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NU...

427
汉语言文学专业·1· 目 录 《文学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 1 《语言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9 《世界历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 16 《中国历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 22 《人文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29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 32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 53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 61 《外国文学 I》课程教学大纲..................................................................................................................... 67 《外国文学 II》课程教学大纲 ................................................................................................................... 71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 75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 80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84 《文学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 90 《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94 《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98 《中国古代文学名典选读(Ⅰ、Ⅱ、Ⅲ)》教学大纲 ........................................................................... 103 《中国现代文学名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 120 《中国当代文学名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 125 《外国文学名典选读 I》课程教学大纲................................................................................................... 130 《外国文学名典选读Ⅱ》课程教学大纲 ................................................................................................. 136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142 《现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 147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151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 155 《诗词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 160 《文化研究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16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168 《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 175 《诗经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 180 《中国古代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 184 《唐诗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189 《唐宋词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193 《元明清诗歌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 197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教学大纲 ............................................................................................................. 201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207 SCHOOL OF HUMANITIES HZNU

Transcript of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

目 录 《文学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 1 《语言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9 《世界历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 16 《中国历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 22 《人文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29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 32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 53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 61 《外国文学 I》课程教学大纲..................................................................................................................... 67 《外国文学 II》课程教学大纲 ................................................................................................................... 71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 75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 80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84 《文学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 90 《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94 《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 98 《中国古代文学名典选读(Ⅰ、Ⅱ、Ⅲ)》教学大纲 ........................................................................... 103 《中国现代文学名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 120 《中国当代文学名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 125 《外国文学名典选读 I》课程教学大纲................................................................................................... 130 《外国文学名典选读Ⅱ》课程教学大纲 ................................................................................................. 136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142 《现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 147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151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 155 《诗词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 160 《文化研究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16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168 《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 175 《诗经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 180 《中国古代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 184 《唐诗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189 《唐宋词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193 《元明清诗歌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 197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教学大纲 ............................................................................................................. 201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207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

《中国古代诗书画专题》教学大纲 ..........................................................................................................211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大纲 ......................................................................................................... 216 《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222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 227 《文艺批评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 ......................................................................................................... 235 《网络文学研讨》课程教学大纲 ............................................................................................................. 240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 245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 249 《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教学大纲 ......................................................................................................... 255 《戏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259 《女性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264 《20 世纪中国小说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269 《当代科幻小说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274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280 《西方现代派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286 《20 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293 《20 世纪俄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298 《外国诗歌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302 《英美短篇小说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 306 《东方文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310 《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 315 《方言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 321 《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 325 《训诂学》课程教学大纲 ......................................................................................................................... 329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 334 《方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 340 《古代语言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344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349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 353 《西方文化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 360 《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 364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369 《〈尔雅〉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377 《中文工具书使用》课程教学大纲 ......................................................................................................... 382 《戏剧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 386 《动漫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 390 《言语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 394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403 《小说艺术解密》课程教学大纲 ............................................................................................................. 406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 410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 415 《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 420 《人文学术研究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423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

《文学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大纲主撰人:刘正平 詹玲 李海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52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历史师范、人文教育师范、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

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一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针对历史师范、人文教育师范、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的大类平台课。

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文学

审美和文学批评能力。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较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

了解基本的文学发展规律。本课程有助于打破专业局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基本认识和亲和力,为学生以后的中国文学、中国历

史的分专业学习打好基础,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平台基础课程。 Literary appreciation is a platform course which the students of the humanities college must

learn.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classical works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oreign literature.To learn the course,students will master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more important literary works,writers and literary phenomena,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law of literature development,then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literary appreciation,literary aesthetic and literary criticism.This course helps to break professional limitations,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总论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0.5 0.5 0

一 《诗经•秦风•无衣》与《楚辞•九歌•国殇》赏析 1.5 1.5 0

二 文士的“桃源梦”与江湖的“桃园情”——《桃花

源记》与《桃园三结义》的比较阅读 2 2 0

三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四 苏轼《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赏析 2 2 0

五 《快嘴李翠莲》故事的生成与传播 2 2 0

六 《聊斋志异·罗祖》故事的解读与赏析 2 2 0

七 鲁迅小说《伤逝》赏析 2 2 0

八 莫言小说《红高粱》赏析 2 2 0

九 曹禺话剧《原野》赏析 2 2 0

十 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和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

性的孩子》赏析 2 2 0

十一 余华小说《活着》赏析 2 2 0

十二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2 2 0

十三 《罗密欧与朱丽叶》 2 2 0

十四 《变形记》 2 2 0

十五 《老人与海》 2 2 0

十六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学鉴赏》的教学,达成以下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能熟悉和掌握一些中国文学史上的

重要作家、作品;②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养成跨学科、宽知识面的文学史视野,将“文学”与“人

学”相结合,能够初步透过文学作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分专业学习打

好文学基础,提升对中国文学的亲和力和认同感;③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中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培

养审美情趣,陶冶人文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

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文学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①

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

字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 文学作品的鉴赏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1991 年。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 1983 年。 东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 1979 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

唐·白居易注,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 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 1986 年。 明·洪楩辑,程毅中校注《清平山堂话本校注》,中华书局 2012 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第 3 版。 清·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钱谷融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朱栋霖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15),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年。 鲁迅著《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 莫言著《红高粱家族》,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年。 曹禺著《原野·北京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 徐志摩著《徐志摩诗全集》,新世界出版社 2014 年。 顾城著《顾城诗全集》,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年第 2 版。 余华著《活着》,作家出版社 2012 年第 3 版。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项晓敏主编《外国文学作品导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和通透理解课程内容,具有独立的问题意识,善于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够熟练背诵要

求篇目。

良好(80-89) 较好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善于思考,勤于探索;能够熟练背诵要求篇目。

中等(70-79) 能够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有问题意识,善于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一般;较熟练背诵要求篇目。

及格(60-69) 基本能够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和熟练背诵要求篇目。

不及格(低于 60) 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理解课程内容,没有问题意识,不能背诵要求篇目。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其中书面作业占 20%),期末书面考核成绩占总分

的 60%。 (4)过程考核:提交 3 篇文学鉴赏作业(具体要求由各时段任课老师决定),各占平时成绩的

20%。课堂表现占 40%,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参与度和到课情况等打分。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论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0.5 学时) 1.教学要求:理解“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含义。总体把握文学发展脉络和各时代的文学

特征。 2.主要内容:从王国维等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著名论断出发,综述中国文学的发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

历史,扼要列举介绍各时代的代表文学体裁、作品、作家等。(0.5 学时) 3.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版本众多,不予指定。 5.思考题:你 喜欢哪个时代的哪个作家的什么文学作品,为什么。

第一章 《诗经·秦风·无衣》与《楚辞·九歌·国殇》赏析(1.5 学时) 1.教学要求:能够背诵《无衣》和《国殇》两首诗。充分理解和掌握两首诗的含义、文学特

征。 2.主要内容:介绍《诗经》的基本内容,诵读《无衣》诗,并逐字逐句讲解和赏鉴(0.5 学时)。

介绍《楚辞》的内容和基本特点,诵读《国殇》诗,逐字逐句讲解和赏鉴(0.5 学时)。结合战国时

期政治、外交和军事形势,讨论《无衣》和《国殇》两诗分别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精神气质,与战国

秦楚两国争霸成败之间的关系。(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1991 年。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中华书局 1983 年。 5.思考题:楚辞体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后来消亡了?

第二章 文士的“桃源梦”与江湖的“桃园情” ——《桃花源记》与《桃园三结义》的比较阅读(2 学时)

1.教学要求: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士的“桃源梦”和江湖社会的“桃园情”在文学作品中

的表现;熟练掌握陶渊明《桃花源记》,完成《三国演义》的阅读。 2.主要内容:学习《桃花源记》全诗,类举刘义庆《幽明录》“刘晨阮肇”条、王维《桃源行》、

孟浩然《武陵泛舟》、韩愈《桃源图》、王安石《桃源行》等诗,进行比较阅读。(1 学时)。学习《三

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梳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异姓结拜”描

写,列举著名事例,如《水浒传》、《金瓶梅》等中的结拜情节。比较和分析文士的“桃源梦”与江

湖的“桃园情”的差异,认真思考中国文学中的这两个传统展示的社会思维及其反映的社会群体意

识(1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东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 1979 年。明·罗贯中《三

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第 3 版。 5.思考题:为什么“桃源梦”出现在魏晋六朝时期,而“桃园情”出现于明代?

第三章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2 学时) 1.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和背诵《琵琶行》全诗,把握全篇的思想、主旨和艺术水准。了解古

诗朗诵的基本知识,学会声情并茂地诵读古诗。 2.主要内容:学习《琵琶行》全诗,进行全篇字词句的疏解,掌握该诗的思想意义,白居易

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1.5 学时)了解中国古代叙事诗的传统(《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和白

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其他代表作品。(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发表见解。 4.学习资料:唐·白居易注,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5·

5.思考题:白居易的诗歌为什么在日本传播非常广泛?

第四章 苏轼《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赏析(2 学时) 1.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和背诵《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全文,把握两篇文章的思想、主旨

和艺术水准。了解散文赋朗诵的基本知识,学会声情并茂地诵读古文。 2.主要内容:学习前后《赤壁赋》全文,进行全篇字词句的疏解,掌握两篇文章的思想意义;

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写作这两篇文章的的时代背景和心境。(1.5 学时)介绍苏轼关于“吾文如

行云流水”的文学观点和相关论述,并结合前后《赤壁赋》予以深化理解。(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发表见解。 4.学习资料: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 1986 年。 5.思考题:你认为苏轼身上展现出来的士大夫人格,有哪些值得称道和学习的?

第五章 《快嘴李翠莲》故事的生成与传播(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话本”和古代讲话技艺的相关知识;《快嘴李翠莲》故事的说唱主体的身

份、意识、思想世界和知识修养;研讨和掌握《快嘴李翠莲》故事的生成与传播过程。 2.主要内容:学习《快嘴李翠莲》全篇,通透理解该话本的意义和主旨。快嘴李翠莲的人物

形象分析。说书艺人的身份、思想、习惯、见识对李翠莲形象塑造的贡献和意义。(1.5 学时)介绍

和学习《快嘴李翠莲》故事的接受和传播史。(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发表见解。 4.学习资料:明·洪楩辑,程毅中校注《清平山堂话本校注》,中华书局 2012 年。王学泰《游

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同心出版社 2007 年。 5.思考题:“李翠莲”和“潘金莲”这样的人物形象,在明清小说中经常出现,你怎么认识这

种文学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六章 《聊斋志异·罗祖》故事的解读与赏析(2 学时) 1.教学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罗祖》故事的内容、思想和叙事方式;了解蒲松

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背景和过程;初步了解“文史互证”的方式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及其价值。 2.主要内容:讲解和学习《罗祖》故事全文,掌握这篇小说的叙事主线和叙事要素;选取明

代江南无为教宝卷《五部六册》中的部分篇章,勾勒民间宗教文献中的“罗祖”形象;由此引导学

生思考和比较两种文献在人物传记方面的区别和差异,并思考这种差异化的描写和叙事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出于何种目的;(1.5 学时)初步了解“文史互证”方法的实用价值,并列句实例予以介绍。

(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发表见解。 4.学习资料:清·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濮文起《秘密教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溯源》,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5.思考题:《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故事的形成与史实有密切联系,也有不小的

差距。关于这个问题,你认为这几部小说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第七章 鲁迅小说《伤逝》赏析(2 学时) 1.教学要求:从作品解读出发,认识《伤逝》主人公悲剧的根源及其思想艺术价值,体会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6·

迅对于婚恋的独特思考;理解、分析涓生和子君的人物形象及背后的意义。把握小说的主要艺术特

征。 2.主要内容:从重要的段落、字句解读入手,捕捉涓生、子君的恋爱变化过程,分析涓生和

子君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的艺术特征。(1.5 学时)结合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及鲁迅的《娜拉

走后怎样?》,讨论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根源。(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易卜生:《玩偶之家》,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5.思考题:《伤逝》在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第八章 莫言小说《红高粱》赏析(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

叙事人称、叙事结构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入手,体会《红高粱》叙事手法的独特性。把握余占鳌、“我

奶奶”的形象特征及背后的价值意义。 2.主要内容:从重要的段落、字句解读入手,分析余占鳌和“我奶奶”的人物形象。体会小

说的艺术特征。(1.5 学时)简要介绍寻根、先锋小说思潮以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把握《红高粱》

的创作根源。(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洪治纲:《莫言是一个奇特的存在》,《百家评论》2012 年第 1 期。宋剑华:《知

识分子的民间想象——论莫言《红高粱家族》故事叙事的文本意义》,《广东社会科学》2009 年第 8期。

5.思考题:《红高粱》文本结构的独特性在哪里?

第九章 曹禺话剧《原野》赏析(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对戏剧情节、人物形象、环境状况等的解读,认识《原野》的人性悲剧意

义;把握剧作在复仇的主题之下的人困扰与无奈的欲望感情,深入分析主要人物的内心冲突,甚至

灵魂分裂的心理特征,理解戏剧的冲突美学。 2.主要内容:介绍曹禺写作《原野》的创作动机、时代背景,通过文本阅读,把握金子、仇

虎、焦大星等人的人物形象,体会戏剧的冲突美学,以及文本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

相混合的艺术表现手法。(1.5 学时)表演《原野》片段,通过演绎剧本故事的方式,加深理解。(0.5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自主表演。 4.学习资料:路鸣:《曹禺和《原野》,《当代文坛》1983 年第 9 期。田本相:《曹禺传》(第十

六章),东方出版社 2009 年版。 5.思考题:你怎样理解《原野》的神秘性?

第十章 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赏析(1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对诗歌的意象、结构等的分析,了解《再别康桥》中西合璧的诗歌文体特

征。 2.主要内容:介绍英国民谣体 ballad 的押韵方式,对比传统中国诗歌歌行体的韵律,对《再别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7·

康桥》的诗歌韵律进行认真、细致的文本分析。(0.5 学时)结合诗人彼时的情感心理,分析诗歌中

的重要意象,体会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寄托。(0.5 学时)在理解诗歌情感及韵律的基础上,朗读诗

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提高诗歌朗诵能力。(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朗诵点评。 4.学习资料:华兹华斯:《水仙》,杨德豫,《华兹华斯诗歌精选》,《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 年

版。韩石山:《徐志摩传》“真正的剑桥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5.思考题:《再别康桥》如何体现了情理交融、主客合一的诗歌理论?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1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对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的分析,结合顾城“童话诗人”的性格特征,

体会诗歌中的“唯灵浪漫主义”特质。 2.主要内容:介绍顾城生平。结合时代背景、诗人性格、人生经历,解读诗歌的语言、意象

和结构特征。体会与自然融合一体的优美、浪漫诗歌意境。(0.5 学时)在理解诗歌情感及韵律的基

础上,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提高诗歌朗诵能力。(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朗诵点评。 4.学习资料:《顾城文摘》网站“顾城之城”,http://www.gucheng.net/index.html 5.思考题:《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首诗如何体现了顾城的诗歌理想?

第十一章 余华小说《活着》赏析(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通过文本人物形象分析,把握作者塑造人物特色的手法。 通过对文本语言、结构、情节特征等的细读分析,认识作品的价值意义。 2.主要内容:介绍小说创作背景、影视改编情况及社会影响。通过全文阅读,以及教师引导

学生对重点段落及字句的细读分析,分析福贵、家珍的人物形象特色。引导学生体会小说名字的背

后寓意。(1.5 学时)介绍余华创作风格的变化,对比《现实一种》和《活着》,讨论余华如何以及为

何从先锋的暴力走向现实的温情。(0.5 学时) 3.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洪治纲:《余华评传》“活着意味着什么”,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洪治纲:

《余华研究资料》“长篇小说的写作”、“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5.思考题:《活着》如何体现了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第十二章 《荷马史诗》(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恩格斯)。

认识希腊文化、文学与人学关系。掌握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2.主要内容: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古希腊文化与历史资料,《伊利亚特》、《奥德赛》 5.思考题: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伊利亚特》所塑造的古希腊英雄特点。

第十三章 《罗密欧与朱丽叶》(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莎士比亚创作情况,掌握《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战胜一切”的主题,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8·

及其作品所体现的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征。 2.主要内容: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文艺复兴人文历史背景资料,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5.思考题:《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罗密欧与朱丽叶》所体现的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征。

第十四章 《变形记》(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卡夫卡文学创作及其表现主义文学。认识卡夫卡式创作的主要特征。掌握

《变形记》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2.主要内容:卡夫卡《变形记》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卡夫卡《变形记》及其相关的作家介绍资料。 5.思考题:《变形记》所体现的人性的异化分析。

第十五章 《老人与海》(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海明威的文学创作。认识《老人与海》的思想内涵。掌握《老人与海》中

体现的象征意义、硬汉精神。 2.主要内容:海明威《老人与海》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海明威《老人与海》及其相关的作家介绍资料。 5.思考题:《老人与海》中的硬汉精神。

第十六章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福克纳文学生平与文学成就。认识《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所体现的

美国南方文化特点。掌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作品艺术特色。 2.主要内容: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美国南方文化人文历史背景资料,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5.思考题:美国南北方文化特点;造成爱米丽爱情悲剧的根源及作品艺术特色。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9·

《语言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Language Foundation)

大纲主撰人:徐越、陆忠发、钟小勇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53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历史师范、人文教育师范、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

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一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语言基础》是一门专业平台课,本课程以具体、鲜活的语言事实或现象为对象,引导学生系

统、重点地掌握语言(主要是汉语)语音、文字和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基本规律、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语言文字方面的

工作或进一步学习、研究语言提供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LANGUAGE FOUNDATION is a professional platform.Its content is to learn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knowledge of Chinese phonetics,character,grammar,semantics,pragmatics,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language,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inguistic quality,an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work or language study or linguistics research.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世界语言概说(一) 2 2 0

二 世界语言概说(二) 2 2 0

三 语言学习的奥妙 2 2 0

四 语音的魅力(一) 2 2 0

五 语音的魅力(二) 2 2 0

六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 2 2 0

七 我们的汉字 2 2 0

八 汉字类型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0·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九 智慧之身 2 2 0

十 说几个容易误解的字 2 2 0

十一 大家都说不清的历史,汉字说得清 2 2 0

十二 汉语语法有什么特点? 2 2 0

十三 汉语词类和成分一样吗? 2 2 0

十四 有趣的歧义 2 2 0

十五 话语中的意义 2 2 0

十六 身边的汉语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帮助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②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③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语言生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言

学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的基本知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具体、鲜活语言现象的分析揭示相

关规律。 教学目标①

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

文字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采用课堂提问、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运

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具体语言现象。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引导关注语言生活,展现汉语的魅力,培

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由三位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方向各有侧重的教师分别承担语音(徐越)、文字(陆忠发)

和语法语义语用(钟小勇)等内容的教学;以具体、鲜活的语言事实或语言现象为对象,引导学生

揭示语言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采用讲练结合、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自编《汉语基础》讲义。 参考书: ①吕叔湘《语文常谈》,三联书店,2008。 ②王力《王力汉语散论》,商务印书馆,2002。 ③吕叔湘《语文杂记》,三联书店,2008。 ④祝鸿熹《古词语新解 100 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⑤祝鸿熹《古代汉语三百题》,商务印书馆,2017。 ⑥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1·

⑦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⑧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 ⑨邵敬敏《汉语语法趣说》,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⑩徐默凡、刘大为《汉语语法趣说》,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知识掌握扎实,能全面、准确地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复杂问题。

良好(80-89) 知识掌握较扎实,能较全面、较准确地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中等(70-79) 知识掌握一般,能较准确地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一般问题。

及格(60-69) 知识掌握一般,能较准确地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较浅显的问题。

不及格(低于 60) 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20%)、课堂表现(40%)和作业完成情况(40%)构成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世界语言概说(一)(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世界语言数量和分类;了解我国境内语言的数量及类型。 2.主要内容:(1)世界语言的数量;(2)世界语言的分类。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自编 5.思考题:世界语言可以分为几类?

第二章 世界语言概说(二)(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世界语言数量和分类;了解我国境内语言的数量及类型。 2.主要内容:(1)我国境内语言的数量及类型;(2)世界语言概说小结。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自编 5.思考题:我国境内语言有哪些类型?

第三章 语言学习的奥妙(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二语习得的相关概念;了解儿童与成人学习语言的差异;了解语言学习与

语言习得的差异。 2.主要内容:(1)母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2)孩子的语言习得和成人的语言学习;(3)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差异。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自编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2·

5.思考题:(1)儿童学习语言与成人学习语言有什么差异?(2)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有什么

差异?

第四章 语音的魅力(一)(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语音在多个领域的作用,从各种现象中领略语音的魅力。 2.主要内容:(1)声纹在刑侦和司法中的作用;(2)假声与戏剧、歌剧有什么关系?(3)周

杰伦的歌曲为什么那么流行?(4)台湾“妹妹”为什么叫“美眉”?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自编 5.思考题:(1)说说语音在不同领域的作用。(2)说说语音变异带来的影响。

第五章 语音的魅力(二)(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语音在多个领域的作用,从各种现象中领略语音的魅力。 2.主要内容:(1)北京“姐姐”为什么不像“小姐”?(2)香港女孩子的名字中为什么爱用

[i]?(3)绕口令为什么会绕口?(4)外国人的名字为什么那么长?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自编 5.思考题: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跟语音有关?

第六章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我国方言的种类及特点;了解如何调查方言。 2.主要内容:(1)汉语方言的形成;(2)汉语方言的种类;(3)汉语方言与国际音标。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自编 5.思考题:(1)我国方言可分为几类?大致分布如何?(2)如何调查方言?

第七章 我们的汉字(2 学时) 1.教学要求:知道汉字的来历、汉字今后的发展。 2.主要内容:介绍汉字起源、演变和今后的发展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1)陆忠发《汉字学的新方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年。(2)陆忠发《当代

汉字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5.思考题:汉字必须走拼音化道路吗?

第八章 汉字类型(2 学时) 1.教学要求:掌握六书。 2.主要内容:结合汉字实际介绍六书。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1)陆忠发《当代汉字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年。(2)裘锡圭《文字学概

要》,商务印书馆 2008 年。 5.思考题:比较《当代汉字学》和《文字学概要》对汉字结果的分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3·

第九章 智慧之身(2 学时) 1.教学要求:体会汉字造字之巧妙。 2.主要内容:举例介绍汉字造字充满智慧的构思。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1)陆忠发《汉字学的新方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年。(2)陆忠发《当代

汉字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5.思考题:思考一下,如果让你造字表达下面的概念,你怎么造字?看看你有没有古人那么

聪明。买、卖、嘈杂、吵死人了、稀饭、前、后、黑、白、高。

第十章 说几个容易误解的字(2 学时) 1.教学要求:掌握相关汉字的结构。 2.主要内容:举例介绍几个容易误解的字。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陆忠发《当代汉字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5.思考题:“风”为什么从“虫”?

第十一章 大家都说不清的历史,汉字说得清(2 学时) 1.教学要求:理解汉字在中国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 2.主要内容:(1)井田制真是把田地分割成“井”字形吗?(2)中国象棋来自印度吗?(3)

中国古代使用日晷真的非常晚吗? 3.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 4.学习资料: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参与讨论。 5.思考题:思考一下,运用汉字材料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是不是给你带来了新的认识?

第十二章 汉语有什么特点?(2 学时) 1.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汉语是形态不丰富的语言,汉语的主要特点有:(1)词类和句法

成分并不一一对应;(2)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结构具有一致性,正因如此,汉语的语序和虚词很重

要。 2.主要内容:(1)“们”是汉语的复数标记吗?(汉语形态不丰富)(2)“他、她”是性别的

不同吗?(语言与文字的区别)(3)“猩猩、醒醒、星星”(汉语的重叠)(4)“走开”可以做主语吗?

(词类和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5)“地震”与“大地震动”(词的结构、短语的结构和句子的结构

基本一致)(6)“钱、是、没、有、问、题”可组成几个句子?(汉语的语序)(7)“的”不“的”,

非常“的”。(汉语的虚词)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1)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2)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

印书馆,1982。(3)吕叔湘《语文常谈》,三联书店,2008。(4)邵敬敏《汉语语法趣说》,暨南大

学出版社 2011。 5.思考题:(1)可以说“逛逛学校”吗?为什么?(2)“你书”不可以说,可说成“你的书”,

可“把你书给我”可说,分析其中的原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4·

第十三章 汉语词类和成分一样吗?(2 学时) 1.教学要求:明确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语法特征主要标准,形态和意义是参考标准),明确

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复杂关系,了解虚词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 2.主要内容:(1)“年、月、日”一样吗?(2)如何给汉语划分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3)

“刚才”和“刚刚”各是什么词?(4)“必需”和“必须”各是什么词?(5)“请慢走”的“慢”

是副词吗?(词类与成分)(6)“多了一个人”的“多”是形容词,还是动词?(兼类)(7)“下了

雨”和“下雨了”有什么不同?(两个“了”)(8)“你说什么吗”可以说吗?(疑问代词与语气词

的互动)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1)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2)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

印书馆,1982。(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4)邵敬敏《汉语语

法趣说》,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5.思考题:(1)“金”和“金子”的词类一样吗?为什么? (2)“老在老地方碰到那个老师”中的“老”性质一样吗?

第十四章 有趣的歧义(2 学时) 1.教学要求:归纳歧义的类型,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强调层次分析法),明确消除歧义的方

法。 2.主要内容:(1)“zhàndóu 经历”是什么经历?(同音不同形)(2)一块两块,还是两块一

块?(同音同形)(3)“天大的事”是什么事?(简缩)(4)没有买票的(结构层次)(5)谁也赢不

了(语义)(6)他打坏电话(综合)(7)昨天做的作业(综合)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1)邵敬敏《汉语语法趣说》,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2)黄伯荣、廖序东《现

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思考题:(1)分析“他在火车上写的字”有几种意义。(2)分析“没有穿破的衣服”有几

种意义。

第十五章 话语中的意义(2 学时) 1.教学要求:关注语用现象,归纳预设的类型,避免陷入语言的陷阱;体会蕴含义,把握言

外之意;了解指示现象,明确具体所指;了解语言与逻辑的关系,使说话更严谨。 2.主要内容:(1)你给女朋友送礼物了吗?(预设之一)(2)你又怎么了?(预设之二)(3)

名字虽然很怪,模样倒长得不错。(预设之三)(4)你是打算为老人保险,还是为小孩保险?(预设

之四)(5)“这个婆娘不是人”,那么是什么?(隐含之一)(6)连实习生都知道。(隐含之二)(7)是“明天”,还是“星期二”?(指示之一)(8)枪对着谁的丈夫?(指示之二)(9)大家为什么笑

了?(语言与逻辑之一)(10)这样回复对吗?(语言与逻辑之二)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1)徐默凡、刘大为《汉语语用趣说》,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2)索振羽《语

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何向东《逻辑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思考题:(1)林丹的道歉会被接受吗?(提供资料)(2)请分析肖雪的成功经验。(提供资

料)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5·

第十六章 身边的汉语(2 学时) 1.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汉语,引导学生自觉应用相应的语言学知识分析网络语言、

“病句”、矛盾句等有趣的语言现象,养成自觉关注语言现象、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了解语言的应

用。 2.主要内容:(1)“网红”和“网黑”(新词的产生)(2)“霸凌”和“欺凌”(词语的替换)(3)

“见面朋友”是病句吗?(4)“谷歌翻译什么都好,就是翻译不好?”这句话矛盾吗?(5)三八____节?(词义的联想义)(6)“只要时刻有趣着”可以说吗?(语言景观)(7)语文教学与语言教学(语

言应用之一)(8)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艺术(语言应用之二)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1)微信订阅号“语言学午餐”。(2)徐默凡、刘大为《汉语语用趣说》,暨南

大学出版社,2011。(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 5.思考题:(1)你对“扭断语法的脖子”的观点有何看法?(2)分析一则笑话《我(猪八戒)

能吃》(提供资料)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6·

《世界历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Seminar for World History Studies)

大纲主撰人:周东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091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历史师范、人文教育师范、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

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0/4) 【建议修读学期】一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世界历史专题》课程是人文学院大类基础平台课,旨在让大一新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对世界历

史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基础性的了解。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世界

上古中古时期的人类文明;第二阶段是近代工业文明;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的人类文明,通过教师讲

解和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大河文明、西方文明的源头、中世纪的基督

教文明、城市的兴起、启蒙运动与人类理性时代、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近代宪政革命、工业文明

与人类生活的变迁、民族国家与领土争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人类的理性反思、科技与 20 世纪的世

界、第二次世界发展与人类道路的选择等。本课程采用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阅读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Seminar for World History Studies is a course of general basis platform of Humanity College,aiming

to make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to get to know the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and figures in world history.The course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the first one is the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and medieval times;the second one is the modern industry civilization;the third one is the 20th century civilization.Students will learn topics including origins of human civilization,great rivers civilizations,Christianity,the rise of cities,enlightenment and reason,industry and modern society,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national states and territorial dispute,the First World War,the Second World War,science and 20th century.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2 2 0

二 大河文明时代的到来 2 1.5 0.5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7·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三 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和罗马 2 1.5 0.5

四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 4 3 1

五 城市的兴起 2 1.5 0.5

六 启蒙运动与人类理性的时代 2 1.5 0.5

七 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 4 3 1

八 近代宪政革命 4 3 1

九 工业文明与人类生活的变迁 2 1.5 0.5

十 20 世纪的战争 4 3 1

十一 科技与 20 世纪人类文明 4 3 1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文明的基本进程以及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

②理解战争与和平对人类发展的意义;③理解宗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④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课

堂实践讨论,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表达能力以及写作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①通识知识:学习人类文明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通识知识。

②理论知识:通过世界史课程的学习,掌握较为系统的世

界历史学科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

人类文明的基本进程以及影响

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战争

与和平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宗教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①②③

综合素质:通过世界史课程的学习,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

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人文关怀理念和科学创新精神。

学生自主阅读、课堂实践讨论、

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培养 教学目标④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由教师讲授三分之二,学生讨论三分之一。在教学的手段上要注重用 新教学手段进行教

学,特别要注重用电化教育的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用书: ①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②李世安主编:《世界文明史》,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 年版; ③[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 ④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⑤[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 1987

年版; ⑥《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8·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能独立选择选题,撰写小论文,且选题恰当,符合学术规范,有一定学术见解。

良好(80-89) 能独立选择选题,撰写小论文,且选题合理,符合学术规范,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中等(70-79) 较科学选择选题,撰写小论文,符合学术规范。

及格(60-69) 较科学选择选题,撰写小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

不及格(低于 60) 选题不科学,小论文不符合学术规范

(3)成绩构成:期末成绩占 50%,平时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的由出勤率,期中测试及课堂表现构成。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况和特点,了解世界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世界

历史的研究现状。重点是近现代的研究现状。 2.主要内容:关于“历史”的基本思考;世界史的概念和世界史的体系;世界史的进程:从

分散到整体。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

院出版社 1999 年版;(2)《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 5.思考题:无

第一章 大河文明时代的到来(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目前所知道的人类 早产生的几个文明及

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内容包括: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中国等大河文明历史。

在了解具体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让学生对文明为什么会产生,大河文明产生的条件,文

明初步发展的规律等问题有所思考。学生重点应该理解和掌握以下具体问题:埃及奴隶制国家产生;

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奴隶制的特点;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变化;埃赫

那吞宗教改革;古埃及文字、金字塔、天文、数学和医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亚述帝国的兴起;地中海东岸文明;新巴比伦王国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及其特点;雅

利安人国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种姓制度、婆罗门教;中华文明。 2.主要内容:一、两河流域的文明;二、早期埃及文明;三、印度河流域文明;四、中华文

明。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无 5.思考题:大河文明之间的差异?

第二章 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和罗马(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希腊、古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了解希腊

“城邦”的概念,掌握斯巴达国家的形成过程及政治经济制度、奴隶制度。掌握雅典国家形成的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9·

程,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及对雅典政治的影响。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

生原因、古代罗马历史发展进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从而掌握罗马王政时代、古代罗马奴隶

制国家的产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罗马帝国时代、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及古代罗马文化。 2.主要内容:(1)爱琴文明的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斯巴达国家的统治特征;希波战

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意义;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希腊文明高度发展的原因。(2)罗马共和国前

期贵族和贫民的斗争及其结果;罗马的对外扩张;罗马向帝制的转变;罗马帝国的衰落;平民争取

政治权力的斗争;罗马对外扩张的动因;罗马向帝制转变的原因;基督教的兴起和演变。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古希腊史》,塞尔格叶夫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

著,商务印书馆。《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罗斯托夫采夫著,商务印书馆。《罗马史》,李维著,商

务印书馆。 5.思考题:公元前 8-6 世纪的希腊处于怎样的历史阶段?古代罗马世界的地理范围及其特点?

第三章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基督教盛行西欧”──首先追述公元 1 世纪基督教的产生背景,以及基

督教的经典和教义。在此基础上,分析罗马帝国晚期至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的发展与变化及基督教会

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巨大作用。 2.主要内容: 一、基督教的兴起 (一)原始宗教 (二)基督教的兴起 (三)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 (四)《圣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教义

二、基督教的背景 (一)犹太教的影响:“摩西十诫”《塔木德》、《旧约圣经》、《新约圣经》 (二)古典哲学的影响:奥尔弗斯教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普罗斯诺 斐洛(“基督教之父”)

三、基督教的文化精神 (一)《圣经》与自由意志的觉醒 (二)上帝先定论与自由意志 (三)基督教文化——神本文化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沃尔克《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 5.思考题: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第四章 城市的兴起(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十字军

东侵;要对各国封建制度的发生和发展作比较研究,有助于理解问题和掌握内容;并使学生认识到

西欧封建城市是拥有一定自由或自治权的“自由城市”。城市的兴起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由初期转向

盛期。城市反对封建主的斗争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城市行会所有制的斗争。而城市内部也出现了行

会反对城市贵族的斗争和帮工反对行东的斗争。这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0·

产生。十字军东侵是西欧各国封建主和教会对地中海东部沿岸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先后有八次大

规模的战争,对东西方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欧各国封建制度的发展有三种类型:一是由封

建割据走向中央集权,由分裂走向统一, 终形成单一民族国家的英法;二是由于大封建主或城市

贵族强大,王权微弱或外族侵占,一些国家在中世纪始终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

国家,如德、意;三是赶走阿拉伯人统治后形成的国家如西、葡。基督教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中起了重要作用,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在各国都有表现,而以德国 突出。大体上,教会垄断了西欧

中世纪的文化教育。 2.主要内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程度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实事求是地评述十字军战争及其意

义,清楚查理曼帝国为西欧国家和地区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要明白西欧在中世纪的文化教

育是控制在基督教会手中;十字军东侵的原因和影响;英法百年战争。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商务印书馆,1999 年。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的生

活与劳动》商务印书馆,1985 年。《十字军东征》,扎波罗夫,三联书店。《英国封建社会研究》,马

克尧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5.思考题:西欧封建城市产生的原因、经过;十字军东征的社会背景、基本过程和历史影响。

第五章 启蒙运动与人类理性的时代(2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述的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代出现

的启蒙运动,侧重向学生讲明这是一场在规模和影响上都大大超过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 2.主要内容:一、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二、启蒙运动进程;三、杰出人物介绍;四、评价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5.思考题:启蒙运动的大背景?

第六章 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4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在西欧北美主要国家的扩散,马

克思主义的诞生;了解和认识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增长历史哲学意识;使学生达到全面认

识历史发展动因的目的。 2.主要内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二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

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5.思考题:如何评价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相关论断?

第七章 近代宪政革命(4 学时) 1.教学要求:十八、十九世纪现代宪政的逐步确立,以英国和美国为主,同时也对欧陆国家

荷兰、瑞士、法国、德国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宪政文化进行解读。由于英美的宪政之路在西方宪

政文化中举足轻重,对它们的介绍将成为本章的重点。 2.主要内容:欧美各国家的宪政发展情况。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1·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著,商务印书馆 1988 年版。 5.思考题:如何理解“西方宪政文化”?

第八章 工业文明与人类生活的变迁(2 学时) 1.教学要求: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工业时代思想文化的演变,人类生活的变迁。 2.主要内容: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活的革命性变化。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汤普逊《欧洲中世纪晚期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6 年。 5.思考题:资产阶级是如何通过改革巩固自己的统治的。

第九章 20 世纪的战争(4 学时) 1.教学要求:结合战前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发展情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了解

和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理解和掌握大战的影响。了解二战的起源、性质、进程及其对世界

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经验、教训。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及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事件和影响。 2.主要内容:(1)1871-1914 年国际关系;战争的根源;战争结果及影响;影响战争的主要因

素。(2)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二战的起源、性质。(3)雅

尔塔体系下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两极格局 终解体的标志、原因和影响。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保罗•肯尼迪著,梁于华等译:《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0 年版。丘吉

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本),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5 年版。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第六章),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5.思考题:凡尔赛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评价这一体系?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

容及其影响如何?雅尔塔体系下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第十章 科技与 20 世纪人类文明(4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 20 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以及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果。 2.主要内容:(1)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电

子技术的发展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汽车、飞机与 V-2 火箭,高分子化学的建立和三大合

成材料的问世,生物学与医学的新成就,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2)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哲

学,心理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 3.教学方法:讲授 4.阅读材料:金重远主编:《20 世纪初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5.思考题:现代战争对科技进步的催化作用;现代西方哲学成就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2·

《中国历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Seminars For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大纲主撰人:丁贤勇 陆德富 王才友 大纲审核人:周东华、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081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历史师范、人文教育师范、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

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0/4) 【建议修读学期】一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该课程以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主要讲述中国历史的主要方面。通过学习该

课程,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进程及其规律。 This course insists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guided by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and Xi Jinping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This course mainly describes the main aspects of Chinese history.By learning this course,we should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know the process and principles of China History about 5000 years.

2.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导 语 史料史学:巧女故事 第 1 章 河姆良渚:文明起源

2 2 0

二 第 2 章 周监夏商:郁郁文哉 2 2 0

三 第 3 章 秦皇汉武:疆域规制 2 2 0

四 第 4 章 天台运河:隋唐风流 2 2 0

五 第 5 章 何处江南:宋明繁华 2 2 0

六 第 6 章 康乾盛世:中华泱泱 2 2 0

七 第 7 章 马戛尔尼:怀柔远方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3·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八 第 8 章 太平天国:农夫揭竿 2 2 0

九 第 9 章 洋务自强:官样文章 2 2 0

十 第 10 章 太炎之风:秀才造反 2 2 0

十一 第 11 章 袁氏当国:皇粱一梦 2 2 0

十二 第 12 章 蒋家王朝:苦海沉浮 2 2 0

十三 第 13 章 抗日烽火:民族存亡 2 2 0

十四 第 14 章 开国大典:共和之初 2 2 0

十五 第 15 章 人民公社:大公实验 2 2 0

十六 第 16 章 改革开放:走向富强 结 语 考查考试:学会学习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①了解中国历史基本知识、基本史实和基本理论,②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大

致的发展脉络,③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通识知识:通过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世界历史专题、中国历史

专题等课程的学习,掌握较为广博的通识知识,包括历史、哲学、

社会学等内在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关于中国历史五千

年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①

2.能力要求:培养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并为此后熟练运用于中学

历史教学做准备。 运用重大事件理解中国

历史。 教学目标②

3.素质要求 师德师风及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五千

年文明的辉煌。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①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中国:传统与变迁》),吉林出版集团 2015 年。 ②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 2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③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中信出版集团 2016 年。 ④樊树志:《国史概要》(第 4 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⑤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 ⑥费正清:《剑桥中国史》(11 卷)、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 册)。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4·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课程知识、概念,并能巧于运用。

良好(80-89) 较为熟练地掌握课程知识、概念,并加以运用。

中等(70-79) 掌握课程知识和概念。

及格(60-69) 基本掌握课程知识和概念。

不及格(低于 60) 未能掌握课程知识概念,并不能运用。

(3)成绩构成: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分期中、期末两次,以期末为主,一般期末占 50%,平

时成绩、期中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上课认真听讲、参与课堂和考勤、平时作业等综合因素。

7.其他说明事项 (1)教学内容分布:古代史 7 讲,近、现、当代史各 3 讲。作为大类平台课程,因需进行统一

考试,故须有个基本框架。在保持这一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授课老师可依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对讲

授内容,各自进行合理调整。 (2)讲授中建议兼顾历史内容本身的连续性与重要性,及与学习者关联的“在地”性,与通史

有别,穿插身边的“历史现场”;将通史与专题进行结合,并以通史为主结合专题史叙述,在历史珍

珠链中摸索出几颗 耀眼的。 (3)因授课对象为大一相关专业的新生,在知识性、启发性与学术性的前提下,建议授课老师

应注意结合其故事性与趣味性,及与当下社会的历史关联,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其进

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河姆良渚:文明起源(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介绍和分析,引导同学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问

题。 2.主要内容:(1)考古学上的“区系类型”;(2)中国文明的起源;(3)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

化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 4.学习资料:(1)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2000 年。(2)许宏:《何以中国》,

三联书店 2014 年。(3)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 年。(4)李学

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5)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15 年。 5.思考题:(1)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新认识。(2)中国文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了解一

下身边的远古文明。

第二章 周监夏商:郁郁文哉(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2.主要内容:(1)夏商周都城考古;(2)礼乐制度;(3)春秋战国间的社会变革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5·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 4.学习资料:(1)北京大学考古系编:《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 1979 年。(2)杨宽:《西周

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3)童书业:《春秋史》,中华书局 2010 年。(4)杨宽:《战国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5)吕思勉:《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 5.思考题:(1)周代的社会形态;(2)春秋战国间的社会变革

第三章 秦皇汉武:疆域规制(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能够更好地认识秦汉在中国历史上的奠基作用。 2.主要内容:(1)秦统一后的各项制度举措;(2)汉武帝的内外功绩;(3)东汉的外戚、宦

官与士大夫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 4.学习资料:(1)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年。(2)吕思勉:《秦汉史》,上

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3)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 2004 年。(4)杨联陞:《东汉的

豪族》,商务印书馆 2011 年。 5.思考题:(1)秦统一天下的意义。(2)汉武帝改革的意义。(3)东汉皇权不振的原因。

第四章 天台运河:隋唐风流(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能够认识到隋唐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以身边的天

台宗、大运河为切口,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讲述隋唐社会对中国历史的重新形塑。 2.主要内容:(1)隋唐政治制度;(2)大运河的开通;(3)历史上的佛教与佛学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 4.学习资料:(1)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2)陈寅恪:《隋唐制

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 2004 年。(3)张国刚:《佛学与隋唐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年。(4)向 达:《唐代长安和西域文明》,商务印书馆 2015 年。(5)黄永年:《唐史十二讲》,中华书局 2007年。

5.思考题:(1)大运河的历史意义。(2)唐代长安城的外域信息。(3)佛教对中国人的影响。

第五章 何处江南:宋明繁华(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晰宋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江南为中心,讲述经济中

心南移后,中国历史“双中心”之发展。 2.主要内容:(1)祖宗之法及王安石变法;(2)宋明理学;(3)南方经济的发展与江南市镇

的兴起。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 4.学习资料:(1)邓广铭:《宋史十讲》,中华书局 2008 年。(2)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三联书店 2011 年。(3)陈梧桐:《明史十讲》,中华书局 2016 年。(4)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

联书店 2015 年。(5)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5.思考题:(1)王安石变法的意义。(2)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江南经济地位提升的原

因。(4)历史上中国南北方的差异化发展。

第六章 康乾盛世:泱泱中华(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历史上的盛世及其后的衰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6·

2.主要内容:(1)历史上的盛世;(2)康乾盛世的历史高度;(3)衰征与内乱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 4.学习资料:(1)张研等:《清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年。(2)李治亭:《清康乾

盛世》,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 年。(3)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广西师大

出版社 2011 年。(3)孔飞力:《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 2014 年。(4)史景

迁:《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1 年。 5.思考题:(1)康乾盛世的表征。(2)乾嘉学派的形成

第七章 马戛尔尼:怀柔远人(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历史上民族关系、中西关系,及其历史命运;了解近代

前后中西之间的交流与想象。 2.主要内容:(1)历史上的宗藩关系;(2)马戛尔尼访华;(3)鸦片战争的爆发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 4.学习资料:(1)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年。(2)《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商务印书馆 2013 年。(3)何伟亚:《怀柔远人:马戛尔尼使华

的中英礼仪冲》,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2 年。(4)蓝诗玲:《鸦片战争》,新星出版社 2015 年。(5)茅

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年。 5.思考题:(1)历史上的宗藩关系。(2)历史上的中西交流及相互认知。(3)鸦片战争的起

因及失败原因。

第八章 太平天国:农夫揭竿(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进程,分析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原因、结果,

及近代际遇。 2.主要内容:(1)历史上的农村与农民;(2)“拜上帝”与“义和团”;(3)近代历史上的农

民与农民战争。 3.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 2015 年。(2)史景迁:

《太平天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3)裴士锋:《天国之秋》,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4 年。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年。(5)柯文:《历史三调:

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5 年。 5.思考题:(1)分析传统社会农民与朝廷的关系。(2)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3)

试析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九章 洋务自强:官样文章(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进程,认识起步走向世界之时,政府的努力及

全球化背景下的可能结局。 2.主要内容:(1)洋务的背景与结局;(2)洋务派官僚;(3)上海的兴起。 3.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年。(2)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9 年。(3)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上海书店出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7·

社 2009 年。(4)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4 年。(5)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武汉出版社 2012 年。 5.思考题:(1)简述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2)简析洋务运动中的几个代表人物。(3)近代

上海成为中国 大都市的主要因素。

第十章 太炎之风:秀才造反(2 学时) 1.教学要求:讲述士子向知识分子转化过程中的所思、所为,要求学生了解资产阶级改良派、

革命派发起改良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进程,并引导学生理解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失败的原因。 2.主要内容:(1)士子向知识分子转化;(2)草莽结义秀才造反;(3)章太炎与清末民初社

会。 3.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许寿裳:《章炳麟传》,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5 年。(2)魏斐德:《中华帝国

的衰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 年。(3)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 年。 5.思考题:(1)请从时代背景简析章太炎及其革命事迹。(2)传统士大夫与近代知识分子的

区别。(3)谈谈章太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生平认识。

第十一章 袁氏当国:皇粱一梦(2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讲述中国近代,对专制与民主政治的艰难抉择。 2.主要内容:(1)小站起家;(2)民初社会;(3)洪宪迷梦与北洋“乱世”。 3.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唐德刚:《袁氏当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年。(2)齐锡生:《中国

的军阀政治(1916-1928)》,中国人大出版社 2010 年。(3)陈志让:《军绅政权》,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8 年。(4)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东方出版社 2015 年。 5.思考题:(1)试以袁世凯生平的某一方面对其进行评析。(2)写一篇唐德刚《袁氏当国》

的读书报告。(1500 字)

第十二章 蒋家王朝:苦海沉浮(2 学时) 1.教学要求:以蒋介石为中心,试图让学生了解民国时期的内战、革命与建设。 2.主要内容:(1)蒋介石日记;(2)蒋介石与“黄金十年”;(3)蒋介石的成与败。 3.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国际文化出版社 2010 年。(2)白吉尔:《中

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3)李新等:《中华民国史》,

中华书局 2011 年。 5.思考题:(1)试析蒋介石在“黄金十年”中所扮演的历史作用。(2)想想还有哪些历史名

人的日记,并试析其与当时历史社会的关系。

第十三章 抗日烽火:民族存亡(2 学时) 1.教学要求:以抗日战争为中心,讲述中华民族在近代遭遇的苦难及中国人民反侵略之伟大

抗争。 2.主要内容:(1)小日本的大陆政策;(2)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3)战乱中的民众生活。 3.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8·

4.学习资料:(1)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 2015 年。(2)关河五十州:《一寸河山一寸血》,武汉出版社 2011 年。(3)袁成毅等:《烽火岁月中的记忆:浙江

抗日战争口述访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 年。(4)骆憬甫:《浮生手记: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纪

实》,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5.思考题:(1)请简要分析中国近代历史的苦难与日本大陆政策的关联。(2)请对比国民党

的正面战场,分析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第十四章 开国大典:共和之初(2 学时) 1.教学要求:以开国大典为背景,讲述共和国初建时的国际、国内情景。 2.主要内容:(1)王朝周期律与开国大典;(2)“三大战役”;(3)抗美援朝。 3.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9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1993 年。(2)《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3)王学启等:《中国社会主义时

期史稿》第一、二、三、四卷,浙江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1)试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2)简述朝鲜战争的五次战役过程。

第十五章 人民公社:大公实验(2 学时) 1.教学要求:以人民公社为切口,讲述前 30 年历史状况,并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2.主要内容:(1)毛主席的“球籍”论:中共八大;(2)“三面红旗”;(3)“一大二公”的实

验;(4)“文化大革命”。 3.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9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1993 年。(2)《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3)王学启等:《中国社会主义时

期史稿》第一、二、三、四卷,浙江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1)试析“三面红旗”的内容。(2)请做一篇关于人民公社的口述访谈。

第十六章 改革开放:走向富强(2 学时) 1.教学要求:讲述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所经历的巨大发展,使学生理解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的伟大成就。 2.主要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2)包产到户与市场经济;(3)世界第二经济体。 3.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2)《建国以

来毛泽东文稿》第 1-9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1993 年。(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

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4)王学启等:《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第一、二、三、四卷,

浙江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1)试析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2)写一份 2017 年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

数据说明。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9·

《人文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 Introduction of Majors)

大纲主撰人:陈兆肆等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等

【课程代码】014050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历史师范、人文教育师范、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

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0.5 【学 时 数】8(10/0) 【建议修读学期】一秋 【先修课程】其他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人文学院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课程主要针对大类招生的人文学院学生,讲解汉语言文

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历史学(师范)、人文教育(师范)、国际汉语教育五个专业的

培养方案、未来就业趋向以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等,以凭学生选择专业时作参考,并对各专业学

习的门径略加提示。 This course is a basic platform course of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Aiming at the freshman without

the major belonging,this course is to teach the training schemes on five majors,career development after graduation and ways to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s,which is good for students to choose their major and preliminarily 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of learning these major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导论 2 2 0

二 历史学专业(师范)导论 2 2 0

三 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导论 2 2 0

四 人文教育专业(师范)导论 2 2 0

五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导论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主要针对大类招生的人文学院学生,①了解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历史学(师范)、人文教育(师范)、国际汉语教育五个专业的培养方案;②明确五个专业学习要求;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0·

③了解五个专业就业趋向。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了解五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掌握较为系统的各个学科的基本知

识框架;了解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五个专业的近五年的就业基本动态。

五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及

各个学科的基本框架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初步了解五个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学习要求、基

本方法。 专业文学资料的检索与

查询 教学目标②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5.课程资源:

(1)必读文献及参考书 必读文献: 人文学院 2017 年专业培养方案 参考书: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 1993 年; 丁帆主编:《中国新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拉里•A•萨莫瓦尔:《跨文化交流》(第 5 版)(英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朱丽•汤普森•克莱恩:《知识、学科、学科互涉》,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朱熹:《朱子读书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 年。 (2)课程网站: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cn/home/)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导论(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基本定位及专业学习方法。 2.主要内容:讲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未来就业趋向以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 3.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1·

4.学习资料: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 1993 年; 5.思考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专业学习基本方法是什么?师范技能的必备要素有

哪些?

第二章 历史学专业(师范)导论(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历史学专业的基本定位及专业学习方法。 2.主要内容:讲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未来就业趋向以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 3.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4.学习资料: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5.思考题:历史学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专业学习基本方法是什么?师范技能的必备要素有哪

些?

第三章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定位及专业学习方法。 2.主要内容:讲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未来就业趋向以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 3.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4.学习资料: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 1993 年; 5.思考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专业学习基本方法是什么?文学创造的可行途径有

哪些?

第四章 人文教育专业(师范)导论(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人文教育专业的基本定位及专业学习方法。 2.主要内容:讲解人文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未来就业趋向以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 3.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4.学习资料:朱丽•汤普森•克莱恩:《知识、学科、学科互涉》,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5.思考题:人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专业学习基本方法是什么?比较两岸人文教育专业培

养计划的同异。

第五章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导论(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基本定位及专业学习方法。 2.主要内容:讲解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未来就业趋向以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 3.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4.学习资料:拉里•A•萨莫瓦尔:《跨文化交流》(第 5 版)(英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5.思考题: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专业学习基本方法是什么?双语读写的可行路径

有哪些?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2·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Archaian Chinese Literature)

大纲主撰人:叶志衡等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12001/014718002/ 014718003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7 【学 时 数】48(48/0);32(32/0);32(32/0)【建议修读学期】二秋、二春、三秋 【先修课程】人文名典选读

(中国古代部分)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系统地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通

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进行必要的

基本训练,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今后

胜任古文的教学与研究打好基础。 This course will systematically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by

introducing some important writer,works and literary phenomenon in different period.The course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to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law of development,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reading,to cultivate better a aesthetic ability and humanistic literacy,to lay a better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eaching and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48 48 0

二 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 32 32 0

三 元明清近代文学 32 32 0

各教学段的具体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详见“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①能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3·

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家、重要作品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②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备阅读和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各种文体

作品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今后胜任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打好

基础。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等课程

的学习,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汉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

发展史,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国文学史》和《中

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

材中相关文学作品的

阅读。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

学各种文体作品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

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

审美情趣、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7 月第 2 版。 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8 月第 1 版。 主要参考文献: 游国恩、季镇淮、萧涤非、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中华书局,2007 年。 郭预衡主编《中国文学史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 孙康宜等《剑桥中国文学史》三联书店,2013 年。 郑振铎著《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版。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罗宗强、陈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年 8 月版。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年。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年新版 朱渊清《中国出土文献与传统学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5 月出版。 (2)课程网站:本课程推荐课外学习参考网站: http://www.guoxue.com/(国学网) http://chinese.pku.edu.cn/404/(北大中文系网)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4·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141326/(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史公开课视频网)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二秋(第三学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考查。二春(第四学期):隋唐

五代宋辽金文学,考试。三秋(第五学期):元明清近代文学,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 (二秋、第三学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共 48 学时,每周 3 学时)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 论 1 1

二 上古神话 2 2

三 诗经 6 6 布置第一次作业

四 先秦历史散文 3 3

五 先秦诸子散文 3 3

六 屈原与楚辞 3 3

七 秦汉散文 6 6

八 两汉辞赋 3 3

九 汉代诗歌 3 3

十 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 3 3 布置第二次作业

十一 两晋南北朝文人诗 3 3

十二 陶渊明 3 3

十三 魏晋南北朝民歌 3 3

十四 魏晋南北朝散文、辞赋、骈文和小说 6 6

第一部分 先秦文学 第一章 绪论(1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内容、性质及特点;了解本

学期内容: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发展脉络。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5·

2.主要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内容、性质及特点;介绍本学期内容:先秦文

学的发展脉络;介绍中国文学的起源。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总绪论及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二编《秦汉

文学》绪论、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导论》,复旦大

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王瑶主编《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宇文

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之上卷《导言》,三联书店,2013 年。褚斌杰、谭家健主编《先秦文

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年 11 月第 1 版。 5.思考题:谈谈中国文学史的演进情况。

第二章 神话(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发展状况、保存状况及其对中国文学的

影响。 2.主要内容: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记载古代神话的典籍,神话的内容、特色及演变。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的第一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选》的神话部分,重点理解: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鲧禹治水、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袁珂、周明编《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社科院出版社,1985 年。王青《先唐神话、宗教与文学论

考》,中华书局,2007 年 5 月出版。 5.思考题:名词解释:神话、《山海经》。谈谈中国古代神话的保存情况。

第三章 《诗经》(6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诗经》的思想内容、艺术成

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主要内容: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诗经》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的第二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选》的《诗经》部分,重点阅读(背诵带△的篇目):△关雎 △溱洧 △静女 △硕人 △谷风 △月出 △黍离 △君子于役 △蒹葭 △无衣 △七月 △东山 △采薇 △鹿鸣 玄鸟 生民。《十三经注

疏》之《毛诗正义》,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版。 5.思考题:名词解释:“六义”、“三家诗”、“毛诗”、“诗序”、“变风”、“变雅”、“诗教”。谈

谈《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2.主要内容:先秦历史散文概述;《春秋》概述,《国语》简介;《左传》的作者、基本内容、

艺术成就;《战国策》的作者、基本内容、艺术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第三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的先秦历史散文部分,重点理解《国语》:邵公谏弭谤;《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晋楚城濮之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6·

战;《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苏秦始将连横、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触龙说赵太后。郭预衡《中

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东方出版社,1999 年版。李慧

仪《〈左传〉的书写与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 5.思考题:名词解释:“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左传》的叙事艺术有哪些特色?谈

谈《左传》中“行人辞令”的语言特色。谈谈《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第五章 诸子之文(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诸子散文的兴起、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主要流派及其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2.主要内容:先秦诸子散文概述;《论语》简介;《墨子》简介;《孟子》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

色;《庄子》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荀子》、《韩非子》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第四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的神话部分,重点理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庄子》:逍遥游、秋水。吕思勉《先秦学

术概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年 6 月版。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 月出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 年版。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5.思考题:名词解释:“道”、“三表”、“知人论世”、“五蠹”。比较庄子和孟子、荀子、韩非

子的寓言有何不同。《庄子》中汪洋恣肆的艺术是如何体现的?简述先秦散文如何由简到繁的发展线

索。

第六章 《楚辞》与屈原(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屈原的精神、作品及其对中

国文学的影响。 2.主要内容:“楚辞”释名;屈原的作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宋玉简介。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第五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的楚辞部分。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 年版。汤炳正等《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6 年版。重点阅读理解(背诵带△的篇目):离骚 天问 湘君 △湘夫人 △山鬼 △国殇 △橘颂 九辩(节选)风赋 对楚王问。

5.思考题:名词解释:楚辞、九歌、阳春白雪。谈谈屈原的精神及其影响。

第二部分 秦汉文学 第七章 秦汉散文(6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概貌。 2.主要内容:李斯的《谏逐客书》;《吕氏春秋》;贾谊、晁错的政论文;《春秋繁露》;《淮南

子》;《史记》的文学成就;《汉书》与《史记》的比较;《潜夫论》;杂史杂传;《论衡》。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秦汉文学第一、三、六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

文学作品选》的秦汉文部分。重点阅读:谏逐客书、察今、过秦论(上)、论贵粟疏、项羽本纪(节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7·

选)。李将军列传(节选)、报任少卿书、苏武传(节选)。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 5.思考题:从思想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两方面比较《史记》和《汉书》的异同。名词解释:《吕

氏春秋》、贾谊、《淮南子》、“互见法”、《吴越春秋》、《论衡》

第八章 两汉辞赋(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汉辞赋的发展概况。 2.主要内容:“赋”释名;骚体赋;散体大赋;咏物抒情小赋;介绍:贾谊的《吊屈原赋》;

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归田赋》。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秦汉文学第二、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八章;沈

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汉赋、三国晋南北朝辞赋部分,重点理解:贾谊的《吊屈原赋》;

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逐贫赋》,班固《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归

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马积高《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费振刚等编《全汉

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5.思考题:为什么说赋是汉代“一代之文学”?谈谈汉赋的特点和分期情况。

第九章 汉代诗歌(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汉诗歌的发展概况。 2.主要内容:关于乐府;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五言诗的起源

和发展;《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秦汉文学第四、七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的汉诗部分,重点阅读理解(背诵带△的篇目):△战城南,△陌上桑,焦仲卿妻,羽林郎 △咏史,△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迢迢牵牛星。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98 年版。葛晓音《八代诗史》,中华书局,2007 年版。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7 年。 5.思考题:什么是乐府?谈谈汉代文人诗的兴起过程。谈谈《古诗十九首》的地位。

第三部分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十章 建安和正始文学(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建安和正始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 2.主要内容:建安风骨,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竹林七贤。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文学第一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的三国晋南北朝诗中有关部分,重点阅读理解(背诵带△的篇目):△短歌行、△步出夏门

行、△燕歌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西京乱无象)、△咏怀(其一、其二)。徐公持编著《魏

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第 1 版。曹道衡、沈玉成编著《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第 1 版。葛晓音《八代诗史》,中华书局,2007 年版。 5.思考题: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8·

第十一章 两晋南北朝文人诗(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二谢”、“永明体”、“宫

体诗”。 2.主要内容:“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二谢”及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庾信。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五、六、七章;沈松勤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重点阅读理解(背诵带△的篇目):赴洛道中

作(远游赴山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泻

水置平地)、△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拟咏怀(摇落秋为气)。 5.思考题:名词解释:陆海潘江、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

第十二章 陶渊明(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2.主要内容: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三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

学作品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重点阅读理解(背诵带△的篇目):△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并序)。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

中华书局,2011 年版。 5.思考题: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第十三章 魏晋南北朝民歌(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民歌的发展概况。 2.主要内容:吴声歌;西曲;北朝民歌的特点;南北朝民歌比较。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四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

学作品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重点阅读理解(背诵带△的篇目):△长干曲、△西洲曲、△

华山畿、△木兰诗、△敕勒歌。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年版。余冠

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年版。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5.思考题:谈谈南北朝民歌的不同风格。

第十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散文、骈文、辞赋和小说(6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散文、骈文、辞赋和小说的发展概况。 2.主要内容:诸葛亮:出师表;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李密:陈情表;王羲之:

兰亭集序;孔稚珪:北山移文;丘迟:与陈伯之书;萧统:文选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江淹:别赋;《搜神记》:三

王墓、韩凭妻、李寄;《世说新语》:过江诸人、周处、石祟与王恺。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八、九章;沈松勤主编:《中国古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9·

代文学作品选》三国晋南北朝文和三国晋南北朝赋有关部分,重点理解:出师表、典论·论文、文

赋、陈情表、兰亭集序、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文选序、水经注(江水·三峡)、洛阳伽蓝记(法

云寺)、《登楼赋》、《洛神赋》;《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李寄;《世说新语》:过江诸人、周处、

石祟王恺。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年。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年。 5.思考题:名词解释:骈文、骈赋、搜神记、世说新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Ⅱ 二春(第四学期):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每周 2 课时,共 32 课时)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隋代文学 1 1

二 唐代文学总论 1 1

三 初唐文学 2 2

四 盛唐文学 2 2

五 李白诗歌 1 1

六 杜甫诗歌 1 1 布置第一次作业

七 中唐前期文学 1 1

八 韩孟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 1 1

九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2 2

十 散文的文体文风变革 1 1

十一 唐代传奇 1 1

十二 晚唐诗歌 1 1

十三 李商隐 1 1

十四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2 2

宋一 宋代文学总论 1 1

二 北宋初期文学 1 1

三 欧阳修和北宋中期文学 2 2

四 苏轼 2 2 布置第二次作业

五 北宋后期文学 1 1

六 南宋初期文学 2 2

七 陆游和杨万里、范成大 1 1

八 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1 1

九 南宋末期文学 1 1

十 宋代其他文学形式 1 1

十一 辽金文学 1 1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0·

第一部分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隋朝历史;了解隋朝政治对唐朝的影响;了解隋朝三诗人及其名作;会分

析薛道衡《昔昔盐》、《人日思归》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主要内容:隋代文学概况。作品选:薛道衡:《昔昔盐》、《人日思归》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隋朝三帝的历史;试分析薛道衡《昔昔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试分析卢

思道《从军行》和杨素《出塞》(汉虏未和亲)的内容。

第二章 唐代文学总论(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唐代的简史;了解唐诗的成就;了解唐诗的分期和各个阶段的名家名作;

了解唐诗繁荣的原因;了解唐文的成就、唐文的分期及其各个阶段的名家名作。 2.主要内容:唐代简史;唐诗成就;唐诗分期;唐诗繁荣的原因;唐文的成就;唐文的分期

和各个阶段的名家名作。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唐诗四个阶段的名家名作;试简述唐诗繁荣的原因。

第三章 初唐文学(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贞观文坛和宫廷文人的名家名作;了解初唐四杰的名作和贡献;了解刘希

夷、张若虚的名作及其内容;了解陈子昂的名作及其成就、地位。 2.主要内容:贞观文坛、宫廷文人、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的诗歌及其地位影响。作品选:王绩:

△野望(改为自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在狱咏蝉 讨武氏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宋之问:度大庾岭。沈佺期:独不见。陈

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丁亥岁云暮)△登幽州台歌。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初唐四杰的成就;试简述陈子昂的地位。

第四章 盛唐文学(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盛唐诗坛概况及其代表性名家名作,了解盛唐山水诗派、盛唐田园诗派的

代表作品,并且学会分析其思想性与艺术性。 2.主要内容:盛唐诗坛概况;盛唐前期诗人;孟浩然王维等田园山水诗人;高适岑参等边塞

诗人。作品选: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桔)。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 咏柳。张说:邺都引。王

湾:次北固山下。孟浩然:△过故人庄 △春晓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宿建德江。王维:渭川田家 △山居秋暝 终南山 鹿柴 竹里馆 鸟鸣涧 △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 △使至塞上 观猎 老将行 陇上行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1·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鹳鹊楼。李颀:古从军行。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

西百尺楼)(青海长云暗雪山)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长信秋

词 △闺怨 采莲曲。高适:△燕歌行 使青夷军入居庸(匹马行将久)营州歌。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逢入京使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热海行。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盛唐山水诗派诗人、盛唐田园诗派诗人的名家名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李白(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李白其人及其交游的大致情况;了解李白名作的思想性、艺术性;了解李

白雄奇飘逸诗风的表现:了解李白及其诗的影响。 2.主要内容: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李白诗歌的渊源及影响。

作品选:古风(齐有倜傥生)(△西岳莲花山)(改为自学)(大车扬飞尘)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丁都护歌 △蜀道难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

云 长干行 静夜思 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秋浦歌(炉火照天地 白发三千丈)峨眉山月歌 △望庐

山瀑布 望天门山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

后(刬却君山好)△早发白帝城 渡荆门送别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简析李白雄奇飘逸诗风的表现及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 杜甫(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杜甫其人及其交游的大致情况;理解和背诵杜甫的重要作品;了解杜甫名

作的思想性、艺术性;了解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表现:了解杜甫及其诗的影响。 2.主要内容:杜甫的生平和思想,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杜甫诗歌的影响。作品

选:△望岳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羌村三首(峥嵘赤云西)北征 △新安吏(改为自学)石壕

吏 新婚别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月夜 △春望 春夜喜雨 △登岳阳楼 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 蜀相 △登高 秋兴八首 白帝城 高楼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江南逢李龟年 绝句四首(两个黄鹂鸣翠柳)。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简析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表现及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第七章 中唐前期文学(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中唐前期作家创作的概况,理解并背诵元结、顾况、韦应物等人的重要作

品。 2.主要内容:中唐诗坛概况。作品选:元结:舂陵行。顾况:囝 过山农家。韦应物:△滁州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2·

西涧。刘长卿:宿芙蓉山主人。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江南曲。卢伦:和张仆射塞下曲(林暗草惊

风)(月黑雁飞高)。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简析元结、顾况的名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试简析韦应物的名作及其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

第八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韩孟诗派的形成、文学主张,理解韩孟等人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的诗歌审美

趋向,理解并背诵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重要作品。 2.主要内容:韩愈、孟郊、贾岛、姚合、李贺的诗歌及其影响,柳宗元、刘禹锡的诗歌及其

影响。作品选:韩愈:△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听颖师弹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江雪 渔翁。孟郊:《游子吟》。孟郊:△游子吟(改为自

学)寒地百姓吟 秋怀(秋月颜色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西塞山怀古 乌衣巷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雁门太守行 △李凭箜篌引 △梦天 老夫采 玉歌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分析韩愈、孟郊等人诗中的怪奇之美。

第九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元缜、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创作,理解并背诵

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重要作品。 2.主要内容:张籍、王建、元稹等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白

居易的讽喻诗与《新乐府》创作。作品选:白居易:△轻肥 观刈麦 买花 杜陵叟 卖炭翁 △长恨歌 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改为自学)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元稹:织妇词 连昌宫词 行宫。王建:当窗织 宫词(教遍宫娥唱尽词)。张籍:野老歌 节妇吟 秋思。李绅:悯农二

首。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试分析任意一首王建宫词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

第十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中唐的文体与文风改革,能够熟读和领会韩愈、柳宗元的重要作品。 2.主要内容:自初唐起散体文的发展历程,韩、柳散文的创作成就。作品选:韩愈:原毁 送

李愿归盘谷序 杂说(世有伯乐)师说 △进学解 △张中丞传后叙 柳子厚墓志铭 蓝田县丞厅壁记 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捕蛇者说 三戒并序 △段太尉逸事状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丘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3·

西小石潭记(改为自学)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韩柳古文运动的主张和古文运动的过程。

第十一章 唐代传奇(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唐传奇的分期及其概况,能够讲述唐传奇代表作的主要内容。 2.主要内容:唐代传奇的兴起和分期,唐代传奇的成就和影响。作品选:白行简:△李娃传。

杜光庭:虬髯客传。李朝威:柳毅传。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简述唐传奇的分期。试分析唐传奇名作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第十二章 晚唐诗歌(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了解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了解晚唐诗歌的爱

情题材,了解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2.主要内容: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的诗文,聂夷中、杜荀鹤的诗歌,司空图的《诗

品》。作品选:杜牧:△泊秦淮(改为自学)△山行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赤壁(改为

自学)早雁 阿房宫赋。皮日休:橡媪叹 读《司马法》。陆龟蒙:野庙碑。罗隐:越妇言 雪 西施。

聂夷中:咏田家。杜荀鹤:△山中寡妇 再经胡城县。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晚唐现实主义诗派诗人的名家名作;试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晚唐现实主义诗

人名作。

第十三章 李商隐(1 课时) 1.教学要求:李商隐的诗歌及其影响。 2.主要内容:李商隐的诗歌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贡献。李商隐:△安定城楼 △无题(相见时

难别亦难)锦瑟 隋宫 贾生 嫦娥 △夜雨寄北。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分析你喜欢的任意一首李商隐诗歌。简述李商隐的影响。

第十四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唐五代词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并会分析、背诵这些代表作品。 2.主要内容:词的兴起,敦煌曲子词的内容和艺术成就,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李煜及南唐

其他词人。作品选: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张志和:△渔歌子(西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4·

塞山前白鹭飞)。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忆)(改为自学)长相思(汴水流)。温庭筠:

△梦江南(梳洗罢)△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更漏子(玉 炉香)。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

江南好)思帝乡(春日游)。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李璟:摊破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无名氏:△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改为自学)望

江南(莫攀我)△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改为自学)。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简述词在晚唐五代的兴起、发展情况。谈谈李煜词的成就。

第二部分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宋代文学总论(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宋代诗词文发展的阶段性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宋代政治、思想、文化等概况,宋代文学的各种体裁及其发展概况。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简述宋诗分期的情况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谈谈宋词发展的概况。

第二章 北宋初期文学(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宋初诗文与柳永词的创作情况,背诵并分析柳永的代表作。 2.主要内容:宋初散文的发展历程,宋初诗坛白体、晚唐体、西昆体,柳永等人词的成就和

影响。作品选:杨 亿:泪。王禹偁:村行 待漏院记。林逋:山园小梅。范仲淹:△渔家傲(塞下

秋来风景异)(改为自学)苏幕遮(碧云天)岳阳楼记 江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改为自学)。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八

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宋初诗文名家名作;试分析柳永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三章 欧阳修和北宋中期文学(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等人的文学主张、主要作品,熟记并分析其代表

作。 2.主要内容: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和创作成就,梅尧臣、苏舜钦的文学主张,王安石的文学成

就。作品选:梅尧臣:汝坟贫女 鲁山山行。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欧阳修:△戏答元珍 食糟民 画眉鸟 △醉翁亭记 五代史伶官传序 朋党论 秋声赋 苏氏文集序 △踏莎行(候馆梅残)△蝶花恋(庭

院深深深几许)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王安石:河北民 △泊船瓜洲 明妃曲 北陂杏花 △江上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5·

(改为自学)答司马谏议书 祭欧阳文忠公文 △读《孟尝君传》桂枝香(登临送目)。苏洵:六国论。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州快哉亭记。曾巩:墨池记。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并分析你喜欢的欧阳修的一首诗词或一篇文章;试分析

你喜欢的梅尧臣、王安石的一首诗。

第四章 苏 轼(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苏轼的人生历程、文艺思想和创作情况,背诵并分析苏轼的代表作。 2.主要内容:苏轼生平和思想,苏轼诗、文、词的成就及其影响。作品选:△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雨中游天竺灵隐观音院 新城道中 惠崇春江晚景 荔枝叹 △金山寺(改为自学)△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前赤壁赋 后赤壁

赋 喜雨亭记 日喻说 留侯论 答谢民师书 方山子传 韩文公庙碑。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苏轼在诗词文三方面的成就;试分析你喜欢的苏轼的任意一首诗、词、文。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学(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黄庭坚的文艺主张和创作情况,熟读、分析其代表作。 2.主要内容:黄庭坚的文学主张及其创作,秦观、贺铸、周邦彦词的成就。作品选:黄庭坚:

△登快阁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寄黄几复。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

行(雾失楼台)满庭芳(山抹微云)。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六丑(正单衣试酒)。贺铸:青

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黄庭坚的文艺主张并分析你喜欢的黄庭坚的任意一首诗;试分析秦观、周

邦彦、贺铸的词中你喜欢的一个作家的一首词。

第六章 南宋初期文学(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江西诗派的发展情况和李清照、张元干等人词的创作情况,并背诵、分析

其代表作。 2.主要内容:江西诗派的发展,两宋之交词人。作品选: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渔家傲(天接云涛)△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夏日

绝句。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贺新郎(曳杖危楼去)(改为自学)。张孝祥:△念奴娇(洞

庭青草)。陈与义:伤春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岳飞:满江红。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6·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南宋前期作家的名家名作;试分析你所喜欢的李清照的任意一首词。

第七章 陆游和杨万里、范成大(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陆游等人的创作情况,背诵并分析其代表作。 2.主要内容:杨万里、范成大的诗歌,陆游的生平,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影

响。作品选: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耕田夜绩麻)(采菱辛苦废犁锄)州桥 后 催租行。杨

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插秧歌 初入淮河。陆游:△关山月(改为自学)△书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夜读范

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示儿 剑门道中遇微雨 △临安春雨初霁 游山西村 沈园二首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举例说明陆游诗的爱国主义特色;试分析你所喜欢的陆游的任意一首词。

第八章 辛弃疾及辛派词人(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辛弃疾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背诵并分析其重要作品。 2.主要内容:辛弃疾的生平,辛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辛派词人。作品选: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永遇乐(千古江山)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摸鱼儿(更能消)(改为自学)△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改为自

学)△清平乐(茅檐低小)(改为自学)△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改为自学)鹧鸪天(陌上柔桑

破嫩芽)。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改为自学)。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辛派词人的名家名作;试分析你所喜欢的陆游的任意一首词。

第九章 南宋末期文学(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姜夔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背诵、分析其代表作品。 2.主要内容:姜虁等骚雅派词人,江湖诗人,文天祥等人的爱国文学。作品选:姜虁:△扬

州慢(淮左名都)点绛唇(燕雁无心)。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八声甘州(渺空烟四

远)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

戊辰即事。蒋捷:贺新郎(深阁帘垂绣)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

刘辰翁:柳梢青(铁马蒙毡)。文天祥:△过零丁洋 金陵驿 正气歌 酹江月(乾坤能大)指南录后

序。汪元量:醉歌(乱点连声杀六更)湖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7·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举例分析姜夔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试举例说明什么是姜夔词的“清空”和“骚

雅”。

第十章 宋代其它文学形式(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宋话本的产生、特点,阅读其代表作品。 2.主要内容:话本的产生,话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其它文学式样。作品选:宋话本:

△碾玉观音。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话本产生的历史和特点;试简述《碾玉观音》的故事梗概并分析其中主要

人物的形象。

第十一章 辽金文学(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元好问的创作情况,背诵分析其代表作。 2.主要内容:辽金文学概述,元好问的诗歌,董西厢。作品选:元好问:△岐阳(百二关河

草不横)雁门道中书所见 水调歌头(黄河九天上)摸鱼儿(问人间情是何物)。董解元:西厢记诸

宫调·小亭送别。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简述元好问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试简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故事梗概。

《中国古代文学史》Ⅲ 三秋(第五学期):元明清文学(每周 2 课时,共 32 课时)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元社会状况及杂剧的形成与体例 1 1

二 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 2 2

三 王实甫《西厢记》 3 3

四 元代其他杂剧与南戏 1 1 布置第一次作业

五 元代散曲与诗文 1 1

六 罗贯中《三国演义》 3 3

七 施耐庵《水浒传》 3 3

八 吴承恩《西游记》 3 3

九 “三言二拍” 1 1

十 汤显祖《牡丹亭》 1 1

十一 明代诗文 1 1

十二 蒲松龄《聊斋志异》 2 2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8·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十三 吴敬梓《儒林外史》 2 2

十四 曹雪芹《红楼梦》 4 4 布置第二次作业

十五 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3 3

十六 清代诗文 1 1

第一部分 元代文学 第一章 元社会状况及杂剧的形成与体例(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元代文学的概貌及元曲繁荣的现象和原因,掌握元杂剧的体例特征。 2.主要内容:介绍元代社会的多元性、文人的遭际、古代戏曲的缓慢发展、元杂剧的固定体

例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李昌集《中

国古代曲学史》。 5.思考题:中国古代戏曲之所以“晚熟”或“大器晚成”的原因何在?

