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MUR

17

description

生活中的感觸 心中的疑問及叨絮

Transcript of MURMUR

Page 1: MURMUR
Page 2: MURMUR

Re/t

urn

Page 3: MURMUR

我今年22歲,大學四年級。

畢業前夕,又得再一次面對人生中重要抉擇的十字路口。

總是懊悔著「為何當初不…」的我,

彷彿從劇中看見了自己的縮影。

 

人生中充滿了一連串的抉擇。

我常常會想:「如果當時我選擇的不是這個,而是那個,現在的生活是否會有所不同?」

答案究竟是什麼呢?

 

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擁有穿越時空的門把。

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聰明,懂得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外界充滿了太多雜訊,那些聲音讓我們好容易好容易就忽視了自己。

把別人的意見放得好大好大,放大到忘了自己還有想法。

 

但是,

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正是自己的感受嗎?

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任何人可以為你的決定負責。

就算聽從了別人的意見,要走下去的還是自己,

因為「你自己」才是劇本中的主角。

 

Re/turn讓我聯想到日本作家山本文緒的小說。

書中的女主角蒼子婚後過著極不滿足的生活。她總是想著:

「如果當時她選擇的結婚對象不是a而是b的話,自己是否會比較幸福呢?」

懷著這樣的遐思,她與另一個蒼子相遇了。

而另一個蒼子的結婚對象正是當初她沒選擇的另一人。

另一個蒼子似乎也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於是她們協議交換生活一個月……

結局究竟是什麼呢?

山本文緒透過這本書想傳達的想法或許跟Re/turn 不大相同,

但我認為這兩部作品都有個不謀而合的中心思想:

『生命中的缺憾會引領你到達該去的地方。』

 

我們不可能每次都做出一百分的抉擇,

但求做出不會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當如果不再是如果,你的選擇還會一樣嗎?』

Page 4: MURMUR

「以不知情的態度行自以為是的惡。」

這是在今天晚上的Cafe Philo上柯裕棻老師說的話

深深打進我的心

 

今天的哲學之夜是在討論關於東海岸被過度開發以及政府罔顧原住民權益賣掉他們的居住地的議題

一個月前...也就是去台東之前

我一向對政治及社會議題十分冷感

總覺得哪一位候選人當選了都不干我的事,反正再怎麼樣也影響不到我的生活

討厭看新聞,因為新聞的話題大多很沒營養,也不想受一些有的沒的趨勢給擺佈

 

來到台東之後,

最常看見聽見關於美麗灣的議題。 

不誇張,我是來台東後才知道「美麗灣」這件事。

因為我很少看新聞,很少關心所謂的國家大事

因為自己生長在台北,幾乎不曾感受到自己的土地或生命有受到威脅的時刻,

所以剛踏上台東這片土地時,我看見、遇見、聽見很多人氣訴美麗灣的時候,

反倒覺得有點驚訝。

是真的。

就覺得這裡的人怎麼這麼愛自己的土地啊!

當然也有遇到當地大學生侃侃而談地說:

「美麗灣可以提供當地人民就業機會,沒什麼不好啊~

而且可以發展觀光促進經濟,反正海岸長的是」這種話。

當時我還以為自己聽到了什麼不同的聲音哩,現在想想這些話簡直可以讓人吐他口水了!

我那時才剛來台東,啥都還不懂。但我想抱有這種想法的人說不定很多吧。

 

柯裕棻老師說:「發展觀光,難道政府不知道我們去那裡要看的就是那片海岸嗎?

為什麼要在沙灘上填水泥?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好想拿炸彈炸掉美麗灣!」

老師說她每次講到這個議題都會失去理性,激動起來。

 

直到現在,醜醜的美麗灣還是一直在蓋一直在蓋,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我一向聽完講座都不敢發問的,但是我真的真的好想知道.....

我們能做些什麼?

這是我在台東時就有的疑問。

Page 5: MURMUR

即使連署了,它還是一直在蓋,還是一直在開發。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投射作用,但總覺得關心這類議題的人不多,會做出行動的人更少,

新聞就算報出來了,也只是那短短幾分鐘,至少在我僅有的看新聞的時刻不曾看過這件事。

台灣新聞台那麼多,幾乎24小時不間斷,卻總是亂七八糟播一些youtube上哪隻阿貓阿狗的影片,

不然就是八卦版上抄來的新聞,還有一些家破人亡殺人放火的重口味新聞

如果說這些新聞真的是媒體投觀眾所好而播報出來的話,那是不是有點可悲。

 

回到剛剛的問題,我們能做些什麼?

