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用双手“加工”幸福生活 -...

1
每天早晨,在钵池山公园, 一百多位市民跳起欢快的曳步 舞,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 融媒体记者 徐红军 曳步舞跳起来 融媒体记者 胡适之 顾伊荻 本报讯 日前,淮阴师范学院 “槐青”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暑期时 光,深入景区、社区,倡导市民文明 出游。 在市楚秀园景区门口,志愿者 们身穿红马甲,分为两个小队,一队 在景区出入口协助工作人员将游客 的电动车摆放整齐,另一队进入到 景区内,在游船码头、荷花池、雕塑 广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维护秩序, 为游客提供路线指引等服务。“您 好,请到入口处有序排队,不要拥 挤。”“女士,麻烦看管好您的小孩, 不要随意攀爬雕塑。”“小朋友,吃剩 的冰淇淋包装纸不可以乱扔,前面 右转不远的地方就有垃圾桶哦。”除 了耐心地做好引导服务,志愿者们 还不遗余力地提醒游客注意保护景 区环境卫生,遵守景区秩序,共同维 护良好的文明旅游环境。 大一学生戴卓远在暑假期间已 经参与了数次志愿活动,对于文明 劝导工作颇有心得。“我认为文明旅 游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游客努力提 升文明素养,同时还依赖城市建设 者、景区管理者不断加强硬件建 设。”戴卓远告诉记者,有些公园存 在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这可能与 景区垃圾箱的布点不尽合理有关; 有些景点的植被屡遭破坏,这可能 是因为宣传告示牌还不够显眼。如 果景区文明建设能走在游客的素质 之前,就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文 明环境。 “槐青”志愿者服务队相关负责 人表示,下一步,大学生志愿者们将 继续凝聚青年力量,开展形式多样 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志愿者 服务水平,为营造良好的文明旅游 氛围贡献力量。 精准定位 开拓空间 培养人才 14 星期五 2020 年 8 月 A4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赵 懿 版式设计/姜 怡 民生·教育周刊 宗小平 本报讯 淮安生 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自 2003 年 升 格 为 江 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以 来,在人才培养、专业 建设、社会服务等方 面不断取得新成就, 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 “香饽饽”。近日传来 喜讯,淮安生物工程 分院被联合学院授予 “2019年度就业工作 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分院 根据联合学院毕业生 就业工作要求,成立 专门领导小组,配备 就业工作专职人员, 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 议,部署毕业生就业 工作;认真开展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 指导培训讲座等活 动,引导在校生树立 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 观;利用毕业生就业 跟踪调查数据,分析 毕业生持续就业对口 性和稳定性,不断调 整专业布局和招生计 划,促进人才培养与 专业发展紧密对接; 积极收集优秀毕业生 就业创业典型案例, 树立榜样、宣传典 型,扩大优秀毕业生 的榜样带动作用。 下一步,淮安生 物工程分院将继续深 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工作的精神,着力打 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提高就业质量,推动 就业工作再上新台 阶,努力办好人民满 意的职业教育。 2019 “大家要发扬吃苦耐劳、虚心学 习的精神,遇事要多沟通多请教,安 下身子更要安下心!”裔大陆对学生 们说,“要时刻树立企业荣辱与个人 发展命运相连的意识,注重研究运 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来促进自 己的工作,提高工作能力,争做优秀 苏电人。” 在苏州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 司,来自山东菏泽的付豪、河南焦作 的徐佳佳、河南周口的刘二龙三位 同学,目前按照雏鹰订单班技术类、 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方向,成功入职 企业人事部门和量测部门,从事校 园招聘、品质管理等岗位。