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清河:让在厦南商“创二代”有了个“家”fjrb.fjsen.com/nasb/images/2016-05/16/A03/20160516A03... ·...

1
商会圈 只可发红包,不准抢红包,每天将收集到的红包在群内公示, 日积月累, 4 个多月筹集 6 万多元善款。 在南安,有一个微信慈善群,每天群里的 200 多名成员中,都 会有人自发地发出红包,少则几毛钱,多则上百元。这些钱都被 群主统一收集,统一入账管理。4个多月里,这个隐藏在民间的 爱心团体,共拿出3万多元帮助上百个困难家庭,用爱传递人间 正能量。 本报记者 苏清彬 文/图 南商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电话:0595-26530220 N3 编辑:苏清彬 设计:柯吉 校对:王雯婷 组版:吕君白 “日行一善”传递正能量 12 日,记者被拉入这个微信慈善 群。新人初来乍到,看到一个红包就兴 奋地点进去。没想到竟然没人抢, 2 元钱 落袋,心中暗暗窃喜。 在记者以为这是“特意为新人而发” 时,有群成员站出来了:“这是善款,请你 退回来,谢谢。”不懂群规, 2 元红包“吐” 了回去。 原来,这是由水头爱心老板、四鑫 石业总经理李阿四发起组建的慈善群, “每一分钱都是善款”,并定下了上述 群规。 李阿四是土生土长的水头人,在石 材界是个女强人。从最初的业务员到现 在办企业自主创牌,李阿四现在小有成 就。在事业有成之时,她也在做些公益 事业。 12 日当天共筹集 388.61 元善款。” 该微信慈善群群主每天负责“收钱”, 并于次日公布款项,做到每笔善款都有 据可查。群里将每天的做法称为“日行 一善”。 “我们并不会强迫成员发红包,都是 随大家心意。”李阿四解释说,“红包无论 多少,日行一善是提醒我们每天都有一 颗善心,都是爱心传递,您的参与会让爱 心活动之路更加久远”。 此外,群成员还会不定期分享一些 困难家庭的信息,然后逐一核实,如果确 实符合他们的帮扶对象,他们就会组团 前往慰问。 李阿四向记者道出了组建这个群 的缘由。今年 1 月初,她和一些善友 因佛结缘,没想到都有一个共同的爱 好。“当时我们也有在做一些善事,但 都是个人行为,比较分散。”李阿四当 出要不 组建一个 群,让大家共同来奉献爱心,传递更多 正能量。 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社会 爱心人士纷纷入群。这个群也从最初的 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 200 多人。而群成 员来自五湖四海,涉及各行各业,有石材 老板、美发师、汽车维修工、佛具店老板 ……群员年龄最小的 4 岁,最大的则有 60 多岁。 让钱真正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是这个微信慈善群成立的初衷。在水 头经营一家美容院的曾宝灵告诉记者, 他们的主要捐助对象是七八十岁、没有 儿女抚养的老人以及农村低保户、贫困 儿童。 4 个月帮扶上百个困难家庭 永春 90 岁失明老人黄温佃,是仁心 慈爱团第一个慰问的对象。曾宝灵介 绍,黄温佃家住永春达埔镇溪村,无妻 无子无女,与黑暗为伍 85 年, 1 月初经媒 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1 10 日,李阿四等人也带着水 果、粮油、爱心款前往慰问。“社会 上还有太多困难家庭需要帮助。” 这次慰问让他们感触很深。 3 12 日的向阳之行,可以说是规 模最大的一次出动。当天寒潮来袭,但 李阿四一行 20 余人,仍然坚持到向阳 6 个村庄进行慰问,为 14 名贫困户送去了 棉被、面线、油等共计 2880 元的慰问物品 以及 4300 元慰问金。 但现在让他们揪心的是,位于水头 镇新营村的残疾人李连河。采访当天, 李阿四等人特意驱车再次来到李连河 家。破旧的石头房里有些阴暗,李连河 躺在一张草席床上,旁边同样是一张草 席床, 74 岁的老母亲李湖拿就这样陪伴 儿子长达 27 年。 说到儿子的遭遇,李湖拿几度哽 咽。李湖拿说, 27 年前,丈夫不幸去世, 留下他们母子俩。然而,在奔丧回家途 中, 13 岁的李连河突然两腿发软,就再也 站不起来。得了这场罕见的怪病,李连 河四处求医无果。“当时家里没钱,没有 送去正规医院检查,都是找一些江湖郎 中开些中草药。”李湖拿后来才得知,儿 子得的是肌肉萎缩症,很难治愈。提及 此,李湖拿充满自责。 记者现场看到,骨瘦如柴的李连 河手 脚 萎 缩、关 节 溃 烂,身 体 严 重 畸 形,只能一直躺在床上。就连要擦拭 眼泪,他都要用一根细小的棍子撑着 抹布来完成。但李连河很坚强,每次 母亲给他换药擦洗时,他的伤口都是 撕心裂肺的疼,但他反而说:“其实我 一点也不辛苦,我妈最辛苦。”李湖拿 平日里四处拾荒,每天赚个二三十元, 加上儿子每个月 80 元的农村低保费, 以此维生。 