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 · 教授乙部課題一的舊石器時 代及部分新石器時代文化。...

4
www.manhattanpress.com.hk 「中國歷史」 新起點 歷史學習 2012 3 第三期 「千禧教改」的大旗下,過去獨立的中國歷史科被劃歸入個人、 社會及人文教育的「學習領域」內,教育當局建議初中中史科可 以獨立形式、「綜合人文科」、「歷史與文化科」及校本課程四個模式 進行教學。現在,大部分學校維持開設獨立的中史科,亦有部分學校打 算增設「綜合人文科」或「歷史與文化科」。以下將探討「綜合人文 科」與初中中史教育的互動關係。 綜合人文科與中史教育 根據教育局網頁的資料,「綜合人文科」的教學時間大約為每六日循環週 有五至六個教節,建議課程以涵蓋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內「個人與群性 發展」、「時間、延續與轉變」、「文化與承傳」、「地方與環境」、「資 源與經濟活動」及「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六個範疇為原則,具體內容 如下: 據稱有關課程以「立足香港」、「懷抱中國」、「放眼世界」為軸 線,串連起中一至中三整個初中學習階段,而有關中國歷史的教學主要集 中在中二課程的八個專題內。換言之,過去作為獨立中國歷史科的三年 課程,被壓縮至第(2)至(6)五個「詳近略遠」的專題內(專題(1)屬地理範 疇;專題(7)專論「香港」),並要在一年之內教授完畢。 中國歷史教育元素不足 教育當局在構思「綜合人文科」課程架構時,曾透露中國歷史將會是課程 的核心元素,認為新模式可有助學生貫通古今。但事實上,將中史、歷 史、地理和經濟四個知識範疇統整為一個知識學科,老師對這些範疇要有 充分掌握、融會貫通,才可揮灑自如的指導學生思考,老師是否具備足夠 能力是一個問題;加上中國歷史教育元素及授課時數,在這個課程之內被 壓縮削減,學生在課堂上所能吸收到有關中國歷史的知識必然大打折扣。 故此,要在這個建議的課程裡保留中國歷史作為核心元素,必須在課程規 劃上多花心思,才可以加強初中的國史教育。 千禧教改推行後,初中中國歷史科的教學模式也有所改變。不少學校因應需要,發展校本課 程,又或是將課程部分內容融入「歷史與文化科」或「綜合人文科」。第三期《中國歷史最新 情報》探討初中中史科教學模式的轉變、老師面對的困難,以及介紹本社對校本課程的支援服務, 希望能為老師提供更多教與學的實用資訊。 《中國歷史最新情報》以雙月刊形式出版,歡迎老師提供教學心得,或與同工、學者進行專業討 論。如對《中國歷史最新情報》有任何查詢,歡迎把問題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 電客戶服務熱線 2945 7211查詢。 初中中國歷史科與其他科目的互動關係 資料來源:教育局網頁http://www.ed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3234 年級 建議課程內容 中一 (1) 我的學校;(2) 認識自己;(3) 香港基本地理資 料研習;(4) 香港發展歷史與文化背景;(5) 香港 社會面面觀;(6) 廿一世紀大都會;(7) 香港文化 的現在與未來;(8) 專題研習一:訂定目標 搜集 資料 中二 (1) 中國的自然環境與天然資源;(2) 中華民族與 文化;(3) 中國的皇朝政治;(4) 百多年前的巨變; (5) 今日中國;(6) 走向世界的中國;(7) 中國歷史 中的香港;(8) 專題研習二:資料擷取 組織所需 中三 (1) 貧與富;(2) 全球化;(3) 文化交流;(4) 戰爭 與和平;(5) 專題研習三:撰寫報告 展示所學 綜合人文科 世界 中國 香港

Transcript of 「中國歷史」 · 教授乙部課題一的舊石器時 代及部分新石器時代文化。...

www.manhattanpress.com.hk

「中國歷史」主編的話

新起點歷史學習

2012 年 3 月第三期文達教師通訊

在 「千禧教改」的大旗下,過去獨立的中國歷史科被劃歸入個人、

社會及人文教育的「學習領域」內,教育當局建議初中中史科可

以獨立形式、「綜合人文科」、「歷史與文化科」及校本課程四個模式

進行教學。現在,大部分學校維持開設獨立的中史科,亦有部分學校打

算增設「綜合人文科」或「歷史與文化科」。以下將探討「綜合人文

科」與初中中史教育的互動關係。

綜合人文科與中史教育根據教育局網頁的資料,「綜合人文科」的教學時間大約為每六日循環週

有五至六個教節,建議課程以涵蓋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內「個人與群性

發展」、「時間、延續與轉變」、「文化與承傳」、「地方與環境」、「資

源與經濟活動」及「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六個範疇為原則,具體內容

如下:

據稱有關課程以「立足香港」、「懷抱中國」、「放眼世界」為軸

線,串連起中一至中三整個初中學習階段,而有關中國歷史的教學主要集

中在中二課程的八個專題內。換言之,過去作為獨立中國歷史科的三年

課程,被壓縮至第(2)至(6)五個「詳近略遠」的專題內(專題(1)屬地理範

疇;專題(7)專論「香港」),並要在一年之內教授完畢。

中國歷史教育元素不足教育當局在構思「綜合人文科」課程架構時,曾透露中國歷史將會是課程

的核心元素,認為新模式可有助學生貫通古今。但事實上,將中史、歷

史、地理和經濟四個知識範疇統整為一個知識學科,老師對這些範疇要有

充分掌握、融會貫通,才可揮灑自如的指導學生思考,老師是否具備足夠

能力是一個問題;加上中國歷史教育元素及授課時數,在這個課程之內被

壓縮削減,學生在課堂上所能吸收到有關中國歷史的知識必然大打折扣。

故此,要在這個建議的課程裡保留中國歷史作為核心元素,必須在課程規

劃上多花心思,才可以加強初中的國史教育。

自 千禧教改推行後,初中中國歷史科的教學模式也有所改變。不少學校因應需要,發展校本課

程,又或是將課程部分內容融入「歷史與文化科」或「綜合人文科」。第三期《中國歷史最新

情報》探討初中中史科教學模式的轉變、老師面對的困難,以及介紹本社對校本課程的支援服務,

希望能為老師提供更多教與學的實用資訊。

《中國歷史最新情報》以雙月刊形式出版,歡迎老師提供教學心得,或與同工、學者進行專業討

論。如對《中國歷史最新情報》有任何查詢,歡迎把問題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

電客戶服務熱線 2945 7211查詢。

初中中國歷史科與其他科目的互動關係

資料來源:教育局網頁http://www.ed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3234

年級 建議課程內容

中一

(1) 我的學校;(2) 認識自己;(3) 香港基本地理資

料研習;(4) 香港發展歷史與文化背景;(5) 香港

社會面面觀;(6) 廿一世紀大都會;(7) 香港文化

的現在與未來;(8) 專題研習一:訂定目標 搜集

資料

中二

(1) 中國的自然環境與天然資源;(2) 中華民族與

文化;(3) 中國的皇朝政治;(4) 百多年前的巨變;

(5) 今日中國;(6) 走向世界的中國;(7) 中國歷史

中的香港;(8) 專題研習二:資料擷取 組織所需

中三(1) 貧與富;(2) 全球化;(3) 文化交流;(4) 戰爭

與和平;(5) 專題研習三:撰寫報告 展示所學

綜合人文科

個人與群性發展

時間、延續與

轉變 文

化與承傳

地方與環境

資源與經濟活動

社會體系與

公民精神

世界

中國

香港

甲、乙部課程剪裁

儘管教育當局鼓勵學校在初中階段的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內,實行不同模式的綜合課程,但大部分學校

仍堅持開設獨立的初中中國歷史科。只是隨著新的學科不斷增加,加上初中中史科課程份量龐大,令教學時間變

得緊湊。部分學校便根據需要,開始設計和發展初中中史校本課程。

為回應學校對初中中史校本課程的需求,本社出版的《全方位中國歷史》教材在設計和組織上具備「靈活富彈性、

方便剪裁」的特色,方便老師剪裁、組合和製作合適的校本教材,讓老師能更靈活運用教學時間,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以下是部分本社製作的初中中史校本課程例子:

初中中國歷史課程的調整與實踐

探討專題

中國歷史

www.manhattanpress.com.hk

2012 年 3 月

課時不足,但又希望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起源,所以只教授乙部課題一的舊石器時代及部分新石器時代文化。

例二:

中二級

甲部

課題一 隋代統一南北與速亡

課題二 唐代的盛世及其後的藩鎮與宦官亂政

課題三 五代的武人專政

課題四 北宋的積弱與變法

課題五 南宋的偏安

課題六 元代的高壓統治

課題七 明代的君主集權政治

乙部

課題一 科技發明與重要建設

課題二 中外交通的發展

中一級

乙部

課題一 遠古時期的文化

甲部

課題一 華夏政治的肇始

課題二 周代封建與列國相爭

課題三 秦代大一統帝國的建立與驟亡

課題四 西漢國力的統整張弛

課題五 東漢的戚宦政治

課題六 魏晉南北朝的分裂

乙部

課題二 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現行初中中史課程分為甲部政治史和

乙部文化史兩大部分。有部分學校受

課時所限,刪減乙部內容,集中講授

甲部課程。

刪去乙部課程,只保留甲部內容。 刪減乙部課程

中國歷史

www.manhattanpress.com.hk

2012 年 3 月

跨年級課題統整

剪裁現行中一及中二級課程,

釋放教學空間。

重整中三級課程

為方便老師教學和配合校本課程的需要,《全方位

中國歷史作業》亦可以就課本改動作出相應的調

整。若老師想更深入了解本社製作的初中中史校本

課程,歡迎向本社客戶服務部或負責 貴校之市務

主任查詢。

刪去現行中三級乙部課程,並將甲部課題一併入中

二級。由十一個課題縮減至八個課題,老師能有更

多課時教授中國近現代史內容。

中三上

甲部

課題一 滿清入關與康、雍、乾盛世的統治政策

課題二 道、咸時期的內憂外患

課題三 同、光年間救國運動的起落

課題四 革命運動與中華民國成立

課題五 軍閥政治

中三下

甲部

課題六 國共第一次合作與分裂

課題七 國共第二次合作與抗日戰爭

課題八 戰後國共關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課題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與外交

