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download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cczu.edu.cncmee.ccz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7/df/76d8a48b42c285000…  · Web view85.成组技术 ...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根据我院物理实验室的条件与申请江苏省示范中心实验室要求改写成的。设计性实验及研究创新型实验

If you can't read please download the document

Transcript o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江苏工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

目 录

01.机械工程系概况……………………………………………………………………………001

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002

03.江苏工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03

课程与课程实验大纲

0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11

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8

0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1

0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6

08.高等数学(一)……………………………………………………………………………029

09.线性代数……………………………………………………………………………………032

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34

11.大学物理……………………………………………………………………………………035

12.大学物理实验………………………………………………………………………………041

13.大学计算机基础(含课程实验)……………………………………………………………045

14.计算机VB程序设计 ………………………………………………………………………050

15.大学英语……………………………………………………………………………………053

16.军事理论……………………………………………………………………………………058

17.心理学基础…………………………………………………………………………………061

18.美术欣赏……………………………………………………………………………………065

19.音乐欣赏……………………………………………………………………………………068

20.文学欣赏……………………………………………………………………………………073

21.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076

22.理论力学……………………………………………………………………………………079

23.材料力学……………………………………………………………………………………081

24.材料力学实验………………………………………………………………………………083

25.工程材料(双语)…………………………………………………………………………084

26.工程材料实验………………………………………………………………………………086

27.机械原理……………………………………………………………………………………087

28.机械原理实验………………………………………………………………………………091

29.机械设计……………………………………………………………………………………093

30.机械设计实验………………………………………………………………………………095

31.电工技术……………………………………………………………………………………096

32.电工技术实验………………………………………………………………………………100

33.公差与配合…………………………………………………………………………………101

34.公差与配合实验……………………………………………………………………………102

35.控制工程基础………………………………………………………………………………103

36.控制工程基础实验…………………………………………………………………………105

37.机械工程测试技术…………………………………………………………………………106

38.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108

39.Auto CAD …………………………………………………………………………………109

40.材料成型技术………………………………………………………………………………111

41.材料成型技术实验…………………………………………………………………………113

42.电子技术……………………………………………………………………………………114

43.电子技术实验………………………………………………………………………………117

44.文献检索……………………………………………………………………………………118

45.科技英语……………………………………………………………………………………119

46.专业英语……………………………………………………………………………………120

47.工程流体力学………………………………………………………………………………122

48.工程流体力学实验…………………………………………………………………………123

49.复变函数……………………………………………………………………………………124

50.弹性力学……………………………………………………………………………………125

51.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126

52.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实验…………………………………………………………………129

53.MATLAB 程序设计 ………………………………………………………………………130

54.MATLAB程序设计实验 ……………………………………………………………………134

55.液压控制系统………………………………………………………………………………135

56.工业企业管理概论…………………………………………………………………………138

57.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142

58.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实验………………………………………………………………145

59.机器人学概论………………………………………………………………………………147

60.现代设计方法………………………………………………………………………………150

6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151

6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154

63.机械优化设计………………………………………………………………………………155

64.市场营销学…………………………………………………………………………………157

65.供应链管理…………………………………………………………………………………169

66.物流运输与配送……………………………………………………………………………171

67.计算机三维造型……………………………………………………………………………174

6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76

69.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178

70.液压与气压传动……………………………………………………………………………179

71.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181

7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183

7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184

74.数控技术……………………………………………………………………………………185

75.数控技术实验………………………………………………………………………………187

76.PLC及机电传动控制………………………………………………………………………188

77.PLC及机电传动控制实验…………………………………………………………………191

78.特种加工……………………………………………………………………………………192

79.特种加工实验………………………………………………………………………………195

80.机械CAD/CAM技术…………………………………………………………………………196

81.机械CAD/CAM实验…………………………………………………………………………198

82.自动化制造系统……………………………………………………………………………200

83.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201

84.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204

85.成组技术……………………………………………………………………………………206

86.模具制造工艺………………………………………………………………………………208

8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11

机电一体化方向

88.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214

89.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217

90.PLC及机电传动控制 ………………………………………………………………………218

91.PLC及机电传动控制实验 …………………………………………………………………221

9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22

9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224

94.液压与气压传动……………………………………………………………………………225

95.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228

96.机电设备可靠性……………………………………………………………………………229

9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31

98.特种加工 …………………………………………………………………………………232

99.特种加工实验 ……………………………………………………………………………235

100.数控技术 …………………………………………………………………………………236

101.数控技术实验 ……………………………………………………………………………238

102.自动化制造系统 …………………………………………………………………………239

10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240

104.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 …………………………………………………………………242

