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辦學校:逢甲大學 中華民國 106 年5月1日 ·...

38
新南向人才培育策略規劃—馬來西亞 結案報告 承辦學校:逢甲大學 中華民國 106 5 1

Transcript of 承辦學校:逢甲大學 中華民國 106 年5月1日 ·...

  • 新南向人才培育策略規劃—馬來西亞

    結案報告

    承辦學校:逢甲大學 中華民國 106 年 5 月 1 日

  • 目 錄 壹、 國情簡介---------------------------------------------------------------------01

    1. 地理位置----------------------------------------------------------------------------01

    2. 政治情勢----------------------------------------------------------------------------02

    3. 人口分布、語言、宗教信仰----------------------------------------------------03

    4. 經濟現況----------------------------------------------------------------------------03

    5. 台商投資規模與分布情形-------------------------------------------------------04

    貳、 教育發展與現況-----------------------------------------------------------------------06

    1. 學制----------------------------------------------------------------------------------06

    2. 升學管道----------------------------------------------------------------------------07

    3. 華語文教育-------------------------------------------------------------------------08

    4. 國家教育願景----------------------------------------------------------------------08

    參、 人才培育--------------------------------------------------------------------------------10

    1. 教育人才培訓需求----------------------------------------------------------------10

    2. 產業人才培訓需求----------------------------------------------------------------12

    3. 雙邊可合作人才培育策略-------------------------------------------------------13

    肆、 綜合建議 -------------------------------------------------------------------------------16

    1. 增加優秀人才留在台灣的工作機會-------------------------------------------16

    2. 雙向人才培育----------------------------------------------------------------------16

  • 3. 發展伊斯蘭相關認證的產業----------------------------------------------------16

    4. 建構友善環境----------------------------------------------------------------------17

    伍、 附件--------------------------------------------------------------------------------------18

    附件一 馬來西亞商業及工業協會訪談紀錄-----------------------------------18

    附件二 新南向政策馬來西亞人才培育諮詢會議-----------------------------21

    附件三 新南向政策馬來西亞人才培育計畫專家學者諮詢會議-----------24

    附件四 新南向人才培育服務指南—馬來西亞--------------------------------29

  • 1  

    新南向人才培育策略規劃-馬來西亞結案報告

    壹、國情簡介

    1. 地理位置

    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及婆羅洲北部,共分為東西兩大

    部分,中間有南海相隔,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通常稱為「西

    馬」,北接泰國,南部隔着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

    新加坡和印尼廖內群島接壤;東半部通常被稱為「東馬」,位於

    婆羅洲島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另有汶萊位於

    東馬的中部地方與其相鄰。

    馬來西亞全國共有 13 個州,包括馬來半島的西馬 11 個州,

    分別為吉蘭丹、登嘉樓、彭亨、柔佛、馬六甲、森美蘭、雪蘭

    莪、霹靂、檳城、吉打、玻璃市;婆羅洲北部的東馬則有砂巴、

    砂勞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分別為吉隆坡、布城及納

    閩。全國面積共 32.9 萬平方公里,約為台灣 9倍大,領土是世

    界第 66 位。馬來西亞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

    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

    馬來西亞接近赤道,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無明顯的四季變

    化,終年炎熱溫差變化小,平均溫度在 22~32℃之間,全年雨量

    充沛,11 月至次年 2 月為颱風季節。白天雖然炎熱,但是午後常

    有陣雨,晚上加上季風吹拂,感覺較為涼爽。

  • 2  

    資料來源:中文維基百科

    2. 政治情勢

    馬來西亞為君主立憲之聯邦制度,最高元首由 9 個州世襲之

    蘇丹投票選出後擔任,任期 5 年。馬國採責任內閣制,內閣由首

    相、副首相及閣員組成,轄下分設 24 個部會。

    目前執政黨為「國民陣線」,反對黨為「人民聯盟」,其中馬

    來人政黨簡稱「巫統」實力最大,代表華人政黨則以「馬華公

    會」最為重要,代表印裔為「國大黨」。

    馬來西亞內部存在著複雜的種族問題,因馬來人掌握著政治

    優勢,在語言、文化、教育及經濟政策上都對馬來人特別保障,

    近期雖然推行「新經濟政策」,但仍有相當多不平等的措施,例

    如多數公職保留給馬來人、企業的股份至少有 30%必須是馬來人

    持有、大學錄取給予馬來人名額保障等等,這項以種族為劃分的

    政策,不但無法消弭各種族間的經濟差異,更加深種族之間的不

    信任。

  • 3  

    3. 人口分布、語言、宗教信仰

    馬來西亞人口 3,150 萬,人口居世界第 43 位,是一個由多

    元種族組成國家,其中馬來人(含土著)約占 67.4%,其次為華

    人占 24.6%,印度人占 7.3%,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占 0.7%。馬來西

