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暢態」感受:音樂 - 肢體課程對教師健康及教...

5
68 Hong Kong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香港幼兒學報 Vol. 11 No. 1 & 2 Dec 2012 教師「暢態」感受:音樂 - 肢體課程對教師健康及教學之啟示 Teachers’ Feelings on ‘Flow’: Music-Movement Curriculum’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Health 劉永慈、黃樹誠、黃有豪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摘要 良好的學校環境能促進兒童健康發展,一個良好的學校「課程政策」卻是設計出良好的學習環境 的依據。教師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及推行者,現行學校所推行的課程政策雖有關注兒童的健康發 展,但較為缺乏對促進教師健康的考慮,然而,教師能通過推行綜合的音樂-體能-創意活動能產 生「暢態」的感受,這種「暢態」感受是提升教師健康的根源,可推動教師不斷進步發展,達成 學校、兒童及教師的三贏局面。本文目的是以音樂-肢體課程為例,喚起業界對教師「暢態」感受 的關注,內容包括:一、香港幼稚園現時對教師健康關注情況;二、以音樂肢體課程顯示出教師 「暢態」感受與其心理健康的關係;及三、健康教師對學校的啟示。 Abstract A favourable school environment based on a good school curriculum policy can enhance children’s healthy development. It is the teachers who plan and implement children’s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while school curriculum policies typically addres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they serve, they show relatively little concern for promoting teachers’ health. Nevertheless, teachers can experience what is known as “flow” when conducting musical-physical-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this “flow” state is pivotal in enhancing teachers’ health in ways that benefit overall schoo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musical-physical curriculum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how teachers’ “flow” states relate to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the field, including (1) the degree of concern regarding the well-being of teachers in Hong Kong kindergarten classes,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flow” experience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3) the implications of healthy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s. 引言 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需要有良好的學校 「課程政策」來支持的(課程發展議會,2006)。 教師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及推行者,健康的教師 能為學校帶來具效能及高效率的工作表現,更 能在其教學上發展具效果的教學技巧,令教學 生活充滿成功感和滿足感,減少挫敗的感覺及 壓力等負面因素。一個優秀的教師,除需具備 豐富的專業知能、精熟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 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有效地發展所 長和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 健康的教師對兒童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 係,因兒童每天和教師一起生活學習,教師對 兒童人格之塑造,具深刻的影響,例如教師以 正確的態度對待兒童或處理師生關係,兒童在 整個學習過程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教師能 使受挫的兒童建立信心,懶散的兒童變得勤 奮,內向的變得更活潑等。所以「健康不僅是 教師個人的事情,也關係到兒童身心健康的發 展」(高明書,1999,頁 110)。故此,「心理健 康的教師,才能透過教學歷程影響學生,從而 培養出身心健全的良好學生」(王以仁、陳芳 玲、林本喬,2005,頁 21)。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Transcript of 教師「暢態」感受:音樂 - 肢體課程對教師健康及教...

Page 1: 教師「暢態」感受:音樂 - 肢體課程對教師健康及教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3861.pdf創意(Creativity)、暢態與綜合活動(Flow-

68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1 No. 1 & 2 Dec 2012

教師「暢態」感受:音樂 - 肢體課程對教師健康及教學之啟示Teachers’ Feelings on ‘Flow’: Music-Movement Curriculum’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Health

劉永慈、黃樹誠、黃有豪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摘要良好的學校環境能促進兒童健康發展,一個良好的學校「課程政策」卻是設計出良好的學習環境的依據。教師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及推行者,現行學校所推行的課程政策雖有關注兒童的健康發展,但較為缺乏對促進教師健康的考慮,然而,教師能通過推行綜合的音樂-體能-創意活動能產生「暢態」的感受,這種「暢態」感受是提升教師健康的根源,可推動教師不斷進步發展,達成學校、兒童及教師的三贏局面。本文目的是以音樂-肢體課程為例,喚起業界對教師「暢態」感受的關注,內容包括:一、香港幼稚園現時對教師健康關注情況;二、以音樂肢體課程顯示出教師「暢態」感受與其心理健康的關係;及三、健康教師對學校的啟示。

AbstractA favourable school environment based on a good school curriculum policy can enhance children’s healthy development. It is the teachers who plan and implement children’s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while school curriculum policies typically addres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they serve, they show relatively little concern for promoting teachers’ health. Nevertheless, teachers can experience what is known as “flow” when conducting musical-physical-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this “flow” state is pivotal in enhancing teachers’ health in ways that benefit overall schoo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musical-physical curriculum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how teachers’ “flow” states relate to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the field, including (1) the degree of concern regarding the well-being of teachers in Hong Kong kindergarten classes,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flow” experience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3) the implications of healthy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s.