第二章 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掌握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关汉卿的

地位和影响等。 2.主要内容:介绍《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作品的基本剧情,分析关剧所具有的

“当行本色”的艺术特点。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窦娥冤》(第三折)、《单刀会》(第四折)、《关汉卿全集》、王国维《宋元戏曲

史》、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曲鉴赏辞典》等。 5.思考题:《窦娥冤》与汉代“东海孝妇”之间的关系怎样?关汉卿为何未将其写成一本历史

剧?

第三章 王实甫《西厢记》(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西厢故事的前世今生。对于其中的经典剧情要有充分的理解。学会如何欣

赏精美的唱词。 2.主要内容:介绍西厢故事的演变、西厢记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惊艳》、《闹简》、《送别》、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曲鉴赏辞典》等。 5.思考题:王实甫《西厢记》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关系如何?

第四章 元代其他杂剧与南戏(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元代其他杂剧的创作情况,熟悉戏曲故事的来龙去脉,进一步掌握元杂剧

的发展状况。 2.主要内容:介绍南戏的兴起、南戏的体制以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9·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琵琶记》(第二十一出)、王国维《宋元戏

曲史》、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曲鉴赏辞典》等。 5.思考题:如何评价蔡伯喈?如何看待赵五娘这一人物形象?

第五章 元代散曲与诗文(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元代散曲迥异于唐诗宋词的风格特点,熟悉散曲尤其是套曲的规律特征。 2.主要内容:介绍元代散曲的分期、关汉卿与马致远散曲、元代散曲的著名选本、元代诗文

名家创作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张养浩《潼关怀古》、马致远《秋思》、睢景臣《高祖还乡》、袁行霈主编《中国

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曲大辞典》等。 5.思考题:如何理解《高祖还乡》作者特有的艺术匠心?这样的优秀之作,何以能够诞生在

元代?元代诗文的成就与不足有哪些?

第二部分 明代文学 第六章 《三国演义》(3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章回体的艺术特征、《三国演义》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的历史地位,学会如何

分析书中的人物形象。 2.主要内容:介绍章回小说的产生、《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和影响等,掌握其写实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三顾茅庐》、《赤壁之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古典小说考证》、袁行

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陈大康《明代小说史》等。 5.思考题: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思想主题?如何评价曹操与刘备?《三国演义》中的智

谋(或称“诡计”)有哪些积极意义?

第七章 《水浒传》(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水浒传》在英雄传奇小说中的杰出地位和意义,学会如何看待梁山英雄

好汉,掌握其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2.主要内容:介绍《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

适古典小说考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陈大康《明代

小说史》等。 5.思考题:什么是“招安”?如何评价林冲?《水浒传》的结构与语言有何特点?

第八章 吴承恩《西游记》(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西游记》在神魔小说中的杰出地位和意义,学会如何看待西游取经的特

殊含义,掌握其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2.主要内容:介绍西游记的成书、作者和版本、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50·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大闹天宫》、《途经女儿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古典小说考证》、袁

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陈大康《明代小说史》等。 5.思考题:“三闹天宫”的意义何在?如何看待所谓的“妖魔鬼怪”?取经路上的九个人间国

度对于取经而言又有哪些意义?《西游记》的喜剧风格体现在何处?

第九章 “三言二拍”(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明代白话小说兴起的历史原因,掌握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通过阅读此篇作

品,熟悉冯梦龙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知晓“三言”的形成及出版概况,归纳该小说合集的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介绍白话体拟话本、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陈大康《明代小说史》等。 5.思考题:作者如何精心塑造杜十娘、白娘子等人物形象?通过阅读小说,可以看出“三言”

具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

第十章 汤显祖《牡丹亭》(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传奇兴起的历史背景与作家群体的诞生,掌握传奇戏曲的体例特征。通过

阅读,大致熟悉汤显祖的生平及其“临川四梦”的创作情况以及《牡丹亭》剧情的由来以及全剧的

概况,归纳该剧的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介绍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牡丹亭》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牡丹亭·惊梦》、《明清传奇史》、《徐朔方集》、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

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思考题:在《惊梦》中,杜丽娘的感情有何起伏变化?作者如何将其曲折体现出来?如何

理解作者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第十一章 明代诗文(1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明代诗文的发展经过,掌握明代著名作家、作品及其文学主张。 2.主要内容:介绍前后七子的诗歌以及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诗文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卖柑者言》、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宗臣

《报刘一丈书》、归有光《项脊轩志》、袁宏道《徐文长传》、张岱《西湖七月半》、袁行霈主编《中

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思考题:“前七子”与“后七子”的文学观念有何不同?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晚明哲学思

想的发展对于当时的诗文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三部分 清代文学 第十二章 蒲松龄《聊斋志异》(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清代文言小说兴起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阅读此篇作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51·

品,熟悉蒲松龄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知晓《聊斋志异》的形成及出版概况,归纳该书的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介绍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青凤》、《婴宁》、《骂鸭》、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思考题:《促织》的价值何在?如何看待小说中的“花妖狐魅”等人物形象?

第十三章 吴敬梓《儒林外史》(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阅读此篇作品,知晓《儒林外史》的形成及出版概况,归纳《儒林外史》

的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介绍吴敬梓的生平、《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讽刺艺术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范进中举》、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思考题:如何理解《儒林外史》的主题?怎样评价王冕以及小说末了所描写的四个所谓“市

井奇人”?

第十四章 曹雪芹《红楼梦》(4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阅读,了解《红楼梦》的创作、出版以及续补情况,掌握小说“盛时写衰”

的表现手法,总结归纳《红楼梦》的巨大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介绍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红楼梦》的成书、版本、脂砚斋评语及小说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成就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宝玉挨打》、《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抄检大观园》、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

适古典小说考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思考题: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主题?怎样评价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何处?它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第十五章 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传奇兴起的历史背景与作家群体的诞生,掌握传奇戏曲的体例特征。通过

阅读此出,知晓《长生殿》与《桃花扇》剧情的历史背景以及全剧的概况,总结该剧的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介绍洪昇的生平、《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以及孔尚任的生平、《桃花

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惊变》、《弹词》;《却奁》、《守楼》、《骂筵》、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

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思考题:作者如何塑造李香君这一女性形象?她在本出戏中又是如何规劝侯方域的?如何

理解前人对于《桃花扇》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评价?

第十六章 清代诗词文(1 课时) 1.教学要求:熟悉清代各个时期的诗词、散文的创作情况,了解各个文学流派的历史渊源及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52·

其各自不同的文学主张。 2.主要内容:介绍浙西词派、常州词派、桐城派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吴伟业《圆圆曲》、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纳兰性德《长相

思》(山一程)、龚自珍《咏史》、《病梅馆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

文学作品选》等。 5.思考题:桐城派的文学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方苞、姚鼐的散文创作?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53·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Drama)

大纲主撰人:黄爱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67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名典选读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主要讲授我国自“五四”文

学革命至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内的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创作成就和艺术特色,文学运动和文学流

派的发展规律、创作倾向、艺术特点及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中国现代

文学史的知识,学会以文学史的眼光评论作家和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增进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精神情操。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special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main content

of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five four” of this period wa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literature revolution to the new China's achievement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law,literature and literary creation tendency,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Through the studying of this course,make students obtain more rich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knowledge,learn to literary history view comment writers and works,improve the analysis ability and research ability of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good at find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ability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promote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and the spirit of the sentiment.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绪 论 2 2

一 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 2 2 0

二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 2 2 0

三 “五四”探索期小说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54·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四 “五四”新诗运动与中国新诗的开拓 2 2 0

五 现代散文的开拓与创获 3 2 0

六 诞生期话剧运动与创作 3 4 0

七 三四十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2 2 0

八 发展期小说(一):中长篇小说大家 4 4 0

九 发展期小说(二):多种小说流派 2 2 0

十 新诗走向“历史的综合” 2 2 0

十一 流派竞存:现代散文的发展路径 2 2 0

十二 发展期戏剧文学的多样展开格局 4 4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该核心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自“五四”文学革命自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中国现代文学

的发生、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大的文学运动、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发

展过程、发展规律以及各种文学流派的兴衰、特点和影响,获得较为丰富的文学史知识,学会以文

学史的眼光评论作家作品,深化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创作成就和贡献的认识

和了解。 ②通过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文学史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审美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

达能力及综合研究能力。 ③通过该课程的研究性和开放性学习,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

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综合素质,以与“在学习中养成人文底蕴,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精神,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中文专业培养特色相契合。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

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体系中关

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文学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

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

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系统学

习和概念形成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

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

和国际视野。

研究性和开放性的课程学习方

式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穿插作家生平、名作等图片影像资料欣赏,同时组织课堂讨论、课外观

摩、参观等活动,尽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理性思考,理论与实践并举,以强化教学效果。重

视学生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注意抓预习、检查等环节,并通过讲评作

业加强指导。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55·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①王侃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年版。 ②王嘉良、颜敏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上),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 ③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④王晓明主编:《20 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下),东方出版中心 2003 年版。 ⑤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12》(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⑥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1917-2015》(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年版。 ⑦谢冕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⑧《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研究中心(每月 1 期) (2)课程网站:本课程有网站,可在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总网站内阅览到相关内

容。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学位课程,为考试课。采取期末卷面考试和平时作业、参与教学环节

等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卷面考试要求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比较全面,客观题准确率高,主观题能充分论述,

答题思路清晰,内容饱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文字表述流畅。平时作业成绩优秀,全程

参与各个教学环节,表现突出。

良好(80-89) 参照以上标准,较好达到课程要求。

中等(70-79) 参照以上标准,尚能达到课程要求。

及格(60-69) 参照以上标准,基本达到课程要求。

不及格(低于 60) 参照以上标准,没有达到课程基本要求。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考试占 50%。 (4)过程考核:要求学生准时到课,不得无故旷课;严守课堂纪律,认真记笔记;积极思考,

踊跃提问;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文学史文献、作品和有关参考资料,积极参加教学的各个环节,并

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平时考查根据书面作业、课堂提问和讨论等的成绩及参与程度综

合评分。到课率不到总课时的 1/3,不给予本课程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 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参考书目等,为顺利完成该

课程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文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理解并掌握新文学现代

特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和了解。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课程目的和要求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56·

第二节 中国文学发展脉络 第三节 中国新文学的现代特质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王侃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年版。 5.思考题:(1)怎样理解中国新文学的现代特质?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2)中国现代文学

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文学革命运动的内容、

伟大功绩和深远影响,掌握文学社团、文学论争、基本主题及发展的多种流向。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来文学思潮的撞击与新文学“前夜的涌动” 第二节 新文学意识的觉醒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蜂起与文学论争 第四节 “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与文学的多种流向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等。 5.思考题:“五四”新文学的基本主题是什么?由此衍生出集中哪些主要文学倾向?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发展过程和创作历程,理解“鲁迅的方向”对中国新文

学的开拓意义;全面把握他的小说创作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鲁迅的人生轨迹与创作道路 第二节 小说:深度掘进与先锋探索 第三节 鲁迅小说的杰出成就与贡献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王富仁《反封建革命的一面镜子——〈呐

喊〉、〈彷徨〉综论》。 5.思考题:(1)为什么说中国现代小说从鲁迅手里开始,又在他手中成熟?(2)简述鲁迅的

文学创作成就和贡献。

第三章 “五四”探索期小说(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新的小说理念及创作的多样性,了解人生派、浪漫抒情派、乡土写实派小

说的创作,理解叶绍钧、郁达夫等代表作家的思想和艺术追求。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小说观念确立与艺术多样性探索 第二节 “人生派”与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郁达夫与浪漫抒情小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57·

第四节 早期乡土小说创作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文学研究会研究资料》、《创造社研究资料》。 5.思考题:(1)如何理解“郁达夫小说模式”;(2)比较人生派小说和乡土写实小说的异同。

第四章 “五四”新诗运动与中国新诗的开拓(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五四”新诗运动的发起与初期白话诗的特点、主要诗人,理解郭沫若以

《女神》为代表的诗歌创作成就和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格律诗。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五四”新诗运动与胡适等的新诗创作实验 第二节 郭沫若:中国新诗的伟大开拓者 第三节 闻一多、徐志摩的新格律诗探索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郭沫若研究资料》、《新月派诗选》。 5.思考题:(1)什么是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2)闻一多、徐志摩的代表诗作及其如何

体现新格律诗理论,试以具体作品说明。

第五章 现代散文的开拓与创获(3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第一个十年散文创作的概貌和重要创作流派;理解和掌握鲁迅、周作人、

朱自清等重要作家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随感录”与“新青年”散文群体 第二节 语丝派散文与周作人的散文 第三节 异彩纷呈的“五四”散文流派 第四节 朱自清散文:白话美文的典范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张梁编选《语丝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年版)、《周作人评传》、《朱自

清传》。 5.思考题:(1)简述语丝派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与贡献;(2)朱自清散文的审美

价值及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第六章 诞生期话剧运动与创作(3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新兴话剧的诞生与发展历史,“五四”爱美剧运动与创作探索,了解田

汉、丁西林、欧阳予倩等人的戏剧剧作成就与特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话剧的“输入”与“五四”话剧运动 第二节 多样探索的“五四”话剧创作 第三节 田汉: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 第四节 丁西林等的独幕喜剧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58·

4.学习资料:董健、胡星亮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田汉传》。 5.思考题:(1)“五四”话剧主要有哪几种创作流向?代表作各是什么?(2)田汉早期话剧

的浪漫主义戏剧特色;(3)20 年代独幕喜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第七章 三四十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30 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历史经验,了解文学的多元发

展格局和文学潮流多种趋向。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左翼文学的主导倾向与文学多元互补格局的建构 第二节 民族解放旗帜下的抗战文艺运动及其文学论争 第三节 多元发展的文学潮流与趋向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 5.思考题:(1)简述 30、40 年代文学多元发展趋向;(2)论述 40 年代文学深化特点。

第八章 发展期小说(一):中长篇小说大家(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茅盾、老舍、巴金 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现代小说大家对新文学的独

特贡献,理解他们小说创作各自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茅盾:现实主义小说巨匠 第二节 老舍:现代中国的“市民作家” 第三节 巴金:热情追求光明的文学战士 第四节 沈从文:从湘西走出的“风俗画家” 第五节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第六节 张爱玲和她的《传奇》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茅盾评传》、《老舍评传》、《巴金评传》、《沈从文传》。 5.思考题:(1)简析茅盾小说的史诗式文体特征;(2)老舍对市民社会的民族性思考和批判;

(3)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沈从文的美学思想和追求;(4)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派技巧和民族特色

简析。

第九章 发展期小说(一):多种小说流派(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此阶段各种小说流派的的不同审美追求及创作倾向,理解重要作家的思想

追求、艺术个性和作品特色。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早期普罗小说和“左联”作家群 第二节 寻求艺术独立的“京派”小说 第三节 注重艺术创新的“新感觉派”小说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新感觉派小说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59·

5.思考题:(1)简析京派小说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倾向(2)简析“新感觉派”的现代派文学特

征。

第十章 新诗走向“历史的综合”(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新文学第二、三个十年诗歌的不同流派如普罗诗派、后期新月诗派、现代

诗派等及民族诗人艾青等代表诗人的创作倾向和美学特色。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普罗诗派与政治抒情诗 第二节 艾青:卓越的民族诗人 第三节 后期新月诗派:浪漫与唯美的融合 第四节 戴望舒与现代主义诗歌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艾青评传》、《戴望舒传》。 5.思考题:(1)试析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和“太阳”及其承载的意义;(2)戴望舒

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流变。

第十一章 流派竞存:现代散文的发展路径(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三四十年代现代散文丰富多彩的创作概貌,包括小品散文、艺术散文、报

告文学及杂文创作等。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散文鼎盛期的多样发展态势 第二节 丰子恺、何其芳等的小品散文 第三节 梁实秋、张爱玲等的艺术散文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画梦录》、《丰子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5.思考题:(1)丰子恺、何其芳小品散文比较;(2)简述“写实派”和“京派”散文的主导

倾向。

第十二章 发展期戏剧文学的多样展开格局(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三四十年代蓬勃发展的戏剧运动与剧作概况,重点掌握曹禺、田汉、夏衍、

郭沫若等剧作家所取得的戏剧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三四十年代蓬勃发展的戏剧运动与剧作 第二节 曹禺:中国话剧文学的成熟标识 第三节 田汉与洪深的左翼戏剧创作 第四节 夏衍的戏剧文学创作 第五节 郭沫若和 40 年代的历史剧 第六节 《升官图》等政治讽刺剧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表演 4.学习资料:董健、胡星亮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曹禺评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60·

5.思考题:(1)简述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以《上海屋檐下》为例,

试述夏衍话剧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三、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课堂讨论共计约 2 学时。另外,鼓励学生课外参观郁达夫故居、茅盾故居、夏衍故居等,撰写

参观笔记。由于课时过于紧张,课内不能多安排实践性学习,只能以讲授为主,穿插以提问和讨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61·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Hist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大纲主撰人:詹玲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721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3 【学 时 数】48(48/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鉴赏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课程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通过细梳当代史中各历史阶段的文学环境、事件、现象和状况,使

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征程,认知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文艺思潮、文艺争鸣、文学社团、

文学流派等文学史知识;通过分析总结当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让学生理解当代文学的存

在状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文学史的兴趣,学习进行文学史研究

的方法,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能力。 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探索和研究能

力,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学习文学史的研究方法,为进入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方向的专业研究打

基础。 Course Main Content and Main task:This course focus on carding the environment,event and

phenomenon on every historical stage of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so that students could get the whole pi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know the important trend of literary thought,the debates of literature,the associations of literature,etc.Through analyzing and concluding the developing law and experienc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students would know the existential state of Chinese literature,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thinking and analyzing would be cultivated,as well as the interest of literary history researching,the research way on literary histor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ability of researching on literary history.

Course status and function on talent cultivation:This course aim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history,let them know the basic method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history criticism through classroom instruction,lay a basis for the professional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research.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62·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绪论 当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概况 1 1 0

一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文学的转折 2 2 0

二 1950-1970 年代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 4 4 0

三 1950-1970 年代的小说 5 5 0

四 1950-1970 年代的诗歌、戏剧 4 4 0

五 “文革”文学、期中作业 5 2 3

六 1980 年代的文学概况 4 4 0

七 1980 年代的小说 6 6 0

八 1980 年代的诗歌、戏剧 5 5 0

九 1990 年代的文学环境 3 3 0

十 1990 年代的文学状况 3 3 0

十一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概况 4 4 0

十二 复习 2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文学史及基本知识。 ②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阅读及研究,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文学史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

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审美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

能力及综合研究能力。 ③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历史观和人生观。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国当代文学史基

础知识讲授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作家作品的阅读、

研究及文学史概念

的形成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科学观、历史观和

人生观的正确树立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原始文献与

相关研究成果,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要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上交授课教

师。①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分析具体例证、设置讨论议题);②课后阅读(按照讨论议题阅读

相关原始文献与研究成果);③课堂讨论(每小组设置发言人、评议人与记录员,由发言人阐释观点,

由评议人提出评论与质疑,其他同学也可进行评议, 后由记录员记录并形成讨论记录)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63·

教材: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①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 50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②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为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1.上课积极思考,平时作业能表达有深度的见解,能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的学术探讨和理

论沟通; 2.期末考试成绩优秀。

良好(80-89) 1.课堂表现认真,平时作业按时完成,能与老师进行有效的学术探讨; 2.期末考试成绩良好及以上。

中等(70-79) 1.全勤,平时作业按时完成; 2.期末考试成绩中等及以上。

及格(60-69) 1.不超过 3 次的课堂缺席,不超过 2 次的未交作业; 2.期末考试成绩及格及以上。

不及格(低于 60) 1.超过 3 次的课堂缺席,超过 2 次的未交作业; 2.期末考试不及格。(1,2 有一项即为不及格。)

(3)成绩构成:考试评分以期末考试与平时阅读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平时阅读与讨论

40%,期末考试 60%。 (4)过程考核: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表现、课堂问题讨论表现。(50%)老师课堂直接评分,由

学习委员记录。作业表现:小论文写作。(50%)(作业上交,老师评分)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当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概况(1 学时) 1.教学要求:明确“当代文学”的概念、发展分期和作为一门学科的特点;对“当代文学”

形成一个宏观而整体的感知。 2.主要内容:“当代文学”的概念、发展分期与作为一门学科的特点 1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5.思考题:中国当代文学史有几种分期方法?

第一章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文学的转折(2 学时) 1.教学要求:认知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对中国文学重大的转折性意义;了解第一次文代会在几

个方面的筹备活动为文学转折所作的种种准备;对党的作家政策及其演变历史形成宏观认知;理解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与“文学新方向”确立之间的多种因果关系。 2.主要内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64·

第一节 1940 年代末文学多种可能性的消失与延安文学模式的凸显 1 学时 第二节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1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斯炎伟:《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5.思考题: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扬与茅盾的发言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 1950-1970 年代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4 学时) 1.教学要求:认知 1950-1970 年代每个文学思潮生成的由来、过程及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

现;了解各重大文学运动的来龙去脉,历史地理解当时频繁的文学思潮与运动。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文学环境 2 学时 第二节 频繁的批判运动 2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李杨《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942-1976 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3

年版。 5.思考题:胡风案件的来龙去脉。

第三章 1950-1970 年代的小说(5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1950-1970 年代小说创作的概况,认知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取得的成绩和存

在的一些重要问题;理解这一时期革命历史小说和农村小说特殊的存在形态及其独特的艺术方法;

了解作为“边缘化”的非主流小说的创作概况,以及它作为“异类”所特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1950-1970 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 2 学时 第二节 1950-1970 年代的农村小说 2 学时 第三节 1950-1970 年代的非主流小说 1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董之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5.思考题:革命历史小说的产生背景。

第四章 1950-1970 年代的诗歌、戏剧(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1950-1970 年代诗歌、戏剧创作的基本概况,理解这一时期诗歌、戏剧创

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宏观认知 1950-1970 年代诗歌、戏剧创作的发展嬗变

过程;了解部分重要诗人、剧作家的创作情况与特性。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1950-1970 年代诗歌的发展概述 2 学时 第二节 1950-1970 年代戏剧的发展概述 2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卷)序言》 5.思考题:你怎样看新编历史剧的?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65·

第五章 “文革”文学、期中作业(5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文革”文学具体的发生过程;认知“文革”文学在观念、情感及表达方

式等方面独特的表征;对“文革”时期被奉为“经典”的主流文艺作品形成宏观的、正确的看法;

了解“地下文学”与“潜在写作”的情况,以及它们独特的存在方式。对学过的当代文学史有独立

思考。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革”文学概况 1 学时 第二节 “文革”文学的主要形态 1 学时 期中作业 3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4.学习资料:威廉·A·约瑟夫:《极左思潮与中国:1958-1981》,东南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5.思考题:分析浩然的《金光大道》、《艳阳天》。

第六章 1980 年代的文学概况(4 学时) 1.教学要求:认知并体悟充满人文气息的 1980 年代文学环境;理解环境的变化给文学发展带

来的历史性因素及诸多方面的文学嬗变;了解 1980 年代迅速变化着的文学思潮与各种文学运动,理

解这种思潮作用下文学创作层面的变化。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1980 年代的文学环境 2 学时 第二节 1980 年代的文学思潮与运动 2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 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5.思考题:“伤痕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及文学史意义。

第七章 1980 年代的小说(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1980 年代小说的各种样态,熟悉它们各自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理解 1980

年代小说更替流变的内在动力与发展线索,对小说潮流的流变形成清晰的认知;理解各小说形态间

既区别又渗透的交错关系,掌握相关小说潮流间微妙的关系。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1980 年代初期的小说 3 学时 第二节 1980 年代中后期的小说 3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洪子诚、程光炜:《重返八十年代》,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5.思考题:“寻根文学”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第八章 1980 年代的诗歌、戏剧(5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1980 年代诗歌、戏剧发展的过程,期间产生的各种诗歌潮流和戏剧运动;

理解不同诗歌形态间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区别;了解各诗歌样式有代表性的作家的创作情况及

探索戏剧的审美特征。 2.主要内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66·

第一节 “文革”后“归来者”的诗 1 学时 第二节 朦胧诗、新生代诗 2 学时 第三节 戏剧概况 2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赵晖:《海子:一个“80 年代”文学镜像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作家出版社 2011 年版。 5.思考题:举例分析“朦胧派”的诗歌美学;沙叶新的戏剧美学特征。

第九章 1990 年代的文学环境(3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90 年代文学所处的总体环境;认知与理解市场经济的确立与繁荣对文学带

来的诸多影响与挑战;了解发达的现代媒体对文学所形成的冲击力;掌握文学在媒体霸权时代出现

的各种嬗变现象。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学语境 1 学时 第二节 媒体文化霸权与文学的生存境遇 2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陈思和、扬扬:《90 年代文学思潮批评文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年版。 5.思考题:都市化对 90 年代文学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第十章 1990 年代的文学状况(3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1990 年代文学活动的一些重要现象,把握其独特的、历史性的特征;认知

1990 年代各种文体创作的基本情况;掌握不同作家各自的创作个性与风格。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1990 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 2 学时 第二节 1990 年代文学诸样式的状况 1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邓晓芒:《灵魂之旅:90 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存意境》,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年版。 5.思考题:你怎么看卫慧、棉棉等新生代作家的作品?

第十一章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概况(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新世纪文学所处的总体环境;认知与理解城乡现代化进程变革发展对文学

产生的影响;了解发达的网络媒体对文学所形成的冲击力。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及文学事件 2 学时 第二节 新世纪文学诸样式的状况 2 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邵燕君:《新世纪文学脉象》,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 5.思考题:试析日常生活美学在新世纪文学中的凸显。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67·

《外国文学 I》课程教学大纲

(Foreign Literature I)

大纲主撰人:李莉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79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外国文学 I 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外国文学近两千年的发展演进历史,

包括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发展演变史、重要作家作品专题分析等。其学术

目的在于使中文系本科生放开眼光,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欣赏其成就,领悟其价值,获得开

放性的眼光与胸襟,使学生灵活掌握现代思维方式,以树立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与已有的

中国文学知识一起,形成完整的文学与文化修养。 Foreign literature I is the cor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in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It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jor literary schools of thought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periods of the world,and 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important writers and works.Its purpose is to make students academic Chinese open eyes,underst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iterature,appreciate its achievements,understand its value,vision and mind get open,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modern way of thinking,to establish the human fate of ultimate solicitude,together with the existing knowledge Chinese the formation of literature,literature and culture complete.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古代文学 8 8 0

二 中古文学 4 4 0

三 14-16 世纪文学 6 6 0

四 17 世纪文学 4 4 0

五 18 世纪文学 10 10 0

3.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68·

(1)课程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史概况及各种文艺思潮、流派、运动的嬗变关系。 ②通过阅读和研究重点作家作品,了解其独特风格和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及贡献,并具有初步分

析和研究作家作品的能力。 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外国文学史基础知

识及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重点作家作品的阅

读和研究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信心价值

观及相关作品的阅

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讲授,强调系统性、科学性,突出重点,注意难点,概念清楚,观

点正确。 (2)注意师生双向交流,课前布置阅读任务,做必要的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每学期结合重点作家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1-2 次。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史》(上),主编聂珍钊,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纲》,主编蒋承勇,复旦大学出版社 《欧美现代文学史》,项晓敏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作品导引》主编项晓敏,北京大学出版社 (2)课程网站:暂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教学目标 1.2.3.

良好(80-89) 教学目标 1.2,基本达到 3

中等(70-79) 教学目标 1.2.

及格(60-69) 教学目标 1.

不及格(低于 60) 全部不达标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69·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读书报告,学期长、短论文。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古代文学(8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生发展时期的社会历史概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学的

特征,正确评价其艺术价值及其在西方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 第三节 古希腊史诗与戏剧 第四节 古罗马诗歌与戏剧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荷马史诗》。 5.思考作业题:(1)为什么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

代的欧洲”?(2)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对欧洲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及重大意义。(3)深入分析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王》。

第二章 中古文学(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西方中古文学的几个大类: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

重点掌握但丁及其代表作《神曲》。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况 第二节 但丁与《神曲》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神曲》 5.思考作业题:(1)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的 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 初一位

诗人”?(2)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和成就。

第三章 14-16 世纪文学(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特点,熟悉各国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

家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14-16 世纪文学概况(一) 第二节 14-16 世纪文学概况(二) 第三节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十日谈》、《巨人传》、《堂吉诃德》、《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麦克白》、《奥

赛罗》、《李尔王》、《哈姆莱特》 5.思考作业题:(1)文艺复兴的实质究竟是什么?(2)了解《十日谈》的意义。(3)拉伯雷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70·

《巨人传》的思想内容与成就。(4)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思想内容与成就。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十七世纪清教文学、巴洛克文学、古典主

义悲剧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17 世纪各国文学概况 第二节 莫里哀和《伪君子》 第三节 弥尔顿和《失乐园》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熙德》、《安德洛玛克》、《伪君子》、《失乐园》 5.思考作业题:(1)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2)什么是古今之争?(3)莫里哀《伪君子》的

思想内容与成就。(4)弥尔顿《失乐园》的思想内容与成就。

第五章 18 世纪文学(10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18 世纪欧洲社会历史背景,明确启蒙文学的特点及在欧洲各国发展状况,

掌握这一时期的重点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18 世纪各国文学概况 第二节 菲尔丁和《汤姆·琼斯》 第三节 歌德和《浮士德》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鲁宾逊漂游记》、《克拉丽莎》、《汤姆·琼斯》、《老实人》、《新爱洛依丝》、《浮

士德》 5.思考作业题:(1)什么是启蒙文学。(2)启蒙主义的意义何在?(3)《弃儿汤姆·琼斯的

历史》在小说创作上的特色与重要性。(4)《浮士德》的意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71·

《外国文学 II》课程教学大纲

(Foreign Literature II)

大纲主撰人:李莉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722002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外国文学 II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外国文学近两千年的发展演进历史,

包括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发展演变史、重要作家作品专题分析等。其学术

目的在于使中文系本科生放开眼光,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欣赏其成就,领悟其价值,获得开

放性的眼光与胸襟,使学生灵活掌握现代思维方式,以树立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与已有的

中国文学知识一起,形成完整的文学与文化修养。 Foreign literature II is the cor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in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It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jor literary schools of thought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periods of the world,and 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important writers and works.Its purpose is to make students academic Chinese open eyes,underst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iterature,appreciate its achievements,understand its value,vision and mind get open,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modern way of thinking,to establish the human fate of ultimate solicitude,together with the existing knowledge Chinese the formation of literature,literature and culture complete.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六 十九世纪文学(上) 12 12 0

七 十九世纪文学(中) 8 8 0

八 十九世纪文学(下) 8 8 0

九 二十世纪文学(上) 2 2 0

十 二十世纪文学(下)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72·

(1)课程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史概况及各种文艺思潮、流派、运动的嬗变关系。 ②通过阅读和研究重点作家作品,了解其独特风格和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及贡献,并具有初步分

析和研究作家作品的能力。 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外文学发展史基

础知识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重点作家作品的阅

读和研究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包容

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信心价值

观及相关作品的阅

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讲授,强调系统性、科学性,突出重点,注意难点,概念清楚,观

点正确。 (2)注意师生双向交流,课前布置阅读任务,做必要的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4)每学期结合重点作家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1-2 次。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史》(下),主编聂珍昭,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纲》,主编蒋承勇,复旦大学出版社 《欧美现代文学史》,项晓敏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作品导引》主编项晓敏,北京大学出版社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教学目标 1.2.3.

良好(80-89) 教学目标 1.2,基本达到 3.

中等(70-79) 教学目标 1.2.

及格(60-69) 教学目标 1.

不及格(低于 60) 全部不达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73·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读书报告,学期长、短论文。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六章 19 世纪文学(上)(1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19 世纪早期西方社会历史背景,在明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文

学个性、主要成就的大框架下,详解各国重点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19 世纪各国文学概况 第二节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海涅 第三节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拜伦 第四节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惠特曼 第五节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普希金 第六节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侏儒查赫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解放

了的普罗米修斯》、《艾凡赫》、《红字》、《草叶集》、《恶魔》、《叶甫盖尼•奥涅金》、《一个世纪儿的忏

悔》、《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5.思考作业题:(1)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2)华兹华斯的文艺理论。(3)各国浪漫主义文

学的异同。(4)《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19 世纪文学(中)(8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19 世纪中期西方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掌握现实主义文学总

体特征及其在各国的发展状况,精读各国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十九世纪各国文学概况 第二节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司汤达 第三节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巴尔扎克 第四节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狄更斯 第五节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哈代 第六节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果戈理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红与黑》、《高老头》、《呼啸山庄》、《简爱》、《双城记》、《德伯家的苔丝》、《死

魂灵》等。 5.思考作业题:(1)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2)《红与黑》的艺术特色。(3)《人间喜剧》的

艺术特色。(4)《高老头》的艺术特色。(5)《双城记》的艺术特色。(6)《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特

色。(7)《死魂灵》的形象意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74·

第八章 19 世纪文学(下)(8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19 世纪晚期西方社会历史背景与主要文学思潮:除现实主义之外的自然主

义和以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为代表的“颓废派”,精读重点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三节 托尔斯泰 第四节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 第五节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与马克•吐温 第六节 自然主义文学与左拉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卡拉马佐夫兄弟》、《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玩偶之家》、《汤姆•索亚历险记》、

《萌芽》等 5.思考作业题:(1)《卡拉马佐夫兄弟》与复调小说。(2)托尔斯泰创作的意义。(3)易卜生

的戏剧特征。(4)马克吐温和美国文学。(5)从自然主义创作特点看左拉。

第九章 20 世纪文学(上)(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20 世纪上半期社会历史背景;现实主义文学进入 20 世纪之后的发展变化;

起于 19 世纪末,盛于这一时期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掌握重点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作品 第三节 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及作家作品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静静的顿河》、《永别了,武器》、《荒原》、《变形记》、《喧哗与骚动》 5.思考作业题:(1)20 世纪上半期现实主义文学与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差异。(2)现代主

义文学的特征。(3)《变形记》的异化主题。

第十章 20 世纪文学(下)(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 20 世纪下半期西方社会历史背景,掌握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及重点

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特征 第三节 流派与作家作品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苍蝇》、《等待戈多》、《百年孤独》、《交叉小径的花园》、《耻》 5.思考作业题:(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2)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创作的关系。(3)《百

年孤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75·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The Ancient Chinese)

大纲主撰人:周掌胜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56001、014724002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3.5 【学 时 数】24(24/0);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三秋 【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既有基础理论性,又是实践工具性,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认识理论。通过课程学习,

学生能够基本自主阅读一般古书,并对古代汉语从宏观到微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终养成包括语

文教学在内的相应语文工作能力。 This course is fundamentall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ly instrumental for instructing practice through

theory and understanding theory by practice.Through studying this course,students are able to autonomously read general ancient books and 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 ancient Chinese from the macro level to the micro level to eventually cultivate a corresponding Chinese working ability including Chinese teaching.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绪论 6 2 4

一 通论一、课程资源 6 2 4

二 文选一、今注(一) 18 6 12

三 通论二、文字 18 6 12

四 文选二、今注(二) 18 6 12

五 通论三、词汇 18 6 12

六 文选一、今注(三) 18 6 12

七 通论四、语法 16 4 12

八 文选一、今注(四) 14 4 10

九 通论五、文献 14 4 10

十 文选二、古注(一) 12 4 8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76·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十一 通论六、音韵 14 2 12

十二 文选二、古注(二) 6 2 4

十三 文选二、古注(三) 6 2 4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①:掌握系统的古代汉语形、音、义和字、词、句知识。 教学目标②:具备自主阅读古书的能力,形成母语的文化认同。 教学目标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汉语历

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古代汉语的基本知

识、理论及规律 教学目标①

①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写

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②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

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

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相关古书的阅读及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

用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信心价值

观及包容精神、国

际视野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合理组织有效讨论,合理使用多媒体。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王宁《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①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②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 (2)课程网站:待建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很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书的能力强。

良好(80-89) 较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书的能力较强。

中等(70-79) 能够掌握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书的能力一般。

及格(60-69) 基本掌握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书的能力较弱。

不及格(低于 60) 未能掌握古代汉语知识,不具备阅读古书的能力。

(3)成绩构成:考试 70%,平时 3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77·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点到、上课提问、平时作业等构成。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6 1.教学要求:了解课程整体情况,做好课程学习准备,设置课程学习目标。 2.主要内容:“古代汉语”释义;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课程学习方

法建议。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王力《古代汉语》前言。 5.思考题: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第一章 通论一、课程资源 6 1.教学要求:了解课程资源,掌握利用手段、方法。 2.主要内容:网络资源;工具书。 3.教学方法:讲授、示例。 4.学习资料:吴小如《文史工具书举要》,或其他介绍文史工具书的著述。 5.思考题:学习古代汉语的主要资源有哪些?

第二章 文选一、今注(一)18 1.教学要求:了解中学文言文与大学《古代汉语》课程的异同,初步感受古书文本解读的着

眼点。 2.主要内容:文选一今注(一)第 1 至 9 课:《诗经》、《楚辞》、汉赋、《左传》选。 3.教学方法:串讲。 4.学习资料:王力《古代汉语》相应部分。 5.思考题:你认为文选部分的今注有哪些值得商补?

第三章 通论二、文字 18 1.教学要求:了解文字的整体状况;理解文字学习的价值;掌握六书分析方法,能够分析、

证实本义;熟习 100 字以上字形的演变。 2.主要内容:文字概说;字形古今演变;字理:六书——字形与字义;《说文解字》概述;字

用。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有关内容;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说文解字叙》。 5.思考题:六书理论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哪些帮助?

第四章 文选一、今注(二)18 1.教学要求:有意识养成古汉语语感。 2.主要内容:文选一今注(一)第 10 至 19 课:《易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

《荀子》选。 3.教学方法:串讲。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78·

4.学习资料:王力《古代汉语》相应不重叠部分。 5.思考题:你认为文选部分的今注有哪些值得商补?

第五章 通论三、词汇 18 1.教学要求:了解古汉语词汇主要规律,掌握分析具体文句里确切词义的要领。 2.主要内容:词汇概说;词形;词义。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尔雅正义》前三篇;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相应内容,选读《说文解字》

100 字。 5.思考题:如何判定联绵词和同义复词?

第六章 文选一、今注(三)18 1.教学要求:课外预习。 2.主要内容:文选一今注(一)第 20 至 24 课:诸子选。 3.教学方法:讨论。 4.学习资料:王力《古代汉语》相应不重叠部分。 5.思考题:你认为文选部分的今注有哪些值得商补?

第七章 通论四、语法 16 1.教学要求:了解语法主要古今差别,养成破除古汉语语法障碍的能力。 2.主要内容:语法概说;词法;句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王力《古代汉语》相应部分。 5.思考题:古汉语倒装句主要有哪几种?

第八章 文选一、今注(四)14 1.教学要求:课外预习,做好互评自主解读。 2.主要内容:文选一今注(一)第 24 至 28 课:《史记》、《汉书》选。 3.教学方法:讨论。 4.学习资料:王力《古代汉语》相应不重叠部分。 5.思考题:你认为文选部分的今注有哪些值得商补?

第九章 通论五、文献 14 1.教学要求:了解文献学要义,理解古书大例。 2.主要内容:文献概说;古书注释;古书辞例。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王欣夫《文献学讲义》。 5.思考题:试述对文法在成语释义上的重要作用。

第十章 文选二、古注(一)12 1.教学要求:初步熟悉白文古书古注。 2.主要内容:古注(一):第 29 至 32 课。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79·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本教材扩展学习资料。 5.思考题:请举例说明文言句读的方法。

第十一章 通论六、音韵 14 1.教学要求:了解音韵学习的意义,掌握“三十六字母”,能够具体区分韵的不同性质。 2.主要内容:音韵概说;声母;韵母;声调。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5.思考题:举例说明音韵学在当今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 文选二、古注(二)6 1.教学要求:课外预习,汇集各种问题。 2.主要内容:文选二、古注(二):第 33 至 36 课。 3.教学方法:答问。 4.学习资料:本教材扩展学习资料。 5.思考题:以《诗经》古注为例说明对待古注的正确态度。

第十三章 文选二、古注(三)6 1.教学要求:课外预习,作好互评自主解读准备。 2.主要内容:文选二、古注(三):第 37、38 课。 3.教学方法:讨论。 4.学习资料:本教材扩展学习资料。 5.思考题:从“中国基本古籍库”中选取五千字左右的文献加以标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80·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Contemporary Chinese)

大纲主撰人:肖治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57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一春 【先修课程】汉语基础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

汉语语音、文字和词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通过对汉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理解、

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能力。 Contemporary Chinese is a core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is course

introduces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knowledge pertaining to Chinese phonology,characters,and lexicology.The training of basic Chinese language skills can enabl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ies of comprehending,analyzing as well as applying contemporary standard Mandarin Chinese.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4 4 0

二 语音 10 10 0

三 文字 6 6 0

四 词汇 12 1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①: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文字等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能掌握汉语的基本特点,

掌握语音、词汇、文字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②:训练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发音技能,准确使用汉语词汇和文字,理解汉语规范的重

要性,自觉促进汉语健康发展。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生活语言现象的结合分析,培养运用语

言知识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使得知识能用于语言实践。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81·

得学生具有熟练的语言技巧和较高的语言水平。 教学目标③:促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与纯洁。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汉

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系统学习现代汉语语音、词

汇、文字等知识,掌握汉语的

基本特点,掌握语音、词汇、

文字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①

①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

字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②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

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中外文资料及资料的查询、检

索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党的

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知识点的讲授与各种类型的练习相结合,以问题导入,以练习启发,从典型现象入手,扣住重

点问题展开讲解。教学过程注意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语言应用相关的现象,并有选择地开展一

些讨论活动。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2011,《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邵敬敏主编,2016,《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吕淑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自觉阅读相关文献并自主思考,扎实掌握现代汉语语音、文字与词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汉语相关现象。

良好(80-89) 自觉阅读参考文献,比较扎实地掌握现代汉语语音、文字与词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能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汉语相关现象。

中等(70-79) 掌握课堂所讲的现代汉语语音、文字与词汇的基本知识,能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汉语相关现象。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82·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及格(60-69) 对课堂所讲的现代汉语语音、文字与词汇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在老师指导下尝试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汉语相关现象。

不及格(低于 60) 不认真学习课堂所讲的现代汉语语音、文字与词汇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常见的汉语现象也不

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50%,期末考试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综合课堂表现(提问与回答,自主思考等)、课后练习以及出勤率等评

判。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4 1.教学要求:理解现代汉语的含义和普通话的形成过程,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特点及其在

国内国际的地位,了解汉语七大方言的差异和分布概况。 2.主要内容:什么是现代汉语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主

要有哪些方言。现代汉语的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 3.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与概念。课

后要求文献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4.学习资料:陈其光,1990,中国语文概要,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侯精一,2002,现代汉

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易中天,2006,大话方言,上海文化出版社。 5.思考题:(1)如何看待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关系?(2)谈谈你对汉语特点的

看法?(3)教材的课后练习。

第二章 语音 10 1.教学要求:了解语音的各种属性,掌握语音的各种基本概念,掌握汉语元音辅音的发音特

征以及声母和韵母的类别,掌握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掌握汉语的各种音变现象。 2.主要内容: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语音的基本概念。普通话的辅音音素

的发音特征,普通话的元音音素的发音特征。普通话音节的构成。普通话的音变现象。汉语拼音的

正确拼写。 3.教学方法:理论部分讲授为主。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技能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练,

体会正确的发音方法。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与概念。课后要求文

献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学生互相指正发音问题。 4.学习资料: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林鸿,2005,普通话语

音和发音,浙江大学出版社。 5.思考题:(1)谈谈汉语音节与英语音节相比有何异同?(2)能熟练背诵普通话元音和辅音

的发音特征?(3)为什么说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洁?(4)教材的课后练习。

第三章 文字 6 1.教学要求: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掌握汉字的特点。了解汉字的结构单位以及笔顺的基本

规则。掌握汉字造字法的类型。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83·

2.主要内容:汉字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汉字字形的特点及在世界文字中的类型。现行汉字不

同字体的类型和特点。汉字的结构单位及类型,汉字的笔画和部件,汉字的笔顺。造字法的类型与

含义。汉字形体的规范情况。 3.教学方法:讲授为主,问答和练习为辅。 4.学习资料:苏培成,2001,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静贤,1992,

现代汉字教程,时代出版社。吴东平,2006,汉字的故事,新世界出版社。 5.思考题:(1)一些有争议的笔顺该如何规范?(2)教材的课后练习。

第四章 词汇 12 1.教学要求:掌握词汇的单位及其相互间的区别。了解词义的性质与构成。掌握语义场的分

类,能进行基本的义素分析。掌握汉语词汇的构成。了解词汇与词义的变化发展。 2.主要内容:词汇的单位及语素、词、短语的区别。词义的性质与构成。义项、义素与语义

场。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情况。 3.教学方法:理论部分讲授为主。词汇单位注意以典型的例子帮助学生区分语素、词和短语。

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与概念。注意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互相促进,

并鼓励引导学生多发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语义现象。 4.学习资料:苏新春,1992,汉语词义学,广东教育出版社。温端政,2005,汉语语汇学,

商务印书馆。 5.思考题:(1)如何辨别语素?(2)如何看待义素分析和语义场的利弊。(3)外来语包括哪

些种类?(4)举例说明语义演变的各种类型。(5)教材的课后练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84·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Literature Theory)

大纲主撰人:俞晓霞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76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3 【学 时 数】48(48/0) 【建议修读学期】一春 【先修课程】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也是文学类课程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

的内容包括:(1)总体论,介绍文学的性质、文学的起源、文学的历史发展、文学的社会作用。(2)文本论,分析 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文学语言、文学的叙述方式、文学的类型和体裁等。(3)创作论,

包括文学创作的 主体和客体、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的原则、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4)接受

论,分析文学接受原理、文学接受类型、文学接受过程、文学接受标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系统掌握文学概论的 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

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掌握各类文学作品鉴赏、批评和讲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理论分析能力,

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之中。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is the Professional basic platform cours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n-Teachers Professional,also is The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s of Literature Courses.This subject include:

(1)General Discussion, to introduce The nature of literature、Literary origins、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The social role of literature.

(2)The theory of text,to analysis the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the text、Literary language、Literary narrative、Literary types and genres,and so on.

(3)Creation theory,Include Literary subjects and objects、Literary creative process、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eation、Literary Trend、Literary genre and so on.

(4)Acceptance Theory,to analysis the Literature accepted principle、Type of literary reception、Literary process of acceptance、Literary acceptance criteria and so on.

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s and Fundamental of Literature Introduction;And can use the fundamental to analyze literary phenomenon and literature.Grasp types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85·

basic skills and methods of works appreciation、Criticism and explain.Also its application to secondary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文学的本质和特性 4 4 0

二 文学的活动与文学的发生发展 4 4 0

三 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4 4 0

四 文学的创作活动 4 4 0

五 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类型 6 6 0

六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4 4 0

七 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的风格 2 2 0

八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 4 4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坚

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联系文学活动实践和语文教学实践,联系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动向,注

意引进本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②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文学作品,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③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中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人文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外文学发展史基本

概念、观点及理论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中外文资料及文献的

查询及检索和现代信

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信心价值观

及党的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理论讲授为主,主要方式为课堂讲授,为便于学生理解和增加课程的生动性、针对性,应采

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以适当的文学案例,同时提倡学生在课余阅读活动中对各类文学现象

进行分析理解,提倡学生动手撰写一些文学批评文章,以提高其理论水平。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刘勰《文心

雕龙》、王国维《人间词话》、《西方文论选》、《中国历代文论选》、韦勒克《文学理论》等。 (2)课程网站:可见我校网络文学网站内的有关课程。

6.学生成绩评定: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86·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上课积极思考讨论,作业认真,很好掌握本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能力。

良好(80-89) 上课积极参与考讨论,作业比较认真,较好掌握本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

能力。

中等(70-79) 上课发言参与程度较低,作业完成情况一般。

及格(60-69) 有缺课现象,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基本掌握本课程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出勤率低,上课与作业不认真,不能掌握本课程内容。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5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50%。 (4)过程考核:课程考核的评分原则为主要检验理论学习效果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文学

现象的能力。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课程作业质量、课堂参与讨论发言的积极性程度

以及考勤情况;期末卷面考试时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理论对文学现象做出判

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模块一 专题教学 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与特性 4

1.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是文学理论研究的性质以及文学的本质与特性。难点是文学与非文学

的区别,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般性质和它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

位。 2.主要内容:主要阐述文学理论这门课程的特征和形态的多样性;通过三节内容的讨论,逐

层揭示文学的性质与特征。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知识点:文学的广义和狭义的含义;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审美反映具有情感性和形象性

的特点;文学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文学语言的含义与特点;语言形象的特点。 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亚里士多德《诗学》、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等。 5.思考题:(1)文学理论的性质是什么?(2)文学的本质含义应该怎么理解?

第二章 文学的活动与文学的发生发展 4 1.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是研究文学活动的特点、构成及其产生发展。难点是文学活动作为人

类活动的性质。 2.主要内容:文学是一种人类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发生论的主要观点

评析,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非同步性。 第一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87·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文学活动的发生论,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不同步性。 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席勒《美育书简》等。 5.思考题:(1)文学活动发生论主要有哪几种说法?(2)文学的发展为什么与社会发展具有

非同步性?

第三章 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4 1.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是探讨文学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难点是文

学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作家的社会责任与创作自由的辩证关系。 2.主要内容:文学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学的社会作用

等 第一节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第二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 知识点:文学是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它以社会心理为中介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文学与

政治、道德和宗教的关系;文学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变化的非同步性,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文

学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吴中杰《文艺学导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5.思考题:(1)文学为什么要以社会心理为中介来反映经济基础?(2)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第四章 文学的创作活动 4 1.教学要求:本章的重点是文学创作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及作用,明确想象在文学创作中

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学创作中的意识性和无意识性的关系。难点是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2.主要内容:弄清艺术发现、艺术构思、直觉、灵感、陌生化等概念,认识理智与情感在艺

术构思中的作用。 第一节 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中的想象活动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中的意识性与无意识性 第四节 作家的创作自由与人文关怀 知识点:文学创作的准备,包括生活素材、人生经验和艺术修养的积累。艺术积累对文学创作

的意义。艺术构思、传达及其特点。作家的社会责任与创作自由的辩证关系。艺术想象的性质和特

点。文学创作是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活动。 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刘勰《文心雕龙》等。 5.思考题:1.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2)艺术构思及其特点。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类型 6 1.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是文学作品的类型,论述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文学作品的

体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难点是对象征型文学的理解。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88·

2.主要内容:讨论文学类型以及体裁的形成、发展和分类,叙事类文学、抒情类文学和戏剧

类文学的各自特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知识点:文学作品类型的分类标准。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标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

本特点。 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美学》、韦勒克《文学理论》 5.思考题:(1)文学类型三分法和四分法的异同是什么?(2)文学体裁的形成原因以及分类

标准。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4 1.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是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素与形式要素,以及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难

点是对情节和故事的区别,以及对语言符号的指称功能和意义功能的理解。 2.主要内容:讨论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诸要素以及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素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知识点:文学作品的内容包括作品反映的客观对象以及从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主观态度和倾

向两个方面;分别包括题材和情节,主题和思想;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主要有结构、语言和表达方

式;文学作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积极影响着内容。 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韦勒克《文学理论》、热奈特《叙事话语》等 5.思考题:(1)情节和故事的区别。(2)思想和主题的区别。(3)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之间

的关系。

第七章 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的风格 2 1.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是作家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艺术风格的关系,难点是作家日常个性与

创作个性之间的关系。 2.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讨论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性以及作品艺术风格的的构成因素。 第一节 创作个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其构成因素 第三节 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知识点:创作个性的含义;创作个性及其形成;创作个性不同于心理个性,其形成于文学创作

实践,具体表现为作家按照个人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和主题提炼

等方面的特点;文学风格的含义。风格是体现在一系列创作活动及作品中的、具有独创性的、相对

稳定的创作个性。风格的要义在于文学活动中的独创性。文学风格的形成与特点、内容因素与形式

因素;文学作品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与流派风格。 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韦勒克《文学理论》、曹丕《典论·论文》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89·

5.思考题:(1)作家的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之间的关系。(2)文学作品风格的分类方法与层

次。

第八章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 4 1.教学要求: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文学鉴赏和批评的一般性质和要求,以及形式主义批评、现

象学批评、接受美学、精神分析学批评和神话原型批评等主要批评方法的特点。 2.主要内容:文学鉴赏和批评的一般性质和要求,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如形式主义批评、现象

学批评、接受美学、精神分析学批评和神话原型批评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第一节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 第二节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 知识点:文学接受的重要作用;期待视野、视域融合的概念;文学鉴赏与批评的区别;文学批

评的主要方法等。 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韦勒克《文学理论》、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等 5.思考题:(1)文学批评的标准。(2)形式主义的批评的几个流派分类。(3)对西方现代文

学批评的正确评价。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90·

《文学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Literary Writing)

大纲主撰人:洪治纲 大纲审核人:刘婷婷、陈兆肆

【课程代码】014058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一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针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创作技巧讲解、

经典作品剖析、文学创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诗歌、小说、散文等常见文学作品创作肌理的讲

解,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之文学作品的创作技巧,感知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语言运用上的特殊性。

在每种体裁的讲解过程中,本课程将配以必要的创作练习,通过对练习作品的小组讨论,增强学生

在文学创作上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熟悉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基本创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文学写作能

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This is an elementary course for bachelor student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Combining an explanation of writing techniques,analysis of classical masterpieces and exercise in literary composition,it focuses on deconstructing the process of writing of literatures including poems,novels,and prose,facilitating th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ique of writing different literary forms and the particular role of literature as an art of language.This course aims at training the necessary writing skills through extensive exercise and discussion.It further enables students to advance their ability in both writing and appreciation of arts.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现代诗歌创作 6 6 0

二 诗歌创作练习与讨论 2 2 0

三 小说创作(上) 6 6 0

四 小说创作(下) 6 6 0

五 小说创作练习与讨论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91·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六 现代散文创作 6 6 0

七 散文创作练习与讨论 2 2 0

八 复习 2 2 0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创作技巧的讲解和必要的创作练习,既能了解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

内在创作肌理,又能真切地体会到文学创作对语言的特殊要求及其审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

写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技巧的讲解与经典作品的分析,能够运用相关的创作技巧,进行不同体裁

文学作品的写作,并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学语言的审美感知能力、对作品内在肌理的解析能力。 ③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①

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写

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创作技巧的讲解与经

典作品的分析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

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信心价值观

及党的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创作练习、课堂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开展相关的

文学写作能力训练。以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创作技巧和具体作品剖析为线索组织教学,鼓励学术争

鸣,实现课堂充分互动。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①[美]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版。 ②[美]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上海三联书店,2005 年版。 参考书: ①[波兰]米沃什:《诗的见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②江弱水:《诗的八堂课》,商务印书馆 2017 年版。 ③[美]珍尼特·伯罗薇等:《小说写作:叙事技巧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 ④[美]詹姆斯·斯科特·贝尔:《这样写出好故事》,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年版。 ⑤毕飞宇:《小说课》,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⑥于君:《散文讲稿》,百花文艺出版社年 2012 版。 ⑦[意]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版。 (2)课程网站:本课程即将筹建专门的课程网站,置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总网站之下,设有

师资介绍、课程资源、课程论坛等多个栏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92·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良好(80-89) 良好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等(70-79) 基本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及格(60-69) 能够掌握多数重难点,了解一点学习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无法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3)成绩构成:期末考核成绩占 50%;平时综合考核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本课程要求每位选课同学必须阅读相关的

文学创作技巧类的理论、各类经典与其他文献资料,在课程开设期间须积极发言或回答问题 10 次以

上,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 1-4 讲 现代诗歌创作(8 学时) 1.教学要求:系统解析现代诗歌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意象的选择,张力的设置,

时空的处理,语言的节奏等,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现代诗歌创作的一些基本元素,学会在诗歌创作

中运用一些基本元素。 2.主要内容: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与写作要求;现代诗歌的意象选择技巧;现代诗歌的张力

设置技巧;现代诗歌的语言节奏控制与内在韵律的呈现效果。现代短诗写作训练与讨论。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重点讨论“意象”、“张力”、“节奏”等相关诗歌创作要

素;讨论与评价学生的相关诗歌习作。 4.学习资料:[波兰]米沃什:《诗的见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江弱水:《诗的

八堂课》,商务印书馆 2017 年版。 5.思考作业题:①如何处理诗歌的张力关系与情感表达效果?②以身边事物为题,创作现代

短诗若干首,并参与课堂讨论。

第 5-7 讲 小说创作·上(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作为虚构艺术的基本特征以及小说创作必备的讲故事的能力;了解小

说创作过程中的线索与结构设置技术;初步掌握编撰故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生动、完整地叙述各种

故事。 2.主要内容:小说作为故事的基本要求:人物、情节与线索安排;小说情节内部的冲突设计

与线索延伸;故事内部的情节链安排以及故事的结尾处理。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相关范文,课堂上重点讨论人物关系与情节发展的设计。 4.学习资料:[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美]珍尼特·伯罗

薇等:《小说写作:叙事技巧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美]詹姆斯·斯科特·贝尔:

《这样写出好故事》,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年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93·

5.思考作业题:①如何理解“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②你认为叙述好一个故事的 困难之

处在哪里?为什么?③如何让故事富有“意味”?

