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26
1 國立臺灣大學 99 學年第 1 學期 通識課程--海洋與社會 第七組期末書面報告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 授課教師:徐銘謙老師 第七組組員:B98504106 黃常維、B98504066 郭獻隆、B98504112 黃楓引 B98401085 邱士庭、B98401107 張芷瑄、B97106027 陳嘉彥 B99609061 黃約書、B97507023 林祐賢、B99609059 邱建良 B99609037 劉洪廷、B98603004 郭哲倫、B98603008 花譽展 B98603032 盧逸、B96b01074 鄭栢玔

Transcript of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Page 1: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

國立臺灣大學 99 學年第 1 學期

通識課程--海洋與社會

第七組期末書面報告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

授課教師:徐銘謙老師

第七組組員:B98504106 黃常維、B98504066 郭獻隆、B98504112 黃楓引

B98401085 邱士庭、B98401107 張芷瑄、B97106027 陳嘉彥

B99609061 黃約書、B97507023 林祐賢、B99609059 邱建良

B99609037 劉洪廷、B98603004 郭哲倫、B98603008 花譽展

B98603032 盧逸、B96b01074 鄭栢玔

Page 2: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2

目錄

零、前言………………………………………………………………………1

壹、靠海吃海──臺灣的捕魚方式

一、臺灣的早期漁業……………………………………………………2

二、臺灣漁業的科技發展………………………………………………3

三、臺灣漁業由盛轉衰…………………………………………………4

四、未來的可能性………………………………………………………4

五、補充資料,臺灣現行的捕魚方法統整……………………………5

貳、環環相扣──影響漁業發展以至於漁民生活的各種要素

一、科技的發展…………………………………………………………5

二、政策…………………………………………………………………6

三、國際公約……………………………………………………………7

四、國際貿易壓力………………………………………………………8

五、現代發展與經濟活動造成的汙染…………………………………8

六、港口淤積……………………………………………………………8

叁、實際走訪──老漁夫怎麼說……………………………………………9

肆、資料分析──推導、實證與討論

一、烏魚數量下滑之探討………………………………………………10

二、來自資料的推論與訪談結果的比對………………………………12

三、討論…………………………………………………………………12

伍、研伸探討──永續經營的理念…………………………………………13

陸、結語──捕魚方式與漁民生活的因果關係……………………………15

柒、參考資料…………………………………………………………………16

附件一、組員心得……………………………………………………………17

附件二、組員分工表與分工百分比

附件三、報告進程記錄

Page 3: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3

零、前言

在海洋與社會的課程當中,大致上了解了漁業的經濟活動對人民的社會活

動有多麼的重要;透過 fish bank 的遊戲過程,我們更加了解了漁業資源正在呈

現一種逐漸短缺的趨勢。四面環海的臺灣,經濟生產的過程當中必然受限於四

面環海的自然屏障,也受益於大海所帶給我們的豐富資源,初級生產的過程必

然與海洋習習相關。自然而然,漁業也對於臺灣的社會、經濟有各種層次上的

影響。

本學期的期末報告,本組將從生產活動的觀點出發,透過資料的蒐集以及

實際的訪談,希冀能夠整理出最近幾十年之間(二十~三十年),討海人進行初級

生產,亦即是補魚行為的不同方式,和討海人以至於與討海人息息相關的這群

人之間,有無重要的關聯性或是因果關係。我們假設科技的發展以及海洋的資

源匱乏狀況會給漁民的生活帶來衝擊,希望在訪談以及蒐集資料的過程中,能

夠找到證據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林振利先生在課堂上的演講,「討海人生活方式變遷」就提供了一個非常好

的例子。賞鯨船的觀光活動,改變了討海人利用海洋資源的方式,也揭示了一

種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和平共處的可能性。在演講中與本組報告一個極有關係

的結論是:「漁業(漁港)的發展出現了一種共通的走向,即是『直接食用』發展

成『休閒性漁業』再發展成與『生態保育』相關的漁業模式。」雖然在漁港全

部往觀光業發展的走勢仍有令人疑慮的地方,(真的只能觀光嗎?)但是與自然

資源和平共處的精神是地球上的公民都應該讚揚與效法的。

經過本組同學實際訪談之後,我們發現,對一位老漁夫而言,科技對他的

生活所造成的影響並沒有我們當初所設想的那麼重大,反而是其它的因素對這

位漁夫的生活造成了更為顯著的衝擊。至於是甚麼因素,下文中會有實際的說

明。另外我們還針對有關漁獲抓上來怎麼處理,以及漁夫先生在工作上所遇到

的問題進行了訪問,其中烏魚的產量對是他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因此我們也

將在下文進行討論。

文末最後附上課程所要求的報告進程記錄、分工表,以及分工百分比等資

料。

Page 4: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4

壹、靠海吃海──臺灣的捕魚方式

一、臺灣的早期漁業:

從科技的角度上來看待臺灣的早期漁業,在工業不發達的時候,臺灣漁村

缺乏大型動力漁船,無法離岸太遠,因此早期漁業以沿岸漁業為主,當時的漁

船主要為舢舨與膠筏。因地制宜而發展出來的捕魚方式則有地曳網(牽罟)與石

滬等方式。在此時期與其說捕魚的方式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倒不如說是人們的

生活科技不夠成熟,以至於補魚的方式被限制在沿岸漁業。然而特殊的捕魚方

式如牽罟或石滬或許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漁民的生活,例如利用石滬捕魚的

澎湖漁民會特別關心潮水的變化。而牽罟的作業方式是由數十家合作進行的投

資。

圖一:澎湖群島中石滬的各種類型。

石滬是一種潮間帶陷阱捕魚法,讓魚兒隨

著潮水流入,退潮時讓它們卡在人工的陷

阱裡。

圖片來源:數位典藏部落格,澎湖石滬物語

http://www.teldapbridge.org.tw/teldap/bridge/Services/Blog/Blogs/post.php?bid=20&sn=128

圖二:牽罟捕魚法。

A:卡通示意圖,先佈網,然後再全體一起拉網

B:牽罟現在已經是休閒漁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圖片來源:

A:http://yingod7989.blogspot.com/2009/03/

blog-post_3425.html B:http://puddings274.pixnet.net/blog/post/24927648

A

B

Page 5: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5

二、臺灣漁業的科技發展:

(一)、科技的發展、遠洋的興起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臺灣漁村開始出現自動動力化的船隻,使

