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动态参考 -...

15
- 1 - 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动态参考 主办:北京服装学院高教研究室 2011 年第 6 期(总 23 期) 编辑:《高教研究》编辑部 2011 年 6 月 20 日出版 共 16 版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4288370 主编:罗家莉 本 期 要 目 ● 高教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王晓芬(1) ● 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乔建永(3) ● 高端视点 高校学术与行政权力如何协调 ………………………………………………………钟秉林(6) 大学应成为一流人才的集聚地 ………………………………………………………王树国(7) ● 国内外教育动态 批准第三批大学英语教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 (8) 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调研启动 ……………………………………………………………… (8) 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京开幕 ……………………………………………………………………… (8) 2011 年最新批准境外高校名单公布……………………………………………………………(9) 法国:高等教育启动中国校园行………………………………………………………………… (9) 澳大利亚:教学型大学压力倍增………………………………………………………………… (9) 波兰:理工类院校比综合性大学更为抢手………………………………………………… (10) ● 论点一瞥 高等教育改革需充分放权………………………………………………………………………… (11) 人才培养应是大学建设的主线 ………………………………………………………………… (11) 他山之石 独立研究课:美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形态……………………………蔡敏(12

Transcript of 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动态参考 -...

- 1 -

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动态参考

主办:北京服装学院高教研究室 2011 年第 6 期(总 23期)

编辑:《高教研究》编辑部 2011年 6 月 20 日出版 共 16 版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4288370 主编:罗家莉

本 期 要 目

● 高教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王晓芬(1)

● 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乔建永(3)

● 高端视点

高校学术与行政权力如何协调 ………………………………………………………钟秉林(6)

大学应成为一流人才的集聚地 ………………………………………………………王树国(7)

● 国内外教育动态

批准第三批大学英语教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8)

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调研启动 ………………………………………………………………(8)

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京开幕 ………………………………………………………………………(8)

2011 年最新批准境外高校名单公布……………………………………………………………(9)

法国:高等教育启动中国校园行…………………………………………………………………(9)

澳大利亚:教学型大学压力倍增…………………………………………………………………(9)

波兰:理工类院校比综合性大学更为抢手…………………………………………………(10)

● 论点一瞥

高等教育改革需充分放权…………………………………………………………………………(11)

人才培养应是大学建设的主线 …………………………………………………………………(11)

● 他山之石

独立研究课:美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形态……………………………蔡敏(12)

- 2 -

●高教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王晓芬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扩招

以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

快速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

到来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艺术设计已

经成为继计算机学科之后第二大规模的重要

学科,相关院校多达 1300 余所,全年在校生

高达 120 万余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过

去实行的师徒承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

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艺术设计人

才培养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与考验。因此,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大大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

升中国整体设计水平与全民审美能力。

开展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索,我们必须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有一

个清晰的认识。培养目标影响着培养模式的

执行,良好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

实现与完善。结合国外艺术设计教育先进思

想与中国特色国情,笔者将高校艺术设计人

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注重培养高端复合型人

才和顺应社会需求的专才,注重技术与艺术

的融合,注重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设计师,

为各省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

献。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

必将紧紧围绕该定位展开改革与探索。

一、实行两段式教学改革,倡导“厚基

础,宽口径”,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重

大突破

适应高等美术院校扩招后所面临的新形

势,中国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厚

基础,宽口径”全新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宽

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从年

级制向两段式教学机制转变,从传统的导师

制向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转变,建立宽而厚的

基础教学,与特而专的工作室训练相结合。

所谓两段式教学,即学生在一年级阶段

实施基础课教学,在二年级以后实施工作室

制教学或专业方向教学。两段式教学是中国

美术学院教学改革的产物,是中国美术学院

办学的一大特色,符合国际艺术教育发展的

潮流与趋势。中国美术学院自 2002 年成立设

计基础部(由于系部调整,现更名为专业基

础教学部设计分部)以来,集中了艺术设计

基础教学资源,模糊了一年级学生的专业界

限,淡化了各门专业的界限和技能,在全面

梳理艺术设计各专业现有课程和共有知识点

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多元、多维、多向的设

计基础教学体系,该体系包含设计基础理论

教学、造型基础教学、设计基础教学三大教

学模块,为实现一年级学生从“自然人”到

“设计人”的过渡做积极准备。在集中教学

资源、一年级学生生源的基础教学过程中,

采用主讲教师大课制、任课教师小班教学相

结合的模式,既保证了授课质量和标准的统

一,又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

教学既统一又多样,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

师通过基础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一年级学

习时间内,不仅学会设计的技能,更重要的

是学会用设计思维去寻找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注重知识的接受和积

累,更注重知识的合理运用和创造性发挥。

二、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改革,倡导教学、

科研、实践一体化,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

提前接轨

“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最早出现在欧洲,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

