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1
主编:黄浩 电话:010-82296843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2 2019年5月29日 新闻 新闻 吴华忠: “学生是我无穷的动力” 一所学校,16 名学生,距离学校 最远的有5公里,最小的孩子只有5 岁,其中有 7 名留守儿童,3 个年级组 成一个“家”。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 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 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优美 婉转的旋律萦绕在耳边,车行驶在蜿 蜒的盘山公路上。前往湖北省竹山 县宝丰镇水田坪村马场教学点,上山 的路并不轻松,到了公路尽头,云雾 深处传来一阵阵孩子的读书声,由远 及近,由小到大。“到了!好远!”马场 教学点,比想象的要远。吴华忠,这 位66岁的普通乡村教师,在这里一待 就是 44 年。 “做教师发不了‘钱 财’,但培养出了‘人才’” 马场教学点位于竹山县宝丰镇 西北方向,海拔 1200 多米,距离中心 集镇25公里。由于地处偏僻,大部分 村民都已外迁,目前只有300余村民 居住。学校现有16名学生,共分3个 班,学前班 11人、一年级 3人、二年级 2人,其中有7名留守儿童。为了与中 心小学保持信息畅通,吴华忠在教室 门外钉了一颗钉子,挂一个塑料兜 儿,把手机放在里面。他说,这样才 有稳定的信号。 提起执教生涯,吴华忠一脸自 豪。1975年,21岁的他是小山村里唯 一的“秀才”。当时调来的一些教师接 二连三都走了,没有谁愿意留在偏僻 的山村执教。 “孩子失学了怎么办?”考 虑再三,吴华忠毛遂自荐要当一名乡 村教师。那时,吴华忠教书每月工资 仅为5元,虽然后来工资渐渐上涨到 13.5 元、 30 元、 45 元……毕竟也是杯水 车薪。在这期间,他放弃了多次参军、 外出务工以及调出深山的机会。后 来,他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有了教 师资格证,他的几位山外同事约他“雁 南飞”,都被他婉言谢绝。 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厨 房、一间教师宿舍,并且全是土墙房, 当时的马场教学点还不通车、不通 水、不通电。白天上课老鼠在教室里 蹿来蹿去,每到下雨天气,屋外下大 雨,屋内下小雨,学生上课只能在漏 雨的教室里搬来挪去。吴华忠看在 眼里,急在心里。他省吃俭用攒钱, 想方设法筹钱,买来水泥、沙子、石 灰、瓦片等,用了一个半月才把房子 检修好,还把墙体粉刷一新,将课桌 椅子、办公设备修理了一遍。那时, 他每月工资才 10 多元。 “做教师发不了‘钱财’,但培养出 了‘人才’。”吴华忠在他的教学札记 中这样写道。他教过的学生中,有教 师、医生、公务员、军人……他说,当看 到自己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当读着 学生那一封封充满感激的来信,看着 一张张寄托祝福的贺卡时,你不觉得 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吗? 乐做“阳光老教师” 吴华忠为什么始终坚守着这片 土地? 他说,自己教过一位名叫邵海的 学生,孩子的父亲噙着眼泪告诉他: “我一字不识,长年累月在田里地里滚 爬,可一家人依然难以糊口。没有文 化的苦头我们这辈子算是吃够了,我 虽然穷,但借钱我也要让我的孩子读 书!”这段话让吴华忠刻骨铭心,他深 知在这里当教师的责任,于是下定决 心:条件再艰苦也要留下来。44年来, 他坚守在这里,还在教室门上粘贴上 自己书写的一副对联: “一根教鞭无穷 乐;两袖清风夕阳红”。 马场教学点有 7 名留守儿童的家 距离学校较远,中午吴华忠就把他们 接到自己家里吃饭。这些年,既当老 师又当校长,既当炊事员又当保育 员。如今,虽然年岁大了、身体多病, 但他从没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 别看学校只有16名学生,复式班 教学任务极为繁重:每学期要备十多 门课的教案;上完一年级的课,接着 上二年级的课……讲完语文又讲数 学,忙家访、写家访日记……样样都 不能马虎。 3个年级16个孩子同时上课,吴 华忠把黑板分成三部分,中间写二年 级的生词,左边写一年级的生字,右 边的黑板空着给不同年级上课写板 书。一个备用的小黑板上画的是拼 音格子。上课了,吴华忠布置一年级 孩子复习学过的生字组词;二年级孩 子读书,找出相关词语;学前班孩子 做认识拼音游戏。二年级学生朗读 一结束,一年级学生也在黑板上组好 词回到座位……这是吴华忠创造的 一种教学方法,他总结为“多级合作, 以高导低”。 2015 年 ,马 场 教 学 点 拆 旧 建 新 , 建成了新校舍,教室里配备了“班班 通”。吴华忠不顾年事已高,仍然积 极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很快掌握了 “班班通”的使用。 