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首诗...

1
链接 李浪:怀揣军旅梦走向远方 姜炜 摄 听一首诗 FUYANG DAILY 达夫弄·文体 11 2017 9 15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 蒋立波 邮箱地址: [email protected] 版式设计 | 施锡梅 李浪,20 岁,富阳籍新兵,喜爱朗诵。 秋日的一天 作者:R.S.托马斯(威尔士) 扫二维码,听精彩读诗 “不会永远这样”,诗人一开始就来了这样 一个判断句。不会永远这样,意味着这是少有 的一天,这样的秋日是珍贵的,甚至是绝无仅 有的。“树的肩膀”,“金黄色的袖口”,这样的拟 人化语言,让我们感觉到这样的秋日的景色, 是多么温暖、亲切。尽管短暂、转瞬即逝,但它 已经被内心拍摄下来,永远地珍藏,成为永恒 的底片。即便寒冬马上就要到来,但这样的温 暖的记忆,会像熊熊炉火,帮我们抵御寒风的 侵袭。 诗人是一位有名的僻居苏格兰乡下的隐 士,他的诗尖锐犀利,同时又有一种崇高静穆 的美。这首诗就很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严谨、洗 练、宁静而又直抵灵魂深处的诗歌风格。 (解读/蒋立波) 不会永远这样: 空气里没有风,最后的几片叶 装饰着树的肩膀,为 它的树枝套上了金黄色的袖口,一只鸟 在草地的水面上修理它的羽毛 从平日的繁务中抽出身来,停上片刻 让这秋日温暖的景色 进入内心,凭借它 来抵御和度过漫长的严冬。 (冯默谌 译) 【诗说】 目击 开始以为9月3日举办活动天气太热,又是 暑假结束刚开学,参加的人不会很多,组委会把 活动规模控制在 500 人。哪晓得骑友网上报名帖 一发,马上爆满,组委会只得把名额放宽至800, 仅仅两天,报名通道不得不紧急关闭。不少车队 因为报不上名抱怨,组委会只能好言相劝:“明年 再来!” 800 人的骑行队伍看看都“壮观”煞,我是清晨 最早到的东吴公园,看着车队一支支过来,那车、 那人!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一点都不错,古时说 的马不就是现在的车吗!刚刚还是空荡荡的广 场,一下子被斑斓色彩填得满满的,就算是不骑 车,今天的东吴广场也是展示会,玲琅满目,是车 展,也是人展,名符其实的“嘉年华”!我来不及 看,也来不及问,只能是相机快门连着按。 事后听富阳的车友说,好些车队的装备都是 顶级配置,七八万的、十几万的车随处可见,富阳 虽也有不少好车,但与 800 辆车的聚集一比,是小 巫见大巫了。还有各色各样漂亮的骑行服,算是 开了眼界了。 6 点半全程组出发,因为不是比赛,不必争先 恐后,出发多了些从容,鱼贯而出的车流,像是一 道长长的彩虹从江滨西大道划过,伸向华庭路、 文教路、金桥路……虽然清晨的街道还没有很多 行人车辆,但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使得车队又 像一条拉伸着的巨龙,出城的车流成了一道靓丽 风景,煞是好看。 我一路追拍,对这条骑行线是轻车熟路,咸 康岭的坡、十里唐昌的屋、湘溪枫林的树、岩石岭 的湖、桐洲岛的渡、龙门的古……这一路要多美 有多美。这些都是拍摄的好背景,就等一个个倩 影掠过,在记忆里定格。 在一路秀色中骑行 —环浙骑游嘉年华富阳站侧记 江幽松 “参加过不少富阳举办的活动,第一次感到富阳有这么美!” 这是刚参加完环浙骑游富阳站的一位车友跟我说的。经他这么一 说,不由得自豪起来。跟着骑游车队拍了一天的照片,万分感慨,看完照 片,不由得还想写些文字。 好山好水 155公里的全程和80公里的半程,每一处都 山清水秀。 起点设在东吴文化公园,清晨的富春江,薄 云红日,微风拂面。6 点半,全程组出发, 500 多人 的车队如流水一般,经华庭路、金桥路直至葵花 盛开的洪庄。第一个打卡点就设在咸康岭上,翻 咸康岭的坡有点陡,但有一路翠竹相拥,弯弯山 道上车友们照样谈笑风生。 过咸康、唐昌、湘溪……一路都是富阳的明 星村,不但山青水绿,村容整洁,且都富裕小康, 虽然运动员们无暇顾及,但我的相机还是能记录 沿途所见,村民们都是笑脸相迎,加油声相送。 沿路的乡镇(街道)是银湖、春建、永昌、新 登,再走就是洞桥地界,我曾为洞桥写过一首歌, 歌词的开头是“富阳有多少桥,九千九百九十 条。山里山、湾里湾,弯弯山路到洞桥”,骑行的 一路正是这样的景色,经九仰坪、天云山、天雷 山、枫林咽泉直到岩岭湖水库,眼前尽显湖光山 色,心胸顿时开朗。 沿葛溪继续前行,胥口镇是全程的第二个打 卡点,有运动员问我,前面坡段还多不多?我说 后面的路是一马平川,“跃”龙门、“当”上官,上官 过后再上“一层楼”(迎将岭)。但是大家不要急 于想上官,先看看新登、渌渚,新登是罗隐故里, 徐玉兰的家乡;渌渚是孝子周雄故里。今天没时 间细看,那你下次再来,最好是春天,那时的一路 桃花会让你惊艳。听说有半山这么个地方,都说 说明年春天一定来,而且一定是骑着车来。 车到东梓关,全程组与半程组汇合,队伍更 加“浩荡”起来。骑半程的也有 300 人,8 点钟从 东吴公园出发,一路向西,经鹿山街道、新桐乡, 在桐洲岛摆渡到东梓关。