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教育 新聞透視眼 學者推動中史教育...

1
香港文匯 報訊(記者 黎忞)推動環保, 廢物回收再造是重要一環,現時各種可 回收物中,膠樽由於涉及多樣化的塑膠 類別,處理成本亦高,較難吸引回收商 回收再造。有見及此,香港地球之友和 中文大學針對較常見的 PET(聚對苯二 甲二乙酯)一號塑膠飲品樽,昨啟動首 個 PET 飲品膠樽乾淨回收計劃,中大並 會在部分垃圾桶和回收桶內設置晶片, 以記錄垃圾量和追蹤回收情況作分析並 期望推廣至其他院校參考。 貼指示教路 減低處理成本 有關回收計劃昨日於中大校園舉行啟 動儀式,中大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 指,膠樽是多種物品中擁有最低的回收 價值,而且塑膠類別多處理成本高,回 收商或因成本問題而放棄回收膠樽,甚 至將收集得膠樽直接棄置。是次計劃專 門回收 PET 一號塑膠飲品樽(樽底印有 一號標誌),可免卻回收後再以人手將 不同塑膠仔細分類的步驟,以減低處理 成本及提高回收率。 是次計劃將於中大校園和宿舍範圍 共設置40個外形設計與膠樽相近的 「PET回收桶」,上貼有膠樽回收指 示,包括在回收前先移除樽蓋、飲光 樽內液體,最後將樽蓋和樽身一同棄 置回收桶,希望讓師生分辨膠樽的塑 膠種類,並改善他們的回收習慣。而 據了解,中大會在部分垃圾桶和回收 桶內設置晶片,以記錄垃圾量和追蹤 回收情況。 范佐政又指,中大上學期起亦開始減 少汽水機數量,鼓勵學生自攜水樽和增 加飲水機位置圖等,希望從「源頭」減 低鋁罐和飲品樽的棄置數量。 香港地球之友助理環境事務經理周月 翔表示,中大校園在環保和垃圾處理方 面「行得比較前」,希望以該校為第一 步逐步向其他院校推展,讓更多年輕人 棄置膠樽前都會先「諗一諗」,養成良 好的回收膠樽習慣。 A33 文匯教育 新聞透視眼 綠色校園 綠色校園 卓越學金百名額接受申請 中大回收 PET 膠樽 置晶片助分析 成立教育促進會 盡中國人學習歷史義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的 中國歷史教育問題近年廣受爭議,部分 教育界及社會人士質疑,中史一直未有 成為學生的獨立必修科,且課程散亂, 不少中學生接觸中史機會少之又少,對 國家數千年興衰一無所知,民族感情從 何談起?多名有志推動中史教育人士組 成中國歷史教育促進會(香港),昨日 在多名學界代表見證下正式成立,會上 各人一致認為,身為中國人有義務學習 中國歷史,將爭取落實中史成為每位初 中學生的獨立必修科目。 30.3 十優狀元拍野生動物 科大辦攝影展 責任編輯:沈 陽 2015 年 9 月 25 日(星期五) 走進世界名校 走進世界名校 學者推動中史教育 列初中獨立必修科 據考評局資料,去年報考文憑試中史科的日校考生只得 6,464 人,約佔 考生總人數十分之一,對比 1999 年舊制會考逾 3 萬名日校生考中史,大 減逾 2 萬人,擔心中史有「亡科」危機。就中學中史課程發展情況,不少學界 人士都質疑教育局宣稱中史教育為初中必修,但事實上部分學校是將中史融 入通識或綜合人文科內,或把中西史合併,總之就是把課程「打散」,不少 初中生難以持續 3 年學習完整中國歷史。 杜礎圻:爭取中史全面獨立成科 有鑑中史教育在港似有式微趨勢,多名推動中國歷史教育人士昨日正式組 成中國歷史教育促進會(香港),同日邀得多名學者及校長舉行論壇,研討 中史教育該何去何從。促進會會長杜礎圻感嘆,香港回歸後的中史教育分崩 離析,甚至不及回歸前主流中學初中必修中史情況,對這種倒退表示難以理 解。他表示,促進會希望能爭取中史全面獨立成科,並成為每名初中生必修 科目,未來將積極搜集相關資料及數據,希望在準備充足後向教育局表達意 見。同時亦打算舉行中學生徵文比賽及歷史辯論比賽,加強歷史教育氛圍。 黃均瑜: 「港獨」源於缺中史知識 在論壇上,多名與會者都表明香港全體初中生應必修獨立的中史科。教聯 會會長黃均瑜認為近年部分年輕人「港獨」思想氾濫,源於欠缺中國歷史知 識,以致對國家冷漠,故有必要加強學生認識歷史,培養國家認同感及向心 力。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引用台灣知名作家龍應台回應民族情感何來的 講法,指出年輕人多讀中國歷史及詩辭歌賦,加強對身份的認同。 香港歷史學會會長呂元聰則指,學習中史不單是為了愛國,而是有助培訓 學生宏觀思考及多角度分析事件。香港校董學會主席高家裕則感嘆現代人選 科功利,凡事以「搵食」角度去判定事物,卻不明白建立個人學識基礎的重 要性;事實上學習中國歷史有助訓練眼光,所謂前車可鑑,中史亦能助人豐 富經驗,而在歷史洪流中不乏趣味故事,只要教學得宜,中史絕不枯燥, 更能讓學生受用無窮。 