他们表 示,“将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胜任 力、技术成长力,在实践中增长才 干,在学习中收获成长,争做放大苏 电学子优势的表率。” 裔大陆强调,学校促进就业、服 务发展的导向十分鲜明,要尽快将 市场的要求、企业的需求、学生的期 盼精准“投射”到学校“三教”改革上 来,坚持内涵发展和外向拓展并举, 特别是特殊毕业生群体就创业要跟 踪问效,深化做好“一对一”帮扶服 务工作。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 教师要群策群力,一级做给一级看、 一件接着一件办,时刻紧盯学生成 才发展每一步,做到环环相扣、不落 一环,常放案头、紧系心头、实抓手 头。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 年。下一步,苏电院将坚决履行政 治责任,继续创新推动“教育+就 业”扶贫,在探索电商扶贫创新创业 新模式、给予升学深造政策支持等 方面拓宽渠道,合力引领“特群生” 蜕变为“特长生”,在各自岗位上发 挥一技之长,绽放更加夺目的人生 色彩,发扬苏电人“艰苦创业、自强 不息、团结拼搏、勇于争先”的精神。 “我目前主要负责徐州地铁的 调试售后服务、保障运营等工作,通 过在校入企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磨 练,工作后上手很快,有了自信,适 应岗位的能力也在迅速提高,现在 每个月工资加上满勤奖,拿到手有 8400 多元。”3 年前,史德元同学从 青海贵德考入苏电院数字装备学 院,期间凭借优异成绩和过硬素质 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中车南京 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订单班学习就 业。 校企合作需要“开门造车”,只 有精准定位、开拓空间才能培养出 有用人才。作为我国专注轨道交通 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中车南京浦 镇车辆有限公司青睐苏电学子身上 纯粹的“只问耕耘”精神。 今年,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带动下,像史德元这样来自边远地 区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知名国企工 作的有142名,他们在施展技能才 华的同时,也在逐步规划自己今后 的幸福生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 实实工作,争取早点把常年在外打 工的老父亲接过来。”史德元满面笑 容地说,美好总会来临。 “高薪绝非高质量就业的唯一 指标,技术含金量高、工作稳定度 高、发展平台高才是关键。”裔大陆 对学生们说,“前途远比‘钱途’更加 重要,奉献远比索取更加高尚,大家 要弘扬艰苦创业之风,担当爱岗敬 业之责,打好长远发展之基,沉心入 情的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努力工 作、倾心奉献。” 看到裔书记和母校老师们来企 业,史珊珊同学十分激动。她说, “去年‘双十’招聘会时有幸和裔书 记合了影。没想到今天裔书记亲自 来公司看望我们,关心我们的工作 和生活情况,心里感到很温暖,这将 是我难忘的记忆!”来自徐州农村的 史珊珊现已留在中邮建技术有限公 司人力资源部工作,她感谢母校和 企业,期待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 分享自己成长的感悟。 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首 家获得“国际电信联盟 WSIS(信息 社会世界峰会)”冠军项目的通信施 工服务企业。随着校企双方在党 建、人才、就业领域的互联深化,今 年苏电院有46名学生进入该公司 技术培训、财务管理、一线施工等岗 位实习就业,其中 9 名来自甘肃、河 南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工作半 年后,全部还清了助学贷款。 “两个正确的选择让我获益终 身,苏电院为我提供了优秀的教育 环境,中邮建为我提供了更高的发 展平台。”来自连云港赣榆农村的卢 衍祥2012年毕业后进入中邮建负 责一线工程施工。他说:“移动通信 专业学习成长的周期较长,只有长 期坚持才能看到成效,一定要耐得 住寂寞。”2017 年,他代表公司参加 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一举斩获 “浙江金蓝领”称号,同年还当上公 司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实现了技术、 能力和岗位的多重转变。 扶贫如何在就业领域得到精准 领会和迁移?裔大陆在调研时指 出,“让学生和学校、企业互相成就 是最深的情感所系、最大的幸福所 在。”