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特翁 瑞典悼念大诗人托马斯...

1
8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5 4 1 本版编辑:康 电话: 010-67078075 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 2015 年曼氏布克国际奖的决选名单上周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公布。这不仅是 个男女比例相对接近(六男四女)的阵容,也非常国际化,十位候选人来自十个国家 (或地区) ,其中非洲 作家多达四人,南亚、西亚、欧洲、美国、南美、加勒比各占一席;以创作语言分,则法语作家三人,阿拉伯 语和英语各两人、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和南非荷兰语各一人。大奖得主将于今年 5 19 日产 生。此十人的作品在中国鲜有图书出版,故简介如下( 以姓氏音序排列 ): 读书报特约记者戴铮报 日本新一代整理教主近 藤麻理惠的百万畅销书《怦 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英 文版去年 10 月在美国和加拿 大面世至今,销量已超过 50 万册。该书在德国、英国、韩 国以及中国台湾均已重版或 加印,今后还有望在俄罗斯、 巴西等国出版,俨然成为一 部世界性的畅销书。 出生于 1984 年的近藤麻 理惠从五岁开始,就把百分 之八十以上的人生奉献给了 整理这门艺术。她在书中推 出了“一旦整理,就不会变 乱”的整理方法,教授按照 “心动”的标准选择物品,按 照先丢东西,后收纳的顺序, 按照物品类别,进行一次性、 短期、完善的整理等,使读者 通过整理找回人生决断力, 找到最初的梦想,找到怦然 心动的幸福人生。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 魔法》虽说是一本谈整理的 实用书,却更像一部人生指 南,强调心动才是唯一正确 的取舍标准,只留下令自己 怦然心动的东西,通过一次 性的整理达成目的,让自己 被心动感和幸福感所包围, 透过物品可以与自己对话, 让整个生命都跟着蜕变。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 》的 版( 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 )上柜不到半年即反 复加印,《纽约时报》等美国媒 体还进行了专题介绍。今年 以来,该书销售更是势如破 竹,登上了亚马逊网上书店图 书综合排行榜的头把交椅。 如今在网络上, Kondo 近藤)甚至被当作动词来使 用,意思是“像近藤小姐那样 整理”。日本 Sunmark 出版社 表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 魔法》在日本累计销量已达 142 万册,期待其在美国成为 长销书,经数年时间,销量达 100 万甚至 200 万册。 《产经新闻》认为,带着 怦然心动与感恩的心情去整 理,是近藤式整理法的精髓 所在,这对于美国读者来说, 无疑是一种既新鲜又神秘的 生活创意。