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 1...

14
36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总第 43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以福建南平为例 龚霖丹 周 敏 舒 佳 1 摘要: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体量小、人民收入水平不高、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普惠金融 发展程度也有限,部分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无法得到有效、充分和公平的金融服务。本文以福 建省南平市为例,将对普惠金融的定性分析与对金融排除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普惠金融发展 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与其金融供给、需求和产品功能等 方面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剖析、揭示问题成因,并提出运用互联网技术,从扩 大普惠金融宽度、增加普惠金融深度、提高普惠金融粘合度等五个方面来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 建议,以期为我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普惠金融 发展普惠金融”,旨在通过公平高效共享的金融发展模式为难以获得传统金 融机构服务的小微企业农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焦瑾璞2010)。20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表明政府对实现社会公平缩小经济发 展差距消除金融倒挂问题的重视然而在现实中金融知识普及率低金融有效需求不 金融供给不平衡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因素对此银监会 尚福林主席指出银行业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业务创新要把握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契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金融平台巩固物理经营渠道伸虚拟经营空间尚福林2015)。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世纪意大利提出以低收入客户为对象开展小额信贷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1 龚霖丹工商管理硕士中国银监会南平监管分局周敏中国银监会南平监管分局舒佳中国银监 会南平监管分局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文责自负

Transcript of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 1...

36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总第 43 期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南平为例

龚霖丹 周 敏 舒 佳 1

摘要: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体量小、人民收入水平不高、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普惠金融

发展程度也有限,部分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无法得到有效、充分和公平的金融服务。本文以福

建省南平市为例,将对普惠金融的定性分析与对金融排除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普惠金融发展

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与其金融供给、需求和产品功能等

方面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剖析、揭示问题成因,并提出运用互联网技术,从扩

大普惠金融宽度、增加普惠金融深度、提高普惠金融粘合度等五个方面来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

建议,以期为我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普惠金融

发展“普惠金融”,旨在通过“公平、高效、共享”的金融发展模式,为难以获得传统金

融机构服务的小微企业、农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焦瑾璞,2010)。2013 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表明政府对实现社会公平、缩小经济发

展差距、消除“金融倒挂”问题的重视。然而在现实中,金融知识普及率低、金融有效需求不

足、金融供给不平衡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因素。对此,银监会

尚福林主席指出,银行业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业务创新,要把握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契

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金融平台,巩固物理经营渠道,延

伸虚拟经营空间(尚福林,2015)。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世纪,意大利提出以低收入客户为对象开展小额信贷,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一

1龚霖丹,工商管理硕士,中国银监会南平监管分局;周敏,中国银监会南平监管分局;舒佳,中国银监

会南平监管分局。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文责自负。

372015 年第 7 期

些学者(Leyshon 和 Thrift,1995)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描述了“金融基础设施的撤离”现象,

借助“质的飞跃”和“利润重构”,探讨了金融服务的地理可及性和追求自身利益需要的经营

策略。另一些学者(Aghion,Howitt 和 Mayer-Foulkes,2005) 则认为,高效运作的金融体系有

利于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对资金进行正确引导,增加投资利润和改善贫困现状。学者们在研究

中普遍认为,普惠金融的反面即是金融排除,并且不断探索科学测量金融排除度的方法。Beck

等(2007)在研究中提出了测度普惠金融的八大指标(每万人金融机构网点数、每百平方公里

金融网点数、每万人 ATM 数、每百平方公里 ATM 数、人均储蓄 / 人均 GDP、人均贷款 / 人均

GDP、每千人储蓄账户数、每千人贷款账户数)。Mandira(2010)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IFI(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金融包容性指数的测算方法。这个指数吸收了金融排除地理渗透性、使

用效用性、产品接触性三个维度的信息,更为科学、适用,被较多学者所接受和使用。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起步较晚,与世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杜晓山等

(2006)将 CGAP 关于普惠金融体系的理念介绍到我国,认为普惠金融体系将小额信贷作为国

家主流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能为大规模群体的金融需求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 并可不

断地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延展至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群体 , 同时降低客户群体和金融服

务提供者双方的成本。焦瑾璞(2014)指出,普惠金融是现代金融理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近

