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 污水罐倒塌之后2019/12/08  · 12 月3 日,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荡...

1
4 2019 12 8 www.jfdaily.com 816 021 雪 22899999 200041 CN 31 - 0001 穴 021 雪 56082146 43 穴 010 雪 64043655 100009 36 . 00 2 . 00 3100004000004 10 。”320 12 3 9 3 12 5 1 1 66 20 2 2 :“ ?” 。” 30 20 600 ?” 。” —— …… 3 ,“ 。” 。” 3 3 2 27 5 ,“ 。” 30 3 11 20 11 60 ,“ 。” 11 2 2 2 1 。” :“ 。” 90 。“ 。” 8 1 1.8 ”。 3 11 2 ”。 。” :“ 。” :“ ,‘ 。” 12 5 。” 50 ”。 1 ”, 30 3 。“ 2 。” 2 —— 1 。” 6 3 12 2 。“ 。” 。“ 。” 1 2013 5 4 3 ”。 。“ 。” 。” 11 6 :“ ?” 500 。” 400 17 ”。 ”, 205 64.05 ”。 2018 1983 1997 600 2.8 3 :“ 。” 52 。” 。“ 。” 1 2017 2017 820 8500 80% :“ 。” 20 10 2020 5 。“ 。” 1 10% 150 —— 。” 。“ ,” ,“ 。” VR ,” —— —— ”, 40 。“ 31。” 45 ”。 —— )。 …… 2010 …… 。“ 68 ,” 1 ”, 1 200 。” 。” ”, 。“ 。” 1000 70% ”。 。” 。“ 。”

Transcript of 视觉设计 污水罐倒塌之后2019/12/08  · 12 月3 日,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荡...

Page 1: 视觉设计 污水罐倒塌之后2019/12/08  · 12 月3 日,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荡 湾工业园区内的海宁市龙洲印染有限 责任公司污水厌氧罐倒塌,压垮附近两

4 特稿2019年 12月 8日 星期日

www.jfdaily.com

视觉设计:朱伟

本报社址:上海市延安中路 816 号 电话: 穴021 雪 22899999 邮政编码:20004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0001 上海市印刷:上报集团印务中心 电话: 穴 021 雪56082146

驻京办事处地址:北京市北河沿大街 43 号 电话: 穴 010 雪 64043655 邮政编码:100009 定价每月:36 . 00 元 今日零售:2 . 00 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100004000004

解放日报一键订阅

事故发生后,现场一片狼藉。污水厌氧罐坍塌后,连带着压垮了旁边的厂房车间。 张凌云 摄

污水罐倒塌之后■方梦庭 本报记者 张凌云 见习记者 巩持平

“总厂和将近 10 个分厂全都停了。”320国道旁龙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五分厂门口,在厂里工作了十几年的一位老工人说。

他说这话时,各家纺织厂的工人正匆匆把还没来得及印染的布料用推车拉出车间,装上货车,运回纺织厂。

12月 3日,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荡湾工业园区内的海宁市龙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厌氧罐倒塌,压垮附近两家企业车间,导致 9 人死亡。而近 3 年内,这家企业曾经多次因超标排放等原因受到行政处罚。

12月 5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倒塌的罐体呈浅绿色, 原形已难以辨认。

一块带旋梯的巨大残骸横卧于邻近的河上,百米之内弥漫着酸臭气味。事发时遭到罐体残骸冲击的村工业园区 1

幢厂房墙体和窗户都被损毁,发生伤亡最严重的 1楼,残骸直接穿墙而过。

66岁的荡湾村村民老严, 坐在自家小楼门前眺望着几百米外事故的发生地。老严是龙洲印染厂工作近 20 年的老员工。2年多前从印染车间调岗到污水处理车间。 那几个已经停止运作的污水罐,正是他曾经工作了 2年多的地方。

在事故现场的围墙外,一位附近印染厂的工人因好奇跑来一探究竟。他说:“我在的印染厂还在用那种敞口的污水处理池,这家厂的污水罐在本地十多家印染厂里算最先进的, 怎么就塌了?”