临走前,李阿四再次给李湖拿 500 慰问金。她说,加上一些生活日用品,他 们前后帮扶李连河 6000 多元,加上社会 上一些爱心老板 5000 多元慰问金,总共 1 万多元。 李阿四告诉记者,尽管给的钱不 多,但他们每周都会前来看望,目的就 是想让他们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 关心他们,要坚强地活下去。她也希望 有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到这场爱心行动, “现在最迫切的是,能找个医生帮李连 河处理下伤口,让他在有生之年减少些 许痛苦”。 日行一善,积少成多。这个团队组 4 个多月以来,已帮扶永春、南安、仙游 等地的 100 多个困难家庭,其中还包括向 阳的两名贫困儿童。 本报讯(记者 苏清彬 通讯员 黄少程) 12 日,龙 岩南安商会会长曾金培率监 事长黄胜利、常务副会长兼 秘书长吴勇承,常务副会长 洪进佳、郑岩峰、林少辉,副 会长余游星一行到蓬华镇路 荇村,就“百会帮百村”帮扶 活动进行走访调研。 路荇村村委会主任洪 耀辉向曾金培等人详细介 绍了该村在农村饮水、道路 建设、住房条件、水利设施 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路 荇村的基本情况及扶贫工 作发展规划等资料分发给 商会成员。他希望在商会 的帮扶下,路荇村的发展难 题能得到切实解决。 蓬华镇镇长王碰生表 示,可以通过养鸡养鸭、种植 果树等方法让贫困户自力更 生,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 商会的对接帮扶,让贫困户 的生活水平达到贫困线以 上,顺利脱贫。 曾金培表示,龙岩南安 商会将在此次走访调研 后,针对路荇村每个贫困 户的不同情况研究出具体 的帮扶措施。对路荇村的 扶贫计划,也将在这次实 地考察后与商会成员们开 会商讨,届时将给出一个 实际可行的扶贫方案,帮 助路荇村走出困境。 随后,曾金培一行还走 访了南安路荇小学,到部分 贫困户家中进行看望,给贫 困户们发放慰问金。 路荇村是蓬华镇西北隅 的边远村庄,距离镇区 12 里,位于安溪、南安、永春三县 交界处,是三县革命根据地的 老区村。全村现有人口 1653 人, 435 户,共有 10 个村民小 组。2015 年农村人均纯收入 8000 元,村财政收入 8 万元, 全村立卡贫困户 22 49 人。 全村经济来源以茶叶生产为 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 困难。 本报讯(通讯员 黄少 程 记者 苏清彬) 13 日,常 州市南安商会副秘书长曾金 龙、秘书蒋媛媛,常务副会长 李其筑、许吉硕、蔡群英以及 牛塘片区长吴招贝,携水果礼 篮以及慰问金,探访了牛塘片 区石材市场会员李剑辉。 据悉,李剑辉太太刚做 完大手术,目前仍在福建家乡 接受住院治疗。常州市南安 商会会长吕良体以及全体会 员为表达对会员的关心之情, 特差秘书处务必前往了解李 太太病情。庆幸的是李太太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身体状态 达到术前预期水平。 当天下午,秘书处又奔 赴商会会员单位东南陶瓷 城申旺卫浴,吕良体一行探 望了会员蔡聪敏的太太。 蔡聪敏太太也于近日刚做 完手术,目前在家休养,吕 良体代表全体商会成员向 其传达了关切之情,并送上 水果礼篮聊表心意。 常州南安商会探访慰问会员单位 本报讯(通讯员 黄少 程 记者 苏清彬) 成都市光 彩事业促进会第四届理事会 第一次会议暨“万企帮万村” 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大会 12 日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了成都 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第四届 理事会领导班子,成都市委 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建辉当 选会长,成都市委统战部副 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范 晓红当选常务副会长。成 都南安商会会长王振智、执 行会长阮启礼分别当选常 务理事、理事。 成都南安商会自成立以 来,商会企业家们不忘发扬 “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中华 美德,积极投身各项光彩事 业,多次开展扶贫济困活动, 处处彰显南安力量。在本次 会议中,商会还荣获成都市 “光彩事业组织奖”。 