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48
1

Transcript of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Page 1: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1

Page 2: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教育新闻女大学生嫌妈妈土气不让进校 送棉衣只准快递.....................................................................................4大学新生开学两月消费调查:最低 500 最高超 2 万...............................................................................4大一新生遭遇人际关系难题 1/4 对异性交往怵头...................................................................................5北京近万人报名参军 超六成是大学生..................................................................................................590 后已成留学主力军:从要我留学到我要留学.....................................................................................6高校创业课从选修到必修之遥 全面覆盖尚需时日..................................................................................7爬树课、生死课、三国杀 高校新奇课迭出引争议................................................................................12“潮课”当红,创新还是噱头?.........................................................................................................14提高学生体质 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16实习生拒绝订盒饭 专家提醒莫把订盒饭当跑龙套................................................................................17教育评论:“90 后”不会永远是实习生............................................................................................17大学生注水简历渐成公开秘密 曝高校诚信教育缺失.............................................................................18关注大学生回炉学技工现象:比起面子工作更重要..............................................................................19职教生百“炼”成“好钢”.............................................................................................................21福建:本科高校将加快退出高职教育.................................................................................................22努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3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5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27有时,老师要学会做听众.................................................................................................................29

博客视线......................................................................................................................31

毕业一年后 57 万失业说明什么?.....................................................................................................31简历注水为何成了“就业技巧”?....................................................................................................32大学生的职业化过程应该在大学完成吗?...........................................................................................33悟——教师内在发展的惟一课程.......................................................................................................34颜昌海:中国的大学,为什么是个“大妓院”?.................................................................................40某些大学生,低下头比失业啃老更难受吗?.......................................................................................44

特别关注......................................................................................................................46

呵护真正有教育理想的改革者..........................................................................................................46最后的演讲——王东成教授.............................................................................................................47

2

Page 3: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理论研讨......................................................................................................................51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策略.................................................................................................51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54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56走出大学教学盲点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0鼓励和引导 推动民办高校教育建设发展.............................................................................................64为 80 后青年教师把脉.....................................................................................................................67高校教学评价——“学术人”与“行政人”的博弈..............................................................................69对教育体制改革若干现实问题的初步探索...........................................................................................74

新书推介......................................................................................................................77

《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77

3

Page 4: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女大学生嫌妈妈土气不让进校 送棉衣只准快递因为惦记着刚考上大学的女儿,本来日子过得拮据的张女士还是给女儿买了防寒衣物,但没想到女儿竟嫌妈妈土气不想让其到学校送,执意要求快递过来。上周,家住沙河口区春柳街道泰安社区的张女士请帮万家志愿者帮忙联系快递给女儿寄东西。原来,张女士的女儿今年考上了黑龙江省的一所大学。因为那边气温比大连低,张女士怕女儿冷,就给女儿买了鸭绒被、厚外套等几件防寒衣物,打算给女儿送过去。可女儿却让张女士把这些东西快递过去。张女士觉得快递也得花钱,同样都是花钱还不如自己花车费把东西亲自送过去还能看看女儿。得知母亲一心想去学校,女儿悦出了心里的话。原来,入学时她看到同学的妈妈打扮得都比较时尚,穿得也很漂亮,自己的妈妈跟人家一比较,显得既土气又老气,她觉得很没面子。所以,就打定主意再也不会让妈妈在同学面前出现。得知女儿的想法后,张女士虽悦心里一时接受不了女儿嫌弃自己,但还是打算听女儿的话把东西快递给女儿。张女士告诉帮万家志愿者,为了供女儿读书,自己只能节俭,希望孩子以后能懂得。记者王鸥(东北新闻网)

(摘自《央视网》11 月 1 日)

大学新生开学两月消费调查:最低 500 最高超 2 万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针对大一新生的生活费开支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开学两个月,花费最低的不到 500元,最高的超过 2 万元。大学生消费类型大体相同,主要由伙食费、购物费、上网费、手机费等构成。有一些同学的支出中还包括了“恋爱费”,两个月里,他们的恋爱支出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物流学院新生王欢(化名)入校以来,生活花费不超过 500元,她说自己坚持“最需要”消费原则,能少用就少用,买东西也挑最便宜的,“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我们没有理由乱花”。会计与金融学院的新生方然(化名),是同学们眼中的“富二代”,一身名牌服装,用的苹果手机,他说,自己入校两个月已花了 2 万多元,钱对自己来说无所谓,“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买,从不会在意钱花在哪里,怎么花

4

Page 5: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了”。会计与金融学院新生彭惠的父亲坦言,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比别人的孩子生活质量差,“所以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最好的”。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尤为重要。该校学工部部长吴争强认为,大学生应崇尚简单生活消费,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培养兴趣爱好方面的发展,为自己专业设定目标,并为之去努力,“大家应坚决反对盲目攀比的透支消费”。 

(摘自《武汉晚报》11 月 1 日 作者/翁晓波)

大一新生遭遇人际关系难题 1/4 对异性交往怵头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近日针对天津市 20余所高校 2012级新生的调查发现,大一新生普遍遭遇人际关系难题,交异性朋友更是“有点难”,被调查的每 4 个新生中就有 1 人觉得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问题。调查回收了 2000余份网络有效问卷发现,有 45%表示进入大学之后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与 2011级同期(44%)基本持平。在上述“被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的新生中,约有 55%即超过半数表示“与异性交朋友有困难”,也就是说,被调查的每 4 个新生中就有 1 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问题(占被调查总数的 24.75%)。同时,被调查的 2012级男生中,交异性朋友困难的比例略高于女生的这一比例,并且在与同班同学、老师和父母的相处中存在问题的比例均高于女生。但是女生并非在处理一切人际关系上都有优势,调查发现,被调查女生中“与室友相处不融洽”的比例高于男生的同项指标。

(摘自《北方网》11 月 14 日 作者/邵隽)

北京近万人报名参军 超六成是大学生昨天本市今冬征兵体检在朝阳、海淀、大兴、昌平 4 个区率先展开。截至目前,全市近万人报名参军,超六成是大学生,硕士以上学历的有 40 人左右。征兵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大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去年,硕博也有 40 人左右报名,比去年也有所增加。网上征兵报名截至 5 日。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名的大学生,市征兵办将开辟绿色通道,对于优秀大学生将放宽至 11 月 10日。昨天上午 10点,朝阳区第二医院已经有近 200 名应征青年参加体检。朝阳第二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朝阳区今年承担了全国第四次应征青年体格状况调查,征兵体检项目新增了一些传染病和常见病项目。在去年乙肝的项目上,新增了丙肝、梅毒等,主要针对肝脏、肾功能、血糖等问题。对于传染病都是一票否决制。朝阳第二医院负责人表示,今年该院征兵体检心理测试更加严格,还增加了问卷调查项。记者在现场看到,心理检测处包括电脑测试、纸笔测试和心理访谈三个检查室,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检测,如果某项测试不合格会再要求

5

Page 6: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进一步测试。今年心理访谈增加了性格冲动、精神异常等行为的重视。据悉,其他 12 个区县体检工作将于近日陆续展开。体检工作将于 14 日结束。

(摘自《京华时报》11 月 4 日 作者/周宇)

90 后已成留学主力军:从要我留学到我要留学刚刚过去的周末,多个留学展“抢滩”申城。记者深入“留学展包围圈”采访发现,沪上持续多年的出国留学热,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首先,“90 后”已成为上海家庭留学的主力军。其次,低龄留学人数明显增加,甚至有家长为 5岁幼童规划留学。还有一个明显变化是,以前出国留学大多由父母包办,是“要我去”;如今学生逐渐成为留学规划主导,变成了“我要去”。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在 29 日闭幕的 2012 中国国际教育展现场,复旦附中高二学生小陈先后与澳大利亚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资料、准备考试和专业申请,他都自己准备。我们家长只是做‘后勤’。现在的孩子特别有主见,不像从前‘家长说什么就做什么’。”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高级市场官员许珣对此也有同感,说近年上海学生申请出国留学时,很多家长都“缩在后面”。这些年轻人不仅对学校、专业有明确目标,开始自我规划时间也更早。“这届展览上就有不少大一大二学生早早来咨询,而且他们都有备而来,不像几年前由家长带来,毫无计划或对留学意向国一无所知。”新回国潮“洋文凭”不再吃香不过,“洋文凭”已不再吃香,求职并不易。最新披露的《2012 年海归就业力数据报告》显示,在新回国潮冲击下,逾 7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且海归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年薪普遍不高,其中 36.5%年薪不足 4 万元,67.2%年薪不足 6 万元。“出国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更多体验。”和以前相比,“90 后”似乎更注重留学的过程,希望通过留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小薛说,自己更愿意把留学看成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到了国外,凡事都要靠自己。这段独立的经历能够让我更坚强。这比什么都重要。”高中生余凯佳告诉记者,学成后肯定“海归”,出国留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际交流能力。低龄留学规划做到“学龄前”近年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截至去年 4 月,选择就读国外大学的中国学生近 127 万,中国教育部官员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且留学低龄化趋势非常明显。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李维平说,留学“高烧”不退,有两方面的因素。“就国内而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已有能力负担巨额的留学费用。各类针对国内学生的海外游学、交流项目不仅为出国留学奠定了基础,也让留学变得更理性和更有目的性。同时,世界发达国家‘少子化’倾向,也令它们不断出台各种移民、工作优惠政策来瓜分中国、印度等大生源市场,来弥补生源缺口。尤其是,一些国家已把留学产业化。”记者在教育展看到,部分家长甚至在为孩子做“学龄前留学”规划。

6

Page 7: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在瑞士联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展台前,孙女士带着 5岁的女儿详细地询问了有关幼儿园留学的问题。她告诉记者,女儿一直在上海一所国际幼儿园读书,“将来肯定要出国留学的,那么不如早些出去,提前适应文化差异。”留学展主办方表示,高中生、初中生出国留学在中国尤其是上海已渐成风尚,但 5岁就去留学还是比较罕见的,家长切忌盲目跟风。(马丹)

(摘自《新民晚报》11 月 1 日 作者/马丹)

高校创业课从选修到必修之遥 全面覆盖尚需时日上周,本报记者走进北京各高校,就今年 8 月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的实践情况进行走访。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北京不少知名高校设有创业选修课,但基于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不全面,不少学生认为将创业课设为必修课没有必要,亦有从事创业相关教育的学者认为,除资金、课程设置、实践等问题外,师资问题是国内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面临的最大困难。创业教育全面覆盖尚需时日今年 8 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下称《要求》),指出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此消息一经发布,便引来网友纷纷吐槽。有专家指出,由于师资等相关资源匮乏,要想让创业教育成为面向全体本科生的必修课,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教育部并非强制高校开创业课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举办了两期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来自全国 142所高校的 283 名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参加了研修。据了解,这两期研究班的主要培训内容即教育部刚刚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开展创业教育相关师资的培训,师资问题也可以说是国内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面临的最大困难。”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是本次《要求》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的参与制定者,他指出,相关文件的制定差不多经历了两年论证。目前,相关专家正在编写教材。“教材编写组的 7 名成员都是长期从事创业教育的专家,教材肯定能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点和针对性。”面对公众对于高校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的质疑,张玉利解释,教育部对此并非强制,而是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创业的四大核心要素是创新、承担风险、快速行动、团队合作,这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是需要的。所以,广义的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普及教育,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会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作为必修课的‘创业基础’就是广义上的创业教育,而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并非就是毕业后要去创业,”像不少创业教育教师一样,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帏也认为,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仅在创办新公司时需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也需要。但他同时指出,创业教育是一个体系,除了课堂外还包括课外的论坛、讲座、竞赛、实践等,是否有必要成为必修课值得商榷。

7

Page 8: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从“选修”到“必修”的困难据了解,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他们率先为 MBA 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课程。2002 年 4 月,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清华、北大、人大、北航等 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目前这些高校中也都有创业教育课程。有人认为《要求》的提出是十年试点的破冰之举。但从“无”到“必修”或从“选修”到“必修”无疑会有很大的困难。据了解,一般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可分为三类:一是大学思政部门和学工组织开展的基于素质教育的创业教育;二是高校商学院开展的基于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三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的基于就业指导的创业培训。这些创业教育在侧重点及广度和深度上各有不同。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认为,现在高校对于创业课程讲什么的问题已较有共识,大概知识点有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业精神、创业的分类、创业的筹划、新企业的组建、新企业的运营管理等,但在教法上则差别较大:有的以讲知识点为主,有的是基本知识加案例讨论,还有的会加上项目训练、与企业家对话、参加创业团队等。教法不同,其效果也有很大差异。近日,记者从北京高校了解到,不少高校有全校或专业的选修课,但几乎没有开设必修课。北京林业大学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路军称,该校教务处开学就收到了教育部的通知,但认为条件暂时还不成熟,同时欢迎经管学院老师申报选修课。“关键问题是师资。”路军道出其中苦衷,“如果林大开设必修课,每年得教三千多本科生,至少需要五到十名教师,但现在全校就我一个。师资的培养需要过程。”■ 课堂探访北京林业大学创业选修课“实践太困难”时间:11 月 5 日晚;地点:北京林业大学大教室;课程:《大学创业学》选修课;讲课教师:路军,北京林业大学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一晚,可容纳 200 人左右的大教室内基本坐满了学生。路军开始讲授“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大学创业学》是路军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每周两节课,本次课上,路军以讲解为主,在介绍创意的内涵和特点时他指出,标新立异的创意未必就是好的创业点子,然后他以两年前引人关注的“立体快巴”为例:当时北京市门头沟区对此表示有兴趣,并将其写入“中芬生态谷”规划中。但到目前为止,立体快巴还未正式立项。有人指出其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路军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都会举出不少案例和名人观点,对知识点进行阐释。记者看到,虽然来的学生不少,但认真听讲的并不多。很多学生在上网或写作业、看其他书籍。一名学生甚至直言

8

Page 9: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不讳,他选这门课就是混学分的。还有的学生对创业比较感兴趣,但认为这门课跟想象的不太一样,“实践环节太少了。”对那些混学分的学生,路军感到很无奈,但认为也很正常。“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会认真听,但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教育还缺乏一定认识。我认为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怎么讲。”对学生提出的缺乏实践,路军解释,这个班的学生数量太大了,不方便分组进行,更重要的是缺乏支持。“像美国有些大学的创业课,学生五六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获得三千美元的经费来做些小项目。但在国内很难实行我们没有相关费用,而且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各种阻碍,比如学校是否允许学生在校内经营一些项目。现在我会请一些企业家或创业者来给学生讲课,但凭借的都是私人关系,他们得不到任何报酬。我们的校园也不像美国校园那样企业家可以随时放下工作,到大学做老师。”路军认为这些都可能是未来开展本科创业教育将会遇到的问题。而据记者采访的一些大学生来看,大部分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必修课,他们认为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选修课就可以了。不少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颇,“我们的课已经很满了,再上创业教育是让我们都去创业吗?”清华大学研究生创业选修课获益良多时间:11 月 7 日晚;地点:清华大学教室内;课程:《创业机会识别与商业计划》;讲课教师:张帏,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我们小组做的项目是 samebook,这是一个基于读书的垂直型社交网络。与豆瓣等网站相比,我们的优势是有批注功能。”在周三晚,创业课上的清华学生们正在进行中期汇报,八个小组分别讲述了他们在做的项目,其中有“视频内容检索系统”“健身设备产生新能源”等。在当晚的课堂上,张帏还邀请了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和副总裁雷霖对学生的项目进行点评。当做samebook项目的学生谈到他们想把产品做好后再找投资时,雷霖指出这种程序是不对的,应该在项目开始时就找风投。投资人的经验更丰富,能对产品设计提出建议,最后投资人也是根据产品设计的情况来出资。类似这样的点评对学生来讲非常宝贵。“我们这个课程是 2006 年和清华科技园联合开设的,有 4 个老师,是面向清华大学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张帏介绍,这门课包括创业知识和技能、实践前沿等模块。“我认为创业是感性、理性和悟性的结合。因此,除讲授知识和技能外,我们还会给每个团队安排创业导师,每个团队都会对导师进行访谈,了解怎么找机会,怎么组建团队怎么融资,怎么做产品,整个过程做到心里有数。同时我们也会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来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悟。而对于为本科生开设的创业教育课,调动的资源不会这么多,但我们也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写创业计划书,参加创业大赛等”。小陈是清华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他以后想利用自己设计的产品创业,因此选修这门课。这学期他们做的项目是“无人直升机航拍”,项目陈述后雷霖对他们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指正。小陈认为,他们和导师的交流还不够深入,如果可能他希望导师的身份也可以多样化,如学者、投资家等。(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9

Page 10: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创业课不全是教人创业”事实上,早在 2010 年 5 月,教育部就曾提出将创业课程设为必修课,并拨经费用于编写创业课教材,聘请企业家入校任教。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高校绝大多数创业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程,而且仍有不少学校未开设相关课程。有专家指出,开设本科创业教育必修课还是有必要的,接受创业教育,并非让学生毕业后去创业。但由于师资等相关资源匮乏,要想让创业教育成为面向全体本科生的必修课,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高校落实创业必修课“不积极”?今年 8 月,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提出“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开学一个多月来,各地反响不一。除个别省份积极响应外,多数高校尚未开展落实工作。四川为例,成都商报的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均未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必修课。电子科大创业中心主任说:“毕竟最后走上创业这条讲究操作性和实战性道路的大学生很少。”交大教学研究科相关负责人也称:“我认为必要性不大。”北京林业大学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路军认为,之所以各高校对落实开设创业必修课不是很积极,一个主要原因是普遍存在疑问:绝大多数不想创业的学生为什么要上创业必修课?路军说,绝不能狭隘地认为创业课就是教人创业。不创业的同学在创业必修课上收获也会很大。例如“创业基础”课程内容第四章是创业资源,不但对创业者有很大的思想提升,懂得资源整合的奥秘,对不创业的同学也意义深远能让人领悟市场经济的核心法则——资源配置合理性。过去作为技术人员仅把自己看做一个员工,有了创业资源的知识背景,就懂得自己的核心技术在通盘的经济活动中的价值,既有利于争取到与自己贡献相匹配的合理报酬,有能调动起积极性,扬长避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资源价值。再如第五章“创业计划”对不创业的同学价值最大,已经有很多企业招聘对参加创业计划书大赛获奖的毕业生投出橄榄枝。在企业看来,能够通盘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就证明这样的学生具备了系统思维的能力,对经济活动的内在关系有了较为通透的理解,入职后对接上企业真实运行的经验,就有潜力培养成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事实上,很多参加创业机会大赛的同学都反映,在准备创业计划的过程中,全面历练提升了能力。公益机构开设创业教育此外,记者了解到,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教育组织“国际青年成就”(Junior Achievement)在中国开设的第一门常规课程就是创新创业类的《企业经营决策实战模拟》,这门课程 2001 年在大学和中学同时开设,至今已有 11 年历史。JA(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项目和业务发展副总裁骆莺认为,现在大学校园里对于创业的理解也有些狭窄,教育部施行这个措施,是在倡导一个特别好的方向。创业课程的内容应该分为两方面,一是基本内容,比如经济社会的基本现象,了解市场需求,对企业经营的重要决策,构建相关知识体系等。二是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这是其中的精髓所在。而师资方面,他认为需要有一些具有企业经验、创业经验的人来担任老师。比如 JA董事李开复,他在 30年前是 JA“学生公司”的受教者,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在北美和欧洲,都是有具备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担任创业课程的老师。■ 创业者说

10

Page 11: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创业需要系统学习与实践●刘君,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现为某公司职员自打从进校门开始,我就对这专业不感兴趣,我的兴趣在销售和市场营销上。所以在大学期间,我很喜欢看一些这方面的书,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营销活动增加实践训练,希望能有用武之地。毕业后,我和几个同伴一起开办了一间小的礼品包装公司,我们几个人年轻、有活力也有创意,公司运作刚开始时看着发展势头不错,团队人数也从几个人壮大到十几个人。但随着公司的逐渐发展,问题很快也暴露出来,因为前期对市场调研不足,造成新市场开拓难,而老市场的客户关系也没有很好的维护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团队也暴露了很大的问题,意见常常出现分歧没有人能够说服大家,还有合伙人出走的现象发生。久而久之,资金上的短缺也严重起来,大家的心都散了,于是公司也就关门了。在我看来,一些好点子好创意并不是最难的,真正难的是管理能力,比如,我们当初创业时,就应该制定好一个计划,进行合作人的分工,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案。另外,还要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这不仅仅要从课堂上学习,还要有大量的实战锻炼。以上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最要有具备专业经验的人进行指导,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两个讲座就能解决。■ 链接JA《企业经营决策实战模拟》课程《学生公司》(高中):学生将在企业志愿者的辅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学习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人、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将学到商业运行的方式,还将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益处。《企业经营决策实战模拟》(高中、大学):学生将以“企业经营实战模拟”软件为平台,组建虚拟公司的管理团队,做出关于公司产品的价格、产量、市场营销、设备投资和研发等决策,并在虚拟市场上与其他公司竞争;学生们不仅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还培养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专家观点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接触外界●雷霖,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我认为开设本科创业教育必修课还是有必要的。创业教育 1998 年开始进大学,当时更多是应景,之后创业教育的意义大家都在摸索。现在则比较清晰了。和美国相比,国内大学校园还是相对封闭,创业教育对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尤其对工科院校。毕业后就是要面向商业环境的学生,如果比较早接触创业教育,对未来适应社会有帮助。另外,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毕业后马上创业,但某种意义讲系统接触创业早教,对学生毕业几年后可能创业会有一个思想、资源上的

11

Page 12: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准备。再者,学生对创业系统的认知可以让他们理性选择创业。有的学生觉得自己适合创业,毕业后可以马上创业。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创业这么难,不去创业了,这样也省得浪费资源。证实证伪都是好事。现在很多学生反对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大概因为他们还认识不到这些层面。要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洪向阳,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在我遇到过的案例中,大学阶段认真学习过职业规划或者创业知识的人不足 2 成,认真学习过创业知识的不足 1 成。虽然很多高校都在一定范围开设了创业课程,但大多都还只停留在形式的层次,很难深入。特别是师资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实现需要。我觉得大学生创业课程应包括四方面内容: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对我国的大学生而言宜以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的教学为主,其它两个方面为辅。创业是最复杂的一种职业行为。对一些连普通的职业是怎么回事都不太明白的大学生,让他们理解并具备最复杂的创业知识和能力不太切合实际。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如果在创业教育中,学生能学会把个体作为事业经营单位来经营的理念的话,不管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对他自己也都是很有价值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当前不创业,但这种综合的素质对于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是很有价值的。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也可自然地开创自己的事业。(采写/记者 王荟 孔悦)

