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1/08, 2016 · 探(羅15:1;...

74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1/08, 2016 查經內容:腓立比書 1:1-11; 主題:腓立比書簡介、引言、喜樂和感恩的禱告 參考資料: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A. Carson, D. J. Moo, and L. Morris, Zondervan 1992);天道聖經註釋-腓立比書(馮蔭 坤, 天道 1987);IVP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Philippians (G. D. Fee 戈登費依, IVP 1999, 中譯本《腓立比書註釋》潘秋松、吳蔓玲譯, 美 國麥種傳道會 2004);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Paul's Letter to the Philippians (G. D. Fee, Eerdmans, 1995)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Philippians (H. A. Kent Jr., Zondervan 1992);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Philippians (R. P. Martin 馬挺, Tyndale, 2nd Ed. IVP, 中譯本《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腓立比書》劉良淑譯, 校園 1988);新約書信讀經講義-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 (陳終道, 校園 1968-1993);Philippians,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Francis Foulkes, IVP 1994);Philippians, Hard Sayings of the Bible (W. C. Kaiser, IVP 1997);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W. MacDonald, Edited by Art Farstad, Thomas Nelson Publisher, 1989~1995, 中譯本《活石新 約聖經註釋》角石, 1997~2000) 小組查經注意事項:懇請您先讀以下的訊息,然後再閱讀本材料、以及參與帶查經事奉 小組查經應該是一個有「使命」和「目標」的聚會。整個查經的過程,應配合「使命」和「目標」。 使命:操練基督大使命和彼此團契。馬太福音 28:19-20,以弗所書 4:11-12,彼得前書 4:10。 目標:裝備好弟兄姊妹,將來小組倍增時,能承擔小組的使命。以弗所書 4:13,馬可福音 1:17。 守則:正確解經,杜絕惡言。提摩太後書 2:15-16,馬太福音 12:36-37。 不可少的三件事:明白神的話(教導)應用神的話(交流)、彼此建造(代禱)適合帶領小組查經的人:小組查經是「見證基督、建造生命」的機會,而帶領小組查經是先知教導、和領導 三種功能或恩賜 的事奉。所以是榮耀和嚴謹的事奉。申 18:20、可 9:33-35、提後 2:14-16、雅各 3:1、彼後 3:15-16。帶查經者必須由受洗的基督徒 擔任,因為非基督徒還無法領會或相信屬靈之事(林前 2:13-14)。帶查經者須有接受訓練以及帶領小組實踐使命和目標 的心志。很 少參加聚會者,暫不適合帶查經,直到有「固定聚會」之後才適合(來 3:12-14, 10:24-25)。不免強人帶查經,因為不是每人都有此 心志或恩賜(林前 12:27-30)。初信者需要被保護照顧,也暫時不適合帶查經。免得負擔甚重,或陷於驕傲,或陷於錯解聖經的試 探(羅 15:1; 提前 3:6)。但神偶而興起初信者常渴慕靈修,生命成熟較快,被賜予心志和恩賜。由少數弟兄姊妹固定輪流帶查經, 會使查經的經驗和質量增加,也更快地產生新的有心志且合適的帶查經者;以及使小組更有效地實踐使命和目標。 邀請 新的帶查經者之前 ,請先與牧者商量禱告,然後再去邀請:因為這關乎尊重聖靈,也關乎教會屬靈生命的建造鼓勵組員分享與主題有關的見證或經歷。如有必要,請更正違背聖經真理的言論。也勸導失控的爭論,或制止閒話與背後論斷。 控制與主題無關的話,好回到正題。若聖靈有感動為組員禱告,請暫停分享,帶大家一起禱告或彼此代禱。 如何準備帶小組查經: o 禱告:為自己和組員禱告。記得禱告!禱告!再禱告! o 觀察經文:不先看解經書或查經材料,而是反覆地閱讀默想經文和上下文 3~5 次。如可行,閱讀至少另一種譯本。不斷地自 問自答 6 大問題:什麼、誰、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如何。觀察程序越徹底,越能正確地明白原意o 解釋經文:按以上的觀察程序,通常能明白 80~90%經文的原意。最後才參考解經書、工具書、或查經材料。經文的「原意」 是當年作者受神啟示,寫下經文時的意思。因此經文「原意」只有一個,但「應用」卻有多個。對經文的體會或感受有不同, 其實都屬於經文的應用,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而「應用」應盡量忠於「原意」。 o 歸納主題:明白經文原意後,歸納出經文主題(或屬靈原則)。應用性的討論問題就可以從這主題或屬靈原則引申出來。整個 查經聚會就應該圍繞在主題上o 設計問題:設計觀察和解釋性的問題,其目的是要使組員也學習進行觀察、解釋、歸納的程序。每一種問題的討論都是要 幫助組員導向主題。 o 應用經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根據組員的現況,帶領組員討論如何把查經主題應用在生活中。每次查經結束後,若 組員能記得一個主題(或屬靈原則),且願意實踐在生活中,這便是一個成功的查經。 以上提醒是為了使您和組員討神喜悅並且蒙福;也為了您將來能在審判的主面前,蒙記念和獎賞 腓立比書簡介(大部分摘錄於辛城教會讀經指引(教師本): 腓立比書 1-4, 04/01/~04/07, 2007) 作者和寫作日期、地點、對象:傳統學者都認為是使徒保羅,寫於 60-62 A.D.左右,寫給當時腓立比教 會(和教會領袖)的一封完整書信(Carson; Fee; MacDonald; 陳終道; 馮蔭坤)。本書屬於保羅監獄書信之一,因為當 時他在羅馬第一次坐監(腓 1:12-18, 2:23-24, 4:22; 徒 28:11-31)。所謂的保羅監獄書信,包括以弗所書、歌 羅西書、腓力門書、和腓立比書。然而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有其他寫作地點,例如該撒利亞或以弗所 (Duncan; Martin; Robinson)。此外,有學者認為,有人把保羅的不同書信片段「編輯」在一起,成為所謂的腓 立比書,因此寫作地點的問題更加複雜(Bruce; Garland; Lake; Lightfoot; Loisy)。本查經材料還是採傳統看法。 寫作背景﹕ o 保羅第二次宣教旅行時,聖靈禁止他往亞西亞和庇推尼(亞洲),然後在異象中感動他往馬其頓(歐洲) 傳福音。當時與保羅同去的同工有西拉、提摩太、路加等人,聚會的地點就在一位賣「紫色布」的 入猶太教的敬虔婦人呂底亞的家裡開始。順服聖靈帶領的事奉,就會看見神的工作和榮耀。以外邦 人為主的腓立比教會就這樣建立起來(徒 16:1-15),也是保羅在歐洲建立的第一間教會。

Transcript of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1/08, 2016 · 探(羅15:1;...

  •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1/08, 2016

    查經內容:腓立比書 1:1-11; 主題:腓立比書簡介、引言、喜樂和感恩的禱告

    參考資料: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A. Carson, D. J. Moo, and L. Morris, Zondervan 1992);天道聖經註釋-腓立比書(馮蔭坤, 天道 1987);IVP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Philippians (G. D. Fee 戈登費依, IVP 1999, 中譯本《腓立比書註釋》潘秋松、吳蔓玲譯, 美國麥種傳道會 2004);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Paul's Letter to the Philippians (G. D. Fee, Eerdmans, 1995);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Philippians (H. A. Kent Jr., Zondervan 1992);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Philippians (R. P. Martin 馬挺, Tyndale, 2nd Ed. IVP, 中譯本《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腓立比書》劉良淑譯, 校園 1988);新約書信讀經講義-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陳終道, 校園 1968-1993);Philippians,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Francis Foulkes, IVP 1994);Philippians, Hard Sayings of the Bible (W. C. Kaiser, IVP 1997);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W. MacDonald, Edited by Art Farstad, Thomas Nelson Publisher, 1989~1995, 中譯本《活石新約聖經註釋》角石, 1997~2000)

    小組查經注意事項:懇請您先讀以下的訊息,然後再閱讀本材料、以及參與帶查經事奉 • 小組查經應該是一個有「使命」和「目標」的聚會。整個查經的過程,應配合「使命」和「目標」。 • 使命:操練基督大使命和彼此團契。馬太福音 28:19-20,以弗所書 4:11-12,彼得前書 4:10。 • 目標:裝備好弟兄姊妹,將來小組倍增時,能承擔小組的使命。以弗所書 4:13,馬可福音 1:17。 • 守則:正確解經,杜絕惡言。提摩太後書 2:15-16,馬太福音 12:36-37。 • 不可少的三件事:明白神的話(教導)、應用神的話(交流)、彼此建造(代禱)。 • 適合帶領小組查經的人:小組查經是「見證基督、建造生命」的機會,而帶領小組查經是先知、教導、和領導 三種功能或恩賜

    的事奉。所以是榮耀和嚴謹的事奉。申 18:20、可 9:33-35、提後 2:14-16、雅各 3:1、彼後 3:15-16。帶查經者必須由受洗的基督徒

    擔任,因為非基督徒還無法領會或相信屬靈之事(林前 2:13-14)。帶查經者須有接受訓練以及帶領小組實踐使命和目標 的心志。很少參加聚會者,暫不適合帶查經,直到有「固定聚會」之後才適合(來 3:12-14, 10:24-25)。不免強人帶查經,因為不是每人都有此

    心志或恩賜(林前 12:27-30)。初信者需要被保護照顧,也暫時不適合帶查經。免得負擔甚重,或陷於驕傲,或陷於錯解聖經的試

    探(羅 15:1; 提前 3:6)。但神偶而興起初信者常渴慕靈修,生命成熟較快,被賜予心志和恩賜。由少數弟兄姊妹固定輪流帶查經,

    會使查經的經驗和質量增加,也更快地產生新的有心志且合適的帶查經者;以及使小組更有效地實踐使命和目標。

    • 邀請新的帶查經者之前,請先與牧者商量禱告,然後再去邀請:因為這關乎尊重聖靈,也關乎教會屬靈生命的建造。 • 鼓勵組員分享與主題有關的見證或經歷。如有必要,請更正違背聖經真理的言論。也勸導失控的爭論,或制止閒話與背後論斷。

    控制與主題無關的話,好回到正題。若聖靈有感動為組員禱告,請暫停分享,帶大家一起禱告或彼此代禱。

    • 如何準備帶小組查經: o 禱告:為自己和組員禱告。記得禱告!禱告!再禱告! o 觀察經文:不先看解經書或查經材料,而是反覆地閱讀默想經文和上下文 3~5 次。如可行,閱讀至少另一種譯本。不斷地自

    問自答 6 大問題:什麼、誰、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如何。觀察程序越徹底,越能正確地明白原意。 o 解釋經文:按以上的觀察程序,通常能明白 80~90%經文的原意。最後才參考解經書、工具書、或查經材料。經文的「原意」

    是當年作者受神啟示,寫下經文時的意思。因此經文「原意」只有一個,但「應用」卻有多個。對經文的體會或感受有不同,其實都屬於經文的應用,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而「應用」應盡量忠於「原意」。

    o 歸納主題:明白經文原意後,歸納出經文主題(或屬靈原則)。應用性的討論問題就可以從這主題或屬靈原則引申出來。整個查經聚會就應該圍繞在主題上。

    o 設計問題:設計觀察和解釋性的問題,其目的是要使組員也學習進行觀察、解釋、歸納的程序。每一種問題的討論都是要幫助組員導向主題。

    o 應用經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根據組員的現況,帶領組員討論如何把查經主題應用在生活中。每次查經結束後,若組員能記得一個主題(或屬靈原則),且願意實踐在生活中,這便是一個成功的查經。