年来国际组织开始着眼于“宽内涵、多维度”的普惠金融,加强了在这方面对金融消费者的保

护和教育等。对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发展普惠金融,相关学者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谢平(2014)

认为,将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吴晓灵(2014)则从互联网条件下金融行

业具有的“金融功能链”和“独立生存空间”角度,分析了金融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

总体看,国内外研究中直接涉及普惠金融体系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而且多集中于定性分析

的研究,有关定量和实证性分析的研究较少,对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普惠金融体系的实证研究

就更加有限。鉴于此,本文以福建南平为例,从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入手,剖析问题

成因,提出欠发达地区发展“互联网 + 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

地区推广普惠金融提供参考依据。

二、福建省不同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普惠金融的反面是金融排除。基于现有对金融排除领域的量化研究较为丰富,本文拟将对

普惠金融的定性分析与对金融排除的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数理计量和比较分析方法,对福建

省不同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直观描述。

(一)金融排除指数的测算方法

38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总第 43 期

本文重点参考了田杰(2012)对我国农村金融排除指数的测算方法。该方法将Beck等(2007)

和 Mandira(2010)的研究结果相结合,测算出了适合我国的地区金融排除指数。

首先计算每个维度的金融包容性——维度 Di:

ii

iii mM

mAD

−−

= (1)

式(1)中, iAi = 为维度的实际值, imi = 为维度的最小值, iM i = 为维度的最大值。在

计算维度的指数后,Sarma(2010)提出如下权重:1 为获取维度的指数(渗透)权重,0.5 为

服务可利用的维度权重,0.5 为服务的使用指数权重。综合各维度的权重后,得出 IFI(普惠金

融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5.1)5.0()5.0()1(1

222iii uapIFI −+−+−−= (2)

式(2)中,p、a、u 分别代表银行服务的渗透性、可使用性和使用程度。Chakravarty(2010)

在研究中对这一指数进行了改进,考虑了不同维度对总的普惠性金融的贡献率,得到加总后的

金融包容性指数,IFI 的计算公式如下:

rk

iKkk111 miMi

miAik1))M,m,Dr(A),...,M,m,Ir(Dr(AIFI )(

1∑= −

−== (3)

式(3)中,k 的数值等于维度数,r 表示的是构成金融包容指数的各个维度对金融包容的

敏感性程度值,且 10 ≤< r 。r 越大,代表对金融包容指数越敏感,赋值为 0.25,0.5,1。目前大

多数文献计算 IFI 选取的主要是银行业的指标。其主要原因如 Chakravarty(2010)研究所解释

的,大部分金融服务要通过银行实现,所以可近似地把银行包容定义为金融包容。但需要指出

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非银行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将来应把

各类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也纳入考虑。与 IFI 相对应的,金融排除指数用如下公式表示:

rk

i miMimiAi

kIFIexclusion) financial of IFE(Index )(111

1∑= −

−−=−= (4)

式(4)中,如果 IFE 指数趋于 0,表示该地区的金融排除度在整体样本中相对为低,金

融排除现象较弱;如果指数趋于 1,则表示该地区金融排除度在整体样本中相对为高,金融排

除现象较严重。

(二)福建省不同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根据上述方法,从福建省统计、监管部门的数据中选取了各地区(不含厦门)2010—

2014 年的金融包容性指标,包括:银行网点数、从业人员数、人均储蓄存款、人均贷款、人

均储蓄 / 人均 GDP、人均贷款 / 人均 GDP;然后从地理渗透性 D1、产品接触性 L2、产品效应

392015 年第 7 期

性 D3 三个维度,计算各地 Di 指数,结果为 [0,1]。当某地区 Di 值趋向 0 时,表明该地区在全

部样本中情况较差;反之较好。

1. 地理渗透性维度:D1

此维度数值主要代表地方金融服务覆盖面情况。目前已有研究多采用银行机构数量 / 地区

人数(每万人)来表示。但现实状况是,金融机构网点的减少并不完全意味金融服务覆盖率下降,

因此在测算该维度时,应把银行从业人员的数量纳入计算。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对该维度的影响