(摘自《新京报》11 月 12 日)

爬树课、生死课、三国杀 高校新奇课迭出引争议阅读提示秒杀的速度,爆满的热度,在许多大学,新奇课、“潮”课正迅速集结为一支“精锐之师”,俘获着众多学子的芳心。新奇课带给高校传统课程的冲击,不仅是一场娱乐体验,创新的培养方法、转变的教育重心,让人们再次审视习以为常的授课模式和教学理念。同时,新奇课的创新边界又该如何划定?新奇之名如何不沦为噱头之实?象牙塔里的“潮”课,该有怎样的航道?“自杀似乎是某些人维持人性尊严的有力方式,但必须问,难道为了尊严就要自杀吗?”“即使有尊严的死,也让位于更大的生。生命本身就是最本质的意义。”10 月 31 日晚,在广州大学一间坐得满满当当的教室,老师不得不用扩音器讲课。这是一门什么课,充斥了这么多“生生死死”?“这是学校开的《生死课》,挺有意思的。”一个男生侧过脑袋,轻声告诉记者。

12

Page 13: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如此新奇的选修课,在中国高校并不罕见。在广东,中山大学的《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广东金融学院的《爱情心理学》、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国杀攻略教程》等另类课程改变了传统授课一板一眼的印象,但是,也有人疑惑,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课程能否让学生学有所得。火热150 人的课 270 人报名,新奇课突破灌输式教育受追捧翻开中山大学医学院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的选修课表,《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赫然在列。选课系统显示,该课程为 1 学分,“容量”是“100 名血色汉纳根”(指所招的学生数量);而在选课学生要求一栏中,则赫然写着“对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感兴趣”。最初学生以为是玩笑,网友“彭阿婧”将课程信息截图、惊叹道:“谁能告诉我这门课是认真的吗?”不管相信与否,这门选修课就这样出现了。开课的老师陈素琴自称是个“哈迷”:“国外早有不少科学家以《哈利·波特》为模本来研究医学、生物学,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学术研究,却用调侃、轻松的方式表述出来,很有意思。”这门课在中山大学医学院非常走俏,经常有人在微博上感叹没有选上,其他学院的学生往往四处打听上课地点,打算“蹭课”。相比于《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广州大学的《生死课》算是老资格的新奇课,2000 年就开设了,12 年来,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授课老师胡宜安坦言,“本学期按计划开一个班, 150 人,却有 270 人报名,上学期甚至开了两个班”。如今,《生死课》已经成为广州大学的通识教育精品课程,授课的老师也从胡宜安一人扩展成一个 4 人的小团队。这些“潮”课的出现,改变了高校里“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局面,从前被学生视为“鸡肋”的选修课,如今成了“香饽饽”。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回应说“很正常”,“当今国内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多停留在陈旧的灌输式教育上,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能不能像讲故事一样讲课、传授知识,能不能改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交互式、探讨式教育?这才是我们当下课程建设的关键!”纠偏大学长期只重知识传授,“潮”课更重视人格教育在治学讲求严谨的校园,新奇课的出现还是免不了惹来一些非议。胡宜安介绍,开设“生死课”的初期曾经受到不少人的议论、指责,“有人说我这个课是作秀,有人错误地理解为是教学生写遗书、立遗嘱,令我很郁闷。”直到读到一名学生的作业,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位广州大学 2001级中文专业学生,高二的时候,最疼爱他的爷爷去世了。“我选择了逃避,尽量不提爷爷,不敢问他是哪一天过世的,葬在哪里,临终前有没有提起我,有没有话留给我。”两年时间里,他一直不知道爷爷的忌日,不敢去上坟。直到“生死课为我松开了绑住心灵的枷锁,让我更坦然地面对爷爷的死。我会继续学习死亡只是为了更好、更幸福地生。”他写道,“这个暑假回去,我应该到爷爷坟前告诉他,我已经考上大学了,我回来看您了。”

13

Page 14: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这门课不是为出奇而出奇,也不是一门简单预防自杀的课,而是重在教会学生正确应对生命中的生死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待生死问题的平衡点,从而认识到生命本质的价值意义何在,建立更正确、更健康的人生观。”在胡宜安看来,生死教育是最根本的生命教育。根据胡宜安的调查,学生选课的动机,已从最初单纯的求知意愿,转变为解决内心关于生死的心理困惑,“这个比例现在占到 1/3左右”。他进一步解释,生死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死课》不是纯粹知识的说教,而是教人如何应对亲人死亡带来的痛苦和缺失;“讲死是为了更好地生,更强调的是对周围人的关怀、爱和和谐地相处。”选修这门课的李洁如患过急性脊髓炎,头部以下一度失去知觉,令镇上的医院不敢接收。这个自称“曾经濒临死亡”的女生,上了《生死课》后再回头看那段经历,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对人生的意义也有了更多思考。“我现在经常到养老院去做义工,把更多关爱送给那些孤苦的老人。”专家认为,“潮”课受追捧的背后,是我们高校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传授和人格教育“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实大学生的人格教育缺乏关注。如果说专业课是实用价值,那么选修课实际上是“通识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时评家“五岳散人”看来,广东高校开设这样的选修课“是件让人挺欣慰的事儿”,“选修课不是课,是生活。”大学这地方,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之外,更多的该是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性,否则哪怕是专业知识学得再好,真正到了社会上之后,还是无法适应。警惕新奇课需保证科学性,选课谨防猎奇心态这些新奇课能存活多久?是否只是徒有其表的虚热?这些问题,成了校方、教育者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据悉,相比于国内,国外的选修课更是“奇葩频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已经开设了选修课《探索三国:中国经典小说与“三国杀”桌游》,通过后可以获得两个学分;此外,一些大学的魔法课、僵尸课、爬树课等也风靡已久。对此,有关专家提醒,课程可以“潮”,但不能是伪科学。只要遵循传道授业的主旨,即便怪一些、“潮”一些也无妨,只要学生上过之后能有所收获就好。反之,以伪科学为基础建立的学科,即使形式再“潮”,也是瞎胡闹。正因如此,很多人担心过度娱乐化地解读这些新潮选修课。无论是胡宜安还是陈素琴,都特别反对学生以猎奇的心态来选课,更反对其他人以猎奇的心态来效仿。胡宜安拿出一本他自己写的《现代生死学导论》,厚厚一本 400多页,涵盖生死的意义、濒死体验、疾病、临终关怀、脑死亡、丧葬礼仪,以及自杀的成因和干预等,经过 10 多年的补充完善,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大学课程设置的主旨是,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又对学生发展有帮助,并不用将课程的场合、方式、内容看得那么严肃,而应宽容地对待教育中新的尝试;尤其是选修课作为一种‘通识教育’,是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延伸,没有必要将知识完全刻板化。”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征认为,高校应包容新奇的课程,给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14

Page 15: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但另一方面,新潮的选修课程,要以突出其内容的教育价值为目的,真正达到“形之新,质之深”,做到寓教于乐,而不能哗众取宠。“若这类选修课形式重于内容,或娱乐性太强,科学性不足,颠覆的不只是传统灌输式教育,也颠覆了科学最基本的原则。”袁征说。

(摘自《人民日报》11 月 5 日 作者/贺林平)

“潮课”当红,创新还是噱头?正面例子复旦大学的《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课,说的是美食,教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药理学知识反面例子一高校开 《公益劳动》课,几节理论课后安排去食堂擦桌子,学生不解“明明桌上很干净,为啥还要擦”本报记者 彭德倩近日,课程教育成为关注焦点——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不仅将《论语》、《孙子》、《道德经》等经典文献全文选入,还将京剧、茶文化等纳入其中;与此同时,大学中创新更甚,中山大学开出选修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中国政法大学根据当红美剧《别对我说谎》开设《心理应激微反应》选修课,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三国杀攻略》选修课……追捧者众。“潮课”正当红,引发广泛关注。通俗文化与专业教学在课堂上如此碰撞,是喜还是忧?“跨界”碰撞利于学生融入《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在微博网络上被誉为“神级选修课”,教育专家指出,从文艺作品中挖掘医学教育脉络,这门“潮课”教学载体找得好。无独有偶,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教授也开设了一门 《西洋画中的医学》选修课,结合自己对西方名画的鉴赏研究,为画中人“看病”。例如,《蒙娜丽莎》画中,主角下眼睑处有一个脂肪沉积斑块,提示有营养过剩的脂肪沉积,由此推断可能存在高胆固醇症状,反映当时她的饮食并不健康。在本市学校课堂上,引发学生追捧的“潮课”不少。复旦大学的《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课,说的是美食,教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药理学知识。上海大学开出《孙子兵法与商业战略》,对传统经典作出经营管理领域的现代解读,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重点在文化与学术、与教学的交叉碰撞,有利于学生更融入教学氛围。防止“噱头”喧宾夺主创新令人欣喜,但如何与教学体系、与学术底蕴紧密融合,防止原本是“噱头”的东西喧宾夺主,值得深思。

15

Page 16: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上,有位参加评审的教授讲述了这样的经历: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他上课时特意讲了些学术领域中的笑话和八卦,课堂效果很好,但直到后来看了不少学生的课堂笔记,他才惊讶地发现,大家记的尽是那些笑话八卦,反而忽略了知识点。如何达到课堂上专业性与吸引力的双赢,这同样是“潮课”面临的挑战。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副院长王颖教授表示,一门新课设置与否,不是外面流行什么就开什么课。程序控制非常重要。首先明确对学生的培养方案,然后由教师提出申请,其内容、授课方式、学术性等都需经过多次审核。仅仅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即使开出来喧嚣一时,往往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需要关注新课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说,还要考虑这门课能否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创新在“潮”核心是“课”流行总会过去。如何将枯燥的知识体系讲得深入浅出,如何启迪学生思考,教会他们思维的乐趣,感受学术上曲径通幽的喜悦,皆是学问。几年前退休的化学教授刘旦初先生,曾在复旦开了十多年的《化学与人类》选修课,有学生甚至连续选四年都没选上,最后一年选择旁听,没有学分也要学。他的课上不缺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但都渗透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润物无声。上海大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则把理论融入“社交网站上的美国国家策略”等热点问题,令不少之前并不喜欢思政课的学生成了“粉丝”。反面的例子也有。这几年,“公益”成为社会热词,本市一所高校开出《公益劳动》必修课,上了几节理论课后安排学生去食堂擦桌子。几次之后学生提意见了,“明明桌上很干净,为啥还要我们擦?这样算公益吗?”学校调查研究后发现,课程具体安排确实不当,最终取消了这门课程。“潮课”的创新点是“潮”,但核心依然是“课”。如果忽视了更为关键的内涵建设,那么“潮课”的出现也许并非一件好事。

(摘自《解放日报》11 月 6 日)

提高学生体质 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新华网昆明11月15日电(记者 侯文坤)近日,一些学校的运动会出现了一股“瘦身”热潮,一些地方的部分学校出于对学生身体素质差的考虑,删除了运动会长跑项目。学生体质达不到要求,长跑比赛“脱离群众”“玩的人太少”,这些学校的此番做法乍一看似乎是无奈之举……然而,就此一刀切去对提高学生体质大有好处的锻炼项目,这样一种“贴心”多少有些因噎废食的意味。如此推理,考试不行是否就取消考试了?若长跑比赛就此退出了校园舞台,这不仅仅是迁就了学生,恐更是对自身职责的漠然。学校说到底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对于人才所涵盖的内容,相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将“身体素质提高”这一项排斥在外。既要“激扬”得了文字,还要能“浪遏飞舟”是学校的职责,也是社会的要求。向“体质弱”妥协,一味做“取消长跑”这样的减法,长久以往,学生的体质怕是还要继续减下去,与当下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目标也将背道而驰、渐行渐远。面对一些大学“宅”文化的大兴,许多学生缺乏基本锻炼和运动,体质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看到长跑项目对增

16

Page 17: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强学生体质迫切性的警醒,个别学校如此“削足适履”略过问题实质着实不妥,多采取积极的措施,做些积极的推动和引导或是当下更应当做的。一方面是给校园竞技体育项目套上“安全保险绳”,针对问题和薄弱环节,主动应对运动风险,做足准备工作,保障学生运动锻炼的安全环境,让“危险性”项目不再危险;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让锻炼内容不再成为一刀切的对象。多在增强体育活动的吸引力,刺激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上下点功夫,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其实,并非校运动会就一定得有长跑,但如果用“取消长跑”的人文关怀造就了“文弱书生”相信不是大家所愿意见到的。提高学生体质,高校在工作上还得多多思考,多做些加法。

(摘自《新华网》11 月 15 日)

实习生拒绝订盒饭 专家提醒莫把订盒饭当跑龙套这几天,一条关于实习生拒绝订盒饭的微博,引来众人热议。于是有媒体在杭州 14所高校随意抽取 1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题目是:“如果你在一个单位里实习,领导对你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你会帮忙订吗?”73%的学生表示会,17%学生表示看情况而决定,10%学生明确表示不会。(11 月 6 日《钱江晚报》)领导好心请大家吃盒饭,实习生以“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为由严辞拒绝。听起来是很有价值冲突的一件事。但仔细咂摸一下,这恐怕不是价值问题,而是情商问题,甚至是权利义务层面的是非问题。实习生为什么要订盒饭?一者,订盒饭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在公共生活空间,职业与生活本没有截然的边界。就算是科学家,也得洒扫庭院只要没有“喧宾夺主”,只要裨益岗位与公共利益,只要在责任配置上没有歧视行为,那么,谁订盒饭、谁冲水、谁拖地擦桌,总是要人做的。二者,订盒饭等“杂活”也是职场人际关系的组成部分。如果连举手之劳的盒饭都不能帮大家订一下,还怎么彰显团队协作意识与精神?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当下,流程增多、环节增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接与合作必然也日益频密,那么,对话与沟通等情商型工作算“本职工作”吗?别忘了,就算是“代表美国多元文化”的白宫实习生,也无法拒绝端茶倒水等起码的日常工作。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与特点,职场在“传帮带”的过程中,熟谙其群体文化或心理特征,也许更利于有效沟通,化解隔阂。至于订个盒饭,又不是“跑龙套”,无关个性,只关情理。

(摘自《人民网》11 月 8 日)

教育评论:“90 后”不会永远是实习生不久前,网友“易小术”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

17

Page 18: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事我不会做的。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并引起人们对“90 后”这个群体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 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11 月 5 日《中国青年报》)

尽管这是一个个案引发的集体吐槽,但还是必须承认,诸如“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等特点,确实会不同程度地在这些“90 后”身上存在。不过,经由一个实习生的个案,就总结出一个“90 后实习生现象”,未免太过于上纲上线,正如我们之前给“80 后”贴标签一样。在流传的“实习生须知”中,端茶倒水、扫地、拿快递等都被看作是实习生的必要义务,订盒饭当然也被视为理所当然。但这毕竟是上一代人文化观念下的“产物”,新生代对之表示不顺从,是否就意味着“不懂事”呢?我看未必。众所周知,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中,虽然这里面的一部分事情会被解读为一种必须学会的“为人处世”,但另一方面,这些跟我们习惯性批判的“办公室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不正是重叠的吗?为何在要求实习生的时候,可以上升为必要义务,而放大到更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中去,就成了一种批判的对象呢?再说,所谓的“90 后”“自我化”,无非是个人意识更加强烈,这种人格上的变迁不正是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来的吗?所以,过来人如果仅仅只看到“90 后”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一面,而无法意识到其中蕴含的积极力量,则只能制造更多的社会性代沟与误解。“80 后”已经成长起来了,如今大多作为实习生的“90 后”,也即将走到时代舞台的中央。与其对于现在的“90后”过度担忧,不如反思,面对不断的“新新人类”的“挑战”,作为过来人的我们是否也要学会改变和成长?更关键的是,我们又要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们,让将来不再是实习生的“90 后”不至于“媳妇熬成婆”,对他们的后一代持有更为开放与包容的心态?(朱昌俊)

(摘自《齐鲁晚报》11 月 6 日 作者/朱昌俊)

大学生注水简历渐成公开秘密 曝高校诚信教育缺失大学毕业生,你的简历有多少“水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跨行业和多领域的实习经历、在多个学生社团“官居要职”、文体活动样样“突出”……简历可谓是毕业生求职应聘的第一块敲门砖,可如此光鲜的简历是否全部可信?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为简历“注水”渐成一些大学生求职的通病,真实诚可贵,诚信不可抛,带着“注水”简历又能前行多远?“注水”简历渐成公开秘密“谁的简历还没有些‘水分’呢?只是多与少的问题罢了!”这是哈尔滨市一所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小李的一句感叹。整日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和人才市场的他告诉记者,从这学期开始,周围的同学都在搜肠刮肚地给简历“加料”,为简历“注水”并非新鲜事,而是公开的秘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说:“比如说,你只在一家企业进行过暑期一个月的实习,但你在简历上可以注明你实习过半年,给用人单位的感觉是你很好地兼顾了学业和社会实践,这样写算是一种‘技巧’吧。”但她同时表示,前提是在面试时要会自圆其说,若一旦被发现,也是相当尴尬。

18

Page 19: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毕业生对简历“注水”存在着较为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知道自己为简历“注水”是违背诚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为了通过简历筛选而不得不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据了解,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学历、学位等看得见的“硬件”,较难“注水”;而另一部分则是社会实践经验、实习经历等“软件”,渐成为一些毕业生“注水”的重灾区。如同毕业证书、英语等级证书一样,很多用人单位也会要求毕业生出示由实习单位等盖章的实习鉴定或社会实践表,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加盖公章的实习鉴定也存在不少“猫腻”,除了一些大学生求助亲友帮忙开具证明外个别大学生的做法则更为“极端”。据哈尔滨市一家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刘春丽介绍,曾有一些大学生借“保护动物”的名义来到协会参加义务劳动,并要求协会在实习证明上加盖公章。“可章盖完了,人也没了,一共才来了两次,这种做法非常令人气愤!”刘春丽说。毕业生简历“注水”折射诚信“短腿”采访中,一些大学生表示,他们的“注水”行为也属无奈。一些学生称,目前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用人单位动辄要求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是很多毕业生无法企及的,为了让自己的简历通过筛选,只能竭力“迎合”。雀巢公司哈尔滨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称,公司会对每一位求职者的简历认真查看,但简历只是公司筛选人才的一个环节,公司有自己的测评系统,会注重应聘者综合素质的考察,而不会仅仅依靠简历做出用人取舍。有教育专家指出,求职简历“注水”与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的缺乏有关。时下,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而对学生的求职简历真实性无暇关注,对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真实性的核查力度也不够,一些高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客观上也纵容了大学生简历“注水”的行为。“夸大”有风险,“注水”须谨慎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注水”简历的泛滥让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重庆市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招聘专员陈思佳说:“一个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绝不是通过一纸简历就能看出来的,求职者其实不必存在太多侥幸心理,有经验的面试官其实从交流中就能看出求职者的素质。”她同时表示,若企业决定对毕业生进行录用,一般会通过多种渠道核查简历的真实性,倘若发现求职者所注明的内容不实,求职者的诚信就会大打折扣,求职者或将失去宝贵的工作机会。“哪个企业敢用不诚实的人呢?即使侥幸逃过面试官的‘法眼’进入公司,也面临着解聘的风险。”石家庄一家科技公司哈尔滨分公司的负责人王小姐说。哈尔滨律师赵义明说,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赵义明认为,如果应聘者就职后,企业发现员工提供的比较重要的信息是虚假的,并误导了企业的判断,企业可以劳动合同无效为由要求解除合同。他建议毕业生要“诚信求职”,莫让“注水”简历阻碍自己的锦绣前程。

19

Page 20: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摘自《新华网》11 月 3 日 作者/许正)

关注大学生回炉学技工现象:比起面子工作更重要比起“面子”,一份好工作更重要——关注大学生“回炉”学技工现象核心提示拿到大学文凭的大学毕业生李飞和时宇,经历过求职和就业,也拿到过最低 3000元的月薪,但他们又回到学校开始“深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选择并不是去读研究生,而是到技校学习技术。放弃几千月薪回技校学技术今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的大学生李飞是济南人,之前在黄岛一家空调生产企业工作,月薪 3000 多,但目前他已经是青岛海洋技师学院的一名新生,虽然有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但他很快便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成了一名“准技工”。毕业于江苏南方科技专修学院的时宇,学习的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曾经到韩国工作,经过培训后成为一家汽车配件加工厂的工人,月薪 8000元左右,这让时宇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原来干技术活的比我们这些大学生赚钱多了,但做一个最基层的工人,靠加班和纯粹的劳动力挣钱,又有什么前途呢!”想到这一点,时宇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学一门技术。他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查阅资料,向长辈们请教应该如何安排自己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从萌生学技术的设想,到成为轮机工程专业的一名技校学生,时宇终于靠自己的选择完成了这一次转身,“父母说让我自己决定,我觉得有门技术傍身能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时宇告诉记者,自己从吉林省来青岛上学,也是看到海洋类专业在青岛十分吃香,至于选择轮机工程这个专业,是因为这个工种的缺工挺严重,自己以后找工作一定也不用发愁,“当然,前提是我得学好各种课程,拿到各种资格证,不然什么单位也不会招我的。”“逆流”而上内心曾纠结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比于上高中、考大学、就业的模式,李飞和时宇的“回炉”学技术似乎是有点逆流而上的感觉,不仅他们身边的亲友不理解,就算他们自己也曾经在内心纠结过。“随着了解的增加,便慢慢想开了。”李飞说,他所学的航海技术专业学制是两年,每年的学费是 1.3 万元,除了自己工作攒下的六七千元外,其它费用全靠父母支持和自己兼职,可李飞衡量之后,觉得这个选择不会吃亏,尤其是父母和哥哥都很支持自己的“回炉”计划。此外,学校的管理和学习制度严格,让他对自己的选择更加有信心,“很多大学生都知道大学里的上课和考试是怎么回事,但在这里可不行,几个老师一开始就放话了,谁要是 4次不上课,就别想有资格参加最后的考试。”李飞

20

Page 21: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说,在海洋技师学院学技术,不仅要拿毕业证,还要考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缺了任何一样都不行。与工科专业毕业的李飞不同,时宇是从文科转到了理科专业,“轮机工程专业挺深奥的,我的底子是文科,学起来有些吃力,尤其是绘图方面。”时宇对记者说,他的课程有《制图基础》、《船舶电气》、《轮机英语》、《主机》等,每一门对他来说的都是大难题,“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坚持下去,否则还是一事无成,我来学技术就是为了奔个好前程,不想也不能半途而废。”据了解,李飞和时宇目前所在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是带着大学文凭来学技术的,他们都觉得一时的面子问题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还是未来的一份好工作更重要。大学生“回炉”现象普遍记者在采访两名“回炉”学技术的大学生时发现,像他们这样拥有大学学历和学位,又来学门技术的人还不少,仅航海技术一个专业就有四五个,其中一人还是学中医的本科毕业生,而在青岛海洋技师学院,这样的在校生共有300余名,其中近 200 名学生是在职的职工,希望通过回炉培训深造自己,以满足更好岗位的要求,其余的 100余名学生则是毕业后尚未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学门技术当自己的求职敲门砖,获得更好的机会。如今,大学生“回炉”现象已经见怪不怪,有的职业学校甚至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回炉班”。“有人觉得大学生再来技校学技术是浪费,其实我觉得这种行为很值,学到技术可以找到更好地工作不是更好?”青岛海洋技师学院院长孙海生介绍说。在青岛海洋技师学院院长王佐恺看来,上过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更高,比刚高中毕业的孩子掌握了更综合的知识,“以英语为例,这门课是海洋类专业的重点,出海了必然要和外国人打交道,语言不通什么都白搭,相比之下,回炉的大学生们几乎能全部通过考试。”王佐恺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经历过求职与工作,凡是下决心来学门技术的,都已经意识到一门技术在社会上的重要性,“相比于愁眉苦脸的初中生高中生,回炉的大学生们更有理想、更有实力,不用老师说就会拼命去学习,他们毕业了就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我要是船长,我一定先提拔这些水平高的!”