为了看看“渡江”盛况, 我特意偏离全程骑行路,从渌渚的野道直插桐洲 岛,但还是晚了点,大部队都已经渡了江。组委 会安排半程骑行从桐洲岛过江,就是为了让客人 看看“烟雨桐洲”,“五水共治”后最美的一段“浙 水”。骑友们都为这一江清水赞叹,几个“铁三” 运动员更是喜爱,问我:什么时候在这里举办铁 人三项赛啊? 骑友们喜欢东梓关的古屋长塘、杭派新民 居,对补给点的特色小吃更是赞不绝口。我对那 些美女们说,留点胃口到龙门吧,龙门小吃更馋 人。 出东梓关沿江骑行,一路秀色江景,过场口、 环山就到龙门古镇,再经上官、骆村到觃口,这里 是环富阳的最后一个打卡点,然后就一路出山经 大源、春江。最后的一段路是沿江滨南大道上鹿 山大桥回到东吴文化公园。这一路景致别说是 初次来富阳的客人说好,就是常来常往的骑友都 说好,“今天才算见识到了正真的富春山居”。 好车好鞍 寿光晓 天已微凉,秋意日渐浓起来了。 前些天,忽然看到微信公众号后台有一条留言: “应征入伍,想读一首诗。李浪。” 是哦,又到了新兵入伍的时候,不少年轻人要披 上绿军装,去往远方,一圆他们的当兵梦了。 空气里的离愁别绪应该厚了许多吧,像这几天天 空的云。 李浪是高校新生,原本要踏入大学校园的他,因 为心底的军旅梦,毅然投笔从戎。 “当兵真男儿。”“男儿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他 说,他崇尚那种纪律严明、有节制的生活,希望在军队 这个熔炉中磨炼一番。 对于接下来艰苦的军营生活,他已经做好了充分 的准备。 他把头发剪到很短,有点削发明志的味道。 和发小、好友喝酒,聊天聊到尽兴,然后合影留念 —因为,再相逢已不少年。 每天适应性训练:仰卧起坐,深蹲,跑步。 在离开富阳之前,李浪还有几个心愿要完成。 第一个是去万市老家陪爷爷奶奶住几天。 爷爷奶奶都是快80岁的老人了,在彭家村辛苦了 一辈子。“一直很疼我,我要好好陪陪他们。”李浪说。 说起父母,李浪笑了。因为父母这些天变着法子 给他弄好吃的,“我知道父母舍不得,毕竟我是家里的 独子”。 他很开心,父母非常开明,那么支持他的决定。 他也在心里祝愿父母一直健康平安。 第二个心愿是去“听一首诗”栏目读诗。 他准备了一些能代表他现下心境的诗—汪国 真的《热爱生命》、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等,最后, 还是决定朗诵托马斯的《秋日的一天》。 这秋日的一天,这南方小城温暖的景色、这个诗 意的午后,是否已进入他的内心,并“凭借它抵御和度 过漫长的严冬”? 相信可以,因为那是他喜欢的事情。 初中开始,李浪就对朗诵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 入实验中学后,他进入了学校的广播站,在段芳艳老 师的指导下,他的朗诵技巧更是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2015、2016年,他连续两年在区教育局主办的美文朗 诵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为实验中学延续了2012至 2016 年五连冠的梦幻成绩。 平时,李浪会摘录一些喜欢的诗行,遇见合适的 机会,就通过广播朗诵,彼时的菁菁校园内,这个帅气 的男生,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不知温暖了多少同学的心 灵。 要出远门了,李浪的心情激动中夹杂着忧虑。 那未知的,新鲜的未来在等着他,让他兴奋不 已。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样也让他有小小的不安。 当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父母,虽然他们正 当壮年,身体康健,但总归是份长长的牵挂。 “到了。” 12日,李浪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状态。 简短两个字,却有千般心情。 他在张掖,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愿这个富阳新兵,不负这身军装,不负自己的梦 想,在严格的训练中,不断成长,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 士兵。 R.S.托马斯(RonaldStuartThomas),威 尔士诗坛泰斗,二十世纪最强硬,最纯洁,最持 久的抒情诗人之一。 1913年生于英国威尔士加地夫港,是一位 船长的儿子。受教于北威尔士大学学院,后来 在加地夫圣迈克尔学院从事神学教育。1936 被 任命为英国圣公会牧师。 托马斯喜欢乡村生活,他所有时间都是在 乡下度过,做一份教区牧师的工作。托马斯在 担任教区长期间开始写诗。宗教是他写作的主 题之一,同时他也写大自然和威尔士历史。托 马斯是一位热忱的且往往直言不讳的爱国者, 他甚至用威尔士语写了他的自传《Nab》(《小人 物》, 1985)。 托马斯的写作生涯持续了五十年,创作了 二十本诗集,获得一次诺贝尔奖提名及女王金 牌诗歌奖。 R.S.托马斯于 2000 年 9 月 25 日去世,享 年 87 岁。 【作者】