    亞立國以來以馬來文化為主體,馬來語為官方語言,華語、英語

    與坦米爾語為常用語言。馬來人信奉回教,華人一般信奉佛教與

    道教,印度人則篤信印度教,也有部分人信奉基督教與天主教。

    4. 經濟現況

    馬來西亞天然資源豐富,在東南亞國家中發展也較早,目前

    為東協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印尼及泰國,產值最高的前五種產

    業為電機電子、化學、棕油、原油、天然氣。2015 年國內生產總

    值為 2962 億美元,2015 年經濟成長率 5%。馬來西亞的 GDP 由

    2014 年的 6%放緩至 2015 年的 5%,2016 年預估 4.4%。

    2015 年,馬來西亞出口總額為 1,750 億美元,主要出口產品

    包括機械和運輸設備、礦物燃料、製成品及化學品。外商直接投

    資主要來自美國、日本、香港、中國、新加坡、韓國和台灣,大

    部分投資於製造業。

    馬來西亞政府於 2010 年推出「經濟轉型計劃」(ETP),列出

    最有潛力促進整體經濟增長的 12 個全國重點經濟領域,包括棕

    櫚油種植、旅遊業、金融服務及電子產品業。經濟轉型計劃是全

    面性經濟計劃,目標是在 2020 年前推動馬來西亞成為人均收入

    達 15,000 美元的高收入經濟體。

    馬來西亞也是伊斯蘭會議組織的創立國之一,伊斯蘭經濟在

    馬國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由東協十國參與的東協經濟共同體於

  • 4  

    2015 年 12 月 31 日正式成立,馬來西亞更是重要的成員國。

    5. 台商投資規模與分布情形

    我國目前約有 1,200 家台商在馬國投資,2015 年我國在馬國

    投資 2 億 9,700 萬美元,較 2014 年成長 84.25%,居外國人投資

    第 7 位。依產業別區分投資金額前五名為電子與電機產品、石

    化產品、木材產品、塑膠產品、金屬鑄造,投資金額如表 1 所

    示。依州別區分投資金額前五名為砂勞越州、柔佛州、檳城、吉

    打州、雪蘭莪州,投資金額如表 2所示。

    表 1.  依產業別區分投資金額前五名

    投資產業別 投資金額 萬美元

    電子與電機產品 20,222

    石化產品 7,600

    木材產品 934

    塑膠產品 473

    金屬鑄造 344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貿工部投資發展局

  • 5  

    表 2.  依州別區分投資金額前五名

    州 別 投資金額 萬美元

    砂勞越州 13,753

    柔佛州 7,611

    檳城 4,228

    吉打州 2,062

    雪蘭莪州 982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貿工部投資發展局

  • 6  

    貳、教育發展與現況

    1. 學制

    (1)小學

    小學教育 6 年,絕大部分都是政府設立的學校,只有非

    常少數私立小學,依教學語言媒介可區分以馬來語為媒介的

    國民型小學(簡稱國小),以華語為媒介的國民型華文小學(簡

    稱華小),以淡米爾語為媒介的國民型淡米爾小學(簡稱淡

    小)。雖然教學語言媒介不同,但都採用共同的課程綱要,馬

    來文和英文都是必修科目。

    (2)中學

    中學教育 5 年,包括 3 年初中、2年高中,區分國民中

    學、國民型中學、獨立中學三類,目前國民型中學有 1828

    所,為五年制馬來文中學,辦學經費由政府全額補助;國民

    型中學有 79 所,為五年制華文中學,辦學經費由政府補助一

    半;獨立中學有 61 所為六年制華文中學,不接受政府補助。

    (3)大學

    大專院校區分國立與私立,有學院、大學學院及大學三

    類,學院的課程較少涉及學術研究,主要提供各種程度的專

    業實務課程,不可頒授學士以上文憑,類似我國專科技職院

    校。大學與大學學院課程著重學術理論,均可頒授學士以上

    文憑,差別在於具有博士學位老師人數、獲得國家學術鑑定

    局認可的課程數量、可以開辦雙聯課程或文憑課程的資格、

    財務預算規模。另外目前有 9 所外國大學在馬來西亞設立分

    校。

  • 7  

    馬來西亞國內排名前 5 名大學與我國大學排名相較,約

    在台灣大學與台灣師範大學之間,表 3 為馬來西亞與我國大

    學排名比較。

    表 3.馬來西亞與我國大學排名比較

    校 名 2016 QS 世界排名 國 別

    台灣大學 68 中華民國

    馬來亞大學 133 馬來西亞

    清華大學 151 中華民國

    交通大學 174 中華民國

    成功大學 241 中華民國

    台灣科技大學 243 中華民國

    博特拉大學 270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288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302 馬來西亞