中國歷史教育促進會(香港)在本地一眾學者見證下正式成立。 姜嘉軒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在昨日論壇上,一眾學界人士都感慨香港中 史教育局面凋零。有與會者批評教育局改革失當,需為殘局負上大部分責 任,又指局方三年前以錯誤方式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致「國民教育」 遭誤解,擔心連帶害了中國歷史科的發展。 何漢權憂「國教」遭誤解拖累中史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中史教育本來就是國民教育的根基,不能 妄動,惟教育局並不了解其重要性,將中史的地位日益壓低,致被綜合性的 通識教育取而代之,導致近年「通識金裝上陣,中史倉皇落馬」的情況發 生。 他又指,教育局2012年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形式推展「國民教 育」,但做法未獲廣泛認同,更使「國民教育」遭部分港人誤解,令他擔心 有人因此連帶對中史反感。 何漢權續指,對學生來說現時通識科已上軌道,不宜有太大改動,但強調 教育局應早日覺悟,確立中史地位,讓初中生持續三年必修獨立中史科;進 一步則應將在高中課程加強中史內容,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學習國家的歷史。 他強調,身為中國人,學習中國歷史理所當然,不宜與政治目的掛鈎,加 上香港以言論、出版及教育自由見稱,絕對有能力做好歷史教育,對整個華 人文化均有裨益。校董學會主席高家裕補充指,於中國近現代史部分,香港 因較少涉及政治紛爭,對比內地及台灣更有本錢客觀公正地處理,扮演相 當重要的角色。 通識金裝上陣 中史倉皇落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子優) 繼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等院校後, 理工大學及科技大學昨亦公佈 2015/16年度聯招收生成績。以文 憑試最佳五科計,理大平均收生分 數為23.9分,當中以物理治療最 高,收生成績為 30.3 分,即平均每 科高於 5*級。科大方面,其國際科 研課程收生成績中位數達四科5** 級,另有一科 5*及一科 5 級,而環 球商業課程的收生中位數亦有三科 5**級、兩科 5*級及一科 5 級。 理大收生平均分23.9 理大表示,撇除首要要求學生於 設計方面有優秀表現的設計學位課 程外,該校所有學科的文憑試入學 分數介乎 18 至 35 分之間,平均收 生 分 數 則 為 23.9 分 ( 最 佳 五 科 計)。 如以四個核心科及最佳兩選修科 計,平均收生分數是 27.0 分。理大 又指,該校今年取錄了 222 名至少 一科 5**級,另加中英文 4 級或以上 的學生,於所有大學中排行第三。 科大亦經收生網頁公佈了今年六 個課程的收生中位數及四分三位數 的學生成績。而該校的 2016 年度收 生,多個工商管理及跨學科課程將 分拆獨立收生,可供選課程增至 13 個。該校本星期六(26 日)將舉行 入學資訊日,詳情可瀏覽infoday. ust.hk。 至於理大也將於 10 月 10 日舉行 「 教 育 資 訊 日 2015」 , 網 址 為 www.polyu.edu.hk/infoday。 入多倫多大學最需求學心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為培養具備環球視 野及國際網絡的優秀人才,教育局今年續推香港卓 越獎學金計劃(尖子獎學金),有意於 2016/17 學 年起入讀海外世界知名大學的學士學位或研究院課 程的合資格港生,可由今日起至 12 月 31 日申請獎 學金,名額最多 100 個。而獎學金得主必須修畢指 定課程,並承諾畢業後回港工作最少兩年,或相當 於獲獎學金資助的年期。 尖子獎學金是去年施政報告公佈的措施之一, 旨在資助本地學生在香港境外升讀知名大學,期 望培養他們具備環球視野、國際網絡,成為具一 流教育水平的優秀人才,從而提升香港於全球化 知識型經濟環境下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競爭力。 每年25萬元可獲授「香港尖子」榮譽 教育局昨日宣佈第二屆計劃的詳情,發言人指甄 選準則包括申請人的學業成績和其他個人特質, 例如領導才能和潛質、對社會的貢獻和承擔等。 