(摘自《大众日报》11 月 8 日 作者/李媛)

职教生百“炼”成“好钢”■本报记者 高耀彬毕业于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牛国栋,是青年岗位能手,不锈钢冷轧厂技术比武状元。他先后被评为太原市特级劳模,山西省特级劳模,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2 年 5 月 24 日,他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爱上轧钢专业当年考大学,牛国栋第一志愿就报考了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轧钢专业,从此和轧钢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刻苦学习轧钢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很快就在全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凭借刻苦的学习,牛国栋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21

Page 22: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高职学生实训是一门实践课,牛国栋深知这关系到自己将来能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因此,他不放过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运作原理。他爱琢磨事,总要把关键技能掌握到熟练为止。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各项实训考核。1999 年毕业后,牛国栋来到太原钢铁公司,现在是不锈钢冷轧厂第一轧制作业区的一名大班长。近几年来,他大大小小的荣誉拿了上百项。牛国栋说,他感谢学校的培养,为自己成为大家都认可的技术骨干感到自豪。千锤百炼成“好钢”今年初,太钢引进了世界规模最大、填补国内空白的宽幅光亮板生产线,牛国栋主动请缨,担任宽幅轧机大班长,承担了挑战性极强的新设备调试工作。凭着技术钻研上的一股牛劲,牛国栋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到一个月就实现了一次过钢成功,试生产 15天后即正式投产(而通常从试车到投产需要 3 个月时间),创造了单机架轧机调试时间最短、投产最早、产品质量起点最高的纪录,让外籍专家赞叹不已。如今,太钢不锈钢冷轧厂能够生产全球最宽、最薄、最厚、最高等级的不锈钢冷轧板,产品应用于高端领域,出口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牛国栋也早已成为厂里高精尖技术团队中的一块“好钢”。他用“摸石头过河”的工作思路和轧制方法,对特种钢和高附加值钢的轧制工艺加以创新,提升质量指标。去年,他发表了学术论文《冷轧中关于悠卷的新解与思考》,按照论文中提出的方法,冷轧断带率由原来的 1.5%下降到零,每年可减少损失约 71 万元。公司开展降本增效活动,牛国栋带领他的班组交上一份完美的成绩单:轧制的产品规格最多、平均厚度最薄并且难度最大;厚度不合格卷为 0、辊印不合格为 0、擦划伤不合格为 0;挽救的不合格品和改轧料最多……牛国栋被大伙亲切地称为“牛”班长:一是因为他姓牛,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工作业绩太“牛”了。“好钢”用在刀刃上2011 年,“牛国栋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成为职工自主创新的平台。他不仅总结出了各种学习方法,而且针对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操作、设备问题,开展了行之有效的一月一课题、一月一攻关、一月一总结活动,编写出本班组的质量工作指导方法,降低了生产损耗。担任班长 10 年来,牛国栋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创造了新装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新纪录,为企业增加效益上亿元。他带领的班组也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班组标兵。虽然诸多光环加身,但牛国栋仍然是班组里干活最拼命的一个。多年的工作中,牛国栋始终把“立足岗位、争做最好”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我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干出一二三四,要做到最好!”回忆起那段艰苦奋斗、艰难赶超的时光,牛国栋说,为了提高轧钢技术,他长年累月反反复复进行轧钢试验,边试验、边记录、边比较,轧钢技术终于不断提升。牛国栋,一名高职院校的普通毕业生、基层一线工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秀的工作业绩,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如何履行职责。牛国栋说:“时代需要的不仅是爱岗敬业的‘老黄牛’,更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技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好职责,做好应该做的工作。”

(摘自《中国教育报》11 月 13 日)

22

Page 23: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福建:本科高校将加快退出高职教育新华网福州11月8日专电(记者温晔)记者从福建省教育厅获悉,从2014年起,福建重点建设高校除特殊需求外不再安排高职教育招生计划。2013年起,已有四届本科毕业生的一般本科高校按照每年不低于20%的比例调减高职招生计划,其他本科高校逐年压缩高职教育招生计划。本科高校除农林、医药卫生等特殊专业外,不再招收成人专科学生。此外,福建还将对高职院校实行分类管理,根据示范性高职院校、一般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不同发展基础,明确建设目标和办学要求,分类建立内涵建设考核指标,向社会公开发布办学质量报告。针对不同类型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在政策扶持、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上实行分类支持和分类管理。支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薄弱高职院校通过委托管理、资产重组、联办二级学院、并校办学等,实现资源优化重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福建出台的《关于支持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将从加强高职院校宏观指导和分类管理、推进高职院校招生改革、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支持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加大对高职院校办学支持力度等五方面入手,支持高职院校改革发展。

(摘自《新华网》11 月 8 日)

努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报记者 李曜明 高靓“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求真务实的报告,是一个动员全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报告。报告思想深刻,内容丰富,部署全面,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代表、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杜玉波说,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外延发展偏重于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内涵式发展则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高等教育要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高等教育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杜玉波说,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3000 多万人的在学总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从 2002 年的 15%提高到 2011 年的 26.9%。2010 年,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19亿人,每 10 万人中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由 2000 年的 3611 人上升到 2010 年的 8930 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显著加强。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谈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杜玉波指出,提高质量是各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共同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

23

Page 24: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谈到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杜玉波强调,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是比规模、比大楼、比论文,更重要的是比内涵、比特色、比贡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杜玉波说,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还是在政府、企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中,我国涌现出了无数杰出人才,主要是由我国高校自己培养的。但是,创新人才培养不足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现在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培养创新人才必然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杜玉波说,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一是要突出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导向。要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产业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的需求这个学科建设最强大的推动力,抓住实践这个创新人才成长的最关键环节,建立创新人才成长的动力机制。二是要完善创新人才选拔体系。探索建立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成绩、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自行测评等“多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三是要建立杰出人才培养的特殊机制。鼓励高校探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性选择,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四是要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力求实现研究生发展方式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培养类型结构以学术学位为主向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转变,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学习向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转变,人才质量评价方式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向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转变。五是要加大人才培养的保障力度。要确保学校领导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上;要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新增经费优先保证教育教学需要,新增生均拨款优先用于学生培养,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六是要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本科教学评估要体现高校的质量主体意识,体现注重内涵的导向,体现分类评估的要求,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在教师。杜玉波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工作重点。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制度问题十分突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各项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杜玉波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落实好“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继续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主动参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和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力争解决青年教师关心的成长环境问题、专业发展问题、生活条件问题等。三是要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探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细化分类体系,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政策和办法。创新教师薪酬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的经费分担和保障机制、健全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教师流转退出机制,建立原事业编制内教师的分级流转机制、新进人员的退出机制,积极推进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三,要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带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杜玉波指出,要按照“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要求,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实现形式。

24

Page 25: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杜玉波说,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抓住五个关键点。一是加强章程建设。通过章程建设,凝练学校特色,推动学校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理机制。二是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通过法律、政策指导、标准、拨款等多种手段加强管理服务,继续清理、减少和规范教育行政审批事项,整合和减少专项,减少各类评审。三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在体制运行中,要把握好“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党政合作”三个关键点,抓好“沟通、决策、实施、保障”四个环节。党委重在谋划和决策,发挥好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校长重在指挥和管理,发挥好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四是要加强学术组织建设。注重整合校内学术组织,扩大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制定学术规划、分配学术资源、处理学术争议等方面的权力,处理好学术委员会和职能部门的关系。五是加大力度推进试点学院改革。重点在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和评价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而且是民生之首。”谈到自身的工作与责任,杜玉波表示,作为教育系统的十八大代表,履行好职责,就是要立足本职,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推动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我将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仅‘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访家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和振奋的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好十八大精神,抓好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中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摘自《中国教育报》11 月 12 日)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现在和将来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走出以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扩张和机会增长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教育发展是追求教育质量的社会行动,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是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的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中有多达 51处提到“质量”,涵盖了从义务教育质量到研究生教育质量,从教材、教学质量到教师教育质量等广泛的领域。为实现这一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政策性要求,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这表明我国现在和将来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走出以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扩张和机会增长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也充分说明提高质量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提高质量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弄清楚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的质量观?科学的质量观又是针对什么样的质量观而言的?如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深入地思考回答。从现实来看,什么是政府部门、学校管理者或一般公众所认同的高质量的教育或高质量的学校呢?毋庸讳言,恐怕

25

Page 26: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主要还是看升学率或就业率的高低,或者是看升入优质学校或高端就业比例的高低。在此质量观下,提升教育质量就是要提升升学或就业的质量,提高升入优质学校或高端就业的学生比例。应当承认,提高升入优质学校或高端就业的学生比例,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追逐的,也是学生及其家长所期望的,甚至还是政府所乐见的。但是,当学校把升学或就业看成是质量的核心部分加以追求,并陷入到“应试主义”或“就业至上”窠臼中的时候,对升学率或就业率的盲目追求就不仅不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会损害完整而丰富的教育过程,损害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与多样发展,并最终损害到总体的教育质量。在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研究生教育连续十年扩招、高校就业率与国际比较起来保持较高水平的大背景下,社会舆论依然对于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表达了严重的忧虑。这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情结似乎可以说明,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期待有别于对工业产品质量的期待,即不能把“质量”定义为“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期待,不仅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升学和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个性、良好的价值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和未来的想象力等。没有这些目标的达成教育就很难称得上是高质量的教育,甚至谈不上是有质量的教育。所以,教育领域中的“教育质量”,不能仅从其结果的适用性方面加以定义,必须同时包含其过程和结果的人文性。科学的质量观就是这两种教育质量内容或特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与单一的、片面的教育质量观相区别。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恰恰体现了教育质量适应性和人文性的双重要求,是判断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否遵循或体现科学教育质量观的根本尺度。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发展是追求教育质量的社会行动。教育质量观致力于回答什么是有质量或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观则是对如何才能够实现有质量或高质量教育的系统认识。不同的教育质量观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或模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是当前走教育科学发展之路的当务之急。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在教育发展观及其指导下的发展道路或模式选择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坚持把适用性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那么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整体教育系统外部适应性不够的问题。在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则来源于外部的社会刺激或压力,教育发展只是对外部社会刺激或压力的一种回应,依赖性、被动性比较强自主性、积极性比较弱。在教育发展的模式上,一般会选择外延式发展的道路,注重行政推动、资源投入、规模扩张或某一类型教育机会总量的增加。在特殊背景下,教育决策者甚至会公开提出或赞赏跨越式教育发展的主张或口号。这种反应性、外延式和投入优先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确实有它独特的作用,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面貌,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教育供给不足或资源分配不均之类的问题,甚至得到百姓的肯定和赞赏。但是,这种百姓的肯定和赞赏只是短时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强调适应性质量观的不足或有限性,会提出更加完整和丰富的质量需求。这就是兼顾适应性和人文性的教育质量观。要有效地保障和提升以科学质量观为指导的教育质量观,就必须重新思考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教育发展的任务不仅在于适应性的增加,更在于实现教育的人文性,坚持把培养真正具有丰富人性的人或未来公民放在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外在的行政推动、资源投入、规模扩张、布局调整等政策刺激是不够的,必须拓宽思路,创造条件,推动直接教育过程的变革。而这种直接教育过程变革的领导者只能是校长或教师,不可能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整个社会必须赋予他们高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自主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和支持他们。这样,他们才能从外部教育改革指令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感知和选择真实教育问题并满怀责任推动

26

Page 27: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这些问题解决的主动变革者,才能随时矫正教育行为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凸显教育的丰富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复杂因素和条件。在确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发展观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转变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方式,把提高质量作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根本导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两个内容,即外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外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在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职能、转变宏观管理方式以及监督学校办学行为和质量的同时,扩大各级各类学校的自主权,激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办学活力,为内涵发展创造条件。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理顺学校内部关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弱化学校管理的行政性质,突出学校管理的专业性,提升校长和教师的价值领导力、学术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和教学领导力。管理机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相信广大教职员工、依赖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学校和教育变革当中去,在平等、信任、协作中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在资源配置方面,要转变理念,多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视角来考虑资源的配置、使用和效益评价,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教师的工作和发展条件,促进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和领导力提升。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要向那些教育质量薄弱的学校和地区倾斜,以矫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带来的教育质量差距过大问题。坚决反对和禁止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豪华建设及资源浪费问题,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提高质量需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产品或服务的国家质量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正是这些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建立与执行,才使得整个国家的产品制造或服务行业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政府、社会和公众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制定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以及建立完备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制定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这不仅因为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多种多样,而且还因为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教育质量”概念还存在不小的争议,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在其可度量的特性上确实迥异于其他的产品或社会服务。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主体来说,可能既要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要有其他的教育利益相关者;既要有来自一线的实践工作者,也要有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主体资格来说,应该在广泛征求意见、严格选拔的基础上,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正式任命,组成一个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性质来说,应该是反映各级各类教育的独特性质、应该是所有学习者经过努力可以或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应该反映学生终身发展和时代需求的一些关键素质,也应该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与国际上流行的教育质量标准有一定的可比较性。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和研制方法来说,应该做到科学性与民主性相结合,在收集大量客观科学数据的同时,进行公开的有关质量标准的概念辨析和价值讨论。(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摘自《中国教育报》11 月 6 日)

27

Page 28: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再次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增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召唤。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更加纷繁复杂。当代青少年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更容易受到影响。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全面贯彻中央部署,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结合起来同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向深入。一是加强课堂教学工作。小学的生活与品德课、初中的思想品德课、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德育、语文和历史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继续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制定下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体系,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积极推进教学基地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推出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视频公开课。通过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体系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大中小学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把知识传授与理论普及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二是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保证开展社会实践的课时,并把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资格认定范畴。要深入挖掘课程和社会两种资源,充分发动学校和社会两种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局面。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走出校园,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活动,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要引导学校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为保障,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健康有趣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

28

Page 29: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青少年关注的文化热点,积极倡导优秀、健康的文化,有效抵制不良文化。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提升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必须抓好提升教师素质这个关键环节。要严格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和模范。要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五是加强理论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理论研究的强力支撑。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人才密集、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发展历史及理论根据,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途径,推出一批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要针对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理论普及的形式和方法,把宣传普及与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科、进教材、进课堂,同时要通过拓展宣传教育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编写出版适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通俗读物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的一项具体内容。出版发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学习读本》,是教育系统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大中小学要把这本书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学习参考资料,切实让这本好书充分发挥作用。

(摘自《中国教育报》11 月 8 日)

有时,老师要学会做听众本报记者 李爱铭什么样的孩子是优秀学生?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并影响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日前,民进宝山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支部联合民进复旦大学邯郸支部在上大附中举行创新教育研讨会,与会的大学与中学专家用革新了的优秀学生标准,反思教师的角色变化。成绩好不等于优秀生“上海名高中毕业、考入北大物理系,托福和 GRA英语几近满分——如此优秀的学生,缘何申请多所国外名校都被拒绝?”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祥荣说,前几年他在纽约州立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时,收到一位学生的求助信,引发对“优秀生”的反思。国内的大中小学,选拔时只注重孩子成绩是否优异。但国外很多学校更注重学生知识结构和素养的均衡:如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兴趣小组进行科研或社会调查等。“这名成绩优秀生此方面一片空白,因而

29

Page 30: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有缺陷。”随着时代的变化,评判优秀生的标准正从成绩好转向更多维度的考察。复旦大学教授董文博引用了一份“大学生认同的优秀生评价标准”调查数据。其中,社交能力强、思维活跃、工作活动能力强位居前三,心理素质好、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分列第四、五位,“学习成绩优秀”仅列第六位。“社会发展所需的多元化、适应能力等因素日渐重要教师要更多反思自己的育人目标。”别把优秀孩子“填满”专家建议,不要让“应试”过度压榨优秀学生的时间,应该给他们更多自主时空。“前些年我有位学生,高二时做当年高三的物理高考试卷,得了 140 多分;高三再苦练一年,高考时物理反而只考了 130 多分。”吴淞中学老师邹斌认为,高三一年的应试操练对很多优秀同学来说“纯属浪费”。目前,不少家长争着把孩子送进一些名校的“竞赛班”、“尖子班”等。据邹斌介绍,也有同学申请退出:“他们认为反复应试操练浪费了大好学习光阴,要给自己腾出时间来参加科技创新等对自己持续发展有利的活动。”有名女生成绩不错,但课余“不务正业”时常到酒吧里弹钢琴赚钱。“当时,很多老师希望她专心学习考所好大学。但她告诉我,她用赚的钱供自己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专业钢琴弹奏。”压力大时,这名女生经常午休时请邹老师听她弹钢琴。后来她以全国第一的名次考进上海音乐学院,目前是美国好莱坞知名的音乐监制。“老师不要过度包办,有时只需要当一名听众。”“事实证明,资优生多数不是老师培养出来的,老师要适度解放,扶助孩子自主成长。”上大附中老师陈菡介绍,学校的“创新班”做了一道“加减题”:整合基础型课程、腾出拓展空间,请大学教授开讲座、增加社团活动和拓展平台等,让孩子各展所长。在宽松氛围中,一批在体育、艺术、科技发明创造等方面有特长的孩子脱颖而出。“理想教育”可以务实“从长远发展来看,优秀学生应是将自身特长与志趣统一的孩子。”王祥荣与董文博均担任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官。他们透露,不少成绩优秀孩子放弃自身特长,“跟风”报考经济专业。前年,有位高三学生课余参与了一项环境监测的科研课题,获全国一等奖。但他放弃环境专业而转报财经专业,因为家长说学财经将来更好找工作。“没有志趣支撑的学习,很难走远。老师们应该重视对孩子的理想和志趣教育,引导孩子不要过度功利。”“老师要引导孩子,从小在理想、志趣和现实之间清晰定位。”董文博提出优秀学生的“新标准”:即便不曾有过壮举,也要抱有远大理想;即便不算见多识广,也要关注周遭社会;即便未必总得高分,也要充满学习兴趣;即便无以先知先觉,也要勇于探索实践;即便外语并不流利,也要吸纳多元文化;即便并非事事成功,也要具备健康心态;即便没有特长证书,也要善于感悟人生。“要加强理想教育,但理想教育要务实,符合当下的实际和孩子的接受能力。”

(摘自《解放日报》11 月 10 日)

30

Page 31: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毕业一年后 57 万失业说明什么?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最新发布的《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 2011 年毕业的大学生里,有将近 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这当中 10 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 47%。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近年来十分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但由教育部门、学校统计和公布的就业率主要有两项,一是初次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每年 6 月 31 日当年毕业生离校前),另一项是毕业半年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当年 12 月 31 日)。而且,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关注的是初次就业率。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最新发布的《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 2011 年毕业的大学生里,有将近 57 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这当中 10 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 47%。 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近年来十分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但由教育部门、学校统计和公布的就业率主要有两项,一是初次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每年 6月 31日当年毕业生离校前),另一项是毕业半年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当年 12 月 31 日)。而且,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关注的是初次就业率。 麦可思从 2011 年起,开始启动对大学毕业生的中长期就业情况调查,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在国外,专业机构统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上是毕业一年后 、三年后以及五年后的就业情况,这可反映出该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情况。 简单地以初次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学生就业情况以至教育质量,非但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而且,会导致大学办学急功近利。首先,为了提高就业率,大学会利用学生“毕业关”做文章,诸如,要求