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吴华忠就发 挥传统体育游戏优势,拔河、踢毽子、 打陀螺、滚铁环、掰手腕、老鹰捉小 鸡、猫捉老鼠…… 安全工作是头等大事。雨天,吴 华忠护送孩子过河,河水涨了,就一个 个地背过去,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 起安全事故。 2013 年 10 月 ,吴 华 忠 到 龄 退 休 , 办理了退休手续。之后,他主动申请 继续留任,以代课教师的身份依旧在 马场教学点任教。他说,有老师任 教,孩子们就可以安心在本村上学, 家长们觉得有保障,就不用离开这个 村庄。而他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作“阳 光老教师”。 “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 学生走出大山” 娃娃们灿烂的笑容成为吴华忠 心中最美的风景。 “吴老师教过我家人老三代,他 工作不仅热心,而且很有爱心。我的 小孙子只有5岁多,每次放学回家, 总是不停地夸吴老师好。”幼儿班黄 凤翔的爷爷黄刚满脸感激。 现在的学生都亲切地称吴华忠 为“吴爷爷”。一声声“吴爷爷”,道出 了孩子与吴华忠之间亲密无间的师 生情。 “我在村子里教书教了这么多 年,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太贫乏了, 知识太欠缺了。”作为教师,吴华忠最 为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未来,“希望大 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 家庭的命运”。 “吴老师‘退而不休’,默默无闻 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坚守深山,培 育新苗,是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 他是全镇 400多名教师学习的师德楷 模。”宝丰镇中心学校校长张赐东敬 佩地说。 “我的微信昵称是‘勿忘初心’,让 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教书育人,就是看到 学生走出大山。44年来,学生是我无穷 的动力……”吴华忠每当说起这些,脸 上幸福满满。 “人生第一课”公益活 动正式启动 本报讯 (记 者 康 丽) 5 月 26 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办 的“人生第一课”公益活动在国家 博物馆正式启动。来自陕西省吴 起县第三小学、四川省昭觉县支尔 莫乡勒尔村小学(悬崖村小学)、河 北省雄安新区西里街小学以及北 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 10 余所 试点小学的学生代表及家长和教 师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顾秀莲在讲话中强调,要充分 发挥我国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品 德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根据新的时 代特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探 索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联动 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共同扣好孩子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活动中还推出了我国首个以中 小学生德育教材为内容的线上德育 教学平台—托比德育课堂,该平 台围绕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 情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手段,将目前各学校现行的德 育课程转化为学生可行动、教师可 指导、家长可参与的线上线下联动 的公益活动。根据“人生第一课”公 益活动组委会的安排,托比德育课 堂将首先在全国 10余省份的试点 学校中陆续上线。 第六届产教融合发展 战略国际论坛举行 本报讯 日前,第六届产教融 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FIE)在河南 省驻马店市举行。