作室制”教学中非常注重与实践项目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

术方面的教学,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

- 3 -

●高教研究

在中国,受中国学生人数多、“双师型”师资

队伍(同时具备教师资格与实验师资格)参

差不齐、教学模式单一等条件限制,我们的

工作室承担了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任务,

关于学生技术方面的学习主要在实验室由实

验师指导完成。

工作室主要以现有师资队伍为依托(学

科带头人负责整体工作,老、中、青教师传

帮带),以新时期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为引

领,通过对研究方向的整合、梳理,成立若

干平行并举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一定的

研究方向的定位,不同工作室根据不同定位

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

并承接相关的社会实践课题。学生通过一年

的基础教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社会

的需求,选择进入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

实现工作室与学生有机的双向选择。在工作

室教学中,课题制教学特点显著,导师根据

承接的课题开展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专业

教学,导师将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模块、知

识点与能力培养设计成统一的训练课题,通

过课题研究使学生主动掌握与应用各专业的

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按照重思维、重动手

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路,强调教与学的互动,

教学相长。不同工作室在编制上虽然互相独

立、互不影响,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错

综复杂,面对庞大的社会课题,不同工作室

应团结协作,共同应对解决。

工作室制的建立与执行,有利于各工作

室教师团队对本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的探索、

剖析,以带动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缩小艺

术设计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工作

室制有利于提升学生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

摆脱了以往不同研究方向同一教学体系的局

面,教学内容、体系不再是理论知识与技能

的罗列,而是更有针对性、启发性、研究性。

同时,工作室往往承接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课

题与项目,学生可以在艺术设计的实战历练

中提升实践能力,摆脱以往只会“纸上谈兵”

的被动、落伍局面,让学生想起来、动起来、

活起来,以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高标准

的需求,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行实验教学改革,倡导“艺术与

技术并举”,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艺术设计从本源上来说,旨在解决“造

物”问题,在培养学生全新设计观念的同时,

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实现“造物”

的根本目的。在计划经济时代,高等院校艺

术设计拥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十分匮乏,设计

理念与作品的实现主要通过传统的手工艺和

校企结盟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有限,实验

教学所占份额有限。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

渗透,原有格局被打破,全新格局在逐渐形

成,艺术设计的实验教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实验设备的高科技含量和使用率越来越高,

艺术设计与高科技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艺术

设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满足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和高端科研的

需求,实验教学的重点在于采用分层次、分

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由浅入深、由简单

到综合、课内外结合,实验教学大纲体现教

学指导思想,与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紧密结合。

在实验教学体系上,可分为三个层次:(1)

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实验教学。艺术设计从来

不是纯理论性质的学科,而是在理论学习的

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

合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大亮点。(2)独立开

设的实验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

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是相对纯实验的课程

培训,当然,其中也不乏创新设计以及理论

知识讲授的成分。(3)开放性实验。实验教

学也为学生参加专业展览、专业比赛等课外

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验的空间。

现今的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已非单纯的技

能培训或实践操作,更多的(下转第 10 页)

- 4 -

●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乔建永

教育是强国的基础,教师是质量的前提。

充分认识高校教师队伍在社会发展和人才培

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

充分发挥育人职能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教育

改革,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实现教育发展

的根本目标,是政府各级领导、教育主管部

门和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

发展的意义

1.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大众化教育发展

的保障作用

有资料表明,高校招生规模由 1997 年的

100 万人增加到 2008 年的 607.7 万人。毕业

生人数从 1998 年的 82.9 万到 2008 年的 511.9

万。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由1997年的40.4万人,

增加到 123.7 万人,基本满足了新增学生的

教学工作要求,保证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

发展。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2.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

的促进作用

高校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更

加注重推动本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2007 年

国家正式启动“质量工程”建设,根据教育

部高教司的抽样调查,2000 年全国高校约有

1/3 的副教授、2/3 的教授不上本科生的课。

而如今为本科生授课已经成为高校评聘教

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国家评选表彰了 500

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遴选建设了 1013 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

3.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国家创新体系的

支撑作用

据统计,在近 6 年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

奖中,高校获奖数占每年度授奖总数的比例

基本在一半以上,印证了高校是我国自然科

学研究的主力军。5 年来产生的 8 项国家技

术发明一等奖中,高校占了 7 个,充分说明

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原始创新和技术发明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承担国家“973”

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占半数以上,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直保持在 70%以上,重点

重大项目都在 50%以上。依托高校建设的国

家重点实验室 140 个,占全国总数的 64%;