    陽明大學 308 中華民國

    臺灣師範大學 310 中華民國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330 馬來西亞

    2.升學管道

    小學教育為義務教育,畢業後採登記制進入中學就讀。中學

  • 8  

    畢業後就讀國立大學可憑三個管道的成績提出申請:高中結業後

    參加馬來西亞教育文憑考試(SPM)成績優異者,或再修課兩年

    並考取高級教育文憑(STPM),或是就讀全馬 15 所的馬來西亞國

    立大學預科班(Matrikulasi)一年。如果是申請私立大學則限

    制較少,獨中統一考試(UEC)成績亦可。

    3.華語文教育

    馬來西亞華人約佔 24.6%,以吉隆坡與檳城比例近 45%最高,

    為除臺灣與大陸、港澳外,華人最多的地區,全國設 1,200 餘所

    華文小學,保有相當完整的中華文化、宗教、語言與文字,馬來

    西亞華人普遍對華語文多能應用自如,惟受政策影響,目前華人

    文字書寫以簡體字為主。

    4.國家教育願景

    馬來西亞教育部於 2013 年提出至 2025 年之未來初等教育藍

    圖報告書,根據目前的成果與所面臨的挑戰研提 11 項具體革新作

    為,內容包括提供具有國際水準高質量的均等教育機會、確保每

    個孩子掌握馬來語和英語並鼓勵多學一門語文、培育具備正確倫

    理道德觀的馬來西亞人、提升教師專業形象與地位、確保每間學

    校都有高素質的領導、授權州縣教育局和學校根據實際需求進行

    革新、利用資訊科技將高質量的教育普及到每個城鄉、促使教育

    部組織及行政的轉型、開展與家長社區企業的密切合作、充分利

    用資金達致最佳績效、提高教育部的行政及績效透明度。

    馬來西亞高教部則於 2015 年提出 2025 年之未來高等教育藍

    圖報告書,擬定出 10 項策略藍圖,項目內容包含全面創新平衡的

    學生、卓越人才、終身學習、優質職業教育、財務永續、強化自

  • 9  

    主管理、創新生態系統、全球卓越、全球線上學習、高教轉型。

    期望分三階段進行高等教育轉型,達成高等教育入學率提升至

    53%、畢業生就業率超過 80%,以及在現有資源下提升高等教育效

    益。

  • 10  

    參、人才培育

    1.教育人才培訓需求

    (1)初級教育

    目前馬來西亞初級教育面臨中小學入學率偏低、學生英

    語及數理程度尚待加強、整體師資水準有待提升、校際表現

    差異過大、資通訊輔助教學成效不佳,因此馬來西亞教育部

    為提升初級教育品質,研提 11 項具體革新作為,根據此一

    措施,我國可投入資源協助,藉此宣傳我國教育環境優勢。

    可協助項目包括提供語言訓練協助、協助科學與數學教育、

    開設資通訊培訓課程、協助提升師資職能、協助偏鄉學校華

    人。

    (2)高等教育

    馬來西亞高教部提出 2015 年至 2025 年十年高教發展策

    略藍圖,我國可與馬來西亞高校合作,從推廣終身教育與終

    身學習、建構優質職業教育、創新生態系統、發展全球線上

    學習、協助高教師資學歷提升等項目著手。藉此擴大雙方建

    立制度性學術交流合作機制,共同追求教育品質提升及擴大

    臺馬高等教育間國際合作交流,以活化雙方學生、教師之流

    通,培育具東南亞地區視野人才。

    目前非馬來人就讀國立大學的機會仍然受到相當制約,

    其中國立大學預科班僅開放 10%給非馬來人就讀即為一例,

    華人學生除了通曉華語文外,我國 50 餘年來深耕僑教澤披

    數萬華人,使得華人社會對臺灣環境有特殊情感,因此目前

    我國仍為馬來西亞華人出國就學的首要選擇國家,在臺求學

  • 11  

    人數也是除陸生外人數最多,表 4 為 96 學年度至 105 學年

    度大專校院在學僑生前 10 大僑居地統計表。在趨勢上,從

    102 學年至 105 學年近 4年馬來西亞僑生來臺求學人數也有

    顯著的增加,表 5為馬來西亞僑生來臺就學人數趨勢統計。

    表 4. 96-105 學年大專校院在學僑生前 10 大僑居地

    資料來源:僑委會

    表 5.  馬來西亞僑生來台就學人數趨勢統計

  • 12  

    表 6 為 105 學年大專校院境外生在臺留學研習人數,馬

    來西亞在臺包含僑生與外籍生身分學生人數 16,051 人,預

    估 106 學年度可達 2 萬人。

    表 6.105 學年大專校院境外生在臺留學研習人數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2. 產業人才培訓需求