31

Page 32: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学生拿就业协议书来换毕业证书,虽然教育部曾多次强调禁止学校这种违规做法,但还是不时传出有学校“要求学生就业”。近年来,围绕大学生就业率,不少大学被曝光存在弄虚作假,为就业率“注水”的问题。 其次,学校为在毕业离校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纷纷提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这一观念曾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被认麦可思从 2011 年起,开始启动对大学毕业生的中长期就业情况调查,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在国外,专业机构统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上是毕业一年后、三年后以及五年后的就业情况,这可反映出该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情况。简单地以初次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学生就业情况以至教育质量,非但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而且,会导致大学办学急功近利。首先,为了提高就业率,大学会利用学生“毕业关”做文章,诸如,要求学生拿就业协议书来换毕业证书,虽然教育部曾多次强调禁止学校这种违规做法,但还是不时传出有学校“要求学生就业”。近年来,围绕大学生就业率,不少大学被曝光存在弄虚作假,为就业率“注水”的问题。其次,学校为在毕业离校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纷纷提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这一观念曾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被认为十分务实——饭碗问题不解决,何谈事业发展?可是,这一定程度提高了初次就业率,却把问题抛给大学生和社会,带来大学生择业的盲目,缺乏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上岗之后普遍对工作不满意,开始“一边工作,一边找工作”。 麦可思的调查显示,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六成认为目前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有 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也称“早跳族”),其中本科为 24%,高职高专为 44%。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部分网站进行的民意调查也显示,55.6%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跳早族”,其中 10.8%的人认为“非常多”,仅有 0.8%的人觉得“非常少”。再次,为提高就业率,不少大学最后一学年为学生择业、实习让路,变为“就业年”,这直接导致大学教育严重缩水,也让所有大学都变为“职业培训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本科和高职高专,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而实行精英教育的大学,却应该坚持能力导向,对于这些大学,合理的大学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是,本科阶段培养学生宽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再通过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用人单位和社会完成职业化过程。不然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就无法满足社会创新发展的需求。57 万大学毕业生毕业一年失业,这值得教育部门和学校反思。笔者建议,我国应该取消初次就业率统计,改为统计毕业一年、三年的就业情况,而且,就业率不应由学校自行统计上报教育部门发布,而应该由社会专业机构独立调查。只有关注毕业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才会一定程度改变大学急功近利的办学。由社会专业机构独立调查。只有关注毕业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才会一定程度改变大学急功近利的办学。 一方面,大学会把关注毕业生就业,延续到毕业之后,而不是一离开学校,就变得和学校无关。在国外大学,校友工作是学校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不但通过校友网络为学校募集办学资金,还通过网络帮助校友成长。大学从中受益匪浅,像哈佛大学高达 48%的校友就是这样来的。事实上,校友捐赠率,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另一方面,大学将摆脱功利的办学定位,重新思考怎样办出学校的特色,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是一心想着提高初次就业率,这恰恰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当然,取消由育部门发布初次就业率,本就是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一方面,即淡化行政评价,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同时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 一方面,大学会把关注毕业生就业,延续到毕业之后,而不是一离开学校,就变得和学校无关。在国外大学,校友工作是学校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不但通过校友网络为学校募集办学资金,还通过网络帮助校友成长。大学从中受益匪浅,像哈佛大学高达 48%的校友就是这样来的。事实上,校友捐赠率,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32

Page 33: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另一方面,大学将摆脱功利的办学定位,重新思考怎样办出学校的特色,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是一心想着提高初次就业率,这恰恰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当然,取消由育部门发布初次就业率,本就是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一方面,即淡化行政评价,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同时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

(摘自熊丙奇博客)

简历注水为何成了“就业技巧”?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跨行业和多领域的实习经历、在多个学生社团表现活跃、文体活动样样突出……简历可谓是毕业生求职应聘的第一块“敲门砖”,可如此光鲜的简历却很难经得起推敲、核实,为简历注水渐成一些大学生求职的通病。 对此,舆论将其归为大学诚信教育缺乏,可大学生们却认为这是一种技巧,老老实实写简历的话,很难进入用人单位的法眼,恐怕连笔试、面试的机会都拿不到。因此,简历是否真实不要紧,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更何况,哪有用人单位会兴师动众去调查你的实习经历、大学的社团活动?就算调查,会有几个能听到真话呢?简历注水当然是诚信缺失的表现,这一点,大学生们并非不知道。然而,之所以大学生将其作为技巧而不认为是原则问题,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变异、招聘过程不严肃,也是重要原因。笔者曾经问过一名企业招聘者,花多少时间看学生的简历,他说,大约 20秒吧,能引起兴趣的就留下,感觉很平庸的就淘汰。20秒时间看一个学生的简历,这和花 17秒钟判学生的高考作文卷一样,属于“草菅人命”。学生们为增加胜算,也就不得不包装自己,给简历制造“亮点”以求弹眼落睛,和高考的“宿构作文”一样,用华丽的辞藻给考官快速移动的视线留下一点好印象。用人单位其实也知道,这样看简历太草率,可是人手有限,简历太多,也只能如此。同样的,面对如此众多的应聘者,用人单位也只有用一些很粗的标准,来对应聘者进行筛选。针对用人单位的这种招聘方式,投其所好的学生,便会在简历上做文章。更耐人寻味的是,当简历起到“敲门砖”的作用,闯过第一关之后,用人单位除了核查毕业学校、学位证书之类的硬条件外,并不会对简历中描写的实习经历、社团活动等内容真实性进行核实,最多按照简历的内容询问学生本人几句,只要不出现“逻辑问题”,也就不太在意。简单地说,为简历注水,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只可能增加求职成功率,而不会对求职带来什么伤害。用人单位也说,光鲜的简历不会成为决定录用的因素,关键还要看学生本身的能力。这是对的,可是没有光鲜的简历,连展示能力的机会也没有,对学生来说,损失不是更大?要培养学生的诚信,不让他们混淆诚信和就业技巧,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尤其是需要用人单位以积极的人才评价录用方式,来引导大学生求职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笔者曾接触过一些世界 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他们告诉我,招聘应届毕业生,看重的不是学生的社会经验要社会经验,直接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就可以了,而是学生的潜能和可塑性,所以不会强调学生有多少社会实践经历,倒是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最基础的素质。同时,他们在意学生材料的真实性,明确告诉学生,如果发现提供的材料虚假,将不会考虑录用。

33

Page 34: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作为高等教育的需求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将深刻影响大学办学和大学生学业规划。今天,我国一些大学变成了 “职业培训所”,本科最后一年俨然是就业年,大学生一开学就逃课到校外实习打工,这往往与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有关。其结果是,功利的人才要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工难矛盾地存在着。

(摘自熊丙奇博客)

大学生的职业化过程应该在大学完成吗? 网友“易小术”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这名 90 后实习生“拒订盒饭”,其实是一个“个体事件”,有媒体跟进做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90 后”学生,是愿意订盒饭的。但是,这起个体事件还是引发网络热议,显然是因其触动了大家的某处神经,有的本来就对“90

后”群体有意见,认为他们个体意识太强,缺乏团队协作意识;有的则觉得职场太世俗,“90后”在变,但职场陈规一成不变。其中有一个意见,似乎大家都比较赞同,就是现在的大学生职业化程度不高,不懂得职场规则,进而呼吁大学重视学生的职业化教育。这是一种貌似正确,但却既害大学教育,又害学生成长,还波及用人单位的观念。我赞成大学生应该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但并不认为大学生的职业化,要全部在大学完成。确实,大学生的职业化程度是不高的。但谁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主要责任不在大学,尤其是实行精英教育的大学,而应该由社会来完成大学生职业化的过程。如果把大学职业化的责任全部交给大学,必然的结果是,大学变为职业培训所。这正是我国大学教育贬值,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根源所在。通常来说,大学教育应包含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识教育是基本的、非功利的、非职业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文理基础和人文素养,职业教育则是职业化、技能化、功利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对于实行精英教育的大学,主要实行通识教育,而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技术本科、高等职业学校,则实行职业教育。近年来,我国所有大学在统一的就业率要求下,都特别关注学生的就业,学校的办学和学生的求学极为功利,具体表现在:通识教育课程被认为是无用课程,被压缩甚至砍掉;学生们关注的是工具性、技能性课程学习;相当多学生一进大学,就开始逃课实习;在不少大学,毕业这一年全部成为“就业年”。这样的大学教育,显然严重缩水,学生们的某些就业技能或许提高了,可是,他们却没有打好一个大学生应该打好的基础,一走上社会,社会用人单位就会对他们很是不满。可社会用人单位想过没有,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和大学生十分功利的?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人才需求方的用人单位的用人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用人单位能主动承担大学毕业生社会化、职业化的过程,而不是强调大学毕业生一出校园就特别“职业化”、“社会化”,情况有可能完全不同。笔者接触过多家世界 500强企业,他们对新进的大学毕业生都有“管理储备生”计划等帮助大学毕业生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计划,具体而言,就是用两年时间,对新进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让有经验的经理带教,帮助他们了解企业价值观,并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企业称这是自身的“社会责任”,但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拥有长期的核心竞争力考虑,只有有一流的人才,才能让企业拥有创造性活力,而培养一流人才,不是学校一方面就能完成的任务。

34

Page 35: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在我国,一个名校毕业生离开校园找工作,却去报一个技能培训班,会被嘲笑是“回炉”,认为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可在国外,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名校本科生,毕业之后,还有一段职业化过程,要么报考研究生,读一年或一年半课程(国外大学研究生,有相当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是我们这里的高学历,搞学术);要么就去上职业培训班,考一个职业证书。这样,大学按照其特色和传统进行教育,为学生打好基础,社会再在这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职业化,就相得益彰。回到这名拒绝订盒饭的实习生,他就是以功利的思想来看待实习的——什么有用,我才干什么,没有的,我为什么要干?这与在校园里不学所谓无用的课程,是一个道理:我上大学,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的,这些东西对我找工作有帮助吗?没有帮助为何要学?近年来,就有很多大学生提出不要学数学、物理,让学校多开能“派上用场”的课程。正确认识大学教育的功能,让大学能坚持自己的特色办学,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如果把很多非教育的功能全部交给大学,把本该由社会用人单位完成的事,也归学校,大学教育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最终是大学教育、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多输。

(摘自熊丙奇博客)

悟——教师内在发展的惟一课程润物细无声文/江苏南京的一位优秀教师著名青年学者(更愿意这样称呼)林格教授来到我们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让我们全体东外人真正地感受到了“培训即是最好的福利”。林教授不用讲稿,也不用PPT,全场娓娓道来,思路清晰,语调温暖,妙语连珠,火花四射,似乎不是在做讲座如同在和自己的心灵沟通,畅谈着自己的追求、情怀和渴望。在这六个小时的讲座里,时光的流淌是那么的轻快温柔。林教授的心灵智慧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我在黑暗迷茫中摸索的双眼,林教授的大爱情怀恰似甘甜的春雨浇灌着我在愚钝庸碌中干涸的心田,这春风化雨在植树节这天于我的心底播下了一颗颗茁壮的种子。这些迭出的妙语如同一束束璀璨的火光,不经意间点亮了一盏又一盏枯竭的心灯。语录一:我们常用简单的方式教育复杂的对象。解读: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强调要用 100种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我们常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 100 个学生。反思与感悟:

35

Page 36: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1. 独生子女政策影响的是至少三代人:他们的父母、他们自己、他们的子女。然而,我们教育者乃至整个社会对当下空前绝后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深刻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以至于许多教育者(包括家长和老师)感叹:过去是子女不了解父母,现在是父母弄不懂孩子;现在的孩子真自私,真难教!2. 时代在变,现在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过去有太多太大的不同,我们需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开展我们的本质工作。语录二:我们的目标过于单一————摁着牛头吃草。解读:应试教育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孩子,让大多数人失败;素质教育是用所有的尺子来测量一个孩子,让他找到方向和自信。反思与感悟:1.我们许多孩子之所以厌学、压力巨大,不是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大抵都是因为缺少成绩感,也就是付出很多的努力依然尝不到“甜头”。2.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3.如果家长转变了,亲子关系就不再冰冷,而是父母尽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如果老师转变了,师生关系就不再僵硬,而是相互分享成长的快乐,其乐无穷。语录三:一切教育的根本就是教育者的自我修炼。解读:教师达到一种状态以后,学生就不再需要教了。反思与感悟:1. 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自觉自悟。2. 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老师首先应该做出表率,自己做一个进取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良知道德的人,我们的学生耳濡目染,也会潜移默化。3.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无声”吧。语录四:书读多了,没有消化掉就堆积成了大脑的脂肪。解读:我们要的是书卷气,不是书呆子气。

36

Page 37: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反思与感悟:1. 腹有诗书气自华,前提是你要把它消化。2. 正如孟子所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让自己成为两脚书柜,不能让自己的大闹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3. 很多时候,我们感叹书上说的脱离了现实,抱怨学生不上路子,或许是我们还没有消化吸收她的营养,没有找到对症的药方。语录五:人和人的区别在心里头。解读:人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是更倾向于自己所需要的观点。反思与感悟:1. 我们做老师的也应该谨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哪一个人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呢?2. 在班务工作中,我经常为有同学与集体的步伐脱节而恼怒,想一想,太正常了啊。语录六:感悟使人有素养,反思让人有智慧。解读:善待、珍爱感悟的人会增长智慧;漠视、逃避错误的人会更加愚钝。反思与感悟:1. 我们日常琐碎的教育事务就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而这其中的感悟如同散发着光芒的珍珠,我们如果及时记述,经常积累,就能串成美丽的珍珠链。2. 作为语文老师,我每一堂课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每次认真地填写好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会有长足的进步。3. 作为班主任,每天事务繁杂,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让自己的劳动有更大的效益和价值?这是我应该反思总结的。语录七:所有问题学生共同的秘密————他们的心是凉的。解读:母亲做好三件事,父亲做好一件事。反思与感悟

37

Page 38: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1. 过多的唠叨让他们烦恼不已,市场化的亲情让他们感受不到温暖,过多的代劳让他们无所适从。2. 我们要改造一个问题学生,首先要温暖他的心灵。3. 爱,无私的爱,爱得无私。4. 如果我们做班主任的不再过于急躁和功利,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风度和涵养,那么,也会激发学生的内心最崇高的基因———我也要做一个高贵的人。语录八:课堂基本功——弱、傻、温、虚。解读:教师的作用应如水之鹅卵石,如水之混凝土。反思与感悟:1. 我们的课堂有太多的目标,有太多的功利,也有太多的徒劳,为什么不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做一个主持人不是很好吗?干嘛非要做导演呢?2. 他们的集体智慧肯定大于任何一个老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让他们立起来。3.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他们收获了,我们也就成功了。语录九:一切情感的学问都是示弱的学问。解读:先满足他人的内心需要,才能做到予取予求。反思与感悟:1. 己所欲,达之于人。善于示弱,往往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支持。2. 既然我们更在意的是结果,为什么就不能转变观念、改变一下教育的方式呢?3. 我们要大胆摒弃陈腐的“师道尊严”,建设“平等、民主、互助、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语录十:既要成就学生,也要成就自己。解读:不再把昼夜不息呕心沥血作为教师模范的衡量标准。反思与感悟:

38

Page 39: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1. 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儿,为了这份崇高的事业我们理应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像蜡烛一样“燃烧完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可以与学生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做火柴,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实现双赢的美丽结局。2. 我们在成为学生的老师之前,我们是一个人,一个健全的人。只要具备健全人格的老师才能教导出一群健康成长的孩子。3. 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作中追求个人职业的幸福,在见证孩子成长进步的同时收获幸福的喜悦,提升我们人生的幸福指数,做一个精神的富翁。语录十一: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解读: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一份信任。反思与感悟:1. 经常想通过日记的批阅来“窥伺”学生的内心,我们的初衷或许冠冕堂皇,但不可避免地让学生在保护隐私中学会了虚伪。2. 常有家长讲:“我怎么就弄不懂他在想什么呢?”或是“我对我的孩子了如指掌”。夫妻十多年同床共枕的爱人就一定彼此完全了解吗?何况是孩子啊!3. 孩子有心事是正常的,没有心事的孩子反而是长不大的,也是不可信赖的。4. 经常打报告的学生是不应该被树立为榜样的。语录十二:中国父亲打孩子的那一刹那,智商为0。解读: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反思与感悟:1. 我们的教育似乎一直是畸形。过去是“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导致了许多的悲剧;如今是矫枉过正,近乎“学生至上”,谁都不能惩罚了。2. 惩罚不一定就要体罚,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3. 其实,我们在法则允许的范围实行有创造性的惩罚,如:写心理剖析,劳动,已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目的。

39

Page 40: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语录十三:理想之火永不熄灭。解读:这是全场林格教授座谈时自己唯一略显激动的话语。反思与感悟;

1. 用心能把事情做好,爱做才能把工作创新。唯有把工作当事业,对教育事业有一颗虔诚的心,有一种执着的情怀,一种追求的渴望,才能收割教育生活的喜悦。2. 我们自己要有理想,才能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3. 当你投身于教育这种崇高的事业时,确实能感受到她给你带来的宁静与愉悦,带给你的充实与自豪。语录十四:清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大树。解读:改正坏习惯的最好方法是培养一个坏习惯。反思与感悟:1.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要不是正面,要么就是反面。2. 我们在平时感到发现不好的习惯很容易,而改正一个坏习惯就怎么那么难呢?看来我们的思路不对头啊。3. 所谓“学好三年,变坏三天,改好又三年”。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既有着科学的规律,也取决于自身的精神品质。语录十五:孩子走出家门之前,他与同学的差别就已经产生了。解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反思与感悟: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有一个和谐、温馨、稳定的家庭呢?但这很简单的愿望在社会中的某些父母身上却是难以给予,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奢望。那么,面对父母关系不稳定或离异家庭的孩子,老师应该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2.学校教育成功与否,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那么,班主任在面对学生个体时应该如何运用教育的智慧去转变他们呢?正如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所说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用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这是一股强大

40

Page 41: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语录十六: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解读:    这是全场林格教授唯一重复三次的话语。反思与感悟:1. 教师要做牧师不做纤夫,做农民不做园丁。2.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注重的营造健康纯正的班级风气,掀起积极进取的学习高潮。3. 或许每个学生的发展趋势更多取决于周围的环境,也就是他的同学的状态。4. 要温暖学生的心灵。说温暖的话,做温暖的事,开展温暖的活动,给他们温暖的关爱。六个小时的讲座结束了,第一次不感到“会”的漫长,竟是如此的匆匆。虽是周末,应该是大家放松休息的日子,然而,这个周末非常愉悦————-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这诚如张景彪校长所言:“今天,林教授在我们心底播下了一颗健康的种子;明天,我们必将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让这样的培训来得更猛烈些吧!

(摘自林格博客)

颜昌海:中国的大学,为什么是个“大妓院”?几个月前,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出现一个青年,叫安田,是美国哈佛大学学生。安田的出现,给金钱味很浓的“非诚勿扰”带来了点不一样的空气。安田也选择了自己的心动女生。安田出场的姿态,甚至说有点疯疯癫癫,不过安田的心动女生还是为他留了灯,按道理应该有很完美的结局,但一个问题的出现却改变了一切。当他向心动女生提问“你获得一千万美金,你会怎么花?”时,女生的回答:“我会和现在一样,不会改变什么。”这回答显然没能让安田满意,当主持人反问他会怎么花这笔钱时,他的回答很认真:“可以开一个基金,照顾孤儿,照顾社会上最贫穷的一些人,或者给一个学校,让他们多一些奖学金……或者‘为人民服务’”;他的时候引起满场的笑声,一直疯癫他却很认真地说:“这不是开玩笑,这一点非常重要。”最后他放弃了心动女生,他说:“社会责任感对我,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安田离场的姿态很泰然,他是把自己的理想结合到生活中包括爱情里的。中国大陆的人,可能会以为安田这样的孩

41

Page 42: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子可能仅仅是个例,不会存在很多,至少他这样的想法不会很广泛,或者哈佛大学是美国顶级大学,培养的孩子才会这样,但其他地方出来的就未必了。但网路却记录了众多这样的实例。比如有网民称,生活中见到两个从美国回来的华裔孩子,而这两个孩子是美国生美国长的,虽然长着中国人的脸,却是地道的美国人。这两个孩子,大的是男孩,22岁,小的是女孩,15岁,男孩刚刚大学毕业上了医学院,女孩才上高中。他们在讲他们将来的人生计划的时候说到了家庭,两个人都说,想生很多的孩子,3 个或者 4 个;他们说喜欢大家庭的生活,他们说很多美国人都喜欢大家庭的生活;也有些美国的是不愿生孩子,但很多人会去收养孩子。问:都从什么地方收养孩子呢?女孩回答:从非洲或者亚洲,多数孩子是残疾的。问:为什么要去收养孩子呢?女孩说:这些孩子从小没有了父母,如果他们就那样长大的话,他们的生活一定是不幸福的,收养了他们,会给他们很多爱。女孩的中国话说的不流利,但她断断续续地用汉语把她的观点表达了出来,男孩子在边上做着一些补充。女孩子说她有个同学,家里有原本生了 6 个孩子,又收养了 12 了各种肤色的孩子,父母要照顾 18 个孩子,但同学一家很开心很幸福。问:为什么要收养这么多?女孩表达不好,仅仅说,他们需要关心。女孩子很认真地说着这些话。这是个和安田一样看去疯癫的女孩,她会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而开怀大笑,而且是那种欢畅淋漓的大笑,比如看到路边一个小动物特殊的动作或者去餐厅吃饭因为太迟人家告诉她关门的时候,她都会开怀大笑。男孩也和她一样是个喜欢大笑的人。但是,这又是个极守规则的孩子,在宠物市场看小动物的时候,女孩拍了很多动物各种表情的照片,但是当拍到一家店里的时候,店主人说了一句,不准拍照。店主人说话的声音不严厉,只是轻声说的,并指了指墙上的标示,店主人说完这些话的时候低头依旧做自己的事情。这时候女孩已经拍了好几张这家店的照片,她完全可以收起相机,想来店主人也不会过多计较。但是,女孩却主动把她相机里刚拍的这家店的照片全找出来删除,她做这些的时候很自然,觉得理所应当。就是这样一个美国生长的普通中国女孩,疯癫的时候很疯癫,认真的时候很认真,令人不由想起安田所说的社会责任感。相信等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她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个需要关心的孩子。那个美国生长的普通中国男孩也很普通。男孩刚刚大学毕业,却又上了医学院;而他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的工程学院,这样的学校这样的专业,足以让他很快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他却做了个大幅度的跨越,需要再用八年的时间完成医学院的学习。问男孩为什么要上医学院,他的回答很简单,说他有同学在做国际援助的工作,他们知道现在很多国家,特别是非洲一些穷困的国家需要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所以他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学医。……他的选择,令人觉得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安田,在美国绝不是个例。这样的孩子,在美国比比皆是。人,是观念的动物。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观念。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到最后就是观念间的区别。当社会责任感一再从美国孩子的言谈中冒出来的时候,或许,这些都是浸透在生活细节里的东西了。但在中国官方的宣传中,总是诋毁美国,说美国的教育就是虚伪和冷漠的教育,而只有中国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过,网民有感于频繁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而列述当前中国大陆的十大“缺德”行业时,其中教育行业居首。 中国的教育行业和娱乐行业都名列前茅,两个行业都有相同的特征,即很多从业人员的特征都是“男盗女娼”,“五毒俱全”。在这两个行业里,“道德”这个词是被当作笑话来讲的;“虚荣”、“堕落”、“不择手段”成了行业的代名词,“满嘴谎言”是他们的基本行为准则。在这两个“潜规则”盛行的行业里,无数的年轻男女“惨遭