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共有 102 个,占总数的 31.7%。

二、理性分析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及问题

1.教师对教育核心价值认同的弱化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的核

心价值。伴随大学职能由人才培养向科学研

究和社会服务的拓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

益密切,高校教师个人价值体现的途径也日

趋多样。由于我国高校教师保障机制仍不完

善,部分教师在利益选择面前,追求短期经

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花大量时间开展科研项

目,导致对教学的少投入或不投入,教学水

平难以提升。

2.教师总量不足和教师结构的不均衡

发展

2008 年我国普通院校在校生规模相对

1997 年增加了 1706.3 万人,净增 5.42 倍。专

任教师 12 年间增加了 83.3 万人,净增 2 倍,

专任教师总量一直呈现较为紧张的状况。普

通高校的生师比已由 1997 年的 10.87 提高到

2007 年的 17.28,而 2007 年美国高等院校平

均生师比为 13.31,我国香港地区 8 所高校平

均生师比为 14.67。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教辅

人员缺乏,导致教学与管理“双肩挑”教师

- 5 -

●师资队伍建设

的大量产生,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持续发展。

近年来,尽管通过大量引进高学历年轻教师

等途径,使得高校教师学历和职称有所改善,

但与国际教育发达地区差距仍很显著。大量

低职称的年轻教师会逐渐成为教学与科研的

主力,如若教育培训体系不能及时跟进,将

对稳定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压力。此外,高校

实验技术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

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高级实验技术人才

不足。根据部分院校的统计资料,从事实验

技术的人员中,以 46 岁以上年龄、本科及以

下学历、中级及以下职称为主,正高职较少,

后备力量不足。

3.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依然存在

部分学校政策和教师行为中重科研轻教

学的倾向依然存在。科研评价指标中教师发

表论文数、科研项目资助经费和科研成果奖

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科研效果的量

化程度高,功利价值显著。教学受生源质量、

学习态度、教育规律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效

果具有滞后性,评价标准也难以合理量化,

在科研-教学矛盾中处于相对弱势。这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热情。与

本科教育严格的教学规范和教学回报的滞后

相比,依托科研项目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其

教育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且

受教育者能对科研本身产生直接的回报,因

此教师愿意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投入更多的时

间和精力。这也导致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

重研究生培养、轻本科生教育,影响了本科

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学人才流失呈扩大趋势

受年龄、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离开

专任教师队伍人数成逐年增长态势。在原有

专任教师总量仍显不足的背景下,专任教师

的大量流失无疑是对现有教学队伍发展的持

续打击。目前人才的严重流失已成为部分普

通高等学校最突出的人才问题,特别是学有

专长、术有专攻的高层次人才的流失,对学

校部分专业的正常教学和课程质量产生了严

重影响。除存在显性流失外,高校教师队伍

还存在隐性流失,并呈现活跃发展的态势。

如一些高校教师在不离开本职岗位的前提

下,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第二职业,

集中表现在社会机构中兼职过多,或承接大

量横向委托项目,或自己办公司等。教师队

伍的隐性流失使高校教学质量和秩序受到进

一步影响。

三、努力探寻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

对策

1.建立教育大国的“大教育观”

我国已经跨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受教育

是每个家庭乃至每个公民生活的必然,教育

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热点;教育的普及必

然追求质的提升,而质量的提高,不仅影响

到受教育者自身,更通过受教育者影响到国

家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

使每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无时不在承受

着教育的结果,教育必然成为社会的焦点。

要建立教育大国的“大教育观”,通过政策的

有效落实,确保教育环境与条件投入,强化

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在整个社会形成

重视教育、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的社会环境,

使关爱教育和支持教育成为国家行政的意

志,成为国民自觉的行为。

2.加大宏观政策导向力度,建立合理的

科研与教育的平衡机制

与研究单位相比,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

和科学研究的双重责任。由于已有的科研经

费仅包含本身的成本支出,高校为保证科研

成果的高产出,不得不挤用甚至挪用大量宝

贵的教学资源,以支撑科研庞大的人力物力

投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和教

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调整教育与科研

的关系,突出对教育职能的重点支持,已成

为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必然选择。在国家层

- 6 -

●师资队伍建设

面上应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做出有利于教学长远发展的制度安排,逐步

形成以保障教育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制度

体系;改革国家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与拨付制

度,增加基础设施和管理成本、人力资源费

用等间接成本预算,提高科研经费对大学整

体建设的补偿和支持力度;引导高校合理规

划教育资源配置,平衡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

教育经费分摊比例,建立科研反哺教学的师

资和经费支持机制,加大教学投入力度。

3.引导教师回归到本科教育中来

1998 年《博耶报告》的发表,全面开启

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建与改革历

程。欧盟也于 1999 年启动博洛尼亚进程,保

障欧盟各公立大学的教学质量。诸多研究型

大学都开始反省自身本科教育存在的不足,

强调大学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培养,重视

本科教育质量。在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

相当程度存在轻本科生教育的情况下,引导

教师回归本科教育,坚守教书育人的职业信

念,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道德荣誉感,

强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社会角色,已成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层

面上要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质量观,明确在高

等学校人才培养是优先的价值取向,细致刻

画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路径,确保

高等学校的教育职能,形成重视本科教学的

教育氛围;建立凸显教师职业特点的业绩考

评机制,加大优秀教师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

支持和奖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出台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

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的分类规划建设

教学科研队伍、实验技术队伍、管理队

伍已经构成高校发展的三大队伍支撑。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

导的原则,做好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实验技

术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的分类规划指导,

形成以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为重点,实验技术

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协同发展的建设格局;