乙部

課題一 學術思想的發展

課題二 宗教概說

中一

乙部

課題一 遠古時期的文化

甲部

課題一 華夏政治的肇始

課題二 周代封建與列國相爭

課題三 秦代大一統帝國的建立與驟亡

課題四 西漢國力的統整張弛

課題五 東漢的戚宦政治

課題六 魏晉南北朝的分裂

乙部

課題二 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中二

甲部

課題一 隋代統一南北與速亡

課題二 唐代的盛世及其後的藩鎮與宦官亂政

課題三 五代的武人專政

課題四 北宋的積弱與變法

課題五 南宋的偏安

課題六 元代的高壓統治

課題七 明代的君主集權政治

乙部

課題一 科技發明與重要建設展

課題二 中外交通的發展

甲部

課題一 滿清入關與康、雍、乾盛世的統治政策

刪去現行中一、中二級的乙部課程、中二級甲部課題三,並

把中三級甲部課題一併入中二課程內,釋放更多教學空間,

方便老師善用課時,規劃更完備的校本課程。

講西講東

歷史學習新起點-初中中國歷史科與歷史與文化科的互動關係

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宣佈在安陽縣安豐鄉發現的西高穴大墓,便是曹操的陵墓——高陵。這次發現引起考古學界的激烈爭論,有

學者質疑該墓出土的「魏武王」石牌的真確性,也有的認為墓葬缺乏如墓誌銘等有力佐證,只是曹操的疑塚之一。近日,再有學者提出新

證據以證明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

有說擁有三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印度名勝古蹟泰姬陵(Taj Mahal)將在二至五年內倒塌,消息一出引起輿論一片譁然。印度專家駁斥倒塌

傳聞屬無稽之談,但承認泰姬陵現狀確實堪憂。

「中國歷史」

「全方位中國歷史溫習問題庫」本套溫習問題庫共分四冊,中一、二級各一冊、中三級兩冊,包含選擇、填充、配對、

連結、填地圖、圖片分析、名詞解說、問答等多類型習題,合共近4000道題目,並附有

參考答案,是老師設計練習和試卷的最佳材料。

下期預告推介相關教材

電子版《中國歷史最新情報》

免費訂閱,請即登入

www.manhattanpress.com.hk

中國歷史

www.manhattanpress.com.hk

2012 年 3 月

出版年份:2011、2012

受各種污染影響,泰姬陵在過去數十年的受壓能力下降,一旦發生大地震,泰姬陵便有機會倒塌。

曹操墓新證據再起爭議

泰姬陵真的會倒塌嗎?

泰姬陵於公元1654年完工,是印度蒙兀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紀念過世的皇后而下令建造,被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並於

1983年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約四百萬名遊客到訪。如今泰姬陵所遇到的問題,正好讓人們反思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育的平衡。

這些新證據是指北齊的〈龍驤將軍杜達墓誌銘〉、〈王敬妃墓誌〉及唐代的〈柏道墓誌〉三塊古

代墓誌銘。這些墓誌除了記載三個墓葬的所在地外,也寫入鄰近知名陵墓或建築物。根據〈龍驤將軍

杜達墓誌銘〉,北齊將軍杜達的墓葬位於安陽縣豐樂鎮西門豹寺西側四、五里,而且「四望坦蕩,高

陵崇栢」;〈王敬妃墓誌〉記載「西瞰高陵,見青松之簫瑟」;〈柏道墓誌〉中有「左魏武陵,右天

宮寺;前蒼忙城,後衡漳水」等字句,有學者由此推論曹操是葬於安陽縣,陵園鄰近漳水,正好與西

高穴大墓的位置吻合。

然而,亦有學者認為這些「新證據」並不能視為高陵所在地的佐證。因為墓誌所述的「高陵」,

可能是指某座位處高地的陵園,而非曹操墓;〈柏道墓誌〉中的「天宮寺」和「蒼忙城」也缺乏史料

證明,無法確定其具體位置。因此,西高穴大墓主人的真正身分,仍有待專家和學者作進一步考證。

乳白色大理石外牆受酸雨侵蝕,導致牆身變黃,白銀大門變成黑色。

阿穆納河河水可避免其木製地基腐爛,但近年因為河流缺水及污染嚴重,地基亦因此變得脆弱,泰姬陵有隨時倒塌的危險。

大量伐木令城市失去樹木作為天然屏障,泰姬陵的外牆直接受到沙塵暴的破壞。

曹操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