程度相当,根据公式(1)计算出金融机构网点渗透指数 A1 和银行从业人员指数 A2 后,分别

对这两个指标赋予同等的权重,即 2/)( 211 AAD += 。测算结果显示,2010—2014 年,各地市中,

南平 D1 值在整体样本中最小,地理渗透度属最差(见表 1)。

表 1:福建省(不含厦门)金融机构地理渗透维度 D1 值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南平

A1 0 0 0 0 0A2 0 0 0 0 0D2 0 0 0 0 0

福州

A1 1 1 1 1 1A2 1 1 1 1 1D2 1 1 1 1 1

泉州

A1 0.95 0.94 0.92 0.91 0.89A2 0.68 0.6 0.53 0.52 0.56D2 0.82 0.77 0.72 0.71 0.73

漳州

A1 0.28 0.26 0.26 0.26 0.25A2 0.24 0.2 0.18 0.18 0.18D2 0.26 0.23 0.22 0.22 0.22

莆田

A1 0.75 0.71 0.68 0.66 0.62A2 0.55 0.49 0.41 0.39 0.4D2 0.65 0.6 0.55 0.52 0.51

三明

A1 0.03 0.03 0.03 0.03 0.03A2 0.04 0.03 0.02 0.02 0.02D2 0.04 0.03 0.03 0.03 0.03

宁德

A1 0.11 0.11 0.1 0.1 0.1A2 0.1 0.09 0.08 0.1 0.11D2 0.1 0.1 0.09 0.1 0.1

龙岩

A1 0.05 0.05 0.04 0.05 0.05A2 0.04 0.05 0.03 0.03 0.03D2 0.04 0.05 0.04 0.04 0.04

40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总第 43 期

2. 产品接触性维度:D2

此维度数值主要代表金融产品可获得性情况。选择的指标是人均储蓄存款 = 城乡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 / 地区人口数,人均贷款 = 贷款 / 地区人口数。同样,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 B1、

B2,再得出 2/)( 212 BBD += 。测算结果显示,2010—2014 年,各地市除福州外其他样本 D2 值

均未超过 0.5,产品接触度普遍低下。其中,南平 D2 值在全部样本中基本处于倒数第三的水平,

产品接触度属中等偏下水平(见表 2)。

表 2:福建省(不含厦门)金融机构产品接触维度 D2 值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南平

B1 0.11 0.1 0.08 0.07 0.06

B2 0.22 0.22 0.22 0.23 0.27

D2 0.16 0.16 0.15 0.15 0.16

福州

B1 1 1 1 1 1

B2 1 1 1 1 1

D2 1 1 1 1 1

泉州

B1 0.29 0.27 0.28 0.28 0.26

B2 0.54 0.54 0.54 0.57 0.56

D2 0.41 0.4 0.41 0.43 0.41

漳州

B1 0 0 0 0 0

B2 0.19 0.2 0.18 0.15 0.33

D2 0.09 0.1 0.09 0.08 0.17

莆田

B1 0.09 0.09 0.11 0.12 0.14

B2 0.31 0.31 0.33 0.38 0.41

D2 0.2 0.2 0.22 0.25 0.28

三明

B1 0.19 0.19 0.21 0.19 0.15

B2 0.26 0.26 0.27 0.26 0.25

D2 0.22 0.23 0.24 0.22 0.2

宁德

B1 0.15 0.15 0.15 0.15 0.14

B2 0 0 0 0 0

D2 0.07 0.07 0.08 0.08 0.07

龙岩

B1 0.16 0.21 0.2 0.21 0.18

B2 0.26 0.35 0.29 0.3 0.24

D2 0.21 0.28 0.25 0.25 0.21

412015 年第 7 期

3. 产品效应性维度:D3

此维度数值主要代表金融产品的效用性情况。选取的指标是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 人均 GDP

(万元)、人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 人均 GDP(万元)。对 C1、C2、D3 的计算方式同上。测

算结果显示,2010—2014年,各地市除福州外其他样本D3 值均不高,产品效应性普遍较低。其中,

南平 D3 值呈下降趋势,产品效应性逐年降低(见表 3)。

表 3:福建省(不含厦门)金融机构产品效应维度 D3 值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南平

