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定义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117/xisl/443e9d34-05af... ·...

2
177 2019年11月 (下) 国内刊号 CN61-1499/C 丝路传播 摘 要:语言的定义不能游走在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边缘 上,而应该把握语言本身的内核,即语言的对象是人类社 会,语言的功能是信息传递,语言的性质是音义结合的符号 系统,从这三方面去探析,语言的定义就应该是:语言是 人类社会用来交际和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 统。对语言不同的定义,决定了我们在语言教学和研究上的 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语言;定义;教学意义 我们在对语言做出定义的时候,必须要对语言的性质做 一个充分的了解,并用最简短而精炼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 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教材中的前面几章,基本上都会讨论语言 的性质和定义或概念问题。如李宇明主编的《语言学概论》 将语言定义为:“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 统。”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认为:“语言是用于人类 交际的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美国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萨丕尔的定义是“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式, 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他们都 抓住了语言的内在的普遍的特征及其对象和功能等特性,但 似乎还不能完全表达语言的性质。定义语言的概念,还要避 免语言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内容,如语言和哲学、社会、生 理、物理、人类和心理学等联系起来,也要避免从语言学内 部的某一特征来做出定义,如乔姆斯基从句法、语法的角度 来定义语言。两种定义的结果要么使语言的定义不全面,要 么是将语言陷入狭隘的范畴,都会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所 以,语言的定义必须从其对象、功能和性质上去把握。 一、语言研究的对象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从信息传递的功能上看,人和动物 都有语言,但有本质上的区别,动物传递信息靠的是与生俱 来的本能,它在语言上没有创造性,其交流方式是被动的、 机械的;而人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主观能动 性,句法中的结构可以任意排列(当然是有限度的、保证语 法规则的前提下)和自由地替换词语以及搭配组词,这是动 物远远所不能比及的。当然,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中产生 的,没有社会,人与人之间不会产生交流,语言也就不会产 朱怀清(凯里学院 贵州黔东南州 556011) 语言的定义 生,也没有必要产生。“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 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 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 就像许多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流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 不可思议的”“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的。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发展 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 联系起来研究。”(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人类最初产生了一定规模的共同体,信息的交流才有必 要;随着共同体的发展,语言也会逐渐丰富起来,完善成 型。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流逝,人类的接触也越来越频 繁,诸如战争的交接、人口的迁徙,语言的接触会导致语言 的内部发生变化,相互借鉴、吸收甚至是一方语言的消失, 当人类脱离了社会这样一个群居方式,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单 个个体,交流也不会发生,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语言的变迁、 消失和替代的现象,这都反映了一个社会共同体对另外一个 共同体的影响甚至占领。所以,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环境下的 产物,没有社会,语言也就没有产生的土壤。 从语言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初次产生信息交流的时 候,用的应该是肢体语言,伴随着咿咿呀呀的口语成分;随 着人口的繁衍增多,交流范围的扩大,肢体语言已经满足 不了部落社会人群的需要,口语也就相应地产生了,“那 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圣经·创世 纪》),任意性、约定俗成等口语产生的方式,自古以来多 有讨论;早期的人类交流,同时伴随着肢体语言、口头语言 的是图画等性质的东西,这是文字的起源方式之一。所以, 肢体语、口语和文字,这三个方面,是不是都是语言研究的 对象呢?从我们的语言学教材和著作来看,基本对象一般是 口语和文字,撇开了肢体语。因为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或说话),界定了语言的对象和性质,这是其贡献,也为 我们所接受。 二、语言的功能 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上,对于语言的功能,一般讨论的有 收稿日期:2019-09-04

Transcript of 语言的定义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117/xisl/443e9d34-05af... ·...