105.机械故障诊断 ……………………………………………………………………………243

106.现代机电控制系统 ………………………………………………………………………244

107.现代机电控制系统实验 …………………………………………………………………245

108.气动及PLC控制综合实验课程 ………………………………………………………246

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109.机械制图课程设计 ………………………………………………………………………249

110.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251

11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252

112.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方向)………………………………………………253

113.金工实习 …………………………………………………………………………………254

114.电子实习 …………………………………………………………………………………257

115.生产实习 …………………………………………………………………………………259

116.毕业实习 …………………………………………………………………………………260

117.毕业设计 …………………………………………………………………………………261

机械工程系概况

江苏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成立于1978年,已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数千名毕业生。目前共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热能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六个本科专业,有化工过程机械、油气储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热能工程四个硕士学位点。其中化工过程机械专业为部级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重点建设学科。本系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全系共有100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 69人,其中有12位教授、29位副教授,拥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老师有28人,所有年轻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省“333”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名,还有不少常州市和学校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本系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具有规范严格的教学管理规定和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近两年来,以迎评促建为契机,广大教职工正加倍努力,在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本系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基础扎实,工程能力较强,有发展后劲,有社会责任,能安心基层工作。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能上能下、思想品质好、责任心强、创新能力强、素质好的人才。

本系具有较好的教学实验条件,“油气储运技术”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全系拥有实验室面积6500平方米,实验仪器总值约2200万元,拥有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大型软件,系里还拥有一个2000平方米的实习工厂,拥有CAD计算中心。这些教学实验条件都为同学们的学业进步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系的科研工作这几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承担了不少国家、省部级和横向课题,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我系还拥有江苏省油气井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科研经费已达到400万元以上。科研水平的提高,将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也将为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本系的学生工作也很有特色,创办了“求索学社”在学校有较大影响,开展了“四大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同学创造能力的活动,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都位居全校前列。

江苏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正以崭新的风貌迈向新的征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行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机械工业的主干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我国各工科院校里是个“万金油”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形势一直看好,机械工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该专业从1984年成立至今,经历了22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2年中,共招收本、专科学生21届,其中3届专科,已经毕业18届本科生。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以机床、制造工艺为主体的机械加工自动化、以液压、气动等技术为基础的制造系统控制自动化。

该专业具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教研室现有教师7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有3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

专业实验室现有HRPS-IIIA激光粉末快速成型系统、德国“FESTO气动控制实验装置”、 MPS模块化机电一体化生产教学培训设备、各类数控机床设备,可以进行数控铣削、数控车削、线切割、电火花成型加工、液压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综合技能等方面的操作与培训。

本专业主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获得机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宽口径知识、适应性强的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体现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的培养目标,着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经过理论教学的学习、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护保养、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工作,也可从事教学、管理和经营销售方面的工作。

江苏工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301)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教学功能由原来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在培养环节上,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第二课堂整体优化设计;在教学方式上,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知识相互兼顾,同时体现现代科技学科交叉的特点,特别注重机械工程与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相结合 。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强化学生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获得机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宽口径知识、适应性强的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与特色: 专业体现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的培养目标,着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设置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方向。经过理论教学的学习,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工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改、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护保养、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工作,也可从事教学、管理和经营销售方面的工作。

三、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

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能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具有尊敬师长、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共事的品质;

热爱本专业,具有进取和奉献精神。

2.知识结构

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微型计算机原理为基础理论知识;以公差技术、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材料成型技术、制造技术基础等为专业理论基础;以制造装备设计、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计算机信息处理、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工业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为相关和拓宽知识,构成毕业生的知识结构。

(1)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能运用数学手段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

比较系统地掌握力学、机械学、电工及电子学基础理论;

掌握机械制图与画法几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工程材料的类型、性能与成分、组织结构及加工工艺间的关系;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掌握计算机原理、操作及程序设计方法;

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掌握公差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

掌握机械工程参数检测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及基本技能;

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现技术。

(3)专业知识

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设计计算方法;

掌握现代化机床的类型、工作原理、性能、使用特点及设计方法;

全面系统地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理论、机械零件材料与毛坯的选择、典型表面及其组合体的加工方法,工艺规程的制订、装配工艺尺寸链等方法和技术;

了解数控机床、特种加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4)相关和拓宽知识

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原理和特点;

了解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了解信息处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3个专业方向或相关的专业知识;