42

Page 43: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蹂躏”。众多家庭花费无数心血培养孩子,希望成才,最后却成为“三陪”或“小二小三”,可悲可叹!把教育行业列在娱乐行业,令人很悲哀,很痛心!曾经的“灵魂工程师”,本来应该是最受人尊敬的行业,却堕落的如此之快,令人感叹!教育的金钱化和产业化是最大的根源!因为钱,曾经敬爱的老师和学校,以垂直落体的速度从天上直接掉到了地下,直奔地狱而去。一个人灵魂的健康成长,只和自己的家庭和老师有主要关系。可是现在的老师和学校都干了什么?幼儿园的老师会因为没有送礼而不给孩子小红花;小学的老师会因为没有送礼而当众羞辱孩子;中学为了升学率把所有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取消,培养出一个个“豆芽菜”和“考试机器”;大学为了增收疯狂扩招,培养出无数个“半成品”找不到工作还要“被就业”。无数摧残受教育者灵魂与人格的丑陋,都因为金钱利益被大张旗鼓地释放出来,坑害了无数孩子。如果说食品行业的缺德是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话,教育行业的缺德就是损害人们的人格和灵魂健康;如果说身体的损害还有医院可以治疗的话,灵魂健康的损害就无药可救了!武汉大学一名教授曾夸张地表示“中国大学是最大妓院”。一个女孩进妓院卖身,无论跟老板三七开或对半开,总有所得,不像进艺术院校那般一年花几万,弄不好成了野兽教师的玩物,下场不是堕胎就是被取代。对于那些尝过潜规则苦头的女孩而言:“美院猛于妓院”。当前,中国教师、警察、医生的名声极为狼藉,仅次于盗贼贪官。然而,教师关系到人们的灵魂,医生关系到人们的身体,警察关系到人们的行为,一旦这三种人缺少职业道德,那么整个社会必将陷入人人自危的恶状。警察名声在中国自古不佳,他们沿袭了传统劣根性,不可跟公民社会的警察相提并论。可中国教师却大不相同,旧时一村之贵,私塾为上;万世之尊,唯独孔圣。由于拜金主义主导了社会价值观,道德成了一种代价昂贵的奢侈行为。中国师表在道德失守到毫无“师道尊严”可言,为了确保体面的物质生活,都显得随波逐流和唯利是图。权钱交易、人情交易、肉体交易等潜规则充斥整个社会,教书育人的校园也无一幸免。中小学教师把学生作为发家致富的敲门砖算是“靠山吃山”,高校里“师生恋”则是老师“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福气。……至于大学,社会上甚至流传“白天教授,晚上野兽”之说。这并非空穴来风,有迹象表明高校的确存在部分既贪财而又好色的教师。尤其艺术类院校,师生淫乱之风极盛,一些美术教师公然是一个“淫棍”面目出现在学生跟前,据说某美院几名教授都爱在课堂大说黄段子,还恬不知耻地强调“老夫少妻”如何好。在圈子里越有名气的教师,往往越有玩弄女生的本钱。因为中国大学缺少现代大学的严格制度,加上五四期间鲁迅等思想先驱们,开辟了高校“师生淫”之先河,成了中国大学的恶劣传统,完全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网络表面,中国艺术院校成了践踏女性的淫棍乐园,类似例子举不胜举、馨竹难书。也就是说,中国艺术类教师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职业身份是艺术家还是为人师表,结果出现了野兽教师的混合体。如果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可以嫖娼、可以放荡形骸;但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遵守自身的职业道德以及大学的制度规范。教师之所以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不仅仅传授知识,同时还是社会的道德楷模,这是他们历来受人尊敬的关键点。如果一个社会连教师都道德败坏和行尸走肉,那这个社会必定是毫无希望的社会,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必定不堪一击,更不用说拥有前述美国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如果从物质上来说,中国教师收入处于中等水平,全世界教师整体收入都不很高,但这个职业相当稳定,并深受人们的尊敬,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获取的工作,在道德上、物质上都要经得起考验。如果选择当了一名教师,那就必须尽职敬业和甘守清贫,绝不能跟贪官污吏、暴发富商的攀比。即使世界上最高薪的教授,他仍比不上一个小有成功的商人,可他们身上有着总统和富翁所无法比拟的东西,那就是学识与品德。当然,中国教授在领导或富人跟前象一条狗,学识多寡不说,他们在人格和道德上缺少学者应有的自信。

43

Page 44: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而欧美大学源自神学院体系,包括医生和教师都沿袭了神学精神,极为注重职业道德。加之基督教奉行原罪论,对人性充满了怀疑与戒备。即便如此,教师中仍有败类,借职业之便奸淫学生。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国外中小学开有“反性骚扰”课程,甚至将父母和老师统统纳入性骚扰的可能嫌疑人之中,让孩子们清楚成人那一种言行是“性骚扰”以及如何应对防范。现代社会学和法学基本持有一种“人人都可能是的犯罪”防范立场,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家庭主妇都被假定为“准犯罪”。但近年,中国大学里发生考研学生用性贿赂导师已不是新闻,一些导师甚至公开把自己的女生当作情人小秘。由于导师在招收研究生时有一定的决定权,这为他们发家致富和沾花惹草提供了便门。当然,在官本位的国情体制下,教师在大学里并非强势,可他们在学生跟前则拥有绝对优势。“师生淫”现象中,不排除学生对老师的仰慕转变一种恋情;但也有学生出于自身的懦弱,生怕得罪了师长没好果子吃,被迫跟老师私通,《一名女大学生袒露求职性贿赂历程》一文便是典型案例。有些则是主动“献身”的投机分子,通过性贿赂换取一些实际好处,如学分、升学和就业等等。而中国的美术学院实际上是江湖码头的组成部分,一些知名教授或导师,往往都是圈子的重要人物,跟他们靠近无疑进入圈子的捷径之一。从事传统艺术的老师还比较羞羞答答,不会象那些所谓搞“当代艺术”教师那么肆无忌惮,这些人好像把艺术个性展现在自己的生殖器上,如时下流行所说的“野兽教授”。    尽管中国大学里有党委、纪委,可这些人本是高校的害群之马,他们不学无术却又玩权有术,使得大学格外乌烟瘴气,处处都充斥潜规则,可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高校盛行潜规则和性泛滥具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是权力腐败的恶性效应。权钱交易、性贿赂、人情关系等潜规正在腐蚀中国高校,它从根本上破坏了一种民族的道德肌体。其实,中国教育为国人诟病久矣。每年的两会也好,民意调查也好,教育都成为大家意见最多,最不满意的事项之一。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教育,充分说明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它不仅涉及到各家各户,也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状况。放眼今日世界,一切高度文明发达国家,无不是在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那些迅速崛起步入世界前列的后起之国,也无不从教育入手通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做起。然而,中国的教育这些年来,虽然规模空前庞大,投入资源和毕业人数空前增多,但教育的整体质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且不说教育腐败,学术造假,考试作弊,滥发文凭等这些早已为人们所憎恶的种种丑行;也不说乱收费、高收费已经压得国人喘不过气,以至造成无数学龄儿童失学和家庭悲剧,单就培养顶尖人才这一点来看,中国的教育的确乏善可陈。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并不逊色于世界其他优秀民族,中国也不是从来就培养不出顶尖人才,在世界众多获得诺贝尔奖的名单上,就有不少华人学者名列其中。然而,他们竟然没有一个是我们这 60 年所培养出来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何也?水土异也。中国大陆这块水土,就真的是这么不养人!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拥有 13亿人口的堂堂大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寒心而且丢丑的事情。借用一些人颂扬 60 年的词语,就只好称它为“伟大”的空白,“辉煌”的空白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教育如此落后的局面?讨论这方面的文章已经连篇累牍,有的说是由于忽视素质教育而只抓应试教育;有的说是因为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束缚了教育事业发展;有的说是由于学校官僚化已经丧失了教育的功能;有的则认为,最根本的是教育体制限制了教育自身的发展活力,等等,等等。这些议论,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但似乎并未触及到教育的真正病根。最近,看到一篇介绍英国作家阿尔杜斯·赫胥黎《自由教育论》的文章,对思考中国教育的弊病也许不无帮助。简要引述如下:赫胥黎教育思想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于教育目的的独特认识上面。他认为,“如果你的目的是自由

44

Page 45: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和民主,那么你就必须把获取自由的艺术以及独立自主的方法教给学生。如果你教他们的不是这些,而是一种非自由的训练,那么,他们就只能学会媚上欺下的勾当。”为此,他主张把教育变成学生的自主行为,而反对那种把教育当成一种训练,迫使“教育者必须服从,必须听话”。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善于盘诘的自由的智慧”,反对那种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灌输和宣传。他强调说:“一定要让青少年具备一种抵御宣传的能力,否则他们很容易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赫胥黎所说的宣传是广义的,它不仅包括那种宣传式的教育,还包括受政府所控制的“报纸、广播、影片所给我们的刺激。”他谆谆告诫青少年,这些宣传“是笑里藏着的刀,蜜口中含着的剑,是饵底的鱼钩,是图穷的匕首”,因此必须高度警惕,以免上当受骗。对于那种“泰山压顶式的训练”,他也深刻指出其严重后果,它“会使青少年产生一副黩武主义的头脑,形成一种对上专事顺从,对下专事凌暴的双重人格。”“这种对上毕恭毕敬,对下作威作福的人一旦成为大多数,就会让独裁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强化其专制统治。” 反观中国教育,恰恰与此相反。中国大陆完全把学生当成了被动的受训者,整天所要求他们的,无非是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对老师惟命是从,一切都严格地控制在“统一”与“标准”之中,不许任何抵制,不许越雷池一步。这哪里是教育,这是在摧残。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只能制造出循规蹈矩的训服工具和势利卑俗,见风使舵,对上奴颜婢膝,对下专横跋扈的奴才。最近,一位高层在谈到教育时曾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想,自由的表达。”诚哉斯言!什么“独立”,什么“自由”,太可贵太迫切了,倘能如此,何止教育得益,实乃国家之大幸,民族之大幸!教育并非特立独行的事业,教育思想也好,教育制度也好,都必然受到一定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的制约。明乎此,你就会明白中国教育的病根究竟在哪里了。有什么样的政治理念,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但中国大陆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除了“利益”二字外,都和美国背道而驰。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必将是一个道德荒芜的国度,必将是除了权钱外毫无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芸芸众生。当然,中国的大学就不能幸免,只好盛产情色妓女和权钱龟奴。

(摘自信力建博客)

某些大学生,低下头比失业啃老更难受吗?有位亲戚是一家农村小型私营企业的老板,一天闲聊时他感慨现在找人不易。他说:“想找个大学生来做管理人员按理说每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也不低,给缴着各种保险待遇也不差,可就是没人来。这总比他们在家里待着强吧?”但是,有人感慨招不着人的同时,却还有一大批人招不着工作,岂不怪哉?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屡屡碰壁,‘没有经验’成了他们被拒之门外的理由;更有不少大学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高不成低不就’放弃了手中的就业机会。种种原因,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大学生失业军团’。据《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 2011 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 57 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 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 47%。2012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680 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当然,有一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是因为大学的教育与现实社会完全脱轨,用《爱情公寓 3》里胡一菲的一句经

45

Page 46: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典台词形容就是:“也许给你们上就业课的老师都没有就业过!”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难以就业的原因却是因为不肯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高不成低不就”,以至于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不得不吃父母的老本儿。就像前面我所说的我亲戚的遭遇,那些大学生不去他那里无非是因为他的企业是小企业,在农村。可那农村小企业的待遇与城市比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对于初涉职场的学生来说,是差不多的。究其根源,“丢不起那个人”的心理在作祟而已。可是,某些大学生,低下头比失业啃老更难受吗?我很理解,大学生从大学出来后怀有远大的理想,他们向往着:“月薪上万,跨国企业,大型国企,高档写字楼,出国培训,高级福利。”可关键是,这些往往是奋斗多年的老员工才有可能触及的范围。一毕业就能拥有这些,那无异于“天上掉馅饼”,难上加难,遥不可及,毕业后就能拥有这一切的又有几个?可能大学中体会不到现实的残酷,把未来规划的太美好了,象牙塔中看到的往往是成功人士的高档生活。但蚁族的生活即便让人望而生畏却是绝大部分人生活状态的主流,在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今天,谁能回避呢?所以,很多受不了现实打击的人在现实中只能选择逃避,因为生活和理想相差真的很远。职场中,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那些一鸣惊人的励志故事大多是神话,不从端茶倒水开始、不从最基本的开始,你想一下子坐上高管的位置,可能吗?除非你在学生时代就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和资历,否则基本不可能,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也许你有能力,但你得留出空间让别人发现,如果你都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别人怎么可能发现你呢?另外,与大城市繁华后的落寞相比,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县城的机会要多得很,那些中小型企业的机会也多得很。与大城市、大企业相比,小城市、小企业虽然起点低,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生活压力也小得多,人很容易脱颖而出,并且容易受到重用。如果在小城市、小企业积累起丰富的经验,那将来跳槽也会容易的很。但是,如果你放不下身段,不肯屈就,那只有虚度时光了。现在的年轻人暂时有资本啃老,因为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很年轻。但是啃久了的话,会产生惰性的,啃一辈子老可能吗?父母终究会老去的,自己也会成为父母,难道子子孙孙都要啃下去不成?依我看,某些大学生们,还是低下头来干些事情吧,毕竟比失业啃老好过些。难道低下头就那么难,比失业啃老更难受吗?

(摘自姜伯静博客)

46

Page 47: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呵护真正有教育理想的改革者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某种舍弃精神,如果所有办学者都在乎眼前的实际利益,是很难迈出改变的脚步的上周去上海兴韦学院参观,这所学校正在进行的两方面改革,让我感受到我国民办教育者的改革勇气,以及教育理想正在一些学校回归。这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学院改变此前大规模办学的思维,转而开展小而精的博雅教育——学院此前每年招生规模近2000 人,各类学费收入近 1亿,转型后,每年招生规模仅 150 人左右,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为每个学生制订“个人学习与成长计划”。二是学院正在改变办学主体,由以前的企业出资举办,申请变更为兴韦教育基金会举办——如此,学校与企业完全脱钩,迈出完全走向公益性的重要一步。以上改革,在我国民办教育领域是比较少见的。对于第一方面的改革,学院创始人告诉我,经过多年的办学,他深刻感受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所在,即只图规模、只讲赚钱,忽视了品质。因此,他主动提出对学校转型,想尝试通过民间的力量举办一所小而精的寄宿制博雅学院。其资金来源是 ,以前办学的积累,以及通过基金会向社会募集资金。对于他们的做法,海外媒体包括《时代》已经报道,《南华早报》则称之为“上海的耶鲁”。而把学院的举办者从以前的企业,变更为基金会,这在我国内地还是第一家。一直以来,对于民办学历高等教育,国家的定性是公益性事业,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这类民办教育今后也将归为非营利性民办教育管理。可是 ,如果举办者是营利性的企业,或者某个私人老板,怎样能保证民办学校的公益性?怎样理顺举办者和办学者的关系?

成立基金会,由基金会办学,则理顺了这一关系。今后,这所学校所有的办学经费进入基金会,公开透明,这就避免了企业举办民办学校的赚钱意图,也让民办教育获得进一步拓宽办学资金来源的平台。按照新成立的基金会的设想 ,今后将募集资金设立更多奖学金,并与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为这些高校提供博雅教育平台。目前,合肥工业大学已有15 名学生,到这一学院接受两年的博雅教育。作为一个民办教育者,能放弃大笔的可见的收入,而转身投入重新起步,且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见效的博雅教育,不管其探索是否能取得成功,这种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恰恰需要这种舍弃精神,如果所有办学者都在乎眼前的实际利益,是很难迈出改变的脚步的。其实,笔者更看重的第二方面改革,这或对我国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有示范作用。与国外诸多一流私立学校初创时完全出于公益不同,我国民办高校的起步,掺杂着很多现实的利益因素。客观而言,民办教育中,有的应该以公益事业为目标,比如民办学历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的可按产业举办,比如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这已经在国家《教育规划

47

Page 48: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纲要》制订中达成共识。对于公益性的民办教育,就应该从举办者、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进行规范。兴韦学院在对学校定位进行转型时,改变原有的由企业举办的模式,正是体现了真正办公益教育事业的决心。一直以来,笔者都更看好在民办教育领域出教育家,以及出现更有价值的教改举措。民办教育具有更强的财政独立性 ,面临更强的市场竞争,因此,如果举办者、办学者有教育理想,是比公办学校有办学优势的——这里没有公办学校的行政级别,也不存在校内行政机构庞杂,人浮于事的问题。当然,要让民办教育者的理想得以实现,这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首先,不要打击民办教育者探索的积极性,据笔者所知,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强调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但在主管部门看来,举办者的意图多为营利,因此,不相信民办教育者有教育理性和情怀;其次,可把民办学校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主动做出的探索,纳入教改试点,如此,可以形成民间和政府的改革合力,推进我国教育多元发展。

(摘自熊丙奇博客)

最后的演讲——王东成教授按:读了王东成老师的这篇演讲,禁不住热泪盈眶。很幸运的是,在大学本科的时候,能成为王老师的学生。他是一位精神巨人。甚至可以说,他和他在文中提到的敬爱的窦英才老师、陈琼芝老师等几位教授是站在中国当代人文精神巅峰位置的。那时,他们用全部的爱,洗涤、提升、守望我们年轻的灵魂,使得我们坚守了一些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东西,从而变得清晰、开阔、义无反顾。后来我从事教育研究、决策工作,仔细想起来,底子应该是那个时代打下的,因为,王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什么是常识,什么是独立而高贵的精神,告诉我们什么是健康的人格,什么是关心,什么是爱。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林格最后的演讲 ——在中文系欢送会上的发言王东成教授各位老师好。感谢中文系的同事为刘燕老师和我召开这样一个欢送会。感谢同事们耽误时间允许我讲一些话。这是我在中文系的最后一次说话了。落幕了,皆大欢喜。落幕时,首先要做的是谢幕。我首先要表达的是“感恩”。说出这两个字,不是出于礼貌,不是出于客套。此时,这两个字是从我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是带着我近 30 年的人生,从内心深处涌流出来的,它是真诚的,火热的。人生就是一次永不回头的旅行。决定这次旅行质量的,当然首先是目标和经历,其次也决定于旅伴。我庆幸,我今生的旅行遇上了一些好旅伴,他们使我的人生充满了快乐,充满了许多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我首先要感恩于我的学生,感谢他们多年来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自 1986 年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书,我教过中青院的一些大专生,教过自 86级第一届开始到现在的每一届本科生。他们给了我太多的爱,太多的尊重乃至尊敬,给了我太多的鼓励和支持。在近 20 年的“我爱我师”的评选活动中,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以最高选票将我选为“最

48

Page 49: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喜欢的老师”、“最受欢迎的老师”、“德高望重的老师”。他们的评议使我几乎年年获得优秀教学奖。我被评聘为“国家二级教授”的所有条件,都是他们给予的。总而言之,我的所有荣誉没有一项不是他们赐予的。他们是我成就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他们给予我的爱,我一辈子也享用不完。如今,走在祖国各地,乃至国外的一些地方,在与我教过的学生相聚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给予我的真诚的、浓郁的爱。他们和我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最严峻、最宝贵的时光。他们使我永远年轻,永远积极向上。“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句里江山随指顾,堂前水木湛清华”。此刻,我要庄严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我要感恩于我的同事,感谢他们多年来给予我的尊重和帮助。我不会忘记窦英才老师(我是他的“粉丝”)、陈琼芝老师(她的过早离去,是我永远的痛)、邹纪孟老师(曾为我讨公道而心脏病猝发)、王文老师(创建中文系的首功者)、艾晓明老师(一位英勇、高贵的女性)、邢小群老师(大学人文教育的劲旅和翘楚)、张卫民老师(当年中青院的“三剑客”之一)、钟晓云姊妹(她在做着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工作)等等;不会忘记英年早逝的吴小龙老师(辛勤耕耘的他在刚刚开始“收割”的时候走了,太令人痛惜了)、武力平老师(学生的贴心人;工作到最后一息)。自从 1986 年以来,包括 1989 年的“六四”运动,他们都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帮助、指点、鼓励、保护、器重和尊重。没有他们,我很难度过那些艰难、痛苦的日子。我忘不了那些风云激荡、激情似火的刻骨铭心的岁月。同样,我不会忘记年轻的系主任孟登迎老师经常向我征询对系里工作的意见,不会忘记系里老师去国家大剧院看演出时,他特意指示系办公室的老师多给我一张票,让我携夫人一起去,给了我特别的荣耀。我不会忘记李俊老师心里有了些委屈和困惑,能够流着泪给我打电话诉说,倾听我的一点拙见。我不会忘记向静老师在参加学校乃至市里的教学比赛前打电话向我“请教”。我不会忘记刘燕老师、王华老师为计算机水平低下的我登录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不会忘记当我遭遇不明不白的事情,蹙眉头、不开心的时候,李艳红老师、何玉蔚老师、丁文老师等,亲切地开导我,劝我“冷静些”、“大度些”、“豁达些”,扫除了我心中许多阴霾。我不会忘记井玉贵老师每次遇到我,都笑容可掬地劝我“吃好,睡好,多走走,多看看,多锻炼,过好每一天”,使我感到很质朴的温暖。我不会忘记当年系里要我以一个老教师的身份,做刚刚来校任教的于闽梅博士(北师大童庆炳先生的弟子)和曾祥波博士(北大袁行霈先生、孟二冬先生的弟子)的导师。我这个导师是名不副实的,我当不了他们两个人的导师。然而他们两人对我都十分尊重。在这么多年的相处中,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友谊。我时不时地和夫人一起与他俩聚餐,我们把一次次聚餐都变成了思想与精神的盛宴。把时间看得十分宝贵的祥波常常被我打扰,认真帮能力极其低下的我处理计算机出现的故障。我曾对祥波说过,作为一个教古典文学的老师,应该写一笔好字,因此要练练书法。第二天他就拿起了毛笔,开始练毛笔字。祥波用了 2 年多的时间,把《全宋诗》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研读了一遍。我知道后,当即就说过,这哪里仅仅是做学问的问题,这分明是一个道德问题、为人问题;在万丈红尘、私欲滚滚的当今之世,能够排除各种干扰与诱惑,安安静静地读书、思考,这本身就需要一种对学问、对知识、对真理的热爱、赤诚和执著。热情如火的闽梅,自打认识我的第一天一直到现在,都称呼我为“东成老师”,使我感到很亲切、很温暖。她经常与我交流对于文化、文学和社会问题的看法,使我每每受到许多启发,给了我别样的眼光和视角。我戏称他们夫妇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祝愿他们“把网撒在水深处”,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他们自有一番生活格调和情趣,不仅与一些年轻教师常常在一起“野蛮其体魄”,打羽毛球等等,而且,还经常在一起“文明其精神”,开读书会、研讨会,研赏影视作品等等,在学识和精神上互相切磋,互相砥砺,共同提高,携手成长他们把自己出版和发表的著述都赠予我,还常常向我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如此等等的一些事,实在是不胜枚举。在此,我也只能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我要感恩于学校的历任各级领导,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的谅解和宽容。1986 年,他们把我引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立即给我分了房子,很快在事实上结束了我们一家人分居两地 8 年的生活,使我们一家人得以团聚,得以安居乐业。尽管之后因为我的一篇文章是否是“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但是,学校领导并没有剥夺我作为一本教材主编的权利,并且还帮助我联系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使我生平的第一本书在 1989 年那令人不安的岁月里得以出版,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样,给了我极大的温暖与安慰。1989 年我积极参与了“六*四”运动,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停教两年”的处分。但是,学校并没有把我开除出教师队伍,两年后又