    (1)產業人才的供需

    馬來西亞政府近期推動觀光業及企業轉型,當地除加工

    製造業外,服務業也有人才的需求。目前馬國在臺就讀學生

    約 15,000 人、在臺商會約有 5,000 會員,其中商務人士以從

    事貿易為主,因此在產業人才培訓方面有雙向的需求,業界

    認為越南及印尼常見的留臺人返國頻頻跳槽現象在馬國比較

    少發生,考量語言及在地文化熟悉度,一般工作仍偏好聘用

    留臺馬來西亞華人,國際事務則願意聘用優秀臺灣人才。

    (2)產學合作人才培育

    建議公司與大專院校合作培育人才作法,第一步先到學

  • 13  

    校做宣傳,讓學生對公司狀況有一個概念,再安排到公司參

    訪,實際了解工廠現場生產狀況。第二步於大三升大四暑假

    安排兩個月的職場體驗,培養對這個產業的興趣。第三步對

    於這個產業有興趣同學進一步安排大四下 1學期的實習,導

    入有系統的專業培訓,6個月後考核成效並徵詢有沒有意願

    留下繼續工作,希望透過這樣的機制能真正培育出公司所需

    要的人才。

    學校與跨國企業的合作是可以多元的,外籍學生在當地

    國唸書時就可以去實習,在當地國先基礎訓練,再來台灣接

    受專業訓練與實習,慢慢引導培養為專業人才,將來再回到

    當地國就業,如此培養出來的人才會技術又會管理,薪資水

    平自然水漲船高。目前人才不願回當地國就業是因薪資水平

    較低,但公司可以用加給的方式給予認可,鼓勵回當地國就

    業。

    每個公司都有其專業性,人才培訓時必須做專業強化的

    課程訓練,所以基礎知識課程由學校來做培訓,專業知識由

    公司來做培訓,所以人才培訓課程要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來

    討論設計。

    3.雙邊可合作人才培育策略

    (1)語言培訓

    開設針對非華裔人士華語文課程,讓更多非華裔人士懂

    華語與中華文化;協助中小學設計英語課程,提升中小學生

    英文程度。

    (2)中學教師培訓

  • 14  

    與馬來西亞高校合作,辦理中學華文教師、輔導教師研

    習或教師資訊教育、線上學習研習活動,以提升中學教師本

    質學能並加強對臺灣教育方式之認識,藉以透過中學教師對

    學生宣傳臺灣高等教育優勢。

    (3)偏鄉華人教育提升

    擴大舉辦赴偏遠地區教育宣講或教育展,推動假期赴偏

    鄉開設短期科學、數學輔導營隊,讓偏鄉地區華人也能直接

    獲得臺灣教育的資訊與資源,擴大我國對華人教育的影響

    力。

    海青班學制對於部分地區學生仍深具吸引力,因此打通

    海青班學生繼續升學及就業管道,可吸納更多學生透過此管

    道至臺灣就學。

    (4)強化技職教育合作

    馬國官員多次表達希望學習臺灣經驗發展技職體系,因

    此可推廣辦理外青班、產訓合作專班,或設立技術中心與臺

    商建立產學聯盟,提供學生就學就業一條龍服務,甚至合作

    辦學,培育在地人才。

    (5)推動雲端學院

    與馬來西亞教育部門或高校推動設置雲端學院,共建優

    質磨課師課程,藉由磨課師課程可提供大量網路線上學習的

    機會與自我學習優勢,協助中小學教師專業職能提升,以及

    讓即將來臺繼續升學學生能在入學前自學先修課程。

    磨課師課程,可先朝以下三個方向來推動:推廣教師在

    職進修 、於華文科主任會議或教師研習營安排一時段進行

  • 15  

    磨課師課程介紹與推廣、選定一所中學進行合作,提供校內

    教師完整進修課程,輔導參與課程學習教師拿到結業證書。

     對於已錄取來臺就讀大學學生,輔導在未入學前利用

    磨課師課程自我學習大一先修課程。

    (6)高教師資提升

    馬來西亞大學師資中仍有相當高的比例未有博士學位,

    可推動招收大學講師來臺攻讀博士學位,並可藉此促成雙邊

    合作研究計畫。

  • 16  

    肆、綜合建議

    1.增加優秀人才留在台灣的工作機會

    我國目前面臨少子化的危機,應更開放我國移民政策或外籍

    人士在台工作規定,降低優秀學生留在台灣發展的門檻,在少子

    化情況日益惡化下規劃培養人才的配套措施,給予外籍優秀的人

    才工作機會,吸引定居在台灣,解決少子化後產業面臨人才荒的

    問題,協助企業留住跨國的人才。

    2.雙向人才培育

    在臺灣培育人才方面,簡化馬來西亞學位生申請入學流程、

    暢通升學管道。與企業建立產學聯盟,無論是本地生或馬來西亞

    學生,在學期間即可在企業海內外據點實習,畢業後可媒合在臺

    灣或馬來西亞就業。也可與企業合作開設短期產訓專班,以提供

    獎學金方式培養企業所需專業人才。

    在馬來西亞培育人才方面,可設立外青班,或與當地技職學

    校合作辦學,將臺灣技職教育優勢引進當地,加速在地人才培訓

    及當地人脈建立,也可設置技術中心提供技轉及培訓服務,進而

    直接轉介學生至臺灣繼續升學。

    3.發展伊斯蘭相關認證的產業

    (1)  飲食行業要做到清真認證(Halal Certification ),認證期

    可長達 3年,目前很多只有做到 Halal friendly,馬來西亞

    是可以發全球認可的清真認證,對台灣食品產業進入伊斯蘭

    國家市場助益極大。

    (2)  馬來西亞是伊斯蘭金融的重鎮,全國存放款有 20%是伊斯蘭

    金融,全球債券有 70%是伊斯蘭金融,它與傳統金融完全不

  • 17  

    同,而在馬來西亞是伊斯蘭金融與傳統金融兩套併行,在馬

    來西亞愈來愈穆斯林化的情況,以及我們要雙向交流吸引馬

    來人來台灣,就金融領域來說,伊斯蘭金融是不得不去做的

    研究。

    4.建構友善環境

    馬來西亞屬溫和開放的穆斯林國家,本國有超過兩千萬信奉

    穆斯林教徒,亦可謂是全球 20 億穆斯林的門戶,我國應盡速投入

    資源建立整體穆斯林友善環境,為爭取穆斯林人才培育做好準

    備。

    馬來西亞華人比我國同胞更重視中華文化傳統,亦更重視許

    多我們可能忽略的禮俗,六萬留臺人對我國更有特殊情感,在推

    動任何工作前,宜先了解該國的語言、文化、飲食、宗教,以爭

    取認同感,化阻力為助力。

  • 18  

    伍、附件

    附件一:馬來西亞商業及工業協會訪談紀錄

    馬來西亞商業及工業協會訪談紀錄

    時間:105 年 11 月 22 日下午 2點

    地點:台北市西華飯店

    建議事項:

    一、目前在台灣馬來西亞人約區分三大族群:

    來台求學學生約 1.5 萬人

    來台工作與在台生活約 5000 人

    政府駐台人員約 100 人

    二、馬來西亞人在台灣三大組織:

    學生會、商業及工業協會、馬來西亞友誼及貿易中心(類似大使

    館)

    三、馬來西亞人在台灣投資背景:

    76 家為馬來西亞商會,840 幾家為個人投資。

    四、馬來西亞商會投資台灣案例:

    台灣森那美起亞股份有限公司(SIME DARBY KIA TAIWAN

    CO.LTD),引進韓國起亞汽車品牌,委託三陽汽車公司組裝,在

    台設立行銷據點銷售。

    五、馬來西亞希望 2020 年邁到經濟先進國宏願將使消費市場擴大,

    如果台商要經營這塊消費市場,必須深入了解消費者習慣、行

    為、需求、規範以及基礎建設。

    六、東南亞 10 國具有 4兆美金 GDP 實力,大陸一帶一路政策給馬國

  • 19  

    400 多億美金來做基礎建設,台灣應該深入了解一帶一路政策

    內涵,其與台灣新南向政策應可以是共同生存競合的局面。

    七、馬來西亞政府希望有人可以來利用豐富的天然資源創造當地的

    就業機會。

    八、飲食行業可以做,但要做到清真認證(Halal

    Certification ),認證期可能長達 3 年,很多只有做到 Halal

    friendly,馬來西亞是可以發全球認可的清真認證。

    九、馬來西亞人來台就學人數眾多原因:

    華人人數眾多、華人保有完整的文化傳統與深耕的華語教學、

    因僑教政策使留台與旅台人數眾多。

    十、馬來西亞因經濟轉型,政府期望朝觀光業發展。促使台商也必

    須從以前加工行業為主的經營轉型,因此台商也從極盛期 1600

    多家減少至目前 1200 多家。

    十一、南向需要人才,增加台商與僑商獲取人才交流機會(例如舉辦

    就業博覽會),台灣人才可先去當地台商工作,了解當地民

    情、人才交流。

    十二、馬來西亞企業用人選擇,首選為馬來西亞人在台求學後返國

    進入企業,第二為優秀台灣人到當地工作,希望是具有國際

    觀的視野,工程師或一般人員還是以馬來西亞人為首選。

    十三、馬來人的經營需要注重語言、文化、飲食、宗教。可朝馬來

    人學華語,每年提供選擇性名額來台就讀,培養對台灣有忠

    誠度的馬來人替台灣發聲。把非華裔青年觀摩團帶進台灣也

    是一個宣傳管道(落地招待)。

    十四、南向政策要成功的四個面向:

  • 20  

    1. 經貿交流發展貿易

    2. 區域整合,視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

    3. 先簽署投資保護協定,再朝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A)努

    力。

    4. 人才交流。

    十五、台灣政府投入資金不足將影響發展成效。由政府主導參與大

    型基礎建設,例如工業園區開發,藉此了解當地運作模式,

    挖掘當地人才,讓參與的台灣人變成當地專才並與地方連結

    建立人脈。

    十六、人力資本、品質、架構將影響南向政策發展成效。

    十七、收購技職學校,介入經營,可轉介學生至台灣繼續升學,是

    引進學生的一個管道。

    十八、台灣學費便宜與喜愛台灣風俗民情是吸引馬國學生來台升學

    的要素,非華裔學生可從學華語著手。

  • 21  

    附件二:新南向政策馬來西亞人才培育諮詢會議

    新南向政策馬來西亞人才培育諮詢會議

    會議紀錄

    時間:105 年 12 月 9 日(星期五)上午 10 點

    地點:逢甲大學行政大樓三樓第二會議室

    主席:劉霈國際長 記錄:陳光中

    出席人員:馬來西亞教育部劉孋純特別事務官、斯里肯邦安國民中

    學戴慶義校長、臺灣教育中心馬秋南執行長、產學合作

    處王履梅組長、招生處朱樹萱組長、國際處譚靜芳秘書

    壹、 主席報告

    (略)

    貳、 馬來西亞新南向人才培育初步策略簡報

    (略)

    參、 討論事項:

    議題:

    1. 馬來西亞人才培育政策走向。

    2. 針對馬來人的人才培育,台灣可以扮演何種角色。

    3. 馬來西亞的產業發展走向及可能需要的人才。

    4. 針對馬來西亞產業人才及教育市場需求,雙邊可合作重點領

    域及交流方式。

    建議事項:

    1.  針對馬來人教育,大學院校高等教育課程要以英文授課,但

    技職以下的敎育課程必需以馬來文授課。

  • 22  

    2.  培訓小學華語老師是比較容易推展的工作,但要先確立臺灣

    要培訓人才的對象和最終目的。推展華文教育是需要長期投

    資的,從華小開始投入培育工作可能要 5 至 6年後才能看到

    成效。

    3.  可設計「臺灣文化知識大賽」讓學生認識臺灣,深入了解本

    土文化,內容可涵蓋整個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地華人風俗民

    情,每年舉辦全國性的比賽,全國成績前幾名學生可邀請來

    臺灣參加研習營,親身體驗臺灣敎育環境與文化。

    4.  為爭取優秀學生來臺就讀,可由臺灣的大學院校提供名額與

    教學資源,舉辦專業領域研習營,透過研習營遴選出優秀學

    生直接進入台灣的大學院校就讀。

    5.  臺灣要做馬來人的人才培育,其語言、宗教、環境設施將是

    首要克服的障礙,近期有幾萬馬來人開始在華小學習中文,

    可以是未來爭取來臺升學的對象。

    6.  對於馬來人的人才培育如果是教育領域,華人會憂心未來在

    華文教育工作優勢會受到威脅。

    7.  目前大陸有計畫在招收馬來人至北京外語大學及北京語言大

    學就讀,提供全額獎學金,畢業後回馬國擔任華文教師,目

    的在於培養馬來人懂中文。

    8.  可由台灣選派專業人才至馬來西亞擔任講師,配合馬國未來

    重點發展產業,設計以培養具有 STEM 素養學生為目的課

    程,針對中四、中五生舉辦科技研習營,讓學生提早對國家

    重點發展產業有深入的認識,進而引發學生的興趣,未來能

    投入重點產業工作。

    9.  磨課師課程可提供大量網路線上學習的機會,可先朝以下三

    個方向來推動:

    推廣教師在職進修,可先行於明年度雪州華文科主任會

  • 23  

    議、華文教師研習營安排一時段進行磨課師課程介紹與推

    廣。

    選定一所中學進行合作,提供校內教師完整進修課程,輔

    導參與課程學習教師拿到結業證書。

    對於已錄取來臺就讀大學學生,輔導在未入學前利用磨課

    師課程自我學習大一先修課程。

    肆、 散會(上午 11:45)

  • 24  

    附件三:新南向政策馬來西亞人才培育計畫專家學者諮詢會議

    新南向政策馬來西亞人才培育計畫

    專家學者諮詢會議

    會議紀錄

    時間:106 年 3 月 2 日(星期五)下午 2 點

    地點:逢甲大學行政大樓一樓第三會議室

    主席:劉霈國際長 記錄:陳光中

    出席人員:逢甲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莊坤良教授、逢甲大學商學產業

    碩士專班劉翁昆主任、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林國楨

    所長、宏全國際公司人力資源處林蒼彬經理、台灣金融

    研訓院海外業務發展中心王嘉緯所長

    列席人員:逢甲大學國際處譚靜芳秘書、黃錦洲先生

    壹、 主席報告

    (略)

    貳、 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馬來西亞推動策略簡報

    報告人:劉霈國際長

    (略)

    參、 討論議題:

    1. 配合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對馬來西亞雙向人才

    培育的重點方向。

    2. 針對馬來人的人才培育,台灣可以扮演何種角色。

  • 25  

    3. 針對馬來西亞產業人才及教育市場需求,雙邊可合作重點領

    域及交流方式。

    肆、 建議事項:

    1. 現在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大陸,廈門大學在馬來西亞設校招

    生,這將有很大的潛在影響。廈大招生最大影響會在獨中,

    且具有在地經濟優勢,學費比出國念書低,且學歷在大陸可

    以被認可,相對在中國又比較有發展性。

    2. 教育部規劃許多人才培育方案,但是否主要往增加招生人數

    的策略走?以目前經濟狀況,學生來台念 4年書的負擔是比

    較重的,可設計 2年在馬來西亞就讀、2 年在台灣就讀,或

    是在當地念 3 年外青班後再到台灣念 1 年,以減輕經濟負

    擔,如此應該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就讀。

    3. 我們不只吸引他們來台灣讀書,還應該至當地培育他們的人

    才,例如設置境外碩士班的方式。

    4. 不能讓馬來西亞的人覺得台灣的學校至當地只是為了招生,

    要長時間去經營與當地學校的關係。

    5. 我們目前面臨少子化的危機,應效法香港的移民政策,降低

    馬來西亞優秀學生留在台灣發展的門檻,在少子化情況下要

    培養人才就要有配套,進行雙向人才培育的概念,優秀的人

    才給予工作機會吸引定居在台灣,政府力量還要投入大一點

    以協助企業留才。

    6. 產業界目前最大問題是人才荒,當地人才不好找,流動性又

    高,如果能透過配合新南向政策人才培育的平台來台灣學習

    歷練,這樣培育出來的人才更是產業界所需要的。

    7. 台灣少子化現象以及不願被外派,是目前宏全公司面臨海外

    拓展最大問題,目前公司採取的方案是從來台灣外籍員工挑

  • 26  

    選適合人才進行培養,再回到當地工廠任職,也是一種人才

    本土化培育方式。如果可以配合政府政策,如何與學校合作

    將資源引進,把來台培育機會給海外僑生或當地有意從事這

    個行業的人才,將可得到人才培育加成的效果。

    8. 目前逢甲大學與馬來西亞企業一直有合作學生海外實習,學

    生在學時送回馬來西亞合作企業實習一學期或一年,希望學

    生畢業後能繼續留下來工作,但未來要看企業能吸納實習與

    聘僱人數的量以及學生對產業有沒有興趣,願不願意留下來

    繼續工作。

    9. 宏全公司目前對於學生實習的作法如下:

    第一步先到學校做宣傳,讓學生對公司狀況有一個概念,再

    安排到公司參訪,實際了解工廠現場生產狀況。第二步於大

    三升大四暑假安排兩個月的職場體驗,培養對這個產業的興

    趣。第三步對於這個產業有興趣同學進一步安排大四下 1 學

    期的實習,導入有系統的專業培訓,6 個月後考核成效並徵

    詢有沒有意願留下繼續工作。希望透過這樣的機制能真正培

    育出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也希望以這套模式導入到海外公司

    來施行。

    10. 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是可以多元的,學生在當地國唸書時就可

    以去實習,在當地國先基礎訓練,再來台灣接受專業訓練與

    實習,慢慢引導培養為專業人才,將來再回到當地國就業,

    如此培養出來的人才會技術又會管理,薪資水平自然水漲船

    高。目前人才不願回當地國就業是因薪資水平較低,但公司

    可以用加給的方式給予認可,鼓勵回當地國就業。

    11. 每個公司都有其專業性,人才培訓時必須做專業強化的課程

    訓練,所以基礎知識課程由學校來做培訓,專業知識由公司

    來做培訓,所以人才培訓課程要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來討論

  • 27  

    設計。

    12. 因供需的問題,人才培訓一定要分類培訓,管理階層人力需

    求沒那麼大,可能不需要年年培訓,基層人力需求較大,就

    必須每年辦理培訓,而且希望能從基層人力技術養成中培養

    管理人才。

    13. 銀行為特許行業,金融業要的人才要求會高一點,以人才南

    向來說,學校財經系畢業要進入金融界還需要法定的證照,

    以及熟悉當地市場、跨境業務與要有被外派的意願,因此學

    生在學期間就要讓他們了解境外金融市場狀況。大陸某銀行

    每年提供名額給台籍同學暑期至大陸各地分行實習,藉以了

    解對岸市場現況,馬來西亞的銀行是否也可以提供類似方

    案,讓學生有機會至當地實習。如果要開設新南向政策金融

    人才培訓班培養國內人才了解東協國家當地金融市場環境,

    學校可做基礎學科訓練,金融研訓院可做實務訓練。

    14. 馬來西亞金融市場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特質就是伊斯蘭金融,

    馬來西亞全國的存放款有 20%是伊斯蘭金融,全球債券有

    70%是伊斯蘭金融,馬來西亞可說是伊斯蘭金融的重鎮,它

    與傳統金融完全不同,而在馬來西亞是伊斯蘭金融與傳統金

    融兩套併行,在馬來西亞愈來愈穆斯林化的情況,以及我們

    要雙向交流吸引馬來人來台灣,就金融領域來說,伊斯蘭金

    融是不得不去做的研究。

    15. 雙方要加強文化交流,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才能長久,不能只

    有單方面輸出,所以要加強本地學生對馬來西亞當地語言、

    文化的了解。

    16. 近年執行教育部馬來西亞文化經貿人才專班,帶領學生至馬

    來西亞企業職場體驗,該計畫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在當地

    深根與就業,但是學生意願不高,主要原因是當地經濟因素

  • 28  

    造成薪資不高、就業希望能有管理階層以上職務。

    17. 海青班畢業後銜接大學學業一些問題需要克服,透過課程的

    設計,創造學生學習機會,以鼓勵來台就讀海青班。

    18. 可考慮與台商合作設立基金會來做人才培育,一來財源穩

    定,二來訓練方向與課程內容可由企業與學校共同來訂定,

    以培育出企業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伍、 散會(下午 4:00)

  • 29  

    附件四:新南向人才培育服務指南—馬來西亞

    新南向人才培育服務指南–馬來西亞

    一、國家概況

    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及婆羅洲北部,全國共 13 個州,含

    馬來半島 11 州及婆羅洲北部的沙巴、沙勞越 2州,另有 3 個聯邦直

    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 32.9 萬平方公里,約為

    臺灣九倍大。馬來西亞共分為東西兩大部分,之間有南海相隔,西

    半部位於馬來半島,被通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與新加坡隔

    着柔佛海峽;東半部被通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北部,南鄰印

    尼的加里曼丹。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和最繁榮

    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

    人口 3,150 萬,其中馬來人(含原住民)約占 67.4%,華人占

    24.6%,印度人占 7.3%,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占 0.7%。語言以馬來語