近藤麻理惠本人 也表示,美国读者将她的整 理法当成一种神秘的精神力 量,积极地加以仿效。 《华尔街日报》则略带夸 张地评论道,《怦然心动的人 生整理魔法》之所以风靡一 时,关键在于美国经济景气 状况回升,大量人口从郊外 向市中心回流,这本书的出 现可谓恰逢其时,反映出时 代精神的转换,因而特别能 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从今年 1 月下旬开始,近 藤在美国各地开展了为期一 个月的签售和整理讲座活动, 引来当地媒体的竞相报道。 与此同时, Sunmark 的海外版 权业务也进展得红红火火,除 了近藤的整理书之外,不少经 管类和生活实用类图书也颇 受海外出版社的青睐。该社 植木宣隆社长称,其实日本的 内容产业并非仅限于动漫,期 冀更多的图书走向海外,能够 给萎靡不振的日本出版界带 来一线光明。 日本整理狂 近藤麻理惠 走向世界 绿使青年特翁 范妮 · 美国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 · 拉斯洛 匈牙利 塞萨尔 · 艾拉 阿根廷 阿兰 · 马邦库 刚果共和国 米亚 · 科托 莫桑比克 马琳 · 范尼凯克 南非 易卜拉欣 · 科尼 利比亚 胡达 · 巴拉卡特 黎巴嫩 阿米塔夫 · 高希 印度 玛丽斯 · 孔德 瓜德罗普 2015 曼氏布克国际奖 候选人地图 瑞典悼念大诗人托马斯 · 特兰斯特勒默 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 瑞典大 诗人、 201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 马斯 · 特兰斯特勒默( Tomas Tranströmer一译特朗斯特罗姆或其他3 26 日在斯德哥尔摩去世,享年 83 岁。 “他是个安静的但全世界都能 听到的人。”乌普萨拉大学比较文 学教授斯塔凡 · 贝里斯滕( Staffan Bergsten )说。 特兰斯特勒默性情温和,对谁 都好,整个世界都在身后念他的 好。听不到对他的批评,即使你有 意去找,也很难找到(多年前指责 他不搞政治的幼稚评论已经烟消 云散);即使朋友们因为他而互相 攻伐,也不会对托马斯—他们共 同的朋友口出微辞。 “我记忆中的他实际上是个透 明的形象。”瑞典学院院士谢尔 · 斯普马克( Kjell Espmark )说,他与 特兰斯特勒默自 1955 年相识,交 友长达六十年。他回忆说,特兰斯 特勒默“总是无忧无虑”,慷慨大 方,乐于分享,这与诗人们苦大仇 深的普遍形象颇为不同,而他的诗 又是非常严肃的。 另一位院士佩尔 · 韦斯贝里 Per Wästberg )说,特兰斯特勒默 的语言创造出了新东西,以饱满的 个人经验达成了意想不到的飞 跃。比如他耳中所听、笔下所写的 韦斯特罗斯附近 巴德隆达山区夜 莺的鸣叫。瑞典 人民都知道,特 兰斯特勒默自己当真听到过,也让 他们听到了“那生冷洪亮的音符, 磨着夜空闪亮的镰刀”。 著名诗人安娜 · 哈尔贝里( Anna Hallberg )表示,特兰斯特勒默的 死让她感到十分悲伤,因为他是 “极端重要的”( oerhört viktig ),每 一本诗集都精雕细琢。 瑞典《快报》的尼娜 · 莱坎德 Nina Lekander )写完特兰斯特勒 默在本国如何重要之后,又说:“别 忘了,他闻名世界。