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通識經典閱讀反思課程推動生命教育: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創 … ·...

18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1 透過通識經典閱讀反思課程推動生命教育: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創新及其效益 陳瑞玲 1 韓德彥 2 摘要 推動生命教育的教學方式,需要從「以教師為中心」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方能 提昇學生課堂參與度,達成期望效果。本研究在通識經典閱讀反思課程「水滸傳品讀」 的前 4 次課程裡,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以生命教育為主軸的教學。結果發現,此種教學 方式提昇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其核心因素包括:課程與現在生活結合、與未來生涯結合、 創造見賢思齊氣氛、鼓勵良性競爭、肯定反思內容、提供即時充實愉快的學習經驗等。 此外,學生在反躬自省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自 覺迅速進步增長。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引導生命教育的創新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愉快投 入課程,獲得終身所需的知能,亦可養成現代社會中必備的核心能力,值得通識教師參 考運用。 關鍵詞:反思、自主學習、通識教育、經典閱讀、醫學教育 1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2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Transcript of 透過通識經典閱讀反思課程推動生命教育: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創 … ·...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1

透過通識經典閱讀反思課程推動生命教育: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創新及其效益

陳瑞玲 1 韓德彥 2*

摘要

推動生命教育的教學方式,需要從「以教師為中心」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方能

提昇學生課堂參與度,達成期望效果。本研究在通識經典閱讀反思課程「水滸傳品讀」

的前 4 次課程裡,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以生命教育為主軸的教學。結果發現,此種教學

方式提昇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其核心因素包括:課程與現在生活結合、與未來生涯結合、

創造見賢思齊氣氛、鼓勵良性競爭、肯定反思內容、提供即時充實愉快的學習經驗等。

此外,學生在反躬自省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自

覺迅速進步增長。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引導生命教育的創新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愉快投

入課程,獲得終身所需的知能,亦可養成現代社會中必備的核心能力,值得通識教師參

考運用。

關鍵詞:反思、自主學習、通識教育、經典閱讀、醫學教育

1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2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社會參與式課程小組任務之困境、效益與精進

Promoting life education through a course of classic Chinese

novel in general education: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and

its effects

Jui-Ling Chen1 Der-Yan Han2

Abstract

Pedagogy of promoting life education should shift from teacher-centered approach to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increas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chieve teaching goals. This

study adopted student-center approach in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Outlaws of the March,

to promote life education. Results showed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enhanced student’s

involvement in the class. The core factors leading to high involvement included: 1)

connecting the course with daily life, 2) connecting the course with future career, 3)

enhancing learners’ cherished attitude to grasp opportunities to learn, 4) creating competitive

but positive environment, and 5) obtaining learning effect and benefit immediately.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bilities in self-reflect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oral communicating, and teamwork cooperation.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promoting life education is worth considering for teachers of general education to elevate

students’ lifelong abilities that is necessary in modern society, and it make students enjoy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s well.

Keyword: self-reflection, self-directed learning, general education,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medical education

1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2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3

壹、前言

一、生命教育融入通識課程

台灣省教育廳自 1997 年推動「生命教育」以來,中小學已陸續開設相關課程,而

大學「通識教育」也從過去知識的提升轉化為學生生命的提升,且期待能與「生命教育」

融合(王秀槐,2013)。不少大學不僅開設生命教育相關課程,甚至設立相關研究所或研

究中心。

生命教育在台灣雖已累積近二十多年經驗,但仍有很多待答與解決的問題。例如:

青少年犯罪、性行為、成癮問題、自我傷害、憂鬱與癌症、環境污染、高齡化等七大社

會問題,需要透過生命教育找出這些問題的出路(林繼偉,2002);然而,生命教育到底

要投入多少資源卻難以估計(陳立言,2004)。在師資、學分有限的情況下,生命教育應

單獨授課或採用融入式教學的問題,也曾經引起廣泛討論(孫效智,2009)。

需要生命教育解決的社會問題仍多,惟現有師資十分欠缺,於是有些通識教師採融

入式教學,從其他文史哲課程帶領學生探索生命教育領域。由於文史哲領域課程關注的

議題多以人為核心,而人的問題進一步與生命課題有所關聯(陳致宏,2011),因此在文

史課程中置入生命教育元素,也確實已獲得不錯的成果(陳致宏,2011;韓德彥,2016)。

然而,到底要採用什麼樣的理念與教學方式,才能將生命教育充分融入通識課程,仍有

待進一步探究。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了解學生特性

Huang (2012)主張: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須從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取向 (etic

approach),改為以學生為中心(emic approach)。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外化

客觀知識;知識被客體化、量化、標準化、商業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重視將

知識內化為智慧的歷程,學生是課堂參與者、實踐者;知識在經過身心行動與感性實踐

後方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默會向度(tacit dimension)。

由於學生才是課堂裡的主體,且在 MOOCS 浪潮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寡佔者,瞭解

