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出口超预期 聚力培育新业态 应对全球产业链“洗牌”格局...

1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刘慧 电话:( 010 81785188-3023 电子邮箱: liuhui1116sina.com 美术编辑:中一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 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 weibo.com/cetwb 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 102209 电话:( 010 81785188 (总机) ( 010 81785188-5100 (编辑部) ( 010 81785186 (广告部) ( 010 81785178 (发行部) 传真:( 010 81785121 电邮: 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 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 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 010 81785188-5100 81785111 国内邮发代号: 1-218 国外代号: 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 010 81785178 全年定价288 CHINA ECONOMIC TIMES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200 2020 5 11 星期一 6080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 4 零售价: 1.20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中国经济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3 版:假日经济消费效应 正逐渐显现 2 版:新基建带来 大数据产业新机遇 本报记者 陈婧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统计数 据显示, 2020 年前 4 个月,我国货物 贸易进出口总值 9.07 万亿元人民 币,比去年同期下降 4.9%,降幅比 一季度收窄 1.5 个百分点。在进出 口总额稳步回升的同时,我国外贸 在结构上呈现诸多亮点。从贸易 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 升。从合作伙伴看,我国对东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 增长。从贸易主体看,民营企业进 出口增长、比重提升。 4 月外贸喜中有忧 4 月我国外贸成绩单亮点增 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 委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 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 3 份外贸数据看,出口已在复苏,进 口也在回暖。4 月份外贸数据亮点 增多,其中,出口达 1.41 万亿元,增 8.2%,明显好于预期。 哪些积极因素推动 4 月出口逆 势增长?余淼杰说,随着疫情在全 球蔓延,国外对中国资本品中间品 的需求下降,但对中国消费品,特 别是与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相关的 消费品出口上升,并将在第二季度 及之后保持稳健的上升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 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中国经 济时报记者分析,“4 月份出口形势 进一步好转,主要和一季度以来, 特别是 3 月份以来复工复产的推进 密切相关,主要是复工复产的效果 在外贸方面进一步显现。” 在出口超预期增长的同时,进 口增长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 4 月进口 1.09 万亿元,下降 10.2%余淼杰认为,这与疫情在全球 蔓延,一些国家封国封城,尚未充 分复工密切相关,这一影响还将持 续。因此,我国出口复苏并将持 续,进口回暖但短期不可持续。从 4 个月数据看,预计 2020 年我国 外贸总额将下降 10%左右。由于今 年中国出口受到负面影响不会太 大,进口会相对下降,导致进出口 总额下降,全年贸易顺差有望保持 2.5 万亿元左右。 外贸新出口订单萎缩 4 月份防疫物资出口明显增长 是出口由负转正,进而带动外贸降 幅明显收窄的重要因素。海关总 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表示, 3 1 日到 4 25 日,中国共验放出口主 要防疫物资价值 550 亿元。截至 4 24 日,中国出口口罩 10.6 亿只, 这个数字比 3 31 日的 2.24 亿只 增长了 3.7 倍。 外贸企业订单有一部分是从 2019 年底到今年积累下来的,张立 群认为,疫情在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应该在第二季度明显显现,因此, 4 月份 PMI 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的 较大幅度下降预示着 5 月份及更长 远一段时间,出口的下行压力值得 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疫情 在境外蔓延影响,全国多地外贸新 出口订单萎缩现象普遍存在,外贸 企业日子仍不好过。余淼杰建议, 企业自身要向出口市场多元化转 变,原来一直对欧美市场,要逐步 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 是新兴工业国家,进出口主要比重 应当以东盟市场为主。 □□□□□□□□□□ (下转 2 版) 本报记者 赵姗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使 本已进入重塑关键期的国际经贸 秩序和格局加速重构。如何把握好 国际贸易发展新动向,找到更好发展 对外贸易的着力点?接受中国经济 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疫情冲击 正加剧国家间的结构性洗牌,加速全 球供应链、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分 散化趋势,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 构难以避免。我国可发挥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发展优势, 大力提升中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打造 更加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我 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疫情加速重构国际经贸格局 疫后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 的份额和市场影响力会否发生改 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 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 经济全球化以来影响世界经济格局 走向的一次重大外部冲击。疫情恐 使全球经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 济衰退,其冲击正加剧国家间的结构 性洗牌,加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本 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后疫情时 代全球产业链重构难以避免。 “近年来,世界对中国的依存 度逐年上升,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 贸易量比重从 2000 年的 3.9%提升 2018 年的 12.8%,从主要出口的 机械与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两项 看,其出口占到全球出口贸易量的 19.2% 。因此,世界对中国的依赖 性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张茉楠说。 张茉楠认为,疫情在中长期可 能会加速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区 域分工将会加速替代全球分工,使 得各国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松动,这种现象近年来已发 生,全球贸易强度下滑就是明确的 信号。