C1 0.33 0.22 0.21 0.19 0

C2 0.31 0.22 0.19 0.17 0

D3 0.32 0.22 0.2 0.18 0

福州

C1 1 1 1 1 1

C2 1 1 1 1 1

D3 1 1 1 1 1

泉州

C1 0 0.14 0.22 0.26 0.29

C2 0 0.15 0.17 0.05 0.25

D3 0 0.15 0.19 0.16 0.27

漳州

C1 0 0 0 0 1

C2 0.1 0 0 0 0.43

D3 0.13 0 0 0.01 0.52

莆田

C1 0.24 0.11 0.13 0.15 0.21

C2 0.24 0.15 0.15 0.16 0.21

D3 0.24 0.13 0.14 0.16 0.21

三明

C1 0.15 0.01 0.04 0 0.01

C2 0.2 0.1 0.13 0.11 0.1

D3 0.17 0.06 0.08 0.06 0.05

宁德

C1 0.24 0.1 0.07 0 0.04

C2 0 0 0 0 0

D3 0.32 0.21 0.2 0.14 0.15

42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总第 43 期

龙岩

C1 0.15 0 0.03 0.05 0.1

C2 0.21 0.13 0.16 0.15 0.15

D3 0.18 0.07 0.1 0.1 0.13

(三)结果分析

考虑各维度对金融包容性指数的敏感度,选取 r 值为 1,根据公式(3)和公式(4)计算

出各地区 2010—2014 年的 IFE 指数(见表 4),并将南平地区的情况用趋势图 1、图 2 表示。

表 4:福建省(不含厦门)金融机构 IFE 值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南平 IFE 0.84 0.88 0.88 0.89 0.95

福州 IFE 0 0 0 0 0

泉州 IFE 0.59 0.56 0.56 0.57 0.53

漳州 IFE 0.84 0.89 0.9 0.9 0.7

莆田 IFE 0.64 0.69 0.7 0.69 0.67

三明 IFE 0.86 0.9 0.89 0.9 0.91

宁德 IFE 0.83 0.87 0.88 0.89 0.89

龙岩 IFE 0.86 0.87 0.87 0.87 0.87

IFE(左轴)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GDP(右轴)

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

0.960.940.920.900.880.860.840.820.800.78

% 亿元

图 1:南平地区 IFE 与 GDP 对比

432015 年第 7 期

IFE(左轴)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贷款(右轴)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960.940.920.900.880.860.840.820.800.78

% 亿元

图 2:南平地区 IFE 与贷款对比

从上述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出:首先,南平地区金融机构地理渗透程度居全省末位,产品接

触程度低、效应性差,地区整体金融排除现象严重:一是随 GDP 和贷款的增长,金融排除却

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南平经济发展与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未形成正相关关系;二是信贷投放

增加,金融排除反而加剧,表明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发展普惠金融解决弱势群体金融

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其次,南平、三明等地金融排除现象明显高于福州、泉州和莆田等经济形

态多样、金融资源相对丰富的发达地区。

结合测算指标的选取,本文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如下:一是经济发达和社会经济活

跃程度与地方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且呈一定的正比关系,即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其

普惠金融发展的程度越低。二是欠发达地区在金融供给方面可能存在基础设施配置、产品设计

与现实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导致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不高。三是欠发达地区在金融需求方面可能

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主体自我排斥等问题;同时,由于金融服务及产品功能不能有效满足

金融消费主体的需要,导致金融产品接触程度和适用性不高。

三、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障碍是金融有效需求不足、金融供给配置

不均衡、推进普惠金融与化解成本存在矛盾。下文将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对导致问题的成因

进行深入剖析。

(一)需求层面分析

44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总第 43 期

金融有效需求不足是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障碍。偏远及农村地区对金融的先天排斥,

直接导致在信贷投放增加的情况下金融排除反而加剧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信息渠道有限,

导致金融知识普及率低。传统金融信息传播渠道多通过物理网点,而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

地区,由于金融机构网点少且分布不均(部分偏远行政村甚至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距离最

近的网点),因而难以通过传统方式获取足够的金融信息,导致大部分农民金融知识缺乏,对

金融产品与服务不了解 , 无法提出有效金融需求。以南平为例,从对小微企业和农户金融需求

的问卷抽样调查情况看,80% 以上的企业在对金融产品类型、模式、流程等方面了解程度或“空

白”,或选填“很少”;90%以上的农户对银行业务的理解还仅停留在传统的“存、贷、汇”阶

段1。二是传统金融消费习惯导致对现代金融先天排斥。欠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

不高,传统的金融消费习惯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于在亲戚间小额借贷,或者是在物理网点办理

