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里的 守望者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9-12-06/06/06.pdf ·...

1
多年的志愿护鸟经历让王洪峰 见证了北大港湿地的变化。“多年来, 随着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及保护力 度的加大,湿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专门成立了北大港湿地自然保 护区管理中心,清退了湿地内所有经 营行为,如今的湿地已经真正成为了 候鸟的天堂,是滨海新区一张靓丽的 生态名片。”王洪峰告诉记者,湿地的 改变也促进了护鸟志愿服务的改变, 如今北大港湿地采取“1+1”巡护模 式,有关部门与志愿者形成联动,志 愿者个人行为也有了规范和组织。 现在,王洪峰进入湿地常会带着 官方发放的袖标,在拍摄过程中,见 到不文明观鸟行为就会及时劝导、制 止。他自己在拍摄时也一直坚持不 惊扰候鸟生活的原则,常常为了拍到 最自然的画面,在芦苇丛里一呆就是 三四个小时。经过多年积累,王洪峰 已经在湿地内拍摄到 200 余种鸟类, 他将自己拍摄的鸟类图片制作成课 件,到社区和学校进行宣传、科普,延 伸护鸟志愿服务的触角,让更多人认 识到湿地之美、鸟类之美。 王洪峰告诉记者,通过多年护鸟 志愿服务,他意识到,提高人们的爱 鸟护鸟意识,与加强打击不法行为同 样重要。“当初我们自发印制材料,到 附近的村子进行宣传,大部分村民都 不理解。现在已经有村子专门成立 了巡护队,村民们也加入到候鸟宣传 和保护工作中来。”王洪峰认为,如此 巨大的转变得益于多方持续的宣传 引导。在王洪峰看来,作为一名湿地 环境保护志愿者、一名爱鸟人,他还 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管多辛苦、多 危险,只要能以自己的行动唤起全社 会对鸟类—这个人类朋友的关心 爱护,一切就都值了。” 呵护“飞羽精灵”再辛苦都值得 滨海追 二十五 视觉 责编:赵力校对:肖仲制作:周海生 Vision 6 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 湿地里的 湿地里的 最近,北大港湿地传出好消息,随着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不断推进, 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目前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并拟于2020 年开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得益于政府保护力度的加大,同时 也凝聚了民间力量的支持。王洪峰是滨海新区众多民间护鸟志愿者中的 普通一员。眼下正值候鸟迁徙季,护鸟志愿者也进入“战备”状态。 14 年甘当候鸟“守望者” 12 月 5 日,天刚蒙蒙亮,王洪峰就来到 湿地周边,一边进行摄影创作,一边开展巡 护。王洪峰的家就在湿地附近,多年来,他 早已养成习惯,只要有时间就往湿地里扎。 据了解,作为最早一批深入北大港湿 地开展爱鸟护鸟活动的志愿者,大港油田 实验中学美术教师王洪峰,已经在这片土 地上整整守望了 14 年。 14年前王洪峰第一次走进湿地,原 本是为了收集绘画素材,没想到却与湿地 和候鸟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开始我就是拿着相机,拍摄风景 和鸟类,在拍摄过程中看到了捕鸟、伤鸟 的情况。”王洪峰告诉记者,2008 年,有一 次他追踪一只鸟,偶然进入了湿地腹地, 眼前的画面令他痛心:高高的芦苇丛中是 铺天盖地的粘网,网上挂着大量鸟类尸 体,其中还有并不常见的翠鸟。看到这样 的情况,王洪峰脱了鞋,挽起裤腿,蹚着齐 膝深的水走到网前。“可以看出翠鸟在死 前还作了死命的挣扎,翅膀大张,一只爪 子仍紧紧抓着粘网。”当时王洪峰的眼泪 夺眶而出,他心想,一定要为这些可爱的 “飞羽精灵”做些什么。 回到家后,王洪峰就把在现场拍到的 照片发到了国内知名生态网—鸟网上, 题目就叫作《翠鸟之死》。这篇帖子引起 了网友的强烈反响,纷纷谴责不法行为。 王洪峰在线下也联系到了同样爱好 摄影的朋友,趁着国庆假期,他们放下相 机,拿起镰刀,深入湿地清理粘网。一连 六天,他和影友们清理了大量粘网,解救 了成千上万只栖息湿地的候鸟。 影友也将那次行动的情况发布在鸟 网上,并引起了国家林业局野保司的高度 重视,督导进行严格管理,使天津北大港 湿地保护工作得到了上级的支持,掀起了 保护候鸟的热潮。 那是王洪峰第一次用实际行动保护 候鸟,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观察一 家三口冬季留守的天鹅,他曾不慎掉进冰 窟窿里,浑身湿透,但寒冷刺骨的冰水没 有让他却步一寸;为了看望冬季留守的候 鸟,他曾顶风冒雪骑自行车去刘岗庄村附 近的滩涂看望雪中的天鹅,傍晚回到油田 的家时,浑身都被冻僵了;为帮助一只受 伤的白鹤归队,他曾跨越千里护送白鹤去 东北沈阳湿地;他还曾连续三年跟踪拍摄 北大港湿地内的震旦鸦雀群落,珍贵的影 像资料填补了国内空白…… 十多年间,除了工作,他几乎把所有 时间都奉献给了这块美丽的候鸟迁徙 地。湿地中的每一处苇塘、每一块水洼、 每一片滩涂,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 文/记者 张智 图/记者 贾成龙 王洪峰拍摄的震旦鸦雀 在熟悉的芦苇丛中,王洪峰一下就找到了路 王洪峰的电脑里已存了上万张大港湿地鸟类照片 王洪峰和影友一起,捕捉候鸟在夕阳下的剪影 寒冷的冬日,王洪峰骑着自行车在夕阳下沿着大堤骑行,前往湿地拍摄候鸟迁徙 赶上雾凇天气,王洪峰马上到湿地拍摄 王洪峰在碱蓬草中静静等待鸟儿出现 遇到熟悉的拍鸟爱好者,王洪峰与他们亲切交流 王洪峰以不打扰鸟类生活为原则,静静等待抓拍鸟儿最自然的一面

