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8
263 榮總護理 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收稿日期:99 年 04 月 20 日 修改日期:99 年 05 月 03 日 接受刊載:99 年 05 月 26 日 通訊作者:洪秀蓉 通訊地址:台中市台中港路三段 160 號 下肢骨骼手術病人因肌肉損傷和臥床休 息,肌力於臥床四小時後每天以 3%-5% 的速 率減退,易導致步態不穩,影響病人日常生 活活動並增加依賴程度和跌倒的機率 ( 詹, 2005Hsu et al., 2004)。陳、林、簡(2002)研究 指出病人跌倒除了造成傷害之外,還會增加 醫療支出與延長住院天數,因此肌力喪失發 生率反映病房之照護品質。近年來骨科病人 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生率有逐年增加之趨 勢,且 2007 年因下肢手術後導致腿軟而跌倒 的案例共 6 ( 54.5%) 。故而引發此專案之 動機,並成立專案小組,期望能降低肌力喪 失發生率,避免病人跌倒及減少醫療成本之 額外負擔。 現況分析 一、單位簡介 本單位為骨科專科病房,共計 70 床,骨科床數 64 床, 2007 年平均佔床率約 84.1% ,平均住院天數 7.8 天。目前單位預防 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的措施為:下肢骨骼手 術病人回到病房,即開始執行足背屈曲運 動,隔日進行股四頭肌運動和平直抬腿運 動,鼓勵病人每日做 200 次,但無查核的機 制。醫師在術後第三天拔除病人身上各種導 管後,病人方可下床活動,在骨痂形成的 6-12 週內病人患肢負重受限,需使用助行器 行走,造成肌肉強度的減退而使肌力改變。 二、肌力喪失之評估及發生率 病人入院護理時即篩選需評估肌力之病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 王美惠/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長 陳秀麗/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師 張梅杏/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師 洪秀蓉/台中榮民總醫院物理治療師 本專案為降低某醫學中心骨科住院病人下肢術後肌力喪失發生率。經由病房品管 監測發現肌力喪失病人有逐年上升趨勢,故於 2008 3 月成立專案小組,經回溯 2007年肌力喪失個案之資料分析及現場調查,確定其因素為缺乏股四頭肌肌力評估 標準和肌力訓練運動太單調,於是制定股四頭肌肌力評估標準及利用彈力球設計有 趣的肌力復健運動,舉辦教育宣導、衛教活動、製作海報、標語、建立查核機制等 多方面同時著手,6個月後肌力喪失發生率由8.2%降至3.3%,同時此時間內無因下 肢手術相關肌力喪失之跌倒案例。由此可知,本專案活動確實可有效改善下肢肌力 喪失,期望未來能將此創新方案推展至其他單位,以提昇對病人安全照護品質。 關鍵詞:骨科住院病患、肌力喪失、下肢手術後

Transcript of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Page 1: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月接受下肢肌力評 分總人數696 人,肌力喪失人數共57 人,病 人肌力喪失發生率8.2%

2 6 3 榮總護理 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收稿日期:99年 04月 20日 修改日期:99年 05月 03日 接受刊載:99年 05月 26日通訊作者:洪秀蓉 通訊地址:台中市台中港路三段160號

前 言

下肢骨骼手術病人因肌肉損傷和臥床休

息,肌力於臥床四小時後每天以 3%-5%的速

率減退,易導致步態不穩,影響病人日常生

活活動並增加依賴程度和跌倒的機率(詹,

2005;Hsu et al., 2004)。陳、林、簡(2002)研究

指出病人跌倒除了造成傷害之外,還會增加

醫療支出與延長住院天數,因此肌力喪失發

生率反映病房之照護品質。近年來骨科病人

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生率有逐年增加之趨

勢,且 2007年因下肢手術後導致腿軟而跌倒

的案例共 6件(佔 54.5%)。故而引發此專案之

動機,並成立專案小組,期望能降低肌力喪

失發生率,避免病人跌倒及減少醫療成本之

額外負擔。

現況分析

一、單位簡介

本單位為骨科專科病房,共計 7 0 張

床,骨科床數 64 床, 2 00 7 年平均佔床率約

84.1%,平均住院天數 7.8天。目前單位預防

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的措施為:下肢骨骼手

術病人回到病房,即開始執行足背屈曲運

動,隔日進行股四頭肌運動和平直抬腿運

動,鼓勵病人每日做 2 0 0 次,但無查核的機

制。醫師在術後第三天拔除病人身上各種導

管後,病人方可下床活動,在骨痂形成的

6-12 週內病人患肢負重受限,需使用助行器

行走,造成肌肉強度的減退而使肌力改變。

二、肌力喪失之評估及發生率

病人入院護理時即篩選需評估肌力之病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生率

王美惠/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長

陳秀麗/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師張梅杏/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師