被污水冲垮的家庭

“其实我们之前没人知道这些大罐子是用来做什么的。” 在污水厌氧罐坍塌前,刘志从没想过,挨着自家布匹打卷厂不到 30米的巨大罐子, 会在一夜间毁了他的家。

刘志在污水厌氧罐倒塌 20分钟后赶到现场,他第一个看到的是脸已经全被污水染黑的父亲———当时从厌氧罐里顷刻间涌出的污水拐了个弯,把父亲冲到 600米远的地方。

“这是哪里?”他听到躺在地上的父亲哭着问。他们仅能凭着声音辨认。尽管当时天已黑, 刘志还是能看到厂区内遍地横流的污水,最深的地方没过了膝盖。

“当时他的屁股泡在水里,双腿都断了,我抱住他不敢动,只能一点点把他的腿放在旁边的布上。”刘志说。

刘志的哥哥———明瑞打卷厂老板当时也在场。他被布卷短暂地砸晕后醒来,挣扎着爬出布堆……但他的妻子和另外 3 名员工却被布匹重重地压倒在地,趴在污水里再也没有醒来。

刘志兄弟俩试图扒开满地的布匹救人。但是布匹被污水浸了个透,“特别重,我俩想要去抬,根本抬不动。”

现在刘志的父亲依然在海宁市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医生告知 “如果患者双腿创面清理不好,可能会面临截肢的危险。”

今年 3月,刘志家的明瑞打卷厂搬迁到现在的这片荡湾村工业园。工业园是去年刚落成的,有 3 幢工业楼。和刘志家的车间同在一层的还有 2家企业,

其中一家就是事故中也遭到重创的多彩纺织厂。在离罐体稍远些的纺织厂车间里,27岁怀孕 5个月的陈雨和丈夫一同在事故中失去生命。

陈雨的表舅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去救人,和隔壁的打卷厂一样,“他

们基本上都是被压死的。” 在这场事故中丧生的, 还有两名男性员工,都是 30岁左右的年轻人。

陈雨的表舅告诉记者,去年在当地拆违整治的行动中,他们刚刚把纺织厂从家后面的家庭作坊搬到事故发生地的车间,那里是荡湾村新建设的工业园区,一共 3 幢楼,是属于村集体的土地。

噩耗传来后,陈雨的母亲因承受不了打击住进医院。这对离世的小夫妻去年刚刚结婚, 陈雨今年怀孕了,

全家正满心期待着新生命。

如今“百年好合”的红色对联依然还贴在陈家的墙上,客厅却已成了灵堂。

11户村民的 20年

污水厌氧罐倒塌地仅一墙之隔,

是荡湾村 11户村民的居住地。

事故发生时,60多岁的陈芳在家中吃饭,听到一声闷闷的巨响,家中断电了,屋里漆黑一片,她冲到门外,

发现几十米外西边的河水正上下跳窜,“就好像是起了潮水一样。” 陈芳形容。

在家的村民都以为是地震了,一片漆黑中村民手拿手电筒四处探照。又过了几分钟,隔壁污水处理厂拿着手电筒的工人传来讯息:污水罐倒了。

11 户村民家中用电直到第 2 天中午才重新恢复。污水厌氧罐倒塌的2天 2夜里, 村民们一直在回想着二十多年里毗邻污水处理厂而居的种种后怕。

一位开土菜馆的中年女士向记者说起,家中买的小汽车的金属标志牌很容易生锈, 已经更换过好几次,

空调外机也常因为腐蚀生锈 1 年内需要多次修理。因为空气中总弥漫着一股酸性气味,她家挨着厂区的后窗从来不开。

尽管如此,相比五六年前,印染厂还在使用露天敞开式的污水处理池时散发的浓烈臭味,近几年相继建起的几座污水厌氧罐已经让这种气味缓解了不少。

“听厂里人说,这些罐子是镇上最新的设备污水处理设备。虽然空气里有时还会有一点酸臭味,但有时也闻不到。”一位村民说。只是来她家里做客的朋友却总和她开玩笑:“你们住在这里,就是在慢性中毒。”

在紧邻着污水处理车间一个污水厌氧罐的村民老孙的记忆里,上世纪 90年代初期, 龙洲的污水处理车间在印染厂生产车间投入使用两三年后建起。“建污水处理厂听说是因为上面的环保压力。”老孙说。

在选址时,污水处理车间厂房占据了 8户村民的自留地,不少地当时都种着水稻,村民们因为担心建成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厂方僵持了好一阵子。在厂方再三向村民承诺绝对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后,村民的土地以