第 8-11 讲 小说创作·下(8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叙事的视角与语调控制,把握叙事话语的准确性;了解小说在轻与重

上的处理策略,以及在审美意蕴上的传达;了解小说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和繁复性;了解细节处理的

相关技巧与审美效果。 2.主要内容:叙事视角的选择及其要求;叙事语调的控制与故事的呈现效果;背景之重与人

物活动之轻的叙事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与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情节发展的逻辑支撑点处理;

细节叙述的相关技巧;学生小说习作的讨论、分析与评价。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相关小说为例,课堂上重点讨论视角、语调、细节等处理

技巧与审美效果。 4.学习资料:毕飞宇:《小说课》,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年版。[秘鲁]略萨:《给青年小说家

的信》,上海译文出版社年 2004 版。[意]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版。

5.思考作业题:①如何理解叙事视角的作用?②创作短篇小说 1-2 篇,并组织相关讨论。

第 12-15 讲 现代散文创作(8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类型及生活储备、知识储备;了解历史文化类散文创

作的内在特征;了解思想随笔类散文创作的内在特征;了解日常生活类散文创作的内在特征;了解

小品文写作的内在特征;初步掌握散文写作的技能,并能写出较为理想的散文。 2.主要内容:历史文化类“大散文”的兴起与内在特征;思想随笔类散文的知识调用与思想

穿透力;日常生活散文中的形而上问题;日常小品文的趣味性问题;散文内在意蕴的“大与小”;根

据自己的写作优势与经验,创作散文 1-2 篇。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围绕散文习作,课堂上集中讨论学生散文创作的得与失。 4.学习资料:于君:《散文讲稿》,百花文艺出版社年 2012 版。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百

花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美]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版。 5.思考作业题:①以琦君散文为例,分析散文语言的内在作用。②以董桥散文为例,谈谈小

品文创作成功的关键因素。③创作散文作品 1-2 篇,并组织相关讨论。

第 16 讲 总复习:文学创作技术分析报告(2 学时) 1.教学要求:现代诗歌、小说、散文创作的难度讨论与分析;文学创作的个人素养与视野; 2.主要内容:现代诗歌、小说与散文的不同难度分析和讨论;作家内在素养的积淀;网络类

型文学创作的基本模式讨论; 3.教学方法:以小组讨论为主,对文学创作的内在难度进行归纳。 4.学习资料:[美]哈德罗·布鲁姆:《西方正典》,译林出版社 2011 年版。 5.思考作业题:①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相关经典作品进行内部技巧的解析与总结。 SCHOOL O

F HUMANIT

IES H

ZNU

●人文学院

·94·

《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Academic Writing)

大纲主撰人:刘小刚 大纲审核人:刘婷婷、洪治纲

【课程代码】014059001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的必修课程。本课程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写作方法

和写作技巧,以提升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mote abilities of academic researching and writing of students by teaching them the norms,methods and technics of paper writing.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论文的选题 4 4 0

二 论文资料查阅 4 4 0

三 论文提纲的拟订 4 4 0

四 论文写作与论证 6 6 0

五 论文的一般结构与基本的表述方法 6 6 0

六 论文摘要的撰写 4 4 0

七 论文的规范与格式 4 4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生要学会如何选题,即如

何选择现实性、前沿性、创见性的论题。要善于利用图书馆和电脑网络来通览论题的研究历史和现

状,从而来确定自己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学生要进行论文写作的材料收集、相关书籍的阅读、写

作提纲的构思、标题的拟制、论文主体的展开等。学生要会阅读、检索和处理各种学术信息,掌握

知识更新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学生要掌握论文书写的基本规范,包括标题、署名、提要、关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95·

词、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等的一系列规范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初步具备独立展开学术

研究的能力。 ①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初步展开学术研究的能力。 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①

①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写

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②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

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

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与学科

理论前沿介绍及中外

文资料和文献的查询

和检索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信心价值观

及党的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孙洁,陈雪飞主编:《毕业论文写作与规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参考书: ①王力、朱光潜等:《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年。 ②邝邦洪:《中文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年。 ③周淑敏,周靖:《学术论文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年。 ④[美]凯特·L·杜拉宾:《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雷蕾译,新华出版社,2015 年。 ⑤李振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 ⑥高小和:《学术论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⑦温儒敏:《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96·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论文的选题(4 学时) 1.教学要求:掌握论文选题的方法和技巧。 2.主要内容:(1)选题的基本原则;(2)选题的类型与来源;(3)选题意义的认识与表述;(4)

研究现状的把握与描述。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王力、朱光潜等:《怎样写学术论文》 5.思考题:(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自己选定的命题的研究意义进行描述。(2)就一个选

定的命题,写一篇研究现状。

第二章 论文资料的查阅(4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资料分类,掌握资料的查阅方法。 2.主要内容:(1)资料的分类;(2)资料查询方法;(3)资料的阅读与筛选。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李振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5.思考题: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论文题目进行资料查询,并对待查资料进行大致分类。

第三章 论文提纲的拟订(4 学时) 1.教学要求:掌握论点提炼的方法、论文的一般构架和提纲的表述类型。 2.教学内容:(1)论点的提炼;(2)命题切分及其基本原则;(3)论文的构架;(4)提纲的

表述。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高小和:《学术论文写作》 5.思考题:就某个论文选题拟订一个提纲。

第四章 论文写作与论证(6 学时) 1.教学要求: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式与常用的论证方法。 2.教学内容:(1)论文写作的基本方式;(2)论证的构成及论证的一般原则;(3)论证的常

用方法;(4)论证的表达方式。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温儒敏:《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 5.思考题:自己选择一篇学术论文,分析其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的表达方式。

第五章 论文的一般结构与基本的表述方法(6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掌握论文写作的一般结构和基本的表述方法,认识几种常见的表述毛

病。 2.教学内容:(1)论文的一般结构:起、承、转、合;(2)论文的基本表述方法:定义、导

入、收束;(3)几种常见表述毛病分析:词句层面的表述毛病与句段层面的表述毛病。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97·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温儒敏:《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 5.思考题:选择一篇学术论文,分析其中使用的表述方法。

第六章 论文摘要的撰写(4 学时) 1.教学要求:掌握论文摘要的撰写方法。 2.教学内容:(1)论文摘要的作用;(2)常见的两种学术论文摘要:报道性摘要与指示性摘

要;(3)毕业论文摘要的基本内容;(4)毕业论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5)毕业论文摘要撰写的

基本方法;(6)常见的毕业论文摘要撰写毛病。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美]凯特·L·杜拉宾:《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 5.思考题:(1)分析报道性摘要与指示性摘要的区别。(2)选择一篇学术论文完成论文摘要。

第七章 论文的规范与格式(4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论文的格式规范。 2.教学内容:(1)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2)学术论文的格式。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周淑敏,周靖:《学术论文写作》 5.思考题:就某个选题,查阅相关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报纸文献,并为该选题列举

20 条格式规范的参考文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98·

《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Aesthetics)

大纲主撰人:单晓溪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04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西方文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美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选修课,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讲授美学学科的性质、诞生、发

展等学科知识,重点讲解审美活动、审美经验、审美形态、艺术审美、审美教育等美学的基本理论

问题。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Chinese majors,demonstrating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focusing on aesthetic activities,aesthetic experience,aesthetic form,aesthetic,basic theor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problem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美学导论 2 2 0

二 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 2 2 0

三 审美活动 4 4 0

四 审美主体 4 4 0

五 审美对象 2 2 0

六 西方审美形态 4 4 0

七 中国古代审美形态 4 4 0

八 审美经验 4 4 0

九 艺术审美 4 4 0

十 审美教育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99·

目标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学、美学知识;学会运用美学理论分析和研究各类艺术作品和审

美现象。 目标②: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目标③:提高理论素养、理性认知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

文学发展史,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系统掌握美学的发生、发展,及美学的哲学基

础和基本问题、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对象、

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审美和美育理论。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

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

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

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通过各个板块基本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艺术

和审美现象的分析,体会审美活动中主体的感

受和心理活动;通过各个板块中美学理论的介

绍和讲解,掌握理论运思方式。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

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贯穿课程的思路即将美学思想与现实历史文化

问题紧密结合,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提升公民意

识、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是教师讲授基本问题,学

生认真听讲,并穿插问题的讨论;其次是学生课下阅读中西方美学理论经典著作和相关研究成果,

教师不定期以抽查笔记和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阅读情况,并计入考核成绩;再次是通过 4 课时的实

践活动(踏青、参观画展、收看经典电影、观看高雅艺术演出等)让学生像是感受审美生活,提升

审美能力和增加审美素养。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 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普列汉若夫,曹葆华译,《论艺术》,三联书店,1974 年 5 月版 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 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 11 月版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 3 月版 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 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年版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年版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09 年版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年版 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年版 帕特里克·弗兰克:《艺术形式》,俞鹰、张妗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00·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系统地掌握美学重要理论,且能恰当地将其作为方法解释艺术和审美现象,初步建构自觉的

方法意识。

良好(80-89) 较为系统地掌握美学重要理论,可以将其运用到对艺术和审美的解释中,有一定的方法意识。

中等(70-79) 部分掌握美学的重要理论,对艺术和审美现象有所理解。

及格(60-69) 部分了解美学的重要理论。

不及格(低于 60) 对美学的重要理论没有基本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考查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和读书笔记构成,将以点名、随堂提问、检查等方式进行监

控。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讲 美学导论 2 1.教学要求:了解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的形成;握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问题。 2.主要内容:丰富多彩的人生与审美现象;审美的历史性;美学学科的诞生。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个别问题的讨论。 4.学习资料: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 11 月版 5.思考题:美学学科的诞生过程。

第二讲 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 2 1.教学要求:了解实践论哲学、存在论哲学基本命题;重点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2.主要内容:人生在世命题;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西方现代存在论;自由问题;美学框架。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个别问题的讨论。 4.学习资料: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年版。 5.思考题:“人生在世”这一命题如何可以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讲 审美活动 4 1.教学要求:了解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重点理解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掌握审美活动的价

值内涵;明确审美活动是人 具有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2.主要内容: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审美活动

是人 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个别问题的讨论。 4.学习资料: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5.思考题:审美需要之于生活的意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01·

第四讲 审美主体 4 1.教学要求:了解审美主体构成的条件;重点理解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存在方式。 2.主要内容:审美主体的构成;审美惊异;审美体验;审美澄明。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个别问题的讨论。 4.学习资料: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5.思考题: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意义。

第五讲 审美对象 2 1.教学要求:了解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理解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重点学

习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2.主要内容:审美对象的客观条件;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

与开放性。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个别问题的讨论。 4.学习资料: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5.思考题:如何理解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

第六讲 西方审美形态 4 1.教学要求:了解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重点理解西方的基本审美形

态。 2.主要内容: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悲剧与喜剧;崇高与优美;丑与荒诞。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个别问题的讨论。 4.学习资料: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5.思考题:丑与荒诞形成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 4 1.教学要求: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2.主要内容:中和;神妙;气韵;意境。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个别问题的讨。 4.学习资料: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09 年版。 5.思考题:意境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八讲 审美经验 4 1.教学要求:了解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重点理解审美经验的性质、结构;掌握审美经验的

动态过程。 2.主要内容: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审美经验的结构要素、功能、

心理建构;审美经验的呈现、构成、评价等不同阶段。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个别问题的讨论。 4.学习资料: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年版。 5.思考题: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02·

第九讲 艺术审美 4 1.教学要求:了解艺术的存在方式,重点理解艺术作品的创造和欣赏,掌握艺术作品的层次

结构。 2.主要内容:艺术的本质与艺术定位;艺术存在及其存在方式;艺术创造的主体与过程;艺

术品的层次形态;艺术接受。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个别问题的讨论。 4.学习资料:帕特里克·弗兰克:《艺术形式》,俞鹰、张妗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 5.思考题: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的基本观点。

第十讲 审美教育 2 1.教学要求:了解中西方审美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审美教育的内涵、目的与特点,理

解审美教育的功能。 2.主要内容:美育观的历史考察;审美教育的内涵、目的与特点,审美教育的功能及其实施。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年版。 5.思考题:审美对人生的意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03·

《中国古代文学名典选读(Ⅰ、Ⅱ、Ⅲ)》教学

大纲

(Humanities in Canon)

大纲主撰人:叶志衡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0001、015090002、015090003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8 【学 时 数】48(48/0);48(48/0);32(32/0)【建议修读学期】一春、二秋、二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中国古代人文名著选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名著选读》的第一部

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熟悉一些比较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阅读、鉴赏能力通过对的教学,使学生能熟悉和记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

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学生以后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打好基础,为今后能胜任文言文教学与研究打好基础。 This course is the core option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ed in Chinese Linguistic

Literature.The course is focusing on those classic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which has high levels in both thoughts and aesthetics and has huge impact o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The course aims to let students be familiar with some famous writer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reading,in order to lay a better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eaching and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名典选读 48 48 0

二 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名典选读 48 48 0

三 元明清近代文学名典选读 32 3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04·

通过对《中国古代人文名著选读》的教学,使学生①能熟悉和记诵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

要作家、作品;②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名典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陶

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中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中外文资料和文献的查询和

检索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信心价值观及党的

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5.推荐教材与参考文献: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沈松勤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8 月第 1 版。 主要参考书: 游国恩、季镇淮、萧涤非、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7 月第 2 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出版。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年 8 月版。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 年 6 月版。 叶瑛校注,章学诚著《文史通义》中华书局 1985 年 5 月出版。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 1984 年 9 月出版。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12 月第 2 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系列鉴赏辞典:《先秦诗鉴赏辞典》、《汉魏六朝诗鉴赏辞

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明清词鉴

赏辞典》、《古代小说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诸子百家名篇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国

学名篇鉴赏辞典》。 Stephen Owen ed.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s to 1911,W.W.Norton &

Company,1997 (2)课程网站本课程推荐课外学习参考网站: http://www.guoxue.com/(国学网) http://chinese.pku.edu.cn/404/(北大中文系网)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05·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141326/(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史公开课视频网) 6.学生成绩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标准、原则、方法、要求)

(1)考核方式:一春(第二学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名典选读,考查。二秋(第三学期):

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名典选读,考试。二春(第四学期):元明清近代文学名典选读,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古代文学名典选读》Ⅰ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名典选读(一春、第二学期):(共 48 学时,每周 3 学时)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诗经》选读:《豳风·七月》、《小雅·采薇》 3 3

二 《楚辞》选读:《湘君》、《湘夫人》、《橘颂》 3 3

三 《左传》选读:《晋公子重耳之亡》 3 3 布置作业

四 《战国策》选读:《冯谖客孟尝君》 3 3

五 《论语》选读:《侍坐》、《孟子》选读:《齐桓晋文之事》(节

选) 3 3

六 《庄子》选读:《胠箧》 3 3

七 汉赋选读:《子虚赋》(节选)《归田赋》 3 3

八 司马迁:《项羽本纪》(节选) 3 3

九 汉乐府民歌《战城南》、《陌上桑》、《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 3 布置作业

十 曹植《赠白马王彪》阮籍《咏怀诗》(其一) 3 3

十一 陶渊明作品选读:《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 3 3

十二 谢灵运《登池上楼》、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 3

十三 魏晋南北朝民歌:《长干曲》、《西洲曲》、《敕勒歌》 3 3

十四 王粲《登楼赋》、江淹《别赋》(节选) 3 3

十五 骈文选读:孔稚珪《北山移文》丘迟《与陈伯之书》 3 3

十六 机动 3 3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06·

第一章 《诗经》选读(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诗经》赋比兴手法。 2.主要内容:《豳风·七月》、《小雅·采薇》的思想内容,《诗经》赋比兴手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诗经》作品,重点阅读(背诵带△的篇目):

△关雎、桃夭、谷风、△静女、柏舟、载驰、△硕人、△黍离、△溱洧、△蒹葭、△无衣、月出、

△七月、东山、△鹿鸣、△采薇、生民、公刘、清庙、玄鸟。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之《毛诗正

义》,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版。鲁洪生《诗经学概论》,辽海出版社 1998 年版。李山《诗经的文化

精神》,东方出版社 1997 年版。 5.思考题:谈谈《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赏析《小雅·采

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第二章 《楚辞》选读(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楚辞”的基本知识和代表作家,了解《九歌》的含义,

《湘君》、《湘夫人》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 2.主要内容:“楚辞”释名、楚辞的形式、楚辞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的代表作家;《九歌》

的含义,《湘君》、《湘夫人》、《橘颂》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布置阅读作品(背诵带△的篇目):离骚、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

涉江、哀郢、九辩、△橘颂;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 1980 年版。汤炳正

等《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版;林河《九歌与沅湘民俗》,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0年版。

5.思考题:名词解释:楚辞、九歌;谈谈《九歌·湘夫人》的内容与结构。

第三章 《左传》选读(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左传》的基本知识。熟悉《晋公子重耳之亡》塑造人

物形象的手法。 2.主要内容:《左传》的基本知识,“行人辞令”的特点,《晋公子重耳之亡》塑造人物形象的

手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晋楚城濮之战。阮元校勘《十

三经注疏》之《春秋左传正义》,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版。李惠仪著《左传的书写与解读》,文韬、

许明德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 年。 5.思考题:以《晋公子重耳之亡》为例,谈谈《左传》的叙事手法。

第四章 《战国策》选读(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策》的基本知识。了解的《战国策》的语言成就。 2.主要内容:《战国策》的基本知识,“士”阶层的组成,《战国策》的艺术成就,《冯谖客孟

尝君》的文学表现手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07·

4.学习资料:阅读《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苏秦始将连横,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庄辛说

楚襄王。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 5.思考题: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谈谈《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第五章 《论语》、《孟子》选读(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了解《论语·侍坐》人物形象刻

画的艺术。 2.主要内容:《论语》的基本知识;《论语·侍坐》人物形象刻画的艺术,分析孔子的理想;《孟

子》的基本知识;《齐桓晋文之事》的说理手法,分析孟子的思想。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之《论语注疏》、《孟子注疏》,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

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 年。 5.思考题:谈谈《论语·侍坐》中孔子的理想;谈谈孟子的论辩手法。

第六章 《庄子》选读:《胠箧》(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的基本知识。了解《庄子·胠箧》所体现出来

的庄子的文章特色。 2.主要内容:《庄子》的基本知识;了解《庄子·胠箧》所体现出来的庄子的文章特色。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曹础基《庄子浅注》,中

华书局,1982 年出版。 5.思考题:谈谈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汉赋选读:《子虚赋》(节选)《归田赋》(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赋知识,“一代之文学”的说法。 2.主要内容:《子虚赋》所描写汉帝国威振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华,水陆物产的丰饶,

宫室苑囿的富丽以及皇室贵族的田猎、歌舞时的壮观场面等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对当时的国势和一

时文物之盛进行夸耀,充满了自豪的感情:一方面又对统治者挥霍享乐的行为流露出某些不满,并

且利用赋进行委婉的劝谏和讽刺;《归田赋》的内容及艺术。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贾谊:《吊屈原赋》;赵壹:《刺世嫉邪赋》;

张衡:《归田赋》。费振刚等《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 5.思考题:谈谈《子虚赋》的描写手法及其对汉代“散体大赋”的影响。谈谈东汉赋体转变

的原因。

第八章 司马迁:《项羽本纪》(节选)(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内容,了解《史记》人物传记塑造人物

形象的手法及其对后代文人的影响。 2.主要内容: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知识;《项羽本纪》的内容;了解《史记》人物传记塑

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其对后代文人的影响。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08·

4.学习资料:司马迁:项羽本纪(节选),陈涉世家,留侯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节选),《报任安书》;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 年版。

梁·萧统选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清·姚鼐《古文辞类

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5.思考题:分析《史记》人物传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其对后代文人的影响。

第九章 汉乐府民歌:《战城南》、《陌上桑》、《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关于乐府;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汉乐府民歌

的影响。了解《战城南》、《陌上桑》的艺术特色;了解“古诗十九首”,选读《行行重行行》。 2.主要内容:乐府概念;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汉乐府民歌的影响;《战城南》、《陌

上桑》的内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群体特征;《行行重行行》内容及艺术性。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背诵带△的篇目)汉乐府:战城南△,有所思△,上邪△,陌上桑△,东门行,

长歌行△,饮马长城窟行,孔雀东南飞,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客从远方来。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年版;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年;葛晓音《八代诗史》,中华书局,2007年。

5.思考题:什么是乐府?谈谈《战城南》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陌上桑》的描写手法。

第十章 曹植《赠白马王彪》阮籍《咏怀》(其一)(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建安风骨”,“三曹”,“建安七子”的基本知识。了解

《赠白马王彪》所体现出来的复杂感情和艺术特色。 2.主要内容:《咏怀》(其一)中的阮籍情感,《赠白马王彪》章章蝉联的轳辘体形式。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建安文人作品:(背诵带△的篇目)曹操:蒿里行 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东临

碣石、神龟虽寿)△。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 赠白马王彪△ 洛神赋。王粲:七哀诗(西

京乱无象)△。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蔡琰:悲愤诗。阮籍:咏怀诗(其一)△(其二)。嵇康:赠

秀才从军△。梁·萧统选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辛志贤、

韩兆琦、聂石樵、邓魁英、郭预衡选注《汉魏南北朝诗选注》,北京出版社 1981 年出版。 5.思考题:为什么说曹植是“建安之杰”?谈谈《赠白马王彪》所体现出来的复杂感情和艺

术特色。体会钟嵘评阮籍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含义。

第十一章 陶渊明作品选读:《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2.主要内容: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的艺术特

色。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背诵带△的篇目)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

庐在人境)△,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精卫衔微木)△,西田获早稻,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

源记并诗。袁行霈笺注《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 2003 年版。辛志贤、韩兆琦、聂石樵、邓魁英、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09·

郭预衡选注《汉魏南北朝诗选注》,北京出版社 1981 年出版。 5.思考题:以《归园田居》(其一)或《饮酒》(其五)为例,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第十二章 谢灵运《登池上楼》和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二谢”及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登池上楼》的

成就。 2.主要内容:谢灵运及谢朓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

术特色和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梁·萧统选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黄

节 《谢康乐诗注》,中华书局,2008 年版。辛志贤、韩兆琦、聂石樵、邓魁英、郭预衡选注《汉

魏南北朝诗选注》,北京出版社 1981 年出版。 5.思考题:以《登池上楼》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为例,谈谈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第十三章 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长干曲》、《西洲曲》、《敕勒歌》(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重要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魏晋

南北朝乐府的影响。 2.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背景及环境,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性和艺术

性及影响。《长干曲》、《西洲曲》、《敕勒歌》的内容及艺术。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背诵带△的篇目)魏晋南北朝乐府:子夜歌,华山畿,长干曲△,西洲曲△,

木兰诗△,敕勒歌△;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年版;郭茂倩《乐

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 年版。 5.思考题:谈谈《西洲曲》的艺术手法;《长歌行》的惜时观念。

第十四章 王粲《登楼赋》,江淹《别赋》(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建安七子”的创作特色及其影响。魏晋南北朝抒情小

赋的创作情况。《登楼赋》的成就。 2.主要内容:“建安七子”;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的创作情况;《登楼赋》的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梁·萧统选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清·姚

鼐《古文辞类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5.思考题:以《登楼赋》为例,谈谈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的特色。

第十五章 骈文选读:《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骈文在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及其影响。《与陈伯之书》的艺

术成就。 2.主要内容:骈文在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及其影响;骈文和骈赋,文与质的关系问题;《北山移

文》、《与陈伯之书》的艺术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梁·萧统选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清·李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10·

兆洛编《骈体文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陈鹏《六朝骈文研究》,巴蜀书社 2009 年出版。 5.思考题:以《北山移文》或《与陈伯之书》为例,谈谈骈文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名典选读》Ⅱ 唐宋文学名典选读(二秋、第三学期):(共 48 学时,每周 3 学时)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初唐诗三首:杨炯《从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

《感遇》之二。 3 3

二 盛唐山水田园诗二首: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维《山居秋暝》。 3 3

三 李白诗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独坐

敬亭山》。 3 3

四 盛唐边塞诗人诗二首:高适《燕歌行》;岑参《逢入京使》。 3 3 布置作业

五 杜甫诗三首:《望岳》、《蜀相》、《登高》。 3 3

六 唐代古文二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柳宗元《始得西山宴

游记》。 3 3

七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梦天》,杜牧《泊秦淮》;李商

隐《锦瑟》 3 3

八 唐五代词三首: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

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3 3

九 柳永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

胜)和晏殊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 3 布置作业

苏轼词二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

林打叶声)。 3 3

十一 周邦彦《兰陵王·柳》;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姜夔《扬

州慢·淮左名都》 3 3

十二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

雨)。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3 3

十三 苏黄诗三首: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黄庭坚《寄黄几复》、

《题竹石牧牛》。 3 3

十四 南宋诗四首:陆游《关山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杨万里《小池》;尤袤《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3 3

十五 宋文二篇:欧阳修《朋党论》、苏轼《留侯论》。 3 3

十六 机动 3 3

第一章 初唐诗三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对初唐四杰的构成及其名作有所了解;了解初唐宫体诗的优缺点和《春江花月

夜》的成就;了解初唐诗的弊端和陈子昂诗的创新性;了解成熟五律诗的特点;学会从背景、字词

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初唐诗。 2.主要内容: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深入分析杨炯《从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陈子昂《感遇》之二这三首诗,并介绍一些相关的诗。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11·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从军行》表达了杨炯何种情感和思想;试再找几首与杨炯《从军行》思想相同或

相似的几首诗,并分析其写法与杨炯《从军行》有何异同。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二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性诗人和著名诗人;了解孟浩然、王维大致生平

及其诗的思想性、艺术性、影响;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孟浩然、王维的诗。 2.主要内容:孟浩然、王维生平概况;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孟浩然的诗《过

故人庄》、王维的诗《山居秋暝》。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再找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各 2 首进行分析。

第三章 李白诗三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李白的个性及其与一些朋友的关系;了解李白七绝的成就;对唐代送别诗

的名作有所了解;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

《独坐敬亭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主要内容:李白的个性及其与几个朋友的关系;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独坐敬亭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赠汪伦》表达了李白何种情感和思想;试再找几首与李白《赠汪伦》思想相同或

相似的几首诗,并分析其所写情感的深浅,比较与李白《赠汪伦》的异同。

第四章 盛唐边塞诗人诗二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盛唐边塞诗派的构成;了解高适、岑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的思想性和艺术

性;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高适《燕歌行》和岑参《逢入京使》。 2.主要内容:了解高适、岑参生平;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高适《燕歌行》和

岑参《逢入京使》。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分析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五章 杜甫诗三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杜甫的个性及其诗的主要题材、体裁和内容;体会杜甫《望岳》、《蜀相》、

《登高》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能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 2.主要内容:杜甫的个性及其诗题材、体裁上的成就;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12·

杜甫诗《望岳》、《蜀相》、《登高》。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任选您喜欢的一首杜甫律诗进行分析。

第六章 唐代古文二篇(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文学史上古文运动的基本知识;了解韩愈、柳宗元的生平及其散文的成就;

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一文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 2.主要内容:韩愈、柳宗元生平概括,了解韩柳二人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从背景、字词句

篇、主旨的角度分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一文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分析张中丞的形象;分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表现的柳宗元的情感。

第七章 中晚唐诗四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的个性及其诗的主要题材和内容;从背景、

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梦天》、杜牧《泊秦淮》、李商隐《锦瑟》。 2.主要内容:了解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的思想性、艺术性;从背景、

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梦天》、杜牧《泊秦淮》、李商隐《锦瑟》。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沈松勤主编《唐诗研究》;萧涤非等撰《唐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举例分析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诗的个性特征。

第八章 唐五代词三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唐五代词的发展过程和名家名作;了解温庭筠、韦庄、李煜的个性及其词

的主要题材;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温庭筠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

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李煜词《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 2.主要内容:温庭筠、李煜的个性及其词的主要题材;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

温庭筠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李煜词《玉楼春》(晚

妆初了明肌雪)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联系李煜的个性分析李煜的词《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九章 柳永词和晏殊词(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柳永的个性及其词的题材、思想性、艺术性;了解晏殊的个性及其词的题

材、思想性、艺术性;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13·

《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 2.主要内容:柳永的个性及其词的题材、思想性、艺术性;晏殊的个性及其词的题材、思想

性、艺术性;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

(东南形胜)和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分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试分析晏殊《浣溪沙》(一

曲新词酒一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十章 苏轼词二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苏轼的个性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从背景、字词句篇、

主旨等角度分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思想和艺术上的

魅力。 2.主要内容:苏轼个性及其文学成就;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

度分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选你喜欢的一首苏轼词进行分析。

第十一章 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词(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个性;了解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词的思想和艺术;从背

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周邦彦《兰陵王·柳》;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姜夔《扬州慢·淮

左名都》的艺术性。 2.主要内容:简介李清照及其词;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周邦彦《兰陵王·柳》;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的艺术性。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把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和孟浩然《春晓》相比较,分析二人作品

中表现的悲悯情怀。

第十二章 辛弃疾词二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辛弃疾的个性及其词的成就;了解辛弃疾在豪放词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

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2.主要内容:简介辛弃疾及其词的成就;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辛弃疾《水龙

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14·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

讲》;唐圭璋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 5.思考题:试另举辛弃疾一首豪放词,比较其与《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的异同;试分析

辛弃疾词“一本万殊”的特色(参考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等书)。

第十三章 苏轼诗和黄庭坚诗三首(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苏轼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了解黄庭坚其人、黄庭坚诗的思想性、艺术性

和地位;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黄庭坚《寄黄几复》、《题

竹石牧牛》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的成就。 2.主要内容:苏轼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黄庭坚其人其诗与地位;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

等角度分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黄庭坚《寄黄几复》、《题竹石牧牛》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的

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缪鉞等主编《宋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列举苏轼、黄庭坚诗各一首并分析两人各一首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十四章 南宋四大家诗 1.教学要求:了解南宋诗坛概况;了解“中兴四大诗人”概况;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

角度分析陆游《关山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杨万里《小池》;尤袤《题米元晖潇湘

图二首》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2.主要内容: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陆游《关山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杨万里《小池》;尤袤《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缪鉞等主编《宋诗鉴赏

辞典》。 5.思考题:试列举“中兴四大诗人”的其他诗作,并选择一首分析其思想性、艺术性。

第十五章 宋文二篇 1.教学要求:了解宋文概况;了解欧阳修其人及其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苏轼

散文特点及其散文名作;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欧阳修《朋党论》、苏轼《留侯论》的

思想性、艺术性。 2.主要内容:欧阳修其人及其地位;苏轼的散文成就;从背景、字词句篇、主旨等角度分析

欧阳修《朋党论》、苏轼《留侯论》的思想性、艺术性。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 5.思考题:试分析欧阳修《朋党论》或苏轼《留侯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国古代文学名典选读》Ⅲ 元明清文学名典选读(二春、第四学期):(共 32 学时,每周 2 学时)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15·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萨都剌诗选读 2 2

二 陈子龙诗选读 2 2

三 龚自珍《己亥杂诗》选读 2 2

四 朱彝尊词选读 2 2

五 纳兰性德词选读 2 2

六 王阳明《瘗旅文》 2 2

七 张岱《西湖七月半》 2 2

八 黄宗羲《原君》讲读 2 2

九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2

十 王实甫《西厢记》选读(长亭送别) 2 2

十一 汤显祖《牡丹亭》选读 2 2

十二 孔尚任《桃花扇》选读 2 2

十三 冯梦龙《三言》选读 2 2

十四 《金瓶梅》选读 2 2

十五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2 2

十六 刘鹗《老残游记》 2 2

第一章 萨都剌诗选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萨都剌是元代蒙古族(一说回族)著名诗人,通过对其《上京即事》五首等诗

作的选读,掌握元代诗歌创作的基本状况,深入了解萨都剌创作的风格和基本特征,进而了解元代

蒙古族诗人与汉族诗人的互动状况,突破文学史上对元代文学的成见,给学生以全新视角了解元代

文学状况。 2.主要内容:《上京即事》五首 3.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掌握诗歌内容。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

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元·萨都剌《雁门集》 5.思考作业题:了解和掌握萨都剌研究现状。

第二章 陈子龙诗选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陈子龙诗歌的学习,了解明末复社诗人群体,掌握陈子龙诗歌创作的基本

面貌,及其诗作的思想、艺术价值和风格特征,重点作品能够背诵和熟记。 2.主要内容:《易水歌》 3.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掌握诗歌内容。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

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陈子龙诗集》 5.思考作业题:查阅资料,掌握陈子龙及几社、复社研究现状。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16·

第三章 龚自珍《己亥杂诗》选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龚自珍诗歌的学习,掌握其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及其诗作的思想、艺术

价值和风格特征,了解清末知识分子文学改良和思想解放的基本状况,代表性作品能够背诵和熟记。 2.主要内容:《己亥杂诗》 3.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掌握诗歌内容。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

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陈铭《龚自珍评传》、《龚自珍全集》、龚自珍己亥杂诗注》、《龚自珍编年诗注》 5.思考作业题:查阅资料,掌握龚自珍及儿子龚半伦相关信息及研究现状。

第四章 朱彝尊词选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朱彝尊词作的学习,掌握其词作创作的基本面貌,及其词作的思想、艺术

价值和风格特征,了解“南朱北王”、“朱陈”、“浙西词派”等概念,代表性作品能够背诵和熟记。 2.主要内容:《长亭怨慢·结多少》、《卖花声·雨花台》 3.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掌握诗歌内容。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

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朱彝尊《词综》、《曝书亭集》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浙西”、“浙东”?

第五章 纳兰性德词选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纳兰性德词作的学习,掌握其词作创作的基本面貌,及其词作的思想、艺

术价值和风格特征,了解清满清贵族的古诗词创作状况,正确理解纳兰性德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性作品能够背诵和熟记。 2.主要内容:《南乡子·泪咽却无声》、《蝶恋花·辛苦 怜天上月》 3.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掌握诗歌内容。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

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纳兰词笺注》 5.思考作业题:纳兰性德词风格“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形成的原因

是什么?

第六章 王阳明《瘗旅文》(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王阳明《瘗旅文》的学习,理解这篇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了解王

阳明如何通过这篇作品表达自己的心情,尝试比较文学史上的同类型题材作品。 2.主要内容:王阳明《瘗旅文》 3.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掌握诗歌内容。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

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王阳明全集》、《王阳明评传》、《王守仁评传》 5.思考作业题:王阳明作为一个思想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章 张岱文选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张岱《西湖七月半》的学习,理解这篇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而

掌握作者的思想,特别是重点掌握这篇作品独特的语言艺术。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17·

2.主要内容:张岱《西湖七月半》 3.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掌握诗歌内容。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

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张岱诗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5.思考作业题:搜罗张岱关于西湖的诗文作品,并鉴赏《湖心亭看雪》。

第八章 黄宗羲《原君》讲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黄宗羲《原君》的学习,理解这篇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而掌握

作者的思想。特别是重点掌握这篇作品的思想价值。 2.主要内容:黄宗羲《原君》 3.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掌握诗歌内容。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

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黄宗羲全集》、《黄宗羲评传》 5.思考作业题:《原君》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九章 梁启超《谭嗣同传》讲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全面学习和阅读梁启超《谭嗣同传》,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

想价值,进而掌握作者创作动机,走进梁启超的内心,走近他的时代,理解作者的用心,认真思考

这篇作品的现代价值。 2.主要内容:梁启超《谭嗣同传》 3.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掌握诗歌内容。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

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评传》 5.思考作业题:结合晚年梁启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你认为梁启超是否认真践行了《少

年中国说》提出的希望和呼吁?

第十章 王实甫《西厢记》选读(长亭送别)(2 课时) 1.教学要求:亲身感受杂剧独有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了解元杂剧兴起的历史背景与作家群体

的诞生,掌握元杂剧的体例特征。通过阅读此折杂剧,熟悉王实甫生平及其创作情况,知晓《西厢

记》剧情的由来以及全剧概况。 2.主要内容:《西厢记》(长亭送别)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西厢记》、顾学颉《元人杂剧选》 5.思考题:王实甫《西厢记》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关系如何?

第十一章 汤显祖《牡丹亭》选读(“惊梦”)(2 课时) 1.教学要求:亲身感受明清传奇戏曲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了解传奇兴起的历史背景与作家群

体的诞生,掌握传奇戏曲的体例特征。通过阅读此出,大致熟悉汤显祖的生平及其“临川四梦”的

创作情况,知晓《牡丹亭》剧情的由来以及全剧的概况,藉此归结该剧非凡的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惊梦》是《牡丹亭》中 精彩的一折,它低回婉转地描摹出了那种自伤自怜、

自怨自艾的情绪。作者藉此传递出杜丽娘身上那被压抑已久的青春正逐步被唤醒的信息,并且由衷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18·

赞誉杜丽娘对爱情的执着、坚毅、勇敢。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明清传奇史》、《徐朔方集》 5.思考题:在《惊梦》中,杜丽娘的感情有何起伏变化?作者如何将其曲折体现出来?如何

理解作者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第十二章 《桃花扇》选读(“却奁”)(2 课时) 1.教学要求:亲身感受明清传奇戏曲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了解传奇兴起的历史背景与作家群

体的诞生,掌握传奇戏曲的体例特征。通过阅读此出,熟悉孔尚任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知晓《桃

花扇》剧情的历史背景以及全剧的概况,藉此归结出该剧巨大的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却奁》是全剧第七出,写阮大铖为拉拢侯方域而暗助奁妆,李香君得知后,坚

决退还,充分体现其刚正不阿、泾渭分明的刚烈性格,为后面“守楼”、“骂筵”等剧情张本铺垫。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明清戏曲史》、《明清传奇史》 5.思考题:作者如何塑造李香君这一女性形象?她在本出戏中又是如何规劝侯方域的?如何

理解前人对于《桃花扇》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评价?

第十三章 冯梦龙《三言》选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对冯梦龙《三言》经典篇目的选读,感受明代小说的艺术特征,进一步了

解“话本”“拟话本”的区别。 2.主要内容:冯梦龙《三言》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冯梦龙《三言》 5.思考题:明清小说是如何传达教化功能的?举例说明。

第十四章 《金瓶梅》选读(2 课时) 1.教学要求:亲身感受明代小说名著的艺术魅力,掌握小说名著的艺术特征。通过阅读此篇

作品,知晓“金瓶梅”的形成及出版概况,藉此归结《金瓶梅》所具有的巨大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金瓶梅》之“蕙莲之死”。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黄霖《金瓶梅资料汇编》、《明清小说研究》 5.思考题:通过此篇小说,可以窥见《金瓶梅》具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

第十五章 蒲松龄《聊斋志异》选读(《婴宁》)(2 课时) 1.教学要求:亲身感受清代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了解清代文言小说兴起的原因以及对后世

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阅读此篇作品,熟悉蒲松龄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知晓《聊斋志异》的形成

及出版概况,借此归结出该书非凡的艺术成就。 2.主要内容:本篇描写了人狐相恋的故事,表达了“情之至者,异类可通”的思想,婴宁形

象的塑造非常成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19·

4.学习资料: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明清

小说研究》 5.思考题:纪昀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是:“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简,既非

自叙之文,而尽描写之致。”鲁迅则认为:“以传奇法,而以志怪”。通过阅读《婴宁》,谈谈你在这

方面的体会。

第十六章 刘鹗《老残游记》(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刘鹗《老残游记》部分回目的学习和讲读,引导学生体会该作品的艺术魅

力,掌握刘鹗的小说创作艺术技巧。 2.主要内容:刘鹗《老残游记》之“白妞说书”。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各种版本《老残游记》 5.思考题:刘鹗是如何表现“白妞说书”的技巧的?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20·

《中国现代文学名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Selected Reading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大纲主撰人:刘杨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1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3 【学 时 数】48(48/0) 【建议修读学期】一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选修课,主要内容为系统地讲授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主要任务是培养学

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作品鉴赏能力。本课程的作用主要是两方面,第一,为学生学

习专业核心课“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为学生从事语文教学或其他与文

学阅读相关的职业提供基本的文学阅读训练。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core elective course.The main content is to systematically teach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classic works,the main task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works appreciation ability.The role of this course is mainly two aspects,one is for students to learn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the other is for students engaged in language teaching or other related to literary reading to provide basic Literary reading training.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导论 怎样阅读现代文学名典 3 3 0

二 中国现代小说名典选读 15 15 0

三 中国现代诗歌名典选读 9 9 0

四 中国现代散文名典选读 9 9 0

五 中国现代戏剧名典选读 9 9 0

六 课程作业讲评和复习 3 3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接受文学作品专业鉴赏的基本训练,较为系统地阅读现代文学作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21·

②具备扎实的文本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了解现代文学文本批评和分析的前沿和新范式。

具备基本的批评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现代文学文本分析上有创新精神。 ③理解现代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价值追求。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

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外文学发展史基础

知识及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

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

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大量的文本阅读和分

析的专业训练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

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教师讲授时分析作品

的思想性和并讲解文

本细读的方法论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教师讲授为主,分为重点精讲作品,简单分析的作品和提示学生课后阅读的作品。 (2)学生讨论与课堂展示。将学生分为 4 组,布置课下小组讨论的作品,每两周一次集中展示

安排一课时由小组派代表进行 8 至 10 分钟的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①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00),共四卷,本课程使用第一卷(张福贵主编),

第二卷(龙泉明主编)作为教材。 ②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③吴秀明、陈建新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史料选》(上册),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④《中国新文学大系》除诗、小说、散文、戏剧的各卷作为延伸阅读和参考文献。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完成课程全部的阅读任务,文本分析能力强,有创新意识。

良好(80-89) 基本完成课程阅读任务,文本分析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中等(70-79) 基本完成课程阅读任务,文本分析能力较强,略有创新意识。

及格(60-69) 完成 60%以上课程阅读任务,具备基本的文本分析能力。

不及格(低于 60) 课程阅读任务完成度第,文本分析能力较差。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总成绩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两部分构成:a.课程分组讨论后的课堂展示一共 6 次,每次满分 20

分,取平均值作为该组内成员课堂展示的成绩;b.每名学生提交一份不少于 2000 字的文学评论,范

围限定在课程指定的课后阅读作品,满分计 10 分,在第 15 周上课时提交。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22·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 3 课时 1.教学要求:明确现代文学的时间起讫、作品范围、经典化的过程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介绍现代文学名典的阅读方法和课程的学习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法 4.学习资料:本课程所列的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5.思考题:中国现代文学名典是怎样生成的?

第二章 中国现代小说名典选读 15 课时 1.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精读和略讲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中国现代小说名典,兼顾到作家的身份、

时期等因素;学生系统地阅读指定作品,了解现代小说的基本面貌并掌握分析小说文本的方法。学

生完成分组并进行 3 次课堂展示。 2.主要内容: a.精讲篇目:《狂人日记》、《阿 Q 正传》、《沉沦》、《家》、《骆驼祥子》、《生死场》、《啼笑因缘》、

《边城》、《子夜》、《二月》、《梅雨之夕》、《小二黑结婚》、《围城》、《倾城之恋》、《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 b.介绍性略讲:《呐喊》中的其他篇目,《莎菲女士的日记》、《潘先生在难中》、《春桃》、《冲出

云围的月亮》、《故事新编》、《南行记》、《果园城记》、《在其香居茶馆里》、《死水微澜》、《财主底儿

女们》、《风萧萧》、《野兽·野兽·野兽》、《寒夜》、《在医院中》 c 学生分四组讨论的篇目:第一次:《祝福》、《海滨故人》、《梦珂》、《春风沉醉的晚上》;第二

次:《桥》(废名)《将军底头》、《丈夫》、《断魂枪》;第三次:《春蚕》、《华威先生》、《饥饿的郭素娥》、

《嘱咐》 d.学生课后阅读的篇目:《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二集)《二马》、《春》、《秋》、《金

锁记》、《困兽记》、《八月的乡村》、《结婚十年》、《蚀》、《京华烟云》、《暴风骤雨》、《差半车麦秸》、

《长河》、《邪不压正》以及除上述作品外指定教材选录和存目的篇目。 3.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教学内容中的 a 类作品由教师精讲,b 类作品由教师略讲。(2)

学生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三次课后讨论,每组每次讨论教学内容中的 c 类作品

中的一个作品,并在课堂上派代表展示,每人 8 至 10 分钟,由教师进行点评。 4.学习资料:本课程所列的推荐教材、参考文献以及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版

和大陆版均可) 5.思考题:(1)鲁迅的《呐喊》和《彷徨》在对待启蒙的态度上有什么变化?(2)《家》、《春》、

《秋》在艺术上有什么区别?(3)《边城》和《长河》都是写湘西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什么

异同?(4)分析钱锺书《围城》的讽刺艺术。(5)老舍的《二马》和《骆驼祥子》在风格上的异同?

第三章 中国现代诗歌名典选读 9 课时 1.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精读和略讲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中国现代诗歌名典,兼顾到作家的身份、

时期等因素;学生系统地阅读指定作品,了解不同诗派的基本艺术特点并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学

生完成分组并进行 1 次课堂展示。 2.主要内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23·

a.教师精讲的作品《女神》、《匆匆》(朱自清)《孤山听雨》(俞平伯)《繁星·1,21,52》、《弃

妇》、《雨巷》、《死水》、《小河》(周作人)《记忆》(林徽因)《断章》、《大堰河——我的褓姆》、《别

了,哥哥》、《十四行诗·2,9》(冯至)《纤夫》(阿垅)《晨歌》(唐湜)《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绿

原)《自然底梦》(穆旦) b 教师略讲的作品:《晨星篇》(胡适)《窗外》(康白情)《伊底眼》(汪静之)《思念》(徐玉诺)

《影》(于赓虞)《有忆》(朱湘)《毕业歌》(田汉)《夕阳之歌》(胡风)《预言》(何其芳)《烙印》

(臧克家)《母亲》(蒲风)《石像》(牛汉)《给战斗者》(田间)《黄河颂》(光未然)《中国的故乡》

(徐迟)《泥土》(鲁藜)《归来》(覃子豪) c 学生分组讨论的作品:《我是一条小河》(冯至)《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心跳》(闻一多)《萧

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d 学生课后阅读的作品:《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的诗集(或诗歌

卷)。 3.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教学内容中的 a 类作品由教师精讲,b 类作品由教师略讲。(2)

学生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一次课后讨论,每组讨论教学内容中的 c 类作品中的

一个作品,并在课堂上派代表展示,每人 8 至 10 分钟,由教师进行点评。 4.学习资料:本课程所列的推荐教材、参考文献以及洪子诚、刘登翰著:《中国新诗史》(任

何版本均可) 5.思考题:(1)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郭沫若的《女神》(诗集)对新诗发展的贡献。(2)卞之

琳的《断章》有几种理解方式,你的理解是什么?(3)结合《雨巷》和《我用残损的手掌》谈谈戴

望舒诗歌的艺术转变。(4)《别了,哥哥》对中国新诗在艺术上的影响是什么?

第四章 中国现代散文名典选读 9 课时 1.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精读和略讲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中国现代散文名典,兼顾到作家的身份、

时期等因素;学生系统地阅读指定作品,了解白话散文的艺术形式、特点并掌握分析白话散文的方

法。学生完成分组并进行 1 次课堂展示。 2.主要内容: a.教师精讲的篇目:《野草》、《三闲集》、《湘行散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自己

的园地》、《胜业》、《落华生》(许地山)《自己的文章》(张爱玲)《三八节有感》(丁玲)《辞缘缘堂》

(丰子恺) b.教师略讲的篇目:《朝花夕拾》、《二心集》、《还乡记》、《美文》、《故乡的野菜》、《背影》、《白

莽作〈孩儿塔〉序》)《春雨》(梁遇春)《鸟的天堂》(巴金)《我的失败》(徐懋庸)《热力》(贾植芳)

《我的路》(曹白)《囚绿记》、《雅舍谈吃》、《谈女人》(苏青)《苏州拾梦记》(柯灵)《论解嘲》(林

语堂) c.学生讨论的篇目:第一次:《故都的秋》(郁达夫)《北平的春天》(周作人)《大明湖之春》(老

舍)《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第二次:《谢本师》(周作人)《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怀鲁迅》(郁

达夫)《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d.学生课后阅读篇目:《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散文一集)《中国新文学大系 1927-1937·散

文二集》、《烬余录》、《 后一次演讲》、《野百合花》 3.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教学内容中的 a 类作品由教师精讲,b 类作品由教师略讲。(2)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24·

学生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一次课后讨论,每组讨论教学内容中的 c 类作品中的

一个作品,并在课堂上派代表展示,每人 8 至 10 分钟,由教师进行点评。 4.学习资料:课程推荐教材、参考文献及朱金顺著:《五四散文十家》,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0

年。 5.思考题:(1)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你认为哪篇更好,为什么?

(2)周作人的散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3)结合《三闲集》的具体篇目分析鲁迅杂文的语言风

格。

第四章 中国现代戏剧名典选读 9 课时 1.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精读和略讲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中国现代戏剧名典,兼顾到作家的身份、

时期等因素;学生系统地阅读指定作品,了解话剧的艺术形式、特点并掌握分析话剧文本的方法。

学生完成分组并进行 1 次课堂展示。 2.主要内容: a.教师精讲的篇目:《获虎之夜》、《雷雨》、《上海屋檐下》、《屈原》、《白毛女》、《升官图》,安

排 2 课时观摩《雷雨》。 b.教师略讲的篇目:《一只马蜂》、《三个叛逆的女性》、《赵阎王》、《少奶奶的扇子》、《终身大事》、

《日出》、《丽人行》、《放下你的鞭子》、《李秀成之死》、《这不过是春天》 c.学生讨论的篇目:《名优之死》、《压迫》、《北京人》、《芳草天涯》 d.学生课后阅读篇目:《古潭的悲剧》、《虎符》、《打出幽灵塔》、《岳飞之死》(古剑尘)《回春之

曲》、《法西斯细菌》、《夜光杯》、《雾重庆》、《赛金花》(夏衍) 3.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教学内容中的 a 类作品由教师精讲,b 类作品由教师略讲。(2)

学生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一次课后讨论,每组讨论教学内容中的 c 类作品中的

一个作品,并在课堂上派代表展示,每人 8 至 10 分钟,由教师进行点评。(3)观摩《雷雨》的演出

录像,教师结合视频资料讲解话剧的表导演艺术。 4.学习资料:课程推荐教材、参考文献以及陈国恩主编:《中国现代话剧名作导读》,长江文

艺出版社 2004 年。 5.思考题:(1)结合《虎符》、《屈原》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点。(2)田汉早期作品和

转型之后的作品在艺术上有什么异同。(3)分析《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25·

《中国当代文学名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Selected Reading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大纲主撰人:徐秀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315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3 【学 时 数】48(48/0)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人文学院开设的一门核心选修课程,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部分经典文学作品的

细读,让学生在接受文学作品审美熏陶的同时,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独立鉴赏和评论的

能力,养成学生高雅的审美旨趣,提升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情操。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core elective course.Its main content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classical literary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so that they receive aesthetic acceptance of literary works.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are trained in cultivating their ability to appreciate literary works and independently writing literary commentary.This will not only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of elegance,but also enhance the humanities and spiritual senti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绪论 中国当代文化与文学传统 3 3 0

一 当代小说 27 27 0

二 当代诗歌 8 8 0

三 当代散文 5 5 0

四 当代戏剧 5 5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认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部分经典文学作品的详尽解读,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②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独立鉴赏评析的能力,形成面对文本善于思考和发现的习惯。③

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情操。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26·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外文学发展史基

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中外文资料和文献

的查询和检索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及党的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原始文献与

相关研究成果,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以教师讲授为主,分为重点精讲作品,简单分析的作品和提示学生课后阅读的作品。 (2)学生讨论与课堂展示。将学生分为 4 组,布置课下小组讨论的作品,每两周一次集中展示

安排一课时由小组派代表进行 8 至 10 分钟的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版。 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下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参考文献: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2)课程网站: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理论分析透彻,研究能力强,有一定创见。

良好(80-89) 理论分析得当,分析能力强,结论有启发性。

中等(70-79) 理论运用正确,分析能力一般,结论正确。

及格(60-69) 理论无原则性错误,结论基本正确。

不及格(低于 60) 理论运用差,或结论不正确。

(3)成绩构成:期末论文考核成绩占 50%与平时考核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本课程要求每位选课同学必须观看课程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在课程开设期间须

详细准备一个专题发言,制作多媒体课件宣讲、讨论。鼓励观点争鸣,实现课堂充分互动。 SCHOOL O

F HUMANIT

IES H

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27·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 论 1.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2.主要内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与思潮运动概说。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陈继会:《20 世纪中国小说文化精神》,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5.思考题: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联系。

第一章 当代小说(27 学时) 1.教学要求:理解当代文学史上部分经典小说文本独特的精神旨意、审美意蕴及艺术特色;

体悟渗透于作品中的作者的人文内涵与价值关怀;认知当代文学史上部分重要的小说家各自的创作

个性和风格;进一步养成对叙事类文本进行独立鉴赏与评析的能力。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村题材:赵树理《“锻炼锻炼”》(农民立场与政治需要);孙犁《铁木前传》(社会运

动与个体人性);汪曾祺《受戒》(市井人生与世俗古风) 第二节 战争题材:茹志娟《百合花》(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路翎《洼地上的“战役”》(战

争场面的个人化视角) 第三节 现实题材: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现实思考与社会批判);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

轻人》(干预生活);宗璞《红豆》(知识分子人生选择与内心矛盾) 第四节 反思觉醒:张贤亮《灵与肉》(突破禁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道德质疑);

铁凝《哦,香雪》(创作特点) 第四节 文学寻根:阿城《棋王》(以非社会政治视角对人生的观照);韩少功《爸爸爸》(文化

批判意识);张承志《黑骏马》(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 第五节 先锋现代:白先勇《游园惊梦》(港台意识流);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当代小说叙事

转换);余华《现实一种》(零度叙事,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残雪《山上的小屋》(现代主义

与现实精神) 第六节 新女性:陈染《私人生活》(女性主义与精神分析) 第七节 新写实:刘恒《狗日的粮食》(生存困境与人性本能);刘震云《一地鸡毛》(知识分子

的反成长) 第八节 新历史:莫言《红高粱》(民间立场与叙事话语);苏童《妻妾成群》(文化传统与女性

状况) 第九节 新市民:王安忆《长恨歌》(文化精神与生活情韵);王朔《顽主》(市民言说对精英主

义、国家话语的嘲讽抵抗) 第十节 新史诗:路遥《平凡的世界》(乡村史诗与十七年传统);陈忠实《白鹿原》(民族史诗

与魔幻现实主义) 3.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金汉:《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思考题:剖析当代小说与社会运动的关系。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28·

第二章 当代诗歌(8 学时) 1.教学要求:细致体味当代文学史上部分经典诗歌文本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内容; 认识并理解当代文学史上部分重要诗人独特的创作取向、表达方式和艺术个性; 进一步养成对诗歌类文本进行独立鉴赏与评析的能力。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咏物与象征:穆旦《冬》、艾青《鱼化石》 第二节 朦胧诗:食指《相信未来》、北岛《迷途》、舒婷《神女峰》、顾城《一代人》 第三节 新生代(第三代):李亚伟《中文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韩东《山民》 第四节 港台古韵:郑愁予《错误》、余光中《乡愁》 3.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谢冕:《中国现当代诗歌名作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吴尚华:《中国当代

诗歌艺术转型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5.思考题:试比较大陆、港台当代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

第三章 当代散文(5 学时) 1.教学要求:细致体味当代文学史上部分经典散文文本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内容;认识并理

解当代文学史上部分重要散文家独特的创作取向、表达方式和艺术个性;进一步养成对散文类文本

进行独立鉴赏与评析的能力。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下”写作:沈从文《五月卅下北平宿舍》 第二节 怀念反思:巴金《怀念萧珊》、丰子恺《南颖访问记》 第三节 港台散文: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第四节 文化散文:贾平凹《秦腔》、余秋雨《文化苦旅》 第五节 哲理散文:史铁生《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3.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王兆胜:《新时期散文的发展向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年;张振金:《中国

当代散文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年。 5.思考题:试析当代散文与中国古代散文的关系。

第四章 当代戏剧(5 学时) 1.教学要求:细致体味当代文学史上部分经典诗歌和散文文本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内容;认

识并理解当代文学史上部分重要诗人和散文家独特的创作取向、表达方式和艺术个性;进一步养成

对诗歌类和散文类文本进行独立鉴赏与评析的能力。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实剧:老舍《茶馆(第一幕)》 第二节 历史剧:田汉《关汉卿(第六、八场)》 第三节 领袖剧:沙叶新《陈毅市长(第三场)》 第四节 先锋戏剧:高行健《绝对信号》 第五节 农村戏:《狗儿爷涅槃》(意识流) 3.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29·

4.学习资料:董建,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彼得·斯

丛狄:《现代戏剧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黄美序:《戏剧的味/道》,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年;马丁·艾斯林:《荒诞派戏剧》,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5.思考题:试析当代戏剧与古代戏曲、西方现代剧的关系。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30·

《外国文学名典选读 I》课程教学大纲

(Selected Readings in Classics I)

大纲主撰人:李莉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3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学习自古希腊罗马至 20 世纪的世界各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作家作品,以不同的文

本解析方法学习和掌握如荷马史诗、《圣经》、《巴黎圣母院》、《简爱》等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提高学

生对外国文学与文化的素养,增加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对外国文学作品的

阅读和分析鉴赏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to confront the classical literary texts from Ancient Greece through the end of the 20

century.It focuses on various ways of textual analysis in literary studies.Key texts such as Iliad,Odyssey,Hamlet,Jane Eyre,Wuthering Height,and so on will be discussed.Our goal is to lead our students broaden their academic views,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in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and master the method of textual analysis and critical thinking.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荷马史诗 2 2 0

二 《圣经·旧约》 2 2 0

三 《堂吉诃德》 2 2 0

四 《哈姆莱特》 2 2 0

五 《吝啬鬼》或《伪君子》 2 2 0

六 《少年维特之烦恼》 2 2 0

七 华兹华斯《咏水仙》、济慈《秋颂》雪莱《西风颂》 2 2 0

八 拜伦《堂·璜》 2 2 0

九 雨果《巴黎圣母院》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31·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十 乔治·桑《魔沼》、《安吉堡的磨工》 2 2 0

十一 梅里美《卡门》 2 2 0

十二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2 2 0

十三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2 2 0

十四 爱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2 2 0

十五 狄更斯《大卫·柯波菲尔》 2 2 0

十六 哈代《苔丝》 2 2 0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教学目标: 《人文名典选读 I》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名典选读》的第三部分,即外

国文学部分。本课程通过外国人文名典的教学,通过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熟悉并掌握外国文化与文

学发展中的重要文学现象与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陶

冶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外国文学史学习打好基础,为今后能胜任外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

化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打好基础。 ①掌握外国文学的重要文学现象、经典作品的基本知识。 ②引导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批判性思考和接受。 ③培养提高学生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外文学发展史基

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中外文资料和文献

的查询和检索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及党的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讲授,突出重点,注意难点,概念清楚,观点正确。 (2)课前布置作品阅读,提出思考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以多媒体课件及电子书籍、影视音响、图片资料等手段辅助教学。 (4)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学期结合重点作家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

-2 次。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作品选》,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世界文学史纲》,蒋承勇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32·

《外国文学作品导引》,项晓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课程网站:http://e-learning.hznu.edu.cn/eol/homepage/common/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良好(80-89) 良好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等(70-79) 基本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及格(60-69) 能够掌握多数重难点,了解一点学习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无法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5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①结合教学,布置阅读和分析外国文学作

品。②进行范例讲评,组织学生课堂交流演讲。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荷马史诗》(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恩格斯)。

认识希腊文化、文学与人学关系。掌握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2.主要内容: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古希腊文化与历史资料,《伊利亚特》、《奥德赛》。 5.思考题: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主要艺术特征区别。

二、《圣经·旧约》(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犹太民族与《圣经·旧约》的关系。认识《圣经·旧约》的主要内容和意

义。掌握《圣经·旧约》中的宗教性与文学性关系,分析重要的文学篇目。 2.主要内容:《圣经·旧约》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古希伯来历史知识及其犹太教相关知识资料,《圣经·旧约》。 5.思考题:《圣经·旧约》中的文学艺术价值。《圣经·旧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堂吉诃德》(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塞万提斯的创作情况,理解《堂吉诃德》两个人物的思想内涵,掌握《堂

吉诃德》对比手法及其作品所体现的现代性艺术特征。 2.主要内容:莎士比亚《堂吉诃德》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莎士比亚《堂吉诃德》及米兰·昆德拉等人对《堂吉诃德》的评价。 5.思考题:《堂吉诃德》中两个人物的形象内蕴。《堂吉诃德》的艺术特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33·

四、《哈姆莱特》(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莎士比亚创作情况,认识《哈姆莱特》的地位价值,掌握哈姆莱特人物形

象及其作品所体现的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征。 2.主要内容: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文艺复兴人文历史背景资料,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5.思考题:《哈姆雷特》的悲剧成因。《哈姆雷特》的艺术特征。

五、《吝啬鬼》或《伪君子》(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古典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了解作品的文学意义。教师任选作品《伪君子》

或《吝啬鬼》进行讲解讨论,以其让学生了解新古典主义喜剧的基本特点及其文学意义;理解《伪

君子》戏剧开场及人物塑造,或《吝啬鬼》中吝啬鬼的开场形象及意义。 2.主要内容:《伪君子》中伪君子的塑造方法及其所体现的古典主义戏剧特点;或《吝啬鬼》

中吝啬鬼形象特征及意义。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十七世纪人文历史背景资料,莫里哀《吝啬鬼》、《伪君子》文本。 5.思考题:《伪君子》的开场特色。《吝啬鬼》吝啬鬼的人物塑造手法及特征。莫里哀戏剧特

征。

六、《少年维特之烦恼》(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歌德文学创作;认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时代意义。掌握作品及其狂飙

突进运动对德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2.主要内容: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十八世纪德国人文历史背景资料,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5.思考题:维特悲剧的原因分析。歌德与狂飙突进运动。

七、《咏水仙》、《秋颂》、《西风颂》(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抒情歌谣集》、济慈和雪莱的诗

歌。掌握华兹华斯《咏水仙》济慈《秋颂》、雪莱《西风颂》诗歌思想意义与艺术特征。 2.主要内容:华兹华斯《咏水仙》、济慈《秋颂》、雪莱《西风颂》。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十九世纪初期人文历史背景资料,华兹华斯诗歌、济慈诗歌与雪莱诗歌。 5.思考题: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华兹华斯、济慈与雪莱诗歌的特色与区别。

八、《唐·璜》(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拜伦的生平及其创作;认识《唐·璜》的人物形象及讽刺艺术特征;掌握

拜伦式英雄的特点。 2.主要内容:拜伦《唐·璜》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人文历史背景资料,拜伦《唐·璜》。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34·

5.思考题:唐·璜的艺术形象内蕴及特点。拜伦式英雄的含义。

九、《巴黎圣母院》(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雨果浪漫主义领袖地位及其浪漫主义艺术主张;认识《巴黎圣母院》的浪

漫主义创作手法即美丑对照原则。以《巴黎圣母院》为例掌握文学与建筑的关系。 2.主要内容:雨果《巴黎圣母院》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法国浪漫主义思潮的人文历史背景资料,雨果《巴黎圣母院》。 5.思考题:《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巴黎圣母院》所体现的文学与建筑的关系。

十、乔治·桑《魔沼》、《安吉堡的磨工》(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乔治·桑的生平与文学创作关系;认识《魔沼》、《安吉堡的磨工》所体现

的浪漫主义的特点。 2.主要内容:乔治·桑《魔沼》、《安吉堡的磨工》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乔治·桑《魔沼》、《安吉堡的磨工》。 5.思考题:乔治·桑《魔沼》、《安吉堡的磨工》的浪漫主义特色。

十一、梅里美《卡门》(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梅里美的生平与文学创作关系;理解《卡门》的女性形象及其浪漫主义的

艺术特点。 2.主要内容:梅里美《卡门》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梅里美《卡门》 5.思考题:《卡门》的女性形象及其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

十二、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简·奥斯丁的生平与文学创作关系;理解《傲慢与偏见》对 18 世纪英国乡

绅阶层生活的表现及其婚姻爱情观,以及作品语言艺术的特点。 2.主要内容: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及其他小说。 5.思考题:《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艺术。

十三、《简爱》(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特点,夏洛蒂·勃朗特文学生平与文学创作关系。认识《简

爱》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掌握简爱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主要内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人文历史背景资料,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5.思考题:简爱的人物性格。《简爱》中说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35·

十四、《呼啸山庄》(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勃朗特三姐妹的生平及其创作实践;理解《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及小说如何通过爱情表现人性与欲望。 2.主要内容:爱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英国十九世纪人文历史背景资料,爱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5.思考题:《呼啸山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呼啸山庄》如何通过爱情表现人性与欲望。

十五、狄更斯《大卫·柯波菲尔》(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狄更斯生平及其童年创伤、伦敦情结对创作的影响;理解狄更斯如何通过

《大卫·科波菲尔》表现其绅士理想,以及狄更斯温厚的幽默与人道主义思想。 2.主要内容: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狄更斯作家介绍及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资料。 5.思考题:狄更斯如何通过《大卫·科波菲尔》表现其绅士理想。狄更斯温厚的幽默与人道

主义思想。

十六、哈代《苔丝》(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哈代的生平的文学创作;认识《苔丝》造成苔丝悲剧的成因;理解哈代如

何在《苔丝》中运用绘画艺术塑造人物、描绘场景。 2.主要内容:哈代《苔丝》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哈代《苔丝》及其相关的介绍资料。 5.思考题:《苔丝》造成中苔丝悲剧的成因。哈代如何在《苔丝》中运用绘画艺术塑造人物、

描绘场景。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36·

《外国文学名典选读Ⅱ》课程教学大纲

(Selected Readings in Classics Ⅱ)

大纲主撰人:李莉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3002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学习自古希腊罗马至 20 世纪的世界各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作家作品,以不同的文

本解析方法学习和掌握如荷马史诗、《圣经》、《巴黎圣母院》、《简爱》等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提高学

生对外国文学与文化的素养,增加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对外国文学作品的

阅读和分析鉴赏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key cours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It cover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in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For example,the major literary schools in world history,the important writers and their works,such as Notre-Dame de Paris,Jane Eyre will be discussed.Our goal is to make students better read and understand world literature,appreciate the texts,see their values,and then to master the methods of reading and analyzing the classical literary works.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课程为一个学期,安排在二春学期,2 学分,每周 2 课时,共 32 课时。

《外国文学人文名典选读Ⅱ》课程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2 2 0

二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2 2 0

三 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 2 2 0

四 果戈理《死魂灵》 2 2 0

五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2 2 0

六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 2 0

七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37·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八 马克·吐温《败坏哈德兰堡的人》 2 2 0

九 莫泊桑《羊脂球》、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契诃夫《变色

龙》短篇小说 2 2 0

十 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 2 2 0

十一 卡夫卡《城堡》 2 2 0

十二 加缪《鼠疫》 2 2 0

十三 奥威尔《1984》 2 2 0

十四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 2 2 0

十五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 2 0

十六 纳博科夫《洛丽塔》 2 2 0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外国文学名典选读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名典选读》的第三部分,

即外国文学部分。本课程通过外国人文名典的教学,通过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熟悉并掌握外国文化

与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文学现象与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外国文学史学习打好基础,为今后能胜任外国文学作品和外国

文化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打好基础。 ①掌握外国文学的重要文学现象、经典作品的基本知识。 ②引导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批判性思考和接受。 ③培养提高学生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外文学发展史基

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中外文资料和文献

的查询和检索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及党的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讲授,突出重点,注意难点,概念清楚,观点正确。 (2)课前布置作品阅读,提出思考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以多媒体课件及电子书籍、影视音响、图片资料等手段辅助教学。 (4)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学期结合重点作家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

-2 次。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38·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作品选》,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世界文学史纲》,蒋承勇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作品导引》,项晓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课程网站:http://e-learning.hznu.edu.cn/eol/homepage/common/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良好(80-89) 良好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等(70-79) 基本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及格(60-69) 能够掌握多数重难点,了解一点学习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无法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5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①结合教学,布置阅读和分析外国文学作

品。②进行范例讲评,组织学生课堂交流演讲。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欧也妮·葛朗台》(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巴尔扎克小说创作;认识《欧也妮·葛朗台》作品的意义;掌握巴尔扎克

编年史小说的特色;分析葛朗台老头的吝啬特征。 2.主要内容: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人文历史背景资料,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5.思考题:葛朗台与外国文学中其他吝啬鬼的区别.。尔扎克编年史小说的特色。

二、大仲马《基督山伯爵》(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大仲马生平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理解《基督教伯爵》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2.主要内容:《基督教伯爵》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基督教伯爵》 5.思考题:《基督教伯爵》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三、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认识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的现实主

义创作特色,以及女主人公的形象意蕴。 2.主要内容: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39·

4.学习资料: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 5.思考题: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叶甫根尼·奥涅金》女主人

公的形象意蕴。

四、果戈理《死魂灵》(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果戈理生平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了解《死魂灵》中的小地主群像、幽默讽

刺艺术,以及作品“含泪的笑”创作手法。 2.主要内容:果戈理《死魂灵》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十九世纪俄国人文历史背景资料,果戈理《死魂灵》。 5.思考题:《死魂灵》中的小地主群像、幽默讽刺艺术。《死魂灵》的“含泪的笑”创作手法。

五、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认识《罪与罚》“罪”与“罚”意蕴;掌握作

品对心理实验英雄的表现、小人物的塑造以及复调小说的创作手法。 2.主要内容: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十八世纪德国人文历史背景资料,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5.思考题:《罪与罚》对心理实验英雄的表现。《罪与罚》复调小说的创作手法。

六、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创作及其创作分期;掌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

拱顶结构、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以及作者心理辩证法创作手法。 2.主要内容: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十九世纪俄国人文历史背景资料,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5.思考题: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拱顶结构。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作者心理辩证

法创作手法。

七、福楼拜《包法利夫人》(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福楼拜生平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理解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造成包法利

夫人悲剧的原因;掌握福楼拜的语言艺术特色。 2.主要内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5.思考题: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造成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原因。掌握福楼拜的语言艺术特色。

八、马克·吐温《败坏哈德兰堡的人》(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及其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讽刺批判;认识马克·吐温《败

坏哈德兰堡的人》对美国虚伪的人际关系及金钱关系的批判,心理描写艺术以及幽默讽刺手法。 2.主要内容:马克·吐温《败坏哈德兰堡的人》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40·

4.学习资料:马克·吐温《败坏哈德兰堡的人》 5.思考题:马克·吐温《败坏哈德兰堡的人》对美国虚伪的人际关系及金钱关系的批判。马

克·吐温《败坏哈德兰堡的人》心理描写艺术以及幽默讽刺手法。

九、《羊脂球》、《麦琪的礼物》、《变色龙》短篇小说(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的生平与创作;掌握莫泊桑《羊脂球》、欧·亨

利《麦琪的礼物》、契诃夫《变色龙》的艺术创作特色。 2.主要内容:莫泊桑《羊脂球》、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契诃夫《变色龙》短篇小说。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莫泊桑《羊脂球》、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契诃夫《变色龙》短篇小说。 5.思考题:莫泊桑《羊脂球》、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契诃夫《变色龙》的艺术创作特色。

十、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王尔德的生平与文学创作关系;掌握《道连·格雷的画像》主题,及其唯

美主义艺术特色。 2.主要内容: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 5.思考题:《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人物与画像的关系。《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唯美主义艺

术特色。

十一、卡夫卡《城堡》(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卡夫卡的生平与文学创作关系;理解《城堡》中“城堡”意象的内蕴,及

其表现主义创作的艺术特点。 2.主要内容:卡夫卡《城堡》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卡夫卡《城堡》 5.思考题:《城堡》中“城堡”意象的内蕴。《城堡》表现主义的艺术创作特点。

十二、加缪《鼠疫》(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加缪的生平与文学创作关系;理解《鼠疫》对荒诞人生的表现,掌握人物

心理刻画的手法,以及小说存在主义人道主义思想。 2.主要内容:加缪《鼠疫》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加缪《鼠疫》 5.思考题:《鼠疫》中的人物心理刻画的手法。《鼠疫》的存在主义人道主义思想。

十三、奥威尔《1984》(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奥威尔生平与文学创作关系,以及乌托邦小说发展的历史分期;认识《1984》

作为反乌托邦小说的特点。 2.主要内容:奥威尔《1984》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41·

4.学习资料: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史,奥威尔《1984》。 5.思考题:《1984》作为反乌托邦小说的特点。

十四、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海明威生平及其创作特点;理解分析《太阳照样升起》中体现的对战争的

反思主题,以及“冰山原则”艺术手法。 2.主要内容:海明威《老人与海》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人文历史背景资料,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 5.思考题:《太阳照样升起》中体现的对战争的反思主题。《太阳照样升起》“冰山原则”艺术

手法。

十五、马尔克斯《百年孤独》(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拉美文学爆炸”。理解《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

手法。 2.主要内容: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资料。 5.思考题:《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十六、纳博科夫《洛丽塔》(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纳博科夫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理解《洛丽塔》的互文性写作手法及其后

现代小说艺术特点。 2.主要内容:纳博科夫《洛丽塔》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纳博科夫《洛丽塔》及其相关的介绍资料。 5.思考题:《洛丽塔》的互文性手法与多重主题。《洛丽塔》的后现代小说艺术特色。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42·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Applied Writing)

大纲主撰人:樊葵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98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应用文写作》是为我校非人文学院文理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主要在大一年级

第二学期开设。该课程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通过教授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让学

生掌握新闻、演讲稿、广告和学术论文等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

合,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The Applied writing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from all departments expect for students in

humanity department,opened in the second semester freshman.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d future work,by teaching the basic theory of practical writing,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news,research report,academic papers and speeches,advertis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style of writing.Pay attention to the close together un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teaching methods in practice training style of writing ability.

2.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2 2 课外实践(下同)

二 消息写作 4 4

三 新闻评论写作 4 4

四 广告文案写作 4 4

五 演讲稿写作 4 4

六 求职应聘文书写作 4 4

七 学术论文写作 4 4

八 公文写作 4 4

九 读书笔记写作 2 2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43·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应用文写作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常见应用文体的基本

知识,写作规律与要点。 ②能够熟练地撰写应用文。 ③培养良好文风,提升人文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写作知识的传授 教学目标①

①表达能力:通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

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②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写作实

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消息、评论、读书笔记、

公文、学术论文等各种

文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及党的教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课内外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难点疑点展开课堂讨论。各章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的

需要,结合新闻社团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写作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刘晓伟主编《大学通用写作》 金振邦主编《应用文写作教程》(大学本科应用型“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部课程教材 研究所推荐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裴显生主编《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各种应用文写作的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文体意识清晰、有独特见解,能

写出规范流畅的指定应用文。

良好(80-89) 知识点扎实、文体意识清晰、能写出规范流畅的指定应用文。

中等(70-79) 基本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要点,能写出比较规范流畅的指定应用文。

及格(60-69) 大概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要点,基本能完成指定应用文写作。

不及格(低于 60) 课程知识点掌握不全面,文体意识模糊,完成写作任务时出现规范、语言等各种写作问题。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小组讨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44·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1)了解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性质、目标、体系和应用文体的基本特征。(2)明

确应用写作对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学习本课程的任务。 2.主要内容:应用文写作的课程目标、内容构成;应用写作对写作者素质结构的要求;应用

文写作课程的学习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提问。 4.学习资料:(1)周正等主编《中国现代应用文写作大辞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裴显生

主编《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出版。 5.思考题:(1)举例说明应用文写作与生活、工作、学习的关系。(2)应用写作需要写作者

具备怎样的素质?

第一章 消息写作(4 学时) 1.教学要求:(1)了解消息文体在现实中的作用和价值;(2)掌握消息文体的基本构成、写

作特点;(3)能够评析消息作品并完成一篇校园消息的写作。 2.主要内容: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消息,消息的作用、特点。消息文体各部分构成:标题、

电讯头、导语、主体、结尾、背景材料。消息各部分的写作要点和方法。 3.教学方法:讲述;课堂内外练习;学生习作分析。 4.学习资料:沈爱国《消息写作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林如鹏《新闻采访学》,暨

南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5.思考题:(1)用倒金字塔结构将所给材料组织成一篇消息。(2)采写一篇校园新闻。(3)

分析一篇消息的背景材料。

第二章 新闻评论写作(4 学时) 1.教学要求:(1)理解新闻评论在现实中的作用和价值。(2)了解新闻评论文体的种类、特

点,写作要点。(3)能够完成一篇较有新意和深度的新闻评论写作。 2.主要内容:新闻评论的种类、作用和特点;如何寻找评论选题;如何进行分析立论;如何

写好评论标题;评论写作中叙与议的关系。 3.教学方法:讲述;课堂讨论和小练习;学生习作分析。 4.学习资料:《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教育时评》。康拉德·芬克.《冲击力:新闻评

论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 5.思考题:(1)评析一篇新闻评论作品。(2)根据自己的专业,找一个与专业有一定相关性

的新闻报道或新闻现象,写一篇时评。

第三章 广告文案写作(4 学时) 1.教学要求:(1)明确广告文案写作是一种创意写作;(2)了解广告文案的作用、特点、文

本构成、写作要点,重点掌握广告口号的写作;(3)尝试完成一个小文案。 2.主要内容:广告文案与广告创意;广告目标与广告文案;广告文案的构成;文案构思的三

要素:whom;what;how,文案写作要点;广告口号的写作。 3.教学方法:讲述;作品讨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45·

4.学习资料: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国物价出版社。胡晓云《广告文案写作》,

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5.思考题:(1)为什么说广告文案写作是一种创意写作?举例说明。(2)根据所给条件,给

某快递公司写一则电视广告文案。

第四章 演讲稿写作(4 学时) 1.教学要求:(1)明确演讲的目的;演讲稿与演讲的关系;(2)掌握演讲稿的写作要点。 2.主要内容:演讲与演讲稿。演讲稿的作特点:情理结合。演讲稿写作要点:明确演讲目的;

以情动人,寻找共鸣点;以理服人,清晰说理;运用富有感染力且上口入耳的语言写作演讲稿。 3.教学方法:讲述;案例研读法。 4.学习资料:《演讲与口才》杂志。刘德强《演讲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5.思考题:(1)观看 2016《我是演说家》决赛视频。(2)分小组演讲。

第五章 求职应聘类文书写作(4 学时) 1.教学要求:(1)明确求职简历和求职信写作的目的;(2)了解简历的种类、格式,掌握简

历写作的方法和要点;(3)学会写一封格式正确、内容清晰的求职信。 2.主要内容:简历与求职信的关系;简历常见的模板、主要内容,写作要点;求职信写作的

格式、内容构成。 3.教学方法:讲述;问题辨析。 4.学习资料:http://cv.qiaobutang.com/ 51job 各类求职简历。 5.思考题:(1)求职信与简历的关系。(2)大学四年的经历与简历写作的关系。(3)修改一

份简历。

第六章 学术论文写作(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学术论文的的特点,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写

作的基本步骤。 2.主要内容:学术论文及其特点;论文选题与收集资料的方法;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写作;

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写作要点;致谢的写作。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陈桂良《毕业论文写作 100 题》;杭州师范大学本科学年论文写作规范要求(杭

师大教[2010]22 号)。 5.思考作业题:阅读本学科优秀期刊的学术论文,注意论文的规范格式,学习论文的写作方

法,特别是各部分的写作要点。

第七章 公文写作(4 学时) 1.教学要求:(1)明确法定公文与事务公文的作用与主要文种;(2)了解法定公文与事务公

文写作规范与特点;(3)掌握通知、会议纪要、总结等文种的写作。 2.主要内容:公文的作用;法定公文与事务公文及其主要文种、写作规范;通知的写作;会

议纪要写作;个人总结的写作。 3.教学方法:讲述;病文分析。 4.学习资料:舒雪冬《公文写作范例大全》。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46·

5.思考题:(1)法定行政公文有哪些主要特点?(2)事务公文的作用。(3)写一则通知。

第八章 读书笔记写作(2 学时) 1.教学要求:(1)了解读书笔记的作用;(3)掌握读书笔记的常见形式、写作要点,重点掌

握读后感的写作。 2.主要内容:读书笔记的作用;读书笔记常见形式、写作要点;读后感写作。 3.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4.学习资料:(日)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江西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1)电脑时代还需要做读书笔记吗?(2)写一篇读后感。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47·

《现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Contemporary Chinese)

大纲主撰人:肖治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5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 【先修课程】汉语基础,现代汉语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现代汉语专题》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选修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现代汉语语法和修

辞的相关知识。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知

识。通过对各级语法单位和各种语法现象的介绍和分析,学生可以掌握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方法,

具备语法判断分析的基本素养。学生可以了解基本的修辞手段和常见辞格,能辨别和运用各种修辞

方法。 Contemporary Chinese Topics is a core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is

course teaches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grammar and rhetoric.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learn some basic theories,concepts and other knowledge.The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units and grammatical phenomena can offer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master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Chinese grammar.Students will also learn the basic rhetorical devices and figures of speech,as well as how to distinguish and use these various figures of speech.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语法 26 26 0

二 修辞 6 6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①:对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进行系统地学习,能掌握语法和修辞的基本概念。掌握各

级语法单位的不同类别及其特征,掌握基本的语法分析方法。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段和常见辞格。 教学目标②:能判断语法单位的性质,分析句法结构的功能,能熟练运用不同句型句式。通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48·

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句法结构的分析练习,培养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各种现象的能力,使得知识能

用于语言实践。通过对具体的修辞手段和辞格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语言技

巧和较高的语言水平。 教学目标③:促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与纯洁。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汉

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语文的基本理论及现代汉语的

基本知识及汉语演变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①

①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

字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②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

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中外文

资料和文献的查询和检索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党的教

育方针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知识点的讲授与各种类型的练习相结合,注重课堂提问的引导,课后练习的巩固。从典型现象

入手,扣住重点问题展开讲解。教学过程注意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语言应用相关的现象,并有

选择地开展一些讨论活动。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2011,《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邵敬敏主编,2016,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吕淑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马建忠,1983,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自觉阅读相关文献并自主思考,扎实掌握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能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汉语相关现象。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49·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良好(80-89) 自觉阅读参考文献,比较扎实地掌握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能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汉语相关现象。

中等(70-79) 掌握课堂所讲的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的基本知识,能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汉语相

关现象。

及格(60-69) 对课堂所讲的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在老师指导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汉语相关现象。

不及格(低于 60) 不认真学习课堂所讲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基本知识,对一些常见的汉语现象也不能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50%,期末考试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综合课堂表现(提问与回答,自主思考等)、课后练习以及出勤率等评

判。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语法 26 1.教学要求:能辨别区分各级语法单位。正确理解划分词类的依据或标准。掌握各类实词和

虚词的语法特征和语法性质,熟悉一些特殊实词或虚词的用法。掌握短语的各种类型并能进行对一

般复杂短语进行层次分析。了解语法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能熟练区分各种句法成分。了解汉语单

句的句型句类系统,掌握常见汉语句式的特点。了解单句和复句的区别,能分析多重复句。能发现

并纠正一般语法错误。掌握标点符号的主要用法。 2.主要内容:汉语的各级语法单位及相互区分。汉语的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各类词的主要语

法特征。一些重要的虚词的用法与区别。短语的主要类型与结构特点。复杂短语的分析方法。单句

的主要结构类型和语气类型。汉语常见句式及其特点。复句与单句的区分。复句的分类。多重复句

与紧缩复句的分析。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3.教学方法:理论部分讲授为主。注重课堂操练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注重课后练

习以巩固课堂知识。注意结合 新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探索语法规律的兴趣。 4.学习资料:吕淑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

略,商务印书馆。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王

力,1985,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 5.思考题:(1)如何区分词和短语?短语和句子有什么区别?(2)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3)动词和形容词在语法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4)短语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现代汉语里由实词和虚词构成的短语有哪些?(5)复杂短语的划分原则有哪些?(6)主谓谓语句

有哪些不同类型?(7)什么是存现句?(8)如何判定一个句子是紧缩复句?(9)教材的课后练习?