    以上提醒是為了使您和組員討神喜悅並且蒙福;也為了您將來能在審判的主面前,蒙記念和獎賞

    腓立比書簡介(大部分摘錄於辛城教會讀經指引(教師本): 腓立比書 1-4, 04/01/~04/07, 2007) • 作者和寫作日期、地點、對象:傳統學者都認為是使徒保羅,寫於 60-62 A.D.左右,寫給當時腓立比教

    會(和教會領袖)的一封完整書信(Carson; Fee; MacDonald; 陳終道; 馮蔭坤)。本書屬於保羅監獄書信之一,因為當

    時他在羅馬第一次坐監(腓 1:12-18, 2:23-24, 4:22; 徒 28:11-31)。所謂的保羅監獄書信,包括以弗所書、歌

    羅西書、腓力門書、和腓立比書。然而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有其他寫作地點,例如該撒利亞或以弗所

    (Duncan; Martin; Robinson)。此外,有學者認為,有人把保羅的不同書信片段「編輯」在一起,成為所謂的腓

    立比書,因此寫作地點的問題更加複雜(Bruce; Garland; Lake; Lightfoot; Loisy)。本查經材料還是採傳統看法。

    • 寫作背景﹕ o 保羅第二次宣教旅行時,聖靈禁止他往亞西亞和庇推尼(亞洲),然後在異象中感動他往馬其頓(歐洲)

    傳福音。當時與保羅同去的同工有西拉、提摩太、路加等人,聚會的地點就在一位賣「紫色布」的

    入猶太教的敬虔婦人呂底亞的家裡開始。順服聖靈帶領的事奉,就會看見神的工作和榮耀。以外邦

    人為主的腓立比教會就這樣建立起來(徒 16:1-15),也是保羅在歐洲建立的第一間教會。

  • o 腓立比教會是保羅在大爭戰中建立的,他在那裡因傳福音而坐監、受辱(徒 16:19-17:14; 帖前 2:2)。然而在那裡被帶領信主的人,對傳福音、參與福音聖工也特別熱情。面對信仰逼迫,仍然站立得穩

    (1:27-30)。因此他們在保羅宣教事工上成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1:5, 4:14-18; 林後 11:8-9)。該教會還派

    遣以巴弗提與保羅同工,直到他快病倒了,保羅才送他回腓立比(2:25-27)。

    o 保羅第三次宣教旅行時,第二次回到腓立比教會。那時他的心情因哥林多教會的問题感到非常低沈,也是在那裡寫下哥林多後書(林後 2:12-13, 7:5-6)。之後,保羅三度拜訪腓立比教會,共渡逾越節(徒

    20:6)。此外,從西拉和其他人的福音工作的記載中(徒 18:5, 19:22),保羅與此教會保持非常密切的關

    係,即使他在羅馬的監獄中,還是一樣密切(4:18)。當保羅離開羅馬監獄後,曾第四次拜訪他们(提

    前 1:3)。

    o 腓立比教會雖然有不少優點,一直是保羅宣教的親密夥伴。然而,他們自己內部有其他靈性上的問題,例如自私、虛榮、驕傲、怨言、爭論、不追求基督給的目標、領袖彼此不合等等(2:2-5, 2:14,

    3:12-16, 4:2-3)。他們還面對外來異端和假信徒的挑戰(3:2-4, 3:18-19)。此外,來自羅馬政府的逼迫,

    也是挑戰。因為那時候人們把皇帝當「神明」、當唯一的「主」來崇拜,而基督徒宣稱「基督是

    主」,就面臨不效忠皇帝或叛國的罪名。

    o 聖經稱腓立比城是「馬其頓這一方的頭一個城(最重要之城),也是羅馬的駐防城」(徒 16:12),可見此城在馬其頓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這城是羅馬的殖民區,於主前 361~360 年,由馬其頓王腓力普二

    世(Philip Ⅱ),也就是亞歷山大帝的父親,建造這城之後改為「腓立比」,即「腓立之城」。主前

    168~167 年,它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因為該城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羅馬帝國將該城列為「駐

    防城」,移入許多退伍軍人,由羅馬直接管轄,人民享有羅馬公民權的特殊待遇。由於是羅馬帝國

    的國防重鎮,因此甚少猶太人移居此城。這也就是為甚麼在這裡找不到猶太人的「會堂」,而只能

    找到「禱告」的地方的緣故。因為根據猶太人的傳統,必須有至少十個以上結過婚的猶太男人才能

    成立「會堂」。但是「禱告的地方」就不受這限制。保羅和其他同工在這城市建立了基督教會,顯

    然是神特別的帶領。因為祂藉此教會,做為歐洲宣教的基地。

    • 寫作文體﹕以希臘文寫作,是為友誼書信,表達保羅私人親切之友情,顯露出傳道人和教會之間彼此的情誼。本書同時也是勸勉書信,表達保羅對教會的牧者心腸,勉礪信徒要效法基督。本書最早抄本,

    可追溯到主後 200 年左右。

    • 寫作目的與中心主題﹕腓立比教會的以巴弗提在保羅那裡得重病,痊癒後保羅打發他回腓立比。於是趁這機會寫這封信說明原委,並向教會表達内心的感激,為珍贵的友谊致謝,並報告他在羅馬的近况。

    同時,保羅也對教會提出一些教導和勸勉,鼓勵信徒在任何境遇中,以基督為喜樂。本書中心主題,可

    以總結為:耶穌基督是人生一切的中心,以祂為滿足和喜樂。

    • 本書特色﹕保羅敘述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中心、生命的一切:「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 1:8」、「顯明是為基督 1:13」、「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 1:20-21」、「信

    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 1:29」、「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2:5」、「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 3:8」、「得

    著基督 3:12」等等。四個屬靈功課,值得一生學習:(1)基督是我們的生命 1:20-21、(2)基督是我們的心

    2:5、(3)基督是我們的標竿 3:13-14、(4)基督是我們的力量 4:13。

    • 內容信息大綱﹕ o 書信序/引言 1:1-11:(1)介紹寫信人、收信人、問安 1:1-2。(2)頌讚、感恩、禱告 1:3-11。 o 說明現狀 1:12-26:(1)在捆鎖中仍興旺福音 1:12-18a。(2)對未來生死的看法 1:18b-26。 o 對教會的勸勉 1:27-2:18:(1)為福音齊心努力 1:27-30。(2)效法基督、謙卑與合一 2:1-11。(3)順服主到

    底,表現生命之道 2:12-18。

    o 未來的計劃 2:19-30:(1)推薦提摩太和打發他去腓立比的計劃 2:19-24。(2)讚揚以巴弗提和打發他去腓立比的計劃 2:25-30。

    o 再度對教會的勸勉 3:1-4:3:(1)要防備傳異端的人 3:1-4a。(2)自述榜樣、效法保羅 3:4b-17。(3)防備基督十架的仇敵 3:17-21。(4)站穩信仰與同心 4:1-3。

    o 最後對教會的勸勉 4:4-9:(1)喜樂、謙讓、感恩、禱告 4:4-7。(2)美好品德、效法保羅 4:8-9。 o 感謝宣教上的協助 4:10-20:(1)因教會的思念而喜樂 4:10。(2)對物質的心態與秘訣 4:11-14。(3)教會

    對保羅的供應 4:15-16。(4)保羅對教會的感謝 4:17-18。(5)保羅的禱告與頌讚 4:19-20。

    o 結語問安 4:21-23:最後的問安。

  • 引言 1:1-11、說明現狀/處境 1:12-26、對教會的勸勉 1:27-2:18、未來的計劃(打發及介紹同

    工摩太和以巴弗提)2:19-30 書信引言:歡喜感恩的禱告(1:1-11):

    • 介紹寫信人、收信人、以及問安 1:1-2: o 雖然在信首提摩太與保羅聯名,但提摩太不能算是本書的作者。因為保羅習慣用第一人稱稱自己,

    而在 2:19-23 則用第三人稱來稱提摩太。提摩太是腓立比教會所認識的,其身份與職責,是介於當

    時的使徒和教會長老之間。保羅把提摩太的名字列入寫信人當中,是為他腓立比之行做好準備,讓

    腓立比教會尊重他特殊的地位,和傳達使徒保羅的訊息。提摩太是南加拉太地區的人(可能是路司

    得人),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信主的猶太人。所以從當時猶太人的角度來看,提摩太可以算是猶

    太人,後來接受割禮(徒 16:1-3)。

    o 「聖徒」在新約中,多以複數形態出現,不是指某些特別屬靈的基督徒,而是指所有基督徒。「聖」在聖經裡(新舊約),原為「分別」之意,與世界分別出來而不同。「聖徒」乃是指被神分別出來的

    人,其意義是,被神拯救脫離罪惡,以及被神從世界分別出來單單屬於祂,也指奉獻給神和祂的事

    工所用的人。

    o 「監督」,「執事」均為當時教會領袖。「執事」原意是「奴僕/隸」,專指主人在用餐時,侍候在旁的奴僕/隸。新約聖經把這名詞引用來指,在教會或在宣教事工上服事的人。「監督」即當時

    的長老、或牧者,是指牧養和管理教會的職份。新約聖經把「監督」和「執事」的職份和資格給予

    簡單的描述(提前 3:1-13; 提多 1:5-9; 彼前 5:1-4)。這裡的「監督」和「執事」,都用複數名詞,說明

    腓立比教會的「監督」或「執事」,都是多數人。

    • 頌讚、感恩、禱告 1:3-11:保羅常常懷著喜樂的心,為腓立比教會感謝神,因為他們總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也深信神不只拯救他們、還會再他們身上做各種善工(好行為、傳福音、站穩信仰等等)。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祈求,愛心和對神認識增加,生命成熟,並靠基督結出屬靈的果子,叫神得榮耀。

    o 3-4 節、「想念」原意有「想起、回憶、提起」等。按下一節提及禱告,很可能是保羅在禱告中「想起、提起」腓立比教會。此外,保羅每次這這樣禱告紀念,都是為他們感謝神。「祈求」是指

    「為明確的需要向上帝請求幫助和供應」,就是一般所謂「代求」的禱告。「歡歡喜喜地祈求」,

    直譯是「帶著喜樂祈求」。保羅每次紀念腓立比教會的禱告,除了感謝神之外,還帶著喜樂的心來

    為他們禱告。按 17-18 和 27-30 節,保羅或腓立比教會都遭遇負面的事,按常人而言,是不容易喜

    樂起來。但他仍然每次帶著喜樂的心,為腓立比教會禱告。祕訣就在第三章,「以認識我主基督耶

    穌為至寶,為要得著基督」。

    o 5-8 節、是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禱告感謝神的內容:一、腓立比教會總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二、神要成就祂在腓立比教會所開始的拯救和生命更新的善工;三、腓立比教會與保羅一同分享神恩典,

    尤其保羅迫害時所經歷的恩典。這些感謝神的內容,都是在保羅以基督的心腸(愛),深深思念他們

    的時候,所想念出來而向神感恩。保羅強調他的思念是真實的,是神可以作證的。

    5 節、「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和合本),或「都在福音的事工上有分」(新譯本),直譯是「在福音裡頭的參與」。而「參與」原意還有「團契」的意思。保羅感謝神,因為腓立比教會從第

    一天聽到福音、信福音的開始,就一直在福音裡頭,也一直參與「把福音分享出去」的事工。

    換句話說,他們不只沒離開信仰,還一直參與保羅傳福音的事奉。中文聖經把隱含意義翻譯出

    來。他們是藉著資助保羅宣教,來參與保羅傳福音的事奉(4:15-20)。

    6 節、「我深信」原文直譯是「我確信這一件事」。「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和合本),或「那在你們中間開始了美好工作的」(新譯本),其中的「那」是指神。是祂開始這「善工」,

    也「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意即神在腓立比教會信徒身上開始這「善工」,

    祂肯定會做到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或是信徒見主面的時候。學者對「善工」一般有兩種解釋:

    一指腓立比信徒同心興旺福音,即參與傳福音的工,或資助保羅宣教(Hawthorne; Lightfoot; 陳終道),

    二指信徒的重生得救以及之後的生命成長(Fee; Kent; Martin; 馮蔭坤)。以第二種看法比較合乎本書記

    載,保羅對腓立比教會在生命成長上的勸勉(1:27-2:18, 4:2-9)。下文 9-11 節接續的禱告,提到為

    他們屬靈的愛心禱告。此外,保羅堅心相信,腓立比教會即使受逼迫(1:28,2:15,3:17 及下文),

    仍然會蒙神保守,繼續持續福音信仰。這些都支持第二種看法。其實第二種看法,已經包含了

    第一種看法。

  • 7a 節、句首開始有「正如」,大多中英文聖經沒有翻譯出來。這詞說明保羅受信仰迫害,腓立比教會因此蒙特別恩典,也是他為他們感謝神的一部分。「意念」動詞,本書出現了 10 次(1:7、

    2:2 兩次、2:5、3:15 兩次、3:19、4:2、4:10 兩次)。此動詞的意思包括理性思想的範疇,同時也

    涉及感性的範疇。這不單指頭腦理性上的運作或反應,也指情感上的同情或關注,然後從產生

    動機,再帶出行為,故可以翻譯成「感受或關切」(Martin)。保羅認為他對腓立比教會有這樣的

    「思想意念」是應當的。他的「思想意念」就是上文 3-6 節,為腓立比教會的「感謝神」,總

    是帶著哸喜樂為他們祈求,並且深信神會完成在他們身上已開始的善工(Fee; 馮蔭坤)。如此「思

    想意念」是應當的原因是下文 7b 節。

    7b 節,「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和合本),或「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或是在辯護和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和我一同分享神的恩典」(新譯

    本)。「你們與我一同得恩/你們與我一同分享恩典」,直譯是「你們都與我是恩惠的分享者」、

    「你們都與我是享用恩惠的夥伴(參與者)」。「恩典」原文有冠詞,是特定的恩典。「分享/夥

    伴/參與」回應第五節「有分」一詞,即參與保羅的福音工作。使徒保羅是為基督和福音的緣故

    坐監;同時受逼迫之苦也是為了教會(弗 3:13; 西 1:24; 提後 2:10)。腓立比教會藉著關心和支持

    保羅的宣教,分擔他的苦難,以及他們自己也面對逼迫卻站穩信仰(見證福音),因此與他一同

    「分享/夥伴/參與」因以上這些事所領受神的恩典(1:27-30, 4:14; Fee; Martin; 馮蔭坤)。這「恩典」是

    在人的軟弱中,彰顯神的能力(林後 12:9)。此外,這特定的恩典也可能指使徒行傳 16 章所記載

    的,保羅傳福音受逼迫,逃到腓立比繼續傳福音,又下監但蒙神拯救,使得腓立比人有機會聽

    到福音而信主,而且信心也得到鼓勵(陳終道)。

    保羅認為他這些「思想掛念」乃是「應當的」,是應有的態度,並沒有看成他的長處。說明一個追求生命長進的基督徒,肯定常覺得許多自己對神對人的事都是應當的,而且也常感到有許

    多未盡責之處,而且學習用感恩之心面對苦難。反之,不追求生命長進的基督徒,必然覺得別

    人或神對他有許多的「不應當」,對他有許多不盡責之處,用埋怨面對苦難。這是信徒成熟與

    不成熟的明顯對比。

    8 節,「心腸」原文指「內臟」,尤其指腸胃以外的「內臟」(如心、肺、肝、腎等)。當時的人認為這些「內臟」是高尚的臟腑,被視為深厚情感之發源地。聖經用這詞描述神與人的情感(賽

    63:15;耶 4:19)。因此,「耶穌基督的心腸」意思就是,「耶穌基督的愛心」、或是「耶穌基督

    的情感」。保羅以耶穌基督深厚的愛,來「思念」腓立比教會。「思念/想念」原意有「嚮往、

    渴望」。保羅用基督的愛,來強烈渴望與腓立比信徒相見(羅 1:11;帖前 3:6;提後 1:4)。保羅

    這種深切的思念,不僅渴望見面,也帶著幫助他們堅守信仰、同心興旺福音的目的(1:25, 1:27,

    2:16; 羅 1:11)。這節經文體現保羅因著基督的愛,對弟兄姊妹的愛何等深。而且他對人的愛,

    是與真理有關。下文 9-11 節的禱告,就說明這點。教會裡頭講的「愛」就是這種。教會裡頭強

    調的「愛」,如果不是與神與真理有關,是使人更加墮落可怕的「愛」。

    o 9-11 節、保羅對神的感恩禱告,提到神對腓立比信徒所作的「善工」。這裡就開始講神的善工的內容,也是保羅按神要作的來禱告。按神的定旨禱告,神肯定要成就。所以保羅的禱告,也是充滿信

    心與肯定。保羅為他們向神禱告,祈求神使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以至於能

    辨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見主面。並且結出從基督而來的義果,叫神得著榮耀和讚美。

    9 節,「禱告」原文是現在時態的動詞,說明保羅經常這樣為他們祈求。「知識和見識」是基督徒「愛心」的要素,也是「愛心」要增長的方向或範圍。這些「知識和見識」與「分別是非」

    有關。而「分別是非」與神的道有關。因此「愛心」離不開聖經真理,或說「愛心」的本質應

    該有真理。腓立比信徒的愛心,在這兩方面可能皆有不足之處,保羅為此向上帝祈求。「愛心

    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和合本),或「愛心在充足的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

    多」(新譯本),直譯是「愛心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更多豐富且更多」意思。換言之,「多

    而又多」就是十分豐富,綽綽有餘,而且還不斷增多的意思。

    9 節(Fee; Martin; 馮蔭坤; 陳終道),「知識」主要指理性認知方面,新約作者用這字的動詞和名詞來指,對上帝的認識(林後 10:5; 弗 1:17; 西 1:10; 彼後 1:3),或對基督的認識(林後 2:14; 腓 3:8; 弗

    4:13; 彼後 1:8, 2:20, 3:8)。外此,這字亦用來指對罪的認識(羅 3:20)、對上帝旨意的認識(西 1:9)、

    對上帝奧秘的認識(西 2:2)、對真理的認識(提前 2:4; 提後 2:25, 3:7; 多 1:1; 來 10:26)。由此可見,

    「知識」在新約裏主要指「屬靈的知識」;雖然它是理性或理論方面,但非局限於頭腦上的知

  • 識,也包括生活上的應用及心志上的順從。舊約說這知識以敬畏上帝為開端(箴 1:7, 9:10; 詩

    111:10),新約說這知識與榮耀上帝的生活有關(腓 1:10-11)。

    9 節(Fee; Martin; 馮蔭坤; 陳終道),「見識」主要指在經歷方面的認知,含有鑑別、識別、洞察的意思(英文聖經 ESV; NIV; NASB; NRS; NKJV; KJV),以及在道德及倫理方面的辨別或審斷能力。這

    字在新約只出現這一次,其同字根的另一名詞,出現在希伯來書 5:14(也只出現在新約一次),

    翻譯為「心竅」(和合本),或「官能」(新譯本)。那裡也是指分辨是非的「官能/心竅」。長大

    成熟的信徒,就是「官能因為操練純熟」而能分辨善惡」的人。

    「充足的知識和各樣的見識」(新譯本),這種重疊式的句子,也出現在舊約中,提及與屬靈的知識與智慧的經文中,例如:申 4:6;箴 1:4, 2:6, 8:12;賽 11:2。所以,「知識」是關於神啟示

    的原則和對祂的認識,「見識」則是以前面的「知識」產生洞察力,在各種情況下實際的應用,

    好作出正確的決定穫行動。保羅為腓立比教會不但求「知識」(只有一種,那就是來自神的真

    理),也求「各樣的見識」(無數各種對真理的應用)。以至於他們在各樣不同的情況下,都有合

    乎真理的審斷力,作出適當的回應。

    保羅不是求上帝增加腓立比信徒的知識和見識本身,而是求(1)知識和見識和愛心三者同時增加(Fee; 陳終道),或是求(2)他們的愛心增加(Martin; 馮蔭坤)。(1)或(2)的看法學者間尚無統一定論。但本

    材料認為不需要嚴格分成兩種。因為這愛心是在屬靈知識引導、以及道德判斷力之下的愛心。

    這種愛心的增加,肯定是在知識和見識之增加的範圍之內。腓立比教會是很有愛心的教會,從

    他們對保羅的供給可看出(4:15-16)。然而,保羅為腓立比人求他們有知識和各樣見識的愛心多

    而又多,因他們碰到異端迷惑(3:2-3),信仰世俗化(3:18-19),以及自私、紛爭、和不合一的挑戰

    (2:2-4, 2:14, 4:2-3)。保羅在給予勸勉和指正之前,先常常有這個懇切的禱告。如果要說責備或歸

    正的話,應當先有很多禱告,再用愛心說出合真理的誠實話。可惜我們對這個寶貴的功課,似

    乎學得非常慢。我們常在缺乏禱告、缺乏愛心、或缺乏合真理的誠實話之間掙扎。

    10 節,有知識和各樣見識的愛心增多之後,自然的結果是能夠「辨別是非,成為真誠無可指摘的人」(新譯本)。「分別/辨別」動詞原意有「試驗、考驗、或察驗」。「是非」原文不是這中

    文所表達的,英文「what is excellent」比較能表達。其包含的意義有:「彼此有別的、美善、優

    越的、最好的、最要緊的、或最重要的」。因此,「分別/辨別是非」是指:「分辨是非、選擇

    美善的、認可/選擇那最好最優越的、認可/選擇那最要緊/重要的」。

    10 節,「誠實」(和合本)、或「真誠」(新譯本),原意有「經陽光的試驗而顯為純淨無雜質的、經試驗而提煉出來的、像士兵排隊那樣分出來的、或如完美的雕刻那樣無瑕疵」。「無過」(和

    合本)、或「無可指摘」(新譯本),還包含「不跌例」的意義。「不跌例」可以指自己在心思言

    行上沒有過犯,也可指不叫人跌倒(Fee; 馮蔭坤)。此處可能兩種意義都有。

    11 節,「仁義的果子」原文有「公義產生的果子」,或是「仁義本身就是果子」的意義。兩種譯法都對。「果子」是指基督徒符合上帝心意的品格和生活上的言行,而且這「果子」是「藉

    著」(中文聖經譯成「靠著」)基督而來。其實這就是「聖靈的果子」(加 5:22-23)、或「光明所

    結的果子」(弗 5:9)。靠著基督,有認識神(真理)的愛心增多之後,自然結出「能夠辨別是非,

    成為真誠無可指摘」的「果子」。這果子不是叫人得稱讚,而是神得著榮耀和讚美。

    • 認識神的知識和見識:不少華人基督徒背負一種不太合乎聖經真理的文化包袱,那就是實用主義。只要能馬上用即是好的,因此信仰也淪為實用主義的工具。所謂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準則」。例如,

    只要可以用在改善為人處世和家庭關係的方法,就是對的、好的、必須的。而內在生命本質的變化(羅

    12:2),反是次要或多餘的。因此、當傳道人傳講「認識神」時,一般反應是冷淡,因為覺得沒有用。然

    而、參加各式各樣的專題講座,學了各種實用方法回來後,頂多維持兩、三週的「改善」,然後故態復

    萌。因為裡頭生命怎樣,就怎麼活。生命沒有持續從裡面更新,任何外在的改變只是暫時的。我們不是

    反對改善為人處世和家庭關係,我們乃是要指出真正的改變,不能只靠「實用」的訊息。

    o 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的祈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同樣地,保羅也勉勵以弗所和哥羅西教會的信徒,要多認識(知道、明白)有關神的事(弗 1:17-18, 3:9-10, 18-19;