论坛由教育部 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中华 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 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举 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 承办。 本届论坛以“劳动·实践·创造 —开启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 建设新征程”为主题,与会代表围 绕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水 平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高质量劳 动教育、共建“一带一路”人才“立 交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 能力重构、智慧学习工场等议题展 开深入研讨。论坛期间还举行了 创新案例、对话会、产教融合实训 基地优秀案例展示、应用型课程公 开课、项目合作洽谈等多样化、特 色化专场活动,并邀请业界知名专 家作专题报告,开展 6 场对话会,26 家单位和机构作创新案例分享。 来自国内及美国、英国、芬兰、印度 等国家的8个政府机构、数百所高 校、100 余家知名企业、9 家科研院 所、8 个社会组织机构的负责人、校 长、代表和专家等近400人参会。 (师闻) 民盟邢台市委开展“农 村教育烛光行动”计划 本报讯 (通讯员 叶会玲) 5月 24日,民盟邢台市委联合河北省 刘振锋、刘淑贵等名师工作室的 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民盟成员在 美术、音乐、医疗等领域的资源优 势,前往河北省广宗县第一中学、 葫芦中学、葫芦乡中心小学开展 “农村教育烛光行动”。 活动期间,受邀省市区名师在 3所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示范课共 14节,并与广宗县中小学教师进行 交流,河北省名师刘淑贵作了题为 “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讲座。此 外,来自民盟的书画家还现场为学 生示范书画创作、讲解书画知识,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古琴专家 徐振鹏为该县师生介绍了古琴知 识,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专家还为 当地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检查,并 宣讲口腔卫生常识。 “教育新闻人”在行动 (上接 1 版) 尽管动作很大,但由于改革前调 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到位,全过程都有 详细预案,改革中做到了公平、公正、 公开,改革后合理引导教师流动,同 时对落聘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夷陵区 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在竞聘之前,各中小学将《学校 缺岗情况一览表》报学区及区教师发 展中心,由学区及区教师发展中心根 据实际需求确定竞聘岗位,并通过网 站、工作群、公示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让教师及时了解信息。竞聘当天,所 有教师集中在一起,大屏幕滚动播出 各学校岗位需求,然后学校与教师进 行“互选”。 “双选会现场就像人才市场一样, 起初有的教师还处于观望状态,但随 着可选岗位越来越少,他们都争先恐 后地抢岗。”夷陵区小溪塔学区负责人 燕代春说,该区122名教师在第一二轮 选聘中有 113 人最终选聘成功。 这项工作的背后需要辛苦的付 出。燕代春表示,“为了做好‘区管校 聘’,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一个人 要梳理十几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 列出‘重点人员’清单,商量如何应 对;同时在照顾老弱病教师方面,我 们为防止大病认定造假,会要求至少 县级医院盖章,并提交教代会通过; 在评委选择方面,每一轮都会重新抽 选评委,以免有人打招呼”。 今年5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 长任友群带领全国 12个省份的教育 管理者和专家深入夷陵区黄花小学、 东湖初中、乐天溪初中和三峡小学, 与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深入交谈 后,任友群对夷陵区的“区管校聘”改 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不去”的好教师 如此大刀阔斧的“县管校聘”,能 给宜昌带来什么? 