考量,可考量水體之分層,包括垂直

方向與水平方向等。在感潮河段海水與淡水密度不同,使水質在

垂直方向呈分層分佈;所以當要掌握詳細之水質狀況,需採用二

維以上的水質模式。

(3) 資料收集

資料收集會影響水質模式之正確性,許多國家都有水 質資料

不足與不適當,而國內亦是在面臨水體出現問題後,而為了反應

當時水體的水質狀況去量測水質資料,

水質模擬項目之確定

水體特性判斷

資料收集

水質模式之評選

河川分段

參數之選取

模式之率定

圖 2-1 水質模式建立流程

12

資料來源:黃聖授,2000。

而不是為了建立水質模式所收集的資料。所以常常造成模擬時缺

乏資料的窘境。

(4) 水質模式之評選

自然界中水體之傳輸與物化反應過程複雜,且隨時 間、空

間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水體特性無法使用方程式表示,故水

質模式開發時,通常會由水體特性與模擬的水質項目,做學理上

的假設,簡化模式架構。而每個模式可模擬之水體特性與水質不

盡相同,所以進行水質模擬前,必須就水體特性、水質模擬項目

與相關資料多寡等因素來考量,選擇適合的水質模式來應用,這

樣才可避免在實際模擬時遇到困難。除了確定模式所能模擬的水

質項目外,模式是否有水理計算之功能也是一項重要的考量;如

果有完整的資料,可以直接輸入水質模式或另外進行水質模擬,

則水質模式可不具有水理計算之功能。此外,視模擬水體之特性

來取決模式能否適用於各類河川;視用途、資料多寡與時間、人

力、成本等來考量所使用的維度。

(5) 河川分段

天然之河道為不規則變化,為使水質模式便於運算處

理,必須將模擬河段依水理、水質特性與模擬項目予以

分段,才能將各段落之特性成為能代表水理與水質數。

當河道流況特殊時(如橋樑、彎道、陡坡)或有大支流匯入時對

水質模擬的結果有很大之影響;進行河川水質規劃時,利用水質

模式之目的是為了模擬河川水質,使瞭解河川水質之現況與未來

的變化趨勢。因此,對水質變化特殊、水質資料完整及易於觀測

與特別的要求之地點予以區分,以便於模擬所得之資料,能確實

提供做為分析與決策。

水質模擬之結果為了與真實水質狀況比較,與河道之劃分是

相關的,一般對河道進行分段的原則如下:

※水理特性有明顯變化之處。

※主、支流交匯處。

※橋樑或有實測水質資料之觀測點。

※污水源排放處。

各段落之長度不宜過長,盡量不超過兩公里,下游河段應在一公

里以內。

(6) 參數及系數之選擇

水質模擬時,主要的輸入參係數包括設計溫度、設計流量與

水質、水理參數與系數。一般選取參數須有完整的資料,才能得

到完整的參數值。如:

13

※設計溫度

設計溫度決定於模擬的目的,率定模式時輸入實際水溫。就河

川 DO 濃度來說,規劃與防治河川水質污染時,設計之溫度越高

代表水質要求較高。設計溫度沒有固定之準則,通常以水溫的資

料與紀錄而定。

※ 設計流量

通常不具備水理計算功能的水質模式,設計流量就相當的重

要,模擬的結果會受到設計流量的影響。

※ 參數與係數

水質參數代表水體水質之行為,如果能正確估算得到水質參

係數值,模擬之結果就可充分反應水質特性。

(7) 模式率定與驗證

水質模式選定後,輸入所需之參數與資料,必須在經過模式驗

證率定才可應用,所以模式檢定驗證是建立水質模式之最後一個

步驟。模式檢定就是藉由調整水質的參數與係數,使實測水質資

料與模擬結果比較,兩者差異小而模擬結果可被接受之過程。選

擇水質模式考慮之因素有:

※ 現有之實測資料(河川水理與水質資料)

※ 河川之特性(河床變化、流況、流速與流量等)

※ 須了解的水質指標(通常河川以 BOD、DO,湖泊、水庫以優

養化與重金屬為主)

※ 要求之精度(考慮時間變動因子)

14

第三章 QUAL2E 模式之理論與方程式

3.1 模式之介紹

QUAL2E (The Enhanced Stream Water Quality Model)為美國環

保署(USEPA)所發展之河川水質模式,主要用於模擬河川系統在

受點源污染排放下,河川水體中各種生化反應過程及水質變化情形。

QUAL2E 的發展歷史相當悠久,最初是由 F.D. Masch and

Associates及Texas Water Development Board(1970)所發展之 QUAL-I

河川水質模式,經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s, Inc.及美國環保署

(1972)合作改良為 QUAL-II,而經使用者的修正、改良,於 1987

年重新命名為 QUAL2E,此模式繼續改良,加入河段氣象因子,模式

模擬不確定性之分析等功能,並於 1995年發展Windows介面。在 1996

年美國環保署開發 BASINS 集水區多目標環境分析系統,並將

QUAL2E 納入其中,成為 BASINS 系統中模擬河川水質不可或缺的

模式。

此模式可以讓使用者詳細了解與預測污染物在水體之影響,對與

水污染管理與相關決策有很大的幫助。

3-1.1 模式之適用範圍與其特色

此模式可模擬定常態(Steady State)與假動態(Pseudo Dynamic)之

下之混合均勻的樹枝狀河川水質。該模式假設,河川中物質之傳輸方

式主要為沿著河川縱軸流向的流傳及延散,即假設該模式為一維

(One-Dimension)之模式。模式容許一個以上的廢污水同時排放、汲

水、支流流入以及沿著河道增加入流量與出流量,並且計算須達到溶

氧水質標準的河段所需之稀釋流量。

QUAL2E 為一套完整且具彈性的一維、穩態河川水質模式,可模

擬充分混合的樹枝狀河川,依使用者的需求,可模擬共十五種水質成

份,包括溶氧、生化需氧量、溫度、葉綠素a、有機氮、氨氮、亞硝

酸氮、硝酸氮、有機磷、溶解磷、大腸菌、任何非保存性物質、三種

保存性物質等,模擬項目彈性極大。模式以基本傳輸方程式

(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及質量守恆式,可假設點源廢水排

放、汲水、支流流入、及沿河道增加或減少入流量,模擬污染物在質、

量、及排放位置對河川水質之影響。

15

QUAL2E 模式之優缺點如下:

1.優點:

� 該模式一經校正與驗證完畢,可將需模擬的水質參數提供良好之

預估。

� 模式中需輸入的資料為可量測的或是可以預估得到的資料,資料

之取得較無困難。

� 能使用在評估或是計劃規劃之工作上。

2.缺點:

� 校正此模式,必須具備專業的模式技術與知識。

� 此模式必須在流量之有效時間內使用(流量隨時間改變)。

� 沉澱物在此模式中未能有效的模擬沉澱過程;沉澱物在模式中被

視為所有自水中失去之質量。

3-2 QUAL2E 模式之理論與數學方程式

QUAL2E 之基本理論為一維傳流、擴散質量傳輸等式

(One-demensional Advection-dispersion Mass Transport Equation)。此式

中包括了傳流(Advection)、延散(Dispersion)、溶解(Dilution)、

物質反應(Constituent Reactions)與互相作用(Interactions)、其他

來源與消失項(Sources and Sinks)。此等式對任何物質 C,可表示

為:

t

M

∂= dx

X

x

cAxDL

∂∂ )(

- dxX

AxUC

∂ )(+(Axdx)

dt

dc+S…………(2-1)

M:質量(M)

t:時間(T)

X:距上游之距離(L)

C:濃度(ML-3

)

Ax:截面積(L2)

DL:延散係數(L2T

-1)

16

U:平均流速(LT-1

)

S:消失或來源項(MT-1

)

因為 M=VC,故可寫成:

t

M

∂=

t

VC

∂ )(=V

t

C

∂+C

t

V

∂…………(2-2)

其中,V=Axdx=體積增量(L3)

假設河川內的流量是穩定的,即t

Q

∂=0,

t

V

∂=0,則式(2-2)變為:

t

M

∂=V

t

C

∂………………………(2-3)

把式(2-1)與(2-3)重新組合安排,可得式:

t

C

∂=

xAx

x

CAxDL

∂∂ )(

-xAx

AxUC

∂ )(

dt

dC+

V

S……………(2-4)

式中t

C

∂局部之濃度變化,包括延散、傳流、物質改變、來源、消失、

稀釋等作用,假設定常狀態下局部導數t

C

∂=0,(2-4)式中各項除

dt

dC

外,均具有相同形式。

dt

dC:各成份在河川中之物理、化學、生物作用及水質間之相互作用。

各水質變數dt

dC項之說明:

1. 生物需氧量(BOD)

水中之 BOD 濃度受到三種因素增加或減少

(1) 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降低 BOD 濃度。

17

(2) 沉澱、吸附與揮發作用使 BOD 濃度降低。

(3) 河床底泥分解或沖刷使 BOD 濃度增加。

QUAL2E 模式假設 BOD 為一階反應,把(2)(3)項視為一項,得

dt

dL=-K1L-K3L=-(K1+K3)L=-KrL…………(2-5)

L:最終 BOD 濃度,mg/L

K1:(1)項之脫氧係數(Deoxygenation Rate Coefficient),day-1

K3:(2)(3)項之 BOD 損失率,day-1

Kr:=(K1+K3)=BOD 總去除率常數,day-1

K1,K3直皆為 20℃以 e 為底。

2.溶氧(DO)

水中氧氣溶解度受到以下因素之影響:

(1)微生物分解有機物使 DO 減少。

(2)底淤泥之耗氧作用。

(3)水中藻類呼吸作用使 DO 減少;光合作用則增加 DO

(4)硝化作用使 DO 減少。

(5)再曝氣作用(Reaeration)。

(6)支流或其他排水之流入使 DO 增加。

综合以上 QUAL2E 模式所模擬之 DO 方程式為:

dt

dc=K2(Cs-C)+(α3µ-α4ρ)A-K1L-

H

K4 -α5β1N1-α6β2N2…..(2-6)

Cs:DO 飽和濃度,mg/L

C:DO 濃度,mg/L

18

K1:BOD 脫氧速率,day-1

K2:再曝氣係數,day-1

K4:底泥耗氧率,g/m2-day

α3:每單位之藻類行光合作用產生的 DO,mg-/mg-A

α4:每單位之藻類行呼吸作用所消耗之 DO,mg-/mg-A

α5:每單位 NH3氧化之攝氧量,mg-O/mg-N

α6:每單位 NO-2氧化之攝氧量,mg-O/mg-N

N1:NH3之濃度,mg-N/L

N2:NO-2之濃度,mg-N/L

β1:NH3氧化速率,day-1

β2:NO-2之氧化速率,day

-1

µ:藻類之比生長率,day-1

ρ:藻類之呼吸率,day-1

L:最終 BOD 之濃度,mg/L

H:平均水深 m

A:藻類生物質量濃度 mg-A/L

3.守恆性物質模式

在元素內守恆性物質無反應發生,則dt

dC為 0。源頭、排出、排入點

源與沿河段增加流量皆會影響元素內之質量。

3-2.1 QUAL2E 模式之參數

19

1.水力參數

河段之平均流速(V)、水深(H)及流量(Q)之間的關係為:

V=aQb與 H=cQ

d…………(2-7)

a、b、c、d 在不同的河段有不同的數值。

2.水質參數:

(1)設計溫度:

KT=K20θ(T-20)

…………(2-8)

式中

KT:T℃下之係數值

K20:20℃下的係數值

θ:溫度修正係數,各水質參數之 θ皆不同

θ可用設定值或使用者自訂(USEPA,1987)

(2)飽和溶氧量:

InQ*=-139.3441+(1.575701*105/T)-(6.642308*10

7/T

2)

+(1.2438*1010

/T3)-(8.621949*10

11/T

4)…………(2-9)

式中:

Q*=一大氣壓下氧的平衡濃度,mg/L

T=凱氏溫度(°K),攝氏溫度範圍 0 至 40℃

(3)BOD 怯除速率:

20

Kr=K1+K3…………(2-10)