洪秀蓉/台中榮民總醫院物理治療師

摘 要

本專案為降低某醫學中心骨科住院病人下肢術後肌力喪失發生率。經由病房品管

監測發現肌力喪失病人有逐年上升趨勢,故於 2008年 3月成立專案小組,經回溯2007年肌力喪失個案之資料分析及現場調查,確定其因素為缺乏股四頭肌肌力評估標準和肌力訓練運動太單調,於是制定股四頭肌肌力評估標準及利用彈力球設計有

趣的肌力復健運動,舉辦教育宣導、衛教活動、製作海報、標語、建立查核機制等

多方面同時著手,6個月後肌力喪失發生率由8.2%降至3.3%,同時此時間內無因下肢手術相關肌力喪失之跌倒案例。由此可知,本專案活動確實可有效改善下肢肌力

喪失,期望未來能將此創新方案推展至其他單位,以提昇對病人安全照護品質。

關鍵詞:骨科住院病患、肌力喪失、下肢手術後

Page 2: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月接受下肢肌力評 分總人數696 人,肌力喪失人數共57 人,病 人肌力喪失發生率8.2%

榮總護理 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2 6 4

人,排除上肢傷病、脊椎手術、骨惡性腫

瘤、感染個案及有活動禁忌醫囑之病人。以

徒手肌力測試法(manual muscle power test, MMT)

評值股四頭肌,評值標準分 0-5 分, 0 分:沒

有收縮;1 分:有收縮但沒動作產生;2 分:

非抗重力下做膝伸直完整角度;3 分:抗重力

下完成膝伸直完整角度,無法抗阻力;4 分:

抗重力下完成膝伸直完整角度,可抗中等阻

力;5 分:抗重力下完成膝伸直完整角度,可

抗強阻力(Hislop & Montgomery, 2002)。每日白班

負責照顧之護理人員依「肌力評估表」評估病

人患肢肌力狀況並記錄。當病人出院時肌力

分數< 3 分且低於入院時之肌力,即為「肌力

喪失」。住院病人肌力喪失發生率=當月肌

力喪失病人人數 / 當月接受肌力評分之病人總

人數 ×100%。

本專案小組成員依病房肌力喪失發生率

之月報表統計 2007年 7-12月接受下肢肌力評

分總人數 69 6 人,肌力喪失人數共 57 人,病

人肌力喪失發生率 8.2%。

三、肌力喪失發生原因分析

組員於 2008年 3月 18日起,使用自擬半

結構式問卷,以骨科下肢手術術後病人為對

象,針對執行復健運動情形進行問卷調查,

採不記名方式,共發出 6 2 份問卷,回收率

100%,問卷內容共 8項,可複選,表達意見者

41人,共計72個意見。統計結果覺得運動太單調

佔30.5% 、無人督促運動者佔 25.0%、覺得運

動次數太多佔 22.2%等三項佔多數(表一)。

觀察 2 8 位護理人員 8 小時內評估肌力和

給予衛教,發現護理人員僅在白班填寫肌力

評估單時,以口頭方式提醒病人要執行復健

運動者佔 64.3%、肌力評估正確性在 2分和 3

分僅達 6 0 % 。經由上述資料,擬出骨科病人

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生率高之特性要因圖

(圖一)。

問題確立

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生率高

之主要問題確立為:未制定「股四頭肌肌力

評估標準」、復健運動太單調,無法激起病

人執行復健運動之興趣、以及無督促病人執

行復健運動之機制。

專案目的

經文獻查證及各醫學中心標竿,均無相

關數據可供參考,故考量組員能力、可行性

及經濟性等因素,訂定本專案之目標值即降

低骨科下肢手術病人肌力喪失發生率由 8 .2 %

降至 4 .1 % 以下。計算公式如下,

目標值=現狀值 - (現狀值 × 組員改善能

力)= 8.2%-(8.2%×50%)= 4.1%,計算後目標

值為 4.1%。

表一 改善前骨科下肢手術病人對復健運動之

調查結果統計(N=72)

