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13
[BD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013 DMUNC 201 :安乐死安乐死的安乐死与安乐死与临终关怀 案例分析 作业 扩展阅读 推荐阅读3.12.20 14] 会场更乐死 临终关怀 学伦理 怀 怀 研讨

Transcript of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Page 1: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BD

国议题

内含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2013

DMUNC 201

国际安题:安乐死及

含:

安乐死的历 安乐死与宗 安乐死与医 临终关怀

案例分析

作业

扩展阅读

推荐阅读材

3.12.20

14] 会场更新

安乐死及及临终关怀

历史

宗教

医学伦理

材料

及临终

终关怀怀学术术研讨会会

Page 2: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本更知识版本

在本

惟须

上述

H Update 1220

更新材料之发识共享 Creativ

本 3.0 适用于

协议文本本许可协议下

复制

创作

须遵守下列条

署名

非商

相同只能

述条件基于以

免除 — 若您

公共领域 —

共领域的状态

其他权利 —

合理使用

发行遵循以下ve Commons

于中国大陆 [C

本概要

下,您可自由

制、发行、展

作演绎作品

条件:

名 — 您必须

商业性使用

同方式共享

能采用与本协

以下的理解:

您得到著作权

— 若在可适用态不受本许可

— 以下权利不

用,或其他相

版权协议:s 署名·非商业CC BY-NC-

展览、表演、

须按照作者或

— 您不得将

— 如果您改协议相同的许

权人的同意,

用法律下本作可协议影响。

不受本许可协

相关法律规定 2 / 13

业性使用·相SA 3.0 CN]

放映、广播

或者许可人指

将本作品用于

改变、转换本许可协议发布

,上述任何条

作品或本作品。

协议影响:

定的著作权保

同方式共享

播或通过信息

定的方式对作

于商业目的。

本作品或者以布基于本作品

条件都可获免

品的任何部分

保护的限制或

使用

息网络传播本作

作品进行署名

以本作品为基品的演绎作品

免除。

分处于公共领

或例外;

BDMUNC

用许可

作品

名。

基础进行创作。

领域,则其处

C 2014

,您

处于公

Page 3: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3 / 13

作者的人身权;

其他人拥有的与本作品本身或与本作品的使用方式有关的权利,例如商品化权或隐私权

声明 — 在再使用或者发行本作品时,您必须向他人明示本作品使用的许可协议条款。明示的最佳方法是附上本使用许可的完整文本。

关于本协议

以上内容可在如下链接中查看: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cn/deed.zh

本许可协议的法律文本可在如下链接中查看: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cn/legalcode

关于本文档

如欲再发布或引述,请附本使用许可之完整版。

如欲修缮再发布,可追加署名,并请联系作者更新。

署名作者

"闪亮之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2014

国际安乐死及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 主席团

Page 4: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4 / 13

安乐死的历史

安乐死并不是新问题,在史前时代就有加速死亡的措施。在古希腊,古罗马普遍允许病人及残废人“自由辞世”。中世纪基督教绝对禁止结束病人的生命。13 世纪的罗吉尔•培根主张战胜衰老。17 世纪以前,euthanasia 是指“从容”死亡的任何方法。17 世纪法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著作中则越来越把 euthanasia 用来指医生采取措施任病人死亡,甚至加速死亡。他认为,长寿是生物医学最崇高的目的,安乐死也是医学技术的必要领域。科罗纳罗在历史上第一个主张被动安乐死,或“任其死亡”。摩尔在《乌托邦》中提出有组织的安乐死。此外,还提出了“节约安乐死”的概念。休谟说,如果人类可以设法延长生命,那么同理,人类也可以缩短生命。尼采提倡在适当的时候自杀。19 世纪中叶,蒙克把安乐死看作一种减轻死者不幸的特殊医护措施,但反对加速死亡。20 世纪 30 年代,欧美各国都有人提倡安乐死,英美等国先后成立了“自愿安乐死协会”或“无痛苦致死协会,”并谋求法律认可。英国最先开展过安乐死成文法运动,1936 年,英上院曾提出过法案。1937 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法机关讨论了一个安乐死法案。同时波特尔牧师建立了美国安乐死协会。1938 - 1942 年,由于纳粹的兴起,希特勒以安乐死的名义杀死了慢性病,精神病病人及异已种族达数百万人,致使安乐死销声匿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是 60 年代以来,又重新提出安乐死问题,安乐死立法运动也重新兴起。1967 年,美国成立了“安乐死教育基金会。”1969 年,英国国会辩论安乐死法案,但被否决。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前期,美国 40 个州都曾提出,辩论过有关安乐死法案,但未获通过。但至 1985 年,美国已有 35 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在立法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死亡这前生效遗嘱的法令,承认在法律上病人有权对自己未来的治疗作出书面指示。1974 年,澳大利亚,南非等国成立了自愿安乐死组织,1976 年,在丹麦,瑞典,瑞士,比利时以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涌现出大量志愿安乐死团体。1976 年 9 月 30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签署了第一个“自然死亡法”(加利福尼亚健康安全法),这实际上是被动安乐死取得了合法地位。1976 年,日本东京举行了“安乐死国际会议”,在其宣言中强调指出:应当尊重人“生的意义”和“庄严的死”。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有条件承认安乐死的国家。在丹麦,1992 年 10 月也颁布并实施了一项有关安乐死的新法。乌拉圭已立法允许主动安乐死。英国某项民意调查表明,72%的公民赞成某种情况下的安乐死。法国一项民意测验表明,85%