式中

Kr:河川中 BOD 祛除速率

K1:脫氧速率

K3:有機物沉澱、揮發等引起之 BOD 祛除速率

如使用者需以 5 天來模擬 BOD 值,可給予一適合之轉換係數,模擬

在模擬時將 BOD5,轉換成 BODU計算,輸出結果在轉換回 BOD5。

如使用者無提供該係數,模式將使用設定值(Default Value)0.23 來

運算。總去除率係數為祛氧係數與沉澱係數之和,關係式為 2-5 式,

積分得到:

L=L0eK r *t

…………(2-11)

取 ln 得:

lnL=Ln-L0-Krt…………(2-12)

以 lnL 做 y 軸,t 為 X 軸,繪圖可求出 Kr值

式中

L:在 t 時間剩餘之 DOB 濃度

L0:最初之 BOD 濃度

T:流過時間

(4)再曝氣係數:因 K2不易現場測得,大多以經驗公式計算。

QUAL2E 模式提供以下 8 種估算 K2之方法:

1. Churchill,Elomre 與 Buckinghan 1962。

21

K2=5.026U0.969

H-1.673

*2.31…………(2-13)

2. O`Connor 與 Dobbins 1958。

低流速等方性條件:

K2= 5.1

5.0)(

H

UDm …………(2-14)

高流速非等方性條件

K2= 25.1

25.0

0

5.0480

H

SDm *2.31…………(2-15)

Dm=1.91*103(1.037)r-20

…………(2-16)

3. Owens等人在 1964年提出,當水深 0.4至 11 ft;流速 0.1至 5.0 ft/sec

適用。

K2=9.4U0.67

H-1.85

*2.31…………(2-17)

4. Thackston 與 Krenkel 於 1966 提出。

K2=10.8(1+F0.5)

H

U*

*2.31…………(2-18)

F=U*/ gH …………(2-19)

U*= dSeg =

167.149.1 H

gU n …………(2-20)

5. Langbien 與 Durum 於 1967 提出。

K2=3.3(H

U)1.33

*2.31…………(2-21)

6. K2=aQb…………(2-22)

22

7. Tsivoglou 與 Wallace 於 1972 提出,再曝氣係數正比於水表面高程

之變化反比於流過該河段之時間。

K2=(3600*24)CSU…………(2-23)

C=0.054ft-1(20℃)當 15≦Q≦3000ft

3/sec…………(2-24)

C=0.11ft-1(20℃)當 1≦Q≦15ft

3/sec…………(2-25)

8. TenEch 提出當有冰層覆蓋時,再曝氣係數加乘冰覆蓋係數,冰層

在完全覆蓋致無覆蓋該係數則由 0.05 變化至 1.00

各式中 K2,係指 20℃下之值,以下是其它符號之說明:

U:平均流速,ft/sec

H:平均水深,ft

K2:再曝氣係數,day-1

S:河床坡度,ft/ft

Dm:分子擴散係數,ft2/day

F:福祿數(Frmde Number)

U*:剪力流速,ft/sec

g:重力加速度,ft/sec2

n:曼寧係數

Q:流量,ft3/sec

a、b:常數

C:逃逸係數(Escape Coef),ft-1

(5)延散係數:大部分之河川與感潮河段皆可以一維方程式表示,因

23

此需要縱向延散係數。

Taylor 對長直管提出之 DL值(1956 年):

DL=10r0U*…………(2-26)

Elder 假設只有垂直之流速梯度,改變上式得

DL=KHU*…………(2-27)

式中:

K:擴散常數,Elder 設 K 為 5.93

H:平均水深,ft

U*:剪力流速:CR 2

1

S 2

1

,定常流明渠

C:柯西係數=n

R 6

1

S=3

2

486.1 R

Un …………(2-28)

∴DL=3.82KnUd 6

5

…………(2-29)

24

第四章 高屏溪流域背景與污染狀況

4-1 水文與水質

4-1.1 高屏溪水文

高屏溪為台灣流域面積最大之河川,河流長度 171 公里,流域面

積達 3257 公里,集水面積為 812 平方公里,山地面積為 2634 平方公

里,佔流域面積約 81%,平地面積為 623 平方公里,佔 19%,河床

平均坡降為 1/150,發源於中央山脈玉山附近,流域範圍在高雄縣與

屏東縣間,高雄縣:桃源鄉、三民鄉、甲仙鄉、六龜鄉、杉林鄉、內

門鄉、茂林鄉、美濃鎮、旗山鎮、大樹鄉、大寮鄉、林園鄉;屏東縣:

霧台鄉、三地鄉、高樹鄉、里港鄉、鹽埔鄉、九如鄉、瑪家鄉、內埔

鄉、長治鄉、屏東市、萬丹鄉、新園鄉、泰武鄉。出海口位於新園鄉,

流入台灣海峽,圖 4-1 為高屏溪流域水系圖。

高屏溪流域平均年雨量約 2521mm,雨量由西向東遞增,每年五

月至十月多颱風、豪雨,所以雨量充沛,為豐水期;而十一月至翌年

四月,因受到東北季風之影響,為枯水期。高屏溪在豐水期之流量為

全年流量之 70%左右,平均降雨量以七月為最高,一月最低,表 4-1

為高屏溪流域水文站歷年統計月平均流量。

圖 4-1 高屏溪流域水系圖。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5

25

表 4-1 為高屏溪流域水文站歷年統計月平均流量。 單位:cms

資料來源: (鐘偉誠, 2004。)

月份

站名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平均

荖濃(新發

大橋)

13.54 15.20 19.77 28.04 58.24 166.74 113.57 177.02 119.61 52.22 23.92 14.91 67.10

三地門

(隘寮溪)

1.22 1.68 2.14 4.04 24.71 83.17 68.10 100.42 67.21 31.16 6.61 1.59 32.82

柟峰橋

(旗山溪)

2.69 6.55 10.98 9.16 17.17 72.81 61.44 69.65 57.75 12.72 5.35 3.99 27.60

六龜

(荖濃溪)

2.75 9.45 12.24 30.47 57.52 131.33 91.12 144.65 86.24 30.38 8.73 3.85 50.89

大津橋

(濁口溪)