學生特性而後設計課程便成為教師開課前的重要任務。研究者(韓)因已在臺北醫學大

學通識教育中心的三國演義課程中,累積 3 次操作反思作業教學方法的經驗,對於這一

世代醫學大學學生的一般特性已頗瞭解;另外,研究者也因同時肩負校內學生輔導中心

工作,對於學生常見困擾較能掌握,故能以學生為中心去設計各種教學活動。以下約略

說明研究者對學生的認識。

整體來說,本校學生學習意願高,但前提是感覺得到學習帶來的益處。他們從小到

大早在正規學習上已「訓練有素」,深知把時間投資在哪裡才對未來最有利。若他們覺得

社會參與式課程小組任務之困境、效益與精進

課程沒幫助,就算課程要點名,他們也就人到心未到,從滑手機到趴著睡覺,應有盡有;

若他們覺得有幫助,就算不點名,他們都拼死拼活爭取榮譽,從熬夜找資料到小組反覆

演練,樣樣都來。

他們在選課上,十分在乎課程會不會耗費他們太多時間。因為專業科目、人際關係、

社團活動、打工賺錢都是他們此階段的核心要務,因此深怕浪費大學寶貴時光。另外,

由於本校學生所屬科系皆與醫療領域有關,面對時有所聞的醫療困境,他們也在乎自己

能否適應未來醫療產業。

或許是從小被父母師長「制約」成性,學生普遍來說喜歡競爭,不願輸給別人。他

們在文字表達的能力還算不錯,不少人從小就背誦了不少名言錦句供作文時運用,但他

們對於口語表達卻十分陌生,害怕出錯,擔心被評價,因此上課並不輕易公開發言。

有了這樣的瞭解,研究者在教學設計上便思考如何讓他們覺得馬上有收穫、立即有

進步,並當下獲得成就感。研究者嘗試發揮自己在醫療領域十年的工作經驗,讓課程盡

量與醫療結合。此外,研究者也盡可能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團隊合作,期望他們在此

過程中學會如何良性競爭。

三、「水滸傳品讀」課程設計內容

水滸傳是最具庶民特色的中國傳統經典文學,它以北宋末年徽宗時期的盜賊故事為

基底,經由南宋說書人擴增加入自己的想像與民間各種流傳故事,至元代末年發展出今

日水滸傳的樣貌。因為這樣的發展歷程,使得小說中的人物故事與價值觀更貼近於一般

民眾(聶紺弩,2010)。水滸傳毫不掩飾人類最原始的慾望與情緒,適合學生進行生命教

育的討論。

經典閱讀為臺北醫學大學通識必修課程,且此類課程一律搭配每週反思作業實施。

「水滸傳品讀」為本國經典之一,為 2 學分課程,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由兩位教師依序

授課。為能在課程中納入生命教育元素,前 4 次課程由研究者(韓)帶領學生進行前 40 回

的文本導讀。因學生大多不曾細讀過這本小說,故第一次正式上課時直接要求學生 4 人

一組,每組 2 人現場閱讀分配到的前半回,2 人閱讀後半回,共費時 15 分鐘。15 分鐘

結束後,由小組同學上台報告該回重點 1 分鐘,並自問自答一個題目 1 分鐘,最後再說

明學習到的啟發與心得 1 分鐘。這 3 分鐘的目的,在使學生踏實閱讀,學習如何將學習

素材與自己的既有經驗連結,並強化自身的公眾口語表達能力。

第 2、3 次上課一開始,教師先分享同學的反思作業精華約 30 分鐘。在這樣的課程

設計下,同學們能瞭解其他人對各種議題的看法,也可以對他人看法再提出討論,創造

深化與多重交流機會。隨後請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 6 分鐘,嘗試說明該組所分配到的章

回重點、自問自答,以及啟發與心得共 3 分鐘。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5

課程除進行小組報告外,教師亦依據章回相關議題設計討論題目 10 題,供 10 組同

學抽籤討論並上台發表,共約 35 分鐘。題目設計與取材多與水滸人物遭遇情境之人生

判斷有關,如「武大被潘金蓮戴綠帽還選擇寬恕,若你遭遇類似情境,會如何面對?」、

「若你是楊志,要如何發揮領導才能方能達成任務?」期使學生藉由閱讀水滸故事,反思

自身生活,進而得到學習與成長。

貳、方法

一、參與者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共有 39 位同學修習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設之經典