項 目 人次 百分比

運動太單調 22 3 0. 5無人督促運動 18 2 5. 0

復健運動次數太多 16 2 2. 2傷口疼痛不敢做 9 1 2. 5

沒人教如何運動 2 2. 8

害怕影響傷口癒合 2 2. 8術後太累不想做 1 1. 4

其他 2 2. 8

圖一 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生

率高之特性要因圖

未督促復健運動

工具

護理人員 病人

流程

無衛教單張

運動單調無作業標準

肌力評估認定不一致

疼痛次數太多

太累

住院天數短

衛教內容不一

未教病人

骨科住院病人下肢肌力喪失發生率高

害怕影響傷口癒合

Page 3: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月接受下肢肌力評 分總人數696 人,肌力喪失人數共57 人,病 人肌力喪失發生率8.2%

2 6 5 榮總護理 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文獻查證

一、下肢肌力的重要性

根據「用進廢退」理論,身體在不活動

的情況下,將會加速骨骼肌細胞萎縮,使肌

力快速下降,其中以大腿肌群肌力流失最為

明顯(Roubenoff, 2001)。尤其對老年人來說,

肌力強弱是決定執行日常生活功能性的一項

重要指標,例如下肢肌力不足於活動時容易

跌倒等(蔡、黃, 2 0 0 4 ),而肌力訓練將有助

提升肢體的肌力狀況與日常生活能力 (陳,

2005)。徒手肌力測試是臨床快速且方便的評

估方法,分為 0 - 5 分, 3 分是功能活動的閾

值,若站立時可將患肢提起,則患肢肌力達

3 分,否則須以其他肌肉代償(蔡、詹、張,

2001)。

二、影響下肢肌力的因素

股四頭肌肌力是決定個體行走功能的重

要影響因素之一,而術後復健運動主要在恢

復下肢肌力(韓、鄭、詹, 2 0 0 6 )。下肢術後

病人的復健運動執行率易因年齡、性別、社

會背景、生活習性、手術方式、人工關節固

定方式、疼痛和手術者的指示而不同 (蔡、

黃, 2004)。

三、肌力訓練的方法

肌力訓練可分為等長肌力訓練及等張肌

力訓練二種,其中等長肌力訓練為最安全的

運動,手術後病人執行的等長肌力訓練,包

括平直抬腿運動和股四頭肌收縮運動 (詹、

林, 1991),而平直抬腿運動為增加股四頭肌

肌肉強度最有效的復健運動(陳, 2005)。

部份文獻指出肌電生理回饋儀、神經肌

肉電刺激、抗力球等可促進肌肉收縮,而

「球體」不穩定的表面可協助活躍肌肉系統並

改善肌力(張、張、吳, 2 0 0 8 )。彈力球對於

骨科病人的好處:如增加軀幹及肢體的關節

角度、增強軀幹及肢體的肌力,特別是對於

閉鎖式運動的設計可以給予好的協助、訓練

肌肉技巧及平衡、提供患肢擺位、調整身體

排列(body alignment)、減少重量對患肢的影

響、達到肌肉反應的訓練( r eac t i v e mu s c l e

training)和增加病人的配合度,提供良好徒手

治療的協助(Carriere & Tanzberger, 1998)。肌力

訓練運動建議由受過訓練之相關醫護人員指

導病人執行(Ravaud et al., 2004)。

解決方法及執行過程

一、解決方法

經現況分析及文獻查證,針對主要問題

進行討論後,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辦法,依

決策矩陣分析,考慮其可行性、經濟性、效

益性評價,評價項目以優 5 分、可 3 分、差 1

分三段式評分,組員 6 人給分表決,總分 7 2

分以上為採行決策(表二)。

二、執行過程

執行期間為 2008年 3月 18日~2009年 2月

2 8 日止,分為計畫期、執行期及評值期,依

工作計畫進度表,各期執行重點(表三) 。

(一)計畫期:(2008年 3月 18日~2008年 5

月 31日)

1 .制定股四頭肌肌力評估標準

經文獻查證及骨科專科醫師、復健師、

護理人員討論後,制定「股四頭肌肌力評估

標準」,並製作提醒標示置放於病人單位,

同時設計「股四頭肌肌力評估」查核表,查

核護理人員肌力評估之正確性。

2 .設計有趣的復健運動計畫

(1 )由骨科醫師、復健師及組員共同討論

增加病人對執行復健運動的興趣,聯絡廠商

詢問有無訓練肌力之相關輔具,同時由組員

集思廣益,研擬對策,試用各項輔具,包括

用音樂、被單、寶特瓶、彈力球等物品,並

依各項物品之舒適性、方便性、經濟性和有

最後決議採用彈力球。

(2)由復健師設計肌力運動:運用彈力球共

三項,包括球穩定運動、踢球運動、股四頭

肌等長收縮運動,加上原來的足背屈曲和平

直抬腿共五項運動(附件一)。將其分為早上、

Page 4: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月接受下肢肌力評 分總人數696 人,肌力喪失人數共57 人,病 人肌力喪失發生率8.2%