既要继续解决好“进口旺”高质 量招生,更要深度思考“出口畅”高 质量就业,要怀揣问题“直达”现场 办、心存感情“马上”抓紧办。 “年轻人干什么要像什么,做就 做出个样子来!”裔大陆和江苏吉麦 隆超市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良 对学生们有着同样的牵挂与期许。 来自江苏睢宁的郭金东同学表 达有力、思路清晰,大半年来的实习 工作经历让他成长得很快。目前他 承担吉麦隆公司旗下一家投资 1500 多万元的超市筹备开建工作, 工期赶、任务重、压力大。他表示, “情绪的调试很重要,要带着信念感 前行,把现实的压力转化为工作的 动力,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为 学校增添光彩,不辜负学校和企业 的辛勤培养。” 特群生的“特长”到底在哪里? 调研中,公司负责人道出了这个答 案:“苏电院的学生们很质朴,懂得 珍惜工作机会,明白学习沉淀、逆境 飞翔的重要意义,吃得下辛苦而不 感到痛苦,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挑大 梁。” “生活就像五味瓶,有苦有乐, 但如果有信心去做,也就不知道什 么是苦,因为看到希望在不停地向 你招手,太阳也在微笑。”从贵州安 顺山区走出来的学生胡迪在校表现 优异,还是一名党员。进入吉麦隆 公司大半年来,她经过夏港、扬州、 京口、界牌 4 个门店的轮岗实习,积 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从实习人事 主管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事 主管。 在校企双方关注关爱下,苏电 院毕业生在该公司已陆续走上运 营、控损、财务等管理岗位,未来发 展的通道也日渐清晰,人才共育计 划的实施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李普前 400名特殊群体毕业生 就业工作是教育精准扶贫的 缩影,关乎高质量发展底色底 气,检验立德树人成效长效。 “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 事,一点一滴见初心,我们扶 在‘今天’,为了更加璀璨的 ‘明天’。”江苏电子信息职业 学院党委书记裔大陆8月4 日至 6 日前往南京、无锡、苏 州等地4家合作紧密企业,就 家庭经济困难等 5 类特殊毕 业生群体精准就业工作开展 现场调研,了解校企协同育 人、产业学院建设、岗位人才 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与学生们 亲切交谈问计问需问效,主动 对接服务,坚定学生扎根基 层、沉淀成才、磨砺出彩的信 心决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 让一个人掉队。”学校党委坚 决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 精准实施“面上铺开”和“点上 出彩”相结合的工作策略,重 点解决部分特殊群体毕业生 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岗位不 适、就业心理不当等难点问 题,挑实挑好稳就业保民生和 学生成才圆梦的“苏电扁担”。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教育+就业”助力贫困毕业生就业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共促成长 内涵发展 外向拓展 做好服务 融媒体记者 张金宇 本报讯 文明停车,关系市民 的出行安全和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是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养成的体现, 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 市形象。近日,记者在市区淮海路、 北京路、上海路、健康路等地看到, 道路旁的停车位上停满了汽车,统 一朝向,排放整齐,没有压线或随意 停放等不文明现象;非机动车也按 照划线指示方向标志有序停放,井 然有序。 “按照划线标志有序停车后,不 仅整体环境变得美观了,我们停车 取车也方便轻松。”家住上海路利苑 新村的王女士说,由于上海路人流 量大,每天出行高峰期都会出现车 辆拥堵的情况。其中,有部分原因 就是非机动车车主在买东西时随意 停放车辆。但是,自从《淮安文明市 民 12 条》之“停车有序顺向放”大幅 度宣传以及重新划线管理后,市民 的文明意识普遍提高。很多市民只 要停车,就会自觉将车辆按照地面 指示标志整齐停放。见证道路从拥 堵到畅通,王女士为大家的文明出 行感到很开心。 非机动车有序顺畅停放,机动 车有序入位,这是市区丹桂苑小区 居民提起就很欣慰的事情。由于丹 桂苑小区之前存在停车位紧缺问 题,所以经常会出现机动车占用绿 化带和非机动车占用道路乱停放的 不文明现象。