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3...

15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1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撰稿:陳俊延藥師;校稿:陳彥蓉藥師 壹、前言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導致關節持續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主要 發生的部位在關節滑膜處。臨床症狀有滑膜腫痛、發燒、疲倦、關節僵硬,若沒有適當的治 療可能會導致關節功能喪失。一般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罹病,主要族群為 40-60 歲,女性患 病的機率大於男性(女:=3:1),但隨著年紀的增加,男女罹病機率逐漸相等。 1 類風濕性關 節炎的患部多具有對稱性,例如,一側的腕關節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另外一側腕關節通常 也會有此疾病。可能造成疾病的原因有基因、吸菸、細菌、病毒的感染等,致病的機轉為免 疫細胞 T 細胞、B 細胞和細胞激素受到激發而在滑膜腔內引起發炎反應。 1 貳、藥物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症狀較輕度時,會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來緩解疼痛。 2 NSAIDs 是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生成,具有 抗發炎、退燒及止痛的療效,這類藥品依照是否會專一抑制發炎酵素(cyclooxygenase-2, 創刊:94 03 15 105 6 月第 135 本期專題 1.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2. 神經痛藥物治療 3. 藥物安全資訊:使用 olanzapine 可能產生的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 發行人:黃勝堅 主編:陳立奇 總編輯:楊淑瑜 執行編輯:鄧筱叡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鄭州路 145 電話:(022555-3000 2783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Transcript of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3...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1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撰稿:陳俊延藥師;校稿:陳彥蓉藥師

    壹、前言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導致關節持續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主要

    發生的部位在關節滑膜處。臨床症狀有滑膜腫痛、發燒、疲倦、關節僵硬,若沒有適當的治

    療可能會導致關節功能喪失。一般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罹病,主要族群為 40-60 歲,女性患

    病的機率大於男性(女:男=3:1),但隨著年紀的增加,男女罹病機率逐漸相等。1類風濕性關

    節炎的患部多具有對稱性,例如,一側的腕關節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另外一側腕關節通常

    也會有此疾病。可能造成疾病的原因有基因、吸菸、細菌、病毒的感染等,致病的機轉為免

    疫細胞 T 細胞、B 細胞和細胞激素受到激發而在滑膜腔內引起發炎反應。1

    貳、藥物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症狀較輕度時,會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來緩解疼痛。2 NSAIDs 是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生成,具有

    抗發炎、退燒及止痛的療效,這類藥品依照是否會專一抑制發炎酵素(cyclooxygenase-2,

    創刊:94 年 03 月 15 日

    105 年 6 月第 135 期

    本期專題

    1.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2. 神經痛藥物治療

    3. 藥物安全資訊:使用 olanzapine可能產生的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

    發行人:黃勝堅

    主編:陳立奇

    總編輯:楊淑瑜

    執行編輯:鄧筱叡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鄭州路 145 號

    電話:(02)2555-3000 轉 2783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2

    COX2),則再分為兩類。非 COX2 專一型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多為胃腸不適、噁心、腹瀉、皮

    膚疹,嚴重副作用可能有腸胃出血或腎毒性。另外原先已有胃腸潰瘍者應避免使用,而肝腎

    功能不佳者使用需調整劑量,因此病人若有胃痛、黑便或水腫的現象,都應該主動告知醫生。

    而 COX2 專一型的藥物少了對腸胃黏膜的影響,造成潰瘍及出血的機會小很多,但在腎功能

    方面的影響則與非專一型藥物相同。

    但是只使用抗發炎藥並無法避免關節的損害,即使在症狀輕微時,也應及早評估而開始

    使用疾病修飾型抗風濕藥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oic drugs, DMARDs)。DMARDs

