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博覽2013」 - QEF背景 非華語學生修讀主流中文或法文...

48
「學與教博覽2013為非華語學生建構沉浸式進階中文 以有效銜接新高中課程 (深化計劃)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 (計劃編號:2009/0363)

Transcript of 「學與教博覽2013」 - QEF背景 非華語學生修讀主流中文或法文...

「學與教博覽2013」

為非華語學生建構沉浸式進階中文

以有效銜接新高中課程 (深化計劃)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 (計劃編號:2009/0363)

1. 背景

2. 計劃

3. 實施

4. 成效

背景

非華語學生修讀主流中文或法文

非華語學生人數迅速增加

1999年14人2003年 420人2013年900人

2003年申請優質教育基金開發《中文第二

語言》 校本課程(編號:2003/0223)

2004年開始規定所有中一級學生修讀主流

中文或中文第二語言。

背景

學生程度參差,部分學生中文水平不及主

流中文卻高於中文第二語言。

人力資源不足

集中發展為期三年的《中文第二語言》

課程(編號:2005/0298及2006/0140)。

背景 2007年開始擬寫《沉浸中文》計劃書。

並申請優質教育基金 (編號:2007/0460)

2008年開辦中一級《沉浸中文》,此

後逐年申請深化計劃(編 號:2008/0309

及2009/0363)。

計劃 課程架構:

參考主流《中文課程綱要》階段學習重

點進行調適。

中一級課程涵蓋主流小學一年級至三年

級學習重點;

中二至中三級涵蓋主流小學四至六年級

學習重點。

中四至中六級涵蓋主流中學一至三年級

學習重點。期望學生達至中三水平應

考中學文憑試中文語文科。

計劃

教學語言:

中文為教學語言

修讀此課程的非華語學生來自主流小學

老師可直接以簡易的中文(粵語繁體) 進

行教學活動,因此稱為《沉浸中文》

計劃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須與學生自身文化相容

家庭倫理思想是亞洲國家民族所認同,

在教材編寫方面多採用這方面的題材,

由個人與家庭的關係逐漸推展至社會、

國家、亞洲,以至整個世界

計劃

教學策略:

非華語學生多視中文科為其中一個學習

科目

讀、寫、聽、說及語文常識兼重

教學時須緊扣其文化特色,相提並論,

引發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長遠有助學生

融入主流社會文化。

計劃

《沉浸中文》(S1-S6) 《中文第二語言》(S1-S3)

• 主流/GCE-AL中文課程調適

• 中文教學

• 不需拼音

• 程度較深

• 讀寫教學

• 中國文化

• 品德情操

• 涵蓋初、高中

• 每年兩冊、共十二冊

• GCSE中文課程切合

• 英文教學

• 拼音輔助

• 程度較淺

• 聽說識字,輔以讀寫

• 多元文化

• 實用溝通

• 涵蓋初中

• 每年四冊,共十二冊

《沉浸中文》與《中文第二語言》比較

實施

人力資源:

聘請教學助理一名,幫助主教老師進行

協作教學、編寫教材等工作。

原定一年編寫《沉浸中文》課本四冊,

因人力資源不足,修訂為一年兩冊。

實施 學生人數:

2008年中一級通過甄別試選出30個非

華語學生,設為一組

因應學生語文能力變化轉流

2009年中一級增至兩組;2010年至今

維持一組

實施

上課時間:

節數與《主流中文》及《中文第二語言》

相同,每周平均六節

中一級七節、中二級七節、中三級五節、

中四級六節、中五級六節、中六級四節

實施

教材編寫:

原以「先編寫,後教學」進行教材編寫

工作,受班數影響,一位主教老師難

以持續「先編後教」的原則

第二年開始,調整為「先教學,後編寫」

的程序,教學時用臨時印製的教材,事

後編印好的課本讓第二年的學生使用。

實施

教學大綱 (2007/0460)

單元 課次 課題

單元一 個人成長

1 認識自己

2 生日願望

3 快樂家庭

4 鄰居好友

單元 課次 課題

單元二 融入社會

1 學校生活

2 旅行活動

3 節日假期

4 地區交通

實施

教學大綱 (計劃編號:2008/0309)

單元 課次 課題

單元三 認識國家

1 亞洲國家

2 風俗文化

3 宗教信仰

4 首都城市

單元 課次 課題

單元四 放眼世界

1 世界地圖

2 氣候自然

3 各地名勝

4 奧林匹克

實施

教學大綱 (計劃編號:2009/0636)

單元 課次 課題

單元五 宇宙無限

1 網絡世界

2 月球之旅

3 科學精神

4 醫無國界

單元 課次 課題

單元六 美麗人生

1 美妙音樂

2 戲劇人生

3 文藝天地

4 體育精神

實施 學習評估:

堂課、家課、常測、統測及考試

2011年應教育局邀請試用「校內評估

工具」, 發現中二級《沉浸中文》學

生表 現能力與中五級《中文第二語言》

學生最接近

學生完成中四級《沉浸中文》應考GCE-

AS 中文

學生完成中五級《沉浸中文》應考GCE-

AL中文

成效

完善課程:

緊承接《中文第二語言》為非華語學生

提供更高水平的《沉浸中文》校本課

程,循序漸進,持續發展

為開啟中四至中六級《沉浸中文》校本

課程奠下穩固基石

共有《主流中文》、《沉浸 中文》和

《中文第二語言》三種校本課程,有效

分流,各適其適

成效 優化學習:

《沉浸中文》校本課程有效提升非華語

學生的中文水平,裝備學生應考高級

普通教育文憑(GCE-AL)中文考試

增強非華語學生中文溝通能力,有效融

入社會,亦可藉此提升其資歷認可資格,

有利擴闊謀職途徑

成效 資源共用:

應教育局中文教育組邀請,在教育局網

頁上載《中文第二語言》課本和《沉

浸中文》課本,與其他收錄非華語學

生的學校共用資源

與教育局合作編寫《沉浸中文》第七

至十二冊,提早完成整個校本課程製

成效

經驗分享:

應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及教育局中文教育組邀請,擔任研討

會和工作坊講者,分享經驗成果

應已收錄或擬收錄非華語學生的學校

邀請,就教導非華語學生中文事宜提供

意見

成效

持續發展:

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合作,申請優質教育基金研發校本電

子課程 (計劃編號:2012/0258)

謝謝﹗

第四冊第四課

2004/05

2005/06

2006/07

2007/08

2008/09

2009 /10

2010/11

2011/12

2012 /13

2013 /14

S6 DSE DSE(12) GCE-AS(10) 職業中文

DSE GCE-AS 職業中文

S5 自修考 GCSE

(3)

選修考 GCSE (15)

選修考 GCSE (36)

必修考GCSE (107)

GCSE (107)

GCSE (120)

GCSE/ GCE-AL

S4 選修 選修 必修

GCSE (50)

S3

S2

S1

<2003 傳統中文/法文 HKCEE 中文/法文

2004> 傳統中文/法文+中文第二語言 HKCEE中文/法文+GCSE中文

2008> 傳統中文/中文第二語言/沉浸中文 DSE中文/GCSE/GCEAS/GCEAL中文

為非華語學生設計校本中文課程發展過程

沉浸中文課程綱要(參照主流課程)

節錄自《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附錄

沉浸中文課程綱要

沉浸中文課程綱要

沉浸中文課程綱要

沉浸中文課程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