近海漁業以及遠洋漁業得以開始發展。1968 年,臺灣遠洋漁業的產量和產值正

式宣布超越近海漁業,象徵臺灣的漁業發展已經跨過了技術層面的障礙進入了

另一個階段。在此一階段生活與捕魚方式的互相影響就非常的明顯了。捕魚方

式因為科技的進展而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捕魚科技讓漁民的生活由近海跨到

了遠洋,產值的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

(二)、遠洋漁業的變化

跨入了遠洋漁業之後,臺灣的漁法仍然隨著時代的流逝而有所變動。1960

到 1970 年代,臺灣的遠洋漁法主要是單船和雙船拖網。到了 2000 年之後,除

了上述兩種漁法,還增加了鰹鮪圍網、鮪釣以及魷釣。從 2000 年的漁法變化,

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因素發揮它的影響,也就是自然資源對捕魚方式的影響。2000

年之後新增的三種漁法,顯然是針對特定的漁種所產生。人民為了追求更大的

利益而想捕捉更高價值的魚種,為了獲取此種自然資源而發展出了特定的捕魚

方式。遠洋漁業以公司經營為多,自然也是個人各自捕魚轉變為團體合作的過

程,捕魚方式影響了工作方式的寫照。

(三)、特色漁具──竹筏的演變

竹筏就跟電視電影中出現的一樣,是由竹子編成的。臺灣早先已經有原住

民使用竹筏的記錄了,清代的時候亦十分普遍,日治時期的記錄則有 3000 多艘

。臺灣所使用的魚筏就是竹筏的一種變形。民國 42 年起開始在試驗中將竹筏加

裝電動機,又稱馬達,也就是所謂的引擎。經過多次試驗與改進而漸漸有了成

效,這即是竹筏動力化的開始。動力化竹筏有竹筏本身方便停泊易於載運的優

點,同時兼具了更強大的機動力,於是成為了沿岸漁業以及養殖漁業的主要漁

用船。竹筏動力化的過程即可視為一個科技改變捕魚方式的例子。

圖三:日治時期留下的竹筏畫像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報文

,明治 29 年

Page 6: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6

三、臺灣漁業由盛轉衰:

正如同農村勞力老年化的趨勢在臺灣的各地屢見不鮮,漁村的沒落和漁港

的萎縮也成為了一個必須面對的課題。歸納出漁業漸漸式微的原因如下:

(一)、各國設定兩百浬的經濟海域,使漁場的拓展變得困難。

(二)、漁業勞力缺乏繼承人,正如同李志強導演在課堂上的演講所帶給我

們的訊息一般,現在的漁業人力除了帶領的船長之外,多半是大陸

籍漁工或是外籍漁工,除了凸顯出漁業人力的匱乏之外,也產生了

其它的問題。

(三)、國際油價上漲導致出海作業的成本增加。

以上列出的因素僅僅只是漁業萎縮原因的代表,影響漁業活動的因素還有

非常多,下文將會做出更多的討論。

四、未來的可能性:

臺灣因應漁業產業的退化,已經開始有了各種替代方案與轉型計畫,尋求

在地特色,重建社區,並落實漁業資源以及生態教育意義上的保育工作,是政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林振利先生為我們介紹的賞鯨船的例子等等。(話說這是政府推動的嗎?)期末

上台報告中第五組所報告的四個漁港的轉型過程中,轉型成功的漁港也是值得

借鏡的例子。

某一次的課前討論課也有部分人曾經參加到漁村的轉型是否必然要以觀光

業做為唯一的目標這個題目(養蚵人家,嘉義縣的海口產業),從三個小組的討

論記錄來看,目前沒有人能提出比發展觀光業更有效率的轉型方案,然而是否

全部的漁村都應該利用觀光業來進行轉型,我們仍然認為應該保留一點可議的

空間。

(都說台中港的潮差大,弄個小型的潮汐發電廠來實驗看看應該也蠻有趣的。)

漁港的萎縮已經是正在發生的趨勢,了解各式各樣的問題並加以解決,才

是尋求臺灣漁業出路的正確態度。

圖四:賞鯨船以及鯨豚的活動

圖片來源: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http://tour-hualien.hl.gov.tw/index.jsp?page=travel_guide_8case&subject=4

Page 7: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7

五、補充資料,臺灣現行的捕魚方法統整:

依出海遠近區分為三大類,即沿岸、近海以及遠洋漁業。其簡單的定義如

下:

(一)、沿岸:離岸約三至五公里,水深約四十米以內海域的漁業,使用小

型漁船或無動力小舢舨、竹筏等,方法為釣魚、延繩法 (lining)

、圍網法 (purse-seining)、刺網法 (gill-netting)為主

(二)、近海:離岸二百公里內的海洋漁業,使用動力、冷藏設備、無線電

齊全的中型漁船,方法以拖網法 (trawling)捕撈為主。

(三)、遠洋:在大海洋的漁業,使用動力、冷藏設備、無線電齊全的大型

漁船,方法以捕釣為主。

更多資訊盡在「捕魚漁具介紹」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accks/method/d5401.htm

岔個題休息一下:

話說孫維新老師在認識星空的課堂上如此說道:「使用洲際飛彈進行高空

觀測的時候,外國科學家質疑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回收,這個時候臺灣

的科學家就說話了,我們有流刺網!保證可以收得回來!」聽過黑潮基金會執

行長張泰迪先生演講的同學這個時候應該站起來大聲疾呼:「老師!被流刺網

纏住的話會太重收不回來一起沉到海底!應該用拖網才對!」(歐飛)

岔題結束。

貳、環環相扣──影響漁業發展以至於漁民生活的各種要素

知道了臺灣目前漁業的演進的大致過程是從自給自足到商業性漁業再到結

合了觀光保育的發展之後,為了更進一步弄清楚捕魚方式和人類的生活到底是

如何連結的,我們應該仔細探究到底有哪些因素對目前臺灣的漁業產生影響,

以下就是由資料統整出來的結果:

一、科技的發展:

從上文中臺灣遠洋漁業的興起以及動力竹筏這個有趣的漁具演進例子中,

應該不難知道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我是說科技對產業的影響甚鉅。在國外

有更多的研究計畫希望能研發出更有效率更為方便的漁法或是漁具以便投入

捕魚的產業之中,由此可知科技是影響漁業的要素。

Page 8: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8

二、政策:

在稍後的與漁夫先生的訪談當中,也會透露出政策這個要素對於漁業的影

響有多麼重要,在這邊先行預告。也因此我們必須針對政策對漁業甚至是漁民

的影響先做一個基本的統整,國內目前的漁業政策有兩個主要的方向,統整如

下:

(一)、責任制的漁業──「永續漁業資源」

針對氣候變遷、環境破壞等問題的關注早已是國際的主流趨勢,中華民國

政府責無旁貸不落人後地推出一系列的政策目標,希望能夠藉由正確的宣導讓

漁民們能夠了解資源保育的重要性,進而讓臺灣周邊的資源能夠永續地利用。

臺灣處在一個獨特的地理位置,同時擁有了非常豐富的地理特徵,舉凡高山、

平原、沙岸、沿岸、珊瑚礁、火山地形等等地理課本常常提到的教材,在臺灣

都找得到。也因此孕育出了相當豐富的物種歧異度。(臺灣的蕨類物種數恐怕

是世界第一)在這樣子一個小小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島嶼,可以孕育出如此

讓人驚嘆的自然環境,住在這個島上的人民應該心懷感激。

臺灣漁業受到全球暖化與環境破壞有以下的例子:

1、南下產卵以及越冬的魚種向北退縮,例如烏魚。

2、水溫持續上升,周邊海流消長更為明顯,EEZ(註 1)內的漁獲量將減少

3、隨著公海中限制捕撈魚種的增加,漁民的生計勢必更加困苦。

正因為氣候變遷對漁業的影響是這麼地顯著,永續經營的概念才會在政府

政策的執行上占有如此的地位。政府依此理念所頒布的政策,其案例如下:

1、民國 88 年《烏魚汛期海上作業規範》:

(1) 未滿五十噸單拖及雙拖網漁船禁止在距岸三浬以內作業。

(2) 五十噸以上單拖及雙拖網漁船禁止在距岸十二浬以內作業。

2、苗栗縣政府農業處為了保護河川生態,將苗栗縣的後龍溪、中港溪及

西湖溪全部規定為禁止網具捕撈區,於民國 100 年 1 月 1 日生效。

註一:Exclusive Economic Zone:即國際公約的二百浬經濟海域。

(二)、安全漁業──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為了讓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受到保障,必須推行一連串的認證,讓消費者

在採買魚產的時候,能夠方便地辨認出哪些產品是受到保障可以安心食用的。

這個政策方針與捕撈漁業較無關係,而與養殖漁業有比較密切的關係。以下提

Page 9: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9

出政策的例子:

1、農委會漁業署參酌各國水產相關之衛生安全管理及認證體制,研擬

優良水產養殖場認證制度。自 2004 年度實施並積極積極推動,巳有

128 場取得認證。

針對政策可能造成的影響做一個小小的結論:從目前政府所提出的兩個政

策方針來看,比較有可能影響到捕撈是漁業漁民們的工作狀況的應該是永續經

營的政策,因為限制捕撈對漁民會造成直接的影響,然而這樣的限制是必要的

漁業資源應該用長遠的態度來規畫,而不應該以掠奪式的方法只求自己的滿足

。限制捕撈所造成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最起碼它的影響不會超過自然資源缺乏

所帶來的影響。

三、國際公約:

隨著全球暖化、生態保育、漁業資源匱乏的情形漸漸地被大家發現與重視

,越來越多的跨國際公約被簽訂,雖然仍然免不了看到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

拒簽或是將公約改到令人難以接受的地步,但是這個趨勢只要能加速進行,必

然對環境會有越來越多的幫助。公約雖然限制漁民的工作模式,但是對於未來

卻是必要的。

以流刺網做為例子,張泰迪先生在課堂上已經簡略的為我們介紹過了流刺

網的運作方式。當魚類被流刺網纏住而無法遊動,漁民就可以慢慢的回收,而

遺失的流刺網纏住了過多的魚類會因為過重而往下沉,魚類腐爛之後又會浮上

來纏住其它的魚類,如此循環的過程會對該海域的魚類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也

因此國際公約已經明文規定全球禁用流刺網做為補魚工具。

我們來檢視資料上的說明:

「流刺網是一種捕漁方法,主要用於捕撈迴游性魚類。流刺網使用一層或

多層塑膠絲所織成的長方形網片,一般會將多張網片結合在一起,上緣繫多個

海綿塑膠所製的浮子,下端配附鉛製沉子,垂直張開設於接近海平面附近的位

置,等待魚類游入而被網目纏住。因為會隨海流移動,而且被纏住的魚像刺一

樣掛在網上,故稱『流刺網』。」

「聯合國在 1993 年 1 月 1 日發佈禁止在公海使用流刺網。台灣也規定禁止

我國漁船在公海利用流刺網捕魚,但近海漁業仍有相當多利用流刺網。」

圖四:流刺網使用方法的示意圖

圖片來源: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accks/method/d5401.htm

Page 10: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0

另一個國際公約影響漁民捕魚工作的例子則前面敘述曾經提到過的兩百浬

經濟海域的劃定,此一事實在 1980 年代漸漸普及,想要進入對方海域的漁場

捕魚,必須採取繳費入漁的方式才能合法捕捉魚類。

國際公約所帶來的影響跟國內政策類似,都是限制漁民捕魚的方式,從而

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四、國際貿易壓力:

最顯著的例子應該就是加入 WTO 所形成的衝擊。除了當初吵得很兇的農

產品的競爭力的問題,臺灣的漁產也是被迫必須與外界進行競爭的商品之一。

因應 WTO 有兩種方法,而其共同的精神都是努力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一)、將生產規模擴大,讓漁產規格化與單一化,注意保鮮,降低成本,

降低價格,以利行銷全球各地。然而從 fish bank 得到的教訓以及永

續經營的理念來看,擴大生產的規模顯然不是一個好方法。

(二)、尋求在地特色,重建社區,落實漁業資源保育。於是又回到了漁港及

漁村轉型的共同方向上,不要一昧的追求單一的利益,而是針對每個

地方不同的特色,造就每一個獨特的地區風光。

由此觀之,國際貿易會影響的是漁貨的出售價格,影響漁民的收入,連帶

的影響漁民的生活,為了對抗這樣的衝擊,漁民才必須做出捕魚方式的求新求

變。

五、現代發展與經濟活動造成的汙染:

汙染對自然環境產生衝擊,導致漁獲量銳減,連帶著讓漁民無法只靠捕魚

這件單純的事情來餬口,必須從事不同的工作。

以淡水河為例,以往一天可以抓到 300 斤蛤的河道,現在只剩浮游生物,

有些漁民因此兼營起河面景色導覽的工作。

六、港口淤積:

臺灣西海岸的沙岸容易堆積沙石,因此港口淤積的問題存在於各個漁港,

例如台中港、雲林的四湖鄉箔仔寮漁港等等都有類似的問題。

Page 11: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1

從各種影響漁業的因素當中,我們可以簡易歸納出幾種捕魚方式以及

漁民生活方式的互動過程,歸納如下:

(一)、該因素影響到捕魚方式,進而影響到生活方式:這種模式的有科技

的影響、政策的影響、國際公約的影響

(二)、該因素影響到漁民的生活,他們因此必須在捕魚方式上做出回應:

國際貿易的壓力屬於這種。另外,若環保與永續經營的理念深入漁民

的心中,讓他們想要過一個與自然更加和諧共處的生活,進而改變自

己的捕魚方式,應該也可以歸類於這個範疇。

(三)、該因素影響到自然環境,使得漁民捕魚困難,而影響到漁民的生活:

工業的汙染、港口淤積的問題屬於這一類。

叁、實際走訪──老漁夫怎麼說

歸納出了影響漁業因素及漁民生活的種種可能性,現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

驗證我們說法的證據,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們實際離家出走來到了臺灣北部

的漁港,目的是為了取得第一手的資料。以下是訪問資料:

地點:新北市石門鄉富基漁港

日期:2010/12/26

對象:「魚富祥」號船長,何老先生

漁港的自我介紹:在台灣最北端富貴角之南岸,遙對白沙灣,為一良好灣

澳地形,海面寬闊,地勢隱蔽,沿岸多係咾咕石層,具

優良建港條件。此處漁民從事近海漁業為主,其中以「

捕蟹」最為著名,產量大,這也是富基漁港與其他漁港

不同的地方,除此之外,像是龍蝦、章魚、大蚌等常見

的漁產品,產量也是如蟹一般豐富。

訪談船長的談話內容統整如下:

‧船長的捕魚經歷為 20~30 年。

‧主要工作方式以近海的捕釣為主。

‧捕魚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捕蟹籠以及捕蝦籠:針對甲殼類。

延繩釣:針對不特定魚種。

巾著網:針對烏魚。

‧被捨棄的捕魚方式:流刺網。

原因:成效不彰,破壞生態。

Page 12: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2

‧捕捉到的漁獲流向:漁獲抓到會先進行初步處理。

主要讓大盤商收購。

漁獲量少時會轉賣給漁市攤販。

幾乎沒有自行食用。

蝦類蟹類的銷售量較好。

‧生活作息:出海前必須觀浪,浪大時必須休息。

浪小時出海,出海時間早從 2~3 點出發,晚至 5~6 點出發

一般於晚間 7~8 點回港,亦曾經接近 10 點。

‧這些年來捕魚方式或生活上的轉變:

依船長的個人經驗,這些年下來並沒有劇烈的改變,對他而言印

象最深刻的部分是政府政策上的轉變。例如李登輝時代的補助款項較

多,包括汽油也有補助,然而從七、八年前開始農委會的補助開始降

低,加以原油價格上漲,不得不調高魚價。現在和過去相比,過去漁

獲量多而且有較多的補助項目,雖然魚價較低,整體而言過得比現在

還好;現在雖然魚價高,但是漁獲量少且缺乏補助,因此收入比之過

去變得較少。

‧近幾年遭遇到的問題:

(i) 蟹類、烏魚的族群數量顯著下滑,船長本身不知原因為何。

(ii) 曾經想引入在基隆港及八斗子漁港見過的拖網船漁法,然而因為

技術問題以及不符合保育的觀念而作罷。

肆、資料分析──推導、實證與討論

實際走訪漁港之後我們獲得了一些在地人的說法,接著我們就要想辦法和

之前的資料蒐集與推斷做一個連結。在此之前,我們首先對何船長所面臨的問

題感到興趣。

一、烏魚數量下滑之探討:

(一)、烏魚的簡介

烏魚的古時又稱為「鯔魚」,為一種洄游性魚類,每年冬季 11 月下旬到翌

年 1 月下旬至台灣西部產卵洄游,冬至前後 10 天為盛漁期。其洄游因數百年

來從未失信間斷過,故稱為「信魚」。

捕捉烏魚的方式為巾著網、刺網、中層拖網,台灣 40 年來主要供給方法由

過去到現在的演變為巾著網、拖網、刺網,另外,烏魚養殖也頗有規模。

Page 13: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3

(二)、臺灣烏魚的漁獲量之記錄

根據記錄,臺灣烏魚的漁獲量在荷蘭人殖民時期就有豐富的收穫,達到每

年 30 萬尾到 40 萬尾的記錄,而且當時已經有製作烏魚子的技術。

根據漁業資訊服務網提供的漁業統計年報,近年的烏魚漁獲量隨著每年的

條件不同而有所波動,然而整體呈現出來的趨勢是逐漸下滑的。

(三)、烏魚漁獲量下滑的原因為何

在與何船長的談話過程中,我們知道漁民們不清楚烏魚漁獲量下滑的原因

為何。藉由網路上政府公布的資料,我們或許可以稍稍了解漁民們目前所面臨

的問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水產試驗所沿近海岸試驗中心於 2004 年發表《烏魚資源調查與監測研究》

,研究報告中列舉了以下的幾點烏魚漁獲量下滑的成因:

1、東北季風強盛,使烏魚群分散,不利巾著網作業。

2、地球氣溫暖化,使得烏魚南移數量減少,滯留於北部沿海或以北區域

3、長江三峽截流影響路徑。

4、中國漁民已在 11 月中旬在上海北部區域捕撈,使用方法為中層拖網

,捕撈數量高達 46 萬尾。

另外,除了上述各點,網路資料也顯示,臺灣漁民的濫捕也是漁獲量下滑

的一大因素。

漁獲量對漁民的影響之大應該不言可喻,訪談中覺得生活沒甚麼改變的何

船長也特別提到了這個部份,漁獲量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近海漁業產量 沿岸漁業產量 內陸養殖產量

民 88 年 628 235 1587

民 90 年 1140 419 1515

民 92 年 123 201 2077

民 96 年 29 82 2718

民 98 年 126 134 2036

表一:臺灣近年來的烏魚產量,近海捕撈的烏魚漁獲明顯地下滑 (單位:公噸)

資料來源:漁業署漁業資訊服務網

Page 14: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4

二、來自資料的推論與訪談結果的比對:

首先在訂定報告題目的時候,我們假設科技的發展以及海洋的資源匱乏狀

況會給漁民的生活帶來衝擊。接著在整理資料的過程當中,有例子顯示捕魚的

方式影響了漁民的生活,也有例子顯示漁民的生活影響了捕魚方式的選擇。而

且我們也發現了政府的政策其實對人民的生活有很深遠的影響力。我們大致上

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圖示來表達這樣子的概念。

那麼,從我們這次訪談的對象所說的話,我們可以得到哪些驗證呢?我們

發現漁民本身最在意的是政府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以及自然資源減少帶給他們的

麻煩。而在這兩點當中,漁民們覺得政府政策比較大的影響是補助項目的有無

及多寡,而不是我們所找到的政策兩大方向所帶來的影響。自然資源帶給他們

的影響則跟我們原本的設想一樣,造成他們收入的減少。我們一開始設想的科

技所帶來的影響在這二十到三十年之間的時間尺度上則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漁船動力化之後科技的影響力就幾乎呈現持平的狀態。