掌握市场经济及工业企业管理等知识。

(5)实践技能

掌握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

掌握机械几何量测量技能;

掌握工程测试与操作技巧;

具有二级车工操作技能。

3.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

具有查阅文献、获得信息,了解本专业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能适应多种岗位工作。

(2)业务能力

具有机器运动方案及零部件的设计能力;

具有对机械工程装备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具有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能力;

具有新型产品开发和通用机械设计制造、测试、运行、控制、维修及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的初步能力;

具有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技术资料和听、说、写、译的初步能力。

(3)管理能力

具有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车间管理和进行概预算的能力;

具有对机械设备制造进行投资监理和施工质量管理的初步能力。

(4)表达能力

具有独立绘制机械零部件及整机的加工图的能力;

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5)科研开发能力

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心理素质

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克服困难的意志、求新求异的创新意识;一定广度、深度及独立性和逻辑性的思维。

5.身体素质

掌握两种以上的健身方法,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胜任工作。

四、主要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工程材料、PLC及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五、特色课程

工程材料(双语)。

六、主要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大作业、各类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军训、公益劳动、创新与实践等。

七、毕业生就业面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业务范围有:

1.机械产品、装备的设计、制造、维护保养与开发工作;

2.工厂机械设备的技术改造,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3.机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销售工作;

4.机械工业领域的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江苏工业学院培养方案课程安排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通识教育平台课程(A类课)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数

实践与实验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

应修学分

必修课

A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3.0

2/24

3/24

(9-16周)

84.5

(7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0

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8

48

6.0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2.0

2

形势与政策

0

2.0

高等数学(一)

160

10.0

5*/80

5.0

5*/80

5.0

线性代数

32

2.0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

3.0

3

大学物理

112

7.0

3*/56

3.5

4*/56

3.5

大学物理实验

54

3.0

2 / 28

1.5

2 / 26

1.5

大学计算机基础

40

2.5

3

计算机VB程序设计

56

3.5

2*

4*

大学英语

280

17.5

5*/64

4.0

4*/72

4.5

5*/72

4.5

5*/72

4.5

体育

138

11.0

2 /30

2.0

2 /36

2.0

2 /36

2.0

2 /36

2.0

体育健康标准辅导测试

0

32

0

5-8学期每学期:2/8

军事理论

24

1.5

2

心理学基础▲

24

1.5

2

美术欣赏▲

32

2.0

2

音乐欣赏▲

32

2.0

2

文学欣赏▲

32

2.0

2

应修小计

1240

(1120)

84.5

(77)

A2

公共选修课

64

(184)

4.0

(11.5)

4.0

(11.5)

A

应修合计

1304

88.5

88.5

说明:(1)周学时后有“*”的课程为考试课程; (2)课外体育锻炼第1-6学期,每学期0.5学分,共计3.0学分;(3)注“▲”的四门课程在05级法政系各本科专业及化工系的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等专业为必修课试点,今后在其他系、专业逐步推行,不参加试点的专业,其A1和A2学时、学分为括号内的学时、学分;(4)在公共选修课学分安排上,理、工类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提高类课程;经、管、法、文类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技术类课程+提高类课程(不试点的专业还须选修艺术类课程)。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1.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程(B1类课程)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数

实践与实验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

应修学分

必修课

B1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88

5.5

4*/56

4/32

36.5

理论力学

72

4.5

5*

材料力学

80

6

5.0

5*

工程材料(双语)

40

8

2.5

4

机械原理

56

6

4.0

4*

机械设计

64

7

4.0

4*

电工技术

64

12

4.0

4*

公差与配合

32

6

2.0

4*

控制工程基础

40

6

2.5

4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40

6

2.5

4*

应修小计

576

36.5

2.学科(专业)基础平台选修程(B2类课程)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数

实践与实验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

应修学分

选修课

B2

AutoCAD

32

16

2.0

4

25.0

材料成型技术

40

8

2.5

4

电子技术

56

12

3.5

4*

文献检索

24

8

1.5

3

科技英语

32

2.0

4

专业英语

32

2.0

4

工程流体力学

40

4

2.5

2

复变函数

32

2.0

2

弹性力学

32

2.0

4

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

56

10

3.5

4*

Matlab程序设计

40

8

2.5

4

液压控制系统

40

2.5

4

工业企业管理概论

48

3.0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32

8

2.0

2

机器人学概论

40

2.5

2

现代设计方法

40

2.5

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48

12

3.0

4

机械优化设计

40

2.5

4

市场营销学

32

2.0

2

供应链管理

32

2.0

2

物流运输与配送

32

2.0

2

计算机三维造型

48

24

3.0

4

小 计/

应修小计

856/

400

53.5/

25.0

B

应修合计

976

90

61.5

(三)专业(方向)模块课程(C类课程)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数

实践与实验学时数

各学期教学周数(周学时/学时/学分)