    具有延緩疾病的進展,減少關節滑膜受侵蝕,其產生作用緩慢,甚至須數個月的時間才可顯

    現療效,以下介紹傳統型及生物製劑型 DMARDs 藥物(表 1)。2

    一、傳統型 4

    特別注意使用以下藥品皆需進行避孕,如果考慮懷孕,應事先與醫師進行討論。停

    藥後並非立即可以懷孕,須有等待期並檢測留在體內的藥品是否排除完全,以確保胎兒

    安全。

    Methotrexate 2.5mg(Trexan):一般每週劑量為 7.5mg,可以一次服用,也可以 12 小時

    為間隔分成三次使用。副作用多為血球方面問題,需定期

    的監測血球及肝腎功能。

    Hydroxychloroquine 200mg:起始用法為每日 400-600mg,穩定後可降低至每日 200-400mg,

    分兩次隨餐使用。須特別小心視力及色覺的變化,並配合醫

    師定期做眼睛的檢查。

    Sulfasalazin 500mg:一天 1000mg,分兩次隨餐使用,如醫師評估需要,可增加至一日

    3000mg。副作用為皮疹、血球減少、頭痛發燒。一開始需較密集地

    血球監測,蠶豆症的人不可使用。

    Azathioprine 50mg(Imuran):因免疫抑制較強,肝毒性也較大,一般作為其他藥物無法

    控制疾病時使用。使用者須密切監測骨髓抑制現象,必要

    時停藥,以避免感染。

    Leflunomide 10mg(Arava):一開始必須連續三天使用高劑量 100mg,之後維持每日

    20mg。

    二、生物製劑型

    新型的生物製劑是以重組 DNA 生物技術,藉由拮抗體內的 cytokines 或是其他受體

    來阻斷發炎,臨床上對疾病控制有更佳的效果。

    Etanercept 25mg(Enbrel):採取皮下注射,一週兩次。藉由專一性的結合,能較有效的 阻

    止免疫反應。須特別注意避免感染,對於有結核病或 B 型 C

    型肝炎的患者,應小心使用並配合醫師的監測。若有過敏反

    應時,應停止注射並立即通知醫師。5

    Adalimumab 40mg(Humira):基因重組的人類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二週使用一次。5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3

    Rituximab(Mabthera):一種對 B 細胞表面 CD-20 的單株抗體,藉由減低體內不正常活

    化的 B 細胞及其作用,而達到疾病控制的效果。5

    Abatacept(Orencia):是第一個作用在 T 細胞共同刺激路徑的藥物,能調節免疫系統中 T

    細胞的活化作用,使 T 細胞持續處於低反應狀態,進而降低發炎

    反應的程度。5

    Tocilizumab(Actemra ):是一種人類化重組抗人類介白素-6(IL-6)接受體之單株抗體,

    藉由抑制 IL-6 與 IL-6 接受體結合,阻斷發炎反應的進行。可

    以改善關節腫痛,減緩關節的破壞進行及改善患者的貧血及疲

    倦症狀。5

    Tofacitinib(Xeljanz):是一個口服小分子新藥,其作用機轉是藉由抑制 JAK(janus kinase)

    激酶信號抑制基因的轉錄,進而減少關節滑膜炎相關的發炎細胞

    激素的生成。5,6

    表一、傳統及生物製劑疾病修飾型抗風溼藥物(DMARDs)3,4,5,6

    此外,搭配 DMARDs 使用的藥品尚有類固醇類藥品。類固醇的投藥方法多種,局

    部注射可用於急性發作時期,以快速的達到抗發炎的作用;口服低劑量(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4

    參、藥物選擇

    根據 2015 美國風濕病協會指引,依照疾病表現來選擇治療方法(圖一)。當疾病屬於輕

    度時,建議先使用單一的 DMARDs 藥物做治療。當治療效果不好時,有四種選擇,分別是(一)

    可以併用一種或兩種 DMARDs,通常是 hydroxychloroquine 和 sulfasalazine;(二)TNF 抑制

    劑;(三)非 TNF 抑制劑;(四)或是使用 tofacitinib,但必需是使用 TNF 抑制劑失敗後才可

    以選擇使用。

    肆、注意事項

    使用生物製劑或 tofacitinib 前需要檢測是否有結核病、B 型、C 型肝炎。需要進行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或是 IGRA(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檢驗是否有結核病的

    潛在風險,如果有,則需要接受至少一個月的治療,才可以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或是 tofacitinib。

    而患有 B 肝或 C 肝者,使用生物製劑前需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並且定期監測體內病毒數