Transcript of 听一首诗...

Page 1: 听一首诗 李浪:怀揣军旅梦走向远方fydaily.fynews.com.cn/resfile/2017-09-15/11/fyrb2017091511.pdf初中开始,李浪就对朗诵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 入实验中学后,他进入了学校的广播站,在段芳艳老

链接

李浪:怀揣军旅梦走向远方

姜炜 摄

听一首诗

FUYANG DAILY

达夫弄·文体 11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 蒋立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式设计 | 施锡梅

李浪,20岁,富阳籍新兵,喜爱朗诵。

秋日的一天作者:R.S.托马斯(威尔士)

扫二维码,听精彩读诗

“不会永远这样”,诗人一开始就来了这样一个判断句。不会永远这样,意味着这是少有的一天,这样的秋日是珍贵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树的肩膀”,“金黄色的袖口”,这样的拟人化语言,让我们感觉到这样的秋日的景色,是多么温暖、亲切。尽管短暂、转瞬即逝,但它已经被内心拍摄下来,永远地珍藏,成为永恒的底片。即便寒冬马上就要到来,但这样的温暖的记忆,会像熊熊炉火,帮我们抵御寒风的侵袭。

诗人是一位有名的僻居苏格兰乡下的隐士,他的诗尖锐犀利,同时又有一种崇高静穆的美。这首诗就很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严谨、洗练、宁静而又直抵灵魂深处的诗歌风格。

(解读/蒋立波)

不会永远这样:空气里没有风,最后的几片叶装饰着树的肩膀,为它的树枝套上了金黄色的袖口,一只鸟

在草地的水面上修理它的羽毛从平日的繁务中抽出身来,停上片刻让这秋日温暖的景色进入内心,凭借它来抵御和度过漫长的严冬。(冯默谌 译)

【诗说】

目击

开始以为9月3日举办活动天气太热,又是暑假结束刚开学,参加的人不会很多,组委会把活动规模控制在500人。哪晓得骑友网上报名帖一发,马上爆满,组委会只得把名额放宽至800,仅仅两天,报名通道不得不紧急关闭。不少车队因为报不上名抱怨,组委会只能好言相劝:“明年再来!”