    西 1:6, 9-10, 27-28, 3:16-17)。其實所謂的「神學」,就是認識有關於神的事。這是基督徒生命的根,

    也是更新生命的唯一方法。對神有正確的認識,只能從個人的長期靈修(讀經和禱告),以及「神學」

    性的教導而來。

  • o 為什麼不少「老」基督徒覺得「神學性」的訊息沒太多用處?可能因為信主開始沒有養成靈修的習慣(個人的虧欠),或是沒有接受裝備和教導(多是傳道人的虧欠)。因此多年之後慢慢形成「個人神

    學」(自己以為的「神」),再也不容易聽進去從整本聖經來的神學。「實用性」的教導或講道很吸

    引人,快速有效,容易使得上手,比較受稱讚和歡迎。「神學性」的教導或講道不吸引人,費時費

    力,不易使得上手,比較受批評和不歡迎。但是,那「仁義的果子」,不是從外面「裝」上去的、

    而是裡頭「長」出來的。

    經文和主題:腓立比書 1:1-11、喜樂和感恩的禱告

    神學主題:神的善工是:使人信福音、認識神、生命成長、神得榮耀

    應用性主題:為神的善工,向祂感恩禱告

    本週查經聚會內容

    Welcome 破冰:彼此認識、問安、分享,禱告

    Word 研經和討論:

    • 觀察、解釋經文、找出主題:(1)如有需要,介紹經文或作者背景;(2)觀察上下文、前因後果、和段落;(3)解釋難懂的字詞;(4)用問題討論方式觀察解釋經文,然後

    歸納出本段主題。 o 1:1-6 節,為什麼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的感恩禱告,是帶著歡喜的心?有哪些原因?

    (請從經文中找答案)【屬觀察、解釋、和思考性的問題】

    o 1:7-11 節,保羅感恩禱告的內容有哪些?為什麼愛心增加,就可以成為辨是非、真誠無過的人?那是什麼樣的愛心?(請從經文中找答案)【屬觀察、解釋、和思

    考性的問題】

    • 小組分享討論:討論和應用。引導組員討論的焦點放在經文主題和其應用。帶領查經者應該針對你組員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自行設計應用性的問題,幫助組員分享討論,學習把本週查經的主題或屬靈原則運用在生活中。小組長或帶領查經者應該帶組員一起禱告並付諸行動。也要提醒組員,除非經得當事人允許,不可將涉及隱私的內容傳於小組以外的人。

    o 你向神的感恩禱告,是否曾經為你的愛心增加而感謝神?如有的話,愛心是如何增加?

    o 你認為基督徒的愛心,應該是什麼樣的愛心?學習今天的經文後,你將會如何活出愛?請舉例分享如何應用今天的經文。

    Work 禱告:

    • 分享代禱事項和彼此代禱。為今天所學的真理感謝主。 • 為還未相信主耶穌的親友,提名禱告。

    本週金句:腓立比書 1:5-6「為了你們從頭一天直到現在都在福音的事工上有分,我就感謝我的神。我深信那在你們中間開始了美好工作的,到了基督耶穌的日子,必成全這工作。」(新譯本)

    【下週小組查經,腓立比書 1:12-20】

  •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1/15, 2016

    查經內容:腓立比書 1:12-20; 主題:捆鎖中興旺福音、叫基督顯大

    參考資料: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A. Carson, D. J. Moo, and L. Morris, Zondervan 1992);天道聖經註釋-腓立比書(馮蔭坤, 天道 1987);IVP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Philippians (G. D. Fee 戈登費依, IVP 1999, 中譯本《腓立比書註釋》潘秋松、吳蔓玲譯, 美國麥種傳道會 2004);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Paul's Letter to the Philippians (G. D. Fee, Eerdmans, 1995);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Philippians (H. A. Kent Jr., Zondervan 1992);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Philippians (R. P. Martin 馬挺, Tyndale, 2nd Ed. IVP, 中譯本《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腓立比書》劉良淑譯, 校園 1988);新約書信讀經講義-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陳終道, 校園 1968-1993);Philippians,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Francis Foulkes, IVP 1994);Philippians, Hard Sayings of the Bible (W. C. Kaiser, IVP 1997);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W. MacDonald, Edited by Art Farstad, Thomas Nelson Publisher, 1989~ 1995, 中譯本《活石新約聖經註釋》角石, 1997~2000)

    小組查經注意事項:懇請您先讀以下的訊息,然後再閱讀本材料、以及參與帶查經事奉 • 小組查經應該是一個有「使命」和「目標」的聚會。整個查經的過程,應配合「使命」和「目標」。 • 使命:操練基督大使命和彼此團契。馬太福音 28:19-20,以弗所書 4:11-12,彼得前書 4:10。 • 目標:裝備好弟兄姊妹,將來小組倍增時,能承擔小組的使命。以弗所書 4:13,馬可福音 1:17。 • 守則:正確解經,杜絕惡言。提摩太後書 2:15-16,馬太福音 12:36-37。 • 不可少的三件事:明白神的話(教導)、應用神的話(交流)、彼此建造(代禱)。 • 適合帶領小組查經的人:小組查經是「見證基督、建造生命」的機會,而帶領小組查經是先知、教導、和領導 三種功能或恩賜

    的事奉。所以是榮耀和嚴謹的事奉。申 18:20、可 9:33-35、提後 2:14-16、雅各 3:1、彼後 3:15-16。帶查經者必須由受洗的基督徒

    擔任,因為非基督徒還無法領會或相信屬靈之事(林前 2:13-14)。帶查經者須有接受訓練以及帶領小組實踐使命和目標 的心志。很少參加聚會者,暫不適合帶查經,直到有「固定聚會」之後才適合(來 3:12-14, 10:24-25)。不免強人帶查經,因為不是每人都有此

    心志或恩賜(林前 12:27-30)。初信者需要被保護照顧,也暫時不適合帶查經。免得負擔甚重,或陷於驕傲,或陷於錯解聖經的試

    探(羅 15:1; 提前 3:6)。但神偶而興起初信者常渴慕靈修,生命成熟較快,被賜予心志和恩賜。由少數弟兄姊妹固定輪流帶查經,

    會使查經的經驗和質量增加,也更快地產生新的有心志且合適的帶查經者;以及使小組更有效地實踐使命和目標。

    • 邀請新的帶查經者之前,請先與牧者商量禱告,然後再去邀請:因為這關乎尊重聖靈,也關乎教會屬靈生命的建造。 • 鼓勵組員分享與主題有關的見證或經歷。如有必要,請更正違背聖經真理的言論。也勸導失控的爭論,或制止閒話與背後論斷。

    控制與主題無關的話,好回到正題。若聖靈有感動為組員禱告,請暫停分享,帶大家一起禱告或彼此代禱。

    • 如何準備帶小組查經: o 禱告:為自己和組員禱告。記得禱告!禱告!再禱告! o 觀察經文:不先看解經書或查經材料,而是反覆地閱讀默想經文和上下文 3~5 次。如可行,閱讀至少另一種譯本。不斷地自

    問自答 6 大問題:什麼、誰、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如何。觀察程序越徹底,越能正確地明白原意。 o 解釋經文:按以上的觀察程序,通常能明白 80~90%經文的原意。最後才參考解經書、工具書、或查經材料。經文的「原意」

    是當年作者受神啟示,寫下經文時的意思。因此經文「原意」只有一個,但「應用」卻有多個。對經文的體會或感受有不同,其實都屬於經文的應用,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而「應用」應盡量忠於「原意」。

    o 歸納主題:明白經文原意後,歸納出經文主題(或屬靈原則)。應用性的討論問題就可以從這主題或屬靈原則引申出來。整個查經聚會就應該圍繞在主題上。

    o 設計問題:設計觀察和解釋性的問題,其目的是要使組員也學習進行觀察、解釋、歸納的程序。每一種問題的討論都是要幫助組員導向主題。

    o 應用經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根據組員的現況,帶領組員討論如何把查經主題應用在生活中。每次查經結束後,若組員能記得一個主題(或屬靈原則),且願意實踐在生活中,這便是一個成功的查經。

    以上提醒是為了使您和組員討神喜悅並且蒙福;也為了您將來能在審判的主面前,蒙記念和獎賞

    引言 1:1-11、說明現狀/處境 1:12-26、對教會的勸勉 1:27-2:18、未來的計劃(打發及介紹同

    工摩太和以巴弗提)2:19-30

    說明現狀/處境:捆鎖中興旺福音、叫基督顯大(1:12-20):保羅自述遭遇信仰迫害和捆鎖的苦難,福音反而

    更加興旺。因為有很多羅馬皇室衛隊的人知道這個信仰,而且當地的信徒信心增加,更勇敢傳福音。然而

    有人傳基督是出於私心或惡意,為要增加保羅受苦和煩惱。但也有人傳基督是出於愛心,因為知道他是因

    為福音辯護而坐牢。不管怎樣,基督總被傳開,保羅為此歡喜。同時他相信藉著腓立比教會的祈禱告和聖

    靈的幫助,自己會被釋放。此外他切切期盼,凡事不羞愧,而是滿有膽量傳福音;不論生死,總是讓基督

    在他身上得著榮耀。

    • 腓立比書簡介。請參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1/18, 2016,腓立比書 1:1-11。

  • • 1:1-11 上文簡介。保羅在羅馬第一次坐監時,寫給腓立比教會(和教會領袖)的一封完整書信。他常懷著喜樂的心,為腓立比教會感謝神,因為他們總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也深信神不只拯救他們、還會再他們身上做各種善工,包括好行為、傳福音、站穩信仰等等。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祈求,愛心和對神認識增加,生命成熟,並靠基督結出屬靈的果子,叫神得榮耀。

    • 1:12-14 保羅身受捆鎖,反使福音更加興旺:保羅自述遭遇信仰迫害和捆鎖的苦難,福音反而更加興旺。因為有很多羅馬皇室衛隊的人,因著保羅的被囚和他的見證,而知道這個福音信仰。而且,當地的羅馬

    信徒,也因著保羅受捆鎖中仍然傳講福音的見證,而信心堅定,更無畏懼、勇敢地傳講福音。

    o 12 節,「我所遭遇的」直譯為「關於我的事」。根據使徒行傳 28:16, 20, 30-31 的記載,保羅初到羅馬時,雖被囚禁,但還有一些自由,可以自己租房子住,可以有訪客來拜訪。不過他 24 小時隨時

    被手鐐或鎖鏈綁起來,繫於看守他的羅馬士兵(Fee; 馮蔭坤)。有兵丁來看守他,因此,保羅不只有機

    會向訪客傳講福,也向每四小時輪班的士兵傳福音。如此的日子,足足有兩年之久,福音當然更加

    興旺。

    「弟兄們」保羅常以此稱呼基督徒。這來自舊約的傳統,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彼此稱為弟兄。當時的文化,包括保羅當時的文化,是以男性統稱一個包括男女的團體。這裡「弟兄們」是指

    所有因信耶穌而成為上帝兒女的人,都彼此成了弟兄(和姊妹)。加 3:26, 4:6; 羅 8:29。這稱呼是

    屬靈生命上的關係,不受個人屬靈生命是否成熟而影響。所以無論是讓保羅頭痛引以為憂的教

    會(加拉太、哥林多),或是讓他喜樂引以為榮的教會(腓立比、帖撒羅尼迦),保羅都以「弟兄」

    一詞稱呼他們。

    「願意你們知道」的「願意」,原意有「企圖、意圖」。保羅就是希望要腓立比教會知道,因他的受的苦難,福音反而更興旺。如何地「興旺」,記載在下文 13-14 節。

    「興旺」原文是「進步、進展」,原指「航海的破浪前進」、或「先鋒部隊的開路」、或「遇險阻仍然向前進」(Fee; Martin; 馮蔭坤)。這裡是指「幫助了福音的進展」,基督的名和上帝的道,