第二章 修辞 6 1.教学要求:掌握修辞的含义。领会修辞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关系。掌握从意义和声音两

方面锤炼词语的四种方法。理解句式的不同运用。掌握常见的辞格及辞格的综合运用。 2.主要内容:修辞的含义及其与语音、词汇、语法的联系。不同词语和句式的选择使用所体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50·

现的修辞效果。常见辞格的特点。辞格的综合运用。 3.教学方法:讲授为主,问答和练习为辅。 4.学习资料:王希杰,2004,汉语修辞学(修订本),商务印书馆。李庆荣,2010,现代实用

汉语修辞(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汝东,2004,当代汉语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5.思考题:(1)如何理解修辞和辞格的关系。(2)教材的课后练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51·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Linguistics)

大纲主撰人:孙宜志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6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选修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了解语言学的价值和历史

发展过程,掌握相关的语言学理论,并能初步运用这些理论观察和解决语言问题。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is a core elective course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we can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linguistics as well as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master related linguistic theories,and be able to use these theories to observe and solve language problem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导言 2

一 语言的功能 2

二 语言是符号系统 2

三 语音和音系 6

四 语法 6

五 语义和语用 4

六 文字 2

七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4

八 语言的接触 2

九 语言系统的演变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初步用这些知识分析语言问题。本课程把知识讲授与能力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52·

培养结合起来,除了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外,还通过个案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理

论和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①了解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语言的功能、特点。了解语言学的作用和发展过程。掌握语音、词

汇、语法、文字、语言演变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并会运用音位归纳法。掌握并会运用层次分析

法。掌握同义词的分析方法。掌握方言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历史比较法。 ②培养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各种现象的能力,使得知识能用于语言实践。 ③促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与纯洁。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知

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语言学基本知识、

作用及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①

①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写

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②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

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

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运用语文知识分析

各种各种语言现象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及对祖国语言文字

规范与纯洁的维护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①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分析具

体例证、设置讨论议题);②学生自学(阅读相关的文献材料、完成课后作业)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准确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并具有较好的研究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准确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并具有研究能力。

中等(70-79) 对课程教学内容掌握较好,并初步具有研究能力。

及格(60-69) 对课程教学内容掌握一般。

不及格(低于 60) 对课程教学内容掌握较差。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和学生课堂教学表现构成。本课程布置作业四次,完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53·

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导论 1.教学要求:掌握重要概念,理清语言学的发展线索。 2.主要内容:介绍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形成和发展、地位和价值。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 年;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年。 5.思考题:语言学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语言的两大功能,掌握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2.主要内容:介绍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及外在表现。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 【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7 年;【瑞士】费尔迪南·德·索

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9 年。 5.思考题:如果没有语言,人类会是什么状态?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语言的符号性质和特点。了解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掌握组

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理解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命题的含义。 2.主要内容:介绍语言的符号性质,语言符号的特点。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7 年。【瑞士】费尔迪南·德·索

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9 年。 5.思考题: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对语言的作用?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6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语音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主要内容:介绍语音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彼得·赖福吉著,张维佳译《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鲍怀翘、

林茂灿主编《实验语音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5.思考题:汉语普通话语音与英语语音的不同在哪些方面?

第四章 语法,6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语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主要内容:介绍语法的相关理论。 3.教学方法:讲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54·

4.学习资料:无 5.思考题:无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4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语义和语用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主要内容:介绍语义和语用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索振羽编著《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石安石《语义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5.思考题:语义与语用的关系?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2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文字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主要内容:介绍文字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 年。 5.思考题:文字有什么特点?对语言有什么作用?

第七章 语言的演化与分化,2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语言变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主要内容:介绍与语言变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推荐阅读: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 5.思考题:谈谈方言的形成的原因?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4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语言接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主要内容:介绍语言的接触相关概念和理论。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 年。 5.思考题:整理家乡方言的文白异读。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2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语言演变的类型和表现。 2.主要内容:介绍语言系统演变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及层次》,语文出版社,2000 年;江蓝生、吴福祥

有关语法化的相关论文。 5.思考题:用本章理论说明家乡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55·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Pragmatics)

大纲主撰人:张薇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82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四秋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语用学是中文系的一门核心选修课程,是现代语言学发展 快和受到语言学界普遍重视的分支

学科。它以言语交际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特定语境中话语的动态意义,强调交际双方在意义的生

成和理解过程中的作用。本课程将聚焦于语用学的传统研究课题,从指示语、言语行为理论、间接

言语行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视角剖析言语交际,为

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交际理论体系。 Pragmatics is a core elective cours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department.It is the branch subject of the

fastest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nguistics and the attention of the linguists.It takes verbal communi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focuses on the dynamic meaning of discourse in a specific context,and emphasizes the role of both sides in the gen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topic in pragmatics,analysi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ixis,speech act theory,indirect speech act,th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Neo 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relevance theory,and communication theor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ystem for student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引论 1 1 0

二 指示语 6 6 0

三 言语行为理论 6 6 0

四 间接言语行为 4 4 0

五 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8 6 2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56·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六 关联理论 6 6 0

七 结语 1 1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①了解语用学的发展历史、 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传统语用学

的研究体系及分析单元;了解各种交际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力及其局限

性。②引导学生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语言的意义、形式和用法做细致的分析,对语法和语义

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有效使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③促进对祖国语言

文字的热爱,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与纯洁。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

本知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语用学发展历史、趋势、研究 体系、分析单元及交际理论 教学目标①

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

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运用语用学理论及方法对语言

现象做分析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对语言文字热爱的培养及对祖

国语言文字规范与纯洁的维护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为主,辅以课外语用小论文的写作。教学手段为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语用学概论》,索振羽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 参考书: 《新编语用学概要》,何兆熊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年; 《认知语用学概论》,熊学亮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年; 《汉语文化语用学》,钱冠连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年;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年。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相关语言现象,并能实现良好的言语交际。

良好(80-89) 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相关语言现象,并实现较为良好的言语

交际。

中等(70-79) 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并能运用于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

及格(60-69) 能掌握主要理论,并能运用于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57·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不及格(低于 60) 对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50%;期末成绩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引论(共 1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用学的定义和语用学发展历史。知识要点:语用学的定义,微观语用学与宏观语用

学,语用学研究的 新动态。 教学重点:语用学的含义。 教学难点:语用学的的发展历史。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语用学的发展史、语用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微观语用学和宏观语

用学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语用学的含义;懂得语用学的分析方法,初步掌握语用学的几种定义方

法。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年。 5.思考题:什么是语用学?

第二章 指示语(共 6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指示与语境。知识要点:指示,语境,语境的推导作用。 第二节 指示的中心。知识要点:指示的自我中心性,指示映射现象。 第三节 指示语的用法。知识要点:指示语的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 第四节 指示语的类别。知识要点:人称、时间、方位、篇章和社会指示语的语境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语境在指示信息推导中的作用,指示的自我中心性与指示映射现象,指示语的指示

用法(手势型与象征型)和非指示用法(指代用法和非指代用法)。 教学难点:指示的自我中心性与指示映射现象,人称、时间、方位、篇章和社会指示语的语境

意义的理解。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指示语的基本理论,理解指示的自我中心性、映射现象,理解人称、

时间、方位、篇章和社会指示语的语境意义,掌握指示语的用法。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刘漱心,袁涤非《论指示语对语境的构建功能》、《语言文字应用》2007 年第 3

期 5.思考题:请结合实际谈谈指示语和语境的关系。

第三章 言语行为理论(6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渊源。知识要点:哲学渊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58·

第二节 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知识要点:对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的区分,言语行为三分说

和对言外行为的分类。 第三节 Searle 的言语行为理论。知识要点:命题内容与言外行为的区分,实施言语行为的恰

当条件,言外行为的分类。 教学重点:表述句与施为句的区分,Austin 的言语行为三分说(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Searle

提出的实施言语行为的恰当条件,Searle 的言外行为的分类标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Austin 的言语行为三分说(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Searle 的言外行为的分类标准

及其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渊源,理解 Austin 和 Searle 的言语行为基本理论,

掌握言语行为三分说,熟练掌握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的分析技能。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项成东《言语行为理论在会话分析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年,第 2 期。 5.思考题:请简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

第四章 间接言语行为(共 4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首要与次要言外行为。知识要点:首要言语行为,次要言语行为,二者的区别。 第二节 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过程。知识要点: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过程。 第三节 Searle 对间接指令的研究。知识要点:Searle 的间接指令的句子类型,习用性,间接言

语分析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间接承诺的扩展分析。知识要点:间接指令和间接承诺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的解释。 教学重点:首要与次要言外行为的区分,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过程,执行间接指令的句子类型

及其习用性,间接指令和间接承诺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的解释。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的基本理论,理解首要言语行为和次要言语行为,掌握

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过程,并能熟练掌握运用这一理论的推导过程。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童树荣《间接言语行为》、《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年第 2 期。 5.思考题:请举例说明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过程。

第五章 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共 8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叫会话含义。知识要点:会话含义与规约含义。 第二节 合作原则。知识要点:合作原则的理解与应用,会话准则的违反与特殊含义的推导。 第三节 会话含义的特点。知识要点:会话含义的特点。 第四节 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知识要点:Horn 的会话含义两原则,Levinson 的会话含义三

原则。 教学重点:合作原则的理解与应用,合作原则的违反与特殊含义的推导,会话含义的特点,Horn

和 Levinson 的会话含义原则。 教学难点:会话含义的理解,合作原则的违反与特殊含义的推导,Horn 和 Levinson 的会话含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59·

义原则。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格莱斯会话含义的基本理论,理解会话含义及其特点,掌握合作原则,

熟练掌握运用这一原则进行会话含义的推导。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张绍杰《一般会话含义的“两面性”于含义推导模式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年第 3 期。 5.思考题:请结合实例说明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第六章 关联理论(共 6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和交际模式。知识要点:关联理论的交际观,明示-推理交际模式。 第二节 关联的定义、原则和推理。知识要点:关联的定义,关联程度,关联原则,关联的推

理,关联理论交际观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明示-推理交际模式,关联的定义,关联原则,关联推理过程中语境的补足和选择。 教学难点:关联的定义,关联原则,关联推理。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理解关联的定义,掌握关联的原则和推理。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熊学亮《对关联理论中逻辑的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年第 5 期。 5.思考题:请简述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 结语(共 1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外语用学二十年综述。知识要点:国外重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主要

观点。 第二节 语用学在中国二十年综述。知识要点:国内重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主

要观点。 教学重点: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主要观点等。 教学难点:国内外语用学的主要观点。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代表人物和代表学术著作,懂得国内外语用学的研究发展的分期依据,

理解并掌握当代语用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60·

《诗词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Comparative readings of ci,qu and poems)

大纲主撰人:李最欣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63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经亨颐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诗词曲的源起、发展历史、流派文体、名家名作的比较讲解,使学生初

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概念及风格、技巧的主要区别和流变状况,了解诗词曲比较研究的现状,

基本掌握比较分析诗词曲作品的能力。 Through the cours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oetry,song origins,history,genre style,famous

masterpieces comparison to explain,so that students initially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song and style,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skill and rheological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poetry,song comparison Research status quo,basic grasp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bility of poetry,song works.

2.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诗词曲的概念 4 4 /

二 诗词的比较研究 8 8 /

三 词曲的比较研究 8 8 /

四 历代诗词曲作品比较研究 12 12 /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诗词曲的源起、发展历史、流派文体、名家名作的比较讲解,使学生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概念及风格、技巧的主要区别和流变状况。②了解诗词曲比较研究的现

状,基本掌握比较分析诗词曲作品的能力。③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61·

人文素质与生命境界。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国古代诗词的起

源、发展历史、流

派文体及名家名作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分析比较诗词曲作

品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提升人文素

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课、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国朝闺阁诗人徵略》(清·施淑仪著,上海书店 1987 年 5 月出版) 《中国女性文学史话》(谭正璧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年 12 月出版) 《女性词史》(邓红梅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7 月出版) 《宋代女性文学》(苏者聪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11 月出版) 《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鲍震培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年 1 月出版) 《明词史》(张仲谋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年 2 月出版) 《清代词学的建构》(张宏生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年 7 月出版) 《中国古代曲学史》(李昌集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12 月出版) 《中国诗学批评史》(陈良运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3 月出版)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出版) 《重辑李清照集》(黄墨谷辑,齐鲁书社 1981 年 11 月出版) 《朱淑真集注》(郑元佐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 2 次印刷) 《吕碧城词笺注》(李保民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6 月出版) 《柳如是诗词评注》(柳燕远注,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9 月出版) 《杨慎词曲集》(王文才辑校,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1 月出版) 《枫冷乱红凋——叶氏三姐妹传》(吴秀华 林岩著,花山文艺出版 2001 年 1 月出版) 《朱淑真研究》(黄嫣梨著 上海三联书店 1992 年 8 月出版) 《花帘词》.《香南雪北词》(清·吴藻,浙江图书馆藏) 《小蓬莱阁传奇十种》(清·刘清韵,上海图书馆藏) 《再生缘》(清·陈端生,中州书画社 1982 年 11 月出版) (2)课程网站:http://www.guoxue.com/。http://book.guqu.net/shicijianshang/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62·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良好(80-89) 良好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等(70-79) 基本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及格(60-69) 能够掌握多数重难点,了解一点学习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无法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3)成绩构成:要求针对诗词曲比较的某一问题自圆其说。平时成绩占 20%,作业占 20%,期

末成绩占 6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诗词曲的概念(4 学时) 1.教学要求:弄清楚诗词曲的概念。 2.主要内容:诗词曲体裁的概念和不同。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中国古代曲学史》(李昌集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2) 5.思考作业题:为什么词又称诗余?

第二章 诗词的比较研究(8 学时) 1.教学要求:区分诗和词。 2.主要内容:诗和词在形式和风格上的不同。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0、10) 5.思考作业题:简述[越调·天净沙]《秋思》和宋人小令的异同。

第三章 词曲的比较研究(8 学时) 1.教学要求:区分词和曲。 2.主要内容:词和曲在形式和风格上的不同。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杨慎词曲集》(王文才辑校,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1) 5.思考作业题:为什么曲又称词余?

第四章 历代诗词曲作品比较研究(12 学时) 1.教学要求:比较鉴赏诗词曲。 2.主要内容:诗、词、曲在形式和风格上的不同。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12) 5.思考作业题:请简述《西厢记》故事的创作演变史。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63·

《文化研究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Studies)

大纲主撰人:王若存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314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四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文化研究导论”是人文学院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文化研究一词大量出现在包括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政治科学以及艺术等各种学术著作之中。它的课题从大众文化到全球化,从身份认同到

种族,从文学到文化帝国主义,从同性恋到女性主义,从工人阶级到互联网,几乎无所不包。本课

程将为学生概述性地展示这一跨学科的“文化研究”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价值在何处。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Studies” is an elective course set up by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The

term Culture Studies can be seen in all kinds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Political Science,Art and so on.And the subjects of Cultural Studies seem all-encompassing,including mass culture,globalization,literature,cultural imperialism,identity,race,homosexual,feminism,working class,internet,etc.This course will generally present what such interdisciplinary “Cultural Studies” is and its values to the students.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导论 “文化”与“文化研究” 4 4 0

一 文化研究的方法论与学科史 4 4 0

二 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 4 4 0

三 后殖民、全球化与地方性 4 4 0

四 性别、身份与女性主义 4 4 0

五 后现代主义思潮 4 4 0

六 青年亚文化研究 4 4 0

七 消费社会与媒介革命 4 4 0

八 空间理论与网络文化 4 4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64·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对于处于人文学科大背景下的“文化”与“文化研究”有着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

解,并且反观“人文”的意义。从知识储备的角度看,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文化研究的各家学说的主

要观点;从思维建构的角度看,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领会文化研究的各种话语来提高对种种文化现象

进行分析的思辨能力。 ②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文化分析能力。 ③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

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对“文化研究”的总体认识、

理解及名家学说的主要观点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分析文化现象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视野的开拓及审美情趣、人文

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同时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且辅之以适当的课外阅读,鼓励学

生撰写相关的读书笔记。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 祁进玉:《文化研究导论》,学苑出版社,2013 年版。 阿雷恩·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参考文献: 保罗·史密斯:《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托比·米勒:《文化研究指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吉姆·麦奎根:《文化研究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杰夫·刘易斯:《文化研究基础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 克里斯·巴克:《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 (2)课程网站:http://video.chaoxing.com/serie_400008271.shtml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65·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很好地掌握课程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程作业质量很高,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分析

能力

良好(80-89) 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较为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课程作业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和分析能力

中等(70-79) 基本掌握课程内容,课堂讨论参与度低,课程作业质量一般

及格(60-69) 大概了解课程内容,偶有缺课,课程作业质量较低

不及格(低于 60) 不了解课程内容,出勤率低,未能完成全部课程作业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期末论文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课程作业的质量,期末

论文成绩重点考察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导论:文化与文化研究(4 课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文化与文化研究的定义,了解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产生、发展情况,

初步掌握该学科的跨学科特点和独特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界定“文化” 第二节 界定“文化研究” 3.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化研究的相关论著。 5.思考作业题:要求学生阅读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并能就文化与文化研究的定

义,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与评述。

第一章 文化研究的方法论与学科史(4 课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文化研究中的客位研究和主位研究的不同视角,了解共时性研究与

历时性研究的不同分析模式,了解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以及文化研究在当代的发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视角与分析模式 第二节 英国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及其演变 3.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化研究的相关论著。 5.思考作业题:要求学生阅读文化人类学、英国伯明翰学派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并能就

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与评述。

第二章 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4 课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理论,了解法兰克福学派

的批判理论与大众文化的密切关联。 2.主要内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66·

第一节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 第二节 大众文化研究的反思与批判(法兰克福学派) 3.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化研究的相关论著。 5.思考作业题:要求学生阅读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并能

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与评述。

第三章 后殖民、全球化与地方性(4 课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文化研究与后殖民批评之间的关联,梳理后殖民主义的知识谱系及

演变路径,解释和分析东方学研究中的他者问题。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 第二节 “东方学”与文化帝国主义 3.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化研究的相关论著。 5.思考作业题:要求学生阅读后殖民主义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并能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进

行分析与评述。

第四章 性别、身份与女性主义(4 课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从性别研究与身份认同的角度去了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

的女性主义。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女性学与性别研究 第二节 文化政治与女性主义 3.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化研究的相关论著。 5.思考作业题:要求学生阅读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并能就其中的一

些观点进行分析与评述。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4 课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了解后现代与现代艺术文化的外在张力与内在联系。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第二节 后现代的理论与文化 3.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化研究的相关论著。 5.思考作业题:要求学生阅读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诸理论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

并能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与评述。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67·

第六章 青年亚文化研究(4 课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从文化决定论和代沟理论去理解青年,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去了解青年亚

文化。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化决定论与代沟理论 第二节 青年亚文化研究 3.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化研究的相关论著。 5.思考作业题:要求学生阅读亚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并能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进

行分析与评述。

第七章 消费社会与媒介革命(4 课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根据大众文化的背景去了解消费社会的特点及相关批判理论,并且了解

媒介研究的主要议题。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 第二节 媒介革命与大众文化 3.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化研究的相关论著。 5.思考作业题:要求学生阅读消费主义、媒介研究、大众文化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并能

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与评述。

第八章 空间理论与网络文化(4 课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文化研究中的各种“空间”问题,了解网络文化的属性特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空间转向 第二节 网络文化研究 3.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化研究的相关论著。 5.思考作业题:要求学生阅读空间理论、网络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并能就其中

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与评述。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6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Marxism Literary Theory)

大纲主撰人:刘欣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306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四春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西方文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中文核心选修课,以阐发马克思、恩格斯核心著述中的文论思想为主要内容,主要任

务是在先修课程《文学概论》、《西方文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地阅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

原著中的文论思想,了解其当代形态,充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使学生能将其视为理解

文学、艺术的自觉方法。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Chinese majors,teaching the literary works of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as

the content.Based on the prerequisite course such as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this course’s main task is cultivating students' study of Marxism and the abilitie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literature phenomenon by using Marxist literary works,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some important points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Thus,Marxism Literary Theory could be understand as a fundamental dimension leading to the literary hermeneutic.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总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对象、意义、文本与传统 2 2 0

二 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时代(1833-1844) 2 2 0

三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问题 4 4 0

四 《神圣家族》:人道主义问题(一) 2 2 0

五 青年恩格斯的文学批评:人道主义问题(二) 2 2 0

六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问题 2 2 0

七 《共产党宣言》:乌托邦问题 6 6 0

八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与“序言”:文学生产问题(一)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69·

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九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手稿)》:文学生产问题(二) 2 2 0

十 《剩余价值理论》:文学生产问题(三) 2 2 0

十一 《致裴迪南•拉萨尔》两封:现实主义问题(一) 4 4 0

十二 恩格斯通信两封:现实主义问题(二)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当代形态。②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理解现实中文艺现象的能力;培养出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切身的文艺审美现象的能力;③激发其终身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情,成为有政治责任感、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

文学发展史,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当代

形态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

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

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

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在与形式主义等西方文论流派的比较中具体

展现马克思、恩格斯及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文

论家如何对文艺现象进行社会历史批评及意

识形态分析,说明其批判性和当代适用性。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

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贯穿课程的思路即将文论思想与现实政治问

题紧密结合,确立学生作为当代公民、创新

人才和政治主体的时代意识。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围绕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讲授为主,辅以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和新近文艺现象的讨论。

讲授马克思、恩格斯著述中的文论思想,以历史性的呈现其文论思想的发生过程为中心,并将其思

想、命题、概念放在其哲学整体和世界历史的具体语境中加以分析。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命题

与当代的人文学科的新问题在思想史的层面勾连起来,以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力。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冯宪光主编:《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里夫希茨编:《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 1 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年版; Pieer Machery.A Theory of Literary Production.London:Routledge,1978;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70·

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Terry Eagleton ed.Marxist Literary Theory:A Reader.Blackwell,1996; 本雅明:《启迪》,张旭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年版。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论思想,且能恰当地将其作为方法解释当代现象,初步建

构其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意识。

良好(80-89) 较为系统地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论思想,可以将其运用到对当代现象的解释中,有一定

的批判意识。

中等(70-79) 部分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论思想,对当代现象有所理解。

及格(60-69) 部分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论思想体系。

不及格(低于 60) 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论思想没有基本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核(课程论文)成绩占 7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率构成,将以点名或随堂提问的方式进行监控;课程论文期末

提交。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对象、意义、文本与传统 2 1.教学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历史发展状况,了解认识这一思想的意义,文本依

据和特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论作为思想传统的意义。 2.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对象(文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意义:理解马恩(主义)思想的复杂性、理解文论和文学的基本方法、自我启蒙;文本:介绍本课

程将要涉及的马恩原典;传统:在中西方文论思想史上将其确认为一种深刻的思想传统。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第一章 5.思考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文论是现代中国的思想“传统”?

第一章 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时代(1833-1844)2 1.教学要求:了解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文学生涯,了解马克思的文学创作倾向和恩格

斯的批评风格。 2.主要内容:解读马克思《给父亲的信》及其诗歌创作,解释其创作中的批判意识;解读恩

格斯青年时代的文学批评活动,看他如何在《德国民间故事书》等文章中注入现代的批评意识。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5.思考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文学时代”中体现出什么样的创作/理论倾向?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71·

第二章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问题 4 1.教学要求:了解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背景,掌握其关于现代知识人、

劳动者及资产阶级的异化思想。 2.主要内容:导入马克思的《评普鲁士 近的书报检查令》,介绍其对知识人生存状况的思考,

进而引入马克思对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异化状况的思考。介绍《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

著述史上的位置,重点在于马克思对人的应然状态的规定:同时是生产-劳动的人与审美的人,人在

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获得美感,即用自由自觉的、内在的尺度进行审美创造;相对的人的现

实状态:现代异化劳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以及相应的异化的审美关系的常态化与美感经验的

贫乏。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思考题:为什么说现代人的异化状况是普遍的,是否有克服的可能?

第三章 《神圣家族》:人道主义问题(一)2 1.教学要求:了解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合作的著作《神圣家族》的问题意识,了解马克思、

恩格斯如何通过细读文本展开对“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 2.主要内容:《神圣家族》中的文学批评针对的是青年黑格尔学派对《巴黎的秘密》的鼓吹,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反批评为其向鲍威尔为中心的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告别。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细读

揭示青年黑格尔学派批评家及《巴黎的秘密》作者虚假的“人道主义”,并开始确立一种追求现实主

义精神的美学。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巴黎的秘密》 5.思考题:为什么说人道主义可能也会是一种意识形态(虚假意识),结合具体文艺作品说明。

第四章 青年恩格斯的文学批评:人道主义问题(二)2 1.教学要求:了解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文学批评活动及其批评倾向,及其问题意识,了解恩格

斯的歌德论。重点掌握为了对抗人性论及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恩格斯提出的美学和历史的观

点。 2.主要内容:围绕恩格斯的《卡尔·倍克“穷人之歌”》、《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等批评文本,具体介绍恩格斯的问题意识、方法和倾向。提取重要命题,如“诗歌的外衣”、“讲故

事的人”,引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讨论,进而引出“美学和历史的观点”的经典命题。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 5.思考题:恩格斯为何在早期的文学批评中反对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的人道主义?何为马克思、

恩格斯重视的“人道主义”?

第五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问题 2 1.教学要求: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重点掌握《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将其视为理解文学的基本观点。 2.主要内容:辨析马克思的实践(Praxis)概念,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72·

用到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等意识领域,将文学艺术确定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辨析《德意志意识

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和“存在决定意识”的命题,将其引入对文学、艺术的基本理解。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5.思考题:在对文学艺术存在方式的思考中引入“实践”的观点有何意义?为什么说马克思、

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批评采取的是对文学的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

第六章 《共产党宣言》:乌托邦问题 6 1.教学要求: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出场,了解其结构、隐喻和乌托邦思想,联系其《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哥达批判纲领》中的乌托邦思想。重点把握《宣言》

对现代资本主义运作——治理—统治方式的思考,及其背景下精神生产的现代状况。了解西方马克

思主义文论中的乌托邦思想。 2.主要内容:介绍《共产党宣言》如何在 19 世纪 40 年代末的环境中由马克思、恩格斯生产

出来,完整地解释“宣言”的结构及其中的重要命题,如“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资本运作的基本逻

辑、“一切等级的和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世界的文学”等,将《宣言》的结构理解为戏剧性的

叙述结构,阐发其中“幽灵”、“魔法师”、“光环”、“疾病”等隐喻,比较不同阶段文本中的乌托邦

思想,兼及对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乌托邦思想。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5.思考题: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文学(精神生产)状况的思考?《共产党宣言》

中使用了那些隐喻,解释之。

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与“序言”:文学生产问题(一)2 1.教学要求:了解《导言》、《序言》的问题意识及其在马克思著述中的位置,了解政治经济

学方法的意义,掌握生产的总体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掌握“不平衡”理论。 2.主要内容:介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转向,这一转向下马克思将生产(物质生活及精

神生产)视为一个(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总体,总体或整体的把握方式分化为四种特殊的把握方

式。人由此被确定为内在于社会总体之内的生产者,由此可以理解艺术家的独创性寓于群体性之中,

文学生产与物质生产具有同一性,但前者有其特殊性,发生“不平衡”现象。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5.思考题:如何理解文学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八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手稿)》:文学生产问题(二)2 1.教学要求: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手稿)》(“大纲”,The Grundrisse)的文

本身份及其在马克思著述中的位置。重点掌握马克思生产理论的特质:从实证的微观经济分析到“政

治经济学”的视角,马克思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发展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对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体制进行批判,并将其范围限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其 终形态是对异化的克服,自由自觉的、

全面地生产。理解资本时代的文学生产仍然具有革命的潜能。 2.主要内容:《大纲》为《资本论》草稿之一,1857 年金融危机北京下的写作。其中马克思生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73·

产理论的基本命题如“商品拜物教”、“资本主义的生产分工”、“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都

旨在基于无产阶级的立场发展一种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对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采取批判的立

场。精神-文学生产层面,生产基于平等、自由的人类本质,但在现代遭遇价值的贬义;相应的,资

本主义社会与诗歌并非完全敌对,生产的进步虽然不等同于精神—文学生产、人性的进步,但资本

阶段为人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 5.思考题:如何理解资本时代文学生产的革命潜能?

第九章 《剩余价值理论》:文学生产问题(三)2 1.教学要求: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文本身份及其在马克思著述中的位置,重点掌握马克

思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以及文学的资本化及其抵抗。 2.主要内容:马克思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问题,批判地梳理 17 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

的相关观点,在斯密《国富论》基础上进一步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从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出

发界定生产的性质:与资本之运作相关,即能让资本家榨取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

动;反之即非生产劳动。文艺作品—产品—商品与资本相关才具有生产性,对资本主义世界才有意

义。马克思的分析并非以资本生产的价值规定决定文学艺术活动的价值。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 5.思考题:马克思如何看待文学生产的资本化?

第十章 《致裴迪南·拉萨尔》两封:现实主义问题(一)4 1.教学要求:了解马克思、恩格斯与拉萨尔通信的始末及其政治背景,重点掌握马克思、恩

格斯对《济金根》的批评方法。 2.主要内容:《致裴迪南•拉萨尔》两封信是马克思、恩格斯回给拉萨尔,批评其五幕历史悲剧

《弗兰茨•冯·济金根》的私人信函。马克思指出该局的根本问题在于历史题材及其处理方式,提出

“莎士比亚化”—“席勒式”两种境界。恩格斯“自然而然”地表现倾向性的理论,“福斯泰夫式”

背景,及其对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重申。拉萨尔的回应与论争。延伸到卢卡奇关于现实主义的理

性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的区分,及其引起的争鸣。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5.思考题:现代主义是否可能反映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

第十一章 恩格斯通信两封:现实主义问题(二)2 1.教学要求:了解恩格斯《致敏娜·考茨基》、《致玛·哈克奈斯》的通信背景,重点掌握“典

型”的辩证性、革命文学的叙述策略及“现实主义”精神的内涵。 2.主要内容:《致敏娜·考茨基》中的命题:“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辩证的“典型”论及达到典型应具备的条件:从真实生活而非从空想抽象而来人物性格的全面展现

而非抽象的“定型”,“福斯泰夫”式背景,倾向性本身必须源自生活与革命的现实(真实);《致玛·哈

克奈斯》中对“现实主义”的直接界定,忠于现实主义精神的文学甚至可以超越作家的“前见”,如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74·

巴尔扎克等。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5.思考题:革命的文学应该具备何种叙述策略?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75·

《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Poetic and Culture of Ancient China)

大纲主撰人:马强才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8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课程讲授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尤其关注儒学、佛学和道家学说对中国诗学的论说、话

语和思维等方面的影响。课程作为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补充,丰富学生的古代文化和文学知识,

令学生大致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某些特质以及中国诗学的特有命题及其思想关怀, 终启发他们思

考文化传统与当下生活的关系。 This course introduce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poetic,especially focus on

Confucianism,Taoism and Buddhism influenced on argument,discourse,idea and other aspects of Literary thoughts.As supplement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theory,we hope to increase student’s knowledge of ancient culture and literary.So,through study the representative texts,student would learn some special peculiarity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important proposition of Chinese poetic,which can inspire them think about the meaning and founction of ancient theory in morden society.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导论:认识中国诗学的文化语境的重要意义 2 2 0

二 儒家思想与中国诗学 10 10 0

三 史官文化与中国诗学 4 4 0

四 道家、道教思想与中国诗学 8 8 0

五 佛教思想与中国诗学 8 8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通过带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诗学的影响,希望启发学生打破文

学、哲学之学科局限,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着整体认知,进而能够把握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些基本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76·

命题的内在理路。 ①讲授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关联,儒、道、释三家思想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增进学生掌

握中国古代文化知识;重点讲授中国诗学的文化基因,提升学生的文学理论水平,熟悉中国古代文

论的重要观念;介绍古代重要思想家、文伦家的论述,促进学生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 ②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 ③养成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国文化及文学的关联,

儒、道、释三家思想对中

国文学批评的影响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鉴赏、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

豪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为主,充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和文学史的实际,使诗学理论与诗歌实际高度结合; (2)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3)推荐学生阅读二至三本参考书; (4)适当采用讨论、交流读后感等形式。

5.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孙昌武《文坛佛影》,中华书局,2001 年。 张锡厚《敦煌赋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年。 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中华书局,2003 年。 张泽洪《道教斋醮符咒仪式》,巴蜀书社,1999 年。 钱穆《中国文学论丛》,九州出版社,2011 年。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年。 胡适《白话文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年。 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 陆侃如 冯沅君《中国诗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年。 葛晓音《八代诗史》,中华书局,2007 年。 周裕锴《百僧一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 郭鹏《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 年。 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 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77·

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79 年。 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92 年。 (2)重点学习文献 佚名《毛诗大序》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旧题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严羽《沧浪诗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河上公《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金刚经》(“佛教十三经本”) (3)课程网站: http://www.literature.org.cn/ http://www.sinologystudy.com/ http://qikan.ecnu.edu.cn/Jweb_wyllyj/CN/column/column292.shtml http://bbs.gxsd.com.cn/forum.php http://forum.er07.com/ 6.学生成绩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标准、原则、方法、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考察为主,兼顾日常考勤表现等综合因素,故严禁无故旷课,需要课堂

表现良好。课程考核成绩,分平时成绩,占 50%;文字考核内容 50%,背诵为基本条件,否则没有

成绩。文字考核内容如下: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讲 总论:文化语境里的中国诗学(2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能够理解诗学与文化之间的关联,阔开中文学系学生的眼界,关注文化语

境对文学阅读鉴赏的意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78·

2.主要内容:(1)《镜与灯》的文学四要素说。(2)文明的路径依赖(刘东《学术与天下》)。

(3)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三才并重的思想主干;开放包容的文明特性;以儒家为核心的三教合流;

德性合同的社会伦理;重视文教娱乐的诗坛趋向。(4)中国诗学的基本特性:文如其人;言志抒情;

至法无法;雕虫小技。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1)文献:《毛诗大序》;(2)论著:宇文所安《中国文论》;韦勒克、沃伦《文

学理论》。 5.思考题:试评宇文所安对《论语》中“文论”的论述。

第二讲 儒家思想与中国诗学(10 课时) 1.教学要求:对儒家思想学说、学术源流有一个大致了解,重点要理解儒家思想中的“礼、

乐、诗”之说,感受、把握儒家对于“诗歌”本质论说的时代变化,进而明白中国诗学的儒家思想

底色。 2.主要内容:(1)儒家基于“成分”的政治伦理学说:天地人三才;性命之说;成分差别;

圣人境界。(2)诗乐在儒家思想中的功能和地位:调适差别;合同天下;教化展开。(3)诗与教化

——《关雎》重读。(4)缘情说与《毛诗正义序》。(5)诗歌本质的理学化解释——《诗集传序》导

读。(6)儒家思想与中国诗学的“底色”:唐代文论中的复古。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文献:《论语》、《乐记》、《孝经》、《毛诗大序》、《毛诗正义序》、《诗集传序》、《文

心雕龙·宗经》、《诗品序》。论著:赵沛霖《兴的起源》;宇文所安《中国文论》;姚永辉《“以故兴

物”考辨与发微:以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为参照》。 5.思考题:赏读《诗·维天之命》;评述《荀子》中的“成分”观念;评述《文心雕龙》中的

“儒学”底色;评析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中的诗学思想。

第三讲 史官文化与中国诗学(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史官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文学批评的基本面貌。 2.主要内容:(1)何为史官文化:作为“官”的历史书写。(2)史官文化的表现:二十四史

的文化地位;史官的道德高度;历史书写的社会关怀;传递历史的天下意识。(3)史官文化的内容:

与儒家相表里;价值评判衡量;皇权正统声音。(4)史官文化中的诗学资源与文学批评:诗学资源:

文苑传;文人传;史评;引文。文学批评:批评的思想武器;批评的话语模式;批评的价值导向。

(5)史官书写与中国小说叙述模式:中国古代小说的“志”、“传”、“记”;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者

与史官;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时间对历史书写的戏仿。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文献:《史记·孔子世家》、《史记·司马相如传》、《世说新语·文学》、李百药

《北齐书·文苑传序》、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著: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热奈特《叙述话语》。 5.思考题:评述《三言》叙述中的“史官”化。谈谈《梁书》中文学批评话语模式。说说古

代小说“志”、“记”、“传”的文化背景。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79·

第四讲 道家、道教思想与中国诗学(8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文化中道家、道家思想的地位和功能;理解道家、道教的基本思想、

观念;了解道家、道教观念对中国诗学论述,尤其是技巧论的影响。 2.主要内容: 一、儒道互补 (1)有为与无为:儒家与道家关于道的两种通达途径 (2)儒道的文化理想建构 (3)文化思想的价值取向

二、庄子哲学的基本结构 (1)与道冥一:庄子之思的 高境界 (2)逍遥游:与道冥一的基本途径

三、庄学与诗学 (1)庄子以“道”为 高境界,为 纯粹的“大美”,在中国艺术中影响极为深远。 (2)庄子的“与道冥一”观与中国艺术美的根本特征 (3)庄子的虚静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审美心态

四、道教修炼学说与中国古代诗学技巧论 3.教学方法:讲授/8 课时 4.学习资料:文献:《老子》、《庄子》(七内篇)、《周易参同契》、司马谈《六家要旨》(史记

后序)、《史记·老韩列传》、《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诗品·自然》。论著:葛兆光《道教

与中国文化》;陈国符《道藏源流考》、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一卷)、张泽洪《道教斋醮仪式

考》;蒋寅《传统诗学的现代诠释》。论文:蒋寅《至法无法——古典诗学对技巧的终极观念》。 5.思考题:评述陈师道《次韵荅秦少章》中的诗学思想。评述《二十四诗品·自然》的道家

思维。

第五讲 佛教思想与中国诗学(8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佛教学说的基本思想;了解佛教在中国古代传播的历史;了解禅宗兴起的

思想渊源;了解佛教与中国文学“空”主题的关联;了解禅宗思想与中国“活法”理论的内在联系。 2.主要内容:(1)印度佛教的历史。(2)佛教征服中国?(3)以“缘起说”建构起来的生命

智慧。(4)见诸相非相:《金刚经》“空”观哲学。(5)禅宗的兴起及其基本思想:《坛经》选读。(6)“见心明性”与中国古代诗学的思维观念。(7)解读“活法”。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8 课时 4.学习资料:文献:《金刚经》选读、《坛经》选读、《五灯会元》选读、《沧浪诗话》选读 著作: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吕澂《中国佛教源流略讲》、葛兆光《6-9 世纪中国禅宗思想

史》、周裕锴《百僧一案》、《禅宗与中国诗歌》、许礼和《佛教征服中国》。论文:周裕锴《宋代诗学

术语的禅学语源》,《文艺理论研究》,1998 年第 6 期。葛兆光《佛教征服中国?还是中国征服佛教》。 5.思考题:解读曾几《读吕居仁旧诗有懐其人作诗寄之》中的诗学观念。试说禅宗思想对《沧

浪诗话》的影响。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80·

《诗经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of Shi Jing)

大纲主撰人:楼培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9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诗经导读》是一门针对人文学院中文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侧重于对《诗经》的知

识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要学生进一步领会《诗经》的特质,并对其

中名作有更深入的理解;二是要学生扩充关于古代诗歌包括作品和理论在内的相关知识,三是通过

对《诗经》具体名作的独立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 It is a major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Major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knowledge of Shi Jing.First,a student i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i Jing,and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hi Jing and the famous works;the second is to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ancient poetry including works and theories.The third 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works independently of Shi Jing,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views,cultivate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sentiment.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诗经总论 4 4 0

二 十五国风导读 10 10 0

三 小雅导读 6 6 0

四 大雅导读 4 4 0

五 周颂导读 3 3 0

六 鲁颂、商颂导读 3 3 0

期末考察 2 0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81·

本课程目的在于扩充、深化本科生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源头《诗经》的相关知识和不同地域诗歌

的不同风格;要求学生能够简述《诗经》的分类、时代、艺术特色、历史地位与影响等,背诵《诗

经》经典名篇;尤其要求学生对每首诗有自己真实、独立的看法,能够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情感,

并从中受到人格情操的陶冶。 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体制、内容、艺术特点与代表作品。 ②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与研究能力。 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诗经》的基本知识、体制、

内容、艺术特点及作品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分析研究古诗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培养对优秀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同时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查阅资料巩固提高的办法。目的

在于:一是切实掌握课堂所学,二是纠正学生懒于找资料、懒于学习的毛病,三是培养学生进一步

独立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1999 年; 参考书: 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中华书局阮刻本《十三经注疏》本 1980 年;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 2017 年;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 1986 年;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 1989 年; 陈奂:《诗毛氏传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傅斯年:《诗经讲义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华书局 2010 年; 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 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中华书局 2003 年; 闻一多:《闻一多诗经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年; 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扬之水:《诗经别裁》,中华书局 2007 年; 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书店 2000 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82·

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年; 高本汉:《高本汉诗经注释》,中西书局 2012 年; 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 2002 年。 (2)课程网站:中华诗词论坛网站:http://www.zhsc.net/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原创思维,具有较强的背诵、理解、分析《诗经》诗歌

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诗经》诗歌分析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古代诗歌判断分析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本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式是期末考察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察,即

通过让学生当堂分析论述《诗经》中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方式来作为一项重要的成绩评

定方式,该方式的评分标准是:陈述具体事实、罗列前人看法、自己独立见解各占三分之一的分值。

原则是鼓励学生创新性看法、个人的独立观点。期末当堂考察和平时成绩(含出勤、课堂表现、作

业三部分)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诗经》总论(4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诗经》的分类、时代、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历史地位与影响等。 2.教学内容:一、《诗经》的来历;二、《诗经》的分类——风、雅、颂;三、诗三百篇的地

域和时代;四、《诗经》的主要内容;五、《诗经》的艺术特点:以赋比兴为中心;六、《诗经》的历

史地位与影响:抒情诗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比兴的垂范。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周振甫:《诗经译注》、高亨:《诗经今注》。 5.思考题(选作两题):(1)试简述《诗经》的地域因素与诗歌特色之关系;(2)试谈谈你对

孔子删诗说的认识;(3)名词解释:六艺。

第二章 十五国风导读(10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诗经·国风》,导读《国风》相关篇章。 2.教学内容:一、《周南》、《召南》二十五篇导读;二、《邶》、《鄘》、《卫》三十九篇导读;

三、《王》十篇导读;四、《郑》、《齐》、《魏》、《唐》、《秦》六十一篇导读;五、《陈》、《桧》、《曹》、

《豳》二十五篇导读。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83·

4.学习资料:余冠英:《诗经选》、陈子展《诗经直解》、扬之水《诗经别裁》、扬之水《诗经

名物新证》、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 5.思考题(选作一题):(1)《国风》时代、地域、作者问题简论;(2)试分析《国风》中你

喜欢的一首诗, 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 小雅导读(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诗经·小雅》,导读《小雅》相关篇章。 2.教学内容:一、《南有嘉鱼之什》、《鸿雁之什》二十篇导读;二、《节南山之什》、《谷风之

什》二十篇导读;三、《甫田之什》、《鱼藻之什》二十四篇导读。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朱熹《诗集传》、于省吾《泽螺居

诗经新证》、闻一多《闻一多诗经讲义》。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论述《小雅》诗与先秦社会礼仪风俗之关系;(2)试分析《小

雅》中你喜欢的一首诗, 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 大雅导读(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诗经·大雅》,导读《大雅》相关篇章。 2.教学内容:一、《文王之什》十篇导读;二、《生民之什》十篇导读;三、《荡之什》十一篇

导读。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傅斯年《诗经讲义稿》。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小雅》与《大雅》之异同;(2)试分析《大雅》中你喜

欢的一首诗, 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章 周颂导读(3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诗经·周颂》,导读《周颂》相关篇章。 2.教学内容:一、《清庙之什》十篇导读;二、《臣工之什》十篇导读;三、《闵予小子之什》

十一篇导读。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陈子展《诗经直解》、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颂与风、雅之不同;(2)试分析《周颂》中你喜欢的一首

诗, 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六章 鲁颂、商颂导读(3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诗经·鲁颂》和《诗经·商颂》,导读《鲁颂》、《商颂》相关篇章。 2.教学内容:一、《鲁颂》四篇导读;二、《商颂》五篇导读;三、《诗经导读》总结。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高本汉《高本汉诗经注释》、洪湛侯《诗经学史》。 5.思考题(选作两题):(1)试简述《鲁颂》与《商颂》的主要内容;(2)试分析鲁颂》与《商

颂》中你喜欢的一首诗, 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3)你对本学期《诗经导读》的学习、研究心得

和感想。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84·

《中国古代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Study of Chinese Archaian Philology)

大纲主撰人:叶志衡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793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中国古代文献是记录中国古代知识信息的一切资料。《中国古代文献学》是学习研究中国古典文

献产生、发展、传承、演变情况,以及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利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生除了在课

堂上获取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在课外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

国古典文献的历史、载体、体裁、目录、版本、校勘及文献检索等方面的知识,使课内知识得到延

伸和深入,有效地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古代文献,为当今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服务。 Ancient Chinese philology refers to any documents that recorded the information of ancient

China.This subject focuses on:1.The formation,development,smriti and evolvement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logy,2.Collating,organizing and making use of specific documents.Besides the knowledge learn during class,students also need to acquire some information and methodology after class.The course aims to enable students:1.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bout history,carrier,forms,content,edition,emendation and bibliographic searching related to ancient Chinese philology,2.to make us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logy resource for helping today’s culture smriti and research.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导 论 2 2 0

二 古代文献的载体 6 6 0

三 古代文献的类型 2 2 0

四 古代文献的目录 6 6 0

五 古代文献的版本 4 4 0

六 古代文献的校勘 4 4 0

七 古典代文献的标点和注译 4 4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85·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八 古代文献的检索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信息和知识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文献浓缩、传递着中华民族先民对世界的感知。①课程

希望通过介绍古代文献的概念、类别、体例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步入中国古代典籍世界的门径,

为进一步学习、传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奠定基础。课程介绍传授整理、注释和检索古代文献的基础

方法,给予学生基本的学术训练,助力进一步探研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问。②课程希望

终培养学生的“文献意识”,关注信息的来源、途径、材料等要素,养成学术研究的严谨作风,增

强读解分析文献本身的能力。③提升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古代文献的概念、类别、

体例;整理、注释和检索

古代文献的基础方法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分析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②③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中华传统文化修养的提

高,爱国情操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课后阅读并完成作业 5.推荐教材与参考文献: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3 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1982 年出版 郑鹤声、郑鹤春撰 郑一奇导读《中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 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 年 9 月第 1 版 余嘉锡著《目录学发微》中华书局 1963 年 3 月第 1 版 姚名达撰《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第 1 版 毛春翔著《古书版本常谈》(插图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第 1 版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0 年 8 月第 1 版 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 1997 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86·

(2)课程网站:http://www.guoxue.com/。http://www.pkucn.com。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141326/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2 课时) 1.教学要求:教师课前应先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的认识,了解学生平常利用文献的情况。学生

课前查阅尽可能多的工具书中“文献”、“文献学”二词,初步了解本门课所讲授的内容,并通过本

章的学习,使原有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 2.主要内容:(一)文献的古典意义与现代定义;(二)文献学的内涵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

究范围;(三)学习文献学的意义。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1982 年出版。(2)郑鹤声、郑鹤春撰《中

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年 9 月第 1 版。(4)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 1994 年版。

5.思考题:什么是“文献”?学习文献学有何意义?

第二章 古代文献的载体(4 课时) 1.教学要求:介绍文献的各种载体,应充分利用近 20 年古代文献的考古发现成果,并利用现

代科技手段展示一些古代文献实物图片。通过教学,使学生广泛掌握文献所依附的各种载体形态及

其特点。 2.主要内容:(一)甲骨与甲骨学;(二)金石与历代石经;(三)竹木与竹简考古发现;(四)

缣帛与帛书考古发现;(五)纸张与纸质文献出现的文化史意义;(六)电子文献。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1982 年版。(2)郑鹤声、郑鹤春撰《中

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年 9 月第 1 版。(4)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 年版。(5)辛德勇《中国印刷史研

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5.思考题:说说文献传播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革命的媒介和意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87·

第三章 古代文献的类型(2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文献的各种类型的名称、别称及其特点。学会利用丛书、类书、工具书等

查找资料的方法。 2.主要内容:(一)著作、编述、抄纂;的区别(四)总集、别集、单行文献;(五)丛书、

类书、工具书;(六)政书与方志。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1982 年出版。(2)郑鹤声、郑鹤春撰《中

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年 9 月第 1 版。(4)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

5.思考题:名词解释:总集、别集、丛书、类书。

第四章 古代文献的目录(6 课时) 1.教学要求:阐明文献目录学对查找利用文献的首要意义。介绍揭示图书内容的途径。通过

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图书编目和书目提要(内容揭示)的方法,能够在不同的书目中迅速查找到所需

资料。学生应简单阅读一部图书目录原著如《四库全书总目》,以增加感性认识。 2.主要内容:(一)目录的内涵;(二)目录分类;(三)目录解题的类型;(四)古代目录学

上的图书分类及其文化意义。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1982 年出版。(2)郑鹤声、郑鹤春撰《中

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年 9 月第 1 版。(4)余嘉锡著《目录学发微》中华书局 1963 年 3 月第 1 版。(5)姚名达撰《中国目

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第 1 版。(6)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

1997 年。 5.思考题:谈谈古籍图书分类的主要类型。谈谈古代目录学的意义。

第五章 古代文献的版本(4 课时) 1.教学要求:阐明文献版本学的重要意义。介绍版本的概念和写本、刻本、善本、珍本等类

别。通过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版本的鉴别与选择的一般方法和纸书的装订形式。 2.主要内容:(一)版本的源流及名称;(二)版本的类别;(三)版本的鉴别与选择;(四)

纸书的装订形式(卷轴装、龙鳞装、蝴蝶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1982 年出版。(2)郑鹤声、郑鹤春撰《中

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年 9 月第 1 版。(4)毛春翔著《古书版本常谈》(插图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第 1 版。

(5)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0 年 8 月第 1 版。 5.思考题:什么是“版本”?谈谈古籍版本的主要类别。名词解释:卷轴装、龙鳞装、蝴蝶

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

第六章 古代文献的校勘(4 课时) 1.教学要求:阐明文献校勘的重要意义。介绍文献发生错误的主要类型,通过学习应使学生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88·

了解校勘的主要方法及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 2.主要内容:(一)校勘的重要意义;(二)文献发生错误的主要类型;(三)校勘的主要方法;

(四)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1982 年出版。(2)郑鹤声、郑鹤春撰《中

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年 9 月第 1 版。(4)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 1959 年版。(5)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

出版社 1987 年版。 5.思考题:什么是“校勘”?谈谈校勘在古籍版本整理中的意义。谈谈校勘的主要方法。

第七章 古代文献的标点和注译(4 课时) 1.教学要求:介绍古书注释的主要类型和重要术语。介绍古文今译的一般规律。通过学习,

应使学生掌握阅读古文献的一般方法,并能将中等难度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2.主要内容:(一)文献标点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二)古书注释的主要类型和重要术语;

(三)古文今译的注意事项。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1982 年出版。(2)郑鹤声、郑鹤春撰《中

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版。(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 年 9 月第 1版。(4)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1980 年版。(5)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 2005 年版。

5.思考题:注释有哪些名称,它们的涵义是什么?古文今译有哪些要求?

第八章 古代文献的检索(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重要的古籍索引(引得)工具书,熟悉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技术。通过教学

使学生掌握传统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电子文献的主要检索方法。 2.主要内容:(一)传统文献的检索方法和途径;(二)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1982 年出版。(2)郑鹤声、郑鹤春撰《中

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年 9 月第 1 版。(4)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5)卢正言《中

国索引综录》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年版。(6)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

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7)http://www.guoxue.com/。 5.思考题:检索文献书目有哪些途径和方法?说出几种重要的古籍文献电子数据库,并简述

其使用方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89·

《唐诗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Study On Tang Poetry)

大纲主撰人:沈松勤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99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分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段)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唐诗研究》是一门针对人文学院中文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侧重于唐代诗歌知识范

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要学生进一步领会唐诗的特质,并对唐诗名家名

作有更深入的理解;二是要学生扩充关于唐诗包括作品和理论在内的相关知识,三是通过对唐诗具

体名作的独立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 It is a major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Major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knowledge of 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First,a student i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ng Dynasty,and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famous works;the second is to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Tang Dynasty including works and theories.The third 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works independently of the Tang,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views,cultivat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sentiment.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唐诗总论 2 2 0

二 初唐诗歌 4 4 0

三 盛唐诗歌 8 8 0

四 中唐诗歌 6 6 0

五 晚唐诗歌 6 6 0

六 五代诗歌 4 4 0

期末考察 2 0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90·

本课程目的在于扩充本科生关于唐诗的知识、深化本科生关于不同阶段唐诗和不同诗人唐诗的

不同风格;要求学生能够简述唐诗发展历程的大致脉络、背诵唐诗经典;尤其要求学生对每首诗有

自己真实、独立的看法,能够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情感,并从中受到人格情操的陶冶。 ①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流派、代表诗人与代表作品。 ②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与研究能力。 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唐代诗歌的基本知

识、流派、代表诗

人及作品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古诗自学与研究能

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

对传统优秀文化热

爱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同时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查阅资料的办法。目的在于:一

是切实掌握课堂所学,二是纠正学生懒于找资料、懒于学习的毛病。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著:《唐诗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参考书: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 1960 年; 顾青编:《唐诗三百首名家集评本》,中华书局 2005 年;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 2002 年; 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中华书局 2007 年; (2)课程网站(资料及学术前沿来源)中华诗词论坛网站:http://www.zhsc.net/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背诵、理解、分析诗歌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诗歌分析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诗歌判断分析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91·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本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式是期末考察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察,即

通过让学生当堂分析论述一个阶段中诗的业绩、一个诗人的成就或者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方式来作为一项重要的成绩评定方式,该方式的评分标准是:陈述具体事实、罗列前人看法、自

己独立见解各占三分之一的分值。原则是鼓励学生创新性看法、个人的独立观点。期末当堂考察和

平时成绩(含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三部分)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唐诗总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唐诗的地位、唐诗的分期、唐诗的繁荣盛况、唐诗繁荣的原因。 2.教学内容:一、从李白、杜甫看唐诗的地位;二、唐诗繁荣的多方面表现;三、唐诗的分

期法及其来历;四、唐诗繁荣的原因和具体事例;五、李白《静夜思》的影响。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清·彭定求《全唐诗》、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陈伯海《唐诗学引论》。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唐诗繁荣的原因;(2)试简述唐诗繁荣的盛况;(3)试评

析李白《静夜思》版本之争。

第二章 初唐诗歌(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初唐诗歌的名家名作及其诗歌风貌。 2.教学内容:骆宾王《在狱咏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张若虚《春

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等名家名作思想和艺术的两方面价值。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闻一多《唐诗杂论》、宇文所安《初唐诗》、陈文华《唐诗史案》、陈伯海《唐诗

汇评》。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列举初唐诗的名家名作;2;试分析你喜欢的一首初唐诗,

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 盛唐诗歌(8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盛唐诗歌的名家名作及其背景和成就。 2.教学内容:孟浩然《春晓》、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鸟鸣涧》、李白《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将进酒》、高适《别懂大》、杜甫《春日忆李白》、岑参《逢入京使》等盛唐诗人

名家名作。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王仲镛校笺《唐诗

纪事校笺》。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论述李白诗的成就;(2)试论述杜甫诗的成就;(3)试比较盛

唐诗人所写三首送别诗在思想倾向方面的差异, 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 中唐诗歌(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中唐诗人的名家名作;能够简述中唐诗歌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唐诗歌多个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92·

流派的不同特色。 2.教学内容: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张继《枫桥夜泊》、金昌绪《闺怨》、韩愈《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刘禹锡《乌衣巷》、柳宗元《江雪》、元稹《离思》(五首其四)等中唐诗人名家名作。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刘士林《唐诗阅读笔记》、刘逸生《唐诗小札》。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中唐诗歌流派及其代表诗人;(2)试分析你喜欢的一首中

唐诗, 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章 晚唐诗歌(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晚唐诗人名家名作;能够简述晚唐诗的主要内容;会分析晚唐诗思想和艺

术两方面的特色。 2.教学内容: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江南春绝句》、温庭筠《商山早行》、李商隐《锦

瑟》、《夜雨寄北》、罗隐《西施》。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宇文所安《晚唐诗》、许总《唐诗史》。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晚唐诗的主要内容;(2)试比较杜牧咏史绝句和李商隐咏

史绝句的差异;(3)试分析你喜欢的一首晚唐诗, 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六章 五代诗歌(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五代十国时期诗歌的概况;能够简述五代十国时期的名家名作;会分析五

代十国时期的著名诗作。 2.教学内容:五代和十国的来历及其关系;五代十国诗歌在文坛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杜荀

鹤《春宫怨》、韦庄《台城》、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韩偓《春尽》、张泌《寄人》(二首其一)。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清李调元《全五代诗》、清王士祯《五代诗话》。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五代诗的主要内容;(2)试分析你喜欢的一首五代诗,

好写出自己的看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93·

《唐宋词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Study on Poem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大纲主撰人:沈松勤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927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段、汉

魏晋南北朝段)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唐宋词研究》是一门针对人文学院中文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侧重于唐宋段词体知识范围

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要学生进一步领会词体的特质,并对唐宋词名家名

作有更深入的理解;二是要学生扩充关于唐宋词包括作品和理论在内的相关知识,三是通过对唐宋

词具体名作的独立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 It is a major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Major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knowledge of poetry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First,a student i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 poetry,and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i poetry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the famous works;the second is to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the Ci poetry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including works and theories.The third 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works independently of the Ci poetry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views,cultivat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sentiment.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总论 2 2 0

二 唐词 4 4 0

三 五代词 8 8 0

四 北宋词 10 10 0

五 南宋词 6 6 0

期末考察 2 0 2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94·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唐宋词研究》目的在于扩充本科生关于词体的知识、深化本科生关于唐宋词不同风格

以及唐宋各阶段词体不同风格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简述唐宋词发展历程的大致脉络、背诵唐宋词

经典;尤其要求学生对每首词有自己真实、独立的看法,能够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情感,并从中受

到人格情操的陶冶。 ①了解唐宋词的基本知识、流派、代表词人与代表作品。 ②培养学关于词自学与研究能力。 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唐宋词的基本知识、流

派、代表词人及作品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唐宋词自学与研究能力

的培养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对传统优秀文化热爱的

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同时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查阅资料的办法。目的在于:一

是切实掌握课堂所学,二是纠正学生懒于找资料、懒于学习的毛病。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沈松勤著:《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参考书: 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 1999 年;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 1965 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 (2)课程网站:中华诗词论坛网站:http://www.zhsc.net/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背诵、理解、分析唐宋词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唐宋词分析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词的判断分析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95·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本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式是期末考察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察,即

通过让学生当堂分析论述一个阶段中词的业绩、一个词人的成就或者一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方式来作为一项重要的成绩评定方式,该方式的评分标准是:陈述具体事实、罗列前人看法、自

己独立见解各占三分之一的分值。原则是鼓励学生创新性看法、个人的独立观点。期末当堂考察和

平时成绩(含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三部分)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唐宋词总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词的起源、词牌等知识,了解诗词之别、王国维等人的词话著作。 2.教学内容:一、词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二、词与音乐的关系;三、词与诗的关系;四、词

体和词论;五、百代词曲之祖:《菩萨蛮》、《忆秦娥》。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王国维《人间词话》、龙榆生《唐宋词格律》、詹瑛等《唐宋诗词常识》。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分析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并探讨其真伪;(2)试论述

词的起源。

第二章 唐词(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词的简况。 2.教学内容:初唐沈佺期《回波乐》、盛唐李白《菩萨蛮》、中唐白居易《忆江南》、晚唐温庭

筠《菩萨蛮》等名家名作的内容和特色。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史双元《唐五代词纪事会评》;叶嘉莹《唐宋词十

七讲》(尤其是关于温庭筠、韦庄、冯延巳的部分)。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列举唐代四阶段词的名家名作;(2)试分析你喜欢的一首唐词,

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 五代词(8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西蜀词人、南唐词人名家名作及其产生背景。 2.教学内容:欧阳炯《南乡子》(岸远沙平)、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桔柚香)、顾夐《诉

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等西蜀词人名家名作;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李璟《山花

子》(菡萏香消翠叶残)、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南唐词名家名作;西蜀词与南唐词的

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尤其是关于温庭筠、韦庄、冯延巳的部分);龙榆生

《唐五代词选注》。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比较五代时西蜀词和南唐词的差异;(2)试分析你喜欢的一首

五代词, 好写出自己的看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96·

第四章 北宋词(10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北宋词人的名家名作;能够简述北宋词的历程;了解北宋词思想和艺术两

方面的来龙去脉。 2.教学内容:柳永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欧阳修《蝶

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等北宋名家名作。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尤其是关于晏殊、欧阳修、苏轼、秦观词的部分);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部分)。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晏殊、欧阳修词与五代词的关系;(2)试论述苏轼词的贡

献;(3)试分析你喜欢的一首北宋词(推荐分析苏轼的词), 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章 南宋词(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南宋词人的名家名作;能够简述南宋词的历程;了解南宋词思想和艺术两

方面的成就。 2.教学内容: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弃疾词《丑奴

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等南宋词人名家名作。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尤其是关于李清照、辛弃疾词的部分);唐圭璋等《唐

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词部分);王兰馨《王兰馨赏析唐宋词》;夏成焘《唐宋词欣赏》;叶嘉莹《宋

词词名家论稿》。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李清照愁情词的特色;(2)试论述辛弃疾题材上的类别;

(3)试论述姜夔词的创造性;(4)试分析你喜欢的一首南宋词人的词, 好写出自己的看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97·

《元明清诗歌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Study on of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y)

大纲主撰人:楼培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0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分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元明清诗歌欣赏》是一门针对人文学院中文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侧重于对元明清

诗歌知识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要学生进一步领会元明清诗歌的艺术

特色,并对其中名作有更深入的理解;二是要学生扩充关于古代诗歌包括作品和理论在内的相关知

识,三是通过对元明清诗歌具体名作的独立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 It is a major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Major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Poems of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y.First,a student i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ems of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y,and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s of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the famous works;the second is to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ancient poetry including works and theories.The third 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works independently of the Poems of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y,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views,cultivat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sentiment.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元明清诗歌总论 4 4 0

二 元诗欣赏 6 6 0

三 明诗欣赏 6 6 0

四 清诗欣赏 10 10 0

五 清末诗歌欣赏 4 4 0

六 期末考察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198·

本课程目的在于扩充、深化本科生关于元明清诗歌的相关知识和不同诗人的各种风格;要求学

生能够简述元明清以至近代诗歌发展历程的大致脉络,背诵元明清诗歌及近代诗歌中的经典名篇;

尤其要求学生对每首诗有自己真实、独立的看法,能够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情感,并从中受到人格

情操的陶冶。 ①了解元明清诗歌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与代表作品。 ②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与研究能力,了解古今诗歌演变。 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元明清诗歌的基本知识、发展

历程、艺术特点与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古诗自学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古今诗歌演变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对传统优秀文化热爱的激发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同时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查阅资料巩固提高的办法。目的

在于:一是切实掌握课堂所学,二是纠正学生懒于找资料、懒于学习的毛病,三是培养学生进一步

独立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陈友琴:《元明清诗选注》,北京出版社 1988 年; 参考书: 邓绍基:《金元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 杜贵晨:《明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年; 福建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年; 钱仲联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年; 李梦生:《元明清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杨镰:《元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年; 朱彝尊:《明诗综》,中华书局 2007 年;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王夫之:《明诗评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年; 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诗概说》,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年;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年; 钱仲联:《清诗纪事》,凤凰出版社 2003 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199·

严迪昌:《清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年; 刘世南:《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年; 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陈衍:《近代诗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钱仲联:《近代诗钞》,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钱仲联:《近代诗三百首》,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2)课程网站(资料及学术前沿来源)中华诗词论坛网站:http://www.zhsc.net/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原创思维,具有较强的背诵、理解、分析元明清诗歌的

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元明清诗歌分析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古代诗歌判断分析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本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式是期末考察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察,即

通过让学生当堂分析论述元明清中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方式来作为一项重要的成绩评定

方式,该方式的评分标准是:陈述具体事实、罗列前人看法、自己独立见解各占三分之一的分值。

原则是鼓励学生创新性看法、个人的独立观点。期末当堂考察和平时成绩(含出勤、课堂表现、作

业三部分)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元明清诗歌总论(4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元明清时代变迁与诗歌发展阶段、主要流派、艺术特色、历史地位与

影响等。 2.教学内容:一、元明清政治与社会史总论;二、元明清诗歌发展历程;三、元明清诗歌主

要流派;四、元明清诗歌流派艺术特征;五、元明清诗歌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钱仲联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李梦生《元明清诗三百首》。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元明清诗歌发展历程;(2)试谈谈你对元明清诗歌的总体

认识。

第二章 元诗欣赏(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元诗的基本风貌和发展,欣赏元诗相关篇章。 2.教学内容:一、元代前期诗歌:以方回等由宋入元诗人、契丹族诗人耶律楚材、理学家刘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00·

因等诗人为主;二、元代中期诗歌:以元代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为主;三、元代后期

诗歌:以网面、杨维桢、萨都剌等为中心。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邓绍基《金元诗选》、杨镰:《元诗史》。 5.思考题(选作一题):(1)元诗与唐诗、宋诗比较论;(2)试分析元诗中你比较感兴趣的一

首诗, 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 明诗欣赏(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明诗的基本风貌和发展,欣赏明诗相关篇章。 2.教学内容:一、明代前期诗歌:以宋濂、刘基、高启明初三大家为一组,三杨台阁体为一

组,李东阳等茶陵派为一组;二、明代中期诗歌:以前七子、后七子、吴中四才子、唐宋派为中心;

三、明代后期诗歌:以王冕、杨维桢、萨都剌等为中心。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朱彝尊《明诗综》、沈德潜《明诗别裁集》、王夫之《明诗评选》、吉川幸次郎《宋

元明诗概说》。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论述明诗与明代学术之关系;(2)试分析明诗中你比较感兴趣

的一首诗, 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 清诗欣赏(10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清诗的基本风貌和发展,欣赏清诗相关篇章。 2.教学内容:一、明清之际诗歌: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家为一组,屈大均、吴嘉

纪与其他遗民诗人为一组,钱谦益与虞山诗派为一组,吴伟业“梅村体”;二、清代中期诗歌:以王

士禛、朱彝尊、宋琬、宋荦、袁枚、沈德潜、郑燮、黄景仁为中心;三、清代后期诗歌:以姚鼐、

龚自珍、郑珍等为中心。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沈德潜《清诗别裁集》、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钱仲联《清诗纪事》、严迪

昌:《清诗史》、刘世南:《清诗流派史》。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清代政治与诗坛之关系;(2)试分析清诗中你比较感兴趣

的一首诗, 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章 清末诗歌欣赏(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清末诗歌的基本风貌和发展,欣赏相关诗歌作品。 2.教学内容:一、鸦片战争时期诗歌:以林昌彝、姚燮、张维屏等为中心;二、宋诗派、桐

城派诗歌;三、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陈衍《近代诗钞》、钱仲联《近代诗钞》、钱仲联《近

代诗三百首。 5.思考题(选作一题):(1)试简述清末诗风变化的原因;(2)试分析清末诗中你比较感兴趣

的一首诗, 好能写出自己的看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教学大纲

(The Research of Ancient Chinese Novel)

大纲主撰人:陈根民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98000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名典选读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选修课,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介绍分析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

文学现象。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小说

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对中国古代小说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

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今后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夯实基础。 This course is a selective course.It will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novel by

introducing some important writer,works and literary phenomenon in different period.The course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novel,to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law of development,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in ancient Chinese novel reading,to cultivate better an aesthetic ability and humanistic literacy,to lay a better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eaching and study.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说综论 2 课时 2 课时

第二章 魏晋志怪与志人小说 3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第三章 唐代传奇小说 3 课时 3 课时

第四章 宋代话本小说 3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第五章 《三国演义》与其他历史小说 3 课时 3 课时

第六章 《水浒传》与其他侠义小说 3 课时 3 课时

第七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 3 课时 3 课时

第八章 《金瓶梅》与其他世情小说 2 课时 2 课时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02·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第九章 “三言二拍”与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2 课时 2 课时

第十章 《聊斋志异》与其他文言短篇小说 2 课时 2 课时

第十一章 《红楼梦》与清代其他长篇小说 4 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期末随堂测试 2 课时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过,①熟悉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各个

阶段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重大文学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理论、知识及

规律。②使之具备阅读和鉴赏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文言小说)作品的能力。③培养良好的审美情

趣和人文素养,为今后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夯实基础。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

文学发展史,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本课程所涉及的具体小说作品的介绍、分

析与精读。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

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

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

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本课程所涉及的具体小说作品的学习,训

练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

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本课程所涉及的具体小说作品的相关背

景知识和理论方面的内容的学习。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 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东方出版社,1996 年 3 月版。 参考书 郑振铎著《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98 年版。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罗宗强、陈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 1 版。 侯忠义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年 3 月版。 胡士莹著《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2 年 7 月版。 陈大康著《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年 10 月版。 刘世德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 5 月版。 叶郎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年 12 月版。 胡从经著《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年 4 月版。 王能宪著《世说新语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年 6 月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3·

程国赋著《唐代小说嬗变研究》,广大人民出版社,1997 年 7 月版。 《明清小说研究》 《红楼梦学刊》 (2)课程网站:本课程推荐课外学习参考网站 http://www.guoxue.com/。http://www.pkucn.com。

http://bbs.gxsd.com.cn。www.literature.org.cn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说综论(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及特点;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基本

脉络及内在规律。 2.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及其特点。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概念:“小说”及

其由来、“志怪”与“志人”、“传奇”与“话本”、“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1)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中的相关部分。(2)胡适著《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中的相关部分。(3)胡士莹著《话本小说概论》中的相关部分。 5.思考题:(1)谈谈中国小说史的演进情况。(2)思考 早“小说”的概念及其作用是什么?

第二章 魏晋志怪与志人小说(3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发展状况。 2.主要内容:《搜神记》、《搜神后记》、《幽明录》、《世说新语》等。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三王墓》、《韩凭妻》、《李寄》、《董永》、《东海孝妇》、《白水素女》、《过江诸人》、

《周处》、《石祟王恺》等。 5.思考题:(1)《搜神记》、《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2)列举四到六个源自《世

说新语》的典故,并具体说说它们在唐宋诗词中的成功运用。

第三章 唐代传奇小说(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唐代传奇小说的分期及其概况,能够讲述唐传奇代表作的主要内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04·

2.主要内容:唐代传奇小说的兴起和分期,唐代传奇小说的成就和影响。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杜光庭《虬髯客传》、李朝威《柳毅传》等。 5.思考题:(1)试述唐代传奇小说的基本分期。(2)试分析唐代传奇小说名作中的某一位女

性人物形象。

第四章 宋代话本小说(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宋代话本小说的产生、特点,阅读其中的代表作品。 2.主要内容:宋代话本小说的产生。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等。 5.思考题:(1)试述宋代话本小说产生的历史和特点。(2)试述《碾玉观音》等话本小说的

故事梗概,并分析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第五章 《三国演义》与其他历史小说(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历史小说的嬗变过程、历史小说的特点及影响,阅读其中的著名章节。 2.主要内容:章回小说的产生;《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和影响。《东周列国志》、《杨家将演义》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诸葛亮吊孝》、《失街亭》等。 5.思考题:(1)何谓“章回体”?有何主要特征?(2)王允与刘备如何实施“连环计”、“韬

晦计”的?(3)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某一位主要人物形象。(4)谈谈《三国演义》的语言风格如

何?(5)《杨家将演义》与后代地方戏曲有怎样的传承关系?