Transcript of 湿地里的 守望者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9-12-06/06/06.pdf ·...

Page 1: 湿地里的 守望者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9-12-06/06/06.pdf · 眼前的画面令他痛心:高高的芦苇丛中是 铺天盖地的粘网,网上挂着大量鸟类尸

多年的志愿护鸟经历让王洪峰

见证了北大港湿地的变化。“多年来,

随着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及保护力

度的加大,湿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专门成立了北大港湿地自然保

护区管理中心,清退了湿地内所有经

营行为,如今的湿地已经真正成为了

候鸟的天堂,是滨海新区一张靓丽的

生态名片。”王洪峰告诉记者,湿地的

改变也促进了护鸟志愿服务的改变,

如今北大港湿地采取“1+1”巡护模

式,有关部门与志愿者形成联动,志

愿者个人行为也有了规范和组织。

现在,王洪峰进入湿地常会带着

官方发放的袖标,在拍摄过程中,见

到不文明观鸟行为就会及时劝导、制

止。他自己在拍摄时也一直坚持不

惊扰候鸟生活的原则,常常为了拍到

最自然的画面,在芦苇丛里一呆就是

三四个小时。经过多年积累,王洪峰

已经在湿地内拍摄到200余种鸟类,

他将自己拍摄的鸟类图片制作成课

件,到社区和学校进行宣传、科普,延

伸护鸟志愿服务的触角,让更多人认

识到湿地之美、鸟类之美。

王洪峰告诉记者,通过多年护鸟

志愿服务,他意识到,提高人们的爱

鸟护鸟意识,与加强打击不法行为同

样重要。“当初我们自发印制材料,到

附近的村子进行宣传,大部分村民都

不理解。现在已经有村子专门成立

了巡护队,村民们也加入到候鸟宣传

和保护工作中来。”王洪峰认为,如此

巨大的转变得益于多方持续的宣传

引导。在王洪峰看来,作为一名湿地

环境保护志愿者、一名爱鸟人,他还

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管多辛苦、多

危险,只要能以自己的行动唤起全社

会对鸟类——这个人类朋友的关心

爱护,一切就都值了。”