    因保羅的監禁,而得以廣傳。

    保羅不希望腓立比信徒只看到他被監禁,而感到灰心或喪膽。因為腓立比城也是羅馬政府派重兵住札的重要城市之一,他們也會擔心來自政府的信仰逼迫。(腓立比書簡介)。保羅希望腓立

    比信徒看到,他被囚的整個事件,乃是帶來福音的進展,讓福音在首都被傳開,甚至進入皇室

    和皇室的軍隊中(參 4:22)。

    o 13 節,「以致」表示此 13-14 節所描述的情況,是上一節保羅的遭遇反使福音進展的「結果」。同時這兩節也解釋了福音進展的兩種方式。13 節記載在皇室的軍隊中,福音得到進展。14 節記載在

    羅馬基督徒當中,福音得到進展。

    「御營」(和合本),原意是「總督府、總督(或皇家)警衛」。根據這字在新約的用法,可以指羅馬巡撫彼拉多所住的耶路撒冷的督府軍隊,或是希律的宮殿所在的該撒利亞的督府軍隊(太

    27:27:約 18:28, 33, 19:9; 徒 23:35)。

    聖經學者對「御營全軍」(和合本),或「宮裡的衛隊」(新譯本),是指哪裡的軍隊,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本書寫作地點在該撒利亞或以弗所,就是指住札當地的軍隊(Foulkes)。然而認為寫作地

    點在羅馬,就是指羅馬本地的皇室的軍隊(Fee; Kent; 馮蔭坤; 等多數傳統的解釋;)。此外,有學者認為

    軍隊在哪裡不是重點,而是軍隊裡頭的人,因此在羅馬或羅馬之外的各省首府所在地,以及保

    羅被押解從耶路撒冷到羅馬一路上的軍隊,都有可能(Martin; 陳終道,)。至於「其餘的人」就是指

    處理保羅受審被囚之事有關的人士(政府官員和其親友),甚至當地的百姓(Fee; Kent; Martin;馮蔭坤)。

    當然,這「當地」要視「御營全軍」是哪一地點而定。因為保羅的寫作,把「御營全軍」和

    「其餘的人」連在一起,屬同一地點。

    由於保羅寫本書信要鼓勵,那正受羅馬政府威脅信仰的腓立比信徒,因此本查經材料認為「御營全軍」是指羅馬本地的皇室軍隊。而「其餘的人」就是羅馬當地處理保羅受審被囚之事有關

    的政府官員人士,來探監的人,以及當地的百姓等等。這些人肯定會把所見所聞,再傳給自己

    的親友,或當地教會的信徒。腓立比信徒聽到連皇帝所在之京城,福音都傳開了,也有人信主。

    那麼他們在腓立比面對當地羅馬政府的信仰逼迫,就不會感到有那麼可怕。

    「顯明」(和合本),或「都知道」(新譯本),原文是被動語態,也就是說被「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所知道。換言之,保羅受審被囚是「為基督的緣故」,這事都被顯明在他們當中。

    「為基督的緣故」,原文是「在基督裡」。對保羅而言,「在基督裏」是指與基督聯合。他受

  • 捆鎖是「在基督裏」的生命的一部份,包括「和基督一同受苦」(3:10)。「信徒在基督裏已經是甚麼,他就要在主裏也成為甚麼」(摘自馮蔭坤)。

    o 14 節,保羅被囚,卻不屈不撓繼續傳福音,蒙主大能保守(4:13),使福音得到進展。羅馬基督徒因而受感動,更加篤信他們所傳的耶穌基督是真的,他們所信的福音是對的。這些弟兄姐妹的信心,

    得到極大的激勵,以致比以前更加放膽為「神的道」作見證。「神的道」(NIV, NASB, 和合本, 新譯

    本),有抄本僅是「道」(ESV, NRSV, NKJV)。無論是採哪種抄本,這裡是指耶穌基督的福音。羅馬

    基督徒在使徒被囚的光景下,仍然放膽無懼,是保羅在獄中能喜樂的一個原因。 「主裡的弟兄們」是指羅馬教會的基督徒。「多半」原意是「更多、很多」。本節是說「大多

    數在羅馬的弟兄(和姊妹)們」(新譯本)。雖然原文「主內」一詞,是介於「弟兄」(多數名詞)和

    「篤信不疑」之間,「主內」仍與「篤信不疑」有關,因為「在主裏」是「篤信不疑」的基礎

    (馮蔭坤; 參 2:24;加拉太書 5:10;帖撒羅尼迦後書 3:4)。

    羅馬信徒信心增長的直接原因,是保羅受捆鎖。並非如一些學者認為原因是:當案情大白之後,保羅必會獲釋,因此他們也不會受牽累。

    • 1:15-18a 無論出於什麼動機傳福音,基督總被傳開了:保羅接著敘述,有人傳基督是因為嫉妒分爭,出於結黨,動機是要增加保羅的痛苦。另有人傳基督是出於好意,是出於愛心,知道保羅的職分,被上帝

    差來傳基督。無論這些人出於什麼動機傳福音,基督耶穌的福音總被傳開了。保羅為此感到歡喜。本段

    按原文,其實是到「…為此我就歡喜」就結束(參以下的註釋)。下一段是從 18b 節開始「並且我還要歡

    喜,因為…」,直到 26 節「以致你們因為我要再到你們那裡去,就在基督耶穌裡更加以我為榮」(新譯

    本)。由於教會查經進度已經被安排下來,我們就暫時查到 20 節。 o 15-17 節,是一氣呵成的描述,保羅以交叉式排列的方式,描寫了兩種在羅馬傳福音的人,以及重

    點在他們分別有不同的動機。其結構如下(以新譯本為排列): 有人傳揚基督是出於嫉妒和紛爭 (15a)

    也有人是出於好意 (15b) 這些人是出於愛心(傳),知道我是派來為福音辯護的 (16)

    那些人卻是出於自私(傳),動機不純正,只想加重我在捆鎖中的煩惱 (17)

    從這排列的方式,很清楚看到 15b-16 節是講「出於好意」的傳福音者,是出於愛心傳的「這些人」。15a, 17 節是講「出於嫉妒和紛爭」的傳福音者,是出於自私動機傳的「那些人」。因此,這兩種人的心態和作法,成為強烈的對比。

    o 15a, 17 節,不當動機傳傳福音的人。有些人妒忌保羅的名聲和影響力,因此傳基督的目的,是為要與保羅分庭抗禮,把保羅比下去(Fee; Kent; 馮蔭坤)。這樣傳揚基督是出於自私的野心,亦即爭取受人

    擁戴的一種虛榮;而且挑起爭端讓人不擁戴保羅(陳終道)。他們甚至以為保羅繼續被關起來,不能自

    由傳福音,會感到痛苦。所以他們要更火熱傳,讓政府更防範保羅,繼續把他關起來。但保羅完全

    不受他們影響(18a 節)。

    「分爭」原意有「爭競」(加 5:20),也有「結黨造成的爭競」(林前 1:10-11)。「自私」(新譯本),或「結黨」(和合本),原文有很多意思,最早是「受僱作卑賤不潔之工、受僱從事政治游說、

    受僱為黨派工作、為薪酬工作」等意思,最後演變為「只為私利而工作,對公益毫無貢獻」

    (Fee; 馮蔭坤)。

    「誠實」原文是「純淨、真摯地」。那些傳揚基督的人之動機不純淨,是有目的「加增」或「挑起」保羅的「苦楚」(和合本)或「煩惱」(新譯本)。「苦楚」原指內心的「痛苦、難過,心

    靈上的惱恨、愁煩」(參林後 2:4)。

    這裡記載傳福音的人,不是傳異端的人,也不是傳有一點不純正福音的人。如果是的話,保羅早已寫信嚴厲批判。因為保羅決不容任何人歪曲福音。即使在行為或作法上,會使福音的純正

    性打折扣,他一定會出言責備制止。他寫信嚴厲責備加拉太教會,連使徒中的領袖彼得也嚴嚴

    責備進去,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參加拉太書 1:6-12, 2:1-5, 2:11-21)。

    保羅說那些不當動機傳福音的人,想使他「挑起患難」、即引起他內心的痛苦和愁煩。此處沒說如何「加增或挑起保羅的苦楚」,但可能這些嫉妒保羅的人拚命傳福音,希望讓保羅因為被

    囚,無法全力傳福音而痛苦(Fee; 馮蔭坤)。

    o 15b-16 節,正當動機傳傳福音的人。有些人出於善意與愛心,知道並尊重保羅是福音使者以及辯護者的身份。因此他們傳基督的目的,是為要與保羅站在一起,為福音作見證與辯護(Fee; 馮蔭坤)。

  • 「好意」一詞在新約一共出現 9 次,多指「上帝的美意」(例如太 11:26;路 10:21;弗 1:9),或指「上帝所喜悅的」(例如路 2:14;弗 1:5),也指使徒和信徒的心願(例如羅 10:1)。在本節,

    「出於好意」是與「出於嫉妒」相對比的。因此,這些人的「好意」所指的,不是對基督和信

    徒忠誠,而是對保羅使徒身份以及其福音工作所存的善意。

    這些人的「愛心」,其實是相對比「自私動機」。雖然,他們的愛心是以愛基督為基礎。不過,此處保羅的重點,是在於他們沒有私心,願意支持保羅是被神差來的福音使者及辯護者。他們

    不是僅僅對保羅本人忠誠的愛戴,更是尊重其使徒的身份。

    o 18a 節,「傳開」原文是現在時態動詞,說明基督是「持續不斷地被傳開」。保羅的一句話「那有甚麼關係呢/這有何妨呢」,顯出他的胸襟是何等大,他完全不受影響。無論動機是否單純,基督

    總被不斷地傳開了。「歡喜」原文也是現在時態動詞,意思是「持續不斷地歡喜」。「為此我就歡

    喜」的「此」,是指的只是基督被傳開的事實。但不包括那些不當動機和那些持不當動機傳基督的

    人。保羅為了基督不斷地被傳開,而不斷地歡喜。

    o 【雖然人傳基督會各存私心,想利用基督為自己求榮耀,但最後倒是他們被神利(使)用,反倒是基督被傳開了,而那些人所能得著的,只不過是一些至暫至輕的「虛浮的榮耀」而已!他們並不能從神那裡得著什麼。保羅在

    此啟示我們一項真理:對於那些傳基督的人(不是傳異端的人),不論他們的動機怎樣,我們都該存著一種

    「因著基督被傳開而歡喜」的心對待他們。因我們的主要使命,不是專去跟這些人作對,而是盡力叫基督傳開。

    除非他們所傳的不是基督,否則我們就該用保羅那樣的心包容他們。我們何必專注於揭發和推測別人存心的事

    上呢?那是只有基督自己才有資格去作的事。我們為什麼不多用些時間去省察自己的存心如何呢?為什麼不多

    用心在讓基督彰顯的事上呢?那才更符合我們的使命,至於那些不忠心的僕人自有他們的主人,到了時候便會

    跟他們算賬(羅 14:40;林前 4:5)。摘自陳終道】

    • 1:18b-20 祈求得釋放,更勇敢傳道,使基督得榮耀:保羅相信藉著腓立比教會的禱告和聖靈的幫助,自己應該很快會被釋放。同時他切切希望,在傳福音的勇氣上,沒有羞愧,而是滿有膽量,不論生死,總