不仅在宜昌,放眼全国,也有部 分教师对“县管校聘”表示过怀疑。 但经历几轮实打实的落地实操之后, 他们看到一些过去无法破解的顽疾 正在悄然消解,学校重燃活力,教师 的生命力也被激发。 令易炜欣喜的是,“局管校聘”之 后,一批从前不爱干事的教师,如今 开始争先恐后“找活干”。比如,学校 过去因为教师抢闲职导致主课无人 可安排,不得不额外聘了14个编外人 员,“局管校聘”实施后,学校一次性 辞退了 12 名编外教师。 高三年级主任王军科向记者介 绍,学校过去没人愿意当班主任,但 去年该校25个班就有35位教师提出 申请要当班主任,其中不少还是50多 岁的高级教师。从前的优质课无人 参与,但如今优质课变成香饽饽,不 少教师争着上,因为“参加活动有证 书,竞聘的时候亮出来可以加分”。 一名40多岁的物理教师本身素 质不错,但之前工作积极性不高,上 班经常连手机都不带,暗示大家“有 事儿别找我”。第一年“局管校聘” 时,他没有被聘上,不得不接受待岗 培训。深受刺激的他“幡然醒悟”,这 一年来积极工作,谁的计算机坏了他 抢着修,谁要做课件他帮着做…… 2018年再次聘任时,这名物理教师被 各个处室“哄抢”。 教师积极性提高了,不过也有令 易炜苦恼的事,身为政治名师的她很 想带一个班,但学校政治教师一再劝 阻: “你当校长就别跟我们抢课了。”易 炜只好放弃带班的念头。有一名教学 副校长接了一个班的语文课,竟然导 致几名语文教师好一阵子不理她。 此外,也有不少教师在“县管校 聘”实施后,迎来了新一轮专业成长。 龙泉初中教师田坤轮岗到鸦鹊岭 初中,起初觉得很没面子,后来在学校 领导的帮扶下制订了三年专业成长计 划 ,仅 2018 年 秋 季 学 期 就 听 课 40 多 节,撰写笔记 4 万多字,最后在年终全 区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从 湖北省重点中学葛洲坝中学跨校轮岗 至宜昌市科技高中的生物教师苏建 超,起初心里不乐意,特意跑到市教育 局找刘艾华诉苦,后者一遍又一遍地 给他讲“县管校聘”的初衷,还为他规 划个人成长方向。苏建超醒悟之后发 现,“调过来确实是很正确的选择,一 来这里需要人自己受重视,二来有很 多机会出去学习,三来这里有许多得 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 “现在葛洲坝中学要我回去,我 都不回去了!”苏建超说。 “‘县管校聘’的目标不是把教师 搞下岗,而是让教师在合适的岗位干 得更加舒心。”刘艾华一再强调,这才 是这场改革最重要的意义。 很大程度上,“县管校聘”为学校 解决了教师活力不足的问题。对区 域而言,这项举措更是解决了学校之 间的教师结构性矛盾。 比如,通过公开考试、聘后交流、 跟岗培养,夷陵区通过“区管校聘”为 城区小学配置了148名教师,减少城 区代课教师 70人。山区学校过去教 师进不去,年轻教师去了之后几个月 就离开,江坪小学、赵勉河小学这两 所边远的小学一直缺少师资,如今城 区4名骨干教师被分配在这两所小 学,所在学区也有多名教师自愿前 往,两所学校分别配足教师18人。 “为了激励优秀教师到山区边远 学校任教,区里给了不少优惠政策, 比如到乡村学校任教 3 年就有机会评 高一级职称,评‘区级名师’的数量也 会倾斜。同时,区政府拟建立教师发 展基金,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 给予奖励和补助。”姚太元说,过去大 家想进城,如今大家爱下乡。 当然,教师发展中心对下乡的城 里教师也有要求,比如前往江坪小 学、赵勉河小学的4名城区骨干教师, 教师发展中心要求他们在所在学校 至少任教一门主学科,分管一项重要 工作,同时要引领学校学科发展与教 师专业成长。 “‘县管校聘’改革,构建了事权 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实 现了‘四个转变’的成效,即从‘单位 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从‘因人设 岗’向‘因事设岗’的转变,从‘以岗求 人’向‘以岗聘人’的转变,从‘要我上 岗’向‘我要上岗’的转变。”宜昌市教 育局局长覃照说。 “力争 2022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 教师的‘县管校聘’。”教育部教师工 作司负责人表示。 可以想见,“先人一步”的宜昌, 为其他区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将 向改革深水区再次迈进。 教师动起来,教育活起来 北京精诚实验幼儿园:迎六一环球嘉年华 看京剧、学织布、学造纸……5 月 25 日,在北京精诚实验幼儿园南磨房园举办的“迎六一环球嘉年华”活动中,小朋友们手持特制的通关“小护照”,与爸爸妈 妈一起开启了环球之旅。其中,荟萃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的“中国馆”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侯宏伟/摄) 图片 新闻 通讯员 朱本双