甚至在遥远的 中国也有人读他, 2012 , 诗集《悲 伤的凤尾船》在该国发行时,汉学 家马悦然和翻译家李笠还爆发了 一场关于翻译的争吵。一场源于 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爱的争吵。” 对那场嘴仗尚有记忆的中文 读者大概不会认同《快报》的爱的 定性。但特翁是老好人的结论恐 怕永远不会受到挑战。 他几十年如一日,安静地待在 遥远的北欧,认真写自己的小诗, 等待大奖的降临。除了诗人,他没 有别的头衔。他不需要亲自去做 院士,做了院士更难得奖。朋友们 纷纷去做院士就够了。 2011 10 6 日,学院终于宣 布“以其凝练而透彻的意象,带给 我们对现实的全新感知”为由,授 予他诺贝尔奖。 那一年他 80 岁。 甚至在遥远的中国…… 李笠译《特朗斯特罗姆诗全 集》 2001 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马悦然译《记忆看见我》和《巨大的 谜语》由北京世纪文景公司发行于 2012 年,前一本是特兰斯特勒默的 自传性随笔,后一本则收入他生前 出版的最后两部诗集1996 的《悲 伤 的 凤 尾 船》和 2004 年的 《巨大的谜语》。 特兰斯特勒默的生平和诺贝 尔奖颁奖典礼的情况,请参阅读书 2011 10 12 日和 12 14 的报道。此处不再重复。 他是个安静的但全世界都能听到的人 Han var en tystlåten man som hördes över hela världen 塞萨尔 · 艾拉 (César Aira) 66 岁的艾拉以特别多产的 出书狂而闻名,迄今出版了八十 余部西班牙语长篇小说、短篇小 说集和随笔集,最近二十年尤其 疯狂,平均每年出书两到四本, 同时兼做文学翻译。艾拉受先 锋派影响很大,自视为写书艺术 家而不是作家,笃信自动主义和 即兴创作,提笔就写,不停顿也 不修改。王纯麟译艾拉著《风景 画家的片段人生》去年由浙江文 艺出版社发行。 玛丽斯 · 孔德 (Maryse Condé) 78 岁的孔德生于法国海外 省瓜德罗普第一大城皮特尔 角,娘家姓布科隆,高中阶段赴 法留学,主修英语,嫁几内亚男 演员马马杜 · 孔德,到非洲教 书,写作,其法语小说以种族、 阶级和性别上的不平等,以及 文化差异和贫穷为主题,凸现 强烈的女性主义视角和对政治 意义的坚定追求。孔德的第二 任丈夫理查德 · 菲尔考克斯是 她最主要的英译者。 范妮 · (Fanny Howe) 74 岁的豪生于麻省波士 顿,既是小说家,也是读者众多 的诗人和致力于公民权利的行 动分子,现为圣迭戈加州大学 写作与文学荣退教授。豪共以 英语出版过二十三部诗集、十 三本长篇小说、六本次成年小 说和两本随笔集,这些作品广 泛涉及了种族、阶级以及不同 文化的碰撞等主题。2009 年, 豪获得了奖金高达 10 万美元 的露丝 · 里利诗歌奖。 胡达 · 巴拉卡特 (Hoda Barakat) 63 岁的巴拉卡特生于黎巴 嫩的天主教马龙派城镇,在贝 鲁特的黎巴嫩大学修毕法国文 学,便前往巴黎继续攻读, 1989 年留居法国首都至今。她全部 的阿拉伯语小说都以黎巴嫩内 战为背景,主角俱为男人, 1990 年出版的《发笑的石头》( Hajar al-Dahik )乃第一部以男同性 恋者作主人公的阿拉伯语小 说。2001 年,她获得了纳吉布 · 马哈福兹文学奖。 易卜拉欣 · 科尼 (Ibrahim al-Koni) 67 岁的科尼生于撒哈拉沙 漠, 12 岁才开始学习阿拉伯语, 后赴莫斯科,受教于高尔基文 学院。