閱讀課程「水滸傳品讀」。學生性別、宗教與就讀系級等基本資料請見表 1。

表 1 修課學生基本變項人數與百分比

變項 人數 %

性別 男 19 48.72

女 20 51.28

宗教 有 12 30.77

無 24 61.54

未填寫 3 7.69

年級 一 34 81.18

二 1 2.56

三 4 10.26

科系 醫學系 3 7.69

牙醫學系 3 7.69

藥學系 11 28.21

護理學系 6 16.67

保健營養學系 5 12.82

公共衛生學系 1 2.56

醫學檢驗技暨生物技術學系 7 17.95

口腔衛生學系 3 7.69

二、工具

本研究藉由分析學生每週所撰寫的反思作業文本的方式,來評估 4 次課程在生命教

育上的效用,其採用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所設計的反思作業格式(林文琪,2009)。

表格最上方有課程與學生基本資料,包含:課程名稱、授課教師與學生姓名、授課地點、

日期等,作業內文分作左右兩欄,左欄上方的指導語為:「描述上課事件,自由寫作(依

社會參與式課程小組任務之困境、效益與精進

課堂進行的程序,盡可能詳細的描述課堂上發生的事件,如課程內容、教室中老師在做

什麼、自己在做什麼、自己的感受及想法。)」表格右欄則是讓同學對於自己左欄所寫的

內容進行提問與再反思,其指導語為:「自我提問練習(閱讀左邊的描述,練習提問並寫

下問題及回應。如 what, when, who, how, why, what if 等問題。)」老師鼓勵同學盡可能

將課堂所見所聞記錄在反思作業當中,並結合自身經歷提出見解與想法,藉由撰寫反思

作業來增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寫作能力。四次作業平均繳交率為 91.0%,大部分同學撰

寫的字數在 600 至 1200 字之間。

三、程序

本研究進行程序如下:1.進行文獻探討,搜尋生命教育相關文獻以釐清生命教育教

學的核心理念以及教學方式。2. 閱讀水滸傳前 40 回,並從中挑選適合大學生探討的生

命教育題材,將其設計成題目供課堂小組討論使用。3.進行 4 週課程。4.每週批改學生

的反思作業,並同時將優異的文段彙整成反思分享精華檔,於下週上課與同學們分享。

5.結束 4 週課程後分析反思文本質性資料。6.研究者討論教學成果並分工撰寫研究報告。

四、資料分析

本研究含大量質性資料,分析方式如下:1.仔細閱讀學生每週的反思作業,並依學

生主要想表達的意涵將文句拆解成節,每節約涵蓋 1 至 2 個句子。2.將每節中與生命教

育相關的文句予以命名。3.將概念相似的命名做初步分類。4.形成主要分類項目後,再次

檢視各項的命名概念,並做分類上的微調。5.分類項目定案,並以文字說明呈現各分類

結果。

參、結果

本研究結果分兩個部分說明,其一分析提昇學生課堂參與動機的要素,其二分析學

生有所提昇的核心能力項目。

一、提昇學生課堂參與動機要素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能產生不少明顯益處,其中最明顯的是提昇學生在課堂

上的參與動機。以下從學生的反思作業內容,整理出教師有效提昇參與動機的六項核心

要素。

(一) 與現在生活結合

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相關引導時,盡量把水滸傳故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情境做結合。

學生覺得古典小說平易近人,甚至成為生活指引,因此願意認真投入課堂活動。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7

大家的反思作品不論在條理上或實用上都很令我讚嘆,不再侷限於水滸傳故事,而

是用類比的方式,將一些人物的境遇帶到我們的生活裡。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經典是可以完全在生活中被應用的,也終於了解學校為甚麼要

我們一定要修經典人文的意義。……很開心可以從大家的反思中正面的面對生活

中遇到的許多問題,而不是用麻痺自己的方式來規避。

當每一組在報告時,我仔細地記下每一組所想的問題,回去也仔細思索,這些問題

讓我更深入的了解水滸傳,也能將它加以運用在生活,使得水滸不再只是一本書,

更是人生重要的指引。

此外,藉由小說中劉唐與林沖故事的情境延伸,學生自動連結到時事新聞,反映了

近來頗受媒體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學生藉此反思機會,不僅賦予古典小說新的生命,

也強化自己的道德判斷。

劉唐是好漢?他一心就只想著名揚四海,威震天下,卻劫人財施濟大眾,換取大家

對他好評,來成為大家所崇拜的人。就像最近發生的劣質油混充的例子,商人只想

著自己的利益,不管大眾的健康,用錯誤的方式得取利益,這些人都並非是好漢!