应修学分

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

选修课

C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64

6

4.0

4*

16.0

液压与气压传动★

40

6

2.5

4*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40

6

2.5

4*

数控技术★

40

6

2.5

3

PLC及机电传动控制

56

8

3.5

4

特种加工

40

6

2.5

2

机械CAD/CAM技术

32

4

2.0

2

自动化制造系统

32

2.0

2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56

10

3.5

4

成组技术

40

2.5

4

模具制造工艺

32

2.0

4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40

2.5

4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3周

3周

合计/

应修合计

512/

256

32/

16.0

二、机电一体化方向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56

10

3.5

4*

16.0

PLC及机电传动控制★

56

8

3.5

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64

6

4.0

4*

液压与气压传动

40

6

2.5

4

机电设备可靠性

40

2.5

4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40

2.5

4

特种加工

40

6

2.5

2

数控技术

40

6

2.5

3

自动化制造系统

32

2.0

2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40

6

2.5

4

机械故障诊断

32

2.0

2

现代机电控制系统

32

6

2.0

2

气动及PLC控制综合实验

24

24

1.5

2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3周

3周

合计/

应修合计

512/

256

32/

16.0

说明:课程名称后标“★”者为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时和学分分配比例表

类 别

学分数

学时数

学分比(%)

学时比(%)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必修

84.5

1240

39.12

48.90

选修

4.0

64

1.85

2.52

学科(专业)基础

平台课程

必修

36.5

576

16.90

22.71

选修

25.0

400

11.57

15.77

专业(方向)模块

课程

选修

16.0

256

7.41

10.09

小 计

166.0

2536

76.85

100

实践环节小计

50.0

23.15

合 计

216.0

100.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实践性教学环节明细表

实践性教学环节名称

周数

学分数

学 期

起止周数

备注

军 训

3

3.0

1

2~4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

1

1.0

2

18

金工实习

5

5.0

3

暑假末~4

社会实践

3

1.5

暑假

公益劳动

1

0.5

课外

电子实习

2

2.0

5

课外

生产实习

2

2.0

6

8~9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3

3.0

6

18~20

“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3

3.0

7

18~20

每个方向选择1门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3

3.0

7

18~20

上机(课外)

5.0

1~3

课外

200学时

创新与实践

3.0

课外

毕业环节

18

18.0

8

1~18

总 计

50.0

制订人:祝海林 系审定人:胡爱萍

课程与课程实验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学 分:3.0

学 时:48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教 材:《人生导论》,王雪峰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人生与法》(讲义)薛宁编著

开课系部:法政系

撰 写 人:《思想道德修养》陈平;《法律基础》徐新意

审 定 人:骆福林 批准人: 邹成效

第一部分《思想道德修养》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大学生人生修养类必修课,面向全院大一新生开设。课程以激励大学生走成功的人生道路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目的,通过讲授人生哲理、指导修养技术等方式,将理论学习与修养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力图塑造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完善人格。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燃起希望的火焰──渴望

1.基本内容

(1)追求成功

成功,才是真正的人生;不求成功是否轻松;追求成功是个人主义吗。

(2)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成功人生的标志;如何判断人生的成功。

(3)燃起希望的火焰

人人都能成功;渴望是成功的原动力。

(4)走向成功

对自己负责;普通高校学生成功可能性分析。

2.基本要求

(1)明确成功才是真正的人生

(2)相信人人都具成功潜能,自信人人都能成功

(3)掌握渴望与遐想的区别,激发成功渴望

(二)呼唤心灵的光明──心态

1.基本内容

(1)心态是人生的分水岭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人生的开端;心态的选择权在于你自己。

(2)光明思维

光明思维技术;对光明思维的解析。

(3)维护心理健康

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心理不健康;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的若干方法。

