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施亚泽 校对:马艳萍...

1
A20 重见天日困难重重 如今, 虽然相关的生物技术迅猛发展, 人们对复活灭绝物种的热情不断高涨,但实 际上短期内人类还无法使起死回生。 “因为要复活猛犸象,首先要得到其受 精卵,然后再形成胚胎,但这一步最乐观估 计也需要好几年时间,目前人类连单个猛犸 象细胞也没有造出来。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 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邓涛表示,尽管科学家一 直在试图将猛犸象基因植入现代亚洲象的 细胞中,但目前他们仅对亚洲象基因做出了 45项接近猛犸象的修改,而在猛犸象与现代 亚洲象基因组的对比中发现,它们之间有多 1642个不同的基因。 邓涛解释,实际上现在的尝试也并非复 活真正的猛犸象,而是培育带有猛犸象特征 的杂交象。“而就是这个目标依然困难重重, 对这种庞然大物来说,人类相关的克隆技术 尚需发展,整个代孕过程更充满未知数。 ” 此外,要想复活古生物,“原料”比生物 技术更关键。 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所研究员李淳介绍,所谓“原料”,是指从动 物化石或其他材料中提取出的生物遗传物 质。 对此李淳做了进一步解释,他指出复活 灭绝物种的前提是我们得到的这种生物遗 传物质必须“干净”,而真正做到“干净”并不 容易。 所谓“干净”,李淳指出就是这种生物遗 传物质样本是否受过污染,或者说提取的遗 传物质是否纯净,有没有受过任何扰动。“这 动不一发生在操作者的实验室中,还 包括亿万历史环境中。 ” 犹如外来物种入侵 “现有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做到复活基因,但是要想复活整个物种,难大。 ”北京大学生科学院研究员志认 为, 技术上我们还有多关键问题没解这也是目前我们无法完全复活灭绝物种的 原因。 “人类正在克复活灭绝物种的法, 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开展这方面工作”。 李淳强调,人类不应该然, 层面还是从时间层面。他为复 活灭绝物种的想法是“ 狂妄愚蠢的”。 “如果你想知道‘ 其对生多样义’那么看看已经发生的情,这就 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外来物种入侵’事 。 ”据李淳介绍,外来物种入是一种出现 分布范围及扩潜力以外的生物种 类,可以分为有物种物种。 有种对地区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乃至人类康都能造成危害“猛犸象一出现,对的生态环 , 它们是时间上的外来入物种, 人类需要耗费巨资源其生活环境。” 邓涛为,相比猛犸象,对近时期因人类 活动而灭绝的近物种,如渡渡鸟、袋狼、斑驴 ,进复活的尝试有取之,因为它们的 存环境与现代环境差别不大。“而对然进化过程中消亡的动物,如猛犸象、披毛犀、 洞熊等, 它们已经属于的生态环境系 ,没有必要人为再造工作。” 态度迥异 邓涛提到的复活近灭绝物种,中科 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了一个恰当例子麋鹿,这种年前曾经土消失的物种,少量存于欧洲并圈养起来。 过近一个世纪养护,种复,后其科学家“ 引渡”回,在我地区放养为也表示, 使复活近灭绝物种 取之,但今其然是一个争议 话题。一科学家对近几个世纪由于人类 滥杀造成的物种灭绝表示遗, 他们对这 物种的复活感兴趣;但与此同时,也有为, 复活灭绝物种进一步导致现有 物种的灭绝。 为表示,至少在近年内人类还不可能 做到复活灭绝物种。如人类掌握的技术经可以复活灭绝物种,需要我们警惕被活物种对现有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应该因此谨慎制定相关的规划以及,在可控制范围内进确保现有的生态系统。” 蟾蜍价值那毋庸置疑的。 蟾蜍多人中不过是一只癞蛤蟆114,就 是一千只万只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小蟾蜍背有大价值蟾蜍价值概 起来要有四方面: 1.维护态平蟾蜍控制农业是一种重要的有动物, 吞食昆虫其他动物。蟾蜍蜘蛛隐翅虫食蚜虫瓢虫蚌蚝鼻虫螃姑蚜虫叶甲虫沼甲虫金龟 子、蜘蛛农田少量蟾蜍农业保护遭虫害和居民吞吃苍蝇传染昆虫保护环境生,态平传染源等方面积极2.