1 亩 1.8 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龙洲印染厂。

然而污水处理车间建成后,无论是污水处理池还是现在的污水厌氧罐,

究竟是否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影响,还没有定论。陈芳的丈夫是村里的电工, 曾经在污水处理车间工作过两年多后辞职, 原因是 “气味太大受不了”。辞职以后 3 个多月,他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 不久以后因为癌细胞转移离世。

在污水处理车间建成后, 这 11户人家中先后又有 2 人被查出患有大肠癌。当记者询问多位高校环保专家当地村民先后患癌症是否与污水处理车间废水造成环境污染有关时,他们均表示“无法得出必然相关的结论”。

“污水处理系统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主要还是空气中的含硫化合物。”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范建伟告诉记者。

至于当地水源是否也曾经长期遭受污染? 范建伟的解释是:“可能性不大,废水经过处理后一般通过市政管道排出,不会直接排入附近河道。”

老孙也向记者提到这两年临近污水处理车间的河流水质在变好:“以前都是黑黢黢的河水,‘五水共治’以后颜色变浅了不少。”

据 “海宁发布”12月 5日发布的消息,事故发生后,已对相关河道水质进行监测,每两小时采样一次,附近水域已恢复正常。

家门口的“定时炸弹”

“挨着我们家那个罐,是五六年前最早建起来的,之后就是倒掉的那个。”

老孙指着大概 50米外依旧还矗立着的污水厌氧罐说。

他曾经设想过家门前这几个硕大的 “定时炸弹”出事的所有可能,却想不到是因为“罐子倒了”。

这个倒下的浅绿色的不锈钢罐体“大概容积有 1万立方米”,老孙曾经听废水处理车间的工人说起过。在老严记忆里, 倒下的那个污水罐大概有 30米高,直径至少有十多米。

3日当晚,老严听说厂里污水罐子倒了后, 第一时间在工友群里打听当晚值班工友的安全。“还好那晚上 2 个负责污水罐值班的工人都吃饭去了,如果像往常一样在罐顶作业,就没命了。”

他说。

而老严觉得让自己逃过一劫的,是大概 2 个月前在污水罐旁的那次车祸———厂里一辆负载着重物的铲车轮胎打滑后向正在工作的老严驶来,所幸只是双腿骨折了,但也正是因此老严已经 1个多月没去污水处理车间上班了,

当天也没出现在现场。

“每天盯住这几个污水处理罐,及时抽水、放闸就是我们的工作。”老严说和他同一工种工人共有 6 人,3 人一个班组每天 12小时 2班倒。

老严说自己每天重复最多遍的事是: 把印染厂里通过地下管道运来的污水, 从污水厌氧罐底部的地下蓄水装置“打”到罐体中。“如果污水量大,

放闸速度就快一点, 反之就慢一些。”

他说。

老严告诉记者,流入污水处理车间的污水, 都要经过多个工艺段的处理,

达到排污标准后才能出厂。“厂里也出现过几次自查污水处理后没达标的情况,值班的副总会马上打电话要我们多过滤几遍。”老严说。

在记者搜索的国内现有公开报道中,污水厌氧罐倒塌在全国曾有 1个先例:2013年云南普洱曼老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思茅区倚象镇纳吉村的厂

部发生厌氧罐垮塌,造成 5人死亡,4人受伤。

复旦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凌云介绍,

厌氧罐是印染厂处理废水的常用方法,

一般而言比较安全。厌氧罐是处理高浓度废水的关键环节, 废水进入厌氧罐,

厌氧菌等微生物将“吃掉”有害的化学物质或染料分子,比如亚甲基蓝、偶氮苯、蒽醌等分子,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附近居民闻到的“臭味”就和这些气体有关。

那么厌氧罐倒塌的原因究竟为何?