引言 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需要有良好的學校「課程政策」來支持的(課程發展議會,2006)。教師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及推行者,健康的教師能為學校帶來具效能及高效率的工作表現,更能在其教學上發展具效果的教學技巧,令教學生活充滿成功感和滿足感,減少挫敗的感覺及壓力等負面因素。一個優秀的教師,除需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能、精熟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有效地發展所長和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

健康的教師對兒童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因兒童每天和教師一起生活學習,教師對兒童人格之塑造,具深刻的影響,例如教師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兒童或處理師生關係,兒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教師能使受挫的兒童建立信心,懶散的兒童變得勤奮,內向的變得更活潑等。所以「健康不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情,也關係到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高明書,1999,頁 110)。故此,「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透過教學歷程影響學生,從而培養出身心健全的良好學生」(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頁21)。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2: 教師「暢態」感受:音樂 - 肢體課程對教師健康及教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3861.pdf創意(Creativity)、暢態與綜合活動(Flow-

69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1 No. 1 & 2 Dec 2012

健康的定義 健康是指生理上、心理上及社會上的安寧美好狀態,而不單只是沒有疾病。Marotz( 2 0 0 1)引述並延伸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1946)對健康作出定義:「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且,他們之間會相互影響。」 (p. 5)。所以健康涵蓋個人在身理、心理、社群發展狀況的全人概念,這定義適用於幼兒與幼兒教師。對於教師健康的發展,學校卻較少對教師切實地作出關注與支持。教師們一直在重壓下工作,對他們而言,甚麼因素導致他們產生這壓力,現將實際情況歸納如下,而這些因素到現時仍存在於今天的學校中。

香港幼稚園現時對教師健康的關注情況 香港幼稚園教師每天在校的工作時間,從站崗等待小朋友上學、與家長傾談, 上課、下課的時間及課後留校準備明天的工作,時間較長(香港教育學院,1998)足有十個小時之多留於學校內(由上午八時 -下午六時計算),「過長的工作時間和過多的工作量,形成了教師常有的壓力」(Holmes,2006,關慧敏譯,頁 39); 教師在幼稚園的工作及時間出現壓力是非常普遍,「時間管理成為 [她 /他們 ]壓力的來源」(Tsai, Fung, & Chow, 2006, p. 368),他們的心理是否健康多從教學工作中反映出來,在學校裡,教師有未完成的工作,且需要把工作帶回家,而有責任的教師,沒有不把未完成的工作帶回家來完成,也許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為師生互動及為明天的挑戰做好準備。但這些大量而繁瑣的工作,是否對教師心理健康帶來負面的成效?從研究中發現,教師從工作中只得到一般或極低的滿足感,且常感筋疲力竭(burnt out),較多出現各種健康警號,以致他們不能建設性地幫助兒童有更好的學習(Tsai, Fung, & Chow, 2006),從這層面看來,學校未見為教師健康作進一步的關注。

其次, 教師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為「整體教育改革政策」和「教統局對學校的評估」(香港健康情緒中心,2004),他們為著管理兒童而做出許多準備的工作, 進而到實際的教學裡,

除了每天的教學外,教師需對兒童作出觀察後再作文字的記錄和評估,這也是教師的主要工作,他們承擔這責任的過程,都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與精力(Holmes,2006,關慧敏譯,頁41),在政策、學校工作分配上,學校未見從教師的健康考慮作出發點。

美國心理健康全國協會(The Na t iona l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ealth)曾列舉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教師應具備的其中特質:例如:「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感到快慰和舒適、從每天的生活點點滴滴中,吸取生活的樂趣、樂於參與各種團體的活動、能全力投入工作,從而尋求樂趣等」(高明書,1999,頁 107-108),要擁有以上的感受,近期一項研究指出教師可以通過推行綜合的音樂—體能—創意活動能產生「暢態」的感受(黃樹誠、劉永慈,2008),這種「暢態」感受便是內在動機的根源,可推動教師不斷進步發展,達成學校、兒童及教師的三贏局面;有助教師健康的發展。

音樂肢體課程與教師心理健康的關係 教師要擁有健康的特質及暢態(Flow)的感受,學校須要良好的學校「課程政策」。根據香港課程發展議會(2006)編訂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指出,幼稚園的音樂與體能課程能啟發兒童的創意及想像力,提升他們創作的樂趣。它更強調教師可運用適當的引導,透過音樂和體能活動發展幼兒的潛能和興趣,透過課堂中推行的創意音樂 – 肢體課程,教師和兒童也能獲得「暢態」的感受(黃樹誠、劉永慈,2008),這樣,快樂的課程切實地發展教師的身心。這種「暢態的感受,能使教師個人全神貫注,從中得到極大的快樂和滿足感,樂在音樂肢體活動中,頓然感受舒暢、痛快而進入忘我的境界」(黃樹誠、劉永慈,2008,頁101)。

