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孟麟与上海古乐团 贝洛拉维克大xmwb.xinmin.cn/resfile/2017-06-17/A28/A28.pdf ·...

1
责任编辑∶祝鸣华 视觉设计∶黄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28 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音乐时空 / 捷克爱乐掌门人指挥大师贝洛拉维克 ! "# 日晚因病逝世的悲痛消息震动了世界 古典乐坛,也令我处于深切的怀念之中。在 我敬佩的指挥大师中,对贝洛拉维克更有一 番亲切之感。这种感觉,源于一次与他面对 面地谈音乐。 $%#& 年的 ! $' 日下午,对我来说那 是一个特别兴奋的时刻,晚上将去听四个月 前就买好了票的捷克爱乐音乐会,这是我至 爱的乐团第四次访沪。一份意外的喜悦是一 个月前我接到东艺的邀请,将与捷克爱乐的 现任总监,今晚音乐会的指挥贝洛拉维克 见面。 东艺共邀四位老乐迷,相聚在东艺环境 优雅的地下室西餐厅里。我们刚坐定,贝洛拉 维克偕其夫人极富绅士风度徐步进来了,他 那大气英俊的脸上露出一种特殊的童真和憨 厚相,那是一种为了音乐,甘愿奉献自己的真 正艺术家的气度和风范。 四位乐友都有一番与捷克音乐的情缘。 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的张敏女士在她赴捷 克旅游中,游览了一座小山,在山上与一位经 唱片的居民交上了朋友,聊音乐时选 购了录有德沃夏克弦乐小夜曲的唱片。张女 士还向贝洛拉维克出示她在捷克的母亲 河——沃尔塔瓦河畔的留影。中学语文教师 冯齐女士,听古典音乐几十年了,最爱捷克 作曲家的作品,爱到手机的呼叫声就是斯美 塔那的 《沃尔塔瓦河》。七十多岁的归国华 侨戈登先生特别喜欢听贝洛拉维克指挥的音 乐会,他每年赴英国探望女儿时,总要去聆 听贝大师指挥的 (() 交响乐团。而我,上世纪 !% 年代 就喜爱上捷克爱乐录制的 *+,-.,/012 唱片。 贝洛拉维克显然对我们四位古典音乐爱好者更是捷 克乐迷十分惊喜,大感兴趣。他和蔼亲切,我们边喝咖 啡边聊音乐。 冯齐女士问道,捷克国家不大,为何会有如此丰厚的 音乐成果。指挥家认为这大概是捷克人民都爱舞蹈,作曲 家的创作灵感就源于那些民族舞曲, “骨子里的音乐细胞 扎根于这个民族。”贝洛拉维克当即哼起德沃夏克《第六交 响曲》第三乐章谐谑曲中清澈跳跃的富里安特舞曲节奏。 多听捷克爱乐就会发现,乐队的声音是在清新明快中 显出精致。最能打动我的是弦乐声部,特别是奏起波尔卡 和斯拉夫舞曲时,那种清脆悦耳又带弹性的跳动音响,伴 和着木管的俏皮扑面而来,令人陶醉。我就乘此机会请贝 大师解开捷克爱乐与众不同的弦乐声部之谜:如此清澈而 富有弹性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对此,贝洛拉维克认为,那是 因为乐团很早就成立了,那时和外界交流不多,而捷克又 是一个小国家,许多乐手都“师出同门”,因此弦乐的契合 度、统一度,对乐曲的诠释方法有一种天然的默契和谐。 我平时听乐,勃拉姆斯也是我的所爱,勃是德沃夏克 的良师益友,勃的《匈牙利舞曲集》和德之《斯拉夫舞曲 集》互相呼应。针对晚上音乐会节目中同时有他俩的曲 目,我和指挥家兴奋地交谈起这两位作曲家作品的关联 了。贝洛拉维克认同我的这种关联,他胸有城府地说道, 音乐会曲目如此安排不仅是他俩是好朋友,德沃夏克的 《第 3 》和勃拉姆斯《第 4 钢协》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前者 5 大调,后者为 5 小调,乐感相通,特别是最后的乐 章。哦!此话大开了我的赏乐脑洞,原来古典音乐作品中 调性变化的逻辑思维不仅运行于一首乐曲之中,也可体 现在音乐会的曲目之间。这场音乐会正是两位作曲家挚 友的乐感在 5 的关系大小调上交融。 茶话会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贝洛拉维克谈了自己 的音乐人生历程,也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安切尔率 团造访中国和亚洲,是乐团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演出之行。 