以占全球产出的比例衡量, 2007 年至 2017 年间,全球中间品贸 易下降了 5.1 个百分点。2008 年金 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不断推出再工 业化战略,如美国“先进制造业计 划”、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英国 “工业 2050 战略”、德国“工业 4.0”。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美国优 先”战略全面转向、德国“工业 2030 战略”等出台,发达经济体“再工业 化”进程加速。 “一些超大型区域贸易安排, CPTPP (经济规模占全球比重 13.1%)、欧日 EPA (经 济 规 模 占 全 球比重 28.1%)、美墨加协定(经济 规模占全球比重 27.6%)等的签署 和落地会进一步强化北美、欧洲、 亚洲三大板块的区域化属性,重构 国际经贸秩序和格局。”张茉楠说。 赛迪研究院研究员李佳璐在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日韩 三国疫情暴发较早且疫情防控成 效较好,相对北美、欧盟两大贸易圈 占有先机。疫情推动大数据、云计算 等数字化技术以及云上办公、在线教 育等新业态加速发展,中日韩依据 数字技术优势,有望形成新的以中 日韩为主导的数字经济贸易格局, 将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市场份额与 市场影响力。 □□□□□□□□□□ (下转 2 版) 本报记者 张一鸣 近日,在“新基建新布局新 动能:产业互联网发展新路径” “云”座谈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 员、业内人士围绕新基建展开讨 论。大家认为,以数字基建为主的 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在中国 发展潜力巨大。应明确作为新基 建主体的数字基建与“铁公机”类 的老基建在技术属性、投资方式和 运行机制上的明显区别。 “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有三方 面优势:首先是市场容量大,容易形 成商业模式。其次是中国在数字经 济领域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比较 小。再次是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 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需要 很多产业配套的能力。”全国政协经 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 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以数字基建 为主的新基建包括产业互联网,本质 上属于新技术推动的新产业,发展速 度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要防 止一哄而起的运动式增长。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新基 建要避免传统基建遇到的问题,比 如需求不足带来的过剩问题、市场 主体参与不足带来的低效问题、基 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脱节问题,最 有效的途径是推动新基建与产业互 联网的融合互动发展。要加强与终 端需求的有效衔接,推进制造业、服 务业的数字化进程,推进信息装备 的标准化。加强产业链视角的顶层 设计,在数据交换、数据接口、开放 模式、数据安全方面建立规范和标 准。加强与产业互联网的互动发 展。鼓励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如推 PPP 合作模式等。要推动新基 建,加快数据安全的制度建设显得 尤为迫切。 □□□□□□□□□□ (下转 2 版) 聚力培育新业态 应对全球产业链“洗牌”格局 政协委员热议:新基建发展潜力巨大 范思立 中国人民银行 5 10 日发布了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系统回顾 了第一季度货币政策,该报告是观察 国内货币政策趋势的权威窗口。 因受疫情影响,国内货币政策 力度明显加大,先后三次降低存款 准备金率,同时充分发挥再贷款、再 贴现的精准滴灌作用,通过降低贷 款市场利率( LPR )引导贷款实际利 率下降等。 国内货币政策稳健且灵活适 度,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有效应对冲 击,切实支持了抗疫保供、复工复产 和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得到恢复 发展,其政策效果可圈可点。但国 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步入衰 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当 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 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 确定性。因此,根据疫情防控和经 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如何把握好 政策节奏和实施力度,对货币管理 当局提出了更多挑战,下一阶段的 货币政策应该重点着墨如下方面。 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更加 关注充分就业。传统的货币政策目 标是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根 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货币政 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 经济增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 下,无论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抑 或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两者的 首要目标都是就业。因此,现阶段 货币政策更应注重充分就业,适时 适度加大政策力度,信贷资金应更 倾向于活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和民营 企业,这样有利于促进就业,从而拉 动内需和刺激居民消费,实质上必 将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与财政政策相机配合,更好地 发挥宏观调控效果。逆周期调节是 为了熨平经济波动,需要发挥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单纯 依靠哪一方都难以有效应对目前的 严峻局面。增强二者的协同性将增 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精准 性,尤其在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 下,更要精准把握调控政策的方向、 力度和节奏,这样才能化解经济下 行压力加大的风险。通过增加国内 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的形式,可 以直接引流银行资金到实体经济, 且畅通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发力的渠道。 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 衡。中央多次强调,货币政策将积 极配合一揽子宏观政策发力,价格 型和数量型工具相继实施,灵活适 度货币政策更多地坚持以我为主。 但也因该看到,为应对疫情引发的 金融动荡,提振市场信心,全球央行 大幅降息,美日等国已进入零利率 行列;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正在重启 或加码量化宽松。在此大背景下, 我国是否还应坚持高利率值得商 榷。此举虽有利于吸引国际资金购 买人民币资产,而目前全球经济大 衰退,国内经济能否支撑、是否值得 支撑如此高的资金成本有很大的讨 论空间。 总之,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逆周 期调节作用,丰富工具和手段,不仅 有利于对冲当前疫情的负面影响,更 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治理现代化。 时报时评 稳就业应是当前货币政策重要目标 这是5月10日拍摄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入口。上海迪士尼乐园定于5月11日重新开放接待游客。目前,上海迪士尼乐园在线售票已启动。 新华社记者 丁汀 11