现在,经过重新整改 规划,小区居民的文明意识有所提 高,能够自觉做到依法、规范、文明 停车。“停车位方向标示不清楚的时 候,随意停车虽方便了自己,可容易 造成他人通行不便。如今,一个个 带有方向标识的停车位就是规范, 大家都自觉遵守,小区环境也变清 爽了。”小区居民李女士高兴地说, 车辆顺向整齐停放不但营造了整齐 的道路环境,还体现了市民自律、自 觉的文明观念。因此,每个市民都 应自觉遵守停车规范,共同创建和 谐美好淮安。 退伍老兵用双手“加工”幸福生活 淮安大学生助力文明旅游 顺向停车,做文明出行好市民 融媒体记者 潘爱芹 皮肚,就是我们常说的干肉皮, 是很多人餐桌上的美味。淮安区河 下街道城郊社区(原城郊村),是皮肚 的著名产地之一。今年 62 岁的徐景 权,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在他珍藏 的家庭档案里,有一份距今已有27年 的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就是 “肉皮加工”。退伍回乡的徐景权和 村里的很多人一样,靠着勤劳双手加 工一块又一块肉皮,摆脱了贫困,过 上了小康生活。 入伍前许下的愿望 虽已年逾花甲,徐景权也腰杆挺 拔,不乏军人气质。 “1978 年去当的兵,12 月 25 日 上的部队。”徐景权拿出那份泛黄的 《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随口就说出 了自己入伍的准确时间。 1978 年,改革开放元年,一个不 寻常的年份。然而,在徐景权入伍 时,改革的春风还没有吹到他的家 乡。 城郊村以前是农村,没分田到户 时,村民们都在生产队做工,徐景权 是拖拉机手。虽然辛苦劳作,但大家 的生活却很艰辛。徐景权父亲在他 3 岁时就去世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更 差。入伍前,他在和生产队队长一次 交谈中,曾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一 是能看到队员们在干活时脸上有笑 容;二是中午吃了,还能有晚上的饭; 三是穿的衣服没有补丁。”徐景权说。 到了部队,徐景权仍牵挂着家人 和家乡。“上世纪 80 年代初,分田到 户后,各家各户自由种植,粮食产量 大幅提高,温饱没问题了,也有钱买 新衣服了,我的3个愿望很快就实现 了。”徐景权笑着说。 在部队的6年里,徐景权先后获 得5个连嘉奖,从战士成长为班长。 1984 年,眼瞅着可以转志愿兵,留在 部队长期发展,徐景权却毅然选择退 伍。因为,他还有家人需要照顾。 从贫困户到“万元户”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城郊村就 兴起了肉皮加工,但1984年退伍回 家的徐景权并没有立即选择这条 路。“退伍费一共 325 元,回来后结婚 花了200多元,本来不多的钱就所剩 无几了。”徐景权回忆说,肉皮加工需 要的本钱较大,他退而求其次干起了 本钱低的柳条编织,成了扎匠。但3 年下来,徐景权没有赚到多少钱,生 活仍很贫困。 1987 年,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徐 景权下定决心做肉皮加工生意。但 本钱哪里来?徐景权从银行借来 1500元。肉皮怎么加工?徐景权向 村民们讨教学习。“第一次投了 700 元,毛利能赚 700 元。”徐景权开心地 说。虽然肉皮加工很赚钱,但需要起 早贪黑,十分辛苦。雇不起工人的徐 景权,就和老婆两人一起煮肉皮、刮 油、晾晒。经过一年的辛劳,去除生 活各项开支,还有近万元的节余。 为了卖出更多的肉皮,徐景权北 上河南、山东、北京,南下扬州、南京、 上海。“河南一个客户留了一个号码, 我胆子大,在路边拦了一辆车就去 了。那时候没电话,来回7天时间里, 家里人因为没我的消息都担心死 了。”徐景权笑着说。 营业执照上的“小康路” 辛勤劳动带来了成果,他们又进 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生产设备, 雇用工人,扩大经营规模,并在 1993 年注册了营业执照。 徐景权拿出那份有些破损的营 业执照回忆说,最多的时候,他家雇 用了十几个人,有时七八天时间就要 给每位工人开2000多元工资。到 2000年,徐景权家年经营产值已上 升到 500 余万元,年纯利润达 16 万 元。 徐景权家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 高。1992 年,在“万元户”都稀少的年 代,徐景权花费5万元在城郊社区河 北巷5号盖起了一栋2层的楼房,面 积超过 300 平方米。“楼板都是木头 的,房顶的小瓦是特地从镇江买来的 ……”徐景权骄傲地说。20多年里, 这栋房子是徐景权温暖而稳固的家。 2019 年,61 岁的徐景权放下了 红火的肉皮加工生意。“太累了,我和 老伴干不动了。孩子们有他们喜欢 的职业,也不愿意干这行。”徐景权告 诉记者,“退休”后,他每月还能领到 养老金。原来,2008 年,他开始买养 老保险。令他感到欣喜的是,当兵那 几年的军龄可接续养老保险年限。 徐景权经常感慨地说,改革开放 使他们这个昔日的贫困家庭走上了 幸福美满的小康之路。