明确各自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加强队伍能

力建设,推动教学科研队伍的高水平化、实

验技术队伍的高素质化和管理队伍的专业

化;优化队伍梯队结构,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建立合理的队伍间交流机制,形成合力保障

教育教学质量的队伍体系。

5.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

制度性保障,也是实现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

突破口。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

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

之策。必须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探索有效

的竞争机制和人员退出机制,建立相对稳定、

合理流动、专兼结合和资源共享的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制度,合理平衡教

学指标与科研指标权重,实现由重视过程管

理向重视目标管理转变,由重视年度考核向

重视聘期考核转变,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更

加注重质量评价转变,促进教师队伍的科学

发展;要高度重视通胀形势下教师的待遇保

障问题,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分配制

度,建立以职位薪酬为基础,兼顾能力薪酬,

突出业绩薪酬的薪酬体系,形成符合高等教

育规律要求的人才保障机制,不断稳定和壮

大师资队伍;加大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

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发

教师现代培训资源,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

师教学基本功建设,培育教师信息化和国际

化视野,形成优质的师资储备。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1 年第 1 期;

作者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 7 -

●高端视点

高校学术与行政权力如何协调

钟秉林

一般而言,大学内部事务可以分为学术

事务和非学术事务(或行政事务)。与此相对

应,大学内部存在着两大并行的权力系统。

一种是以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为网络的行政权

力系统,另一种是以教授、专家、学者为核

心,以学术组织为主体的学术权力系统。行

政权力扎根于权力授予,来自组织的委派或

任命,突出照章办事和等级服从,主要通过

行政命令和指示自上而下贯彻执行,具有整

体性、层次性和强制性,其价值定位是保障

大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保证教育方针和办学

思想得以落实。学术权力是学术组织及学术

人员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它

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大学的内在要求,是

大学本质特性的外化,主要依靠学者基于学

术构建的权威对客体产生影响,具有松散性、

非强制性、自下而上等特点,其价值追求是

保证学术标准得以贯彻,学者所从事的学科

得以发展,学术人员的学术权力得以保障。

大学的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协调匹配、共同

作用,才能保证大学在整体稳定有序的状态

下不断发展和提高。一所大学组建后,行政

权力便相应产生。随着大学职能日益多样化,

大学组织的复杂性增强,对行政权力的依赖

性加剧,使得行政权力在行使中不断强化。

而学术权力的产生和培育相对缓慢,其权威

性的树立需要较长时间,其有效履行的组织

保障和制度保障均明显弱于行政权力,经常

受到行政权力的挤压,这在客观上容易导致

大学内部管理的行政成分更重一些。

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都有其

存在的合理性,关键是把它们协调好,不能

相互之间出现越位、错位或失位。现在的突

出问题是,行政权力对于学术事务干预比较

多,行政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术资源

的调配,甚至以行政决策代替学术决策。解

决这一问题,一要进一步明确行政权力和学

术权力的界限,严格限制行政权力放大或对

学术权力进行干预;二要确立学术本位的观

念和意识,充分尊重学者与学术组织在学术

事务决策中的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学

术权力在学术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积极

营造尊重学术的大学文化;三要强化学术民

主制度建设,健全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相关制度,保障

学术人员能充分参与大学管理和决策,切实

享有对学术事务的主导权;四要充分保障大

学教师和学生权益,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明确规定教代会的

职责并确定学者代表的比例,使教代会的组

成真正反映高校各种利益群体的要求,将教

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落到实

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群体对学校事务

的参与;五要改善大学行政管理方式方法,

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尽快实现大学行政管理

从官本位向学术本位转变,从以行政管理为

主导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向行政管理与学

术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总之,就

是要推动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能够真正以教

师、学生和学术为中心,主动为教学和科研

服务,做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匹配、

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来源:《光明日报》2011 年 4 月 14 日;