Transcript of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Page 1: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吴华忠:“学生是我无穷的动力”3个年级16个孩子同时上课,吴 华忠把黑板分成三部分,中间写二年 级的生词,左边写一年级的生字,右

主编:黄浩 电话:010-82296843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2版 2019年5月29日新闻新闻

吴华忠:“学生是我无穷的动力”一所学校,16 名学生,距离学校

最远的有 5 公里,最小的孩子只有 5

岁,其中有 7 名留守儿童,3 个年级组

成一个“家”。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

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

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优美

婉转的旋律萦绕在耳边,车行驶在蜿

蜒的盘山公路上。前往湖北省竹山

县宝丰镇水田坪村马场教学点,上山

的路并不轻松,到了公路尽头,云雾

深处传来一阵阵孩子的读书声,由远

及近,由小到大。“到了!好远!”马场

教学点,比想象的要远。吴华忠,这

位66岁的普通乡村教师,在这里一待

就是44年。

“做教师发不了‘钱财’,但培养出了‘人才’”

马场教学点位于竹山县宝丰镇

西北方向,海拔 1200 多米,距离中心

集镇25公里。由于地处偏僻,大部分

村民都已外迁,目前只有 300 余村民

居住。学校现有 16名学生,共分 3个

班,学前班 11人、一年级 3人、二年级

2人,其中有7名留守儿童。为了与中

心小学保持信息畅通,吴华忠在教室

门外钉了一颗钉子,挂一个塑料兜

儿,把手机放在里面。他说,这样才

有稳定的信号。

提起执教生涯,吴华忠一脸自

豪。1975年,21岁的他是小山村里唯

一的“秀才”。当时调来的一些教师接

二连三都走了,没有谁愿意留在偏僻

的山村执教。“孩子失学了怎么办?”考

虑再三,吴华忠毛遂自荐要当一名乡

村教师。那时,吴华忠教书每月工资

仅为 5 元,虽然后来工资渐渐上涨到

13.5元、30元、45元……毕竟也是杯水

车薪。在这期间,他放弃了多次参军、

外出务工以及调出深山的机会。后

来,他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有了教

师资格证,他的几位山外同事约他“雁

南飞”,都被他婉言谢绝。

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厨

房、一间教师宿舍,并且全是土墙房,

当时的马场教学点还不通车、不通

水、不通电。白天上课老鼠在教室里

蹿来蹿去,每到下雨天气,屋外下大

雨,屋内下小雨,学生上课只能在漏

雨的教室里搬来挪去。吴华忠看在

眼里,急在心里。他省吃俭用攒钱,

想方设法筹钱,买来水泥、沙子、石

灰、瓦片等,用了一个半月才把房子

检修好,还把墙体粉刷一新,将课桌

椅子、办公设备修理了一遍。那时,

他每月工资才10多元。

“做教师发不了‘钱财’,但培养出

了‘人才’。”吴华忠在他的教学札记

中这样写道。他教过的学生中,有教

师、医生、公务员、军人……他说,当看

到自己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当读着

学生那一封封充满感激的来信,看着

一张张寄托祝福的贺卡时,你不觉得

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吗?

乐做“阳光老教师”

吴华忠为什么始终坚守着这片

土地?

他说,自己教过一位名叫邵海的

学生,孩子的父亲噙着眼泪告诉他:

“我一字不识,长年累月在田里地里滚

爬,可一家人依然难以糊口。没有文

化的苦头我们这辈子算是吃够了,我

虽然穷,但借钱我也要让我的孩子读

书!”这段话让吴华忠刻骨铭心,他深

知在这里当教师的责任,于是下定决

心:条件再艰苦也要留下来。44年来,

他坚守在这里,还在教室门上粘贴上

自己书写的一副对联:“一根教鞭无穷

乐;两袖清风夕阳红”。

马场教学点有7名留守儿童的家

距离学校较远,中午吴华忠就把他们

接到自己家里吃饭。这些年,既当老

师又当校长,既当炊事员又当保育

员。如今,虽然年岁大了、身体多病,

但他从没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

别看学校只有16名学生,复式班

教学任务极为繁重:每学期要备十多

门课的教案;上完一年级的课,接着

上二年级的课……讲完语文又讲数

学,忙家访、写家访日记……样样都

不能马虎。

3 个年级 16 个孩子同时上课,吴

华忠把黑板分成三部分,中间写二年

级的生词,左边写一年级的生字,右

边的黑板空着给不同年级上课写板

书。一个备用的小黑板上画的是拼

音格子。上课了,吴华忠布置一年级

孩子复习学过的生字组词;二年级孩

子读书,找出相关词语;学前班孩子

做认识拼音游戏。二年级学生朗读

一结束,一年级学生也在黑板上组好

词回到座位……这是吴华忠创造的

一种教学方法,他总结为“多级合作,

以高导低”。

2015 年,马场教学点拆旧建新,

建成了新校舍,教室里配备了“班班

通”。吴华忠不顾年事已高,仍然积

极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很快掌握了

“班班通”的使用。

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吴华忠就发

挥传统体育游戏优势,拔河、踢毽子、

打陀螺、滚铁环、掰手腕、老鹰捉小

鸡、猫捉老鼠……

安全工作是头等大事。雨天,吴

华忠护送孩子过河,河水涨了,就一个

个地背过去,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

起安全事故。

2013 年 10 月,吴华忠到龄退休,

办理了退休手续。之后,他主动申请

继续留任,以代课教师的身份依旧在

马场教学点任教。他说,有老师任

教,孩子们就可以安心在本村上学,

家长们觉得有保障,就不用离开这个

村庄。而他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作“阳

光老教师”。

“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学生走出大山”

娃娃们灿烂的笑容成为吴华忠

心中最美的风景。

“吴老师教过我家人老三代,他

工作不仅热心,而且很有爱心。我的

小孙子只有 5 岁多,每次放学回家,

总是不停地夸吴老师好。”幼儿班黄

凤翔的爷爷黄刚满脸感激。

现在的学生都亲切地称吴华忠

为“吴爷爷”。一声声“吴爷爷”,道出

了孩子与吴华忠之间亲密无间的师

生情。

“我在村子里教书教了这么多

年,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太贫乏了,

知识太欠缺了。”作为教师,吴华忠最

为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未来,“希望大

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

家庭的命运”。

“吴老师‘退而不休’,默默无闻

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坚守深山,培

育新苗,是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

他是全镇400多名教师学习的师德楷

模。”宝丰镇中心学校校长张赐东敬

佩地说。

“我的微信昵称是‘勿忘初心’,让

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教书育人,就是看到

学生走出大山。44年来,学生是我无穷

的动力……”吴华忠每当说起这些,脸

上幸福满满。

“人生第一课”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讯(记者 康丽) 5 月 26

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办

的“人生第一课”公益活动在国家

博物馆正式启动。来自陕西省吴

起县第三小学、四川省昭觉县支尔

莫乡勒尔村小学(悬崖村小学)、河

北省雄安新区西里街小学以及北

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10余所

试点小学的学生代表及家长和教

师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任顾秀莲在讲话中强调,要充分

发挥我国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品

德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根据新的时

代特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探

索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联动

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共同扣好孩子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活动中还推出了我国首个以中

小学生德育教材为内容的线上德育

教学平台——托比德育课堂,该平

台围绕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

情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手段,将目前各学校现行的德

育课程转化为学生可行动、教师可

指导、家长可参与的线上线下联动

的公益活动。根据“人生第一课”公

益活动组委会的安排,托比德育课

堂将首先在全国 10 余省份的试点

学校中陆续上线。

第六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举行

本报讯 日前,第六届产教融

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FIE)在河南

省驻马店市举行。论坛由教育部

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中华

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

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举

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

承办。

本届论坛以“劳动·实践·创造

——开启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

建设新征程”为主题,与会代表围

绕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水

平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高质量劳

动教育、共建“一带一路”人才“立

交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

能力重构、智慧学习工场等议题展

开深入研讨。论坛期间还举行了

创新案例、对话会、产教融合实训

基地优秀案例展示、应用型课程公

开课、项目合作洽谈等多样化、特

色化专场活动,并邀请业界知名专

家作专题报告,开展6场对话会,26

家单位和机构作创新案例分享。

来自国内及美国、英国、芬兰、印度

等国家的 8 个政府机构、数百所高

校、100 余家知名企业、9 家科研院

所、8个社会组织机构的负责人、校

长、代表和专家等近 400 人参会。

(师闻)