第六章 《水浒传》与其他侠义小说(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的嬗变过程、小说的特点及影响,阅读其中的著名章节。 2.主要内容:《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水浒传》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杨

家将演义》、《荡寇志》、《三侠五义》等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安排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负荆请

罪》等。 5.思考题:(1)分析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物形象。(2)试论《水浒传》独一无二的结构

特色。(3)试论《水浒传》高度的语言成就。(4)《杨家将演义》、《荡寇志》或《三侠五义》的思想

性与艺术性何在?它们与《水浒传》相比,在塑造人物的手法上有何显著的区别?

第七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的嬗变过程、小说的特点及影响,阅读其中的著名章节。 2.主要内容:《西游记》的成书、作者和版本;《西游记》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三

宝太监西洋记》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孙悟空出世》、《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过火焰山》、《过女儿国》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5·

5.思考题:(1)分析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所谓“国民性”?(2)分

析沙僧这一人物形象。(3)《西游记》的幽默特点有哪些?

第八章 《金瓶梅》与其他世情小说(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的形成过程、小说的特点及影响,阅读其中的著名章节。 2.主要内容:《金瓶梅》的成书、作者和版本;《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平

山冷燕》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潘金莲设计害李瓶儿》 5.思考题:(1)谈谈《金瓶梅》与《水浒传》的关系。(2)西门庆到底是如何混迹官场与江

湖的?(3)为什么说《红楼梦》“深得《金瓶》壼奥”?

第九章 “三言二拍”与其他白话短篇小说(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的形成过程、小说的特点及影响,阅读其中的代表作品。 2.主要内容:拟话本的产生;“三言二拍”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和影响。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安排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灌园叟晚

逢仙女》、《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 5.思考题:(1)“拟话本”一词的由来及其实际含义。(2)谈谈白娘子故事的渊源与流变过程,

举例分析白素贞、许仙等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十章 《聊斋志异》与其他文言短篇小说(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的形成过程、小说的特点及影响,阅读其中的代表作品。了解文言短

篇小说在清代的发展情况。 2.主要内容:《聊斋志异》的成书、作者和版本;《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

介绍《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其他文言短篇小说的写作成就与各自的风格特色。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婴宁》、《促织》、《青凤》、《连城》、《狼》等。 5.思考题:(1)《聊斋志异》的版本情况如何?(2)《席方平》、《司文郎》、《劳山道士》三篇

小说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有何教育意义?

第十一章 《红楼梦》与清代其他长篇小说(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的形成过程、小说的特点及影响,阅读其中的著名章节品。 2.主要内容:作者家世;《红楼梦》的成书、作者和版本;《红楼梦》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和影响。清代其他著名长篇小说择要介绍。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课件与板书并举。组织安排课堂讨论

活动。 4.学习资料:《黛玉进府》、《黛玉葬花》、《宝黛诉肺腑》、《宝玉挨打》、《刘姥姥吃鸡蛋》、《湘

云醉卧芍药圃》、《黛玉焚稿》等。 5.思考题:(1)阅读《香菱学诗》、《湘云醉卧》,谈谈你的体会。(2)为什么说《红楼梦》属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06·

于“盛世写衰”?所谓的“护官符”有何特殊意义?(3)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意义何在?作者为何

作如此安排?(4)谈谈“抄检大观园”的前因后果。(5)脂砚斋是怎样一位评点家?(6)结合作

品,谈谈《红楼梦》的某一方面艺术成就。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7·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The research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

大纲主撰人:叶志衡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726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讲授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分类、艺术特征,以及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流派

和主要作家、作品。使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学史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理论知识和重要作家作

品有比较系统、深入地了解。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部分散文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中

国古代散文的能力。 This course imparts the concept,classification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as well

as the core genre,main author and work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which systematically and deeply acquaints students with the theoritical knowledge and the important author and works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based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Meanwhile,it via instructing students to read and analyse some proses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reading and analysing ancient Chinese proses.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绪论 2 2 0

二 先秦散文研究 6 6 0

三 秦汉散文研究 6 6 0

四 魏晋南北朝散文研究 6 6 0

五 唐宋散文研究 6 6 0

六 明清散文研究 6 6 0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以及有关的作家、作品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古代散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08·

作品,能掌握必要的古代散文理论,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散文作品。并进行文言散文的写作训练,

体会古代散文的深厚意蕴。②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古代散文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人文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指定散文作品的阅

读鉴赏。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有关散文的相关背

景知识和理论性内

容的学习。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审美情趣,人文素

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课后阅读并完成作业 5.推荐教材与参考文献: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6 月出版 参考文献:陈柱《中国古代散文史》商务印书馆 1937 年 5 月出版 张梦新主编《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12 月出版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 杨民《中国古代散文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5 月出版 以及:萧统《昭明文选》、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王文濡《续古文观止》、李兆洛《骈体

文钞》、姚鼐《古文辞类纂》、崇文书局编《百子全书》、张伯行编《唐宋八大家文钞》等代表性的中

国古代散文选本。(以上散文选本出版频繁,版本众多,要选择校对精审的好本子阅读) (2)课程网站:http://www.guoxue.com/。http://www.pkucn.com。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141326/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9·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概念,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期。 2.主要内容:古代“散文”的概念,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期。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6 月出版。郭预衡《中国散

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古文鉴赏辞典》,1997 年版。

徐中玉主编《古文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5.思考作业题:谈谈散文概念的古今异同。

第二章 先秦散文研究(6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源头,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代表

性作品。 2.主要内容:甲骨文和金石文,“春秋三传”,《战国策》、《孟子》、《庄子》选讲。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6 月出版。郭预衡《中国散

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古文鉴赏辞典》,1997 年版。

徐中玉主编《古文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5.思考作业题:谈谈《左传》中“行人辞令”的特征。谈谈《战国策》的语言特色。谈谈庄

子与孟子在寓言使用方面的不同。

第三章 秦汉散文研究(6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策士遗风对汉初政论文的影响,了解《史记》与《汉

书》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异同,了解王充《论衡》的情况。 2.主要内容:李斯《谏逐客书》,汉初政论文的名家名篇,《史记》与《汉书》的比较,王充

的《论衡》。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6 月出版。郭预衡《中国散

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古文鉴赏辞典》,1997 年版。

徐中玉主编《古文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5.思考作业题:谈谈李斯《谏逐客书》的论证方法。以《过秦论》为例,谈谈战国策士遗风

对汉初政论文的影响。谈谈《史记》与《汉书》在思想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研究(6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的骈文繁荣的背景,魏晋南北朝的骈文的名

家名篇,骈文的影响。 2.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的骈文繁荣的背景,魏晋南北朝的骈文的名家名篇,魏晋南北朝的

其他散文名篇。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6 月出版。郭预衡《中国散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10·

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古文鉴赏辞典》,1997 年版。

徐中玉主编《古文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5.思考作业题:说说骈文的特点。谈谈魏晋南北朝的骈文繁荣的原因及影响。

第五章 唐宋散文研究(6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唐宋古文运动”的概况及代表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唐宋古文运动”释义,“唐宋古文运动”的过程,唐宋古文运动的成败得失,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散文。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6 月出版。郭预衡《中国散

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古文鉴赏辞典》,1997 年版。

徐中玉主编《古文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5.思考作业题:谈谈“唐宋古文运动”的成败得失。

第六章 明清散文专题(6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明代“八股文”的概况,了解清代桐城派的理论和创作

情况,了解近代散文的变革。 2.主要内容:“八股文”的概念,清代桐城派的理论和创作情况,梁启超的散文名篇。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6 月出版。郭预衡《中国散

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古文鉴赏辞典》,1997 年版。

徐中玉主编《古文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5.思考作业题:名词解释:八股文、桐城派。谈谈你对“八股文”的看法。谈谈近代散文的

情况。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11·

《中国古代诗书画专题》教学大纲

(Rearch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大纲主撰人:陈根民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3900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书写、美学、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等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尝试打破诗歌、书法、绘画之间的界限,讲授中国古代诗书画的发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

系,介绍并分析各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诗书画共融现象。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

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了解并掌握中国诗书画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对中

国古代文艺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This course will break boundaries of poetry,calligraphy,painting,and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calligraphy,painting and relation between each other by introducing some important writer,works and eutectic phenomena in different period.The course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calligraphy,painting,to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law of development,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calligraphy,painting reading,to cultivate good aesthetic taste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第一章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综论 4 4 0

第二章 秦汉书法与诗文之关系 4 4 0

第三章 六朝书画与诗文之关系 4 4 0

第四章 唐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 4 4 0

第五章 宋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 4 3 1

第六章 元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 4 4 0

第七章 明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 3 3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12·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第八章 清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 3 2 1

期末随堂测试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①使学生具体了解有关中国古代书画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以及诗歌、书法、绘画之

间的相互融通的关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提高其诗文书画的鉴赏能力,改进其书写技能;

③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今后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夯实基础。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

文学发展史,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本课程所涉及的具体诗文及书画作品的介

绍、分析与精读。 教学目标①

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并能借助团队力量解决问题。 本课程所涉及的具体诗文及书画作品的学

习,训练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

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 杨仁恺编《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5 月版。 王伯敏著《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年 5 月版。 参考书: 分卷本《中国书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 潘伯鹰著《中国书法简论》,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年 7 月版。 启功著《启功丛稿》,中华书局,1999 年 7 月版。 洪丕谟《历代论书诗选注》,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 年 1 月版。 周积寅、史金城著《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西泠印社,1998 年 6 月。 (2)课程网站:http://www.shufa108.com/。http://www.m.yac8.com。http://www.9610.com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13·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综论(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形成与发展,树立良好的艺术审美观。对于纸笔等用具

的历史与现状等有初步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选购理想的文具。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书法正名与文房四宝 3 课时 第二节 韩愈《毛颖传》全文讲解欣赏 1 课时 3.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介绍傅咸、谢灵运、韩愈、李贺、梅尧臣、苏轼、黄庭坚、曾巩诸人有关文房

四宝等方面的诗文作品。 5.思考题:(1)何谓“八法”、“手泽”?请举例说明之。(2)如何界定“碑”与“帖”?请

说出唐宋著名碑帖各两种。(3)韩愈创作《毛颖传》的背景是什么?他对于中国制笔史的认识有哪

些独到之处?此文在当时有什么影响?柳宗元是如何为其辩护的?

第二章 秦汉书法与诗文之关系(4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对于作为书法载体的汉字进化演变有较清晰的了解。对汉隶的总体风格、

风格类型、名品集藏地等,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汉碑作为今后练习隶书的范本。

要求对汉画像石的内容、艺术成就以及分布状况有所掌握。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先秦及秦代石刻 2 课时 第二节 汉碑名品及汉画像石 2 课时 3.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重点解读韩愈、苏轼所作的长诗《石鼓歌》。张衡《两京赋》中的“东海黄公”

故事与汉画像石的关系。 5.思考题:(1)李斯的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如何?其书法作品的流传情况怎样?(2)曲

阜汉碑中哪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说说如今保存在陕西、河南的汉隶石刻有哪些比较著名且

影响深远?

第三章 六朝书画与诗文之关系(4 课时) 1.教学要求:对于以二王为代表的行书作品和顾恺之为代表的绘画巨匠要有全面的了解和认

识。在此基础上,学会鉴赏和临摹书法,并初步掌握谢赫的“六法”理论。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王羲之与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2 课时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14·

第二节 谢赫《古画品录》的绘画思想 2 课时 3.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欣赏王羲之《兰亭序》等书法名品,介绍若干种著名摹本与石刻本。 5.思考题:(1)王羲之等人兰亭雅集之后,总共有多少诗歌传世?关于此次雅集的绘画作品

有哪些较有代表?(2)顾恺之的传世作品具体有哪些?(3)谢赫《古画品录》中的绘画思想对后

世的影响怎样?

第四章 唐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初唐书风与盛唐书风之异同,掌握著名作品的总体艺术特征。以“初唐四

家”和“颜柳”为重点,打下练习唐楷的基础。要求熟读并理解李白、杜甫、韩愈等诗文名家有关

书法、绘画的文学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唐代书画名家 2 课时 第二节 唐代诗人题画诗欣赏 2 课时 3.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讲解分析李白《王右军》、《少年上人怀素歌》以及杜甫《丹青引》、《李潮八分

小篆歌》等为书画名家所作之诗歌。 5.思考题:(1)杜甫为何主张“书贵瘦硬”?苏轼对此又有何不同意见?(2)如何理解苏轼

对王维作品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王维有哪些诗歌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显著?

第五章 宋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宋代书画趋尚与唐代书画之差异,对两宋书法、绘画名作有较深入的理解、

领会。要求熟悉、精读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诗文大家有关书法、绘画的文学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宋代书法与绘画艺术 3 课时 第二节 讲解并临摹“宋四家”书法作品 1 课时 3.教学方法:教师主讲,指导学生临摹书法范本。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重点阅读苏轼《黄州寒食诗》、黄庭坚《松风阁诗》、陆游《学书》。 5.思考题:(1)说说宋代帝王与书画艺术之间的渊源。(2)苏轼《次韵子由论书》、《石苍舒

醉墨堂》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书学思想?(2)列举“宋四家”的书法代表作品各两件,指出它们的主

要艺术成就。

第六章 元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元代书法复古的大致情况,对赵孟頫书法尤其是楷书作品有较全面的了解

与学习。要求熟悉“元四家”的绘画作品。学习赵孟頫、王冕、杨维桢等人有关书画的诗文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元代书法与绘画艺术 2 课时 第二节 元代诗人题画诗赏鉴 2 课时 3.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欣赏赵孟頫《秋兴赋》与鲜于枢《透光古镜歌》。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15·

5.思考题:(1)如何理解赵孟頫提出的“用笔千古不易”论?(2)“鲜赵”具体指谁?他们

有哪些著名书法作品(墨迹、石刻均可)传世?对后世有甚影响?(2)杨维桢的书法有何特点?代

表作品是哪几件?

第七章 明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吴门书法三大家以及吴门画派的书画趋尚、师承变化、代表作品等。要求

对华亭书画流派有一定的认识。学习宋濂、李东阳、文徵明、陈洪绶等人有关书画的诗文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明代书法与绘画艺术 2 课时 第二节 明代诗人题画诗鉴赏 1 课时 3.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欣赏吴门书画大家的传世之作,包括晚明书家作品的真伪鉴定等。 5.思考题:(1)吴门书家群体的集中出现有何必然性?说说代表性书家的书法艺术成就。(2)

董其昌的书画思想有何特点?康熙朝代为何举世师法董其昌的书法?(3)晚明书家群体的出现有什

么必然性?说说代表性书家的书法艺术成就。

第八章 清代诗文与书画之关系(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清康熙、乾隆二帝的书法趋好及其对时风的影响。要求对“清四僧”、“扬

州八家”的书画创作有一定的认识。学习吴伟业、郑燮、金农、龚自珍、刘熙载、包世臣、康有为、

吴昌硕等人有关书画的诗文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清代书法与绘画艺术 2 课时 第二节 观看西泠印社及杭州碑林方面的影像资料 1 课时 3.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板书并举。 4.学习资料:介绍刘熙载《艺概》、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书学思想。 5.思考题:(1)“扬州八怪”的出现,对文人书画而言有何积极意义?(2)八大山人的人生

经历怎样?如何看待他的作品?(3)康有为的书学观点主要有哪些?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书学观的

形成起到了什么作用?(4)吴昌硕的书画对后世(包括对日本)的影响如何?

期末随堂测试 2 课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16·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大纲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Criticism)

大纲主撰人:王顺娣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4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人文学院专业选修课程,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三年级第二学期

开设。该课程主要讲述从先秦到近代两千多年的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历史发展情况,是一门史论结合

的课程。它以宏观的文化诗学为背景,打通历史、文化、哲学和文学的界限,力图在广阔的历史语

境中考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过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研读古代原始文

献,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脉络及其精神特质,了解古代经典文论家的文艺思想,初步掌

握系统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知识,从而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具有一定的审美批评与审美创造能力。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Criticism》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Criticism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of college of

Humanities,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d set up during the second semester of Junior period.The course,which combines history and comment,mainly narrates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bout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cover the dynasty from the pre-Qin to modern times for almost two thousand years.It is on the background of macroscopic Cultural Poetic and breaks up the boundary of history,culture,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Criticism in a wide historical context.Learning from the course,students are able to study ancient primary document relatively freely,grasp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spiritual feature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Criticism,understand the literary thoughts of ancient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ists and acquire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Criticism preliminary so a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literary view and equipped with the ability of aesthetic criticism and aesthetic creativity.

Total Hours:32;credits:2;Course Nature:Elective; specialty: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17·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2 2 课外实践(下同)

二 第一章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 4 4

三 第二章 两汉文学理论批评 4 4

四 第三章 汉魏六朝文学理论批评 4 4

五 第四章 唐代文学理论批评 4 4

六 第五章 宋代文学理论批评 4 4

七 第六章 明代文学理论批评 4 4

八 第七章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 4 4

九 第八章 近代文学理论批评 2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了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整体发展脉络以及传承演变情况。理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的重要

范畴、术语和基本文论观点。体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直觉体验的独特思维方式及其文化背景。 ②通过相关的古代原始文献资料的阅读,具有能对其作出一定的理论分析的能力。 ③初步掌握系统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知识,从而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具有一定的审美批评与

审美创造能力。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脉

络、传承演变、重要范畴、

术语、基本文化观点、文化

背景的学习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阅读老子、庄子、刘勰、苏

轼、王夫之等重要文论家的

原始文献资料,学会提出并

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知识的

初步掌握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外研读与小论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 ①教师讲授(讲授古代文论的核心内容、重在通过具体原始文献的阅读理解来掌握古代文论的

核心思想命题) ②课外研读并讨论(研读的内容范围既可在由教师为学生所提供的原始文献篇目与相关研究成

果,也可自由设定)之后按照课外研读的心得展开课堂讨论; ③小论文(主要根据课外研读的内容,设定主题,写一篇小论文,作为平时成绩中的一项)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18·

黄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年版。 参考文献: ①蒋凡、郁源:《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中华书局,2005 年版。 ②思焜:《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③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 ④蔡镇楚:《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华书局,2005 年版。 ⑤李壮鹰《中国古代文论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文献进行熟练分析。

良好(80-89) 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点,较为熟练地进行实践分析。

中等(70-79) 对课程主要知识点能够掌握,基本能够结合文献分析。

及格(60-69) 对课程理论知识点能够基本掌握。

不及格(低于 60) 对课程理论知识点掌握不好。

(3)成绩构成:期末成绩占 50%,平时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到课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三部分成绩构成,其中到课率占 20%,

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占 35%,课后作业占 45%,前二者在平时就严格做好记录, 后一项根据学生

交上来的作业进行评定。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1)理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整体发展阶段;(2)了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存

在形式;(3)体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独特的思维特点。 2.主要内容:(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整体发展历程;(2)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存在形式;(3)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思维特点。 3.教学方法:(1)主要是课堂讲授,具体过程是首先展示具体的原始文献资料,要求学生阅

读与理解,然后推导出古代文论的相关范畴与命题等。(2)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古文献资料篇目,请

学生自行选择,作为课外研读的材料以及小论文的选题资源。 4.学习资料:《五灯会元》(节录)、李壮鹰《中国古代文论读本》(节录) 5.思考题:(1)如何领会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特点。(2)中国文学理论批

评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第一章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4 学时) 1.教学要求:(1)把握先秦文学理论批评处于“萌芽”状态的分期特点及其原因。(2)掌握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19·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中儒家和道家的重要文论思想,如诗言志、以意逆志等,使学生对先秦文学理论

批评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2.主要内容:(1)《周易》的文论思想,主要包括观物取象、言意之辩等。(2)《诗经》的文

论思想,主要包括美刺说等。(3)儒家的文论思想,主要包括孔、孟的典型文论思想。(4)道家的

文论思想,主要包括老、庄的典型文论思想。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提问的方式。 4.学习资料:《周易》(节录)、《诗经》(节录)、《尚书·尧典》(节录)、《论语》(节录)、《孟

子》(节录)《老子》(节录)、《庄子》(节录) 5.思考题:(1)如何理解《周易》中“观物取象”的观点?(2)分析孟子的以意逆志。(3)

理解道家的文论思想。

第二章 两汉文学理论批评(4 学时) 1.教学要求:(1)领会两汉文学理论批评处在“草创”状态的分期特点及其原因。(2)掌握

两汉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思想,如发愤著书说等。 2.主要内容:(1)《毛诗序》的文论思想。(2)两汉时期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所体现的文论

思想。(3)两汉时期五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形神说(刘安《淮南子》)、诗无达诂说(董仲舒)、劝百

讽一说(扬雄)、发愤著书说(司马迁)、疾虚妄(王充《论衡》)。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辅以提问的方式。 4.学习资料:《毛诗序》(节录)、《史记·太史公自序》(节录)、《论衡》(节录) 5.思考题:(1)如何看待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2)分析司马迁“发愤著说”及其影响。

第三章 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4 学时) 1.教学要求:(1)了解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已进入独立自觉阶段的分期特点及其原因。(2)

掌握这一时期重要文论家的文论思想,并能研读相关的原始文献资料。 2.主要内容:(1)曹丕《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及其意义。(2)陆机《文赋》的文论思想。

(3)刘勰《文心雕龙》的结构体系及其重要文论观点。(4)钟嵘《诗品》的文论思想。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提问的方式,当中安排一次课堂讨论。 4.学习资料:《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目、《诗品》(节录) 5.思考题:(1)理解《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及其意义。(2)了解《文赋》的重要文论思想。

(3)掌握《文心雕龙》的重要文论观,如风骨论等。

第四章 唐代文学理论批评(4 学时) 1.教学要求:(1)了解唐代文学理论批评不断“发展”的分期特点及其定位。(2)把握唐代

文学理论批评重要文论观点、命题与范畴等。 2.主要内容:(1)诗歌理论批评,以两条纵贯线展开,即政教系统和审美系统。前者以杜甫

和白居易为代表,后者又皎然和司空图为代表。(2)散文理论批评,主要讲授韩愈的文论观。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辅以提问的方式。 4.学习资料:杜甫《戏为六绝句》、白居易《与元九书》(节录)、皎然《诗式》(节录)、司空

图《与李生论诗书》与《二十四诗品》 5.思考题:(1)白居易的文论思想。(2)司空图的文论思想及其意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20·

第五章 宋代文学理论批评(4 学时) 1.教学要求:(1)了解宋代文学理论批评走向“深化”分期特点及其原因。(2)掌握宋代文

论大家如苏轼、严羽等的文论观点及其意义。 2.主要内容:(1)宋代诗话。(2)宋代文论大家的文论观,主要介绍苏轼、黄庭坚、朱熹、

严羽的文论思想。(3)李清照《词论》的文论思想。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辅以提问的方式。 4.学习资料: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答王庠书》、《送参廖师》等、黄庭坚《与洪驹父书》、

李清照《词论》、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5.思考题:(1)如何理解苏轼的“辞达说”?(2)分析黄庭坚的夺胎换骨说。(3)李清照《词

论》的重要文论意义。(4)严羽《沧浪诗话》的重要文论观点及其意义。

第六章 明代文学理论批评(4 学时) 1.教学要求:(1)了解明代文学理论批评呈现“反叛”色彩的分期特点及其原因。(2)掌握

重要文论家的文论观念,如李贽的童心说等。 2.主要内容:(1)诗文理论批评,主要包括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的性灵说和钟惺的活物说。

(2)戏曲、小说理论批评:内容主要包括汤沈之争、王骥德《曲律》和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的主要文论思想。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辅以提问的方式。 4.学习资料:李贽《童心说》(节录)、袁宏道《叙小修诗》(节录)、钟惺《诗论》(节录)、

王骥德《曲律》(节录)、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节录) 5.思考题:(1)领会明代文学理论批评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定位及其特点。(2)理解明代重要

文论观,如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的性灵说和钟惺的活物说。(3)了解明代戏曲、小说理论批评的

趋势与走向。

第七章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4 学时) 1.教学要求:(1)了解清代文学理论批评集大成的分期特点及其原因。(2)理解清代文学理

论批评的重要文论观点。 2.主要内容:(1)诗歌理论批评,主要介绍王夫之和叶燮的重要文论观点。(2)戏曲理论批

评,以李渔《闲情偶寄》为代表。(3)小说理论批评,以金圣叹《读第五才子水浒传》为代表。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辅以提问的方式。 4.学习资料:王夫之《姜斋诗话》(节录)、叶燮《原诗》(节录)、李渔《闲情偶寄》(节录)、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水浒传》(节录) 5.思考题:(1)分析王夫之的情景相生论及现量说。(2)理解叶燮《原诗》的艺术本原论。(3)

如何理解金圣叹提出的“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的理论。

第八章 近代文学理论批评(2 学时) 1.教学要求:(1)了解近代文学理论批评现代转型的分期特点及其原因。(2)掌握近代文学

理论批评重要的文论观点。 2.主要内容:这一章主要了解龚自珍、梁启超和王国维的文论思想,体会近代文论向现代转

型的特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21·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辅以提问的方式 4.学习资料: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梁启超《饮冰室诗话》(节录)及《论小说与群治

的关系》(节录)、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节录)及《文学小言》(节录)等 5.思考题:(1)分析梁启超的文论观点。(2)如何理解王国维的境界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22·

《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Literary Psychology)

大纲主撰人:俞晓霞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30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

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揭示文艺创作及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更深入地认识文学

艺术的内在奥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系统掌握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及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和文学接受中的种种现象;掌握涉及心

理的文学作品创作与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以后的工作

与学习之中。 Literaturet Psych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using psychology and literature art to study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activities,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s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phenomena both 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in the world.The research of literary psychology is of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revealing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literary creation and reading acceptance process,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inner mystery of literature and art.It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This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ystem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the theories of literary psychology,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principle of literary psychology,help them to analyze all kinds of phenomena in literary creation,literary works and literary acceptance by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and grasp the basic skills and methods of creating and appreciating literary works related to psychology,als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o apply it flexibly to future work and study.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23·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导论 文艺心理学概述 6 6 0

一 文学艺术家的个体心理结构 6 6 0

二 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与心理因素 6 6 0

三 文学作品的心理蕴含 6 6 0

四 文学艺术接受心理 6 6 0

期末考查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与研究对象;把握文艺心理学的学科

性质、学科构架与学科特征;初步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对文艺心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

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作家、创作、作品、阅读几个层面解读的文艺心理学基本知识与理

论规律,具有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文学实践进行分析与阐释的能力。 ③通过该课程的研究性和开放性学习,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

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综合素质。 总之,本课程教学采取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堂充分互动,

以期学生能通过本课程学习,系统掌握文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

和知识去观察、分析文学现象,研究文学规律,开展文学活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对文艺心理学的基本情况的

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从作家、创作、作品、阅读

几个层面解读文艺心理学基

本知识与理论规律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审美趣味、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理论讲授为主,主要方式为课堂讲授,为便于学生理解和增加课程的生动性、针对性,应采

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以适当的文学案例,同时提倡学生在课余阅读活动中对各类文学现象

进行分析理解,提倡学生动手撰写相关理论性文章,以提高其理论水平。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童庆炳 程正民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参考书: 金开诚著《文艺心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24·

朱光潜著《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 童庆炳著《维纳斯的腰带》,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 年版 (2)课程网站:可见我校网络文学网站内的有关课程。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上课积极思考讨论,作业认真,很好掌握本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能力。

良好(80-89) 上课积极参与考讨论,作业比较认真,较好掌握本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

能力。

中等(70-79) 上课发言参与程度较低,作业完成情况一般。

及格(60-69) 有缺课现象,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基本掌握本课程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出勤率低,上课与作业不认真,不能掌握本课程内容。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5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50%。 (4)过程考核:课程考核的评分原则为主要检验理论学习效果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文学

现象的能力。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课程作业质量、课堂参与讨论发言的积极性程度

以及考勤情况;期末卷面考试时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理论对文学现象做出判

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论:文艺心理学概述(6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文艺心理学这一学科的产生、发展情况,初步掌握文艺心理学主要流派的

基本观点,以及该学科作为文艺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边缘性特点和独特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导论:文艺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名称和学科归属 第二节 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对象与研究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论著。 5.思考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文艺心理学的一些重要论著与文献,并能就其中的一些流派与

观点进行评述与讨论。

第一章 文学艺术家的个体心理结构(6 课时) 1.教学要求:认识和理解作家的个性、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三者间的关系;学会通过作家的

生平与创作特点分析,认识和理解作家的童年经验、人生体验和作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由此掌

握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的心理构成。 2.主要内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25·

第一章 文学艺术家的个体心理结构 第一节 作家的气质个性与创作个性 第二节 作家的童年经验、人生体验与文学创作 3.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论著。 5.思考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及艺术史的相关文献,能够以举例的方式论述与交流作家

童年经验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与心理因素(6 课时) 1.教学要求:认识和理解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作家创造能力的构成要素,文

学创作动机作为作家进入创作过程意识层面的心理要素,由多种动机形态共同组成;认识和理解情

感与想象、癫狂与沉思、内觉体验等创作心理状态与心理因素。由此掌握文学创作过程各阶段的心

理要素与状态。 2.主要内容: 第二章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与心理因素 第一节 作家的创造能力分析 第二节 文学创作动机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因素 3.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论著。 5.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以往文学阅读的经验以及自身文学创作的体认,展开对文学创作过

程的思考与讨论。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心理蕴涵(6 课时) 1.教学要求:认识和理解作为文学作品中内容要素的思想、主题、母题、情节、人物等的心

理蕴涵,认识和理解作为文学作品中形式要素的语义因素和语法、语音等非语义因素的心理蕴涵。 2.主要内容: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心理蕴涵 第一节 文学作品内容要素的心理蕴涵 第二节 文学作品形式要素的心理蕴涵 3.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论著。 5.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诸方面的心理蕴

涵进行举例、归类与讨论交流。

第四章 文学艺术接受心理(6 课时) 1.教学要求:认识和理解文学阅读鉴赏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体会文学鉴赏中的感知、想

象等因素与文学创作中这些因素的异同,掌握接受美学中有关文学鉴赏的相关概念与术语。 2.主要内容: 第四章 文学艺术接受心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26·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心理机制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心理过程 3.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4.学习资料:教材及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论著。 5.思考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并就其中的接受理论进行思考与讨论交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27·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大纲主撰人:刘欣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73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中文/汉教专业选修课,历史性地呈现西方文论的发生、发展状况,介绍西方重要思想

家、流派的观点,阅读代表性理论文本,呈现文论史的连续性及其转向的内在逻辑,揭示其洞见和

盲区。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西方文论的系统讲授,提高中文、汉教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西方经典文献

的兴趣和能力,开拓人文视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Chinese majors,demonstrating the main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in a

roughly chronological order,introducing main thinkers and trends,reading their core works.Thus,we could understand the integral connections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and internal

logic of the breaking,uncovering the insights and blindness.The chief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is,through systematically teaching Western Literary Theory,to improve the Chinese majors’ interests on western classic,which could be understand as a fundamental dimension of human vision,cultivating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总论:西方文论的定位 2 2 0

二 古希腊文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4 4 0

三 古罗马文论:贺拉斯、朗吉弩斯 2 2 0

四 中世纪文论:奥古斯丁、阿奎那 2 2 0

五 文艺复兴文论:但丁、锡德尼 2 2 0

六 新古典主义文论:布瓦洛、温克尔曼 2 2 0

七 启蒙主义文论:狄德罗、萊辛与赫尔德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28·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八 德国古典文论: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 6 6 0

九 浪漫主义文论:施莱格尔兄弟、湖畔派、雨果 2 2 0

十 现实主义文论:巴尔扎克、狄更斯、恩格斯、别林斯基 2 2 0

十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文论:现代主义诗论、尼采 2 2 0

十二 心理分析文论:弗洛伊德、荣格、拉康 2 2 0

十三 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增进人文素养,拓展语言文学研究的视野,具备运用西方文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现实中

文艺现象的能力;在掌握西方文论思想的同时,增进相关的历史、哲学素养。 ②培养出用理性、批判的眼光审视切身的文艺审美现象的能力。 ③激发其终身学习西方哲学的热情,成为有政治责任感、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

文学发展史,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系统掌握西方文论的发生、发展,及其当代

形态;西方文论是西方哲学思想整体的有机

组成,对其文论思想的阐释不可离开对其哲

学、历史状况的理解。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

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

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

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在与不同历史时期西方文论流派的比较中具

体展现西方学者、作家如何对文艺现象进行

不同维度的分析,说明其运思理路和当代启

示。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

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贯穿课程的思路即将文论思想与现实历史政

治问题紧密结合,确立学生作为当代公民、

创新人才和政治主体的时代意识。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围绕西方文论原著的讲授为主,以历史性的呈现其文论思想的发生过程为中心,并将其思想、

命题、概念放在其哲学整体和世界历史的具体语境中加以分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西方文论

家的风貌、著述的精髓。引入当下的文艺现象激发学生的批评意识。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曾繁仁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版。 参考文献: 伍蠡甫、胡经之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中、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年

版; Richard Harland.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An Introductory History.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年版;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年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29·

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 歌德:《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 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哈比布:《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阎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系统地掌握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理论,且能恰当地将其作为方法解释当代现象,初步建构自

觉的方法意识。

良好(80-89) 较为系统地掌握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理论,可以将其运用到对当代现象的解释中,有一定的

方法意识。

中等(70-79) 部分掌握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理论,对当代现象有所理解。

及格(60-69) 部分了解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理论。

不及格(低于 60) 对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理论没有基本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和读书笔记构成,将以点名、随堂提问、检查等方式进行监

控。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论 西方文论的定位 2 1.教学要求:了解西方文论在西方学术思想史、哲学史中的位置,了解“西方文论”在我国

人文社科科学学科建制中的位置,把握西方文论史的基本脉络。 2.主要内容:“西方文论”作为一种围绕文学的哲学话语按创作主体分有三种类型:哲人的文

论、作家的文论和学院“教授”的文论。按历史线索分可以区分为古典文论(古希腊、罗马文论、

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和新古典主义文论)、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

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现代文论(心理主义文论、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文论、现象学、解释学与

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和后现代文论(后结构主文论、后殖民主义文论、新历史主

义文论、女性主义文论、生态主义文论)。文论思想的连续性体现在对文学存在方式与意义的持续思

考,其转向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经济等因素息息相关。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曾繁仁主编:《西方文学理论》 5.思考题:“西方文论”是一种什么样的话语形式,它在人文学科中处于什么位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30·

第一章 古希腊文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4 1.教学要求:了解《伊安》等对话录和《诗学》的创作背景、意图。掌握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摹仿论的深刻差异及古希腊时期的诗学旨趣。 2.主要内容:介绍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论,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

的摹仿论。柏拉图的生平,对话体写作的意图;柏拉图基于“理式”的摹仿说,对摹仿的艺术的放

逐。灵感说、迷狂说对后世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结构,悲剧的定义,摹仿的艺术高于历

史,近于哲学。悲剧理论:过实说、“卡塔西斯”。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诗学》 5.思考题: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

第二章 古罗马文论:贺拉斯、朗吉弩斯 2 1.教学要求:了解古罗马时期文论的古典主义倾向,了解贺拉斯、朗吉弩斯著述的创作背景,

掌握《诗艺》的古典诗学三原则;掌握《论崇高》中崇高感的来源问题。 2.主要内容:贺拉斯《诗艺》的写作背景、结构。古典主义诗学的借鉴原则、合式原则、合

理原则。艺术的功能:“寓教于乐”;朗吉弩斯《论崇高》,从摹仿转向激情、想象,“崇高”作为审

美范畴及其历史演变,“崇高”的五个来源:掌握伟大思想的能力;强烈深厚的激情;运用词藻的能

力;高雅的措辞;卓越的结构。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如何评价《诗艺》中的古典主义诗学?如何评价朗基弩斯的崇高论?

第三章 中世纪文论:奥古斯丁、普罗提诺、阿奎那 2 1.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神学背景下的文论状况,基本掌握奥古斯丁的象征理论、阿奎那的

四义说。 2.主要内容:基督教神学中的圣经释义学注重对文本语言、象征层面的深度挖掘,对后世文

论影响重大。拉丁教父奥古斯丁认为世界、物质之美低于神性美(即美本身),前者为后者的映像,

但同样为上帝的造物,象征着神的光辉。艺术的虚构性、形式本身存在引人向恶的危险,真正的艺

术则服务于歌颂上帝。阿奎那认为《圣经》有字面义(历史义)和精神义,其中精神义分为寓言义、

道德义、神秘义,艺术作为人的制作,低于出自上帝的自然。作为形而上学的象征主义。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如何理解中世纪文论对于“象征”的重视?

第四章 文艺复兴文论:但丁、锡德尼 2 1.教学要求:了解文艺复兴时代文论在延续中世纪文论传统的基础上,突出创造性、想象力,

掌握但丁的诗歌语言论、寓意论,掌握锡德尼《为诗辩护》强调诗之虚构性、教育性的观点。 2.主要内容:文艺复兴时代文艺及人文主义的繁荣,中世纪 后一位诗人但丁以《论俗语》、

《致斯加拉亲王书》和《神曲》主张并说明建立一种新的民族语言为基础可以创造伟大的文化。他

主张解读《圣经》的讽喻意义、寓言意义同样可以适用于世俗作品《神曲》,开启解释文学作品象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31·

寓意的合理性。锡德尼《为诗辩护》重视虚构的功能,认为虚构之诗有高于所有学术的创造性,提

供高于历史的知识,诗是一切知识学问之母,其教化功能也胜于历史。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文论思想仍然建基在中世纪文论的基础上?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布瓦洛、温克尔曼 2 1.教学要求:了解《诗的艺术》的创作背景、结构,掌握布瓦洛的“古典主义”原则及其影

响。了解温克尔曼的基本观点,掌握其确立的古希腊艺术的审美理想(“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2.主要内容: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背景:中央集权、唯理主义、宫廷趣味;《诗的艺术》中

的理性原则:理性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帮助诗人正确认识事物的关系、程序、条理,可以帮助作家

写出有条有理、合乎情理的文章。人们凭借理性判断是非真伪,凭借理性从善避恶,求得真理。真

理是理性的产物。美的东西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理性=真实=美;摹仿自然原则:以理性去筛选自然,

改造自然,表现合乎理性的自然事物。这种合乎情理的自然,在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摹仿

古典原则:摹仿自然的 好办法即摹仿古典,因为古典即自然,摹仿古人即摹仿自然。温克尔曼确

立艺术中存在高于自然的理想之美,如古希腊艺术即达到一种伟大和平衡的心灵,体现“高贵的单

纯和静穆的伟大”。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如何评价新古典主义“立法者”布瓦洛的文论思想?如何理解温克尔曼对艺术史

理论的贡献。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狄德罗、萊辛与赫尔德 2 1.教学要求:了解启蒙时代文论思想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倾向,批判古

典主义的立场。掌握狄德罗提出的艺术的自然原则和真实原则,了解去严肃剧理论;掌握萊辛的诗

画之辩,了解其市民剧理论;了解赫尔德的民族文学论及其文学史论。 2.主要内容:狄德罗强调自然和真实。“自然”指应严格地、完整地摹仿自然,“真实”指在

摹仿自然的基础上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达到“逼真”,而诗高于历史的地方在于诗人长于想象。

严肃剧扩大戏剧反映和表现生活的范围,提升一般市民的道德。萊辛的《拉奥孔》辨析了文学与造

型艺术的差异(在媒介、摹仿对象、艺术效果等方面),批判新古典主义趣味,说明诗的优越性。强

调真实,重视冲突和发展的文学观。市民剧聚焦普通民众,回溯亚里士多德的“卡塔西斯”。赫尔德

对诗歌采取一种相对主义的历史主义态度,解释文学(语言)的民族起源,强调气候、民族、习俗、

政体与文学的关系。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从《拉奥孔》看萊辛的文论思想;试论赫尔德在文论史中的意义。

第七章 德国古典文论: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 6 1.教学要求:了解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发生的时代背景,掌握康德的艺术论、天才论、“审美

理念”论;掌握歌德的文学—自然论及“世界文学”论;了解席勒对“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32·

的区分,掌握其游戏论;掌握黑格尔的艺术历史阶段论和悲剧理论。 2.主要内容:康德《判断力批判》将“一般的艺术”确定为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的创造物,与

科学相区别的技能,与手工艺相区别的自由游戏。美的艺术具有貌似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是

在反思判断中普遍激发起心理的自由的愉快状态,使审美愉悦有不依赖概念而产生的广泛的社会性。

艺术才能源于天生的心灵禀赋,天才的心理能力(想象力、知性、精神和鉴赏力)。审美理念是艺术

鉴赏的范本和艺术创造的目标。 歌德强调自然对艺术的决定作用,又强调艺术对自然的超越。艺术创作应从客观世界出发,从

特殊中显现一般。“世界文学”:一种民族共同体发展出的文学有机体。 席勒认为古典的朴素的诗与浪漫的感伤的诗各有所长,两相结合即未来文学的方向。 黑格尔认为文艺是个别与普遍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他以历史和逻

辑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出发,考察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程度;另

一方面,考察了艺术发展的历史,论述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产生的不同艺术类型(象征型、古典型、

浪漫型)。悲剧的本质即两种片面真理的冲突。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歌德谈话录》 5.思考题:如何理解康德的天才论和审美理念理论?如何理解歌德的文学与自然的关系理论?

如何理解席勒对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之区分?如何理解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第八章 浪漫主义文论:施莱格尔兄弟、湖畔派、雨果 2 1.教学要求:了解“浪漫主义”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了解施莱格尔兄弟的强调完全自由和

无限的诗论,掌握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强调情感与自然、想象与天才的诗论,掌握雨果的“美丑对

照”论。 2.主要内容: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出现反对古典主义、崇尚个性解放、追求

情感表现、想象自由、崇拜天才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弗·施莱格尔认为“感伤的诗”(即浪漫主义

文学)使文学达到哲学高度,趋向于无限和自由,他要求文学反映时代,赋予诗以生命力和社会精

神,赋予生命和社会以诗的性质。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发展出追求田园生活、激情表现与自由想象

为标志的浪漫主义诗论,华兹华斯明确提出以日常生活、田园生活为诗歌题材,将诗确定为激情的

直接流露,而诗的语言应运日常乡间语言。柯尔律治认为想象是创造性精神活动,天才即在人们习

见的事物中唤起清新感觉的能力。雨果认为近代的诗(第三阶段)的特点即真实,这种真实产生于

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的自然结合。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镜与灯》、《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如何理解华兹华斯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

感”这一命题?如何理解柯勒律治的想象理论?试析雨果“美丑对照原则”的文论史意义。

第九章 现实主义文论:巴尔扎克、狄更斯、恩格斯、别林斯基 2 1.教学要求:了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掌握巴尔扎克“风俗史”式的现

实主义文学观,了解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观,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恩格斯的典型论和别林斯基

的“形象思维”和“典型化”理论。 2.主要内容:19 世纪初欧洲萌发出提倡客观观察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对生活本来面貌进行精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33·

确描绘的手法再现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巴尔扎克认为做社会的“秘书”是文学的使命,作家

的职责在与记录一个社会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一种存在于客观事件之外的“风俗史”。作家的虚构来

自现实还要高于现实,才能获得比现实更突出的真实性,并获得一种普遍性。狄更斯主张小说为时

代的证据,发挥一种现实主义文学写作的讽刺性和道德意识。恩格斯将辩证的“典型”论提升到现

实主义精神的层面。别林斯基将艺术理解为一种形象的思维形式,形象本身不仅仅是理念的感性显

现,同时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传达,强调艺术想象在塑造形象中的作用。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比较巴尔扎克、恩格斯和别林斯基的典型论;别林斯基形象思维理论的内涵。

第十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文论:现代主义诗论、尼采 2 1.教学要求:了解世纪之交的精神状况,掌握波德莱尔的感应论、象征主义的“纯诗”论;

掌握尼采的悲剧理论。 2.主要内容:世纪之交的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加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科技的魔力融入

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部分文论家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文艺现象,一部分则延续浪漫主义传

统,质疑、反抗“现代性”的肆虐,追求纯粹的精神价值。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

著名的象征主义“感应”论。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诸感官之间亦

相互应和沟通, 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合、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感应

的产物。象征主义的“纯诗”论的核心有两点:其一,诗不能沾染散文因素,纯诗是一种“用耗竭

的手段逐步排除诗中的散文因素而得到的诗。”其二,诗应当富于音乐美。这个由波德莱尔倡导的主

张是象征主义诗人的一贯信条,魏尔伦要求“音乐先于一切”,创造了“无词的的浪漫曲”。瓦莱里

要求诗以新奇的声音、节奏、韵律组成一个纯粹的音乐世界。 尼采提出希腊艺术是希腊人借以超越生死苦痛的媒介,人类本性的冲动中有两种对立又互渗的

力量:代表冲动、狂欢的酒神精神和代表优美梦境的日神精神。希腊悲剧 根本的动力是酒神精神。

美的艺术的秘密并非是否具有美的外观,而在于它对人生产生的效用,审美的本质不是外观引起的

快感,而是迷醉。艺术即对生命的形而上的肯定。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简评象征主义诗学的“纯诗”论;简述尼采的悲剧理论。

第十一章 心理分析文论:弗洛伊德、荣格、拉康 2 1.教学要求:了解心理分析文论发生的时代背景,掌握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三重人格理

论,艺术创作的“白日梦”理论及俄狄浦斯情结,掌握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了解拉康的镜像理论。 2.主要内容:弗洛伊德将无意识视为一个动力系统,其中存在动机、欲望和压抑力量之间的

激烈冲突,人格心理结构被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作家与白日梦》认为作家从事创作为性本能

冲动升华的结果,文学作品即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外部表达,艺术创作即作家自己对白日梦的加工、

塑造和伪装。俄狄浦斯情结成为解释文艺作品和作家心理的一种有效方法。荣格将人类心灵区分为

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无意识的深层是集体无意识,即原型,一种存在于每一

个心灵深处的先天遗传的经验形式。原型自身的动力核心为情感,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非逻辑、

非理性的源头。拉康的镜象理论指出任何一种“认同”本质上都是一种“误认”,人性的三界说:现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34·

实界、想象界、象征界。以其对《被窃的信》的解读为例。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试论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对文学研究的影响;荣格如何将集体无意识理论应用于

文学批评。

第十二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2 1.教学要求:了解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发生的历史背景,掌握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

理论,雅各布森的“文学性”理论,了解燕卜荪的“含混”(ambiguity)、布鲁克斯的“反讽”(irony)、维姆萨特的“意图谬误”(intentional)和“感受谬误”(affective fallacy),掌握韦勒克《文学理论》

中的基本观点。 2.主要内容:什克洛夫斯基将“诗本身”视为研究的对象,他强调语言这一文学内部要素的

重要性,并肯定艺术手法的基础地位,贬低形象理论,诗歌语言是一种障碍性的、扭曲性的、自律

的言语,必须“陌生化”,一部真正具有新形式的作品在于“突出”。雅各布森的文学性是一种“手

法”、自身具有独立价值的诗歌语言和“词”,由此展开语义层面的“隐喻—转喻”理论,系统论层

面的“功能”理论。 “含混”、“反讽”、“张力”、“肌质”、“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等新批评关键词及其在具体

文本分析中的使用。韦勒克对内部研究的倾向性,对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的区分。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新批评”文集》、《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5.思考题:比较什克洛夫斯基与雅各布森对文学看法的异同;韦勒克对文学研究的内外之分

有何意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35·

《文艺批评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

(Methods of Literary Criticism)

大纲主撰人:洪治纲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陈兆肆

【课程代码】015729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对中外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进行梳理、解析和阐释的基础性专业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

生充分了解各种重要文艺批评方法的理论来源、形成过程、批评特点及其价值和局限,尤其是这些

批评方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特点。同时,本课程将以相关的作品分析作为作业,引导学生能够运

用特定的批评方法进行文艺批评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中外文艺批评的发展动态及其内在的

实践方式。 This elementary course aims at an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various methods of literary criticism in

and outside China. It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theoretical origin,procedure of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valu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jor methods of literary criticism,focusing especially on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actual practices.In their homework,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nalyze selected works in order to exercise particular methods of criticism.In doing so,it facilitates stud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methods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how they can be carried out in practice.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文艺批评的概念、主体与对象 6 6 0

二 文化批评三种主要方法 6 6 0

三 精神分析和读者反应批评 4 4 0

四 形式批评三种主要方法 6 6 0

五 神话原型、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信息文化批评 8 8 0

六 文艺批评的实践 2 2 0

七 复习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36·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教学目标: ①全面解析中外 20 世纪以来较有影响的 12 种文艺批评方法,让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在读解

文学作品时能够拓展思路、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②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运用一些文艺批评方法,对具体的作品进行有效

的批评实践。 ③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

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外 20 世纪以来较有影

响的 12 种文艺批评方法

的全面解析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独立运用一些文艺批评

方法,对具体作品进行有

效批评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文学视野的开阔,审美趣

味、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开展相关的批评实践训练。

以相关的文艺批评范文和具体作品评析为线索组织教学,鼓励学术争鸣,实现课堂充分互动。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①蒋述卓、洪治纲主编:《文学批评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②邱运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参考书: ①伍蠡甫选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年版。 ②胡经之等编:《西方 20 世纪文论选》(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③王逢振、盛宁等编:《 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 1991 年版。 ④王宁编译:《新文学史》(1),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⑤王逢振主编:《2000 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 2001 年版。 ⑥王逢振主编:《2001 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 2002 年版。 ⑦王逢振主编:《2002 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 2003 年版。 ⑧[英]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⑨[美]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⑩傅修延、夏汉宁编:《文学批评方法论基础》,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2)课程网站:本课程即将筹建专门的课程网站,置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总网站之下,设有

师资介绍、课程资源、课程论坛等多个栏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37·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良好(80-89) 良好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等(70-79) 基本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及格(60-69) 能够掌握多数重难点,了解一点学习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无法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5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 1-3 讲 文艺批评的概念、主体和对象(6 学时) 1.教学要求:解析文艺批评发生、发展和学科建构的基本脉络,让学生明白从一些概念界定

中厘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并理解文艺批评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了解批评主体的内在素养,包括理

论的积淀、艺术感知能力的培养以及话话交流方式等;了解文艺批评的对象,包括文本、作者、思

潮、艺术史等,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艺批评的使命。 2.主要内容:文艺批评的概念、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主体的理论积淀、感知能力、话语交

流姿态以及价值立场;文艺批评的基本对象:文本、作者、思潮、艺术史(文学史)。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重点讨论“文艺批评主体”的相关素养。 4.学习资料:[美]韦勒克:《批评的概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英]瑞恰兹:

《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 年版。[法]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北京三联书店 1989年版。

5.思考题:①为什么要对文艺批评的概念进行界定?它对文艺批评活动的意义何在?②以中

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某个文学思潮为例,谈谈文学思潮的几个基本特征。③从文艺批评的角度看,如

何理解各种分体文艺中“体”的价值和意义?

第 4-6 讲 文化批评三种主要方法(6 学时) 1.教学要求:理解社会历史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

因;熟悉社会历史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理论谱系、判断原则,以及它们在

具体批评实践中的运用;初步掌握这三种批评方法的使用能力,并认识到这三种批评方法的优点和

不足之处,尤其是理论上的局限性。 2.主要内容:社会历史批评的源起、代表性理论、基本原则与特征;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产生

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价值与局限;什么是女性主义、女性主义与文学、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及

其价值与局限。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相关范文,课堂上重点讨论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主要价

值与局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38·

4.学习资料:[法]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年版。张京媛主编:《后殖民理

论与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赵稀方:《后殖民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2009 版。

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英]伊格尔顿主编:《女权主

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年 1985 版。[英]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上海三联

书店 1992 年版。[法]波伏娃:《第二性》,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年版。 5.思考题:①你认为社会历史批评有哪些优势与不足?②如何理解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身

份认同”?③简叙述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轨迹。

第 7-8 讲 精神分析和读者反应批评(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渊源、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分析方式;了解读者反应批

评的主要理论著述、核心观点以及具体分析策略;面对具体的创作情况,能够逐渐掌握使用这两种

批评方法进行具体实践的能力。 2.主要内容: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基石;精神分析批评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批评的价值与

局限;读者反应批评的发展轨迹;读者反应批评的主要特征;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概念与实践。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网络小说为例,课堂上重点讨论读者反应批评的主要特点。 4.学习资料:陆扬:《精神分析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奥]弗洛伊德:《精神分

析引论新编》,商务印书馆 1987 年版。[瑞士]荣格:《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德]姚斯、[美]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 1987 年版。[美]斯坦利·费

什:《读者反应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德]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5.思考题:①谈谈你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无意识”和“艺术即白日梦”的看法。②查阅 1—2

篇“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方面的批评范文,并归纳其优与劣。

第 9-11 讲 形式批评三种主要方法(6 学时) 1.教学要求:理解俄国形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理论主张、价值意义与局限;理解新批评

的发展轨迹、理论主张、价值意义与局限;理解结构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理论主张、价值意义与

局限;初步掌握形式主义批评的基本特点,领会从技术层面对有关创作进行评析的能力。 2.主要内容: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理论源起;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理论主张;俄国形式主义

批评的价值与局限;新批评的发展轨迹;新批评的主要理论主张;新批评的价值与局限;结构主义

思潮的兴起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结构主义的主要价值与局限。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围绕期中作业,课堂上集中讨论新批评方法的典范批评文本。 4.学习资料:方珊等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三联书店 1989 年版。赵毅衡编:《“新

批评”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英]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6 年版。[美]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美]罗伯特·肖

尔斯:《结构主义与文学》,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 年版。[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 5.思考题:①陌生化诗学对于我们的批评实践有何启示?②何谓“新批评”派的“张力诗学”?

它对研究文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③结构主义在叙事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39·

第 12-15 讲 神话原型、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信息文化批评(8 学时) 1.教学要求:理解神话原型批评兴起的历史背景、理论主张、价值意义与局限;理解新历史

主义批评的历史背景、理论主张、价值意义与局限;理解解构主义批评的核心内涵、不同派别的理

论主张及价值意义;理解信息文化批评兴起的时代伦理、信息文化批评的特点、价值意义与局限;

初步掌握运用上述批评方法进行批评实践的能力。 2.主要内容:荣格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神话原型批评的基本方

法;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价值与局限;解构主义产生的背景及核心内涵;德

里达与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批评;信息时代的文化伦理;媒介批评的审美挑战;资讯甄别与审美创

造;从“立法”到“阐释”。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有关的范文,课堂上重点讨论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价值与

局限。 4.学习资料: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德]卡西尔:《语

言与神话》,三联书店 1988 年版。[瑞]荣格等:《人类及其象征》,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美]

卡勒:《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美]米勒:《重

申解构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法]德里达:《文学行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美]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加]麦克卢汉:《理解媒

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版。 5.思考题:①何谓“原型”?弗莱所谓的“神话位移”是什么?②新历史主义批评有何重要

特点?③何谓“互文性”?它对我们的批评实践有何启示?④作为一种新型的文艺批评范式,媒介

批评在哪些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第 16 讲 文艺批评的实践(2 学时) 1.教学要求:重点了解文艺批评的具体实践要求,包括:在文本精研过程,强化对批评科学

性的坚持;在具体的批评分析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批评实践上,展示自己的文化

视野和个性风格。认识并理解不同的文艺批评风格、批评策略和艺术个性。 2.主要内容:文本精研:批评的信度;缜密论析:批评的效度;审美视野:批评的气度;自

由表达:批评的风度 3.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集体讨论批评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4.学习资料:[英]贝尔西:《批评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美]威莱克:

《西方四大批评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美]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之后》,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5.思考题:①如何理解一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所应该具备的文学素养?②为什么审美是文学

批评的基本气度?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40·

《网络文学研讨》课程教学大纲

(The special subjects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大纲主撰人:单小曦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41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伴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作为新的大众文化形

式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下 重要的文化娱乐和精神消费内容之一,是新媒介时代文学裂变发展而

成的一门新的学科。本课程试图以七大网络文学类型为模板,借各类型代表作探讨网络文学的产生

与发展、网络文学媒介与载体、网络文学功能与价值等一列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接触网络文学,

提升大学生解读网络文学的内涵素养。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selective course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etwork literature is

the new media era literature of fission,along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a discipline,this course attempts to seven network literature type as a template,discuss questions such as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iterature.This course could guides the student contact network literature correctly,and know how to appreciate network literature.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导论·网络文学概论 2 2 0

二 第一章 玄幻·天蚕土豆《斗破苍穹》 4 2 2

三 第二章 仙侠·管平潮《仙路烟尘》 4 2 2

四 第三章 都市·辛夷坞《致青春》 4 2 2

五 第四章 历史·月关《回到明朝当王爷》 4 2 2

六 第五章 宫斗·流潋紫《甄嬛传》 4 2 2

七 第六章 军事·丛林狼《 强兵王》 4 2 2

八 第七章 电竞·蝴蝶蓝《全职高手》 4 2 2

九 总结:教学考察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41·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将各类型网络文学作为一个具有学科特征内在共同性或相似性的学科群体来进行总体把

握。通过对各类型代表作的探究与学习,使学生对网络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把

握。此外,借对各类网络文学小说文本精读,分析网络文学各类型的特征与联系,同时在新媒介时

代下培养学生对于网络文学内涵解读能力,学会批评和判断网络文学,提高欣赏网络文学的水平,

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 ①掌握网络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培养学生对网络文学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

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网络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

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

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对网络文学批判性思维和

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学术视野的拓展,创新精

神、专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和研讨交流为主,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 月 参考书: 邵燕君著:《网络文学经典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 4 月 聂庆璞:《网络叙事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梅红著:《网络文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年 3 月 刘克敌著:《网络文学新论》,凤凰出版社,2011 年 2 月 苏晓芳著:《网络小说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年 1 月 马季著:《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 10 年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年 1 月 谭得晶著:《网络文学批评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年 5 月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译林出版社,2011 年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年 (2)课程网站(资料及学术前沿来源) 超星视频:网络文学的新媒介特征 http://video.chaoxing.com/serie_402012558.shtml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42·

龙空论坛:http://www.lkong.net/forum.php 起点中文网:https://www.qidian.com/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导论:网络文学概论(2 学时)——什么是网络文学? 1.教学要求:本章从网络文学的界定开始,了解传统文学功能与网络文学功能的异同,能对

网络文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分析,探索当代网络文学的意义所在。要求学生了解网络文学的特征、

定义;了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对网络文学的叙事方式与文体类型有所了解。能熟练掌握

当代网络文学的特征并能进行文本解析,对网络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此外能了解各类网络文学的形

成背景、文学特征,了解网络文学的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掌握网络文学欣赏与批评的方式。 2.主要内容:一、网络文学的界定与特点;二、网络文学发展的趋势;三、网络文学的“网

络性”与“经典性”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http://video.chaoxing.com/serie_402012558.shtm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

av8399895/?from=search&seid=1196919166619005436。 5.思考题:(1)如何定义网络文学?(2)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3)网络文学的

“网络性”与“经典性”意味着什么?(4)如何对网络文学进行分类?有哪些网络文学足以成为该

类型典型代表?

第一章 玄幻·观念思维的超自然力量(4 学时)——天蚕土豆《斗破苍穹》 1.教学要求:玄幻小说是在玄学的基础上以形而上的观念思维为主导进行超自然力量演绎的

一种小说题材。本章讲授玄幻小说的定义与核心元素,说明了玄幻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并以天蚕土

豆《斗破苍穹》为例要求学生思考玄幻小说是刺激读者快感的。 2.主要内容:一、玄幻小说的边界管窥:观念思维的超自然力量;二、玄幻小说的历史与未

来:从玄学幻想到多样演绎;三、天蚕土豆《斗破苍穹》:以练级为欲求表象的数目化抽象世界。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https://www.qidian.com/。http://www.lkong.net/forum.php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43·

5.思考题:(1)玄幻小说 核心的特点是什么?(2)玄幻小说在人物设置和情节发展方面是

否有共性?请详细论述(3)思考为什么玄幻小说会成为当今网络文学的一大主流类型。

第二章 仙侠·一卷仙尘半世缘(4 学时)——管平潮《仙路烟尘》 1.教学要求:本章主要通过仙侠小说的边界界定探讨仙侠气质核心,要求学生从类型小说的

宏观角度看待仙侠小说,能够区别武侠、修真、仙侠属性,理解凡尘俗世的缥缈超脱之梦。 2.教学内容:一、仙侠:从武侠、修真到仙侠;二、仙与侠:东方新世界;三、凡尘俗世的

超脱之梦:《仙路凡尘》。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https://www.qidian.com/ 5.思考题:(1)武侠小说、修真小说、仙侠小说在设定有什么不一样?(2)东方气质何以体

现在仙侠小说中?(3)看似超脱的仙侠小说如何表现凡尘俗世?

第三章 都市·现代困境中的情欲价值(4 学时)——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1.教学要求:都市小说是借都市背景下男女之间的爱情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

的小说题材。本章介绍都市小说的基本定义,要求学生掌握都市小说关键要素:人物——现代的;

地点——都市;故事情节——爱情故事,在现代性视角下感受都市生活中被重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选择。 2.教学内容:一、都市小说的特点与矛盾核心仙与侠:东方新世界;二、“都市”与“言情”:

现代社会的情感价值;三、顾漫《何以笙箫默》与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对比研究。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对比法 4.学习资料:https://www.qidian.com/ 5.思考题:(1)都市小说中的关键要素有哪些?(2)都市小说是怎样书写情感使读者产生共

鸣?(3)在都市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物设置有哪些共性?

第四章 历史·国家与个人的双重圆满(4 学时)——月关《回到明朝当王爷》 1.教学要求: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在网络文

学时代,历史小说从新的角度诠释历史和历史人物。本章通过讲授网络文化中的历史小说与传统历

史小说的不同来了解网络历史小说的核心,要求学生重点了解网络历史小说与“穿越”这一元素的

组合特性,以及穿越金手指带来的“国家崛起”与“个人圆满”的双重快感。 2.教学内容:一、网络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区分;二、穿越金手指与理想主义的实现:

历史穿越小说的快感机制;三、月关《回到明朝当王爷》探讨。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https://www.qidian.com/ 5.思考题:(1)什么是历史小说?历史小说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2)网络历史小说与传统

历史小说有何相同与相异?(3)为什么在网络历史小说中常常出现“穿越”元素?(4)试述网络

历史小说的快感机制。

第五章 宫斗·细节化的城府之战(4 学时)——流潋紫《甄嬛传》 1.教学要求:宫斗小说广义上指古代封建王朝(或者虚拟架空)中帝王、嫔妃、公主、皇子

等王公贵族之间以个人权势、家族荣耀、男女情感等为目的而展开的心计、谋略上的斗争与角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44·

本章讲授宫斗小说的典型设定和核心矛盾,说明宫斗小说在发展中“封建”与“反封建”两条发展

路径,从而引起学生对于现代女性生存的思考。 2.教学内容:一、宫斗小说的典型设定与核心矛盾;二、封建与反封建:宫斗小说的价值观;

三、从“爱情至上”到“权力为王”:流潋紫《甄嬛传》。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https: //www.qidian.com/。http: //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

_type=perio&id=wxjy-x201311010 5.思考题:(1)宫斗小说如何构建女性人物形象?(2)宫斗小说对现代女性是否有借鉴意义?

试述理由。(3)试述宫斗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军事·铁血精神与家国情怀(4 学时)——丛林狼《最强兵王》 1.教学要求:军事小说是指以军旅生活或军事战争为题材的小说。网络军事小说在经典化的

过程中,与传统文学融合互动的趋势越发显明,本章通过讲授其在写作模式、传播方式、评价标准、

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说明其为军事文艺的发展注入了动能活力。此外,对于生活在和平

年代的读者而言军事战场是十分陌生的,要求学生在解读军事小说经典时了解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设

定与情节发展使读者进入幻想中的战场。 2.教学内容:一、淬炼:意志与肉体;二、战争与和平的共振;三、网络军事小说与传统军

事小说对比。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https://www.qidian.com/ 5.思考题:(1)什么是军事小说?网络军事小说相对于传统军事题材小说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2)网络军事小说是如何引起读者的阅读快感的?