    量下才可使用。當治療時如有需要接種疫苗,必需考慮疫苗的特性是死菌、減毒或是重組類

    型(表三)。前列說明務必遵守,避免未達到治療效果反而先造成傷害。3

    伍、結論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存在已久的疾病,然而目前的醫療技術還無法治癒,只能藉由緩解疾

    病的症狀,並且借助 DMARD 的藥物來延緩疾病的進程。隨著生物基因工程逐漸的進步,許

    多生物製劑都藉著模擬發炎的媒介物來達到抑制發炎反應產生。有新藥治療對患者是一大好

    消息,然而新藥上市使用時間不長,未知的副作用還沒被發覺的可能性也不小,所以使用這

    些新藥都應該謹慎。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5

    圖一、類風溼性關節炎分級治療 3,4,5

    確認罹患類風

    溼性關節炎

    使用單一DMARDs

    輕度疾病表

    中度至重度

    表現

    中度至重度表

    1. 併用傳統 DMARDs 2. TNF 抑制劑±MTX 3. 非 TNF 生物製劑±MTX 4. tofacitinib±MTX

    中度至重度表

    單一 TNF 抑制劑

    治療失敗

    單一非 TNF抑制劑

    治療失敗

    1.非 TNF 生物製劑±MTX 2.其他 TNF 抑制劑±MTX

    其他非 TNF 抑制劑

    ±MTX

    中度至重度表現 中度至重度表現

    TNF 抑制劑和非 TNF

    生物製劑都治療失敗

    多種 TNF 抑制劑

    治療失敗

    多種非 TNF 抑制劑

    治療失敗

    1.其他非 TNF

    抑制劑±MTX

    2.tofacitinib±MT

    X

    中度至重度表

    1.其他非 TNF

    抑制劑±MTX

    2.tofacitinib±M

    TX

    1.TNF 抑制劑

    ±MTX

    2.tofacitinib±MT

    X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6

    表二、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可否接種疫苗一覽 3

    死菌疫苗 重組疫苗 減毒疫苗

    肺炎鏈球菌 流感疫苗 B 型肝炎疫苗 人類乳突狀疫苗

    (子宮頸疫苗) 疱疹疫苗

    治療前

    單一 DMARDs

    併用 DMARDs

    TNF 抑制劑

    非 TNF 抑制劑

    開始治療後

    單一 DMARDs

    併用 DMARDs

    TNF 抑制劑

    非 TNF 抑制劑 1.2015 美國風濕病協會對於需使用疫苗的病人給與的建議。打部分為建議可以使用,打部分為不建議使用

    2.打部分,zostavax® 仿單有提到,此疫苗為減毒疫苗,有少數使用後有感染疱疹的案例,因此不建議於正在使用免疫抑制療法之族群。7

    陸、參考文獻

    1. Uptodate:Epidemiology of, risk factors for, and possible causes of rheumatoid. Available at

    http://www.uptodate.com/contents/epidemiology-of-risk-factors-for-and-possible-causes-of-rhe

    umatoid-arthriti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rheumatoid+arthritis+epidemiology&selectedTi

    tle=1%7E150. Accessed May 2016

    2. Uptodate:General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dults. Available at

    http://www.uptodate.com/contents/general-principles-of-manage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in

    -adult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General+principles+of+management+of+rheumatoid+art

    hritis+in+adults&selectedTitle=1%7E150. Accessed May 2016

    3. ACR 2015 RA Guidelin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Available at

    www.rheumatology.org/.../ACR%202015%20RA%20Guideline.pdf. Accessed Jan 2015

    4. Micromedex

    5. Singh JA, Furst DE, Bharat A, et al. 2012 update of the 2008 AC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DMARDs and biolog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RA.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2;

    64:625.

