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走进生活 国情教育 港香 声音 牺牲民生福祉 原来这样生...

1
04 04 台港澳周末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责编:汪灵犀 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编:汪灵犀 邮箱:[email protected] 声音 声音 让孩子们走进生活 叶伟仪是土生土长的香港 人,做过多年历史课教师,深知 历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 性,也对香港历史文化教育的尴 尬现状颇有感触。 “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人 们更多关注金融、科技、经营这 些实用领域,历史文化长期受到 忽视,久之,社会变得愈发功 利。”叶伟仪说,“对一个社会来 说,价值观的教育其实更重要, 这是做人的根基,而中华文化为 之提供了丰富的养分。特别是在 青少年时期,多了解吸纳中华文 化的精髓,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价 值观,明事理辨是非。” “国情教育和家国认同,对 当下的香港青少年十分必要。” 他说,“青少年对国家的历史和 文化越有敬意,对国家和民族就 越有认同和承担。” 不只是历史,对于当代中 国,香港学生也缺乏足够的了 解,有的对内地的认识还很偏 颇。“偏见来自无知。”叶伟仪 说:“内地发展迅猛,几年不 见,都会变得认不出,而许多香 港年轻人对内地的认识还停留在 多年前,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和 交流来增进了解。” 叶伟仪曾带领学生团队去湖 北考察,在经过一个普通社区超 市时,他临时起意让旅游车停下 来,带学生到超市转转。学生们 都没想到,在这个普通的超市 里,不仅货品丰富、整洁干净, 而且有先进的电子支付,还实行 环保的限塑令。这让香港学子大 开眼界。 “什么是教育?不是只有老 师站在课堂上,拿着教材照本宣 科才是,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在 体验中获得认知,效果可能更 好。”叶伟仪说。 玩转视觉影像技术 “新一代年轻人是在影像世 界长大的,我们做教育,需要思 考如何创新我们的教学形式,更 好地适应孩子们的学习需要。” 叶伟仪说。 在叶伟仪眼里,历史课非但 不枯燥,而且“非常有趣”,但 需要有心人加入新鲜的创意、丰 富的视觉影像和多媒体的教学方 式等,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将于 10 月正式推出的免费阅读平台“篇 篇流萤”,配合不同年级的课程 内容,精选文章系统编排,并规 划成阅读计划日程表,引导学生 进入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宝库。一 名学生全年可阅读约 110 篇文章。 登录筹备中的“篇篇流萤” 网页,页面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翔实,还有两个小宠物“墨砚” 和“伴读书虫”在旁“伴读”。 平台设计了一套 20 个级别的晋级 系统,模仿科举制和明清九品官 制,学生凭积分可“步步高 升”,还可进入“排名龙虎榜”。 线下则安排了多元的延伸活动, 高手们可以在线下大赛中一决高 下,还可以参加一系列相关主题 活动。 配合香港中学的通识教育课 程,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推出了 虚拟学习旅程资源,包括网上中 国国民生活展览馆和VR内地城 乡之旅。为此,他们专门邀请北 京、上海、广东和广西的城乡居 民,拍摄反映当地生活的360度 全景照片,配合VR技术,让学 生“实地”观察中国内地最真实 的面貌。“我们所有的设计不光 是好玩有趣,更要结合学校课程 的教学要求,结合知识点进行设 置。”叶伟仪说。 拓展更多教育资源 “灿烂的中国文明”是香港 中国文化研究院旗下的香港著名 历史文化资讯网站,2003年获得 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颁发的世界 最佳文化网站大奖。网站目前汇 集了300多个历史文化专题,现 已成为他们做教育平台的重要资 源库。 依托这一资源库,香港中 国文化研究院为学校提供了更 为多元化的选择,开学季他们 将推出“中国历史文化推广计 划”,免费支援超过百间香港中 小学校举办“文化日”活动。 围绕古代天文历法、二十四节 气、抗日战争与香港沦陷,以 及中国古代科学等主题,目前 已制作了完备的展板和教材套 装,将免费供学校使用。 展板内容丰富有趣,比如 “传统节日知多少”专题,谈到 “冬至”,介绍了祭神、祭祖、 敬老、辟邪等习俗,展示了汤圆 等节令食品;说到“七夕”,不 仅有传说故事,有祭拜习俗和各 种“巧食”,还讲述了“七夕” 游戏。 目前,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赠送了1000副VR眼镜给多所中 学,用过的老师都反馈“效果非 常好”。叶伟仪希望将来能更多 地借助电子科技工具,拓展教学 资源。 据新华社电 国情教育 原来这样生动有趣 国情教育 原来这样生动有趣 一个小书童,通过答题攒500 分可以当秀才,2000分可以当进 士,解锁更多头像、表情和服饰。 这是在玩游戏吗?不是,这是香港 学生在网上阅读中华历史文化经典 的一个场景。 戴上 VR 眼镜,瞬间“来到”广 西乡村,身临其境观察乡村生活实 景,体验村民日常生活。这是旅游 吗?不是,这是香港师生在使用 《中国国民生活面面观》电子课件 了解当代中国。 “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帮助 香港学生认识祖国灿烂的历史文 化,了解当代中国,是我们创立教 育平台的初心和使命。”香港中国 文化研究院院长叶伟仪说。 民进党当局近期下令 开放含瘦肉精的美国猪肉 等进口台湾,并称现在是 商签“台美双边贸易协 定”绝佳时机。