177

2 0 1 9 年 1 1 月 (下)2 0 1 9 年 1 1 月 (下)国 内 刊 号 C N 6 1 - 1 4 9 9 / C丝 路 传 播

摘 要:语言的定义不能游走在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边缘

上,而应该把握语言本身的内核,即语言的对象是人类社

会,语言的功能是信息传递,语言的性质是音义结合的符号

系统,从这三方面去探析,语言的定义就应该是:语言是

人类社会用来交际和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

统。对语言不同的定义,决定了我们在语言教学和研究上的

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语言;定义;教学意义

我们在对语言做出定义的时候,必须要对语言的性质做

一个充分的了解,并用最简短而精炼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

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教材中的前面几章,基本上都会讨论语言

的性质和定义或概念问题。如李宇明主编的《语言学概论》

将语言定义为:“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

统。”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认为:“语言是用于人类

交际的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美国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萨丕尔的定义是“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式,

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他们都

抓住了语言的内在的普遍的特征及其对象和功能等特性,但

似乎还不能完全表达语言的性质。定义语言的概念,还要避

免语言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内容,如语言和哲学、社会、生

理、物理、人类和心理学等联系起来,也要避免从语言学内

部的某一特征来做出定义,如乔姆斯基从句法、语法的角度

来定义语言。两种定义的结果要么使语言的定义不全面,要

么是将语言陷入狭隘的范畴,都会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所

以,语言的定义必须从其对象、功能和性质上去把握。

一、语言研究的对象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从信息传递的功能上看,人和动物

都有语言,但有本质上的区别,动物传递信息靠的是与生俱

来的本能,它在语言上没有创造性,其交流方式是被动的、

机械的;而人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主观能动

性,句法中的结构可以任意排列(当然是有限度的、保证语

法规则的前提下)和自由地替换词语以及搭配组词,这是动

物远远所不能比及的。当然,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中产生

的,没有社会,人与人之间不会产生交流,语言也就不会产

朱怀清(凯里学院 贵州黔东南州 556011)

语言的定义

生,也没有必要产生。“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

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

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

就像许多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流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

不可思议的”“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的。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发展

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

联系起来研究。”(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人类最初产生了一定规模的共同体,信息的交流才有必

要;随着共同体的发展,语言也会逐渐丰富起来,完善成

型。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流逝,人类的接触也越来越频

繁,诸如战争的交接、人口的迁徙,语言的接触会导致语言

的内部发生变化,相互借鉴、吸收甚至是一方语言的消失,

当人类脱离了社会这样一个群居方式,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单

个个体,交流也不会发生,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语言的变迁、

消失和替代的现象,这都反映了一个社会共同体对另外一个

共同体的影响甚至占领。所以,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环境下的

产物,没有社会,语言也就没有产生的土壤。

从语言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初次产生信息交流的时

候,用的应该是肢体语言,伴随着咿咿呀呀的口语成分;随

着人口的繁衍增多,交流范围的扩大,肢体语言已经满足

不了部落社会人群的需要,口语也就相应地产生了,“那

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圣经·创世

纪》),任意性、约定俗成等口语产生的方式,自古以来多

有讨论;早期的人类交流,同时伴随着肢体语言、口头语言

的是图画等性质的东西,这是文字的起源方式之一。所以,

肢体语、口语和文字,这三个方面,是不是都是语言研究的

对象呢?从我们的语言学教材和著作来看,基本对象一般是

口语和文字,撇开了肢体语。因为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或说话),界定了语言的对象和性质,这是其贡献,也为