当退休归国的华侨戈登先生问道: “你已获得国际声 望,为何选择回到捷克执掌捷克爱乐?”贝洛拉维克回答: “和你一样,我热爱我的祖国。” 是啊,晚上音乐会的两曲“安可”,正印证了贝洛拉维 克说的这句话。那是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中的“沃尔塔瓦 河”,以及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在今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有 一台上海古乐团演奏的、名为“普赛尔与 亨德尔—— 678#9 世纪伦敦音乐”的古乐 音乐会,引起了乐迷们的兴趣。近些年 来,有不少欧美的古乐来过上海,但以上 海命名的古乐团,还鲜为人知。因此我怀 着浓厚的兴趣欣赏了这台音乐会,令我 惊讶的是,音乐会的主角之一、从上海留 学美国的上海古乐团创建人高孟麟,不 仅在音乐会上吹奏竖笛、演奏希塔隆琴 )/:;.--012,鲁特琴家族的一种),而且还 演唱假声男高音!一个人在一台音乐会 上居然担任三个角色,而且跨越器乐和 声乐两个领域,实乃奇才,难得一见。音 乐会后,我通过朋友介绍,采访了高孟 麟。令我再一次惊讶的是,这位高孟麟今 年才 $7 岁—— 一位年轻的“'% 后”,怎么 会与“老古董”的古乐发生关系呢? 高孟麟出生在天津一个医生家庭, 父母希望儿子以后也从医。 9 岁时高孟麟 随父母落户上海<曾跟随上海交响乐团的 一位乐手学习单簧管。 #& 岁时,高孟麟离 开上海,留学美国休斯敦 (2==.:-2 高中, 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感觉就像打开了 新世界的大门,享受到了极大的乐趣<且合唱团的老师总是选巴洛克时期的作 品,这使高孟麟更熟悉更喜爱古乐了。因 为声音成熟较早,高孟麟还担任了合唱 团中的男低音独唱。 在合唱团的第三年,有两件事情改 变了高孟麟的人生轨迹。第一件是听到 了加德纳( >.-?:12- )录制的维瓦尔第《荣 耀经》,给了高孟麟极大的震撼—— 仿佛 发现了古乐的真相!而且在这个录音里 他第一次听到了假声男高音,感觉这是 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妙人声。第二件 事是发现竖笛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 非常流行的乐器,吹奏出的声音同样非 常美妙,犹如牧童短笛般悠闲自在。于 是,在进入奥柏林 ( @A2-=:1 ) 大学后, 高孟麟正式开始学习巴洛克竖笛和假声 男高音,并迷上了“本真主义”的古乐 理念,也就是从这时起,高孟麟彻底放 弃了家人让他学医学或者心理学的期 望,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学习、推广古乐 这条不归路。 “本真主义”,或者说是“古乐运动”, 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乐坛, 而今已蔚为大观,风靡全球。现在每年都 有数量可观的欧美古乐团到中国和上海 演出,国内也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古乐 迷,但是,总体上来说,西洋古乐在中 国大陆的影响还是刚刚起步,尚有值得 介绍和推广的广阔空间。高孟麟的古乐 梦正逢其时。在学习古乐的过程中,他 深感其乐无穷,研究古代的演奏技法、 声乐唱法和风格诠释,从而激活古乐的 新生命、新活力,就像把恐龙化石复活 了一样,非常有趣非常有意义。而当时 中国大陆的本真主义的古乐演奏演唱基 本还是空白,所以高孟麟学习古乐的热 情非常高涨,希望有一天能把学习到的 收获带回到中国。 大三时,高孟麟又学习了鲁特琴的 家族之一—— 希塔隆琴。大学毕业后,高 孟麟感到还要在古乐领域进一步深造, 于是在 $%6" 年,他又进入波士顿的 B01CD 音乐学院,继续攻读古乐声乐的硕 士,并开始了弹奏通奏低音的尝试。有一 次在芝加哥的一家歌剧院,高孟麟还以 竖笛演奏员的身份,伴奏亨德尔歌剧《罗 德琳达》。如此多角度多领域地进行古乐 实践,让高孟麟积累了不 同于常人的丰富经验和独 到体会,为他以后开创自 己的古乐演奏演唱事业奠 定了丰厚的基础。 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后,为了更上一层楼, $%6! 