一些大陆 专家就此表示,“台美双边 贸易协定”一旦签署,将 对台湾诸多产业造成巨大 冲击。民进党当局为谋政 治私利,不惜以牺牲台湾 经济利益和民生福祉为代 价讨好美国,是不折不扣 的“媚美卖台”。现将两名 专家观点摘编如下: 民进党当局不顾岛内 民意强烈反弹,为政治目 的执意开放有问题的美国 农畜产品进口,损害岛内 民众的健康福祉,意图以 此换取美方的政治支持, 包括谋求推动“台独”和 在岛内长期“执政”,无疑 打错了算盘。过去几十年 里,在经贸问题上美国对 台湾从来没有“手软”。如 果双方开始谈判,美国肯 定会提出更高要价,迫使 台湾在服务贸易、投资、 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 面做出让步。 台湾业界并未做好对 美开放的准备。在此情况 下,“倚美”“媚美”的民 进党当局若执意开放,真 是将台湾百姓福祉与业界 利益当作自己的政治交换 品,对台湾经济民生而言 是非常危险的。 民进党当局一心向美 国靠拢,以经济代价换取政 治利益,搞经济上的“倚美 谋独”“亲美疏陆”,吃亏受 害的是台湾老百姓,台湾经 济必将付出高昂代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 民进党当局宣布开放含瘦肉精的美猪进 口,不但给台湾民众带来巨大的健康风险, 还冲击岛内相关产业,将给台湾猪农带来灭 顶之灾。如果台美商签“双边贸易协定”,美 国还会要求台湾开放其他农产品进口,将有 更多台湾农民的生计受到威胁。 民进党当局不顾一切拉近与美国的关 系,试图绑上当下的“美国战车”,这是牺牲 台湾的长远发展利益,为民进党当局眼前的 政治私利服务,贻害无穷。 今年头7个月,尽管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 影响,但台湾对大陆出口逆势上扬,总额创历 年同期新高。台湾未来更应依托大陆市场发展 经济,两岸应携手发展经济、造福民生。民进党 当局罔顾台湾民众利益,舍近求远走“经济脱 中”的邪路,必将遭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其政治 骗术很快会被台湾民众看清揭穿。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 盛九元 打造“自行车城市”,推动骑行文化, 是台北市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规划。日前, 这一规划有新的突破。台北市斥资1800万 元新台币、历经 4 个月,在观山河滨公园打 造的全市首个自行车公路赛练习场,对外 开放使用。连续过弯、U 形弯等专业赛道, 让前来体验的市民和运动员大呼过瘾,并 认为此举让骑行环境更便捷、安全。 规划 10 年路网 台湾素以优质自行车设计制造闻名, 拥有像捷安特、美利达等几大自行车品 牌。自行车骑行,是台北市最热门的运动 之一,但随着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加,旧有 的资源已逐渐无法支撑众多爱好者日常活 动。台北市长柯文哲日前宣布,台北市将 出台政策,规划 10年自行车路网,只要道 路宽度达到 30米以上,就配备自行车专用 道。台北市交通局补充表示,他们今年已 经做好规划,完成市中心2条自行车道的 标线。 10年路网计划出台后,台北市交通局 针对目前路面宽度 30米以上的路段,已列 出十几条可行性自行车道设计。交通局负 责人表示,其他路线则还在研议,若确定 后将召开说明会与民众沟通。 台北市政府花大力气修缮自行车道, 也与越来越多市民、观光游客使用台北共 享微笑自行车来作为主要通勤、短程移动 工具有关。自行车道使用量大增,倒逼城 市交通规划升级,台北市自行车道初具规 模。截至2015年,台北市区自行车道已达 382公里,河滨自行车道总长有112公里, 搭配 10 个河滨自行车租借站以及全市 2.6 万 个自行车停车位。 推动硬件建设 自行车道扩充只是打造“自行车城 市”的一个环节。柯文哲表示,未来几年 台北市将陆续推动自行车硬件建设,包括 台北共享微笑自行车 1.0升级为 2.0,停放站 点数量由 400 个增至 1200 个等。 多年前,在台北市区里骑自行车可是很 危险,马路全部被汽车、摩托车占得满满的, 它们在自行车后面不耐烦地猛按喇叭,或是 从旁呼啸而过,让骑行者惊心动魄。 从2007年起,台湾的自行车销量猛 增,骑行文化也逐渐流行开来。台北市政 府为满足民众骑行需求,推出打造“自行 车城市”规划。最近正在规划的“大纵走 串联河滨”自行车道,民众可从台北市动 物园地铁站租借共享微笑单车,骑行约38 公里河滨自行车道,行经圆山及关渡,一 路风景,非常惬意。 助力城市经济 台北市首个自行车公路赛练习场对外 开放后,即举办了首届“2020台北市城市 杯绕圈赛”,吸引岛内37个队伍275名选手 参赛。台北市体育局运动设施科科长刘哲 明受访时表示,这个练习场采用环形双圈 设计,大圈长 1000 米、小圈 500 米,车道宽 度 10米,满足不同训练需求,一次约可容 纳 100 人练习使用。 柯文哲希望借打造“自行车城市”,多 多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包括自行车环台 赛,大力推广自行车观光旅游市场,助力 城市经济发展。 2016年,台北市曾主办过全球自行车 城市大会,不仅为台北带来都市规划、交 通运输、健康休闲等领域的发展,也带动 台湾自行车产业经济发展。业界专家认 为,现今“自行车经济”仍大有可为。 台北打造“自行车城市” 本报记者 汪灵犀 台北打造“自行车城市” 本报记者 汪灵犀 为优化澳门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提高其整体服务水 平的同时保留特色风格,澳门近来推出“特色店计划”。 参与计划的商户,可获更多线上线下宣传,同时能获得 关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计划推出以来获得不少 参与商户的认同与欢迎,并不断有新的商户申请加入。 澳门经济局职员在为商户讲解管理系统使用方法。 最近新加入的特色店获颁荣誉证书。 资料图片 使香港学生正在使用“篇篇流萤”网上阅读平 台学习。 资料图片 叶伟仪在介绍《中国国民生活面面观》电子 课件。 资料图片