Transcript of 退伍老兵用双手“加工”幸福生活 -...

Page 1: 退伍老兵用双手“加工”幸福生活 - szb.hynews.netszb.hynews.net/haby/harb/pc/attachment/202008/14/540c6a79-ac33 … · 民生·教育周刊 E-mail/harb@vip.163.com 责任编辑/赵

每天早晨,在钵池山公园,一百多位市民跳起欢快的曳步舞,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

■融媒体记者 王 昊通 讯 员 徐红军

曳步舞跳起来

■融媒体记者 胡适之通 讯 员 顾伊荻

本报讯 日前,淮阴师范学院“槐青”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暑期时光,深入景区、社区,倡导市民文明出游。

在市楚秀园景区门口,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分为两个小队,一队在景区出入口协助工作人员将游客的电动车摆放整齐,另一队进入到景区内,在游船码头、荷花池、雕塑广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维护秩序,为游客提供路线指引等服务。“您好,请到入口处有序排队,不要拥挤。”“女士,麻烦看管好您的小孩,不要随意攀爬雕塑。”“小朋友,吃剩的冰淇淋包装纸不可以乱扔,前面右转不远的地方就有垃圾桶哦。”除了耐心地做好引导服务,志愿者们还不遗余力地提醒游客注意保护景区环境卫生,遵守景区秩序,共同维护良好的文明旅游环境。

大一学生戴卓远在暑假期间已经参与了数次志愿活动,对于文明

劝导工作颇有心得。“我认为文明旅游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游客努力提升文明素养,同时还依赖城市建设者、景区管理者不断加强硬件建设。”戴卓远告诉记者,有些公园存在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这可能与景区垃圾箱的布点不尽合理有关;有些景点的植被屡遭破坏,这可能是因为宣传告示牌还不够显眼。如果景区文明建设能走在游客的素质之前,就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文明环境。

“槐青”志愿者服务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学生志愿者们将继续凝聚青年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为营造良好的文明旅游氛围贡献力量。

精准定位 开拓空间 培养人才

14星期五 2020年8月A4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赵 懿 版式设计/姜 怡民生·教育周刊

■宗小平

本报讯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自 2003 年升格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以来,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

“香饽饽”。近日传来喜讯,淮安生物工程分院被联合学院授予

“2019年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分院根据联合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配备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培训讲座等活动,引导在校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利用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数据,分析毕业生持续就业对口性和稳定性,不断调整专业布局和招生计划,促进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紧密对接;积极收集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树立榜样、宣传典型,扩大优秀毕业生的榜样带动作用。

下一步,淮安生物工程分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精神,着力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推动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喜获﹃2

019

年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大家要发扬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的精神,遇事要多沟通多请教,安下身子更要安下心!”裔大陆对学生们说,“要时刻树立企业荣辱与个人发展命运相连的意识,注重研究运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来促进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能力,争做优秀苏电人。”

在苏州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来自山东菏泽的付豪、河南焦作的徐佳佳、河南周口的刘二龙三位

