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猪屎豆” -...

1
14 2016 9 23 教育民生 教改先声 南方 □ 阮飞宇 我单位的马路对面是高 尔夫球场。中午时光,我喜 欢绕着球场外围浓密的林阴 马路散步。上周五,我刚逛 到新沙路上,天降大雨,正寻 思着找个可消磨时间的地儿 躲雨,一块“小小牛”的火锅 店招牌映入眼帘,就它了! 在深圳,我极少进牛肉 火锅店。无他,在这现代化 大都市,不管何档次的牛肉 火锅店,都不可能达到其在 潮汕本土所有的高度。 突如其来的秋雨令浑身 几乎湿透的我讲究不了这许 多,只想着赶紧开锅涮肉暖 身。我给自己点了一份吊龙, 一份匙仁,还有一份牛肉丸。 通常,初临潮汕牛肉火 锅店的食客,会被菜牌上名 目繁多的肉类名称搞晕,而 这恰是潮汕牛肉火锅最为人 称道之处。潮汕人在漫长的 涮牛肉史中,已经对各部位 的肉质了然于心。对于肉的 分拣处理,最显潮汕功夫。 肉很快切好端上来。我 习惯性地拿一碟牛肉与桌面 呈90度立放,牛肉稳贴在碟 面上,没丝毫坠落,水分显然 保持得可以,新鲜度不错。 通常,久放的牛肉发干,注水 的牛肉湿滑,均贴不牢的。 再看刀工,也切得厚薄均 一。一桌好的牛肉火锅,牛肉 品质之外,刀工和火候也是缺 一不可的。看得出,此店虽 小,出品却是毫不苟且,这是 我进来前本没指望的。 火候的掌握最易为食客 忽略。餐桌上贴心地标注了 各类肉的焯烫时间。 我待大火煮沸牛骨汤底 后,改中小火,拿漏勺放少量 肉下锅焯烫。不愠不火间, 三浸三晾起,血水尽除,香气 四溢,泛着淡淡的油脂甘 香。蘸上少许沙茶酱,咸甜 适中的酱汁浸透着牛肉的纹 理,甘而不哝,咸而不减,鲜 爽感瞬间充斥了舌尖。 先喝汤,再涮肉,最后涮 蔬菜,这是最正宗的潮汕牛 肉火锅享用程序。 涮肉的顺序也有讲究, 遵循的是从瘦到肥的原则, 这样汤底才会保持清爽、鲜 甜的口感。 孔子曰:“食不厌精,脍 不厌细。”“不时,不食。割不 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这其实就是不苟且不将就的 一种人生态度。这间偶遇的 小小火锅店,以其出品对此 做出了很好诠释。 店不在大,而在其心。 作者系媒体人 小小牛的大大心思 【原汁阮味】 猪屎豆,看图谱时得知 的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不斯 文。一直以来,我猜这大概 是它的诨名,就像以前的农 村娃儿叫做“狗剩”。几年前 在深圳东部海滨坝光村第一 次遇见时,它们开着一串串 黄色的花,让人觉得心情开 朗。当时不知其名,便暗自 叫它们“黄色的薰衣草”。 近来,校园河边荒地里 生了几丛猪屎豆,黄花开得 很明亮,又引起了我的兴 趣。为了搞清楚它到底叫 什么,便去查《中国植物 志》,却更加确证了猪屎豆 就是学名。植物界还专门 有一类是豆科猪屎豆族猪 屎豆属植物。无奈,只能认 了这个很“猪屎”的名字。 机缘巧合,在这个秋 天,读到了十九世纪美国哲 学家、自然主义者梭罗的一 些关于猪屎豆的文字,我终 于明白它之所以为“猪屎 豆”的妙处了。梭罗写道, 猪屎豆被脚踩碾后能发出 特殊的臭气,动物们闻着这 种特殊臭气也能找到它们, 就像檀木会发出香味来提 醒樵夫一样。 更有趣的是,一个秋 末,梭罗“在收完麦子的地 里踩到什么咔咔作响,这一 来就发现猪屎豆了”,整个 冬天,他“很注意听那些种 子在豆荚里咔咔响”,“说不 定那些吃猪屎豆的动物也 是靠这种声音发现它的”。 我被这样的描述打动 了,原来,猪屎豆是多么纯 朴而有趣的植物啊。豆荚 里奇怪的声音、提醒动物们 找到它的臭气,充满了大自 然中野性勃发的生机,是迷 人的自然灵光。相比较而 言,仅从花儿想象它是“黄 色的薰衣草”,则过于僵化 和局限,显得书呆气极了。 若是换个别的什么优雅的 名字,无论如何不能与它这 种浑身上下洋溢着的活泼 生动的气息相匹配。 再去河边看,猪屎豆已 经结出了嫩绿的豆荚。不 多久,豆荚就可以发出咔咔 的响声了吧,还有动物们, 不知什么时候会循着味道 或者听着响声悄悄潜过来。 我想,也许不是梭罗对 大自然有什么超常的感知 能力,而是我们常常将自己 的感官局限,将自己的欣赏 范围框定。所以,我明白 了,欣赏植物,不仅要懂得 赏花,还要去欣赏植物的叶 片、根茎、果实、种子;走进 自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 要将自己的听觉、嗅觉、触 觉甚至味觉全部打开。