2.基本要求

(1)了解心态对开发潜能的作用

(2)学会光明思维,掌握三级光明思维技术

(3)知道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及维护心理健康的一些方法

(三)开发不竭的能源──学习

1.基本内容

(1)做学习型个人

(2)成功的大学学习

走出误区;成功的学习理念;成功的学习态度。

(3)大学学习内容

知识;方法;观念。

(4)大学学习途径

读书;实践;交往;自省。

(5)大学学习方法

有效的学习步骤;有效的学习方法。

2.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

(四)扫除征途的障碍──意志

1.基本内容

(1)用意志为成功开路

(2)增强意志的技术

理智类技术;心理类技术;行动类技术;外力类技术。

2.基本要求

(1)明确意志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2)掌握若干增强意志的技术

(五)构筑成功的平台──环境

1.基本内容

(1)人生生态环境与成功

人生生态环境;合作——对人生生态环境的优化;优化人生生态环境从改变自己开始。

(2)成功的人生观

成功的人生哲理——适度舍弃;成功的人生艺术——游戏人生。

(3)保护人生生态环境

保护小环境;保护大环境。

2.基本要求

(1)了解良好的人生生态环境对于成功的作用

(2)了解成功的人生观所包含的适度舍弃的哲理,游戏人生的态度的真实含义

(3)掌握为别人着想的技术,并学会运用于处理人际关系

(六)塑造成功的内核──品德

1.基本内容

(1)正确的道德观

道德是什么;道德的重要性;我国社会道德现状分析;成功者的道德选择。

(2)第一项重要的品德:明礼

尊重;谦让。

(3)第二项重要的品德:诚信

诚实;守信。

(4)第三项重要的品德:负责

对人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群体负责。

(5)另一项品德:节俭

2.基本要求

(1)明确主要品德的作用机理

(2)了解各项重要品德的内容

(七)笃行成功的心路──修养

1.基本内容

(1)内心的成功之路

什么是修养;成功来自修养;成功的人生——心中之路与脚下之路。

(2)修养技术之一:直面冲击

广收信息;认真思考;立即行动。

(3)修养技术之二:做白日梦

模拟成功;独自陶醉;如何对待做白日梦的成果。

(4)修养技术之三:自我控制

做给别人看;慎独;控制性格;耳顺;自我完善。

(5)修养的保障

培养习惯;咬紧牙关;综合调节。

2.基本要求

(1)了解修养对于人生成功的作用(“心中的路”)

(2)掌握三种修养技术(直面冲击;做白日梦;自我控制)

(八)点亮前进的明灯──目标

1.基本内容

(1)让目标领你成功

没有目标就没有真正的人生;人生之路的目标体系。

(2)制定目标的技术

了解自己;走出误区;制定目标的正确程序;制定终身目标——自我设计;制定长期目标——个人战略;

(3)目标与过程

正确选择实现目标的执着程度;享受过程;处理好过程中的多目标问题。

2.基本要求:

(1)明确目标对于人生的意义

(2)通过“了解自己”的若干技术理性地认识自己

(3)学会制定目标的技术(目标的高度与清晰度;目标——手段图;战略纲要等)

(九)策划最佳的路径──计划

1.基本内容

(1)计划是成功之旅的航图

(2)制定计划的技术

制定计划的正确程序;制定长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的技术;制定短期计划的技术。

(3)让你的计划更出色

突出重点;运用奇兵;重视虚事。

2.基本要求

(1)学会制定计划的技术

(2)能够运用所学的技术制定个人成才计划

总结:成功属于你

1.基本内容

对课程全部内容的逻辑整理

2.基本要求

根据成功框图,回顾成功要点。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备 注

绪论

第一章 燃起希望的火焰──渴望:追求成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燃起希望的火焰;走向成功。

教学总课时为24学时,有关学习、环境、品德、修养、目标等章节内容较多,且对学生的实际指导作用大,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安排讨论、演讲、观看录像片等形式,加强教学效果。

第二章 呼唤心灵的光明──心态:心态是人生的分水岭;光明思维;维护心理健康。

2

第三章 开发不竭的能源──学习:做学习型个人;成功的大学学习;大学学习内容;大学学习途径;大学学习方法。

2

第四章 扫除征途的障碍──意志:用意志为成功开路;增强意志的技术。

1

第五章 构筑成功的平台──环境:人生生态环境与成功;成功的人生观;保护人生生态环境。

3

第六章 塑造成功的内核──品德:正确的道德观;明礼;诚信;负责;节俭。

3

第七章 笃行成功的心路──修养:内心的成功之路;直面冲击;做白日梦;自我控制;修养的保障。

4

第八章 点亮前进的明灯──目标:目标领你前进;制定目标的技术;目标与过程。

3

第九章 策划最佳的路径——计划:计划是成功之旅的航图;制定计划的技术;让你的计划更出色。

结束语:成功的人生属于你

2

期末考核

四、参考书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赵兴宏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第二部分《法律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法律基础》是每个大学生必修课。通过传授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必要性,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规定,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了解自己在生活、学习和今后工作、创业过程中,应该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如何防止自己违法犯罪,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宪政制度