的赞成安乐死。世界著名学者汤因比和池田大作也曾在他们展望 21 世纪的对话录中使用很大篇幅讨论这一问题。可见,接受安乐死这一优死方式已成为世界趋势。

Page 5: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5 / 13

安乐死与宗教

1. 佛教观点审视安乐死

佛家历来以“涅槃”为中心,通过推崇“了生死”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生死观。而佛家力主的涅槃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按照印顺大师的解释,涅槃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消散、超越”, 二是“自由、安乐、舒适”。依此论述,“安乐”与“涅槃”可视为同义,也即将“涅槃”等同于佛学意义上的“安乐”。细究这两种含义不难发现,佛家所论述的生死是处于不断轮回中、不可分离的,即生中有死,死中孕育着新生,在对生死的不断超越中,追求一种永生的状态。在此意义上而论,当个体面对死亡时,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只是等待另一因缘际合,开始新生。因此,从佛家观点来看,我们一方面应从思想上杜绝任何“安乐死”的念头,尤其是“主动安乐死”,另一方面,更须阻断一切将安乐死付诸实践的路径。安乐死的实施不仅是对神圣生命的冒犯,还触犯了佛门“不可杀生”的戒律,更重要的是,这种“简单的”死亡方式并不能真正使患者获得解脱和安乐,因为患者所受之苦是其前世业力所致,人为地打断这一过程只会加深人我双方的罪孽,唯一的解脱之途只能是病痛者自己的心性体会。综上所述,佛语中的“安乐”主要是指修行者通过修行而获得解脱,这种解脱只是一种状态,绝非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安乐死”。

2. 道教理论解析安乐死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致力于“永生之道”的探索,期待在这一理想境界中安享自由、平等、逍遥、快乐的舒适。在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中,逍遥自由的生活环境与生命的永恒是每个人的追求与梦想,而道教正是迎合这种心理,以此满足人们虚无缥缈的感觉。在生死问题上,道教借用神仙丹术,给人以永生的希冀,以使人们建立长生不老的生死观。具体地讲,道教就是试图通过修炼、服食药物、建立神仙乐园的方式以求长生,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在道教方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抱朴子•黄白》中谈到:“我命在我不在天, 还丹成金亿万年”。这两条道家生死命题论及的“永生”方式虽略有差别,但都强调人的生命不属于天,也不属于地,只属于自己,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修身养性,可以突破常规,获取生命的存续。当今西方某些国家所提倡的安乐死,是指个体生命仍没终结的状况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以某种外在的方式刻意结束人的生命的一种行为。或许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这种举动无可厚非,但比较发现,这与道教的生死观迥然相异。道家注重现世生命的存在,认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生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就是认识、热爱、保护、珍惜生命,并努力维护自己的生命,以求永生。基于该理念的支撑,道家历来寻尝一切可取之径,如神仙丹术、虚幻传说,使人们坚信“永生”的信念,并以此推促人们探寻永生之道。显然,道家所推崇的“永生”愿望与西方国家倡导的安乐死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对现世安乐死的一种否定。