幼兒喜愛在現實環境中去學習、運動、感覺、說話和歌唱,他們從環境和人物的互動中經驗了學習的歡趣和意義。由於兒童熱愛運動和音樂,他們特別喜歡利用運動和音樂與人溝通,教師可推行創意的音樂韻律課程模式(Wong & Chu, 2001;2008)去提升幼兒和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3: 教師「暢態」感受:音樂 - 肢體課程對教師健康及教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3861.pdf創意(Creativity)、暢態與綜合活動(Flow-

70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1 No. 1 & 2 Dec 2012

自身的暢態感。這課程的重點元素包括:音樂技能與概念(Musical Skills & Concepts)、運動技能與概念(Movement Skills & Concept)、創意(Creativity)、暢態與綜合活動(Flow- Integration)的元素。透過此音樂肢體課程,教師除能提升兒童自我表達的能力、興趣、意欲和需要,亦能透過每天有系統的課程安排,將主題綜合活動聯繫各獨立之韻律元素,綜合整個音樂韻律課程,為教師帶來「暢態」的歡暢意境(黃樹誠、劉永慈,2008),提升他們的健康發展。

運動 技能與 概念

創意

暢態綜合活動

音樂 技能與 概念

創新幼兒運動 -音樂課程模式 (Wong & Chu, 2001;2008)

課程模式中的四個元素雖然是獨立的學科,但在活動時卻是彼此緊扣相連。其發展程序如下:

1. 教師選擇合宜的主題或教師與幼兒探討有共同興趣的主題;

2. 教師編選或與幼兒共同創作故事線和大綱;

3. 教師選取合適和相關的音樂與運動概念;

4. 教師把綜合音樂 -動作概念配上適切音樂 -動作技能及資源(音樂、歌曲、 樂器、用具、器材等);

5. 教師採用創意和引導發現教學策略與幼兒在佈置好的環境場地上課;

6. 教師強調幼兒創意五力的發展;創意五力是: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

力和精進力(Guilford, 1959,Torrance, 1990;陳龍安,1995)

7. 教師與幼兒一同參與和享受綜合式運動 -音樂活動。

創意綜合性的韻律教育之最高目標是教師享受「暢態」的感覺。「暢態」是對個人經歷的素質的一種描述(Csikszentimihalyi, 1990)。Csikszentimihalyi(1988)曾以「至佳經歷」(Optimal Experience)形容「這些經驗」,它目標鮮明,回饋明確,使個人全神貫注,從中得到極大快樂。這種「暢態」的心理狀態,確能令教師體驗到真正的滿足感,教師的專注程度令自己全情投入,樂在其中。教師享受這些創意韻律教育活動,音樂洋溢於她們的腦海,運動浸溢於她們的全身;音樂和運動元素溶化於身體的血液中,暢流運行細胞裏。她們在教學上感到強而有力、心思敏捷、能適當地控制教學環境、進入忘我境界、[教學能力 ] 達至「暢態」的狀態。

健康教師對學校的啟示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必須受到重視的。由於教師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為「整體教育改革政策」和「教統局對學校的評估」,因此,在政策(包括課程政策)和學校工作分配,都應作出相應措施,減輕香港教師工作壓力和情緒健康的問題。提升教師健康的方法建議如下:

● 教師是學校的重要資源,是課程的推動者、策劃者,一個擁有全人健康的教師必能提升學校的成效與質素,間接能促進兒童的學習成效;相反,缺乏健康的教師將會妨礙學校課程政策的推行。由於教師一般投放在學校的時間都佔了她/他一天的不少時間,所以學校能否建立一個包容及互相支持的工作環境是管理層必需反思的問題。

● 教師在推行有效教學的過程中,往往能通過與幼兒的互動而帶來不少的工作滿足感,因此,教師不但可採用創意教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4: 教師「暢態」感受:音樂 - 肢體課程對教師健康及教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3861.pdf創意(Creativity)、暢態與綜合活動(Flow-