年至今,高孟麟又在印第 安纳大学攻读古乐声乐博 士,同时进修希塔隆琴和 竖笛。高孟麟认为,在中国 搞古乐有各种困难,首先 乐器难找<其次,会演奏古 乐器的演奏家凤毛麟角。 十分幸运的是,高孟麟身 边有一批热心的同道者, 这些中外朋友大多是高孟麟这些年在学 校和音乐界认识的青年古乐演奏家,他 们在听说了高孟麟将创建一个以上海命 名的古乐团后,纷纷表示愿意无偿地来 中国参加上海古乐团的演出。 $%63 66 月,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是他们建团 后的首演。今年 ! 69 日“上海之春”期 间在上交演艺厅,是他们的第二场演出, 特邀著名女高音许蕾加盟,音乐会非常 成功。高孟麟表示,今后上海古乐团将 每年在自己的家乡举办两场音乐会,每 次邀请一位著名的声乐家或器乐演奏家 加盟。待条件成熟后,将举办上海古乐 音乐节,开设古乐演奏演唱和学术研究 的大师班,等等。 上海,曾经是中国交响乐的发源 地。上海交响乐团,是中国最早的真正 意义上的职业化交响乐团。上海四重 奏,现在也已成为业界的品牌。现在, 上海古乐团又脱颖而出,而且是在国人 很少涉及的古乐领域,就像先驱者和拓 荒者,尤为难能可贵。“'% 后”的高孟 麟,正是梦飞的黄金时代,以他的天 赋、执着和敬业,真诚祝愿他和他的伙 伴们梦想成真、大展宏图! 高孟麟与上海古乐团 任海杰 在今年的 "$ 个舞蹈新人新作里,出 现了不少由学生自编自演的作品,这似 乎释放出一种信号:无论是舞蹈学院还 是现代舞专业成立不久的舞蹈学校,都 越来越鼓励学生去尝试舞蹈编创,这对 于上海舞蹈原创能力的培养是可喜的现 象。从舞台呈现来看,这些作品虽说还比 较稚嫩,但能看出这些学生创作者正试 图通过舞蹈来表现生活。 其中有两个现代舞《嫉》和《辅》引起 了我的兴趣,作品分别出自于舞蹈学校 的两位女生和舞蹈学院的两位男生,比 较明了地用肢体语言为《嫉》和《辅》作了 注解,也客观表现了普遍存在于人际关 系中的这两种情感状态。两位女生之间 以动作、眼神、音乐节奏制造出剑拔弩 张、针尖对麦芒的对抗动态,两位男生则 更像在玩一种以对方身体各部分作为支 点,达到自身平衡的借力游戏。然而,从 观赏者角度看,仍觉意犹未尽。兴许是我 对舞蹈学生们的期待高了点,但窃以为 舞蹈若只是用肢体对生活进行直观的表 现,而缺乏必要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解读, 就很难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也就很难满足观众的想象和期望。 “嫉”和“辅”其实是大多数人都曾体 验过的情感状态。简简单单两个字里,蕴 含着巨大的能量,也潜藏着微妙的心思。 先说“嫉”。从字义上解释, “嫉”是由于别 人比自己强而产生怨恨。显而易见,这种 恨并非无缘无故,而是缘于他人之长映 照出了自身之短,无形中威胁到自身的 生存或发展,不平之气郁结于心又未能 有效调节,由此转化为指向对方的负面 情绪乃至攻击行为。“嫉”会让我们不由 自主地联想到周瑜的“既生瑜 何生亮”、曹丕的《七步诗》或 “回眸一笑白媚生,六宫粉黛 无颜色”,其结果往往如同自 酿自饮的慢性毒酒,侵害了健 康,葬送了快乐。“嫉”这种情 感常常还有较深的隐蔽性,并 非一般意义上的“恨”那么激 烈。然而在《嫉》这支舞蹈中, 两位女生穿着无差别,动作设 计也大同小异,着力以敌视与 压制来表现“恨”,却不知这 “恨”从何而来,对双方又造成 了什么实质影响,可谓唯见 “恨”之形却不见“嫉”之意。 相较而言,《辅》 这支作品的舞蹈动 作从表义层面看表现得更准确些。两个 男生几乎自始至终以对方的身体为支 点,互为支撑、辅助、依靠,以肢体的互动 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互为依存的 和谐关系。整支舞蹈动作流畅,配合默 契,发挥了现代舞自由、凝练的优势,然 而如果从头至尾只是这一连串动作的组 合,似乎又显得单一而缺乏冲击力。如若 能在舞段中适度增加离开辅助后的失衡 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触发观众对于“人 很难独立于世”的思考,或许作品的意蕴 会更深一点。在观后交流时,还有专家提 议将《嫉》与《辅》合并为一个作品同台呈 现,倒也不失为一个开脑洞的好点子。 仅有表现是不够的 —— $%67 上海舞蹈新人新作校园作品印象 姚安 现代舞 现代舞