成都南安商会会长王振智 当选成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 本报讯(通讯员 黄少 程 记者 苏清彬) 11 日,长 沙市社会组织促进会会长董 学生、执行会长杨建国、秘书 长刘科文等一行 5 人到长沙 南安商会走访调研。 董学生一行参观了长沙 南安商会的宣传栏、财务公开 栏、党建室、档案管理等,称赞 商会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长 沙南安商会副秘书长周苏滨 向董学生等人简要介绍了商 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存 在的困难,如商会党组织关系 隶属、会员子女上学难、银行 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希望 有关部门能够协调解决。 董学生表示,他将把这 些问题汇总上报并提出建 议。他指出,今年商会的换 届选举要注重商会领导班子 的建设,不断增强商会的服 务功能,多开展活动,增进交 流,共促发展。 利用云技术、数据协议 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 术、大数据等,我们可以对 客户智能装备运行数据与 用户使用习惯数据进行采 集,实现在线监测、远程故 障预测与诊断,并生成装备 运行与应用状态报告。这 些智能技术集成的服务平 台,为我们企业的供给侧改 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值得推广。 倪清河: 让在厦南商“创二代”有了个“家” “坦诚做事,真诚做人。”这是倪清河的人生信条,看似简单,要坚持却很难。不过他一直保持着如此心 态,即使经历挫折,他依然心怀感恩,一心向善。 今年39岁的倪清河已是两家企业的董事长,更身兼多个商会副会长以上职务,在厦门这片热土上创业 扎根。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很难想象,倪清河经历这么多磨难,但他靠着爱拼敢赢的精神,尝到了苦尽甘来 的滋味。 本报记者 苏清彬 文/图 线 南商 倪清河 1977年生,南安英都人,世界南安青年联谊会副主席、厦门市南安 商会副会长、厦门市南安商会社会公益部副部长、厦门市南安商会“创二代”联谊 部部长、同安南安商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市闽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 市闽帝筑工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物名片 年少时远走他乡被骗做童工 1977 年出生的倪清河,家中排行老 小。本是个受父母庇护的年纪,他却在 年少时远走他乡打工,为家庭分担困难。 带着仅有的 200 多元, 1990 年, 13 的倪清河一人来到了广州。年少无知又 是第一次离家,倪清河刚下火车就被一 家黑中介骗光了所有钱,最终露宿在火 车站桥底下。 两天后,他再次被骗。那天来了一 个陌生男子问道:“小弟,我给你介绍份 工作吧,一天 8 块钱。”信以为真的他被 骗到广东清远市一座大山上干苦力,差 点丢了命。 炎炎烈日之下,倪清河每天要挖坑、 种树。这对年少的他来说无疑是要了他 的小命。有一次,热得受不了的他不小 心从山上滚下来,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 救治,而是直接被扔在草地上,任其发 烧、发热。幸好,一位热心的阿姨偷偷地 给他送吃的,一个好心的保安悄悄地将 他给放了。 自此,倪清河开启了为期两个多月 的流浪之旅。“从清远顺着火车站,一直 走到东莞,整整 42 天;再从东莞走到深 圳,花了 26 天。”一路上为了找点吃的, 身无分文的倪清河曾偷摘过别人的黄 瓜,“有时被人打得半死”。有时经过路 边的小厂,他就在那里打点小工,赚些零 钱当路费继续前行。 谈及这段经历,倪清河仍是唏嘘不 已,他一直惦记这些恩人,甚至将所有帮 助过他的人的名字都记在日记里。他 说,将来一定要一一前去报恩。 当来到深圳时,他在一家印花厂做 起小工。是金子总会发光,倪清河表现 突出,很快就受到厂里领导的赏识,从 打工仔到组长再到管理,短短几年连升 几级。 倪清河并没有满足于此,看到了市 场的大好前景后,他决定自己创业。 1997 年,他和朋友在晋江东石合资开了 一家印花厂。一开始一年也能赚个十几 万元,可好景不长,受市场影响,几年后, 印花行业发展呈下滑现象,倪清河不得 不考虑转型。 擦亮建筑行业“金字招牌” 倪清河看上了厦门这座极具潜力 的城市,决定在建筑领域一展拳脚。 2005 年,他从企业老板摇身一变成一 家建筑公司的业务员。 倪清河认为,要想有所成就,只有 从最底层做起,才能深入了解一个行 业。善于学习的他, 1 年后就被提拔为 公司总经理。但 3 年后,他毅然辞去了 待遇丰厚的工作,再次自主创业。 起初,由于资金不足,他从一些小 的工程做起,每天奔波在工地上。