49

Page 50: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允许我重登讲台。在此后的评聘副教授、教授的职称时,参与“六*四”运动的问题,也没有给我造成什么障碍。2004 年,我因为信仰等原因,在入党 30 年时,退出了中国共产党。学校在对我做了一些工作没有取得成效之后 ,又对我表现出极大的谅解和宽容,并没有把我撵下讲台,仍然允许我继续讲课。不仅如此,在紧接着的全校教师岗位评聘中,还将我评聘为校聘岗教师。而且,在之后几年的评奖中,还让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当上了学校党委授予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优秀教师”。在即将退休的时候,在教师级别的评聘中,学校又根据我具备的条件,将我评聘为“国家二级教授”。在近 30 年的课堂教学中,我从来不用计算机,从来不用课件,只用一套自己的讲义,几摞自己的卡片,几根粉笔,一张嘴巴。学校从来没有因此批评过我,指责过我,要求过我。如此等等,我都牢牢地铭记在心。在此,我也只能郑重地说一声:谢谢。谢幕的时候常常会生出一些感慨。我的一个感慨是:人生就是一个遗憾接着一个遗憾。我的一个遗憾是:到目前为止,我的著述并不多,在所谓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东西并不多,已经发表出来的东西,也并不令我满意;因此在“以文会友”的时候,不免会生出一些尴尬与羞涩。希望我的一些颇具“名士”气派的同事,以我为鉴,尽量避免这种尴尬与羞涩。记得读大学时,欢迎 1979级的新生,系领导老师叫我代表老生致欢迎辞。在讲话中,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反对“封资修”的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反对“封”,使我们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浪子;反对“资”,使我们不懂西方文化,成为流不向海洋的“内陆河”和“沼泽地”;反对“修”,也使我们不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养成了斯大林主义的文化性格。因此,我们中间很难站出来几个大学者但是,由于我们跟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共着苦难,说不好,我们之中也许会走出来几个大思想家,因为思想是用苦难酿造的。从那时起,我就对做大学者、大学问家不抱什么希望了,我认为自己再努力,也做不成王国维、陈寅恪那样的大学者、大学问家了。不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立定决心:“即使做不成大师,也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知识准确、思想深刻、视野开阔、精神挺拔、风清骨硬的宣讲“常识”的好老师。当代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常识”。一直以来,我自命为一个“高四”的老师,决心一辈子教“高四”的学生。我认为给“高四”的学生上课最重要,最能实现我的自身价值。如今看来,我的这个愿望实现了。但是,著述不多,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我不能用倾心全力于讲台等教学来为自己的性情疏懒辩护与遮羞。梁启超先生参与那么多社会活动,仍然著述等身;钱理群先生同样尽心竭力地投身于讲台教学,成为最受北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老师,仍然写出了那么多有分量、有价值的著作和文章。感慨中,不仅有遗憾,而且有羞愧。我们系的老师于丹博士(并非那位浮光跃金的明星教授于丹)据说因为信仰等原因,悄无声息地从我们中间消失了,至今我们也不知道她的下落。到现在我也没有为她说一句话,没有为她发出一点声音。这是我内心中很大的不安与隐痛。我为此感到极大的羞愧。我想,如果今后有一天我遭受什么不公平的对待,没有人为我说一句话,我是没有资格、没有权利发一句怨言的。怯懦啊,怯懦,多么令人气短、令人猥琐的精神疾患。今年,全校学生投票,将我评选为“德高望重的老师”(实在是不敢当啊)。颁奖仪式上,学生让我发表获奖感言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曾经去过许多大学校园,然而,在三所大学校园里,我哭了,流泪了。我去过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的校园。校园里到处都是雕像,都是些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雕像。在那些雕像中,我看到了两个中国人:一个是祖冲之,一个是李时珍。他们寂寞地站在异国他乡的阳光下和风雨中。在这两尊雕像前,我哭了,流泪了。在自己祖国的大学里,没有人为他们立雕像。我去过印度的尼赫鲁大学的校园。黄昏时分,晚霞满天,校园里到处是沙龙。我看到一位校外的诗人正在向一群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彼此进行着热烈的讨论。我们与他们合影留念。看到这些情景,我哭了,流泪了。我多希望我的祖国也有这样的大学,也有这样的校园。我梦中走进过民国的西南联大的校园。我仿佛和闻一多、朱自清等先贤大师交流学问和思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群大师带着一群莘莘学子埋头读书、思考、做学问,硬是把破旧的冷板凳坐暖了。之后的岁月里,他们之中走出了一大批大科学家、大学问家,站出来一大批国家和社会的栋梁。梦醒时,我发现自己哭了,流泪了。我殷切地希望我在兹念兹、生于斯长于斯的学校,就是这样的尊重知识、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大学。这是我梦中的校园,永

50

Page 51: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远的梦中的校园。1986 年来到这个学校,如今退休了。我再也不能以一个在职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了。我把自己一生最好、最多的时光都洒落在这个校园了。我爱这个学校,爱这个校园,爱我的学生,爱所有在这个校园里勤勤恳恳、辛辛苦苦耕耘着的教书人和管理者。流泪撒种,欢呼收割。总会有一天,我们会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一座清洁挺拔的精神殿堂和一片日朗风清的文化田园。 “月光落地的声音,格桑花听得清;阳光走路的声音,雪山听得清。”学校的发展,我的眼睛看得见;中文系的进步,我的心看得见。学生的成长,是我祈祷的永恒的主题。各位同事行走在人生路上的时候,我会用我的心贴着你的心,谛听你跋涉、前行、攀登的心跳声和脚步声。祝福学校,祝福中文系,祝福各位同事,祝福我的学生。谢谢。

(摘自林格博客)

51

Page 52: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策略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是高校在推进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一、基于主体自觉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急管理主体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应急处置工作状态和效率直接取决于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效果。我国高校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应急管理主体危机自觉意识淡薄,主观上没有投入应急管理必要的精力。强化应急管理主体自觉,是要求在高校突发事件中承担预防处置任务的各主体角色,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始终保持应急处置自觉,努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水平。基于主体自觉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可以从管理者、师生员工、专家队伍等几个方面入手。管理者一般处于指挥和协调的地位,对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和人员等拥有调配职能,掌控并推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等工作有序运转,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最为重要的力量。在高校内部各级管理者中,校级领导是高校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中层管理者是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维护安全稳定决策和制度的贯彻执行者,也是学校各内部单位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高校要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层干部学习培训班、专题理论学习等载体,加强必要的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和应对技巧的学习培训,不断强化各级管理者的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可建立由校办、保卫、后勤、学生等部门参与的维护稳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摸查和化解学校内外各类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安全稳定目标任务实现全覆盖,不留盲区。此外,高校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学生工作队伍群体,在处置涉及学生的突发事件中处于一线主体位置,也应纳入高校应急管理者主体中予以建设。在高校突发事件中,师生员工可能会是事件的制造者、影响者或伤害者,甚至会是影响事件有效处置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其中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年龄、个性和知识储备等因素,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危机意识淡薄、辨别能力低下、自救能力缺失等特点,在突发事件中更可能成为被动参与者或后果承受者。教辅和后勤等部门职工,虽不直接参与教书育人,但与师生有广泛接触,是感知不稳定苗头的前沿地带;该群体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也将直接关系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和处置。针对上述群体的不同特性,高校要分类加强师生员工安全警示教育,做好相关安全设施使用指导,加强自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逃生演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优良的学术造诣和道德品质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倡导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突出管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发挥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特长的教师在突发事件心理安抚、情绪引导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52

Page 53: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关注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做好心理健康辅导,注重发挥学生自我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和自救自援中的主体作用。在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过程中,专业化的综合救援队伍在危险灾害救助和紧急处置救援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加强专业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时,对专业的保安人员以及针对学生管理的相关专业队伍建设较为关注,但还应进一步加强涉及各领域专业化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目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种类日益繁多,涉及的专业领域越发宽泛,对其有效预测和科学处置离不开科学的预案和专业的指导。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拥有专家学者的优势,同时吸收社会上专家参与,根据突发事件种类建立相应专家库。要特别注重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建设,目前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压力,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心理问题,心理救助能力将是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二、基于机制健全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健全且常态运作的应急处置机制是应急管理能力得以贯彻执行的关键。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习惯于采用“事后救火”的处理方式,处理机构松散,处理举措单一,影响事件处置效率和效果。高校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应急处理运作机制,把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各个环节有机组织起来,实现有效控制事态。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急处理的需要,这一机制主要应该包括监测预警机制、处置运行机制和善后恢复机制。社会燃烧理论提出,社会系统从井然有序到杂乱无序,再到爆发突发事件,在形成机理上存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健全的监测预警机制,有助于捕捉突发事件发生前的“第一信号”,把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将大多数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高校要建立健全覆盖全校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卫网络,设立突发事件 24小时报告电话、危机信息传达网络平台以及多层次应急值班制度;要建立危机信息举报制度,鼓励个人和单位向学校举报安全隐患和危机苗头,特别要注重从学生和教师等群体中收集各类极易诱发不稳定的安全信息安全信息是反映各类安全事物之间运动状态和发展变化的一种形式和载体,是进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的依据,高校要建立安全信息分类建档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根据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不同特征,定期组织专家对暴露出来的各种安全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全面把握学校整体安全状态,对可能诱发不稳定的区域或群体予以必要警示,及时采取措施,努力消除危机。健全处置运行机制,主要是加强应急组织、应急指挥、应急控制和应急协调能力建设。应急组织主要包括校级应急领导指挥组织和院部级应急工作组织,以及校内各单位、各群体中安全工作员网络,当前要特别注重提高院部级应急工作组织预防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应急指挥能力主要是指,校内各应急领导和工作组织能对各类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分析研判,决定启动并执行预案,分级分类响应并处置事件,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同时能对关键事态和紧急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应急控制是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总体掌控能力,需要能够适时根据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灾害或危险等后果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控制和紧急避险等措施,尽最大可能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应急协调是对校内处置突发事件所需要的信息、人员和物资等资源的统一调配,同时要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寻求必要的社会处置力量,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内外舆论环境,确保学校突发事件快速平稳处置。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后,随处置运行机制而启动的非常态应急处置措施要停止执行,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善后恢复机制主要有恢复重建、事件评估、反思学习等环节。突发事件总是会给高校及其师生员工带来一定的有形或无形的伤害,及时实施善后处理,组织开展恢复重建,深入推进解决随突发事件而暴露出的各项问题,开展慰问和心理辅导,安抚受害师生员工,能有效降低事件不良后果。待事件完全平息、校园恢复平静后,要对事件的爆发和处理等工作进行分析评估,修订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措施,制定能够制约同类事件再度爆发的新政策、新改革,对校内相关单位和个人适当奖惩。根据事件评估分析情况,高校还应加强校内安全信息档案建设,将事件发生原因处置过程、应急举措以及事件危害等编制成案例,在学校管理者、师生员工和应急专家队伍中组织学习教育活动,

53

Page 54: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总结反思,完善长效机制,维护高校和社会的持久和谐稳定。三、基于资源支持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构建校内必要的应急资源支持支撑体系是提升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受办学经费、应急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应急资源建设与储备方面与国外高校比较相对欠缺,应急资源是应急管理能力实施的硬件,高校应充分重视,从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设施建设、应急信息平台等方面,加强保障应急管理能力有效执行的支持资源建设。应急物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是保证高校应急处置和实施救援等工作正常开展,满足学校师生员工基本生活需求和恢复重建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物资保障。高校要逐步加大安全应急资金投入和保险资金投入,保险资金投入是高校及其师生员工转移不可抗拒风险的重要手段,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立应急储备资金,以确保学校在应急状态下有充足的经费支持。采购应急物资要做好充分调研,要结合高校及社会的现实情况而定,最好将应急物资储备与日常教学生活保障条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确保应急保障有力、又要力避不必要的浪费。物资保障方面还应当建设通畅、快捷的物资运送渠道,保证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各类应急物资能及时送达现场、发挥作用。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办学硬件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新校区的建设与投入使用,校园内现代化的设施逐步健全,各类安全警示设施和监控网络建设明显加强。但从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案例分析来看,高校学生宿舍、实验室等区域的安全设施建设相对而言还比较薄弱,特别对校内网络论坛等虚拟社区的安全设施建设存在不足。一些大型或专业的安全设施受资金等方面限制,在部分高校一时还难以采购到位,制约了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高校应尽快完善校园设施,购置必要的应急设备,要积极构筑以校园 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校园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消防烟感自动报警系统等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全面提高高校的治安防范能力。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在于保障危机信息交流畅通、应急指令传达及时。当前,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对于应急管理工作起着关键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也是高校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建设。高校拥有的现代化通讯设备数量及质量,高校师生员工对现代传播工具及其使用各类信息平台的实际应用水平,均位居社会其它组织的前列。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立一个涉及通讯工具保障、网络信息保障形成现场公共通讯与应急通讯结合,虚拟应急专用通讯网与现场指挥通讯网和互联网相互补充支持的综合网络,使得应急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有一个快速、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在确保应急信息畅通的同时,还要加强应急信息管理。应急信息管理,是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高校要按照信息主导和信息公开的原则,做好应急信息的及时发布和舆论引导,防止各类不实消息传播、泛滥,掌握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导权。参考文献: [1] 陶应勇,蒙斌.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研 [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 刘韧,胡黎明.构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屏障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4).

[3] 黄德棋.高校应急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 [J]. 集美大学学报,2008(2).

[4] 陈光.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论 [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54

Page 55: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5] 丁烈云,杨新起.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2 年第 20期 作者/阜阳师范学院 魏捷)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现在和将来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走出以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扩张和机会增长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教育发展是追求教育质量的社会行动,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是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的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中有多达 51处提到“质量”,涵盖了从义务教育质量到研究生教育质量,从教材、教学质量到教师教育质量等广泛的领域。为实现这一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政策性要求,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这表明我国现在和将来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走出以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扩张和机会增长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也充分说明提高质量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提高质量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弄清楚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的质量观?科学的质量观又是针对什么样的质量观而言的?如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深入地思考回答。从现实来看,什么是政府部门、学校管理者或一般公众所认同的高质量的教育或高质量的学校呢?毋庸讳言,恐怕主要还是看升学率或就业率的高低,或者是看升入优质学校或高端就业比例的高低。在此质量观下,提升教育质量就是要提升升学或就业的质量,提高升入优质学校或高端就业的学生比例。应当承认,提高升入优质学校或高端就业的学生比例,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追逐的,也是学生及其家长所期望的,甚至还是政府所乐见的。但是,当学校把升学或就业看成是质量的核心部分加以追求,并陷入到“应试主义”或“就业至上”窠臼中的时候,对升学率或就业率的盲目追求就不仅不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会损害完整而丰富的教育过程,损害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与多样发展,并最终损害到总体的教育质量。在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研究生教育连续十年扩招、高校就业率与国际比较起来保持较高水平的大背景下,社会舆论依然对于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表达了严重的忧虑。这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情结似乎可以说明,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期待有别于对工业产品质量的期待,即不能把“质量”定义为“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期待,不仅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升学和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个性、良好的价值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和未来的想象力等。没有这些目标的达成教育就很难称得上是高质量的教育,甚至谈不上是有质量的教育。所以,教育领域中的“教育质量”,不能仅从其结果的适用性方面加以定义,必须同时包含其过程和结果的人文性。科学的质量观就是这两种教育质量内容或特性

55

Page 56: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的和谐统一,从而与单一的、片面的教育质量观相区别。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恰恰体现了教育质量适应性和人文性的双重要求,是判断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否遵循或体现科学教育质量观的根本尺度。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发展是追求教育质量的社会行动。教育质量观致力于回答什么是有质量或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观则是对如何才能够实现有质量或高质量教育的系统认识。不同的教育质量观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或模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是当前走教育科学发展之路的当务之急。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在教育发展观及其指导下的发展道路或模式选择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坚持把适用性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那么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整体教育系统外部适应性不够的问题。在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则来源于外部的社会刺激或压力,教育发展只是对外部社会刺激或压力的一种回应,依赖性、被动性比较强自主性、积极性比较弱。在教育发展的模式上,一般会选择外延式发展的道路,注重行政推动、资源投入、规模扩张或某一类型教育机会总量的增加。在特殊背景下,教育决策者甚至会公开提出或赞赏跨越式教育发展的主张或口号。这种反应性、外延式和投入优先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确实有它独特的作用,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面貌,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教育供给不足或资源分配不均之类的问题,甚至得到百姓的肯定和赞赏。但是,这种百姓的肯定和赞赏只是短时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强调适应性质量观的不足或有限性,会提出更加完整和丰富的质量需求。这就是兼顾适应性和人文性的教育质量观。要有效地保障和提升以科学质量观为指导的教育质量观,就必须重新思考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教育发展的任务不仅在于适应性的增加,更在于实现教育的人文性,坚持把培养真正具有丰富人性的人或未来公民放在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外在的行政推动、资源投入、规模扩张、布局调整等政策刺激是不够的,必须拓宽思路,创造条件,推动直接教育过程的变革。而这种直接教育过程变革的领导者只能是校长或教师,不可能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整个社会必须赋予他们高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自主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和支持他们。这样,他们才能从外部教育改革指令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感知和选择真实教育问题并满怀责任推动这些问题解决的主动变革者,才能随时矫正教育行为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凸显教育的丰富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复杂因素和条件。在确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发展观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转变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方式,把提高质量作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根本导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两个内容,即外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外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在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职能、转变宏观管理方式以及监督学校办学行为和质量的同时,扩大各级各类学校的自主权,激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办学活力,为内涵发展创造条件。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理顺学校内部关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弱化学校管理的行政性质,突出学校管理的专业性,提升校长和教师的价值领导力、学术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和教学领导力。管理机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相信广大教职员工、依赖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学校和教育变革当中去,在平等、信任、协作中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在资源配置方面,要转变理念,多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视角来考虑资源的配置、使用和效

56

Page 57: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益评价,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教师的工作和发展条件,促进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和领导力提升。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要向那些教育质量薄弱的学校和地区倾斜,以矫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带来的教育质量差距过大问题。坚决反对和禁止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豪华建设及资源浪费问题,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提高质量需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产品或服务的国家质量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正是这些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建立与执行,才使得整个国家的产品制造或服务行业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政府、社会和公众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制定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以及建立完备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制定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这不仅因为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多种多样,而且还因为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教育质量”概念还存在不小的争议,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在其可度量的特性上确实迥异于其他的产品或社会服务。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主体来说,可能既要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要有其他的教育利益相关者;既要有来自一线的实践工作者,也要有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主体资格来说,应该在广泛征求意见、严格选拔的基础上,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正式任命,组成一个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性质来说,应该是反映各级各类教育的独特性质、应该是所有学习者经过努力可以或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应该反映学生终身发展和时代需求的一些关键素质,也应该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与国际上流行的教育质量标准有一定的可比较性。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和研制方法来说,应该做到科学性与民主性相结合,在收集大量客观科学数据的同时,进行公开的有关质量标准的概念辨析和价值讨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 年 11 月 06 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石中英)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提出创新人才是在工作实践中成长、凸显出来的,大学确立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质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预期性目标,大学创新培养的重点不应局限于少数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而应在注重对所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为不同潜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成长的空间和机会。据此构建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配套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化,体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肩负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历史重任,重庆大学围绕这一使命,在始终坚持“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办学理念不动摇的同时,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体系及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系统的培养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并积极地付诸实践。通过不断评价和反省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系统持续的培养。一、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是许多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但由于人才成长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创新人才是在工作实践中成长、凸显出来的,没有一个人生而就是创新人才。无论他的天资如何好,若没有首先找到自己的天资发挥所适合