环境指示物种。 蟾蜍所代表的两栖物是环境污染原因的指示, 它们有 渗透裸露皮肤无发毛和卵无 硬壳以至很容易吸收环境中的物质。多物 种的整个生活史都暴露中的有物质中, 两栖动物冷血动物的特征使对 的改降水线增加尤灵敏因此, 从一个地区国蟾蜍的数可以看 当地环境的好3.药用价值蟾蜍是其表皮腺体 物,白色乳状液体,有。干可以 复杂,最提出的有精,其药理。后出数上的有物质, 等作 ,也是我医药中的一重要材。其 、蟾功效在古今来的药典记载,如 辞典》 蟾蜍全身均 供药用,干治疗儿疮积咽喉肿痛痈肿疗毒。” 4.科学研究价值蟾蜍的有的或者有重要生态、 科学价值生动物名录,是进学研究学研 究的重要实动物。 如此重要的物种, 在中不过是一 只癞蛤蟆,它悲剧也就不奇怪了。 其 实,抓捕114只蟾蜍不过是餐桌冰山前,过捕捉商业贸和开 利用也是造成两栖动物受威胁要原 因。 蟾蜍在上为“ 熏拉丝”,其要来 皖捕获生种利用 地区金山区和青浦,有向奉贤松江海市蔓延趋势。 在上地区,中蟾蜍食用300~500此外, 农田里农药也是造成蟾蜍的原因。 尹晓辉博士采用急性和几种农药对中 蟾蜍的一般毒发现,农药中的 丁草胺对中蟾蜍蝌蚪属于农药。 从细胞上,二嚓磷丁草胺 和百草枯具有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效,并细胞乙草胺具突变效,并细胞赵序茅 浙江农民陈某抓了114只癞蛤蟆被警方刑事拘留。 此刻,包括陈某在内的很多群众蒙圈了, “逮癞蛤蟆也犯法? ”在许多人 看来,这是“小事一桩”,警方未免有点小题大做。有多少人知道所谓的癞蛤蟆是什么?它背后藏有怎样的价值别把蛤蟆不当重要物种 复活灭绝物种引发激烈争议 你能想象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吗?也许你会认为复活灭绝物种将提高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但根据近期 一项发表在《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复活灭绝物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可能会对现有濒危物种的保护“雪上加霜”,在 实质上抑制生物多样性。另据英国《卫报》报道,哈佛大学一团队正尝试利用CRISPR基因编辑工具,将从长毛猛犸象残骸上获取的基因, 拼接到亚洲象的DNA上,培育出一个杂交胚胎。有组织认为,猛犸象的“诞生”会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当今生物学和医学发展起到 一定推动作用。凡此种种,在“复活灭绝物种”持续热议的背后,到底还隐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马卓敏 为高蛋白饮食的一吃鱼 对人健康。然而,这一趋势味着捕捞鱼类需增加资源逐渐枯竭,生态平受到干 威胁着全各地期的粮食安“这就是为什么以类为水产殖业是重要的。”埃尔朗根— 纽伦堡大学心食化学Andrea Büttner教授表示。 不过,从消费有一个明显缺点有不好的 生物在中形成,其他物质 解,造出轮流给 带来这 方面 影响 Büttner教授解释,比如说,发土似味道种物质起的,分别味、臭素腐烂2-异莰 醇( MIB 之前的研究为这物质类的, 但尚不清楚是否其他 元凶”也可能负责Mah- moud所做实的就是为了到这个 问题答案他最近进了一项虹鳟臭素MIB之外,他确定 10种带有发霉泥的其他物 质,其中一种起来像粪便。“ 便最有可能畜牧,如, 但其他物质似乎农药产。”Mahmoud“这物质 散扬后进入径流进入到 鱼体内。 ” 清楚,传的生智慧 需要重审视或者说更挑剔问题明显比之前假设更为复杂。 Mahmoud要目标是 法, 因为水产业在未来一定会更大的 Mahmoud鱼身的组兴趣。“这是不的。 ”Mahmoud为, 物的十分复杂的, 体气个组成。” 弗赖辛弗劳恩霍夫包装 IVV研究所Mahmoud 做知 ,进给排池塘 ,使用气嗅觉测法对 的物质进检测和分他表示, 我们希望在所有可能 的物质中,发现对鱼气积极影响的,以及 并不其是在捕获鱼身上。外,我们也在寻找更多 殖鱼在因,并 档案质的关鱼为什么 有腥味 国的研工作正在研究为 什么时闻起来有鱼腥味, 为什 顾客买鱼其他 埃尔朗—纽伦堡大学化学 系准博士Mohamed Mahmoud 把确水产养殖业类的作为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其目标 寻找减不那愉悦鱼腥 途径王方 责任编辑:施亚泽 校对:马艳萍 2017 5 日 星期一 百科 14