作者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 8 -

●高端视点 大学应成为一流人才的集聚地

王树国

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问

题,也是目前阻碍一流大学建设的最大瓶颈。

中国的大学在输送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

大,在集聚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却不够。社

会各领域精英回流不足,造成了大学师资结

构的单一,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

是中国高校目前面临的深刻现实,也是不可

回避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实现人才在

大学和社会之间的合理流动是必然选择。

1.师资结构单一成为瓶颈

21 世纪以来,社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

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给作为人才

培养机构的大学提出了新的任务,那就是要

培养出符合不断变化着的社会需求的、具有

更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当今社会所需

要的人才,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还

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社会实践经验等综

合素质。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教育体系

的完善,更需要为其提供继续成长的社会环

境和沃土。就大学自身而言,为了培养适应

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关

键的是要建设结构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但是,

目前的现实是社会人才回流明显不足,造成

了国内大学师资结构的单一。

纵观国外的一流大学,其教师的来源是

多元化的,有来自于大学的新老学者,也有

来自于企业、政府机构、研究院所等具有丰

富实践经验、创新经历和能力,并有进一步

从事学术研究意愿和人才培养愿望的精英。

多元化的师资结构促进了大学与社会的互

动,为大学补充了新的活力,既缩短了大学

与社会的距离,也将社会的创造力与大学的

知识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大学师

资队伍创新能力的提高。

2.人才回流不足症结何在

缺乏相应的机制体制,导致企业和学校

之间缺乏人才的相互流动,缺乏交流与理解,

甚至产生某些隔阂,最终造成整个社会育人

队伍结构的单一化。缺乏人才回流,大学与

企业的关系割裂,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学生

成才和发展的步伐。在欧洲,工程教育发展

水平很高,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会接受至少一

年的岗前培训。而我国还没有形成这样完备

的体系,问题的症结就是我国缺乏相应的机

制和政策。这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育人队

伍结构的单一化。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大学

失去发展的动力,更严重的是将极大地制约

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吸引各界精英集聚大学

大学不但要在为社会输送人才方面继续

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要在集聚人才、吸引

社会各领域精英回流上多下功夫,成为一流

人才的集聚地。强化大学作为一流人才集聚

地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政策和机制的推动,

另一方面,大学自身的积极行动和探索也是

不容忽视的。

现在国家已经关注到在人才流动中存在

的鸿沟,特别是大学作为人才集聚地所发挥

的作用比较单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根本的推动力就是政策的导向。我们期待政

策的支持、氛围的形成,但大学要发展,不

能只靠等。即便是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政策和

体制作为支持,作为大学,仍要积极主动地

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社会需求的提高。

为此,大学应该发挥主动性,积极与社会、

与企业建立联系,争取合作。通过我们积极的

行动和诚恳的态度,使企业了解、认识到,与

大学保持沟通、加强合作,是互惠双赢的好事

对企业来说是拓展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活力的

良性互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 年 5 月 2 日;

作者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 9 -

●国内外教育动态

批准第三批大学英语教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

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

革,高等教育司近日启动了教育部第三批大

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建设项目申报、评审

的工作。经网上评审、会议评审和网上公示,

现批准北京林业大学等 35 所高校为教育部

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教育部将给予每个项目学校 20 万元经

费支持,这些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推进基于计

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要求各

项目学校应按一定比例对此项目另行配套经

费。示范点的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高等教

育司将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要求各高等学校认真完善项目规划,切实加

强项目管理,不断推进项目实施,以示范点

建设工作为契机,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

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工作新局面。

(来源:《教育》2011 年第 4 期·中)

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调研启动 本报北京 4 月 7 日讯(记者 姜乃强)为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总结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教育

部今天在京举行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

研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

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林蕙青强调,要准确

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紧紧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

质量这个核心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艺

术教育规律,科学谋划高等艺术教育如何办

出特色、提高水平,实现科学发展。林蕙青

要求,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工作要

着重围绕五方面展开:一是不断提高艺术专

业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加强艺术类学科专业

建设。三是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四是大

力推动艺术创作、学术创新。五是增强服务

社会的能力。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教育部将在今年上

半年委托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高

等艺术教育进行调研,同时组成两个调研组

赴重点地区和高校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在此

基础上,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将召开全国高等

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的全国高等艺术教育科学发展作

出全面部署。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 年 4 月 8 日)

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京开幕 本报北京 4 月 23 日电(记者 赵婀娜)

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 4月 23日在清华大学

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

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强调,大学要担负

起引领发展、创造未来的崇高使命,锐意改

革、勇于创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

文明进步做出新贡献。

刘延东指出,大学是教书育人、培养人

才的摇篮,是探索未知、认识真理的殿堂,

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高地,是分享成果、

交流合作的平台。刘延东强调,大学要以人

才培养为根本,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改革人

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适应时

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要以科学研

究为支撑,推动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大力

开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与技术

科学研究,促进基础理论创新和技术瓶颈突

破。要以服务社会为方向,主动深刻地融入

社会,构建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相互开放、

- 10 -

●国内外教育动态

紧密合作的格局,为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区

域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更大作用。要

以校风学风教风为引导,倡导独立思考、实

事求是的品格,弘扬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的

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让大

学真正成为秉承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绿色

净土,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先锋。要以国际

交流合作为桥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

育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分享优质资源,

积极投身跨文化交流,促进人类多样文明和

谐共生。

(来源:《人民日报》2011 年 4 月 24 日)

2011 年最新批准境外高校名单公布 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消息,为

帮助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正确选择国外学习学

校,加强对自费留学中介活动的监管,教育

部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

学网公布了 33 个中国公民主要留学国家

10000 多所学校名单,基本涵盖了中国公民主

要留学目的地国的正规高等学校。教育部有

关负责人指出,公布国外院校名单是教育部

保护留学人员利益,引导留学人员到国外资

质比较可靠的学校学习,规范自费出国留学

活动,加强对自费留学中介和其他涉外教育

活动监管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及时准

确地反映国外学校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定期

对所公布的国外学校名单进行调整,并增加

公布其他中国公民留学国家的学校名单。

(来源:《教育》2011 年第 5 期·中)