老師說,她總會有種無力感。

美麗灣仍然在蓋,就算停工了,那片海岸也回不來了。

但她希望這個事件是個引子,可以因此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些事,

讓將來可能又會被開發的地方被阻止......

 

我懂,但還是不懂究竟要怎麼去阻止?

要怎麼實際上能去做些什麼而不只是淪為空談?

 

然後關心社會議題資歷非常非常淺的我,現在唯一想得到的就是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

因為去過台東後才深覺在台北很難深刻感受到這種心情,

所以就算多讓五個人、十個人知道也好,

就算我現在知道的東西還很少、很片面、很不完整,

但想辦法讓更多人認識這件事是我目前唯一能盡的綿薄之力。

雖然覺得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如果可以因此而影響了幾個人,還是要去做。

而不是嘴巴說說愛台灣而已。

 

如同老師說的,這是當下這個時刻正在發生的事。

雖然它不是發生在台北,但卻與我們每一個人切身相關。因為我們是台灣人啊......

 

水岸咖啡的冷氣太冷讓我連連發抖好像顯得我極度激動

但聽到老師娓娓細述從小野柳到金樽到三仙台......那一整段海岸時

不由得眼泛淚光

我自覺身上還殘留著台東土地的味

因此努力用很拙劣的文筆硬擠出一篇不太專業的認真文

雖然可能剛接觸,只能一點一點慢慢地去認識和了解,

但願至少問題也算有了答案。

還有實在要搞清楚哪些才是值得關心的事。

Page 6: MURMUR
Page 7: MURMUR

小心別又變回冷冷台北人 

    繼昨天發完那篇有點悲憤的關於美麗灣的文章後,隔天早

上睡一覺起床後,竟覺得昨晚是否有點反應過度了。

    我覺得這樣的自己很可怕,因為想到可能只要再過才短短

幾天、幾星期、幾個月,自己可能就會漸漸失去這樣關心自

己的土地,想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力的心。因為當身邊人都不

關心這件事情時,自己會覺得自己能盡了力太少,就會慢慢

地又變回那個漠不關心的自己。

    漠不關心很好,在台北,漠不關心簡直好極了!「反正什

麼事都不需要自己管,就等他自己否極泰來吧!」這樣想的

人一大堆,可是我真的是想要這樣的嗎?當然不。

    就趁著我剛從台東回來,還熱騰騰的,還對臺東人對自己

土地的愛印象深刻,將此時此刻的心情確實地記錄下來。等

到將來有一天我又變成一個不涉世事的冷漠台北人時,我一

定要來看自己曾寫下的這段文字,提醒自己的心還是熱的。

Page 8: MURMUR

去台東待了三個星期之後啊~ 

也不能說任督二脈全打通了,但有了好多新的體會喔!

那些體會其實並不完全是只去到台東才能得到的, 

有一些感受其實只要平常把感官稍微打開點, 

去細細體會生活中的事啊~就會有很多感覺跑出來。

 

但另外有一些感受是真的要去到那個地方,融入當地的生活,

才會覺得自己好像稍微了解了那裡,雖然可能僅止於很片面的了解,

畢竟待在那才三星期,實在不算久。

我發現台東人或是原住民啊~他們還真不是普通地愛自己的土地耶! 

這點讓剛去到那裡的我感到非常驚訝!

自幼即生活在台北的我,就算活在台北二十幾年了也不甚感民間疾苦。 

就算看到新聞上報的東西也覺得不痛不癢,

甚至會覺得這些事情多我一個少我一個又有什麼差。 

而且生在台北可說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物質生活很滿足,但精神卻很貧乏。

倒也不是說我在台北生活了二十幾年覺得很不快樂,

但去到那裡後我發現自己其實還可以過得更快樂,好像可以擁有另一種快樂。 

也難怪之前有調查說不丹是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了。

因為沒有過多物質上的需求,對生活感到很滿足,幾乎不覺得自己缺乏什麼。 

反倒是充斥著物欲讓我們想要不停去追求,永遠也追求不完。  

是確確實實地有這樣的感受。

我也開始思考究竟什麼對我才是真正重要的?我真的需要它嗎? 