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上級的危害侵犯時,同學說反抗上級是必須的;老師又問,若是

上級危害到民眾的權益與利益時,我們會怎麼做?最近看到好多食安問題,難道公

司職員不知道他們做的油是不好的油嗎?難道桃園的 RCA 職員不知道公司底下的

水都是不能喝的毒水嗎?該不該舉發,這牽涉到很多問題。如果告了公司,自己的

這份工作就沒了,養家活口的來源就沒了,要再去找到下一個工作的機會更少

了。……我覺得只要自己每天晚上不會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而睡不著覺,這樣子就

好。

(二) 與未來生涯結合

課程不僅結合同學們的現在生活,也延伸到未來醫療工作生涯。同學們為了日後能

盡快適應職場生涯,因此認真從水滸故事中汲取可供未來職場運用的養分。

社會參與式課程小組任務之困境、效益與精進

我認為最棒的點就是,幾乎大家都能將書中內容與自己生活相結合,例如面對醫療

糾紛時,我們應該認清患者真正的訴求,讓雙方有良性溝通。像這樣由他人經驗反

射到自己身上,學習優點並以缺點為借鏡,我覺得這就是反思的真諦吧!

在將來如果我們進入職場,我們會有上司會有主管,而當主管下令要我們做一些違

背良心,傷害社會的事,能不能冒著被主管利用人脈在業界把你封鎖的風險檢舉他、

違背他便是一個人生的一大抉擇。如果是我,在自身利益與社會公益的糾結中,我

會選擇社會公益,比起明哲保身,當我選擇踏上醫療人員的這條路時,我就已經抱

著犧牲自我為他人付出的心態,因此我會無所畏懼,直言反抗。

將來的某一天我們都會成為一名醫護人員,要如何才能與病人和家屬達到良好的

溝通效果?以往我都沒有想過將來我在職場上會遇見哪些問題,但看著同學在反

思中不禁會與醫療體系做聯結,我的腦中也慢慢地浮現出一些想法了,醫生是否放

下心中的傲慢與私心,站在病人的角度真的明白他的需求,以達到良性的溝通,這

個問題確實是應該讓所有學生明白的事。

同學們從王倫缺乏領導者風範的故事,預先想像未來在醫療場域擔任上司的情況,

提醒自己能有更好的上下關係。

從王倫容不下他人的性格表現提醒了我:領袖要有自信,並願意提攜後輩,如果碰

到了比你強的後輩應該要虛心請教,而不是心想該怎麼除掉他!現在的我只是個

小組長,但以後的我也可能是個主任醫生,要管理很多的人,希望在未來從大學生

活到職場的這段時間能有機會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領袖,未來到了職場中我也能

成為一個好的領袖!