科尼是当代最重要的阿 拉伯语作家之一,写有六十余 本小说、小说集和诗集,作品深 受图阿格雷部落传统的影响, 充满神话气息,亦有强烈的魔 幻现实主义风格。2002 年,科 尼获得了卡扎菲国际人权奖, 又于 2008 年成为谢赫 · 扎耶德 文学奖的得主。 克劳斯瑙霍 尔考伊 · 拉斯洛 (Krasznahorkai László ) 61 岁的克劳斯瑙霍尔考伊 生于久洛,以后现代风格、反乌 托邦主题、忧郁的气息和艰涩 的文风而著称,这也是他的匈 牙利语小说译者常常获得所在 国翻译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匈 牙利大导演陶尔·贝 洛( Tarr Béla )曾将他的小说《撒旦探 戈》和《抵 抗 的 忧 郁》搬 上 银 幕。2004 年,克劳斯瑙霍尔考 伊获得了匈牙利最重要的文学 —科苏特奖。 米亚 · 科托 (Mia Couto) 59 岁的科托生于莫桑比克 第二大城贝拉的一个葡萄牙移 民家庭,以超现实主义手法和 莫国内战主题的葡萄牙语小说 传世, 1992 年的长篇小说处女 作《梦游地》( Terra Sonambula 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名。与偏 爱男主人公的胡达 · 巴拉卡特 女士不同,科托先生擅写女 性。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已将 2014 年的诺伊施塔特文学奖授 予了科托。 阿兰 · 马邦库 (Alain Mabanckou) 49 岁的马邦库生于刚果 (布),在黑角长大,以法语写作, 现以法国公民身份在美国生活, 任洛杉矶加州大学的文学教 授。他写有九部小说、六部诗集 和一本詹姆斯 · 鲍德温的传记。 公认他的法语有很高的造诣,他 是第一个在大出版商伽利玛旗 下白皮社出书的法语非洲作 家。2006 年,马邦库以小说《豪 猪回忆录》( Mémoires de porc-épic )获得了勒诺多奖。 阿米塔夫 · 高希 (Amitav Ghosh) 58 岁的高希生于加尔各答, 求学于德里和牛津,乃印度英语 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 作品体裁和主题广泛,包括历 史、科幻和游记,以英治印度贩 运鸦片入华为背景的朱鹭号三 部曲知名,首部《罂粟海》进入了 2008 年布克奖的决选,第二部 《烟 河》出 版 于 2012 年,第三部 《火洪》将在今年8 月上市。郭国 良和李瑶译《罂粟海》 2012 年由 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 马琳 · 范尼凯克 (Marlene van Niekerk) 60 岁的范尼凯克现任斯泰 伦博斯大学教授,乃南非荷兰 语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和评论 家,早年专工哲学,但两部小说 《胜利镇》( Triomf, 1994 )和《阿 佳》( Agaat, 2004 )为她在世界 范围内博得文名。其作品多以 种族隔离结束前后南非社会紧 张的族群关系和社会动荡为主 题。范尼凯克是公开的女同性 恋者。1995 年,《胜利镇》为她 赢得了野间非洲出版奖。