0.43 1.74 2.40 9.60 26.01 80.62 44.17 84.94 58.46 14.55 3.47 0.64 27.33

杉林大橋

(旗山溪)

2.90 4.23 5.70 19.27 26.65 80.35 64.12 121.73 71.69 19.97 7.57 4.36 35.85

里嶺大橋

(高屏溪)

24.87 40.32 38.96 68.97 147.33 398.71 358.90 711.63 340.41 107.40 42.12 27.19 193.12

阿其巴橋

(荖濃溪)

5.67 8.52 8.11 11.32 27.38 40.44 33.37 80.98 25.04 11.90 9.36 6.24 22.47

26

高屏溪年平均逕流量約為 8455×106m

3,豐水期約 7694×106m

3,

佔全年逕流量 90%左右,表為高屏溪歷年平均月流量。

高屏溪共有六條支流,分別為旗山溪、隘寮溪、濁口溪、荖濃溪、

美濃溪,以下為高屏溪主要支流之地理位置與基本資料。

表 4-2 高屏溪主支流之地理位置與基本資料。

項目

河流別

發源地 流域面積

(Km2)

長度

(Km)

主流 高屏溪 玉山東山東麓 3257 171

幹流 荖濃溪 玉山西南麓 1372 136

旗山溪 玉山西南麓 842 117

隘寮溪 歡喜山、北大武山 642 68.5

支流

濁口溪 卑南山西麓 375 59

旗山支流 美濃溪 大貢占山 114 28.5

資料來源: (鄭詩音, 2003 )

4-1.2 高屏溪水質

高屏溪之污染可分為點源與非點源之污染源,在點源污染的部

份,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畜牧廢水與垃圾滲出水。生活污

水主要來自人口較稠密之地區,屏東市目前人口大約 21 萬人,以 94

年高雄縣與屏東縣政府民政局的人口資料顯示, 高屏溪流域內的人

口總數約 90.1 萬人,密度約每平方公里 277 人,但人口分佈不均,

主要集中在高屏溪下游流域內之工業區為大發、林園、屏東、永安與

內埔,而大發與林園工業區之工業廢水以管線送至隔壁的臨海工業

區,經一級處理後排放至台灣海峽。工業區以外之工廠,廢水處理後

排入高屏溪,工廠集中在屏東市、大樹、大寮與林園。畜牧廢水為高

屏溪最大之污染源,台灣省農林廳之資料顯示,高屏溪上游攔河堰豬

隻大約 47 萬頭,所排放之廢水對下游的水質有很大之影響。表 4-3

為高屏溪各污染源所佔之比例。

27

表 4-3 高屏溪各污染產生比例表。

污染項目 生化需氧量(BOD) 氨氮(NH3-N)

家庭污水 46% 26%

工業廢水 2% 0.7%

畜牧廢水 40% 58%

垃圾滲出水 2% 1.3%

非點源污染 10% 14%

資料來源: (鄭詩音, 2003 )

高屏溪共有十七個水質測站,分別為六龜大橋、新發大橋、新寮

吊橋、隘寮堰、南華大橋、九如橋、昌農橋、四德大橋、月眉橋、新

旗尾橋、旗南橋、嶺口、高屏大橋、雙園大橋、大津橋、里港大橋。

根據經濟部提報「93 年高屏溪流域管理工作執行年報」,根據

近一年水質監測,高屏大橋除了下游水質受家庭污水、工業廢水與畜

牧廢水污染嚴重使得水質較差外,其餘河段與 92 年檢測結果比較,

除風災時期懸浮固體含量過高外,其它水質項目大致可符合乙類標

準。 表 4-4 為高屏溪水體分類。

經建會肯定這一年來高屏溪水質改善成果,但建議為了確保大

高雄地區 200 多萬人飲水安全及身體健康,水質改善應以達到甲類

水質為目標。

4-2 高屏溪污染狀況

高屏溪之主要汙染源可分為點源污染與非點源污染兩大部分,點

源污染部分可分為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畜牧廢水與垃圾滲出水等四

種(表 4-5),其個別分述如下:

1.生活污水

高屏溪流域幅員遼闊,但是地形重山峻嶺,平原所佔之面積不到

三分之ㄧ,因此人口密度不高,而其生活污水大多未經處理就直接排

入河川,有污染高屏溪水質之虞。但此流域人口成長速率緩慢,除幾

個鄰近高雄都會區如大寮、林園較有成長外,其他區域甚少成長。因

此生活污水之量未來增加量應有限。

2.工業廢水

高屏溪流域受到鄰近高雄市之影響,且近年來台灣經濟快速成

長,使高屏溪流域之經濟結構由以往的農業為主漸漸轉變為農工業並

重之局面。流域內共有大發、林園、屏東三個工業區,排放廢水之工

28

廠列管 867 家,而大發與林園工業區內之 638 家工廠,其廢水經工業

區收集至臨海工業區處理

表 4-4 高屏溪水體分類 現況

水體名稱 河段 用途 污染程度 等級

公告等級

荖濃溪~牛稠溪交會

農業、工業、公共給水 中度 丙類 乙

主流

牛稠溪交會口~河口 農業、工業、公共給水 嚴重 丁類 丙

發源地~甲仙淨水廠

取水口

農業、公共給水 未受 甲類 甲

甲仙淨水廠取水口~

月眉橋

農業給水 稍受 乙類 乙 旗山溪

月眉橋~荖濃溪交會

農業給水 嚴重 丁類 乙

發源地~美濃水庫霸

灌溉、公共給水 稍受 乙類 --

美濃溪 美濃水庫~旗山溪交

會口

灌溉用水 嚴重 丁類 --

濁口溪 發源地~荖濃溪交會

農業、公共給水 稍受 甲類 甲

發源地~濁口溪交會

農業、工業、公共給水 稍受 甲類 甲

荖濃溪 濁口溪~旗山溪交會

農業給水 輕度 乙類 乙

發源地~三地門橋 農業用水 未受 甲類 甲

隘寮溪 三地門橋~濁口溪交

會口

農業用水 輕度 乙類 乙

資料來源: (鄭詩音,2003)