一位环境工程系的教授告知记者可能出现的 3种情况,其一是因为厌氧罐本体的结构强度不够,污水进入后底部压力过强导致罐体坍塌;其二是厌氧罐使用一段时间后,含硫物质和其他腐蚀介质对罐体本身产生了腐蚀破坏,致使罐体强度不够;第三种可能是罐体顶部的三相分离器没有正常运行,造成罐体内压力变化,若厌氧罐排气阀没有及时打开, 产生的大量气体可能会将厌氧罐“撑爆”。

老严和其他污水处理车间的工人都有厂里发的防护服,但是每次他们在罐体上下处理污水时都没有穿防护服的习惯。“我上班的这两年反正没有见过有人来检修这几个污水罐。”老严说。

“要么就是龙洲污水处理车间拆掉,不然就让我们搬走。”事故发生后,

11户村民的代表曾经郑重告诉村委会他们彻底摆脱这家印染厂的决心。

6日中午, 老严指着家门外和事故发生地相向的一面,龙舟印染厂生产车间的锅炉说:“那个锅炉挨我们家也就百米的样子,其实也挺后怕的,万一爆炸了呢?”老严家所在的,是荡湾村另一片几十户人家的集中居住地,不少家庭工坊中还堆积着成批的库存布。

乡镇印染龙头企业

龙洲印染厂生产车间和污水处理车间相隔 500米, 被一条 “园区路”隔开。这条数百米长的街上,有不下百家库存布销售店面。

“每个村的印染厂一般都沿河而建,方便取用除尘降温用水;纺织厂和打卷厂也挨着印染厂近的地方生产,这是一种默契。” 园区路上一位开设库存布铺面的老板说。

刘志告诉记者,自家 400多平方米的厂房收 17万元的年租在当地算很高的,但他们选址在这里是因为“距离镇上不少布厂近”。

“许村老板”,这是当地人对经济富裕的许村镇人普遍的称呼。当地大部分家庭都在从事家纺生产或者是相关贸易。 海宁传统的三大产业支柱是皮革、

经编、家纺,许村镇独占家纺一项。根据海宁市工商联上半年数据, 许村镇 205

家家纺企业工业产值为 64.05 亿元。这些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家庭纺织作坊,是当地乡镇小企业产业发展的缩影。

纺织厂、印染厂、打卷厂在这里集群,形成松散的上下游生产关系。而龙

洲印染,是当地人眼中的“印染龙头企业”。根据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8年底的报道显示:龙洲印染的前身许村印染总厂创办于 1983年, 是一家镇办集体企业,1997年转制民营企业, 目前有员工近 600人、固定资产 2.8亿元、年销售 3

亿元。

尽管自己的腿遭遇了工伤,自己工作的地方在事故中被毁,但是老严对龙洲印染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俞炳良评价依旧是正面的:“老板平时对工人都很好,就像是隔壁邻居一样的,平时对印染品的质量要求也很高,经常自己跑到生产车间里把关。”

俞炳良姐姐事发后从老家绍兴赶到了海宁许村厂区内,她告诉记者:他弟弟今年 52 岁,在绍兴老家学的印染手艺。二十岁出头时,因为技术过硬被许村当地的工厂请来做技术工人。此后他一直在许村的村镇印染企业工作,逐渐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慢慢发展壮大。

“俞炳良对印染这个行当是很痴迷的。 他年轻时在家就会自己养蚕做丝,

研究印染工艺。”她说。这次她特地从绍兴老家赶来,就是为了去厂里安抚一下弟媳和侄子。“家里老人听说这种事,身体一下子就垮了。”她说。

而在距离龙舟印染厂大约 1 公里外的荡湾印染厂内,一位本地的企业负责人凌云松对俞炳良的印象是:几乎就像是半个许村本地人,平时也比较热心海宁当地的公益事业,是海宁市社会福利企业协会的会长。

根据龙洲印染厂附近的荡湾村居民和厂里工人回忆,近五六年龙洲印染厂的老板因为环保等方面的压力,已经把厂房内许多车间都外包给了别的小老板,而自己负责总厂和整个排污系统的运营。

记者发现,2017年浙江省发改委下发的京津冀及重点地区污染治理工程2017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第二批)浙江分解计划中,海宁市龙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站综合提升及锅炉脱硫、脱硝技术改造项目,曾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 820万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龙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曾经投资 8500 万元,用于污水综合提升改造工程, 用全生化处理工艺,确保污泥量下降 80%。俞炳良去年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印染企业, 污染产生在所难免,

但是有污染就必须治理、 有污染就必须治好,这是企业的责任,这是对青山绿水的负责。”