金融业务,而对虚拟金融服务则缺乏安全感,接受新生事物的意愿较弱。从互联网普及程度看,

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与城镇地区存在较大差距:2014 年末,城镇地区互

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 34 个百分点 2。从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较为成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在欠发达地区的使用情况看,大部分农民较难接受高科技金融产品:手机银行的使用率远远低

于开通率,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也极低,表明对现代金融的自我排斥状况严重。三是农村经济

特点导致部分金融需求被弱化。以南平为例,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经营主体较为分散,规

模小,现代化生产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户收入对市场因素较为敏感。

农业金融需求具有服务主体多、额度较小、具有季节性等特点。对金融机构的调查显示,大多

数机构认为,农民自有资金足以覆盖农业生产,有忽视和弱化农民金融需求的倾向。

(二)供给层面分析

欠发达地区金融供给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客户对产品接触度低,产品效用性逐年下降,直

接制约普惠金融成效的提升。一是区域金融配置不平衡,导致基础服务可得性较差。从机构分

布看,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主要服务城区,薄弱的农村区域主要以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一方面,普遍存在县域网点少、单点服务范围过大,城乡差距较大;

另一方面,多数商业银行仍扮演乡镇抽水机的角色,吸收的县域存款主要用于发放城区贷款。

以南平为例,城区网点密度为 0.18 个 / 平方公里,而乡镇网点密度为 0.0084 个 / 平方公里,远

1问卷调查范围为松溪、政和、顺昌、光泽四个县,发放问卷 2150 份,收回 2132 份。涉及的产品、服

务主要包括:存款(活期、定期、通知)、贷款、汇款、理财、代理保险、外汇结算等。

2数据来源:CNNIC,《2014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年报》。

452015 年第 7 期

低于城市水平。在行政村一级,主要以农信社布设的小额便民支付点为主,但网点功能单一,

大多仅限于小额取款(金额限制在 300 元以内),无法满足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从信贷支持对

象看,涉农贷款增量已连续 2 年呈下降趋势,且社会弱小群体金融获得情况较差:小微企业贷

款覆盖率仅为 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51 个百分点;农户贷款覆盖率仅为 15%,也低于全省

平均水平 4 个百分点。二是金融产品设计不合理,形成营销排斥。现有的线上、线下金融产品,

制式化特征明显,缺乏灵活性。线下产品主要面向城区居民,针对农村地区的特色产品较少,

理财产品缺失,且部分产品期限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符;线上多为支付结算类产品,难以满足多

数客户的需求,如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的页面设计不简洁,操作复杂,多项功能闲置。在营销

策略上 , 金融机构基本以现有产品导向进行营销,形成了固有的经营模式,容易产生营销排斥,

不利于普惠金融发展。三是限制条件多,导致金融准入门槛提高。客户,尤其是弱势群体,在

获取金融产品时,常被附加限制条件,如需填写一系列表格、提交证明、提供抵押物等,流程

繁琐、环节多、时间长,一笔小额贷款审批时间通常也至少需要 7 天 , 从而错过了客户信贷需

要的最佳时间窗口。另外,由于农村金融要素市场建设不够健全,农村可抵押财产范围小,如

法律政策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区域财产抵押品的限制,使大多农户因达不到金融准入条件,

而被正规金融拒之门外。

(三)成本层面分析

传统发展模式下,大力推进普惠金融除了大幅增加投入外,几乎找不到其他路径。金融

机构因此缺乏积极性,并导致普惠金融难以有效推进。一是传统发展模式导致固定成本投入较

高。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撤离农村市场,若通过设立物理网点的方式再

次进军农村市场,需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建设费用及人工成本。据了解,在南平农村地区,增

设一家物理网点一次性投入约 80 万元,每年营运成本需要 30 万元以上;设置一个流动网点 ,

每年成本费也需要 20 多万元;即使开办一张联名社保卡,成本费也要 50 元:成本投入较高。

二是成本收益不匹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积极性。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是让广大社会群体公