于 是,自然的灵光闪现。 作者系清华大学深圳 研究生院教师 □ 陈超群 有趣的“猪屎豆” 【自然笔记】 老师“金大哥” 【学事杂记】 □ 金超然 小金初为人师时 22 岁,大 部分时间身穿一套洗得发白 的牛仔服。他被分配担任高 二(一)班的班主任兼政治老 师。因比学生大不了几岁,所 以被学生称作“金大哥”。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结束 后,金老师在办公室批卷子, 有几位学生前来查看成绩,并 积极地帮老师将分数录入成 绩册。负责抄分数的那位同 学将自己的58分抄成60分, 随后又觉得对不起“金大哥” 的信任,怯生生地问:“老师, 我把自己的分数抄错了,可以 改过来吗?”金老师看了一眼 成绩册子,不动声色地说:“在 我看来,58 分和 60 分的差距 不大,这两分并不能显示你的 学习水平。改不改的主动权 给你吧。”学生低头改过了分 数。这以后,那位同学的政治 成绩突飞猛进。 后来,小金调入当地一所 央企子弟学校任职,还是当班 主任兼政治老师。子弟学校 的学生个性鲜明,好动调皮。 面对这些学生,“金大哥”的亲 和力发挥了作用。他和班级 的男生一起组织课后的各种 体育赛事,让他们把过剩的精 力用在体育竞技中。学期末, 金老师的班级取得了好成绩, 学生们送给这位金大哥的礼 物则是“绑架”他参加班级郊 游。那次,金大哥“违反”了学 校的规定—帮学生保密了 假期集体出游行程,并开心 地参与。 时光飞逝,金老师带了一 班又一班的学生,他也从小金 变成了老金,不过,在一批批 学生眼中,最适合他的称呼除 了金老师外,就是金大哥。 葫芦里的“药” 【那时那人】 □ 周明春 小时候,老家种满葫芦, 金秋结果之际悬挂在家家户 户院子里的架子上,煞是好 看。我家有一颗大杏树,爷爷 趁势不搭架子,让葫芦秧拖到 杏树枝上。 葫芦开白花,花落结出小 葫芦,毛茸茸的,在风中摇曳, 像摇头晃脑的小孩。待葫芦 长大,有些杏树枝承受不了这 样的重量,爷爷便会把葫芦秧 移到枝干粗壮的地方,移不了 的就在树枝间搭个简易的架 子。葫芦很重,爷爷还会编一 些竹筐子兜住它们。 葫芦好看但不能吃,爷爷 常对我说:“葫芦籽不能吃,吃 了会长龅牙的。”龅牙难看极 了,所以我从不打葫芦的主 意。我曾问过爷爷,葫芦不能 吃,为什么还要种那么多,爷 爷说:“不能吃的作物不一定 不是好东西,葫芦叶子大可以 遮荫,是院里的风景,没有葫 芦,农人就少了一份心情。”原 来,乡亲们种葫芦种的是一份 心情、一份乡村的优美意境。 葫芦谐音福禄,所以也是一种 祝福,是一种吉祥物。 爷爷还会用葫芦做工具 箱,只在小头侧面锯开一个开 口,平时盖着,里面放有铁钉、 铝片、剪刀、钳子等,工具箱平 时挂在墙上,用时才取下来, 这是爷爷的宝葫芦。 后来,我知道了“吃葫芦籽 长龅牙”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 据,那是爷爷怕我上树摘葫芦 摔下来编的“谎言”。原来,爷 爷的宝葫芦里卖的是安全药。 让孩子看完 【生活流水】 □ 熊燕 母亲到来时,我正在准备 明天早餐吃的饺子,儿子坐在 沙发上,看他最喜欢的电视节 目《荒野求生》。 不久,饺子包好,我催促儿 子关掉电视,去复习功课,可是 他充耳不闻,依旧看得投入。 我一怒之下,过去将电视关 掉。正沉醉在节目中的儿子一 脸不情愿,半天不动,我上前拽 他,也没用。这时,母亲在一旁 说: “你就不能让他看完?” 随后,母亲把我拉到一 旁,说起我小时候也很爱看电 视。那时家中只有一台14英 寸的黑白电视,节目不多,可 是每到周六我都会手舞足蹈, 因为那天有播动画片《花仙 子》。有一天,我正沉浸在《花 仙子》中,父亲回来了,厉声催 促我去写作业。那一晚,我没 看完《花仙子》,坐在书桌前, 我满脑子都是《花仙子》里的 可爱形象,书本上的字一个也 看不进去。 如今,童年远去,我已为人 母,却不知不觉地让儿子也体 验了如我当年一般的“阴影”。 母亲认为,一集《荒野求 生》也就几十分钟,何况快播 放完了,为什么不让孩子看 完?少看几分钟书耽搁不了 什么,但是对孩子而言,收获 的却是几十倍的快乐。望了 望在书房内呜咽的儿子,我 想,下次我应该沉住气,有时 候,让孩子看完一集电视节 目,也是教育耐心的体现。 原来,猪屎豆是多么纯朴而有趣的植物啊。豆荚里奇怪的声音、提醒动物们找到 它的臭气,充满了大自然中野性勃发的生机,是迷人的自然灵光。