    要傳。以致人看/聽見了他所傳的福音,就讚美基督。

    o 18b 節,「並且我還要歡喜」的「並且」,應譯成「此外、不單如此而且還」。從原文來看,這是進入另一段落。所以新的段落是從 18b 節至 26 節。而此處「歡喜」的原因主要是在 19 節將被釋放,

    以至於 20 節繼續放膽傳福音(Martin; 馮蔭坤)。然而,一直讀到 26 節,保羅為自己能見主面(若離世的

    話)、或能再見到腓立比教會的信徒、或是見到他們信心有長進有喜樂,也感到歡喜(Fee)。

    「歡喜」原文是未來時態的動詞,但由於前面 18a 同一動詞的「歡喜」是現在時態動詞,因此有「繼續不斷歡喜至未來」之意。說明他以歡喜之心,等待即將要碰到的事。這是一種信心的

    表現,雖然還沒發生,但是現在就歡喜,未來等待的日子也歡喜,好像這些事都正在發生那樣

    地歡喜。這就是希伯來書 11:1 為我們定義的「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和合本),或「信就是對所盼望的事的把握,是看不見之事的明證」(新譯本)。

    o 19 節,保羅敘述得釋放(得救)的原由,是腓立比教會的為他求釋放的禱告,以及耶穌基督的靈的幫助。「耶穌基督的靈」,即是「聖靈」,也是「上帝的靈」(羅 8:9, 14),或「上帝的聖靈」(弗 4:30)。

    保羅認為他得到兩個幫助,一藉基督徒的禱告,二來自聖靈的工作。

    「得救」(和合本),或「得釋放」(新譯本),原文名詞的「救/釋放」就是「拯救」之意,又被用來指「信耶穌的救恩」,如 1:28 及 2:12,或是直接譯成「得救恩」。這「拯救」是指甚麼,

    學者有不同看法。而且都不易決定哪一種較好:

    一、是指囚禁得釋放(MacDonald; 陳終道)。這是最直接和字面的意思,以及 25 節的角度來看。但很難解釋 12-17 節為何保羅被囚也很歡喜(因為福音更加興旺廣傳)。有無釋放應該無所謂,

    不是嗎?這是本查經材料目前暫時所選擇的看法。也需要解釋如何與 20-24 節協調在一起。 二、是指信耶穌的救恩,獲得最後的救贖(馮蔭坤, 他的看法略含三的看法)。這是以 20-24 節的角

    度來看,保羅為了最後見主面完全得救贖,脫離目前還活在世上的困難處境(信仰逼迫帶來

    羞辱),或脫離活和死兩者難選一的掙扎而歡喜。但是很難解釋 25 節記載,為何保羅想到

    再見到他們,能繼續在一起就歡喜?

    三、是最終證明自己身為福音使者在神面前是清白無罪(Fee; Kent),因為保羅直接引約伯記13:16(七十士譯本,即當時希臘文譯本的舊約)。以 20 節和約伯記的角度來看,保羅認為身

    為福音使者不論生死都要放膽傳福音,沒有什麼羞愧的(好像囚犯)。所以將來神肯定要平

    反還他清白,使他不再羞愧。但是很難解釋為何保羅得平反,需要腓立比教會的禱告?也

    很難解釋保羅期望能再見到他們就歡喜?

  • 「得救」(和合本),或「得釋放」(新譯本),哪一種翻譯較好,要看你選擇哪一種的看法。更多細節,請自行參考 Fee, Kent, 馮蔭坤三位學者的注釋書。帶小組查經時,無須花時間在此。13節也是一樣。頂多一分鐘簡單說明即可。重點是要帶出主題,以及圍繞在主題上的應用。

    o 20 節,「沒有一事叫我羞愧」,由於下文是用「反而/只要」連接,所以「叫我羞愧的事」應該是與傳福音的勇氣有關。「放膽」原文有「信心、公開」的意思,不過此處特指宣講福音的「自由」

    和「膽量」。此字在其他新約中,也用來指宣講福音的膽量(徒 4:13, 29, 31,28:31;林後 3:12;弗

    6:19)。「顯大」原文有「高舉、看重、推崇、被尊為大」等意思,即保羅繼續放膽宣講福音,使基

    督彰顯祂的榮耀。

    經文和主題:腓立比書 1:12-20、捆鎖中興旺福音、叫基督顯大

    神學主題:神能夠用不同傳福音的人、不同傳福音的動機、興旺福音

    應用性主題:隨時隨地傳福音

    本週查經聚會內容

    Welcome 破冰:彼此認識、問安、分享,禱告

    Word 研經和討論:

    • 觀察、解釋經文、找出主題:(1)如有需要,介紹經文或作者背景;(2)觀察上下文、前因後果、和段落;(3)解釋難懂的字詞;(4)用問題討論方式觀察解釋經文,然後歸納出本段主題。

    o 1:12-14 節,為什麼保羅遭遇迫害和捆鎖,反使福音更興旺?如何興旺?(請從經文中找答案)【屬觀察、解釋、和思考性的問題】

    o 1:15-20 節,有哪兩種不同的傳福音的人?為什麼保羅對這些人的看法是無所謂?(請從經文中找答案)【屬觀察、解釋、和思考性的問題】

    • 小組分享討論:討論和應用。引導組員討論的焦點放在經文主題和其應用。帶領查經者應該針對你組員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自行設計應用性的問題,幫助組員分享討論,學習把本週查經的主題或屬靈原則運用在生活中。小組長或帶領查經者應該帶組員一起禱告並付諸行動。也要提醒組員,除非經得當事人允許,不可將涉及隱私的內容傳於小組以外的人。

    o 如果你是基督徒,有非基督徒朋友或同事邀請你去酒吧或賭場玩樂一下,你去嗎?為什麼去,或為什麼不去?你信的福音和基督的榮耀能被彰顯出來嗎?

    o 如果你目前的生活,有很大的挑戰,(可能是工作上的難處,可能是與家人關係上的難處)。你會如何應用今天的經文來面對挑戰,使福音和基督的榮耀,能被彰顯出來。

    Work 禱告:

    • 分享代禱事項和彼此代禱。為今天所學的真理感謝主。 • 為還未相信主耶穌的親友,提名禱告。

    本週金句:腓立比書 1:18a「那有甚麼關係呢?真心也好,假意也好,無論怎麼樣,基督總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新譯本)

    【下週小組查經,腓立比書 1:21-30】

  •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1/22, 2016

    查經內容:腓立比書 1:21-30; 主題:活著為基督、同心站穩信仰面對逼迫

    參考資料: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A. Carson, D. J. Moo, and L. Morris, Zondervan 1992);天道聖經註釋-腓立比書(馮蔭坤, 天道 1987);IVP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Philippians (G. D. Fee 戈登費依, IVP 1999, 中譯本《腓立比書註釋》潘秋松、吳蔓玲譯, 美國麥種傳道會 2004);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Paul's Letter to the Philippians (G. D. Fee, Eerdmans, 1995);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Philippians (H. A. Kent Jr., Zondervan 1992);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Philippians (R. P. Martin 馬挺, Tyndale, 2nd Ed. IVP, 中譯本《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腓立比書》劉良淑譯, 校園 1988);新約書信讀經講義-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 (陳終道, 校園 1968-1993);Philippians,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Francis Foulkes, IVP 1994);Philippians, Hard Sayings of the Bible (W. C. Kaiser, IVP 1997);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W. MacDonald, Edited by Art Farstad, Thomas Nelson Publisher, 1989~ 1995, 中譯本《活石新約聖經註釋》角石, 1997~2000)

    小組查經注意事項:懇請您先讀以下的訊息,然後再閱讀本材料、以及參與帶查經事奉 • 小組查經應該是一個有「使命」和「目標」的聚會。整個查經的過程,應配合「使命」和「目標」。 • 使命:操練基督大使命和彼此團契。馬太福音 28:19-20,以弗所書 4:11-12,彼得前書 4:10。 • 目標:裝備好弟兄姊妹,將來小組倍增時,能承擔小組的使命。以弗所書 4:13,馬可福音 1:17。 • 守則:正確解經,杜絕惡言。提摩太後書 2:15-16,馬太福音 12:36-37。 • 不可少的三件事:明白神的話(教導)、應用神的話(交流)、彼此建造(代禱)。 • 適合帶領小組查經的人:小組查經是「見證基督、建造生命」的機會,而帶領小組查經是先知、教導、和領導 三種功能或恩賜

    的事奉。所以是榮耀和嚴謹的事奉。申 18:20、可 9:33-35、提後 2:14-16、雅各 3:1、彼後 3:15-16。帶查經者必須由受洗的基督徒

    擔任,因為非基督徒還無法領會或相信屬靈之事(林前 2:13-14)。帶查經者須有接受訓練以及帶領小組實踐使命和目標 的心志。很少參加聚會者,暫不適合帶查經,直到有「固定聚會」之後才適合(來 3:12-14, 10:24-25)。不免強人帶查經,因為不是每人都有此

    心志或恩賜(林前 12:27-30)。初信者需要被保護照顧,也暫時不適合帶查經。免得負擔甚重,或陷於驕傲,或陷於錯解聖經的試

    探(羅 15:1; 提前 3:6)。但神偶而興起初信者常渴慕靈修,生命成熟較快,被賜予心志和恩賜。由少數弟兄姊妹固定輪流帶查經,

    會使查經的經驗和質量增加,也更快地產生新的有心志且合適的帶查經者;以及使小組更有效地實踐使命和目標。

    • 邀請新的帶查經者之前,請先與牧者商量禱告,然後再去邀請:因為這關乎尊重聖靈,也關乎教會屬靈生命的建造。 • 鼓勵組員分享與主題有關的見證或經歷。如有必要,請更正違背聖經真理的言論。也勸導失控的爭論,或制止閒話與背後論斷。

    控制與主題無關的話,好回到正題。若聖靈有感動為組員禱告,請暫停分享,帶大家一起禱告或彼此代禱。

    • 如何準備帶小組查經: o 禱告:為自己和組員禱告。記得禱告!禱告!再禱告! o 觀察經文:不先看解經書或查經材料,而是反覆地閱讀默想經文和上下文 3~5 次。如可行,閱讀至少另一種譯本。不斷地自

    問自答 6 大問題:什麼、誰、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如何。觀察程序越徹底,越能正確地明白原意。 o 解釋經文:按以上的觀察程序,通常能明白 80~90%經文的原意。最後才參考解經書、工具書、或查經材料。經文的「原意」

    是當年作者受神啟示,寫下經文時的意思。因此經文「原意」只有一個,但「應用」卻有多個。對經文的體會或感受有不同,其實都屬於經文的應用,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而「應用」應盡量忠於「原意」。

    o 歸納主題:明白經文原意後,歸納出經文主題(或屬靈原則)。應用性的討論問題就可以從這主題或屬靈原則引申出來。整個查經聚會就應該圍繞在主題上。

    o 設計問題:設計觀察和解釋性的問題,其目的是要使組員也學習進行觀察、解釋、歸納的程序。每一種問題的討論都是要幫助組員導向主題。

    o 應用經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根據組員的現況,帶領組員討論如何把查經主題應用在生活中。每次查經結束後,若組員能記得一個主題(或屬靈原則),且願意實踐在生活中,這便是一個成功的查經。