所有獎學金得主無須通過入息資產審查均可獲發 最多每年 25 萬元的獎學金支付學費,而需要額外 升學支援的學生可獲發放經入息資產審查的助學 金,最多每年 20 萬元。 同時,得主可獲授予「香港尖子」的榮譽,獲 政府、獎學金計劃督導委員會成員和其他社區及 商業組織提供的支援及專業顧問指導服務。 有意於 2016/17 學年起入讀香港境外世界知名大 學的學士學位或研究院課程的合資格港生,可由即 日起至 12 月 31 日下午 6 時,通過獎學金計劃網站的 網上申請系統遞交申請,詳情可瀏覽:www.edb. gov.hk/hkses。 只有入圍並獲所選大學及課程錄取的申請人才會 獲邀參加明年 4 月開始舉行的面試。 多倫多大學共有三個校區:聖喬治 校區、密西沙加校區和士嘉寶校區, 屬「一主兩翼」,而我所就讀的,就 是歷史最悠久的聖喬治校區。 加拿大採取「三三四」學制,入大 學要經過嚴格篩選,尤其針對英文程 度的考核要求相當高。多倫多大學聖 喬治校區為全球首二十所著名大學之一,也是加拿大最高 等級的學府,故對考生的要求也特別高。我入學的經歷比 新移民幸運,由於我是加拿大公民,在加拿大完成高中, 在未滿連讀 5 年以上的情況下,我必須參加 TOEFL 考試。 TOEFL 是多倫多大學或大部分加拿大學府對考生英語水 平要求的基本考試,分聽講讀寫 4 個部分,主要在電腦上 進行。應考大學之前,務必先考好 TOEFL,越早考越好。 如在香港的學生,考試期一般在 10 月到 11 月期間,遲了報 考就要等下一年或到其他國家再考。 筆者的提示是:考任何英文公開試都要事前多練習,不要 考天才。對於香港人而言,做練習和補習成為日常生活及活 動的一部分。考 TOEFL 要「操卷」,可以說是習以為常的 做法。不過要成功考入多倫多大學,我個人認為有一種比成 績更為重要的要求,那就是心態,一個求學的心態。 「回復自由身」易放軟手腳 在加拿大讀書採取學分制度,講求自發學習。當地政府 亦從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表演、小組活動中感受到 追求學問的樂趣,學生可選擇喜愛的科目,所以考進大學 後,他們會繼續自發地尋求學問。香港教育模式與加拿大 很不同,課程都是預早安排好的,學生在沒有選擇餘地下 學習。到上了大學,父母放下心頭大石,讓他們「回復自 由身」。學生沒有學校和父母的逼迫,加上自學力不足, 容易 「放軟手腳」,有時成績每況愈下,就會落後於世界 各地的留學生。 潘顥元 多倫多大學畢業港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科技大學圖書館昨日起 至明年 2 月 17 日舉辦國際知名得獎攝影師、曾於香港中 學會考獲十優佳績的李天文的個人攝影展,以多媒體方 式展出 48 張出色的攝影作品,展示不同野生動物的生活 姿態,包括曾於美國自然歷史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得獎作 品「棕熊猛撲」。 在香港長大和接受教育的李天文,中學會考時考獲十 優佳績,其後獲獎學金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取得學士學位,並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 位,當時在 UCLA 任教的科大校長陳繁昌是李天文的論 文導師;李現在美國定居,於生物藥業公司負責管理醫 學圖像數據處理中心。 作品北美獲獎 美國博館展出 憑藉對野生動物的熱愛和好奇心,李天文結合先進的 影像數據處理技術與創意,拍攝出既有藝術感又前所未 見的影像,將野生動物活現於作品之中。除「棕熊猛 撲」外,他亦曾贏得北美自然攝影協會(NANPA)十佳 作品獎,其作品「魚與熊掌」更被選作該協會年度大賽 雜誌《Expressions》的封面。 以多媒體方式展出 48 張攝影作品 由科大圖書館及出版技術中心聯合舉辦的「天地自然 .文化風采-李天文攝影展」,會以多媒體方式展出 48 張攝影作品,展示不同野生動物的生活姿態。李天文表 示,對於能在科大舉行首次個人攝影展感到十分榮幸和 興奮,「我十分喜歡野生動物及攝影,希望我的作品能 夠喚起大眾對大自然生態的關注。」他亦會主持講座, 分享學術、事業及攝影的寶貴經驗等。 李天文於科大舉辦野生動物攝影展。旁為其得作品 之一「棕熊猛撲」。 科大供圖 香港地球之友和香港中文大學開展首個 香港地球之友和香港中文大學開展首個 PET PET 飲品膠樽乾淨回收計劃 飲品膠樽乾淨回收計劃昨日於中 昨日於中 大校園舉行啟動儀式 大校園舉行啟動儀式黎忞 黎忞 本疊內容:文匯教育 中國新聞 台海新聞 神州大地 財專新聞 國際新聞 副刊 娛樂新聞 體育新聞