Transcript of 青年特翁 瑞典悼念大诗人托马斯...

Page 1: 青年特翁 瑞典悼念大诗人托马斯 特兰斯特勒默epaper.gmw.cn/zhdsb/images/2015-04/01/08/2015040108_pdf.pdf · 8 2015 年4 月1 日 本版编辑:康 慨 电话:010-67078075

8 ■E-mail:[email protected]国 际2015年4月1日 ■本版编辑:康 慨 ■电话:010-67078075

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 2015 年曼氏布克国际奖的决选名单上周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公布。这不仅是

个男女比例相对接近(六男四女)的阵容,也非常国际化,十位候选人来自十个国家(或地区),其中非洲

作家多达四人,南亚、西亚、欧洲、美国、南美、加勒比各占一席;以创作语言分,则法语作家三人,阿拉伯

语和英语各两人、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和南非荷兰语各一人。大奖得主将于今年 5 月 19 日产

生。此十人的作品在中国鲜有图书出版,故简介如下(以姓氏音序排列):

读书报特约记者戴铮报道 日本新一代整理教主近

藤麻理惠的百万畅销书《怦

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英

文版去年 10 月在美国和加拿

大面世至今,销量已超过 50万册。该书在德国、英国、韩

国以及中国台湾均已重版或

加印,今后还有望在俄罗斯、

巴西等国出版,俨然成为一

部世界性的畅销书。

出生于 1984 年的近藤麻

理惠从五岁开始,就把百分

之八十以上的人生奉献给了

整理这门艺术。她在书中推

出 了“ 一 旦 整 理 ,就 不 会 变

乱 ”的 整 理 方 法 ,教 授 按 照

“心动”的标准选择物品,按

照先丢东西,后收纳的顺序,

按照物品类别,进行一次性、

短期、完善的整理等,使读者

通过整理找回人生决断力,

找到最初的梦想,找到怦然

心动的幸福人生。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

魔法》虽说是一本谈整理的

实用书,却更像一部人生指

南,强调心动才是唯一正确

的取舍标准,只留下令自己

怦然心动的东西,通过一次

性的整理达成目的,让自己

被心动感和幸福感所包围,

透过物品可以与自己对话,

让整个生命都跟着蜕变。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

法 》 的 英 文 版 (The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上柜不到半年即反

复加印,《纽约时报》等美国媒

体还进行了专题介绍。今年

以来,该书销售更是势如破

竹,登上了亚马逊网上书店图

书综合排行榜的头把交椅。

如 今 在 网 络 上 ,Kondo(近藤)甚至被当作动词来使

用,意思是“像近藤小姐那样

整理”。日本 Sunmark 出版社

表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

魔法》在日本累计销量已达

142 万册,期待其在美国成为

长销书,经数年时间,销量达

到100万甚至200万册。

《产经新闻》认为,带着

怦然心动与感恩的心情去整

理,是近藤式整理法的精髓

所在,这对于美国读者来说,

无疑是一种既新鲜又神秘的

生活创意。近藤麻理惠本人

也表示,美国读者将她的整

理法当成一种神秘的精神力

量,积极地加以仿效。

《华尔街日报》则略带夸

张地评论道,《怦然心动的人

生整理魔法》之所以风靡一

时,关键在于美国经济景气

状况回升,大量人口从郊外

向市中心回流,这本书的出

现可谓恰逢其时,反映出时

代精神的转换,因而特别能

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从今年 1 月下旬开始,近

藤在美国各地开展了为期一

个月的签售和整理讲座活动,

引来当地媒体的竞相报道。

与此同时,Sunmark 的海外版

权业务也进展得红红火火,除

了近藤的整理书之外,不少经

管类和生活实用类图书也颇

受海外出版社的青睐。该社

植木宣隆社长称,其实日本的

内容产业并非仅限于动漫,期

冀更多的图书走向海外,能够

给萎靡不振的日本出版界带

来一线光明。

日本整理狂近藤麻理惠走向世界

正如当孩子

正如当孩子时一种巨大的侮辱

像一个口袋套在你头上

模糊的太阳光透过口袋的网眼

你听得见樱花树哼着歌

还是没帮助巨大的侮辱

盖上你的头你的上身你的膝

你会间断地动摇

可是不会欣赏春天

是的让闪亮的帽子盖上你的脸

从针缝往外看

海湾上水圈无声的拥挤

绿色的叶子使地球暗下来

马悦然译

青年特翁

范妮·豪美国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拉斯洛 匈牙利

塞萨尔·艾拉阿根廷

阿兰·马邦库刚果共和国

米亚·科托莫桑比克

马琳·范尼凯克南非

易卜拉欣·科尼利比亚

胡达·巴拉卡特黎巴嫩

阿米塔夫·高希印度

玛丽斯·孔德瓜德罗普

2015年曼氏布克国际奖候选人地图

图片制作读书报王胡

近藤麻理惠

瑞典悼念大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 瑞典大

诗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

马斯·特兰斯特勒默(Tomas Trans⁃trömer,一译特朗斯特罗姆或其他)