    以上提醒是為了使您和組員討神喜悅並且蒙福;也為了您將來能在審判的主面前,蒙記念和獎賞

    引言 1:1-11、說明現狀/處境 1:12-26、對教會的勸勉 1:27-2:18、未來的計劃(打發及介紹同

    工摩太和以巴弗提)2:19-30

    說明現狀與勸勉教會:活著為基督、同心站穩信仰面對逼迫(1:21-30):保羅自述遭遇信仰迫害和捆鎖的苦難,

    福音反而更加興旺。不論生死,總讓基督被尊為大。因為活著可以顯出基督的尊榮和福音工作的成果,死

    了能與基督同在,好得無比的。但他為了腓立比教會願意活下去,且要繼續幫助他們在信心上有長進有喜

    樂。以致他們更加在基督耶穌裡以他為榮。因此,保羅針對教會生活,勸勉他們行事為人應和基督的福音

    相配,彼此合一,在信仰上站穩,為福音齊心努力,不要怕反對福音的人。因為神會賜恩給他們,使他們

    不單信基督,也能為基督承受迫害之苦和面對爭戰,正如保羅過去和現在所經歷的。

    • 腓立比書簡介。請參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1/18, 2016。

  • • 1:12-20 上文簡介。保羅自述遭遇信仰迫害和捆鎖的苦難,福音反而更加興旺。因為有很多羅馬皇室衛隊的人知道這個信仰,而且當地的信徒信心增加,更勇敢傳福音。然而有人傳基督是出於私心或惡意,

    為要增加保羅受苦和煩惱。但也有人傳基督是出於愛心,因為知道他是因為福音辯護而坐牢。不管怎樣,

    基督總被傳開,保羅為此歡喜。同時他相信藉著腓立比教會的祈禱告和聖靈的幫助,自己會被釋放。此

    外他切切期盼,凡事不羞愧,而是滿有膽量傳福音;不論生死,總是讓基督在他身上得著榮耀。

    • 本段經文實屬於 18b-26 節。因為按原文的寫作,18b 節開始「並且(此外)我還要歡喜,因為…」,是一個新的段落,直到 26 節「以致你們因為我要再到你們那裡去,就在基督耶穌裡更加以我為榮」(新譯本)

    結束。然後 27 節到 2:18 是下一段「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勸勉」的內容。由於教會查經進度的要求,18b-20 節屬於上週查經範圍,本週範圍是 21-30 節,下週範圍是 2:1-11 節。然而,我們要正確理解經文,應按照保羅寫作的段落來理解,而不是按查經範圍的段落來理解。所以帶查經者必須幫助大家,熟悉這

    幾週查經的上下文。

    • 1:21-26 活著為基督,死了也有益:保羅藉著敘述遭遇信仰迫害,福音反更興旺,來勉勵腓立比教會。不論生死,總要讓基督和祂的福音被尊榮、被彰顯。他解釋這樣想法的原因,是活著為了基督,死了是

    得著基督。在世上活著,可以使福音工作有果子。死去與基督同在,好得無比。所以處於兩者之間,難

    以選擇。可是為了腓立比教會,保羅活著是有必要的。因此,他覺得他能繼續活下去,並且要和他們在

    一起,使他們信心有長進、有喜樂。以致他們因保羅要再到他們那裡,就在基督裡更以他為榮。

    o 21 節,原文直譯是「因為對我而言,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所得著」。這是解釋 19-20 節「必得釋放(得救)…熱切期盼,不論生死,總讓基督照常顯大」的原因。「活著就是基督」意思是是「活

    著就是為了基督」。「死了就有所得著」意思就是「得著基督」,也就是指上文 19-20 節隱含著保

    羅可能殉道而榮耀基督,以及指下文 23 節「離世與基督永遠同在,好得無比」。

    雖然此處名詞「益處(得著)」在新約腓 3:7 和多 1:11,皆指個人的益處。但保羅書信用這字的動詞,卻是指「得著基督」(腓 3:8)及「(為福音)得人」(林前 9:19-22)。按整段上下文 12-26 節的文

    理來看,保羅在監禁等候審判,已把生死看淡,一切都為基督和傳福音。「有所得著/有益處」

    比較多與殉道而「榮耀基督」或「基督被傳開」有關(Fee; 馮蔭坤)。所以這「益處(得著)」應該比

    較多的份量指基督福音的益處(Martin),比較少指保羅個人的益處(死後與基督同在)。不管強調哪

    一個份量重,保羅完全沒有厭世的想法,而是如何面對生與死。

    整個 18b-26 節可以說是,保羅在坐牢時,面對信仰逼迫和生與死,所進行的反思。他希望腓立比教會能先了解他非常關切他自己與基督、他與福音工作、以及他與教會的關係。以至於接下

    來 1:27-2:18 的勸勉,比較能讓他們接受。

    o 22-24 節,保羅不是比較希望趕快殉道而死,而是處於兩難之間,不知該選哪一個的。其原因是:活著,福音工作會有成果,而且也是腓立比教會所需要的;死去,與基督同在,好的無比。22-23

    節在原文上,文句斷續不工整,透露出激動的思緒,說明真的好難選擇。

    22 節「在肉身活著」(和合本),即是「在世上活著」(新譯本),參第 24 節、加 2:20、來 5:7。「肉身」原意是「肉體」。此詞直譯是「留在肉身(體)中」。保羅用「肉身(體)」也有負面的涵

    義,例如羅 8:12-13「順從肉體活著」(和合本),或「隨著肉體而活」(新譯本)。但是此處是中

    性的涵義(用法)。對保羅而言,在世上活著會結出「工夫的果子」(和合本)。即上一節「我活著

    就是基督」的意義表達一部分出來。

    22 節「工夫」其實原文就是「工作」。在 1:6 指上帝恩典的善工,在 2:30 指「基督的工作」;在其他保羅的書信,此字常指信徒的善行,例如:林後 9:8; 弗 2:20; 西 1:10; 帖後 2:17; 提前 2:10;

    提後 2:21; 多 2:7。本節的「工作」,並非泛指善行或好行為,而是指保羅的福音工作(林前

    3:10-15, 9:1)。「工作的果子」是使徒傳福音的工作所結出的果子(羅 1:13),包括領人信主(林前

    9:19-23; 約 15:16),以及信徒的成長(1:25;徒 18:23; 羅 1:11; 帖前 3:2)。保羅若能繼續活著的話,

    他就可以繼續使徒的工作,而且這工作肯定「有成果」。包括他若繼續在獄中,也仍然有效的

    作見證(1:12-14);或是出獄後堅固信徒的信心(1:25-26)。這裡所顯明的,是一種積極向前的心態。

    這心態是來自對基督熱切的期盼:「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1:20)。

    23 節,「處於兩難之間」,原意說明保羅好像被兩個相等的強大壓力,把他壓擠在中間動彈不得(Lightfoot; Martin; 馮蔭坤)。因此,中文「左右為難」,或是「進退兩難」,大概能表達原文的意

    思。「情願」原意是「有…的願望」。這字本身沒有好壞選擇之意,必須由上下文才能知道其

    含意。此處保羅「情願」殉道,但同時又「情願」為教會的需要繼續活著做使徒的工作。

  • 23 節,「離世」此字在原文中,本來是軍事用語,意思是「拆卸帳幕,以便於出發前進」;或作航海術語,意思是「起錨解纜,準備啟航」;或作哲學術語,意思是「解決問題」(Martin; 馮蔭

    坤)。保羅用此字,可能採第一和第二的用語,說明基督徒「離世」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一個新

    的旅程。「離世」就是「與基督同在」,享受與祂完全親密的相交。今天還在世上活著,與基督親密的相交,還沒達到完全的程度。「這是好得無比的」原文是一種「竭力強調」的用法。直譯為「比更好還好得多」,是第三層的比較級(類似中、英文文法的最高比較級; Martin)。這裡

    的意思是離世與基督同在是「再好不過的」。

    23 節,「與基督同在」此詞在保羅書信中,一共出現 12 次,表明信徒整個生命與基督,藉信與基督聯合,而產密切的關係(馮蔭坤):這裡 23 節,保羅是指第三種,將來見主面的情況。

    「離世」和「與基督同在」,在原文中放在一個冠詞之下,表示二者是緊密相連。說明基督徒

    死後便立刻與基督同在。

    過去信主時,與基督同死(羅 6:8; 西 2:20),也與祂一同活過來(西 2:13); 現在信徒生活,生命與基督一同隱藏在上帝裏面(西 3:3),上帝又把萬有和基督一同賜給信

    徒(羅 8:32);

    將來信徒見主面,上帝要使已死的信徒身體復活(林後 4:14),或是還活著的信徒身體改變成復活之體(林前 15:51-52),為要與耶穌一同活著(羅 6:8; 林後 13:4; 帖前 5:10),和祂一同在榮

    耀裏顯現(西 3:4),要與主耶穌相會,永遠和祂同在(帖前 4:14-17)。

    24 節,「要緊的」原意即「需要的」,帶著上一節比較級的用法,所以有「更需要的」或「更要緊的」的意思(Fee; 馮蔭坤)。此節直譯為「但是我在世上活著,更是為了你們的需要」。這裡似乎看到保羅對「與基督同在」的渴望,放在他對腓立比信徒牧養的責任之下,好像傾向於選

    擇「繼續活著」,超過「離世與基督同在」(Martin)。不過這只是猜測,我們還是保留「保羅處

    於兩難之間」,因為他說「離世與基督同在好得無比」。 o 25-26 節,保羅深信教會需要他,若他可以繼續活著,肯定會使教會得屬靈的益處。或許還有兩個

    原因加強了這個信念:一、是可能他聽到有關腓立比教會一些問題的消息,二、是可能他相信上帝

    會按他們的需要作善工(1:6),使他們可以在恩典中生命長進。

    25a 節首句「我既然這樣深信」可以直譯為「我對『這一點』深信無疑」(現代中文譯本)。「活下去」原文直譯是「留下來」,亦即是「仍要住在世間」(和合本),或「還要活下去」(新譯本)。

    「這一點」是指甚麼,學者有不同看法:

    第一、把「這一點」看為指下一句「還要活下去」(新譯本),這節的意思便是:「我確實深信這一件事,就是知道我還要活下去…」(Lightfoot)。

    第二、把「這一點」指上一節,即「深信我活著是教會所需要的」,因此和下一句「知道我還要活下去…」是分開的(馮蔭坤)。

    這兩者看法,各有優勢(Martin)。第一個看法可以用來支持,「保羅好像傾向選擇繼續活著」的說法(參前面 24 節註釋)。但本查經材料是採第二個看法,同時也認為保羅真的難以選擇。不管

    如何,保羅有這個信念,不是因為他獲得特別的啟示(如徒 27:24),也不是因為他聽到無罪釋放

    的消息,乃是因為他為了教會的需要。所以,25-26 節是保羅表達一位牧者對信徒盡牧養職責

    的心腸。

    25b 節,「在所信的道上」(和合本),原文直譯可以是「在信心上」(新譯本),或「在信仰上」。然而,整個第一章提到福音。譯成「在所信的福音真道上」是適合的。「長進」原是「進步、

    進展」的意思。

    26 節,「歡樂」原文是「誇耀」,「高舉」,或「引以為榮」。因此有翻譯為「以我為榮」(新譯本)。但是按原文,翻譯為「因我的緣故」比較適宜(參加拉太書一章廿四節; 馮蔭坤)。所以,

    「因我的緣故」意即 25-26 節「因我再次和你們同在,…因我再到你們那裏去」(和合本)。此外,

    「誇耀」原文動詞的現在時態,意思是腓立比信徒的誇耀不斷地愈來愈多。然而經文的重點是

    「在基督耶穌裏」,表示他們因保羅(若能)再到他們那裡去,他們因著保羅的釋放,在基督耶

    穌裏會有不斷地愈來愈多的「誇耀」。保羅視「繼續活著幫助教會生命成長」,以及「高舉」

    o 18b-26 節的反思。儘管保羅受逼迫捆綁,但是如果他再回到腓立比教會中時,就顯出上帝應允了他們的祈求,保羅的使徒身分更得彰顯。他們再次經歷了上帝的恩典、能力和信實,使他們在信心和