三、討論:

捕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互動再上文已經有了結論,我們想要研伸討論的是

,外在環境一直在變動,為什麼何船長會認為他的生活數十年如一日,沒有甚

麼太大的衝擊呢?我們試著做了以下的整理:

生活方式 捕魚方式

自然資源 保育觀念

政府政策

圖五:漁業與生活之間的各種互動,箭頭方向代表對其產生影響。

Page 15: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5

(一)、初級產業的保守性比較高

相對於第三級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商業和自由業,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

行業變化性並不強烈。多年下來,農民種植的農作物並沒有進化成收割後自己

爬起來走到倉庫裡趴好;漁民所捕捉魚蝦水產也沒能學會自己跳進漁船冷凍庫

的技能。大自然是維持一個平衡的穩定態,因此依賴自然資源的初級產業也必

須維持一個穩定態,他們的工作方式因此沒有劇烈的變動。

(二)、漁獲由大盤商收購帶走

這是進步成商業社會之後一個很弔詭的現象。農民吃不到自己種植的農作

物,漁民吃不到自己捕的魚。不過也正是這個因素,農民跟漁民都不用關心農

產品或水產品的下游加工該如何進行,他們只要關心產品的價格就好。因為社

會已經轉型成一個用貨幣流通來取代以物易物的商業模式,所以任何影響到他

們捕魚方式進而影響他們生活的因素,都是影響到他們的收入而非他們的生活

作息。

(三)、漁民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

收入少了,也許從事服務業的現代人就會說影響很大,而從漁民的主觀意

識來說,不過就是少了些奢侈的娛樂,因此我們才得到沒甚麼影響的訪談資料。

伍、研伸探討──永續經營的理念

進行報告的過程中,尤其是資料蒐集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漁業與海

洋自然環境都面臨了重要的課題。接收了課堂中每一位演講者的課程,我們對

漁民所面臨的這些困難已經到了感同身受的境界了。因此我們找了一些永續漁

業的相關資料,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保育的重要性,從而更加關懷漁民的捕魚

工作以及他們的生活。

課堂上播放的《魚線的盡頭 The End of the Line》點出了現今的生態警訊

,種種原因如人類的過度捕捉與對其棲地破壞而使海洋生物多樣性下降,甚至

提出 2048 年會無魚可吃的可能性。為了讓資源永續的利用,各地都開始發展

永續經營的概念與做法,以下有幾個相關的例子:

‧傳統台灣馬太鞍部落的環保捕魚法:

先在河川旁邊挖一個水塘,然後架設類似人工魚礁的設施讓魚住在

Page 16: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6

裡面,等要捕的時候便只抓裡面的魚。且因人工魚礁環境舒適,魚大部

分長的較豐滿而美,單位生產量便高。另外在設計魚礁時,會人工魚塘

和河川的連接口保持讓小魚可以自由游出的大小,在收網時小魚就有機

會逃走。

‧現代澳洲南部的斯潘賽灣(Spencer Gulf)捕蝦業:

斯潘賽灣的捕蝦業早已著手改進他們的環境表現,過程辛苦但都出

於願。不僅實地調查魚群數量並確保漁夫遵守最佳的捕撈方式,漁民也

協同學者和執法人共同管理,並自願進行區域禁捕,讓捕蝦業在幾十年

來都維持永續捕撈。

此一例子顯現出未來的魚業趨勢將會邁入 Eco-friendly 方式,現今

也無疑的越來越多保育團體或組織提出對漁業改革的建議,提倡環保

意識,冀望未來的魚業能走向永續共存、保育生態。

有越來越多的跨國際組織推廣永續經營的理念並訂下規則:

‧MCS(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列出了當今 24 種捕撈方式,並針對各

種方式的「對棲地影響」、「對目標魚種影響」、「對非目標魚種影響」、「

管理方式」做出評比和建議。

( http://www.fishonline.org/caught_at_sea/methods/Fishing_Methods_League

_Table.pdf )

‧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海洋管理委員會)列出永續捕魚的原則:

(i) 漁業的引導方向為不能導致過漁(over-fishing)或造成資源耗盡。若物

種接近絕跡,全漁業則要盡力並顯著地使其族群復育。

(ii) 漁業活動應要維護生態環境的結構、生產力、功能性及多樣性。

(iii) 漁業需有個有效管理系統,遵守地方、國內、國際的法規;並處在

保護海洋資源使用是永續、可靠的機構上或執法上的架構內。此條目

的是為了確保第一條和第二條能有個執行力,讓漁業發展到一個適當

的規模。

( http://www.msc.org/documents/scheme-documents/msc-standards/MSC_

environmental_standard_for_sustainable_fishing.pdf/at_download/file)

一般消費者有甚麼辦法響應永續漁業這個議題呢?可以選擇食物練末端的

產品作為主要消費的食物,根據生態學的能量十分之一定律,我們選擇越低階

的食物,我們就可以讓大自然能量減少傳遞中的散失而滿足我們自己所需的能

量需求。選擇人工養殖的水產也是一種方法,可以減少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

回到臺灣本身,在維持商業競爭力的前提下(即捕撈的方式還是有效率)來

倡導永續,現行的方法多是總量管制,和保護過少的魚種,希望能透過嚴加取

Page 17: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7

締非法、未通報、未經規範(illegal, unreported, unregulated, aka “IUU”)的船隻,

和劃定漁業資源保護區,以及禁止漁業轉運等方法,讓漁業資源不致枯竭。

台灣在以永續為導向的魚業方針如以下:

(i) 遠洋漁業需要夠負責且重公益,要保育資源,並投入公海漁業資源管理

(ii) 沿近海漁業走向生態精緻,提供優良環境,資源全民共享,開發沿海

休閒帶;並以低度開發原則重新規畫,收減漁船及處理閒置港口,也

可投入海洋科技產業。

(iii) 養殖漁業有經營管理的機制,經評估環境後,生產安全衛生的水產。

陸、結語──捕魚方式與漁民生活的因果關係

整個報告進行下來,我們知道各種因素的影響是環環相扣的,然而每一個

單位,每一個不同的人都會從各自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政府應該從哪一個

角度來看事情,就看其格局與視界到甚麼樣的程度了。

臺灣漁業從以前到現在的主要演變脈絡,就是以前還沒有大規模商業化時

,捕來的魚會給自己食用並且再賣給魚市,演變至現今的商業模式,改變成將

魚貨通通賣給魚市再由魚市統籌分配給各戶。這樣的確很神奇,從自給自足到

以利益為導向,強烈的顯示市場經濟導向,這從技術層面不太容易觀察到。

但是訪問完老漁船船長後我們發現,老船長在跑船的這幾年裡,生活感覺

並沒有極大的變化。換句話說,自從動力革新以後,捕魚方式可說改變不大,

漁民真正在乎的已經不是怎麼抓到更多魚,而是抓來的魚怎麼賣得好價錢、遇

到魚市不景氣時政府等有關單位會有怎麼樣的配套措施。也因為極度仰賴動力

,故燃料的價格將會反應在魚貨市場上。由於以往政府都給予不錯的補助價格(

再加上當時原油價格並不高昂),漁民多半都能擁有不錯的生活、漁船也因此都

能順利出海;近年來能源危機發酵,油價狂飆,可惜政府並未將漁業視為重點

產業,補助反而開始減少,同時全球魚貨也因過度捕撈出現耗竭的現象,普遍

地造成漁獲下降。因應這樣的消長,漁民只能開始減少出海次數,因為即便捕

魚技術再怎麼提升,一出航可能就是虧本生意,是故漁民出海的意願隨之降低

。最後一點可能就是因為漁民的環保意識已經抬頭,對於許多不合法的捕撈方

式早就沒有興趣實行,可能也是因為早就意識到魚類枯竭的現象已經逐漸普遍

,保護漁業其實就是保護他們自己。

也許危機就是轉機,未來他們要走的路可能不再是大規模出海捕魚來賺取

Page 18: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8

利潤,而是轉型以觀光業(服務業)等等的類型,也期待能將幾近夕陽產業的漁

業轉為另一個新興產業!

柒、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

‧行政院農委會臺灣農業形象館

‧捕魚漁具介紹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accks/method/d5401.htm

‧臺灣漁產品行銷網

http://www.aptcm.com/fish/home.nsf

‧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

http://www.fishonline.org/caught_at_sea/methods/Fishing_Methods_League_Table

.pdf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http://www.msc.org/documents/scheme-documents/msc-standards/MSC_environm

ental_standard_for_sustainable_fishing.pdf/at_download/file

‧生態「漁」跡不永續,專家建議採購食物鍊末端魚種──臺灣國家公園

http://np.cpami.gov.tw/campaign2009/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

e&id=1254&Itemid=26

‧流刺網─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5%81%E5%88%BA%E7%B6%B2

‧打造海洋新故鄉-加入 WTO 後對澎湖漁業的影響

http://www.wetland.org.tw/about/hope/hope44/4402.html

Page 19: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19

附件一、組員心得

*材料三 林祐賢

B97507023

我們應該是少數從一開始訂下題目就沒有改變的組別吧,”討海人捕魚方式

與生活的演變”,其實本身就是個不難發揮的主題,所以才能順利把報告做完吧,

想到第一次討論報告到要上台,中間相隔不到一個月,當初實在很擔心,畢竟我

們每個組別都高達十幾個人,有時候連上課時間都不見得會全員到齊了,更何況

要在課外的時間約大家出來討論,第一次討論留下的聯絡方式也僅有每個人的

MSN,而且還是沒署名的,所以我們唯一跟其他人的聯絡方式就剩課程的各組討

論區了,所幸還是有超過半數的人有在關心討論區大小事,同系的人也會互相傳

遞新訊息,奇蹟似的在 12/19 第一次課外小組討論,雖然人沒有全部都到,但效

率卻異常的好,可能是真的了解到報告死線的緊迫性吧,分工內容很快就釐清,

也大致分配好了,終於在上禮拜大家跨年前的團結合作搜尋資料與探訪第一手資

料,加上有個很會做 PPT 的人,做了三十幾頁的 PPT,我在上台前幾天看到大家

辛苦的結晶,統整出來熱騰騰的報告,看得我都興奮得發抖,原來人的潛力真的

是無窮的,相對我的工作只是把大家努力的心血上台跟台下的老師同學們分享,

實在是微不足道,不過問題發生了,我上台前的準備工作不完備,導致上台後因

為資料太多,十分鐘的時間內闡述不完 30 張 PPT,雖然有把主要的題幹表達玩,

但細節與其他補充資料卻成了遺珠之憾,害找後面資料的同學們的資料沒機會與

大家分享,實在對他們感到很抱歉,但相信書面報告內會把所有人的貢獻完整的

呈現給助教與老師。最後在上台報告的排名中很意外地得到第二名,當時我是完

全狀況外,不過能夠在最後一堂上課,全組一起分食助教與老師送的福袋獎品也

是課程中美好的 ENDING 阿。

*化工二 黃常維

B98504106

一開始大家想說距離期末考仍有一大段時間而忽略討論的時間。到後來才在

危機中求生存,趕快緊急聯絡每個人。不過後來大家也很快決定了真正的主幹,

趕緊往每個方向快速的行動。雖然我的工作是做書面報告的部分,但在準備內容

的期間雖然沒有參與很多,但看到大家發揮爆炸性的精神努力為資料做整理,神

速的在 5 天內完成。

最後再報告那天,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最新出爐的 PPT,發現每個人做的工作

都沒有白費,資料算是相當完整,只是資料與主題仍有一點偏差,仍須做最後的

Page 20: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20

補強。而且我報告的當天,發現很多組別的報告做的真的不錯,是我要更多加學

習的。且在當天,可以看到有許多自己曾為關心過的議題,發現自己對於社會外

的事情關切的部分真的太不足了,透過許多組別的報告,不同的切入角度,看見

各行各業之間的辛勞與不同,也可以看見每個同學在報告時的思緒時如何整理,

把最清楚的資料呈現給聽眾。

還記得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組是獨自一人上台報告有關核電廠對環境的影響。

發現報告的同學真的對此議題有相當程度的見解,與做了很多充分的準備。對於

每個問題都能快速的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解答,是我相當欣賞的。

後來再做書面報告,我才發現原來這也不太好做,要把之前較為凌亂的資料

再做統整,還得搜尋新的資料與做報告中不足需要補強的地方。且還遇到期末

考,深怕心得報告同學無心思繳交給我們處理。不過,在完成報告的過程中,可

以看到同學付出的辛苦也相當的多,深深的佩服他們。

後來報告得到全班第二名讓我們相當高興且感動,得到助教精心準備的期末

大福袋,為這學期的課程畫下一完美的句點。

*生科四 鄭栢玔

B96B01074

用這個報告來訓練自己的邏輯與統合能力也不錯。然而這些年下來逐漸的

了解自己是一個越累就越不知分寸的人,惡搞得如此嚴重不知道對報告本身的

品質到底是好是壞。當然通識課以一種輕鬆的態度來看待也是可以接受的想法

。在這個課堂的心得應該是:未來應該如何幫助別人?沒有認真讀書的我有能

力辦到這些事嗎?臺大學生平均每人一學期受到政府補助三十幾萬,這些恩惠

畢業之後的我有能力償還嗎?疑惑歸疑惑,還是必須把該走的路完成,如果連

這些都做不到,那麼也只會落到一個只能混口飯吃的生活而已了。

*獸醫一 邱建良

心得:

還記得第一次討論期末報告時,我們想到不同的主題,如造船、海洋的飲食、

海洋的商業等。經過各組員討論,投票後,決定以討海人的捕魚方式和生活變遷

為我們報告的主題,這也是我們最後報告時所採用的主題,由決定大綱後,我們

一直朝著共同目標努力,我覺得我的組員都非常有團結精神,令我很高興可以跟

他們一起做報告。

到了第二次討論時,大家先定出不同的工作,再自行選擇自己想做的部分,

這種分工方法,我認為可以有效率地完成我們的報告,畢業組內的十三個人,我

本來認識的只有同系的兩個同學,所以和其他組員聯絡時會十分不便,導致報告

Page 21: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21

進度緩慢。

最後我決定做上網搜尋資料的部分,而我主要是找有關討海人生活方式的演

變的資料。起初,在網上找資料的時候有點麻煩,因為直接用討海人來搜尋相關

項目時,會很難得出結果。後來,我從漁港的資料著手,發現很多和漁民(討海

人)的生活和文化,也發現大部分的漁港都由盛變衰。最後,我用漁民文化來搜

尋時,就找到很多跟主題相關的資料,幫助做第一手資料的組員能夠設定更多重

要的問題。

到了期末報告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組的內容非常富,兩位報告的同學十分專

業,能清楚表達我們分析資料後的結論。因此,我要感謝組員們的努力,也感謝

期末報告給了我機會能更深入學到更多和海洋有關的東西,也令我學會團隊合作

的重要性。

*獸醫一 劉洪廷 B99609037

我們的題目包含了討海人生活變化的部分與捕魚方式變化的部分,魚種的改變也

是影響捕魚方式的一個原因,因此我所負責的工作是蒐集漁夫捕魚魚種的改變。

一開始不知道要到哪裡去找這些資料,後來搜尋到漁業署的網站,才知道原來台

灣有個漁業署,而且他們有非常詳盡的漁業年報,裡面囊括了很多經濟魚種的捕

獲量跟產值,花枝、透抽、白帶魚……等等,還有不同捕魚方式的產值,像是一

支釣、火誘網……等等,什麼魚價上漲什麼魚價下跌也都有在每一年的年報裡有

詳盡的說明。在查資料之前都不曉得台灣漁業有這麼專業的商業組織,從捕魚到

出口,印象中的魚市場都是大家在那裏搶著批貨、拍賣漁獲,現在才發現原來這

些魚貨交易都有詳盡的統計與分析。不過不曉得那些老漁夫們知不知道有這些資

料可以看,他們好像都是依照以前的經驗在捕魚,但如果能看看這些資料,應該

會對他們有不小的幫助。

*獸醫一 黃約書

在最初決定題目的時候,大家都不知從何入手,畢竟有關於海洋的問題有很多,

不但要選我們感興趣的,而且要能容易接觸到,可以方便得到第一手資料的,就

更難決定。我們先從生態/社會經濟中二擇其一,經過中間很多細分部,最後得

出「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事實上,這跟一開始訂題目的原意略有不

同。在構思上,本來是想要討論討海人的捕魚方式與大眾生活方式的演變,因為

這兩者是息息相關、相互影響的:消費者/市場對某種魚類的需求增加,會影響

討海人想要捕的魚種和方式;反之,若某種捕魚方式相當有效,令某類魚的供應

大增,亦會影響大眾食用魚的習慣。然而,最後覺得討論的範圍太廣,所以將討

論的焦點放在討海人身上。

Page 22: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22

分工後,我個人負責的部份是搜集有關捕魚方式改變的資料。這部份看似簡單,

但實際上並不容易,因為網絡上關於捕魚方式的演變並沒有甚麼具體的資料,很

難說有線性的演變,大概只能針對個別目標魚種的捕獲方法來對照。不過也因為

這個工作,我才發現原來有非常多不同的捕魚方法,又每一種都有針對不同的魚

種:有些顯出了前人的智慧,有些卻表現了人類罔顧生態的自私行為。

其實我們很晚才開始準備工作和分工,雖然實際全組都到的討論沒有幾次,交流

亦是多以課程板上的討論區為主,但每個人都能同心合力的完成自己的部份,在

短時間內完成報告,實在是意料之外。經驗是累積的,希望在這次小組報告當中

學習到的,都能在日後應用出來,正因這課堂讓我們得到的不只有知識,更是小

組分工合作的技巧。

*醫學二 張芷瑄

我們這組從剛集結起來的第一次討論開始,就一直都是效率取勝的團隊。這

都要感謝有人願意出來主導討論,其他人也很快就進入重點,才沒有花太多時間

在破冰上面。而且大家都很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集思廣益,很快的就擇定題目

確定研究方向和方法。小組報告要選題目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大家都不說話了

吧。之後雖然閒置了一段時間,但真正迫在眉睫的時候分工和聯絡也都在很短的

時間內達成。

在進行資料統整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令我們意想不到狀況,先是一開始設定

部分的子題後來發現無法找到足夠的文獻資料,後來又發現訪談所得的第一手資

料竟和我們預設的立場完全不同,只好十萬火急的全部砍掉重新設定架構與方

向。和同是負責資料統整的同學在跨年夜前夕討論新的子題設定方向時,還一邊

焦慮的擔心這樣真的來的及嗎?結果所有組員們發揮超高的效率硬是在這麼急

迫的時限內,完成了一份相當完整的報告。

在報告當天看到熱騰騰的 PPT 真的很開心,大家一起努力過的結果就要呈現

給其他同學們了。最後小組報告拿到了第二名,有點意外但很高興我們的報告得

到別人的肯定。大家這段期間真的辛苦了。

*醫學二 邱士庭

我們報告主題為「討海人捕魚與生活方式演變」,做報告歷程頗令人緊張,

原本剩下時間已很緊迫,又因子題資料難找和訪談結果未如預期而趕緊換方向,

有點為報告捏把冷汗,不過經過大家一同努力尋找整理資料,最後還是完成搜

尋,上台報告也受大家青睞,獲得第二名。這種榮耀對我來說是種肯定,至少我