由于 为人厚道、吃苦耐劳,此前的老客户给 他介绍了一个 3000 万元的工程项目。 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笔大生意。 随着事业的稳步发展, 2009 年,厦 门市闽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 立。公司成立之初,一切都得从零开 始。倪清河先拿下一些中小项目,打造 一两个精品工程,慢慢在业内积累起良 好口碑。抱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 神,闽帝建设所承包的项目备受好评。 例如,他们承包的三九军大医药生产基 地、印天工业园被评为厦门市“优良工 程”,逐渐在鹭岛擦亮建筑行业的金字 招牌。 “我们都是以企业办公楼、厂房建 筑装修为主,一个有资金计划、能在厦 门买一块地或者盖一栋厂房的企业,也 是为了生产而生存,所以风险可控性相 对较强。”这两年,受大环境对房地产行 业影响,一些下游建筑企业资金链出现 紧张,倪清河却说,这对他们来说影响 并不大。因为他们做的并非房地产项 目,而是有资金保障的制造业项目。 “还是要稳扎稳打,不能让员工丢 了饭碗。”如今,倪清河虽小有成就,但 身为董事长的他,每天 8 时除了公司事 务之外,一有时间他都要往工地跑,直 接在工地上办公。在他看来,工程项目 重在管理,必须按期完成工程进度和工 程质量,而这已成为他多年的习惯。 除了企业办公大楼、厂房建设,倪 清河还将目光放在一些高端建筑的装 饰上,例如酒店、企业高管别墅、私人豪 宅等的装修。他透露,加上这些,闽帝 建设一年的业绩达 3 亿元左右。 团结在厦南商“创二代” 虽然事业繁忙,但倪清河积极 投身商会公益活动。身为厦门市南 安商会社会公益部副部长,倪清河 每年都会利用重阳节等时机,和商 会成员一起回到家乡南安,到几个 乡镇关心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为 他们送去温暖。倪清河也会参与厦 门南安老乡组织的各类慈善活动, 他认为,要做事就要先学会做人,知 恩图报,施恩也要莫望报。 当被问及有没有统计过到一共 捐了多少善款时,他笑着摇了摇头: “每次都是看哪里需要帮助,就尽自 己所能捐一些,怎么可能还去一笔 一笔算呢?反正就是尽自己能做到 的一点心意。公益事业,就是一件 众乐乐的善事嘛。” 而今,倪清河又多了一个重 担。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 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在 3 20 日厦 门市南安商会举行的一次大会上, 与会南商倡议组建“厦门市南安商 会创二代联谊部”。倪清河被委以 重任,担任联谊部部长。他将和副 会长余一锋、常务理事陈思龙等青 年企业家一道,筑起“创二代”抱团 发展的联谊平台。 倪清河说,首批会员将从商会 理事以上成员中已跟随父辈创业或 从业的 18 周岁以上直系子女中进 行挑选,根据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 把他们集中起来。“我们计划召集 30 个成员,目前已有 10 多人报名。” 在他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 事情,借助这个平台,大家能获得一 个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交流沟通的 机会,也能让厦门南商薪火相传,生 生不息。 “走到现在虽然不是很成功,但 我还是非常感激以前的那些经历, 因为这让我得以成长,也让我倍加 珍惜帮助过我的人。”采访最后,倪 清河一直抱着一颗感恩之心,正是 有了这些坎坷,才让这个白手起家 的老板做起事情都是小心翼翼。 南安石企女老板发起组建微信慈善群 4 个多月筹集 6 万善款 帮扶上百个困难家庭 ▲四鑫石业总经理李阿四(右 1)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40岁的李连河骨瘦如柴,在床上一躺就是27年龙岩南安商会会长曾金培一行 到蓬华镇路荇村走访调研 长沙市社会组织促进会 到长沙南安商会走访调研 智能技术为供给侧改革铺路 家装需要好好改造产业 链,而不是一窝蜂做平台。 装修最难的在工人端,中国 还没有实现工人产业化,要 实现平台良好的运作,各个 产业链一定要做好。用互联 网思维来改造家装行业,仍 改变不了需要水电工、泥工、 瓦工、油工等工种的事实。 要先将每一个工种改造好, 每一个垂直领域做好才会有 平台。未来不会有传统家装 与互联网家装的区别,趋势 是融合,但融合侧重点是线 下,纯粹线上的互联网家装 落地很难。 —福建省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炳煌 家装要好好改造产业链 —享居派 CEO 李斯发 本报记者 林超连 整理