同学,目前按照雏鹰订单班技术类、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方向,成功入职企业人事部门和量测部门,从事校园招聘、品质管理等岗位。他们表示,“将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胜任力、技术成长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收获成长,争做放大苏电学子优势的表率。”

裔大陆强调,学校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导向十分鲜明,要尽快将市场的要求、企业的需求、学生的期

盼精准“投射”到学校“三教”改革上来,坚持内涵发展和外向拓展并举,特别是特殊毕业生群体就创业要跟踪问效,深化做好“一对一”帮扶服务工作。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教师要群策群力,一级做给一级看、一件接着一件办,时刻紧盯学生成才发展每一步,做到环环相扣、不落一环,常放案头、紧系心头、实抓手头。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

年。下一步,苏电院将坚决履行政治责任,继续创新推动“教育+就业”扶贫,在探索电商扶贫创新创业新模式、给予升学深造政策支持等方面拓宽渠道,合力引领“特群生”蜕变为“特长生”,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一技之长,绽放更加夺目的人生色彩,发扬苏电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勇于争先”的精神。

“我目前主要负责徐州地铁的调试售后服务、保障运营等工作,通过在校入企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磨练,工作后上手很快,有了自信,适应岗位的能力也在迅速提高,现在每个月工资加上满勤奖,拿到手有8400多元。”3年前,史德元同学从青海贵德考入苏电院数字装备学院,期间凭借优异成绩和过硬素质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订单班学习就业。

校企合作需要“开门造车”,只有精准定位、开拓空间才能培养出有用人才。作为我国专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青睐苏电学子身上纯粹的“只问耕耘”精神。

今年,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下,像史德元这样来自边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知名国企工作的有142名,他们在施展技能才华的同时,也在逐步规划自己今后的幸福生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争取早点把常年在外打工的老父亲接过来。”史德元满面笑容地说,美好总会来临。

“高薪绝非高质量就业的唯一指标,技术含金量高、工作稳定度高、发展平台高才是关键。”裔大陆对学生们说,“前途远比‘钱途’更加重要,奉献远比索取更加高尚,大家要弘扬艰苦创业之风,担当爱岗敬业之责,打好长远发展之基,沉心入情的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努力工作、倾心奉献。”

看到裔书记和母校老师们来企业,史珊珊同学十分激动。她说,

“去年‘双十’招聘会时有幸和裔书记合了影。没想到今天裔书记亲自来公司看望我们,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心里感到很温暖,这将是我难忘的记忆!”来自徐州农村的史珊珊现已留在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她感谢母校和企业,期待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成长的感悟。

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获得“国际电信联盟WSIS(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冠军项目的通信施工服务企业。随着校企双方在党建、人才、就业领域的互联深化,今年苏电院有46名学生进入该公司技术培训、财务管理、一线施工等岗

位实习就业,其中9名来自甘肃、河南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后,全部还清了助学贷款。

“两个正确的选择让我获益终身,苏电院为我提供了优秀的教育环境,中邮建为我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来自连云港赣榆农村的卢衍祥2012年毕业后进入中邮建负责一线工程施工。他说:“移动通信专业学习成长的周期较长,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成效,一定要耐得住寂寞。”2017年,他代表公司参加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一举斩获

“浙江金蓝领”称号,同年还当上公司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实现了技术、能力和岗位的多重转变。

扶贫如何在就业领域得到精准领会和迁移?裔大陆在调研时指出,“让学生和学校、企业互相成就是最深的情感所系、最大的幸福所在。”既要继续解决好“进口旺”高质量招生,更要深度思考“出口畅”高质量就业,要怀揣问题“直达”现场办、心存感情“马上”抓紧办。

“年轻人干什么要像什么,做就做出个样子来!”裔大陆和江苏吉麦隆超市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良对学生们有着同样的牵挂与期许。

来自江苏睢宁的郭金东同学表达有力、思路清晰,大半年来的实习工作经历让他成长得很快。目前他承担吉麦隆公司旗下一家投资1500多万元的超市筹备开建工作,工期赶、任务重、压力大。他表示,

“情绪的调试很重要,要带着信念感前行,把现实的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为学校增添光彩,不辜负学校和企业的辛勤培养。”

特群生的“特长”到底在哪里?