Transcript of 责任编辑:施亚泽 校对:马艳萍...

Page 1: 责任编辑:施亚泽 校对:马艳萍 复活灭绝物种引发激烈争议epaper.ntrb.com.cn/new/jhwb/page/2/2017-05/08/A14/20170508A14… · 技术更关键。 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A20

重见天日困难重重如今, 虽然相关的生物技术迅猛发展,

人们对复活灭绝物种的热情不断高涨,但实际上短期内人类还无法使起死回生。

“因为要复活猛犸象,首先要得到其受精卵,然后再形成胚胎,但这一步最乐观估计也需要好几年时间,目前人类连单个猛犸象细胞也没有造出来。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邓涛表示,尽管科学家一直在试图将猛犸象基因植入现代亚洲象的细胞中,但目前他们仅对亚洲象基因做出了45项接近猛犸象的修改,而在猛犸象与现代亚洲象基因组的对比中发现,它们之间有多达1642个不同的基因。

邓涛解释,实际上现在的尝试也并非复活真正的猛犸象,而是培育带有猛犸象特征的杂交象。“而就是这个目标依然困难重重,对这种庞然大物来说,人类相关的克隆技术尚需发展,整个代孕过程更充满未知数。 ”

此外,要想复活古生物,“原料”比生物技术更关键。 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李淳介绍,所谓“原料”,是指从动物化石或其他材料中提取出的生物遗传物质。

对此李淳做了进一步解释,他指出复活灭绝物种的前提是我们得到的这种生物遗传物质必须“干净”,而真正做到“干净”并不容易。

所谓“干净”,李淳指出就是这种生物遗

传物质样本是否受过污染,或者说提取的遗传物质是否纯净,有没有受过任何扰动。“这种扰动不一定发生在操作者的实验室中,还包括亿万年地质历史的各种环境中。 ”

犹如外来物种入侵“现有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做到复活某

些基因,但是要想复活整个物种,难度非常大。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胡家志认为, 技术上我们还有很多关键问题没解决,这也是目前我们无法完全复活灭绝物种的原因。

“人类正在攻克复活灭绝物种的方法,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李淳强调,人类不应该干涉大自然,无论从空间层面还是从时间层面。 他认为复活灭绝物种的想法是“狂妄而愚蠢的”。

“如果你想知道‘其对生态多样性的意义’,那么不妨先看看已经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外来物种入侵’事件。 ”据李淳介绍,外来物种入侵是一种出现在自然分布范围及扩展潜力以外的生物种类,可以分为有益物种和有害物种。 有害物种对地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乃至人类健康都能造成危害。

“猛犸象一旦出现,对于今天的生态环境来讲, 它们则是时间上的外来入侵物种,人类需要耗费巨大资源重建其生活环境。 ”邓涛认为,相比猛犸象,对晚近时期因人类

活动而灭绝的新近物种,如渡渡鸟、袋狼、斑驴等,进行复活的尝试有可取之处,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与现代环境差别不大。“而对于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消亡的动物,如猛犸象、披毛犀、洞熊等, 它们已经不属于今天的生态环境系统,没有必要去进行人为再造工作。 ”