29

表 4-5 高屏溪 92 年各集污區點源污染 BOD 產生量 (Kg/D) 集污區名稱 家庭污水 事業廢水 垃圾滲出

遊憩污水 養豬廢水

隘寮溪發源地

至三地門橋

439.44 30.00 131.85

三地門橋至荖

濃溪匯流口

1408.21 64.65 205.70

旗山溪發源地

至民權大橋

176.32 2.58

民權大橋至甲

仙堰

155.79 1.82 15.42

甲仙堰至月眉

587.43 27.24 51.89

口隘溪排水 391.46 2133.40

奎柚、內寮溪排

300.25 4.14 12.57

旗山排水 958.09 98.85 22.70 35.74

美濃溪排水 2166.39 659.69 6.00 309.49

手巾寮、吉洋排

191.23 26.37

外六寮排水 50.01 1.43 184.44

溪州、土庫排水 449.51 773.37

三張廊排水 208.82 1086.36

荖濃溪發源地

至新發大橋

424.03 7.37 4.54 81.53 5.40

新發大橋至濁

口溪匯流口

428.37 5.22 18.35 4.97

濁口溪 75.68 2.27 24.10 2.64

濁口溪匯流口

至隘寮溪匯流

106.35 9.08 11.58 2.51

隘寮溪匯流口

至荖濃溪匯流

18.90 78.92

溪埔寮排水 293.27 14.27 97.40 55.72

大坑排水 374.84 24.60 4.54 99.09

大樹排水 741.65 2357.76 8.33 151.03

武洛溪排水 3491.88 1969.12 8.63 49651.94

翁公園地區排

1460.41 4420.05 334.24

牛稠溪排水 10206.40 6733.95 15459.31

萬丹排水 2986.62 1092.67 16749.73

林園排水 8110.93 3583.03 52.21 4481.46

總計 36202.28 21030.13 152.58 264.38 92046.10

總計(不含林園

排水)

28091.35 17447.11 100.37 264.38 87564.64

資料來源: (行政院環保署,2003。)

後排入海洋,並未排入高屏溪內,所以真正將廢水排入高屏

溪者只有 229 家。以行業類別而言,除其他工業外,以金屬

30

工業 255 家最多,食品業 72 家為次。由此可知,重金屬的監測是未

來應該積極從事之重點工作。

3.畜牧廢水

高屏溪流域之畜牧業相當發達,並且是流域內最大之污染源,其

中又以養豬為主。對高屏溪而言,養豬戶的豬隻廢水是最大之污染

源。行政院計畫自 88 年度起以養豬離牧依法禁養輔導養豬戶轉業(飲

用水水源水質保護綱要計畫,1999B),將高屏溪攔河堰以上 51 萬頭

豬隻全部禁養移除,而下游大約剩 50 萬頭,如此一來對改善高屏溪

水質有相當大之幫助。

4.垃圾滲出水

高屏溪流域內之二十四個鄉鎮中,流域內共有 18 個垃圾場,對

水體水質有一定之影響,其中屏東市、鹽埔鄉、美濃鎮與六龜鄉四個

垃圾場對水質之影響最大。為了民眾飲用水之安全,保護水源乃是首

要之工作。

5.非點源污染

非點源污染為分散地進入承受水體之污染物質,這些污染物是指

由降雨逕流與農業回歸水之攜帶作用,經由地表及伏流水等傳輸方式

進入承受水體,一般非點源污染之產生視土地利用之方式不同而異。

高屏溪流域主要非點源污染以林地與農業回歸水為主。

歷年監測結果顯示,高屏溪水質狀況近年有惡化趨勢,因其為高

屏地區公共給水之重要水源,故其污染防治工作已成為重要課題。

4-3 水資源利用現況

高屏溪流域水資源相當充沛,流域內歷年年降雨量約為 2580 公

厘,但是雨量大部份集中在豐水期的 5~10 月,約為全年逕流量的

90%。因高屏溪流域內之地形重山峻嶺,適合建水庫之地形很少,且

全年約 80%流量流入海中,主要水資源儲蓄設施僅中正湖、澄清湖、

鳳山水庫,以致無法有效利用。至於地下水部份,以屏東平原最為豐

富,但是每年超抽水量遠超過天然補充量,導致平原地下水位劇降,

水質惡化及地層下陷等問題。根據估計流域內之用水情形,以農業用

水最多,約佔 75.8%,公共用水約 5.7%,工業用水約 1.8%,其他用

水佔 16.7%。

高屏溪流域之地面水與地下水,為供應高雄縣市與屏東縣之公

共、灌溉、工業與其他用途之用水來源。依據環保署台灣地區五大河

川環境與水質查詢分析系統網站資料,高屏溪公共給水、灌溉與養殖

用水之情形如下。

(一)公共給水

31

高屏地區之自來水引用水源包含高屏溪、東港溪及地下

水,由旗山、高雄及屏東三個自來水系統供應。此三個自來水

系統中引用高屏溪流域水資源為水源的自來水廠計有旗山、大

崗山、坪頂、翁公園、澄清湖、拷潭及鳳山等七個,根據水資

會(現為水資局)民國 81 年完成之「台灣地區水資源經理綱領計

畫-高屏地區水資源規劃研究」顯示,七個水廠處理容量總計

為 767,000 CMS,其中地下水約佔 26%左右。民國 100 年時,

七個水廠處理容量預估將增為 1,319,400 CMD,地下水所佔比

例為 20%。

(二)灌溉用水

高屏地區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灌溉系統因而錯綜複雜,

依灌溉區取水來源及灌溉水路之不同,可概分為 11 個灌溉區分

屬高雄及屏東農田水利會管轄。11 個灌溉區中自高屏溪引水灌

溉者計有 9 個,其中以隘寮灌溉溉區作物面積最大,年平均需

水量最大。

(三)養殖用水

高屏溪流域內之養殖區均位於屏東縣境內,計有里港、鹽

埔、高樹、五房州等 4 區,目前養殖用淡水均取自地下水,由

於政府對於開挖魚塭並無整體性的規劃,故常造成環境的破

壞,目前新園鄉一帶五房州區因養殖魚塭大量抽取地下水,已

發生嚴重地盤下陷。

32

第五章 模擬結果與驗證

5-1 模式參數率定與驗證

根據傑明公司的報告,將高屏溪流域的集污區劃分 26 個集污區

與其排放水量及 BOD 流達量(民國 92 年)。如表 5.1

表 5.1 高屏溪集污區劃分與點源排放水量及 BOD 流達量

集污區名稱 排放水量(CMD) BOD(Kg/D)