Transcript of 文匯教育 新聞透視眼 學者推動中史教育...

Page 1: 文匯教育 新聞透視眼 學者推動中史教育 列初中獨立必修科pdf.wenweipo.com/2015/09/25/a33-0925.pdf · 初中生難以持續3年學習完整中國歷史。 杜礎圻:爭取中史全面獨立成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黎忞)要

推動環保,廢物回收再造是重要一環,現時各種可回收物中,膠樽由於涉及多樣化的塑膠類別,處理成本亦高,較難吸引回收商回收再造。有見及此,香港地球之友和中文大學針對較常見的PET(聚對苯二甲二乙酯)一號塑膠飲品樽,昨啟動首個PET飲品膠樽乾淨回收計劃,中大並會在部分垃圾桶和回收桶內設置晶片,以記錄垃圾量和追蹤回收情況作分析並期望推廣至其他院校參考。

貼指示教路減低處理成本有關回收計劃昨日於中大校園舉行啟動儀式,中大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指,膠樽是多種物品中擁有最低的回收價值,而且塑膠類別多處理成本高,回收商或因成本問題而放棄回收膠樽,甚

至將收集得膠樽直接棄置。是次計劃專門回收PET一號塑膠飲品樽(樽底印有

一號標誌),可免卻回收後再以人手將不同塑膠仔細分類的步驟,以減低處理

成本及提高回收率。是次計劃將於中大校園和宿舍範圍

共設置 40 個外形設計與膠樽相近的「PET回收桶」,上貼有膠樽回收指示,包括在回收前先移除樽蓋、飲光樽內液體,最後將樽蓋和樽身一同棄置回收桶,希望讓師生分辨膠樽的塑膠種類,並改善他們的回收習慣。而據了解,中大會在部分垃圾桶和回收桶內設置晶片,以記錄垃圾量和追蹤回收情況。范佐政又指,中大上學期起亦開始減