或許未來有一天,我們會成為醫院中的上層領導,那我們是否能不藏私,願意提攜

後輩,還要會用人,畢竟行行出狀元,人各有專精,總不可能 boss什麼都會,若

真有那一天,希望自己會是個稱職的領袖。

我認知到學習自身所沒有的能力以及信任他人的重要性。就像是在職場上上司與

下屬的關係,若兩者產生摩擦,那麼在工作進行當中就會產生衝突,甚至會發生悲

劇。所以為了減少衝突,人們應信任他人,並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9

(三) 創造見賢思齊氣氛

同學在一個良好學習氣氛的課堂中,更願意將過去被動學習的態度,轉為主動積極,

看到同儕良好表現時,懂得見賢思齊,並把握各種難得的學習機會,提升學習自主性。

看到一些人的反思,在心中仍不禁會發出「哇!」的讚嘆。身處在大家都願意分享

付出的班級,即使我們彼此並非十分熟,但仍能從課堂中學到很多人的想法,這樣

才真的是上大學的意義呢!就像老師說的:「不要身在寶山還空手而回」,因此一

定要好好把握這樣的學習方式。

這次的上課節奏較為快速,但是同學們依然都能表現出高水準的內容,且明顯感覺

到大家都比之前更加進步,不論是內容、臺風、時間掌握上大家幾乎都有長足的成

長,我覺得正如老師所說的這堂課是座寶山,好不容易進來了這裡如果空手而歸豈

不貽笑大方。

隨著大家的精采表現和同學們那些富含精華的反思,讓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也體

認到自己必須在更加精進、探求進步,不可以甘於現狀,而不去改變,既然看到了

自己的不足,就要去面對,這樣才能成長,我想,這也是我身處北醫大擁有這麼多

優秀同學的幸福之一吧。

我也明白了反思是需要一點一點慢慢學習而成的,假如只是一直接受訊息是不會

有想法的。

我覺得我們班的素質真的很好,一個即興的閱讀討論活動,每一組都有討論出可探

討的議題,而且也都可以上台論述自己組別的論點,我覺得身處這樣的班級一起學

習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四) 鼓勵良性競爭

教師在教室中鼓勵良性競爭,讓大家看到別人的強項,以及自己的不足。這樣的良

性競爭的氣氛,讓學生們維持高度學習動機。

我發現同學們在反思這方面的水準又更上一層樓,讓我不得不省思我應該要更努

力了。

社會參與式課程小組任務之困境、效益與精進

第一次分組討論,我們這組以完成度令自己都感到戰戰兢兢的成果上台發表了,我

們的緊張感在聽到前面五組同學們精采的報告之後越來越高,擔心自己是否無法

達到能跟他們差不多的水準。

老師整理出一些同學們的佳作段落給大家欣賞,看完他們寫的東西我這才發現自

己的反思能力有待加強,因為這些同學從切入問題的深度到呼應現實生活中的例

子的種種想法,遠超過我的思想範圍。透過他們的文字,我才發現原來反思不該只

是敘述理論,而是要擴及應用在現實中,藉由找到對於書裡的疑問,進而思考反省

自己的想法。

(五) 肯定反思內容

教師透過反思精華分享的時候,適時給予同學們鼓勵,可讓同學們更加投入課堂的

學習。顯然,教師的正向鼓勵仍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

第一次的反思根本不知道要寫什麼,一點頭緒都沒有,只抱著趕快交差了事的這種

心態去完成我的第一次反思,這樣的心態寫出來的反思終究不能好到哪裡去。然而

經過第一次的反思檢討後,明白反思要我們寫的是什麼,漸漸可以一邊聽老師說話

一邊編織我的反思架構,而我的第二次反思就得到一個讚,讓我覺得自己的努力有

被肯定,也讓我明白抱著交作業的心態完成的東西真的比花心思努力做的還要差

很多。

自己的反思也出現在大螢幕上時就覺得好開心,不過看了其他同學所寫的反思後,

我覺得其他人寫的更好,我希望我的反思也能越寫越有深度,就像老師說的要趁現

在多多用腦反思,不要到了以後只是個會賺錢的機器!

這次的反思回饋分成好幾個部分,經過老師的整理分類,而每個主題的內容都十分

豐富,真的覺得大家都好有才,聽到老師稱讚我們班的反思真是優秀,讓我感到開

心,希望大家能繼續保持,相信一整個學期下來一定能有所成長。

我們對於要如何從水滸傳中反思?如何反思後與現實生活連結?我們的心學習到

了什麼?變得得心應手了,會想起第一次老師說要報告時我們這組大眼瞪小眼的,

總覺得缺乏些靈感,但現在閱讀與反思慢慢的可以同時進行了,相信是因為我們不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11

再忽略它了,我們要慢慢抓住這個能力,有些組別的反思會讓我有當頭棒喝的感覺。

在這幾次的課程中,我們好像慢得找回了失去思考能力的自己,曾幾何時,我們每

個人都被訓練成為一部考試機器,忘了過程的重要,跟著世人一起用結果論斷自己

的成敗.但老師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把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盡力做好,無論結果如

何,都問心無愧,我想這就是我們需要去訓練自己的。

(六) 提供充實愉快學習經驗

學生很需要教師提供立即的收穫與滿足,這種感受才容易讓他們願意繼續投入課程

的學習。

這堂課就提出了十種問題,有很多題目都很值得繼續深思和探討,今天收穫很多!

這樣的分組討論方式,讓我學習如何在少量的內容裡去挖掘問題,一堂課下來我也

等於對每一回都有稍作思考,我想整本小說照這樣的方式閱讀一定可以有很多不

一樣的想法,對於小說也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加上有些人提出的問題是我之前讀

水滸傳從未想過的,像是「為何學武」和「長老護短」,都在在刺激我的思考,讓

我度過了一堂很充實也很有效率的水滸傳品讀課。

在討論中激盪出各種不同的想法,動自己的腦筋思考,而不是傻傻的接收知識這樣

的課,真的很充實,也很快樂!

在這日新月異的年代中,不論從事任何行業為了維持自己的競爭力都應該有反思

的能力,在這堂課中,聽著同學們的發表、說著自己的想法、聽著老師的點評,這

些都在在給了我進步的動力。

今天老師依然像上次一樣分享大家的反思精華,看著大家都越來越進步,反思的內

容也更有深度,也會很高興自己也有些進步,這樣持續前進向上的感覺真好啊!