沒白費苦工在蒐集、整理資料,不過統整出來的資料仍有些缺憾需補足,有待書

面組的努力使報告更臻完美。

這門課講授了現今發展下,海洋環境各個環境下所面臨的問題。現代社會講

Page 23: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23

求理性思考、高效率低成本、科技化、向資本主義看旗,如何在短時間獲取最大

捕獲量、賺取最多金錢是現代許多靠海吃飯的人所關心的,尤其是有龐大資本的

公司,更能做到研發漁船、工具,到遠洋海域去大撈一筆。而在如此的過漁狀況

下,超過了環境單位生產量,魚開始減少,有些甚至走向絕種,頗令人憂心。

在搜尋報告資料時,發現已有很多環保團體大聲疾呼,欲挽救這場生態危

機,而光環保意識的提倡其實是不夠的,要達成永續的目標要有有力的管理制度

與明確法令,雖然台灣有一些法令嘗試保育海域,但是訪談老漁夫的結果卻發

現,政府執行力仍有待加強,不法捕魚法仍有聽聞,希望有權力的團體或政府投

入更多心力管理,別等到魚種消失、環境被破壞後才痛心疾首阿!

*經濟二 陳嘉彥

一直都很喜歡海,覺得海是那麼的遼闊、彷彿能夠包容一切,我們所生所長的台

灣更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國,海洋可以說是孕育台灣的母親。但以前並沒有特別

去了解海洋的相關知識,直到上了這門通識-海洋與社會。這門課幾乎囊括了所

有與海洋相關的議題,舉凡環境、生態、社會、文化、經濟、保育、政策等,無

所不包,讓我更深刻的體認海洋與人類的息息相關。

這次的團體報告,可以說是課程內容的一個延伸,漁夫是靠海吃飯的子民,他們

應該是最了解海的人們,我們想探討捕魚方式的改變以及漁夫生活的演變,我們

以台灣的漁業為焦點,先查資料分析台灣漁業的古今演變,接著去台北的富基漁

港訪問老船長,獲得第一手資料,雖然富基漁港的漁業無法代表全台灣,但訪問

老船長獲得的資訊,讓我們彷彿對台灣的漁民生活有親身的體會。而談到漁業,

最重要的概念當然是永續經營,一直對於課堂上曾進行過的 FISHBANK 活動印

象很深刻,如果沒有永續經營的概念,漁業資源很有可能耗竭殆盡並且無法再

生,我們在報告的最後一個部分對永續經營的漁業概念作了探討,也謹此期許台

灣的漁業能夠生生不息。

*化工二 郭獻隆

B98504066

其實對於這次的主題,我們這組剛開始也很難拿定,畢竟探討捕魚方式可以

從很多方向切入,但很怕討論的方向太過紊雜,模糊了真正想要探討的重點,最

後我們則是選擇捕魚方式與討海人生活的變化,從漁民的角度出發,看看這已經

有數百年歷史的漁撈業究竟對現今的漁民有什麼樣的影響。

訪問完老船長後,我們才發現其實在機械動力化後,漁民的生活似乎就鮮少

有極大的變化,因為真正的變化是在革新前後所帶來的,而他們只是現在繼續利

用這變革後所帶來的便利。但是與數代以前的家族比起來,生活上的確有很大很

大的改變。以前完全靠天、靠海吃飯,現在有了高科技輔助,雖然不能完全征服

大海,卻可以比前人更有效率的達成出海的目的。

Page 24: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24

反觀現在會出海的人,關心的議題大多圍繞在政府對他們的政策是否能達到

損益平衡,也充分展現濃厚的商業色彩,畢竟前人大多以自給自足的方式來經營

漁撈。這其實沒有誰好誰不好的問題,畢竟對於漁民來說,市場的走向為何同時

勾勒出他們生活的雛型,畢竟賴以維生的產業不能故步自封,唯有不斷改變才有

利於生存。其實做完這次報告,才發現訪談實錄真的非常有幫助,雖然有一些資

料源自於 Google,但是找出來的東西卻比不上老船長說的字字句句來的真切,

並且讓我們可以從當事人的角度來做分析,我想這大概就是第一手資料的最好優

點吧!非常感謝我們這組的每個人的用心、用力,也感謝助教們這學期來的辛

苦,這次報告真的是讓我們這組獲益良多,期待以後有機會再合作!!

Page 25: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25

附件二、組員分工表與分工百分比

一、分組工作分配

外出訪查:花譽展:訪查組的主要負責,統整訪談到的第一手資料。

另外也負責課外會議的記錄。

郭哲倫:訪談的問題設計及統整全組的人的問題。

盧逸:訪談問題設計、聯絡受訪人、安排訪談的行程。

資料統整:邱士庭:資料組的總統整,負責分派搜尋資料的人力。

張芷瑄:資料組的統整副手,針對邏輯結構提供意見給邱士庭

黃楓引:永續海洋產業發展之資料蒐集與整合。(而且還是英文)

黃約書:捕釣方式改變原因之資料蒐集與整合。

邱建良:台灣捕釣方式、生活的改變之資料蒐集與整合。

劉洪廷:捕釣方式改變原因之資料蒐集與整合。

口頭報告:林祐賢:第七組主要召集人,連絡大家開會的時間地點。

並負責上台進行報告。

陳嘉彥:上台報告之資料的主要準備人。

書面整理:黃常維:書面整理的主要連絡人,負責統整全組對於書面報告

的意見。

郭獻隆:撰寫因果關係,初步完成了書面報告的邏輯架構

鄭栢玔:負責最後的文字潤飾。

附件三、報告進程記錄

Page 26: 「討海人捕魚方式與生活的演變」homepage.ntu.edu.tw/~mingchienh/991/finalproject/REPORT/G7.pdf · 府近幾年來或多或少有推動的一些案子。例如頭城牽罟休閒漁業的發展,或是

26

99/11/16 分組完成並確定題目,稍微討論過研究的方向以及訪談的對象該如何

選擇。

99/12/19 第一次課外討論,確定大致分工與工作方向,等待禮拜二上課完成全

部的分工。

99/12/21 課後討論,確定全部的分工,並開始作業。

99/12/26 外出訪談,出發之前已將訪談的題目統整完成。

100/01/01 資料統整完畢,交給上台組製做投影片。

100/01/04 上台報告。老師建議強調在書面報告中強調因果關係。

100/01/10 書面報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