Transcript of 有趣的“猪屎豆” -...

Page 1: 有趣的“猪屎豆” - Sznews.comszjy.sznews.com/page/3541/2016-09/23/14/2016092314_pdf.pdf南方 阮飞宇 我单位的马路对面是高 尔夫球场。中午时光,我喜

【片羽原乡】

摄影

树木

秋日清晖

14

2016

年9

月23

星期五

责任编辑夏蓥婕

美术编辑蔡培艺

艺文新志

教育民生 教改先声

南方

□阮飞宇

我单位的马路对面是高

尔夫球场。中午时光,我喜

欢绕着球场外围浓密的林阴

马路散步。 上周五,我刚逛

到新沙路上,天降大雨,正寻

思着找个可消磨时间的地儿

躲雨,一块“小小牛”的火锅

店招牌映入眼帘,就它了!

在深圳,我极少进牛肉

火锅店。无他,在这现代化

大都市,不管何档次的牛肉

火锅店,都不可能达到其在

潮汕本土所有的高度。

突如其来的秋雨令浑身

几乎湿透的我讲究不了这许

多,只想着赶紧开锅涮肉暖

身。我给自己点了一份吊龙,

一份匙仁,还有一份牛肉丸。

通常,初临潮汕牛肉火

锅店的食客,会被菜牌上名

目繁多的肉类名称搞晕,而

这恰是潮汕牛肉火锅最为人

称道之处。潮汕人在漫长的

涮牛肉史中,已经对各部位

的肉质了然于心。对于肉的

分拣处理,最显潮汕功夫。

肉很快切好端上来。我

习惯性地拿一碟牛肉与桌面

呈90度立放,牛肉稳贴在碟

面上,没丝毫坠落,水分显然

保持得可以,新鲜度不错。

通常,久放的牛肉发干,注水

的牛肉湿滑,均贴不牢的。

再看刀工,也切得厚薄均

一。一桌好的牛肉火锅,牛肉

品质之外,刀工和火候也是缺

一不可的。看得出,此店虽

小,出品却是毫不苟且,这是

我进来前本没指望的。

火候的掌握最易为食客

忽略。餐桌上贴心地标注了

各类肉的焯烫时间。

我待大火煮沸牛骨汤底

后,改中小火,拿漏勺放少量

肉下锅焯烫。不愠不火间,

三浸三晾起,血水尽除,香气

四溢,泛着淡淡的油脂甘

香。蘸上少许沙茶酱,咸甜

适中的酱汁浸透着牛肉的纹

理,甘而不哝,咸而不减,鲜

爽感瞬间充斥了舌尖。

先喝汤,再涮肉,最后涮

蔬菜,这是最正宗的潮汕牛

肉火锅享用程序。

涮肉的顺序也有讲究,

遵循的是从瘦到肥的原则,

这样汤底才会保持清爽、鲜

甜的口感。

孔子曰:“食不厌精,脍

不厌细。”“不时,不食。割不

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这其实就是不苟且不将就的

一种人生态度。这间偶遇的

小小火锅店,以其出品对此

做出了很好诠释。

店不在大,而在其心。

作者系媒体人

小小牛的大大心思 【原汁阮味】

猪屎豆,看图谱时得知

的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不斯

文。一直以来,我猜这大概