少汽水機數量,鼓勵學生自攜水樽和增加飲水機位置圖等,希望從「源頭」減低鋁罐和飲品樽的棄置數量。香港地球之友助理環境事務經理周月

翔表示,中大校園在環保和垃圾處理方面「行得比較前」,希望以該校為第一步逐步向其他院校推展,讓更多年輕人棄置膠樽前都會先「諗一諗」,養成良好的回收膠樽習慣。

A33 文匯教育新聞透視眼

綠色校園綠色校園

卓越獎學金百名額接受申請

中大回收PET膠樽 置晶片助分析

成立教育促進會盡中國人學習歷史義務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姜嘉軒)香港的

中國歷史教育問題近年廣受爭議,部分

教育界及社會人士質疑,中史一直未有

成為學生的獨立必修科,且課程散亂,

不少中學生接觸中史機會少之又少,對

國家數千年興衰一無所知,民族感情從

何談起?多名有志推動中史教育人士組

成中國歷史教育促進會(香港),昨日

在多名學界代表見證下正式成立,會上

各人一致認為,身為中國人有義務學習

中國歷史,將爭取落實中史成為每位初

中學生的獨立必修科目。

科大工管分拆收生理大物理治療30.3分

十優狀元拍野生動物科大辦攝影展

■責任編輯:沈 陽 2015年9月25日(星期五)

走進世界名校走進世界名校

學者推動中史教育列初中獨立必修科

根據考評局資料,去年報考文憑試中史科的日校考生只得6,464人,約佔考生總人數十分之一,對比1999年舊制會考逾3萬名日校生考中史,大

減逾2萬人,擔心中史有「亡科」危機。就中學中史課程發展情況,不少學界人士都質疑教育局宣稱中史教育為初中必修,但事實上部分學校是將中史融入通識或綜合人文科內,或把中西史合併,總之就是把課程「打散」,不少初中生難以持續3年學習完整中國歷史。

杜礎圻:爭取中史全面獨立成科有鑑中史教育在港似有式微趨勢,多名推動中國歷史教育人士昨日正式組成中國歷史教育促進會(香港),同日邀得多名學者及校長舉行論壇,研討中史教育該何去何從。促進會會長杜礎圻感嘆,香港回歸後的中史教育分崩離析,甚至不及回歸前主流中學初中必修中史情況,對這種倒退表示難以理解。他表示,促進會希望能爭取中史全面獨立成科,並成為每名初中生必修科目,未來將積極搜集相關資料及數據,希望在準備充足後向教育局表達意見。同時亦打算舉行中學生徵文比賽及歷史辯論比賽,加強歷史教育氛圍。

黃均瑜:「港獨」源於缺中史知識在論壇上,多名與會者都表明香港全體初中生應必修獨立的中史科。教聯會會長黃均瑜認為近年部分年輕人「港獨」思想氾濫,源於欠缺中國歷史知識,以致對國家冷漠,故有必要加強學生認識歷史,培養國家認同感及向心力。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引用台灣知名作家龍應台回應民族情感何來的講法,指出年輕人多讀中國歷史及詩辭歌賦,加強對身份的認同。香港歷史學會會長呂元聰則指,學習中史不單是為了愛國,而是有助培訓學生宏觀思考及多角度分析事件。香港校董學會主席高家裕則感嘆現代人選科功利,凡事以「搵食」角度去判定事物,卻不明白建立個人學識基礎的重要性;事實上學習中國歷史有助訓練眼光,所謂前車可鑑,中史亦能助人豐富經驗,而在歷史洪流中不乏趣味故事,只要教學得宜,中史絕不枯燥,更能讓學生受用無窮。

■中國歷史教育促進會(香港)在本地一眾學者見證下正式成立。 姜嘉軒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姜嘉軒)在昨日論壇上,一眾學界人士都感慨香港中史教育局面凋零。有與會者批評教育局改革失當,需為殘局負上大部分責任,又指局方三年前以錯誤方式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致「國民教育」遭誤解,擔心連帶害了中國歷史科的發展。