3 月 26 日在斯德哥尔摩去世,享年

83岁。

“他是个安静的但全世界都能

听到的人。”乌普萨拉大学比较文

学教授斯塔凡·贝里斯滕(StaffanBergsten)说。

特兰斯特勒默性情温和,对谁

都好,整个世界都在身后念他的

好。听不到对他的批评,即使你有

意去找,也很难找到(多年前指责

他不搞政治的幼稚评论已经烟消

云散);即使朋友们因为他而互相

攻伐,也不会对托马斯——他们共

同的朋友口出微辞。

“我记忆中的他实际上是个透

明的形象。”瑞典学院院士谢尔·埃

斯普马克(Kjell Espmark)说,他与

特兰斯特勒默自 1955 年相识,交

友长达六十年。他回忆说,特兰斯

特勒默“总是无忧无虑”,慷慨大

方,乐于分享,这与诗人们苦大仇

深的普遍形象颇为不同,而他的诗

又是非常严肃的。

另一位院士佩尔·韦斯贝里

(Per Wästberg)说,特兰斯特勒默

的语言创造出了新东西,以饱满的

个 人 经 验 达 成 了 意 想 不 到 的 飞

跃。比如他耳中所听、笔下所写的

韦斯特罗斯附近

巴德隆达山区夜

莺的鸣叫。瑞典

人民都知道,特

兰斯特勒默自己当真听到过,也让

他们听到了“那生冷洪亮的音符,

磨着夜空闪亮的镰刀”。

著名诗人安娜·哈尔贝里(An⁃na Hallberg)表示,特兰斯特勒默的

死让她感到十分悲伤,因为他是

“极端重要的”(oerhört viktig),每

一本诗集都精雕细琢。

瑞典《快报》的尼娜·莱坎德

(Nina Lekander)写完特兰斯特勒

默在本国如何重要之后,又说:“别

忘了,他闻名世界。甚至在遥远的

中国也有人读他,2012 年,诗集《悲

伤的凤尾船》在该国发行时,汉学

家马悦然和翻译家李笠还爆发了

一场关于翻译的争吵。一场源于

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爱的争吵。”

对那场嘴仗尚有记忆的中文

读者大概不会认同《快报》的爱的

定性。但特翁是老好人的结论恐

怕永远不会受到挑战。

他几十年如一日,安静地待在

遥远的北欧,认真写自己的小诗,

等待大奖的降临。除了诗人,他没

有别的头衔。他不需要亲自去做

院士,做了院士更难得奖。朋友们

纷纷去做院士就够了。

2011年 10月 6日,学院终于宣

布“以其凝练而透彻的意象,带给

我们对现实的全新感知”为由,授

予他诺贝尔奖。

那一年他80岁。

甚至在遥远的中国……

李笠译《特朗斯特罗姆诗全

集》2001 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马悦然译《记忆看见我》和《巨大的

谜语》由北京世纪文景公司发行于

2012年,前一本是特兰斯特勒默的

自传性随笔,后一本则收入他生前

出版的最后两部诗集——1996 年

的《悲伤的凤尾船》和 2004 年的

《巨大的谜语》。

(特兰斯特勒默的生平和诺贝

尔奖颁奖典礼的情况,请参阅读书

报 2011 年 10 月 12 日和 12 月 14 日

的报道。此处不再重复。)

他是个安静的但全世界都能听到的人

“Han var en tystlåten man som hördes över hela världen

市场

塞萨尔·艾拉(César Aira)

66 岁的艾拉以特别多产的

出书狂而闻名,迄今出版了八十

余部西班牙语长篇小说、短篇小

说集和随笔集,最近二十年尤其

疯狂,平均每年出书两到四本,

同时兼做文学翻译。艾拉受先

锋派影响很大,自视为写书艺术

家而不是作家,笃信自动主义和

即兴创作,提笔就写,不停顿也

不修改。王纯麟译艾拉著《风景

画家的片段人生》去年由浙江文

艺出版社发行。

玛丽斯·孔德(Maryse Condé)

78岁的孔德生于法国海外

省瓜德罗普第一大城皮特尔

角,娘家姓布科隆,高中阶段赴

法留学,主修英语,嫁几内亚男

演员马马杜·孔德,到非洲教

书,写作,其法语小说以种族、

阶级和性别上的不平等,以及

文化差异和贫穷为主题,凸现

强烈的女性主义视角和对政治

意义的坚定追求。孔德的第二

任丈夫理查德·菲尔考克斯是

她最主要的英译者。

范妮·豪(Fanny Howe)

74 岁的豪生于麻省波士

顿,既是小说家,也是读者众多

的诗人和致力于公民权利的行

动分子,现为圣迭戈加州大学

写作与文学荣退教授。豪共以

英语出版过二十三部诗集、十

三本长篇小说、六本次成年小

说和两本随笔集,这些作品广

泛涉及了种族、阶级以及不同

文化的碰撞等主题。2009 年,

豪获得了奖金高达 10 万美元

的露丝·里利诗歌奖。

胡达·巴拉卡特(Hoda Barakat)