社會參與式課程小組任務之困境、效益與精進

二、以學生為中心所提昇的核心能力

(一) 反躬自省能力

同學們在高中以前,似乎並沒有在自省方面下過功夫。透過反思練習,同學們的反

躬自省能力開始有所提升。

在一次次的腦力激盪中,慢慢地找到身為一位在醫院工作的人應該有的樣子,也學

著在大家優秀的想法中,看見自己的不足,而且不因自己的不足而感到哀傷,而是

努力成為一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的人。

在一個節奏快速的職場中,的確是需要某些程度的反思能力,尤其醫療是個和人息

息相關的職業。

老師給我們看了一些反思的回饋,看了同學對上一次課的反思的內容之後,我就發

現了我的腦袋好像重新開始了運作,就像老師說的那樣,腦的功能是要靠使用它才

會有所成長,我的腦袋從小時候開始就沒有訓練過去思考,現在要寫這個的時候才

深感不足,不過,我也相信,從現在開始去做還不是太遲,希望可以做得越來越好。

課程一開始老師和我們討論上次的反思,我覺得很受用,因為別人會藉由你的學習

得到更好的學習。自己反思可能不夠全面,從他人的反思中能學到更多東西,而且

比較之下發現自己上次的反思真的很薄弱,提到的觀點真的很少,感觸也不深,無

法從水滸傳裡面的角色找到自己的影子,就算同學提出的論點的我可能有想過卻

沒辦法在反思中好好表達,可能因為是第一次所以還不上手吧!希望下次可以更加

進步,思考得更深入,提出更多東西回饋自己,學會真正的「學思並重」。

我覺得因為上周的反思檢討讓我慢慢地開始知道反思的脈絡與走向,讓我很開心

的一件事就是我從反思中找到肯定自己的力量。

看別人寫的作業也是一種學習,尤其像反思這種我們以前做得很少的事,要一開始

就寫得行雲流水並非容易事,所以透過老師向我們分享同學作業時,可以學到如何

更快抓住方向,補足自己不足的地方。像是我覺得自己比較弱的地方是對於水滸傳

裡內容的提問,或許是因為看書速度慢,要快速點出核心問題還不夠上手,因此看

到有些同學的反思能精闢又順暢的討論人物性格時,就覺得自己還要再更加努力!

我想這也是一種「見賢思齊」吧!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13

(二) 獨立思考能力

華人教育只為教出聽話的學生使然,致使學生只會照著師長、父母的指引前進,放

棄了思考。同學在經過 4 次課程與反思寫作之後,普遍於反思作業中提到自身思考能力

的提升,並願意持續增進反思能力以運用於未來生活與職業生涯之中。

我想反思對於病患、家屬和醫護人員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和

處理事情的方式和態度,才能觀察出人與人之間極細微的互動與想法,只有當我們

不斷的反省自己、改進自己,醫病關係才能改善,醫護人員之間的關係也能夠更好,

整個醫療體系才能夠更加健全──啊!就只是反思──這個小小的習慣,可以讓

事情更順利、更好!

對這堂課充滿期待,期待每次上課獲得的反思及心得,透過一次次的思考,相信能

使我的價值觀和思考方式有更多元的面向,甚至是使心靈成長,並對自我更加了解。

台灣(甚至是東方人)父母教導孩子的方式有關,從小每件事父母會預先做好,或是

事情都幫我們做選擇,我們不容易試著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與父母討論各種可行

性方法,因此使我們習慣「被動的接受答案」,不習慣多去思考,因此造成以這種

方式學習。所以希望至少自己在大學中能多學會反思。

本周的課程進展的十分迅速,我想是因為大家對於歸納重點的能力增強了,然而不

只是速度,其中內容的精度更是增加了不少,相較於第一次有些人的反思聽完後根

本不知道說的人想表達什麼,現在大家反思思辨的內容是一個比一個精彩,討論的

過程中,各種切入的觀點,更是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的,我也可以藉由這樣的機會,

接觸到平時不會考慮到的思考層面,讓自己的思考變得更深入,更有內涵。

在此同時,同學們也反省過去教育制度讓自己逐漸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因為考試壓力,搞得學生不想思考,只想背題型、背答案,平時也沒有養成踴躍發

言的習慣,於是乎,台灣的學生好像都成了學而不思的那類人了。

記得小時候我只要數學問題想不通就整晚睡不著覺,現在根本已經放棄,要搞懂一

社會參與式課程小組任務之困境、效益與精進

切真的太浪費時間而且成果不見得與成績成正比,我們失去的反省思考自己所學

的能力,變成一個老師教甚麼我就寫甚麼,答案對就好了的人,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三) 口語表達能力

同學們過去常見的問題是害怕上台,且願意主動發表。經過課程引導與訓練後,害

怕程度稍減,較能勇敢發言,甚至在口語發表上產生自信。

其實在這次課程中我可以明顯感受到我的進步,因為我好像不那麼害怕上台了,有

幾次聽到同學的論點我甚至想舉手分享自己的故事,但是礙於時間緊迫,便沒有實

行,我覺得雖然還是有點心理障礙,不是很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我相信我有漸

漸在進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長真的很開心,期許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還記得上學期修金瓶梅的時候,我每個禮拜總是被反思追著跑,……長到這麼大,