第七章 电竞·打破幻想与现实的壁垒(4 学时)——蝴蝶蓝《全职高手》 1.教学要求:本章讨论电子竞技小说在打破一次元、二次元、三次元之间壁垒的作用,说明

电子竞技小说的游戏娱乐性和热血竞争性,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在虚拟游戏中通过虚拟和叙说

组织文本,体会二次元粉丝文化的建构。 2.教学内容:一、被打破的次元壁:游戏与文学的融合;二、网游电竞:虚拟与虚构的叙事

融合;三、二次元粉丝文化。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https://www.qidian.com/。http://www.lkong.net/forum.php 5.思考题:(1)一次元、二次元、三次元分别指什么?(2)网游电竞小说的空间叙事是怎样

进行的?(3)现实生活和虚拟游戏是怎样结合在网游电竞小说中的?(4)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二次

元的粉丝文化的。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45·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Thought Trend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大纲主撰人:刘杨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42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作品和文学史课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形

成现代文学思潮的宏观认识,主要内容是系统地讲授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流变。课程是文学

史和作品选课程的延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现代文学专业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The main task of the course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learn

the modern literary theory on the basis of works and the literature history and formation of modern literary thought of the macro understanding.The main content is to systematically teach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rends.The course is an extension of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works,which helps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literature and have some research ability.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艰难转型 2 2 0

二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外来影响 8 8 0

三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10 10 0

四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6 6 0

五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6 6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学生掌握现代文学思潮的渊源与流变。 ②学生了解现代文学文本批评和分析的前沿和新范式,具备一定的理论意识和对思潮的研究能

力。 ③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现代文学所承担的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46·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

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系统地讲授现代文学思潮。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

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

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理论、史料和文本相结合的

讲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

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教

师介绍 新的研究成果。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

现代文学所承担的人文关怀

和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课、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刘中树、许祖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参考文献:吴中杰著:《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增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张大明等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5 年。 杨春时,俞兆平主编:《现代性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王铁仙,王文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严家炎等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 2 至 4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另,每一章有不同的参考文献。 (2)课程网站:待建设。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对现代文学思潮的理解准确、全面、深刻。

良好(80-89) 对现代文学思潮的理解准确、较为全面和深刻。

中等(70-79) 对现代文学思潮的理解较为准确和全面。

及格(60-69) 对现代文学思潮理解较为全面。

不及格(低于 60) 对现代文学思潮理解不够准确和全面。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卷面成绩*60%=课程总成绩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分为两部分:一、分组探究与课堂发言占 50%,第一周布置分组探究

的题目,学生分为 8 个小组,从第 6 周起,每周一个小组做课堂报告时间 15 分钟,由教师评定成绩

作为该组学生的成绩;二、平时作业占 50%,一共 2 次作业,每次 1000 字以上,由教师评定成绩。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47·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艰难转型 1.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从晚清的文学思潮到新文学的转型。 2.主要内容:主要讲授王国维、严复、林纾和梁启超的文学主张、文学活动对中国现代文学

思潮的影响和贡献。 3.教学方法:讲授法 4.学习资料:任访秋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5.思考题:严复和林纾的翻译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外来影响 8 课时 1.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下的具体西方思想派系对中国现代文

学思潮的影响,掌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的世界性因素。 2.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启蒙主义、无政府主义、非理性主义、新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对

现代文学的思想影响和艺术影响。 3.教学方法:(1)讲授法;(2)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报告。 4.学习资料:(1)贾植芳,陈思和主编:《中外文学关系史资料汇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2)陈建华编:《文学的影响力——托尔斯泰在中国》,段怀清编:《新人文主义思潮——白璧德在中国》,吴立昌编:《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张宝贵编:《实用主义之我见——杜威在中国》,李钧,孙洁编:《超人哲学浅说——尼采在中国》,李存光编:《无政府主义批判——克鲁泡特金在中国》,曹元勇编辑:《通往自由之路——罗素在中国》,以上均为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9年。(3)袁伟时:《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5.思考题:围绕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对文学的影响,聚焦于具体作家、作品

在课下讨论和并派代表在课堂上报告。

第二章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10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中写实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特征和重要的理论译介与论争。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时期 第二节 现实主义理论与创作的成熟 第三节 围绕典型的论争与现实文学创作的两个面向 第四节 大众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3.教学方法:(1)讲授法;(2)四组学生讨论本章思考题并进行课堂展示。 4.学习资料:陈惇,刘洪涛编:《现实主义批判——易卜生在中国》,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9 年。

陈顺馨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年。张清民著:《20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文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年。梁冬华著:《现代性与中国现实主义

文学思潮 1928-1949.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年。 5.思考题:(1)结合具体作品讨论社会问题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2)茅盾对现实主义理论

的介绍和他的创作的关系;(3)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延安现实主义文学的影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48·

响;(4)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路翎小说创作的关系。

第三章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6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主潮以及感伤主义、唯美主义、诗化小说等的基本

艺术特征,掌握现代文学家对浪漫主义理论的译介和建构。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译介 第二节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3.教学方法:(1)讲授法;(2)两组学生讨论本章思考题与课堂展示。 4.学习资料:(1)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三联书店 2010 年;(2)徐晋莉:《现

代性与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人民出版社 2014 年;(3)汤奇云:《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史

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4)陈国恩:《浪漫主义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5.思考题:从郁达夫小说的美学变化看浪漫主义的中国发展。结合湖畔派和中国诗歌会诗人

的作品讨论浪漫主义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第四章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6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意识流、心理分析小说等的基

本艺术特征,掌握现代文学家对浪漫主义理论的译介和建构。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的几种面向 第二节 表现主义的文学 第三节 象征主义的文学 3.教学方法:(1)讲授法;(2)两组学生讨论本章思考题并进行课堂展示。 4.学习资料:吕周聚著:《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年。吴中杰,吴立昌主

编:《中国现代主义寻踪 1900-1949》,学林出版社 1995 年。(美)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5.思考题:(1)结合刘呐鸥或施蛰存的小说分析他们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2)选

取两部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分析其艺术特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49·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ought)

大纲主撰人:斯炎伟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43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以时间为序,系统讲解自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现在各历史阶段的文学思潮。

本课程在中文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业,它既是中文系学生知识结构一个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文系学生选择继续深造需要具备的一种专业素养。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In order of time,the system explains the literary trend of

thought that has appeared in various historical stag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This cours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talents.It is not only an integral part of knowledge structure of Chinese students,but also a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that Chinese students need to pursue further education.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什么是文学思潮 2 2 0

二 一元化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2 2 0

三 “反右运动”与“左”倾化文学思潮 2 2 0

四 “朦胧诗”群与启蒙主义思潮 2 2 0

五 文学主体性与启蒙主义思潮的深化 2 2 0

六 文化寻根与现代主义思潮 2 2 0

七 文体革命与先锋文学思潮 2 2 0

八 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思潮 2 2 0

九 “新写实”小说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 2 2 0

十 反抗精神侏儒化的人文主义思潮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50·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十一 聚焦式写作与新现实主义思潮 2 2 0

十二 性别体验与女性主义写作思潮 2 2 0

十三 “个人化写作”与自由主义思潮 2 2 0

十四 “八零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思潮 2 2 0

十五 网络文学与类型化写作思潮 2 2 0

课程小结与考核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认知中国当代文坛各类文学思潮的来龙去脉、具体表征与发展演进;理解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兴衰与文学创作现象的内在逻辑;对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形成系统的、整体性的认知构架。 ②初步训练和养成学生对各类文学思潮进行评论与研究的能力。 ③通过该课程的研究性和开放性学习,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

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各类文学思潮知识与理论

的系统性阐述。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

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融历史、社会和哲学多角

度介入各类文学思潮的讲

授;各类文学思潮评论与

研究的课内外训练。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研究性、开发性学习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知识点结合学生的课堂讨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书提供等手段

进行教学。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洪治纲:《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参考文献: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2)评价标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51·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扎实掌握各思潮相关知识,能敏锐对相关问题展开独立思考。

良好(80-89) 较好掌握各思潮相关知识,能对相关问题展开独立思考。

中等(70-79) 基本掌握各思潮相关知识,能敏锐对相关问题展开独立思考。

及格(60-69) 对各文学思潮有大致的认知结构,但较为粗糙。

不及格(低于 60) 对各文学思潮认知模糊,没有形成大致的知识体系。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随堂考查成绩各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根据书面作业成绩、课堂表现、课堂出勤和学习态度等情况给分。

书面成绩由任课教师认真批改后给分,课堂表现、出勤和学习态度等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记录给分。

平时作业要求教师批改后发还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讨论等进行登记,班长对学生出勤

情况进行登记。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什么是文学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文学思潮的概念,明确文学思潮的特性,展示文学思潮的相关问题。 2.主要内容:一、文学思潮的概念;二、文学思潮的特点;三、文学思潮的相关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卢铁澎:《文学思潮论》,青岛出版社 2000 年版。 5.思考题:文学思潮与社会思潮的区别与关联。

第二章 一元化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一元化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背景以及确立与运作方式,分析思潮

“一体化”表征背后的诸多“裂缝”,概观该思潮的历史逻辑与文学史价值。 2.主要内容:一、背景:第一次文代会;二、自上而下,以“破”求“立”;三、中国当代文

学制度的建构;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斯炎伟:《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5.思考题:一元化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规限与知识分子文学意识形态的交融与冲突。

第三章 “反右运动”与“左”倾化文学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双百方针”的来龙去脉,辨析几个“双百方针”的争论热点,分析“反

右”运动之于文学嬗变的影响。 2.主要内容:一、背景:“双百”方针的提出;二、文艺界的“反右”运动;三、新民歌运动

与文艺创作的“左”倾化;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5.思考题:“百花文学”的创作倾向及其文学史意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52·

第四章 “朦胧诗”群与启蒙主义思潮 1.教学要求:明确“朦胧诗”从“地下”浮出水面的过程,认知围绕“朦胧诗”规模空前的

争论情况;了解“朦胧诗”的创作特色和主要作家作品,理解“朦胧诗”之于当代新诗的影响。 2.主要内容:一、背景:“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二、“朦胧诗”的争论与启蒙主义文学思

潮的凸显;三、“朦胧诗”群的启蒙主义思潮特质;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吕周聚:《朦胧诗历史档案》,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 5.思考题:“朦胧诗”的启蒙主义与现代性关系。

第五章 文学主体性与启蒙主义思潮的深化 1.教学要求:明确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争论焦点,认知文学主体性理论之于当代

文坛的理论贡献与创作影响。 2.主要内容:一、背景:“人”的觉醒与聚焦;二、“文学主体性”的提出及其论争过程;三、

文学主体性的启蒙主义特质;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红旗杂志编辑部文艺组编:《文学主体性论争集》,红旗出版社 1986 年版。 5.思考题:文学主体性与新时期初启蒙主义思潮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章 文化寻根与现代主义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寻根文学、西方现代思潮在国内兴起的背景,认知寻根文学的多样化,认

知现代派文学的论争焦点与过程,了解寻根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一、背景:西方现代思潮的涌入;二、寻根文学的现代之旅;三、寻根文学的

现代主义思潮特质;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周引莉:《寻根文学的发展与影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年版。 5.思考题:中西现代派文学思潮的差异与趋同。

第七章 文体革命与先锋文学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先锋文学的内涵与特质,认知先锋作家不同的先锋向度,解读先锋文学的

代表性作家作品,认知先锋文学的文学史价值。 2.主要内容:一、背景:西方现代主义的引鉴;二、先锋文学思潮发展的三个阶段;三、先

锋文学思潮的审美特质;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5.思考题:先锋文学与八十年代中期现代派文学的区别。

第八章 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新历史主义思潮中的新历史观,认知新历史小说创作的特质,解读新历史

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一、背景:个体意识的觉醒;二、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发展轨迹;三、新历史主

义思潮的特质;四、意义与局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53·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张进:《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通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5.思考题:新历史小说与“十七年”历史小说的区别。

第九章 “新写实”小说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新写实小说发生的背景及其突围精神,认知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色,认知

新写实小说的文学史影响,解读新写实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一、背景:宏大理想的衰微;二、重返生活现场的“新写实”小说;三、日常

生活审美化的兴起;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张小刚:《传媒与“新写实小说”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5.思考题: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第十章 反抗精神侏儒化的人文主义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市场经济语境下的文艺环境,认知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发生、发展及讨论的

主要内容,认知八十年代末以来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精神嬗变。 2.主要内容:一、背景:知识精英的思想退化;二、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过程;三、人文精神

大讨论的内在诉求;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文汇出版社 1996 年版。 5.思考题: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文学史意义。

第十一章 聚焦式写作与新现实主义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新现实主义思潮的发生语境,认知新现实主义思潮初现时的实验性与突围

精神,认知新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衍变过程,明确新现实主义思潮的文本特质。 2.主要内容:一、背景: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二、新现实主义思潮的三个阶段;三、新现

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质;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杨立元:《世纪之交语境中的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 年版。 5.思考题: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第十二章 性别体验与女性主义写作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发生的背景,认知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创作特质,解读

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一、背景:性别意识的觉醒;二、女性主义写作思潮的三个阶段;三、女性主

义写作思潮的主要特点;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5.思考题: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文学史价值。

第十三章 “个人化写作”与自由主义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个人化写作的发生背景,认知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与衍变,认知自由主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54·

思潮的创作特色,解读个人化写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一、背景:多元价值观念的蔓延;二、自由主义思潮发展的两个阶段;三、自

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吕永林:《个人化及其发动:穿刺“个人化写作”与 1990 年代》,东方出版中心

2010 年版。 5.思考题: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创作表征。

第十四章 “八 0 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亚文化思潮的发生背景,认知“80 后”文学创作中的代际冲突与亚文化表

征,解读他们的创作特色,认知亚文化文学思潮的文学史意义。 2.主要内容:一、背景:社会结构的内在转型;二、代际冲突与青年“亚文化”文学思潮的

突显;三、青年“亚文化”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李斌:《郭敬明韩寒等 80 后创作问题批判》,湖南大学出版社 2105 年版。 5.思考题:80 后文学创作的意义与局限。

第十五章 网络文学与类型化写作思潮 1.教学要求:阐明网络文学兴起的背景和急速壮大的发展征程,认知类型化写作的创作表征,

了解类型化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认知类型化创作的意义与局限。 2.主要内容:一、背景: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二、类型化写作思潮的发展过程;三、类型

化写作思潮的主要特征;四、意义与局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5.思考题:类型化写作的冗余与突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55·

《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教学大纲

(A study on Modern Chinese Poetry)

大纲主撰人:陈学祖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23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是讲授中国现当代诗歌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通过对中国现当代各个不同历

史时期诗歌作品的梳理,使学生们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思潮、流派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把握中

国现当代诗歌的 新研究动态和前沿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This course aims at instructing the students about the major milestones in 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poetry.Through combing the poetry works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thoughts,schools and important writers 'works of the modern China poetry,grasp the latest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frontier problems of the modern China poetry,and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that is,their basic ability to ask,think and solve problem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与新诗的发生 4 4 0

二 现实主义主潮——左翼诗潮流变 8 8 0

三 新诗中的浪漫主义及其相关问题 7 7 0

四 众声喧哗的现代主义诗潮 8 8 0

五 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艺术问题 5 5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接受中国现当代诗歌专业鉴赏的基本训练,较为系统地阅读中国现当代诗歌作品。 ②具备扎实的诗歌文本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文本批评和分析的前沿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56·

和新范式,具备基本的中国现当代诗歌批评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

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系统地讲授中国现当代诗歌

作品。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大量的中国现当代诗歌文本

阅读和分析的专业训练;分

组讨论中国现当代诗歌作品

并派代表进行课堂交流。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文学视野的拓展,审美趣味

的提升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教师讲授为主,分为重点精讲作品,简单分析的作品和提示学生课后阅读的作品。 (2)学生讨论与课堂展示。将学生分为 4 组,布置课下小组讨论的作品,每两周一次集中展示

安排一课时由小组派代表进行 8 至 10 分钟的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①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年版。 ②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917—1949)(全三册),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年版。 ③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④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课程网站:暂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完成课程全部的阅读任务,文本分析能力强,有创新意识。

良好(80-89) 基本完成课程阅读任务,文本分析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中等(70-79) 基本完成课程阅读任务,文本分析能力较强,略有创新意识。

及格(60-69) 完成 60%以上课程阅读任务,具备基本的文本分析能力。

不及格(低于 60) 课程阅读任务完成度第,文本分析能力较差。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50%+卷面成绩×50%=总成绩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两部分构成:a.分组讨论,每组每次满分 30 分,取平均值作为该组

内成员课堂展示的成绩;b.每名学生提交一份不少于 2000 字的中国现当代诗歌评论,范围限定在课

程指定的课后阅读作品,满分计 20 分,在第 15 周上课时提交。c.出勤等按有关规定扣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57·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与新诗的发生(4 学时) 1.主要内容:一、晚清民初的诗歌创作:宋诗派与南社(1 学时)。二、清末民初文言白话的

分流与新诗的形成(1 学时)。二、新旧体论争及各自的发展流变(2 学时)。 2.基本要求:(1)掌握新诗与旧诗的传承关系;(2)掌握新诗衍生及其流变过程;(3)了解

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陆耀东《中国新诗史》。 5.思考题:试述初期白话诗派的新诗观念。

第二章 现实主义主潮——左翼诗潮流变(8 学时) 1.主要内容:一、初期白话诗的分化与左翼诗潮的发展(1 学时)。二、后期创造社与中国诗

歌会的诗歌创作(2 学时)。三、延安诗歌(2 学时)。四、七月派诗歌(2 学时)。五、建国初三十

年诗歌(1 学时)。 2.基本要求:(1)掌握左翼诗歌的演变过程及其逻辑关系;(2)掌握左翼诗歌观念、题材类

型、审美取向的演变及其存在的艺术问题;(3)了解左翼诗歌研究的热点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陆耀东《中国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

代新诗史》。 5.思考题:试述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流变。

第三章 新诗中的浪漫主义及其相关问题(7 学时) 1.主要内容:一、中国现当代浪漫主义诗歌对于中西方浪漫主义误解、偏取(1 学时)。二、

新诗中的浪漫主义潮流及其演变(2 学时)。三、并不纯粹的浪漫主义:创造社、新月派(2 学时)。

四、伪浪漫主义及其危害:建国初三十年浪漫诗歌(2 学时)。 2.基本要求:(1)掌握浪漫主义诗歌的演变过程及其逻辑关系;(2)掌握浪漫主义诗歌观念、

主要流派、题材类型、审美取向的演变及其存在的艺术问题;(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研究的热点问

题。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陆耀东《中国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

代新诗史》。 5.思考题:试述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流变。

第四章 众声喧哗的现代主义诗潮(8 课时) 1.主要内容:一、初期白话诗派中的现代主义因素(1 学时)。二、象征派诗歌(1 学时)。三、

京派与海派诗歌(2 学时)。四、九叶派诗歌(1 学时)。五、从朦胧诗到后朦胧诗(2 学时)。六、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问题(1 学时)。 2.基本要求:(1)掌握现代主义诗歌的演变过程及其逻辑关系;(2)掌握现代主义诗歌观念、

主要流派、题材类型、审美取向的演变及其存在的艺术问题;(3)了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的热点问

题。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58·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陆耀东《中国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

代新诗史》。 5.思考题:试述现代主义诗歌的流派及其发展流变。

第五章 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艺术问题(5 学时) 1.主要内容:一、如何面对中西诗歌传统——如何在西方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找平衡(1 学时)。

二、如何面向现实——题材的开掘、主题及诗歌精神的重建(2 学时)。三、如何面向诗本体——情

感、性灵、想象力及形式的建构(2 学时)。 2.基本要求:(1)掌握中国现当代诗歌创作所面临的艺术问题;(2)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艺

术研究的前沿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陆耀东《中国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

代新诗史》。 5.思考题:新诗是否已经形成传统?试以具体作家作品予以说明。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59·

《戏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Drama)

大纲主撰人:黄爱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22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一秋 【先修课程】文艺学、文学概论等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人文学院面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非师范及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

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什么是戏剧艺术、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戏剧的体裁和种类、剧本与

戏剧性、演员与表演、观众与剧场、戏剧欣赏与批评、戏剧与教育等。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引进港

台戏剧工作坊理念进行课堂表演练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戏剧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艺术素质,及戏剧欣赏、评论和研究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Humaniti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 professional and non normal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majors.The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what is drama、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ramatic art、genres and types of drama、script and creation、actor and performance、audience and theater、drama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drama and education etc.At the same time,pay attention to practice teaching,introduction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Drama Workshop concept to classroom performance practice.Through the studying of this course,make students obtain drama theory abundant knowledge,improve the students' humane accomplishment and comprehensive art quality,and the ability of drama appreciation、criticism and research.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什么是戏剧艺术 4 4 0

二 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 4 4 0

三 戏剧的体裁和种类 4 4 0

四 剧本与创作 4 4 0

五 演员与表演 课堂表演 6 4 2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60·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六 观众与剧场 3 3 0

七 戏剧欣赏与批评 4 3 1

八 戏剧与教育 戏剧工作坊 3 1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该课程的专题性学习,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中外戏剧理论基础知识,了解戏剧作为综

合艺术的特质,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学养。 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论戏剧作品的能力和戏剧研究能力,

对学生进行剧本创作和舞台演出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③通过该课程的研究性和开放性学习,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

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综合素质,以与“在学习中养成人文底蕴,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精神,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中文专业和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培养特色相契合。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

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外戏剧理论基本知

识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

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

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阅读、鉴赏、分析、

评论戏剧作品能力和

戏剧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

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艺术视野的开阔,审

美趣味、人文素养的

提升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穿插相关图片影像资料欣赏,同时组织课堂

表演、研讨、工作坊、观摩等活动,理论性介绍和实践性教学、学术性讨论相结合,在感性认识的

基础上提升理性思考,理论与实践并举,以强化教学效果。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①黄爱华:《戏剧艺术概论》(自编讲义)。 ②[日]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 年版。 ③谭霈生:《戏剧艺术的特性》,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 年版。 ④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⑤周安华主编:《戏剧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⑥谭霈生主编:《戏剧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⑦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北京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⑧梁伯龙、李月主编:《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年版。 (2)课程网站:本选修课程目前尚无专门网站,目前可以在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

国艺术网等专业院校网站内阅览到相关内容。 6.学生成绩评定: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61·

(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采取期末论文考查和平时作业、参与教学环节等相结合的方

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论文选题有新意并有一定难度,视角新颖,观点明确,内容较充实,思路清晰,分析较细致,

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构架合理,语言表述流畅,符合学术规范。平时书面作业成绩优秀,

全程参与各个教学环节,表现突出。

良好(80-89) 参照以上标准,较好达到课程要求。

中等(70-79) 参照以上标准,尚能达到课程要求。

及格(60-69) 参照以上标准,基本达到课程要求。

不及格(低于 60) 参照以上标准,没有达到课程基本要求。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考查占 50%。 (4)过程考核:要求学生准时到课,不得无故旷课;严守课堂纪律,认真记笔记;积极思考,

踊跃提问;认真参与各个教学环节,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平时考查根据书面作业、课

堂讲演、课堂表演及讨论等的成绩及参与程度综合评分。到课率不到总课时的 1/3,不给予本课程

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什么是戏剧艺术(4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戏剧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和起源,理解、掌握戏剧作为综合艺术

的基本特征及表现。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戏剧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 戏剧的发生与起源 第三节 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校资料: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5.思考题:怎样理解戏剧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戏剧作为综合艺术,具体综合了哪些艺术成份?

第二章 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4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上关于戏剧特性的动作说、情境说、冲突说、激变说等多种

说法,理解并掌握戏剧作为动作的艺术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特性的多种解释 第二节 戏剧——动作的艺术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谭霈生:《戏剧艺术的特性》,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 年版。 5.思考题:为什么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你是怎样理解的?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62·

第三章 戏剧的体裁和种类(4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悲剧、喜剧、正剧这三大戏剧体裁的定义、分类、审美特征及主

要代表作,理解、掌握戏剧的多种分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进行鉴赏和评析。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三大戏剧体裁 第二节 戏剧的多种分类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 4.学校资料:周安华主编:《戏剧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5.思考题:为什么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四章 剧本与创作(4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剧本的特性、构成(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语言等),理解什么

叫内在戏剧性和外在戏剧性及剧作家应具备的修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进行剧本分析

和评论。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三种文学体裁 第二节 剧本的构成与创作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 4.学校资料: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北京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5.思考题:为什么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五章 演员与表演(6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演员和演员论的诞生、戏剧表演的特征和创作流程,理解什么是

表现派和体验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及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区别和意义。

表演要求:(1)自由组合,成立表演小组;(2)每个参演剧目做一张宣传海报(PPT),写明剧目名

称、演职人员;(3)每剧表演时间:10-15 分钟,人人参与;(4)讨论分享:总结经验和不足。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演员与演员论 第二节 戏剧表演的特征及其创作流程 第三节 演员的资质与修养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4 学时)、课堂表演及讲评(2 学时) 4.学校资料:梁伯龙、李月主编:《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年版。 5.思考题:通过表演实践,理解什么叫“角色扮演”,理解演员应具备的 5 种资质。

第六章 观众与剧场(3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戏剧观众是再创造的参与者,观众对于戏剧的意义;掌握戏剧观

众学研究的对象,如戏剧观众队伍的结构、观众审美需求的水平层次、观众心理等。了解中外剧场

演变发展的历史。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戏剧观众与观众学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63·

第二节 剧场的历史与演变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 4.学校资料:[日]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 年版。 5.思考题:从观众学的角度,谈谈戏剧应如何争取观众?

第七章 戏剧欣赏与批评(4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戏剧欣赏和批评的特点、规律,掌握戏剧批评的原则、戏剧批评

的种类及方式,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和评论。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戏剧欣赏 第二节 戏剧批评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3 学时)、戏剧鉴赏及讲解(1 学时) 4.学校资料:谭霈生主编:《戏剧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5.思考题:戏剧批评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说历史批评要与美学批评相统一?

第八章 戏剧与教育(3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当前世界戏剧教育思潮及发展趋向,掌握戏剧教育的基本理念。

并通过创作性戏剧教学实践,培养创意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即兴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戏剧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创作性戏剧教学实践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1 学时)、戏剧教育工作坊(2 学时) 4.学校资料:黄爱华等:《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戏剧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5.思考题:(1)谈谈你对戏剧教育的基本理念的理解;(2)谈谈对参加戏剧教育工作坊的感

想、体会和收获。

三、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组织课堂表演、戏剧鉴赏、戏剧教育工作坊共 5 学时。课堂表演练习,包括题表演、即兴表演、

多人小品表演等;学习西方和港台教学模式,以“戏剧教育工作坊”的形式上创作性表演实践课,

深化对戏剧艺术的认识。同时课外适当组织观看舞台演出和戏剧录像等,同时鼓励学生主动走进剧

场观看舞台演出,感受戏剧美,提高鉴赏水平。

序号 实验(实践)项目名称 主 要 内 容 学时实验(实践)属性 类型 组织方式 考核要求

1 课堂表演 中外名剧片段展演及讲评 2 专业基础 综合 课堂 人人参与,不评分

2 戏剧鉴赏 名剧片段欣赏及讲解 1 专业基础 综合 课堂 人人参与,不评分

3 戏剧工作坊 戏剧教育工作坊(戏剧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 专业基础 综合 课堂 人人参与,不评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64·

《女性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Feminism and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大纲主撰人:王侃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95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方向拓展课,是在中国现当文学、文艺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建立从性别立场入手分析问题

的新视角,有助于学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女性主义文学/文化理论;教会学生使用一定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

和解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品与经典作家;学习和掌握女性写作的基本要义;理解女性主

义或女性写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The opening of this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new perspective to analyze problems from a gender standpoint,and help students reexamine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from a brand-new perspective.

Through learning,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feminist literary / cultural theory;make students to use the feminist theory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China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orks and some important.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绪论:女性主义文学/文化理论概述,以及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接

受史 4 4 0

一 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兴起:秋瑾与“女国民”;冰心、冯沅君等

的出场及其相关女性意识的历史批判 2 2 0

二 丁玲与“女国民化”写作,及其相关性别意识与文学意义的重估 2 2 0

三 左翼、底层叙事与萧红的意义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65·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四 张爱玲、《五四遗事》与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新阶段 2 2 0

五 延安与“十七年”时期的女性写作:以丁玲、茹志娟为例 2 2 0

六 新启蒙话语与 1980 年代的女性写作:以张洁、张辛欣为例 2 2 0

七 新的性别写作的开端:性别视野中的王安忆及《叔叔的故事》 2 2 0

八 1990 年代女性写作的基本主题 6 6 0

九 1990 年代女性写作的叙事修辞 6 6 0

十 女性写作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叙事的重构 2 2 0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介绍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取得的成就。对近百年来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潮、

主题及审美形式的演变进行系统的评价与探讨。该课程是 1990 年代中期以来新兴的课程,目前中国

的高校课程设置中所见不多,但就国际背景而言,这门课程又具有世界意义,是中国高校人文课程

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个案。该课程将在大量的作家作品分析为主,介绍 前沿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

有代表性的女性文学经典,使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了解有一个新的视野。 ①掌握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的历史、现状,取

得成就、基本知识

及理论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分析解读有代表性

的女性文学经典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学术视野的拓展,

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通过对大量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的分析解读,

深入了解女性主义理论和中国现当代女性写作的基本面貌。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①波伏娃著,《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 ②米利特著,《性的政治》,钟良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年。 ③王政等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年。 ④孟悦等著,《浮出历史地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⑤杨莉馨著,《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66·

⑥林树明著,《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 ⑦李小江等编,《批评与重建》,三联书店,2000 年。 ⑧李小江等编,《主流与边缘》,三联书店,1999 年。 ⑨李银河著,《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年。 ⑩艾晓明等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上课积极思考讨论,作业认真,很好掌握本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能力。

良好(80-89) 上课积极参与考讨论,作业比较认真,较好掌握本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

能力。

中等(70-79) 上课发言参与程度较低,作业完成情况一般。

及格(60-69) 有缺课现象,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基本掌握本课程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出勤率低,上课与作业不认真,不能掌握本课程内容。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5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50%。 (4)过程考核:课程考核的评分原则为主要检验理论学习效果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文学

现象的能力。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课程作业质量、课堂参与讨论发言的积极性程度

以及考勤情况;期末卷面考试时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理论对文学现象做出判

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4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女性写

作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印象。 2.主要内容:女性主义文学/文化理论概述,以及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史。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 4.学习资料:《第二性》、《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 5.思考题:何为女性主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第一章(2 课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建立起以性别视角观照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意识,

从而掌握相关的理论分析能力。 2.主要内容: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兴起:秋瑾与“女国民”;冰心、冯沅君等的出场及其相关

女性意识的历史批判。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性政治》、《浮出历史的地表》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67·

5.思考题:女性主义理论有何演化?它是如何与现代中国发生关联并开始影响中国现代女性

写作?

第二章(2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女国民化”写作概念有准确理解,并意识到它在评估中国现代女

性主义文学时的重要价值。 2.主要内容:丁玲与“女国民化”写作,及其相关性别意识与文学意义的重估。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莎菲女士日记》、《田家冲》 5.思考题:何谓“女国民化写作”?如何评价丁玲在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中的地位?

第三章(2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和讨论,了解左翼文学视野中的女性写作及其形态。 2.主要内容:左翼、底层叙事与萧红的意义。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生死场》、《呼兰河传》 5.思考题:萧红在中国现代女性写作史上的独特性是什么?

第四章(2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张爱玲对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贡献以及中国女性写作在特定历史

条件下的新演变。 2.主要内容:张爱玲、《五四遗事》与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新阶段。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金锁记》、《五四遗事》 5.思考题:就性别意识而言,张爱玲的写作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新变化?

第五章(2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延安时期和“十七年”时期的中国女性写作的历史轮廓有一个整体

了解。 2.主要内容:延安与“十七年”时期的女性写作:以丁玲、茹志娟为例。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我在霞村的时候》、《百合花》 5.思考题:在这个特定时期和特定的政治空间里,中国女性写作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形态?

第六章(2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女性写作在中国当代再度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学形态。 2.主要内容:新启蒙话语与 1980 年代的女性写作:以张洁、张辛欣为例。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 5.思考题:女性写作在中国当代再次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68·

第七章(2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女性写作在进入 1990 年代以后展示的新变化。 2.主要内容:新的性别写作的开端:性别视野中的王安忆及《叔叔的故事》。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岗上的世纪》、《叔叔的故事》 5.思考题:以王安忆为代表的女性写作,在进入 1990 年代以后呈现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第八章(6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 1990 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写作的几个基本主题及其形成的内在原因。 2.主要内容:1990 年代女性写作的基本主题。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凝眸》、《狗日的足球》、《一个人的战争》、《私人生活》、《上海宝贝》 5.思考题:1990 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写作何以逐渐形成了这样几个基本主题?

第九章(6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 1990 年代中国女性写作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叙事或修辞风格,了解

形成这些风格的文学和文化原因。 2.主要内容:1990 年代女性写作的叙事修辞。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历史、语言、欲望——1990 年代中国女性小说主题与叙事》 5.思考题:1990 年代中国女性写作何以形成了特定的修辞形态?

第十章(2 课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女性写作对文学史叙事的重构意义。 2.主要内容:女性写作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叙事的重构。 3.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课堂讨论结合。 4.学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5.思考题:建构女性文学史是否可能?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69·

《20 世纪中国小说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Fiction Research in 20th Century)

大纲主撰人:徐秀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97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人文学院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精选 20 世纪中国小说名家名篇,通过教授与引导,

使学生熟悉中国现当代小说代表作家及作品,了解其作品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能运用小说研究方

法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初步开拓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offered by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Students would be instucted to

familiar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and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The will learn how to understand the artistic techniques and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works.So that they can read novels with research methods,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of literature,a preliminary to develop their academic research ability.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总论 1 1 0

一 鲁迅 3 3 0

二 革命加恋爱 2 2 0

三 京派 3 3 0

四 海派 3 3 0

五 民间写作 3 3 0

六 革命历史小说 3 3 0

七 贾平凹 2 2 0

八 莫言 1 3 0

九 张炜、张承志 3 3 0

十 余华、苏童 3 3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70·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十一 王安忆、铁凝 3 3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了解 20 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史及代表作家作品。 ②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阅读,具有用文本细读、史料结合等多种小说研究方法分析小说的能

力。 ③通过该课程的研究性和开放性学习,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

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20 世纪中国小说史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赏析小说名家名作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研究性、开发性的

学习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原始文献与

相关研究成果,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年版。 王德威:《中国当代小说二十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年版。 参考文献: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王德威等:《一九四九年以后:当代文学六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 年版。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理论分析透彻,研究能力强,有一定创见。

良好(80-89) 理论分析得当,分析能力强,结论有启发性。

中等(70-79) 理论运用正确,分析能力一般,结论正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71·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及格(60-69) 理论无原则性错误,结论基本正确。

不及格(低于 60) 理论运用差,或结论不正确。

(3)成绩构成:期末论文考核成绩占 50%与平时考核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本课程要求每位选课同学必须观看课程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在课程开设期间须

详细准备一个专题发言,制作多媒体课件宣讲、讨论。鼓励观点争鸣,实现课堂充分互动。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论 1.教学要求:了解 20 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 2.主要内容:20 世纪中国小说发展历程概说。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陈继会:《20 世纪中国小说文化精神》,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5.思考题:现代性与 20 世纪中国小说的联系。

第一章 鲁迅 1.教学要求:体悟鲁迅小说中的文化精神,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分析。 2.主要内容:鲁迅小说。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

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 5.思考题:鲁迅小说有怎样的文化精神其中?

第二章 革命加恋爱 1.教学要求:了解 1920 年代革命加恋爱的小说模式,阅读分析相关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革命加恋爱小说。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韦护》、《爱情三部曲》。 5.思考题:革命加恋爱的小说模式是怎样流行起来的?

第三章 京派 1.教学要求:了解京派小说特征及相关代表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京派小说作家作品:以老舍、沈从文为代表。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骆驼祥子》、《离婚》、《二马》、《边城》、《长河》。《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

代卷)中的《老舍研究资料》、《沈从文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年版。 5.思考题:分析京派小说的语言艺术。

第四章 海派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海派作家组成及作品特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72·

2.主要内容:海派流派特征及作品分析。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梅雨之夕》、《将军底头》、《上海的狐步舞》、《子夜》、《倾城之恋》、《结婚十年》。

杨义:《京派海派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5.思考题:海派文学内部的派别比较。

第五章 张恨水、赵树理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民间的不同定位及相关小说作品。 2.主要内容:张恨水、赵树理。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啼笑因缘》、《金粉世家》、《三里湾》、《李有才板话》。 5.思考题:张恨水与赵树理的民间书写比较。

第六章 革命历史小说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革命历史小说的概念、特征及相关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革命历史小说的特征及作品分析。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保卫延安》、《青春之歌》、《红岩》。郭建敏:《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

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5.思考题:革命历史小说的特征有哪些?

第七章 贾平凹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贾平凹的创作特征。 2.主要内容:贾平凹小说研讨。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孙见喜:《贾平凹传》,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5.思考题:你比较喜欢贾平凹哪一阶段的小说?为什么?

第八章 莫言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 2.主要内容:莫言小说研讨。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孔范今等编:《莫言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 年版。 5.思考题:你怎么看莫言获诺贝尔奖?

第九章 张炜、张承志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张炜、张承志的小说艺术特点。 2.主要内容:张炜、张承志小说研讨。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融入野地》、《批评与灵性》、《金牧场》、《黑骏马》。孔范今等编:《张炜研究资

料》,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 年版。杨怀中:《张承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 5.思考题:“二张”小说中的人文理想精神分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73·

第十章 余华、苏童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余华、苏童的作品创作特色。 2.主要内容:余华、苏童作品研讨。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中国小说学会:《余华研究资料》,《苏童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5.思考题:你怎么看余华的转型?

第十一章 王安忆、铁凝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王安忆、铁凝的作品艺术特色。 2.主要内容:王安忆、铁凝小说研讨。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波伏娃:《第二性》,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年版。陆扬:《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复旦大学博士后 2011 年版。 5.思考题:从日常生活美学或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王安忆、铁凝的小说特色。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74·

《当代科幻小说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Contemporary Science Fiction)

大纲主撰人:詹玲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94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外国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课程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本课程主要集中讲授科幻小说的类别、发展,以及与社会文化的关

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鉴赏。内容包括欧美科幻小说的译介、影视改编,以及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

发展历程,具体作家作品介绍等。 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和了解,通过课

程的讲授使学生初入科幻文学批评之门。 Course Main Content and Main task:This course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different type of Science

Ficti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and how Science Fiction is affected by the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give guidance to students as to appreciation.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ctions:(1)European and U.S.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2.the adaption from novels to movies;3.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Science Fiction;4.The introduction of typical writers and works.

Course status and function on talent cultivation:This course aim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Science Fiction,let them know the basic method of Science Fiction criticism through classroom instruction.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导入 科幻小说的定义、源头及发展 1 1

一 《弗莱根斯坦》、《地心游记》和《时间机器》:欧美科幻小说的经典 2 2

二 《美丽新世界》、《大角星之旅》和《我们》:恶托邦小说 2 2

三 雨果·根斯巴克与《惊异故事》 2 2

四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小说 2 2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75·

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五 新浪潮运动:海因莱因、迪克和勒奎恩 2 2

六 电影与小说:星球大战系列 3 3

七 赛博朋克和反科学的科幻写作 2 2

八 从《月球殖民地小说》说起:中国科幻小说的开端及现代三十年的发展 3 3

九 都市化与工业化的渴望:“十七年”科幻小说的创作 2 2

十 新时期后的低谷期及代表作家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等的小说 2 2

十一 都市化与 1990 年代以来科幻小说的迅猛发展 1 1

十二 刘慈欣小说 2 2

十三 韩松、王晋康的科幻小说 2 2

十四 星河、江波、夏笳、陈楸帆的科幻小说 2 2

十五 复习 2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文学史及基本知识,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阅读

及研究,初步掌握类型文学的研究方法。 ②具有对科幻小说加以初步研究的能力。 ③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历史观和人生观。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科幻小说的文学史

及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初步研究分析科幻

小说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正确科学观、历史

观及人生观的树立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原始文献与

相关研究成果,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要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上交授课教

师。①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分析具体例证、设置讨论议题);②课后阅读(按照讨论议题阅读

相关原始文献与研究成果);③课堂讨论(每小组设置发言人、评议人与记录员,由发言人阐释观点,

由评议人提出评论与质疑,其他同学也可进行评议, 后由记录员记录并形成讨论记录。)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英]亚当·罗伯茨:《科幻小说史》,马小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美]詹姆斯·岗恩:《科幻之路》(1-6),郭建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叶永烈选编:《中国科幻小说经典》,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 年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76·

饶忠华主编:《中国科幻小说大全》,海洋出版社 1982 年版。 王艳等编:《精编英美科幻小说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弗莱德里克·詹姆逊:《未来考古学》,译林出版社 2014 年版。(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期末论文选题采用教师建议与同学自

选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是平时讨论问题的展开与深化。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1.上课积极思考,平时作业能表达有深度的见解,能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的学术探讨和理

论沟通; 2.期末论文选题有意义,符合规范,条理清晰,思维开阔,有深度。

良好(80-89) 1.课堂表现认真,平时作业按时完成,能与老师进行有效的学术探讨; 2.期末论文选题有价值,行文符合规范,条理清晰。

中等(70-79) 1.全勤,平时作业按时完成; 2.期末论文条理通顺,语言流畅,表达清晰,行文符合规范。

及格(60-69) 1.不超过 3 次的课堂缺席,不超过 2 次的未交作业; 2.期末论文能按照基本规范完成。

不及格(低于 60) 1.超过 3 次的课堂缺席,超过 2 次的未交作业; 2.期末论文不能按期、按量完成,格式、行文不符合要求。(1,2 有一项即为不及格。)

(3)成绩构成:考试评分以期末论文与平时阅读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平时阅读与讨论

40%,期末论文 60%。 (4)过程考核:①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表现、课堂问题讨论表现。(50%)老师课堂直接评分,

由学习委员记录。②作业表现:小论文写作。(作业上交,老师评分)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论 科幻小说的定义、源头及发展 1.教学要求:掌握科幻小说的定义及相关基本知识。 2.主要内容:科幻小说的定义、源流及发展概况。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材料:《科幻小说的定义》,彼得·尼科尔主编:《科幻小说百科全书》。 5.思考题:科幻小说有什么特质?

第一章 《弗莱根斯坦》、《地心游记》和《时间机器》:欧美科幻小说的经典 1.教学要求:了解相关作家作品,进行阅读分析。 2.主要内容:《弗莱肯斯坦》、《地心游记》和《时间机器》:欧美科幻小说的经典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科学怪人》的生命伦理解读,《电影评介》2007.17。《鲁迅与儒勒·凡尔纳之间》,

《鲁迅研究月刊》2003.6。《永不妥协:时间机器的伦理警示》,《世界文学评论》2010.2 5.思考题:你怎么看科幻小说中的时空概念?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77·

第二章 《美丽新世界》、《大角星之旅》和《我们》:恶托邦小说 1.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敌托邦小说,阅读分析相关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美丽新世界》、《大角星之旅》和《我们》:敌托邦小说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告别敌托邦: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理论主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7 5.思考题:乌托邦小说的其他分支有哪些?

第三章 雨果·根斯巴克与《惊异故事》 1.教学要求:了解雨果·根斯巴克和他所创办的《惊异故事》杂志在美国科幻小说史上的重

要地位及价值意义。 2.主要内容:雨果·根斯巴克与《惊异故事》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材料:网络上的《惊异故事》期刊阅读。 5.思考题:通俗化对科幻小说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第四章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小说 1.教学要求:了解阿西莫夫及他的机器人小说。 2.主要内容: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小说。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从阿西莫夫的创作观看科幻创作》,《文艺评论》1995.3 5.思考题:你怎么看人工智能机器人引发的道德问题?

第五章 新浪潮运动:海因莱因、迪克和勒奎恩 1.教学要求:了解新浪潮运动的兴起、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新浪潮运动:海因莱因、迪克和勒奎因。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异乡异客》、《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左手的黑暗》 5.思考题:新浪潮科幻的文学价值在哪里?

第六章 电影与小说:星球大战系列 1.教学要求:了解科幻小说的电影改编及受众群体的影响。 2.主要内容:星球大战系列电影。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2001:太空漫游》、《星际迷航》、《人猿星球》、《星球大战》 5.思考题:从某一个角度入手分析星球大战系列作品在科幻史上的意义,提示:宗教、科普、

人性等。

第七章 赛博朋克和反科学的科幻写作 1.教学要求:了解赛博朋克这一科幻小说流派特征以及相关作家作品。对反科学的科幻小说

有一定认识。 2.主要内容:赛博朋克和反科学的科幻写作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78·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海外赛博朋克前沿问题追踪》,《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13 5.思考题:比较中外赛博朋克的写作异同。

第八章 从《月球殖民地小说》说起:中国科幻小说的开端及现代三十年的发展 1.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科幻小说生成、发展历程。 2.主要内容:从《月球殖民地小说》说起:中国科幻小说的开端及现代三十年的发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材料:《20 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发展史论》,《文艺争鸣》2003.6 5.思考题:现代性与中国科幻小说兴起之间的联系。

第九章 都市化与工业化的渴望:“十七年”科幻小说的创作 1.教学要求:了解“十七年”期间的科幻代表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都市化与工业化的渴望:“十七年”科幻小说的创作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科幻小说十家》,赵世洲编,海燕出版社 1989 年版。《中国当代科幻论》,《当

代文坛》2003.6 5.思考题:为什么“十七年”间科幻小说被划为儿童文学类?

第十章 新时期后的低谷期及代表作家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等的小说 1.教学要求:了解新时期科幻小说的发展史,重点了解反对精神污染运动对科幻小说发展的

重要影响,阅读分析叶永烈等代表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新时期后的低谷期及代表作家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等的小说。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郑文光论》,《当代作家评论》1984.4。《中国科幻小说盛衰探源》,《杭州大学学

报》(哲社版)1992.1。《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中国会员作品选》,希望出版社 1988 年版。 5.思考题:为什么新时期科幻小说会走向低谷?

第十一章 都市化与 1990 年代以来科幻小说的迅猛发展 1.教学要求:了解都市化背景下的科幻小说新发展。 2.主要内容:都市化与 1990 年代以来科幻小说的迅猛发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材料:《人类是自己的敌人——现代都市文化忧虑主题在文艺中的表现》,《南方文坛》

2003.1 5.思考题:都市化怎样影响了科幻小说的创作发展?

第十二章 刘慈欣小说 1.教学要求:了解刘慈欣科幻小说的特征及价值。 2.主要内容:《三体》系列、《微纪元》、《乡村教师》等。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当科普的科幻尝起来是文学的》,“科学松鼠会”网站。《从大海见一滴水——

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科普研究》2011.6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79·

5.思考题:新浪潮科幻的文学价值在哪里?

第十三章 韩松、王晋康的科幻小说 1.教学要求:了解韩松、王晋康科幻小说的特征及价值。 2.主要内容:韩松、王晋康的科幻小说。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地铁》、《血祭》、《世纪之交中国主要科幻作家述评》 5.思考题:你怎么看韩松小说中的先锋色彩?

第十四章 星河、江波、夏笳、陈楸帆的科幻小说 1.教学要求:了解星河、江波、夏笳、何夕、陈楸帆等作家及其作品。 2.主要内容:星河、江波、夏笳、何夕、陈楸帆的科幻小说。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材料:《平行》、《关妖精的瓶子》、《网络游戏联军》、《湿婆之舞》、《荒潮》 5.思考题:比起叶永烈等老一辈科幻作家,星河等新一代科幻作家的特点在哪里?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80·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大纲主撰人:欧阳灿灿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704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比较文学是从跨文化或跨学科的广阔视野研究文学文本。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文学的

历史、性质、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在跨文化的视野中更加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中外文学与文化

现象,培养学生新的人文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invites students to approach world literature in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It covers the history,essence,and the basic theorie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helps our students to better read and criticize the world literary texts,to broaden their academic vision,then get to know how to read literary works and cultural phenomena in critical ways.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4 4 0

二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2 2 0

三 渊源学 2 2 0

四 誉舆学 2 2 0

五 译介学 3 3 0

六 形象学 3 3 0

七 接受学 3 3 0

八 文化误读 3 3 0

九 主题学 3 3 0

十 文类学 3 3 0

十一 比较诗学 2 2 0

十二 跨学科研究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81·

3.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文学这样一门新兴学科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在新的视野中更加

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中外文学与文化现象,培养学生新的人文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

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性质、特征、研究类型、范畴、

方法、目的,加深对中外文学及其文化内蕴的理解,产生了解比较文学研究成果的兴趣,具备在中

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比较文学教学的能力。 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了解:比较、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范畴与方法 学习重点:译介学;接受学、文化误读、形象学 学习难点:什么是比较、比较文学;为什么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简单地对比;对文学进行比较

时应注意什么;如果比较文学不是简单地对比文学,那又是什么。 ②掌握作为文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比较文学运用于研究实践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培养学生

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培养创新精神,培养跨文化跨语言的宏大学术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现代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比较文学的基本理

论及知识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比较文学运用于研

究实践的基本方法

与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术视野的拓展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以比较文学原理为主要教学内容,兼及比较文学研究成果;通

过介绍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加深学生对比较文学原理的理解,也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学与文化现象

的认识。(2)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举例论述问题时师生之

间应呈“互动”关系。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 陈惇、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参考书:《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乐黛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比较文学概论》(杨乃

乔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比较文学通论》(孟昭毅编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比较文学新编》(吴家荣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82·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良好(80-89) 良好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等(70-79) 基本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及格(60-69) 能够掌握多数重难点,了解一点学习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无法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5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和特点(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比较文学的性质、特征及定义;认识学习比较文学的基本素养与要求;掌

握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史。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比较文学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意义 第三节 怎样学习比较文学 第四节 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比较文学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为什么说比较文学是在危机中产生与发展的?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内容与特点;认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

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平行研究的优缺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综述 第二节 影响研究概论 第三节 平行研究概论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平行研究中把跨文化的“X”与“Y”

相比较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三章 渊源学(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渊源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渊源学的定义 第二节 渊源学的理论基础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83·

第三节 渊源学的实例分析 第四节 渊源学的步骤与方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渊源学与流传学的区别是什么?渊源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第四章 流传学(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流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流传学的定义 第二节 流传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流传学的实例分析 第四节 流传学的研究步骤、方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流传学?流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第五章 译介学(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媒介学及译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译介学的定义 第二节 译介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译介学的实例分析 第四节 译介学研究的步骤、方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译介学?什么是“翻译的政治”?译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方法是什

么?

第六章 形象学(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形象学的定义 第二节 形象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形象学的实例分析 第四节 形象学研究的步骤、方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形象学?形象学研究的对象及方法是什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84·

第七章 接受学(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接受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接受学的定义 第二节 接受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接受学的实例分析 第四节 接受学研究的步骤、方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接受学?接受学与流传学的区别是什么?接受学研究的对象及方法是

什么?

第八章 文化误读(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文化误读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化误读的定义 第二节 文化误读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 第三节 文化误读学的实例分析 第四节 文化误读的研究步骤、方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文化误读?文化误读的发生机制是什么?文化误读研究的注意事项是

什么?

第九章 主题学(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主题学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主题学的定义 第二节 主题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第三节 主题学的研究类型与方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主题学?比较文学主题学与文艺学学界的主题学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主题学研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十章 文类学(3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文类学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类学的定义 第二节 文类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85·

第三节 文学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文类学的研究类型与方法 第五节 缺类研究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文类学?比较文学文类学与文艺学学界的文类学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文类学研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十一章 比较诗学(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比较诗学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比较诗学的定义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类型、方法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诗学?什么是比较诗学?比较诗学研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十二章 跨学科研究(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掌握跨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跨学科研究的定义、理论依据、原则、步骤与方法 第三节 文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关系的研究 (一)文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 (二)文学与哲学关系的研究 (三)文学与语言学关系的研究 (四)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 (五)文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研究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比较文学的各类教材及参考书。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86·

《西方现代派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 Western Modernist Literature)

大纲主撰人:李海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55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外国文学Ⅰ、外国文学Ⅱ、

人文名典选读、比较文学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为欧美 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

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新小说派魔幻现实主义等

重要流派,以及爱略特《荒原》、卡夫卡《变形记》、乔伊斯《尤利西斯》、萨特《恶心》、与贝克特

《等待戈多》、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西蒙《佛兰德公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名家名作。

要求学习、阅读和研究重点作家作品,了解各文学思潮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并识记它们各自的

艺术特征、影响及贡献,掌握分析研究现代主义思潮流派、作家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are the modernist literary schools and writer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20th century,which require students to study,read and research key writers and important works,and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literary schools of thought,make full knowledge of their respe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and contributes,We also have the high requirements that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master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tudying modernist schools of thought,writers and work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to cultivate aesthetic tastes,and to cultivate moral sentiment.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课程为一个学期,安排在三秋学期,2 学分,每周 2 课时,共 32 课时。

《西方现代派文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概论 2 2 0

二 象征主义文学 4 4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87·

三 表现主义文学 4 4 0

四 意识流小说 4 4 0

五 存在主义文学 4 4 0

六 荒诞派戏剧 2 2 0

七 黑色幽默 2 2 0

八 新小说 4 4 0

九 魔幻现实主义 4 4 0

十 期末考试 2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各种文艺思潮、流派、运动的嬗变关系。了解各文学

思潮流派的发生发展高潮的形成极其、它们各自的艺术特征、影响及贡献。 ②通过阅读和研究重点作家作品,具有分析和研究思潮流派、作家作品的能力。 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各种文艺

思潮的基本特点、影响及贡献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阅读研究作家作品,分析探究

思潮流派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文学鉴赏力、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讲授,突出重点,注意难点,概念清楚,观点正确。 (2)课前布置作品阅读,提出思考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以多媒体课件及电子书籍、影视音响、图片资料等手段辅助教学。 (4)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学期结合重点作家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

-2 次。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欧美现代文学史》,何仲生、项晓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曾艳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袁可嘉等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2)课程网站:http://e-learning.hznu.edu.cn/eol/homepage/common/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88·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良好(80-89) 良好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等(70-79) 基本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及格(60-69) 能够掌握多数重难点,了解一点学习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无法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5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①结合教学,布置阅读和分析外国文学作

品。②进行范例讲评,组织学生课堂交流演讲。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概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 20 世纪欧美各国文学文学概况、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分期,理解

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哲学基础、掌握主要文学流派和艺术表现特征。难点为如何正确评价现代主义文

学功过得失。 2.主要内容:20 世纪西方文学的形成与发展;20 世纪西方文现代派文学产生的原因;20 世纪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哲学基础;20 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20 世纪西方文化与历史资料,相关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的研究资料。 5.思考题:(1)现代派文学的发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2)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产生的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起直接影响和作用的哲学流派有那些?

二、象征主义文学(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庞德与意象派、意象派发展的不同阶段、诗歌意象的生成原则。识记象征

主义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掌握象征主义的艺术特征、艾略特与《荒原》。难点为如何认识象征主义前

后期象征主义的区别。 2.主要内容: 一、象征主义文学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二、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与代表作家作品 (一)前期象征主义 (1)魏尔伦《无词的浪漫曲》 (2)兰波《母音》/《醉舟》 (3)玛拉美《牧神的午后》

(二)后期象征主义 (1)瓦雷里《海滨墓地》 (2)里尔克《图象集》 (3)叶芝《塔楼》(《在学童们中间》)、《一九一六年的复活》、《驶向拜占庭》 (4)艾略特《荒原》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89·

三、庞德与意象主义 四、象征主义的艺术特征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象征主义诗歌及其相关象征主义诗人的研究资料,艾略特《荒原》。 5.思考题:(1)象征主义大师们各自在创作中体现的主要象征特点是什么?(2)前后期象征

主义的主要区别。(3)从《荒原》看艾略特象征主义艺术特征。

三、表现主义文学(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表现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识记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重点

掌握: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卡夫卡与《变形记》、《城堡》。难点为如何认识表现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

文学关系。 2.主要内容:表现主义是 20 世纪西方的第一个思潮流派, 初出现在艺术界,1901 年法国巴

黎的画展上,出现了题为“表现主义”的绘画,至 1908 年,巴黎的刊物上不断出现理论文章,强调

要展示的就是表现。表现主义开始流行。文学界表现主义 先出现在德国,1911 年德国正式出现了

表现主义文学思潮流派。 一、表现主义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二、表现主义发展与代表作家作品 (一)表现主义的第一次高潮在德国 (1)施特恩海姆三部曲《裤子》 (2)凯泽的戏剧《从清晨到午夜》 (3)托勒尔《转变》

(二)表现主义文学 30、40 年代形成第二次高潮 (1)恰佩克《万能机器人》 (2)奥尼尔《毛猿》、《琼斯皇帝》 (3)卡夫卡《美国》、《审判》、《城堡》、《变形记》

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表现主义研究的相关资料,卡夫卡《变形记》、《城堡》、奥尼尔《毛猿》。 5.思考题:卡夫卡的小说创作特征。分析《变形记》思想内涵与艺术特征。

四、意识流小说(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概况。识记意识流小说作家的代表作家作品作品。重点

掌握意识流小说艺术特征、《尤利西斯》的人物形象、思想意义与艺术分析。难点为如何认识意识流

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如何认识意识流小说的真实性? 2.主要内容:20 世纪 20-40 年代形成的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直接表现人物内心意识,特别

是潜意识活动文学流派。 一、意识流小说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二、意识流小说的形成与发展 三、意识流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作品 (1)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90·

(2)乔伊斯《尤利西斯》 (3)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4)吴尔夫《达罗威夫人》

四.意识流小说艺术特征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意识流小说研究的相关资料。伍尔夫小说、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乔伊斯《尤

利西斯》 5.思考题:(1)谈谈你对意识流文学特征的理解(结合与传统小说创作的区别)。(2)意识流

作为一种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有哪些模式?(3)从达罗威夫人的意识流程谈谈其人物形象。

五、存在主义文学(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存在文学的发展概况。识记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理解存在

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的关系。重点掌握存在主义文学艺术特征、萨特《恶心》和《禁闭》。难点

为如何认识存在主义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2.主要内容:存在主义文学出现于 40 年代,在 50、60 年代达到高潮。存在主义文学是对存

在主义哲学进行形象阐述的思潮流派。存在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一、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 二、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1)萨特《恶心》、“境遇剧”《间隔》、《恭顺的技女》 (2)加缪《局外人》、《鼠疫》

三、存在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存在主义研究的相关资料。萨特《恶心》、加缪《鼠疫》 5.思考题:(1)谈谈萨特《恶心》或《墙》的所体现的哲理思想内涵。(2)分析莫尔索与里

厄医生自由选择的区别。

六、荒诞派戏剧(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与发展概况。识记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作品。重点

掌握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征、贝克特《等待戈多》。难点为如何正确评价荒诞派戏剧? 2.主要内容: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 20 世纪 50─60 年代在法国兴起和形成,而后流行

于西方戏剧舞台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一反传统戏剧的规律、特点,又被称为“反戏剧派”,“反

传统戏剧派”。 一、荒诞派戏剧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二、荒诞派戏剧的发展 三、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作品 (1)尤奈斯库《秃头歌女》、《犀牛》 (2)贝克特《在等待戈多》

四、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征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荒诞派戏剧研究的相关资料。尤奈斯库《秃头歌女》、贝克特《等待戈多》。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91·

5.思考题:(1)分析《秃头歌女》中体现的思想意义。(2)以《等待戈多》为例,谈谈荒诞

派戏剧的艺术特征。(3)谈谈《犀牛》与《变形记》中变形的异同。

七、黑色幽默(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黑色幽默的哲学基础与发展概况。识记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掌

握黑色幽默小说艺术特色、海勒生平创作及其代表作《第 22 条军规》。难点为如何认识《第 22 条军

规》的象征意义? 2.主要内容:黑色幽默是六十年代在美国流行的小说领域的思潮流派,是存在主义在美国小

说领域的再现,是存在主义产物,是表现一种悲观绝望的幽默,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

的幽默。 一、黑色幽默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二、黑色幽默代表作家作品 (1)巴思《烟草经纪商》 (2)冯内古特《第五号屠场》 (3)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4)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三、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黑色幽默研究的相关资料。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5.思考题:(1)谈谈《第 22 条军规》所体现的象征性与黑色幽默性特征。(2)黑色幽默与荒

诞派戏剧的比较。

八、新小说(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新小说的形成与发展。识记新小说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掌握新小说的艺术

特征、罗伯-格里耶的《窥视》。难点为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异同? 2.主要内容:20 世纪 50 年代在法国首先出现的一种以反传统小说为目标的文学思潮流派,也

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以来出现的反巴尔扎克式的各种新颖小说样式的统称。 一、新小说派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二、新小说派的形成与发展 三、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作品 (1)罗布-格里耶《窥视》、《橡皮》 (2)米歇尔·布托尔《变》 (3)西蒙《佛雷德公路》

四、新小说派的艺术特征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新小说研究相关资料。罗布-格里耶《窥视》、西蒙《佛雷德公路》。 5.思考题:(1)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2)新小说与自然主义小说的区别。(3)小说《窥

视》中所体现的新小说派的艺术特征。(4)《佛雷德公路》的艺术特色。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92·

九、魔幻现实主义文学(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识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掌握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马尔克斯生平创作及其代

表作《百年孤独》。难点为如何认识魔幻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异同? 2.主要内容: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 重要的文学流派,形成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50

─70 年代盛行。魔幻现实主义以小说创作为主,把神奇魔幻的神话传说和拉丁美洲现实生活描写结

成一体,是拉美本地文学和西方文学相结合的产物。 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1)拉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 (2)鲁尔福《佩德罗·帕拉莫》 (3)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学习资料:阅读魔幻现实主义研究的相关资料。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5.思考题:(1)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2)《百年孤独》的象征意义。(3)

《百年孤独》的艺术表现特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93·

《20 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Western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大纲主撰人:李海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44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现实主义文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演进历

史,目的在于使中文系本科生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欣赏二十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和作品的艺术成就,领悟其思想价值,从而获得开放性的眼光与胸襟,

灵活掌握现代思维方式,以树立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与已有的中国文学知识一起,形成完

整的文学与文化修养。 This course is a selective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western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Through the academic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expand their horizons,to appreciate its achievements,to understand its value,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students have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to establish the human fate of ultimate solicitude,together with the existing knowledge Chinese the formation of literature,literature and culture complete.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导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 2 2 0

二 第一章 高尔基 4 4 0

三 第二章 肖洛霍夫 4 4 0

四 第三章 “迷惘的一代”和海明威 6 6 0

五 第四章 罗曼•罗兰 4 4 0

六 第五章 劳伦斯 4 4 0

七 第六章 托马斯•曼 4 4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94·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八 第七章 其他重要作家 4 4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概况及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流派、运动在部分

重要国家的具体展开。 ②通过阅读和研究重点部分二十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了解其独特风格和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及贡献,并具有初步分析和研究作家作品的能力。 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概况及现实主义文艺思

潮流派、运动的具体展开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阅读、研究重点作品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文学鉴赏力、审美情趣的

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聂珍钊主编:《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参考书: 龚翰熊:《20 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刘建军主编:《20 世纪西方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聂珍钊、姜岳斌、李东辉主编:《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北京:三联书店 2003 年版;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曾繁仁主编:《20 世纪欧美热点问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95·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导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2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二十世纪上半世纪的整体社会和历史背景,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现实主

义文学在进入二十世纪时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2.主要内容: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二、战争和杀戮的世纪。三、非

理性主义哲学思潮。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尼采、叔本华、柏格森、弗洛伊德等哲学家的代表作。 5.思考题:(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上半世纪是一个动荡、苦难的世纪?(2)二十世纪的时代

背景与文学思潮的关系是什么?(3)二十世纪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潮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在哪里?

第一章 高尔基(4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二十世纪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大家高尔基,让学生们了解高尔基的生

平,掌握高尔基的代表作《海燕》和《母亲》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主要内容:一、生平与创作;二、《海燕》;三、《母亲》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海燕》、《母亲》 5.思考题:(1)相比 19 世纪俄国文学的两座高峰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你认为高尔基

的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2)《海燕》的主题和艺术特征是什么?(3)分析《母亲》中

世界文学史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

第二章 肖洛霍夫(4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授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作家肖洛霍夫,让学生们了解肖洛霍夫

的生平,掌握《静静的顿河》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一、生平与创作;二、《静静的顿河》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一个人的遭遇》、《静静的顿河》 5.思考题:谈谈你对肖洛霍夫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看法。(2)《静静的顿河》艺术特

色是什么?(3)《静静的顿河》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原因与意义是什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96·

第三章 “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6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二十世纪现实主义重要流派之一“迷惘的一代”以及该流派的代表作

家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让学生们了解“迷惘的一代”基本概况和一些代表作家的作品,掌握菲茨

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一、“迷惘的一代”的起源和意义;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三、海明威与《太

阳照常升起》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 5.思考题:(1)“迷惘的一代”如何起源的以及意义何在?(2)结合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

的盖茨比》谈谈你对美国梦的理解?(3)请结合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谈谈你对“迷惘的一代”

的看法。

第四章 罗曼•罗兰(4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法国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罗曼•罗兰,让学生们了解罗曼•

罗兰的生平,掌握《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一、罗曼•罗兰的生平与创作;二、《约翰•克里斯朵夫》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约翰•克里斯朵夫》 5.思考题:(1)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许多事迹是以谁为原型的?(2)《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如

何宣扬人道主义与英雄主义的?(3)谈一谈《约翰•克里斯朵夫》与音乐的关系。

第五章 劳伦斯(4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法国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劳伦斯,让学生们了解劳伦斯

的生平,掌握《査太莱夫人的情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一、劳伦斯的生平与创作;二、《査太莱夫人的情人》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儿子与情人》、《虹》、《査太莱夫人的情人》 5.思考题:(1)为什么说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极具现代意识和开拓性的作家?(2)《査太

莱夫人的情人》为何要通过对自然性爱的肯定达到对现代文明的否定?(3)谈一谈你对劳伦斯小说

中性爱描写的看法。

第六章 托马斯•曼(4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德国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托马斯•曼,让学生们了解托马

斯•曼的生平,掌握《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一、托马斯曼的生平与创作;二、《布登勃洛克一家》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布登勃洛克一家》 5.思考题:(1)《布登勃洛克一家》为何要写“一个家庭的没落”?它与我国伟大著作《红楼

梦》有何相同点?(2)《布登勃洛克一家》艺术手法体现在哪里?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97·

第七章 其他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4 学时) 1.教学要求:本章讲授其他六位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让学生们了解这些重要

作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一、毛姆小说;二、纪德《伪币制造者》;三、雷马克《西线无战事》;四、茨

威格的中短篇小说;五、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六、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4.学习资料:《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西线无战事》、《象棋的故事》、《一

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愤怒的葡萄》 5.思考题:(1)为何毛姆和茨威格的小说很受欢迎,但文学地位却不高?(2)结合雷马克的

《西线无战事》谈一谈二十世纪西方战争小说。(3)你 喜爱的二十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品

有哪些并给出喜爱的理由。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298·

《20 世纪俄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Russian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大纲主撰人:李莉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92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外国文学Ⅰ、外国文学 II、

人文名典选读、人文名典选读 II、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讲授的是 20 世纪俄国文学的衍变,主要内容有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白银时代传统与现代文学流派形成的文学繁荣;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1956 年以后解冻时期的文学新气象;1991 年苏联解体带给文学的冲击和新

机遇。其中包括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解读与分析。本课程的设置,既可以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对俄国文学形成完整的历史链,同时也从借鉴比较角度,帮助拓展和加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认识。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The course is taugh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Russian literature.The main contents are at the end of nineteenth Century twentieth Centu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ilver age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literary form of literary prosperity;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viet Socialist Realism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of 1956;after the thaw period literary NEW weather;in 1991 the Soviet Union brings literature impact and new opportunities.Including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famous works of various periods.The setting of this course can help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form a complete historical chain of Russian literature.At the same time,they can help develop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from the angle of reference and comparison.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白银时代文学 12 12 0

二 苏联文学的开端 8 8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299·

三 解冻文学及其流变 10 10 0

四 二十世纪的 后十年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 20 世纪俄国文学概况及各种文艺思潮、流派、运动的嬗变关系。通过文

本细读,了解作家的独特风格和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及贡献。 ②通过阅读和欣赏名著,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③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20 世纪俄国文学概况及文艺

思潮、流派、运动的嬗变关系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阅读、欣赏名著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强调系统性、科学性,突出重点,注意难

点,概念清楚,观点正确。 (2)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刘文飞、陈方著:《俄国文学大花园》,湖北教育出版社 叶尔绍夫著:《苏联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阿格诺索夫著:《20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课程网站:暂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完全达到教学目标 1、2、3、4。

良好(80-89) 达到教学目标 1、2、3、4。

中等(70-79) 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1、2、3。

及格(60-69) 部分达到教学目标 1、2、3。

不及格(低于 60) 整体未达到。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为读书报告(不少于 3 篇);课程长短论文各 1 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00·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白银时代文学(1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动向,重点掌握经典作家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俄国白银时代文学状况概述 第二节 现实主义作家作品 第三节 现代主义三个流派 第四节 蒲宁及创作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蒲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安德烈耶夫《七个被绞死的人》;库普林《亚玛

街》;象征派诗选;别雷《彼得堡》;阿克梅派诗选。 5.思考题:白银时代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第二章 苏联文学开端(8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形成过程,能够历史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名著。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高尔基的创作以及对苏联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二十年代的文学思潮流派与创作实况 第三节 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题材 第四节 二、三十年代的潜流文学 第五节 四十年代的卫国战争文学和战后“无冲突论”、“粉饰太平”之下的创作。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高尔基《母亲》、《阿尔莫诺夫家的事业》;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勃

洛克《十二个》;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叶赛宁诗选;扎米亚金《我们》;布尔加科夫《大师

和玛格丽特》;普拉东诺夫《地基》。 5.思考题: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章 解冻文学及其发展(10) 1.教学要求:了解五、六十年代解冻时期的文学论争的焦点问题和各流派的文学特点,重点

掌握肖洛霍夫和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解冻文学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奥维奇金派 第三节 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和“战壕真实派” 第四节 索尔仁尼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和集中营文学 第五节 “第四代”作家和“青年自白小说” 第六节 七、八十年代的道德题材 第七节 帕斯捷尔纳克和回归文学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01·

4.学习资料: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静静的顿河》;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索

尔仁尼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5.思考题:诺贝尔文学奖你读懂了吗?

第四章 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2 学时) 1.教学要求:大致了解这一非常时期的文学状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苏联解体后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文学种类及概况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佩列文《“百事”一代》。 5.思考题:谁是文学的主宰。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02·

《外国诗歌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Foreign Poetry Appreciation)

大纲主撰人:李海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45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外国文学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外国诗歌鉴赏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一门以阅读与欣赏部分外国优秀诗歌

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由于课时有限,本课程无法系统、全面地介绍外国诗歌的发展脉络。本课程的

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有代表性的外国诗歌流派中重要诗人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外国诗

歌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学习与研究外国诗歌的兴趣,并结合对外国诗歌的鉴赏,领悟外国诗歌的魅

力,欣赏外国诗歌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价值,获得开放性的眼光与胸襟,使学生灵活掌

握现代思维方式,以树立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与已有的中国文学知识一起,形成完整的文

学与文化修养。 Foreign Poetry Appreciation is the cor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the appreciation of some foreign poetry.This course is a course for reading and appreciating some of the best foreign poetry.Due to the limited class time,this course cannot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poetry.But the main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oreign poetry genre of representative,especially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of representative works,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to cultivate basic foreign poetry appreciation ability,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terest in foreign poetry,combined with the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poetry,and most importantly,to realize the charm of foreign poetry,appreciate the profound thought and exquisite artistic value of the foreign poetry.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students obtain the open eyes and mind,master the modern way of thinking,and establish the human fate of ultimate solicitude,together with the existing knowledge Chinese the formation of literature,literature and culture complete.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03·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外国诗歌的形式与理论 4 4 0

二 莎士比亚与十四行诗 4 4 0

三 浪漫主义诗歌 8 8 0

四 象征主义诗歌 4 4 0

五 20 世纪诗歌 12 1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外国的一些重要诗歌理论、流派和重要诗人的代表作品。了解其独特风

格和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及贡献。 ②通过阅读和研究重要诗歌流派和优秀诗作,并具有初步分析和研究外国诗歌的能力。 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对外国诗歌的鉴赏力、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外国诗歌理论、流派、诗

人、作品、风格及其对文

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阅读、研究重要诗歌流派

和诗作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文学鉴赏力、审美情趣的

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讲授,强调系统性、科学性,突出重点,注意难点,概念清楚,观

点正确。 (2)注意师生双向交流,课前布置阅读任务,做必要的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4)每学期结合重点作家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1-2 次。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聂珍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辜正坤:《英文名篇鉴赏金库(诗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04·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教学目标 1.2.3.

良好(80-89) 教学目标 1.2,基本达到 3.

中等(70-79) 教学目标 1.2.

及格(60-69) 教学目标 1.

不及格(低于 60) 全部不达标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读书报告,学期长、短论文。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外国诗歌的形式与理论(4 学时) 1.教学要求:对外国诗歌的形式做总体的介绍并对外国诗歌的理论分类梳理和探讨。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国诗歌的形式导论 第二节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 第三节 艾略特的诗歌理论 第四节 现代派的诗歌理论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抒情歌谣集》、《传统与个人才能》、《影响的焦虑》 5.思考题:(1)外国诗歌的基本韵律。(2)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理论。(3)艾略特的诗

歌理论。(4)现代派诗歌的理论。

第二章 莎士比亚与《十四行诗》(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莎士比亚的诗歌风格与主题;掌握十四行诗的基本特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十四行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5.思考题:(1)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特征。(2)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第三章 浪漫主义诗歌(8 学时) 1.教学要求:系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时代背景以及它的起源与发展,并

能够以独到的欣赏角度鉴赏并分析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作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浪漫主义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前浪漫主义诗人 第三节 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05·

第四节 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第五节 雪莱《致云雀》精读 第六节 后浪漫主义诗人——勃朗宁夫人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华兹华斯诗选》、《古舟子咏》、《雪莱诗选》、《拜伦

诗选》、《济慈诗选》、《勃朗宁诗选》 5.思考题:(1)前浪漫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2)湖畔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特征。(3)拜伦、雪莱和济慈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4)勃朗宁夫妇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征。

第四章 象征主义诗歌(4 学时) 1.教学要求:系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象征主义诗歌的起源与发展,掌握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

以及前期和后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波德莱尔诗歌 第二节 前期象征主义诗歌 第三节 后期象征主义诗歌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恶之花》、《兰波诗选》、《荒原》 5.思考题:(1)波德莱尔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2)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艺术特征。(3)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4)艾略特《荒原》思想内容与艺术特

征。

第五章 二十世纪诗歌(12 学时) 1.教学要求:掌握并了解二十世纪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的兴起与发展,了解这些有代表

性诗歌流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意象派诗歌 第二节 弗罗斯特的诗歌 第三节 自白派诗歌 第四节 后现代派诗歌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意象派诗选》、《弗罗斯特诗歌全集》、《自白派诗选》 5.思考题:(1)意象派诗歌的特征。(2)弗罗斯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3)美国自

白派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4)后现代诗歌的特征。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06·

《英美短篇小说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A Select Reading of English Novels)

大纲主撰人:刘小刚 大纲审核人:刘婷婷、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4600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作用主要是通

过阅读和分析英语小说,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学和西方文化

的了解。 This course is a selected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Internation Education of Chinese and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iming to promote the basic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humanistic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western culture,throught reading and analyzing English novels.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Unit 1 Early Autumn 4

二 Unit 2 The Washwoman 4

三 Unit 3 The Discus Thrower 4

四 Unit 4 Mr.Know-All 4

五 Unit 5 The Taste 4

六 Unit 6 The Swing 4

七 Unit 7 Araby 4

八 Unit 8 The Lady,or The tiger 4

合 计 3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是通过学习与小说写作及欣赏有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小说的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07·

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语言学习运用和文学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英语

小说的基本要素以及基本要素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英语小说的发展史,以及英语小说在英

美文学中的地位,从而帮助学生从某个角度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特色。 ①掌握英美小说批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阅读,初步掌握类型文学及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批判能力。 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英美小说批评的基

本理论和知识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类型文学及文化的

研究和批评方法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学术视野的拓展,

创新精神和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课堂面授、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为主,并辅以课后练习。课堂面授以讲为主,

教学过程中以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小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敏感性和理解能

力。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利用多媒体播放英语原版电影电视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课后布置书面作用

4 次,主要以小论文形式完成。布置学生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相关的英美文学知识,以便进一

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5.课程资源: 教材: 虞建华编著:《英语短篇小说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参考书: 布鲁克斯,沃伦编著:《小说鉴赏》,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年。 布莱斯勒:《文学批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08·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Unit 1 1.教学要求:掌握短篇小说的概念。 2.主要内容:Early Autumn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小说鉴赏》、《文学批评》 5.思考题:小说的解读有唯一的标准吗?

Unit 2 1.教学要求:掌握作者、叙述者和读者的概念。 2.主要内容:The Washwoman;A Piece of Yellow Soap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小说鉴赏》,《叙事、文体与潜文本》。 5.思考题:什么是叙事者?他等同于作者吗?

Unit 3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主题与背景。 2.主要内容:The Discus Thrower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小说鉴赏》,《文学批评》,《细读经典》 5.思考题:如何确定一篇小说的主题?举例说明小说标题是怎么表现主题的。

Unit 4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塑造。 2.主要内容:Mr.Know-All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小说鉴赏》、《英语短篇小说解读》 5.思考题:本讲中的小说是谁的故事?其行为和动机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Unit 5 1.教学要求:了解故事与情节。 2.主要内容:The Taste.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小说鉴赏》、《经典情节 20 种》 5.思考题:故事与情节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Unit 6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写作技巧:倒叙和伏笔。 2.主要内容:The Swing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小说鉴赏》、《叙事、文体与潜文本》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09·

5.思考题:本讲小说的叙述技巧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Unit 7 1.教学要求:了解小说风格。 2.主要内容:Araby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小说鉴赏》、《英语短篇小说解读》 5.思考题:本讲小说的风格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Unit 8 1.教学要求:了解浪漫主义小说。 2.主要内容:The Lady or the Tiger. 3.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4.学习资料:《小说鉴赏》、《英语短篇小说解读》 5.思考题:浪漫主义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10·

《东方文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Eastern Literature Studies)

大纲主撰人:欧阳灿灿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31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旨在从文化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东方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

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各时期主要国家、地区的文学面貌、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成就和影响,培养、

提高学生鉴赏、教学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Eastern Literature Studies invites students to approach eastern literature from various cultural

perspectives.I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ulture.The course encompasses the key eastern literary figures and their great texts,which will help our students eventually master the methods of reading literary works and how to think in a critical way.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绪论 东方文学概论 2 2 0

第一章 古埃及文学 4 4 0

第二章 第两河流域文学 4 4 0

第三章 希伯来文学 6 6 0

第四章 印度文学 6 6 0

第五章 阿拉伯文学 4 4 0

第六章 日本文学 6 6 0

3.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中文、汉教专业本科生。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东方文学发展史

概况及各种文艺思潮、流派、运动的嬗变关系、各时期主要国家、地区的文学面貌、重要作家作品

的创作成就和影响,培养、提高学生鉴赏、教学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11·

①掌握东方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引导学生对东方文学批判性思考和接受,培养提高学生鉴赏分析东方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增进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东方文学基本理论

及知识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通过批判性的思考

鉴赏分析东方文学

作品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内教师讲授、师生讨论与学生课外阅读作品、自学相

结合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师按科学性、系统性原则授课,讲清概念与难点、突出重点;注重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前布置阅读任务,课上、课后做相应的检查;注意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世界文学史纲》蒋承勇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梁立基、何乃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东方文学史》季羡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东方文学史》郁龙余、孟绍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作品选》郑克鲁编选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第一册 马家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良好(80-89) 良好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等(70-79) 基本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及格(60-69) 能够掌握多数重难点,了解一点学习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无法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5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12·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东方文学概论(2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东方、东方文学;认识、掌握东方文学及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东

方文学的基本历史时期划分。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东方、东方文学概述 第二节 东方文化及东方文学特点概论 第三节 东方文学的历史分期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课堂所讲授文学作品及教师布置的拓展材料。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东方”、“东方文学”、“东方学”?东方文学及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

么?