800人的骑行队伍看看都“壮观”煞,我是清晨最早到的东吴公园,看着车队一支支过来,那车、那人!“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一点都不错,古时说

的马不就是现在的车吗!刚刚还是空荡荡的广场,一下子被斑斓色彩填得满满的,就算是不骑车,今天的东吴广场也是展示会,玲琅满目,是车展,也是人展,名符其实的“嘉年华”!我来不及看,也来不及问,只能是相机快门连着按。

事后听富阳的车友说,好些车队的装备都是顶级配置,七八万的、十几万的车随处可见,富阳虽也有不少好车,但与800辆车的聚集一比,是小巫见大巫了。还有各色各样漂亮的骑行服,算是开了眼界了。

6点半全程组出发,因为不是比赛,不必争先恐后,出发多了些从容,鱼贯而出的车流,像是一道长长的彩虹从江滨西大道划过,伸向华庭路、文教路、金桥路……虽然清晨的街道还没有很多行人车辆,但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使得车队又像一条拉伸着的巨龙,出城的车流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煞是好看。

我一路追拍,对这条骑行线是轻车熟路,咸康岭的坡、十里唐昌的屋、湘溪枫林的树、岩石岭的湖、桐洲岛的渡、龙门的古……这一路要多美有多美。这些都是拍摄的好背景,就等一个个倩影掠过,在记忆里定格。

在一路秀色中骑行——环浙骑游嘉年华富阳站侧记 □江幽松

“参加过不少富阳举办的活动,第一次感到富阳有这么美!”

这是刚参加完环浙骑游富阳站的一位车友跟我说的。经他这么一

说,不由得自豪起来。跟着骑游车队拍了一天的照片,万分感慨,看完照

片,不由得还想写些文字。

好山好水

155公里的全程和80公里的半程,每一处都山清水秀。

起点设在东吴文化公园,清晨的富春江,薄云红日,微风拂面。6点半,全程组出发,500多人的车队如流水一般,经华庭路、金桥路直至葵花盛开的洪庄。第一个打卡点就设在咸康岭上,翻咸康岭的坡有点陡,但有一路翠竹相拥,弯弯山道上车友们照样谈笑风生。

过咸康、唐昌、湘溪……一路都是富阳的明星村,不但山青水绿,村容整洁,且都富裕小康,虽然运动员们无暇顾及,但我的相机还是能记录沿途所见,村民们都是笑脸相迎,加油声相送。

沿路的乡镇(街道)是银湖、春建、永昌、新登,再走就是洞桥地界,我曾为洞桥写过一首歌,歌词的开头是“富阳有多少桥,九千九百九十条。山里山、湾里湾,弯弯山路到洞桥”,骑行的一路正是这样的景色,经九仰坪、天云山、天雷山、枫林咽泉直到岩岭湖水库,眼前尽显湖光山色,心胸顿时开朗。

沿葛溪继续前行,胥口镇是全程的第二个打卡点,有运动员问我,前面坡段还多不多?我说后面的路是一马平川,“跃”龙门、“当”上官,上官过后再上“一层楼”(迎将岭)。但是大家不要急于想上官,先看看新登、渌渚,新登是罗隐故里,徐玉兰的家乡;渌渚是孝子周雄故里。今天没时

间细看,那你下次再来,最好是春天,那时的一路桃花会让你惊艳。听说有半山这么个地方,都说说明年春天一定来,而且一定是骑着车来。

车到东梓关,全程组与半程组汇合,队伍更加“浩荡”起来。骑半程的也有300人,8点钟从东吴公园出发,一路向西,经鹿山街道、新桐乡,在桐洲岛摆渡到东梓关。为了看看“渡江”盛况,我特意偏离全程骑行路,从渌渚的野道直插桐洲岛,但还是晚了点,大部队都已经渡了江。组委会安排半程骑行从桐洲岛过江,就是为了让客人看看“烟雨桐洲”,“五水共治”后最美的一段“浙水”。骑友们都为这一江清水赞叹,几个“铁三”运动员更是喜爱,问我:什么时候在这里举办铁人三项赛啊?