Transcript of 倪清河:让在厦南商“创二代”有了个“家”fjrb.fjsen.com/nasb/images/2016-05/16/A03/20160516A03... ·...

Page 1: 倪清河:让在厦南商“创二代”有了个“家”fjrb.fjsen.com/nasb/images/2016-05/16/A03/20160516A03... · 2016-05-15 · 日行一善,积少成多。这个团队组

商 会 圈

只可发红包,不准抢红包,每天将收集到的红包在群内公示,日积月累,4个多月筹集6万多元善款。

在南安,有一个微信慈善群,每天群里的200多名成员中,都会有人自发地发出红包,少则几毛钱,多则上百元。这些钱都被群主统一收集,统一入账管理。4 个多月里,这个隐藏在民间的爱心团体,共拿出 3 万多元帮助上百个困难家庭,用爱传递人间正能量。

本报记者 苏清彬 文/图

南商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电话:0595-26530220 N3编辑:苏清彬 设计:柯吉 校对:王雯婷 组版:吕君白

“日行一善”传递正能量

12 日,记者被拉入这个微信慈善群。新人初来乍到,看到一个红包就兴奋地点进去。没想到竟然没人抢,2元钱落袋,心中暗暗窃喜。

在记者以为这是“特意为新人而发”时,有群成员站出来了:“这是善款,请你退回来,谢谢。”不懂群规,2元红包“吐”了回去。

原来,这是由水头爱心老板、四鑫石业总经理李阿四发起组建的慈善群,

“每一分钱都是善款”,并定下了上述群规。

李阿四是土生土长的水头人,在石材界是个女强人。从最初的业务员到现在办企业自主创牌,李阿四现在小有成就。在事业有成之时,她也在做些公益事业。

“12日当天共筹集 388.61元善款。”该微信慈善群群主每天负责“收钱”,并于次日公布款项,做到每笔善款都有据可查。群里将每天的做法称为“日行一善”。

“我们并不会强迫成员发红包,都是随大家心意。”李阿四解释说,“红包无论多少,日行一善是提醒我们每天都有一颗善心,都是爱心传递,您的参与会让爱心活动之路更加久远”。

此外,群成员还会不定期分享一些困难家庭的信息,然后逐一核实,如果确实符合他们的帮扶对象,他们就会组团前往慰问。

李阿四向记者道出了组建这个群的缘由。今年 1 月初,她和一些善友因佛结缘,没想到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当时我们也有在做一些善事,但都是个人行为,比较分散。”李阿四当

即提出 要 不组 建 一 个群,让大家共同来奉献爱心,传递更多正能量。

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入群。这个群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而群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涉及各行各业,有石材老板、美发师、汽车维修工、佛具店老板……群员年龄最小的 4岁,最大的则有60多岁。

让钱真正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是这个微信慈善群成立的初衷。在水头经营一家美容院的曾宝灵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捐助对象是七八十岁、没有儿女抚养的老人以及农村低保户、贫困儿童。

4个月帮扶上百个困难家庭

永春 90岁失明老人黄温佃,是仁心慈爱团第一个慰问的对象。曾宝灵介绍,黄温佃家住永春达埔镇洑溪村,无妻无子无女,与黑暗为伍85年,1月初经媒

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1月 10日,李阿四等人也带着水

果、粮油、爱心款前往慰问。“社会上还有太多困难家庭需要帮助。”

这次慰问让他们感触很深。3月 12日的向阳之行,可以说是规

模最大的一次出动。当天寒潮来袭,但李阿四一行 20余人,仍然坚持到向阳 6个村庄进行慰问,为 14名贫困户送去了棉被、面线、油等共计2880元的慰问物品以及4300元慰问金。