何漢權憂「國教」遭誤解拖累中史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中史教育本來就是國民教育的根基,不能

妄動,惟教育局並不了解其重要性,將中史的地位日益壓低,致被綜合性的通識教育取而代之,導致近年「通識金裝上陣,中史倉皇落馬」的情況發生。他又指,教育局2012年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形式推展「國民教

育」,但做法未獲廣泛認同,更使「國民教育」遭部分港人誤解,令他擔心有人因此連帶對中史反感。何漢權續指,對學生來說現時通識科已上軌道,不宜有太大改動,但強調

教育局應早日覺悟,確立中史地位,讓初中生持續三年必修獨立中史科;進一步則應將在高中課程加強中史內容,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學習國家的歷史。他強調,身為中國人,學習中國歷史理所當然,不宜與政治目的掛鈎,加

上香港以言論、出版及教育自由見稱,絕對有能力做好歷史教育,對整個華人文化均有裨益。校董學會主席高家裕補充指,於中國近現代史部分,香港因較少涉及政治紛爭,對比內地及台灣更有本錢客觀公正地處理,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通識金裝上陣中史倉皇落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子優)繼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等院校後,理工大學及科技大學昨亦公佈2015/16年度聯招收生成績。以文憑試最佳五科計,理大平均收生分數為23.9分,當中以物理治療最高,收生成績為30.3分,即平均每科高於5*級。科大方面,其國際科研課程收生成績中位數達四科5**級,另有一科5*及一科5級,而環球商業課程的收生中位數亦有三科5**級、兩科5*級及一科5級。

理大收生平均分23.9理大表示,撇除首要要求學生於

設計方面有優秀表現的設計學位課程外,該校所有學科的文憑試入學分數介乎18至35分之間,平均收生分數則為 23.9 分(最佳五科計)。如以四個核心科及最佳兩選修科

計,平均收生分數是27.0分。理大又指,該校今年取錄了222名至少一科5**級,另加中英文4級或以上的學生,於所有大學中排行第三。科大亦經收生網頁公佈了今年六

個課程的收生中位數及四分三位數的學生成績。而該校的2016年度收生,多個工商管理及跨學科課程將分拆獨立收生,可供選課程增至13個。該校本星期六(26日)將舉行入學資訊日,詳情可瀏覽infoday.ust.hk。至於理大也將於10月10日舉行

「教育資訊日 2015」,網址為www.polyu.edu.hk/infoday。

入多倫多大學最需求學心態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鄭伊莎)為培養具備環球視

野及國際網絡的優秀人才,教育局今年續推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尖子獎學金),有意於2016/17學年起入讀海外世界知名大學的學士學位或研究院課程的合資格港生,可由今日起至12月31日申請獎學金,名額最多100個。而獎學金得主必須修畢指定課程,並承諾畢業後回港工作最少兩年,或相當於獲獎學金資助的年期。尖子獎學金是去年施政報告公佈的措施之一,旨在資助本地學生在香港境外升讀知名大學,期望培養他們具備環球視野、國際網絡,成為具一流教育水平的優秀人才,從而提升香港於全球化知識型經濟環境下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競爭力。

每年25萬元可獲授「香港尖子」榮譽教育局昨日宣佈第二屆計劃的詳情,發言人指甄

選準則包括申請人的學業成績和其他個人特質,例如領導才能和潛質、對社會的貢獻和承擔等。所有獎學金得主無須通過入息資產審查均可獲發最多每年25萬元的獎學金支付學費,而需要額外升學支援的學生可獲發放經入息資產審查的助學金,最多每年20萬元。同時,得主可獲授予「香港尖子」的榮譽,獲政府、獎學金計劃督導委員會成員和其他社區及商業組織提供的支援及專業顧問指導服務。有意於2016/17學年起入讀香港境外世界知名大

學的學士學位或研究院課程的合資格港生,可由即日起至12月31日下午6時,通過獎學金計劃網站的網上申請系統遞交申請,詳情可瀏覽:www.edb.gov.hk/hkses。只有入圍並獲所選大學及課程錄取的申請人才會