    為官方語言,英語、華語、坦米爾語為常用語言。馬來西亞的國教

    為伊斯蘭教,人民信奉的宗教還有佛教、印度教、天主教、基督

    教。

    天然資源豐富,在東協國家中發展也較早,目前為東協第三大

    經濟體,僅次於印尼及泰國,產值最高的前五種產業為電機電子、

    化學、棕油、原油、天然氣。2015 年國內生產總值為 2962 億美

    元,2015 年經濟成長率 5%。

    馬來西亞一直以馬來文化為主體,在語言、文化、教育及經濟

    政策上都對馬來人特別保障,1970-1990 推行之「新經濟政策」,包

    括多數公職保留給馬來人、企業的股份至少有 30%須由馬來人持

    有、大學錄取給馬來人名額保障等,這項以經濟為名但實質涉及種

    族不平等的政策,造成種族間的不信任。

  • 30  

    二、教育發展及現況

    (一)學制

    小學教育 6 年,區分以馬來語、華語、坦米爾語授課

    不同類型學校。中學 5 年(3 年初中、2 年高中),區分國

    民中學(五年制馬來文中學,為接受政府全津貼中學)、

    國民型中學(五年制華文中學,為接受政府半津貼中

    學)、獨立中學(六年制華文中學,不接受政府津貼中

    學)三類。大專院校區分國立與私立,有學院、大學學院

    及大學三級。

    中學畢業後就讀國立大學可憑三個管道的成績提出申

    請:高中結業後參加馬來西亞教育文憑考試(SPM)成績

    優異者,或再修課兩年並考取高級教育文憑(STPM),或

    是就讀全馬 15 所的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預科班

    (Matrikulasi)一年。如果是申請私立大學則限制較

    少,獨中統一考試(UEC)成績亦可。

    (二)馬來西亞華語文教育

    馬來西亞華人約佔 24.6%,以吉隆坡與檳城比例近

    45%最高,為除臺灣與大陸、港澳外,華人最多的地區,

    全國設 1,200 餘所華文小學,保有相當完整的中華文化、

    宗教、語言與文字,馬來西亞華人普遍對華語文多能應用

    自如,惟受政策影響,目前華人文字書寫以簡體字為主。

    三、人才培育需求

    (一)教育人才培訓需求

    (1)初級教育

    目前馬來西亞初級教育面臨中小學入學率偏低、

  • 31  

    學生英語及數理程度尚待加強、整體師資水準有待提

    升、校際表現差異過大、資通訊輔助教學成效不佳,

    因此馬來西亞教育部為提升初級教育品質,研提 11 項

    具體革新作為,根據此一措施,我國可投入資源協

    助,藉此宣傳我國教育環境優勢。可協助項目包括提

    供語言訓練協助、協助科學與數學教育、開設資通訊

    培訓課程、協助提升師資職能、協助偏鄉學校華人。

    (2)高等教育

    馬來西亞高教部提出 2015 年至 2025 年十年高教

    發展策略藍圖,我國可與馬來西亞高校合作,從推廣

    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建構優質職業教育、創新生態

    系統、發展全球線上學習、協助高教師資學歷提升等

    項目著手。藉此擴大雙方建立制度性學術交流合作機

    制,共同追求教育品質提升及擴大臺馬高等教育間國

    際合作交流,以活化雙方學生、教師之流通,培育具

    東南亞地區視野人才。

    目前非馬來人就讀國立大學的機會仍然受到相當

    制約 (國立大學預科班僅開放 10%給非馬來人就讀即

    為一例),華人學生除了通曉華語文外,我國 50 餘年

    來深耕僑教澤披數萬華人,使得華人社會對臺灣環境

    有特殊情感,因此目前我國仍為馬來西亞華人出國就

    學的首要選擇國家,在臺求學人數也是除陸生外人數

    最多。

    (二)產業人才培訓需求

    馬來西亞政府近期推動觀光業及企業轉型,當地除加

    工製造業外,服務業也有人才的需求。目前馬國在臺就讀

    學生約 15,000 人、在臺商會約有 5,000 會員,其中商務人

  • 32  

    士以從事貿易為主,因此在產業人才培訓方面有雙向的需

    求,業界認為越南及印尼常見的留臺人返國頻頻跳槽現象

    在馬國比較少發生,考量語言及在地文化熟悉度,一般工

    作仍偏好聘用留臺馬來西亞華人,國際事務則願意聘用優

    秀臺灣人才。

    (三)雙邊可合作人才培育策略

    (1)語言培訓

    開設針對非華裔人士華語文課程,讓更多非華裔

    人士懂華語與中華文化;協助中小學設計英語課程,

    提升中小學生英文程度。

    (2)中學教師培訓

    與馬來西亞高校合作,辦理中學華文教師、輔導

    教師研習或教師資訊教育、線上學習研習活動,以提

    升中學教師本質學能並加強對臺灣教育方式之認識,

    藉以透過中學教師對學生宣傳臺灣高等教育優勢。

    (3)偏鄉華人教育提升

    擴大舉辦赴偏遠地區教育宣講或教育展,推動假

    期赴偏鄉開設短期科學、數學輔導營隊,讓偏鄉地區

    華人也能直接獲得臺灣教育的資訊與資源,擴大我國

    對華人教育的影響力。

    海青班學制對於部分地區學生仍深具吸引力,因

    此打通海青班學生繼續升學及就業管道,可吸納更多

    學生透過此管道至臺灣就學。

    (4)強化技職教育合作

    馬國官員多次表達希望學習臺灣經驗發展技職體

    系,因此可推廣辦理外青班、產訓合作專班,或設立

    技術中心與臺商建立產學聯盟,提供學生就學就業一

  • 33  

    條龍服務,甚至合作辦學,培育在地人才。

    (5)推動雲端學院

    與馬來西亞教育部門或高校推動設置雲端學院,

    共建優質磨課師課程,藉由磨課師課程自我學習優

    勢,協助中小學教師專業職能提升,以及讓即將來臺

    繼續升學學生能在入學前自學先修課程。

    (6)高教師資提升

    馬來西亞大學師資中仍有相當高的比例未有博士

    學位,可推動招收大學講師來臺攻讀博士學位,並可

    藉此促成雙邊合作研究計畫。

    四、雙方交流合作發展重點

    (一)雙向人才培育

    在臺灣培育人才方面,簡化馬來西亞學位生申請入學

    流程、暢通升學管道。與企業建立產學聯盟,無論是本地

    生或馬來西亞學生,在學期間即可在企業海內外據點實

    習,畢業後可媒合在臺灣或馬來西亞就業。也可與企業合

    作開設短期產訓專班,以提供獎學金方式培養企業所需專

    業人才。

    在馬來西亞培育人才方面,可設立外青班,或與當地

    技職學校合作辦學,將臺灣技職教育優勢引進當地,加速

    在地人才培訓及當地人脈建立,也可設置技術中心提供技

    轉及培訓服務,進而直接轉介學生至臺灣繼續升學。

    (二)建構友善環境

    馬來西亞屬溫和開放的穆斯林國家,本國有超過兩千

    萬信奉穆斯林教徒,亦可謂是全球 20 億穆斯林的門戶,我

  • 34  

    國應盡速投入資源建立整體穆斯林友善環境,為爭取穆斯

    林人才培育做好準備。

    馬來西亞華人比我國同胞更重視中華文化傳統,亦更

    重視許多我們可能忽略的禮俗,六萬留臺人對我國更有特

    殊情感,在推動任何工作前,宜先了解該國的語言、文

    化、飲食、宗教,以爭取認同感,化阻力為助力。

  • 逢甲大學 Feng Chia University 台中市 40724 西屯區文華路 100 號 No. 100 Wenhwa Rd., Seatwen, Taichung, Taiwan 40724, R.O.C. TEL:+886-4-24517250 ext. 2501 www.fcu.edu.tw

    01封面02目錄03結案報告04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