态度迥异对于邓涛提到的复活新近灭绝物种,中科

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为举了一个恰当的例子。 麋鹿,这种百年前曾经在中国本土消失的物种,幸有少量存于欧洲并被圈养起来。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得以恢复,后其被科学家“引渡”回国,在我国一些地区放养。

但董为也表示, 即使复活新近灭绝物种有可取之处, 但迄今其仍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一些科学家对近几个世纪由于人类滥杀造成的物种灭绝表示遗憾, 他们会对这些物种的复活感兴趣;但与此同时,也有反对者认为, 复活已灭绝物种会进一步导致现有物种的灭绝。

董为表示,至少在近十年内人类还不可能做到复活已灭绝物种。如果人类掌握的技术已经可以复活已灭绝物种,则需要我们警惕被复活物种对现有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

“我们应该因此谨慎制定相关的规划以及法律法规,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试验,确保不影响现有的生态系统。 ”

蟾蜍的价值那是毋庸置疑的。 蟾蜍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是一只癞蛤蟆,别说114只,就是一千只一万只,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小蟾蜍背后拥有大价值,蟾蜍的价值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

1.维护生态平衡。 蟾蜍控制农业害虫,是一种重要的有益动物, 每天要吞食大量的鲜活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蟾蜍的主食是蜘蛛、步行虫、隐翅虫、食蚜虫、瓢虫、蚌蚝、象鼻虫、蚁类、蛆、螃姑、蚜虫、叶甲虫、沼甲虫、金龟子、蚊、蝇、蜘蛛等农田害虫与少量的益虫。由此可见,蟾蜍在消灭农业害虫,保护农作物免遭虫害和在居民区吞吃苍蝇等传播传染病的有害昆虫,保护环境卫生,维持生态平衡,减少传染源等诸方面有积极作用。

2.环境指示物种。 蟾蜍所代表的两栖动物是环境改变和污染原因的指示剂, 它们有渗透性的裸露皮肤无鳞、无发、无羽毛和卵无硬壳,以至很容易吸收环境中的物质。许多物

种的整个生活史都暴露于水和陆地中的有毒物质中, 两栖动物具有冷血动物的特征使对温度的改变、降水和紫外线的增加尤其灵敏。因此, 从一个地区中国蟾蜍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当地环境的好坏。

3.药用价值。 蟾蜍的蟾酥是其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有毒。 干燥后可以入药。蟾酥成分复杂,最早提出的有效成分称为蟾酥精,其药理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后又分离出数十种以上的有效物质, 皆有强心等作用,也是我国传统医药中的一味重要药材。其蟾酥、 蟾衣的功效在古往今来的药典中都有记载,如《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蟾蜍全身均供药用, 干蟾皮可治疗小儿疮积、 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 ”

4.科学研究价值。 蟾蜍是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生态、 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是进行生理学研究、医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

如此重要的物种, 在国人眼中不过是一只癞蛤蟆, 它悲剧的命运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陈某抓捕的114只蟾蜍,只不过是餐桌上的冰山一角。 当前,过度捕捉、商业贸易和开发利用也是造成两栖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蟾蜍在上海被加工为“熏拉丝”,其主要来源为沪、江、浙、皖捕获的野生种群。主要利用地区为金山区和青浦区,有向奉贤、松江及上海市区蔓延的趋势。在上海地区,中华蟾蜍一年食用达300~500吨。

此外, 农田里大量农药也是造成蟾蜍种群大幅度减少的原因。 尹晓辉博士采用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 评价几种农药对中华蟾蜍的一般毒性效应。结果发现,农药中的毒死蜱和丁草胺对中华蟾蜍的蝌蚪属于高毒农药。从细胞水平上,毒死蜱、二嚓磷、丁草胺和百草枯具有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效应, 并诱导细胞凋亡。乙草胺具有致突变效应,并诱导细胞凋亡。

□赵序茅

浙江农民陈某抓了114只癞蛤蟆被警方刑事拘留。此刻,包括陈某在内的很多群众蒙圈了,“逮癞蛤蟆也犯法?”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小事一桩”,警方未免有点小题大做。 有多少人知道所谓的癞蛤蟆是什么? 它背后藏有怎样的价值?