第一章 古埃及文学(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认识、掌握尼罗河对古埃及文化的影响,古埃

及文化及重要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第二节 古埃及文化概述:古埃及文字、死亡观、尼罗河崇拜与太阳神崇拜 第三节 古埃及文学的历史分期及重点作品 第四节 古埃及《亡灵书》的死亡观与生命意识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课堂所讲授文学作品及教师布置的拓展材料。 5.思考作业题:为什么说古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太阳神颂诗》与《亡灵书》中的《亡

灵起身,歌颂太阳神》有何区别?《亡灵书》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死亡怎样的认识?古埃及文化对古

希腊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章 两河流域文学(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认识、掌握两条河流对巴比伦文化的影响,

巴比伦文化及重要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两河流域地理位置及两河流域文化概述 第二节 《吉尔加美什》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及矛盾对立观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课堂所讲授文学作品及教师布置的拓展材料。 5.思考作业题:为什么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会出现在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神话的特色是

什么?《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人对死亡及生命怎样的认识?两河流域文化对两希文化有什

么影响?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13·

第三章 希伯来文学(6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认识、掌握犹太人的历史简况,犹

太文化及《旧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以色列地理位置及希伯来人建国、复国的历史 第二节 《旧约》与《圣经》的关系及其组成 第三节 《旧约》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第四节 《旧约》的宗教信仰与文学特色及两者之间的影响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课堂所讲授文学作品及教师布置的拓展材料。 5.思考作业题:请简述犹太历史。《旧约》中为何会有大量爱情诗歌?《约伯记》突出反映了

什么样的宗教问题?其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气纳体?

第四章 印度文学(6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认识、掌握印度的历史简况,印度文化及两大史

诗与迦梨陀娑创作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印度地理位置及文化特点:宗教文学的合一 第二节 《吠陀》文学 第三节 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影响 第四节 《云使》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 《沙恭达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与影响。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课堂所讲授文学作品及教师布置的拓展材料。 5.思考作业题:《罗摩衍那》中的人物外貌描写有何特色?为什么?《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是什么?印度人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什么有人说印度文化是“森林文化”?

第五章 阿拉伯文学(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阿拉伯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认识、掌握阿拉伯的历史简况,阿拉伯文化及

《古兰经》与《一千零一夜》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阿拉伯地理位置、历史及文化特点:“沙化” 第二节 《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文化特色 第三节 《古兰经》的诵读特色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课堂所讲授文学作品及教师布置的拓展材料。 5.思考作业题:贝都因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古兰经》有何特色?《一千零一夜》中商人形

象有何特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14·

第六章 日本文学(6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认识、掌握日本文学史简况,日本文化及《源氏

物语》与《枕草子》等作品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日本地理位置及其历史: 第二节 日本文学历史分期及其重点作家作品。 第三节 《源氏物语》 (1)紫式部的生平与创作; (2)《源氏物语》:产生背景;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艺术特色。 3.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结合课堂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4.阅读材料:课堂所讲授文学作品及教师布置的拓展材料。 5.思考作业题:平安时期的文学有何特色?什么是“物语”、“物哀”?《枕草子》有何特色?

请从“物哀”的角度解释《源氏物语》的特色。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15·

《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of Grammar)

大纲主撰人:肖治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07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课程着重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研究方法,也适当

介绍目前语法研究的一些新动向。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加强对现

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认识,并掌握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为日后从事与汉语言文字尤其是语法的相关

工作打下基础。 This course is an optional course introducing the key topics,research trends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grammar.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have a broader horizon and updated knowledge of contemporary grammar research.The systematic research methods training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grammar related work after graduation.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2 2 4

二 语素研究 4 4 8

三 复合词研究 4 4 8

四 词类研究 4 4 8

五 虚词研究 4 4 8

六 兼语与连谓研究 4 4 8

七 复句研究 4 4 8

八 重叠研究 4 4 8

九 韵律研究 2 2 4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16·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①:能通过对各级语法单位的定性以及一些汉语语法手段的系统介绍,了解汉语语法

的基本特点,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②:能通过对语法理论的介绍和一些语法现象的分析,培养思考语法问题的敏锐度,

提升语法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的汉语现象。 教学目标③:了解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对某些语法现象研究的追踪,培养汉语语

法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汉语的自豪感。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汉语历史演

变的基本规律。 汉语语法单位、语法手段等

基本知识、特点及语法现象 教学目标①②

①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

文字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②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

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

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分析汉语语法现象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

以了解汉语语法研究的历

史现状及发展方向来增强

对汉语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堂课后思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既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使用原则以

及适用范围和不足,又使学生通过对大量语法现象的分析达到培养语言分析能力的目的。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邵敬敏等,《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刘丹青主编,2005,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 4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沈家煊,《名词和动词》,商务印书馆,2016。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17·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自觉阅读参考文献并自主思考,扎实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能运用语法研究方法深

入分析各种语法现象。

良好(80-89) 自觉阅读参考文献,比较扎实地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能运用语法研究方法分析各

种语法现象。

中等(70-79) 掌握课堂所讲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在老师指导下运用语法研究方法分析一些语法现

象。

及格(60-69) 课堂所讲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在老师指导下尝试运用语法研究方法分析

一些语法现象。

不及格(低于 60) 不认真学习课堂所讲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也不能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分析。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50%,期末考查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依据出勤率,课堂提问以及课后练习来评定,期末考查采用试卷形式,

以卷面分数作为评定依据。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1.教学要求: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以及各级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

以及常见的语法手段。 2.主要内容:汉语语法的四级单位(语素、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组成和构成关系。汉语

形态不发达而使得语法呈现出与形态发达语言所不同的特点及相应的语法手段。研究汉语基本的一

些方法。 3.教学方法:学生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由表及里探讨汉语特

点。 4.学习资料: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5.思考题:语素与词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短语和句子又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汉语的语

序特别重要?

第一章 语素研究 1.教学要求:能辨别和区分语素,并知道替换法与剩余法的优点和不足。能对语素研究中存

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2.主要内容:语素的分类以及测定语素的原则和方法。语素的同一性问题。汉语语素的特点。

剩余语素与词 语素等概念的理解。一些独立的语言成分如何语素化。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从课前思考题引入,在回顾“现代汉语”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语素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新问题。 4.学习资料: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5.思考题:你觉得“剩余语素”的提法合理吗?为什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18·

第二章 复合词研究 1.教学要求:掌握确定汉语单词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区分词和短语。能区分构词法和造

词法,构词法和构形法。对一些学者新提出的构词法是否合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主要内容:如何区分词和短语,离合词是什么现象。一些所谓“逆序式”“连动式”构词法

的提出及相关现象。类词 的现象。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从课前思考题引入,在回顾“现代汉语”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复合词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新问题。 4.学习资料:刘叔新,1990,复合词结构的词汇属性,《中国语文》(4)。周上之,2006,汉

语离合词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思考题:类似“对得/不住”、“河流”等词是什么构词法?

第三章 词类研究 1.教学要求:了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的相关讨论。了解词在所分类别上的一些不同意见。能

分析兼类词现象。汉语词类问题的新动向。 2.主要内容:词类的划分标准。一些比较特殊的词,如方位词的归类。一些在归类上存有争

议的现象,比如状态词是否单列一类。兼类的标准与词的同一性问题。对“名动包含”这一汉语词

类新观点的介绍。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从课前思考题引入,在回顾“现代汉语”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词类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新问题。 4.学习资料:胡明扬,1995,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中国语文(5)。沈家煊,《名词和动词》,

商务印书馆,2016。 5.思考题:“白布”和“白跑了”中的“白”算不算兼类,为什么?

第四章 虚词研究 1.教学要求:了解虚词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性。掌握虚词研究的基本方法。 2.主要内容:传统虚词研究的特点与局限。虚词研究的“对比法”及其应用。语法化理论在

虚词研究中的应用。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操练相结合。从课前思考题引入,介绍虚词研究的现状与方法

后以不同的虚词为例让学生依据所讲的方法进行操练。 4.学习资料:吕叔湘主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马真,2004,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沈家煊,1994,“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

究》(4)。 5.思考题:疑问语气词“吗”和“呢”的用法有什么区别?

第五章 兼语与连谓研究 1.教学要求:掌握兼语句与连谓句,以及其他一些句式如主谓结构作宾语,双宾语等的区别。

对兼语式这一句式是否合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主要内容:兼语句、连谓句、主谓结构作宾语句、双宾语的联系与区别。对兼语句是否存

在的争议。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相结合,从课前思考题引入,在回顾“现代汉语”课程相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19·

关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兼语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新问题。 4.学习资料:邢 欣,2004。《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朱德熙,1982,《语

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5.思考题:“她嫌他穷”这样的句子是不是兼语句,为什么?

第六章 复句研究 1.教学要求:掌握区分单复句的基本方法,了解汉语单句复句区分问题的主要分歧。了解汉

语句子的特点。 2.主要内容:从停顿、关联词以及句法结构的角度区分单复句存在的问题。单复句区分的问

题实际上是如何看待汉语句子的问题。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相结合,从课前思考题引入,在回顾“现代汉语”课程相

关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复句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新问题。 4.学习资料:孙良明,2000,汉语单复句划分标准评析,《山东师大学报》(1)。邢福义,2001,

《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沈家煊,2003,复句三域“行、知、言”,《中国语文》(3)。 5.思考题:(1)判断“他打开门走进来”“他打开门就走进来”和“他一打开门就走进来”是

单句还是复句。(2)如何理解流水句。

第七章 重叠研究 1.教学要求:能区分构词重叠、构形重叠与修辞重叠。了解动词、形容词重叠的主要形式与

语法意义。了解名词、量词和副词重叠的现象。 2.主要内容: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的区别与表现。形容词重叠的不同形式与语法意义。动词

重叠的来源、主要形式与语法意义。副词重叠的类别。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从课前思考题引入,在回顾“现代汉语”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重叠的种类、形式与语法意义等问题。 4.学习资料:陈 光,1997,现代汉语双音动词和形容词的特别重叠式,《汉语学习》(3)。华

玉明,2003,功能变化型重叠式的状态形容词倾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李宇明,

1996,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 ABAB 式重叠,《汉语学习》(4)。潘国英,2008,论 VV 式动词重叠的

源流和形成,《古汉语研究》(3)。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朱景松,2003,形容

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语文研究》(3)。 5.思考题:(1)什么是重叠?语法的重叠主要指什么?(2)动词重叠有什么语法意义?(3)

“孤单单”和“假惺惺”有什么不一样?

第八章 韵律研究 1.教学要求:了解单双音节搭配中述宾结构与定中结构的不一致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解释方

案。体会汉语韵律对句法的重要影响。 2.主要内容:单双音节搭配中述宾多 1+2 式,而定中多 2+1 式,对此学者所提出诸如辅重原

则,松紧度原则,双音化快慢等理论。定中结构 1+2 式与 2+1 式的区别。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从课前思考题引入,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探讨韵律与结构的

相关性,并尝试自己分析。 4.学习资料:端木三,1999,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中国语文》(4)。冯胜利,2013,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20·

《汉语韵律句法学(增订本)》,商务印书馆。王洪君,2001,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

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当代语言学》(4)。 5.思考题:动宾结构的单双音节搭配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四缺一”的格局,如: 1+1 1+2 *2+1 2+2 种蒜 种大蒜 *种植蒜 种植大蒜 读报 读报纸 *阅读报 阅读报纸 学画 学绘画 *学习画 学习绘画 买粮 买粮食 *购买粮 购买粮食 为什么“双音节动词+单音节名词”的格局很少出现?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21·

《方言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Dialect and Chinese Culture)

大纲主撰人:张薇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65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古代汉语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即方言,方言是个人身份的名片,是文化的载体。了解中国的方言——

尤其是了解自己的方言,是全面了解中国、了解自己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方言知识对提高人际交往

的效度和语言学习的效果大有裨益。 本课程介绍中国方言——尤其是浙江方言的情况,着重挖掘方言中的文化因素。并结合文化因

素讲解方言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课程侧重于浙江方言和浙江文化的关系,例如浙江方言情况、

浙江方言地理与浙江历史地理、绍兴方言与越剧、浙江方言与浙江民俗等。 Dialect is personal identity name card,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To understand Chinese dialects,

especially to understand their dialects,is to fully understand China and understand their needs,and have certain dialect knowledge,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language learning.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dialects,especially in Zhejiang dialect,and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dialects.It also explains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dialect in combination with cultural factors.The curriculum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ejiang dialect and Zhejiang culture,such as Zhejiang dialect,Zhejiang dialect geography and Zhejiang historical geography,Shaoxing dialect and Shaoxing opera,Zhejiang dialect and Zhejiang folklore.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什么是方言 1 1 0

二 中国的汉语方言 4 4 0

三 浙江的汉语方言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22·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四 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2 2 0

五 方言与移民 4 4 0

六 方言地名与地域文化 4 4 0

七 方言和戏曲、小说 4 4 0

八 方言与民俗 4 4 0

九 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 3 3 0

十 方言与地方文献 4 4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了解中国的方言,尤其是了解浙江的方言;了解方言与文化的关系,尤其是了解浙江方言与

浙江文化的关系。②具有能结合浙江方言研究浙江文化,或者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浙江方言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对于方言的自豪感与传统语言的认同感。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

本规律。 浙江方言、浙江方言

与浙江文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①

①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写

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②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

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

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结合浙江方言研究浙

江文化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培养对方言的自豪感

及对传统语言的认同

感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为主,辅以课外语用小论文的写作。教学手

段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考察浙江杭州附近的一个地点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5.课程资源: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 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相关语言现象。

良好(80-89) 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相关语言现象。

中等(70-79) 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一些常见语言现象。

及格(60-69) 能掌握主要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一些常见语言现象。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23·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不及格(低于 60) 对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

(3)成绩构成:考试评分以期末论文与平时阅读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平时阅读与讨论

40%,期末论文 60%。期末论文选题采用教师建议与同学自选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是对汉语方言与

文化的关系的一般理论的探讨,也可以是结合自身方言对当地地域文化的考察报告。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什么是方言 1.教学要求:掌握方言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 2.主要内容:方言的概念、形成、方言学的发展、方言学的发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方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中国的汉语方言 1.教学要求:掌握方言分布的基本特点。 2.主要内容:汉语方言的分布、汉语方言的特点、浙江方言的分布。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方言学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浙江的汉语方言 1.教学要求:掌握方言的基本音标。 2.主要内容:国际音标、方言调查字表、方言语音调查的方法,并开展实践。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方言语音音标的规律

第四章 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1.教学要求:掌握方言的概念和分类。 2.主要内容:文化的概念和分类,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反映地域文化。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无

第五章 方言与移民 1.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几次移民运动对汉语方言形成的影响。 2.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几次移民运动对汉语方言形成的影响,并介绍移民对浙

江方言格局形成的影响。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24·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无

第六章 方言地名与地域文化 1.教学要求:了解基本的地名读音、结构方式、所使用的语素中强烈方言色彩。 2.主要内容: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具有强

烈的地方色彩,体现出丰富的地域文化。地名读音、结构方式、所使用的语素具有强烈的方言色彩。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无

第七章 方言和戏曲、小说 1.教学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戏剧中的方言背景。 2.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戏剧无一例外都在某一方言基础上形成,研究这些戏剧的方言背景,

对理解传统戏剧有价值。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也含有很多的方言元素,研究这些小说中的方言成分,

对理解古典小说有价值。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无

第八章 方言与民俗 1.教学要求:了解方言反映的节日民俗、婚嫁丧葬、饮食民俗。 2.主要内容:重点介绍方言反映的节日民俗、婚嫁丧葬、饮食民俗。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无

第九章 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 1.教学要求:掌握语言接触产生的底层词、外来词、借词反映的文化现象。 2.主要内容:本节重点介绍语言接触产生的底层词、外来词、借词反映的文化现象。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无

第十章 方言与地方文献 1.教学要求:掌握浙江方言文献中反映的文化现象。 2.主要内容:本节重点介绍浙江方言文献中反映的文化现象。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5.思考题: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25·

《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ulture)

大纲主撰人:陆忠发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66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将侧重讲授汉字表意基本理论,在学生掌握汉

字表意理论的基础上讲授通过汉字表意分析研究中国文化的方法。汉字表意理论是中国汉字学 前

沿的理论知识,掌握汉字表意理论知识,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学习和理解训诂学、古代

汉语等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将来从事语文教师工作有重要作用;汉字表意理论在文史哲学

术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对于培养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This course is a major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eaching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ideographic.Based on students' grasp of Chinese ideographic theory,we will teach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Chinese ideographic analysis.The ideographic theory i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Chinese characters China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 cutting-edge,grasp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ideographic Chinese characters,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of exegesis,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for students in the future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teachers' work and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heory has application value of ideographic Chinese characters unique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academic research,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academic innovation.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汉字的造字手段 2 2 0

二 汉字的表意方法 4 4 0

三 汉字表达概念的方法 10 10 0

四 汉字形体避免歧解的方法 6 6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26·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五 提示符号理论 4 4 0

六 运用汉字研究中国文化的基本方法 6 6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字表意基本理论,学会分析汉字形体和意义。 ②在掌握汉字表意基本理论基础上,学会运用汉字研究中国文化。 ③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知

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汉字表意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①

①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写

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②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

借助团队力量解决问题。

运用汉字研究中国

文化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培养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是讲授,要求使用多媒体。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陆忠发《当代汉字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 参考文献: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2008 年。 陆忠发《汉字文化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年,2005 年。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陆忠发《汉字学的新方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很好地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良好(80-89) 比较好地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中等(70-79) 能够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及格(60-69) 基本上能够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未能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27·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和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对教材的掌握情

况主要依据期末测评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汉字的造字手段 1.教学要求:掌握汉字的造字手段。 2.主要内容:一、象征;二、联想。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阅读教材,对比纳西古文字的造字问题。 5.思考题:想想看纳西文字的造字手段有哪些?

第二章 汉字的表意方法 1.教学要求:掌握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表意方法。 2.主要内容:一、象形字的表意方法;二、指事字的表意方法;三、会意字的表意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教材、《汉字学的新方向》 5.思考题:比较《当代汉字学》第五章和《文字学概要》第七章,谈谈你对汉字结构的理解。

第三章 汉字表达概念的方法 1.教学要求:掌握教材中介绍的汉字表达概念的方法。 2.主要内容:一、勾勒事物轮廓;二、利用画意表达相关概念;三、利用人们生活中事物与

相关概念之间的联想;四、利用人或物的状态表达相关概念;五、利用行为或者原因和结果的相互

联系;六、用人的感受表达相关的概念;七、结合社会生活表达概念;八、使用提示符号;九、用

“——”表示静止的平面,进而表达与静态相关的概念。;十、通俗表达;十一、人为规定汉字形体。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教材 5.思考题:每人从《说文解字》中选择 5 个汉字,分析学界对它的分析正确与否。

第四章 汉字形体避免歧解的方法 1.教学要求:掌握汉字形体避免歧解的方法。 2.主要内容:一、用相同功能的部件替换容易使形体产生误解的部件;二、以工具代替使用

这个工具的人;三、造字用生活中的“不可能”来导向人的思维;四、运用生活常识造字;五、造

字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部件组字;六、运用提示符号;七、新造字替换容易产生歧解的形体;

八、造新形体以分化旧有形体承载的概念;九、使用重文符号代替一个部件。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教材、《汉字学的新方向》。 5.思考题:自学《当代汉字学》第三章,结合本章的内容,分析 5 组汉字的形体和意义关系。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28·

第五章 提示符号理论 1.教学要求:提示符号在汉字结构中的作用。 2.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提示符号;二、提示符号与指示符号的不同;三、提示符号在汉字

结构中的作用。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教材 5.思考题:自学《当代汉字学》第八章第一节 第二节,熟悉 “鼎”的各种形体,并且结合

《殷周金文集成》,熟悉相关的金文文献。

第六章 运用汉字研究中国文化的基本方法 1.教学要求:掌握运用汉字材料研究中国文化的基本方法。 2.主要内容:考字形、考字义、考同源、排比归纳、历史比较、横向比较等研究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5.思考题:选择两个汉字,分析其表意方法,说解其形体中包涵的历史文化内涵。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29·

《训诂学》课程教学大纲

(Ancient texts)

大纲主撰人:陆忠发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1009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将系统讲授训诂学的基本理论与考求

词义的系统方法,让学生懂得古书的注解有没有错,如果有错误,如何求得正确的解释。本课程对

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等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从事中学文言文

教学工作或者从事诸如出版社编辑、古籍整理、文史哲学术研究等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在

学习训诂学的同时学习掌握汉字表意基本理论,学会利用古文字材料进行学术研究,则学生在学术

创新方面将会有超过一般人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a major elective course for non normal major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is

course will be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meaning of a word exegesis of the teaching system,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ancient annotations have no wrong,if there are errors,how to obtain the correct explanation.This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better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for students in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classical work or engage in work such as editing,publishing ancient books,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academic research has an important role.If a student learns and grasps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ideographic while learning exegesis,he learns to use ancient material to do academic research,so that students will have more abilities than ordinary people in academic innovation.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2 2 0

二 研究训诂学需要掌握的知识 4 4 0

三 训诂发疑的方法 4 4 0

四 训诂的类型上――直陈词义训诂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30·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五 训诂的类型下――考求词义训诂 18 18 0

六 训诂学的创新与发展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训诂学基本理论与考求词义方法。 ②具有解决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训诂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对传统语言的热爱和认同。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汉语历史演变

的基本规律。 训诂学基本理论与考求词义

方法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

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考求词义能力增强会增强学

生语文教学能力;学生考求词

义能力增强会增强其批判性

思维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培养对传统语言的热爱和认

同感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是讲授,要求使用多媒体。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陆忠发《当代训诂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参考文献: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年。 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 2005 年。 方一新《训诂学概论》,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陆忠发《现代训诂学探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陆忠发《结合古文字做训诂之实践研究——以王力古代汉语注释疑难考证举例》,上海教育出版

社 2018 年。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很好地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良好(80-89) 比较好地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中等(70-79) 能够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及格(60-69) 基本上能够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31·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不及格(低于 60) 未能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和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对教材的掌握情

况主要依据期末测评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1.教学要求:掌握什么是训诂、什么是训诂学。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训诂 第二节 训诂的内容 第三节 训诂的功用 第四节 什么是训诂学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阅读郭在贻《训诂学》和 方一新《训诂学概论》相关章节。 5.思考题:想想看为什么需要训诂学?

第二章 研究训诂学需要掌握的知识 1.教学要求:掌握研究训诂学需要掌握的语言学知识。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研究训诂学需要掌握的语言学知识 第二节 研究训诂学需要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教材、阅读郭在贻《训诂学》和 方一新《训诂学概论》相关章节。 5.思考题:总结对文的各种情况。

第三章 训诂发疑的方法 1.教学要求:掌握训诂发疑的方法,学会分析古书注释有没有错误的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已经总结的发疑方法 第二节 因语言材料字面上的问题而发疑 第三节 因前人训诂论证上的问题而发疑 第四节 因训诂不合乎语境而发疑 第五节 因词义解释不合乎情理而发疑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教材 5.思考题:每人从《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中选择两条,分析发疑方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32·

第四章 训诂的类型上――直陈词义训诂 1.教学要求:掌握直陈词义训诂的缺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直陈词义训诂的名类 第二节 直陈词义训诂的术语 第三节 直陈词义训诂的方法 第四节 直陈词义训诂的缺陷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教材、《现代训诂学探论》 5.思考题:无。

第五章 训诂的类型下――考求词义训诂 1.教学要求:掌握考求词义训诂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直陈词义训诂向考求词义训诂的转变 第二节 考求词义训诂的方法 一、依据古训确定词义 二、排比归纳法求义 三、穷尽归纳法求义 四、结合语言规律考求词义 (一)利用对文求义 (二)利用同义连文求义

五、结合语法考求词义 六、结合文例考求词义 七、联系上下文考求词义 八、联系异文考求词义 九、结合修辞考求词义 十、审字形考求词义 十一、结合校勘考求词义 十二、依据声音线索考求词义 (一)破假借考求词义 (二)引同源字证义 (三)形、音、义互相求

十三、推源 (一)根据字形说解字的意义由来 (二)根据引申关系说明词义由来 (三)根据声音求源

十四、演绎求义 (一)据已有的义训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33·

(二)根据古书用词通例 (三)根据音韵 (四)根据引申关系 (五)依据上下文

十五、结合文化考求词义 十六、结合古文字考求词义 十七、引证方言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教材和上面的参考书 5.思考题:从先秦文献中选择两个段落,搜集前人训诂材料,判断其是否正确,提出自己的

意见。

第六章 训诂学的创新与发展 1.教学要求:掌握当代训诂学者的使命和训诂学在今后的发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训诂领域的拓展 第二节 考求词义训诂方法的发展 第三节 训诂理论的总结与训诂发展路线问题 第四节 当代训诂学者的使命 第五节 训诂学今后的发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教材 5.思考题:从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文章中找出错误来并加以纠正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34·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Logics)

大纲主撰人:钟小勇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707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逻辑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系统地了解形式逻辑

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会正确运用概念、命题、推理的基本方法,提高正确思维和表达思维的

能力。为学生学习和理解其它各科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为社会各种岗位培养具有较强思

维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LOGICS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students can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formal logics,and can use the concepts,propositions and the basic reasoning methods correctly,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inking and expression correctly.The course can provide students the necessary logical analysis tools,and cultivate all kinds of talents with strong thinking ability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2 2 0

二 传统词项逻辑 9 9 0

三 命题逻辑 9 9 0

四 模态逻辑 4 2 0

五 归纳逻辑 4 4 0

六 论证 2 2

七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2 4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①能系统了解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会正确运用概念、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35·

命题、推理的基本方法。②提高正确思维和表达思维的能力。③提升学生逻辑思维与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重点、系统地学习传统词项逻辑、命题逻

辑等形式逻辑基本概念、知识和方法。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

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

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

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通过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逻辑

知识和推理方法分析相关逻辑问题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

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强调逻辑知识、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等在

日常生活和思维、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鉴于该课程的抽象性、理论性,学习中应注意采取以下手段: 加强记背:记背课中所讲的基本概念、相关规则、逻辑形式及公式、符号等。记背应在理解的

基础之上进行,同时应努力把握相互间的联系,做到由此及彼、融会贯通。 加强实践:多做习题,并努力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把课程中讲的内容和日常的思

维活动联系起来,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思维的技能和论证的方法。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①陈波《什么是逻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②华东师大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形式逻辑》(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知识掌握扎实,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良好(80-89) 知识掌握较扎实,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主要问题。

中等(70-79) 知识掌握较扎实,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较浅显的问题。

及格(60-69) 知识掌握一般,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较浅显的问题。

不及格(低于 60) 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项。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课

堂表现、作业)占总成绩的 50%;期末考试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问题的分析

能力)占总成绩的 50%。考试方式为书面、闭卷。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占 20%)、课堂表现(占 40%)和作业完成情况(占 40%)

构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36·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逻辑的含义,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逻辑学的性质、作用及学习方

法,了解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2.主要内容:一、逻辑学的对象;二、逻辑学的性质与作用;三、逻辑学的学习方法;四、

逻辑学发展简史。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一章,p1-20,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二章 传统词项逻辑(9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简单命题和词项及传统词项逻辑的概念,了解项的定义、特征、种类及词

项外延间的关系,掌握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重点是下定义和分类),重点掌握直言命题的结构、种

类及其主、谓项之间的周延性,重点掌握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和三段论。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统词项逻辑概述 一、简单命题和词项 二、传统词项逻辑的概念

第二节 词项 一、词项的定义及特征 二、词项的种类 三、词项外延间的关系 四、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第三节 直言命题 一、直言命题及其结构 二、直言命题的种类 三、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第四节 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 一、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理 二、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

第五节 三段论 一、什么是三段论 二、三段论的规则及其应用 三、省略三段论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二章,p21-49,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思考题: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二章,练习题,p46-49,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37·

第三章 命题逻辑(9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命题的含义,掌握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了解归谬赋值法及真值表的作用,

掌握命题逻辑的自然演绎系统。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命题逻辑概述 一、命题、判断与语句 二、命题与推理的类型

第二节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一、复合命题及其推理概述 二、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三、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四、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五、负命题及其推理 六、复合命题的相互转换及其推理

第三节 归谬赋值法及其真值表的作用 一、归谬赋值法 二、真值表的作用

第四节 命题逻辑的自然演绎系统 一、自然演绎系统概述 二、推导规则 三、条件证明规则 四、间接证明规则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三章,p50-91,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思考题: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二章,练习题,p89-90,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第四章 模态逻辑(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模态及模态命题的符号化、逻辑性质,掌握基本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及其推理,了解模态命题的自然推理系统,了解规范模态命题。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模态逻辑概述 一、模态和模态逻辑 二、模态命题的符号化 三、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

第二节 传统模态逻辑 一、基本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二、基本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推理

第三节 模态命题的自然推理系统 TN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38·

一、定义 二、推理规则 三、系统 TN 的定理

第四节 规范模态逻辑 一、规范模态命题 二、规范命题的逻辑性质 三、规范对当关系及其推理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五章,p117-135,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思考题: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五章,练习题,p135,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第五章 归纳逻辑(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归纳逻辑的含义,了解完全归纳逻辑、简单枚举归纳逻辑、类比归纳逻辑,

掌握穆勒“五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归纳逻辑概述 一、归纳逻辑的含义 二、归纳逻辑的性质和作用 三、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第二节 传统归纳逻辑 一、完全归纳推理 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三、类比归纳推理 四、穆勒“五法”

第三节 现代归纳逻辑 一、概率归纳逻辑 二、统计归纳逻辑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六章,p136-164,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思考题: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二章,练习题,p159-164,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

第六章 论辩与辩谬逻辑(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论证的种类,了解反驳的定义和方法,掌握论辩的规则。了解辩谬的定义,

了解谬误的类型,了解破斥诡辩的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论证 第二节 反驳 第三节 论辩的规则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39·

一、关于论题的规则 二、关于论据的规则 二、关于论辩方法的规则

第四节 谬误的辨析 一、词项型谬误 二、命题性谬误 三、论辩型谬误

第四节 破斥诡辩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九、十章,p219-262,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思考题: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九章,练习题,p240-243;第十章,练习

题,p26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七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性质,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概述 一、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普适性 二、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确定性 三、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客观性

第二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 三、同一律的作用

第三节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 三、矛盾律的作用

第二节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 三、排中律的作用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十一章,p263-279,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思考题: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第十一章,练习题,p277-279,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40·

《方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Dialectology)

大纲主撰人:孙宜志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83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介绍方言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方言调查和方言研究的能力。该门课程与语音学、

音韵学、语法学、训诂学、词汇学、历史语言学、民俗学、历史学都有密切联系。通过这门课程的

学习,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 This course introduces 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ories of dialects and develops students' capabilities

of dialect investigation and dialect research.The cour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honetics,phonology,grammar,exegetics,lexics,historical linguistics,folklore,and history.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the knowledge of each course mentioned above can be linked together.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方言的概念、方言学的发展 3 0

二 汉语方言的分布 2 0

三 汉语方言的语音调查 12 0

四 汉语方言的词汇调查 4 0

五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 2 0

六 汉语方言语音论文的撰写 4 0

七 汉语方言词汇论文的撰写 2 0

八 汉语方言语法论文的撰写 3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了解中国的方言,尤其是了解浙江的方言;了解方言与文化的关系,尤其是了解浙江方言与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41·

浙江文化的关系。 ②能结合浙江方言研究浙江文化,或者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浙江方言。 ③培养学生对方言的热爱。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

本规律。 浙江方言、浙江方言

与浙江文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①

①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写

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②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

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

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从文化角度研究浙江

方言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培养对方言的热爱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外实践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方言调查的知识,并能够调查

自己家乡方言,撰写方言学论文。①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分析具体例证、设置讨论议题);②

课外实践(运用方言调查的理论知识调查方言)。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 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演变及其层次》 (2)课程网站: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准确掌握本课程的理论方法,熟练进行方言调查实践。

良好(80-89) 较好掌握本课程的理论方法,熟练进行方言调查实践。

中等(70-79) 一般掌握本课程的理论方法,能进行方言调查实践。

及格(60-69) 一般掌握本课程的理论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理论方法掌握较差。

(3)成绩构成:考核评分以期末论文与平时阅读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平时阅读与讨论

40%,期末论文 60%。期末论文选题采用教师建议与同学自选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是对汉语方言一

般理论的探讨,也可以是对自己方言调查的总结报告。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出勤占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二十,课堂表现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42·

占百分之二十。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什么是方言(3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方言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 2.主要内容:方言的概念、形成、方言学的发展、方言学的发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方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汉语方言的分布(2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浙江方言的基本分布概况。 2.主要内容:汉语方言的分布、汉语方言的特点、浙江方言的分布。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 5.思考题:影响方言学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语音调查(12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方言的基本音标。 2.主要内容:国际音标、方言调查字表、方言语音调查的方法,并开展实践。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方言语音音标的规律。

第四章 汉语方言的词汇调查(4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汉语方言词汇调查的基本方法。 2.主要内容:汉语方言词汇调查的方法,并开展实践。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如何使汉语方言词汇调查的实践更有效率?

第五章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2 课时) 1.教学要求:掌握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的基本方法。 2.主要内容: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的方法,并开展实践。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如何使语法调查实践与现实交流更加贴切?

第六章 汉语方言语音论文的撰写(4 课时) 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方言语音论文的选题、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2.主要内容:方言语音论文的选题、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43·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无

第七章 汉语方言词汇论文的撰写(2 课时) 1.教学要求:能够撰写汉语方言词汇论文。 2.主要内容:汉语方言词汇论文的选题和相关的理论、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无

第八章 汉语方言语法论文的撰写(3 课时) 1.教学要求:能够撰写汉语方言语法论文。 2.主要内容:方言语法论文的选题和相关的理论、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 5.思考题: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44·

《古代语言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Ancient Linguistics Research)

大纲主撰人:钟小勇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86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古代语言学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古代语言学发展

演变的历史,阐发有代表性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梳理语言学史评论的基础

理论和基本方法,便于学生更好地继承中华语言学遗产,吸取其精华,促进古代语言学知识的普及,

提高语言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ANCIENT LINGUISTICS RESEARCH is an elective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Its

main content is to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linguistics,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representative linguists and linguistic writings,and to catch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methods of linguistic history commentary.Through learning,students can inherit the Chinese linguistic heritage better,learn its essence,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ancient linguistics knowledge,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linguistic research.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绪论 2 2 0

一 先秦的语言研究 6 6 0

二 两汉的语言学 12 12 0

三 魏、晋、唐的语言学 4 4 0

四 宋、元、明的语言学 3 3 0

五 清代的语言学 5 5 0

3.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45·

(1)课程教学目标: ①简要介绍和客观评价各时期的语言学名著,引导学生在宏观的学术背景下搞清古代语言学各

种学说、思潮,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发展的脉络和基本规律。②引导

学生研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语言学名著片段以及今人所作相关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开展课堂讨论,

关注语言学史研究的新动态,使学生具有初步展开语言研究的能力。③继承中华语言学遗产,吸取

其精华,促进古代语言学知识的普及,提高语言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古代汉语

的基本知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介绍各时期研究概况,明确发展源流,把

握有代表性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的主

要内容及特点。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

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

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

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梳理语言学史评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

法,能够比较公允地评价有代表性的语言

学家、语言学著作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

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普及语言学知识,提高语言学研究的质量

与水平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讲授教材,突出对原典的品读,课堂讲授采用现代多媒体和传统方法结

合。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①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②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③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④洪诚选注:《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2)课程网站:暂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准确把握各时期研究概括,知识牢靠,评价公允。

良好(80-89) 全面把握各时期研究概括,知识较牢靠,评价基本公允。

中等(70-79) 把握主要研究概况,知识掌握一般,评价基本公允。

及格(60-69) 把握主要研究概况,知识掌握一般,无评价。

不及格(低于 60) 不能把握主要研究概况,知识掌握不牢靠,评价失当。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46·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占 20%)、课堂表现(占 40%)和作业完成情况(占 40%)

构成。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2 学时) 1.教学要求:主要讲授什么是语言学史与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介绍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任务和意义、语言学史的历史分期,交代授课打算以及学好语言学史课应注意的问题。 2.主要内容:一、语言与语言学史概念;二、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中

国古代语言学史的研究任务和意义;四、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分期;五、如何学好中国古代语言学

史。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 1 章,p1-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一章 先秦的语言研究(6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先秦语言研究的概况,能从文献材料里抽绎有关语言的观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说——先秦语言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诸子的语言论 一、孔子的语言论 二、墨子的语言论 三、名家的语言论 四、荀子的语言论

第三节 先秦经籍文本中的词义解释和辞句分析 一、经籍文本中的词义解释 二、经籍文本中的辞句分析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 1 章,p1-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思考题:(1)谈荀子对语言学理论的贡献。(2)谈谈先秦语言研究概况。

第二章 两汉的语言学(12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两汉训诂的语言学史价值,理解两汉训诂的基本体例。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说 一、民族融合和汉语 二、训诂学与经学

第二节 两汉的传注训诂 一、训诂家与训诂著作 二、毛、郑训诂的历史贡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47·

第三节 两汉的纂集训诂 一、《尔雅》 二、《方言》 三、《说文解字》 四、《释名》

第四节 反切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 1 章,p9-44;第 2 章,p46-52;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思考题:(1)谈谈《说文解字》的特点及价值。(2)谈谈毛注的特点及局限。

第三章 魏、晋、唐的语言学(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魏、晋、唐时期的语言学发展的面貌,理解重要语言学家的历史贡献。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说——社会历史与语言学 第二节 训诂学的发展 一、学者与著作 二、郭璞《尔雅》注和《方言》注 三、陆、孔、颜、李的训诂 四、两种《一切经音义》

第三节 韵书和音韵学 一、 早的韵书 二、韵书的发展

第四节 文字楷化和文字规范 一、字典 二、字样之学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 2 章,p52-88,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思考题:谈谈孔注的特点及贡献。

第四章 宋、元、明的语言学(3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这一时期的音韵学发展,理解二徐的《说文解字》研究成就。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说——宋、明理学、心学与语言学 第二节 音韵学的发展 一、韵书和韵图 二、《中原音韵》与北音学 三、三十六字母 四、“叶音说”

第三节 文字学 一、二徐的《说文解字》研究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48·

二、王安石的《字说》 三、六书理论的探讨 四、文字研究 五、字典

第四节 语法研究 第五节 朱熹等人的训诂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 2 章,p52-88,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思考题:(1)谈谈二徐《说文解字》研究。(2)谈谈《广韵》在汉语研究中的价值。

第五章 清代的语言学(5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这个时期的古音学,理解段、王为代表的乾嘉学派的语言学成就。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说——社会政治与语言学 第二节 音韵学 一、古音学 二、古声母研究

第三节 文字训诂之学 一、《说文》学 二、古文字研究 三、清代训诂学的渊源和兴盛原因

第四节 《马氏文通》与语法学的建立 3.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4.学习资料: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 3 章,p90-139;第 4 章,p142-168;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5.思考题:(1)谈谈清代的《说文》研究。(2)谈谈《马氏文通》在汉语研究中的价值。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49·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Chinese Classics)

大纲主撰人:周掌胜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87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一春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国学”泛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国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本科学生重要的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之

一。它主要讲授国学学科的基本性质和内容,传授国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介绍经史子集的国

学体系和国学要籍,引导学生认识“国学”这一学科涵盖的学术领域,帮助学生了解国学之精妙,

为深入学习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Chinese Classics’generally refers to the culture of tranditional Chinese acadamics.‘Basic Chinese

Classics’ is on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courses that are vital to undergraduates in higher education.It lectures on the basic properties and contents of Chinese Classics subject,impart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and methods of Chinese Classics research and introduces the Chinese Classics system of Confucian classics,history,philosophy and belles-letters and the important works of Chinese Classics to lead students to know the acadamic realm covered by Chinese Classics and to help acquaint students with the subtlety of Chinese Classic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further study of relevant course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4 4 0

二 小学 6 6 0

三 经学 10 10 0

四 史学 2 2 0

五 子学 8 8 0

六 文学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50·

①掌握国学的基本内容和四部分类,懂得一定的文字学和训诂学知识。 ②把握国学经典的精髓,培养应用国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③学以致用,提高人文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

本规律。 绪论和四部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绪论和四部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绪论和四部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适当采用多媒体手段。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刘毓庆《国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出版。 参考书: ①朱维焕《国学入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出版。 ②章太炎《国学概论》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③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 1997 年出版。 (2)课程网站:①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②国学数典:http://bbs.gxsd.com.cn/forum.php

③国学论坛:http://bbs.guoxue.com/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很好地掌握“国学基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良好(80-89) 较好地掌握“国学基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中等(70-79) 能够掌握“国学基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及格(60-69) 基本掌握“国学基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未能掌握“国学基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成绩构成:期末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点到、上课提问、平时作业等构成。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1.教学要求:掌握“国学”的含义,认识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51·

2.主要内容:“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只不过 初指的是“国家设立的 高学府和教育管理

机关”。“国学”的近代涵义,在很大程度上即泛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也就是经、史、子、集四部

中包含的学问。学习研究“国学”,汲取其精华,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对国家都有深广的意义。

学习“国学”,要遵循以下原则:阅读原典,把握精髓;读思结合,择善而从;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1)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凤凰出版社 2008 年出版。(2)永瑢等《四库全书

简明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出版。(http://www.saohua.com/shuku/sikuquanshu/index.htm) 5.思考题:(1)国学热兴起的原因何在?(2)学习国学的意义有哪些?

第一章 小学 1.教学要求:了解“小学”的含义,认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对学习国学的重要作用,

掌握一定的文字学和训诂学知识。 2.主要内容:小学,即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主要由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个部分组成。

文字学主要研究汉字的字形,音韵学主要研究汉字的读音,训诂学主要研究汉字的意义,它们是学

习国学的重要工具,是打开中国文化之门的管钥。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1)章太炎《国学概论》(第一章),中华书局 2003 年出版。(2)陆宗达、王宁

《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 年出版。 5.思考题:(1)什么是训诂学?训诂学有什么意义?(2)何谓因声求义、因形索义?

第二章 经学 1.教学要求:了解经学的含义和经部的分类,掌握四书五经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论语》一

书的阅读研讨,汲取其中的智慧。 2.主要内容:经学是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以“四书五经”

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承载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和价值核心,是史学、子学、文学的源头活水。学习研

究儒家经典,汲取其中的精华,有助于现代新文化的建设。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1)夏传才《十三经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出版。(2)杨伯峻《论

语译注》,中华书局 2006 年出版。 5.思考题:(1)你对《论语》中的哪句(段)话印象非常深刻?为什么?(2)《大学》、《中

庸》的基本精神分别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第三章 史学 1.教学要求:了解史部的分类,认识史官的精神。 2.主要内容: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我国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史

官必须公正不阿,不惧权势,忠于史事,秉笔直书,遵守史官“书法无隐”的传统,具有 “不虚美、

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史部”即收录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沿革等的历史书,《四

库全书总目·史部》将史书分为十五类,使史书分类渐臻完备。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田昌五《国学举要》(史卷),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52·

5.思考题:(1)有人说“二十五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对此你有何看法?(2)谈谈野史的

价值和意义。

第四章 子学 1.教学要求:了解子学的演变和子部的分类,通过对《老子》一书的阅读研讨,汲取其中的

智慧。 2.主要内容:凡著书立说,自成一家之言者,统称“子书”。研究子书的学问,则称为“子学”,

或称“诸子学”。“子部”专列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等书,《四库全书总目》将子部书分为儒家、兵

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1)任继愈《老子绎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 年出版。(2)韦政通《先秦

七大哲学家》,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5.思考题:(1)如何理解老子的处世智慧?(2)老子和庄子思想有何异同?

第五章 文学 1.教学要求:了解集部的分类以及与文学的关系。 2.主要内容:《四库全书总目》将“集部”著作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收录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这种传统的“集部”分

类,内容驳杂,性质不一,与现代的“文学”观念颇有差异。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1)胡晓明《文选讲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出版。(2)李树兰《中

国文学古籍博览》,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8 年出版。 5.思考题:(1)请说说别集和总集的异同。(2)中国古代著名的类书和丛书有哪些?请各举

出三至五种。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53·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大纲主撰人:樊葵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71800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大众传播学》为人文学院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主要在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主要讲授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对大众传播的特点、传

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等问题展开专题的讲解分析,让学生

系统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学科框架、主要理论,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概念分析现实中的某些传播现象。

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授课方式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展开课堂

讨论。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总学时:32;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The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Subject Electives of college of humanities.It is

established for the second grade students of some specialties,such a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s about the basic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including content analysis,media analysis,audience analysis,effect analysis and socia function analysis.Through learning the course,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frame of the course and the main theorys of mass communication.they will know how to use the theorys and some conceptions to expline some phenomenon of mass communication.The course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media literacy,rich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The pattern of teaching is combining theory with communication practice,with the class discuss.This course will last for one semester.

Total Hours:32;credits:2;Course Nature:Compulsory; specialty: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54·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学时

一 导论 2 课外实践(下同)

二 传播类型 4

三 传播控制研究 4

四 新闻与我们脑海中的世界 3

五 大众传播中的广告 3

六 认识媒介 6

七 大众传播中的受众研究 4

八 大众传播功能研究 2

九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4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轮廓,发展状况,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原

理; ②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分析、解释和反思中外传播现实中的一些现象; ③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轮廓、发展状况,掌握

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 教学目标①

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

包括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掌握传播学中批判学派的研究成果,培养

对传播现实的观察反思能力,能够运用基

本理论解释一些现实中的传播现象。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

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

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媒介素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理论知识的阐述与讲解为主,结合典型大众传播个案,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联系传播现

状灵活地掌握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提供与各个知识点相关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启发学生

的思考。课内精讲与课外讨论相结合。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曹书乐译,《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

学出版社(第三版) (2)课程网站:

6.成绩评定: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55·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理论扎实,准确灵活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阅读积累,独立思考能力。

良好(80-89) 较为扎实地掌握知识点,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问题,有一定的阅读积累。

中等(70-79) 基本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分析问题有一定的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较为熟悉。

及格(60-69) 基本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可。

不及格(低于 60) 课程知识点掌握不全面,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小组发言。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导论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孕育传播学的内外条件,识记传播学的创始人及其

理论贡献。同时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框架。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播学的孕育与确立 1 学时 一、孕育传播学的条件:传播媒介的兴盛,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原因,学科机制的发展

与演化 二、传播学的先驱与集大成者:李普曼、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

及其主要研究成 第二节 5W 模式与传播学基本架构 1 学时 一、传播学及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传播学是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大

众传播学是传播学 重要的分支。 二、5W 模式与传播学的基本架构: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3.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课外查阅资料。 4.学习资料: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5.思考题:(1)识记传播学的五大先驱和集大成者,了解他们的主要成果和对传播学的贡献。

(2)从社会发展与专业学习的角度思考学习大众传播学的意义。(3)翻译拉斯韦尔的《传播在社会

中的结构与功能》片段。

第一章 传播类型(4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传播定义的辨析,帮助学生对传播的理解到达一定的深度。重点要求掌握

人类传播的几大系统及其特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播的界定及理解 0.5 学时:传播定义的主要类型:共享说;影响说;反应说;过程

说;互动说 第二节 从内向传播到大众传播 3.5 学时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56·

一、内向传播: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二、人际传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三、组织传播:组织成员之间或者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四、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面向社会不定量的多数受众所进行的

大规模的持续的信息生产和传递活动。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1)王怡红:《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之第二编 谈相交:关系的空间;

第三编 谈相知:对话与理解。(2)埃里克•M•艾森伯格等著《组织传播:平衡创造性与约束》 5.思考题:(1)人际传播理论能否给你一些启发?(2)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人们为什么普遍

会有年味淡了的感觉?(3)你认为大众传播的概念在今天是否受到挑战?

第二章 谁在控制大众传播——传播者分析(4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把关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多层面的传播控制;掌握个体层面的传

播者研究的主要问题。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把关理论 1 学时:怀特的把关个案研究;麦克内利的多级把关模式;巴斯的双重行动

模式;盖尔顿和鲁奇的把关标准说等网络时代的把关问题 第二节 中观和宏观的控制研究 2 学时 一、组织层面的控制:沃伦·布里德的“潜网”研究 二、制度层面的控制: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中对传播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的部分,称为传

播制度。社会控制的主要力量 第三节 个体层面的职业传播者研究 1 学时 一、职业传播者的社会角色描述 二、大众传播者的职业道德 三、一个优秀职业传播者的素质与能力

3.教学方法:讲授;学生小组讲演 4.学习资料:海伦﹒托马斯《民主的看门狗?》;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媒介公正》。 5.思考题:(1)有人说,网络时代把关理论已经过时了,你如何看?(2)如何理解“世界上

没有不受控制和约束的新闻自由”?(3)从角色描述中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职业传播者有哪些期待?

第三章 新闻与我们脑海中的世界(3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新闻与现实的关系,新闻如何影响我们对

世界的认知乃至行动。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闻传播及其功能 1 学时 一、新闻的定义与新闻的特点 二、新闻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第二节 拟态环境及其启示 2 学时 一、什么是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是指间接体验的环境。现代社会主要是指大众传媒通过对

现实环境中的象征性事件和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57·

二、三个环境及其关系:客观现实环境、拟态环境、头脑中的环境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李普曼《公共舆论》 5.思考题:(1)观察新闻传播的现状,指出你认为主要存的问题?(2)拟态环境理论有哪些

启示?

第四章 大众传传播中的广告(3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广告传播的特点,了解广告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

通过广告举一反三地掌握一些传播技巧。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广告传播及其特点 1 学时 一、广告的定义 二、广告传播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三、广告与现代生活

第二节 广告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1 学时 一、USP 理论 二、品牌形象策略 三、定位策略

第三节 大众传播中作为经济力量的广告 1 学时 一、媒体经济与广告 二、受众商品论

3.教学方法:讲授、学生小组讲演。 4.学习资料: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5.思考题:(1)从具体的广告作品中学习传播技巧。(2)从 USP 到定位策略,广告观念有哪

些变化?(3)受众商品论的启示是什么?

第五章 认识媒介(6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传播媒介的变迁史,掌握传播媒介发展的规律;了

解各种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掌握麦克卢汉和保罗莱文森的的媒介理论。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变革与媒介的变迁 2 学时 一、传播媒介的定义 二、人类传播的变革与媒介的变迁:前语言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

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三、媒介变革的规律

第二节 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比较 2 学时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四、电脑网络及其传播特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58·

五、各种传播媒介在竞争中扬长避短的策略 第三节 从麦克卢汉到保罗莱文森 2 学时

一、麦克卢汉及其媒介观: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一种新媒介出现,无论传递什

么内容,这种媒介本身就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引起某种变革。 二、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媒介演化的补救理论:后续媒介往往是对过去媒介功能中的某

些不足(非完美主义)的补救。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媒介技术总是在模仿和复制人的感知模式

(小生境原理)媒介如何补救不完全由新技术决定,而是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这决定了符合人性

需求的媒介更有生命力。 3.教学方法:讲授、学生小组讲演。 4.学习资料: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 5.思考题:(1)归纳媒介发展的主要规律。(2)麦克卢汉媒介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3)用保罗莱文森的媒介人性化理论来分析手机的人性化与非人性化。

第六章 大众传播中的受众研究(4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中受众的特点,较为全面地认识受众在大

众传播中的地位与角色。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在传播过程中认识受众 2 学时 一、大众传播中的受众及其特点:受众的界定;受众的特点:人数众多、分散性、隐匿性、

传受关系的间接性等 二、在传播过程中认识受众 (1)信息的接受者 (2)符号的解码者 (3)效果的反馈者 (4)传播活动的主体

第二节 其他视野中的受众镜像 2 学时 一、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传媒的市场的受众 二、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三、作为意义生产者的受众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人大出版社。罗杰·迪金森《受众研究读本》,

华夏出版社 5.思考题:(1)受众被看作“大众传媒的市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有哪些利弊?(2)使

用满足论在受众研究中的意义是什么?(3)“迷”是怎样的受众?

第七章 认识大众传播的功能(2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主要理论;能够运用传播功能

理论分析在具体情境中大众传播所发挥的功能以及如何避免传播功能失调。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于传播功能论的梳理 1 学时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59·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二、拉扎斯菲尔德与罗伯特·默顿的功能说 三、查尔斯·赖斯的“四功能说” 四、施拉姆的传播功能说

第二节 社会危机中大众传播的功能分析 1 学时 一、从危机演变过程分析危机传播的功能:危机潜伏期的预警功能;危机发生期的沟通功能;

危机扩散期的协调功能、稳定功能;危机消退期的反思功能。 二、避免危机传播的功能失调:避免信息过量或不足、滞后引起社会恐慌、谣言滋生、行动

滞后等后果;避免报道倾向不当、媒体角色越位。 3.教学方法:简要讲授、学生小组讲演。 4.学习资料: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5.思考题:(1)施拉姆将大众传播系统比作”社会雷达”,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2)“麻

醉精神的功能” 主要有哪些含义?给你哪些启发?(3)认识社会危机中大众传播的主要功能。

第八章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4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经历的主要阶段;重点掌握议程

设置理论,能够用议程设置论解释大众传播中的现实问题。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效果及其层面:1 学时 一、大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面的效果 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效果研究的主要历程 1 学时 一、万能效果论 二、有限效果论 三、新的强效果论

第三节 效果研究的断面理论 一、议程设置论 二、“知沟”理论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 5.思考题:(1)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2)结合实例谈谈提升大众传播效果的

方法。(3)从拟态环境论和议程设置论去看大众媒介的强力效果,你得到哪些启发?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60·

《西方文化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Western Culture and Etiquette)

大纲主撰人:刘小刚 大纲审核人:刘婷婷、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197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3 【学 时 数】48(48/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英语听力、英语口语、

英语阅读、英语国家概况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旨在通过重点介绍欧洲的文化历史、文化传

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礼节礼仪,帮助大学生拓展有关欧洲文化历史发展的知识,提高阅读英

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交往的能力,以及对于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的

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Being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Western

Culture and Etiquette aim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widen their knowledg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history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English reading,cultural communication,and analysis of 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events,through the study of European history,cultural tradition,religion,customs and etiquette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古希腊文化 4 4 0

二 古罗马文化 4 4 0

三 犹太教-基督教文化 4 4 0

四 中世纪 4 4 0

五 文艺复兴 4 4 0

六 宗教改革 4 4 0

七 十七世纪 6 6 0

八 十八世纪 6 6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61·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九 十九世纪 6 6 0

十 二十世纪 6 6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素养,使学生了解欧洲文学、历史、艺术、宗教、风俗等的发展

历史。 ②提高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③培养理解他者、包容他者的文化心态与国际视野。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①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②通识知识:掌

握较为广博的通识知识,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内在的人文

社科知识,以及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

文化视野和文化素养,

欧洲文学、历史、艺术、

宗教、风俗等的发展 教学目标①

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

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母语语言文化运用和跨文

化沟通(包括口语和写作)能力

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与

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理解他者、包容他者的

文化心态和国际视野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主要采用讲评法、讨论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讲授中来。建立所授课程的教学网页,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电子教

案、课程内容和网络链接,努力帮助学生实现课前阅读、课堂讨论以及课后自选专题的个性化网上

扩展阅读,就当今世界东西方文化碰撞所导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矛盾,以史为鉴,进行

思考和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 Duncan Sidwell:《欧洲文化概况》,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 年。 参考书: 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赵立行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年。 王佐良等:《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2 年。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掌握西方文化的知识体系,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与一定的国际视野。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62·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良好(80-89) 基本掌握西方文化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中等(70-79) 基本掌握西方文化知识体系,但对知识点掌握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及格(60-69) 对西方文化知识体系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比较零碎。

不及格(低于 60) 对西方文化知识体系的了解比较零碎,未能形成完整的认识。

(3)成绩构成: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50%,平时成绩与期中考试成绩各占 25%。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课堂表现包括提问、讨论,

并随时记录学生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古希腊文化 1.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文化遗产 2.教学内容:古希腊的社会结构、政治背景、戏剧、哲学、建筑、科学。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理想国》 5.思考作业题:古希腊为何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文化?

第二章 古罗马文化 1.教学要求:了解古罗马文化遗产 2.教学内容:罗马的社会结构、政治背景、戏剧、哲学、建筑、科学。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埃涅阿斯纪》 5.思考作业题: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有何异同?

第三章 犹太教-基督教文化 1.教学要求:了解对于西方文化有重大影响的基督文化。 2.教学内容: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圣经的形成与影响。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圣经 5.思考作业题:圣经如何形塑了西方文化?

第四章 中世纪 1.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文化特征。 2.教学内容: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圣经的形成与影响。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贝奥武甫》、《神曲》、《坎特伯雷故事集》 5.思考作业题:中世纪的贡献与不足分别在哪里?

第五章 文艺复兴 1.教学要求:了解文艺复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63·

2.教学内容:社会经济基础、人文主义、文学艺术。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莎士比亚戏剧、《堂吉诃德》 5.思考作业题:文艺复兴如何得以发生?其影响如何?

第六章 宗教改革 1.教学要求:了解宗教改革。 2.教学内容:特点与意义、罗马天主教、希腊正教、基督新教。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麦格拉思:《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5.思考作业题:宗教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第七章 十七世纪 1.教学要求:了解这一时期欧洲的科学发现与艺术流派。 2.教学内容:历史背景、哲学、科学、文学艺术。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培根散文、《失乐园》 5.思考作业题:十七世纪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第八章 十八世纪 1.教学要求:了解启蒙运动的原因、意义和结果。 2.教学内容:政治与社会、启蒙运动、文学艺术。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忏悔录》、《鲁滨逊漂流记》、《浮士德》、《什么是启蒙?》 5.思考作业题:十八世纪主要精神及成就是什么?

第九章 十九世纪 1.教学要求:了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各国文学、艺术作品。 2.教学内容:工业化、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拜伦诗歌、雪莱诗歌、《悲惨世界》 5.思考作业题:浪漫主义主要成就是什么?

第十章 二十世纪 1.教学要求:了解现代主义的各国文学、艺术作品。 2.教学内容:心理学与科学、现代主义。 3.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习资料:《包法利夫人》、《罪与罚》、《荒原》 5.思考作业题:什么是现代主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64·

《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lish Linguistics)

大纲主撰人:孙炜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71100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英语语言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

现当代语言研究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音系、句法、语义、语用,以及英语的历史演变

作系统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研究语言理论,加深对语言特别是对汉语和英语的理解打下较扎实的

基础。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English linguistics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majo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his course

mainly teaches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e.g.the introduction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guage research,and the sound system,syntax,semantics,pragmatics,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English system.It aim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especially in English and Chinese,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The course can help broaden students' vision comprehensively.

2.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Chapter 1 Introduction 4 4 0

二 Chapter 2 Phonology 4 4 0

三 Chapter 3 Morphology 4 4 0

四 Chapter 4 Syntax 6 6 0

五 Chapter 5 Semantics 6 6 0

六 Chapter 6 Pragmatics 4 4 0

七 Chapter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4 4 0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教学目标 主要以英语为例,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语言(主要是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65·

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主要方面,把握语言与语境、语言与文化等各种关系,并提高

对语言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基本观点、理

论和方法,了解语音学、音系学、词法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核心分支的内容,形成对语

言和语言学的系统认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理论分析实际语言问题。 ①掌握理论语言学各个分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语言历史演变

的基本规律。 理论语言各个分支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①

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

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发

现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养成专业素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语言学理论的教授过程中,注意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

例培养学生对语言及语言学的兴趣。教学手段上,采取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方式。授课内容以教

材加幻灯片的形式学习展示,使课堂容量增大,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 2 版)戴炜栋、何兆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年 7 月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第 4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3 月 《现代语言学》何兆熊、梅德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1 版 (2)课程网站:将相关推荐阅读文献、网站、网页等通过即时通讯方式公布于学生的联系群。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全面掌握本科课程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良好(80-89) 良好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等(70-79) 基本掌握本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

及格(60-69) 能够掌握多数重难点,了解一点学习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无法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3)成绩构成:按照教学培养方案规定,在相关的学期进行考试或者考查。课程考试为卷面考

试。期末成绩不高于 60%,平时成绩不低于 40%,作业为平时成绩一部分,不低于 2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66·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Chapter 1 Introduction(4 学时) 1.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普通语言学中有关语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和理论。 2.主要内容:What Is Linguistics?What is Language?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本章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选用实际的语例加深学生理解,并要求学

生根据所学举出更多语例或者对某些语言现象加以解释。以教师讲授为主。 4.学习资料:Dai,W.D & He,Z.X.2010).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apir,E.(1921).Language.New York:Harcourt Brace。

5.思考作业题: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 ar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In what basic ways does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Chapter 2 Phonology(4 学时) 1.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普通语言学中有关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基

本理论和进行语音分析描写的基本方法。 2.主要内容: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Phonetics Phonology。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本章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选用实际的语例加深学生理解,并要求学

生根据所学举出更多语例或者对某些语言现象加以解释。以教师讲授为主。 4.学习资料:Dai,W.D & He,Z.X.2010).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第 4 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3 月。 5.思考作业题:What is voicing and how is it caused?Explain with examples how broad

transcription and narrow transcription differ?How are English consonants classified?

Chapter 3 Morphology(4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普通语言学中有关词汇学的基本概念和词的

内部分类构成及词形变化。 2.主要内容:Morphology;Morphemes Derivational and Inflectional Morphemes;Morphological

Rules;Compounds。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本章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选用实际的语例加深学生理解,并要求学

生根据所学举出更多语例或者对某些语言现象加以解释。以教师讲授为主。 4.学习资料:Dai,W.D & He,Z.X.2010).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第 4 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3 月。 5.思考作业题:Divide the following words into their separate morphemes by placing a “+” between

each morpheme and the next:a.microfile b.bedraggled c.announcement d.predigestion e.telecommunication f.forefather g.psychophysics h.mechanist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67·

Chapter 4 Syntax(6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关于普通语言学中有关句法的概念,句子种类,短

语结构规则以及生成句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主要内容:What Is Syntax;Categories;Phrases Structure Rule;Phrases Elements;Sentences;

Transformations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本章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选用实际的语例加深学生理解,并要求学

生根据所学举出更多语例或者对某些语言现象加以解释。以教师讲授为主。 4.学习资料:Dai,W.D & He,Z.X.2010).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第 4 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3 月。 5.思考作业题: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contains a relative clause.Draw the deep structure

and the surface structure trees for each of these sentences. The essay that he wrote was too long. The dog that he keeps bites. Herbert found the man she loved. The girl whom he often quarrels with majors in linguistics。

Chapter 5 Semantics(6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关于普通语言学中有关语义学的基本概念,语义的

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

句子语义关系等等。 2.主要内容:What Is Semantics?Some View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Meaning;Lexical Meaning;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Analysis of Meaning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本章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选用实际的语例加深学生理解,并要求学

生根据所学举出更多语例或者对某些语言现象加以解释。以教师讲授为主。 4.学习资料:Dai,W.D & He,Z.X.2010).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第 4 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3 月。 5.思考作业题:What are the major view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meaning?Explain with examples

“homonymy”,“polysemy”,and “hyponymy”.

Chapter 6 Pragmatics(6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则。 2.主要内容:Some basic Notions;Speech Act Theory;Principle of Conversation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本章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选用实际的语例加深学生理解,并要求学

生根据所学举出更多语例或者对某些语言现象加以解释。以教师讲授为主。 4.学习资料:Dai,W.D & He,Z.X.2010).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He,Z.R.(1988).A survey of pragmatics.Changsha:Hunan Education Press. Yule,G.(2000).Pragmatic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思考作业题:According to Austin,what are the three acts a person is possibly performing while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68·

making an utterance.Give an example.

Chapter 7 Historical linguistics(4 学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

语法变化、语义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2.主要内容:Introduction;Sound Change;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 Change;Vocabulary

Change;Some Recent Trends;Causes of Language Change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本章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选用实际的语例加深学生理解,并要求学

生根据所学举出更多语例或者对某些语言现象加以解释。以教师讲授为主。 4.学习资料:Dai,W.D & He,Z.X.2010).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Zhou,Q.J.(1995).Difference in pronunciation between GA & GB.The Publication of FLRASTAC,collective issue of 1995,61-68.

5.思考作业题:With examples,give some plausible explanations for linguistic change。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69·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Drama)

大纲主撰人:黄爱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21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课程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内容主要它以中国现当代戏剧发

展史为线索,选取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剧作、重要戏剧现象及理论热点问题等进行专题性

讨论研究,着重突出各代表性剧作家的创作个性、独特风格、创作成就及贡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有关中国现当代戏剧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和综合艺术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戏剧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和综合艺术素质,及戏剧欣赏、评论和研究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special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 development history as the clue,each stage selects the representative playwright,drama,important drama phenomenon and theory issues were topics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focusing on the representative dramatist creative personality,unique style,creation achievement and contribution.Through the studying of this course,the related knowledge and methods to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more abundant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 writers and their works,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humane accomplishment and comprehensive artistic quality,improve the students' humane accomplishment and comprehensive art quality,and the ability of drama appreciation、criticism and research.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 论 4 4 0

二 话剧的诞生与剧流派 3 3 0

三 20 年代独幕喜剧 3 3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70·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四 田汉抒情体戏剧 2 2 0

五 曹禺戏剧与观众接受 4 4 0

六 夏衍生活化戏剧 2 2 0

七 陈白尘政治讽刺剧 2 2 0

八 老舍小说体戏剧 2 2 0

九 历史剧创作与理论 2 2 0

十 80 年代探索戏剧 4 4 0

十一 孟京辉先锋戏剧 2 2 0

十二 戏剧表演理论与实践 课堂表演:中国现当代名剧片断表演

2 0 2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该课程的专题性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发生、发展规律,理解中国现当代

戏剧史上重大的戏剧现象和热点问题;深化学生对中国现当代重要剧作家及其剧作的创作风格、创

作成就和贡献的认识和了解。 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论中国现当代重要戏剧作品的能力,

及一定的戏剧表演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 ③通过该课程的研究性和开放性学习,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

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及综合素质,以与“在学习中养成人文底蕴,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精神,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中文专业培养特色相契合。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

并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中国当代戏剧的发生、发展

规律,戏剧现象和热点问题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

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

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阅读、鉴赏分析评论戏剧能

力、表演、研究能力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

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

开拓艺术视野,提升审美趣

味,增进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穿插作家生平、名作等图片影像资料欣赏,同时组织课堂讲演、课堂表

演、讨论,及课外观摩、参观等活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理性思考,理论与实践并举,以强

化教学效果。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①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年版。 ②董健、胡星亮主编:《中国当代戏剧史稿(1949-2000)》,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年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71·

③丁罗南:《20 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 年版。 ④黄会林:《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史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0 版。 ⑤王新民:《中国当代戏剧史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 年版。 ⑥黄爱华:《从传统到现代:多维视野下中国戏剧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⑦中央电视台出品《剧变沧桑》(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12 集系列片 DVD),中国国际电

视总公司 2007 出版发行。 其他如《中国话剧史稿》、《新中国戏剧史》、《中国当代话剧艺术演变史》、《中国 90 年代戏剧研

究》等。 (2)课程网站:本选修课程目前尚无专门网站,目前可以在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总网站内阅览到相关内容。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采取期末考查(论文或卷面考查)和平时作业、参与教学环

节等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论文选题有新意并有一定难度,视角新颖,观点明确,内容较充实,思路清晰,分析较细致,

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构架合理,语言表述流畅,符合学术规范。卷面考查要求对基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比较全面,客观题准确率高,主观题能充分论述,答题思路清晰,内容饱

满,有自己的见解。平时书面作业成绩优秀,全程参与各个教学环节,表现突出。

良好(80-89) 参照以上标准,较好达到课程要求。

中等(70-79) 参照以上标准,尚能达到课程要求。

及格(60-69) 参照以上标准,基本达到课程要求。

不及格(低于 60) 参照以上标准,没有达到课程基本要求。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考查占 50%。 (4)过程考核:要求学生准时到课,不得无故旷课;严守课堂纪律,认真记笔记;积极思考,

踊跃提问;认真参与各个教学环节,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平时考查根据书面作业、课

堂讲演、课堂表演及讨论等的成绩及参与程度综合评分。到课率不到总课时的 1/3,不给予本课程

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讲 绪 论(4 学时) 1.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参考书目等,为顺利完成该

课程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理解并掌握戏剧现代性

的表现、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及历史特征,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有一个完整

的认识。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 第二节 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72·

第三节 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特征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绪论”部分。 5.思考题:(1)怎样理解“中国戏剧的现代性”?其现代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2)中国

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第二讲 话剧的诞生及演剧流派(3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从学生演剧到文明新戏的诞生历史,了解春柳社及春柳派戏剧和

进化团派戏剧两大流派的演剧风格,把握中国早期话剧的审美特征及意义。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话剧的诞生 第二节 春柳派戏剧 第三节 进化团派戏剧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观赏《剧变沧桑》第 2 集《跳板的力量》。 4.学习资料:(1)黄爱华:《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岳麓书社 2001 年版;(2)黄飙:《海上

新剧潮——中国话剧的绚丽起点》,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5.思考题:(1)怎样理解“话剧的诞生”?了解春柳社在日本的演剧活动;(2)比较春柳派

戏剧与进化团派戏剧演剧风格的异同。

第三讲 20 年代独幕喜剧(3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独幕喜剧的特点和 20 世纪 20 年代兴盛的原因。了解丁西林幽默

喜剧、欧阳予倩讽刺喜剧和熊佛西趣味喜剧各自的特点、风格和创作成就。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独幕喜剧的兴盛 第二节 丁西林幽默喜剧 第三节 欧阳予倩讽刺喜剧 第四节 熊佛西趣味喜剧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1)《独幕剧选》;(2)董健、胡星亮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

(3)《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1917-1927)。 5.思考题:(1)独幕喜剧的特点和 20 世纪 20 年代兴盛的原因;(2)《泼妇》、《压迫》、《青春

底悲哀》等代表作解析。

第四讲 田汉抒情体戏剧(2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田汉的戏剧创作道路、他的抒情体戏剧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

特色,田汉对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贡献等。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田汉的戏剧创作道路 第二节 抒情体戏剧代表作 第三节 田汉体戏剧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73·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观赏《剧变沧桑》第 6 集《左翼浪潮》片断 4.学习资料:(1)《田汉代表作》,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8 年版;(2)陆炜:《田汉剧作论》,南

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2)董健:《田汉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6 年版。 5.思考题:(1)怎样理解“田汉抒情体戏剧”?有哪些创作特色?(2)田汉在中国现代戏剧

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第五讲 曹禺戏剧及观众接受(4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雷雨》、《日出》、《原野》的基础上,了解把握三大名剧

的观众接受和当代价值,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从接受美学和观众学的角度,对戏剧作品

进行分析和评论。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曹禺的戏剧创作道路 第二节 《雷雨》的创作意图与观众接受 第三节 《日出》接受中的和谐与误解 第四节 《原野》接受中的否定与肯定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观赏话剧《雷雨》、电影《日出》片断。 4.学习资料:(1)《雷雨》、《日出》、《原野》剧本;(2)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

史稿(1899-1949)》第五章“曹禺”,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年版;(3)田本相:《曹禺评传》,重庆

出版社 1993 年版。 5.思考题:(1)曹禺笔下的蘩漪、陈白露形象比较;(2)用接受批评方法分析《日出》、《原

野》的观众接受。

第六讲 夏衍生活化戏剧(2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夏衍的戏剧创作道路、他的生活化戏剧的代表作品及其审美

特征、夏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及对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贡献等。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夏衍的戏剧创作道路 第二节 生活化戏剧代表作 第三节 夏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外参观夏衍故居。 4.学习资料:(1)《上海屋檐下》剧本;(2)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

第七章“夏衍”,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年版;(3)陈坚、陈抗:《夏衍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

5.思考题:(1)《上海屋檐下》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2)夏衍对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贡

献。

第七讲 陈白尘政治讽刺剧(2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政治讽刺喜剧”的特征、陈白尘的戏剧创作道路、他的代

表作品《升官图》的现实意义和讽刺艺术、陈白尘政治讽刺剧对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贡献等。 2.主要内容: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74·

第一节 何谓“政治讽刺喜剧” 第二节 陈白尘戏剧创作道路 第三节 政治讽刺喜剧代表作:《升官图》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1)《升官图》剧本;(2)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 5.思考题:(1)政治讽刺喜剧的审美特征;(2)《升官图》的讽刺艺术。

第八讲 老舍小说体戏剧(2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老舍的戏剧创作道路、他的小说体戏剧的审美特征,《茶馆》

的国内外影响及老舍对中国当代戏剧的贡献。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老舍的戏剧创作道路 第二节 小说体戏剧代表作 第三节 小说体戏剧的特征及意义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观赏《茶馆》片断。 4.学习资料:(1)《茶馆》剧本;(2)董健、胡星亮主编:《中国当代戏剧史稿(1949-2000)》

第一章第二节“老舍及其话剧创作”,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年版。 5.思考题:(1)什么是“小说体戏剧”,有何特征?(2)试析《茶馆》的主题意蕴;(3)分

析王利发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九讲 历史剧创作与理论争鸣(4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以历史的眼光,了解和掌握几次中国现当代戏剧史上的历史剧创作热

潮,理解掌握郭沫若、曹禺、田汉等不同时期历史剧创作的特点和成就,了解历史剧理论及其发展,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对历史剧进行鉴赏和评析。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何谓“历史剧” 第二节 郭沫若史剧创作 第三节 50、60 年代名家史剧 第四节 新时期历史剧创作 第五节 历史剧的理论争鸣与探讨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学习资料:(1)《关汉卿》、《蔡文姬》剧本;(2)董健、胡星亮主编:《中国当代戏剧史稿

(1949-2000)》第一章第五节“田汉及其戏剧创作”、第六节“郭沫若、曹禺等的历史剧”,中国戏

剧出版社 2008 年版。 5.思考题:(1)“历史剧”的审美特征;(2)从《屈原》看郭沫若史剧创作的创作风格;(3)

50、60 年代历史剧创作繁荣的原因?(4)历史剧《关汉卿》、《蔡文姬》艺术风格比较;(5)新时

期历史剧创作的特点;(6)简述半个多世纪历史剧的理论争鸣与探讨。

第十讲 80 年代探索戏剧(2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探索戏剧的发生发展历史、审美特征,理解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75·

把握探索戏剧的美学风格和舞台风貌,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进行鉴赏和评析。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80 年代探索戏剧概说 第二节 探索戏剧代表作 第三节 探索戏剧的形式创新及意义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探索戏剧片断观赏。 4.学习资料:(1)《探索戏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 年版;(2)高行健:《对一种现代戏

剧的追求》,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8 年。 5.思考题:(1)简述 80 年代探索戏剧创作概况;(2)试以《狗儿爷涅槃》为例,说明探索戏

剧在思想和艺术上对传统话剧有哪些主要突破。(3)如何理解探索戏剧的本质是“形式创新”?