法国:高等教育启动中国校园行

近日,法国驻华使馆法国教育服务中心、

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东方国际教

育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法国高等教育校园

行”系列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启动。法国驻

华使馆教育官员、资深法国留学专家通过讲

座、专题活动、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

生详解法国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接受

外国留学生的政策。这一活动还将走进国内

部分高校校园,帮助有意赴法留学的在校年

轻学子更深入地了解法国教育的特点以及法

国研究生教育的优势。

据介绍,近几年国内小语种热逐步升

温,带动了非英语国家留学热。其中,法国

凭借其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以及在研究方面

的技术革新能力,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留学生

接纳国。截至目前,已有近 3 万名中国学生

在法国学习。

(来源:《北京晨报》2011 年 4 月 21 日)

澳大利亚:教学型大学压力倍增

据澳大利亚《澳洲人》2011 年 2 月 2 日

报道,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发布了“澳大利亚

卓越科研”项目的评估报告之后,将再次考

虑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教学型大学因

此压力倍增,因为政府试图将科研能力不强

的高校改组成教学型大学,以节约资源,进

一步加强其他大学的研究能力。墨尔本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詹姆斯表示,

不赞成研究能力较弱的高校进行研究,不过

他认为问题是如何创建教学型大学,尽管教

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但主流的国际大学

排名都重视科研,因此高校重科研也不难理

解。教学型大学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和政策的引导,只有对高校教学质量建立起

- 11 -

●国内外教育动态

更加规范、可信和普遍认可的测评机制,才

能使教学型大学有发展的空间和动力,高校

才能真正地重视教学质量。新南威尔士大学

的副校长赖斯•菲尔德也赞同詹姆斯主任关

于建立高等教育不同类型和层级的观点,认

为政府应该对在科研排行榜中排名靠后的

高校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因为高等教育的

资源有限,不可能让所有的高校都成为精英

学校,也不能搞平均主义,而要在资源所允

许的范围内发挥不同的优势,各有所长,才

能获得共生和发展。不过,阳光海岸大学的

副校长并不赞成这一观点,他认为单纯的教

学型大学是“无稽之谈”。尽管阳光海岸大

学在科研质量排行中几乎垫底,不过他表

示,该校只有 15 年的历史,在未来的发展

中有信心发展科研能力,并可以发展自己的

特色专业。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11 年第 3 期)

波兰:理工类院校比综合性大学更为抢手 理工类院校比综合性大学更受学生欢

迎,这在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习以为常的看

法,但在波兰却是 20 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

现象从申请大学入学的人数就可明显地觉察

到。理工科系毕业生不仅更容易就业,而且

薪资待遇也比主修人文科系的学生多。波兰

目前工程人才短缺,对结构、桥梁道路工程

方面的毕业生更是求贤若渴,计算机技术员、

工程人才也颇为抢手。

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波兰工科毕业生

平均月薪是 5200 波元(约 1800 美元),文科

毕业生平均月薪为 3600 波元(约 1240 美元),

教师平均月薪则为 2800 波元(约 965 美元)。

因此在 2010-2011 学年度,理工类院校招生首

度创下了纪录,平均 3.9 人争取 1 个入学名额;

而一般大学为 3.5 人争取 1 个入学名额。

专家认为,这一现象与 2010 年波兰高中

毕业会考中数学从以往选考科目变为必考科

目有关。许多学生觉得既然已经花了时间学

习,那就无妨申请理工类院校了。总之,目

前波兰全国约有 60 万学生获准进入公私立

理工类院校就读,其中排名较前的院校包括

华沙科技大学、格旦斯克科技大学、罗兹科

技大学、波兹南科技大学等。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1 年第 2 期)

●高教研究

(上接第 2 页)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

与艺术的结合、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课内与

课外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艺术设计

实验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国际性。艺术

设计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对教师队伍提出了

要求与挑战,而现今教师队伍中“双师型”

人才却相对缺乏。“双师型”一词最早提出在

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

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之中,对“双师

型”教师的界定虽各有不同,但从标准上来

看,“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师系列职称和本

专业的相应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职业资格

证书。在艺术设计教育由规模扩展到内涵发

展的今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必将推

动艺术设计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以上是笔者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的几点观察,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度发

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

养模式必将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为中国

培养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来源:《艺术教育》2011 年第 5 期;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 12 -

●论点一瞥

高等教育改革需充分放权

曹丙利 2 月 11 日在《科技日报》撰文:

筹建 4 年的南方科技大学不久前终于拿到了

教育部的一纸批文,被正式批准筹建。看起

来似乎南科大在艰难的道路上又向前挪动了

一小步,而教育部特事特办也颇体现出开明

之风。但教育部之开明也使不少人担忧,发

准生证的潜台词是“我批准你筹建了,那你

以后怎么建也应该要听我的意见”。在现行教

育体制之下,这无疑将使自主招生和自授文

凭变成空中楼阁。

深圳市给南科大定位是参照香港科大建

校的模式,一步到位地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

究型大学。在深圳这座富有改革精神的先驱

城市,有怀抱学术理想敢言敢行的朱清时院

士,南科大的改革探索曾经被民意寄予厚望。

然而,高等教育改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

不太可能脱离现行体制而获得完全独立的发

展空间。

朱清时校长在 2010 年 12 月 15 日发出的

公开信中指出:“大学能自主招生、自授学位,

才有真正的办学自主权,才能推进我国现代

大学制度的建设,这是我国高教改革的必由

之路。”深圳之所以能够在经济领域取得极大

的成就,首先源于顶层设计的充分放权。但

直至今日,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我们并未看

到这方面的端倪。因此南科大完全凭一己之

力,去践行“教授治校,去行政化”的理想

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才会步履艰难。

改革开放已经 30 多年。与经济领域改

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教育改革特别是

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步子仍嫌太小。非常有

必要重新审视和利用国内国外的资源,引进

市场化的机制,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教

育部新近批准建设的上海纽约大学就是一

个很好的样本。相信只要教育管理部门能够

充分放权,会有更多像朱清时院士这样的人

物涌现出来,推动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更大

的发展。

人才培养应是大学建设的主线

熊丙奇 2011 年 4 月 15 日在《新闻晨报》

撰文指出:在升入本科序列欢呼雀跃之后,

如果基于“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主线”的传

统判断分析我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面临

高不成、低不就的“夹生饭”尴尬局面是注

定的——这些学校面临严重的教学模式转型

任务,再从事科研,并与重点院校竞争,自

然高不成、低不就。然而,“教学和科研是高

校的主线”本就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对

于目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高校,这

一说法也不成立。

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流行大学有人才培

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核心功能的观

念,但从大学的使命分析,核心任务应只有

一个,即人才培养。大学之所以开展科学研

究、进行社会服务,是为了培养一流的人才: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只是大学进行人才培

养的“副产品”。

去年《福布斯》杂志发布 2010 年美国大

学排行榜,拔得头筹的是一所小镇上的、几

乎都是本科生的私立学校——威廉姆斯学

院。这也证明了高质量的本科教学,照样可

以成就一流的大学。这样,大学就不会在教

学和科研两条主线中迷失方向。当然,形成

这样的教育观念,必须调整全社会对大学的

评价,尤其是行政部门对大学的评价,不能

简单地以论文数、课题数、科研成果数作为

评价大学优劣的依据,需要形成针对学校办

学特色与个性的社会评价体系。

- 13 -

●他山之石

独立研究课:美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形态

蔡 敏

努力提高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能

力,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竭力追求的办学目标。为

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造能力,美国高

校推行了许多方法。其中,在课程体系中设置

“独立研究课”(independent study course)是

最为普遍而且受到广泛赞誉的做法。

一、课程的目标定位

按照美国高校的教学理念,具备独立探

究和沟通表达能力是一名大学生成为创新人

才的重要标志,而其能力的养成必须通过参

与丰富的、个性化的研究活动来实现。学校

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适宜于个人需

要和兴趣的多种科研训练机会,使他们打下

坚实的、能够终身开展独立学习与研究的能

力基础。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目标驱使下,美

国高校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就创设了“独

立研究课”,直至今日,这门课程仍然受到各

校的高度重视。

二、课程的过程管理

1.进行选课资格审查

学校要求每名准备选课的学生找一位本

专业的、与自己研究兴趣相符合的指导教师,

汇报自己在课程学习、课外专业活动或社会

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意向,以得到教师的

深入指导。经过与指导教师的认真讨论和磋

商,双方共同确定出该课程的研究主题。在

决定选题之后,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学生向院

办公室上交一份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不少于

4000 字,并必须有导师的签名。其研究计划

通常包含 8 个部分:课题的目标和任务;学

生的学籍资格、能力和专业背景;已有的研

究资料和相关资源;师生共同研讨的问题;

具体的研究活动和成果形式;研究的日程计

划;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学生对于指导教

师的期望。这份报告需要经过学校课程管理

委员会的严格审核,看其课程的研究内容是

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是否具备开展独

立研究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通常要求一些前

期相关课程和研究体验),指导教师是否具备

适宜的学术背景和辅导经验。如果学生选择

该课程的意图被认定是为了尽快毕业,或者

是为了临时填补学期学分的空缺,那么将被

拒绝注册这门课程。

2.建立学分管理制度

由于“独立研究课”属于专业课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所以各校对该课程都建立了相

应的学分制度,以提高师生对于此门课程的

重视程度,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例如在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可以根