榮總護理 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2 6 6

表二 降低骨科病患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生率專案決策矩陣分析表

註:採行決策分數計算公式:(最優分數×項目×人數)×80%=(5×3×6)×80%=72%。

表三 降低骨科住院病患肌力喪失發生率專案之執行進度表

組員評價

重要要因 對策方法可行

經濟

效益

判定

制定肌力標準評估方法 30 30 30 90 ○

舉辦在職教育 30 26 20 76 ○

晨會中宣導 30 30 24 84 ○製作提醒標示 30 28 22 80 ○

隨機教育 26 22 24 72 ○

缺乏肌力評估標準

納入新進人員訓練計畫 30 22 26 78 ○

運動太單調 運用彈力球增加運動興趣 26 22 24 72 ○利用音樂引發病患運動意願 16 14 14 44 Χ

宣傳海報 28 24 24 76 ○團體衛教 26 22 24 72 ○

運動次數太多 設計記錄卡 28 26 24 78 ○

分次執行 28 26 26 80 ○分項執行 24 24 22 70 Χ

有空就作 22 24 22 68 Χ制定查核辦法 30 28 28 86 ○

鼓勵家屬協助記錄 24 22 20 66 Χ

無人督促

同仁互相提醒 24 20 18 62 Χ

項目 年 2008年 2009年月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計畫期

制定肌力評估標準 設計有趣的復健運動

擬定教育計畫 規範查核機制

執行期宣導改善方案

舉辦教育訓練

執行改善方案 評值期

評值成效 撰寫成果

中午、晚上和睡前執行,每項運動做 1 0 次,並

製作紀錄卡供病人和家屬紀錄。

3.擬定教育計畫

(1 )針對護理同仁在職教育:協商復健師

擔任主講,擬定在職教育內容,配合護理人

員輪班情形調整在職教育場次、時間和場地

並納入新進人員訓練計劃。

(2 )團體衛教方面:遴選主講者、擬定時

間、選取適當場地和製作衛教宣傳海報,張

貼於病房入口顯眼處。團衛主講者之條件

為:骨科工作經驗滿 3 年 N 2 以上之護理人

員,在衛教前必須先和護理長討論教學內容

及方法,達標準後才可進行團體衛教。

4.制定查核辦法

護理長、復健師探視病人及三班護理人員

交班時,查看病人復健運動紀錄卡,若未達次

數時,予以鼓勵及督促;另設計病人使用「彈

力球借用登記表」和「病人肌力運動衛教評值

表」,了解病人執行復健運動之成效。

(二)執行期:(2008年 6月 1日~ 2008年 8

月 31日)

1 .宣導改善方案

前置作業妥當後, 6 月 1 日由護理長於晨

Page 5: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月接受下肢肌力評 分總人數696 人,肌力喪失人數共57 人,病 人肌力喪失發生率8.2%

2 6 7 榮總護理 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運動三、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