平、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但这需要以较高的成本进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而面对的农户、小

微企业等服务对象,则为弱势群体,地域分布广且散,具有明显的低收益、高风险特性。换句

话说,金融机构推进普惠金融不仅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还可能面临蚀本风险,发展普惠与其

商业可持续性矛盾突出,因而削弱了银行推进普惠金融的意愿。以南平为例,金融机构至少要

发放 100 笔 3 万—5 万元的小额贷款,其收益才能与发放 1 笔 500 万元大额贷款收益持平,而

46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总第 43 期

投入的物理和人力成本则要高出 30%。三是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提高。在农村金融市场上,

因为区域金融配置不平衡,金融供需双方缺乏健全的信息交流平台,造成信息不对称问题。一

方面,金融机构容易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对客户,特别是弱势客户,产生逆向选择,或者采取提

高利率、追加抵押物等方式将交易成本转嫁给客户;另一方面,客户容易对正规金融产生自我

排斥,转而选择民间融资等非正规金融,从而进一步制约了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四、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笔者认为,要解决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应在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基础

上从渠道建设、数据应用、功能优化、法律规范、体系完善五个维度来探索有效路径。

(一)拓展渠道,扩大普惠金融宽度

应利用互联网开放及共享的优势,拓展金融渠道,延伸金融触角,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其一,发展直销银行。大力发展直销式银行,突破时间、地域和网点等金融服务的限制,使偏

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客户能够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上进行视频验证、

银行开户、业务办理等操作。其二,发展微信银行。借助微信平台的传播优势,进行金融知识

宣传和解读及提供智能在线客服等,同时可以将如账户查询、小额支付、公用事业缴费等轻量

级的产品嵌入微信平台,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增强产品的可获得性。其三,发展农村网上应

用管理平台。加大乡镇村级通讯线路、光纤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县、乡(镇)、村三级“一

站式”农村网上应用管理平台,并引入金融元素,通过网上浏览、手机定制发送等渠道为农企、

农户提供金融服务信息,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强化数据应用,增加普惠金融深度

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和挖掘,为发现和培育用户的金融需

求提供新手段,细分客户市场,为定制差异化金融产品及服务提供依据。其一,注重数据的共

享整合。一方面,由政府牵头搭建第三方金融信息对接平台,专门为金融机构、企业、消费者

提供金融对接桥梁,实现线上收集反馈客户金融需求,提供金融政策及产品信息,以及快捷办

理金融业务等功能。另一方面,由机构建立县域供应链式金融服务平台,将链条上的信息孤岛

进行整合,使核心物流企业通过平台在线上实现订货计划确认、融资申请审核、应收账款确认、

发货入库、接收放货指令等操作;而银行则可通过核心企业监控供应链上下游环节,及时为企

业提供浮动融资额度,降低成本和风险。其二,注重数据的分析利用。一是可尝试与互联网行

472015 年第 7 期

业(支付宝、百度、腾讯)等第三方进行跨界合作,获取客户消费、社交、搜索等非结构化数

据信息;二是可借助微信平台、金融信息对接平台和农村网上应用管理平台等多后台数据库,

构建统一的客户信息视图,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分析客户金融行为喜好,挖掘潜在金融需求,

提取分析银行管理系统记录的管理环节数据,作为提升效率、改进流程的参考依据。

(三)优化金融功能,提升普惠金融粘合度

按照自然、简单、直观的交互要求,优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功能,提升客户在金融消费过程

中的体验,逐步培养客户的金融消费习惯与行为,增强普惠金融的粘合度。其一,建设智能银

行网点。一是设置“智慧营业厅”,设置金融 WIFI 热点,在客户等候过程中模拟日常业务的

流程办理,减轻现场服务压力,提升窗口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同时,还可在热点上加

入客户需求调查、专属业务定制等内容选项,使客户获得深度营销、业务回馈的机会。二是在

网点引入智能排队系统,将排号系统与客户经理手持移动终端实行互联,以便为客户提供更有

效的服务;三是设置自助填单设备,将表单设置规范化、标准化,以解决客户填表难、易出错

的问题。其二,优化线上产品及服务。一是在银行微信平台上嵌入定位服务,使客户可及时获

取附近网点信息、了解网点地址、排队人数等情况;还可增设预约排号功能模块,与网点排号

系统实行互联,完成一键式网点排队预约等。二是简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上小额申贷、转账