    6. Tofacitinib (Xeljanz® )藥品仿單

    7. Zostavax packet insert. Available at

    http://www.merck.com/product/usa/pi_circulars/z/zostavax_pi2.pdf. Accessed Feb 2016

    http://www.uptodate.com/contents/epidemiology-of-risk-factors-for-and-possible-causes-of-rheumatoid-arthriti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rheumatoid+arthritis+epidemiology&selectedTitle=1%7E150http://www.uptodate.com/contents/epidemiology-of-risk-factors-for-and-possible-causes-of-rheumatoid-arthriti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rheumatoid+arthritis+epidemiology&selectedTitle=1%7E150http://www.uptodate.com/contents/epidemiology-of-risk-factors-for-and-possible-causes-of-rheumatoid-arthriti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rheumatoid+arthritis+epidemiology&selectedTitle=1%7E150http://www.merck.com/product/usa/pi_circulars/z/zostavax_pi2.pdf.%20%20Accessed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7

    神經痛藥物治療 撰稿:王文君藥師;校稿:郭小瑄藥師

    壹、前言

    在過去,神經痛一直是非常棘手的問題,無論是創傷後所導致的神經傷害,或是因疾病

    所造成的神經病變,此種痛楚都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1-3神經痛分為正性症狀(positive

    symptom)與負性症狀(negative symptom),正性症狀包含自發性與非自發性疼痛與麻刺感

    (tingling);負性症狀則包含麻木(numbness)、虛弱(weakness)、或失去深腱反射。1

    引起神經痛的疾病有很多,包括糖尿病疼痛性神經病變、疱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

    周邊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中風後疼痛、脊髓損傷後疼痛等。研究指出許多有神經痛的病患

    並沒有到接受到適當的治療,1,4,5除了因為沒有適當的診斷工具,臨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療劑,6也就是說傳統的止痛藥如 NSAID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已無法有效抑制

    這種麻痛火燒的感覺,使得神經痛最後演變成慢性疼痛,造成病患長期的困擾。所幸,在過

    去十年內少數研究,已證明有些藥物能針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痛,及疱疹後神經痛有效地治療,7-12於此同時新型的治療劑也不斷被發展出來,對深受神經痛所苦的病人是一大希望。

    貳、病理學 1

    神經痛除造成患者明顯的疼痛以外,神經痛也常與憂鬱、失眠、和部分生理功能失常有

    關。神經病變痛分為自發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及誘發性疼痛(evoked pain)。其病理機

    轉包括:

    一、周圍敏感化:組織受損發炎後,會釋放出一些神經傳導物質,重覆刺激神經末梢,而增

    加痛覺受體的敏感度,周邊神經的重覆刺激也會增加痛覺接受體的數目。

    二、受損的神經會增生許多的鈉離子通道,並會出現過度放電的現象。

    三、中樞敏感化:周邊神經受刺激後會放出像 glutamate 及 P 物質(substance P)等化學物

    質,會使脊髓中的後角細胞性質改變,導致放電增加。

    四、中樞神經重組:中樞神經也會產生神經線路的重組,類似傳導非痛覺神經纖維會生長到

    傳導痛覺纖維的區域,造成非痛覺的刺激也會造成疼痛。

    五、抑痛功能不足:在中樞神經有所謂的抑痛機制,神經元會以 GABA 或 glycine 為傳導物

    質。另有從大腦下傳的神經纖維,以內生性類鴉片蛋白、血清素及腎上腺素來調控,增

    加抑痛功能。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8

    參、神經痛之藥物治療

    NSAIDs之所以無法有效治療神經痛,原因在於其藥理作用並非針對神經痛的病理現象。

    目前有效的治療藥物其原理是抑制神經系統內受傷神經的敏感性,使受傷神經不會在沒有外

    界剌激的情形下,隨時放出異常的疼痛訊息。因此神經痛之藥物機轉除了直接作用在中樞止

    痛外,還有一大部分是作用在神經傳導層面,主要是弱化神經敏感化(sensitization)來阻止

    神經放大痛的感覺。

    神經痛的治療藥物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3

    一、三環類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此類藥物作用在神經痛的確切機轉尚未

    確立,目前推測是抑制神經末端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14而其副作用為口乾、便祕

    等,在高劑量時可能會引發心律不整以及青光眼。代表藥物為 imipramine (Tofranil®),

    其治療劑量為每日 25-200mg,可分兩次服用。14

    二、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erotonin-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

    此類藥物之作用機轉為加強中樞神經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的作用,14較常見之副作

    用為口乾、噁心、頭痛、頭暈。代表藥物為 venlafaxine(Efexor®),治療劑量為每日

    37.5-225mg;duloxetine(Cymbalta®)為 FDA 核准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痛之藥物,