63岁的巴拉卡特生于黎巴

嫩的天主教马龙派城镇,在贝

鲁特的黎巴嫩大学修毕法国文

学,便前往巴黎继续攻读,1989年留居法国首都至今。她全部

的阿拉伯语小说都以黎巴嫩内

战为背景,主角俱为男人,1990年出版的《发笑的石头》(Hajaral-Dahik)乃第一部以男同性

恋者作主人公的阿拉伯语小

说。2001年,她获得了纳吉布·马哈福兹文学奖。

易卜拉欣·科尼(Ibrahim al-Koni)

67岁的科尼生于撒哈拉沙

漠,12岁才开始学习阿拉伯语,

后赴莫斯科,受教于高尔基文

学院。科尼是当代最重要的阿

拉伯语作家之一,写有六十余

本小说、小说集和诗集,作品深

受图阿格雷部落传统的影响,

充满神话气息,亦有强烈的魔

幻现实主义风格。2002 年,科

尼获得了卡扎菲国际人权奖,

又于 2008 年成为谢赫·扎耶德

文学奖的得主。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

61 岁的克劳斯瑙霍尔考伊

生于久洛,以后现代风格、反乌

托邦主题、忧郁的气息和艰涩

的文风而著称,这也是他的匈

牙利语小说译者常常获得所在

国翻译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匈

牙 利 大 导 演 陶 尔·贝 洛(TarrBéla)曾 将 他 的 小 说《撒 旦 探

戈》和《抵 抗 的 忧 郁》搬 上 银

幕。2004 年,克劳斯瑙霍尔考

伊获得了匈牙利最重要的文学

奖——科苏特奖。

米亚·科托(Mia Couto)

59岁的科托生于莫桑比克

第二大城贝拉的一个葡萄牙移

民家庭,以超现实主义手法和

莫国内战主题的葡萄牙语小说

传世,1992 年的长篇小说处女

作《梦游地》(Terra Sonambula)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名。与偏

爱男主人公的胡达·巴拉卡特

女 士 不 同 ,科 托 先 生 擅 写 女

性。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已将

2014年的诺伊施塔特文学奖授

予了科托。

阿兰·马邦库(Alain Mabanckou)

49 岁的马邦库生于刚果

(布),在黑角长大,以法语写作,

现以法国公民身份在美国生活,

任洛杉矶加州大学的文学教

授。他写有九部小说、六部诗集

和一本詹姆斯·鲍德温的传记。

公认他的法语有很高的造诣,他

是第一个在大出版商伽利玛旗

下白皮社出书的法语非洲作

家。2006年,马邦库以小说《豪

猪 回 忆 录 》(Mémoires deporc-épic)获得了勒诺多奖。

阿米塔夫·高希(Amitav Ghosh)

58岁的高希生于加尔各答,

求学于德里和牛津,乃印度英语

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

作品体裁和主题广泛,包括历

史、科幻和游记,以英治印度贩

运鸦片入华为背景的朱鹭号三

部曲知名,首部《罂粟海》进入了

2008 年布克奖的决选,第二部

《烟河》出版于 2012 年,第三部

《火洪》将在今年8月上市。郭国

良和李瑶译《罂粟海》2012年由

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

马琳·范尼凯克(Marlene van Niekerk)

60岁的范尼凯克现任斯泰

伦博斯大学教授,乃南非荷兰

语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和评论

家,早年专工哲学,但两部小说

《胜利镇》(Triomf, 1994)和《阿

佳》(Agaat, 2004)为她在世界

范围内博得文名。其作品多以

种族隔离结束前后南非社会紧

张的族群关系和社会动荡为主

题。范尼凯克是公开的女同性

恋者。1995 年,《胜利镇》为她

赢得了野间非洲出版奖。

大奖