据自己的学业水平与进度情况,在一个学期

内选修 1~3 个学分,但不能超过 3 个学分,

以确保开展独立研究的时间和效果。一般情

况下,学生在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可以通过选

修“独立研究课”获得 8~15 个学分,约占专

业课程学分的 10%~25%。

3.规定教师工作方式

为了提高“独立研究课”的教学水平和

学习质量,防止由于该课程的灵活性而导致

的拖拉或应付现象,学校不仅对教师的专业

背景和指导经历进行审查,而且还对他们的

教学方式和时间做出严格的规定。从美国许

多学校对教师指导的规定来看,每个星期都

要与学生会面,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

的疑问,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除此之

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研究进度进行监控和

督促,定期审阅研究过程纪录和分析笔记,

检查是否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了每一项研究

任务,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阶段性和终

结性的评定。为保证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时间

- 14 -

●他山之石

和精力用于培养学生,每名教师在一个学期

里最多只能承担三个独立研究课题的指导工

作。另外,如果学生的选题是跨学科领域的,

学院还要根据需要选派多名教师共同参与课

题指导。

三、课程的内容要求

美国高校开设的“独立研究课”以学生

自我发现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的研究课题

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探究的内容可以是

某一课程知识的深入或延伸,也可以是在课

外广泛阅读中或与教师的交流中感到好奇的

问题,还可以是在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与观察

活动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总之,该课程的

研究内容极其丰富,选题是千变万化的,冲

破了传统专业课内容的桎梏。同时,课题的

研究任务也有很强的挑战性,具有一定的难

度,学生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完成。为

使大学生真正能够在“独立研究课”中得到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美国高校对学生独

立研究的内容属性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即学生所从事的课程活动必须具有专业性和

研究性,能够促进他们在独立研究与创新方

面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例如:学生去考察和

研究某个公司的财务系统的管理机制,可以

作为一个适宜的独立研究课题,但如果学生

只是在那个公司的会计室里工作以取得实践

经验,就不能获得“独立研究课”的学分;

学生通过在幼儿园中进行观察来研究儿童发

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或者运用所学的教育

教学理论来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都可

以作为合适的研究课题,但如果只是在幼儿

园里看管儿童,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工作,就

不能作为课题研究而获得学分;学生去研究

某个大型社团组织的人员结构和功能,可以

作为符合要求的研究课题,但如果只是去组

织或参与那个社团的活动,就不能得到该课

程的学分。由此可见,“独立研究课”明显区

别于通常的实习、见习和社区服务等实践活

动,它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

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在于体现学习收获和经验本身的内在价

值与教育作用。

四、课程的资源保障

具备充足的资金和研究条件是大学生能

够成功地独立完成研究课题的必要前提,也

是美国高校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为帮助学

生获得研究必需的资源,斯坦福大学采取了

一系列有效的做法。其一,学生可以在指导

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分担一个具体的部分,这

样他们就能按照研究的实际需要使用教师的

科研经费或仪器设备来开展研究;其二,学

生可以向院系提出利用相关资源的申请,在

获得支持和批准后,便能自由地使用学校的

公共设施,如实验室、电脑房、电教室等;

其三,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本科生科研基金

或项目经费(美国高校都设有此类基金),获

得开展研究所需要的资金援助;其四,特别

优秀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向联邦政府以及

州政府申请科研基金,或者直接向有关企业

或国家与地方的基金会提出课题资助申请。

通过这些途径,美国大学生能够得到从事研

究的资源保障,使研究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

顺利进行。

五、课程的成果展示与成绩评定

美国高校不但非常重视“独立研究课”

的选题内容、过程管理和资源保障,而且还

对课程的最终成果给予高度的关注,提出严

格的要求。在完成该课程之后,学生要向学

院递交一项正式的研究成果。由于课题所属

的学科不同,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不同,但

学生必须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来汇报自己的

科研成果,如学术论文、案例研究、调查报

告、实验报告、美术作品、音像制品、电脑

设计或个人表演等。许多学校还规定,如果

学生提交的成果是科研论文,其篇幅要与课

程的学分相对应,内容也要充实而且具有重

- 15 -

●他山之石

要价值。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倘若学生

所修的“独立研究课”为 1 个学分,那么至

少要完成一篇 10 页的专业论文,并且严格遵

守学术写作规范。

对于学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美国高

校表现出十分珍视的态度。一些学校要求学

生将个人作品发表在校园网上或存放在学校

的图书馆里,供全校师生阅读和欣赏,特别

是为同专业低年级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还有一些学校选定春季学期中的某个星期五

作为“科研成果交流日”(一般停课一天),

在校园中举行特别的庆祝活动,让毕业班的

学生宣讲和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同师生一

起分享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收获和经验。

除了在校园内进行成果汇报以外,学校还鼓

励学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相关领域的全

国或地区的学术会议上宣读,与更为广泛的

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研究发现。其中,一些

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发表在不同的学术刊物

上。对于成绩评定的严肃性,许多高校明确

指出,不允许任何教师放松对该课程学习结

果的要求,坚决杜绝人为抬高学生的分数,

将其作为提升平均成绩的手段。在评价学生

所达到的专业水平时,教师要像评定其他课

程的学习结果一样,坚持科学的评分标准,

甚至应当更加严格一些。有些学校除了规定

学生提交一项正式的研究成果以外,还要求

学生参加相应的笔试或口试。在所有评定环

节结束之后,指导教师最终要针对学生开展

独立研究的总体情况,写一份综合性评语,

并且把它与成绩单和研究成果一起存入学生

的科研档案。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11 年第 3 期;作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暨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