别把蛤蟆不当重要物种

复活灭绝物种引发激烈争议你能想象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吗? 也许你会认为复活灭绝物种将提高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但根据近期

一项发表在《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复活灭绝物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可能会对现有濒危物种的保护“雪上加霜”,在实质上抑制生物多样性。另据英国《卫报》报道,哈佛大学一团队正尝试利用CRISPR基因编辑工具,将从长毛猛犸象残骸上获取的基因,拼接到亚洲象的DNA上,培育出一个杂交胚胎。 有组织认为,猛犸象的“诞生”会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当今生物学和医学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凡此种种,在“复活灭绝物种”话题持续热议的背后,到底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科学真相?

□马卓敏

作为高蛋白饮食的一部分, 吃鱼对人体健康有益。然而,这一趋势也意味着,随着野生捕捞鱼类需求的增加,自然资源逐渐枯竭, 生态平衡受到干扰,威胁着全球各地长期的粮食安全。

“这就是为什么以饲养鱼类为主的水产养殖业是重要的。”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费歇尔中心食品化学主任Andrea� Büttner教授表示。

不过,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鱼场养殖有一个明显的缺点: 通常有不好的气味。

“微生物在鱼塘中形成,其他物质形式在水中分解,制造出强效的气味,轮流给鱼带来这方面的影响 。 ”Büttner教授解释道,比如说,发霉、泥土似的味道是典型的由两种物质引起的,分别是具有土质味、发霉味的土臭素和具有腐烂鱼味的2-甲基异莰醇(MIB)。

之前的研究认为这些物质主要负责鱼类的异味, 但尚不清楚是否其他“元凶”也可能对鱼腥味负责。 Mah-moud所做实验的就是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最近进行了一项虹鳟鱼养殖实验。 除了土臭素和MIB之外,他确定了10种带有发霉泥土气味的其他物质,其中一种闻起来像粪便气味。“粪便气味最有可能来自畜牧业, 如养猪场, 但其他物质似乎是农药产生臭味的结果。 ”Mahmoud说道,“这些物质在陆地上散扬后进入径流, 又进入到鱼体内。 ”

这清楚地表明, 传统的生产智慧需要重新审视或者说更挑剔地来看。气味来源的问题明显地比之前假设的更为复杂。 Mahmoud的主要目标是在鱼场养殖中找到避免异味的方法,因为水产业在未来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Mahmoud对鱼身上各种各样典型气味的组合很有兴趣。“这是不寻常的。 ”Mahmoud认为,“食物的气味通常是十分复杂的, 很难识别整体气味的各个组成部分。 ”

在弗赖辛弗劳恩霍夫工艺和包装IVV研究所里,Mahmoud对鱼做知觉实验, 进行给排水并分析养殖池塘水, 使用气相色谱法—嗅觉测量法对产生气味的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他表示, 我们仍希望在所有可能的物质中,确切地发现对鱼气味而言,哪些有积极影响,哪些是消极的,以及哪些并不典型, 尤其是在野生捕获的鱼身上。另外,我们也在努力寻找更多的引起养殖鱼类异味的潜在因素,并识别气味档案与水质的关系。

鱼为什么有腥味

德国的科研工作者正在研究为什么鱼有时闻起来有鱼腥味, 为什么顾客在买鱼的时候还会闻到其他气味?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化学与药学系准博士Mohamed�Mahmoud把确定水产养殖业中鱼类的各种异味作为博士论文的一部分, 其目标是寻找减少不那么令人愉悦的鱼腥味的途径。

□王方

责任编辑:施亚泽 校对:马艳萍2017年 5月8日 星期一百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