呵护“飞羽精灵”再辛苦都值得

滨海追 人梦 二十五

视觉 责编:赵力 校对:肖仲 制作:周海生Vision6 2019年12月6日星期五

湿地里的湿地里的最近,北大港湿地传出好消息,随着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不断推进,

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目前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并拟于2020年开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得益于政府保护力度的加大,同时也凝聚了民间力量的支持。王洪峰是滨海新区众多民间护鸟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眼下正值候鸟迁徙季,护鸟志愿者也进入“战备”状态。

守守望望者者14年甘当候鸟“守望者”

12月5日,天刚蒙蒙亮,王洪峰就来到

湿地周边,一边进行摄影创作,一边开展巡

护。王洪峰的家就在湿地附近,多年来,他

早已养成习惯,只要有时间就往湿地里扎。

据了解,作为最早一批深入北大港湿

地开展爱鸟护鸟活动的志愿者,大港油田

实验中学美术教师王洪峰,已经在这片土

地上整整守望了14年。

14 年前王洪峰第一次走进湿地,原

本是为了收集绘画素材,没想到却与湿地

和候鸟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开始我就是拿着相机,拍摄风景

和鸟类,在拍摄过程中看到了捕鸟、伤鸟

的情况。”王洪峰告诉记者,2008年,有一

次他追踪一只鸟,偶然进入了湿地腹地,

眼前的画面令他痛心:高高的芦苇丛中是

铺天盖地的粘网,网上挂着大量鸟类尸

体,其中还有并不常见的翠鸟。看到这样

的情况,王洪峰脱了鞋,挽起裤腿,蹚着齐

膝深的水走到网前。“可以看出翠鸟在死

前还作了死命的挣扎,翅膀大张,一只爪

子仍紧紧抓着粘网。”当时王洪峰的眼泪

夺眶而出,他心想,一定要为这些可爱的

“飞羽精灵”做些什么。

回到家后,王洪峰就把在现场拍到的

照片发到了国内知名生态网——鸟网上,

题目就叫作《翠鸟之死》。这篇帖子引起

了网友的强烈反响,纷纷谴责不法行为。

王洪峰在线下也联系到了同样爱好

摄影的朋友,趁着国庆假期,他们放下相

机,拿起镰刀,深入湿地清理粘网。一连

六天,他和影友们清理了大量粘网,解救

了成千上万只栖息湿地的候鸟。

影友也将那次行动的情况发布在鸟

网上,并引起了国家林业局野保司的高度

重视,督导进行严格管理,使天津北大港

湿地保护工作得到了上级的支持,掀起了

保护候鸟的热潮。

那是王洪峰第一次用实际行动保护

候鸟,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观察一

家三口冬季留守的天鹅,他曾不慎掉进冰

窟窿里,浑身湿透,但寒冷刺骨的冰水没

有让他却步一寸;为了看望冬季留守的候

鸟,他曾顶风冒雪骑自行车去刘岗庄村附

近的滩涂看望雪中的天鹅,傍晚回到油田

的家时,浑身都被冻僵了;为帮助一只受

伤的白鹤归队,他曾跨越千里护送白鹤去

东北沈阳湿地;他还曾连续三年跟踪拍摄

北大港湿地内的震旦鸦雀群落,珍贵的影

像资料填补了国内空白……

十多年间,除了工作,他几乎把所有

时间都奉献给了这块美丽的候鸟迁徙

地。湿地中的每一处苇塘、每一块水洼、

每一片滩涂,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

文/记者 张智图/记者 贾成龙

王洪峰拍摄的震旦鸦雀

在熟悉的芦苇丛中,王洪峰一下就找到了路

王洪峰的电脑里已存了上万张大港湿地鸟类照片

王洪峰和影友一起,捕捉候鸟在夕阳下的剪影

寒冷的冬日,王洪峰骑着自行车在夕阳下沿着大堤骑行,前往湿地拍摄候鸟迁徙

赶上雾凇天气,王洪峰马上到湿地拍摄

王洪峰在碱蓬草中静静等待鸟儿出现

遇到熟悉的拍鸟爱好者,王洪峰与他们亲切交流

王洪峰以不打扰鸟类生活为原则,静静等待抓拍鸟儿最自然的一面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