很多關於男女的事情我們知道,卻不敢真正誠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次水滸傳的

內容比較不那麼害羞,同學們的想法也都很勇敢、新穎、優秀。

雖然每組(上台報告)時間都不多,但也是給我們機會訓練在短時間內重整資訊及

口條表達,有效率的完成。

我觀察到那些報告十分精采的同學們,他們的報告內容可能有時候並非特別出眾,

但是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那彷彿已經化為氣場滲出的自信台風。因此我試著在上台

之後抹滅自己擔心的心情,以緩慢有條理的方式敘述本組的討論內容。

(四) 團隊合作能力

從同學們的反思發現,團隊合作是他們再課程中學習到的一項重要能力。大學之後

的分組合作,考驗著同學們相互之間的待人處事,良好合作氣氛讓大家能夠得到更多的

學習。

我覺得藉由導讀帶領大家一起讀一本書,好像更能融入故事中,而且有種團體感。

像我是喜歡聽故事勝過於自我閱讀,因此就會很認真聽大家分享,能這麼聚精會神

的上課真的就能獲得很多。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15

這一次的經驗讓我覺得非常有趣,透過這樣的方法讀起一本回數較多的書也相對

有效率。

在團體裡的個人意識就必須降低,不是說要隨聲附和,但是有一些過度的堅持反而

會造成組員之間的摩擦。上了大學以後和不熟的人進行討論的機會比以前多了許

多,以前在高中就算分組也都是同班同學,大家也都蠻熟悉了,所以一直到現在我

才發覺我欠缺了很多分組的智慧。

有一個小組竟然在週末課餘時間,自行相約出來討論該組下次分配到的水滸傳十回。

如此發揮團隊精神,果然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同樣的活動內容在課堂上的六分鐘與周末大家慢慢促膝相談,討論的深度果然是

天差地別。所有組員互相提出意見、相互刺激思考的快感令人陶醉,偶有人有驚異

的想法的時候大家的情緒高漲的程度簡直不亞於觀看球賽的球迷們。我們這組就

這樣迷於討論、樂於討論的度過了一個豐富的周末。總的來說,這次我們這組的討

論過程令我感到愉悅且舒適,大家不斷的提出與反饋感覺像是在看一個連續不斷

的美麗圖形,複雜、有曲折、甚至與前面的交叉相觸,是一種令人痛快的體驗。

利用討論激盪很多東西,我們從膚淺的潘金蓮外遇到探討古代婚姻觀念和制度再

講到潘金蓮的婚姻是否和其心理素質以及外界輿論壓力有所關聯,最後再延伸到

現在輿論壓力的功力強大,所以網友也都要好好謹言慎行。在最後下結論時,真的

有點雀躍,雖然我們可能還沒專業到像有同學去聽復旦大學講座,探討很有深度的

延伸心得,但看看我們討論的紀錄,短短半小時中,從粗淺的表面分析慢慢演變為

有深度內容的分享真的很有成就感。

肆、討論

一、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

這門課程在設計取向以學生為中心,全班共 39 位同學,每位同學的學習進度各有

不同,上課時的專注度也有差異。為了快速掌握個別學生的學習現況與成效,反思作業

採取每周課後一周內繳交。如此一來,教師得以隨時跟上學生步伐,了解他們閱讀文本

時的困難,連結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困惑,以針對學生的需求調整次周的授課內容。從學

生的反思作業看來,這樣快速的反應的確讓他們感到備受關心,強化他們投入學習的熱

社會參與式課程小組任務之困境、效益與精進

情。

反思作業的這個設計,可以隨時讓老師跟得上學生的步伐,瞭解其困惑與現況,隨

時調整授課進度與深淺,故能開出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內容(韓德彥,2015)。因此,若

通識教師服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採用每週或隔週繳交反思作業的方式,應能達成良

好成效。

二、實體課程非網路學習可取代

在 MOOCS 浪潮下,許多傳統課程(特別是非實踐操作類課程)可能會被網路課程

所取代。然而網路教學有其限制,較難直接鼓舞學生學習的熱情,如果學習者沒有自我

控管的能力,往往出現虎頭蛇尾,無法完成課程學習的狀況(陳瑞玲、韓德彥,2015);

此外,網路課程在沒有正確解答的生命議題上,恐怕也不容易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

相對而言,本課程的授課設計重視學生在教學現場的表現,快速緊湊的師生互動,

不論是章回導讀或是小組討論,學生都必須集中注意力,聆聽他人並做出反應,身心均

不能居於課堂之外,這些都是網路學習無法取代的優勢。

三、培養學生所需的核心能力

這門課強化學生快速應變、溝通、分析、協調與團隊合作能力。一位同學在反思中

寫道:「雖然一開始看真的有點沒頭沒腦不是很清楚整個故事的走向和架構,但是大家

真的很厲害,我的組員也很厲害,還是可以頭頭是道的分析和評論。每當反思一次,感

覺自己的思考深度與廣度也有逐漸在增加,更懂得如何剖析事物的重點,口語表達也有

在精進,總結來說,水滸傳可以是一本經典章回小說,也可以是啟發我們對於日常生活

反思的媒介。」

做為以培育醫學專業人才的醫學大學,本校學生需具備如醫學倫理、醫病溝通、團

隊合作等共同必備能力。為了符合學生未來職涯的需求,本課程並未限縮課程於經典文

本的閱讀,而是結合教師自身專長,從文中人物的討論中,開拓至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