就在企业改进排污科技的这几年里,也正是当地对印染行业的监管治理在不断加强。 在不少当地人的记忆里,

镇上的印染厂在两三年里, 从近 20家缩减到了 10家以内。去年,海宁市印发的《振兴实体经济改造提升印染行业实施方案》中提到:计划到 2020年底通过“打造培育一批优秀企业、 整治提升一批中游企业、兼并重组(关停退出)一批落后企业”的手段,促使印染企业亩均税收明显提升;排污强度和增加值能耗明显下降;为海宁特色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凌云松的印染厂采用的依旧是 5

个敞口式的污水处理池,按照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后,污水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龙洲厂出事后,我们这里几乎每天要来好几拨检查安全生产的人。”他说。

(文中附近村民和遇难者及其家属均为化名)

职教“订单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上接第 1版)与此同时,专业布局中

的加减法也做得更坚定。上海支持相关应用型本科开设人工智能、 大飞机制造、大数据等领域相关专业。针对已有专业设置但人才缺口较大的专业, 如学前教育、养老护理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

通过新增专业点、扩大培养规模、加强在职培训等方式, 加快培养力度和规模。中高职院校不再新增金融类专业,现有专业逐步调整关闭;关闭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仪表安装等不符合上海产业发展的专业。仅去年一年,中高职院校调整或关闭了 10%近 150个专业点。

聚焦智能时代,锻造新的价值此前一场全国性专项职业技能大赛

上,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比赛设备全部由业内生产厂家免费提供,赞助方格外积极踊跃。 一家跨国企业负责人坦言,

“当前机械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紧缺, 有些地方设备卖出去,却没人会操作。支持职业教育,也是自身长远利益。”

随着技术能级提升,以“智能制造”为目标的产业转型进程中,并非简单以工业机器人代替劳动力。 在降低低端劳动者需求的同时, 恰恰赋予一线生产者更高的技术技能要求,以及更高的劳动价值。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职业教育,如何接招?

去年起,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开出了“人工智能”专业。“我们的人工智能,专业方向是服务,”面对疑惑,校长李小华道出自己的想法,“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技术,将落地到生活的各个应用场景中, 智慧旅游、家电家居,甚至图书馆、超市,包罗万象, 这些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我们的传统优势专业可以紧密结合。”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战略性技术,它将渗

透到每一个行业, 甚至可能在几年内改变、颠覆、取代现在的很多岗位。学校的专业布局调整优化要注重新旧动能转换,打破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推动跨专业融合发展。

如今,李校长的思考,正一步步付诸实践。不久前,学校与企业共建教育部 VR

重点实验室,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教育领域,与企业及大型创新基金的合作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应产业之变而变,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下, 找到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路径, 成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就现代职业教育新的定位与价值所在。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我们打破了原有院系间的墙,”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杨秀英介绍,

校内两个“王牌学院”电子技术与工程、通讯信息工程融合起来, 开出了新的专业群———智能服务与管理,希望培养出跨界能力较强的学生。中德工程学院、机械能源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大飞机相关人才———为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订单培养的“大飞机班”,已有了两届学生,每班40人,专攻飞机机械及电子维修。

值得一提的是,在订单班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师资融合,一方面,上飞关于飞机制造维修的标准, 直接进课堂;同时,开班一年半以来,学校老师分批去企业,直接挂职。“这个班太热门了,我们都是优中选优, 学生选拔比例高达 3:1。”杨秀英说。

吸引顶尖人才,蕴养大国工匠三个月前的第 45 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中国代表团实现奖牌“大丰收”。其中,

上海选手在“车身修理”和“花艺”两个项

目上的金牌获得者徐澳门、陆亦炜,分别与该项目上届冠军来自同一所学校———

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以及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培养出一位又一位金牌选手,建立项目优势……这其中熠熠生辉的,是上海职教培育更多青年顶尖人才、蕴养大国工匠的初心。

业内专家指出,全球来看,支撑产业发展的动能转换,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培养更多具有学习迁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具有远大志向的青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

在学校个体实践之外,本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整体提升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水平线。

一条时间脉络展示分明:2010 年,

本市开启中高职贯通试点,之后不断扩大试点;四年后,中本贯通试点迈出第一步……近年来,上海职业教育“立交桥”