Transcript of 四月出口超预期 聚力培育新业态 应对全球产业链“洗牌”格局...

Page 1: 四月出口超预期 聚力培育新业态 应对全球产业链“洗牌”格局 ...jjsb.cet.com.cn/zgjjsb/20200511/A01.pdf2020/05/11  ·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刘慧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刘慧 电话:(010)81785188-3023 电子邮箱:liuhui1116@sina.com 美术编辑:中一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weibo.com/cetwb□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102209 电话:(010)81785188(总机) (010)81785188-5100(编辑部) (010)81785186(广告部) (010)81785178(发行部) 传真:(010)81785121 电邮: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号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010)81785188-5100 81785111□国内邮发代号:1-218 国外代号: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010)81785178 全年定价288元

CHINA ECONOMIC TIMES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00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第6080期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4版零售价:1.20元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中国经济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3版:假日经济消费效应正逐渐显现

2版:新基建带来大数据产业新机遇

■本报记者 陈婧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统计数

据显示,2020年前 4个月,我国货物

贸易进出口总值 9.07 万亿元人民

币,比去年同期下降 4.9%,降幅比

一季度收窄 1.5个百分点。在进出

口总额稳步回升的同时,我国外贸

在结构上呈现诸多亮点。从贸易

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

升。从合作伙伴看,我国对东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

增长。从贸易主体看,民营企业进

出口增长、比重提升。

4月外贸喜中有忧

“4 月我国外贸成绩单亮点增

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

委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

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 3月

份外贸数据看,出口已在复苏,进

口也在回暖。4月份外贸数据亮点

增多,其中,出口达 1.41万亿元,增

长8.2%,明显好于预期。

哪些积极因素推动 4月出口逆

势增长?余淼杰说,随着疫情在全

球蔓延,国外对中国资本品中间品

的需求下降,但对中国消费品,特

别是与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相关的

消费品出口上升,并将在第二季度

及之后保持稳健的上升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

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中国经

济时报记者分析,“4月份出口形势

进一步好转,主要和一季度以来,

特别是 3月份以来复工复产的推进

密切相关,主要是复工复产的效果

在外贸方面进一步显现。”