林園排水 39416.0 6922.28

萬丹排水 14077.2 4884.26

牛稠溪排水 48937.5 68811.03

翁公園地區排水 6822.3 624.34

武洛溪排水 15815.2 7104.99

大樹排水 3476.4 186.32

大坑排水 1757.2 93.90

溪埔寮排水 1338.1 46.80

三張廊排水 918.9 322.32

溪州、土庫排水 1906.1 343.50

外六寮排水 219.0 59.90

手巾寮、吉洋排水 786.5 79.52

美濃溪排水 8973.9 948.76

旗山排水 3632.9 407.11

奎柚、內寮溪排水 1185.1 112.19

口隘溪排水 1515.0 555.94

甲仙堰至月眉橋 2250.7 174.35

民權大橋至甲仙堰 656.5 44.86

旗山溪發源地至民權大橋 800.4 47.98

隘寮溪匯流口至荖濃溪匯流口 84.1 18.28

濁口溪匯流口至隘寮溪匯流口 420.1 38.8

濁口溪 349.8 42.14

新發大橋至濁口溪匯流口 1708.7 185.19

荖濃溪發源地至新發大橋 1818.5 188.25

三地門橋至荖濃溪匯流口 5606.7 344.37

隘寮溪發源地至三地門橋 1952.8 122.40

但以 QUAL2E 模擬時,有些排放點相當接近,如萬丹排水與牛

稠溪排水,便結合成同一點源排放;或是匯入的支流,如三地門橋至

資料來源:(政院環保署,2003)

33

荖濃溪匯流口及隘寮溪發源地至三地門橋兩個排放點是屬於同一匯

入的支流,且不是主要模擬的河段,便結合成同一點源排放。其他如

旗山溪發源地至民權大橋、民權大橋至甲仙堰、濁口溪,新發大橋至

濁口溪匯流口、荖濃溪發源地至新發大橋屬於較上游的河段,不在計

畫模擬範圍內。

QUAL2E 模式各單元之模擬流程可大概分為如下五步驟 (張乃

斌等人,1999)

河川分段→水力參數→水質參數→單元水質條件→模式律定與驗證

●河川分段: 為水質模式建立之第一步驟,本研究參考以往相關之研

究(行政院環保署,2004)將高屏溪分為 8 個何段,主流河道為自出

海口起至上游旗山溪的甲仙,總長為 85 公里;支流為自荖濃溪匯流

口至上游濁口溪匯流口之大津橋,總長 28 公里。配合環保署九十二

年度委託美商明傑顧問公司執行之「高屏溪流域非點源污染防治具體

措施規劃」,共區分為主流六個模擬河段,支流兩個河段。模式設定

1 公里為一個單元,因此主流河段 85 個格點,支流河段 28 個格點,

共 113 個格點。各河段與排水系統及格點劃分如圖 5.1 所示。

●水力參數: 有關水力參數的敘述於 3-2.1 已介紹,本研究之水力參數

參考(行政院環保署,2003),如表 5.2。

●水質參數:包括設計溫度、飽和溶氧量、BOD 祛除速率(Kr)、再曝

氣係數(K2)與其他相關係數,如表 5.3。

●單元水質條件:決定各點之流量、溫度、BOD、DO 各相關水質數據。

使模式能顯示出流域污染的分佈情形。

●模式率定與驗證:本研究參考(行政院環保署,2004),以 1997 年

高屏溪流域之平均流量與平均水質資料進行 QUAL2E 模式之參數檢

定,並以 2004 年之平均資料進行模式參數之驗證,其結果如圖 5.2、

5.3 所示。

3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78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I

II

III

V IV

VI

VII

VIII

月眉橋 (62.1)

新旗尾橋 (50.7)

旗南橋 (47.6)

里嶺大橋 (嶺口) (36.6)

溪埔寮排水 (34.6)

大坑排水 (29.4)

大樹排水 (25.6)

武洛溪排水 (23.3)

高屏大橋 (21.6)

翁公園排水 (19.0)

牛稠溪排水

萬丹排水

(11.0)

雙園大橋 (2.7)

林園排水 (1.0)

隘寮溪匯流口與荖濃溪匯流口

間污染排放 [5.1]

里港大橋

[8.4]

三地門及隘寮溪發源

地污染排放 [12]

濁口溪 [25.4]

大津橋

[28.3]

上游荖濃溪

(85.0)

(65.0)

(49.0)

(11.0)

[28.0]

(35.0)

(22.0)

(11.0)

圖例:

格點內數字為計算編號,每單位長度 1km

( )內數字表示距出海口距離

[ ] 內數字表示距匯流口距離

圖 5.1 高屏溪水質模式模擬格點圖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2003

35

表 5.2 高屏溪各河段之水力參數

河段 河段名稱 a b c d 曼寧 n

I 甲仙堰至月眉橋

0.1147 0.5160 0.1801 0.3230 0.02

II 旗山、口隘、奎柚

排水段

0.1147 0.5160 0.1801 0.3230 0.02

III 三張廊、溪州、外

六寮排水段

0.2369 0.2930 0.2504 0.3203 0.02

IV 濁口溪匯流口至

隘寮溪匯流口

0.6913 0.0630 0.4207 0.1414 0.02

V 隘寮溪匯流口至

荖濃溪匯流口

0.4207 0.1414 0.1287 0.3326 0.02

VI 大樹、大坑、溪埔

寮排水段

0.0504 0.5089 0.2690 0.2066 0.02

VII 翁公園地區排水 0.0504 0.5089 0.2690 0.2066 0.02

VIII 萬丹排水段 0.0504 0.5089 0.2690 0.2066 0.02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2003)