1.基本内容

(1)导论

宪法的内容、宪法的意义

(2)宪法概述

宪法的概念、特点、基本原则

(3)宪法与宪政

宪政的概念、特征、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宪法建设

(4)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经济制度、国家机构

2.基本要求

(1)基本了解宪法的意义

(2)基本了解宪法概述

(3)基本了解宪法与宪政关系

(4)基本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二)公民的主要权利

1.基本内容

(1)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选举权利、政治自由权利、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其他政治权利和相关权利

(2)公民的财产权利、物权、债权

(3)公民的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

2.基本要求

(1)基本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

(2)了解公民的财产权利

(3)基本了解公民的人身权

(三)公民学习生活与法律

1.基本内容

(1)概述

大学生与高校的法律关系、大学生与高校的权利义务

(2)大学生学习管理与法律

学籍管理、毕业证书的颁发和学位证书的授予、合格师资和教学条件、纪律处分

(3)大学生校园生活与法律

公有财产使用中的法律关系、学生公寓租用法律关系、饮食服务法律关系

(4)大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处理

学校的责任、学生的责任、经营者、组织者的责任

2.基本要求

(1)基本了解大学生与高校的法律关系

(2)了解大学生学习管理与法律

(3)了解大学生校园生活与法律

(4)了解大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处理

(四)婚姻家庭生活与法律

1.基本内容

(1)婚姻法概述

婚姻法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

(2)结婚

结婚的概念与特征、结婚的条件、结婚登记、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3)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祖孙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4)离婚

协议离婚、诉讼离婚、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离婚的法律后果、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损害赔偿

2.基本要求

(1)基本了解婚姻法的概念

(2)了解结婚相关法律知识

(3)基本了解家庭法律关系

(4)了解离婚涉及的法律关系

(五)公民财产继承与法律

1.基本内容

(1)继承与继承法概述、继承的概念、继承开始

(2)遗赠抚养协议

(3)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征、遗嘱生效的有效要件、遗嘱的变更、执行

(4)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适用范围、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的顺序、代位继承、转继承

(5)继承权

继承权的取得、接受和放弃、丧失、继承权的保护

(6)遗产的分割

遗产范围、遗产债务的清偿、遗产分割原则、遗产分割时间和方法、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处理

2.基本要求

(1)基本了解继承与继承法概述

(2)了解遗赠抚养、遗嘱继承

(3)了解法定继承

(4)基本了解继承权、遗产的分割

(六)劳动、社会保障与法律

1.基本内容

(1)劳动与法律

劳动法的概念、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终止和无效、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制度、职业培训和劳动保护、违反劳动合同的补偿和赔偿、劳动争议处理

(2)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法概述、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单位违反社会保险制度的责任

(3)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公积金制度概述、职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罚则

(4)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法律责任

2.基本要求

(1)基本了解劳动法

(2)了解社会保险法

(3)了解住房公积金制度

(4)了解劳动保障监察

(七)公民创业与法律

1.基本内容

(1)公司企业法

公司企业设立、组织机构、股份与债券、财务会计制度、投资者的权利与义务、公司企业变更与终止

(2)税法

税法概述、税法基本法律制度

(3)合同法

合同法概述、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终止

2.基本要求

(1)基本了解公司企业法基本知识

(2)基本了解税法基本知识

(3)基本了解合同法基本知识

(八)公民的法律责任

1.基本内容

(1)法律责任概述

法律责任概念、特征、构成、归结、免责

(2)公民的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概念、特征、种类、原则、方式

(3)公民的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概念、特征、构成和形式、行政处罚

(4)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概念、特征、能力、减轻、免除、减少、加重和消灭

2.基本要求

(1)基本了解法律责任概念

(2)基本了解民事法律责任基本知识

(3)基本了解行政法律责任基本知识

(4)基本了解刑事法律责任基本知识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试 验

上 机

第一章 宪法与宪政

3

第二章 公民的主要权利

3

第三章 学习生活与法律

3

第四章 婚姻家庭生活与法律

3

第五章 财产继承与法律

3

第六章 劳动、社会保障与法律

3

第七章 公民创业与法律

3

第八章 公民的法律责任

3

四、参考书目

[1]《宪法》,周叶中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刑法》,高明暄、马克昌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学 分:3.0