但现在让他们揪心的是,位于水头镇新营村的残疾人李连河。采访当天,李阿四等人特意驱车再次来到李连河家。破旧的石头房里有些阴暗,李连河躺在一张草席床上,旁边同样是一张草席床,74岁的老母亲李湖拿就这样陪伴儿子长达27年。

说到儿子的遭遇,李湖拿几度哽咽。李湖拿说,27年前,丈夫不幸去世,留下他们母子俩。然而,在奔丧回家途中,13岁的李连河突然两腿发软,就再也站不起来。得了这场罕见的怪病,李连河四处求医无果。“当时家里没钱,没有送去正规医院检查,都是找一些江湖郎中开些中草药。”李湖拿后来才得知,儿子得的是肌肉萎缩症,很难治愈。提及此,李湖拿充满自责。

记者现场看到,骨瘦如柴的李连河手脚萎缩、关节溃烂,身体严重畸形,只能一直躺在床上。就连要擦拭眼泪,他都要用一根细小的棍子撑着抹布来完成。但李连河很坚强,每次母亲给他换药擦洗时,他的伤口都是撕心裂肺的疼,但他反而说:“其实我一点也不辛苦,我妈最辛苦。”李湖拿平日里四处拾荒,每天赚个二三十元,加上儿子每个月 80 元的农村低保费,以此维生。

临走前,李阿四再次给李湖拿500元慰问金。她说,加上一些生活日用品,他们前后帮扶李连河 6000多元,加上社会上一些爱心老板 5000多元慰问金,总共1万多元。

李阿四告诉记者,尽管给的钱不多,但他们每周都会前来看望,目的就是想让他们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要坚强地活下去。她也希望有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到这场爱心行动,

“现在最迫切的是,能找个医生帮李连河处理下伤口,让他在有生之年减少些许痛苦”。

日行一善,积少成多。这个团队组建4个多月以来,已帮扶永春、南安、仙游等地的100多个困难家庭,其中还包括向阳的两名贫困儿童。

本报讯(记者 苏清彬通讯员 黄少程) 12日,龙岩南安商会会长曾金培率监事长黄胜利、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勇承,常务副会长洪进佳、郑岩峰、林少辉,副会长余游星一行到蓬华镇路荇村,就“百会帮百村”帮扶活动进行走访调研。

路荇村村委会主任洪耀辉向曾金培等人详细介绍了该村在农村饮水、道路建设、住房条件、水利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路荇村的基本情况及扶贫工作发展规划等资料分发给商会成员。他希望在商会的帮扶下,路荇村的发展难题能得到切实解决。

蓬华镇镇长王碰生表示,可以通过养鸡养鸭、种植果树等方法让贫困户自力更生,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商会的对接帮扶,让贫困户的生活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顺利脱贫。

曾金培表示,龙岩南安商 会 将 在 此 次 走 访 调 研后,针对路荇村每个贫困户的不同情况研究出具体的帮扶措施。对路荇村的扶贫计划,也将在这次实地考察后与商会成员们开会商讨,届时将给出一个实际可行的扶贫方案,帮助路荇村走出困境。

随后,曾金培一行还走访了南安路荇小学,到部分贫困户家中进行看望,给贫困户们发放慰问金。

路荇村是蓬华镇西北隅的边远村庄,距离镇区12公里,位于安溪、南安、永春三县交界处,是三县革命根据地的老区村。全村现有人口1653人,435户,共有10个村民小组。201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8000元,村财政收入8万元,全村立卡贫困户22户49人。全村经济来源以茶叶生产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

本报讯(通讯员 黄少程 记者 苏清彬) 13日,常州市南安商会副秘书长曾金龙、秘书蒋媛媛,常务副会长李其筑、许吉硕、蔡群英以及牛塘片区长吴招贝,携水果礼篮以及慰问金,探访了牛塘片区石材市场会员李剑辉。

据悉,李剑辉太太刚做完大手术,目前仍在福建家乡接受住院治疗。常州市南安商会会长吕良体以及全体会员为表达对会员的关心之情,

特差秘书处务必前往了解李太太病情。庆幸的是李太太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身体状态达到术前预期水平。

当天下午,秘书处又奔赴商会会员单位东南陶瓷城申旺卫浴,吕良体一行探望了会员蔡聪敏的太太。蔡聪敏太太也于近日刚做完手术,目前在家休养,吕良体代表全体商会成员向其传达了关切之情,并送上水果礼篮聊表心意。