在出口超预期增长的同时,进

口增长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4月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

余淼杰认为,这与疫情在全球

蔓延,一些国家封国封城,尚未充

分复工密切相关,这一影响还将持

续。因此,我国出口复苏并将持

续,进口回暖但短期不可持续。从

前 4个月数据看,预计 2020年我国

外贸总额将下降 10%左右。由于今

年中国出口受到负面影响不会太

大,进口会相对下降,导致进出口

总额下降,全年贸易顺差有望保持

在2.5万亿元左右。

外贸新出口订单萎缩

4月份防疫物资出口明显增长

是出口由负转正,进而带动外贸降

幅明显收窄的重要因素。海关总

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表示,3月 1日到 4月 25日,中国共验放出口主

要防疫物资价值 550亿元。截至 4月 24日,中国出口口罩 10.6亿只,

这个数字比 3 月 31 日的 2.24 亿只

增长了3.7倍。

外贸企业订单有一部分是从

2019年底到今年积累下来的,张立

群认为,疫情在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应该在第二季度明显显现,因此,4月份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的

较大幅度下降预示着 5月份及更长

远一段时间,出口的下行压力值得

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疫情

在境外蔓延影响,全国多地外贸新

出口订单萎缩现象普遍存在,外贸

企业日子仍不好过。余淼杰建议,

企业自身要向出口市场多元化转

变,原来一直对欧美市场,要逐步

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

是新兴工业国家,进出口主要比重

应当以东盟市场为主。

□□□□□□□□□□(下转 2版)

■本报记者 赵姗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使

本已进入重塑关键期的国际经贸

秩序和格局加速重构。如何把握好

国际贸易发展新动向,找到更好发展

对外贸易的着力点?接受中国经济

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疫情冲击

正加剧国家间的结构性洗牌,加速全

球供应链、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分

散化趋势,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

构难以避免。我国可发挥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发展优势,

大力提升中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打造

更加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我

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疫情加速重构国际经贸格局

疫后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

的份额和市场影响力会否发生改

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

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

经济全球化以来影响世界经济格局

走向的一次重大外部冲击。疫情恐

使全球经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

济衰退,其冲击正加剧国家间的结构

性洗牌,加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本

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后疫情时

代全球产业链重构难以避免。

“近年来,世界对中国的依存

度逐年上升,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

贸易量比重从 2000年的 3.9%提升

至 2018年的 12.8%,从主要出口的

机械与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两项

看,其出口占到全球出口贸易量的

19.2%。因此,世界对中国的依赖

性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张茉楠说。

张茉楠认为,疫情在中长期可

能会加速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区

域分工将会加速替代全球分工,使

得各国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松动,这种现象近年来已发

生,全球贸易强度下滑就是明确的

信号。以占全球产出的比例衡量,

2007年至 2017年间,全球中间品贸

易下降了 5.1个百分点。2008年金

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不断推出再工

业化战略,如美国“先进制造业计

划”、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英国

“ 工 业 2050 战 略 ”、德 国“ 工 业

4.0”。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美国优

先”战略全面转向、德国“工业 2030战略”等出台,发达经济体“再工业

化”进程加速。

“一些超大型区域贸易安排,

如 CPTPP(经济规模占全球比重

13.1%)、欧日 EPA(经济规模占全

球比重 28.1%)、美墨加协定(经济

规模占全球比重 27.6%)等的签署

和落地会进一步强化北美、欧洲、

亚洲三大板块的区域化属性,重构

国际经贸秩序和格局。”张茉楠说。

赛迪研究院研究员李佳璐在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日韩

三国疫情暴发较早且疫情防控成

效较好,相对北美、欧盟两大贸易圈

占有先机。疫情推动大数据、云计算

等数字化技术以及云上办公、在线教

育等新业态加速发展,中日韩依据

数字技术优势,有望形成新的以中

日韩为主导的数字经济贸易格局,

将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市场份额与

市场影响力。

□□□□□□□□□□(下转 2版)

■本报记者 张一鸣

近日,在“新基建 新布局 新

动能:产业互联网发展新路径”