学 时:48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教 材:教育部最新教材

开课系部:法政系

撰 写 人:李晓江

审 定 人:郭华茹 批准人:骆福林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通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公共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

2.基本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概况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联系

(4)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

1.基本内容: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自在世界和人的世界

(2)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特征

(2)掌握实践的概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

(3)掌握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的概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的基本内涵;了解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关系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基本内容: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及意义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意义

(3)社会形态的更替是自然历史的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更替;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基本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出发点;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辨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意义

(2)掌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

(3)了解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概念及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了解阶级、国家和革命的概念;了解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基本内容: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英雄史观是唯心史观;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

(2)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无产阶级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2.基本要求:

(1)掌握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分歧;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分歧

(2)了解恩格斯的合力论;掌握唯物史观关于个人和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3)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五)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发展规律

1.基本内容: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发展;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必然性

(3)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恩主义

2.基本要求:

(1)了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概况;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了解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内容及其发展趋势

(3)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产生原因;了解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内在的矛盾性

(六)社会主义制度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基本内容:

(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社会历史前提和理论前提;了解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

(2)了解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社会历史前提;了解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一)绪论

3

(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

15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7

(四)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五)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发展规律

15

(六)社会主义制度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5

四、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原理》,蒋士逵主编, 学林出版社,1986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 陈先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石亚军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4]《马克思传》, 弗·梅林,人民出版社,1965

[5]《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英]戴维·麦克莱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6]《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1833-18444)》,罗燕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7]《回到马克思》,张一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8]《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孙伯鍨,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学大纲

学 分:3.0

学 时;48

适用对象: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 材:教育部最新教材

开课系部:法政系

撰 写 人:朱悦怡 樊宏法

审 定 人:郭华茹 批准人:骆福林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教育部规定的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和历史进程

1.基本内容:

(1)中国革命和建设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及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2.基本要求:

(1)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2)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

(3)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科学内涵及历史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基本内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理解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基本内容: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和确立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2.基本要求:

(1)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最初提出、确立、重新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2)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3)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基本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道路和基本经验

2.基本要求:

(1)了解从旧民族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

(2)领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五)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基本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基本要求:

(1)了解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和历史条件

(2)掌握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掌握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基本经验和历史贡献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基本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和进一步开拓

2.基本要求:

(1)掌握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功绩和失误

(2)领会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

(3)了解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一步开拓

(七)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基本内容:

(1)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

(2)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基本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2)掌握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3)领会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意义

(4)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基本内容:

(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不断思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2.基本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设想

(2)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3)理清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

(5)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基本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基本要求

(1)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构思以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艰难探索

(2)把握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方针

(3)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方针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基本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初探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基本要求

(1)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步设想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2)认识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基本内容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探索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4)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基本要求

(1)认识建设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

(2)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掌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领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基本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2.基本要求

(1)认识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了解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

(十三)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基本内容

(1)坚持科学发展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3)掌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4)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四)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1.基本内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和实践

2.基本要求

(1)把握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以及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推进祖国统一的主要思想。

(2)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努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与政策

1.基本内容

(1)正确认识时代主题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基本要求

(1)把握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认识的不断深化,掌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的选择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与领导核心

1.基本内容

(1)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2)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基本要求

(1)认识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是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把握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认识努力推进国防现代化、军队建设现代化的的重要意义。

(4)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历史,掌握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5)认识加强党的建设与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关系;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6)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工作重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和历史进程

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3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3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

第七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3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3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6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3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

第十三章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

第十四章 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2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与政策

2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与领导核心

2

机 动

2

四、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

[4]《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

[5]《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6]《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学 分:2.0

学 时;32

适用对象:所有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无

教 材:教育部最新教材

开课系部:法政系

撰 写 人:蒋 霞

审 定 人:郭华茹 批准人:骆福林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的信念,以致能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千古变局: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1.基本内容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基本要求

(1)掌握近代西方的崛起与殖民扩张以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情况

(2)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情况以及不平等条约制度与中国半殖民化的开始

(3)认识城乡社会的演变与社会阶层的分化

(二)救亡图存: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运动的高涨

1.基本内容

(1)太平天国起义与农民阶级的“天国梦想”

(2)19世纪中后期列强的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3)20世纪初的爱国运动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2.基本要求

(1)了解金田起义与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掌握《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的侵略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3)理解收回利权运动与抵制美货运动、拒法运动和拒俄运动的意义以及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三)自强维新:改良道路的尝试与失败