獲邀參加明年4月開始舉行的面試。

多倫多大學共有三個校區:聖喬治校區、密西沙加校區和士嘉寶校區,屬「一主兩翼」,而我所就讀的,就是歷史最悠久的聖喬治校區。加拿大採取「三三四」學制,入大學要經過嚴格篩選,尤其針對英文程度的考核要求相當高。多倫多大學聖

喬治校區為全球首二十所著名大學之一,也是加拿大最高等級的學府,故對考生的要求也特別高。我入學的經歷比新移民幸運,由於我是加拿大公民,在加拿大完成高中,在未滿連讀5年以上的情況下,我必須參加TOEFL考試。TOEFL是多倫多大學或大部分加拿大學府對考生英語水

平要求的基本考試,分聽講讀寫4個部分,主要在電腦上進行。應考大學之前,務必先考好TOEFL,越早考越好。如在香港的學生,考試期一般在10月到11月期間,遲了報考就要等下一年或到其他國家再考。

筆者的提示是:考任何英文公開試都要事前多練習,不要考天才。對於香港人而言,做練習和補習成為日常生活及活動的一部分。考TOEFL要「操卷」,可以說是習以為常的做法。不過要成功考入多倫多大學,我個人認為有一種比成績更為重要的要求,那就是心態,一個求學的心態。

「回復自由身」易放軟手腳在加拿大讀書採取學分制度,講求自發學習。當地政府

亦從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表演、小組活動中感受到追求學問的樂趣,學生可選擇喜愛的科目,所以考進大學後,他們會繼續自發地尋求學問。香港教育模式與加拿大很不同,課程都是預早安排好的,學生在沒有選擇餘地下學習。到上了大學,父母放下心頭大石,讓他們「回復自由身」。學生沒有學校和父母的逼迫,加上自學力不足,容易「放軟手腳」,有時成績每況愈下,就會落後於世界各地的留學生。 ■潘顥元 多倫多大學畢業港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鄭伊莎)科技大學圖書館昨日起至明年2月17日舉辦國際知名得獎攝影師、曾於香港中學會考獲十優佳績的李天文的個人攝影展,以多媒體方式展出48張出色的攝影作品,展示不同野生動物的生活姿態,包括曾於美國自然歷史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得獎作品「棕熊猛撲」。在香港長大和接受教育的李天文,中學會考時考獲十

優佳績,其後獲獎學金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取得學士學位,並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當時在UCLA任教的科大校長陳繁昌是李天文的論文導師;李現在美國定居,於生物藥業公司負責管理醫學圖像數據處理中心。

作品北美獲獎美國博館展出憑藉對野生動物的熱愛和好奇心,李天文結合先進的

影像數據處理技術與創意,拍攝出既有藝術感又前所未見的影像,將野生動物活現於作品之中。除「棕熊猛撲」外,他亦曾贏得北美自然攝影協會(NANPA)十佳作品獎,其作品「魚與熊掌」更被選作該協會年度大賽雜誌《Expressions》的封面。

以多媒體方式展出48張攝影作品由科大圖書館及出版技術中心聯合舉辦的「天地自然

.文化風采-李天文攝影展」,會以多媒體方式展出48張攝影作品,展示不同野生動物的生活姿態。李天文表示,對於能在科大舉行首次個人攝影展感到十分榮幸和興奮,「我十分喜歡野生動物及攝影,希望我的作品能夠喚起大眾對大自然生態的關注。」他亦會主持講座,分享學術、事業及攝影的寶貴經驗等。

■李天文於科大舉辦野生動物攝影展。旁為其得獎作品之一「棕熊猛撲」。 科大供圖

■香港地球之友和香港中文大學開展首個香港地球之友和香港中文大學開展首個PETPET飲品膠樽乾淨回收計劃飲品膠樽乾淨回收計劃,,昨日於中昨日於中大校園舉行啟動儀式大校園舉行啟動儀式。。 黎忞黎忞 攝攝

本疊內容:文匯教育 中國新聞 台海新聞 神州大地 財專新聞 國際新聞 副刊 娛樂新聞 體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