我们所接受。

二、语言的功能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上,对于语言的功能,一般讨论的有

收稿日期:2019-09-04

178

2 0 1 9年 1 1月(下) 国 内 刊 号 C N 6 1 - 1 4 9 9 / C 丝 路 传 播

交际、思维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其实,情感的交流或交际,

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的传递无非是一种包含了主

观的情感在内,与客观的经验性累积的知识,没有实质性的

区别,但交际是言语的一个最主要的重要现象,而信息传递

反映了语言的主要特质,可以说,交际和信息传递反映了语

言性质中音和义结合的二重性。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我

们可能要讨论两点,一个是谁先谁后的问题,一个是思维的

属性范畴。在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学科之前,思维就属于

哲学研究的范畴,思维的过程又是属于逻辑学的对象。从这

一点上,结合我们文章开头所说的,语言的定义规范不能从

交叉学科的边缘上去探讨,否则会陷入无穷无尽的与其它学

科的纠缠之中,失去语言学内在的方向。在思维和语言的关

系上,思维是内在于人类意识中的,而语言是外在于人类的

话语表现上,人类早期语言还没有产生时,在思考宇宙、

人生以及身边外物的或深或浅的现象的过程中,会用到语

言吗?独立的思考,只是运用到意识思维,还没有语言的交

流,只有当他们想把自己的内在想法,想要强烈地告诉或表

达给他人时,语言才不得不产生了,所以语言是信息的传递

和交流,思维只是是语言产生的前提。我们常常说,“语言

是思维的工具”,这种表达是欠妥的,因为先有了思维,后

面才有语言,思维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当有了语

言之后,我们似乎觉得自己更多地是在用语言来思考,这是

不对的,我们是在运用意识活动,而不是语言,只是这种内

在的意识活动似乎表现为内在的语言。没有语言,意识同样

在活动,这就是思维。而当语言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主流之

后,语言就掩盖了思维意识,我们就觉得是语言在思维、语

言是思维的工具。其实,语言只是思维意识活动的外在表现

而已,它永远是第二性的。在我们的语言理论中,其中就有

这种说法:“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系辞》),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语言

表达的不充分性或局限性,语言和思维是不能划等号的。语

言只是人类表达思维、外在显现思维的工具之一,虽然它表

现了思维的大部分,但绝不是全部。

三、语言的性质符号是用来表现某种事物的意义的一套标记,它可以是视

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等等,是包含形式

和内容意义两个方面。语言从产生以后,它就表现为一种符

号系统,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它表现为肢体语、口语和文字

三个面。肢体语言是触觉符号和其传递的意义信息结合的;

口语是通过嘴巴和耳朵这个声音听觉符号和其传递的意义信

息结合的;文字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符号与其传递的意义

信息结合的。从其内部结构分析,它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

成,从大的方面看,语法体现了组合关系,它是线条性的,

即在时间的轴上体现出来语法范畴的搭配关系,词汇可以说

是语义场理论上的一种聚合关系。所以,从根本上看,他们

也是体现了声音或视觉符号与其传递的意义信息相结合的关

系。符号的任意性,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质,也就是内容和

形式之间的关系,符号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

来表现相应的内容的,这就是符号的二重性,所以,语言符

号的根本性质,是音义结合的二重性。当我们深刻研究语言

系统的层次时,就会涉及到语言符号系统的二层性,即语音

层,也就是音系层,即音素—音位—音节—音步—音段等;

语义层,表现为语法范畴的组合,即语素—词—词组或短

语—句子—段落等。语言的二层性以及组合、聚合关系体现

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我们研究语言,就是研究这种符号所

表现出来的音义系统。

四、语言的定义及其意义至此,我们在把握了语言的对象、功能和根本性质之后,

就可以概括出语言的定义来:语言是人类社会用来交际和传

递信息的最重要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和以往的语言定

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补充更正之处。我们排除了思维的概

念,“交际和传递信息”是其根本功能; “任意性”只是语

言符号在创制过程中的一种方法,虽然它在语言的不稳定变

化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理论的解释意义,我们也可以说,变

化性是语言的一种经常的现象,但是,那大多是由社会的发

展因素,即外在的变化所造成的,所以,稳定性是语言的主

流,它关乎语言的历史比较,如果一种语言变动不居,我们

是无法读懂前人的语言作品的。

为什么说它是“最重要的”呢?因为我们人体的感官——

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表现为符号系统来传递信

息,而我们当今人类社会运用的语言,主要是由听觉和视觉

这两种符号来传递信息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补充的符号系

统。

对语言概念的定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语言本身,它

决定了我们在语言的教学和科研上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方

向,把握了根本,才能更好地拓展外延。特别是在语言的基

础教学方面,才能把握好一定的度,而不至于游走在语言和

其它学科的交叉边缘。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语言学纲要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叶宝奎编著.语言学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4]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

2013

作者简介:

朱怀清,男,湖北荆门人,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副教

授,博士。研究方向:语言,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