1.基本内容

(1)洋务派的“自强求富运动”

(2)“变法”理论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3)清末新政与清政府的改革尝试

2.基本要求

(1)了解“中体西用”与“自强求富”论以及洋务运动的开展

(2)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理论以及“百日维新”的内容

(3)掌握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以及清末新政的内容,理解“仿行宪政”的推进及其失败

(四)首义枪声:共和革命与民初政局的演变

1.基本内容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主张与革命活动

(2)武昌起义与帝制时代的终结

(3)孙中山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抗争

2.基本要求

(1)了解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掌握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的内容与意义

(2)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1.基本内容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引进及传播

(2)“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与国内形势;“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初期的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发展;国民党“清党”及国共合作的破裂

2.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造成的影响

(2)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和意义

(3)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作用

(六)路在何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选择

1.基本内容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设方案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

(2)中间道路及其他建设方案

“实业救国”方案;乡村建设运动;其他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3)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

“八七”会议与各地工农武装起义;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红军的创立;“围剿”与反“围剿;

2.基本要求

了解各党派的政治主张及救国方案

(七)抗日烽火: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与胜利

1.基本内容

(1)日本侵华与国内时局的演变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沦陷;“华北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与国内时局的转换

(2)“芦沟桥事变”与全国抗战的实现

“芦沟桥事变”与全国抗战的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军的侵略及其暴行

(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正面战场的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形成;抗日战争的胜利

2.基本要求

(1)了解日本侵华的目的和暴行

(2)掌握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建立的意义和作用

(八)命运决战: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与解放战争的胜利

1.基本内容

(1)战后国内和平谈判和政治协商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与各党派的政治主张;国内和平谈判的进程及其成果

(2)全面内战的爆发与国民党统治危机的加剧

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的统治危机;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斗争

(3)国民党败退台湾与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战略进攻与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与经验

2.基本要求

(1)了解国民党统治崩溃的原因

(2)掌握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和经验

(九)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探索

1.基本内容

(1)新中国的开国与初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的召开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挫折;“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结束

2.基本要求

(1)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3)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曲折

(十)迈向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1.基本内容

(1)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国际参与的扩大与外部环境的优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人民生活的进步

(2)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一国二制”理论的提出;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变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基本要求

理解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开辟的意义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第一章 千古变局: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3

第二章 救亡图存: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运动的高涨

2

第三章 自强维新:改良道路的尝试与失败

2

第四章 首义枪声:共和革命与民初政局的演变

2

第五章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4

第六章 路在何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选择

4

第七章 抗日烽火: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与胜利

4

第八章 命运决战: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与解放战争的胜利

3

第九章 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探索

3

第十章 迈向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3

大作业

2

四、参考书目

[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 主编,人民出版社,2000-01-01,第一版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编,人民出版社,1999-7,第一版。

[3]《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关海庭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第一版

[4]《一代天骄毛泽东的历程》,柯延 主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2,第一版

[5]《两代伟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胡移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9,第一版

《高等数学(一)》教学大纲

学 分:10.0

学 时:160

适用专业:机械系、计算机系各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物理、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本科专业

教 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获奖教材)

开课系部:信息科学系

撰 写 人:黄清龙、吴春青

审 定 人:赵志新 批准人: 石澄贤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高等数学课程是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逐步培养抽象思维推理、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自学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函数、极限、连续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6.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的定义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对于给出

e

N

d

不作过高要求)。

7.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8.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9.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10.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

11.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2.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3.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4.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5.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6.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7.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ge)定理。

8.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

9.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方法。

10.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近线);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11.会用洛必达(L’Hosp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12.*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的积分。

4.理解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Newton)—莱布尼兹(Leibniz)公式。

5.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

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面积、体积、弧长、功、引力等)的方法。

(四)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点乘法、叉乘法),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等的条件。

3.掌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掌握平面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及其求法,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5.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了解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6.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7.了解曲面的交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

(五)多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多元函数概念。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理解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4.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5.掌握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求法,会求复合函数的二阶偏导数。

6.会求隐函数(包括由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偏导数。

7.了解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的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并会求出它们的方程。

8.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了解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会求解一些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了解重积分的性质。

2.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了解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

3.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性质及关系。

4.会计算两类曲线积分。

5.掌握格林(Green)公式,会使用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6.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及高斯(Gauss)、*斯托克斯公式并会计算两类曲面积分。

7.*了解散度、旋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8.会用各种积分求一些几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