民盟邢台市委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计划

本报讯(通讯员 叶会玲) 5月

24 日,民盟邢台市委联合河北省

刘振锋、刘淑贵等名师工作室的

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民盟成员在

美术、音乐、医疗等领域的资源优

势,前往河北省广宗县第一中学、

葫芦中学、葫芦乡中心小学开展

“农村教育烛光行动”。

活动期间,受邀省市区名师在

3 所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示范课共

14节,并与广宗县中小学教师进行

交流,河北省名师刘淑贵作了题为

“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讲座。此

外,来自民盟的书画家还现场为学

生示范书画创作、讲解书画知识,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古琴专家

徐振鹏为该县师生介绍了古琴知

识,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专家还为

当地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检查,并

宣讲口腔卫生常识。

“教育新闻人”在行动

(上接1版)

尽管动作很大,但由于改革前调

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到位,全过程都有

详细预案,改革中做到了公平、公正、

公开,改革后合理引导教师流动,同

时对落聘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夷陵区

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在竞聘之前,各中小学将《学校

缺岗情况一览表》报学区及区教师发

展中心,由学区及区教师发展中心根

据实际需求确定竞聘岗位,并通过网

站、工作群、公示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让教师及时了解信息。竞聘当天,所

有教师集中在一起,大屏幕滚动播出

各学校岗位需求,然后学校与教师进

行“互选”。

“双选会现场就像人才市场一样,

起初有的教师还处于观望状态,但随

着可选岗位越来越少,他们都争先恐

后地抢岗。”夷陵区小溪塔学区负责人

燕代春说,该区122名教师在第一二轮

选聘中有113人最终选聘成功。

这项工作的背后需要辛苦的付

出。燕代春表示,“为了做好‘区管校

聘’,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一个人

要梳理十几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

列出‘重点人员’清单,商量如何应

对;同时在照顾老弱病教师方面,我

们为防止大病认定造假,会要求至少

县级医院盖章,并提交教代会通过;

在评委选择方面,每一轮都会重新抽

选评委,以免有人打招呼”。

今年 5 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

长任友群带领全国 12 个省份的教育

管理者和专家深入夷陵区黄花小学、

东湖初中、乐天溪初中和三峡小学,

与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深入交谈

后,任友群对夷陵区的“区管校聘”改

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不去”的好教师

如此大刀阔斧的“县管校聘”,能

给宜昌带来什么?

不仅在宜昌,放眼全国,也有部

分教师对“县管校聘”表示过怀疑。

但经历几轮实打实的落地实操之后,

他们看到一些过去无法破解的顽疾

正在悄然消解,学校重燃活力,教师

的生命力也被激发。

令易炜欣喜的是,“局管校聘”之

后,一批从前不爱干事的教师,如今

开始争先恐后“找活干”。比如,学校

过去因为教师抢闲职导致主课无人

可安排,不得不额外聘了14个编外人

员,“局管校聘”实施后,学校一次性

辞退了12名编外教师。

高三年级主任王军科向记者介

绍,学校过去没人愿意当班主任,但

去年该校 25 个班就有 35 位教师提出

申请要当班主任,其中不少还是50多

岁的高级教师。从前的优质课无人

参与,但如今优质课变成香饽饽,不

少教师争着上,因为“参加活动有证

书,竞聘的时候亮出来可以加分”。

一名 40 多岁的物理教师本身素

质不错,但之前工作积极性不高,上

班经常连手机都不带,暗示大家“有

事儿别找我”。第一年“局管校聘”