57

Page 58: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的领域,则终其一生天资都可能得不到发挥,创新更无从谈起;即使自己的天资被认识,若没有经历艰苦卓绝的学习、训练和挖掘,其仍然不具备实现创新的能力:即使经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具备了创新的能力,若在工作实践中不能获得创新实践的平台,其创新能力也没有实践的载体;即使有了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若没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决心,也不能使其真正取得创新的成功,也不能使其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因此,大学所确定的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只能是一个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预期目标,而不是大学教育的现实目标。这是因为,首先大学教育只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即通过教学活动,提供学生系统学习和训练条件帮助学生构建某个专业领域系统知识和能力架构的阶段,虽然相对完整的知识和能力架构的搭建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其无法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充分条件;其次,每个学生自身天赋、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最终职业取向的差异,其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未必能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完全契合;第三,工作后所获得的机会也随着时代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单位和岗位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导致每个学生成就的参差不齐。这一切昭显了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目标实现中的巨大不确定性。从另一层面上考察,虽然最终成为创新人才的人是凤毛麟角,但若我们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那么将来在任何一个平凡岗位上,他们都有不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激情和能力,并通过不断的改进,促进相应的措施、程序或产品得到持续的改良甚至大幅度的改造。而就整个社会而言,正是这种众多细微改良或改进的汇聚,成为了推动社会科学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因此,大学关注的重点不应是所谓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而应注重所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不同潜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因为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成为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学生拥有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激情,以及承受创新过程中失败压力并坚忍不拔的创新品格,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发现、捕获并牢牢抓住可能的创新实践机会,以实现持续的改良或突破性的创新,他们中必然有相当数量的人最终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上的基本理念,我们根据重庆大学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构建了重庆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该体系由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体系两部分构成。见下图。

58

Page 59: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其中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是针对全校学生,通过培养计划中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内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都能接受一定的创新能力基础训练和创新思想的熏陶。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体系,则是贯彻以“学生为本”为前提,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线,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课外实践项目所构成,以满足各专业不同学生自我培养需要的个性化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学科竞赛项目、弘深基金项目、国家创新实验项目、创新实践项目、创新实践班等。整个体系的建设与运行遵从以下原则: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构筑课内外培养体系融合的通道,使之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整体;3.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大学教育始终;4.全员参与创新能力培养;5.强调自我培养,提升学生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实现创新的必备的品质,没有独立的人格,就不可能具有批判的精神,也不可能去质疑固有的知识、经验,也就失去了进行改良和创新的原始动力。为此,在个性化培养体系中,学校通过项目的形式提供从师资、设备信息到环境的各种培养资源,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的课外实践创新项目,提出申请获准后开始相应的学习整个过程始终强调的是学生如何围绕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效获取学校的教育资源实现对自己的培养,并在经历的每个环节中学习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独立人格的提升。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原则的指导下,我校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1.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的建设根据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要实现对学生全覆盖、全过程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建设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学校以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引,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改革。部分专业独立设置了基于专业基础或专业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开发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较大型的实验项目;同时不断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项目,更新、完善和丰富实验项目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将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中的成果或问题引入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充实完善相关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与过程管理。设立校实验教学督导组,加强实验环节质量控制,督导组每年听取实验课程 900余次,抽查实验报告 15000余份;通过严格前期选题、中期检查、答辩各环节管理,控制毕业设计质量。2.加强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的建设学校建成“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并以此为纽带,将七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八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9

Page 60: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及校级教学实验中心的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支撑体系,同时通过开放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补充支撑。每年为学生提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800余项、再加上各学院和实验中心设立的创新实践项目,形成了多层次的创新实践项目体系;每年组织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20 多项,包括国际、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等层次,覆盖数学、电子、物理、力学、英语、计算机、软件、结构、工程训练、机械等学科。组织课外人文、材料、机械和软件等专业创新实践班,以及机器人创新团队,制定了独立的教学大纲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让学生在持续 3 年时间内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全部利用课外时间,既接受相对系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培养,又以创新实践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学习和训练实践创新能力。不同形式的创新实践项目和课外创新实践班、创新团队的开设,为学生的自我培养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丰富教学资源。3.课内外融会贯通,分阶段全程实施创新能力培养学校通过修订培养计划、改善学分制、制定激励政策等不断完善培养制度。通过将各种形式的个性化培养活动模块化、制度化、课程化,并以适当的方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认定创新学分:将创新实践活动的优秀成绩列入研究生推免条件等措施,构筑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与基本培养体系间的通道,使之成为运行良好、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为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同时,依据教育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则,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本科一年级,注重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和各种宣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阶段:本科二年级,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知识储备,主动寻找创新实践项目,培育并完成项目申报立项。在此阶段,各专业通过不同方式适当增加部分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增设学科前沿的课程和讲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早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为参加创新实践打下更扎实的基础;第三阶段: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创新实践,并完成相应的研究活动。4.转变观念,促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开展教师和学生是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创新培养的所有理念是否得到切实的落实,培养目标是否得到真正实现,必然依赖他们在教与学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和感悟。首先,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关键。紧密结合学科大类系列课程建设,推动和深化研究式教学的改革和实施,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自我培养意识。其次,学生学习观念和培养观念的改变是基础。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对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传输,结合学校组织开展的宣讲会、学术报告等宣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60

Page 61: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主动争取教学资源实现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观念的讨论和学习,让学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创新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也让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在教学管理、教学流程的设计到教学准备等各项工作中力争为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支撑。5.加强激励,吸引高水平教师参与创新实践指导为了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参与创新实践指导,改革完善了指导教师激励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将学生创新培养纳入教师聘任和职称评审条件中:指导工作量认定:根据创新实践指导的具体情况,由职能部门负责教师工作量认定,其指导工作量以动态编制的方式划拨学院,其工作量作为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一部分;奖励:对指导学生认真负责、成效显著、获得国家、省、学校奖励的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学校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业绩奖励;对组织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成绩优秀的学院,给予相应业绩奖励;将学生创新培养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考核内容。6.加强建设,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资源保障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努力拓展学生参与实际工作或工程的空间,为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全校 37 个实验教学中心有 7 个国家级、8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校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成为全校教学、科研实验室教学资源整合的纽带;通过校内建设、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160余个。同时结合重庆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信息化平台,提供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实现各种创新实践项目申报、学科竞赛报名等课外创新实践的信息化管理。既提升了工作管理效率,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创新实践活动的相关信息,也在学校营造了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总之,通过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并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2 年第 09期 作者/重庆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处长、教授 严薇 袁云松)

走出大学教学盲点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中心任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许多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创造教学亮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大学教学中存在的盲点。走出教学的盲点,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教学改革,也有可能成为教学亮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我国大学教学中存在的若干盲点大学教学盲点,意指某些被大学忽视的教学要素或者某些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学行为。当前,我国大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五个教学盲点。学生的边缘化。大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

61

Page 62: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主动学习而实现,教师和教学资源等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发挥作用。但是,我国大学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然被边缘化。表现为:教师是教学设计的包办者,知识是教学设计的中心,而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局外人,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往往被忽视;教学目标以知识掌握的要求代替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接受,导致教学脱节,有教无学;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教是否促进学,即学生是否真正获得发展,则被忽视。教学目标中高级认知能力的缺位。在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尔等人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目标被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类目,这六个类目的认知过程维度,与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等四种知识类型的知识维度,一起构成分类表。如果以此分类表作为分析框架,我们发现,我国大学的教学目标在认知过程维度方面,过多地强调记忆,却忽视了更具挑战性和更有意义的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级认知能力;在知识维度,侧重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却忽视了更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导致低水平的教学成果。教学方法本身的教育功能被忽视。学习结束后,学生能记住多少知识、会形成什么样的思维习惯,较少取决于他们选修了哪些课程,而较多地取决于他们是被怎么教的,以及他们被教得有多好。这说明教学方法也有教育作用,甚至比教学内容具有更重要的教育作用,因为教学方法是在动态运作过程中发挥教育作用,尤其有助于学生能力和品德的发展。以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例,通过准备课堂发言,学生在收集和整理学习资料的过程中,发展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发言,学生发展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倾听,学生学会了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通过组织、主持讨论,学生发展了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通过对话,学生形成了平等观念。但是,在我国,教学方法通常被视为实现教学目的或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其本身的教育作用未被充分认识,因而未被自觉利用。同时,没有意识到教学方法本身的教育作用,也阻碍了许多大学用一些教育作用较大或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代替另一些教育作用较小的或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课外学习的育人价值有待挖掘。教育不只是发生在课堂之内,读书之中,师生之间,而且还发生在课堂之外,活动之中,同学之间。统计数据表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 4/5 发生在课外。大学的教育是多维度的,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学术沙龙、艺术表演、竞技运动及宿舍生活等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成长。尽管课外学习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是,我国大学仅仅把课堂教学视为教育的主阵地,而把课外学习定位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起着支持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忽视了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在我国的许多大学,课外学习资源未充分开发,课外学习活动未有效组织,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缺乏引导,致使课外学习的育人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做的教育价值未被充分重视。“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相对于听课或看书,从做中学,比如完成一个调查、一篇论文或一个设计,或解决一个现实问题,既要动手,又要动脑,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是一种复杂的、全方位的、体验性的学习,而一些小组合作项目,学生之间还需要交流、合作,既需要智商,又需要情商。也就是说,从做中学,是一种需要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多种能力配合的学习,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因而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我国大学教学中,对做的内涵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对做的教育价值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只看到做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价值,而没有看到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因而,没有创造足够的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二、教学盲点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为我国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2

Page 63: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二是要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当前,符合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那么,大学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说,大学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需要?首先,学生应成为学习主体。大学生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由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的学习方式。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表层学习和深层学习。表层学习是一种由通过考试等外在动机推动、依靠记忆并且以记忆为最终目的的学习方式,通常导致结构不良、低水平的学习效果,并且很快就会遗忘。而深层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寻求意义和注重反思的学习,可以带来结构良好的、高水平的、能够长期保持的学习效果。换言之,深层学习能让学生获得身体、智力、情感、审美和道德的全面成长。而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他们才会有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才能采用深层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其次,应以高等级的教学目标引导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升教学目标。“如果对大学的目标缺乏足够认识,我们就无法知道实践中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甚至无法知道所谓‘高等教育的质量’的内涵是什么。”因此,必须把高级认知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否则,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再次,应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高等级教学目标。“按照大学教授们自己的说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而在讲座课上灌输知识并且让学生埋头笔记则是实现上述目标最糟糕的做法,所以现在新的更生动的、更主动的教学方法正在渐渐地被更多的教授所使用,如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讨课题,本科生的科研经历,学生分在各个小组中做科研项目的合作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社区服务项目。”可见,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等级教学目标就成为空中楼阁。要超越课堂教学,整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学盲点的存在,影响了我国大学教育的完整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处于大学教学边缘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也没有明确需要承担的学习责任,因此,很多学生采用以死记硬背手段、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表层学习方式,因而学习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目标中,不仅高级认知能力受到忽视,而且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也受到忽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发展失去了支撑,难以实现。教学方法的教育功能被忽视,同样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是在运作中动态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品德,其教育功能是教学内容不能代替的。所以,人们发现,每当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时,如果大学只改革教学内容而没有改革教学方法,通常教育效果就很有限。在我国大学教学中,课外学习和从做中学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致使学生无法接受到完整的大学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三、主动把教学盲点转变为教学亮点大学教学的盲点和亮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学亮点,实质上就是教学盲点,而走出教学盲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创造了教学的亮点,而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亮点,有助于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以学生为中心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呼吁,“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高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主张“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主要的、负责任的参与者。”目前,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大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他们主张大学为了学生而存在,学生利益高度优先,大学的根本使命是提升学生学习,大学的任何行动、计划、选择与决策,都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来审视,都真心以学生的最高利益为

63

Page 64: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依据。在世界高等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大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建立保障学生学习权利、规范学生学习责任的制度,让学生从教学过程的旁观者转变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身体力行,从而提升教学质量。2.把高级认知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只能导致低水平的教学成果,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以高等级教学目标引领大学教学活动才能带来高水平的教学成果,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然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的,那么,大学教学目标就不能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上,而应该把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级认知能力,以及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等知识类型,作为教学目标。当然,较高水平的技能是建立在较低水平技能的学习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目标中也不能忽视较低水平的技能,必须建立梯度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挑战性,不断提升学生素质。3.重视教学方法本身的教育功能教学方法本身所具有的某些教育功能是教学内容不能代替的,如果没有改进或创新教学方法,仅仅增减或调整教学内容,有些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例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大学的迫切任务,但如果大学只是增减教学内容,并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为创新型人才与一般人才相比,其差异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多与少、新与旧,更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但更需要变革教学方法。目前仍在我国大学占主导地位的讲授法,产生于资讯落后、书籍匮乏的时代,适合于培养流水线生产所需要的服从型人才,而不适合于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国大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代替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4.挖掘课外学习的育人价值课外学习的功能也是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只有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超越课堂教学,重视课外学习,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应充分认识课外学习的价值,提高课外学习的地位,创造课外学习的机会。丰富和创新课外学习的形式。在课外,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因此,读书是课外学习,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社区服务等也都是课外学习,都应充分开发精心组织、加强引导。跨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人为界限,以课堂学习引导课外学习,以课外学习支持课堂学习。5.促进教学做一体化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教与学都不能离开做,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如果说完整的教学过程由教学做三个环节构成的话,在我国的大学中,做的环节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因而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我国大学教育应该重视做的教育价值,拓展做的教育内涵,丰富做的教育形式,创造做的教育机会,尤其要促进教学做一体化。所有的课程都应提高作业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把教学做整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如工作坊模式的教学、本科生科研等。工作坊模式的教学,是把在传统大班教学模式中完全分离的讲课背诵和实验三个部分,整合为一体,强调解决问题、团队工作和合作学习,由于师生的全方位参与,因而使教学更加有效。还应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勤工助学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从做中学的机会。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项目编号:

64

Page 65: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BLA100071)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 [1] D. BOK. 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

[2] R.J.LICHT.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 [M]. 范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曲铭峰,龚放哈佛大学与当代高等教育 [J]. 高等教育研究,2011(10).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2 年第 19期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 叶信治)

鼓励和引导 推动民办高校教育建设发展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崛起与勃兴,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和中国改革开放成果中的一支绚丽耀眼的奇葩。2002 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指引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民办高校犹如一棵幼苗得以茁壮成长。2007 年党的十七大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精神指引下,民办高等教育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得到了根本保证。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扶持政策党的十六大召开 50天后,《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全国人大颁布的第一部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2004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由国务院正式颁布。2006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下发,进一步细化了法律法规规定,增强了可操作性。党的十七大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既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于指导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2007 年 5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示。2009 年 9 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改革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积极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2010 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其中就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作了专章论述,为进一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今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目前对民

65

Page 66: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办高等教育扶持力度最大、优惠政策最多、操作性最强的一部力作。国家制定民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价值取向,由鼓励与促进转为积极支持和直接参与。党和政府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态度更加明朗,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高等教育还会持续发展。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支持也由国家层面向地方层面延伸,由政策层面向物质层面拓展,国家及不少省市区以财政性教育经费给予民办高校资金上的扶持,其力度之大令人震撼。例如,陕西省政府规定,从今年开始每年拿出 3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民办高校的发展。这十年,是民办高等教育抢抓历史机遇发展最快的时期,突破了长期制约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瓶颈,解决和正在抓紧解决民办高校的法律属性、产权界定、分类管理、财务管理、教师身份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民办高校内在的创新动力,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增强国家教育能力,增加教育品种,扩大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为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改革发展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十六大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行为不断规范、办学声誉日益良好,一批有特色、质量高的民办高校正在形成。民办高等教育的复兴,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添砖加瓦,为中国政治生活的进步增加亮点。民办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也为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建设贡献了力量。促进了高教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了新的办学格局。民办高等教育的诞生,打破了原有教育体制和教育格局,改变了经费来源单靠政府拨款,办学由国家包办的单一模式。调动了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充满生机活力的多元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民办高校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将市场意识、资源意识和投资意识引入办学活动,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获取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办学效益的最优化,也为公办院校在经济转轨时期适应社会发展和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新视角。缓解了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十年来,民办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累计培养了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毕业生 2000 多万人。2011 年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数达 505.07 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数的 20.4%。正是由于民办高校的蓬勃兴起,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 2003 年 17%提高到 2011 年的26.9%,8 年提高了 9.9 个百分点,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民办高校承担了 1/5 的教育份额,功不可没。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以实施学历教育为主,其办学层次、教育类别开始涵盖研究生、本科、高职(专科)成人本科、专科、远程教育、网路教育、高教自考等领域。拉动了社会内需,促进了经济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但同时又是产业,它具有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属性。民办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在办学经费投入、学生消费支出和基础建设投资等方面。全国民办高校每年办学投入约为 100亿元,教育消费每生每年按 2 万元计,约为 1000亿元,对拉动国家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商业、饮食、旅游等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为当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显著变化。承担了社会责任,促进了社会公平。民办高校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民办高校充分吸纳社会资金投

66

Page 67: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入教育事业,减轻了国家的压力和公办高校的压力,为众多青年提供了学习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民办高校不仅让数以千万计的青年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许多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有了争取社会公平的机遇和条件,这对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意义非凡。十年来,民办高校为排除家长对子女求学无门、难以就业的担忧起到了释放和化解作用。引进了优质教育,提升了国际化水平。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其体制机制优势,积极吸引国外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优秀教材、外籍师资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形成了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的新局面。民办高校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促进了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了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外的影响力,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和不同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三、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凡是办学特色突出、办学水平高的民办高校,都是坚持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实施科学的教育活动的典范,谱写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华章。民办高等教育拥有宽广的自主探索和创新空间,通过实践,形成了一套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经验,这些都将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政策扶持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保障。多年来,党的民办高等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国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充分体现了鼓励、扶持、引导、促进的宗旨,给予民办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招生自主权落实教师待遇、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允许境内学校合作赴境外办学等,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适应市场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保障。社会需求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既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又为增加社会教育供给,引导教育消费,满足社会成员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提供了经济来源。民办高校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把办学活动深深植根于市场经济的土壤中。民办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个强劲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完善体制机制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了扶持、规范并举的方针,力促民办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法人财产权继续落实,校董事会、院委会、党组织、监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内部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学校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继续得以加强。一个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民办高校制度正在探索和实施中完善。提高教育质量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保障。民办高校强调内涵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核心地位民办高校通过新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十年来,随着 300余所高等教育机构升格为高职、高专院校,5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的能力显著提高,民办高校正以“为”取“位”,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加强队伍建设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人力保障。民办高校对专职教师的招聘、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力度明显加大,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为补充,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民办高校还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双师型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67

Page 68: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增强教师从事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各项待遇。造就一批教育家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组织保障。一个好的校长就能办好一所知名的民办高校。全国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领军人物,不断研究教育的规律,谋划办学的新思路,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克服了无数困难,使民办高等教育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民办高校的体制新、机制活,校长容易终生从事教育事业,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办学风格,为培养和造就教育家办学创造了必要条件。坚持党的领导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保障。民办高校的党组织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需要不断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党在民办高校政治上起着领导核心作用,在组织上起着监督作用,在思想上起着保障作用。民办高校发展中若出现偏差,党都会及时做出政策调整,以保证民办高校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健康发展。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民办高等教育为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注入了无限活力,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民办高等教育必将在党的领导下,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未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民办高等教育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量,主要用于人才需求旺盛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面向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还会适度增加,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的份额还会有所增大。优质化。教育质量是永恒主题,内涵发展是民办高校的最大亮点,高水平民办高校会积极实现生源优质、师资优质管理优质和教学优质的目标,政府的倾斜政策以及专项资金的投入以满足民办高校的优质教育为突破点。特色化。办学特色是错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会着力避免与公办高校和其它民办高校同质化、趋同化,建设一批专业特色、管理特色、职业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多样化。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办学主体、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等日益丰富,拓宽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不断满足群众对教育的多样性需求。生机勃勃的民办教育事业和庞大的教育市场稳步发展。规范化。依法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依法办学是民办高校的必然选择,国家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多渠道筹资体制基本形成,现代民办高校制度不断完善,一个健康有序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将成为主流。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2 年第 20期 作者/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李维民)

为 80 后青年教师把脉当前,80 后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国高校的一支生力军。这个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不断发展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被称为“特别一代”的青年教师群体,有着怎样的特点?有着怎样的思想与生活状态?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准确把握其成长规律,才能为 80 后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80 后青年教师思想现状

68

Page 69: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80 后青年教师的主流状况 80 后青年教师大多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强,在职业选择多样化背景下,能够选择高等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说明其对教育事业有感情、有向往。同时,当前进入高校工作门槛很高,竞争激烈,青年教师能够在激烈的就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说明其有能力、有水平。从实际来看,80 后青年教师思想主流积极向上,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工作热情高、创新意识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能够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迅速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骨干力量。■80 后青年教师的思想特点 80 后青年教师主体为高级知识分子,具有相对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强的自我塑造、自我教育能力。思想解放、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同时又有着广泛的接收信息渠道。当然,毋庸讳言,由于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加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增大,80 后教师中也存在“重业务轻政治”、“重个人轻集体”、“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80 后青年教师的现实需要 80 后青年教师大多处于事业和人生的起步阶段,职称和职务相对较低,工资收入和资源掌握极其有限,课题申请、职称晋升和结婚、买房、子女升学、赡养老人等现实问题压力很大。特别是与大学毕业后从事某些高收入行业的同龄人相比,经济收入和生存状态的反差常常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社会认知。如何让 80 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转变说教式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者与 80 后青年教师沟通,应紧密结合其思想特点,切实转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传统说教式、灌输式方法,可采用座谈研讨、辅导报告、视频观摩、网上学习、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要注意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对于大多数 80 后青年教师,应强化日常学习教育;对于学成归国的青年教师,应开展专项集中培训。■重实践锻炼 要把社会实践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积极创造条件支持 80 后青年教师广泛参加生产劳动、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校情,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身教”重于“言传” 80 后青年教师思想相对成熟,对他们而言,“言传”的影响远不及“身教”来得深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重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积极树立教师身边的典型,让广大 80 后青年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实事求是地树立和宣传榜样,务必做到“树得起,立得住”;应主动适应 80后青年教师获取社会资讯方式的转变,积极运用现代手段塑造和传播榜样形象,强化典型示范成效。■充分利用新兴媒体 网络、手机、微博等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影响日益深刻。包括 80 后在内的高校青年教师是各种新兴媒体的主要追捧者与使用者。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自己必须主动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研究、建设与管理,才能构建起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帮助解决切身难题 为切实改善 80 后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提高他们职业发展的能力水平,营造良好氛围;为不断改善他们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等,使其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鼓与呼;要密切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缓解压力;更要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住房和子女入托上学等实际困难,帮助解除后顾之忧。总之,做好 80 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为他们解决难题,才能为其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69