第十一讲 孟京辉先锋戏剧(2 学时) 1.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中国先锋戏剧的发展概貌、审美特征,

理解把握以孟京辉为代表的先锋戏剧的美学风格和舞台风貌,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鉴赏和

评析先锋戏剧。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先锋戏剧概说 第二节 孟氏戏剧代表作 第三节 孟京辉先锋戏剧风格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先锋戏剧片断观赏。 4.学习资料:(1)《先锋戏剧档案》(增补版),作家出版社 2011 年版;(2)蔺海波:《90 年代

中国戏剧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年版。 5.思考题:(1)“孟氏戏剧”为什么会成为一块金字招牌?(2)任选一部先锋戏剧,选取一

个角度进行赏析。

第十二讲 课堂表演理论与实践:(2 学时) 1.教学要求:(1)自由组合,成立表演小组;(2)每个参演剧目做一张宣传海报(PPT),写

明剧目名称、演职人员;(3)每剧表演时间:10-15 分钟,人人参与;(4)讨论分享:总结经验和

不足。 2.主要内容: 一、戏剧表演基础知识 二、课堂表演:现代名剧片断表演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实践、讲评。 4.学习资料:梁伯龙、李月主编:《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年版。 5.思考题:总结反思编演名剧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和收获。

附:课堂讨论:当前剧坛之我见(1-2 学时,机动) 1.教学要求:(1)选取一个角度,围绕论题准备发言稿,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人人参与;(2)

可以选取其中一个论题,也可以两个论题都参与;(3)每人发言 3-5 分钟,其他人可以提问,互动

讨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76·

2.主要内容(论题):一、我眼中的校园戏剧;二、先锋戏剧之我见 3.教学方法:实践练习、讲评。 4.学习资料:(1)《校园戏剧》,桂迎,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2)蔺海波:《90 年代中

国戏剧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年版。 5.思考题:总结反思课堂讨论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和收获。

三、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戏剧表演 2 学时,课前讲演及讲评分散在平时每堂课中,不占课时;课外组织参观夏衍故居,

撰写参观笔记。围绕名剧阅读和欣赏,人人参与体验名剧片断表演,让学生真正走进名剧。另外还

有一个机动项目,视课时充足情况而定,一般围绕校园戏剧或先锋戏剧组织课堂讨论,深化对当前

剧坛动向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走进剧场观看舞台演出,感受戏剧美,提高鉴赏水平。

号 实验(实践)

项目名称 主 要 内 容 学时实验(实

践)属性类型

组织

方式考核要求

1 课堂讲演 课前讲演。围绕戏剧家、剧作和戏剧

现象,发表约 5 分钟讲演,每次课前

安排 1-3 位同学发言,讲评。 0 专业基础 综合 课堂

人人参与,只做课堂记录,不评

2 戏剧表演 中国现当代名剧片段展演及讲解 2 专业基础 综合 课堂 人人参与,做课堂记录,不评分

3 课外参观 参观剧作家夏衍故居 0 专业基础 其他 课外 人人参与,要求写一篇参观笔记

4 课堂讨论 我眼中的校园戏剧、先锋戏剧之我见 机动 专业基础 综合 课外 人人参与,做课堂记录,不评分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77·

《〈尔雅〉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Research on Er Ya)

大纲主撰人:李嘉翼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85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训诂学、语言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著,又是第一部词典,它汇集了大量先秦古语、方言、名物词汇,

按内容性质分类释义,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大影响,研究儒家经典、汉语词汇、辞书编纂、

古代名物等,都离不开《尔雅》。《〈尔雅〉研究》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为中

文系本科生在学完了古代汉语基础课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学习而设计的,目的是要

提高学生的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对语言学的研究能力。为此,本课程通过讲授和阅读实践,使学

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古代语言学名著《尔雅》的基本体例、基本内容和学术思想。 This course is a selective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the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ancient Chinese foundation lesson,further deepe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inguistics,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of ancient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ability.Therefore,through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and reading practice,to make the students more skillfully mastering classics,ancient linguistics basic style,the basic content and academic thoughts.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尔雅》的名义、撰人和产生时代 12 4 0

二 《尔雅》的性质、体例、基本内容 42 14 0

三 《尔雅》的价值 18 6 0

四 《尔雅》的古今研究 24 8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尔雅》的基本内容和体例、《尔雅》的研究史、《尔雅》的价值;

②在老师的导引下进行阅读实践,使学生掌握《尔雅》的学术思想和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国学研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78·

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尔雅》研究史、基本

内容、体例及其价值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

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尔雅》的学术思想和

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视野的拓展及对传统文

化热爱和认同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采用现代多媒体和传统方法结合;老师讲授、学生自主阅读、围绕主题讨论三步骤研

读原典。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 ①《尔雅研究》管锡华 安徽大学出版.1996 年版 ②《尔雅导读》顾廷龙 王世伟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年版 参考文献: ①《尔雅今注》徐朝华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 ②《尔雅略说》黄侃 收入《黄侃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80 年版 ③《尔雅校笺》周祖谟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 年版 ④《尔雅诂林》朱祖延等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⑤《尔雅正义》20 卷(清)邵晋涵 见《皇清经解》本 (2)课程网站:暂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30%

良好(80-89) 65%

中等(70-79) 5%

及格(60-69)

不及格(低于 60)

(3)成绩构成:成绩评定分两块:课堂讨论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课程结束前交作业

1 篇,作为期末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 7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79·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尔雅》的名义、撰人和产生时代(4 学时) 1.教学要求:《尔雅》成书较早,书中无序跋以说明书名含义,也未载著者、时代。后人各执

其理,意见不一。本章拟董理旧说,详述各家看法,以资参考。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尔雅》的名义:学界关于《尔雅》的书名有七种流行说法。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

曾对《尔雅》之名作过解释:“《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

皆以近正为主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也作过说明:“《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辩章同

异,实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

可近而取正也。”观《尔雅》全书,刘、陆之说为是。 第二节 《尔雅》的撰人和产生时代:《尔雅》的撰人和产生时代,自汉至今有十二说:有周公

所作,成书于西周之说;有孔子门人所作,成书于战国初期之说;有齐、鲁儒生所为,成书于战国

末期之说;有众儒生纂集,成书于西汉初年之说;有儒者所为,成书于汉武帝之后、汉平帝之前说;

有汉刘歆伪造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近现代不少学者,经过多方探讨,认为该书为儒者纂集

而为,成书于战国末期,汉儒陆续增补近于事实。其理由综述如下:(一)理性的觉醒,思辨能力的

提高,为《尔雅》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二)社会的需求,文化的积淀,孕育了《尔雅》的产生。 3.学习资料:管锡华《尔雅研究》第 1 章,p1-8,安徽大学出版,1996;顾廷龙 王世伟《尔

雅导读》第 1 章,p3-5,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4.思考作业题:关于《尔雅》的名义、撰人和产生时代问题,你的看法是什么?

第二章 《尔雅》的性质、体例、基本内容(14 学时) 1.教学要求:了解《尔雅》的性质、编排方式与释义方式、篇卷情况和内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尔雅》的性质 一、《尔雅》的义类性质 二、《尔雅》的比较性质 三、《尔雅》的实用性质

第二节 《尔雅》的体例 第三节 《尔雅》的基本内容:《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三卷二十篇,今本存十九篇。十

九篇按其词语类别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一般词语类:《释诂》、《释言》、《释训》三篇是古代文献

一般词语的训释汇编。《释诂》多为一词释多词;《释言》多为一词释一词或二词。《释诂》、《释言》

多是以当代词解释古代词,或以常用词解释难词、僻词。《释训》多为解释叠字词或联绵词,道形貌

或明喻义;亦有引用《诗经》诗句,解其难词,释其意义者。(二)名物词语类:包括《释亲》、《释

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

鱼》、《释鸟》、《释兽》、《释畜》等十六篇。名物词语按其内容又可分为有关人类社会及有关自然界

两方面,而分别又包括许多小类。 3.学习资料:管锡华《尔雅研究》第 2 章,p24-32;第 3 章,p39-68;第 4 章,p82-115 安徽

大学出版,1996;顾廷龙 王世伟《尔雅导读》第 1 章,p13-3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80·

4.思考作业题:结合实例,谈谈《尔雅》的释义方法,并作评价。

第三章 《尔雅》的价值(6 学时) 1.教学要求:《尔雅》是现存 早、系统较完备的一本汉语词典,在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

域均有较高价值。本章拟从词典学、词汇学、训诂学、文化学和自然科学等五个方面做初步的探讨。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尔雅》的词典学价值:作为第一部以释义为主的辞典,它的百科性质,它所开创的

用辞典的方式解释、说明另一事物的理念及框架;它的较为科学的、清楚的义类系统;它的同训、

互训、递训、描写、譬况等多种释义方式,都对后代辞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不仅仅是以“雅”

为书名的一系列辞书的鼻祖,如《小尔雅》、《广雅》、《埤雅》、《尔雅翼》、《骈雅》、《通雅》、《别雅》、

《比雅》、《拾雅》、《叠雅》等,而且是各类辞书的先行。 第二节 《尔雅》的词汇学学价值:它汇集了先秦典籍中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资料,可以帮

助我们辨析、比较同义词、近义词系列。它保存了先秦典籍中实词、虚词的资料以及古语词、方言

词等资料,为先秦典籍中词汇中语法意义的探讨以及词汇史的研究,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第三节 《尔雅》的训诂学价值:《尔雅》是我国训诂学史上 早的训诂专著,它汇集了大量先

秦古籍可靠的训诂资料,成为后人编著辞书、注释古书的依据。在《尔雅》中,使用并保存下来的

训诂条例、训诂方法、释义方式,可以看作是训诂学发展的源头,由此而形成了尔雅派训诂。自汉

以后,群“雅”叠出,它们一遵《尔雅》体例,或补《尔雅》之不足,或专辑名物,或专释词语,

或专辑骈字叠字而释之,形成了训诂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四节 《尔雅》的文化学价值:《尔雅》收集了大量的名物词语,这些词语体现了上古的思想

倾向,反映了先秦时代的思维方式、家庭形态、社会形态;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衣、

食、住、行等情况。 第五节 《尔雅》的自然科学学价值:《尔雅》反映了上古时期自然科学的实际发展水平:如雕

刻、切削、冶炼、编织、印染等行业的情况,记录了先秦时期草木虫鱼鸟兽的种类以及人们对其分

类的情况。这对我们了解先秦时的自然界及相关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3.学习资料:管锡华《尔雅研究》第 5 章,p149-167;安徽大学出版,1996;顾廷龙 王世伟

《尔雅导读》第 2 章,p34-56,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4.思考作业题:谈谈《尔雅》在训诂学上的贡献?作为第一部词典,《尔雅》有哪些不足之处?

第四章 《尔雅》的古今研究(8 学时) 1.教学要求:《尔雅》自其问世以后,研究者蜂起,仅专著就达二百余种,论文有一百余篇。

本章分校注、资料汇编、理论研究三部分分别介绍。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尔雅》的校注 一、汉魏五家注 二、郭璞《尔雅注》 三、梁陈四家注 四、陆德明《尔雅音义》 五、邢昺《尔雅疏》 六、两宋二家注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81·

七、邵晋涵《尔雅正义》 八、郝懿行《尔雅义疏》 九、徐朝华《尔雅今注》

第二节 《尔雅》的资料汇辑 第三节 《尔雅》的理论研究 3.学习资料:管锡华《尔雅研究》第 6 章,p171-244;安徽大学出版,1996;顾廷龙 王世伟

《尔雅导读》第 3 章,p60-91;第 4 章,p99-116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4.思考作业题:登录期刊网,统计梳理建国以后学界《尔雅》研究的情况。制作一个论文表;

布置学生阅读邵晋涵《尔雅正义》部分条目,结合训诂学知识谈读书心得。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82·

《中文工具书使用》课程教学大纲

(Reference Book and Dictionaries of Chinese Languages)

大纲主撰人:陆忠发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741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将系统讲授文史哲学术研究需要的文献资

料的查找方法,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从事文史哲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原来有相当多的中文工具书供教学使用,但是因为这些宝贵的工具书早已被卖掉,若干

年来我一直只能使用照相机拍摄一些工具书图片在课堂上跟学生讲,教学效果大不如从前,过去听

课的同学对授课老师意见也比较多。鉴于目前的现实,我们不建议对文史哲学术研究没有兴趣的同

学选修。另外,完成本课程考查,需要学生自己去浙江图书馆(本校图书馆不能满足需要)查阅很

多资料,可能会占用学生比较多的课余时间。所以选修本课程的同学必须有心理准备。 This course is a major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his course

will systematically teach Wen Shizhe's search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needed for academic research.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engaging in the research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

This course had considerable Chinese tool for teaching,but because these precious books had been sold,for several years I have been shooting only some of the tools book speak to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using the camera,the teaching effect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past,past lectures the students for teachers are more opinions.In view of the current reality,we do not recommend students who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philosophy.In addition,after completing the course examination,students need to go to the Zhejiang library themselves.So the students who choose this course must be mentally prepared.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索引类工具书 4 4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83·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二 目录类工具书 4 4 0

三 政书类工具书 4 4 0

四 年鉴、年表类工具书 2 2 0

五 类书类工具书 4 4 0

六 地方志 2 2 0

七 丛书、丛刊类工具书 6 6 0

八 资料汇编、文集、图集类工具书 6 6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工具书中都有哪些资料与检索方法。②具有解决学习和教

学中遇到的资料问题的能力。③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掌握不同工具书中资料

与检索方法 教学目标①

①学术能力:了解学科理论前沿,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

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

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②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并能借助团队力量解决问题。

解决学习和教学中遇到

的资料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

精神,养成专业素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方法是讲授,要求使用多媒体。 5.课程资源:建议听课的同学有时间自己去浙江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通过翻阅相关工具书,

熟悉工具书搜集资料和检索方法。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很好地掌握相关工具书内容与检索方法。

良好(80-89) 比较好地掌握相关工具书内容与检索方法。

中等(70-79) 能够掌握相关工具书内容与检索方法。

及格(60-69) 基本上能够掌握相关工具书内容与检索方法。

不及格(低于 60) 未能掌握相关工具书内容与检索方法。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和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对教材的掌握情

况主要依据期末测评成绩)。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84·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1.教学要求:掌握什么是工具书、工具书的特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工具书 第二节 工具书的特点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自己去图书馆熟悉工具书。 5.思考题:无

第二章 索引类工具书 1.教学要求:掌握索引、引得、通检。 2.主要内容:介绍若干重要的索引、引得、通检。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自己去图书馆熟悉工具书。 5.思考题:无

第三章 目录类工具书 1.教学要求:掌握若干重要的目录类工具书。 2.主要内容:介绍若干重要的目录类工具书。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自己去图书馆熟悉工具书。 5.思考题:无

第四章 政书类工具书 1.教学要求:掌握政书类工具书。 2.主要内容:介绍若干重要的政书类工具书。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自己去图书馆熟悉工具书。 5.思考题:无

第五章 年鉴、年表类工具书 1.教学要求:掌握重要的年鉴、年表类工具书。 2.主要内容:介绍若干重要的年鉴、年表类工具书。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自己去图书馆熟悉工具书。 5.思考题:无

第六章 类书类工具书 1.教学要求:掌握重要的类书类工具书。 2.主要内容:介绍若干重要的类书类工具书。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85·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自己去图书馆熟悉工具书。 5.思考题:无

第七章 地方志 1.教学要求:掌握重要的地方志。 2.主要内容:介绍若干重要的地方志。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自己去图书馆熟悉工具书。 5.思考题:无

第八章 丛书、丛刊类工具书 1.教学要求:掌握重要的丛书、丛刊类工具书。 2.主要内容:介绍若干重要的丛书、丛刊类工具书。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自己去图书馆熟悉工具书。 5.思考题:无

第九章 资料汇编、文集、图集类工具书 1.教学要求:掌握重要的资料汇编、文集、图集类工具书。 2.主要内容:介绍若干重要的资料汇编、文集、图集类工具书。 3.教学方法:讲授 4.学习资料:自己去图书馆熟悉工具书。 5.思考题: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86·

《戏剧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Drama Practices)

大纲主撰人:黄岳杰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89000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0/64)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借鉴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戏剧形体训练、舞台表演等方式达到对学生肢体言语的丰富有序及对自我心理的监管,既有基

础理论性,又有综合应用性,以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所提升。 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Chinese Literature ( Normal ) and Mandar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his course uses the experiences of Drama Didactics to teach students.The form of learning is to train body languages,stage performances,etc.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enrich students’ body languages and enhance the self-supervision on psychology.Combining foundamental theories with drama practices,this course will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什么是戏剧艺术 4 4 0

二 从戏剧文本看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 6 3 3

三 剧本及其创作 4 2 2

四 表演的基本训练 5 2 3

五 戏剧与心理健康 5 2 3

六 课堂实践教学 4 4

七 戏剧欣赏与批评 4 2 2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校本科学生。①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提高阅读鉴赏

水平和理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评析和研究戏剧作品和舞台演出的能力。②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有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87·

关戏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论戏剧作品,并具初步具备戏剧表演及

剧本创意的能力。③通过课程学习,提升人文修养与生命境界,并把掌握到的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

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

理解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艺术视野、阅读鉴赏水平的

提升及戏剧理论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①

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

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戏剧艺术基本知识及理论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将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运用

到专业学习中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①[日]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 年版。 ②《世界戏剧艺术欣赏》(美)布罗凯特,中国戏剧出版社。 ③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④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年版。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什么是戏剧艺术(4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戏剧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 戏剧的发生与起源 第三节 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88·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戏剧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和起源,理解、掌握戏剧作为综合艺术

的基本特征及表现。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戏剧艺术十五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爱提戈

涅》。 5.思考作业题:(1)戏剧与仪式活动是什么关系?(2)古希腊对后世戏剧发展的深远影响及

重大意义。(3)深入分析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王》。

第二章 从戏剧文本看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6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特性的多种解释 第二节 戏剧——动作的艺术 第三节 莎士比亚、易卜生的戏剧艺术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上关于戏剧特性的动作说、情境说、冲突说、激变说等多种

说法,理解并掌握戏剧作为动作的艺术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哈姆莱特》、《玩

偶之家》、《人民公敌》 5.思考作业题:(1)戏剧的本质是什么?(2)了解《麦克白》的意义。(3)《哈姆雷特》的

思想内容与成就。(4)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价值。

第三章 剧本及其创作(4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剧本的构成 第二节 戏剧性 第三节 剧本创作实践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剧本的特性、构成(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语言等),理解什么

叫内在戏剧性和外在戏剧性及剧作家应具备的修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进行剧本创意

和评论。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编剧的艺术》、《论戏剧性》、《戏剧剖析》 5.思考作业题:(1)话剧与影视剧的剧本创作有何异同?(2)细读《雷雨》,并分析剧本结

构。(3)什么是“戏剧性”?(4)创作一个 20 分钟左右的短剧。

第四章 表演的基本训练(5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演员与演员论 第二节 戏剧表演的特征及其创作流程 第三节 演员的资质与修养 第四节 表演训练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89·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演员和演员论的诞生、戏剧表演的特征和创作流程,理解什么是

表现派、体验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及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区别和意义,

演员应具备的 5 种资质和多方面修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进行舞台表演。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论演员的自我修养》 5.思考作业题:(1)戏剧表演的特征和创作流程。(2)什么是表现派和体验派。(3)斯坦尼

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及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区别和意义。(4)表演小品。

第五章 戏剧与心理健康(5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当众孤独 第二节 戏剧在心理干预中的可能性 第三节 心理剧实践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戏剧的心理功能;了解戏剧在心理干预方面的各种可能性,并能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作出恰当的评估。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 5.思考作业题:(1)当众孤独训练。(2)作“一人一故事”训练,分析自己行为习惯产生的

原由。(3)编写心理剧。

第六章 课堂表演练习(4 学时) 1.主要内容:命题表演、即兴表演及多人小品表演等。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理解什么叫“角色扮演”,能够发挥想象力,

体验并进入角色,并借助语言和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戏剧表演基础》 5.思考作业题:(1)角色扮演与想象力的关系。(2)命题表演。(3)即兴表演。

第七章 戏剧欣赏与批评(4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戏剧欣赏 第二节 戏剧批评 第三节 批评家的素养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戏剧欣赏和批评的特点、规律,掌握戏剧批评的原则、戏剧批评

的种类及方式,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和评论。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阅读材料:《世界戏剧艺术欣赏》 5.思考作业题:(1)《暗恋桃花源》欣赏。(2)社会批评、心理批评、女权主义批评。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90·

《动漫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Animation and Chinese Culture)

大纲主撰人:徐秀明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67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春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人文学院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对中国动漫史上部分经典作品的细读,让学生在

接受动漫作品审美熏陶的同时,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现代视觉文化作品进行独立鉴赏和评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高雅的审美旨趣,提升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情操。本课程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学

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并努力开掘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养成审美习惯和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offered by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it mainly adopts a combination of teacher teaching and student discussion.Teacher should instuct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classic Chinese animation works.Though it,they can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commenting on modern visual works independently,develop their elegant aesthetic interest,enhance their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spiritual sentiment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民国时期中国动漫与迪斯尼 8 8 0

二 60 年代中国动漫与传统文化 8 8 0

三 80 年代中国动漫与民族艺术 8 8 0

四 90 年代后中国动漫与世界动漫 8 8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认知中国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各种民族艺术的关系。 ②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动漫进行独立鉴赏、评析的能力。 ③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增进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情操。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91·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通识知识:掌握较为广博的通识知识,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

等内在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 中国动漫与中国传统文化、

各种民族艺术的关系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

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鉴赏、评析中国动漫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审美趣味、人文素养及精神

情操的提升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配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并多途径发掘第

二课堂,开展对动漫文本赏析与评论的训练。鼓励观点争鸣,实现课堂充分互动。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朱剑:《中国动画艺术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年。 孙立军:《中国动画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 年。 参考文献: 李保传,束霞平:《中国动画电影大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年。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 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 (2)课程网站: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理论分析透彻,研究能力强,有一定创见。

良好(80-89) 理论分析得当,分析能力强,结论有启发性。

中等(70-79) 理论运用正确,分析能力一般,结论正确。

及格(60-69) 理论无原则性错误,结论基本正确。

不及格(低于 60) 理论运用差,或结论不正确。

(3)成绩构成:期末论文考核成绩占 50%与平时考核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本课程要求每位选课同学必须观看课程涉及到的中外动漫经典作品,在课程开

设期间须详细准备一个专题发言,对动漫文本赏析与评论的训练。鼓励观点争鸣,实现课堂充分互

动。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民国时中国动漫与迪斯尼(8 学时) 1.教学要求:理解动漫艺术的起源与本质特征;体悟动漫艺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92·

认知中国动漫史的开端与万氏兄弟的创作个性和迪斯尼风格的联系;逐步养成对动漫文本进行独立

鉴赏与评析的能力。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动漫原理与起源 2 学时 第二节 动漫与电影 2 学时 第三节 迪斯尼动漫简史 2 学时 第四节 万氏兄弟与中国早期动漫 2 学时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课件与影视资料赏析相结合。 4.学习资料:冯文:《动画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年。万籁鸣口述:《我与孙悟空》,

万国魂执笔,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 年。孙立军、马华:《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京华出版社,2010年。

5.思考作业题:同处动画草创阶段,万籁鸣没能象华特?迪斯尼那样能将动画发展为一门艺

术的原因何在?

第二章 60 年代中国动漫与传统文化(8 学时) 1.教学要求:细致体味中国动漫经典文本中纯粹、热情的情感内容;认识并理解本时期重要

的动漫艺术家独特的创作取向、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逐步养成对动漫视觉语言进行独立鉴赏与评

析的能力。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动漫的民族化道路 2 学时 第二节 《大闹天宫》与“寓教于乐” 2 学时 第三节 “文以载道”的文化精神 2 学时 第四节 《铁扇公主》与政治宣传 2 学时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课件与影视资料赏析相结合。 4.学习资料: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美术电

影创作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年。 5.思考作业题:同处动画草创阶段,万籁鸣没能象华特?迪斯尼那样能将动画发展为一门艺

术的原因何在?

第三章 80 年代中国动漫与民族艺术(8 学时) 1.教学要求:理解中国动漫部分经典文本的思想内容与精神追求;体悟渗透于中国动漫艺术

家的精神情操和审美取向;认知中国动漫和民族艺术手法结合的创作风格;逐步养成对动漫类文本

进行独立鉴赏和评析的能力。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水墨动画与中国画 2 学时 第二节 中国动漫与剪纸艺术 1 学时 第三节 《阿凡提》与木偶艺术 2 学时 第四节 《骄傲的将军》与京剧 2 学时 第五节 《三个和尚》与中国民乐 1 学时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课件与影视资料赏析相结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93·

4.学习资料:张松林、贡建英:《谁创造了〈小蝌蚪找妈妈〉:特伟和中国动画》,上海人民出

版社,2010 年。 5.思考作业题:中国动画就是中国民族美术形式“动”起来吗?

第四章 90 年代后中国动漫与世界动漫(8 学时) 1.教学要求:理解中国动漫经典文本独特的精神旨意、审美意蕴及艺术特色;体悟渗透于中

国动漫作品中的作者的人文内涵与价值关怀;认知中国动漫与各国各派动漫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 4 学时 第二节 中国动漫与美国动漫 2 学时 第三节 中国动漫与欧洲动漫 2 学时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课件与影视资料赏析相结合。 4.学习资料:薛燕平:《非主流动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年。薛燕平:《世界动画电

影大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年。廖海波:《世界动画大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年。

赵晓波:《欧洲动画论:法、英、德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年。 5.思考作业题:中国动画就是中国民族美术形式“动”起来吗?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94·

《言语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Verbal Communication Science)

大纲主撰人:张薇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640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言语交际学”是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研究言语交际基本原理的一门课程。通过该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言语的基本性质特征,认识言语交际活动的基本规律,从而能在实际的言

语活动中把握这些规律,提高言语表达和交流的水平。 “Verbal communication Science” is a major elective course for Chinese majors.It is a course to

stud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Through the learning of this course,we can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rule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so that we can grasp these rules in actual speech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peech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第一章 绪论 2 2 0

二 第二章 言语交际的主题及其角色关系 2 2 0

三 第三章 言语交际的心理因素 3 3 0

四 第四章 交际场合 3 3 0

五 第五章 交际背景 3 3 0

六 第六章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3 3 0

七 第七章 语言用于交际必须组合成话语 3 3 0

八 第八章 汉语话语结构系统 3 3 0

九 第九章 汉语话语的衔接规律 3 3 0

十 第十章 汉语的会话规律 3 3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95·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十一 第十一章 汉语交际中的辅助语言手段 2 2 0

十二 第十二章 汉语社会的现成交际用语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把握有关交际的基本理论知识;②通过分析言语交际的实例,

培养言语交际分析的能力;通过会话类的实践活动,提高会话的基本技能。③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

感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的基本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知

识,汉语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 有关交际的基本理论

知识 教学目标①

表达能力:拥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写作

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言语交际分析的能

力,会话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民族责任感和审美情

趣,人文素质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为主,辅以课外语用小论文的写作。教学手段为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课程资源: 教材: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年新订本 参考书目: 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 年 王建华《新编大学生口语交际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相关语言现象,并能实现良好的言语交际。

良好(80-89) 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相关语言现象,并实现较为良好的言语

交际。

中等(70-79) 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并能运用于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

及格(60-69) 能掌握主要理论,并能运用于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

不及格(低于 60) 对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50%;期末成绩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SCHOOL O

F HUMANIT

IES H

ZNU

●人文学院

·396·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学科性质,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掌握言语交际的四大要素以及

处理四大要素关系所遵循的原则。 2.教学内容: 一、言语交际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 (一)语言和言语交际 (二)人类社会离不开言语交际 (三)当代社会和未来信息化时代更要求讲求言语交际的效率 (四)言语交际学是一门研究言语交际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科学 (五)言语交际学属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二、言语交际的形式及其交际要素的语言学分析。 三、言语交际过程的主要矛盾。 (一)从言语交际过程看言语表达和理解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二)言语表达与理解中两重形式与内容的交叉统一 (三)两重形式与内容的交叉统一于特定的语境中

四、言语环境。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 年 5.思考作业题:请简述言语交际学和语用学的学科关系。

第二章 言语交际的主题及其角色关系 1.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角色”、“角色距离”、“角色结构”几个基本概念,了解言语交际

主体与角色的关系,并学会处理这些关系。 2.教学内容: 一、人们进入言语交际必然构成一定的角色关系。 (一)角色距离 (二)角色结构及角色关系的划分

二、亲友之间的言语交际。 (一)辈分关系——对长辈的尊重和对晚辈的爱护 (二)夫妻关系——夫妻间应该有真诚的感情 (三)朋友关系——朋友之间表现出来的大都是友情 (四)恋人关系——界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一种感情

三、同事(同行)之间的言语交际。 (一)同事之间 (二)同行之间

四、上下级(含主雇)之间的言语交际。 (一)上级与下级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97·

(二)领导与群众 (三)师生之间 (四)主雇之间

五、宾主之间的言语交际。 (一)从家庭角度看主人与客人的言语交际 (二)主方与客方

六、其他。 (一)顺应性关系 (二)对立性关系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俞东明《话语角色类型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外国语》1996 年第 1 期 5.思考作业题:请结合实例阐明“角色”、“角色距离”、“角色结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三章 言语交际的心理因素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交际动机为什么是第一位的,明确言语交际的主题及交际对象的重

要性以及如何作到交际行为与交际动机的统一,弄清楚言语是一种个人规则,弄清思想、性格、气

质与言语表现形式的关系;掌握言语编码与解码的含义以及日常交际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排除的

方法。 2.教学内容: 一、交际动机与交际行为 (一)交际动机是第一位的 (二)明确交际主题 (三)明确交际对象 (四)交际行为与交际动机的统一

二、交际心态与言语编码和解码 (一)交际心态的复杂性 (二)言语编码和解码 (三)交际心态和言语编码和解码

三、思想、性格、气质与言语表现形式 (一)思想、性格、气质与言语表现形式的一致性 (二)思想、性格、气质的差异必然产生言语表现形式的差异 (三)思想、性格、气质的差异影响着对言语表现形式的理解 (四)言语表现形式要尽量适应交际对象的思想、性格与气质

四、交际双方的心理障碍与排除 (一)交际双方心理障碍种种 (二)交际双方心理障碍排除的双向性 (三)双方心理障碍排除的针对性与策略性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管玮,马博森《语用学与非言语交际》述评《当代外语研究》2011 年第 3 期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398·

5.思考作业题:请举例说明心理因素对言语交际的影响。

第四章 交际场合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交际场合构成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交际场合与人物身份、

境遇、心态的关系;理解交际场合时间与空间对交际者的制约;掌握和谐的交际场合中能生成出得

体的会话含义,交际者的素养决定着交际的旨趣;把握交际情景意义的多维性。 2.教学内容: 一、交际场合中的时、空、人三维统一 (一)交际场合中的时间、空间与人物身份的统一 (二)交际场合中的时间、空间与人物境遇的统一 (三)交际场合中的时间、空间与人物心态的统一

二、交际场合对言语表达与理解的制约 (一)交际场合的时间与空间制约着交际者的表达 (二)角色依附性对表达的制约 (三)交际场合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制约着交际者的理解 (四)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选择对谚语的理解都有着制约的作用

三、交际场合和会话含义的生成 (一)交际场合规范着交际含义 (二)交际场合中的和谐交际能够生成得体的会话含义 (三)交际对象的高素养决定着言语含义生成的旨趣

四、交际双方对情景意义的把握 (一)要注意对情景意义的把握 (二)交际情景的意义是多维的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马保奉《交际场合女士服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 年 9 月 10 日 5.思考作业题:请结合实际说明语体与交际场合的关系。

第五章 交际背景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言语交际与文化背景的关系;理解言语交际是以文化为纽带的道理,

掌握如何有效地减少交际双方因阅历和文化素养造成的种种差异。 2.教学内容: 一、言语交际与文化背景 (一)言语焦急离不开文化背景 (二)言语交际以文化为纽带 (三)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才能取得同步效果

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 (一)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渗透 (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要考虑民族特点

三、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集 (一)不同地域文化间的相互渗透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399·

(二)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往往要考虑地域特点 四、交际双方的阅历与文化素养的差异和趋同 (一)立足情感的双向沟通 (二)选择共同关心的话题 (三)使用彼此理解的言语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董晓敏《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文化语言阐释》、《语文研究》2003 年第 1 期 5.思考作业题:请简述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交际处理会话中的问题。 2.教学内容: 一、合作原则 二、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 (二)汉语会话的礼貌要求 (三)礼貌原则的特点

三、协调原则 (一)得体准则 (二)合意准则 (三)接近准则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范立彬,王春侠《英语幽默语用原则探析——以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为视角》、

《社会科学战线》2012 年第 6 期 5.思考作业题:请结合实例说明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合作原则。

第七章 语言用于交际必须组合成话语 1.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语言中的词和话语中的词在语义上的区别及有限的语言符号是如何

适应无限的交际内容表达需要的。掌握话语的组合形式和言语行为的关系。 2.教学内容:一、语言符号的抽象性与话语的具体性;二、语言符号的有限性与组合形式的

多样性;三、语言运用的一切手段都可以归结为组合;四、汉语的话语内部结构及其组合特点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李明《从言语到言语行为——试谈一类词义演变》、《中国语文》2004 年第 5 期 5.思考作业题:简述汉语话语内部结构特点。

第八章 汉语话语结构系统 1.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汉语 小的话语结构单位,把握话语的内部结构及其交际功能;掌

握话语结构系统各级单位的切分,话轮与话轮的组合,话嵌的作用以及交际功能、话键的衔接作用。 2.教学内容: 一、汉语的话语组合与分解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00·

二、话句的内部构件 T←R 三、汉语交际中独白式话语的结构系统 (一)话局的扩展——话丛的组合及 TR 链 (二)话丛的扩展——话段的组合模式 (三)话丛的扩展——话篇的组合模式

四、汉语交际中对白式话语的结构系统 (一)话轮、话对、话链及其组合模式 (二)用话和话链中的话嵌

五、汉语话语结构系统中的结合榫子——语键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晏小萍《心理咨询话语结构分析:控权于赋权》、《语言文字应用》2008 年第 4

期 5.思考作业题:请对教师所指定的段落进行话轮切分。

第九章 汉语话语的衔接规律 1.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形式衔接与语义连贯的关系;掌握 TR 链的推进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照

应、替代、省略等手段将前后话句衔接起来。 2.教学内容: 一、话语单位之间的显性衔接方式 (一)词汇手段 (二)逻辑关系词语 (三)语法手段 (四)句子结构手段

二、话语之间的隐性连贯手段 三、话语线性排列的结构类型 四、双向交流式的接应方式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郭君《跨话语单位的词汇衔接和翻译》、《云梦学刊》2000 年第 4 期

第十章 汉语的会话规律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汉语的会话特点;理解并掌握会话的计划性以及对话的信息如何安

排才能体现话对的和谐。 2.教学内容: 一、汉语的会话特点 (一)会话的参与人数 (二)说话的动作性 (三)会话的连贯性 (四)会话的计划性 (五)会话的交际性和社会性

二、会话的信息结构和信息接受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01·

(一)话句的信息结构 (二)话句的信息传递 (三)话句之间的组合与信息传递 (四)信息结构及其交际价值

三、会话的过程分析 (一)话次的构成 (二)会话的开端部分 (三)会话的本体部分 (四)会话的结尾部分

四、会话的对答模式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张晓梅《Halliday 的语篇衔接及信息结构分析》2011 年第 4 期 5.思考作业题:请对教师指定的材料进行会话特点分析。

第十一章 汉语交际中的辅助语言手段 1.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辅助语言及其主要内容,掌握辅助语言的主要特点及其功能。认识

副语言的交际功能。 2.教学内容: 一、辅助语言的内容和特点 二、空间位置 (一)显示关系 (二)展示地位 (三)表明态度 (四)反映情绪

三、面部表情 (一)协调强化 (二)弥补暗示 (三)威胁震慑

四、身体动作 (一)显示身份 (二)指示替代 (三)昭示心理

五、副语言 (一)展示个性 (二)突出重点 (三)渲染气氛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曾毅平《态势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辅助作用》、《语文建设》1991 年第 3 期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02·

第十二章 汉语社会的现成交际用语 1.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交际用语在言语交际中所占的地位,掌握现成交际用语的用法。 2.教学内容: 一、现成交际用语的语料性质 二、现成交际用语的特点与交际功能 (一)结构和用法的定型化 (二)语义的感情色彩,表现风格的民族化 (三)使用场合的规范化

三、学习和研究现成交际用语的意义 四、汉语社会现成交际用语举要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思考作业题:请列举五例汉语社会常用的交际用语。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03·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大纲主撰人:张薇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97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中国文化概论》是中文专业选修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承担着面向

本科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通过讲解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勾勒中

国文化发展大势,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范畴体系、价值取向及精神特质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和了解,

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服务。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 is an elective course in Chinese.It is a series of courses of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It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eac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nheriting Chinese national spirit.By explaining the main contents of Chinese culture,we outl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culture,so that we can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s category system,value orientation and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and serve for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绪论 4 4 0

二 中国文化的形成基础 6 6 0

三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6 6 0

四 中国文化的传播工具 16 16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概况,掌握古代文化的基础知识,更好地弘扬民族传

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优秀文化,创造更加美好的新文化。②具有具体分析评价文化现象的基本

能力。③ 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做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04·

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中国文化发展概况、古

代文化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①

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借

助团队力量解决问题。 分析评价文化现象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人文素质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为主,辅以课外语用小论文的写作。教学手段为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自 编《中国文化概论讲义》 参考书: ①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②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2002; ③郭璞《尔雅》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④《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相关文化现象。

良好(80-89) 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相关文化现象。

中等(70-79) 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文化活动。

及格(60-69) 能掌握主要理论,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文化活动。

不及格(低于 60) 对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50%;期末成绩 50%。 (4)过程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环节、平时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要求:了解课程内容,理解课程价值,掌握文化等基本概念。 2.主要内容:主要讲授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分类、文化的价值、文化的复兴。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05·

4.学习资料: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见《张岱年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

社 1996 年版;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年出版。 5.思考作业题: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章 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教学要求:掌握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 2.主要内容:主要讲授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自然基础和社会基础。自然基础主要介绍中国

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基础主要介绍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政治结构。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1)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2 年出版。(2)

林甘泉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9 年出版。(3)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 年出版。 5.思考作业题:(1)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2)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3)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1.教学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理欲等关系的规定,逐渐展示自

己的价值观念,并在儒、道、墨、法、佛诸派的价值原则中取得自觉形成的过程。 2.主要内容:主要讲授中国文化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不同的价值观念相拒而又交融,

相反而又互补,由此形成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系统。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张岂之《中华人文精神》,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5.思考作业题:(1)传统义利之辨有何现代意义?(2)如何理解儒家的群己关系论?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传播工具 1.教学要求:了解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明确它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传

播做出的重要贡献。 2.主要内容:主要讲授汉语汉字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其文化功能。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4.学习资料:(1)吕叔湘《语文杂记》,三联书店 2008 年出版。(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语文出版社 1989 年出版。(3)王宁《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5.思考作业题:(1)简述汉语汉字的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的地位。(2)举例说明汉语

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3)简述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贡献。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06·

《小说艺术解密》课程教学大纲

(Decrypting the art of the novel)

大纲主撰人:詹玲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305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32/0) 【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中文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从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内涵入手,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小说文本阅读及批评研究的方法。 This course is a selective course of Chinese Major.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defini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ovel through a series of seminar,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better the method of textual reading and critical research.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导论 1 1 0

二 第一章 小说的真实 4 4 0

三 第二章 小说的虚构本质 4 4 0

四 第三章 小说的理性控制 4 4 0

五 第四章 小说的叙事策略 4 4 0

六 第五章 叙事张力的设置 4 4 0

七 第六章 作家的情感取向 4 4 0

八 第七章 叙事视角的作用 4 4 0

九 第八章 细节的重要性 3 3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小说的文本阅读方法及基本研究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历史观和人生观,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养成专业素养。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07·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

有关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 小说的文本阅读方

法及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①

学术能力: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

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

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正确科学观、历史

观和人生观的树立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开展必要的课堂交流,并辅之以有指导的课外阅读。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米兰·昆德拉著:《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年版。 M·H·艾布拉姆斯著:《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与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 刘恪著:《先锋小说技巧讲堂》,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2 年版。 (2)课程网站:http://teacher.zjedu.moocollege.com/course/manager/30001299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有学术视野和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80-89) 比较全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70-79) 大体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有相应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格(60-69) 基本掌握本课程知识内容。

不及格(低于 60) 对本课程知识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质量和期中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小说导论 1.教学目标:掌握小说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小说家的职能。 2.主要内容:小说家与工艺家,小说家与魔术师,小说家与教育家。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学导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法、个案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4.思考题:(1)小说家有哪些职能?(2)什么是小说? 5.学习资料: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年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08·

第二章 小说的真实 1.教学目标:了解小说是主观真实的表现;掌握内心真实的三个维度;以及内心真实的规则

和要求;理解虚构和想象的关系。 2.主要内容:认识内心真实的三个维度;表现内心真实的规则和要求;虚构和想象的关系;

想象的重要性及展开的条件。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学导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法、个案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4.思考题:(1)小说内心真实有哪三个维度?(2)谈谈小说虚构和想象的关系。 5.学习资料: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年版。

第三章 小说的虚构本质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掌握小说的虚构性和想象性;了解想象的时空维度和诗意气质;

体会想象的超验特质。 2.主要内容:小说的虚构性和想象性;想象的时空维度、超验特质、诗意气质。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学导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法、个案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4.思考题:(1)什么是想象的时间维度?什么是想象的空间维度?(2)举例说明小说想象的

超验特质。 5.学习资料: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

第四章 小说的理性控制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小说的内在逻辑,掌握作家如何从逻辑和虚

构两方面构建小说的说服力。 2.主要内容:小说的内在逻辑;小说的逻辑力与说服力;小说的虚构与说服力。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学导式教学法、默写熟记、个案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4.思考题:(1)什么是小说的内在逻辑?(2)作家如何从逻辑和虚构方面构建小说的说服力? 5.学习资料:[美]W.C 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五章 小说的叙事策略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作家如何将自己的思考注入小说,让小说拥有叙事

智慧;掌握“轻逸叙事”的叙事手法及价值。 2.主要内容: 古今文论中的轻逸叙事比较;“以轻写重”的叙事控制;“以轻写重”与“以重击重”的技巧对

比;轻逸叙事的价值。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学导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法、个案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4.思考题:(1)举例说明“以轻写重”与“以重击重”的区别。(2)什么是轻逸叙事? 5.学习资料:马伟业:《中国当代小说叙事策略的新变》,《文艺评论》2010 年第 1 期。

第六章 叙事张力的设置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小说的叙事张力,以及叙事张力的四个方面。 2.主要内容:小说的结构张力;故事情节张力;人物形象张力;内涵与形式张力。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学导式教学法、默写熟记、个案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09·

4.思考题:(1)什么是小说的叙事张力?(2)小说的叙事张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5.学习资料:徐岱:《小说叙事学》,商务印书馆 2014 年版。

第七章 作家的情感取向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掌握作家的三种情感取向,以及每种情感取向的特征。

了解什么是零度情感叙事。 2.主要内容:作家的三种情感取向:分享式;投射式;潜植式;零度情感叙事。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学导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法、个案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4.思考题:(1)请谈谈作家的三种情感取向,以及每种情感取向的特征。(2)什么是零度情

感叙事? 5.学习资料: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八章 叙事视角的作用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小说的叙事视角,掌握叙事视角的功能和分

类,了解视角与语调的关系。 2.主要内容:叙事视角的作用;叙事视角的功能;叙事视角的分类;全知视角的特点;限知

视角的特点;限知视角的转换;双重视角的转换;多重视角的转换。动物视角的作用;视角与语调

的关系。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学导式教学法、默写熟记、个案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4.思考题:(1)什么是小说的叙事视角?(2)小说的叙事视角有哪些功能?(3)谈谈视角

和语调的关系。 5.学习资料:王菊丽:《叙事视角的文体功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年第 10 期。

第九章 细节的重要性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小说的细节,掌握细节的四个特性。 2.主要内容:细节的敏感性;细节的准确性;细节的灵动性;细节的诗意性。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学导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法、个案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4.思考题:(1)什么是小说的细节?(2)小说细节有哪些重要特性? 5.学习资料:曹惠:《小说的细节之美》,《文艺报》2012 年 12 月 26 日。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10·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Trade:Practices)

大纲主撰人:罗堃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1942131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16/16)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对象,以交易条件和合同条款为重点,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为

依据,并联系我国外贸实际,具体介绍国际货物买卖的内容;各项交易条件和合同条款的规定方法;

订立和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环节和习惯做法,并介绍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新产生的有关货

物买卖的各种国际贸易方式。 In the course,we study the basic items of international goods deal contract and the deal process of

import and export in details,and we analyze the dealings by many cases.By the study,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ommon 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import and export.Proposed teaching material:Be pending Reference material:Be pending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导论 1 1 0

二 贸易标的 5 2 3

三 贸易术语 5 3 2

四 价格条件 3 1 2

五 交货、运输与保险 8 4 4

六 结算 8 4 4

七 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 2 1 1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本课程讲授商品包装、价格条件、运输与保险、结算与单证等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小组分析、

业务流程设计、单证操作模拟、软件操作等实验环节。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11·

②培养学生对外贸实务和单证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对外贸易实践中的

各种环节教学 教学目标①

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模拟外贸实务。培养学

生对外贸实务和单证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堂讲授、实践研

讨 教学目标②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软件操作、专题与案例教学、教师现场辅导。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黎孝先、石玉川编著,《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邱继洲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夏合群主编,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课程网站:无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平时课堂参与、业务流程模拟、专题分析等成绩占 50%,SimTrade 外贸实习平

台模拟操作软件成绩占 50%。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平时课堂参与高、业务流程模拟熟练、专题分析透彻。

良好(80-89) 平时课堂参与较高、业务流程模拟较熟练、专题分析较透彻。

中等(70-79) 平时课堂参与一般、业务流程模拟一般、专题分析一般。

及格(60-69) 平时课堂参与不高、业务流程模拟不熟练、专题分析不透彻。

不及格(低于 60) 平时课堂参与低、业务流程模拟很不熟练、专题分析浅显。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测评成绩 5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和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对教材的掌握情

况主要依据期末测评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世界外贸发展格局,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贸

易适用的法律原则,了解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世界及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内容:世界外贸的发展状况;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中

国主要贸易伙伴。重点讲授: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性质及特点。内容:国际贸易的性质;国际贸易的特点。重点讲授:国际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12·

贸易的特点。 第三节 国际贸易适用的法律与惯例。内容:国际贸易适用的法律;国际贸易适用的惯例。重

点讲授:国际贸易适用法律原则;。 第四节 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内容:进口贸易的程序;出口贸易的程序。重点讲授:出口

贸易的程序。 3.教学方法:案例导课,分析引出内容,课堂精讲,提供质量标准、合同条款式样及包装实

物。安排复习与训练内容及方法:每 4 课时—6 课时,批改作业一次,辅导答疑一次。 4.学习资料:邱继洲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5.思考题: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区别?国际贸易适用的

法律原则。

第二章 贸易标的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全面掌握货物品质的表示方法,熟悉买卖合同中品质条款的

内容和规定方法;了解国际贸易中惯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掌握计算货物数量的各种方法,学会订立

买卖合同的数量条款;精于选用和设计合适的出口包装,善于计算和使用合理的装运空间,熟练运

用和填制出口合同的包装条款。 2.主要内容:品质、数量、包装的基本概念;数量与包装的设计和计算;品质、数量、包装

条款的掌握与填制。 3.教学方法:案例导课,分析引出内容,课堂精讲,提供质量标准、合同条款式样及包装实

物。安排复习与训练内容及方法:每 4 课时—6 课时,批改作业一次,辅导答疑一次。每 3 章进行

一次测验(知识点)。 4.思考题:一、解释名词:样品、规格、等级、标准、质量机动幅度、质量公差、良好平均

品质、上好可销品质、毛重、净重、以毛作净、公量、溢短装条款、习惯包装、包装、卖方惯用包

装、指示性标志、包装条款、混码包装、物品条码、唛头、中性包装、集装箱、销售包装、运输包

装、警告性标志、单码包装、装箱细数、定牌 二、英文词语翻译:1.Sale by Sample.2.Sale by Description 3.F.A.Q.4.customary packing

5.product code 6.C/No.4-200 7.bulk cargo 8.size assortment 9.warning mark 10.shipping mark 11.gunny bag 12.Case 13.Insufficient packing 14.In cartons of 48 pairs each and size assorted. 15.Goods are in neutral packing and buyer’s labels must reach the seller 45 days before the month of shipment.

三、解答问题:为什么说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的质量是主要交易条件?

第三章 贸易术语 1.教学要求:通过对贸易术语内涵、作用、出口货物价格构成、作价原则与方法、计价货币

的选用与折算、成本核算、各种价格之间的换算以及价格条款内容的教学,达到准确合理地选用贸

易术语;精于出口报价和还价核算;熟练运用和填制价格条款内容的目的。 2.主要内容:贸易术语的定义和作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2000》通则中的六种主要

贸易术语、《2000 通则》中的其他七种贸易、贸易术语的选用。 3.教学方法:案例导课,分析引出内容,课堂精讲,提供《2000 年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原件。

安排复习与训练内容及方法:每 4 课时—6 课时,批改作业一次,辅导答疑一次。每 3 章进行一次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13·

测验(知识点)。 4.学习资料:黎孝先、石玉川编著,《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5.思考题:一、解释下列名词:贸易术语、装运港船上交货、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成

本加运费加保险费(指定目的港) 二、翻译下列英文名词:1.FOB Trimmed Qing Dao 2.CFR N.Y 三、解答下列问题:常见贸易术语有那几个?它们的共同点与区别何在?

第四章 价格条件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运输方式,掌握海洋运输的基本知识,学会

运费的计算及运输单据的填制方法。 2.主要内容:内容:海运、运费计算、铁路运输、空运、公路运输、管道运输、集装箱运输、

多式联运。重点讲授:海运、运费计算、多式联运;装运条款内容:装运港、目的港、“滞期/速遣”

条款 重点讲授:装运港、目的港;运输单据内容:装货单、大副收据、海运提单、海运单 重点讲

授:海运提单。 3.教学方法:案例导课,分析引出内容,课堂精讲,提供质量标准、合同条款式样及包装实

物。安排复习与训练内容及方法:每 4 课时—6 课时,批改作业一次,辅导答疑一次。 4.学习资料:邱继洲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5.思考题:(1)班轮运输中,承托双方的责任、费用和风险是如何划分的?(2)租船合同中

为什么订有“滞期/速遣”条款?(3)进出口业务中,在确定装运港(地)和目的港(地)时应注

意那些问题?(4)何为国际多式联运?它具有哪些特点?

第五章 交货、运输、保险 1.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运输方式,掌握海洋运输的基本知识,学会

运费的计算及运输单据的填制方法;了解国际贸易运输保险的重要性及各种保险种类;了解中国保

险条款和英国协会货物保险条款的区别,掌握海洋运输保险的基本知识,学会保险费的计算及保险

单证的填制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的风险和损失。内容:海上风险;海上损失;海上费用。重点讲

授:海上风险;推定全损。 第二节 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内容: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各险别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重点讲授:各险别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第三节 伦敦保险协会条款及保险实务。内容:协会保险条款险别的解释;出口货物运输保险

险别的选择;保险原则。重点讲授:保险原则。 3.教学方法:案例导课,分析引出内容,课堂精讲,提供质量标准、合同条款式样及包装实

物。安排复习与训练内容及方法:每 4 课时—6 课时,批改作业一次,辅导答疑一次。 4.学习资料:邱继洲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5.思考题:一、解释下列名词:班轮运输、租船运输、运费吨、滞期费、速遣费、指示提单、

空白背书、记名背书、迟期提单、倒签提单 二、解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海运提单是物权凭证?(2)阐述一下指示提单抬头的用途。

(3)简述集装箱运输托运程序。(4)陆、海、空、邮等运输方式中的运输单据有何区别。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14·

第六章 结算 1.教学要求:了解收付条款在合同中的重要意义,理解国际货款收付的大致程序,掌握国际

贸易中常用的支付工具与支付方式,熟知支付条款的内容及相关单证的填制方法,学会开立审核及

修改信用证。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支付工具。内容:汇票;本票;支票。重点讲授:汇票。 第二节 汇付和托收。内容:汇付的概念;信汇;票汇;电汇;托收的程序。重点讲授:票汇;

托收。 第三节 信用证。内容:信用证的含义;信用证的性质;信用证的种类;信用证支付的一般程

序 3.教学方法:案例导课,分析引出内容,课堂精讲,提供质量标准、合同条款式样及包装实

物。安排复习与训练内容及方法:每 4 课时—6 课时,批改作业一次,辅导答疑一次。 4.学习资料:邱继洲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5.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汇票(2)本票(3)背书(4)票汇(5)承兑交单(6)不可

撤销信用证。二、托收分为哪几种?出口采用托收方式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说明信用证的含义、

性质与特点

第七章 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 1.教学要求: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卖双方出现业务纠纷是常会发生的。要求掌握在业务中

经常出现争议的原因和解决争议的方法,以及在合同中订立异议、索赔和罚金条款的内容。同时还

要掌握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和不可抗力条款等内容。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争议和索赔。内容:争议的含义、索赔和理赔、合同中的异议、索赔和罚金条款。 第二节 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内容:国际经济贸易仲裁的含义、仲裁协议 、仲裁程序 、合同

中的仲裁条款。 第三节 不可抗力。内容:不可抗力的含义 、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 3.教学方法:案例导课,分析引出内容,课堂精讲,提供质量标准、合同条款式样及包装实

物。安排复习与训练内容及方法:每 4 课时—6 课时,批改作业一次,辅导答疑一次。 4.学习资料:邱继洲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5.思考题:一、解释名词:单损海损、共同海损、仓至仓条款 二、翻译下列英文词语:1.ICC.、2.PICC.、3.CIC.、4.FPA.、5.WA.、6.All Risks.、7.Warehouse

to Warehouse Clauses 三、解答问题:(1)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我国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有哪几种?各

自的责任范围有何区别?(3)保险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4)我按 CIF 贸易术语对外发盘,若按

下列险别作为保险条款提出是否妥当?如有不妥,试予更正并说明理由。①一切险、偷窃提货不着

险、串味险;②平安险、一切险、受潮受热险、战争险、罢工险;③水渍险、碰损破碎险;④偷窃

提货不着险、钩损险、战争险、罢工险;⑤航空运输一切险、淡水雨淋险。我按 CIF 或 CIP 贸易术

语对外成交,一般应怎样确定投保金额?为什么?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15·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Case Analysis for E-commerce)

大纲主撰人:张树人 大纲审核人:张子柯、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195128001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22/10) 【建议修读学期】二春 【先修课程】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学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认识和掌握电子商务行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教授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技术模式、营销模式、数据分析模式、生态分析模式等案例分析的一

般理论框架。要求学生能够对电子商务行业中的具体事件、具体企业、具体行业进行严整的、科学

的研究和分析,掌握行业分析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研究逻辑与框架,掌握案例分析和竞品调

查研究的一般性方法。 是互联网分析师的入门课程。 “Electronic commerce case analysis” is a major course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other

professional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industry,the main business model,Professor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mode,e-commerce marketing model,data analysis theory frame analysis mode,ecological mode case analysis.Requir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general e-commerce industry analysis methods in specific enterprises,specific industr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to master the basic logic and framework of report analysis report and case analysis of the industry,grasp the cas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 products of general method.

It'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for Internet analysts.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介绍 2 2 0

二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之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2 2 0

三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之技术模式分析 2 2 0

四 电子商务的平台模式 2 2 0

五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竞争分析理论框架 2 2 0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16·

章 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六 共享单车行业的案例分析 2 0

七 电子商务营销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2 2 0

八 电子商务营销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2 0

九 直播平台的竞争分析、数据分析 2 0

十 电子商务生态与竞争合作分析 2 2 0

十一 社区 O2O 的生态分析 2 0

十二 分享经济的案例分析 2 0

十三 电池和租房与租车的分析 2 0

十四 免费与增值服务收费的商业模式分析 2 0

十五 学生习作剖析 1 2 0

十六 学生习作剖析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①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一般框架,基础理论,常见的方法

论和调研技巧,要求学员能够针对给定的行业或企业,完整的撰写针对性的调研分析报告,准确地

识别商业模式、竞争局势、分析其发展战略,运用 PEST、五力模型、SWOT 模型等分析其竞争格

局,运用第三方平台搜集其关键运营数据,运用生态分析等分析行业发展空间及趋势。 ②培养学生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①理论知识:开展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学习。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一般框架,基础

理论,方法论,调研性 教学目标①

②解决问题能力:具备电子商务行业案例分析能力,

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 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 教学目标②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外延与内涵,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之商业模式、技术模式、数据

分析模式、生态分析模式等。 实践+小组讨论:每次布置 1 个行业案例,针对当前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前沿热点,组织同学

运用讲授的 新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行案例分析,在独自完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协作,

完善完整的案例分析作业。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①电商创业基础、案例与方法 人民邮电出版社,陈晓鸣著 ②灯塔 点亮网商路 电子工业出版社,阿里研究院著 教学网站:①虎嗅;②36 氪;③阿里巴巴研究中心 (2)课程资源:无

6.学生成绩评定: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17·

(1)考核方式:(考查)A4 开本,完成一篇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的课程

论文。字数不得少于 3000;能够完整体现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2)评价标准:①内容完整 20%;②语句通顺 10%;③逻辑条理 20%;④参考文献 10%;⑤

自主思考深度 20%;⑥创新 20%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1.内容完整 20%;2.语句通顺 10%;3.逻辑条理 20%;4.参考文献 10%;5.自主思

考深度 20%;6.创新 20%

良好(80-89) 1.内容完整 20%;2.语句通顺 10%;3.逻辑条理 20%;4.参考文献 10%;5.自主思

考深度 20%;6.创新 20%

中等(70-79) 1.内容完整 20%;2.语句通顺 10%;3.逻辑条理 20%;4.参考文献 10%;5.自主思

考深度 20%;6.创新 20%

及格(60-69) 1.内容完整 20%;2.语句通顺 10%;3.逻辑条理 20%;4.参考文献 10%;5.自主思

考深度 20%;6.创新 20%

不及格(低于 60) 1.内容完整 20%;2.语句通顺 10%;3.逻辑条理 20%;4.参考文献 10%;5.自主思

考深度 20%;6.创新 20%

(3)成绩构成:平时案例分析作业 8 次 80%;期末大作业 20% (4)过程考核:理论教学,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外延与内涵,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之商业模式、

技术模式、数据分析模式、生态分析模式等。 实践+小组讨论:每次布置 1 个行业案例,针对当前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前沿热点,组织同学

运用讲授的 新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行案例分析,在独自完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协作,

完善完整的案例分析作业。 期末选择曾经做过的案例,制作案例分析报告,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根据制作的内容和答辩情

况,判定成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论 1.教学要求:介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考核形式,参考书籍。 2.主要内容:电子商务的定义和分类,案例研究方法定义、作用、分类和方法,电子商务模

式分类法、案例研究方法、电子商务链的三维分析模型、基于电子商务链三维模型的案例分析与比

较方法。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第一章 电子商务链的三维分析模型 1.教学要求:掌握电子商务链的三维分析模型。 2.主要内容:电子商务链的三维分析模型是从电子商务的总体架构提炼出来,并沿着商务链

的基本流程所总结的分析模型。它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电子商务链、应用维度和商务业态。案例

基本情况是以了解案例企业的成立时间、发展历史等基本信息为目的。可通过访问该企业网站及各

种宣传资料获得。商务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运营以及在以后较长时间内如何规划。主要包括价值定

位、商业参与者、获利途径、市场环境和竞争优势等五方面。经营模式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业务模式,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18·

对市场进行细分、规划、营销和实施的具体活动。主要包括产品与市场的细分、商务链的解决方案、

商务工具的采用和市场的营销。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第二章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 1.教学要求: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分析的四流模型。 2.主要内容:根据市场参与主体及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四流流动关系,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

式进行鉴别与分析。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章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1.教学要求: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和组织架构分析框架。 2.主要内容:广告模式,免费增值服务模式,代运营模式,网络零售模式,第三方服务模式。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四章 电子商务技术模式 1.教学要求:电子商务技术模式分析的分类和分析框架。 2.主要内容:电子商务技术模式分类,平台技术模式,开放平台技术模式,移动互联网 APP

的应用模式,StandAlone 模式,混合应用模式。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五章 电子商务技术模式 1.教学要求:电子商务技术模式分析的分类和分析框架。 2.主要内容:电子商务技术模式分类,平台技术模式,开放平台技术模式,移动互联网 APP

的应用模式,StandAlone 模式,混合应用模式。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六章 电子商务竞争分析框架 1.教学要求:电子商务竞争分析。 2.主要内容:PEST 环境分析模型,5 力竞争分析,SWOT 分析框架。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七章 电子商务竞争分析框架 1.教学要求:电子商务竞争分析。 2.主要内容:PEST 环境分析模型,5 力竞争分析,SWOT 分析框架。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八章 电子商务营销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1.教学要求:电子商务营销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2.主要内容:SEO 分析,ASO 分析,网络数据的采集分析。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九章 电子商务案例的生态分析方法 1.教学要求:电子商务生态体系的概念,生态分析的方法,竞争与合作网络的分析。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19·

2.主要内容:电子商务生态体系的概念,生态分析的方法,竞争与合作网络的概念,数据收

集与分析等。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十章 分享经济的案例分析 1.教学要求:分享经济的概念、模式的定义,分享经济的拓展分析。 2.主要内容:分享经济的相关典型案例的共同特征,潮汐经济学的概念,分享经济模式的一

般规律,分析的主要角度和数据分析的一般思路。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团购模式类电子商务的案例分析 1.教学要求:团购模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团购模式分析的基本框架。 2.主要内容:团购模式的典型案例,百度糯米、大众点评、美团、拼多多等团购电子商务模

式的发展与异同。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三、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 实验(实践)项目名称 主 要 内 容 学时 实验(实践)属性 类型 组织方式 考核要求

1 行业分析的数据采集 如何搜集行业背景的相关数据

和情报,关键词对比分析,搜

索引擎的工具分析 2 专业基础 综合 小组 报告

2 经营分析数据的采集 工商组织架构,目标案例对象

的历史发展严格 2 专业基础 综合 小组 报告

3 竞争分析 竞品分析的一般框架 2 专业基础 综合 小组 报告

4 生态分析 竞争与合作网络的绘制 2 专业基础 综合 小组 报告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20·

《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ultural Innovation)

大纲主撰人:刘欣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87303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0/64) 【建议修读学期】一短,二短,三短 【先修课程】人文专业导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性质为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并实践当代的文化创意形式,使其

通过个人创新及团队协作充分运用文化创意手段;主要任务为引导学生将人文理论和知识融入当代

文化生产实践,展现应有的文化创新能力。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Chinese majors,which leading the students to engage the different forms

of cultural creativity by individual innovation or teamwork.The chief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is to improve the Chinese majors’ ability to practice of cultural creativity,showing their creativities.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①通过课下准备和课程讨论把握当前中国文化创意的各种形式和产业发展趋势,并具备关于文

化创意的理论知识;获知并熟练使用文化创意的不同媒介,将其作为文化创意的有效手段; ②培养学生将人文知识储备与文化生产实践积极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创新精神。

三、课程教学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①理论知识:通过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掌握较

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②通识知识:通过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学习人

类文明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通识知识,包括历史、哲学、社会

学在内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

中国文化创意的各种形式和

产业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21·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并能借助团队力量解决问题。 文化生产实践积极综合的创

新能力、文化自信、自觉创新 教学目标②

四、主要仪器设备:

移动终端、摄影机、相机、投影仪等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 验 项 目 内 容 项目

学时

实验

属性 项目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1 文化创意之争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创意理论进行把握,发表自己

的观点,组队辩论 4 专业 综合 10 必做

2 全球语境下的文

化创意产业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当下的文化创意形式。 4 专业 综合 10 必做

3 文化创意方式及

其评价 引导学生演示不同的文化创意途径,共同评价 4 专业 演示 5 必做

4 微信公众号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不同主题的微信公众号设计,展示并评

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5 长微博设计 引导学生以不同主题进行长微博设计,展示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6 博客写作 引导学生以不同主题进行博客写作,展示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7 豆瓣主页设计 引导学生以不同主题进行豆瓣主页设计,展示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8 豆瓣日志设计 引导学生以不同主题进行豆瓣日志设计,展示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9 文化产品及周边

设计(一) 引导学生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产品及周边设计,展

示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0 文化产品及周边

设计(二) 引导学生以影视动漫为基础进行产品及周边设计,展

示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1 电子杂志设计 引导学生以不同主题进行电子杂志设计,展示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2 电子图书设计 引导学生以不同主题进行电子图书设计,展示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3 微电影制作(一) 引导学生设计并写作微电影剧本,展示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4 微电影制作(二)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为微电影设计广告(如海报、

文案等)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5 微电影制作(三) 展示微电影并评价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6 杭州全域花园创

意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习得的文化创意方式为杭州城市建设

提供方案 4 专业 其他 5 必做SCHOOL O

F HUMANIT

IES H

ZNU

●人文学院

·422·

六、成绩考核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具备文化创意的理论知识和自己观点,熟练掌握学些过的文化创意方式,表现出较高的创意

能力。

良好(80-89) 把握文化创意的理论知识,较为熟练掌握学些过的文化创意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创意能力。

中等(70-79) 初步把握文化创意的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学些过的文化创意方式。

及格(60-69) 有一定的文化创意的理论知识,掌握部分文化创意方式。

不及格(低于 60) 不理解文化创意的理论和实践,无法掌握学些过的文化创意方式。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设计成果的评分占 6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参与程度构成,通过签到与教师评价把握。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书目

1.建议教材: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书目: 赵明华:《创意学教程》,兰州: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严三九,王虎编:《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李宇红,白庆祥:《文化创意经典案例教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英]霍金斯:《创意经济》,洪庆福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美]海尔布伦,格雷:《艺术文化经济学》,詹茂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23·

《人文学术研究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Humanistic Academy Research)

大纲主撰人:刘欣 大纲审核人:刘小刚、洪治纲

【课程代码】015088303 【课程修习类型】选修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学 分 数】2 【学 时 数】32(0/64) 【建议修读学期】一短,二短,三短 【先修课程】人文专业导论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性质为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为介绍人文专业主要学科方向和各学科的领域范围、主

要内容、发展现状及学科前沿及与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介绍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主要任

务为引导学生理解人文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展现应有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Chinese majors,which leading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forms of humanistic academy research and its contents,trending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The chief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is to improve the Chinese majors’ understandings of the process of knowing produce,showing their creativities and critical spirit.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①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使学生养成专业意识,明确本专业的学习任务,了解和适应大学的学习

方法,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自觉性; ②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达到在大学学习期间能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形成批判意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 ③通过本课程教学,深刻理解人文学术的文化精神和当代价值。

三、课程教学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通过人文学术研究导论课程的学习,掌握

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人文学术的经典文

献,对人文领域各学科产生较为深入的教学目标①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人文学院

·424·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理解,对人文知识的建构方式有所认识

学术能力:通过人文学术研究导论课程的学习,了解

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培养批判性思维

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人文学术研究导论课程的学习,

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辩论、专题

论文写作,人文报纸、刊物编辑,微信

公众号设计等方式,形成对人文学术知

识及智慧的深入理解,能将学科知识有

效融入生活和文化生产中

教学目标②

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

认同;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

任感;具有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

贯穿课程的思路即将人文学术的独立

精神和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现实相结合,

确立学生作为当代公民、创新人才和政

治主体的时代意识和文化创造力。

教学目标③

四、主要仪器设备:

移动终端、相机等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 验 项 目 内 容 项目

学时

实验

属性 项目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1 人学学术的知识特

性研究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文学科知识体系及其与社会科

学、自然科学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观点,组队辩论 4 专业 综合 10 必做

2 人文学术的当代状

况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全球背景下的人文学术状况,

展开讨论 4 专业 综合 10 必做

3 文学的知识体系

(一) 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的经典文献,对文

学基本理论形成批判性理解 4 专业 演示 5 必做

4 文学的知识体系

(二)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经典文献,对古代

文学史的知识生产方式形成基本理解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5 文学的知识体系

(三)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经典文献,对现

当代文学史的知识生产方式形成基本理解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6 文学的知识体系

(四) 引导学生阅读东方文学史研究的经典文献,对东方文

学史的知识生产方式形成基本理解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7 文学的知识体系

(五) 引导学生阅读西方文学史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西方文

学史的知识生产方式形成基本理解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8 文学的知识体系

(六) 引导学生阅读文学教育即美育的经典文献,对文学知

识的意义和当代价值形成基本理解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9 文字与语言的知识

体系(一)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汉语研究的经典文献,引发其对古

汉语特性的理解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0 文字与语言的知识

体系(二) 引导学生阅读研究其出生地方言的经典文献,引发其

理论兴趣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

汉语言文学专业●

·425·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 验 项 目 内 容 项目

学时

实验

属性 项目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11 文字与语言的知识

体系(三) 引导学生阅读现代汉语研究的经典文献,引发其对现

代汉语的理论兴趣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2 文字与语言的知识

体系(四) 引导学生阅读研究当代流行语的经典文献,引发其观

察总结日常生活语言、网络语言的兴趣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3 西湖文化调研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西湖文学”及其周边,形成研

究意识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4 杭州网络文化调研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作协等渠道了解杭州网络文学及

文化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5 杭州民间文化 引导学生分主题调研本地民间文化形式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16 杭州民间作家调研 引导学生调研杭州本地民间作家的创作和生活状况 4 专业 设计研究 5 必做

六、成绩考核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深刻理解人文学术各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和当代意义,熟悉各学科经典文献,具备批判意识

和知识创新能力。

良好(80-89) 基本理解人文学术各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和当代意义,较为熟悉各学科经典文献,表现出一

定的批判意识和知识创新能力。

中等(70-79) 初步理解人文学术各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和当代意义,基本熟悉各学科经典文献,初步展现

批判性思维。

及格(60-69) 部分理解人文学术各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和当代意义,部分掌握各学科经典文献。

不及格(低于 60) 不理解人文学术各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和当代意义,无法掌握各学科经典文献。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设计成果的评分占 60%。 4.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参与程度构成,通过签到与教师评价把握。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书目

1.建议教材:栾栋《人文学概论》,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年。 2.参考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2002 年。

SCHOOL OF H

UMANITIE

S HZ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