时,他没有被聘上,不得不接受待岗

培训。深受刺激的他“幡然醒悟”,这

一年来积极工作,谁的计算机坏了他

抢着修,谁要做课件他帮着做……

2018年再次聘任时,这名物理教师被

各个处室“哄抢”。

教师积极性提高了,不过也有令

易炜苦恼的事,身为政治名师的她很

想带一个班,但学校政治教师一再劝

阻:“你当校长就别跟我们抢课了。”易

炜只好放弃带班的念头。有一名教学

副校长接了一个班的语文课,竟然导

致几名语文教师好一阵子不理她。

此外,也有不少教师在“县管校

聘”实施后,迎来了新一轮专业成长。

龙泉初中教师田坤轮岗到鸦鹊岭

初中,起初觉得很没面子,后来在学校

领导的帮扶下制订了三年专业成长计

划,仅 2018 年秋季学期就听课 40 多

节,撰写笔记4万多字,最后在年终全

区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从

湖北省重点中学葛洲坝中学跨校轮岗

至宜昌市科技高中的生物教师苏建

超,起初心里不乐意,特意跑到市教育

局找刘艾华诉苦,后者一遍又一遍地

给他讲“县管校聘”的初衷,还为他规

划个人成长方向。苏建超醒悟之后发

现,“调过来确实是很正确的选择,一

来这里需要人自己受重视,二来有很

多机会出去学习,三来这里有许多得

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

“现在葛洲坝中学要我回去,我

都不回去了!”苏建超说。

“‘县管校聘’的目标不是把教师

搞下岗,而是让教师在合适的岗位干

得更加舒心。”刘艾华一再强调,这才

是这场改革最重要的意义。

很大程度上,“县管校聘”为学校

解决了教师活力不足的问题。对区

域而言,这项举措更是解决了学校之

间的教师结构性矛盾。

比如,通过公开考试、聘后交流、

跟岗培养,夷陵区通过“区管校聘”为

城区小学配置了 148 名教师,减少城

区代课教师 70 人。山区学校过去教

师进不去,年轻教师去了之后几个月

就离开,江坪小学、赵勉河小学这两

所边远的小学一直缺少师资,如今城

区 4 名骨干教师被分配在这两所小

学,所在学区也有多名教师自愿前

往,两所学校分别配足教师18人。

“为了激励优秀教师到山区边远

学校任教,区里给了不少优惠政策,

比如到乡村学校任教3年就有机会评

高一级职称,评‘区级名师’的数量也

会倾斜。同时,区政府拟建立教师发

展基金,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

给予奖励和补助。”姚太元说,过去大

家想进城,如今大家爱下乡。

当然,教师发展中心对下乡的城

里教师也有要求,比如前往江坪小

学、赵勉河小学的4名城区骨干教师,

教师发展中心要求他们在所在学校

至少任教一门主学科,分管一项重要

工作,同时要引领学校学科发展与教

师专业成长。

“‘县管校聘’改革,构建了事权

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实

现了‘四个转变’的成效,即从‘单位

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从‘因人设

岗’向‘因事设岗’的转变,从‘以岗求

人’向‘以岗聘人’的转变,从‘要我上

岗’向‘我要上岗’的转变。”宜昌市教

育局局长覃照说。

“力争2022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

教师的‘县管校聘’。”教育部教师工

作司负责人表示。

可以想见,“先人一步”的宜昌,

为其他区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将

向改革深水区再次迈进。

教师动起来,教育活起来

北京精诚实验幼儿园:迎六一环球嘉年华看京剧、学织布、学造纸……5月25日,在北京精诚实验幼儿园南磨房园举办的“迎六一环球嘉年华”活动中,小朋友们手持特制的通关“小护照”,与爸爸妈

妈一起开启了环球之旅。其中,荟萃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的“中国馆”吸引了孩子的目光。(侯宏伟/摄)

图片新闻

□通讯员 朱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