“云”座谈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

员、业内人士围绕新基建展开讨

论。大家认为,以数字基建为主的

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在中国

发展潜力巨大。应明确作为新基

建主体的数字基建与“铁公机”类

的老基建在技术属性、投资方式和

运行机制上的明显区别。

“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有三方

面优势:首先是市场容量大,容易形

成商业模式。其次是中国在数字经

济领域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比较

小。再次是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

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需要

很多产业配套的能力。”全国政协经

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

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以数字基建

为主的新基建包括产业互联网,本质

上属于新技术推动的新产业,发展速

度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要防

止一哄而起的运动式增长。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新基

建要避免传统基建遇到的问题,比

如需求不足带来的过剩问题、市场

主体参与不足带来的低效问题、基

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脱节问题,最

有效的途径是推动新基建与产业互

联网的融合互动发展。要加强与终

端需求的有效衔接,推进制造业、服

务业的数字化进程,推进信息装备

的标准化。加强产业链视角的顶层

设计,在数据交换、数据接口、开放

模式、数据安全方面建立规范和标

准。加强与产业互联网的互动发

展。鼓励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如推

动 PPP 合作模式等。要推动新基

建,加快数据安全的制度建设显得

尤为迫切。

□□□□□□□□□□(下转2版)

四月出口超预期

外贸逆势突围仍需实招

聚力培育新业态 应对全球产业链“洗牌”格局

政协委员热议:新基建发展潜力巨大

■范思立

中国人民银行5月10日发布了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系统回顾

了第一季度货币政策,该报告是观察

国内货币政策趋势的权威窗口。

因受疫情影响,国内货币政策

力度明显加大,先后三次降低存款

准备金率,同时充分发挥再贷款、再

贴现的精准滴灌作用,通过降低贷

款市场利率(LPR)引导贷款实际利

率下降等。

国内货币政策稳健且灵活适

度,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有效应对冲

击,切实支持了抗疫保供、复工复产

和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得到恢复

发展,其政策效果可圈可点。但国

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步入衰

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当

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

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

确定性。因此,根据疫情防控和经

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如何把握好

政策节奏和实施力度,对货币管理

当局提出了更多挑战,下一阶段的

货币政策应该重点着墨如下方面。

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更加

关注充分就业。传统的货币政策目

标是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根

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货币政

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

经济增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

下,无论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抑

或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两者的

首要目标都是就业。因此,现阶段

货币政策更应注重充分就业,适时

适度加大政策力度,信贷资金应更

倾向于活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和民营

企业,这样有利于促进就业,从而拉

动内需和刺激居民消费,实质上必

将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与财政政策相机配合,更好地

发挥宏观调控效果。逆周期调节是

为了熨平经济波动,需要发挥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单纯

依靠哪一方都难以有效应对目前的

严峻局面。增强二者的协同性将增

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精准

性,尤其在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

下,更要精准把握调控政策的方向、

力度和节奏,这样才能化解经济下

行压力加大的风险。通过增加国内

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的形式,可

以直接引流银行资金到实体经济,

且畅通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发力的渠道。

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

衡。中央多次强调,货币政策将积

极配合一揽子宏观政策发力,价格

型和数量型工具相继实施,灵活适

度货币政策更多地坚持以我为主。

但也因该看到,为应对疫情引发的

金融动荡,提振市场信心,全球央行

大幅降息,美日等国已进入零利率

行列;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正在重启

或加码量化宽松。在此大背景下,

我国是否还应坚持高利率值得商

榷。此举虽有利于吸引国际资金购

买人民币资产,而目前全球经济大

衰退,国内经济能否支撑、是否值得

支撑如此高的资金成本有很大的讨

论空间。

总之,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逆周

期调节作用,丰富工具和手段,不仅

有利于对冲当前疫情的负面影响,更

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治理现代化。

■时报时评

稳就业应是当前货币政策重要目标

这是5月10日拍摄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入口。上海迪士尼乐园定于5月11日重新开放接待游客。目前,上海迪士尼乐园在线售票已启动。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于11

日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