Transcript of 让孩子们走进生活 国情教育 港香 声音 牺牲民生福祉 原来这样生...

  • 0404 台港澳周末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责编:汪灵犀 邮箱:[email protected]责编:汪灵犀 邮箱:[email protected]

    声音声音

    看香

    港港

    说台湾

    让孩子们走进生活

    叶伟仪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做过多年历史课教师,深知历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也对香港历史文化教育的尴尬现状颇有感触。

    “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人们更多关注金融、科技、经营这些实用领域,历史文化长期受到忽视,久之,社会变得愈发功利。”叶伟仪说,“对一个社会来说,价值观的教育其实更重要,这是做人的根基,而中华文化为之提供了丰富的养分。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多了解吸纳中华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明事理辨是非。”

    “国情教育和家国认同,对当下的香港青少年十分必要。”他说,“青少年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越有敬意,对国家和民族就越有认同和承担。”

    不只是历史,对于当代中国,香港学生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有的对内地的认识还很偏颇。“偏见来自无知。”叶伟仪说 :“ 内 地 发 展 迅 猛 , 几 年 不见,都会变得认不出,而许多香港年轻人对内地的认识还停留在多年前,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和交流来增进了解。”

    叶伟仪曾带领学生团队去湖北考察,在经过一个普通社区超市时,他临时起意让旅游车停下来,带学生到超市转转。学生们都没想到,在这个普通的超市里,不仅货品丰富、整洁干净,而且有先进的电子支付,还实行环保的限塑令。这让香港学子大开眼界。

    “什么是教育?不是只有老师站在课堂上,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才是,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在体验中获得认知,效果可能更好。”叶伟仪说。

    玩转视觉影像技术

    “新一代年轻人是在影像世界长大的,我们做教育,需要思考如何创新我们的教学形式,更好地适应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叶伟仪说。

    在叶伟仪眼里,历史课非但不枯燥,而且“非常有趣”,但需要有心人加入新鲜的创意、丰富的视觉影像和多媒体的教学方

    式等,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将于 10

    月正式推出的免费阅读平台“篇

    篇流萤”,配合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精选文章系统编排,并规划成阅读计划日程表,引导学生