调研中,公司负责人道出了这个答案:“苏电院的学生们很质朴,懂得珍惜工作机会,明白学习沉淀、逆境飞翔的重要意义,吃得下辛苦而不感到痛苦,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挑大梁。”

“生活就像五味瓶,有苦有乐,但如果有信心去做,也就不知道什么是苦,因为看到希望在不停地向你招手,太阳也在微笑。”从贵州安顺山区走出来的学生胡迪在校表现优异,还是一名党员。进入吉麦隆

公司大半年来,她经过夏港、扬州、京口、界牌4个门店的轮岗实习,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从实习人事主管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事主管。

在校企双方关注关爱下,苏电院毕业生在该公司已陆续走上运营、控损、财务等管理岗位,未来发展的通道也日渐清晰,人才共育计划的实施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李普前

400 名特殊群体毕业生

就业工作是教育精准扶贫的

缩影,关乎高质量发展底色底

气,检验立德树人成效长效。

“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

事,一点一滴见初心,我们扶

在‘今天’,为了更加璀璨的

‘明天’。”江苏电子信息职业

学院党委书记裔大陆 8月 4

日至6日前往南京、无锡、苏

州等地4家合作紧密企业,就

家庭经济困难等5类特殊毕

业生群体精准就业工作开展

现场调研,了解校企协同育

人、产业学院建设、岗位人才

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与学生们

亲切交谈问计问需问效,主动

对接服务,坚定学生扎根基

层、沉淀成才、磨砺出彩的信

心决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

让一个人掉队。”学校党委坚

决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

精准实施“面上铺开”和“点上

出彩”相结合的工作策略,重

点解决部分特殊群体毕业生

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岗位不

适、就业心理不当等难点问

题,挑实挑好稳就业保民生和

学生成才圆梦的“苏电扁担”。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教育+就业”助力贫困毕业生就业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共促成长

内涵发展 外向拓展 做好服务

■融媒体记者 张金宇

本报讯 文明停车,关系市民的出行安全和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是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养成的体现,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近日,记者在市区淮海路、北京路、上海路、健康路等地看到,道路旁的停车位上停满了汽车,统一朝向,排放整齐,没有压线或随意停放等不文明现象;非机动车也按照划线指示方向标志有序停放,井然有序。

“按照划线标志有序停车后,不仅整体环境变得美观了,我们停车取车也方便轻松。”家住上海路利苑新村的王女士说,由于上海路人流量大,每天出行高峰期都会出现车辆拥堵的情况。其中,有部分原因就是非机动车车主在买东西时随意停放车辆。但是,自从《淮安文明市民12条》之“停车有序顺向放”大幅度宣传以及重新划线管理后,市民的文明意识普遍提高。很多市民只要停车,就会自觉将车辆按照地面指示标志整齐停放。见证道路从拥堵到畅通,王女士为大家的文明出

行感到很开心。非机动车有序顺畅停放,机动

车有序入位,这是市区丹桂苑小区居民提起就很欣慰的事情。由于丹桂苑小区之前存在停车位紧缺问题,所以经常会出现机动车占用绿化带和非机动车占用道路乱停放的不文明现象。现在,经过重新整改规划,小区居民的文明意识有所提高,能够自觉做到依法、规范、文明停车。“停车位方向标示不清楚的时候,随意停车虽方便了自己,可容易造成他人通行不便。如今,一个个带有方向标识的停车位就是规范,大家都自觉遵守,小区环境也变清爽了。”小区居民李女士高兴地说,车辆顺向整齐停放不但营造了整齐的道路环境,还体现了市民自律、自觉的文明观念。因此,每个市民都应自觉遵守停车规范,共同创建和谐美好淮安。