支付等业务的流程;对界面设计采用扁平化式菜单,设定所有功能三步可达;在渠道平台上引

入智能文本、语义理解系统,实现通过语音搜索金融产品等。三是加强与成熟电商的合作,搭

建基于电子商务交易的金融服务平台。其三,创造生活中的移动金融。一是促进移动金融与生

活的融合,在银行网点、公共等候区、乡镇宣传栏等地方安置金融可视化媒体终端,用交感式

的互动界面,方便社会群体随时了解金融产品信息。二是在社区银行设置“金融超市”,通过

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金融产品及服务信息,并把小件物品寄存、快递等便民服务融入日常经营,

把金融服务与社区便民服务结合起来。

(四)完善法律框架,提供政策保障

要为推进“互联网 + 普惠金融”提供政策保障,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发展。

特别要加紧完善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征信管理等方面的

立法,填补网络金融领域如市场准入、资金监管、交易者身份认证等方面的法律空白。

(五)加强知识普及,健全配套体系

其一,完善金融及网络知识普及教育体系。一是由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与各院校共建教

48 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总第 43 期

育实践平台,针对不同类型和专题内容印制教育读本,开设示范课程,开展现有普惠金融从业

人员的培训和提升计划。二是由金融主管部门牵头,组建普惠金融宣讲团进社区、进村户进行

普惠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尤其针对落后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安全意识薄弱的现实情况,要加

强对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其二,建立成本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

一是要对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及社会弱势群体中推进普惠金融给予政策支持,协助其完善互联

网基础设施建设,对涉农小额信贷及非营利性的 P2P 产品给予专项贴息补偿等。二是完善农村

金融服务要素,县域内成立专为小微客户、三农服务的具有政府背景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推广

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村经营户、涉农企业等融资提供担保,加快

推动国家鼓励推广的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产品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为农

村金融创新提供政策保障。其三,加强支付和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现代化支付

清算体系,形成农村金融资源的多方联动和功能互补,疏通城乡、农村地区间的资金往来通道。

二是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社会信用评分系统,将社会行为整合进信用评分

系统,利用大数据重塑社会信用基础,以节省金融机构在客户评分上浪费的社会资源,并减少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 杜晓山,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体系,中国金融,2010 年第 10 期,14-15。

2. 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中国金融,2010 年第 10 期,12-13。

3. 焦瑾璞,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2014 年第 10 期,68-70。

4. 尚福林,新常态下的银行业改革与发展,中国银行业,2015 年第 2 期,8-10。

5. 田杰,我国农村金融排除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2 年。

6. 吴晓灵,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若干问题,中国金融,2010 年第 10 期,8-9。

7. 谢平,互联网金融技术上可取代央行,上海经济,2014 年第 7 期,15。

8. Aghion, P., P. Howitt, and M. Foulkes,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onvergence: Theory and

Evidenc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120(1), 173-222.

9. Beck, T., and P. Honohan, Finance for All Policies and Pitfalls in Expanding Access,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07, 57-59.

10. Chakravarty, S., 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 Axiomatic Approach, Woking Paper, 2010, Vol.1,

http://www.igidr.ac.in/pdf/publication/WP-2010-003.pdf.

11. Leyshon, A., and N. Thrift, Geographies of Financial Exclusion: Financial Abandonment in Britain and

492015 年第 7 期

the United State,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1995, 20(3), 312-341.

12. Sarma, M., and J. Pais,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10, Vol.3, 1-16.

Abstract: China's underdeveloped reg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small economies, low income per capita,

low average education level and limited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people in remote regions and some

vulnerable groups cannot enjoy effective, adequate or fair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is paper, we choose Fujian

Nanping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e the inclusive financ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nancial exclusion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lusive finance. We fi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financial demand, financial supply and

financial products etc. We then analyze the causality and propose policy suggestions in five aspec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These suggestions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ies, broadening the width of inclusive finance, deepening the depth of inclusive finance, enhancing the

stickiness of inclusive finance.

Key Words: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ternet; Inclusive Finance

(责任编辑:赵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