    治療劑量為每日 30mg,其最大日劑量可至 120 mg。14此大類藥物與單胺氧化酶抑制

    劑(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不得併用。14

    三、抗癲癇藥物:此類藥物為中樞神經中鈣離子通道上的 α-2-δ 位(α-2-δsite, a subunit of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之拮抗劑,可減少與鈣離子相關(calcium-dependent)

    之疼痛神經傳導物質釋放;另外也可能經由減少腦幹中與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相關

    之路徑(noradrenergic and serotonergic pathways)的表現,調控脊髓對於疼痛的神經

    傳導。14其常見之副作用為水腫、嗜睡。代表藥物為 gabapentin(Neurontin®),其最

    大日劑量可至 1800mg;14pregabalin (Lyrica®)為 FDA 核准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痛、

    神經病變痛以及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之藥物,其治療劑量為每日 50-600mg,分兩次服

    用。14

    四、弱嗎啡類藥物:常見副作用為嘔吐、頭暈、便秘以及嗜睡。代表藥物為 tramadol,

    其每日最大劑量為 400mg,可視疼痛情況增減。

    五、辣椒素貼片(capsaicin patches):辣椒素貼片主要用來治療周邊神經痛,其可能的作

    用機轉為降低神經末端辣椒素受體(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 receptors)

    之表現、降低表皮之神經纖維的密度,以及消耗與疼痛有關之物質 P(substance P)

    來降低疼痛的感覺。14

    六、利多卡因貼片(lidocaine patches):為局部麻醉劑。其副作用為頭暈、噁心、灼熱感

    等,可作為第二線藥物來改善周邊神經痛。

    七、肉毒桿菌(botulinum toxin A):局部皮下注射於疼痛部位,每三個月注射 50~300 單

    位來改善周邊神經痛。

    八、強嗎啡類藥物:代表藥物為 morphine、oxycodone,其劑量視疼痛程度增減,不建議

    高劑量使用。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9

    九、其他:

    1. 文獻尚未有足夠等級的證據或仍具爭議性的藥物為 carbamazepine(Tegretol®)、

    lamotrigine (Lamictal®)、NMDA antagonists(包括ketamine及 dextromethorphan)、

    oxcarbazepine(Trileptal®)、SSRI antidepressants、topiramate(Topamax®)、

    zonisamide。

    2. 文獻上建議不要使用 cannabinoids、valproate(Depakine® )。

    3. 文獻上強烈建議不要使用 levetiracetam(Keppra®)、mexiletine(Mexitil®)。

    肆、治療指引

    根據 2011 年美國神經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所發表的治療指引當中,也

    根據證據等級來建議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痛的藥物(表 1),其中 Level A 的 pregabalin 證據

    等級最高,建議為第一線的治療藥物。

    表 1、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痛的藥物 15

    證據等級 建議藥物及劑量 不建議使用之藥物

    Level Aa

    Pregabalin, 300-600mg/ day

    Level Bb

    Gabapentin, 900-3600mg/ day

    Venlafaxine, 75-225mg/ day

    Duloxetine, 60-120mg/ day

    Amitriptyline, 25-100mg/ day

    Dextromethorphan, 400mg/ day

    Morphine, 緩慢增加劑量至 120mg/ day

    Tramadol, 210mg/ day

    Oxycodone, 最大至 120mg/ day

    辣椒素貼片, 0.075%一日四次

    oxcarbazepine

    lamotrigine

    lacosamide

    clonidine

    pentoxifylline

    mexiletine

    a Level A: strong evidence;

    b Level B: moderate evidence

    伍、結論

    針對神經痛目前已有許多更有效的藥物可以選擇,對於深受神經痛所苦的病患將可大幅

    提升其生活品質。

    如表 2 所示,三環抗憂鬱劑、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以及某些抗癲癇藥物

    能夠有效的改善神經痛,因此作為第一線治療藥物。7-11,13,16-19常見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項如表

    3 說明。其中 duloxetine、pregabalin 為 FDA 核准可治療神經痛之治療劑。此外抗癲癇藥物可

    與 duloxetine 或是三環抗憂鬱劑併用,取代高劑量的單一藥物治療。13弱嗎啡藥物由於其耐受

    性以及安全性低,則作為第二線治療藥物;13局部貼片之安全性與耐受性高,但因作用部位

    的限制,所以為周邊神經痛之第二線藥物,20但在一些特殊族群(例如:老年人或肝腎功能不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10