內容。

在台灣各大學面臨少子化嚴峻環境的時刻,不同學校的通識老師應該思索如何依據

學生屬性與學校發展方向,去強化學生核心能力。臺北醫學大學以「培育兼具人文素養、

社會服務熱忱與國際觀之優質醫事專業人才」作為核心願景,因此在醫療專業人才的養

成教育中,也置入溝通能力的培養。若通識課程能提升學生職場競爭力,必然也能凸顯

通識教師的重要性。

四、反思能力是學生終身需要培養的能力

本課程所運用的反思書寫作業格式,是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在推動經典閱讀

課程時所使用,目的在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固定於每周課程結束後書寫,除了可以強

臺北醫學大學「自主學習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17

化該次課程的學習經驗外,更能增進學生的自我認同與自我理解。在本課程中,教師再

將學生沉澱書寫的反思成果帶到課堂分享,以不具名摘錄的方式直接互動,則更能有效

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強化自決與負責的態度。

五、生命教育為所有學生終身所需

大學通識教育之目的,在於培養兼具專業知識技能及全人品格之人材。透過通識教

育「通」的特質,能將專業的「專」進行全面而有機的整合與融通,最終協助學生由「匠」

而 為「師」,由「技」而近於「道」,因此生命教育的融入正可達到協助學生融通專業之

效果,為所有學生終身所需。

生命教育在大學教育現場的重要性,對醫學大學而言更為明顯。在台灣,醫學專業

的學生大多為教育競爭下的成功者,不論是家庭環境、成長歷程都相對順遂。然而,隨

著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及患者對自身就醫權益的重視,台灣過去數十年來的醫療

環境產生劇烈變化,醫療人員的專業權威受到挑戰,不再由醫師直接做出醫療決策。在

醫療行為的決策過程中,醫療人員自身的生命經驗與患者的生命經驗可能截然不同,必

須設身處境理解對方,進行良善的溝通,方能達到醫病雙贏的結果。

孫效智(2009)在提出生命教育的五個願景中特別強調,須建立生命教育跨科際的

學術研究,以及以生命教育為核心課程的大學通識教育;陳致宏(2011)則主張,通識

教育各領域中,以人文史哲領域課程最適合將生命教育課題融入課程。雖然《水滸傳》

一書所描繪的並非以生命教育為主的事件,但卻是中國經典中最著力於刻劃社會底層生

活的文學作品,書中所列出的各方好漢大多出身卑微,儘管努力奮鬥卻仍因時運不濟,

或天災或人禍,必須掙扎於生存與尊嚴之間。

教師在教授水滸傳過程中,引導學生藉由梁山好漢的生命經驗思考生命的限制,並

藉反覆討論挑戰原有的生活經驗與價值觀,架接出他們與他人間溝通同理心的橋樑,希

望能成為學生畢業進入職場後重要的禮物。一如 Huang (2012)所主張的:「我們必須竭

盡一切努力送給他們一雙手工縫製的精神皮鞋,使他們在大學畢業以後,能夠穿著走過

未來生命道路上的荊棘與苦痛,這才是我們這個教育工作最深刻的意義之所在。」

參考文獻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學富文化事業。

林繼偉(2002)。〈生命教育對後現代台灣社會問題的回應〉。《2002 年全國生命教育理論

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孫效智(2008)。〈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的通識教育〉。《通識在線》,19,3-5。

社會參與式課程小組任務之困境、效益與精進

孫效智(2009)。〈臺灣生命教育的挑戰與願景〉。《課程與教學》,12(3),1-26。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35,4-31。

陳立言(2004)。〈生命教育在台灣的發展現況〉。《哲學與文化》,31(9),21-46。

陳致宏(2011)。〈生命教育融入文史通識課程規劃之觀念與方法 ―以「寓言文學與生命

反思」課程為例〉。《關渡通識學刊》,7,149-171。

陳瑞玲、韓德彥(2015)。〈沒有教師的一堂課----翻轉教室自主學習效益及其促成要件〉,

《遠東通識教育學報》,第 9 卷,頁 1-19。

蔡元培(2001)。〈教育獨立議〉。載於楊東平(編),《大學精神》 (113 頁)。臺北市:

立緒文化。

錢致榕(2014)。〈大學通識教育的現況與未來展望〉。2014 公民素養與通識教育國際學

術研討會」,2014,11,14-15 於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韓德彥(2015)。〈從三國玩家變身三國專家〉,《關渡通識教育學報》,第 12 卷,頁 73-

88。

韓德彥(2016)。〈醫學大學學生倫理素養之提升----三國演義課程案例分享〉,《中國醫

藥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 20 卷,頁 1-24。

聶紺弩(2010)。《水滸四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Huang, C. C. (2012). College General Education as Life Education: A Personal Testimony.

Taiwan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9,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