36

表 5.3 高屏溪各河段之水質參數率定表

BOD NH3-N 參數

河段

K1 K3 β3 σ4 β β2

I 1 0.36 0.7 0.1 0.8 2

II 1 0.36 0.7 0.1 0.8 2

III 2 0.36 0.7 0.1 0.8 2

IV 1 0.36 0.7 0.1 0.8 2

V 0.1 0.3 0.7 0.1 0.8 2

VI 0.5 0.36 0.7 0.1 0.8 2

VII 0.1 0.1 0.7 0.1 0.8 2

VIII 0.1 0.1 0.7 0.1 0.8 2

資料來源: (行政院環保署,2003。)

高屏溪流域DO濃度驗證

0123456789

1 16 31 46 61 76 91 106

Km

DO

(mg/

L)

模擬值

實測值

圖 5.2 高屏溪流域 DO 濃度驗證圖

37

高屏溪BOD濃度驗證

0123456789

1 21 41 61 81 101Km

BO

D(m

g/L)

模擬值

實測值

圖 5.3 高屏溪流域 BOD 濃度驗證圖

5-2 涵容能力分析

由圖 5.2、5.3 可看出下游地區因牛稠溪與萬丹排水帶來了大量的

污染,而造成 BOD 的大幅變動,可知高屏溪下游污染情形嚴重。由

高屏溪流域各種污染源比重得知,養豬業的豬隻廢水為造成高屏溪污

染最主要的污染源,故養豬業之管理對於高屏溪水質影響有相當之重

要性,以往的相關研究中(黃聖授,2000),以八十六年三月的口蹄疫

事件前後流域內水質變化做了驗證,得知高屏溪在口蹄疫發生前後水

質有相當程度的改善。

高 屏 溪 流 域 養 豬 頭 數 約 有 7 3 萬 頭 ( 扣 除 林 園 排

水 ), 主 要 集 中 在 武 洛 溪 排 水 約 4 1 萬 頭 , 另 外 之 集 中

區 域 如 牛 稠 溪 排 水 與 萬 丹 排 水 兩 處 各 有 1 3 ~ 1 4 萬 頭 ,

這 幾 區 養 豬 頭 數 與 9 1 年 相 較 有 增 加 的 趨 勢 。 由 環保署

資料得知高屏溪 BOD 的 涵 容 能 力 約 為 2 7 , 7 0 0 k g / d a y, 9 2

年 排 入 高 屏 溪 的 B O D 量 約 為 6 9 , 0 0 0 k g / d a y,而 根 據 資

料 顯 示 7 3 萬 頭 的 豬 隻 每 天 約 產 生 4 2 , 5 8 5 . 7 5 k g / d a y,

超 過 每 天 排 入 高 屏 溪 B O D 負 荷 的 一 半,而 高 屏 溪 流 域

的 居 民 產 生 的 生 活 污 水 約 佔 了 B O D 負 荷 的 3 7 %。資 料

顯 示 目 前 高 屏 溪 流 域 污 染 嚴 重 。

38

5 - 2 . 1 離牧政策之影響

民國 86 年 5 月 21 日修正公佈之「飲用水管理條例」第五條,為

解 決 養 豬 廢 水 長 期 污 染 南 部 地 區 飲 用 水 水 源 問 題 , 行

政 院 於 八 十 七 年 十 二 月 核 定 「 飲 用 水 水 源 水 質 保 護 綱

要 計 畫 - -高 屏 溪 、 淡 水 河 、 頭 前 溪 、 大 甲 溪 及 曾 文 溪

部 分 」 其 主 要 工 作 為 拆 除 補 償 該 五 大 流 域 水 源 保 護 區

內 之 養 豬 戶,編 列 6 4 . 5 億 之 預 算 執 行。該 計 畫 之 改 善

效 益 預 估 可 將 高 屏 溪 水 質 氨 氮 由 4 . 5 m g / L 降 至

1 . 1 m g / L, 改 善 率 約 為 7 6%,氨 氮 量 由 每 日 2 1 8 2 公 斤

降 至 每 日 5 4 3 公 斤 , 削 減 率 可 達 7 5% 。

計劃以養豬離牧依法禁養輔導養豬戶轉業(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

綱要計畫,1999B),高屏溪攔河堰以上 51 萬頭豬隻將全部禁養,剩

下游 50 萬頭左右,期能使高屏溪水質獲得相當大的改善。攔河堰位

在高屏大橋上游兩公里處之高屏溪右岸,長 674 公尺固定堰與長 216

公尺,抬高水位與相關取水進水口設施。

環保署自八十九年間推動之高屏溪養豬離牧政策,至九

十年十二月底止 99.2%的養豬戶已將豬舍拆除,削減豬隻數

量達五十六萬頭削減率為 98.4% , 共 發 放 6 3 . 1 8 億 元 之

補 助 金 。 而 0 . 8% 未 拆 除 之 養 豬 戶 ( 場 ) 計 4 1 戶 , 大

部 份 已 無 養 豬 之 行 為 。

計 畫 執 行 期 間 , 高 屏 溪 等 五 大 流 域 水 源 保 護 區 ,

於 離 牧 政 策 前 ( 八 十 九 年 十 一 月 ) 5 7 萬 頭 降 至 9 0 0 0

頭( 九 十 一 年 一 月 ),削 減 率 達 9 8 . 4%;其 中 高 屏 溪 削

減 4 7 萬 頭,效 果 最 佳。五 大 流 域 之 水 質 中,氨 氮 項 目

皆 達 預 估 之 目 標, 而 高 屏 溪 更 降 至 0 . 1 7 m g / L, 符 合 該

河 段 乙 類 水 體 水 質 標 準 ( 0 . 3 m g / L )。

圖 5 .4、5.5 為 自 民 國 8 8 年 起 至 9 3 年 高 屏 溪 B O D

與 氨 氮 之 濃 度 趨 勢 , 河 川 以 圖 5 . 1 劃 分 為 11 3 公 里 ,

可 看 出 高 屏 溪 施 行 離 牧 政 策 區 域 之 水 質 有 明 顯 的 改

善 。

39

高屏溪88~93年BOD趨勢

0

2

4

6

8

23 35 38 51 70 79 92 111

Km

mg/L

88年

89年

90年

91年

92年

93年

圖 5.4 高屏溪 88~93 年 BOD 趨勢

高屏溪88~93年氨氮趨勢圖

0

1

2

3

23 35 38 51 70 79 92 111

Km

mg/L

88年

89年

90年

91年

92年

93年

圖 5.5 高屏溪 88 年~93 年氨氮趨勢圖

4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高屏溪流域中屬於甲類水體的河段有旗山溪發源地至甲仙淨水