    佳),可作為第一線使用。強嗎啡類考量其高成癮性以及低耐受性,則作為第三線治療藥物;21-24肉毒桿菌的局部注射雖可以有效改善神經痛,但證明其有效性的證據等級略低,因此為

    周邊神經痛之第三線治療藥物。13

    其他類的治療藥物雖臨床上仍有在使用,但因為沒有足夠等級的文獻證明其效力,又或

    者可能引發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並不建議使用。13

    表 2、治療神經痛的藥物選擇 13

    治療藥物 日劑量與治療範圍 治療等級

    Gababentin 1200-3600mg,分三次服用 第一線

    Pregabalin 300-600mg,分兩次服用 第一線

    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

    制劑(duloxetine 與 venlafaxine)

    60-120mg (duloxetine),一日一次

    150-225mg (venlafaxine),一日一次 第一線

    三環類抗憂鬱劑 25-150mg,一日一次或一日二次 第一線

    辣椒素貼片(8%) 1-4 片,每三個月一次,每次貼 30-60

    分鐘

    第二線

    (周邊神經痛)

    利多卡因貼片 1-3 片,一日一次 第二線

    (周邊神經痛)

    Tramadol 200-400mg,一日二次或一日三次 第二線

    肉毒桿菌 A (皮下注射) 50-200 單位,每三個月一次 第三線

    (周邊神經痛)

    強嗎啡類 視情況調整劑量 第三線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11

    表 3:常見的副作用、注意事項、預防措施、禁忌症與建議 1

    藥物 常見副作用 預防措施 禁忌症 評論和建議

    TCAs

    Nortriptyline

    and

    desipramine

    (amitriptyline,

    imipramine)

    心臟傳導阻

    滯,鎮靜,混

    亂,抗膽鹼作

    用(口乾,便

    秘,尿滯留,

    視力模糊),

    姿勢性低血

    壓,體重增加

    慎用於有下列病史的

    患者:癲癇、前列腺

    肥大、尿滯留、慢性

    便秘、狹角性青光

    眼、高眼壓以及有自

    殺意念者。當患者有

    併用 SSRI、NRI、或

    tramadol 時亦須慎用

    心肌梗塞後的

    恢復期,心律

    不整(尤其是

    任何型態的心

    臟傳導阻滯)

    併用 MAOIs,

    紫質症患者

    大於 40 歲的患者建

    議做心電圖檢查。若

    要增加劑量需要持

    續監測血壓與心

    率。若每日劑量大於

    150 mg,需要持續監

    測心電圖。

    糖尿病患者建議持

    續監測體重。

    SNRIs

    Duloxetine 噁心、食慾下

    降、便秘、鎮

    靜、口乾、多

    汗症、焦慮

    慎用於有下列病史的

    患者:躁症、癲癇,

    有出血風險或正服用

    抗凝血劑。若病人同

    時服用 SSRI 或

    tramadol 時也須謹慎

    使用。

    併用 MAOIs;

    有高血壓卻沒

    治療的患者

    當患者有高血壓或/

    和心臟疾病時,建議

    監測血壓,尤其是開

    始治療的第一個月。

    抽菸患者的血中濃

    度通常較未抽菸者

    低了 50%。

    Venlafaxine 噁心、食慾下

    降、高血壓、

    便秘、鎮靜、

    失眠、口乾、

    多汗症、焦慮

    慎用於高血壓患者,

    若病人同時服用

    SSRI 或 tramadol 時

    也須謹慎使用。

    併用 MAOIs 建議監測血壓

    Gabapentinoids

    Gabapentin 鎮靜、暈眩、

    體重增加、水

    腫、視覺模糊

    制酸劑會降機生體可

    用率。

    持續監測體重,尤其

    是糖尿病患者

    Pregabalin

    鎮靜、暈眩、

    體重增加、水

    腫、視覺模糊

    持續監測體重,尤其

    是糖尿病患者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12

    陸、參考資料

    1. Ian G, Ralf B, Troels J. Neuropathic pain: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

    Proc. 2015; 90 (4):532-545.