骑友们喜欢东梓关的古屋长塘、杭派新民居,对补给点的特色小吃更是赞不绝口。我对那些美女们说,留点胃口到龙门吧,龙门小吃更馋人。

出东梓关沿江骑行,一路秀色江景,过场口、环山就到龙门古镇,再经上官、骆村到觃口,这里是环富阳的最后一个打卡点,然后就一路出山经大源、春江。最后的一段路是沿江滨南大道上鹿山大桥回到东吴文化公园。这一路景致别说是初次来富阳的客人说好,就是常来常往的骑友都说好,“今天才算见识到了正真的富春山居”。

好车好鞍

□寿光晓

天已微凉,秋意日渐浓起来了。前些天,忽然看到微信公众号后台有一条留言:

“应征入伍,想读一首诗。李浪。”是哦,又到了新兵入伍的时候,不少年轻人要披

上绿军装,去往远方,一圆他们的当兵梦了。空气里的离愁别绪应该厚了许多吧,像这几天天

空的云。

李浪是高校新生,原本要踏入大学校园的他,因为心底的军旅梦,毅然投笔从戎。

“当兵真男儿。”“男儿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他说,他崇尚那种纪律严明、有节制的生活,希望在军队这个熔炉中磨炼一番。

对于接下来艰苦的军营生活,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把头发剪到很短,有点削发明志的味道。和发小、好友喝酒,聊天聊到尽兴,然后合影留念

——因为,再相逢已不少年。每天适应性训练:仰卧起坐,深蹲,跑步。

在离开富阳之前,李浪还有几个心愿要完成。第一个是去万市老家陪爷爷奶奶住几天。爷爷奶奶都是快80岁的老人了,在彭家村辛苦了

一辈子。“一直很疼我,我要好好陪陪他们。”李浪说。说起父母,李浪笑了。因为父母这些天变着法子

给他弄好吃的,“我知道父母舍不得,毕竟我是家里的独子”。

他很开心,父母非常开明,那么支持他的决定。他也在心里祝愿父母一直健康平安。第二个心愿是去“听一首诗”栏目读诗。他准备了一些能代表他现下心境的诗——汪国

真的《热爱生命》、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等,最后,还是决定朗诵托马斯的《秋日的一天》。

这秋日的一天,这南方小城温暖的景色、这个诗意的午后,是否已进入他的内心,并“凭借它抵御和度过漫长的严冬”?

相信可以,因为那是他喜欢的事情。

初中开始,李浪就对朗诵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入实验中学后,他进入了学校的广播站,在段芳艳老师的指导下,他的朗诵技巧更是得到了很快的提升,2015、2016年,他连续两年在区教育局主办的美文朗诵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为实验中学延续了 2012 至2016年五连冠的梦幻成绩。

平时,李浪会摘录一些喜欢的诗行,遇见合适的机会,就通过广播朗诵,彼时的菁菁校园内,这个帅气的男生,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不知温暖了多少同学的心灵。

要出远门了,李浪的心情激动中夹杂着忧虑。那未知的,新鲜的未来在等着他,让他兴奋不

已。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样也让他有小小的不安。当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父母,虽然他们正

当壮年,身体康健,但总归是份长长的牵挂。

“到了。”12日,李浪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状态。简短两个字,却有千般心情。他在张掖,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愿这个富阳新兵,不负这身军装,不负自己的梦

想,在严格的训练中,不断成长,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

R.S.托马斯(Ronald Stuart Thomas),威尔士诗坛泰斗,二十世纪最强硬,最纯洁,最持久的抒情诗人之一。

1913年生于英国威尔士加地夫港,是一位船长的儿子。受教于北威尔士大学学院,后来在加地夫圣迈克尔学院从事神学教育。1936被任命为英国圣公会牧师。

托马斯喜欢乡村生活,他所有时间都是在乡下度过,做一份教区牧师的工作。托马斯在担任教区长期间开始写诗。宗教是他写作的主题之一,同时他也写大自然和威尔士历史。托马斯是一位热忱的且往往直言不讳的爱国者,他甚至用威尔士语写了他的自传《Nab》(《小人物》,1985)。

托马斯的写作生涯持续了五十年,创作了二十本诗集,获得一次诺贝尔奖提名及女王金牌诗歌奖。

R.S.托马斯于2000年9月25日去世,享年87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