是它的诨名,就像以前的农

村娃儿叫做“狗剩”。几年前

在深圳东部海滨坝光村第一

次遇见时,它们开着一串串

黄色的花,让人觉得心情开

朗。当时不知其名,便暗自

叫它们“黄色的薰衣草”。

近来,校园河边荒地里

生了几丛猪屎豆,黄花开得

很明亮,又引起了我的兴

趣。为了搞清楚它到底叫

什么,便去查《中国植物

志》,却更加确证了猪屎豆

就是学名。植物界还专门

有一类是豆科猪屎豆族猪

屎豆属植物。无奈,只能认

了这个很“猪屎”的名字。

机缘巧合,在这个秋

天,读到了十九世纪美国哲

学家、自然主义者梭罗的一

些关于猪屎豆的文字,我终

于明白它之所以为“猪屎

豆”的妙处了。梭罗写道,

猪屎豆被脚踩碾后能发出

特殊的臭气,动物们闻着这

种特殊臭气也能找到它们,

就像檀木会发出香味来提

醒樵夫一样。

更有趣的是,一个秋

末,梭罗“在收完麦子的地

里踩到什么咔咔作响,这一

来就发现猪屎豆了”,整个

冬天,他“很注意听那些种

子在豆荚里咔咔响”,“说不

定那些吃猪屎豆的动物也

是靠这种声音发现它的”。

我被这样的描述打动

了,原来,猪屎豆是多么纯

朴而有趣的植物啊。豆荚

里奇怪的声音、提醒动物们

找到它的臭气,充满了大自

然中野性勃发的生机,是迷

人的自然灵光。相比较而

言,仅从花儿想象它是“黄

色的薰衣草”,则过于僵化

和局限,显得书呆气极了。

若是换个别的什么优雅的

名字,无论如何不能与它这

种浑身上下洋溢着的活泼

生动的气息相匹配。

再去河边看,猪屎豆已

经结出了嫩绿的豆荚。不

多久,豆荚就可以发出咔咔

的响声了吧,还有动物们,

不知什么时候会循着味道

或者听着响声悄悄潜过来。

我想,也许不是梭罗对

大自然有什么超常的感知

能力,而是我们常常将自己

的感官局限,将自己的欣赏

范围框定。所以,我明白

了,欣赏植物,不仅要懂得

赏花,还要去欣赏植物的叶

片、根茎、果实、种子;走进

自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

要将自己的听觉、嗅觉、触

觉甚至味觉全部打开。于

是,自然的灵光闪现。

作者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师

□陈超群

有趣的“猪屎豆” 【自然笔记】

老师“金大哥” 【学事杂记】

□金超然

小金初为人师时22岁,大

部分时间身穿一套洗得发白

的牛仔服。他被分配担任高

二(一)班的班主任兼政治老

师。因比学生大不了几岁,所

以被学生称作“金大哥”。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结束

后,金老师在办公室批卷子,

有几位学生前来查看成绩,并

积极地帮老师将分数录入成

绩册。负责抄分数的那位同

学将自己的58分抄成60分,

随后又觉得对不起“金大哥”