步驟 2:膝蓋儘量下壓

運動四、球穩定運動 運動五、踢球運動

會中宣導、示教及解說,為期二週。同時製

作復健運動海報,張貼於公告欄,向病人宣

導肌力復健運動和彈力球的使用方法。有特

殊需求則由護理長和復健師巡房時隨機教

育。

2.舉辦教育訓練

( 1 )由復健師向護理人員講授及示教三

場,於 6月 1日、 6月 9日和 7月 14日在病房

會議室舉行,題目是「肌力評估標準」、「肌

力復建運動」和「肌力評估標準和肌力復建

運動臨床問題討論」,各 6 0 分鐘,包括醫

師、專科護理師、護理人員(出席率達 97%)、

實習指導老師和護生,共 5 6 人次參加。

(2)由組員舉辦團體衛教二場,於 6月 9日

和 7月 17日 在會客室舉辦「肌力運動」衛教,

參與人數共 56 人次,衛教滿意度為 97 %。

(3 )每日上午復健師至病房教導並協助骨

科下肢手術病人執行復健運動,書寫復健計

畫夾於病歷內,若有特殊個案將和護理人員

特別交班。

3.執行改善方案

(1 )護理人員依股四頭肌肌力評估標準於

步驟 1:放一小球於膝蓋下方

步驟 1:由家屬協助病人將腳輕放於球上

步驟 2:請病人穩定自己的腳於球上步驟 1:膝蓋微微彎曲, 腳跟平貼於球

步驟 2:儘量將膝蓋伸直, 用腳跟壓球

附件一 下肢手術後肌力運動衛教方法

運動一、平直抬腿

步驟 2 : 儘量將腳抬離床面

運動二、腳跟滑行

步驟 2 :膝蓋彎曲儘量靠近臀部

步驟 1 :腳輕鬆平放於床上

步驟 1 :腳跟置於床上

Page 6: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月接受下肢肌力評 分總人數696 人,肌力喪失人數共57 人,病 人肌力喪失發生率8.2%

榮總護理 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2 6 8

病人住院中、每天及出院前評估其患肢肌力

情形。

(2 )依復健師設計之肌力運動計劃教導病

人執行復健運動,同時針對女性、大於 6 5 歲

者、人工關節置換術病患主動給予彈力球使

用。

(3 )每週由護理長及復健師各查核護理人

員評估肌力之方法及病人使用彈力球執行復

健運動情形,至少 10名,並在「肌力評估單」

上簽章。

(三)評值期:2008年 9月 1日~ 2009年 2

月 28日。

1 .由護理長及復健師依「肌力評估標準

評值表」以口試和實際觀察評值護理人員

「肌力評估正確性」。

2 .依「彈力球借出登記表」由組員評值

「彈力球使用率」。

3.依「病人肌力運動衛教評值表」由組員

評值病人「肌力運動正確執行率」。

結果評值

依據本專案目的及評值結果,經過六個

月進行品質改善後,結果如下:

一、骨科住院病人肌力喪失發生率

肌力喪失發生率由改善前 8.2%降至改善

後的3.3%(2008年9月1日~2009年2月28日)。

已達成專案目標值,目標值達成率= (改善

前 -改善後)/ (改善前 -目標值)x100=(8.2-3.3)/(8.

2-4.1)×100%=119.5% (圖二)。

三、彈力球使用率

實施期間三個月(2008年 6月 1日~ 2008年

8月 31日)使用率為 34.8%,而改善後三個月

(2008年 12月 1日~ 2009年 2月 28日)使用率增

至 84.8%。

四、病人肌力運動正確執行率

實施期間三個月(2008年 6月 1日~ 2008年

8月 31日)病人肌力運動正確執行率為 54.8%,

而改善後三個月(2008年 12月 1日~ 2009年 2

月 28日)正確率增至 87.6%。

五、附加效益

病人因下肢手術而跌倒的案例由 200 7 年

的 6件降至 2008年的 0件。

結論與限制

經由病房品管監測發現肌力喪失病人有

逐年上升之趨勢,故於 2008 年 3 月成立專案

小組,經回溯 2007 年肌力喪失個案之資料分

析及現場調查,確定其因素為缺乏股四頭肌

肌力評估標準和肌力訓練運動太單調,於是

制定股四頭肌肌力評估標準和利用彈力球設

計有趣的肌力復健運動等對策, 6 個月後肌

力喪失發生率由 8.2%降至 3.3%,同時此時間

內無因下肢手術導致肌力喪失而跌倒之案例

發生。證實本專案確實可有效改善下肢肌力

喪失,此與學者指出早期、有效之下肢復健

8.2

3.3

0

2

4

6

8

10

改善前 改善後

圖二 改善前後骨科病人下肢肌力喪失發生率

百分比%

二、護理人員肌力評估之正確性

改善前護理人員評估股四頭肌肌力 2 分

和 3 分之正確性最低,約佔 6 0 % 左右,經在

職教育及評核後正確性達 100 %(如表四)。

改善前 (n=2 8) 改善後 (n=28)股四頭肌

肌力評估 正確人數 百分比 正確人數 百分比

0 分 20 71.4 2 8 100

1 分 25 89.3 2 8 100

2 分 18 64.3 2 8 100

3 分 17 60.7 2 8 100

4 分 28 1 00 2 8 100

5 分 28 1 00 2 8 100

表四 護理人員股四頭肌肌力評估正確性及

改善前後之比較

Page 7: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月接受下肢肌力評 分總人數696 人,肌力喪失人數共57 人,病 人肌力喪失發生率8.2%

2 6 9 榮總護理 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運動可強化肌力,預防病人跌倒之情形相同