    2. Doth AH, Hansson PT, Jensen MP, et al. The burden of neuropathic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utilities. Pain 2010; 149: 338-44.

    3. Langley PC, Van LC, Cappelleri JC, et al. The burden associated with neuropathic pain in

    Western Europe. J Med Econ 2013; 16: 85-95.

    4. Dworkin RH, Panarites CJ, Armstrong EP, et al. Is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community consistent with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Pain 2012; 153: 869-75.

    5. Torrance N, Ferguson JA, Afolabi E, et al. Neuropathic pain in the community: more

    under-treated than refractory? Pain 2013; 154: 690-99.

    6. Martinez V, Attal N, Vanzo B, et al. Adherence of French GPs to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clinical

    guidelines: results of a cross-sectional, randomized, “e” case-vignette survey. PLoS One 2014; 9:

    e93855.

    7. Attal N, Cruccu G, Haanpaa M, et al. EFNS guidelines o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Eur J Neurol 2006; 13: 1153-69.

    8. Attal N, Cruccu G, Baron R, et al. EFNS guideline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2010 revision. Eur J Neurol 2010; 17: 1113-e88.

    9. Moulin DE, Clark AJ, Gilron I, et al.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consensus statement and guidelines from the Canadian pain society. Pain res manag 2007;

    12: 13-21.

    10. Dubinsky RM, Kabbani H, El-Chami Z,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n evidence-based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Neurology 2004; 63: 959-65.

    11. Bril V, England J, Franklin GM, et 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treat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repor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muscular and electro-diagnostic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Neurology 2011; 76: 1758-65.

    12. Hershman DL, Lacchetti C, Dworkin RH, et a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survivors of adult cancers: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Oncol 2014; 32: 1941-67.

    13. Nanna BF, Nadine A, Simon H, et al. Pharmacotherapy for neuropathic pai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Neurol 2015; 14:162-73.

    14. Micromedex

    15. AAN. Treat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Available at

    https://www.aan.com/Guidelines/home/GetGuidelineContent/480 . Accessed on Jue 21, 2016.

    16. Tan T, Barry P, Reken S, et al.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in

    non-specialist settings: summary of NICE guidance. BMJ 2010; 340: c1079.

    17. NICE. Neuropathic pain—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the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https://www.aan.com/Guidelines/home/GetGuidelineContent/480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13

    neuropathic pain in adults in nonspecialist settings. Available at

    http://www.nice.org.uk/guidance/cg173. Accessed on Jan 2, 2015.

    18. Dworkin RH, O’Connor AB, Backonja M, et al. 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Pain 2007; 132: 237-51.

    19. Dworkin RH, Backonja M, Rowbotham MC, et al. Advances in neuropathic pain: diagnosis,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Arch Neurol 2003; 60: 1524-34.

    20. Nolano M, Simone DA, Wendelschafer-Crabb G, et al. Topical capsaicin in humans: parallel

    loss of epidermal nerve fibers and pain sensation. Pain 1999; 81: 135-45.

    21. Edlund MJ, Martin BC, Russo JE, et al. The role of opioid prescription in incident opioid abuse

    and dependence among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noncancer pain: the role of opioid prescription.

    Clin J Pain 2014; 30: 557-64.

    22. Fischer B, Jones W, Urbanoski K, et al. Correlations between prescription opioid analgesic

    dispensing levels and related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Ontario, Canada, 2005-2011. Drug

    Alcohol Rev 2014; 33: 19-26.

    23. Bohnert AS, Ilgen MA, Trafton JA, et al. Trends and regional variation in opioid overdose

    mortality among veterans health administration patients, fiscal year 2001 to 2009. Clin J Pain

    2013; 30: 605-12.