Page 70: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 年 11 月 12 日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李世珍)

高校教学评价——“学术人”与“行政人”的博弈摘要:长期以来,高校教学评价权主要掌握在“行政人”手中,行政力量掌控着高校教学评价的全过程。“行政人”控制着高校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及对评价结果的认定及使用,致使高校教学评价存在着“学术人”和“行政人”之间的冲突。为了消弭冲突、化解矛盾,我们应组建教学评价专业共同体,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加强“学术人”与“行政人”之间的合作,从而回归高校教学评价的本真内涵。关键词:高校,教学评价,学术人,行政人,博弈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独特社会组织,自其诞生以来便一直将教学作为其基本功能。然而,以德国的柏林洪堡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模式的创生为契机,高等教育机构逐渐加强了自身与社会的联系,大学的科研及社会服务功能逐渐得到重视,而教学功能则逐渐开始受到冷落、排挤甚至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1]高校教师,尤其是研究型高校的教师大多标榜自身的学术研究者身份,而淡化教学身份或将其视为附属成分。高校教学盛行“学术反哺教学”的观念,教师的研究能力俨然成为学术能力的唯一象征。20世纪 90 年代,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 Boyer)在题为“学术水平的反思”的报告中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这一提法值得我们深思。博耶认为,学术应拥有四个维度,即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 [2]博耶将传播知识的学术称为“教学的学术”。博氏的灼见在强调如何评价高校教师和高校教学质量的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意义。一、“行政人”控制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行政”是现代大学的产物。19世纪以来,因社会对人才及技术的需求越发急迫,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于是层级分明的等级行政结构逐渐成为现代高校的基本管理方式;伴随着美国大学的科层化和行政化,“行政人”亦应运而生。可以说,在现代大学制度框架内,“行政人”是高校正常、快捷运行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场内”的重要角色,对于高校发展及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由于“行政人”的过度介入,控制了教学评价的标准、方式、结果认定等,淡化或遮蔽“学术人”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制约了“学术人”的主动性影响到高校教学评价及教育质量的提升。(一)“行政人”控制着高校教学评价标准高校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行政人”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本无可厚非。“行政人”通过常规性的检查工作、观摩教师的教学活动、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状况,把握教师的工作状态,分析学科间的教学差异,总结知识传授中的共性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行政人”作为教学平台的公共管理者,其所制定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高校院系“圈子”中自我保护的现象,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但“行政人”受自身的非专业局限,或过于追求评价的可控性与可操作性,往往统一标准,将评价指标简单量化,忽视学科间的基本差异和教学评价的复杂性,使高校教学评价失去了应有之义。关于教学评价标准的适切性,学界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高校是由学科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历史上,正规的、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制度产生于 19世纪的欧洲。现代学科体制使得人类的科学认识得以空前深化,奠定了工业时代人类

70

Page 71: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认识活动的知识基础和组织基础。20世纪 60 年代,法、美、日等国学者曾提出打破学科壁垒,破除阻碍学术发展的畸形学科体制,建立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知识生产模式等观点。但学科综合的主张主要适用于新知识研究领域,而在知识传播领域和教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依旧是:依照知识传播的特点与规律,按专业设置课程,依学科专业体制既定的框架来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就我国当代高校的整体而言,多为多学科综合性高校,规模大,学科门类繁多;同时,各高校在办学风格、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在同一所大学,学科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而目前“行政人”制定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多在规范化的主旨下,过于苛求整齐划一,评价术语过于笼统和粗放,无法真正兼顾学科间的差异,这影响了高校教学评估的效度,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二)“行政人”控制着高校教学评价方式依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目标、评价结果等可生成不同的高校教学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行政评价与专业评价、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前续评价与后验评价、发展评价与终结评价等。在诸种教学评价方式中,定量评价、学生评价、终结性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强、效力强等优势,是“行政人”教学评价的首选。所谓高校量化教学评价,主要是指用具体的、可计量的分值来“记录”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方式。该评价方式的优点有二:一是简便,量化评价对评价主体基本没有要求,只需将“精心”编制的量表或问卷发放并将有效问卷收回,一切就“OK”了;二是“科学”,因为有数据为证,在分析中可将所得数据分类、统计、按公式进行换算,一份“科学”的教学评价即可完成。其缺点是容易丧失许多隐藏在定量数据背后的有意义的重要信息,忽视教师知识生产、知识传递的复杂性,忽略专业之间、课程之间、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为了体现教学评价的公正性,“行政人”还乐于引入“学生评教”的“先进”理念,以此来证明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教师教学的优劣、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学生反映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确拥有较大的发言权,“学生评教”有其合理性。然而,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课程的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教学班规模、课业负担等,他们在评教时往往相互参照,或高或低,无客观尺度,导致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教学评价的量化分数相差无几。基于上述考虑,许多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迁就、放任甚至讨好学生,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评教”的效度,给“学生评教”带来了局限性,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背离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除了学生评教,“行政人”往往还选择教学督导检查的方式来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关于教学督导的人员构成,“行政人”一般会选择在校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退休专家和较高级别的学校管理者。此种教学督导看似比较权威、科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因其已不在职而严重失语,同时由于专业术语和评价标准的生疏以及身份等级的差异,那些知名专家往往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三)“行政人”控制着高校教学评价结果的认定和使用教学评价具有诊断、预测、反馈、导向、矫正等功能,对教学工作起着导向、激励、促进等作用,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校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促进教师自我调整,逐渐趋近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借助“行政人”进行教学管理这一环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然而,“行政人”控制的高校教学评价似一把筛子,教师被放在筛子上面进行筛选。其结果是:少数人留在筛子上面,成为教学名师;多数人被筛下去,成为教学的失败者。在当下的高校教学评价中,“行政人”为证明教学评价的权威性,往往将考评结果与教学津贴发放、教师聘任、职称晋升等事项挂钩。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一旦教学评价结果不理想,教师就没

71

Page 72: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有改进的机会,甚至若干年内没有职称评聘资格。二、“学术人”与“行政人”的评价冲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近 20 年来,我国高教界非常重视大学教学评价,以使教育资源得以较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但高校“学术人”与“行政人”分属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尤其是其不同的价值选择使得高校教学评价存在“学术人”与“行政人”的多种矛盾冲突。(一)“多元”还是“一元”由“行政人”控制的高校教学评价,多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对于教师教学的学术性及复杂劳动缺乏应有的关注。实际上,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既包含了教师对学术性知识的理解与传授过程,又包含了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认知的反思过程。而“行政人”对教师实施的教学评价仅仅关注教师的知识传递过程,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复杂脑力劳动,把复杂的、动态的、有机的课堂教学系统简单解构为几个向度的指标体系。这种千人一面的高校教学评价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扼杀了教师教学的学术性,背离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初衷。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能仅凭教学、课堂的某些环节或片段来反映高校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应从动态视角,通过过程性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原因在于,“学术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讲授技巧以及对教学规律的认识等过程,是一元化的高校教学评价无法全面掌控与透视的。此外,高校“行政人”制定的教学评价标准及其所倡导的教学评价,仅仅考虑了高校教师教学的普适性,尚未充分考虑高校教师自身的各方面差异,这往往会使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只能“评大概”、“评人缘”,对于高校教师教学的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这种大学教学评价强调高度的统一性和划一性,看似突出了高校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但其所坚持的效率和标准,忽视了“学术人”在教学中的多元性,容易造成“行政人”对高校教学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所以,如何确立高校多元教学评价主体,消解“行政人”单一控制教学评价的现状,如何制定既兼顾不同学科间特色差异又兼顾教师间差异的教学评价标准,是高校教学评价面临的主要挑战。(二)“独有”还是“共有”高校的教学质量即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评价也无疑是高校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意义上,学生是教学评价的当然主体。但目前高校教学评价中存在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即评价主体比较简单。高校“行政人”为了使教学评价更具说服力,常运用现代技术,以学生网络评价为主要形式。如前所述,学生因受知识经验、情感波动、课程兴趣、与教师的交流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很难对教师做出正确评价;而授课教师对学生最终成绩的掌控也使得评者与被评者之间极易产生交换、妥协或报复情况。这些都使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鉴于学生评价的片面性,有“行政人”提出,应由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评价主体,进行教学评价。他们认为,同行往往熟悉专业,熟悉职业,熟悉学生,对于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师生关系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所以要开展同行教学评价。但实际的情况是:高校教师之间很少相互听课、评课,其中的利害关系较为直接,易从印象出发进行评价。因此,高校教师间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可靠性常常受到质疑。也有“行政人”提出,学生与同行专家共同评议可以消解上述单一评价之不足。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高校教师均

72

Page 73: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处于十分被动的被评价境遇。其结果是教师抵触教学评价,甚至从抵触教学评价发展到抵触教学。因此,除了“行政人”、“督学”、“学生”可以作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外,教师的自我评价理应成为高校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此种评价方式可使教师由被动者转为自我评价者。(三)“发展”还是“鉴定”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教师评价方法,它不仅注重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业绩,而且更注重教师未来的发展。它通过系列评价,了解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向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不是将评价结果与解聘、晋级、加薪等直接联系起来,而是为教师提供各种信息,为教师发展提供有效指导。“行政人”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往往是为了鉴定教师教学的效果,并以此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和各种评比活动的依据。于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所应具有的促进发展的功能逐渐丧失。“行政人”在教学评价中预设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问题,因而要监督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学术人”看来,这种教学评价反映的是监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行政人”的教学评价是为了“监督”和“考核”,是单向度的鉴定工作。同时,“行政人”的教学评价结果没有被适时、有效地反馈给被评价者,从而无法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行政人”所采用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策略会导致“学术人”对评价结果失去知情权,使“学术人”成为被隔离的主体,屈从于行政权力。所以,“学术人”在此种评价关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抵触甚至抵抗情绪。(四)“开放”还是“结构”开放性教学评价没有固定、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而是遵循价值多元的理念,在甄别中互鉴、学习、提高。开放性教学评价不以教学结果的优劣作为评价尺度,而是着重指出教学中呈现的某种结果的原因,理性地、卓有成效地评价被评对象,是真正的“讲”教学或分析教学。因此,开放性教学评价更有利于被评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容易为被评教师所接受,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开放性教学评价中,评价者可通过分析被评对象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了解被评者教学的优劣、长短,从而以人推己,反求诸己,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开放式教学评价更注重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师的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学术人”首肯的评价方式。但在“行政人”主持的教学评价中,往往不做开放性教学评价。原因在于:一是“行政人”多为非专业人士,难以操作开放性评价;二是开放性评价过程与结果仅限于现象描述,不便量化;三是开放式教学评价多用语言陈述评价结果,不便整理,需要评价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四是开放性评价不利于凸显管理中的行政权威。因此,“行政人”往往选择具有结构或层级意义的量化指标进行教学评价。(五)“质化”还是“量化”质化教学评价的优长是将评价对象视为不断发展变化的、连续作用的生命体,它突破了量化评价的诸多局限,将评价的范围扩展到评价对象身心发展的各方面,认为评价对象的各个要素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质化评价采取多元的评价取向,分析评价对象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试图从各种背景中揭示行为所蕴涵的特殊意义。质化评价不仅关注评价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而且关注差异背后的认知情境,旨在更有效地揭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实现以评促教的最终效果。所以,质化教学评价要深入到评价对象的日常活动中,了解其生活环境,与被评价者共同体验,以便作出真实、客观、科学的评价。但“行政人”却往往对量化教学评价青睐有加。量化教学评价是评定预设目标达成程度的有效方法,主要就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或“行政人”的主观想象预设标准,设计一系列评价方案,将其中的评价指标赋值。量化评价往往关注外在的、浅表的显性问题,难以洞察

73

Page 74: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被评者的内心世界,难以挖掘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行政人”由于自身在身份、专业、精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对质化评价持拒斥态度,与“学术人”在评价方式与评价目的上存在明显的分歧。三、“行政人”与“学术人”冲突的消解教师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是教育管理链条上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教师找到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还在于协助教师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建构的过程,其目的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与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应加强“行政人”与“学术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尽力消解两者之间的误解和冲突。(一)组建教学评价专业共同体高校应以教师教学学术发展为基础,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组建由高校内部不同学科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专业共同体,调和“学术人”与“行政人”之间的分歧,开展教学研究,研习、总结现代大学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教学学术发展力。早在 1990 年,迈阿密大学就将这样的组织正式命名为教师学习共同体(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简称 FLC)。[3]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员通常来源于大学中那些在教学学术方面有着强烈愿望的教师,其中既包括中青年教师,也包括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还包括“行政人”。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能够彼此交流经验,相互了解对方的工作行为、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调和“学术人”与“行政人”之间的矛盾,建立“学术人”与“行政人”之间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有效的学习中建立共同的教学、学习愿景,提高高校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现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最大化。(二)建立沟通协商机制“行政人”与“学术人”之间矛盾的消解离不开良好的沟通机制,沟通协商是消解矛盾和冲突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高校教学评价既包含高校管理者提高教学质量的意愿,也包含教师个体提高教学技能的主动性,所以,高校在组建教学评价专业共同体的同时,还应建立能代表“行政人”与“学术人”共同利益诉求的沟通制度与协商机制将“行政人”与“学术人”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评价与被评价关系转化为协商关系,将两者的共同意愿有机地结合起来。“行政人”通过反馈教学评价中的相关信息,发挥教学管理中的“桥梁”、“纽带”、“沟通”、“凝聚”作用,与“学术人”一道探讨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教学中的典型经验,保证双向信息畅通,从而得到“学术人”的广泛认可。当前,在高校教学评价沟通机制的构建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政人”与“学术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或信息屏蔽的现象。信息堵塞、信息传播迟缓甚至失真,使得“行政人”难以听到“学术人”的真实心声。随着“学术人”参与意识的增强,“行政人”传统的工作方式以及现行的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因此,“行政人”要通过制度设计,在以人为本、双向交流的基础上,完善基于网络化的教学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调动“学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反映“学术人”教学意愿和评价意见的常规化管理制度。(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由于高校的目标及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多层次的,高校理应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要确立尊重差异、分类指导的高校教学评价原则,选择多样化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方式。从评价主体来看,高校教学评价需要在学生评价

74

Page 75: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同行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教师的自我评价、校外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他评、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学术人”教学的真实水平,努力克服评价中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样一来,既能尊重“学术人”的教学自由,反映“学术人”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成就,又能收集到全面的教学评价信息,尽可能避免教学评价信息不对称、结论失真等问题,从而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消解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对立状态。(四)确立高校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科学、全面的教师教学评价应是多次动态评价结果的综合。发展性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而且可以向教师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找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协助教师制订计划。发展性教学评价既能满足“学术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行政人”管理改革的时代要求。所以,高校教学评价应从终结性走向发展性,以“学术人”的发展为基本前提,注重高校教师教学的过程性,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激发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从而使高校教学评价发挥鉴定、指导、激励、教育等综合功能,回归高校教学评价的本真内涵。参考文献: [1] 史静寰,等.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 [J]. 高等教育研究,2011(12):53-66.

[2] (美)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 [Z]. 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4.

[3] 原霞.教师学习共同体: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一种新范式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56-161.

(摘自《复旦教育论坛》2012 年第 05期 作者/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俊芳)

对教育体制改革若干现实问题的初步探索摘要:在中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背景下,教育体制的变革应该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变革,需要通过民间组织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多方主体合力推进。这其中包括教育组织形式应该形成公办与民办相融合的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实现通识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学校管理模式应该形成去行政化管理模式,教学与研究管理模式应该通过增强资源流动性及评价体系和模式创新等,从而通过全面变革实现教育行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教育体制,人才培养,学校管理,教学及研究管理一、引言教育体制改革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其中,教育行业是否应该市场化发展教育资源配置尤其是城乡配置和区域配置应该是什么模式,教育管理模式如何创新等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教育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对此,学者们做了诸多深入研究。此外,学者和专家也注意到了增进教育资源流动性的必要性和价值。但这些研究没有标明中国教育变革是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变革,是实现教育行业整体转型的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各环节和领域的全面变革,才能整体性推进教育行业发展。

75

Page 76: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二、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结构体系一个富有竞争性的稳态的教育组织结构应该是公办组织和民办组织优化融合的结构体系。由于教育政策及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民办教育长期处在一种艰难而尴尬的境地。民办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助于形成竞争性教育发展格局有助于增强教育整体质量和服务能力,有助于教育行业实现整体性变革。因此,从长远来说,民办教育在总体上超过公办教育尤其是在质量上超过公办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国家应该鼓励民办院校通过联合与提升等方式来增进竞争能力,并对公办教育的垄断地位形成挑战和压力,从而促进公办教育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创新水平对此,目前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给民办教育机构以平等办学主体地位。在办学自主权、办学经费筹集、招生等环节,予以和公办教育平等的地位和机会,这是实现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良性互动的逻辑起点。第二,适度增加对民办教育机构的资金支持或者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机会。第三,制定促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竞争的政策。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础上,继续出台有关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各类政策,尤其是促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竞争的政策,这有助于民办教育主体避免恶性竞争,实现良性发展。第四,创新民办教育管理模式。民办教育管理应该和公办教育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更加灵活、自由而高效的管理模式,这有助于发挥民办教育的教育价值。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主要应转变为引导和监督上来。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通识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教育改革的服务对象和终极目标,也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人力资源的必然途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主要内容是:要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转变为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培养,将自然人的培养转化为社会公民的培养,将对专业化劳动者的培养转化为对个体生命及自由发展的培养。实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主要途径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增强个体生命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以及通过个体能力实现创造力涌流和自由发展的能力。通识教育需要通过具体的内容体系加以支撑,主要是多元文化符号教育、东西方人文通识教育、自然科学基础教育、知识迁移、转化及创造力培养和身心和谐及生命价值的培养,等等。四、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去行政化的内涵及价值1.形成教育管理者的良性市场结构,即形成一个能够容纳全球教育人才的校长市场。换句话说,校长及学校主要管理人员应该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及社会各方面进行公选或者推荐,而不是由组织部门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任命。公选校长是实现学校自治化管理的重要步骤。学校管理者的市场化选择将会逐步打破党派、学历、背景及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有利于让真正具有教育管理水平的人才主办教育,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渠道选择适宜的教育管理人才。目前,最为要紧的是形成中国基础教育管理者市场,而高等教育管理者需要逐步从国际市场中进行筛选。2.形成服务学校发展的市场化组织结构。学校日常管理及运行中的事务,很多都可以通过市场组织和市场行为来进行,尤其是诸如后勤服务等辅助性事务,可以实现彻底的市场化运作,从而为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者不应直接介入后勤等事务的日常运营,应该通过竞争化程序实现学校日常事务的市场化,并高效率保障教学与学术研究工作。包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内的服务模式改革应该继续彻底推进市场化进程。3.形成制衡与监督体系的良性运作机制。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又相对独立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类专业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的各委员会尤其是教育委员会,是实行教育权利制衡及监督体系的主要组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探索创立新的组织形式,如家长委员会、社会各界组成的教育监督委员会等等。这些组织应该对校长及学校管理者、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类教育改革及教学和学术活动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学校管理者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决策具有一定的实质性影响。

76

Page 77: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4.形成多元结构的办学经费来源及管理机制。去行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鼓励民间资金办教育,同时国家资金也需要相对均衡地在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之间进行配置。对于管理机制,可以尝试在民办大学设立董事会等形式进行资金、人事等重大事项的管理,尝试在公办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等形式来推进重大事项的管理。此外,还可以鼓励各类基金会、慈善机构和校友会等对大学进行资助并接受社会监督。5.形成学校相对自主办学的机制。高等学校在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招生等方面应该拥有适度自主权,适度减轻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等对高校或学校自主办学的干预和影响。同时,在基础教育环节,也需要探索学校自主权等问题最近,教育部批准创办南方科技大学,这是一个积极的政策信号。五、教学及研究模式的变革: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及科研评价体系的创新教学及管理模式的变革,需要在追踪国际高水平教育发展动态的背景下,针对中国教育的实际发展进行。鉴于中国目前教师等资源流动性差等原因,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育资源的流行性配置,这是增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有效方式之一。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在全国范围推行师资等教育资源流动,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师资流动。根据随机抽取和计划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增进高校教师的区域间流动,尤其是跨省份的区域间流动,逐步突破高校教师及教育资源学校管理、行政管理、地域管理的限制,进而形成一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的国家管理模式,这是从根本上增进师资力量公平配置的措施。对于基础教育,需要增进教育资源城乡间流动,可以考虑在当地范围内进行城乡间流动。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流动来增加落后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及维护教育公平。第二,教学及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教学评价工作应该是以学生和家长为主体进行,而不是教育专家为主体进行,需要形成以学生评价为主体,同行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机制。学术研究评价工作应该大力引进国外评价标准,减少并淘汰国内相对落后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对学术及科研创新进行高标准建设,促进学术评价标准规范化、自主化、科学化,逐步取消在诸如论文等学术成果方面只规定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等实质上对学术研究有害的评价标准,给教师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公平而宽松的职业发展环境。

(摘自《学周刊·A》2012 年第 12期 作者/汪继征)

77

Page 78: lib.bgu.edu.cnlib.bgu.edu.cn/docs/20130401102419515441.docx · Web view几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攀谈。其间小陈母亲虽陪在一旁,却“只听不讲”。“出国留学是孩子自己的决定,”陈妈妈说:“查阅

《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 作者:严育洪 定价:32.80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9 月简介:严育洪编著的《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辨》模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场景来建构全书的总体框架,让读者与文本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言辩和思辩的情景。全书对“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教学简约”与“教学展开”、“生活原味”与“知识品味”、“表现活动”与“思想活动”、“关注个性”与“关注共性”、“自主学习”与“指导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科知识”与“学科文化”等内容作了深入分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