(Mizner, Stevens, & Snyder-Mackler, 2003)。

在執行改善方案的過程中,骨科醫師、

復健師甚至病人及家屬都提供不同的改善措

施,例如利用寶特瓶、太空被、配合音樂來

運動或紅外線感應器來計算運動之次數等

等,在不斷試驗下決定用「球」來作為改善

之工具,使運動起來不再沉悶,但礙於成本

考量僅能請其自行購買,而造成復健運動可

能因此中斷。故建議院內醫療器材販賣部備

有此項器材供病人採購,使復健運動能持

續,預防跌倒之發生。

參考文獻

陳玉枝、林麗華、簡淑芬(2002)‧住院病人傷

害性跌倒之影響因素與其醫療資源耗用

之相關性‧慈濟護理雜誌, 1 ( 3 ), 6 6 -

77。

陳順泉(2005)‧肌力訓練對身體的影響‧屏師

體專, 9, 179-182。

張佳玲、張 文、吳慧君(2008)‧抗力球肌力

訓練與器械式阻力訓練對大學生核心肌

肉適能之比較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

報, 7, 41-50。

詹美華(2005)‧老年人肌力衰退之機轉與再強

化之要訣‧物理治療, 30(6), 285-292。

詹美華、林永福(1991)‧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

復健‧中華物療誌, 16(1), 43-51。

蔡佳良、黃啟煌(2004)‧從肌力訓練的角度來

看運動對老年人的重要性‧大專體育,

72, 185-191。

蔡麗英、詹美華、張雅如(2001)‧單腳站立之

庶屈肌肌力測試‧物理治療, 2 6 ( 3 ),

136-140。

韓岳津、鄭素芳、詹美華(2006)‧下肢等速肌

力評估之信度及臨床應用‧物理治療,

31(2), 142-151。

Carriere, B., & Tanzberger, R. (1998). The swiss

ball theory, basic exercis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Swiss: Springer Books.

Hislop, H. J., & Montgomery, J. (2002). Daniels

and worthingbam’s muscle testing tech-

nique of manual examination. (7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Hsu, S. S., Lee, C. L., Wang, S. J., Shyu, S., Tseng,

H. Y., Lei, Y. H., et al. (2004). Fall risk fac-

tors assessment tool: Enhancing effectiveness

in falls screening.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2(3), 169-179.

Mizner, R., Stevens, J. E., & Snyder-Mackler, L.

(2003). Voluntary activation and decreased

force production of the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hysi-

cal Therapy, 83(4), 359-365.

Ravaud, P., Giraudeau, B., Logeart, I., Larguier,

J. S., Rolland, D., Treves, R., et al. (2004).

M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 (OA) with an

unsupervised home based exercise program

and/or patient administered assessment tool.

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a

2×2 factorial design.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63(6), 703-708.

Roubenoff, R. (2001). Origi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sarcopenua.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6(1), 78-89.

Page 8: 降低骨科病人下肢手術後肌力喪失發 生率之月報表統計2007 年7-12 月接受下肢肌力評 分總人數696 人,肌力喪失人數共57 人,病 人肌力喪失發生率8.2%

榮總護理 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2 7 0

A Programto De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Orthopedic In-Patients With Muscle Power Loss After Lower LimbSurgery

Wang Mei-huey, Chen Hsiu-li,Chang Mei-shing, Hung Hsiu-jung

ABSTRACT

After auditing, the percentage of orthopedic in-patients with muscle power loss after lower limb surgerywas found to be increasing annually, so, a task force was assembl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ose in 2007 and toinvestigate situations in the ward.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standardized methods to evaluate quadricepsmuscle force and quadriceps muscle training exercises were too monotonous. To reverse the situations, westandardized the methods of quadriceps muscle power evaluation and devised interesting muscle strengtheningexercise by using elastic balls. In addition, we made efforts to refine patients’education and instruction withposters and slogans. We established proper auditing mechanisms as well. After implementing the new programfor six months,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muscle power loss decreased from 8.2% to 3.3%. At the sametime, no patients undergoing lower limb surgery had accidental falls in the ward. We concluded that this newprogram could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in-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muscle power loss. We wishto share our experience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and to improve patients’safety.

Key words: orthopedic in-patients, muscle power loss, lower limb post-operation

Received: Apr. 20, 2010 Revised: May 03, 2010 Accepted: May 26, 2010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Hung Hsiu-jung, No. 160, Chung-Kang Rd., Sec. 3,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