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7
落落落落落落落 落落落落落 落落落落落: 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落落落落 、,,, 1901 落落落

Transcript of 最新消息 |...

Page 1: 最新消息 | ::東吳微生物學系::microbiology.scu.edu.tw/.../student/105/report-seinor.docx · Web view落羽松探索報告 大四老屁股 落羽松特點: 落羽松:又名落羽杉、美國水杉,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原產於北美沼澤地,台灣於1901年引進。

落羽松探索報告大四老屁股

落羽松特點:落羽松:又名落羽杉、美國水杉,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原產於北美沼澤地,台灣於 1901 年引進。

Page 2: 最新消息 | ::東吳微生物學系::microbiology.scu.edu.tw/.../student/105/report-seinor.docx · Web view落羽松探索報告 大四老屁股 落羽松特點: 落羽松:又名落羽杉、美國水杉,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原產於北美沼澤地,台灣於1901年引進。

一、 命名:落羽杉是少數在秋冬季節會黃葉、落葉的針葉樹。因為變成紅褐色的小枝與葉一同脫落時,就像紛飛飄散的羽毛,因此得「落羽」之名。

(紅褐色的葉子)

二、 形態:落羽杉為落葉喬木,高可達 30-50 米,樹幹通直,外形似水杉。果 實 為 圓 球 或 卵 球 形 。 種 子 為 不 等 三 角 形 , 有 厚 稜 角 。

(果實) (種子)

根據「樹木圖鑑」的記載,只有三個品種:池杉,北美落羽松,墨西哥落羽松。一般而言,葉子可以做為辨別樹種的依據,冬天葉子會變黃且會落葉的是葉子較寬的落羽松和葉針狀的池杉,墨西哥落羽松冬天葉子不會變黃,且葉子較窄較小,是半落葉性。北美落羽松和墨西哥落羽松都是羽狀葉、互生。池杉則是線形葉,所以很容易與上面兩種辨別出來。另外,中國特有種的水杉葉子與落羽松很像,但為對生葉片,所以也容易分辨。

(美國落羽杉) (池杉)

Page 3: 最新消息 | ::東吳微生物學系::microbiology.scu.edu.tw/.../student/105/report-seinor.docx · Web view落羽松探索報告 大四老屁股 落羽松特點: 落羽松:又名落羽杉、美國水杉,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原產於北美沼澤地,台灣於1901年引進。

(墨西哥落羽杉) (中國水杉)

三、 特色:具有耐低溫、耐鹽鹼、耐水淹、抗風、抗病蟲害、生長快速等特點。另外,老樹根部常向四周隆起,形成板根,尤其生長濕地或水中者,為了不讓根部缺氧窒息,另從根部生出屈曲膝根,具有抓地固土的作用。

(膝根)

根部如為進行呼吸作用,常屈曲突出地面(和黑板樹一樣會破壞路面)或水面,稱作呼吸根。由於生長型態像彎曲的膝蓋,故又稱為膝根。

(呼吸根) (水邊的落羽松)

四、 用途:主要用於建材,因為落羽杉木材材質輕軟,紋理細緻,易於加工,耐腐朽,可作建築、欄杆、船舶、家具等用材以及庭園造景。

Page 4: 最新消息 | ::東吳微生物學系::microbiology.scu.edu.tw/.../student/105/report-seinor.docx · Web view落羽松探索報告 大四老屁股 落羽松特點: 落羽松:又名落羽杉、美國水杉,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原產於北美沼澤地,台灣於1901年引進。

落羽松在校園中的前世今生

「松勁樓前的龍柏怎樣死的,我記得。原來這裡有兩排龍柏,高壯挺拔,不知道是否因為太擁擠,或者為了裝設變電站,其中一排龍柏移植到往楓雅樓的斜坡馬路右方......這裡成為生態疏水的停車格。

原來沒有移種的龍柏也好不到哪裡,沒多久,移走龍柏的地方種上落羽松,筆直的落羽松生長快速,把龍柏擠歪歪,好比黃山上的迎客松。.....」

參考資料:小花蔓澤蘭,毀我東吳校園?!─黃顯宗教授網址:blog.xuite.net/wonghc70/wretch/302244189/track 

原來松勁樓旁的龍柏曾受到如此大的壓迫,被迫移位或逕自枯死,落羽松原本只是過客,移植過來後卻鳩佔鵲巢,遮住大部分陽光,龍柏吸收不到營養,少了日照自然茁壯不了,也活不了多久。就目前所知,入東吳大學以來,植物種類不斷增加,不過一旦增加生態多樣性,其一就像被落羽松擠壓生活環境的龍柏一樣,最後導致死亡,其二不斷變換生物種類,似乎對當地生態也是很大衝擊,是好是壞端看當時的生態有沒有拜法負荷了。圖解:

圖片取自:小花蔓澤蘭,毀我東吳校園?!─黃顯宗教授

Page 5: 最新消息 | ::東吳微生物學系::microbiology.scu.edu.tw/.../student/105/report-seinor.docx · Web view落羽松探索報告 大四老屁股 落羽松特點: 落羽松:又名落羽杉、美國水杉,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原產於北美沼澤地,台灣於1901年引進。