Transcript of 高孟麟与上海古乐团 贝洛拉维克大xmwb.xinmin.cn/resfile/2017-06-17/A28/A28.pdf ·...

Page 1: 高孟麟与上海古乐团 贝洛拉维克大xmwb.xinmin.cn/resfile/2017-06-17/A28/A28.pdf · 河——沃尔塔瓦河畔的留影。中学语文教师 冯齐女士,听古典音乐几十年了,最爱捷克

责任编辑∶祝鸣华 视觉设计∶黄 娟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年6月17日 星期六

音乐时空 /

! ! ! !捷克爱乐掌门人指挥大师贝洛拉维克 !

月 "#日晚因病逝世的悲痛消息震动了世界古典乐坛,也令我处于深切的怀念之中。在我敬佩的指挥大师中,对贝洛拉维克更有一番亲切之感。这种感觉,源于一次与他面对面地谈音乐。

$%#&年的 !月 $'日下午,对我来说那是一个特别兴奋的时刻,晚上将去听四个月前就买好了票的捷克爱乐音乐会,这是我至爱的乐团第四次访沪。一份意外的喜悦是一个月前我接到东艺的邀请,将与捷克爱乐的现任总监,今晚音乐会的指挥贝洛拉维克见面。东艺共邀四位老乐迷,相聚在东艺环境

优雅的地下室西餐厅里。我们刚坐定,贝洛拉维克偕其夫人极富绅士风度徐步进来了,他那大气英俊的脸上露出一种特殊的童真和憨厚相,那是一种为了音乐,甘愿奉献自己的真正艺术家的气度和风范。

四位乐友都有一番与捷克音乐的情缘。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的张敏女士在她赴捷克旅游中,游览了一座小山,在山上与一位经营 !"唱片的居民交上了朋友,聊音乐时选购了录有德沃夏克弦乐小夜曲的唱片。张女士还向贝洛拉维克出示她在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畔的留影。中学语文教师冯齐女士,听古典音乐几十年了,最爱捷克作曲家的作品,爱到手机的呼叫声就是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七十多岁的归国华侨戈登先生特别喜欢听贝洛拉维克指挥的音乐会,他每年赴英国探望女儿时,总要去聆

听贝大师指挥的 (()交响乐团。而我,上世纪 !%年代就喜爱上捷克爱乐录制的 *+,-.,/012唱片。贝洛拉维克显然对我们四位古典音乐爱好者更是捷

克乐迷十分惊喜,大感兴趣。他和蔼亲切,我们边喝咖啡边聊音乐。

冯齐女士问道,捷克国家不大,为何会有如此丰厚的音乐成果。指挥家认为这大概是捷克人民都爱舞蹈,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就源于那些民族舞曲,“骨子里的音乐细胞扎根于这个民族。”贝洛拉维克当即哼起德沃夏克《第六交响曲》第三乐章谐谑曲中清澈跳跃的富里安特舞曲节奏。多听捷克爱乐就会发现,乐队的声音是在清新明快中

显出精致。最能打动我的是弦乐声部,特别是奏起波尔卡和斯拉夫舞曲时,那种清脆悦耳又带弹性的跳动音响,伴和着木管的俏皮扑面而来,令人陶醉。我就乘此机会请贝大师解开捷克爱乐与众不同的弦乐声部之谜:如此清澈而富有弹性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对此,贝洛拉维克认为,那是因为乐团很早就成立了,那时和外界交流不多,而捷克又是一个小国家,许多乐手都“师出同门”,因此弦乐的契合度、统一度,对乐曲的诠释方法有一种天然的默契和谐。我平时听乐,勃拉姆斯也是我的所爱,勃是德沃夏克

的良师益友,勃的《匈牙利舞曲集》和德之《斯拉夫舞曲集》互相呼应。针对晚上音乐会节目中同时有他俩的曲目,我和指挥家兴奋地交谈起这两位作曲家作品的关联了。贝洛拉维克认同我的这种关联,他胸有城府地说道,音乐会曲目如此安排不仅是他俩是好朋友,德沃夏克的《第 3》和勃拉姆斯《第 4钢协》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前者是 5大调,后者为 5小调,乐感相通,特别是最后的乐章。哦!此话大开了我的赏乐脑洞,原来古典音乐作品中调性变化的逻辑思维不仅运行于一首乐曲之中,也可体现在音乐会的曲目之间。这场音乐会正是两位作曲家挚友的乐感在 5的关系大小调上交融。茶话会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贝洛拉维克谈了自己