Page 6: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6 / 13

3. 基督教教义诠释安乐死

在基督教信奉者看来,人的生命是由上天赋予的,神圣不可侵犯,任何随意处置生命的人和行为都将遭受天谴。1980 年,罗马教会发表一份特别声明《关于安乐死之宣言》进一步强调生命神圣、至上观念。该《宣言》指出:“绝大多数人把生命看作是神圣之物,并认为人不可随意处置之。然而,信奉者把生命看得更为伟大,即生命乃上帝爱的馈赠, 人们只能保护它,并使之产生积极意义。”从该声明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对安乐死的否定意思明了,态度坚决。他们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上天赠予的,是神圣至上的,人只有心系上帝,做一个“良民”,珍视自己的生命,才不会违背上天的意旨。基督教坚持人的生命是由上帝馈赠的,其实就是在推崇生命神圣的观点,这为我们今天舍弃安乐死提供了理论依据。“生命神圣观”解释道,人的身体和心理品质及个人才能存在差异是既存事实, 但不应以此而损害他人作为人类所具有的生命的价值,这是对生命神圣性的亵渎。一方面,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享受社会赋予的权利时,务须尽自己的义务,其中就包括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照。另一方面,安乐死的实施者却没有尽自己维持生命的责任,只是一味消极地对待患者生命,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漠视,也是对道德的背离, 于情于理难以通融。

Page 7: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7 / 13

安乐死与医学伦理

1. 支持安乐死的依据

1) 人权主义的观点

每个人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处境选择生存和死亡。当一个人处于绝症晚期、生命极度痛苦的时候,当他感到死亡比生存更幸福的时候,他有权利选择死亡。

2) 功利主义的观点

功利主义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宗旨,得到许多人的接受。支持安乐死的人认为,对于一个在目前医学条件下救治无望的绝症晚期患者来说,仅仅为了十分有限地延长他的生命,社会就要付出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病人家属也要继续付出时间、精力乃至金钱来延续这一切。这无论对于病人自己、家属还是社会来说,都不符合功利主义所倡导的原则。

3) 医学人道主义观点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许多晚期绝症患者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他们不能被治愈,但由于医学措施的支持,又不会很快死去。安乐死的支持者认为,继续延长他们的这种痛苦是不人道的,应该允许他们在医学的帮助下,自由地选择死亡。

4) 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观点

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是医学伦理学中的基本理论,是指导医务人员临床行为的重要伦理依据。这一观点认为,社会对于那些生命质量极低、不再创造社会价值甚至只产生负的社会价值的人,可以放弃医学干预而免于道德责任。

2. 反对安乐死的依据

1) 生命神圣论的观点

《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孙思邈也说:“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这都是讲人生命的神圣和宝贵,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尽力保存人的生命。

2) 医学人道主义观点

反对安乐死的人认为,医学人道主义是对病人的尊重、同情、关心和救助,医师是病人心目中圣洁的白衣天使,是处于绝境中的病人的唯一依靠,医师只能“救生”,而不能“促死”。而安乐死使医师由救人的“白衣天使”变成杀人的“白衣恶魔”,丑化了医师的形象,也打碎了病人心中残存的唯一一点希望。这违背了医学人道主义。

3) 不可逆的诊断未必绝对

对病人安乐死的前提是病人身患“不治之症”,已经“不可救药”。然而,反对安乐死的人认为,这种诊断未必绝对。这有两个原因,其一,不治之症总是相对于时代

Page 8: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8 / 13

的医学发展水平和医院的技术水平,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不治之症都可以成为可治之症。其二,由于医师认识水平的限制,误诊误治的例子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基于此,安乐死的反对者认为,实施安乐死可能会使病人丧失很多机会。

4) 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

这是从实施安乐死的后果来考虑安乐死的弊端。反对者认为,医学之所以不断发展、进步,就在于医学家在所谓“绝症”面前不畏艰险,知难而进。而安乐死则会使这些勇于进取的医学家失去研究的对象和动力,从而会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

5) 违背了传统的血缘亲情观念

“血浓于水”是许多民族都有的传统伦理观念。反对者认为,安乐死会使病人家属不顾亲情孝道,放任自己亲人的死亡,甚至在医师的帮助下参与结束亲人的生命,显然与这种传统美德相悖。

6) 自愿安乐死中的“自愿”值得怀疑

反对者认为,所谓的“自愿”值得怀疑。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特别是在处于死亡边缘的时候,求生欲望更加强烈。在极度痛苦的时刻,病人也许希望一死了之,但痛苦相对缓解,许多人会改变主意。因此“自愿”的安乐死是不可信的。

7) 实施安乐死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许多消极后果

首先,社会接受安乐死,可能为某些不义的晚辈、亲属逃避赡养义务甚至谋财害命大开方便之门,个别医务人员也可能会以安乐死的名义掩盖医疗事故。其次,承认安乐死的合法性,会使步入暮年的老年人产生某种消极的心理,对于那些患有绝症的病人来说,也将是沉重的心理打击。最后,实施安乐死还容易发生“多米诺”(Domino)骨牌效应,即如果允许在某种情况下结束人的生命,那么,你可能为在其他情况下乃至于所有情况下结束人的生命打开了大门。