    进入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宝库。一名学生全年可阅读约110篇文章。

    登录筹备中的“篇篇流萤”

    网页,页面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翔实,还有两个小宠物“墨砚”和“伴读书虫”在旁“伴读”。平台设计了一套20个级别的晋级系统,模仿科举制和明清九品官制 , 学 生 凭 积 分 可 “ 步 步 高升”,还可进入“排名龙虎榜”。线下则安排了多元的延伸活动,高手们可以在线下大赛中一决高下,还可以参加一系列相关主题活动。

    配合香港中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推出了虚拟学习旅程资源,包括网上中国国民生活展览馆和 VR 内地城乡之旅。为此,他们专门邀请北京、上海、广东和广西的城乡居民,拍摄反映当地生活的 360 度全景照片,配合 VR 技术,让学生“实地”观察中国内地最真实的面貌。“我们所有的设计不光是好玩有趣,更要结合学校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知识点进行设置。”叶伟仪说。

    拓展更多教育资源

    “灿烂的中国文明”是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旗下的香港著名历史文化资讯网站,2003年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颁发的世界最佳文化网站大奖。网站目前汇集了 300 多个历史文化专题,现已成为他们做教育平台的重要资源库。

    依托这一资源库,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为学校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开学季他们将推出“中国历史文化推广计划”,免费支援超过百间香港中小 学 校 举 办 “ 文 化 日 ” 活 动 。围绕古代天文历法、二十四节气、抗日战争与香港沦陷,以及中国古代科学等主题,目前已制作了完备的展板和教材套装,将免费供学校使用。

    展板内容丰富有趣,比如“传统节日知多少”专题,谈到“冬至”,介绍了祭神、祭祖、敬老、辟邪等习俗,展示了汤圆等节令食品;说到“七夕”,不仅有传说故事,有祭拜习俗和各种“巧食”,还讲述了“七夕”游戏。

    目前,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赠送了 1000 副 VR 眼镜给多所中学,用过的老师都反馈“效果非常好”。叶伟仪希望将来能更多地借助电子科技工具,拓展教学资源。

    (据新华社电)

    国情教育原来这样生动有趣

    陆 敏

    国情教育原来这样生动有趣

    陆 敏

    一个小书童,通过答题攒 500分可以当秀才,2000 分可以当进士,解锁更多头像、表情和服饰。这是在玩游戏吗?不是,这是香港学生在网上阅读中华历史文化经典的一个场景。

    戴上VR眼镜,瞬间“来到”广西乡村,身临其境观察乡村生活实景,体验村民日常生活。这是旅游吗?不是,这是香港师生在使用《中国国民生活面面观》电子课件了解当代中国。

    “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帮助香港学生认识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当代中国,是我们创立教育平台的初心和使命。”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叶伟仪说。

    民进党当局近期下令开放含瘦肉精的美国猪肉等进口台湾,并称现在是商 签 “ 台 美 双 边 贸 易 协定”绝佳时机。一些大陆专家就此表示,“台美双边贸易协定”一旦签署,将对台湾诸多产业造成巨大冲击。民进党当局为谋政治私利,不惜以牺牲台湾经济利益和民生福祉为代价讨好美国,是不折不扣的“媚美卖台”。现将两名专家观点摘编如下:

    民进党当局不顾岛内民意强烈反弹,为政治目的执意开放有问题的美国农畜产品进口,损害岛内民众的健康福祉,意图以此换取美方的政治支持,包括谋求推动“台独”和在岛内长期“执政”,无疑打错了算盘。过去几十年里,在经贸问题上美国对台湾从来没有“手软”。如果双方开始谈判,美国肯定会提出更高要价,迫使台湾在服务贸易、投资、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出让步。

    台湾业界并未做好对美开放的准备。在此情况下,“倚美”“媚美”的民进党当局若执意开放,真是将台湾百姓福祉与业界利益当作自己的政治交换品,对台湾经济民生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民进党当局一心向美国靠拢,以经济代价换取政治利益,搞经济上的“倚美谋独”“亲美疏陆”,吃亏受害的是台湾老百姓,台湾经济必将付出高昂代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

    民进党当局宣布开放含瘦肉精的美猪进口,不但给台湾民众带来巨大的健康风险,还冲击岛内相关产业,将给台湾猪农带来灭顶之灾。如果台美商签“双边贸易协定”,美国还会要求台湾开放其他农产品进口,将有更多台湾农民的生计受到威胁。