越来越宽,已初步形成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纵向完整的培养体系。

今年,上海首次新增两所“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震旦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中之一, 招生专业为护理和会计。“护理,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专业,这次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共招生 68人,” 副院长乔刚说,上海对护理人才的规格将不断上移,护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起始于大专及以上,

中专学历显然不能满足上海城市向高端发展的需求。 培养适应护理行业发展趋势、适应工作变化、具有一专多能的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一种趋势。据悉,这一学制下的护理专业学生,将按照医院各专科进行多个科目的轮岗实训,同时将强化外语能力教学,参加国际专业资质考核。

宝武区块链惠及全国千家中小企业(上接第 1版)

诞生在上海的通宝,并非数字货币,而是一种在具体的实体产业内流通、 以信用为核心的数字凭证。与实体产业紧紧捆绑,意味着它很难成为外界“炒作对象”,不会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和影响。

脱虚向实、融入实体后,人们发现区块链技术确确实实在降低风险,而非增加风险。有了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和数字凭证,钢铁产业链上的信用点联结成链、 成网,

开始形成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生态圈。生态圈内,钢铁业龙头企业可以非常容易地将自身信用资源向产业链上的中小民营企业分享传递, 依靠来自区块链的信用背书,小企业可以利用像宝钢股份那样的大企业信用等级享受低成本融资。

投入运营仅 1年,上海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累计通宝交易规模已超 200亿元,中国宝武成员单位及上下游战略客户中,已有近百家优质企业借助通宝开展业务。这些优质企业中不乏一些具有成为链上核心的企业,比如,宝钢股份就已实现区块链通宝应用的常态化。

信用就像是纽带,一头连着小企业融资, 一头连着监管和风控。

当信用上链,融资容易了,风险也随之大幅下降。一年来,上海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通过多维度整合信息上链,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掌握中小企业真实业务往来与经营状况,从而防范金融风险。

“过去监管资金去向一直是难点, 现在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有

了更有效的手段。”陈然说。

“我们在试点开展区块链平台服务过程中始终主动拥抱监管,与监管机构共同研究运用金融科技建立更为有效的监管方式。” 欧冶云商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欧冶方面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传统模式与新模式之间不断比较实践、总结经验、持续优化,目前已在智能合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链接更多可能上海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运

营一年之后,欧冶云商又有了新的发现: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后,链条正变得越来越长,金融服务的半径不断延伸。

传统服务模式中,金融机构看钢铁产业链上众多中小企业,总是“隔了一层纱”,距离远了,感觉则更加模糊。在钢铁产业中,像中国宝武这样的核心企业总是比金融机构更了解产业。“通过建设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上海的金融机构更容易沿着钢铁产业链在上下游找到希望对接的服务主体。” 金融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推动上海金融中心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中国宝武发现,如今区块链上的 1000多家中小民营企业, 其中一半分布在长三角三省一市,70%

的资金去向也是长三角地区,平台上首单业务服务对象就是浙江一家小企业。

制造业发达、民营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 是中国钢铁贸易最发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过去上

海金融机构对钢铁行业的服务重心以上海本地为主, 区块链正在帮助金融服务打破区域边界, 推动要素资源自由流动, 促进长三角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钢铁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也从另一个层面感受到区块链带来的“边界拓展”。他们不只是融资更容易,还可通过大宗商品区块链平台和相关区块链技术,进行采购、物流、加工、

保险等业务场景的链接。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在欧冶云商的帮助下试点相关场景,一个集贸易、物流、金融于一体的钢铁产业区块链生态圈已在眼前。

在上海, 钢铁是区块链技术融入实体产业的第一站, 从钢铁业出发,区块链在更多领域的新应用值得期待。

“比如宝钢是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汽车板供应商。钢铁和汽车两大行业之间,可以通过区块链,挖掘更多的服务对象。”陈然介绍,欧冶云商已经开始瞄准汽车、装备制造等上海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拓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下,核心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点进行更好地产业协同, 输出信用资源,让金融资源更精准配置,政策优惠更有的放矢。“比如, 在扶持特定产业时,

可以围绕重点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为配套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政策和金融扶持。”

中国宝武方面透露,近期还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跨境应用,计划利用上海自贸区开放政策, 开展国际合作,以区块链技术推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的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