    24. Giraudon I, Lowitz K, Dargan PI, et al. Prescription opioid abuse in the UK. Br J Clin

    Pharmacol 2013; 76: 823-24.

    http://www.nice.org.uk/guidance/cg173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14

    藥物安全資訊

    使用 olanzapine 可能產生的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

    撰稿:林映州藥師;校稿:楊淑瑜主任

    壹、使用 olanzapine 可能產生的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需刊載於產品標示上

    Olanzapine 為非典型抗思覺失調藥物,是 dopamine 及 serotonin 受體拮抗劑,可用來治

    療思覺失調症及其他有明顯正向病徵(例如妄想、幻覺、思想障礙),及/或負性病癥(例如

    情緒冷淡、社交退縮)之精神疾病、治療躁鬱症之躁症發作,及預防復發。根據仿單刊載常

    見的不良反應有嗜睡、體重增加(膽固醇、血糖、三酸甘油脂血中濃度增加)、便祕、口乾、

    出疹、眩暈、靜坐不能、運動困難、姿態性低血壓等。1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今

    年 5 月發布藥品安全風險溝通表(FDA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中提到,服用 olanzapine

    有可能造成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皮膚反應稱「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與全身症狀的藥物反應」

    (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DRESS)。

    DRESS 發生時可能症狀包含高燒、皮膚反應(如皮膚疹或脫落性皮膚炎)、淋巴腺腫大、

    臉部腫脹等,症狀有可能是因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所造成的發炎反應。這種發炎反應有可能

    擴及其他器官引起肝炎、腎炎、肺炎、心包炎、心肌炎、胰腺炎等甚至有可能導致死亡。2

    DRESS 是嚴重可能致死的藥物不良反應,有高達 10%的致死率。目前 DRESS 發生的機

    轉並不明確,有可能是個案有先天性藥物代謝的遺傳缺陷,造成有毒藥物代謝物累積,進而

    引發周身性的免疫反應。皰疹病毒(HHV-6, HHV-7, EBV)在體內被再活化進而刺激及放大

    免疫反應也是可能的原因。2

    在 FDA 的不良反應通報系統的資料庫有記載,自 1996 olanzapine 上市以後,全世界總共

    有 23 個與 olanzapine 使用相關的 DRESS 個案。2個案的統計結果顯示 DRESS 反應最常發生

    在開始服用 olanzapine 後的第 19 天,olanzapine 治療期間約是 2 個月。最常發生的每日使用

    劑量是 20 毫克(但也有 5 毫克的個案)。所有通報個案都有嚴重到須住院治療。其中一個個

    案在重新使用 olanzapine 後 DRESS 有再次發生,9 個個案在停藥後 DRESS 反應就完全消失。

    6個個案有送檢藥物淋巴細胞刺激試驗(drug lymphocyte stimulation test)、斑貼試驗(patch test)、

    淋巴細胞轉化試驗(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都有陽性反應。個案中也有一件疑似導致

    死亡個案,雖然個案本身也有服用其他藥物。2

    病人如有疑似 DRESS 的症狀發生,經醫師確診後應馬上停藥。現階段 DRESS 除了支持

    性治療外並沒有特定治療方法,及早診斷並停藥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如果 DRESS 有影響到器

    官,建議使用全身性類固醇治療。2

    經查衛生福利部核准,含 olanzapine 成分藥品製劑許可證共 43 張,3其中院內使用中含

    有 olanzapine 的藥品彙整如表一。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

    15

    表一:院內含有 olanzapine 的藥品清單

    處置代碼 成分含量劑型 商品名 中文名

    IZYPR Olanzapine 10mg Inj. Zyprexa 金普薩凍晶注射劑 10 公絲

    OZYPR Olanzapine 5mg OD Zyprexa ZYDIS 津普速口溶錠 5 公絲

    貳、資料來源

    1. 藥品仿單:Zyprexa Zydis(Olanzapine). Eli Lilly

    2. FDA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FDA warns about rare but serious skin reactions with mental

    health drug olanzapine (Zyprexa, Zyprexa Zydis, Zyprexa Relprevv, and Symbyax). Available at

    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ucm499441.htm Accessed May 2016.

    3. 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 Olanzapine 成分藥物安全資訊風險溝通表。

    https://adr.fda.gov.tw/Manager/Pages/PB010009.aspx?201605231026474969088988AD504BE

    E Accessed May 2016

    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ucm499441.htmhttps://adr.fda.gov.tw/Manager/Pages/PB010009.aspx?201605231026474969088988AD504BEEhttps://adr.fda.gov.tw/Manager/Pages/PB010009.aspx?201605231026474969088988AD504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