的信任,怯生生地问:“老师,

我把自己的分数抄错了,可以

改过来吗?”金老师看了一眼

成绩册子,不动声色地说:“在

我看来,58分和60分的差距

不大,这两分并不能显示你的

学习水平。改不改的主动权

给你吧。”学生低头改过了分

数。这以后,那位同学的政治

成绩突飞猛进。

后来,小金调入当地一所

央企子弟学校任职,还是当班

主任兼政治老师。子弟学校

的学生个性鲜明,好动调皮。

面对这些学生,“金大哥”的亲

和力发挥了作用。他和班级

的男生一起组织课后的各种

体育赛事,让他们把过剩的精

力用在体育竞技中。学期末,

金老师的班级取得了好成绩,

学生们送给这位金大哥的礼

物则是“绑架”他参加班级郊

游。那次,金大哥“违反”了学

校的规定——帮学生保密了

假期集体出游行程,并开心

地参与。

时光飞逝,金老师带了一

班又一班的学生,他也从小金

变成了老金,不过,在一批批

学生眼中,最适合他的称呼除

了金老师外,就是金大哥。

葫芦里的“药” 【那时那人】

□周明春

小时候,老家种满葫芦,

金秋结果之际悬挂在家家户

户院子里的架子上,煞是好

看。我家有一颗大杏树,爷爷

趁势不搭架子,让葫芦秧拖到

杏树枝上。

葫芦开白花,花落结出小

葫芦,毛茸茸的,在风中摇曳,

像摇头晃脑的小孩。待葫芦

长大,有些杏树枝承受不了这

样的重量,爷爷便会把葫芦秧

移到枝干粗壮的地方,移不了

的就在树枝间搭个简易的架

子。葫芦很重,爷爷还会编一

些竹筐子兜住它们。

葫芦好看但不能吃,爷爷

常对我说:“葫芦籽不能吃,吃

了会长龅牙的。”龅牙难看极

了,所以我从不打葫芦的主

意。我曾问过爷爷,葫芦不能

吃,为什么还要种那么多,爷

爷说:“不能吃的作物不一定

不是好东西,葫芦叶子大可以

遮荫,是院里的风景,没有葫

芦,农人就少了一份心情。”原

来,乡亲们种葫芦种的是一份

心情、一份乡村的优美意境。

葫芦谐音福禄,所以也是一种

祝福,是一种吉祥物。

爷爷还会用葫芦做工具

箱,只在小头侧面锯开一个开

口,平时盖着,里面放有铁钉、

铝片、剪刀、钳子等,工具箱平

时挂在墙上,用时才取下来,

这是爷爷的宝葫芦。

后来,我知道了“吃葫芦籽

长龅牙”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

据,那是爷爷怕我上树摘葫芦

摔下来编的“谎言”。原来,爷

爷的宝葫芦里卖的是安全药。

让孩子看完 【生活流水】

□熊燕

母亲到来时,我正在准备

明天早餐吃的饺子,儿子坐在

沙发上,看他最喜欢的电视节

目《荒野求生》。

不久,饺子包好,我催促儿

子关掉电视,去复习功课,可是

他充耳不闻,依旧看得投入。

我一怒之下,过去将电视关

掉。正沉醉在节目中的儿子一

脸不情愿,半天不动,我上前拽

他,也没用。这时,母亲在一旁

说:“你就不能让他看完?”

随后,母亲把我拉到一

旁,说起我小时候也很爱看电

视。那时家中只有一台14英

寸的黑白电视,节目不多,可

是每到周六我都会手舞足蹈,

因为那天有播动画片《花仙

子》。有一天,我正沉浸在《花

仙子》中,父亲回来了,厉声催

促我去写作业。那一晚,我没

看完《花仙子》,坐在书桌前,

我满脑子都是《花仙子》里的

可爱形象,书本上的字一个也

看不进去。

如今,童年远去,我已为人

母,却不知不觉地让儿子也体

验了如我当年一般的“阴影”。

母亲认为,一集《荒野求

生》也就几十分钟,何况快播

放完了,为什么不让孩子看

完?少看几分钟书耽搁不了

什么,但是对孩子而言,收获

的却是几十倍的快乐。望了

望在书房内呜咽的儿子,我

想,下次我应该沉住气,有时

候,让孩子看完一集电视节

目,也是教育耐心的体现。

原来,猪屎豆是多么纯朴而有趣的植物啊。豆荚里奇怪的声音、提醒动物们找到它的臭气,充满了大自然中野性勃发的生机,是迷人的自然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