常州南安商会探访慰问会员单位

本报讯(通讯员 黄少程 记者 苏清彬)成都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大会 12日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了成都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第四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建辉当选会长,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范

晓红当选常务副会长。成都南安商会会长王振智、执行会长阮启礼分别当选常务理事、理事。

成都南安商会自成立以来,商会企业家们不忘发扬

“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中华美德,积极投身各项光彩事业,多次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处处彰显南安力量。在本次会议中,商会还荣获成都市

“光彩事业组织奖”。

成都南安商会会长王振智

当选成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

本报讯(通讯员 黄少程 记者 苏清彬) 11日,长沙市社会组织促进会会长董学生、执行会长杨建国、秘书长刘科文等一行5人到长沙南安商会走访调研。

董学生一行参观了长沙南安商会的宣传栏、财务公开栏、党建室、档案管理等,称赞商会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长沙南安商会副秘书长周苏滨向董学生等人简要介绍了商

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如商会党组织关系隶属、会员子女上学难、银行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协调解决。

董学生表示,他将把这些问题汇总上报并提出建议。他指出,今年商会的换届选举要注重商会领导班子的建设,不断增强商会的服务功能,多开展活动,增进交流,共促发展。

利用云技术、数据协议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我们可以对客户智能装备运行数据与用户使用习惯数据进行采集,实现在线监测、远程故

障预测与诊断,并生成装备运行与应用状态报告。这些智能技术集成的服务平台,为我们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值得推广。

倪清河:让在厦南商“创二代”有了个“家”“坦诚做事,真诚做人。”这是倪清河的人生信条,看似简单,要坚持却很难。不过他一直保持着如此心

态,即使经历挫折,他依然心怀感恩,一心向善。今年39岁的倪清河已是两家企业的董事长,更身兼多个商会副会长以上职务,在厦门这片热土上创业

扎根。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很难想象,倪清河经历这么多磨难,但他靠着爱拼敢赢的精神,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 本报记者 苏清彬 文/图线

商在

微 言微 言

南商

倪清河 1977年生,南安英都人,世界南安青年联谊会副主席、厦门市南安商会副会长、厦门市南安商会社会公益部副部长、厦门市南安商会“创二代”联谊部部长、同安南安商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市闽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闽帝筑工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 物 名 片

年少时远走他乡被骗做童工

1977年出生的倪清河,家中排行老小。本是个受父母庇护的年纪,他却在年少时远走他乡打工,为家庭分担困难。

带着仅有的200多元,1990年,13岁的倪清河一人来到了广州。年少无知又是第一次离家,倪清河刚下火车就被一家黑中介骗光了所有钱,最终露宿在火车站桥底下。

两天后,他再次被骗。那天来了一个陌生男子问道:“小弟,我给你介绍份工作吧,一天 8块钱。”信以为真的他被骗到广东清远市一座大山上干苦力,差点丢了命。

炎炎烈日之下,倪清河每天要挖坑、种树。这对年少的他来说无疑是要了他的小命。有一次,热得受不了的他不小心从山上滚下来,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救治,而是直接被扔在草地上,任其发烧、发热。幸好,一位热心的阿姨偷偷地给他送吃的,一个好心的保安悄悄地将他给放了。

自此,倪清河开启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流浪之旅。“从清远顺着火车站,一直走到东莞,整整 42天;再从东莞走到深圳,花了 26天。”一路上为了找点吃的,身无分文的倪清河曾偷摘过别人的黄瓜,“有时被人打得半死”。有时经过路边的小厂,他就在那里打点小工,赚些零钱当路费继续前行。

谈及这段经历,倪清河仍是唏嘘不已,他一直惦记这些恩人,甚至将所有帮助过他的人的名字都记在日记里。他说,将来一定要一一前去报恩。

当来到深圳时,他在一家印花厂做起小工。是金子总会发光,倪清河表现突出,很快就受到厂里领导的赏识,从打工仔到组长再到管理,短短几年连升几级。

倪清河并没有满足于此,看到了市场的大好前景后,他决定自己创业。1997年,他和朋友在晋江东石合资开了一家印花厂。一开始一年也能赚个十几万元,可好景不长,受市场影响,几年后,印花行业发展呈下滑现象,倪清河不得不考虑转型。