退伍老兵用双手“加工”幸福生活 淮安大学生助力文明旅游

顺向停车,做文明出行好市民

■融媒体记者 刘 权通 讯 员 李 洁 潘爱芹

皮肚,就是我们常说的干肉皮,是很多人餐桌上的美味。淮安区河下街道城郊社区(原城郊村),是皮肚的著名产地之一。今年62岁的徐景权,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在他珍藏的家庭档案里,有一份距今已有27年的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就是

“肉皮加工”。退伍回乡的徐景权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样,靠着勤劳双手加工一块又一块肉皮,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

入伍前许下的愿望

虽已年逾花甲,徐景权也腰杆挺拔,不乏军人气质。

“1978年去当的兵,12月 25日上的部队。”徐景权拿出那份泛黄的《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随口就说出了自己入伍的准确时间。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一个不寻常的年份。然而,在徐景权入伍时,改革的春风还没有吹到他的家乡。

城郊村以前是农村,没分田到户时,村民们都在生产队做工,徐景权

是拖拉机手。虽然辛苦劳作,但大家的生活却很艰辛。徐景权父亲在他3岁时就去世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更差。入伍前,他在和生产队队长一次交谈中,曾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一是能看到队员们在干活时脸上有笑容;二是中午吃了,还能有晚上的饭;三是穿的衣服没有补丁。”徐景权说。

到了部队,徐景权仍牵挂着家人和家乡。“上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后,各家各户自由种植,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温饱没问题了,也有钱买新衣服了,我的3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徐景权笑着说。

在部队的6年里,徐景权先后获得5个连嘉奖,从战士成长为班长。1984年,眼瞅着可以转志愿兵,留在部队长期发展,徐景权却毅然选择退伍。因为,他还有家人需要照顾。

从贫困户到“万元户”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城郊村就兴起了肉皮加工,但1984年退伍回家的徐景权并没有立即选择这条路。“退伍费一共325元,回来后结婚花了200多元,本来不多的钱就所剩无几了。”徐景权回忆说,肉皮加工需要的本钱较大,他退而求其次干起了本钱低的柳条编织,成了扎匠。但3

年下来,徐景权没有赚到多少钱,生活仍很贫困。

1987年,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徐景权下定决心做肉皮加工生意。但本钱哪里来?徐景权从银行借来1500元。肉皮怎么加工?徐景权向村民们讨教学习。“第一次投了700元,毛利能赚700元。”徐景权开心地说。虽然肉皮加工很赚钱,但需要起早贪黑,十分辛苦。雇不起工人的徐景权,就和老婆两人一起煮肉皮、刮油、晾晒。经过一年的辛劳,去除生活各项开支,还有近万元的节余。

为了卖出更多的肉皮,徐景权北上河南、山东、北京,南下扬州、南京、上海。“河南一个客户留了一个号码,我胆子大,在路边拦了一辆车就去了。那时候没电话,来回7天时间里,家里人因为没我的消息都担心死了。”徐景权笑着说。

营业执照上的“小康路”

辛勤劳动带来了成果,他们又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生产设备,雇用工人,扩大经营规模,并在1993年注册了营业执照。

徐景权拿出那份有些破损的营业执照回忆说,最多的时候,他家雇用了十几个人,有时七八天时间就要

给每位工人开 2000 多元工资。到2000年,徐景权家年经营产值已上升到500余万元,年纯利润达16万元。

徐景权家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1992年,在“万元户”都稀少的年代,徐景权花费5万元在城郊社区河北巷5号盖起了一栋2层的楼房,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楼板都是木头的,房顶的小瓦是特地从镇江买来的……”徐景权骄傲地说。20多年里,这栋房子是徐景权温暖而稳固的家。

2019年,61岁的徐景权放下了红火的肉皮加工生意。“太累了,我和老伴干不动了。孩子们有他们喜欢的职业,也不愿意干这行。”徐景权告诉记者,“退休”后,他每月还能领到养老金。原来,2008年,他开始买养老保险。令他感到欣喜的是,当兵那几年的军龄可接续养老保险年限。

徐景权经常感慨地说,改革开放使他们这个昔日的贫困家庭走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