Page 9: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9 / 13

临终关怀

1. 概述

临终关怀(hospice, palliative care)又称安宁和缓医疗、善忠服务、安宁疗护、姑息疗法。其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2. 关怀内容

临终关怀是全人照顾,也就是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的整体照顾。癌末病患除了生理症状外,有许多心理、灵性、家庭、社会的问题,也须费心关怀。因此,关怀也应从身、心、灵三方面著手。

生理方面:以舒适为主,协助吞咽困难、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生理疼痛的排除或舒缓。

心理方面:以同理心关怀沟通,使其心情开朗,安排想见的亲友来访。

灵性方面:肯定病人过去的生活,消除良心的不安,激发原有的信仰信心。

3. 关怀目标

临终关怀强调的就是对于生命品质不可能复原的濒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在承认医学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不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主,而以对患者的全面照顾为主,帮助患者征服肉体的折磨和心灵的痛苦,以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临终时的尊严与价值。

4. 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

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而以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

尊重临终者生命的原则

英国圣乔瑟临终关怀医院院长 Hanratty 曾说:“正如出生的过程,死亡也需要高度熟练地医护照顾。”因此,工作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关心、爱护、体贴、患者,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人生经历、价值观等尽量满足患者的不同临终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诚心诚意的为患者减轻痛苦。

“社会沃母”原则

社会沃母是一种社会创造的爱的氛围,对临终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心理、心理关怀相结合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的特殊服务,使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

Page 10: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10 / 13

享受到胎儿在生理沃母中所享受到的那种温暖的爱。因此,临终关怀离不开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也离不开社会上其他人群的支持。

5. 发展史

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50 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1967 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 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 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临终关怀运动在最近几年发展极快。2009 年第一个致力于患者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的泛欧洲中心在挪威的特隆赫姆成立。该中心基于挪威科技大学医学院和圣奥拉夫医院/特隆赫姆大学医院,联合了欧洲的群体及个人研究人员,尤其是苏格兰,英国,意大利,丹麦,德国和瑞士,另外还有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Page 11: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11 / 13

案例分析

【材料】据 2011 年 7 月 12 日《广州日报》报道:70 多岁的李阿婆因中风患病 20 多年,今年 5 月 16 日送食农药后死亡。邓某交代,自己是应母亲的要求为其实施安乐死。因涉嫌故意杀人,广州番愚区检察院与 2011 年 5 月 31 日批准逮捕邓某。

问题:联系上一期,请运用伦理、法律等相关知识对上一期案例中的蒲某和材料中的邓某的行为进行分析。

尽管不需向我们提交答案,主席团依然希望各位代表认真分析并思考上述问题。

作业

请在 2014 年 1 月 3 日 23:59:59 前提交立场文件至 [email protected]

同时,主席团欢迎各位代表通过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与我们交流。本会场 QQ

讨论群现已开放,群号为 139042952,请及时申请加入。

Page 12: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12 / 13

扩展阅读

生命神圣论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现今的生命神圣论认为,生命的神圣性在于生命本身,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至高无上、极其重要的,对人的生命过程进行干预,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都是应该反对的。

生命质量论

生命质量论认为生命质量是指某一生物就生物学生命的意义上是否具备作为人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指人的生命的自然质量,从医学角度讲,是从体能和智能两方面加以判断和评价。

生命价值论

生命价值论是指根据生命对自身和他人、社会的效用如何,而采取不同对待的生命伦理观。

推荐阅读材料

《优逝》(孟宪武)浙江大学出版社

《深海长眠》电影 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2004 年上映

Page 13: ISEH Update 1220 - 139.196.45.182139.196.45.182/wp-content/uploads/ISEH-Update-1220.pdf · 道教借用神仙丹 ... 面的显现, 同时, 也反映出道教文化的独树一帜。《老子西升经•我命章》中记载:

ISEH Update 1220 BDMUNC 2014

13 / 13

参考资料

袁俊平,景汇泉(2007).医学伦理学.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傅伟勋(2006).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学浪,戎向东(2010).宗教-伦理视角下的“安乐死”

安乐死与伦理道德(2012).医学教育网

医学伦理学第八章:安乐死与医学伦理(2010).中国医学考试网

安乐死的历史演变(2003).南方网

信愿法师(2010).生命的终极关怀第一章: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