擦亮建筑行业“金字招牌”倪清河看上了厦门这座极具潜力

的城市,决定在建筑领域一展拳脚。2005年,他从企业老板摇身一变成一家建筑公司的业务员。

倪清河认为,要想有所成就,只有从最底层做起,才能深入了解一个行业。善于学习的他,1年后就被提拔为公司总经理。但3年后,他毅然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工作,再次自主创业。

起初,由于资金不足,他从一些小的工程做起,每天奔波在工地上。由于为人厚道、吃苦耐劳,此前的老客户给他介绍了一个 3000万元的工程项目。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笔大生意。

随着事业的稳步发展,2009年,厦门市闽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之初,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倪清河先拿下一些中小项目,打造一两个精品工程,慢慢在业内积累起良好口碑。抱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闽帝建设所承包的项目备受好评。例如,他们承包的三九军大医药生产基地、印天工业园被评为厦门市“优良工

程”,逐渐在鹭岛擦亮建筑行业的金字招牌。

“我们都是以企业办公楼、厂房建筑装修为主,一个有资金计划、能在厦门买一块地或者盖一栋厂房的企业,也是为了生产而生存,所以风险可控性相对较强。”这两年,受大环境对房地产行业影响,一些下游建筑企业资金链出现紧张,倪清河却说,这对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他们做的并非房地产项目,而是有资金保障的制造业项目。

“还是要稳扎稳打,不能让员工丢了饭碗。”如今,倪清河虽小有成就,但身为董事长的他,每天8时除了公司事务之外,一有时间他都要往工地跑,直接在工地上办公。在他看来,工程项目重在管理,必须按期完成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这已成为他多年的习惯。

除了企业办公大楼、厂房建设,倪清河还将目光放在一些高端建筑的装饰上,例如酒店、企业高管别墅、私人豪宅等的装修。他透露,加上这些,闽帝建设一年的业绩达3亿元左右。

团结在厦南商“创二代”

虽然事业繁忙,但倪清河积极投身商会公益活动。身为厦门市南安商会社会公益部副部长,倪清河每年都会利用重阳节等时机,和商会成员一起回到家乡南安,到几个乡镇关心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温暖。倪清河也会参与厦门南安老乡组织的各类慈善活动,他认为,要做事就要先学会做人,知恩图报,施恩也要莫望报。

当被问及有没有统计过到一共捐了多少善款时,他笑着摇了摇头:

“每次都是看哪里需要帮助,就尽自己所能捐一些,怎么可能还去一笔一笔算呢?反正就是尽自己能做到的一点心意。公益事业,就是一件众乐乐的善事嘛。”

而今,倪清河又多了一个重担。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在 3月 20日厦门市南安商会举行的一次大会上,与会南商倡议组建“厦门市南安商会创二代联谊部”。倪清河被委以重任,担任联谊部部长。他将和副会长余一锋、常务理事陈思龙等青年企业家一道,筑起“创二代”抱团发展的联谊平台。

倪清河说,首批会员将从商会理事以上成员中已跟随父辈创业或从业的 18周岁以上直系子女中进行挑选,根据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把他们集中起来。“我们计划召集30个成员,目前已有10多人报名。”在他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借助这个平台,大家能获得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交流沟通的机会,也能让厦门南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走到现在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我还是非常感激以前的那些经历,因为这让我得以成长,也让我倍加珍惜帮助过我的人。”采访最后,倪清河一直抱着一颗感恩之心,正是有了这些坎坷,才让这个白手起家的老板做起事情都是小心翼翼。

南安石企女老板发起组建微信慈善群4个多月筹集6万善款 帮扶上百个困难家庭

▲四鑫石业总经理李阿四(右1)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40岁的李连河骨瘦如柴,在床上一躺就是27年。

龙岩南安商会会长曾金培一行

到蓬华镇路荇村走访调研

长沙市社会组织促进会

到长沙南安商会走访调研

智能技术为供给侧改革铺路

家装需要好好改造产业链,而不是一窝蜂做平台。装修最难的在工人端,中国还没有实现工人产业化,要实现平台良好的运作,各个产业链一定要做好。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家装行业,仍改变不了需要水电工、泥工、

瓦工、油工等工种的事实。要先将每一个工种改造好,每一个垂直领域做好才会有平台。未来不会有传统家装与互联网家装的区别,趋势是融合,但融合侧重点是线下,纯粹线上的互联网家装落地很难。

——福建省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炳煌

家装要好好改造产业链

——享居派CEO李斯发本报记者 林超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