    信仰生活更成熟(因保羅可以繼續作他們的牧者)。這些因素都使他們更有理由(根據),以上帝為誇

  • 耀的,並「將榮耀歸給基督耶穌」。保羅視「繼續活著幫助教會生命成長」,以及「離世與基督同

    在好得無比」,是同等重要,(因為難以選擇)。這說明上帝看重我們如何過教會生活,使自己和教

    會都成長。甚至這重要性,和離世與基督同在,一樣好得無比。這也是為什麼,下文 1:27-2:18 的勸

    勉,保羅完全是針對教會生活,所提出的教導。

    • 1:27-30 活出福音並且同心站穩面對逼迫:保羅自述完個人的現狀與信念,開始轉入勸勉腓立比教會的話題。這段勸勉是從 1:27 到 2:18 結束。這裡直接切入信仰必須與生活結合的話題:亦即行事為人應和

    基督福音相配,無論保羅是否在他們中間,都能有合一的心,一同站穩,一同為福音努力。任何情況都

    不怕反對福音的人。保羅特別聲明,神已經命定好,接受福音和反對福音的人,兩種人的下場。上帝為

    信徒的定旨,除了賜予救恩(信基督),也賜恩幫助信徒為基督承受信仰逼迫之苦。腓立比教會面對信仰

    逼迫的爭戰,與保羅所面對的,是相同的。所以他們要彼此合一來面對。

    o 27a 節,「行事為人」原意是「過公民的生活」,這裡把政治上的用語轉到教會身上,意思是要腓立比信徒過基督徒生活。保羅在下文 27b 節到 4:9 中,清楚教導什麼是「行事為人與福音相配」。

    最緊接下文的教導,就是持守合一和堅穩的見證,為基督受苦,效法存基督謙卑的心彼此相顧,作

    上帝無瑕疪的兒女(1:27b-2:16)。

    o 27b 節,「這樣…」一詞,是準備把上一句「行事為人與福音相稱」的結果,在接下來 27b-28 節的內容描述出來。它也可以看成保羅教導教會對內應該「如何行」才是與福音相稱。「站立得穩」原文是「站立」,但保羅用此字,有「站穩」的意思。「同一心志」原文直譯為「在一個靈裡」。這

    裡的「靈」學者有不同看法,至今還無定論:

    一、是指「人的靈」,可以譯為「有同一的心志」(馮蔭坤); 二、是指「聖靈」,可以譯為「在同一位聖靈裡頭」(Fee)。 然而聖靈能剛強信徒的靈,以面對外來的信仰試煉,因此這兩種解釋並非不能共存(Martin)。本

    材料也採此兩者皆可的看法。

    「努力」原意是指「參與比/競賽」的「努力」,這裡是指一隊參加競技的人們,共同為一目標而

    努力。「所信的福音」也可以翻譯成「福音的信仰」。

    o 28 節,繼續是 27b 節之行為的結果。它也可以看成保羅教導教會對外應該「如何行」才是與福音相稱。因此,「不怕反對的人」是一個記號,同時顯明兩件事實:一、顯明反對福音的人是滅亡的,

    是出於上帝;二、也顯明信主的人是得救的,也是出於上帝。

    「這是(就)證明」的代名詞「這」,是指「不怕敵人驚嚇」(和合本),或「不怕有反對你們的人」(新譯本)的表現。「驚嚇」這希臘文動詞,在新約中只出現這一次,原本描述馬匹受驚而四處

    奔逃,無法控制。

    「反對」這分詞原意有「敵對、對立、對抗、與…為敵」。若把這分詞看為名詞,可譯為「敵人」。這句直譯是「不要被反(敵)對你們的人驚嚇」,或「不要被敵人驚嚇」。這裡「反對的

    人」,是指反對福音的人。這些敵對者是誰,學者有不同看法:

    指當地的異教徒,包括羅馬政府 (參腓立比教會背景; 1:30; 徒 16:17-23; Fee; Kennedy; 馮蔭坤); 指到處追蹤逼迫保羅的猶太人(參徒 17:1-8, 尤其第 6 節; Hawthorne); 指堅持要守律法才得救的猶太人基督徒(保羅眼中的假基督徒; 3:17-19; 徒 15:1-5; 加 2:1-5) 指忌妒或誹謗或反對他的基督徒(1:17; 林後 11:13, 12:13; Martin); 指第一種和第二種綜合的人(Hendriksen)。 本查經材料支持第一種看法。

    「沉淪」原意是「消滅、毀滅、滅亡」(與 3:19 節同字),是指不信主的人將來的滅亡。「得救」原意是「得贖、釋放、救恩」(與 1:19 同字),對應前面的「沉淪」,是指信主的人將來身體靈

    魂都要得贖,與基督永遠同在。

    「這是(就)證明…」原文直譯應該是「這是…的記號」。由於「這」、「記號」、「沉淪」、「得救」全都是用陰性單數名詞,所以這個「不怕反對」的記號,同時指向「沉淪之人(他們)」

    和「得救之人(你們)」。這句直譯是「這對他們是沉淪的記號、對你們是得救的記號」。

    「都是出於神」(和合本),原文有代名詞「這」,卻用中性單數,一起指前面「沉淪之人(他們)」和「得救之人(你們)」。所以中文翻譯成「這都是出於神」(新譯本)。

    o 27-28 節合起來看,神勉勵腓立比的信徒,也包括今日信徒,要活出福音(即行事為人與福音相稱),就是對對內彼此同心在信仰上站穩和努力(重點是同心);對外是面對反對信仰的情況不會感到害怕

  • (重點是不怕)。從邏輯上看也是合理,內部若是團結起來,當然不怕外來的反對。不過這「要如何

    活出福音」的勸勉,2:1-18 還有教導。到時再學習。

    o 29 節,基督徒蒙恩不單是信了耶穌基督,還要為基督受苦,就是面對信仰逼迫之「爭戰」的苦。這「受苦」,是神已經命定基督徒要承受的,而且是「為了基督的緣故」。「爭戰」原文本來指「競

    技場、競賽的地方」,後來指「競賽」本身,後又演變為指任何一種「鬥爭」。保羅用這字,特別

    指「有敵對的力量要去面對,並且要與之抗衡」的含意。

    o 30 節,腓立比教會要面對信仰逼迫的「爭戰」,在以前保羅剛來腓立比傳道時受逼迫,他們曾看見過。現在保羅受捆鎖,他們也聽到。然而,他們自己現在也受信仰逼迫,與他們在保羅身上看過或

    聽過是一樣的。信基督與為基督受苦基本上都是上帝所賜的恩典和特權。但我們沒有什麼可以誇自

    己的,而是誇基督。因為信耶穌和為祂受苦,都是為了祂的榮耀。

    經文和主題:腓立比書 1:21-30、活著為基督,同心站穩信仰面對逼迫

    神學主題:信福音、傳福音、和為基督活出福音,全都是出於神

    應用性主題:活出福音

    本週查經聚會內容

    Welcome 破冰:彼此認識、問安、分享,禱告

    Word 研經和討論:

    • 觀察、解釋經文、找出主題:(1)如有需要,介紹經文或作者背景;(2)觀察上下文、前因後果、和段落;(3)解釋難懂的字詞;(4)用問題討論方式觀察解釋經文,然後

    歸納出本段主題。 o 1:21-26 節,保羅在哪兩件事當中,難以決定哪樣是好的?為什麼?你認為哪件

    是最好的?為什麼?(請從經文中找答案)【屬觀察、解釋、和思考性的問題】

    o 1:27-30 節,保羅勉勵腓立比教會,為人應與福音相稱,這段經文說明了哪些做法或原則?(請從經文中找答案)【屬觀察、解釋、和思考性的問題】

    • 小組分享討論:討論和應用。引導組員討論的焦點放在經文主題和其應用。帶領查經者應該針對你組員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自行設計應用性的問題,幫助組員分享討論,學習把本週查經的主題或屬靈原則運用在生活中。小組長或帶領查經者應該帶組員一起禱告並付諸行動。也要提醒組員,除非經得當事人允許,不可將涉及隱私的內容傳於小組以外的人。

    o 你常希望早一點見主面嗎?為什麼?今天的經文是否改變你原來的想法? o 按聖經真理而行,遭排擠或討厭,是否為基督受苦?沒有按聖經真理而行,也

    遭遇類似情況,是否為基督受苦?哪一種是活出福音?

    Work 禱告:

    • 分享代禱事項和彼此代禱。為今天所學的真理感謝主。 • 為還未相信主耶穌的親友,提名禱告。

    本週金句:腓立比書 1:21, 27a「因為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行事為人應當和基督的福音相配。」(新譯本)

    【下週小組查經,腓立比書 2:1-11】

  •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1/29, 2016

    查經內容:腓立比書 2:1-11; 主題:效法基督的謙卑,達成合一的目標

    參考資料: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A. Carson, D. J. Moo, and L. Morris, Zondervan 1992);天道聖經註釋-腓立比書(馮蔭坤, 天道 1987);IVP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Philippians (G. D. Fee 戈登費依, IVP 1999, 中譯本《腓立比書註釋》潘秋松、吳蔓玲譯, 美國麥種傳道會 2004);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Paul's Letter to the Philippians (G. D. Fee, Eerdmans, 1995);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Philippians (H. A. Kent Jr., Zondervan 1992);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Philippians (R. P. Martin 馬挺, Tyndale, 2nd Ed. IVP, 中譯本《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腓立比書》劉良淑譯, 校園 1988);新約書信讀經講義-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 (陳終道, 校園 1968-1993);Philippians,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Francis Foulkes, IVP 1994);Philippians, Hard Sayings of the Bible (W. C. Kaiser, IVP 1997);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W. MacDonald, Edited by Art Farstad, Thomas Nelson Publisher, 1989~ 1995, 中譯本《活石新約聖經註釋》角石, 1997~2000)

    小組查經注意事項:懇請您先讀以下的訊息,然後再閱讀本材料、以及參與帶查經事奉 • 小組查經應該是一個有「使命」和「目標」的聚會。整個查經的過程,應配合「使命」和「目標」。 • 使命:操練基督大使命和彼此團契。馬太福音 28:19-20,以弗所書 4:11-12,彼得前書 4:10。 • 目標:裝備好弟兄姊妹,將來小組倍增時,能承擔小組的使命。以弗所書 4:13,馬可福音 1:17。 • 守則:正確解經,杜絕惡言。提摩太後書 2:15-16,馬太福音 12:36-37。 • 不可少的三件事:明白神的話(教導)、應用神的話(交流)、彼此建造(代禱)。 • 適合帶領小組查經的人:小組查經是「見證基督、建造生命」的機會,而帶領小組查經是先知、教導、和領導 三種功能或恩賜

    的事奉。所以是榮耀和嚴謹的事奉。申 18:20、可 9:33-35、提後 2:14-16、雅各 3:1、彼後 3:15-16。帶查經者必須由受洗的基督徒

    擔任,因為非基督徒還無法領會或相信屬靈之事(林前 2:13-14)。帶查經者須有接受訓練以及帶領小組實踐使命和目標 的心志。很少參加聚會者,暫不適合帶查經,直到有「固定聚會」之後才適合(來 3:12-14, 10:24-25)。不免強人帶查經,因為不是每人都有此

    心志或恩賜(林前 12:27-30)。初信者需要被保護照顧,也暫時不適合帶查經。免得負擔甚重,或陷於驕傲,或陷於錯解聖經的試

    探(羅 15:1; 提前 3:6)。但神偶而興起初信者常渴慕靈修,生命成熟較快,被賜予心志和恩賜。由少數弟兄姊妹固定輪流帶查經,

    會使查經的經驗和質量增加,也更快地產生新的有心志且合適的帶查經者;以及使小組更有效地實踐使命和目標。

    • 邀請新的帶查經者之前,請先與牧者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