它不一定只是物質上的需要,也可能是一種非物質的需要。  

在台東可以見到那裡的原住民為了一段美麗的海岸捍衛自己的家園,

聽到那裡的原住民唱著生命力爆表的歌,高聲呼喊著要守護自己的土地。

遇見好多愛好環保的人...... 

台東有感致GG49

Page 9: MURMUR

有人放棄富裕的家世跑來台東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並致力於土地運動。

 

還有我住的地方的民宿老闆,他是個熱愛生態環保的人士。

走在路上,在我們眼中看起來極不起眼的花草樹木,

他都能夠像見到老朋友般地喚出他們的名字。

 

也遇見了一個女生說她要用八年的時間去八個國家打工換宿,預計在35歲之前走完。

我聽完後只覺得到了35歲卻說不定能因此更深入認識八個國家,聽起來穩賺不賠啊!

那現在才二十幾歲的我們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我想這些人事物都是不離開自己生長的安全領域就可能永遠沒機會遇見的。 

但一方面我也在想,或許也是自己之前在台北時從未用心去感受吧。 

不管怎樣,我很慶幸在工作前夕能在台東這片土地得到滋養。

也貪心地渴望著未來能看更多更多,

能更認識台灣、更認識台灣人、更認識除了我的家鄉台北以外的世界。  

每個人心中一定或多或少都有自己覺得重要的事,

覺得非做不可的事,或是覺得這樣做也不錯的事吧! 

既然有的話,那就去做啊!

沒有的話就用心去找,有一天一定會找到的! 

有的人窮極一生都在尋找,堅持下去,找著了,就是自己的了!

誰又能保證以後會如何呢?

anyway, 總覺得我們還年輕,真的沒啥好怕的。 

失敗了可以重來,跌倒了就拍拍屁股再站起來繼續前進, 

就算失敗了,其實也得到了很珍貴的經驗了。

這樣想的話,就覺得我之前害怕找工作的模樣顯得好好笑喔,呵呵。 

我今天在書上看到說:「一個人煩惱、迷惘的程度,足以決定他的未來。」

所以啊~越煩惱代表我們越在乎嘛~ 

我們一定也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衝破迷惘的吧!

Page 10: MURMUR

我們是多麼的孤單

我們是多麼地需要認同

我是是多麼渴望與他人取暖

在發出微微幽光的螢幕上

在來回跳動的指尖

我們透過鍵盤敲出的每一個的符號來尋求著一點點自我存在的價值

試問你豎起大拇哥的理由。

1.我看見了

2.我要你知道我看見了

3.我看見別人都看見了於是我也看見了

4.我要你知道我有在關心你 

5.我真的覺得這很棒

6.我怕你忘了我的存在

你多數時候是因為選項1-4還是5呢?

不停不停地在首頁按重新整理

只需花用閱讀新聞標題的時間

偶爾點進去有些感興趣的話題

按了個讚 就彷彿蓋了個「閱」

   來

    回    

 回

嘿,

這樣子,

我們有變得更親密一點了嗎?

FB有感1:我們是多麼渴望與他人取暖

Page 11: MURMUR

哎唷首頁右上角又出現了生日通知

連今天日期都還不知道就立馬按下連結「說聲生日快樂」

留完生日快樂之後卻還是不知道今天是幾月幾號呀

等到知道日期的時候可能也忘記那個誰的生日了吧

一天過去了

明天又會跑出新的生日通知

還是不知道今天是幾月幾號

沒關係啊

那個誰有收到我的祝福就好

讓他知道我還有在關心他就好

究竟是讓關心變得方便還是廉價了呢

這個問題要吵是吵不完的呀

那就開心的接受祝福吧

沒關係啊

明天又會跑出新的生日通知啦

太神奇了,房間窗外居然看得到國慶日的煙火!而我是先

FB有感2:你真的知道我的生日嗎?