場取水口、荖濃溪發源地至與濁口溪匯流口、濁口溪發源地至與荖濃

溪匯流口、及隘寮溪發源地至三地門橋之間河段,其餘河段除了雙園

大橋至出海口為丙類水體之河段外,其餘屬乙類水體。而其中大樹攔

河堰以下河段之氨氮及生化需氧量之水體分類水質標準合格率偏

低。以該測站於河道之位置來看,越上游之河段水質受污染之程度越

低,而中、下游河段受到畜牧廢水與生活污水之排入,水質較差。

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顯示,高屏溪 92 年點源污染之生化需氧量約為

11,209,074 kg/yr,而畜牧廢水約佔點源污染量之 50.35%為最大宗;

生活污水約佔 45.85%。而氨氮之污染排放量為 2,244,387kg/yr,畜牧

廢水佔了 56.89%,依舊是最大宗之污染源,生活廢水佔 42.72%。而

主要污染源皆為武洛溪排水、牛稠溪排水、萬丹排水等三個集水分

區,其 BOD 與氨氮之排放量約為全流域的 79%與 85%左右。污染量

仍以點源污染為主,而污染量以生化需氧量計佔總污染量之 76.7%;

氨氮計佔總計污染量之 67.2%。

針對高屏溪流域之污染,政府將其分為近程與遠程兩階段目標:

(1)近程目標(民國 96 年):上游水源區河川水質符合水體分類水

質標準須達 75%,而其餘之河段水體分類水質標準合格率達到 65%。

(2)長程目標(民國 101 年):在枯流量或結合代表性降雨時,所有

河段水質均須符合水體水質分類標準。

6-2 建議

國 內 多 年 來 對 於 水 污 染 防 治 工 作 多 集 中 在 點 源 污

染 之 立 法 與 相 關 管 制 工 作 , 而 點 源 污 染 被 逐 步 的 控 制

與 掌 握 後 , 非 點 源 污 染 對 於 河 川 之 影 響 逐 漸 明 顯 , 因

此 應 重 視 「 非 點 源 污 染 」 此 令 人 頭 痛 之 水 污 染 問 題 ,

在 高 屏 溪 流 域 內 , 主 要 之 非 點 源 污 染 為 林 地 與 農 地 之

農 業 回 歸 水 為 主 。

本 身 有 參 加 河 川 巡 守 隊 , 並 接 受 過 訓 練 , 因 此 了

解 到 工 廠 排 放 廢 水 引 起 河 川 污 染 的 嚴 重 性 , 所 以 應 嚴

格 執 行 工 廠 廢 水 的 排 放 標 準 , 以 及 加 強 稽 查 防 止 工 廠

偷 排 放 廢 水 。

為 了 表 達 準 確 之 河 川 現 況 , 應 持 續 更 新 數 據 與 修

正 參 數 之 工 作 , 以 及 實 地 採 樣 了 解 河 川 之 現 況 , 以 便

監 測 。

41

日 前 政 府 規 劃 之 養 豬 離 牧 政 策 與 興 建 污 水 下 水 道

系 統 規 劃 兩 項 政 策 , 在 養 豬 離 牧 政 策 施 行 後 , 攔 河 堰

上 游 之 水 質 有 明 顯 的 改 善 , 不 過 下 游 的 水 質 僅 靠 屏 東

市 污 水 下 水 道 系 統 處 理 改 善 , 但 區 域 內 仍 有 許 多 養 豬

戶 及 工 廠 , 因 此 水 質 依 舊 不 佳 。

非 點 源 污 染 之 採 樣 有 許 多 之 難 題 需 要 克 服 , 須 針

對 非 點 源 污 染 比 重 與 影 響 較 高 的 區 域 , 執 行 非 點 源 污

染 量 採 樣 分 析 工 作 , 並 持 續 長 期 的 追 蹤 採 樣 , 取 得 代

表 性 雨 量 及 非 點 源 污 染 量 資 料 , 以 利 執 行 後 續 之 非 點

源 污 染 防 治 規 劃 。

42

參考文獻

1.黃聖授,「高屏溪涵容能力之評估」,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0。

2.李魁裕,「高屏溪水質水量改善之成本效益分析」,國立台北大學資

源管理研究所,2001。

3.童智偉,「濁水溪流域水質永續指標及評量系統之建立」,逢甲大學

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2001。

4.鄭詩音,「我國水污染防治制度之比較研究—高屏溪流域

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5.鐘偉誠,「高屏溪未量測集水區流量歷線推估之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6.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統計年報(Yearboo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tistics Republic of China),2004。

7.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行政院經濟建

設委員會,2004。

8.經濟部水利署,台灣水文年報,2003。

9. http://www.epa.gov.tw/main/index.asp,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0.http://www.ntut.edu.tw/~wwwwec/modeling/modelinfo/modelinfo.ht

m,水環境研究中心(werc)。

11. http://map.cy1000.com.tw/,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資訊系統。

12.http://map.cy1000.com.tw/envpre3/standard/frame.htm,環境影響評

估個案管理。

13.http://edb.epa.gov.tw/Index_water.htm,行政院環保署環

境資料庫。

14. http://ww2.epa.gov.tw/waterana/,台灣地區五大河川環境與水質查

詢分析系統。

15. http://ind.ntou.edu.tw/~b0137/wrm/index.htm,高屏溪曾文溪流域可

用水量及用水現況之探討,黃文政,1997。

16.行政院環保署,「高屏溪流域非點源污染防治具體措施

規劃」。

17.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

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2004。

18.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統計年報,2004

19.行政院環保署,河川流域經營管理方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