新來的落羽松落羽松生長快,龍柏生存環境受到擠壓,阻礙陽光照射,後來便枯萎掉了。

原來兩排龍柏其中一排龍柏移植到往楓雅樓

的斜坡馬路右方原來沒有移種的龍柏被新來的高大落羽松遮擋陽光

東吳松勁樓松勁樓前原有兩排龍柏不知是否因為擁擠或裝設變電站

圖片取自:樹不能亂種,談東吳校園的環境教育─黃顯宗教授

龍柏

落羽松

Page 6: 最新消息 | ::東吳微生物學系::microbiology.scu.edu.tw/.../student/105/report-seinor.docx · Web view落羽松探索報告 大四老屁股 落羽松特點: 落羽松:又名落羽杉、美國水杉,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原產於北美沼澤地,台灣於1901年引進。

落羽松的意義好的應用價值1、庭蔭樹、水邊護岸樹2、落羽杉樹形整齊美觀,近羽毛狀的葉叢極爲秀麗,秋天的時候,葉子會變成古銅色,是良好的秋色葉樹種3、最適合在水旁配植又具有防風護岸之效果4、種子是鳥雀、松鼠等野生動物喜食的飼料不好的影響1、落羽松有俗稱「呼吸根」的膝根,膝根會浮出地面,冬天葉子容易掉,不適合當路樹2、台灣的氣候不適合落羽松的生長,落葉松喜歡生長在水邊,如果種植在乾旱地並不適合會長不好東吳校園內的落羽松

(照片引自老師的網誌)在第二教研大樓緊鄰外雙溪的地方,本來皆是種植柳樹,後來日本友人贈送給東吳「友好之櫻」,學校人員並將柳樹移植改為櫻花,在櫻花旁邊又多種植了幾棵落羽松,本來是想為櫻花樹擋風,但卻因為落羽松生長快速且體型高壯,很快就遮蓋了需要陽光的櫻花樹。松勁樓旁本來也有兩排的龍柏,後來因為擔心過多龍柏的生長空間會受到壓迫,便將一半的龍柏移至圖書館斜坡上靠近馬路邊,原本以為爭得較多生長空間的龍柏,身旁突然出現了一整排落羽松,由於落羽松生長速度快且高大,龍柏所受到的壓迫比以前更為嚴重了,學校應評估各種樹木適合種植的地方,而不該為了美觀而將樹木隨便移植,造成原本的原生植物受到迫害。

Page 7: 最新消息 | ::東吳微生物學系::microbiology.scu.edu.tw/.../student/105/report-seinor.docx · Web view落羽松探索報告 大四老屁股 落羽松特點: 落羽松:又名落羽杉、美國水杉,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原產於北美沼澤地,台灣於1901年引進。

問卷調查訪問地點:B棟大樓交誼廳、男生宿舍前訪問對象:男女、年齡不拘,不限學生與老師問卷內容:一、請問您知道什麼是落羽松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您在哪裡看過落羽松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您知道學校有落羽松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您知道學校的落羽松在哪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您對學校的落羽松知道多少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查結果:訪問到 21位學生(男 13、女生 8)、4位老師(男 2女 2),共計 25人。調查內容:一、請問您知道什麼是落羽松嗎?學生有 13位知道(男 7女 6),老師全數知道,共計 17人知道。二、您在哪裡看過落羽松呢?學生回應:「只聽過沒看過、在網路上、我去宜蘭看過、花蓮落羽松秘境、桃園大溪好像有我印象記得有看過。」老師回應:「桃園大溪、花蓮、宜蘭都有,陽明山上有時候也會看見,我們學校也有!在松勁樓那邊。」三、您知道學校有落羽松嗎?學生只有 2位(其中一人為住宿生)知道,老師 1位(男 1)知道。四、您知道學校的落羽松在哪裡嗎?學生:「我們門口前就是落羽松,是吧!?(狐疑)」老師:「松勁樓門口前,之前上課路過有看到,應該是在那邊。」五、您對學校的落羽松知道多少呢?學生:「美觀?但好像沒特別變化,不太會注意耶!」

Page 8: 最新消息 | ::東吳微生物學系::microbiology.scu.edu.tw/.../student/105/report-seinor.docx · Web view落羽松探索報告 大四老屁股 落羽松特點: 落羽松:又名落羽杉、美國水杉,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原產於北美沼澤地,台灣於1901年引進。

老師:「不知道,有什麼影響嗎?」問卷結論: 此份問卷調查只有 25位好像客觀性不足,不過也可以看出大概的情況,基本上還是有過半數的人知道什麼是落羽松,但並非都有真的看過落羽松,或者看過但不知道那就是落羽松,且女生看過的比例比男生多,可能與女生較常出去觀光有關聯性。 另外,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學校有落羽松,就連住宿舍的男生也只有一人知道有落羽松在門口附近,並且不論學生老師,都不知道落羽松在學校的發展背景,而落羽松的功用是大多數不知道。 從這份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對於植物的了解多停留在外觀的辨識、欣賞,而對植物的功能用途反而沒有太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