的音乐人生历程,也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安切尔率团造访中国和亚洲,是乐团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演出之行。当退休归国的华侨戈登先生问道:“你已获得国际声

望,为何选择回到捷克执掌捷克爱乐?”贝洛拉维克回答:“和你一样,我热爱我的祖国。”

是啊,晚上音乐会的两曲“安可”,正印证了贝洛拉维克说的这句话。那是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中的“沃尔塔瓦河”,以及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与贝洛拉维克大师的一次面谈!

许锡铭

! ! ! !在今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有一台上海古乐团演奏的、名为“普赛尔与亨德尔———678#9世纪伦敦音乐”的古乐音乐会,引起了乐迷们的兴趣。近些年来,有不少欧美的古乐来过上海,但以上海命名的古乐团,还鲜为人知。因此我怀着浓厚的兴趣欣赏了这台音乐会,令我惊讶的是,音乐会的主角之一、从上海留学美国的上海古乐团创建人高孟麟,不仅在音乐会上吹奏竖笛、演奏希塔隆琴()/:;.--012,鲁特琴家族的一种),而且还演唱假声男高音!一个人在一台音乐会上居然担任三个角色,而且跨越器乐和声乐两个领域,实乃奇才,难得一见。音乐会后,我通过朋友介绍,采访了高孟麟。令我再一次惊讶的是,这位高孟麟今年才 $7岁———一位年轻的“'%后”,怎么会与“老古董”的古乐发生关系呢?

高孟麟出生在天津一个医生家庭,父母希望儿子以后也从医。9岁时高孟麟随父母落户上海<曾跟随上海交响乐团的一位乐手学习单簧管。#&岁时,高孟麟离开上海,留学美国休斯敦 (2==.:-2高中,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感觉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享受到了极大的乐趣<而且合唱团的老师总是选巴洛克时期的作品,这使高孟麟更熟悉更喜爱古乐了。因为声音成熟较早,高孟麟还担任了合唱团中的男低音独唱。

在合唱团的第三年,有两件事情改变了高孟麟的人生轨迹。第一件是听到了加德纳(>.-?:12-)录制的维瓦尔第《荣耀经》,给了高孟麟极大的震撼———仿佛发现了古乐的真相!而且在这个录音里他第一次听到了假声男高音,感觉这是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妙人声。第二件事是发现竖笛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非常流行的乐器,吹奏出的声音同样非常美妙,犹如牧童短笛般悠闲自在。于是,在进入奥柏林 (@A2-=:1) 大学后,高孟麟正式开始学习巴洛克竖笛和假声男高音,并迷上了“本真主义”的古乐理念,也就是从这时起,高孟麟彻底放弃了家人让他学医学或者心理学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学习、推广古乐这条不归路。“本真主义”,或者说是“古乐运动”,

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乐坛,而今已蔚为大观,风靡全球。现在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欧美古乐团到中国和上海演出,国内也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古乐迷,但是,总体上来说,西洋古乐在中国大陆的影响还是刚刚起步,尚有值得介绍和推广的广阔空间。高孟麟的古乐梦正逢其时。在学习古乐的过程中,他深感其乐无穷,研究古代的演奏技法、声乐唱法和风格诠释,从而激活古乐的新生命、新活力,就像把恐龙化石复活了一样,非常有趣非常有意义。而当时中国大陆的本真主义的古乐演奏演唱基本还是空白,所以高孟麟学习古乐的热情非常高涨,希望有一天能把学习到的收获带回到中国。

大三时,高孟麟又学习了鲁特琴的家族之一———希塔隆琴。大学毕业后,高孟麟感到还要在古乐领域进一步深造,于是在 $%6" 年,他又进入波士顿的B01CD音乐学院,继续攻读古乐声乐的硕士,并开始了弹奏通奏低音的尝试。有一次在芝加哥的一家歌剧院,高孟麟还以竖笛演奏员的身份,伴奏亨德尔歌剧《罗德琳达》。如此多角度多领域地进行古乐