    民进党当局不顾一切拉近与美国的关系,试图绑上当下的“美国战车”,这是牺牲台湾的长远发展利益,为民进党当局眼前的政治私利服务,贻害无穷。

    今年头 7个月,尽管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台湾对大陆出口逆势上扬,总额创历年同期新高。台湾未来更应依托大陆市场发展经济,两岸应携手发展经济、造福民生。民进党当局罔顾台湾民众利益,舍近求远走“经济脱中”的邪路,必将遭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其政治骗术很快会被台湾民众看清揭穿。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

    牺牲民生福祉

    民进党当局是真卖台

    打造“自行车城市”,推动骑行文化,是台北市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规划。日前,这一规划有新的突破。台北市斥资 1800 万元新台币、历经4个月,在观山河滨公园打造的全市首个自行车公路赛练习场,对外开放使用。连续过弯、U形弯等专业赛道,让前来体验的市民和运动员大呼过瘾,并认为此举让骑行环境更便捷、安全。

    规划10年路网

    台湾素以优质自行车设计制造闻名,拥有像捷安特、美利达等几大自行车品牌。自行车骑行,是台北市最热门的运动之一,但随着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加,旧有的资源已逐渐无法支撑众多爱好者日常活动。台北市长柯文哲日前宣布,台北市将出台政策,规划 10 年自行车路网,只要道路宽度达到 30 米以上,就配备自行车专用道。台北市交通局补充表示,他们今年已经做好规划,完成市中心 2 条自行车道的标线。

    10 年路网计划出台后,台北市交通局针对目前路面宽度 30 米以上的路段,已列出十几条可行性自行车道设计。交通局负责人表示,其他路线则还在研议,若确定后将召开说明会与民众沟通。

    台北市政府花大力气修缮自行车道,也与越来越多市民、观光游客使用台北共享微笑自行车来作为主要通勤、短程移动工具有关。自行车道使用量大增,倒逼城市交通规划升级,台北市自行车道初具规模。截至 2015 年,台北市区自行车道已达382 公里,河滨自行车道总长有 112 公里,搭配10个河滨自行车租借站以及全市2.6万个自行车停车位。

    推动硬件建设

    自行车道扩充只是打造“自行车城市”的一个环节。柯文哲表示,未来几年台北市将陆续推动自行车硬件建设,包括台北共享微笑自行车1.0升级为2.0,停放站点数量由400个增至1200个等。

    多年前,在台北市区里骑自行车可是很危险,马路全部被汽车、摩托车占得满满的,它们在自行车后面不耐烦地猛按喇叭,或是从旁呼啸而过,让骑行者惊心动魄。

    从 2007 年起,台湾的自行车销量猛增,骑行文化也逐渐流行开来。台北市政府为满足民众骑行需求,推出打造“自行车城市”规划。最近正在规划的“大纵走串联河滨”自行车道,民众可从台北市动物园地铁站租借共享微笑单车,骑行约 38公里河滨自行车道,行经圆山及关渡,一路风景,非常惬意。

    助力城市经济

    台北市首个自行车公路赛练习场对外开放后,即举办了首届“2020 台北市城市杯绕圈赛”,吸引岛内 37个队伍 275名选手参赛。台北市体育局运动设施科科长刘哲明受访时表示,这个练习场采用环形双圈设计,大圈长1000米、小圈500米,车道宽度 10 米,满足不同训练需求,一次约可容纳100人练习使用。

    柯文哲希望借打造“自行车城市”,多多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包括自行车环台赛,大力推广自行车观光旅游市场,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2016 年,台北市曾主办过全球自行车城市大会,不仅为台北带来都市规划、交通运输、健康休闲等领域的发展,也带动台湾自行车产业经济发展。业界专家认为,现今“自行车经济”仍大有可为。

    台北打造“自行车城市”本报记者 汪灵犀

    台北打造“自行车城市”本报记者 汪灵犀

    为优化澳门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的同时保留特色风格,澳门近来推出“特色店计划”。参与计划的商户,可获更多线上线下宣传,同时能获得关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计划推出以来获得不少参与商户的认同与欢迎,并不断有新的商户申请加入。

    ▲ 澳门经济局职员在为商户讲解管理系统使用方法。▼ 最近新加入的特色店获颁荣誉证书。

    (资料图片)

    台北市首个自行车公路赛练习场开

    放使用,吸引不少自行车爱好者前来。

    (资料图片)

    ▲ 香港学生正在使用“篇篇流萤”网上阅读平台学习。 (资料图片)

    ▼ 叶伟仪在介绍《中国国民生活面面观》电子课件。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