Page 12: MURMUR

Bally說

你透過你髮間的縫隙窺探我的一舉一動

我回望你

然後呢?你想說什麼?

請說。

Page 13: MURMUR

偉哉國慶日快樂

今天早上打開電視,發現三台+有線新聞台全部都在轉播國慶日慶典。

讓我想起了昨晚參加的「原民千年 台灣巴萊 血淚控訴演唱會」的現場周遭似乎沒看到半台SNG車,

只有靜靜守候著十點到來的警車,和要載原住民回家的遊覽車。

也許有,只是我沒發現吧。

應該是很難得看到這麼多原住民聚集在台北。

我不禁想:要是昨晚的活動也像今天的國慶日典禮一樣轉播,

不管怎麼轉台都會看到的話,那該有多好!

斥資砸出的盛典,飛機表演及煙火竟然只要打開我家窗戶就能看見,

那原住民的心聲和故事要怎麼讓更多人看見咧。

昨晚的最後一首歌:也許有一天(巴奈+那布)

也許有一天 作詞、曲/巴奈panai、那布nabu

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想要離開繁華的城市

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想要看見 媽媽說的那兒時像天堂一樣的想像

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想要改變 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價值

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想要了解 古老的歌在哪裡誕生

也許有一天 有一天能跨出腳步

踏上遙遠的 最遙遠的路

也許有一天 有一天能跟隨你的腳步

踏上遙遠的 回家的路

讓風吹著你的長髮 讓眼淚盡情的流下

歌盡情盡情的唱呀 回家吧 回家

讓風吹著你的長髮 讓眼淚盡情的流下

歌盡情盡情的唱呀 回家吧 回家

啦…

 

tu ma na nu    用力的啊

na ta tuan kuam    我要訴說

maidadaingaz    老人家啊

wu ka kamu    沒有一個你們

sai ka zaku    只有我啊

mai ka maiyiannik    我的出生

na husungan    霍松安的啊

nau du niang hau    雖然不曾

pai a da san    隨父兄出征

langat au pa    幸好還有

kau mai lumah    回到老家

i za dalah    拿回泥土

na su haisung    還我土地

is ku sia ta    重建家園

hu hu hu    就是我啊

"bunun mais sisivung

ni tu mulushulushu hai

na ka ma daz is wu ka 

ma samuang kau singsing

na wulan mas kuang dahpa...."   (記得不可一地戀棧太久)

Page 14: MURMUR

今晚要去看煙火,還是來一頓燭光晚餐?

Page 15: MURMUR

聽見它的。

中華民國一百年國慶日大張旗鼓地慶祝,相信所費不貲。

這些拿來慶祝國慶日的經費,

若是能夠好好地去幫助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不知該會有多好。(例如: 捐給基金會。)

雖然慶祝「看似」有其之必要,

畢竟可以滿足國家的虛榮心以及部分民眾的期待,

但我想要滿足的不是我們這些生活無憂的人,

而是那些連新聞轉播都看不見的人吧。

幾千萬除以幾千幾萬個需要幫助的人等於一個人可以領到幾千元,

而幾千元對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來說是很可觀的。

煙火綻放的那瞬間固然美,但比起人擠人的短短幾分鐘,

我偏愛靜靜地享用一頓燭光晚餐。

Page 16: MURMUR

我總是在想著

我與我崇拜及欣賞的人的一點連結。

像是陳綺貞是景美女中也是政大畢業的,而我是她的學妹。像是她也單親,像是……

總是這樣想著想著,就好希望自己也可以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不管在什麼領域,只要能讓自己也讓別人為我而感到驕傲。

總是想著有一天會有人這麼說:「陳瑋璿,她是我學姊耶!我深深地以她為榮。我深深地以身為她的學妹而感到驕傲!」

而我也深深相信那一天一定會到來的啊。

我感覺自己雙手環抱了好多夢想,好多喜愛的、關心的事物想讓它們萌芽成長變強變大,但我所知所擁有的一切又彷彿如此渺小。

是我太貪心嗎?

我真有這樣的能力讓這一切從石縫中開出花嗎?

總是欣賞著你們的美好,

卻忽略了該要好好地、耐心地灌溉自己的田。

否則怎麼會有那一天?

Page 17: MURMUR

為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