71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1 No. 1 & 2 Dec 2012

學模式,推行教與學的暢態活動,提升教師個人心理素質和滿足,這種能產生「暢態」的教學效果(黃樹誠、劉永慈,2008)的前設是以兒童為主的綜合活動。

● 根據Karasek及 Theorell(1990)的工作壓力理論,工作壓力包括有工作要求( job demand)、工作自主( job a u t o n o m y)及同儕關係( c o l l e g i a l relationship)的因素,而造成工作壓力是由於工作要求高於工作自主及社群的支援。這意味著學校管理層必須於安排教師工作時考慮平衡這三個因素對兒童學習所造成的影響,建議如下:

具體方法 1. 校方管理層在整個的課程政策策劃可鼓

勵教師的參與,包括規劃、推行及檢討過程(課程發展議會,2006),教師參與課程政策的過程能提升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Hallinger & Cheng, 2009)。

2. 要求教師配合學校的發展同時,給予教師足夠的空間,帶動以兒童為主的綜合課程設計(課程發展議會,2006)。

3. 校方可考慮帶動校內的同儕協作文化,研究顯示同儕協作文化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之一(Wong, 2009),這顯示校內的團隊建立能夠維持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減少教師的工作壓力。

4. 教師個人宜作持續反思,個人性格與課程政策的推行過程的配合,並適切與校

方管理層溝通,建立和諧文化,增加彼此信任。

5. 教師宜通過積極參與,共同建立校內同儕協作文化,彼此分享教學成果,並分擔教學壓力。

6. 適切賦權教師較多的工作自主發展創意課程,如音樂 -肢體課程,讓教師和學生有充份設計和參與,從中獲得健康暢態的滿足感。

總結 我們認為擁有健康教師的學校,教師會表現具高度的工作滿足感,即「暢態」的教學效果(黃樹誠、劉永慈,2008),直接提升教學效能,從教師的角度,我們需要有一個強健的身心靈和堅持的信念,使能保持身心健康,並實踐輕鬆活潑快樂的課程(如:「透過音樂 -肢體韻律活動提升兒童的創意」課程),讓兒童和教師產生快樂的互動,彼此享受暢快之狀態,最終能促進學校成效,我們建議學校在制訂課程政策時,積極朝著促進教師達至「暢態」的教學效果為目標之一。幼兒教師宜不斷學習和進修,更新韻律教育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享受「暢態」,達至心滿意足、悠然自得的境界。當然,從學校行政管理階層上,可再思考如何建立健康的幼稚園,這包括在人、課程、環境上和校風文化上的連繫。教育局亦可製訂課程政策,建議學校採用「創意教學模式」和提供教師課程「空間」,讓他們自由地發揮教學優勢,享受教學的歡趣,與學生分享音樂 -肢體課程的快樂!

參考書目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第二版,台北,心理出版社。香港教育學院(1998):《幼稚園管理:經驗分享》,香港,香港教育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2004):《 教師壓力與情緒病調查》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與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http://www.hmdc.med.cuhk.edu.hk/report/report19.html,瀏灠日期 24/8/2009陳龍安主編(1995):《啟發孩子創造力》,香港,青年教育中心。高明書(1999):《教師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黃樹誠、劉永慈(2008):幼兒教育課程新改革:創新韻律教育,《教育曙光》第56卷,第一期,頁95-106。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5: 教師「暢態」感受:音樂 - 肢體課程對教師健康及教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3861.pdf創意(Creativity)、暢態與綜合活動(Flow-

72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1 No. 1 & 2 Dec 2012

課程發展議會(2006):《學前教育課程指引》,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Holmes, E. (2006):關慧敏 譯《教師的幸福感: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及職業發展》,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Hallinger, P. & Cheng, Y-C. (2009). Does school leadership make a difference? 學教喜悅,第一期,頁15-18。Marotz, L.R.著,黃惠美等譯(2001):《幼兒健康、安全與營養》,台北,心理出版社。Csikszentmihalyi, M. and Csikszentmihalyi, I. S. (Ed.). (1988). Optimal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flow in

consciousn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Perennial, a division of

HarperCollins.Guilford, J. P. (1959). Three faces of intellect. American Psychologist,14, 469-479.Karasek, R., & Theorell, T. (1990). Healthy work, stress, productivi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working life. Basic

Books, New York.Torrance, E. P. (1990).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Bensenville, IL: Scholastic Testing Service.Tsai, E., Fung, L., Chow, L. (2006). Sources and manifestations of stress in fe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7(3), 364-370.Wong, S. S. & Chu, M. (2001). An Innovative movement and music approach for preschool curriculum in Hong Kong.

A paper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juvenation Schools Through Partnership, 22-24 May 2001,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Wong, Y. H. (2009).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mental health in Hong Ko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 (ICER) 2009, Thailand.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