实践,让高孟麟积累了不同于常人的丰富经验和独到体会,为他以后开创自己的古乐演奏演唱事业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后,为了更上一层楼,$%6!年至今,高孟麟又在印第安纳大学攻读古乐声乐博士,同时进修希塔隆琴和竖笛。高孟麟认为,在中国搞古乐有各种困难,首先乐器难找<其次,会演奏古乐器的演奏家凤毛麟角。十分幸运的是,高孟麟身边有一批热心的同道者,

这些中外朋友大多是高孟麟这些年在学校和音乐界认识的青年古乐演奏家,他们在听说了高孟麟将创建一个以上海命名的古乐团后,纷纷表示愿意无偿地来中国参加上海古乐团的演出。$%63年 66

月,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是他们建团后的首演。今年 !月 69日“上海之春”期间在上交演艺厅,是他们的第二场演出,特邀著名女高音许蕾加盟,音乐会非常成功。高孟麟表示,今后上海古乐团将每年在自己的家乡举办两场音乐会,每次邀请一位著名的声乐家或器乐演奏家加盟。待条件成熟后,将举办上海古乐音乐节,开设古乐演奏演唱和学术研究的大师班,等等。

上海,曾经是中国交响乐的发源地。上海交响乐团,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交响乐团。上海四重奏,现在也已成为业界的品牌。现在,上海古乐团又脱颖而出,而且是在国人很少涉及的古乐领域,就像先驱者和拓荒者,尤为难能可贵。“'%后”的高孟麟,正是梦飞的黄金时代,以他的天赋、执着和敬业,真诚祝愿他和他的伙伴们梦想成真、大展宏图!

高孟麟与上海古乐团! 任海杰

! ! ! !在今年的 "$个舞蹈新人新作里,出现了不少由学生自编自演的作品,这似乎释放出一种信号:无论是舞蹈学院还是现代舞专业成立不久的舞蹈学校,都越来越鼓励学生去尝试舞蹈编创,这对于上海舞蹈原创能力的培养是可喜的现象。从舞台呈现来看,这些作品虽说还比较稚嫩,但能看出这些学生创作者正试图通过舞蹈来表现生活。

其中有两个现代舞《嫉》和《辅》引起了我的兴趣,作品分别出自于舞蹈学校的两位女生和舞蹈学院的两位男生,比较明了地用肢体语言为《嫉》和《辅》作了注解,也客观表现了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这两种情感状态。两位女生之间以动作、眼神、音乐节奏制造出剑拔弩张、针尖对麦芒的对抗动态,两位男生则更像在玩一种以对方身体各部分作为支点,达到自身平衡的借力游戏。然而,从观赏者角度看,仍觉意犹未尽。兴许是我

对舞蹈学生们的期待高了点,但窃以为舞蹈若只是用肢体对生活进行直观的表现,而缺乏必要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解读,就很难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也就很难满足观众的想象和期望。“嫉”和“辅”其实是大多数人都曾体

验过的情感状态。简简单单两个字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也潜藏着微妙的心思。先说“嫉”。从字义上解释,“嫉”是由于别人比自己强而产生怨恨。显而易见,这种恨并非无缘无故,而是缘于他人之长映照出了自身之短,无形中威胁到自身的生存或发展,不平之气郁结于心又未能有效调节,由此转化为指向对方的负面情绪乃至攻击行为。“嫉”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曹丕的《七步诗》或“回眸一笑白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结果往往如同自酿自饮的慢性毒酒,侵害了健康,葬送了快乐。“嫉”这种情感常常还有较深的隐蔽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恨”那么激烈。然而在《嫉》这支舞蹈中,两位女生穿着无差别,动作设计也大同小异,着力以敌视与压制来表现“恨”,却不知这“恨”从何而来,对双方又造成了什么实质影响,可谓唯见“恨”之形却不见“嫉”之意。

相较而言,《辅》这支作品的舞蹈动作从表义层面看表现得更准确些。两个男生几乎自始至终以对方的身体为支点,互为支撑、辅助、依靠,以肢体的互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互为依存的和谐关系。整支舞蹈动作流畅,配合默契,发挥了现代舞自由、凝练的优势,然而如果从头至尾只是这一连串动作的组合,似乎又显得单一而缺乏冲击力。如若能在舞段中适度增加离开辅助后的失衡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触发观众对于“人很难独立于世”的思考,或许作品的意蕴会更深一点。在观后交流时,还有专家提议将《嫉》与《辅》合并为一个作品同台呈现,倒也不失为一个开脑洞的好点子。

仅有!表现"是不够的———$%67上海舞蹈新人新作校园作品印象

! 姚 安

" 现代舞《辅》

" 现代舞《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